<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七上歷史教案范文

2023-09-17

七上歷史教案范文第1篇

目:帝國新政 授課時間:45分鐘 授課老師:周玉芳 課

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唐太宗在位期間在政治、經濟、用人、外交方面的新的措施。 (2) 對唐太宗有個概括的印象。

(3) 了解唐太宗時期會出現盛世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小組探究貞觀之治的盛況,培養合作精神。

(2) 學生在閱讀、對比的過程中,學會用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情感與價值:

(1) 體會大唐盛世及對后世和世界的影響,增強民族自豪感。 (2) 正確評價唐太宗的功與過。

教學重點:唐太宗新政的措施,尤其是三省六部制、科舉制。

教學難點:唐太宗實施新政的原因、作用,以及對后世的影響。

教學方法:分組討論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夢回唐朝

師:最近穿越一詞真的是很火爆,老師昨晚就經歷了一次穿越……(停頓一下,吸引學生興趣)。昨天晚上老師做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夢,夢見自己穿越到了隋唐時期。今天上課,老師打算和大家分享一下老師的這個夢,大家有沒有興趣和老師一起回顧一下。 生:„„

(用夢的形式導入新課,給學生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二、戰火紛飛險逃生——隋滅唐建立

師:同學們,老師發現自己正處在這樣一個環境之中:581年,隋文帝楊堅取代北周皇帝建立隋朝。隋軍南下滅了陳,結束了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沒想到楊堅出了個逆子楊廣,弒父篡位,史稱隋煬帝,他大興土木,生活糜爛,三征高麗,大敗而歸,修大運河時又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百姓忍無可忍,紛紛揭竿而起。我居然是其中反抗的一名百姓,還差點死于戰火之中。618年貴族李淵趁機反隋,建立唐朝。

師:從老師的這段經歷中,大家了解了哪些有關隋朝的知識? 生:„„

(引導學生回答有關暴政導致隋滅亡。) 師:那唐朝的統治者會不會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百姓的生活會不會有所好轉呢?

生:„„

(這樣設計是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引出唐朝的歷史。)

三、步步為營科舉考

師:老師繼續講我的經歷,唐太宗李世民繼位了,他在全國繼續實行科舉制。于是,我就女扮男裝參加了科舉考試。同學們猜猜看,后來怎么樣了? 生:„„

師:老師居然中了狀元。我在游街時,聽到了歡呼、當然也有嘲諷。老師想問問大家,如果大家分別是不同身份的人,都會怎樣看待科舉制?

(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分別以讀書人、貴族、唐太宗的身份討論科舉制。) 生:„„

(以情景再現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科舉制在當時的影響。)

師:為了得到天下英才,唐太宗沿用了科舉制度。其實,無論哪個國家,無論什么時候,人才資源永遠是第一資源,我們國家也正在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唐朝的強盛跟唐太宗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有密切的關系。貞觀年間,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每年都達千人以上。

四、一入朝廷深四海

1、三省六部制

師:不久之后,老師被任命為了工部侍郎。此時此刻,我當然要發揮現代人的聰明才智了,還真干成了幾件轟轟烈烈的大事。第一件事就是,正直黃河發大水,皇上在朝廷上頒布了詔令。同學們,你們認為老師作為工部侍郎有什么職責呢? (把問題拋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生:„„

(引導學生從工部兩字入手,得出有關“土木工程”的答案。) 師:那同學們覺得只有一個部門,能不能把詔令傳遞下去呢? 生:„„ (得到答案“不能”。)

師:同學們回答地很對,那怎樣才能有效地傳遞皇上的詔令呢?大家可以先看看書本92頁。

生:„„ (三省六部制。)

師:請同學們看三省六部示意圖。什么是三省?三省的職能各是什么?什么是六部?六部歸哪省管轄?六部的分工各是什么?

生:„„ (通過自學掌握三省六部制的基礎知識。)

2、民族政策

師:老師還碰到了一件麻煩事。土蕃首領松贊干布派人來提親了,皇上詢問眾大臣,答應不答應?大家討論一下,覺得該不該答應啊? 生:„„ (得到答案“答應”。) 師:這體現了怎樣的民族政策啊? 生:„„(對各少數民族一視同仁) 師:唐朝的民族關系與以往民族關系相比“新”在哪里?這樣的民族政策有什么效果? 生:„„

(以前貴中華,賤夷狄;唐朝一視同仁。)

(利于民族團結,有利于邊疆地區的穩定安寧。唐太宗本人也被各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

師:剛剛大家已經基本了解了三省六部制,假設唐太宗要布置三省六部機構操辦他們的婚事,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畫出流程圖。 (及時鞏固課堂知識,加深學生的印象。) 生:„„

3、一代諫臣——魏征

師:一天,皇上想去泰山封禪,借以炫耀功德和國家富強,群臣都同意,只有魏征表示反對?;噬嫌X得奇怪,魏征解釋說,當時戶口并未恢復,倉庫還很空虛,這一出行,耗資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噬险J為有道理,就接受了他的意見。我那時站在朝堂上時,很吃驚,一個皇帝居然這么輕易就接受了大臣的意見。這反映了唐太宗是個怎樣的君主?

生:„„(回答虛心納諫、善于聽取群臣意見等均可。) 師:大家看課本91頁,唐太宗的“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此話什么意思?

生:„„(學生翻譯成現代意思即可。) 師:這番話翻譯了唐太宗怎樣的治國風范?

生:„„(以史為鑒、善于用人、虛心納諫、勇于改過的治國風范)

五、小結

唐太宗確實是中國古代不可多得的杰出帝王。在他的種種新政措施作用下,唐朝出現政治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民族關系融洽,社會安定,史稱“貞觀之治”。唐太宗的治國經驗對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乃至未來治理國家都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課后作業:

七上歷史教案范文第2篇

一、識記與理解

了解西晉建立、統一全國及“八王之亂”的基本史實;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情況和北方十六國的建立背景。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本課的學習,正確認識西晉滅亡的根本原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歸納史實的能力;通過識讀歷史圖片,培養學生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分析西晉統一全國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這一時期在我國歷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認識到歷史上各族人民在進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書寫著中華民族的歷史,同時初步認識民族平等、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性。

重點:西晉的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

難點:西晉社會狀況之下隱藏的統治危機;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的時代大背景。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次課我們學習了從東漢末年到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歷史,最后我們分析了三國鼎立的形勢并得出結論,天下大勢是分久必合,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那么最后究竟是誰獨霸天下,問鼎九州呢?(西晉。)對,西晉結束了三國分裂的局面,統一了全國。但西晉的統治很短暫,這又是為什么呢?魏晉時期,除漢族外,還有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躍在歷史舞臺上,他們從何而來?又做了什么?學了本課內容你們就知道了。

【內容探究】

一、西晉的建立

1.教師課件展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并請一位同學講述這個故事。

[學生回答] 司馬昭是三國時魏國人,他父親名叫司馬懿,是魏國的大將。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國的大權實際上落到司馬懿手里。司馬懿之子司馬昭總攬大權后,野心更大,總想取代曹髦。他不斷鏟除異己,打擊政敵。年輕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長久,遲早會被司馬昭除掉,就打算鋌而走險,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干掉司馬昭。一天,曹髦把跟隨自己的心腹大臣找來,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恥辱,我要你們同我一道去討伐他。”幾位大臣知道這樣做等于是飛蛾撲火,都勸他暫時忍耐。曹髦不接受勸告,親自率領左右仆從、侍衛數百人去襲擊司馬昭。誰知大臣中早有人把這消息報告了司馬昭。司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殺掉了。

2.教師引導:后來,人們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說明陰謀家的野心非常明顯,已為人所共知。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78頁第

一、二段的內容,并問:那么,三國鼎立的最后結局如何?(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奪了皇位,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統一了全國。) 3.教師可引導學生畫出這一時期的歷史發展線索(三國建立:魏、蜀、吳→三國滅亡:蜀、魏、吳→西晉統一全國。時間:220—280年。) 4.教師引導:西晉實現了全國的統一,但西晉的統治卻很短暫,西晉的統治到底是什么樣的呢? 我們只要研究一下西晉的社會風氣,就能大概的了解到西晉的統治了。教師指導學生看教材第78頁“相關史事”中石崇和王愷斗富的故事。

5.教師講解:西晉初年,國家經過近一個世紀的長期分裂動蕩后重歸統一。根據天下分久必合的傳

統理念,這次的統一和安定應該是長期的。因此晉國上自皇帝宰相,下至平民平姓,都天真地認為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已經到來,誰都相信明天會更好,誰也不去為未來擔心。因為沒有憂患意識,臣民對國家、民族和家庭的責任感日益淡漠,社會享樂主義滋長,朝野上下物欲橫流,每個人都在花樣翻新地找刺激尋開心。“石王斗富”的故事充分說明了西晉的統治階級追求享樂,糜爛腐化。

6.展示教材第79頁的“材料研讀”,提出問題:這則材料說明了當時什么樣的社會風氣?(“唯錢是圖”,統治階層昏庸腐朽。) [教師過渡] 西晉初期的這種社會現狀為“八王之亂”的發生和西晉的短命而亡做了鋪墊。

二、八王之亂

1.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第79頁“八王之亂”的相關內容,問:西晉初年,晉武帝怎樣管理地方?(大封同姓諸侯王,后來又陸續派遣諸王據守州郡重鎮。)在西晉以前,還有哪些朝代實行過分封諸王的制度?(西周。) 2.教師講解:除了西周,在西漢初年,也分封過同姓諸侯王,最后是導致了“七國之亂”,所以才有后來的漢武帝實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以西周和西漢為鑒,想一想,分封諸王對中央政權的統治會造成什么危害?(會導致諸侯勢力壯大,最終王室衰微。) 3.教師引導:西周、漢初都實行分封諸王,一旦諸王勢力強大,就會威脅中央的統治。同樣,西晉初年分封諸侯,諸侯王既手握兵權,又掌管民事,勢力日益壯大,最終導致“八王之亂”,哪位同學可以為大家簡述“八王之亂”?

教師找一個同學講述“八王之亂”:晉武帝的兒子晉惠帝昏庸無能。他在位時,手握重兵的八個封王為了爭奪中央政權,先后起兵,相互混戰,史稱“八王之亂”。

4.教師講解:“八王之亂”對社會造成巨大災害,人民飽受痛苦,西晉從此衰落。為什么西晉的統治如此短暫?

教師待學生小組討論后,找幾個小組的代表回答,最后由教師引導得出答案: (1)統治集團非常腐朽:奢侈之風盛行,在位皇帝(晉惠帝)昏庸無能。

(2)統治集團發生內亂:“八王之亂”使西晉走向衰落。

(3)民族矛盾激化:內遷的少數民族受欺壓,乘機起兵反晉,西晉滅亡。

[教師過渡] “八王之亂”后,中原大亂,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紛紛逃往南方,形成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

1.教師課件展示草原圖片,并引導學生看教材第80頁的《敕勒川狩獵圖》和《甘肅嘉峪關魏晉墓磚畫》以及第80頁第一段文字,問:同學們知道北方游牧民族過著什么樣的生活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2.教師講解:東漢末年以來,中國西部和北部周邊的各少數民族開始不斷地向內地遷徙。魏晉之際,在北方的戰亂之下,少數民族內遷形成高潮。那么,在這一時期內遷的少數民族主要有哪些呢?請同學們在教材80頁上的《西晉內遷少數民族分布圖》上標出內遷的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 3.教師講解:西晉滅亡后,從4世紀初到5世紀前期,北方各族統治者先后建立了許多政權。歷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個政權,連同西南的成漢,總稱為“十六國”。

4.教師課件展示《十六國示意圖》。問:十六國時期,各國彼此攻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種狀況在什么時候結束?是誰結束了這種狀況?(4世紀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漸強盛,并統一了黃河流域。)皇帝苻堅采取哪些措施維護統治?(整頓吏治,厲行法治,加強集權,招撫流民,減賦禁奢,興辦學校,提倡儒學。) 【課堂小結】

西晉短暫的統一,固然是多種矛盾沖突的結果,但統治階級的貪婪腐敗是導致當時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個原因。歷史警示我們,應居安思危,吸取歷史教訓。西晉時期也是我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時期,各族人民在進一步交往過程中加深了對彼此的了解。

一、西晉的建立 1.西晉的建立 2.西晉的統治

二、八王之亂

1.原因 2.概況 3.影響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 1.游牧民族的內遷 2.十六國政權 3.苻堅統一北方

七上歷史教案范文第3篇

1.西域的地理概念。

2.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時間、目的、在位國君、影響。張騫的精神(報效祖國、不畏艱險、勇于開拓)。影響:張騫出使西域后,漢朝與西域各國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為開辟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

2.舉例說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公元前60年……)

3.絲綢之路的路線、作用。(課本P83圖)

4.列出絲綢之路上著名的名勝古跡(樓蘭古國、敦煌莫高窟、西安大雁塔、月牙泉等)。

5.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中國的絲綢最初由這條路上通道運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成為中國輸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

6.課后習題。(P85-86頁);課本P83頁中間小字段。

第16課紙的發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

(見提綱第9小題)(課本P87頁)

第19課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表現和影響。(課本P111-112頁)

第20課北魏孝文帝改革(課本P115頁)

1.孝文帝的民族(鮮卑族)、名字(拓跋宏)。

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影響。(措施:①遷都洛陽 ②說漢語 ③易服飾

④改姓氏 ⑤通婚姻 ⑥改用……,學習漢族的……,提倡……等 )。

第22課漢字的演變(課本P122頁)

王羲之、顧愷之的生活時期、代表作品(識圖)等。(提綱第12小題)

1.議一議:絲綢之路的開辟,對漢代社會有什么影響?這條中西通道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什么價值和作用?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地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在我國當今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然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我們應該很好地加以利用。

2.找一找:圖中所畫的這些物品,哪些是中原原有的,哪些是從西域傳入的?

其中,水稻、小麥和絲綢是中原原有的;葡萄、石榴、核桃、苜蓿是從西域傳入的。

七上歷史教案范文第4篇

③我國是世界上很早種植蔬菜的國家。

2.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頂洞人在生產生活上有了哪些進步?

答: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他們住著干欄式的房子,過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飲水更加方便。還飼養了家畜,會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3.我國原始農耕時代的居民有怎樣的勞動分工?

答:婦女主要從事耕作、紡織,男子主要從事捕魚打獵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業生產,老年人從事家務勞動和照顧、教育小孩。

4.黃帝與炎帝為什么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答:是因為:(1)他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們挖井,發明了舟車,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2)他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繅絲。 炎帝的貢獻詳見課本P11

5.西周為什么要實行分封制?怎樣分封?有什么作用? 答:西周實行分封制,目的是為了鞏固統治。

主要內容:分封制是指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天子作戰。

作用:通過分封制,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對穩定西周在全國的統治起了重要作用。

6.齊桓公為什么能第一個稱霸? 答:①齊國地理位置好,盛產魚鹽,經濟富庶,是東方的一個大國;②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③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擴充疆界; 7.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開始變法。 變法的主要內容有:P33

變法的主要作用是:使秦國的經濟發展,軍隊的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8.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是什么?戰國時期出現的主要學派、代表人物及其言論的代表著作有哪些?影響如何?

課本P38與筆記 9.列舉孔子的思想內容

答: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思想主張:主張“仁”與“禮”的學說。

政治上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教化百姓(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10.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有:①創辦私學,廣收門徒,擴大了教育對象;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③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④他要求學生時常復習,以便“溫故而知新”。 11.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有哪些?

答:①建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②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車同軌”。

③“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 ④派大將蒙恬大舉反擊匈奴,還修筑長城予以抵抗。 ⑤秦始皇還派兵統一了南越各部,修筑靈渠,開發南疆。 12.秦朝在我國歷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①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后,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的時期出現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 ②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③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后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④修筑了著名的萬里長城和靈渠等古代工程。 13.說一說秦始皇的功與過?應怎樣正確評價秦始皇? 功績:

1、他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

2、他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3、他統一了全國的度量衡、貨幣、文字,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4、通過北筑長城,平定南越,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過失:

1、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嚴酷的法律,給人民帶來了無比的痛苦和極大的災難;

2、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簡評:

功過相比,秦始皇功大于過,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

14.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么? 答: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有:

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①徭役繁重;②賦稅沉重;③刑法殘酷④秦二世統治的逾加殘暴。⑤焚書坑儒 15.漢武帝大一統的具體措施在哪些方面?

答:詳見第11課筆記

16.請寫出秦漢與匈奴的和戰的歷史史實

17.絲綢之路的具體路線怎樣?絲綢之路上東西方輸送的商品主要是什么?絲綢之路的開通者是誰?管理機構是什么?后期管理的主要人物是誰? 絲綢之路的作用是什么? 答:詳見第12課筆記

18、說一說造紙術發明以前人們用的書寫材料?有什么缺點?蔡倫在此基礎之上是怎么改進造紙術的?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的作用是什么?

答:詳見第13課筆記

19.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能得到開發?有什么影響? 第一,江南地區有發展經濟的優越的自然條件;

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遷往江南,為江南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和技術; 第三,江南地區的戰亂比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第四,南北方勞動人民的辛勤努力。

影響:江南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20.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內容,有什么作用? 答:(1)目的:為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穩定自己的統治。

(2)內容:①整頓吏治;②實行均田制,鼓勵發展農業生產;③建立農村基層組織,穩定社會秩序。

④494年,遷都洛陽;⑤實行漢化政策:講漢話、穿漢服、改漢姓、與漢族人通婚。

七上歷史教案范文第5篇

1.西域的地理概念。

2.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時間、目的、在位國君、影響。張騫的精神(報效祖國、不畏艱險、勇于開拓)。影響:張騫出使西域后,漢朝與西域各國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為開辟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

2.舉例說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公元前60年……)

3.絲綢之路的路線、作用。(課本P83圖)

4.列出絲綢之路上著名的名勝古跡(樓蘭古國、敦煌莫高窟、西安大雁塔、月牙泉等)。

5.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中國的絲綢最初由這條路上通道運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成為中國輸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

6.課后習題。(P85-86頁);課本P83頁中間小字段。

第16課紙的發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

(見提綱第9小題)(課本P87頁)

第19課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表現和影響。(課本P111-112頁)

第20課北魏孝文帝改革(課本P115頁)

1.孝文帝的民族(鮮卑族)、名字(拓跋宏)。

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影響。(措施:①遷都洛陽 ②說漢語 ③易服飾

④改姓氏 ⑤通婚姻 ⑥改用……,學習漢族的……,提倡……等 )。

第22課漢字的演變(課本P122頁)

王羲之、顧愷之的生活時期、代表作品(識圖)等。(提綱第12小題)

1.議一議:絲綢之路的開辟,對漢代社會有什么影響?這條中西通道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什么價值和作用?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地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在我國當今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然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我們應該很好地加以利用。

2.找一找:圖中所畫的這些物品,哪些是中原原有的,哪些是從西域傳入的?

其中,水稻、小麥和絲綢是中原原有的;葡萄、石榴、核桃、苜蓿是從西域傳入的。

七上歷史教案范文第6篇

一.曹操統一北方

曹操統一北方的背景:1.東漢末年,政局混亂。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強勢力趁機擴充實力,形成了許多割據一方的軍閥集團。2.他們互相攻戰,是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百姓流離失所。

200年,曹操打敗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二.三國鼎立

曹操失敗的原因:1.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水性。2.曹操驕傲輕敵。3.孫劉聯軍出奇制勝。4.統一的條件未成熟。

208年,曹軍與孫權,劉備聯軍決戰,爆發了著名的赤壁之戰。 結果:孫劉聯軍以少勝多。

影響: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

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稱皇帝,改國號為魏,定都洛陽。

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仍以漢為國號,史稱蜀。 222年,孫權稱王,定都建業。(229年,孫權正式稱帝) (從此,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263年,魏國滅蜀

266年,魏國權臣司馬炎廢魏帝自立,改國號為晉,以洛陽為都城,史稱西晉。 280年,西晉滅吳,統一全國。

第18課 昌盛的文化 一. 佛教東來和道教興起

佛教: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漢末年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中原地區。東漢初年,漢明帝派使臣到天竺求佛法,促進了佛教在我國的傳播。 2.佛教這種教義有利于維護現存的等級秩序,對“來世天國”的期待,也在貧苦民眾中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東漢末年,佛教在民間流傳開來。

3.佛教的傳播為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對后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佛教傳入后,與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結合,逐漸中國化,并得到廣泛傳播,佛教寺院遍布大江南北,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文學藝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道教:

1.道教是產生于中國本土的宗教。東漢后期,民間流行的神仙方術與道家思想相結合,形成了道教。

2.道教宣揚通過修身養性和煉丹服藥,可以長生不老,得道成仙。(道教養生煉丹,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古代化學醫學藥物學的發展

3.這種主張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關注現實、重現世的特點。

*東漢以后,思想領域逐漸形成了以儒家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補的局面。

二.司馬遷與《史記》

1.司馬遷撰寫的《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2.《史記》全書130篇,52萬多字,記述了從傳說中的皇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主要史事。它體例完備,史料翔實,敘事簡潔,文筆生動,稱為后世編寫史書的典范。

三.威武雄壯的地下軍陣

1.秦漢時期,我國的雕塑藝術有了重大發展。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1974年春天,發現陶俑)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以步兵、車兵、騎兵組成的大型地下軍隊。

3.1987年,秦始皇陵兵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4.氣勢恢宏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反映出秦朝雕塑藝術的高超水平,生動展現出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

第17課 先進的科學技術

一.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

1.我國的文字最初出現在陶器、獸骨、龜甲、青銅器和竹木簡上。造紙術發明以前,通常用竹木簡或帛(價格昂貴),都不利于文化的傳播。 2.西漢前期,人們從“積飄絮成絮片”中得到啟示,發明了紙。

3.東漢時期,蔡倫在總結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麻頭、破布和舊漁網做造紙原料。蔡倫曾受封為龍亭侯,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將他改進的紙稱為“蔡侯紙”。

4.公元3-4世紀,紙的使用在我國就已經相當普遍。 5.改進造紙術的影響:(1)擴大了原料來源,降低了造紙的成本,同時又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2)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

二.“醫圣”張仲景和“神醫”華佗

1.張仲景是東漢時期杰出的醫學家。

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他在書中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后世尊稱她為“醫圣”。

2.華佗擅長針灸和外科手術。他研制全身麻醉劑“麻沸散”,并在患者使用后,成功施行了開腹手術,這是醫學史上的創舉。華佗醫術高明,具有救死扶傷的精神,被人們譽為“神醫”。

三.《九章算術》

1.漢代數學研究在反映秦及先秦研究成果《算數書》的基礎上,取得重大進展。 2.《周髀算經》成書于西漢時期,率先提出了幾何學忠勾股定理的一個特例,即“勾

三、股

四、弦五”,比西方早了約500年。 3.漢代出現的“游珠算盤”,已經具備了珠算的雛形,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工具。

上一篇:公司內部崗位職責范文下一篇:明朝那些事1讀后感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