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小企業范文

2023-09-11

中小企業范文第1篇

關鍵詞:中小企業;創業投資;策略研究

Abstract: The venture investment which pursues the high returns and high risk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mport the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to solve the bottom neck problem in finance, they should also pay high attention to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and capital market, which will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continuous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o as to establish the condition for the timely withdrawal of the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obtain the high return,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mutual success betwee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the venture investment.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venture investment;strategic research

2006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十部委聯合制定并頒布施行的《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為中小企業吸收創業投資并利用資本市場謀求創新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礎,同時也為創業投資在中小企業發育成熟或相對成熟后通過股權轉讓獲得高額資本增值收益提供了有利條件。但創業投資畢竟屬于新生事物,中小企業如何將引進創業投資與順利進入資本市場有機結合起來,是當前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引進創業投資的基本原則

(一)不變更實際控制人原則

在資本多數決定原則下,公司意志的形成最終取決于控股股東的意志及其行使表決權的結果,而控股股東的意志則總是由能夠實際支配公司行為的實際控制人所左右。①因此,一旦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公司新實際控制人與原實際控制人二者的意志將可能出現差異,并進一步通過影響控股股東的意志而改變公司的意志,導致公司在發展戰略、主營業務和生產經營等方面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從而不可避免地影響公司的穩定性。

具備良好的穩定性是企業維護持續經營能力的前提和保證,一個欠穩定的企業不可能進入資本市場,股東也很難從一個經營欠穩定的企業獲得持續穩定的投資回報。因而,不變更實際控制人是中小企業引進創業投資首要堅持的原則。

衡量實際控制人變更的標準不僅僅以其實際控制股份數量的變化來確定,通過協議或其他能夠實際支配公司行為的制度安排都可以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變更。所以,中小企業在引進創業投資時,在控制創業投資持股比例的同時,也要重視與創業投資簽署協議的主要條款及其它安排,確保不因上述因素導致實際控制人地位發生變更。

(二)管理層不發生重大變化原則

一般而言,管理層是指由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公司章程規定的其它人員組成的公司核心領導層。這些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的人員是具體貫徹落實公司意志的重要力量②,保持管理層的相對穩定對于保證公司意志的執行力具有重大意義。若公司管理層發生重大變化,不但表明公司管理層成員之間存在較大分歧,而且也預示著企業的穩定性將受到削弱。

盡管管理層發生重大變化尚無統一的衡量標準,但筆者認為,發生下列情形之一的,應屬于重大變化:一是公司管理層成員的變化比例超過三分之一;二是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同時發生了變化;三是公司董事會成員的變化超過三分之一;四是公司財務負責人、董事會秘書等關鍵崗位人員同時發生變化等。

中小企業在引進創業投資時,在增加管理層成員的前提下,對管理層原成員只能進行微調,對關鍵職位不予調整,以避免出現管理層發生重大變化的嫌疑。

(三)不改變企業登記注冊類型原則

近兩年來,在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創業投資發展較快,國有的、民營的、中外合資的以及外商獨資的創業投資企業均已出現。面對形式多樣的創業投資企業,中小企業該如何選擇呢?這就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而論。通常認為,引進民營的創業投資所涉及的程序簡單、效率較高;引進國有的或有外資背景的創業投資,往往涉及國資、財政或外資等管理部門,審批環節較多,程序比較復雜。

由于創業投資企業的類型各異,因此中小企業引進不同類型的創業投資將有可能導致企業登記注冊類型的改變,而這一變化將會給企業帶來諸多麻煩,包括企業性質的變更、繁雜的審批程序等,特別是引進有外資背景的創業投資,將導致原本是內資性質的企業變為中外合資企業。

筆者認為,中小企業引進創業投資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以不改變企業本身的注冊登記類型為宗旨。因此,企業可以考慮根據以下要求來引進創業投資:民營企業最好引進民營性質的創業投資;國有或國有控股的非中外合資企業最好引進民營的或國有的創業投資;中外合資企業則三種類型的創業投資均可引進;民營控股的和國有控股的非中外合資企業最好不要引進具有外資背景的創業投資。

二、引進創業投資的主要動機

需要明確指出的是,并非每家中小企業都需要引進創業投資,也不是創業投資對每家中小企業都具有吸引力。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上市企業的信息顯示,絕大多數企業在上市前并沒有引進創業投資。不過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隨著創業板市場推出預期的明朗化以及國家對創業投資的鼓勵支持政策的推行,創業投資與中小企業“聯姻”的現象將會比較普遍 筆者認為,中小企業引進創業投資的動機主要在于解決所面臨的財務和戰略兩大問題,具體包括改變財務狀況和降低資產負債率、優化股權結構和股東結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等。

(一)降低過高的資產負債率

中小企業在引進創業投資之前,獲取資金的渠道主要是通過銀行進行間接融資,這樣產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較高。面對高企的資產負債率,銀行為控制風險而惜貸。企業為改變高負債的財務狀況,只有通過增加資本金即通過直接融資來稀釋資產負債率,為增加銀行貸款創造條件。企業資本金增加的方式可以通過老股東增資的方式進行,也可以依靠引進新股東來實現。由于老股東增資是以凈資產的價格為主要參考,基本上沒有多少資本溢價,因此該方式對于企業資產負債率的降低效果并不明顯。而通過引進創業投資的方式產生的效果則顯著不同,企業引進創業投資是通過較高發行溢價的方式進行,且溢價部分全部計入資本公積金,使得企業所有者權益快速增加、資產負債率快速下降。

(二)改變過于單一的股權結構和股東結構

中小企業在進入資本市場之前,尚不是公眾公司,股東結構一般都比較單一且股東人數較少。這種單一化的構成不利于企業信用的提升、市場的開拓和社會地位的提高。因而在實際控制人不發生變更的前提下,企業樂于引進創業投資以改變自身的社會形象和地位,為下一步進入資本市場創造有利條件。

(三)建立與創業投資之間的戰略合作關系

在實踐中,也存在這樣一種情形,企業并非基于改變財務狀況和股東構成的原因引進創業投資,而是出于利用創業投資在資本市場中的良好形象和專業化服務水平的考慮,以期通過與創業投資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享創業投資擁有的各種社會資源,從而實現企業盡快進入資本市場的目的。

三、引進創業投資的時機選擇

企業何時引進創業投資?理論上而言,并沒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從實際運作的情況分析,企業引進創業投資的時機有三個時點可供選擇,即企業改制前、改制后和申請上市前。

(一)在企業改制前引進

不可否認的是,絕大多數創業投資進入中小企業的目的是基于企業在資本市場能夠順利實現上市的良好預期。由于上市公司的組織形式必須是股份有限公司,而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在引進創業投資之前是有限責任公司,因此企業為了盡快融入資本市場,必須通過整體變更的方式進行改制。但由于企業改制面臨包括審計、評估等諸多工作,企業在資產、人員、財務、業務和機構等方面存在的規范問題也較多,企業引進創業投資的困難較多。并且創業投資也認為,在企業改制前進入的風險較大,愿意進入的價格也比較低。因此,對雙方來說,在此階段引進創業投資難度較大、風險較大、成功率較低。當然,對于那些組織形式已經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并不存在組織形式變更問題,如果其在規范方面不存在大的障礙,其引進創業投資的時機可以比較靈活。

(二)在企業改制后引進

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后,企業的審計、評估工作已經完成,規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大部分歷史遺留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有的企業已經聘請了中介機構,甚至還進入了輔導期,企業上市的戰略已經非常清晰。因而,企業在此時引進創業投資的機會比較成熟。創業投資也認為此時進入企業的風險較小,大多數企業均是在這個階段完成了引進創業投資的工作。

(三)在企業上市基準日前引進

企業上市基準日明確以后,中介機構已經開始準備申請上市的核查和保薦工作,創業投資在此時進入的風險最小,相應地,進入價格也最高,不過絕大多數企業在這時是不會再引進創業投資的。因為隨著基準日的臨近,公司消化創業投資的時間較短,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在申報基準日公司財務報表上尚有大量的貨幣資金,這樣一來將會給人們帶來該企業并不缺少資金、申請上市并募集資金的理由不充分的質疑。

綜上所述,筆者主張,企業在改制后著手進行并盡快完成創業投資的引進工作是最優選擇。

四、引進創業投資的規模分析

中小企業引進創業投資的規模多大比較合適呢?在遵循前面所述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應根據公司的實際需要進行,對規模大小并沒有嚴格要求,但企業在引進創業投資時,還是應該考慮以下影響因素。

(一)對引進總規模的控制

一般而言,企業引進創業投資的規模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因素:一是企業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若控股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非常高,處于絕對控制地位,則引進創業投資的規??梢源笠恍?反之,則應少些。二是企業對資金需求的數量。企業若純粹是為了降低資產負債率,引進規

??梢栽O定為將該指標降到70%以下的水平即可。若企業除此而外還有新的投資項目,則應根據項目建設的實際需要,適當擴大引進創業投資的規模。從實踐上看,中小企業在引進創業投資后,后者占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20%,總的引進資金總額不宜超過引進前的所有者權益的規模。

(二)對引進單個創業投資規模的控制

從數量上看,企業引進創業投資的規模通常在兩個及以上,這是因為企業不希望出現一個持股比例較高、對控股股東地位構成潛在威脅的股東;而創業投資企業本身也不愿意將較多的資金投資于一家企業而擴大投資風險。不過,如果企業出于戰略考慮只引進一家投資規模較小的創業投資也未嘗不可??偟膩碚f,不管企業引進創業投資家數的數量多少,單個創業投資在中小企業的的持股比例最好控制在總股本的5%以下。因為比照《證券法》、《公司法》、《首次公開發行并上市管理辦法》及《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等法律、規章的規定,持股比例超過5%的股東在企業股票發行和交易過程中將承擔較多的信息披露義務,而企業聘請的中介機構在盡職調查和上市保薦過程中也將因此承擔更多的義務和責任。

五、引進創業投資所涉及的核心條款

由于創業投資是以高溢價進入中小企業且不謀求對企業的控制權,因此創業投資對游離于自身控制之外的該部分資產必須采取一些措施,以最大限度保證其權益不受侵害或降低受侵害的程度。從具體實踐來看,關注的重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定價機制

由于中小企業希望以高溢價向創業投資出售股份,而創業投資試圖從中小企業高速的成長中獲取高額回報,因此,股份定價就成為雙方關注的重點。一般來說,中小企業引進創業投資所采取的定價方式主要包括凈資產法、動態市盈率法和靜態市盈率法。至于定價的倍數將由雙方談判決定。從實踐來看,影響最終定價的因素包括:企業本身的成長性、盈利水平、二級市場行情以及創業投資本身的背景、擬購買股份數量等。一般來說,5-8倍的靜態市盈率可能是雙方比較能夠接受的價格。如果最終確定的價格較低,則創業投資所附加的條件就較少,否則,附加條件就較多。 目前市場中還有一種稱之為“對賭條款”的定價機制。該機制對于那些成長性很好且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比較有利,但是,其對企業帶來的潛在風險也不容忽視,一旦企業盈利水平下降,企業控股股東將拱手相讓部分股份,甚至最終失去控股地位而淪落為中小股東。鑒于這種機制風險較大,中小企業在采取之前一定要三思而行。

(二)權利行使機制

創業投資為行使股東知情權和監督權的需要,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重點強調其享有的股東權利。

1.要求在企業董事會或監事會中占有一定的席位。通常是派一人出任公司董事,也有出任監事的。對于投資比例較低的創業投資,中小企業一般不給予董、監事席位。由于創業投資是一種股權投資,并不參與企業具體的經營管理活動,其一般并不謀求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職位2.要求享受類別股東表決權。創業投資為保護其股東權益不受侵害,在享有知情權的同時,要求對企業重大事項享有“一票否決”的權利,重大事項主要包括:修改公司章程;以股權或債務的形式進行金額超過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一定比例的重大業務或資產收購;處置超過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一定比例的其全部或大部分的業務或資產;與關聯企業或關聯方的關聯交易;向第三方提供任何擔?;蚪杩?貸款余額的增加;或在任何一個會計內發生金額超過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一定比例的固定資產或非流動資產的支出;募集資金的投向等。

3.財務資料的查閱權和檢查權。創業投資一般要求,每一財務季度結束后有權獲得季度財

務報告和經營報告;在每會計結束后有權獲得經審計的合并財務報告和經營報告;有權隨時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檢查。

(三)權益保護機制

由于創業投資是以高溢價的形式進入中小企業,因此,企業對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科目的任何處理都可能造成對創業投資權益的實際侵害。因此,創業投資設置了許多條款來保護自身權益。

1.不分紅利、不送紅股。創業投資要求,在一定期限內(一般是指在企業上市前或上市情況明朗前),企業不得進行利潤分配。其原因在于,創業投資的入股價格遠遠高于企業的其他股東,按照“同股同權、同股同利”原則進行的利潤分配,創業投資的投資回報率將大大低于其他股東,因此,利潤分配實際上是對創業投資權益的攤薄。況且創業投資涉足中小企業的目的并不在于獲取紅利,而是為了在股權轉讓時獲得高額差價。

2.不進行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因為企業資本公積金的大部分是由創業投資以高溢價投資形成的,老股東對資本公積金的貢獻較小,若以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創業投資只能與原股東一樣同比例轉增,這實際上是對創業投資股東權益的稀釋。

3.不增發新股。引進創業投資后,企業可以還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增發新股:一是向老股東配股、定向發行股份來增加資本;二是向新的投資者發行新股來增加資本。對于第一種方式,由于老股東不可能同意以溢價的形式增購股份,所以向老股東發行新股獲得較高的資本金難以實施。對于第二種方式,只有在增發新股的價格高于創業投資的入股價格時,創業投資股東才會同意。由于創業投資畢竟是高風險的投資,若以更高的溢價再次引進投資者,也難以實現。因此,除非企業確實因為新項目建設的需要,否則創業投資不主張企業在上市前再次發行股份,以免稀釋其在中小企業中實際享有的股東權益。

4.控股股東持有的股份不得轉讓、質押??毓晒蓶|股權轉讓不但削弱其控股地位,而且還存在控股股東套現的嫌疑,這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創業投資的權益。另外,控股股東持有的股份一旦質押,則表明企業的控制權處于不穩定狀態,存在隨時被交易的可能。當質押權人行使權利時,將可能導致企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這將直接導致創業投資的投資權益造成實質損害。

(四)退出機制

不容置疑的是創業投資持有中小企業的股份是階段性的,其最終目的是在條件成就時退出。創業企業何時退出以及如何退出呢?通過分析表明,方式一般有以下幾種。

1.在企業上市后退出。創業投資通過在二級市場拋售的方式直接取得高回報,這也是中小企業和創業投資都希望看到的“雙贏局面”。根據目前《股票上市規則》的規定,創業投資持有的股份在股票上市滿一年后可以交易,創業投資在退出過程中應遵守交易規則,履行相應的義務。

2.股權轉讓。在約定的期限內,企業仍未實現上市或創業投資認為退出時機已經成熟,創業投資將持有的股份轉讓給其它投資者。

3.約定由企業回購股份。在約定的期限內(一般是三年),企業仍未實現上市,創業投資有權要求企業以約定的條件回購?;刭彽膬r格通常是創業投資金額加上每年不低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補償。

4.退出保證。創業投資一般還會在回購條款中約定,企業的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應對回購股份的承諾提供相應擔保并承擔連帶責任,當企業不能履行回購義務的時候,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必須受讓創業投資持有的股份,以保證其能夠成功退出。

(五)司法救濟機制

任何投資都面臨投資風險,具有高風險的創業投資更不例外,其投資利益存在隨時受到侵害的可能,因此在投資協議中必須約定司法救濟條款。當創業投資的股東權益受到或可能受

到損失時,其將啟動司法救濟機制予以保護。

司法救濟的途徑主要包括兩種:一是訴訟救濟。通常約定由創業投資企業所在地的法院行使管轄權。為做到這一點,投資協議一般是在創業投資企業的住所地簽署,并約定將合同簽訂地作為糾紛訴訟的法院管轄地,以避免可能產生的由中小企業所在地法院管轄引起的地方保護主義。二是仲裁救濟。鑒于仲裁具有的“一裁終局”的特點,大多數創業投資在協議里同意將投資糾紛提交雙方確定的境內仲裁機構進行仲裁。

六、結論

綜合對引進創業投資的基本原則、動機、時機、規模與核心條款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業應在堅持實際控制人不發生變更等三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根據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在與創業投資就定價機制、權利行使機制、權益保護機制、退出機制及司法救濟機制等五方面達成一致的情況下,于改制結束后盡快完成創業投資的引進工作,從而實現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和創業投資順利退出的雙贏局面。

注釋:

① 《公司法》第217條規定,實際控制人是指,通過投資關系、協議或者其他安排能夠實際支配公司行為的實際控制人。

② 關于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嗯的法定義務的規定,參見《公司法》第148條。

參考文獻:

[1] 章彰,傅巧靈.政府干預與創業投資的發展[J].財經理論與實踐, 2000(3) .

[2] 任赫達.中國風險投資退出機制研究[J].財經研究,2000(2).

[3] 高曉燕.政府對風險投資環境的影響[J].商業研究,2003(9) .

[4] 王松奇.創業投資與自主創新體系建設[J].銀行家,2005(9).

[5] 趙玉海.政府風險投資的功能定位和運作思路[J].財貿經濟,2003(7).

[6] 羅明忠,蘇啟林.政府介入風險投資的經驗教訓[J].南方金融,2004(5).

[7] 程國琴.政府在風險投資中的制度供給作用[J].工業技術經濟,2006(2).

[8] 王莉,孫強.簡析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J].. 科技創業月刊,2007(7).

中小企業范文第2篇

企業融資就是企業以一定的渠道、通過一定方式籌集所需資金的各種活動的總稱。從狹義上來看,企業中國融資是為了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通過對外投資、湊集資金、組織資金等保證企業正常經營需要和經營管理活動的理財行為。從廣義上來說,企業融資是資金的雙向流動,不僅包括資金的融入,還包括資金的運用。正確理解和把握企業融資的渠道,即可以降低企業資本成本,又可以有效的防范和規避企業運營風險。隨著經濟的發展,融資成為企業進一步發展必不可少的內容,未來獲得更多的資金,企業采用多種融資渠道來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但是融資的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如何規避這些風險,就成為了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企業融資影響因素

由于資本在經濟運作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使得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承擔著借款增加、籌資失策、債務繁重等各種問題,本文認為影響企業融資的因素主要包括:

(一)生產經營因素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于經營管理、生產銷售、競爭對象、產品更新等因素的改變會影響到企業的融資方式。例如:當企業利用租賃方式內源融資時,如果所租商品租期過長,租金過高,市場利率變化較大等,將可能會給企業融資帶來一定的損失。因此,同樣的企業經營模式,選擇的融資方式將會不同,企業應綜合考慮在生產經管過程中的多變因素。

(二)財務因素 在企業融資過程中,由于信貸市場資金供需發生變化,可能會導致企業所有者權益下降、財務困難甚至破產。例如:企業在發展中由于自有資金的不足,往往選擇利用負債融資,而負債融資要求企業不論盈虧都要按照協議支付利息,若企業內部資金供應不足,無法支付負債融資所產生的利息和本金時,就會給企業帶來財務危機。

(三)國家政策因素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部分,需要融資的企業只能適應外部的宏觀經濟環境,我國很多上市公司目前的融資行為,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政策環境所決定的,對企業不利的政策必然會造成企業融資的損失。例如:當國家的產業政策發生變化時,原本受到政策支持的企業不在受到國家的優惠政策,會給企業融資帶來極大的障礙。

二、企業融資渠道

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分為:一是內源融資,指某一經濟主體通過一定的方式在自身體內進行的資金融通,是企業從自身內部確定資金并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二是外源融資,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從外部有關單位或個人籌措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的融資行為。

(一)內源融資 內源主要是指通過企業內部生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來轉化為企業的投資。內源融資一般取決于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利潤水平,它不需要企業支付利息或者股息,成本比較低,并在股權結構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實現企業的融資目的,因此具有低風險性、低成本和自主性的特點。在一般情況下,內源融資的成本要低于外源融資,只有在內源融資無法滿足其資金需求的時候,企業才會將外源融資列入考慮范圍。內部融資的資金主要來自于企業的留存收益和折舊,而融資的過程就是企業不斷將自己在生產經營各環節所產生的資本與儲蓄。按照企業內源融資能力的大小,又分為表外融資和留存收益融資。

(1)表外融資。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中沒有反應出來的籌資行為稱為表外融資。對于企業來講,表外融資具有調節企業資金結構、緩解資金不足、擴大企業經營規模、開辟企業其他投資渠道等作用。例如:企業通過將產品銷售給客戶,然后再簽訂一份關于該項產品的籌資協議,將產品重新賒購回來,而原產品沒有離開企業,但企業通過這個協議籌集到一部分款項,通過這樣的方式,即緩解了企業資金不足的危及,又沒有改變企業原來表內資金的結構。因此,表外融資可以為企業提供較為寬松的財務環境,為經營者調整資金結構提供便利。表外融資又分可以為直接表外融資和間接表外融資。常見的表外融資方式有:代銷商品、折舊及轉變負債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資本融資的多少與風險成正相關,由于內源融資的資本來自于企業自有資本,不需要向借款方支付相關的融資成本和費用,受外界環境的制約和影響較小。

(2)留存收益融資。企業從歷年利潤收益中提取的歸自己支配的純收入稱為留存收益,也是通常所講的企業稅后利潤,主要包括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等。從對企業的影響來講,留存收益融資不需要企業對外做融資活動,也無融資費用產生,只需企業按照規定的比例提取盈余公積。從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的關系來說,內源融資是企業生產、發展的基礎,企業沒有一定的資本積累能力,是很難獲得外部融資資金。作為發展中的企業,資本需求量大,內部融資往往會受到企業自身實力的限制,如果企業自有資金相對較少,將會極大的增加內源融資的成本和融資風險。因此,企業要壯大實力必須以內源融資為基礎,以外源融資為補充,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二)外源融資 外源融資是企業投資者利用他人儲蓄作為投資資金,借助外部有關金融機構或單位,通過各種方式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的活動。按照是否借助金融中介,企業外源融資又分為直接外部融資和間接外部融資兩種融資方式。直接外部融資是指企業主要通過發行股權和發行債券等方式直接獲得資金的融資方式;間接外部融資是指企業通過貸款、租賃和短期商業信用等方式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間接獲得資金的融資方式。由于融資環境對外部融資的影響較小,外部融資可以為企業擴大規模提供及時的資金。

(1)信貸融資。作為金融貸款機構,銀行往往是企業最常用的融資渠道。銀行在發放貸款時,有其獨特的優勢和特點。例如:銀行貸款通常是根據企業的審計報表、財務報表、擔保獲抵押等發放企業貸款,與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相比,不需要發行費用,為企業減少融資成本。但是,銀行在發放貸款時,需要提供擔保、資產抵押等附加條件較多,與市場上的擔保公司相比,限制性條款較多,手續也過于復雜,并且能夠提供的貸款主要是短期貸款,不利于企業長期經營發展資金的需求。因此,通過銀行貸款只能解決發展中企業所需要資金的一部分。

(2)股權融資。股權融資是指企業以股票的形式向特定投資者或社會進行籌集資金的活動。向特定投資者籌資是指,企業的股東通過讓出部分企業所有權,通過企業增資等方式來吸引更多的新股東,從而滿足自己的資金需求。與信貸融資方式相比,股權融資具有不可逆性、長期性、無負擔性等特點。按照股權的發放對象,股權融資又可分為私募股權融資和公募股權融資。私募股權是指向特定的投資者發行股票而籌集資金的過程,而公募股權是指向社會公眾發行股票而籌集資金的過程。股權融資投資者對企業利潤要求較高,對于投資者而言所承擔的風險較大,這就意味著股票融資的資金成本要比銀行貸款高。

(3)債券融資。債券融資是一種企業通過舉債籌措資金,資金供給者作為債權人享有到期收本收息的融資方式。它可分為銀行貸款、公司債券、融資租賃、商業信用等,除靠企業的商業信用進行短期融資外,其他債務融資一般都要求企業定期償還本金和支付利息,企業面臨的壓力較大,融資成本較高。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投資者的資金決定了債券能否發行成功,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是投資者選擇投資的關鍵。與股權籌資相比,債券利息是從稅前利潤扣除的,不存在公司法人和股票持股人雙重課稅的問題,因此,其發行成本也比股權籌資低。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發行債券更有利于控制股權,維持本公司原來的管理機構。

三、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國金融體系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融資方式,企業在追求價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同時,面臨著融資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嚴格制定風險防范措施,將融資規模、融資的方式、融資的方便程度以及融資的期限進行綜合考量,才能確保企業的健康、穩步的發展。目前,我國企業融資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缺乏健全的財務預算體系 我國大部分企業多采用合伙制或私人制經營,財務核算制度不健全,核算不真實的情況普遍存在,嚴重制約著企業的融資。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由于缺乏健全的財務預算體系,再加上缺乏合理的資金運用預算和資金結構不合理等因素,嚴重影響到企業的融資成本。

(二)企業流動資金不合理 企業的資本金決定了企業的負債能力,由于個別企業的經營規模有限,注冊資金少,在資金周轉方面就很容易出現問題。比如,當企業所經營的產品不能及時實現規模經營時,企業的負債率就會下降,融資風險相對變大。

(三)融資行為不規范 由于我國債券市場流通性差,市場缺乏統一性、債券利率也沒有市場化等原因,對企業的融資行為產生了很大不良影響。我國債券市場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僅僅導致了企業在融資時嚴重的滯后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資本市場進一步健康發展。

四、企業融資防范對策

(一)規范企業財務管理,降低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是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面臨的最大的資本風險,規范企業財務管理,加強資金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協調企業融資的財務風險。從企業不同的經營狀況來講,除了充分利用會計事務所等財務服務機構提供的各種服務,企業本身還應在控制融資風險與謀求最大收益之間尋求一種均衡,合理確定權益資本與負債資本、短期資本與長期資本之間的比例關系。通過合理安排資本結構,制定符合企業發展特點及條件的融資方案,從而兼顧企業未來的資本流量以及緩解償債壓力的大小。

(二)制定合適的融資方案,選擇正確的融資方式 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對融資的要求也會有所不同。在企業創辦階段,具有資金需求量小、潛在投資收益大及投資風險大等特點,多采用對外貸款的方式籌措資金,需要資金多數來自商業銀行或個人投資者。在企業投入經營階段,由于產品技術還不是特別成熟,對市場的認知度還不高,選擇的融資方式一般具有資金回收期長、風險大、投資回報率高等特點。在企業增長發展階段,由于產品銷售量增加和市場規模的擴大,企業應選擇投資公司、開發公司等方式進行外源融資。進入成熟階段的企業,逐漸步入了穩步發展的階段,所需要的資金量大,其融資方式主要以發行股票、發行債券等。

(三)樹立正確的風險防范意識,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首先應該做到樹立正確的融資風險意識,應該意識到不論是哪一種融資方式都有可能與企業的預期效果產生誤差,要仔細核算融資成本與收益之間的關系,尤其是融資過程中的隱形成本。通過對各種融資方式的發現,產權改革和治理內部結構可以有效的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和贏利能力;通過進行股票回購、提高折舊攤銷比率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把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之間保持一定的最佳比例,可以實現現金凈流量的最大化,從而實現企業的財務活動始終保持在優化狀態,降低企業的內源融資風險。

五、結論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國金融體系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融資方式,企業在追求價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同時,應根據公司生產經營規模的特點、目前財務狀況以及所處的宏觀環境等,將融資的需求量與融資成本進行比較。如何有效地選擇適合企業的融資方式是企業能夠長久發展的關鍵因素,企業只有正視融資過程中的各種風險,并嚴格制定風險防范措施,將融資規模、融資方式、融資方便程度以及融的期限進行綜合考量,才能確保企業的健康、穩步、可持續發展。

———————

參考文獻:

[1]王輝:《企業融資過程中的全面風險管理分析》,《現代商業》2008年第6期。

[2]熊澤森:《中小企業信貸融資約束及其對策研究——從信息不對稱視角考察》,《浙江金融》2011年第1期。

[3]趙猛:《淺析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原因和對策》,《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4]吳慶念:《中小企業內源融資的渠道和模式研究》,《企業經濟》2012年第1期

(編輯 杜 昌)

中小企業范文第3篇

摘 要: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都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中小企業的發展,可以為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奠定良好的基礎。但在中小企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中小企業仍然出現了很多問題。中小型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與發展,必須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主動調整自己的產業以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結構,尋找出一條適應中小型企業生存發展的企業管理制度。

關鍵詞:中小企業;管理模式;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中小企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也有諸多因素制約中小企業的發展。在新形勢下,如何搞好中小企業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中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

中小企業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有利于滿足社會需要,增加就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生產經營規模屬于中小型的各種所有制和各種形式的企業。企業的規模較小,員工較少,大部分都處于起步或成長階段。中小企業是一國經濟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大致經過兩次變革,一次是改革開放初期,由于市場經濟政策的成功實施,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誕生了大批的中小企業。另一次是1997年之后,隨著國內的經濟出現了市場疲軟、啟動乏力的現象。面對此現象,國家面臨著兩個重要的任務,一是國企改革,一是振興中小企業。國企改革問題遇到了瓶頸,國家為了謀求經濟發展選擇了另一個出口就是振興中小企業。當時國家制定了兩個政策,一是提高企業內部活力,一是搞好外部經營環境。而在此之前,社會上以及國家經濟界主流一直對中小企業有些看法,甚至有人說中小企業一直是在夾縫中生存和成長起來的。

中國實踐表明,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有利于滿足經濟快速增長的需要,中小企業已成為市場經濟主體中最具活力、最具增長潛力的部分,中小企業對CDP增長的貢獻已達到一半以上;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利于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異,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鼓勵創業,提供就業和再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的調整,特別是促進第三產業發展意義深遠。

但是我們在看到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需要注意當前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問題。一方面,由于當前經濟危機影響,勞動力原材料、土地等成本不斷上漲,而中國中小企業的本來依靠的低利潤空間一再被壓低,有些中小企業企業甚至已沒有利潤空間,致使中小企業的發展生存越來越難。另一方面,中國中小企業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等管理體制方面的原因也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

二、中小企業管理模式分析

相對于大企業也而言,中小企業生產規模小,管理簡單,很多中小企業都是家族式管理,企業領導人既是企業所有者又是企業經營者,這種模式有利于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直接控制,可以降低勞動力成本和企業的資金風險。這種管理模式的企業結構簡單,能夠敏捷地對市場做出反應。

1.經營管理理念和方式比較單一,管理體制不完善。由于中小企業企業自身規模較小,公司人員匱乏,管理水平底下,管理方法也比較落后。再加上現有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學歷不高,對正確的管理方法缺乏全面認識。企業管理缺乏明確的分工,缺少必要的管理機構,對于現有的管理機構也沒有明確的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工作都是由企業的所有者直接進行指揮,企業的經理管理權限受到極大的限制,只能負責日常的管理事務。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也不高,沒有一個合理的分配制度和良好的工作環境能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得到最大發揮。

2.人才較難吸收和保留。中小企業的生產規模較小,很難吸收到專業知識非常出色的人才。大多數中小企業都是家族式的管理經營方式,自身局限性很大,企業很難在引進人才方面做出突破。而這種管理經營方式管理權限集中在自己家族人手里,對外來招聘的人才無法給予充分的信任,使其成為高層管理者,而優秀的管理人才由于個人發展的空間小,發揮自身能力的機會少,不滿足自我價值實現的要求,不愿意長期呆在中小企業。

3.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同業競爭激烈。很多中小企業都缺乏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創新能力低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沒有意識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的重要性,不能發揮技術創新的主導作用。同時中小企業生產規模小、實力薄弱、資金短缺很難實現技術創新的規劃。中國中小企業的技術研發人員匱乏更加加大技術創新的難題。

4.資金缺乏,融資困難。中小企業的迅速發展,在中國的經濟比重中逐年增加,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就越希望利用融資來壯大自己的企業。但是中小企業自身管理相對落后,產品競爭能力不強,許多銀行和投資商對中小企業的投資缺乏足夠的信心。

5.產品營銷方法單一,對市場認識不全面。中小企業生產產品單一,銷售渠道也有局限性,生產的產品較多依賴于固定客戶,而這些的固定客戶較少,如果這部分客戶丟失,企業就有可能面臨倒閉的災難。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執行的是傳統的生產營銷、產品營銷和市場推銷的觀念。

三、加強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管理模式

1.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對員工進行知識培訓。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既包括員工本身的文化水平和技術知識水平,也包括長期以來在企業工作與發展所累積出來的經驗。這些既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也是企業得以生存的寶貴財富。員工整體素質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企業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所以企業員工只有不斷地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才能跟得上知識的更新,推動企業發展。

2.充分了解員工的特長,知人善用,并給員工營造一個良好的競爭范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個性,作為一個管理者充分了解自己的員工有助于找到更適合的人才協助自己管理公司,展開工作。充分利用每個員工的優點,合理地分配工作崗位能夠使員工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最大的工作潛力。作為一個優秀的企業管理者,多聽聽員工的意見有助于調節員工的內部問題,使員工更加團結,提高工作效率,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中小企業中,員工之間也存在著競爭關系。管理者應利用正當的競爭氛圍,調動員工積極性。注意員工的一舉一動和情緒變化,及時地防止不正當競爭。因此,管理者可以制定一套正確的業績評估制度,要以員工的工作績效來對員工進行正面評估,不要根據領導的偏愛,員工的人際關系,員工的意見來進行評估,使員工的考核更公平客觀一點。同時,企業內部建立正常的員工溝通渠道,使員工績效考核透明化。

3.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中小企業管理制度的選擇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完善現有部門的管理,根據企業發展目標和自身特點,建立不同的機構部門。達到每個人每個部門各司其職,確保企業以最合理的成本實現企業的目標。 完善公司制度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不僅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框架,也是增強現代企業競爭力和幫助企業謀取利益的必要條件。

4.培養企業的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完善企業技術體系。技術體系是由技術專利、技術訣竅、設施裝備以及技術規范組成,包括硬件和軟件之間的相互聯系、協同作用的有機系統,它既包括知識技術表現形式的隱性技術資源,也包括以核心產品為表現方式的顯性技術資源?,F今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支柱。技術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源泉,是企業壯大的必經之路。企業技術體系通常以一項或幾項關鍵技術為核心,開發和利用這些核心技術并圍繞其創造出自己的核心產品。通過宣傳、培訓等措施,使創新理念成為企業文化核心之一,達到人人具有創新意識。通過職員培訓、人才招聘等途徑培養創新技術開發人員,激勵更多員工進行創新。

5.樹立良好的信用觀念,改善財務狀況。 中小企業面對融資困難應首先從自身抓起,培養企業人員學習金融知識,提高對金融的認識。實事求是地、講究誠信樹立好企業自身形象,與消費者和銀行建立較好的合作關系為融資奠定基礎。此外,中小企業還應該拓寬融資渠道,利用國內外的金融市場把握機遇,尋求更多機會幫助自己。

6.完善營銷策略,營銷手段的多樣化。中小企業在作出產品投資決策之前,需要通過對產品是否生產投放進行市場調查研究,并分析該項目完成后的經濟利潤,對產品的未來銷售前景進行預測和評價,以確定其投資方向并對其進行定位。從可選擇的生產產品中,選出重點銷售產品,著重發展,使企業經濟利潤最大化。轉變傳統的營銷方式,形成以顧客為核心的模式是至關重要的。通過打折、促銷、分銷等方式來進行產品銷售,達到產品銷售更加迅速的效果。

總之,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必浚其泉源。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任務是非常艱巨的,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大前提下,必須既抓住機遇又要面對挑戰。中小企業要正視企業內部存在的問題,想出符合自身困境的解決辦法,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和銷售體系。中小企業完善企業制度,目的使公司員工有跡可循,改善現狀,增強企業競爭的綜合實力。中小企業的日益增多,必將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讓我們期待著中小企業的崛起和發展吧。

參考文獻:

[1] 李志勇.中小企業在美國OTCBB市場融資問題的研究——以F公司為例[D].長春:吉林大學,2009.

[2] 景剛,耿慧敏.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問題探索[J].財會通訊,2012,(26):62-63.

[3] 焦海珍.關于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若干問題的探討[J].現代商業,2010,(24):247-248.

[4] 蔣維佳.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策略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1,(19):103.

[5] 徐新紅.淺論中小企業創新管理模式及思路[J].時代金融,2011,(11):46-47.

[責任編輯 劉嬌嬌]

中小企業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通過學習型組織的含義、學習型組織的特征及如何建立學習型組織的論述,闡明了學習型組織對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學習型組織;學習;企業

學習型組織的理論作為當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論,是一個宏觀的管理理論。學習型組織管理理論適用的范圍,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從社會角度要建立學習型社會;從國家角度要建立學習型政府;從城市角度要建立學習型城市;從企業角度要建立學習型企業;從家庭角度要建立學習型家庭等等。

學習型組織是在知識經濟時代誕生的一種能夠幫助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力的新型經濟模式。圣吉認為,學習型組織是一種不同凡響、更適合人性的組織模式,它由偉大的學習團隊形成社群,有著崇高而正確的核心價值、信念與使命,具有強勁的生命力與實現夢想的共同力量,它不斷創新、持續蛻變。在這一過程中,組織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懷著共同的愿景,心手相連,共同追求心靈的成長和自我實現,由真正的學習中體驗工作與生命的意義,從而帶來整個組織的成長與進步。由此可見,學習型組織不是簡單的強調對知識的學習,而是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組織運行機制,是對傳統管理模式提出的全新挑戰。

一、學習型組織的含義

彼得·圣吉(Peter M.Senge)認為,“在這種組織里,你不可能不學習,因為學習完全成了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由“一群能不斷增強自身創造力的人組成的集合或團隊”。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企業界和管理思想界,出現了研究和推廣學習型組織的熱潮,并逐漸風靡全球。學習型組織最初的構想,源自于佛睿斯特在1965年寫的一篇文章——“一種新型的公司設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著名教授彼得·圣吉作為佛睿斯特的學生,就如何建立一種更理想的組織,繼續進行了研究,并于1990年發表了其享譽世界的著作:《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 引起了世界管理理論界的關注與轟動。他提出了學習型組織所需的五項修煉技能。

如果給學習型組織簡單地下一個定義,所謂學習型組織,是指通過培養彌漫于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的組織。這種組織具有持續學習的能力,具有高于個人績效總和的綜合績效。

二、學習型組織的特征

學習型組織具有下面的幾個特征:第一,組織成員擁有一個共同的愿景:組織的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來源于員工個人的愿景而又高于個人的愿景。它是組織中所有員工共同愿望的景象,是他們的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個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著組織共同的目標前進;第二,組織由多個創造性個體組成。在學習型組織中,團體是最基本的學習單位,團體本身應理解為彼此需要他人配合的一群人。組織的所有目標都是直接或間接地通過團體的努力來達到的;第三,善于不斷學習。這是學習型組織的本質特征。第四,“地方為主”的扁平式結構。傳統的企業組織通常是金字塔式的,學習型組織的組織結構則是扁平的,即從最上面的——決策層到最下面的操作層,中間相隔層次極少。它盡最大可能將決策權向組織結構的下層移動,讓最下層單位擁有充分的自主權,并對產生的結果負責,從而形成以“地方為主”的扁平化組織結構。第五,自主管理。學習型組織理論認為,“自主管理”是使組織成員能邊工作邊學習并使工作和學習緊密結合的方法。通過自主管理,可由組織成員自己發現工作中的問題,自己選擇伙伴組成團隊,自己選定改革進取的目標,自己進行現狀調查,自己分析原因,自己制定對策,自己組織實施,自己檢查效果,自己評定總結。團隊成員在“自主管理”的過程中,能形成共同愿景;第六,組織的邊界將被重新界定。學習型組織的邊界的界定,建立在組織要素與外部環境要素互動關系的基礎上,超越了傳統的根據職能或部門劃分的“法定”邊界。例如,把銷售商的反饋信息作為市場營銷決策的固定組成部分,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只是作為參考;第七,員工家庭與事業的平衡。學習型組織努力使員工豐富的家庭生活與充實的工作生活相得益彰。學習型組織對員工承諾支持每位員工充分的自我發展,而員工也以承諾對組織的發展盡心盡力作為回報。這樣,個人與組織的界限將變得模糊,工作與家庭之間的界限也將逐漸消失,兩者之間的沖突也必將大為減少,從而提高員工家庭生活的質量,達到家庭與事業之間的平衡;第八,領導者的新角色。在學習型組織中,領導者的設計工作是一個對組織要素進行整合的過程,他不只是設計組織的結構和組織政策、策略,更重要的是設計組織發展的基本理念;協助人們對真實情況進行正確、深刻的把握,提高他們對組織系統的了解能力,促進每個人的學習。

三、如何建立學習型組織

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一書為建立學習型組織給出了一整套方法,即他提出的五項修煉——“系統思考” 、“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 “建立共同愿景”和“團隊學習”。

修煉,是指通過學習而提高人自身的素質。而對于組織而言,修煉則是通過學習和訓練,提高組織內部結構、技能對社會、市場變化的適應能力。

圣吉教授在10余年的研究中,成功地將系統動力學應用到企業之中。在他看來,企業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同時是一個有機的系統。企業組織就像一個完整的人,其內部結構、總體思維方式和自身的素質都將影響到企業對外在變化的反應,企業組織對外在變化的適應能力的提高和個人各項技能的提高一樣,需要通過學習才能達到。

下面以現在較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例,說明創建學習型組織的幾個方面:

1、建立適合學習型組織的企業文化氛圍

企業文化是組織的粘合劑,它將整個企業用共同的精神和價值觀緊緊地連成一個有機體。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是建設學習型組織的重要條件,它可以使企業上下樹立起共同的價值觀念和價值趨向,新員工在不斷的融合到企業文化氛圍中就是一個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使他樹立學習型組織的理念。

一個學習型組織的文化應該是這樣的:支持并鼓勵學習和創新;提倡探索、切磋、冒險和試驗;允許犯錯,并將錯誤視為學習的良機;關注全體員工的福利。

2、建立適合學習型組織的組織結構

學習型組織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產物,它的管理層次比傳統的“金字塔”式的管理結構要少得多。傳統的管理結構層次過多,相比之下扁平化的組織更為有效。例如,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目前的管理層次已由9層減少為4層。只有這樣的體制,才能保證上下級的不斷溝通,下層才能直接體會到上層的決策思想和智慧光輝,上層也能親自了解到下層的動態,吸取第一線的營養。只有這樣,企業內部才能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學習、整體互動思考、協調合作的群體才能產生巨大的、持久的創造力。

除了組織結構扁平化,學習型組織還強調組織結構要彈性化,追隨企業戰略的變化。一旦創新戰略目標確定,必須相應地對組織機構做出調整,以適應創新戰略實施的要求。

3、建立適合學習型組織的制度

建立和完善員工自主管理機制。廣大員工將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同時也承擔著與權利相對應的責任。

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研究表明,員工在受到充分激勵時,其能力發揮為80%~90%;在保住飯碗不被解雇的低水平激勵狀態下,僅發揮其能力的20%~30%。由此可見,運用激勵措施可以挖掘人的潛能。

建立和完善培訓機制。國內外成功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這就是重視員工的培訓。因此,促進員工和企業學習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培訓。

建立學習型組織,領導者的角色需重新定位。圣吉教授在《第五項修煉》中提出:“在學習型組織中,領導者所專注的是更為重要的工作,領導者的新角色是設計師、仆人和教師?!痹O計師,是指領導者必須對組織要素進行整合,而不再僅僅是設計組織結構、政策和策略,更重要的是設計組織發展的基本理念;仆人,是指領導者必須具有實現企業共同愿望的使命感,要自覺地接受共同愿望的召喚;教師,是指領導者要把界定真實情況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要協助員工對真實情況進行正確、深刻的把握,提高員工對組織系統的了解能力,促進每個人的學習。

團隊學習是發展團體成員整體合作與實現共同目標能力的過程。學習的本身是發現錯誤或了解和掌握新知識,團隊學習正是要利用集體的優勢,通過開放型的交流,發現問題、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著名物理學家海森堡認為:“集體可以做到比個人更有洞察力、更為聰明。團隊的智商可以遠大于個人的智商?!边@就是提倡團體學習的原因。

學習型組織有著它不同凡響的作用和意義。它的真啼在于:學習一方面是為了保證企業的生存,使企業組織具備不斷改進的能力,提高企業組織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學習更是為了實現個人與工作的真正融合,使人們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義。

學習型組織的基本理念,不僅有助于企業的改革和發展,而且它對其他組織的創新與發展也有啟示。人們可以運用學習型組織的基本理念,去開發各自所置身的組織,創造未來的潛能,反省當前存在于整個社會的種種學習障礙,思考如何使整個社會早日向學習型社會邁進?;蛟S,這才是學習型組織所產生的更深遠的影響。

學習型組織遠遠不止上面這些內容,學習始終是企業生命的源泉。一個企業只有當它是學習型組織的時候,才能保證有源源不斷的創新出現,才能具備快速的市場應變能力,才能充分發揮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的作用。未來成功的企業必然是學習型的企業。

作者單位:河南省許昌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4.

[2]彼得·德魯克等:知識管理[J].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55-58.

[3]張聲雄:第五項修煉導讀[J].上海三聯書店,2001.47-49.

[4]趙有生等:管理學基礎[J].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22-26.

[5]企業改革與管理[J].2006,9,36-39.

中小企業范文第5篇

【摘  要】中小企業財務融資風險包括信用風險、生產風險、市場風險、金融風險、政治風險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中小企業的融資效果,故必須加強中小企業財務融資風險管控,以降低融資風險發生率,促進中小企業的良性發展。對此,論文對中小企業財務融資風險的管控問題及管控措施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風險;風險管控;問題;措施

1 引言

中小企業發展不僅影響我國企業經濟發展,還影響我國社會經濟及市場經濟的進步,一直備受關注及重視。中小企業財務融資能力越強則越有利于企業發展,反之則阻礙企業發展,故很多中小型企業都非常重視企業財務融資,并不斷優化融資方式方法。實際的中小企業財務融資中還存在各種風險,如果不加以管控,不僅會影響中小企業融資效率,還會影響中小企業的良性發展,甚至影響整個社會的經濟進步,由此可見加強中小企業財務融資風險管控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 融資風險的概述

融資風險屬于非系統風險,具有風險類型多樣化、影響力大等特點,不同融資方式的融資效果不同,產生的融資風險也不同,取決于企業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及環境因素。中小企業財務融資風險類型及表現如表1所示。

3 導致中小企業財務融資風險產生的因素

3.1 企業自身因素

第一,企業規模與內部管理。多數中小企業的規模都比較小且資本不足,很難抵御較大的市場風險。部分中小企業則存在內部管理體系及制度不完善的問題,增加了財務風險及銀行信貸風險的發生率[1]。

第二,企業經營不穩定。中小企業自身的抵御風險能力較弱,容易受到市場原材料價格、人員工資、經濟政策等因素影響,增加了生產經營風險發生率。

第三,企業債務資本結構不合理。我國多數中小企業債務資本結構都存在債務比例過高的問題,導致到期無法償還債務等問題發生,但如果債務資本比例過低也無法滿足資金需求,不利于企業發展。

3.2 外部因素

第一,金融機構。很多中小企業財務融資風險都是由金融機構造成,調查顯示,很多銀行都更傾向于大企業融資客戶,對大企業融資客戶的發放貸款審核條件較少,而對于中小企業則設置了很多貸款限制,最后中小企業只能選擇小型金融機構甚至是第三方網貸企業進行貸款,而且所獲取的貸款很難滿足大額資金需求。

第二,擔保機構。中小企業要想獲得大額融資,會通過找擔保機構進行擔保獲取銀行大額貸款,所以擔保機構的存亡直接影響中小企業的發展,一旦擔保機構破產或違約,那么中小企業就必須及時償還貸款,使中小企業無法繼續貸款甚至會出現資金鏈斷裂等現象[2]。

第三,政府政策。除金融機構及擔保機構,政府政策也會影響中小企業財務融資,雖然近年來我國政府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適當降低了中小企業稅負及貸款融資限制,但政府政策仍然是“看不見的手”,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使政策方面的融資風險依然存在。

3.3 環境因素

第一,市場環境?!靶氯濉钡某霈F雖然為中小企業提供全國性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交易平臺,但因為需要對企業生產、交易等信息進行全面披露和監督,增加了信息泄露、交易受平臺限制等風險,導致融資難度增大。

第二,自然環境。土地資源、自然資源的掌握程度均是適應自然環境的表現,但很多中小企業因自身生產技術不成熟、資金投入少,導致很難高效把控現有自然資源,從而受限于自然環境,增加融資難度。

4 中小企業財務融資風險管控的問題

4.1 財務融資風險管控工作的事后考核與評價不完善

中小型企業的融資風險管控問題主要體現在對管控工作的事后考核與評價方面,企業的資金流動以及財務管理要想始終保持良性循環,就必須揚長避短,強化對于事后的考核與評價,進而積累融資風險管控經驗,以不斷地完善自身缺陷。然而,目前很多企業都害怕進行財務融資風險管控分析,害怕管控過程中出現權責不明確、責任劃分不清等情況,致使財務融資風險管控工作始終難以順利開展,這樣不僅會使企業陷入融資風險管控不合理的惡性循環怪圈中,還可能致使企業的融資風險管控問題進一步惡化,并最終阻礙企業的健康發展。

4.2 財務融資風險管理制度、監督機制不完善

財務融資風險管理屬于企業管理系統組成部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所以融資風險管理制度、監督機制及控制方法都影響了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甚至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盡管多數的中小型企業也成立了專門進行融資風險評估的專家討論小組,但是多數情況下這種專家討論小組隸屬于第三方機構,并不是由中小型企業直接管控,這就導致其對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掌控不完善,會影響到最終的融資風險評價效果和質量[3]。加之如果制定融資決策時沒有綜合評估各融資渠道的可行性,也沒有針對融資需要制定相應的融資管理制度、監督機制及風險評估機制,將會導致融資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且與融資決策脫離[4],進而影響到對融資風險的管理。

4.3 財務融資風險管控意識薄弱

中小型企業基于其發展時間短的情況,往往難以應對復雜的融資環境,加之風險管控人員風險評估技能、風險控制技能欠佳使之風險控制意識相對薄弱,經常會出現風險隱患發現不及時、風險抵御能力欠缺、監管機制無法發揮功效等一系列問題。除此之外,中小型企業的財務融資意識薄弱還體現在職責分配不明確等方面,往往會出現一人身兼數職的情況,這也是企業財務融資管理落后的重要體現之一。

5 中小企業財務融資風險的管控措施及方法

近年來,我國各個中小型企業都已經開始強化對于融資風險管控工作的正確認識,國家層面也逐漸開始重視起融資風險管控難題,針對當前金融緊控的大環境,出臺了各種融資風險管控條例和規范,并對此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要求中小型企業必須從事前、事中、事后進行全過程、多方面的分析和預測工作,對企業內部資金流向進行跟蹤式管理,進而將融資風險扼殺在搖籃里,并從管理制度、管控意識、改善融資環境、強化內部管理等多個方面入手,使得人力、物力、財力等多個方面能夠被充分調動并聯動起來,以解決當前財務融資風險管控問題。

5.1 加強中小企業內部管理

第一,重視企業內部管理,將內部管理作為降低中小企業財務融資風險的主要途徑,通過加強內部管理來完善財務融資風險評估機制、融資監管體系等,以降低融資風險發生率;第二,完善中小企業治理結構,適當增加企業固定總資產比重,強化企業直接融資能力及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第三,建立內部審計機構,明確董事長與總經理的管理權限,避免二者權限重合,避免“人大于制度”等不良現象發生;第四,建立內部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促使企業內部職員自發性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行為準則,避免因為不規范操作導致的融資風險發生。此外,還需要完善績效收入、考核晉升等考核方式,以調動職員工作積極性,激勵職員不斷創新融資方式[5]。

5.2 完善財務融資風險監督機制及風險預警機制

第一,風險監督機制。①必須建設中小企業財務融資風險管控機制,并在該基礎上配套完善的風險監督機制,以提高風險評估水平,確保出現財務融資問題時能夠得到及時解決;②貫徹、落實崗位分離準則,嚴格管理不相容崗位及職位,做到一人一崗;③財務融資風險監督必須覆蓋各部門經營活動及生產環境,將風險監督納入財務融資風險管控決策范疇;④貫徹責任制,明確財務融資各個環節負責人的責任[6]。

第二,風險預警機制。①根據風險監督及管控機制構建融資風險預警體系,時刻監督財會運行狀態及融資情況,并將存在的風險反饋給負責人,然后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②要將速動比率、流動比率、負債結構比例、資產流動性、現金流量等納入風險評估、風險預警及風險監督考察標準,以及時評估企業償債能力、融資能力及風險管控能力等。

5.3 樹立誠信意識及風險管控意識

第一,樹立誠信意識。其目的是提高信譽度,以獲取大額銀行貸款。①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公開真實的財務信息,讓金融機構能夠全面評估企業經營狀況,從而獲取大額貸款;②根據各項稅法規定繳納稅款,不能逃稅、避稅;③借貸過程中不能抽逃資金、逃避債務和拖欠賬款;④生產過程中要保證產品質量、不違反合同規定,誠實經營等;⑤完善信用體系,根據現有的信貸法律體系、金融行業規范及標準等建立健全信用體系,包括完善信息披露機制、信貸監督機制、直接投資模式、信貸決策制度、金融數據分析系統、風險掌控機制、信貸擔保機制等[7]。

第二,樹立風險管控意識。①完善財務融資管理制度及內部控制制度,以提高財務融資規范化及標準化水平;②設立財務融資管控部門或者小組,并配套專職人員、會計信息監督人員,以保證融資管控專業性;③定期對風險管控人員進行風險評估技能、風險控制技能及風險防范意識培養,以強化其融資風險管控能力,規避融資風險。

5.4 健全預算管理機制,提升企業自身競爭力

第一,要重視預算管理在財務融資風險管控中的作用,積極落實各項預算管理措施,提高預算管理工作質量及效率,強化風險評估能力;第二,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機制,提高對各種資產的配置效率,并優化財務融資體系,降低財務融資風險發生率;第三,要不斷提升企業自身競爭力,以獲取投資方的信任,讓金融機構、擔保機構等能夠放心將資金投入企業。此外,提高企業自身競爭力還能夠幫助企業快速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并強化執行力、管理力、生產力,降低融資需求,最終達到減少財務融資風險發生的目的[8]。

5.5 改善融資環境

第一,改善融資制度環境。①完善中小企業融資相關法律法規體系,規范中小企業融資行為;②設立獨立的融資管理部門,配套融資服務體系、管理制度及監督機制;③建立征信體系及信息共享機制。

第二,發揮擔保機構、金融機構及評級信譽機構的作用。①發揮融資擔保機構的作用。相關政府部門要鼓勵擔保機構為中小型企業提供大額融資擔保,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難度。②發揮金融機構的作用。適當降低中小企業貸款條件。③發揮評級信譽機構作用。評級信譽機構要聯合信貸機構、擔保機構等建立征信系統、信貸系統及信息共享系統,并適當調整進入標準,防止“亂收費,亂評估”等不良現象出現。

5.6 擴充、創新企業財務融資渠道

第一,加強企業財務分析,其目的不僅是規范中小企業債務融資行為,還要為融資渠道的擴充、創新提供可靠依據,實現風險和效益的最佳組合,減少長期債務和短期債務等帶來的融資風險;第二,根據自身實力薄弱等特點盡可能選擇風險小、收益均衡的融資方式;第三,調查分析經濟發展狀況、資金市場供求情況等,以預測未來利率變化情況、資金統籌存在的風險等;第四,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融資渠道,例如,利用“互聯網+”技術搭建金融平臺,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多融資契機,并解決傳統金融信息不對稱、貸款流程復雜、融資成本高等問題[9]。

6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制約中小型企業融資風險管控升級改革的因素仍有很多,為推動中小型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從管理入手,有針對性地就融資風險管控問題進行規劃,并充分發揮預警監督機制的聯動作用,以進一步適應于當前的融資風險環境。除此之外,企業還應該尋求并擴充企業的融資渠道,堅持創新建設、創新發展、創新驅動,進而打造出一條更加適應企業融資風險管理的光明大道,使得中小型企業也能夠適應經濟市場的融資變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而為我國經濟發展以及建設出力。

【參考文獻】

【1】金奔河.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的識別與管控研究[J].首席財務官,2021(2):114,116.

【2】隋愛英.關于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管控問題的探討[J].商展經濟,2021(8):71-73.

【3】羅霽虹.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管控思考[J].消費導刊,2020(17):192.

【4】張世坤.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管控研究[J].商業故事,2021(7):137-138.

【5】邱元東.淺談財務指標分析在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控制中的作用[J].中國商論,2020(8):57-58.

【6】何易.關于中小企業融資管理中的財務風險防控對策[J].經營者,2020,34(1):164-165.

【7】袁志美.中小企業債務融資與財務風險控制研究[J].絲路視野,2017(26):11.

【8】王瑞,范抒.中小企業負債融資的財務風險與對策探討[J].科技經濟導刊,2016(29):235.

【9】嚴明強.中小企業債務融資風險及其防范對策[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1(2):113-114.

上一篇:企業會計下一篇:企業經營與管理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