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人際交往調查報告范文

2023-09-22

人際交往調查報告范文第1篇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從我市兩所職業學校一、二、三年級的中職生中隨機抽取了500人作為調查對象, 其中女生281人, 占56.2%, 男生219人, 占43.8%。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 收回有效問卷500份, 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0%。調查對象構成情況見表1。

1.2 調查方法

根據對中職生人際交往實際的了解, 編制了中職生人際交往狀況調查問卷, 問卷涉及親子交往、師生交往、同伴交往、異性交往4個方面的內容。采用封閉式的問卷調查方式, 樣本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法進行了抽樣調查。

2 中職生人際交往整體狀況 (見表2)

調查數據表明:有20.00%的中職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交往不良的現象, 只有40.80%的中職生交往良好。同時可以看出, 剛進校的一年級中職生由于環境的改變等原因, 交往不良和交往一般的總人數占比較二年級和三年級高, 尤其是女生交往不良占到了13.69%, 交往一般的男生高達23.81%。為此, 我們對中職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做了進一步的調查分析。

3 對中職生人際交往中存在主要問題的調查分析

3.1 親子交往中溝通不良

親子交往是人們在生活中形成的第一個人際交往, 這種人際關系對人的影響很大, 對其他的交往也有促進和遷移作用。但調查結果表明:中職生親子交往狀況不樂觀, 29.2%的中職生與父母關系一般, 11.4%的中職生與父母關系較差, 見表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他們與孩子之間和諧的親子關系對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長非常有利。有研究表明, 人際關系良好家庭的孩子一般都擁有健康的人格。對中職生與父母溝通情況的調查表明, 33.8%的中職生與父母溝通有困難, 9.2%的中職生與父母溝通非常困難, 表明親子交往隔閡嚴重, 見表4。

3.2 師生關系不良

親其師則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礎, 更是搞好育人工作的重要條件。但從調查結果來看:僅有10.8%的中職生與教師是很好的朋友;45.4%的中職生除了和教師在課堂接觸外再沒有任何接觸, 感情比較淡;更有9.0%的中職生和教師是對立關系。這種不良的師生關系使得部分中職生對教師疏遠, 具體見表5。

3.3 同伴交往存在偏差

從調查結果得知:46.0%的中職生交往的主要對象是同班同學, 因為中職生大部分是寄宿學生, 他們學習生活都在一起, 而且是同齡人, 彼此之間可以互相傾訴、互相幫助。但也有12.2%的中職生沒有朋友, 經常獨處, 反映出這部分學生不合群, 具體見表6。

從調查結果得知:中職生交友的動機一般都很單純, 47.0%是以交流情感、獲得友情為目的的, 還有23.6%是為了在學習上互相幫助。但也有9.6%的學生說不清交友的目的, 見表7。

中職生已逐步進入異性向往期, 渴望和異性交往。健康的異性交往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調查結果表明:中職生在異性交往方面大部分都自然、順暢, 占到了45.2%;有21.6%的學生在與異性交往時顯得興奮, 喜歡表現自己;有22.4%的學生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顯得不夠自然;有10.8%的學生在與異性交往時感到窘迫, 見表8。

4 討論

4.1 學校要使中職生對人際交往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

中職教育是面向社會的就業教育, 培養的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社會, 因此在學校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有利于他們進入社會后能很快學會與他人的合作交流, 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學校要從思想上形成共識, 擔起責任, 把交往教育看成是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深遠意義的一項重要內容, 抓住一切機會、創造一切條件來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4.2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示范作用

現代教學論認為, 教學的過程就是交往的過程, 它是一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多邊、多層次、多維度的信息互動的特殊交往過程[3]。在這個過程中, 教師不僅傳授知識, 而且與學生交流感情。因此, 教師在課堂上要改變以前“你聽我講”的模式, 建立交往教學模式, 在教學中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推行合作學習方式, 鼓勵學生積極與教師和同學交流意見、表達思想, 構建彼此信任的人際關系。同時, 教師要主動與學生交往, 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師可以在課前、課后和學生聊天、交流, 了解他們的愛好、理想, 這樣做很容易讓學生親近教師, 學會主動交往。

4.3 引導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學校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一個因素, 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4]。對中職生進行交往教育時, 引導他們學會自我交往教育是很重要的一個途徑, 讓他們學會正確認識交往, 掌握交往的基本原則和技巧, 學會主動交往。

4.4 學校為學生提供交往平臺

任何教育都要和實踐結合在一起, 交往教育更應如此。中職生通過自我教育掌握了一定的交往理論知識后, 必須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培養和提高交往能力。學??梢蚤_設人際交往能力培養的有關課程, 也可以通過講座、報告、主題班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訓練。此外, 還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 通過演講、郊游、辯論會等為學生的人際交往活動提供良好的契機和交流的平臺。

參考文獻

[1]林傳鼎, 陳錦永, 張厚粲.心理學大辭典[M].南昌:江西科學出版社, 1986.

[2]朱晉超.對中職生人際交往狀況的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 2010 (7) :42-43.

[3]馬云鵬.課堂教學中學生交往能力的培養[J].現代教育科學, 1996 (4) :16-17.

人際交往調查報告范文第2篇

2009年我們通過自制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我校07、08、09年級799名學生的人際交往情況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從五個不同角度了解我校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以下是此次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人際交往基本情況及分析

我們在問卷中調查了學生對自己交友現狀的評價,對于問題“在你的人際交往中,你覺得自己人際關系如何”,40%的學生表示“關系不錯,我很滿意”,54%的學生表示“關系一般,勉強過得去”,4%的學生則是“關系很差,自己很失敗”,還有2%的學生表示“不清楚”。

說明整體上我校學生的人際交往現狀比較健康,有94%的學生對自己人際關系現狀滿意或基本滿意,只有4%的學生認為自己人際關系失敗。

對于問題“你在大學里有沒有知心朋友的”的調查則顯示,有7%的學生表示“有很多”,77%的學生回答“有幾個”,有16%的學生回答“幾乎沒有”。

16%的學生表示沒有知心朋友,說明這部分學生在與學生建立較為親密的關系方面能力欠缺,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調查對象幾乎都是上世紀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后出生的獨身子女,在家庭里沒有兄弟姐妹交往,在學校中,由于應試的壓力,缺乏與同輩密切交往從而建立親密關系的機會與經驗,而我校學生大多數又來自農村或邊遠山區,而這些學生由于接觸外界機會較少,缺乏人際交往方面的鍛煉。

二、大學生宿舍交際情況及分析

我們對學生的宿舍關系狀況進行了調查,對于問題“你在宿舍內是否有特別不喜歡學生”,18%的學生反映有特別不喜歡的人,82%的學生沒有。對問題“你能適應來自不同地區室友的生活習慣嗎?”的統計結果顯示,1%的學生表示“差別很大,完全不能接受”,34%的學生選擇“差別很大,但是可以相互忍讓”,42%的學生表示“好像沒什么差別”,23%的學生覺得“這個并不重要”。

從以上調查結果分析,我校學生在宿舍的交往情況基本良好,但問題依然存在,18%的學生反映宿舍內有特別不喜歡的人,說明這部分學生自我觀念強,對于不合自己意愿的學生缺乏理解和包容。1%的學生完全不能接受室友的生活習慣,這樣勢必會產生與室友的隔閡、不滿甚至矛盾、沖突。當前,獨生子女大學生一般來說自我意識比較強,如果只是一味地從自我出發,以自己的標準衡量、評判、要求他人,這樣不可能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大學生交際心理及技巧現狀及分析

在對“你在社交場合是否會感到緊張和窘迫”問題的調查中,24%的學生表示“一直都這樣,經常會有這種感覺”,67%的學生表示“偶爾會有這種感覺”,僅9%的學生不會有這種情況的出現。24%的學生經常會在社交場合感到緊張和窘迫,該比例較高,說明心理因素是導致大學生人際交往不良的較為普遍的原因,因此,學校對此應當高度重視,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調節能力。

當被問及“你是否會因找不到合適的方法與人交往而感到苦惱”時,結果顯示,有7%的學生因經常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和別人交往而感到苦惱,有73%的學生有時會這樣,有20%的學生從來不會。說明有80%的學生有學習、提高人際關系技巧的需求,學校有必要開設《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學》、《人際交往的方法與技巧》等相關課程。

四、大學生與異性學生交往現狀及分析

從我校異性交往現狀的調查問題“和異性學生的交往你會?”中我們可以看出,有70.9%學生可以很自然地交往,有19.9%的學生表示“感覺不自然,在十分必要的情況下才會去接近他們”,有9.2%的學生幾乎不與異性交往。上述調查結果顯示有29.1%的學生不愿或不敢與異性學生交往,說明這些學生在與異性學生交往問題上存在認識或心理上的偏差,大學生與異性學生交往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方面,應該以尊重、坦誠、自然、友愛的心態與異性學生交往,因此,學校有必要加強異性學生交往的引導與教育,提高學生與異性交往的意識與能力。

在對學生進行的戀愛相關問題調查中,我校有29.4%的學生表示已有,有34.5%期望有戀愛對象。這表明我校異性學生交往中有近1/3是由戀愛關系組成的。因此,怎樣加強對戀愛關系的引導是對待異性交往問題的重點。

五、大學生網絡交友情況及分析

網上交友已經成為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一部分,我們此次調查對學生在網上交友的程度與態度作了調查。從學生網絡交往現狀分析,有這樣一些情況:75%的學生有或想有固定的網上交流現象,57%的學生覺得網友與現實朋友各有好壞,甚至6%的學生認為跟網友更談得來。

這樣的數據說明了隨著網絡的普及與滲透,越來越多的學生鐘情于網絡的豐富內容、新穎知識、開放觀點、神奇速度、輕松氛圍。網絡交友成為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重要方面。我校部分學生過于偏好網上交友,必須認識到:網上交友畢竟是虛擬的,網上交友是不能完全信任的。也許這種交往形式可以避免現實交往中的尷尬,卻不能代替現實中心與心的交流。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網上交友與現實交友的差別,也是當今我校教育中必須重視的一點。

總之,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人際交往總體情況是比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視,應該采取多種切實有效的措施,如加強人際交往方面的課程教學,積極開展校園各種文化活動,拓寬學生交往渠道和空間等,進一步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和水平。

摘要:目前在校大學生均為所謂“80后”“90后”大學生群體, 絕大部分學生屬于獨生子女, 因而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出現一些新特點, 本文作者以鄖陽醫學院學生為調查對象, 以自制調查問卷的調查結果為基礎, 從五個方面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狀展開分析。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對策

參考文獻

人際交往調查報告范文第3篇

長期以來, 社會上一直流行這樣的順口溜:“職中、職中, 差生集中, 調皮搗蛋, 學習放松, 老師辛苦, 勞而無功。”職業教育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在當前“普高熱”和“就業學歷上移”兩股大潮的沖擊下, 職業教育門庭冷落, 只有大幅度的降低錄取分數線或“無門檻”才能招到學生入學。這些學生不僅在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意志品質上與普高生有很大差異在人際交往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傾向, 這些不良傾向在我們基本都是男生的教學部里表現得尤為明顯。

二、調查過程

1. 調查時間: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

2. 調查對象:采取隨機取樣法, 從江蘇省贛榆中等專業學校汽車與機電工程教育部中分別隨機抽取100名學生作為樣本。

3. 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

4. 調查問卷:采用自制問卷。

5. 調查問卷發放及回收:共發放問卷100份, 收回問卷97份, 有效問卷97份。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1. 無人生目標, 人云亦云。

大多中職生一提理想就反感, 學習盲從, 在個人追求中不辯真假, 一旦出現偏差, 便心灰意冷, 痛苦失望, 自暴自棄等, 甚至走上極端的違法犯罪道路。

2. 自戀心理。

自戀心理突出表現就是以自我為中心, 按自己的需求, 憑自己的情緒辦事, 逆反心理嚴重, 與人相處困難, 所以造成與同學、父母或老師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張。

3. 大部分學生不認可教師的教育。

當被問及“大多數中職教師的教育使你的感覺”時, 只有24.3%的學生選擇了“自信”和“溫暖”, 20.2%的學生選擇了“害怕”、“厭煩”、“憤怒”、“自卑”。而55.5%的學生選擇了“沒感覺”, 教師的教育竟然使多數沒有建立積極的情緒。筆者認為造成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如此之弱的原因有:

一是因為伴隨著西方思潮的涌入和教育改革的推進, 學生認為在人格上與教師是平等的, 教師不僅僅是施教者、管理者, 還是服務者, 中職學生中的大多數都或多或少體驗了中考失利、教師批評、家長指責, 心理十分敏感, 這些直接導致了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不再是只有尊敬, 還會帶有很多挑剔。

二是因為中職生正處于青春期, 強烈的逆反心理造成他們與教師之間的關系疏離, 使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減弱。在訪談中發現被教師喜歡的學生不太受到同學的歡迎, 很多學生認為頂撞教師的學生很勇敢、有個性, 部分學生雖然認為頂撞行為不對, 但也強調教師做法有錯誤, 批評的語言過激或者太嘮叨。由此可見, 教師是否能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教育學生變得十分重要。

三是社會及各種宣傳媒體的影響。在信息時代到來之前, 學生接受的知識、信息大量來自于學校和教師, 但是現在各種新聞媒體和網絡將信息滲入到每個人的大腦, 學生崇拜的對象不再僅僅局限于英雄、偉人。信息多元、文化多元, 必定導致學生思想的多元, 當教師以正統的教育面孔出現時, 已不再能敵那些星光璀璨的文化的影響。

三、對教師提出的建議

1.掌握中職生心理特點, 身教重于言教, 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陶行知曾說:“學校無小事, 處處是教育, 教師無小事, 處處是楷模。”學生生活在學校里, 不僅僅聽教師講, 還在觀察教師如何做人、做事。再者中職生的心理特點就是有長大的感覺, 不希望別人把他當成小孩看待, 但另一方面, 學生也很希望教師能讀懂他們的行為。有時學生并不是故意要和教師作對, 但是面對教師當著全班學生嚴厲的批評覺得下不來臺, 就想辦法與教師進行抗爭。因此, 只有了解每一位學生才有可能因材施教。

2.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增強中職生交往能力。在班集體建設中, 引導非正式團體與班集體保持一致是十分重要的。二是大力開展以班級為主的小型的碎片化的活動, 通過組織以班級為單位的活動, 有效達到讓全班同學全員參與, 由同齡人組織的活動或提出的建議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這樣經常反復鍛煉, 就能增加班級同學之間的交往機會, 不同性格的同學之間能互相渲染, 久而久之帶動其他同學參與交往, 往往會收到更好地效果。三是大力開展各種社團活動, 通過一起組織活動、參與討論、開展比賽, 增加與同伴的交往機會, 除學校組織的社團外, 也可以鼓勵學生自發組織協會等。四是學校應專門安排相關心理講座和輔導, 讓學生了解人際交往的理論和特點, 教給學生一些與人相處的技能, 對于一些在人際交往方面有困惑的學生可以進行團體訓練或提供個別輔導。

總之, 中職生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讓他們學會把握自己的心理, 積極改善人際關系, 正確地進行人際交往, 對中職生的學習、生活將來適應職場生涯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摘要:長期以來, 職業教育都受到鄙視, 不為大多數人接受。在當前“普高熱”和“就業學歷上移”兩股大潮的沖擊, 目前職業高中招生難, 生源普遍欠佳。這些學生不僅在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意志品質上與普高生有很大差異在人際交往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傾向, 因此, 對中職學校的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并從中尋找相應的矯正措施是當前廣大職業教育工作者的義務所在。

關鍵詞:中職生,人際交往,調查,矯正

參考文獻

[1]笪學軍.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狀調查及對策[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9 (11) :9798.

[2]福加斯 (澳) 著, 張保生等譯:《社會交往心理學——人際行為》, 湖南出版社.1992.

[3]孫芳芳, 湯生玲.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與創新教育[J].職教通訊, 2010 (2) :81.

人際交往調查報告范文第4篇

1、人口學資料

陸新 (化名) , 男, 漢族, 19歲, ??埔荒昙墝W生, 無重大軀體疾病史。父母均在家務農, 家中有一姐姐, 家族無精神病家族史。

2、個人成長史

陸新從小性格內向, 與父母關系一般。家中姐姐優秀, 父母都比較喜歡姐姐。高中時期老師按照成績的高低排座位, 陸新因成績不好, 坐到了教室后面, 自此感覺別人都拿異樣的眼光看他。到了現在所在的學校后, 與別人在一起時還是覺得不自在, 覺得很尷尬, 因此害怕與人交往, 回避別人的目光。因此覺得非??鄲? 故前來咨詢。

3、主訴及個人陳述

(1) 主訴:緊張, 焦慮, 不知如何與別人交往, 回避別人的眼神。

(2) 個人陳述:父母不喜歡我, 我從小就覺得不如姐姐, 很自卑。高中時因為成績不好, 加上座位坐的靠后, 我覺得自己更自卑了, 現在來到這個學校我想和同學們處好關系, 可是在一起的時候就覺得不自在, 總覺得別人在注意我。另外, 我特別容易受暗示影響?,F在我感覺特別煩惱, 不知道該怎么和同學相處了。

4、觀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說話速度較快, 思路清晰, 但情緒低落, 咨詢過程中一直低著頭進行咨詢。據輔導員反映, 該生平時內向, 與同學接觸不多, 近來顯得情緒不佳。

5、心理測驗結果

選擇SCL-90癥狀自評量表作進一步評估, 該量表各項因子分值為:

軀體化:1.33;強迫癥狀:1.70;人際關系敏感:2.56;抑郁:2.14;焦慮:2.4;敵對:1.67;恐怖:1.86;偏執:1.5;精神病性:1.4;其他:1.57。其中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因子分值略高于常模。

二、心理評估與診斷

1、診斷與診斷依據

(1) 根據判斷正常與異常心理三原則, 該求助者知情意協調一致, 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 能主動尋求幫助, 個性穩定, 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因此可排除精神病。

(2) 根據許又新教授關于神經癥診斷的標準, 求助者表現為人際關系敏感, 反應強度不太強烈, 持續時間也不算太長, 沒有出現軀體化癥狀, 心理沖突也沒有泛化, 能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所以可以排除神經癥和嚴重心理問題。

2、鑒別診斷

(1) 與精神病相鑒別: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 求助者的知情意是協調、統一的, 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有自知力, 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 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 與神經癥相鑒別:求助者雖有焦慮、回避的情況, 人際關系敏感, 心理沖突未泛化, 未影響到正常的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 因此可以排除神經癥。

(3) 與抑郁性神經癥相鑒別:抑郁性神經癥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 興趣減低, 悲觀, 思維遲緩, 缺乏主動性, 自責自罪, 甚至產生自殺的念頭。該求助者雖然有情緒低落、抑郁和焦慮的心境, 但和抑郁癥的典型癥狀相比, 存在質的明顯差異, 故排除抑郁性神經癥。

(4) 與焦慮性神經癥相鑒別:焦慮性神經癥其焦慮并非由實際威脅所引起, 或其緊張驚恐程度與現實情況很不相稱, 持續時間長, 并伴有軀體癥狀。[3]求助者雖有焦慮情況, 但并不嚴重, 焦慮也并沒有泛化, 沒有影響正常的社會功能, 持續時間也較短, 因此可以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3、求助者心理問題產生原因分析

(1) 生物因素:該求助者心理問題無明顯生物因素。

(2) 社會因素:父母對其的教養方式不當, 且求助者個性內向, 與周圍人交流較少, 缺乏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

(3) 心理因素:求助者性格內向, 追求完美, 存在認知偏差, 并有高中時期排座位的負性情緒體驗經歷。

三、咨詢方案

1、咨詢目標的確立

解決求助者目前焦慮、抑郁狀態;改善人際關系;完善求助者的個性, 使其能悅納自我;培養良好心態, 促進其心理的健康發展。

2、理論原理及方法

根據求助者實際問題, 主要采用合理情緒療法, 輔以暗示療法, 以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

四、咨詢過程

本例咨詢進行6次, 共分三個階段, 即: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咨詢階段;結束與鞏固階段。

1、第一階段: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建立階段 (第1-2次)

收集求助者相關資料, 建立良好咨訪關系, 進行攝入性會談, 了解其問題所在, 進行SCL-90測驗, 確立咨詢目標及方案。

2、第二階段:咨詢階段 (第3-5次)

在這個階段中, 主要幫助求助者分析和解決問題, 改變其錯誤的認知和行為模式, 幫助其學習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 逐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3、第三階段:結束與鞏固階段 (第6 次)

與求助者共同回顧整個咨詢過程, 肯定求助者的進步, 心理咨詢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結束咨詢。

五、咨詢效果評估

1、求助者自我評估

感覺很輕松, 心情變得舒暢了, 焦慮、抑郁情緒已基本緩解, 與同學關系日益融洽了。

2、求助者周圍人評估

據輔導員反映, 求助者現在情緒比較穩定, 變得開朗了, 笑容也多了。

3、心理測驗評估

心理咨詢后, 再次進行SCL-90測驗。人際關系敏感:1.58;抑郁:1.34;焦慮:1.5;此三項因子分均恢復到了正常值, 達到了預期目標。

4、咨詢師評估

通過咨詢, 咨詢師發現陸新情緒穩定, 根據回訪和追蹤發現, 求助者基本消除負性情緒, 人際關系得到改善, 咨詢制定的目標已基本實現。

參考文獻

[1]郭念鋒主編:《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 (三級) , 民族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鋒主編:《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咨詢師》 (二級) , 民族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

人際交往調查報告范文第5篇

社 會 實 踐 調 查 報 告

論 文 題 目:農村居民生活現狀調查報告

專 業 班 級財務管理4班

姓名(學號)孫曉丹 20081435實 踐 時 間7月18到8月18號

2011年8月18日

農村居民生活現狀調查報告

調查地點:聊城市,莘縣,魏莊鎮,鄒巷村。

一.簡介

莘縣坐落于聊城西北隅。是一個典型農業主導型城市。全縣有21個鄉鎮。其中,鄒巷由8個組組成,全村共265戶人家916人。我選取了其中的一,二組作為調查對象。兩個組共72戶人家263人。這里的居民沿襲祖祖輩輩的種植業,并以此為生。

為使調查實事求是,避免主觀臆斷我首先對兩個組的人口年齡組成,勞動力結構以及教育程度進行了統計。統計數據如下表:

年齡教育程度 0歲~20歲 21歲~40歲 41歲~60歲 60歲以上

小學 71 89 27 36

初中 18 11 5 0

高中 2 0 0 0

大學 1 0 0 0

共計 92 100 35 36

從上面的表中我們可以看出:這里居民的教育程度普通偏低,而且低得叫人痛心。就連九年義務教育也成問題。而表中20歲以下的92人中有近20人現在出門打工在外,16歲以上的幾乎有90%都在其中。而這些童工們的工資最高者每月拿不到1000元去生活費及其它費用,有的連回家的路費也賺不到;而21至40歲的100人中有超過60%的人出門打工在外,沒有文化,沒有技術的他們幾乎所有的人都靠出賣苦力賺錢,而且是加班加點地干,省吃儉用地過。而真正能賺到的錢又少得可憐;甚至,有不少40歲以上的農民也趕著外出打工。在農村,外出打工似乎成為一種潮流。而對于這樣一群常常被城市所歧視的人來說,外面的世界又是那樣的陌生和充滿荊棘。但他們為了生活又不得不為之„„。農村太窮了,做農民太苦了,所以他們都趕著出去。

由此,我不禁想起了2000年3月,湖北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的《上總理書》。他在上書的開頭寫道:“我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對農民的深切同情,含著淚水給你寫信。我要對你說的是,現在的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書中寫道:在農村,盲流如“洪水”,負擔如“泰山”,債臺如“珠峰”,干部如“蝗蟲”,責任制如“枷鎖”,政策如“流言”,謊話如“真理”„„。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能真切的觸摸到農村有多窮,農民有多苦。但看到《上總理書》我又不禁渾身一觸。在這次調查中我開始重新省視:農村到底有多窮,農民到底有多苦。

在調查中,當問到“你們每年人均收入有多少”時,一位村民讓我給他算了一筆帳?,F將其列于下表:

項目 谷物 玉米 兩頭豬 農副產品 一人外出打工

收入 1500斤 1100斤 一吃,一賣(600元) 200元 2500元

項目 化肥 種子農藥 學生 各種集資 日雜 農稅

支出 250元 100元 250元 20元 200元 50元

而表中的1500斤谷物和1100斤玉米是不能算成人民幣的。除去喂豬所需的飼料,剩下的糧食剛剛好夠吃?,F在來為他們算這筆帳:600+200+2500=3300元,3300-250-100-250-20-200-50=2430元,按平均每戶3.5人算,則人均達不到700元。這與國家統計的“我國農村人均收入從1978年的113.6元提高到了2001年的2366元”大相徑庭。這2366元是怎么來的呢?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指出:2001年中國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為6860元,農民為2366元,那末這個比例本來應該是3:1,當這個2366元中很大一部分是空頭支票,農民的實際收入才1800元,也就是說這個比例可能是5:1甚至6:1。而拿我所調查的農戶與這個6860元相比,那末這個比例就是將近10:1了。

二.農民窮,讓我們再來看幾組數據:

1. 家扶貧基金協會會長王郁昭2003年3月指出:當前中國農村人均收入 500元(1.37元/天)以下的人口有1459萬人;

人均收入在1000元(2.74元/天)以下的人口為3億1075萬人;

人均收入在1000元~2000元(2.74~5.48元/天)的人口為3億1079

萬人。在此次調查的72戶263人中,這樣的數字更是觸目驚心:有近一半的人家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下。

2.我國農民純收入年增長速度從1996年的9%下降到2000年的2.1%。城鄉差距擴大到2.8:1,接近1949年的2.84:1的歷史最高記錄。而這個2.8:1又是那樣的叫人不可信賴。農民收入增長速度如此之慢,城鄉差距如此之大,實在是叫人痛心啊!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鐘偉教授指出:日前,我國農稅累計為2100億元,而政府在農業上的支出僅僅為800億元。兩者相減,可以看出農民白白地為政府貢獻了1300億元。這種剪刀叉在網上有人戲稱之為“劫貧濟富”。

國家規定的農民合理負擔應該為其純輸收入的5%。而實際上,各種農稅(包括地方附加稅,特產稅,屠宰稅,耕地占有稅,契稅),提留統籌費等以及義務工和積累工,教育集資等加之五亂(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亂加碼,亂罰款)等其它負擔的影響。其比例遠遠超過了5%。在此,我們姑且不看三亂五亂等雜派對農民負擔的影響,且看一下這個5%的合理性。就拿三提五統(三提指:公積金,公益金,管理費。五統指:計劃生育費,民兵訓練費,衛生事業教育費,村干部組織費,集資辦學費)為例。與城鎮居民相比較。我心里就有些為農民喊冤。為什么城鎮居民不需要交的東西在農村就是合理的了呢?雖然現在政府實行改費并稅政策,但是在很多地方這一政策只是形式而已。

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農民負擔如此之重呢?

(一).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我國農民純收入年增長速度從1996年的9%呈下降趨勢,至2000年僅僅為2.1%,“增加農民收入”這一政策似乎僅僅成了一個口號。在我的調查中,增加農民收入就成了政府利用老百姓的一著高招。幾年前,政府為了為了“增加農民收入”在農村大力宣傳大辦烤煙,讓種玉米辛苦了一輩子的農民著實高興了一把??緹熓浅鰜砹?,但是,煙廠卻倒閉了。這樣好好的上等烤煙硬被打成了下品煙給收了上去。如今到處矗立著的烤煙棚成了牛圈。

(二).農村基層組織太盤大,國家統計局等11個部委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平均每個鄉鎮黨政內設機構為16個,平均人員158人,超過正常編制的2~3倍。平均鄉鎮下屬單位為19個290余人。

(三).鄉鎮企業倒閉破產增多,我所調查的銅古鄉僅有的一個鄉鎮企業便是一個水泥廠,然而它為農民帶來的是什么呢?是漫天的煙霧和惱人的噪音,是滿身的塵土和微薄的薪水,是挾巨款逃跑的廠長和經理。企業瀕臨破廠,于是廠里扣發工資,集資擴廠,擴廠虧損,于是廠里又扣發工資。

(四).政府不辦義務教育,農民只能自己集資辦學。我所調查的水壩村,沒有自己的村小,孩子們只能跑到四五里遠的清和村,官塘村就讀。國家一直宣傳普九,然則在我的調查中發現,高昂的學費使得普六也成為問題。正好,反正沒有錢讀書,兒童成了增加農民收入,減輕農民負擔的一支生力軍——在家務農,出門打工。然后長大結婚生子,又讓他們的子女重復自己的路。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實在叫人痛心啊!

(五).農產品的貶價,首先算一筆帳,在過去的五年中農產品價格持續下跌,以谷物為例。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國谷物產量達4億噸,平均每斤降價2毛錢,那末:4億*2000*0.2=1600億元,也就是說僅此一項農民平均每年就損失300多億元。在我的調查中,責任制似乎真的如《上總理書》所說成為一種枷鎖。由于農產品價格太低,農村勞動力紛紛外流,以至于大量肥土良田荒蕪。然而,上百元的農稅又不得不交。在西方許多國家,政府不是去賺農民的錢,而是要向農業做補貼。所以免除農稅成為中國之必要。

四.那末,如何減輕農民負擔呢?

(一).貫徹落實農村稅費改革。一直以來,農村稅費改革都難以逃出黃宗曦定律的怪圈子。經濟學家用公式來表示這一定律為:B=A+NX,其中B為經改革后的稅收,A為改革前的稅收,N為改革次數,X為每次嘎嘎感中雜派。很顯然要使A小于B,關鍵就在于要使X小于0。所以推進農村農村稅費改革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 費稅為稅,由于費要遠遠高與稅,所以在不另增加其它雜派的前提下,并費稅為稅可以減輕農民負擔。當然國家是提出了這一政策,但具體的落實在某些地方便成了一種提法。

2. 該減則減,能免則免。在國家規定的農村合理稅費中,有些東西(與城鎮相比較)我們可以說是額外的,而有些東西可以說是過多的。如果政府能夠考慮“少從農民那里賺點”做到該減則減,能免則免,那末也能減輕農民負擔。

(二).精兵簡政,基層領導機構過于膨脹,形成官多民少的局面。干活的人少,而吃飯的人多。自然是加重了干活的人的負擔。所以,對基層領導機構進行精簡,對政府部門進行重新規劃,具體落實其工作職責,充分調動各部門的能動性成為急需。

(三).增加農民收入。農民收入增加了,其負擔所占的比重就自然減小了。況且,增加農民收入是我們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四).規范農業稅收環境,嚴厲制止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亂罰款,亂加碼等違法的活動。明確農村稅收條目,并向農民講解稅收的有關規定。同時要具體落實“十五大”提出的“村務公開”政策。讓農民自己來監督稅費流向。

人際交往調查報告范文第6篇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我校2010年參加全國高考入學的五年制全體本科學生, 共932人, 其中男生356人, 女生576人。

1.2 調查內容

由人際關系狀況 (人際狀況) 檢測、人際關系建立 (人際建立) 檢測、友好相處能力 (友好) 檢測、平息沖突能力 (沖突) 檢測、容納他人能力 (容納) 檢測5部分組成, 所有問卷來源于《心理衛生量表評定手冊》 (增訂版) 和《社交能力檢測》。

1.3 調查方法

采用封閉集中式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所有數據運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2 結果 (見表1、表2、表3)

由表1可知, 本次調查的在校大學生平息沖突的能力較強, 人際關系建立、友好相處能力均超過滿分的70%, 但容納他人的分值偏低, 不足滿分的60%。作為衡量人際關系狀況的總調查指標, 人際狀況的得分應超過滿分的70%。

男、女生人際關系狀況能力分值的頻數集中在26~30分, 分別占全體男、女生總數的48.60%、55.94%;人際關系狀況分值15分及以下的男、女生所占的比例分別為4.21%、3.47%。人際關系狀況能力高分段 (26~35分) 、居中分數段 (16~25分) 的女生比例顯著高于男生, 低分段 (≤15分) 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 男、女生之間頻率有差異。

上述各項均數女生高于男生, 其中人際關系建立能力男、女生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P<0.05) ;友好相處能力、平息沖突能力、容納他人能力3項中男、女生比較沒有明顯差異;但人際關系狀況男、女生比較有顯著差異 (P<0.01) 。

3 結論

整體而言, 本次調查的大學生容納他人能力普遍較低;人際關系建立能力男、女生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P<0.05) , 人際關系狀況能力男、女生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P<0.01) , 男生人際溝通能力低于女生。因此, 應重視不同性別在溝通能力上的差異, 在具體溝通指導培訓中加強對男學生的關注。

4 討論

4.1 容納他人能力偏低是目前醫學院校學生人際關系的主要障礙

由于目前在校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 伴隨多重呵護長大, 事事以自我為中心, 一切從自己的主觀感受和需要出發。這一切主要與學生從小對生活瑣事的認知定位局限、家庭及學校教育對學生關愛他人、幫助他人、容納他人的教育欠缺有關, 也與大學生一帆風順的成長經歷和接受挫折、正視現實能力低下有關。

4.2 人際關系的性別差異應引起重視

本次調查結果明確反映出男、女生在人際關系上所表現出的差異, 男生的人際關系建立能力偏低。人際關系狀況調查屬于社交心理自測, 是對人們社會交往狀況及社會交往能力的檢測, 有利于自我發現、自我評價, 包含的諸多能力具體體現在人際關系建立、友好相處、平息沖突和容納他人等多方面。在人際狀況上的差異與男生性格特點、心理沖突爆發的形式有關, 應加強引導。人際關系建立能力男、女生存在差異應作為人際關系教育的出發點, 在日常教育管理中, 綜合考慮性別因素影響, 因材施教。

5 應對方法

對本次調查各項結果分值偏低的學生, 通過面對面, 排除家庭教養方式不同、經濟狀況不同、地域文化影響不同、城鄉差異及調查時學生情緒不穩定、特定階段學生學習壓力不同等諸多影響因素, 結合學生實際評分, 分類采取措施。

密切關注低分學生的日常人際溝通活動, 并建立檔案, 幫助學生準確定位、樹立自信, 以保證溝通能力的良性發展;開展人際交往、溝通技巧的專題講座, 普及人際溝通技巧知識, 使學生遵循人際交往的心理規律、講求人際交往的藝術性;重視性別差異造成溝通能力的差異并有針對性地輔導, 減少人際溝通沖突發生概率;開設多種形式的溝通渠道, 如電話、電子信箱、班級內部的“知心話專題”及具有相同或類似問題的學生間展開專題討論, 擴大常規溝通教育的陣地, 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及時溝通, 在各種環境中提高人際交往、溝通的能力。特殊學生應推薦到相關部門進行個案咨詢、輔導、治療。

6 人際交往、溝通對高校學生的重要意義

隨著高校大學生獨生子女增多, 社會閱歷、社會技能不足的學生明顯增多。由于認知偏差、情緒因素、人格差異、經濟貧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導致大學生中出現心理問題的人數增加, 而其中由于人際交往出現障礙的占有相當比重。表現出的相應的心理癥狀, 如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癥狀、敵意癥狀等, 說明人際關系所致問題已不容忽視。而目前高校中由于人際關系障礙而出現的極端個案, 更提醒教育工作者重視開展人際關系相關的心理教育。

院校教育管理部門必須從思想上重視學生的人際溝通教育, 這不僅是學生順利度過大學生涯、完成學業的需要, 也是培養醫學生的職業需要。加強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教育, 即人際交往、溝通教育需從多方面進行。本次調查僅為在校大學生人際溝通提供基本資料, 人際溝通教育仍需從多方面探索。

摘要:采用封閉集中問卷的方式對醫學院校學生的人際關系狀況、人際關系建立、友好相處能力、平息沖突能力、容納他人能力5部分進行調查, 根據調查結果, 結合學生實際評分, 分類采取措施, 因材施教, 以提高醫學院校學生人際交往、溝通的能力。

上一篇:愛國作文800字范文下一篇:駱賓王在獄詠蟬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