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人際交往心理學論文范文

2023-04-03

人際交往心理學論文范文第1篇

一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發展相輔相成

近年來,高校發生過多起投毒、殺人等惡性案件,如1994年清華大學學生朱令鉈中毒案件,1997年北京大學學生王曉龍向同學投毒案件,2004年馬加爵殺害4名同學案件,2013年4月發生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兩名同宿舍學生因瑣事發生打斗導致其中一人死亡案件,以及同月發生的震驚全國的復旦大學醫學院投毒案。寢室何以成為犯罪搖籃,校園何以成為毒藥庫房,大學生何以成為殺人兇手,這一系列背后的心理癥結不可小覷,心理健康教育急需重視。

一方面,良好的寢室人際關系能夠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減少心理疾病的產生,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更好的發展。首先,良好的寢室人際關系能夠對情緒起穩定、補償作用,防止陷入不安和孤獨,替代對親朋的思念和依賴,尤其對入學新生尤為重要。第二,良好的寢室人際關系能夠對深化知識起啟迪作用,促進課下交流,激發思想碰撞以達到相互啟迪的效用。第三,對人格的培養起陶冶作用,人格形成受環境影響的成分較大,同住一寢室的室友的行為方式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自己的看法和舉止。最后,對成長起導向作用,能夠促進大學生身心成熟和社會化進程,學會競爭與合作,團隊和互助,幫助大學生完成走向社會的演練,順利步入社會。

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在寢室擁有的人際關系的優劣。首先,隨著年齡增大寢室人際關系趨于穩定,這充分反映了大學生的心理適應過程,心理上的逐步成熟助其愉快的與人交往。其次,健康的心理素質有利于營造和諧的寢室人際關系。有人在的地方就有矛盾,將矛盾最小化,達到雙贏與和諧,這就要求大學生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和人際交往技巧。最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大學生寢室是其態度與習慣、獨立的人格、目標追求、價值觀形成、道德理念等一系列觀念形成與塑造的搖籃,也是大學生學會團結友愛、奉獻互助的基本平臺,健康的心理行為能極大地促進寢室和諧氛圍的構建,也有利于促進優良校風和校園文化的建設。

二造成大學生不和諧寢室人際關系的心理因素

內因決定著事物的根本屬性。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的不和諧,除了外部客觀因素的影響,歸根到底是由于其自身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引起的,更甚者導致心理失衡,無法控制。當前,造成大學生不和諧寢室人際關系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過度的自卑心理,破壞與人簡單相處之道

心理學上,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是產生輕視自己的心理,不適當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認識所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拒絕的心理狀態。自卑是一種消極的心理保護機制,它使簡單的人際交往變得復雜,原本簡單的一句話在自卑者心中卻解讀出各種“潛臺詞”,使得人際交往無法正常進行。大學生進入青年期后,自我意識發展很快,開始獨立地觀察、分析社會,也會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表現出極強的自尊心。為維護自己的自尊心,會顯示出一種自卑傾向。

大學生自卑往往表現為只看到自己的缺點而看不到自己的長處,性格孤僻而不愿與人交往,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過分敏感,過分看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自我設防嚴重。究其原因,首先是大學生個人條件的差異,如長相體型、性格氣質、家庭背景、成長環境等先天因素導致的自卑心理,往往對事物帶來的后果產生消極認識,進而將消極認識放大趨向,最終這些消極體驗會超過他們心理承受能力,認為自己不行而自卑起來。2004年馬加爵犯罪案件中,來自農村的他正是由于承受著極度的自卑心理,當脆弱的自尊受到打擊時,累積的消極情緒一觸即發并走上了犯罪道路[3]。其次是大學生個人經歷的不同,如不幸的童年、家庭暴力等,不幸的童年使兒童得不到良好的引導,缺乏應有的關愛,會使其形成不良的人格,就會產生自卑心理。2006年湖南某高校一大二女生,因無法和舍友相處,一年多時間里換了七八間宿舍,最終還是被趕出來,后得知這名女生從小頻繁遭遇父母毆打,不相信別人,易曲解別人好意,心理極度自卑。最后是大學生經受的各種挫折,如學業挫折、交往挫折、愛情挫折等,由于其生理、心理尚不成熟,易產生自我認知偏差,就會對遇到的挫折錯誤歸因,認為是自己技不如人,各方面不如別人,便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高校中因求愛遭拒而自殺的案例仍頻見報端。

(二)盲目的攀比心理,阻斷與人真誠交往之橋

心理學上,攀比被界定為中性略偏陰性的心理特征,即個體發現自身與參照個體發生偏差時產生負面情緒的心理過程。通常產生攀比心理的個體與被選作為參照的個體之間往往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導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過分夸大,虛榮動機增強,甚至產生極端的心理障礙和行為。由此可見,大學生寢室正是攀比心理容易發生的空間環境。

寢室內大學生的攀比心理頻繁出現,使大學生關注點模糊,不能正常投入學習、交往和生活,無法與人真誠相待,造成人際關系緊張,多是由于其易產生的虛榮心、妒忌心和習慣性攀比。首先,虛榮心多源于“面子”問題。在大學生群體中,已然形成一種要吃好的穿好的,過體面生活的風氣。同住一個屋檐下,看到其他人都這樣,自己也會跟風,產生隨大眾的心理。人際關系學說指出,當人們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時,如果過分注意別人的看法,往往會強化從眾心理,導致虛榮心理的產生。因為面子問題而去攀比的心理也就隨之產生。另外,嫉妒心會導致極端的負面攀比。嫉妒是一種極想排除或破壞別人優越地位的心理傾向,是含有憎恨成分的激烈感情,會產生消極的想法和行為。許多大學生因為嫉妒,而喜歡去占有一些力所不能及的東西。更有大學生由于嫉妒心理,而去破壞他人的東西,或者說會暗自的貶低對方,傷害他人自尊心。正是由于種種的落差,嫉妒心的產生,攀比也隨之而來。寢室內因嫉妒室友學業、交友、就業機會等產生的破壞行為屢見不鮮。第三,社會背景導致了習慣性攀比。在父母所處的時代背景里,他們的觀念純樸而非物質化?,F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貧富差距逐漸拉大,權力地位為人們所渴求,攀比心理是這個社會大背景下必然的結果,而溺愛式的家庭教育環境也成為了大學生攀比心理的滋養潤土。

(三)不良的人格缺陷,隔斷與人和睦共處之路

心理學上,人格缺陷是指介于正常人格與人格障礙之間的一種人格狀態,也可以說是一種人格發展的不良傾向,如以自我為中心、怯懦、懶惰、多疑、狹隘、焦慮等。寢室人際關系問題已經成為引發大學生心理不適應的主要來源,大學生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的人格缺陷正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無法與人和睦共處的斷路巨石。大學生人格缺陷會影響其活動效率,阻礙與人交往的和睦氛圍。

大學生的人格缺失,除了有孕生這種缺失的社會、學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其自身原因,當前大學生普遍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心胸狹隘,緊張焦慮等。北大教授錢理群曾說:“我們的一些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且不說這些大學生將來如何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利益觀,當下面對寢室人際關系這個小群體,都已經出現了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自我中心傾向。如高校大學生普遍反映的寢室室友將公主病、王子病等帶入寢室,表現出過分的自我中心,無法溝通難以相處。此外,大學生寢室人際交往中也常常表現出心胸狹隘,缺乏包容,凡事斤斤計較、耿耿于懷,好挑剔,長此以往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壓力,難以化解心理矛盾。如寢室中常出現不能容忍與己交好的室友與他人要好的現象,便會尋求小團體、小幫派等以示威、抗衡曾交好的室友,從而導致寢室氣氛壓抑沉悶,人際關系緊張。大學生對寢室人際關系的緊張焦慮主要與缺乏自信、人際交往技能差、自尊心過強等密切相關。過分緊張焦慮會使人煩躁不安,思維受阻,行動不靈活,身體不舒適等癥狀,影響大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三良好寢室人際關系的有效性構建

(一)課程教育:加強心理疏導教育和宣傳

基于大學生各種不良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寢室不和諧現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身心理問題,引導他們自動調節心理問題,避免他們因自卑心理等造成人際交往障礙的重中之重。

首先,深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創新教學方式。在低年級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在高年級開設《咨詢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多門選修課,幫助學生科學認識心理問題。同時有效地結合思想政治教育、體育藝術教育等課程,開設大量以潛修形式存在的,比如壓力管理、潛力管理、人際關系、人際溝通、生命教育等課程,引導他們自我健康發展,培養他們團隊精神,促使其掌握良好的人際交往技巧。其次,培養大學生求助心理,加強心理疏導。培養大學生求助心理有助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疏導和引導,有利于寢室人際關系穩定和諧。實施防患未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搭建開放交流的情感釋放平臺,能使大學生心理疏導更顯主動和有效。例如,沈陽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除了日常咨詢外,每個月都會有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開展大型咨詢會,學校將人際交往、情感等多個方面的咨詢分成小組,處理學生的心理困惑和矛盾。第三,重視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與疏導。一方面利用網絡能夠將生動的心理健康教育課變得更加精彩,可以邀請知名專家學者開展關于寢室人際關系的網絡課堂和講座,與大學生就個人問題互動交流、解惑疏導。另一方面利用網絡能夠使潛在的心理危機得到預防,通過微博、微信等手段可以隨時了解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動向,及時介入、及時干預、及時化解不良心理危機,避免危害發生。

(二)朋輩輔導:探索寢室心理委員新模式

朋輩輔導是指非專業心理工作者或心理工作團體向年齡相當的朋友、同輩提供具有心理健康促進功能的幫助與服務的過程。依托寢室中的心理委員進行朋輩心理互助是一種有效性強的新模式,有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有效地發現和預防問題,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形成良好的寢室人際關系。

首先,明確心理委員的職責和定位。將心理委員定位于朋輩輔導而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員。寢室心理委員應該是室友與寢室管理員、班級輔導員和課程老師溝通的橋梁,是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播者,是心理健康咨詢活動的組織者和宣傳者[4]。其次,做好心理委員的選拔和培訓。選拔可采取自愿報名、室友推薦、專職教師面試相結合的方式,通過SCL-90量表、人格問卷、16PF等心理測試了解候選寢室心理委員的心理狀況,最終由專職教師確定。培訓工作應結合定期培訓與不定期培訓,不定期地開展座談會,分析新問題總結新方法。培訓內容除了基礎理論的學習,也要結合大學生寢室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給予心理咨詢、自我認知、自我成長和生命教育等內容的培訓。最后,建立長效的輔導模式,充分利用宿舍文化節、臥談會、寢室活動以及QQ、微信等通訊手段開展日常交流,積極主動化解寢室矛盾,并定期反饋給相關指導教師和心理工作專業教師,促進寢室心理委員工作隊伍的健康成長。

(三)寢室管理人性化:構建寢室管理與運行的長效機制

良好的寢室人際關系,除了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導之外,優質的心育環境也有利于和諧寢室氛圍的構建,這就要求高校提供人性化的服務,并寓于管理之中。

首先是寢室分配的人性化。打破傳統的按照專業班級集中住宿的方式,人性化的分配方式更能避免因興趣愛好不同、生活習慣不同等而引發的寢室人際關系矛盾。例如,華中師范大學實行的網上自主選擇寢室。以院系集中為原則,新生可以根據家鄉特點、興趣愛好等自行選擇室友,同時也大大提高了院校宿舍管理的工作效率。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的人性化管理深入細微,推出根據作息時間,再結合適當的宿舍類型進行選擇。這是該校在一項摸底調查后,盡可能將生活習慣比較一致的同學安排在同一宿舍,減少不和諧狀況。其次是寢室“家長”的人性化支持,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難免遇到各種困難,將這些困難帶入寢室中有可能影響寢室人際關系,因此,在每棟寢室樓設立寢室“家長”十分必要。寢室“家長”可由心理工作專業教師擔任,也可由優秀碩士博士研究生擔任,為大學生解惑學業壓力、生活壓力、情感壓力,就業壓力等問題。第三是“大寢室”理念的人性化。“大寢室”理念旨在建設高品質的寢室文化,在寢室內孵化交叉學科和人際交往,促進心靈交流,構建和諧人際關系。例如,復旦、南科大已先后開始實行本科生寢室“書院制”的改革,這是“大寢室”理念的實踐。這能真正讓寢室生活成為大學生們獲得抗壓鍛煉、人際交往技巧、社會支持的24小時課堂,真正讓“教做人”成為比“教知識”更重要的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爾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郝洪·拿什么拯救漠視生命的心[N].人民日報,2013-4-17.

[3]佘春梅.淺析影響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的心理因素[J].青春歲月,2012(11).

[4]韓熙.以心理委員制度為代表的高校朋輩心理輔導模式的發展與反思[J].思想理論教育,2012(6).

人際交往心理學論文范文第2篇

2、挖掘短信教育功能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3、閱讀療法在預防和干預大學生心理問題中的應用

4、追問建構主義對我國體育課程改革適切性

5、美國公共圖書館面面觀

6、“三綱五?!敝械木A與糟粕

7、新華書店總店提供1666種可供書目

8、《追憶馮友蘭》等137則

9、電影、藝術、書、音樂

10、性欲低下的中西醫結合診斷與治療

11、開創學術的自主空間:蔡元培與史語所

12、本刊理事單位最新書目

13、恐怖分子心理特征及其成因探析

14、中國版本圖書館 月度CIP數據精選

15、道德底線失守的博弈分析及其治理理念

16、基于讀者心理健康的高校館“閱讀療法”服務分析

17、淺談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談話藝術

18、淺析體育運動對高三學生的影響

19、論和諧教學的原理與實施方法

20、我們需要怎樣的兒童文學(選)

21、幼兒園教師工作狀態下心理特點的分析

22、視頻資源在高中生涯課堂中的有效運用

23、關于大學生感恩心理教育的思考

24、程序設計特色課程的教學評價策略

25、英語導游幽默語言探析

26、現代相聲藝術研究現狀評述

27、長征出版社等提供895種可供書目

28、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教師權威重構

29、試論當前我國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路徑

30、對高中女生心理問題的分析及干預策略

31、媒體融合背景下重大公共事件報道的傳播創新實踐

32、試論財產所有權思想的源起和合法化

33、淺析大學生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34、地方綜合性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35、人性與道德的倫理之思

36、網絡交友現象的正負效應及應對措施

37、大眾傳播媒介中的古琴音樂

38、本刊理事單位最新書目

39、人到中年,說不盡的壓力與危機

40、技校班主任職業壓力與心理健康調查研究

41、論新課改中教師角色的教育功能

42、西安市“空巢老人”生活幸福感影響因素及養老服務提升對策研究

43、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策略

44、《領袖毛澤東》等662條

45、中國版本圖書館月度CIP數據精選1

46、統一戰線工作方法論初探

47、社會性網絡服務網站上的媒介融合

48、文化新政下的當代青春懷舊電影

49、《毛澤東預言》等137則

人際交往心理學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關系;寢室現狀

在經濟體制變革、社會結構變動、利益格局調整、思想觀念變化愈加深刻的新形勢下,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新時代不僅要求人才具有扎實深厚的理論功底、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要求人才具有較高的人際交往能力。高校是人才的培養基地,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是高校必須承擔的使命。寢室是大學生學習、休息、娛樂、人際交往的主要場所。據統計,大學生每天待在寢室的時間除了睡眠還平均長達5.8小時。寢室人際關系成為大學生人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寢室人際關系能夠滿足大學生的歸屬感,有利于大學生的自我成長,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一、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現狀的調查

(一)大學生寢室現狀調查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對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的調查,目前全國尚無標準統一的問卷。筆者在對比文獻中的幾個調查問卷后,選用了西南大學呂鵬碩士學位論文《重慶市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調查研究》中所采用的問卷進行調查。調查對象涵蓋學校8個教學院系,4個年級,總計500名學生。問卷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主要調查了大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級、生源地、家庭經濟狀況、寢室停留時間5個可能影響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的變量;第二部分主要調查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方面,由人際認知、人際情感、人際交往3個一級因素組成,每個一級因素包含若干維度,共40個項目。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收回500份,回收的答卷全部有效。

(二)大學生寢室現狀調查

筆者將本次問卷調查分別設計為客觀選擇題和主觀問答題兩部分,根據調查結果分析,發現在人際關系滿意度方面,對“我的寢室人際關系滿意度”的調查中,有72.2%的學生選擇了較滿意及非常滿意,僅有3.8%的學生選擇了較不滿意及非常不滿意。從這兩個數據看,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的整體狀況良好。在性別差異方面,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在人際認知和人際交往這兩個維度上,差異較明顯,在人際情感方面差異不明顯。在年級差異方面,4個年級均在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的人際認知和人際交往兩個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在人際情感方面沒有明顯差異。在生源地差異方面,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在生源地方面總體沒有差異,在人際認知方面有差異,來自城市的學生人際方面的認知最低。在經濟狀況差異方面,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在人際認知和人際情感方面因經濟情況不同也存在較大差異,尤其是人際情感方面差異巨大。在寢室停留時間方面,寢室停留時間的不同在人際情感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通過寢室停留時間的平均值可知,并非在寢室停留時間越長,寢室人際關系情感就越好。6~8小時是情感認同度最高的,其次是2~4小時,而停留時間低于2小時的寢室人際關系情感滿意度最低。對于室友的人際吸引方面,為人坦率、待人真誠是大學生認為室友最吸引他們的主要特征,共有270人將該特征列為第一(占54.0%);其次是志趣相投,共有112人將該特征列為第一(占22.4%)。

對于學校開展寢室人際關系理論講座的現狀,問卷調查顯示,被調查的5所學校開展寢室人際關系理論講座的次數相當缺乏。在調查“學?;蛟合到洺Ee辦大學生如何處理好寢室人際關系的講座”這一項時,選擇比較符合和非常符合的僅有48人(占9.6%)。

二、形成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現狀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因素

1.社會轉型導致觀念的轉變。中國社會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封閉型社會向開放型社會的轉變和發展,必然會帶來一些社會問題。

2.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增大。自1999年國家高等教育大規模擴招以來,高校畢業生的規模不斷擴大,同時我國的經濟結構正在調整,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矛盾趨于緊張,導致大學生就業壓力日益增大。就業壓力的增大引起大學生學業壓力的增大,更多的大學生在校期間開始關注學習、考證、社會實踐而忽視了人際交往,造成寢室人際關系冷漠和緊張。

(二)學校因素

1.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不完善。高校后勤社會化后的后勤工作由社會力量承擔。這樣一來,高校后勤的經營理念、服務質量、管理水平直接與經濟效益掛鉤,學生生活區的設施配置和文化管理突出物質文明而淡化精神文明,在一定程度上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沖擊,也影響良好寢室人際關系的形成。

2.高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高校貧困生問題日益突出,很多家庭負擔不起學生的學費。針對這種情況,國家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力度,每年拿出幾億元資金資助貧困生。由于部分高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獎助學金發放中易出現不公正不公平的現象,這也給寢室人際關系帶來一定影響。

3.校園文化的偏差。一些學生之間缺乏誠信,存在利己主義、小團體主義、個人主義的現象。寢室人際關系由于有金錢關系、利益關系的存在,而缺少了人情和真誠,變得越來越功利性,給許多學生心理帶來一定的沖擊。

(三)家庭因素

1.家庭背景不同。由于家庭結構、人際關系、撫養方式、教育方式和家長素質的不同,導致大學生處理人際關系、應對挫折、調節心理等方面的能力有所差別。有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背景、早期不良家庭生活經歷,給不少大學生帶來心理問題。

2.家庭經濟狀況不同。家庭的社會經濟狀況對大學生的心理有潛在的影響。筆者調查發現,家庭條件過于優越的大學生和比較困難的大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時都存在障礙,家庭條件過于優越的大學生問題更突出。

(四)學生個人因素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個體主觀原因所引發的人際交往困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缺乏合理認知、缺乏自信。在上大學以前,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只要學習成績好就能獲得他人的認可,也能滿足被尊重的需要。缺乏自我意識與自我意識過強,缺乏社交技巧。大學生非??释c人交往,但是由于缺乏社交技巧,溝通能力不強,經常出現誤會,從而影響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解決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的心理調適方案

(一)國家和社會方面

1.正確看待社會轉型出現的各種問題

社會轉型是任何一個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都必須面臨的問題。許多國外學者對西方發達國家所經歷的社會轉型歷程的研究,發現有一些共性的地方,其中有一點就是社會成員格外關注自身的經濟利益。因此,我國的社會轉型期出現這種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的現象是正常的,我們對此也應該正確看待。

2.推進改革是化解社會轉型之困的唯一出路

我國如何解決社會轉型期出現的各種問題?從目前的改革實踐看,首要是讓民眾樹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信心,重新構建對經濟、政治改革的認知。

3.促進服務業發展,解決大學生就業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出路,在于切實促進經濟模式的轉變,實現國民經濟從以傳統制造業和農業為主,向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為主的轉變。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現代智力密集型產業轉變的突破點在于放寬或取消對服務業的政策管制,并大力推進其發展。

(二)學校方面

1.推進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

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實質,是實現我國高校辦學模式的重大轉變。高校在加快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進程中,不僅要優化學生住宿環境的硬件設施,而且要增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軟件”建設。

2.完善高校各項管理制度

高校的管理制度應該隨著時代、形勢、實際情況的變化不斷修訂完善。高校在修訂和完善管理制度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決策的積極性,認真聽取廣大教職工的意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討論通過可行的方案;要在保障教師、學生合法權益的基礎上,嚴格按照相關教育法規和各級政府規范性文件的要求,明確義務,認真落實強制性規則的條款,確保學校管理制度內容合法、程序規范。

3.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校不僅要抓校園硬件的建設,而且應該注重校風、學風的建設,重視和強化學生法治意識、誠信意識、公平競爭意識、感恩意識的培養,即既注重物質文明建設,又注重精神文明建設。

4.完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機制

高校應加強引導大學生學習人際交往的理論知識,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社團的指導,加強個體咨詢與團體咨詢相結合的心理輔導方式,培養大學生的信任感和歸屬感,使其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品質,改善情感體驗,學會人際交往的技能、技巧。

(三)家庭方面

1.家長認真學習家庭教育知識,勇于承擔教育責任

家長如果不懂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會使大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遭遇坎坷,也會使其對父母產生復雜的情感。家庭教育中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一些家長擔心自己學歷層次不高,教育不好孩子,就高價請老師教、朋友帶,他們認為花了大量的金錢將孩子送到各種培訓機構學習,這樣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殊不知,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勇于承擔教育責任,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學理念和方法,能夠對大學生健康成長起到積極作用。

2.愛孩子就讓孩子感覺到愛的存在

中國的家長對孩子付出很多,但是孩子對家長卻不滿意,家長因此感到很委屈,原因就是家長愛孩子,孩子沒有感受到。家長關愛孩子,需要做出來也要說出來,讓孩子感覺到愛的存在。中國人信奉“說到不如做到”,家長總覺得為孩子做了就可以,不用再說。其實不然,積極地做、真誠地說以及充分的肢體語言的表達,三者都很重要。

(四)學生個人方面

1.改變不合理認知,改善寢室人際關系

大學生需要改變自己絕對化的認知,沒有什么事情是一定會發生或者一定不會發生的,事物的發展規律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要認識到每個人都可能會犯錯誤,一件事失敗了,并不意味著自己是一個失敗的人,更不意味著自己的整個人生都會毀滅;要認識到,即使碰到不好的事情,或者遭遇失敗,也不是世界末日,生活還會繼續,沒有人的一生會一帆風順,遇到問題很正常,沒有必要把問題和困難想得那么糟糕。

2.克服自卑心理,提高交往信心

在寢室中,大學生之間各方面比較熟悉,容易產生對比心理。從高中進入大學后,學習上出現一種重新劃分的格局,高中時的佼佼者可能會成為平庸之輩。生活方式、家庭情況、社會地位等的不同也會造成學生的自卑感。大學生要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與其他同學交往的信心。

3.完善自我意識,培養健康人格

大學生常會有自我意識的分化,主要表現為主觀我與客觀我之間的矛盾,理想我與現實我的沖突,獨立與依附的沖突,渴望交往與心靈閉鎖的沖突,自負與自卑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這些矛盾沖突,一方面會給大學生帶來不安心理,另一方面又會促進大學生不斷調整和發展自我意識,尋求統一點,整合自我意識,在不斷調整發展的過程中,建立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越高,大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越好,人格就越完善。

4.學習社交技巧,改善交往狀況

大學生需要學習一些社交技巧,改善交往狀況。第一,主動交往。大學生在面臨人際關系危機時,可以主動解釋,消除誤解,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第二,重視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后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人們從已知的特征推知其他特征的普遍傾向,就是社會心理學中的首因效應和暈輪效應。第三,真誠關心別人。艾琳·卡瑟拉提出:“要讓新結識的人喜歡你,愿意多了解你,誠懇老實是最可靠的辦法,是你能夠使出的‘最大的力量’。”關心別人,不可裝模作樣,要真誠用心地關心他人。第四,善用贊揚和批評。稱贊是對他人的肯定,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肯定;不要隨便指責別人,因為即使指責別人的初衷是為了指出別人的錯誤和過失,使其回到正確的認識和行為上來,這種指責行為也是對別人自我價值的侵犯。第五,幫助別人與有意求助他人。

5.塑造個人形象,展現個人魅力

社會交往是交往雙方相互作用的過程。在你選擇交往對象的同時,你也在別人的選擇之中。因此,塑造個人形象,展現個人魅力,提高交往中的吸引力,對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佘雙好.心理咨詢與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聶愷陽.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和自我調適[J].現代交際,2021(6).

[3]戴仁卿.退役復學大學生心理調適路徑研究[J].法制博覽,2017(21).

[4]張潔,馬磊.音樂心理調適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能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20(6).

[5]杜建清.當代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亞太教育,2016(3).

[6]何芬華.高校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現狀調查研究:以成都中醫藥大學為例[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6(1).

[7]房巍.高校輔導員有效干預學生寢室人際關系矛盾的研究[J].才智,2015(4).

責編:紅 茶

人際交往心理學論文范文第4篇

教學目的

1、 了解友誼與愛情的區別與界限

2、 了解早戀的含義及其對個體發展的不利影響

3、 學習處理異性朋友之間的一些誤會和煩惱 教學方法

1、 講述與討論

2、 角色扮演

3、 交往練習

4、 分組討論 教學步驟

1、 情境分析

⑴教師講述一個因為沒有分清友誼與愛情的界限而導致困擾的事例,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鏡頭一:某女生與班上一男同學家住同一個小區,兩人在假期中都參加了一個輔導班。因為輔導班下課比較的晚,加上兩人又同住一個小區,兩人就經常走在一起,那男生待人比較熱情,加上兩人住的也較近,故經常的會幫助女生。為此,這女生認為男生是喜歡她,也對男生產生了柔情,并經常找機會與男生接近。這情況卻引起了男生的不安,他便開始疏遠這女生。然而,女生的感情卻沒有因此而減弱,更加想見那男生。于是,女生陷入情感的苦惱之中,總在想:他為什么疏遠我了,是不是我什么地方令他不高興了?我是不是長的不好看、不吸引人?這種自責影響了女生的學習和心情。

鏡頭二:2005年3月21日在網站上有一篇題為“看看我們的中學生”的留言帖子:筆者看到,一對身穿校服學生摸樣的“小情人”旁若無人的在馬路的某一處擁抱,從他們的服裝和秩嫩的身影不難看出,兩人是中學生。筆者將他們擁抱的身影拍了下來并傳到了BBS上。據了解,時下這種“早戀”在一些中學、技校已是一種見怪不怪的現象。甚至有一些學生還以此作為攀比的“項目”,有男朋友、女朋友成了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⑵結合事例,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可以自由分組或前后桌同學一起討論)。

①異性同學之間是否有友誼?

②對異性的好感是否等于愛情?

③怎樣分辨、把握友誼與愛情的界限?

④一旦明白產生了誤會,該怎樣進行自我的調節?

⑶教師結合學生的討論,進行講解。

發展異性同學之間的友誼是可以的,這有助于自身的心理成熟。但是,如果交往中沒有把握好言談舉止的分寸,或沒能正確地認識分辨對方的態度,則容易造成誤解,將友誼誤為愛情。

雖然友情與愛情有共同之處,但友情不等于愛情,它們有明顯的區別:第一,愛情以異性間的性愛為基礎,是建立在男女雙方間的一種崇高純潔的情感;第二,愛情的目的和歸宿是兩性結合,組成家庭;第三,愛情是專一的排他的,只能在一對男女之間形成特殊的感情。友情不具備這些特點。當然,在一定的條件下,友情和愛情可以互相轉化。一旦發現產生了誤解,則需要冷靜下來,正確面對,切忌自我責備或糾纏不休。

2、 角色扮演(讓學生以小品的形式扮演下列情境)

情境一:某女生熱情大方,樂于助人。她對女同學是如此,對男同學也是如此。由于她的熱情,使不少男同學喜歡與她交往。其中有一位男生誤認為她喜歡自己,常常寫信給她,還常去約她。她為此感到很煩惱,不知該怎么辦?

情境二:一女同學突然收到男同學的一封“情書”,這時女同學的反應„„這是故事開始的序幕,接下來讓學生自己設計故事如何發展的幾種可能。學生展開想象,以小品的形式表演以下幾種情況。

①女同學很惱火,把這件事反映給班主任。班主任嚴厲地批評了男同學。

②女同學接受了,他們開始交往,經常一起出入,有時如“小情人”一樣手拉手徑直走到偏僻樹叢中的石椅上坐下,時而纏綿細語,時而摟摟抱抱,感情越來越深,不能自拔。

③女同學沒接受,但理智地處理了這個問題,兩個人還是好同學好朋友,繼續以良好的心態學習。

小品演完后,引導學生討論:

①你認為情境二女孩采用那種處理方式是最佳選擇?為什么?如果是你,你認為怎么處理更好?你能幫助情境一中的女孩擺脫困境嗎?

②什么是早戀?

③中學生戀愛有什么利與弊?

④怎樣看待和處理早戀問題?

分析(學生討論結果): 第一種處理對男同學帶來傷害,影響同學之間的真摯友誼;第二種會帶來負面影響,妨礙學習,甚至誤入歧途;第三種處理得到大家普遍認可,即處理好了問題,又不會影響同學之間的友誼。

從這則案例中還會使學生感悟到很多:應該學會珍惜同學友誼,尊重異性之間純潔的友誼;這一時期作為學生,精力投放的主流應是學習知識,培養技能;過早涉入愛河,會給雙方帶來不可彌補的傷害與遺憾。

3、 什么是早戀?

早戀:凡是沒有達到戀愛期的年齡階段的學生談戀愛,均稱為“早戀”。

4、 討論發言

將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討論中學生戀愛的利弊,然后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加以總結:

中學生戀愛的“利”:

可以滿足自己感情的需要

戀愛可以避免人際孤獨

戀愛可以幫助雙方提高

戀愛有助于對異性的了解

戀愛是令人激動的

戀愛是浪漫的

中學生戀愛的“弊”:

使自己的情感陷入兩人世界的狹小圈子里

在某種程度上使人際關系更加疏遠

更多的是帶來更多的煩惱,影響學習的效率

戀愛限制了與更多異性交往,并不能真正了解異性

戀愛也使人沖動,控制不好還會導致越軌行為

中學生的戀愛更隨意

缺乏對愛情的真正理解

面對戀愛中的摩擦和挫折,中學生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面對學習的壓力,如何協調與戀愛的矛盾

5、 回歸征途(結束語)

這段話送給我們的同學:“沒有人愿意觀賞提前開放的花朵,它的形態太嬌太嫩;沒有人愿意品嘗尚未成熟的青澀果子,它的味道又苦又澀。正在學習知識增長才干的同學們,應該要理性地對待‘早戀’,千萬不要過早地把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濃縮在兩人世界中,因為大好的年華不能收獲不成熟的愛情,而要吸吮知識的營養。”

6、 反思

這節課主要是給學生講解青春期異性關系。在初中,不論是男同學還是女同學,隨著他們的生理的發育日趨成熟,都會不同程度的表現出對異性特別的關注。那么男女同學在一起就一定沒有真摯的友誼嗎?于是我在這節課中,就是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將一個都平時誰都見過或聽過的事例演出來。而我在給出情境時并沒有給出具體的結果,就是想讓學生自己去發揮自己去想,以此來表現出高中學生自己內心所想。這一個情境我在備課時設想學生會有3種不同的反應,這時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課堂的環境,積極的去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盡量的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那么此時教師則可以利用學生所表演的情境讓下面的學生自己去討論,到底這樣做對嗎?之后教師再對學生的討論加以總結,課堂的氣氛會很活躍,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大大的提高。

人際交往心理學論文范文第5篇

傳播學理論認為,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徑有人的內向交流、組織交流、大眾傳播和人際溝通四個方面,而人際溝通的基本方式是人際交往,采用人際交往方式的人際溝通與其它途徑相比,人際交往式溝通更具有情感性和可信性,因此,人際交往在信息交流途徑中具有不可代替性。對于真善美的追求直接導致了大學生強烈渴望提高人際交往數量和質量以獲取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對歸屬、情感和愛的精神需要直接推動了大學生通過良好的人際關系尋求自身與團體組織的協調、認同,使之在遭遇挫折、產生煩惱困惑時能及時通過人際交往宣泄、化解負性情緒,建立、維持樂觀開朗、奮斗進取的良性心境,促進心理健康。然而,目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狀況令人擔憂,人際交往問題已成為大學生最苦惱、最困惑的問題之一。

一、妨礙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因素 一般來說,有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一些困惑或不適應是難免的,但如果個體的人際關系嚴重失調,人際交往時常受阻,就表明個體存在著某些不良的心理品質,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⒈認知偏差障礙

人生活在社會中,都會產生對自我、對他人以及對各種自然實體及其關系的認知。在人際接觸中,如果不能正確地認知就會出現認知偏差,認知偏差主要有兩種:對自我認知的偏差和對他人認知的偏差。

隨著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分化,“主體我”和“客體我”、“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的矛盾沖突開始加劇。“理想自我”總是完美的,而“現實自我”總是與“理想自我”有一定的距離,并且還時常成為實現“理想自我”的障礙與阻力。

他們對自我的評價時常是矛盾的,時而客觀的評價自己,時而又高估自己或低估自己;時而感到自己很成熟,時而又感到自己很幼稚;時而對自己充滿信心,時而又對自己不滿等等??傊麄儗ψ晕业恼J知存在有偏差。在人際交往中,除了正確認識自己之外,還要正確認識他人。

⒉不良情緒障礙

由于人際交往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系及心理距離的遠近,所以情緒情感成分是人際交往中的主要部分,并會影響到認知和行為。常見的情緒情感障礙有:憤怒、自卑、嫉妒、自負、恐懼、冷漠等。心理學家認為,人在憤怒時,體內調動了所有的能量儲備,能發出比平時大的多的生理和心理能量,在這種沖動的情緒狀態下,人的意識范圍縮小,對自己的行為控制能力下降,常做出不明智的舉動,這就導致了人際關系緊張,不和諧。自卑的人對自己的能力或品質評價過低,輕視或看不起自己。為了掩飾自己的自卑,常常會夸耀自己的作為,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在人際交往中容易讓人感到不夠真誠,很虛偽,引起交往障礙。當人們在交往中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時,就會產生一種不悅、自慚、怨恨、惱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復雜情感,這就是嫉妒。嫉妒實際上是用別人的成績進行自我折磨,別人卻不會有任何遜色。自負在交往中表現出居高臨下,自夸自大,只強調自己的感受而忽視他人的感受,影響了交往雙方的正常溝通。冷漠是一種個體對挫折環境的自我逃避式的退縮性心理反應。表面冷漠的人事實上內心很痛苦、很寂寞,具有強烈的壓抑感。 ⒊人格差異障礙 所謂人格,是指人在各種心理過程中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征,包括性格、氣質、能力、興趣、愛好等成分。氣質俗稱“脾氣”,主要指由于先天遺傳,加上后天影響形成的特征,是情緒和活動發生的速度、強度、持久性、靈活性和指向性等動力方面特點的綜合。如情緒體驗的快慢、強弱以及動作反應的敏感遲鈍,就屬于氣質范疇。性格表現在人的態度和行為方面的特征,主要由于后天學習和生活鍛煉而形成的,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大學生是家庭和學校的“寵兒”,在人生的道路上還沒有經歷過大的起伏和挫折,因此,許多大學生自命清高、眼里容不下他人;遇到困難意志薄弱,愛感情用事;對人和事愛斤斤計較,心胸狹隘。這些不良的性格特征不僅容易造成人際交往的障礙,而且 還會影響到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調適 ⒈端正認知

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首先要正確認識自我。通過將自己的現實與自己的過去相比,知道自己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亦或是原地不動;通過將自己的現實與自己的未來目標相比,從中發現自己存在的差距;通過與社會上和自己地位、條件相類似的人相比來認識自己。在比較中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長處和短處,達到取長補短,縮小差距的目的。其次要積極悅納自己。悅納自己就是要無條件的接受自己的一切:優點和缺點,好的和壞的,成功的和失敗的。實事求是地承認自身的價值能夠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充分調動積極因素,發揮自己的潛能。而事實求是地承認自己的弱點和缺點,不僅不會降低自己的自信心,傷害自己的自尊心,而且會使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有利于克服自身的消極因素,減少對潛能的自我消耗,使自我力量充分展示出來,進一步增強自信心,提高自我的價值和地位。再次要綜合、客觀的評價他人,要發展的看人。 ⒉調適不良情緒

控制人際交往的不良情緒是大學生心理成熟和健康的重要標志。因此,首先應強化大學生品德和文化修養,培養高尚的情操,形成內在的理智力量,提升情感世界。其次應調控對他人的期望值。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在個性、行為習慣、價值觀念和情緒狀態等各方面都可能會有優點或不足。如果對他人、對事物所抱期望值過高,勢必在需求難以滿足時產生不好的情緒反應。在人際交往中,每個大學生都應當正確處理對他人的期望問題,不要求全責備,以免產生失落和不良情緒。第三,大學生還必須具有各種良好的交往品質。如真誠、信任、克制、自信、熱情等。 ⒊培養良好人格

要培養良好的人格,還要優化自我性格。性格的可塑性較大,有好壞善惡之分。因此,大學生應當積極塑造良好性格,以適應社會的需要。當代大學生的良好性格應該是:溫和親切,謙虛熱情;心胸豁達,寬以待人;耿直正派,坦蕩真誠等。良好的性格是成功交往的基礎,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優化自我性格:一是通過博覽群書使少教者變得有教養;使驕傲者變得謙虛;使自卑者變得自信; 使心胸狹隘者變得豁達等。二是通過交往發現別人性格的優劣,并從中找到與自己的相似之處,從而調整和改正自己。三是從小事做起。許多人所具有的開朗、正直、堅韌、細致等優良性格都是堅持鍛煉的結果,是慢慢形成的,因此我們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⒋學會人際交往的技巧

首先是平等交往。大學生往往個性很強,互不服輸,這種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絕不能高人一頭,更不能因同學之間在出身、家庭、經歷、長相等方面的客觀差異而對人“另眼相看”。其次要講究交談藝術。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提高交談的能力,必須具備有關方面的素質,如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沉著的應變能力、敏捷的思維能力等。再次要主動大膽地參與交往。人際交往是交往雙方積極主動的過程,一方主動而另一方被動勢必造成交往難以正常進行。主動大膽地參與人際交往有利于消除膽小、害羞所帶來的交往障礙。最后要學會幫助別人。心理學家發現,以幫助或相互幫助開端的人際關系,不僅容易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可以迅速縮短,使良好的人際關系迅速建立起來。

上一篇:人際關系心理學論文下一篇:大學生心理課程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