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課堂有效教學策略范文

2023-10-03

課堂有效教學策略范文第1篇

1,創設情境,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創設一些直觀形象具體有趣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提高學生學習動力,激發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積極主動到學習中。如在教學 “上下左右” 時,利用自身資源來教學,讓學生說出教室上下有什么?小組合作說出你左面右面是誰?左手右手分別做什么?

2,培養好問,激發學生求知欲

思考和提問是所有能力中較重要的學習能力,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一個小學生甚至對一個教師或社會人來說是重要的生存能力。作為教師必須更新觀念跳出窠臼,要研究數學思想,分析數學方法,努力讓學生去思考去應用去創造。問題是教學的心臟,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只有在課堂上敢于思考提問,以解決問題的形式來學習數學,在“教師引導-實踐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中教學數學,培養他們學習主動性創造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實際操作,強化學生動手能力

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有好動天性,可以把他們要理解的東西轉化為實際操作,這樣映像深刻興趣更濃厚,因此在教學中注意設計一些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內容,他們通過動手動腦來學習和理解知識。如在教學“找規律畫圖”時,○□○○□○○○□(

)(

),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看一看,說一說,畫一畫,由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活躍了氣氛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又加深了認識和理解。

4,課件輔助,激發學習內在需求

課件教學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觀察細心聽講,激發學習的內在需求,特別是涉及抽象概念、空間想象力的教學內容,只憑語言描述或圖形靜態的傳統教學方法,難以把知識的形成過程直觀地反映出來。如教學“圖形的認識”時,采用課件的動態效果,從不同方位、視角來觀察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學生很容易認識和理解他們的特征,特別是橫放的圓柱和球的動態演示,再加上學具的擺放,“易滾動”的特性就淺顯易見了。 5,評價多樣,關心結果和過程

評價要多一把尺子、多一個角度、多一份情感,面對全體、承認差異、尊重個體,評價內容要多方面多層次,評價學生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評價應該強調學習過程,突出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尊重個人成長經歷,讓學生得到充分發展。

課堂有效教學策略范文第2篇

有效教學是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并獲得預期效益的最優化, 使學習者與傳授者雙方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的教學。有效教學的核心是通過教師切實有效地“教”, 使學生獲得切實有效的進步和發展。

有效教學策略是教師為了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 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而采取的一整套教學行為的策劃, 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依據教學計劃、學生的身心特點對教學規律、教學原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一種變通性應用。

2 中職英語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策略的必要性

(1) 有效教學策略是實現有效教學的保證。有效教學的達成與一定的有效教學策略是分不開的。教師在教學策略方面的優劣, 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師解決教學問題能力的高低, 并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

(2) 實施有效教學策略是改變費時低效教學現狀的需要。目前的中職學校中, 由于學生普遍基礎較差、教學設備不足、教師觀念等原因, 中職英語課堂教學存在著費時低效的狀況。教學效果不理想, 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都沒有達到理想狀態。因此我們有必要思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

3 中職英語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的具體策略

根據加涅的有效教學策略思想為達成教學目標通常采取的有效教學策略, 從教學過程來分, 有激活動機、告知學習者目的、指引注意、刺激回憶、提供學習指導、增強保持、促進學習的遷移、引起動作、提供反饋等八種策略。根據在教學中的實踐經驗, 總結歸納了以下四種。

策略一:以學生為主體對教學目標進行有效設計。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的結果或是預期的學習活動要達到的標準。它在一定意義上制約著教學設計的方向, 指導著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技術、媒體的選擇與應用。明確的教學目標, 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定向功能。

策略二:積極開發、有效使用教學資源。

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 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時代內容健康又豐富的課程資源, 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如何有效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拓展學用渠道呢?

本人認為應按照實用性、趣味性、豐富性和易操作性原則合理使用下列資源。

3.1 文本資源

文本資源是學生接觸最廣泛的、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課程資源。文本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最廣泛、最易行的, 除教材、練習之外, 做法如下。

(1) 充分利用英語報刊雜志。要求學生到圖書館查找、閱讀或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個人的英語水平訂閱合適的英語報刊雜志, 如《英語沙龍》等, 做摘抄或剪報, 學期末舉行學習成果展覽、交流活動, 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增強信息收集整理、英語口筆頭表達、交流能力。

(2) 留心收集身邊的英語。英語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路牌、廣告、服裝、文具等上面都有英語, 這些都是寶貴的課程資源。

3.2 影音資源

語言是有聲的, 因此影音資源必不可少。其逼真、生動的畫面, 悅耳的音響, 使學生的思維活躍, 有助于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 從而優化教學過程。

(1) 學唱英語歌曲。英語歌曲是學生樂于接受的課程資源。它融英語語言學習與娛樂為一體。既可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審美情趣, 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并學到地道、純正的英語。而且流行音樂是我們了解西方人的思維及語言習慣的一種有效方式。

(2) 播放英語電影。利用英語原聲電影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 引導學生在觀看英語原聲電影的同時, 提高自身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我選擇題材輕松、內容簡單的電影, 步驟: (1) 影片內容簡介和文化背景介紹。 (2) 提出與影片內容密切相關的問題, 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電影, 觀后回答問題。 (3) 精彩片斷回放與經典對白的學習、模仿和表演。

策略三:培養興趣, 激發動機, 重視師生感情交流, 共建和諧課堂。

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是文化基礎較差, 學英語的興趣日益減少, 甚至逐漸喪失學習信心。為實現有效教學, 教師應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學習動機。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 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 發展合作精神, 建立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 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做法: (1) 帶著微笑走進課堂, 平等對待每個學生, 主動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 (2) 以表揚、鼓勵為主, 開展各種趣味活動, 激發學習動機。 (1) 表揚和獎品。每當學生在學習中有好的表現時, 我就即時對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表揚和獎勵的形式有口頭、書面表揚和小獎品。獎品獎給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并出色完成任務的學生及學習有進步的學生——特別是那些基礎差、學習興趣低、平時不愿主動交際的學生。 (2) 將英語游戲引入課堂。游戲能調動學生的情緒, 促進思維活動, 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游戲還可使學生感到英語確實是交際工具, 是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 從而提高對英語的認識, 使英語學習具有實際意義。

策略四:創設真實情境, 讓學生在體驗、實踐中學習、提高。

創設情境的方法: (1) 依靠教學講臺, 以語言、表情、動作、實物等創設最直接、最經濟的教學情境。教師在課堂上要活潑、風趣、幽默, 在講臺用自己的言行影響、感染學生, 激發學生熱情, 將學生帶入自覺的學習境地。例如, 在學習shopping時, 事先準備好orange, bread和各種飲料, 上課時陳列出來, 請學生分別扮演店員和顧客。 (2) 設置真實情景, 使學生置身其中, 增加實際體驗。讓學生模擬真實的交際, 有“問路”、“收銀”、“在咖啡店”、“餐廳服務”、“賓館接待”等。這樣就激活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職業能力, 為今后的就業和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摘要:目前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仍然存在著費時低效的狀況。要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 有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課堂有效教學策略范文第3篇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

(一)培養師生良好情感是有效教學的突破口。培養良好的師生情感就是要以師愛去激勵每個學生進步。數學,由于其學科特點,無效學習學生較多,作為數學教師,千萬不能因為學生學習不好或表現不好而放棄對他們的培養與轉化?;蛟S老師的冷眼相看,是把他們推向更為錯誤方向的助力。對初中數學無效學習學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必須正確認識他們,關心他們,以愛心撫慰他們的心靈,以誠心贏得他們的信任,以耐心期待他們轉化 ,讓他們健康成長。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對數學無效學習學生加以特別的照顧,如回答問題、上黑板前板演,只要他們有人舉手,就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感到在老師心目中有與優生一樣的地位。課堂上,為了給他們更多表現的機會,要經常向他們提一些簡單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對能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如果回答不正確就及時給予啟發引導。

(二)關注學生的發展是推動學生有效學習的助推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俯下身子從學生的角度去關注理解他們的活動,了解他們的需求。由于數學教學過程,也是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這就必須深入地去研讀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發展的每一個尋常時刻,分析他們這些行為產生地本質特征和內在誘因。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才能真正的支持、提升生成活動這種富有生命力的活動,使學生們真正成為活動的主動建構者,成為推動學生有效學習的助推器。

當然教師預設與學生學習活動更應相互交融、有效滲透。學生自發生成的活動與教師的預設活動是不可分割的,兩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滲透的。學生學習的主題經過教師的支持、提升,可以以教師預設的活動形式開展,而在教師精心預設的活動中,學生受到材料形式等因素的影響,又會時時拓展生成屬于他們新的主題。因此,教師預設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是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相互遞進,周而復始的。而我們教師的作用更多地是聆聽、篩選、建構、支持和拓展,始終把學生擺在教育教學的中心地位,從而推動學生有效學習。

同時應從學生出發,樹立整合的教育觀,努力打破學科界限,實現共同教育的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打破學科界限,更多的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和認知需求,加深本班教師之間的配合與銜接,從而實現課程內容、形式的有機整合。我經常和其他任課教師交換意見,對班級中的每個同學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在教學活動的預設方面,互通相關信息,共同商定、調整階段訓練目標,在內容的安排上進行有效地銜接和統一,這樣,對學生的知識、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沿著預設目標邁進,搭建各科任教師協同育人的氛圍

二.有趣的問題情境引入是有效教學的關鍵環節

設置學生熟悉的、有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生動有趣的知識內容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因此,教師要善于從生活中挖掘課程資源,聯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開展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 “中位數與眾數”的新課導入:

在講授“中位數與眾數”一課時,設置了以下問題情境作為新課導入。小明是我校初中畢業的學生,由于畢業后沒有考上高中,于是南下到廣東某市打工。當他路過一家公司門前時看到了一則招工廣告:由于業務擴展,我公司急需向社會招聘員工一名,我公司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資2000元,有意者請速來面談??赐赀@則廣告后,小明非常動心。于是他找到該公司經理,經過簡短面談后與該公司簽訂了為期一年的勞動合同??梢粋€月后,小明僅領到500元的工資。小明感到很吃驚,隨后他又了解周圍員工的工資情況,竟沒有一個人工資達到2000元的。他非常憤怒,找到公司經理說:“你騙了我,我要到法院告你們。”公司經理說我們公司月平均工資是2000元

請問:小明能打贏這場官司嗎?故事剛一講完,全班同學便議論紛紛,有的說:“小明肯定贏。”有的說:“不一定。”……

筆者問:“為什么呢?”之后留出5分鐘時間讓全班同學分組討論。5分鐘后,各組得出了一致的結論——小明輸定了!因為通過計算,該公司員工月平均工資正好是2000元。最后,筆者讓他們認真分析一下小明被“蒙騙”的原因。

有人說:“小明考慮問題不周到,被高工資沖昏了頭腦。”

有人說:“小明缺少社會經驗,貿然行事。”……

經過一翻討論后,筆者向他們揭示了小明“受騙”的本質原因:算術平均數容易受極端值的影響,進而向他們講解算術平均數的優點和缺點。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于是我開始引入新課,本節課課堂效果很好,很成功。

三.學生的積極參與是促進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新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持續發展。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創設學生參與探究的時空,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能讓學生思考的要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表述的要讓學生表述,能讓學生動手的要讓學生自己動手,能讓學生推導的結論要讓學生自己去推導。教師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各種機會,幫助學生去發現、探索知識的奧秘,使學生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比如在進行“概率的意義”教學時,我提出問題:隨機拋擲一枚硬幣,盡管事先不能確定“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但同學們很容易猜到這兩個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一樣的,各占一半。那么,大家的這種直覺是否正確呢?(教師布置試驗任務,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合作探究)

(1)明確規則

把全班分成10組,每組中有1名學生投擲硬幣,1名學生作記錄,其他學生觀察試驗是否在同樣的條件下進行。

(2)明確任務

每組擲硬幣50次,認真統計“正面朝上”的頻數,并計算“正面朝上”的頻率,整理試驗的數據,做好記錄。

(3)各組匯報試驗的結果。

各組將測得的數據一一作匯報,教師將各組數據記錄在黑板上,全班學生對數據進行累計,填好書上的表格。

(4)總結交流

由于試驗次數較少,有可能獲得“正面朝上”的頻率與猜想有出入,教師應啟發學生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每次隨機試驗的頻率具有不確定性,同時發現隨機事件發生的頻率也具有規律性。

像這種改變“在聽中學”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創造“做中學”“嘗試中學”“體驗中學”的機會,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培養能力的主陣地,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四.適度評價是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催化劑

新課標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評價具有激勵性,有助于學生欣賞自己的成功,發展積極進取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動機并形成成就感,是實現有效學習的催化劑。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及時適度、多元地評價學生。 “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聽起來似乎有點絕對,但也不無道理。要真正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堂上善于發現和及時作出評價。同時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也要防止評價的極端傾向。數學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回答,不管是對的或錯的、全面的或片面的,教師都發出表揚命令:掌聲鼓勵。一節課上,表揚的掌聲不斷,我們應反思一下:無度的表揚激勵有價值和意義嗎?筆者認為,評價應該是在客觀公正的原則上以鼓勵為主。對于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一定要正確處理學生出現的錯誤,不能濫用表揚評價,對于學生的錯誤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解題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應的評價;對那些有錯誤但蘊涵創新思維的想法,在給予鼓勵的同時,再指出不足,這樣才能促使學生不斷進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火花。

課堂有效教學策略范文第4篇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學習活動。2001年7月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 新課標教材已在我國各地全面推行。然而, 新課改并沒能完全解決我國基礎教育, 特別是初中數學教育質量不高, 學生負擔過重這一根本問題。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質量不高, 學生負擔過重仍是基礎教育中的突出問題。一方面, 新教材的內容在削減, 要求在降低, 另一方面, 學生的學業負擔仍然沉重, 學習效益不高。而目前初中數學教育質量不高, 正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低的具體表現。鑒于此, 下面就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探討。

2 提高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

2.1 開門見山, 畫龍點睛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是以接受性學習為主要方式的學習活動, 是以搭建知識平臺, 構建數學現實為主要內容的認知過程。數學來源于現實, 存在于現實, 并應用于現實, 并不是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從生活現實開始。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 如何利用好課堂45分鐘的時間, 是教師在設計教學時首先要思考的問題。初中教學內容中有許多知識內容有很好的實際生活背景;如負數、數軸、絕對值、方程等, 可以適當的通過情境創設引入, 但也有很多的知識內容, 如代數式、運算法則、公式、定理等可以開門見山, 明了主題, 可以直達問題的核心, 突現主要矛盾, 節約時間資源, 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2 以練促學、加以鞏固

以練促學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生活活潑的思維活動, 同時也是一個艱苦的過程。練不僅有強化記憶、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作用, 更有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作用, 所以適度的課堂練習是達成高的教學效果有效途徑。但對課堂練習“度”的掌控是教師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關鍵, 如果濫用“練習”就會使數學教學變成“題海教學”, 使學生沉沒在練習題的汪洋之中。但如果放任學生建構知識, 也會浪費課堂資源。適度的精選練習, 可以促進學生“模仿、記憶”的進程, 加速認知平臺的搭建。因此, “做”與“說”在課堂上要有機的結合, 使例題起到練習題的作用, 練習題達到例題的效果, 這樣能幫助學生認知自我, 建立信心, 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3 因材施教、重視個異

新課標教材降低了要求, 刪減了內容, 其內容要求是對所有學生的最低要求。而且新課標也指出,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線索, 教師每一次課堂教學活動過程都是一次創造性的勞動。因此, 教師需要依據學生具體的實際情況, 靈活的處理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過程, 它應該摒棄一切形式化的模式要求, 即所謂的“教學計劃”。因為每一個學校, 每一個班級的學生都是不同的, 他們已有的數學知識與經驗也是不同的, 仍用統一的教學速度約束教師的教學進程是不恰當的, 這也是造成初中數學教學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著教學活動的進程, 前進有“度”才能為學生的操作活動提供支撐材料。在初中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是接受性學習, 在接受性學習有關聯性的基礎內容, 如運算法則、基本性質、公式、定理等內容可適當集中, 對比練習。只要學生能夠基本領悟, 可以操作, 就應該前進, 搭建起較完整的知識平臺后, 再梳理知識, 鞏固提高。對初中數學教材如何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 如何掌控前進的“度”, 是對教師智慧的挑戰, 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我們不能刻意的去追求某個進度, 某種進度, 但對于教師來說有一種積極的心態, 通過相對集中內容、積極前進, 用速度來獲得時間, 有了時間也就有了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梳理知識空間;有了時間, 也就有了效益, 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才能更有效的掌控, 才有更多的促進學生發展的機會。

2.4 分層循環, 多元評價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不應該齊步走, 而應該在達到基本要求的同時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分層循環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必需途徑。人的認識不可能一次完成, 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是在數學活動中逐步實現的。每個學生的己有知識和經驗往往是不同的, 有差異的, 即使是在同一個數學內容中, 不同的個體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識背景和思維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思維過程 (或結果)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注意和尊重各個學生在認識上的特殊性, 教師應當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水平。而多元評價是實現過程評價的基礎, 是在課堂教學中“分層”的前提。通過評價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通過評價達到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在班級這個學習共同體中實現“再次”甚至“多次”的知識建構過程, 是課堂教學教師主導作用是否發揮、教學效益是否呈現的重要標志。評價方式與評價功能的改變是新課程基本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體現。多元評價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促進和諧學習共同體的構建。

3 結語

教師是新課標的具體執行者, 他主導著整個課堂教學的進程, 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 依賴于教師的工作質量, 依賴于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依賴于教師有正確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摘要:“課堂教學效益不高, 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是當前實施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初中數學實驗教材中急待解決的現實問題。課堂教學是初中數學教學的核心環節, 是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所在。本文對初中數學課堂上如何進行有效性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有效教學,初中數學,新課標

參考文獻

[1] 龐坤, 李明振.減輕師生負擔, 提高學生素質—對數學新課程背景下GX實驗的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 2007 (5) .

[2] 張奠宙, 宋乃慶.數學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2004.

[3] 吳剛平.解讀教與學的意義[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

課堂有效教學策略范文第5篇

編者按:本人對“教育教學講座”分為九個系列:一備課研討、二課例分析、三聽課評課、四案例研究、五課堂調控、六教學效益、七高考備考、八素質教育、九教育科研”,對“教育教學講座六(教學效益)”分為若干個專題,本文是“教育教學講座六(教學效益)之三(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稿源:編者網上選稿)。

對“教育教學講座六之三(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為五個版塊:一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若干策略;二是突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三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四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其實施的策略;五是課堂教學提高有效性的策略。

1、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原作者:肖海濱 發表于 2006-06-19 1.

1、運用“最近發展區”理論,實施分層遞進教學。

教學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級教學中學生間獲得同樣知識所需的時間存在較大差異,要在同一時空中按劃一目標發展,部分學生學習時間的浪費十分明顯。

⑴在實踐中,如能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把獲得某種知識所需時間和認知發展水平大體相當的學生進行歸類分層,并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可能性相協調的分層遞進教學目標,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教學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⑵“分層”是為了確保教學與各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適應,“遞進”則是不斷地把最近發展區變為現有發展水平,從而使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教學活動不斷向前推進。分層遞進教學是班級授課制中實施個別化教學的新探索,是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深化和具體應用,對提高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1.

2、優化課堂教學時間管理。

提高教學效率的實質是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效。為此,必須優化課堂教學時間管理,充分發揮教學時間的綜合效用。

(1)制度化學習時間與自主性學習時間相結合。傳統課堂教學是以固定的時間單位組織教學的制度化體系,在教學時間分配上存在著教師支配一切的單向性,學生缺乏自我選擇、自主學習的機會,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必須變革單一的。“制度化”教學時間結構,把制度化學習時間和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教學時間的統一性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機結合起來。

(2)提高課堂實用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比率,綜合達成各項課堂學習目標?,F代教學理論按照遞進嵌套的層級關系把課堂教學時間區分為分配時間、教學時間、實用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等不同類型,后一變量較之前一變量其時間范圍逐漸由寬變窄,其與學習結果間的關系也愈加密切。

①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額外增加學生的學習時間,而是要通過提高教學水平和知識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課堂時間損耗,提高課堂學習的實用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

②由于實用時間、學術學習時間與課堂教學模式結構、教學目標間并不存在直接的聯系,同樣的實用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既可用于較低認知水平的“題海戰術”,也可用于較高認知水平的學習。因而,還應把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與教學目標、內容等因素聯系起來,注意科學分配以不同教學組織形式完成各種認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課堂教學目標任務的實用和學術學習時間。這樣,課堂教學才能綜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培育新人的各項任務。

1.

3、優化學生認知結構,加強學習策略. 教學知識掌握過程實質上是學生認知結構的建構過程。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理論都認為,教學效果直接取決于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認知結構)和如何有效運用這些知識加工所面臨的學習材料(學習策略)。因此,優化學生認知結構和加強學習策略教學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1)動態協調教材知識結構、學生認知結構和課堂教學結構的關系。只有當這三種結構形成內在的協調統一,才能使教學有效促進學生將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為此,教師應充分了解和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以漸進分化和綜合貫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識結構的層次性和整體性;設計優化的課堂教學結構和模式,改進教學組織形式,把全班個體學習、成對學習、小組學習和全班統一學習有機結合起來,使教學更適于完成各類不同的學習任務,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整體優化的知識結構。

(2)加強學習策略教學。學習策略種類繁多,其主要內容包括理解和保持知識的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應用知識解題的問題表征策略、具體求解策略和思維總結階段的反思策略,以及掌握知識過程中的自我監控等元認知策略。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科實際,通過分解練習和綜合實踐相結合等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策略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效率和質量。

2、突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原作者:太倉市實驗高級中學 李 巨 如何體現素質教育,如何適應新的課改,如何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些問題肯定是每個教師都經常思考的問題。新課改背景下,學生學習的科目多,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高,所以教師必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除了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外,還要求有較高的課堂調控能力。本人曾獲得山西省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熱愛教育事業,堅持不斷學習,積極參加教學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在總結如下:

2.

1、設計教學模式,體現教學特色。

⑴努力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實踐,注重教學設計,講課通俗易懂,淺出深入,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所教學生能力強,素質高,高考成績優秀。多年帶畢業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

⑵所建立的“閱讀-設疑-討論-提高”四步教學模式,是一種針對基礎較高、自學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設計的。閱讀:就是先學生自學;設疑:就是學生在看書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當然有時也包括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就是對問題的解決過程,包括學生回答,教師講解;提高:教師對知識的拓展。這種教學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提高了學生素質,又培養了學生創造思維能力。所教班級的化學成績,高考時在大同市一直名列前茅。

⑶在學生基礎較差的中學,設計和應用了導學學案,從“課前導學――課堂互動――課堂反饋――課后鏈接”四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不僅體現和落實了學校分層教學的策略,也培養了一批年輕化學教師,同時在全校也起到了帶頭和示范作用;而且學生的負擔有所減輕,提高了學習效率。

2.

2、導學學案的教學特色和應用。

⑴課前導學。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自學、預習以及對相關知識的復習。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自己達到目標,對A、B、C三類學生作同樣的要求,內容以基礎為主,將課本內容設計為簡單的填空題和問答題,主要完成教學大綱中A(常識性介紹)、B(了解)層次要求,或者在課本中能找到答案。在課堂應用中側重對A類學生的提問檢查,使其人人過關。

⑵課堂互動。是導學學案的核心部分,是教師為了使學生聽課目標明確,將所授知識點條理化,或者提出問題,供學生思考,或者是重點和難點的總結提高,或者是疑點分析。對這一部分內容結合講課時進行啟發式的引導提問,讓A類學生回答較簡單的題目,講課要保證使這類學生能夠聽懂,并能適當的應用,而對于B類學生要求掌握并能靈活應用,對C類的學生要求能同類遷移,重在掌握思維方法。

⑶課堂反饋。課堂反饋就是精選典型例題,重在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既可以實現知識的傳授,也是檢測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程度的一個平臺,通過課堂練習來實現師生互動。講課時以學生活動和教師講述相結合的方式完成,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不同層次的、不同難度的典型例題。 ⑷課后鏈接。分為基礎練習和能力拓展兩個層次,選題由易到難,題型要全而精。其中基礎練習要求A、B類學生能獨立完成,能力拓展部分則要求C類學生能獨立完成、B類同學在教師講解后能理解應用。通過“課前導學——課堂互動——課堂反饋——課后鏈接”四個步驟,與全組教師通力合作,使學?;瘜W教學處于全市較好水平。有效教學的思想得到比較好的貫徹。

2.

3、落實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個方面。

⑴內容選擇的有效性。新教材知識面非常廣、安排的教學課時又很少,教師必須掌握課程標準對每一個知識點的要求,從舊教材中解放出來,對教材大膽取舍,合理組織,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教師對知識點的教學難度必須有效控制。特別要處理好選修與必修的關系。例如:必修2在糖類教學中,只要求學生了解葡萄糖可以發生銀鏡反應,并且會實驗操作就可以了,不需要學生去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對有點知識點,新課程更注重了解和應用,而輕原理。

⑵“講授”的有效性。符合學科特點、科學嚴謹的講述能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在講述過程中,要注重啟發、比喻的應用。通過教師的感悟使抽象問題形象化,以便于學生掌握。例如:可以通過學生上講臺作游戲的方法來比喻乙烯的加聚反應,在對部分學生學習丙烯加聚反應的教學中,我形象的用了一個“吊”字來比喻,告訴學生,可以將非雙健部分“吊”在雙健碳原子的下邊,加聚時,只將雙健打開就可以了。恰到好處、畫龍點睛的 “講授”總是能夠吸引學生,能使學生借助某種比喻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似乎難以理解的知識點。

⑶重視提問和討論的有效性。有效地“提問”和“激發”學生討論、思考,能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保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學生自主的學習狀態。這種狀態的維持取決于教師的“提問”是否有效。

①有效提問是一個很藝術的教學技巧。一個恰到好處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它能夠使學生全神貫注進行思考、進入良好的思維情景中。反之,一個不嚴謹、不科學的問題,則使學生茫然、無所適從,打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它能夠使學生精力分散、進入無緒的遐想中。 ②教師的提問,必須是有嚴密的科學性、邏輯性,即教師要善于提問。一方面所提出的問題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另一方面問題提出后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去討論、思考、探究,給予學生充足的討論、思考、探究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即使學生回答錯誤,也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更不能是教師包辦,自問自答。

③例如:在講乙醇時,我沒有直接講述乙醇、水、鈉三者的密度大小,而是明確提出讓學生通過實驗來回答。這樣學生帶著問題思考、比較。鈉浮在水面上,說明鈉的密度比水小,而鈉與乙醇反應時,鈉“沉”在乙醇下,說明鈉的密度比乙醇大,這樣三者的密度大小比較問題就解決了。接著又根據實驗現象提出:鈉和乙醇時,鈉反應先“沉”在下面,隨著反應進行又“浮”了起來,可能是什么原因?學生積極思考,有的學生說,可能時因為產生的氫氣對鈉又一個向上的推力,有的說是因為生成的乙醇鈉的密度比乙醇和鈉的密度大,所以鈉“浮”了起來。對有些教學問題的解決,新課程更注重思維過程和思維品質,而不是對問題本身的回答。

⑷重視例題和課堂練習的有效性。由于新課改下化學學科課時少,內容多,課后學生又很少安排學習化學的時間,所以必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上必須選擇典型例題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理解。所選典型例題,既不能太難又要有代表性。同時要通過多媒體教學,加強課堂鞏固和練習。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有效的教學策略,要求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結合自己的特色和學校學生的特點,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用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多的知識、培養最佳的思維品質,使的學生最優發展。

3、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原作者:城關小學 馬維軍 甘玉紅

小學課堂教學作為人類社會的其中一項實踐活動,應以質量和效率作為自身存在的根據和價值,這就涉及到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這一主題。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發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有效的課堂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意識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

1、目標整合的策略。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首要條件。在教學中既要注重知識技能的培養,即讓學生親自參與活動,經歷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同時要又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目標,即通過小組合作,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調能力,在互相交流中共同進步,獲得成功的體驗;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好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方面目標的有機結合,它在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同時,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與態度,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為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打下扎實的基礎。

3.

2、情境教學的策略。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教師如能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合理選取素材,創設教學情境,一定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節約用水”這一課中,我在出示了一些世界水日的宣傳畫后,直接談話導入:水跟人類關系密切,而目前水危機是全球性的事實,缺水會怎樣?接著創設了一幅幅情境圖:干枯的土地上一條條大裂縫,一個農民坐在地上,身邊橫著的鋤具;印度大干旱,一口巨大的枯井旁堆滿了成千上百個取水器皿等。一幅幅缺水的畫面,強烈地震撼著學生的心靈,學生在觀察,在思索,此時無聲,但勝有聲,一會兒,有些學生情不自禁地發出了感慨,“缺水,多么可怕”“我們要愛護水資源”„„ 接下來,還需要教師做過多的贅述嗎?學生自然而然就融入到今天學的內容中去了。

3.

3、學生主體的策略。

新課標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要賦予學生以主體地位。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在經歷中體驗,真正體現以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有效課堂教學。

⑴提供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在教學中,從多方面提供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課前就讓學生充分準備。課堂上所需要的一些知識,不是抽象的,也不是老師給的,而是學生自己收集整理的。一方面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是親切的,不是枯燥的;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親身經歷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⑵鼓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的學習是建立在對學習內容具有濃厚的認識興趣的基礎上的,它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存有探究意向的積極傾向,即求知欲。

①教師在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去發現、去探索顯得十分重要。教師應盡量創設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空間,多一些嘗試余地,多一些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能多角度的思考問題,使多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真正成為知識的發現者、探索者。讓學生自己去說、去發現、去探索,使學生有激昂的學習熱情,保持了旺盛的情緒和動力。

②在鼓勵自主探索的同時,更提倡有實效的合作交流。有效的合作學習已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它能使每位學生在課堂上的不同階段都有所參與,有利于學生之間互幫互學,共同進步。

③在“節約用水”一課中,課前就是通過小組合作來搜集記錄單位時間內的滴水量的,同學們有的看時間,有的控制水龍頭,有的看量筒上的刻度,有的記錄,一個個忙得不亦樂乎。每個人都不僅自己參與了,同時又注意配合小組內其他成員的活動。數據出來后,人人都興高采烈。還有本課最后的小組討論: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感想,互相說一說。我深入到小組間,聽到有的同學在說以后要擰緊水龍頭;有的在說以后家里洗衣服的水還可以用來拖地,淘米水可以澆花;有的在說抽水馬桶太浪費水了。同學們討論得很熱烈,同學之間互相啟發,互相補充,真的是在學習中合作了,在合作中學習了。

3.

4、鼓勵評價的策略。

課堂教學中實施及時、適度、多樣的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僅注重結果,更要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情感、態度的發展。教學中教師要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機會,并及時的、有針對性的做出恰當的評價,使之迅速體驗成功,建立自信。在這節課中,我努力營造教學氛圍的和諧性,對學生正確的回答,用微笑、點頭予以肯定,對學生錯誤的回答,不忽視,鼓勵他繼續努力。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以上我所談到的僅是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個方面。相信只要我們每個教師具有一切為學生發展的思想,課堂教學一定是有效的,一定會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堅實的陣地!

4、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其實施的策略 原作者:越秀區東山實驗小學 游家水 4.

1、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解。

教學的有效性包括三種含義:⑴有效果。指對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吻合程度的評價,它是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結果考察來衡量的;⑵有效率:教學效率=教學產出(效果)/教學投入?;蛘呓虒W效率=有效教學時間/實際教學時間×100%;⑶有效益:指教學活動的收益、教學活動價值的實現。

4.

2、新課程理念下有效教學的理解。

(1)教學有效性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學有效與否,要通過學生來表現。有效的教學應該關注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恰到好處的行使自己的主導地位,具有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在教學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2)教學有效性要關注教學效益,它要求教師有實踐和效益的觀念。教師在課堂和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教學效益的問題,不能為追求形式,拋棄對教學效益的追求。

(3)教學有效性的實現要以教師自身的發展為基礎。教師的教學水平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條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觀念的變革、所采取的教學策略、對教學批判性反思的能力等因素,都與教師自身的發展水平有密切關系。

(4)教學有效性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條件,促進學生有效學習。通過學生的自主能動學習,使學生有效學習,實現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

(5)教學的有效性還要關注教師的教學策略。在保證教學有效性的條件中,教師的教學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師要掌握教學技能、教學設備、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等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識。

4.

3、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影響小學生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有五個,即目標達成的有效性、主體參與的有效性、知識建構的有效性、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學習發展的有效性。在這5個一級指標下,有17個二級指標體系組成。如下表:

(1)符合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符合課程標準主要包括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與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相適應,關注學生的差異。

(2)可操作的程度。教學目標明確、具體。

(3)目標達成度?;緦崿F教學目標;多數學生能完成學習任務;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

(1)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對問題情境的關注;參與活動積極主動。 (2)學生參與活動的廣度。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人數較多;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方式多樣;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時間充分。

(3)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深度。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或能發表個人的見解;能按要求正確操作;能夠傾聽、協作、分享。

(1)學習環境的創設。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2)學習資源的處理。學習內容的選擇和處理科學;學習活動所需要的相關材料充足;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

(3)學習指導的范圍和有效程度。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根據學習方式創設恰當的問題情景。

(4)教學過程調控的有效程度。能夠根據反饋信息對教學進程、難度進行適當調整,合理處理臨時出現的各種情況。

(1)課堂氣氛的寬松程度。學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學生的討論和回答問題得到鼓勵;學生的質疑問題得到激勵;學習進程張弛有度。

(2)課堂氣氛的融洽程度。課堂氣氛活躍、有序;師生、生生交流平等、積極。

(3)教師和學生的精神狀態。教師情緒飽滿、熱情;學生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愉悅;學生有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1)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情境創設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學習的主動權由學生掌握。 (2)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設計的問題有思維價值;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質疑能力;學生能靈活解決教學任務中的問題。

(3)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滲透學習方法。教給學生適用的學習策略,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為形成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學力打基礎。

(4)教學歷程有利于促進和發展學生對生命價值的感悟。

4.

4、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⑴樹立目標意識:由以知識傳授為中心向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轉變。課程目標應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程設計應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因為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的自信、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比單純擁有知識更有價值。

①要改變以往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樹立課程目標意識,它的最大特點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通過知識、技能的教授,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課程功能,以實現教學的發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質功能。

②“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要更多地側重于促進學習者的發展,更多地關注學習者學習能力、習慣和態度的形成,關注學習者的主動求知與實踐參與,關注學習者的價值觀念與情感態度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 ③數學教學作為促進學生整體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就要求結合有關內容的教學,培養學生進行初步的觀察、操作、猜測、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表達、學會交流。教學目標不僅要有明確具體的可操作的知識技能目標,而且要有注重整體素質的提高、著眼于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的發展性領域的目標。追求認知性領域目標和發展性領域目標的整合。

⑵明確主體關系:由“以教論學”向“以學論教”轉變。新的課程觀要求教師要把“以教論學”轉變為“以學論教”。學生知識的獲得單靠教師的灌輸、單靠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中,應盡量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以外的、無邊無際的知識世界中去,從而真正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主人地位。 ①是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還學生以學習的主動權,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開發自己的創造力,建立一種相互接納、相互理解的友好人際關系。

②是要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在知識獲取過程上下功夫,對研究結果上的偏差,要引導學生反思探究過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導下獲得合理的解釋,以充分體驗到探究過程的價值,增強學習信心。在獲取知識與技能方面,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要把給予學生問題、給予學生思路、給予學生結論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自己得出結論。

③是要倡導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按照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體現學生個體的獨立性。教師應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數學是一門以探索自認規律為基礎的學科,人們學習數學的過程,也就是人類認識世界、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是要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學習活動。教學內容的呈現應采取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資助探究與合作交流等都應該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也是教學的中心。教師的教學效果好壞,最終應由學生的學習所體現。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一般可以抽象為5個基本的教學模式:教師講授、師生談話、學生討論、學生活動、學生獨立探究。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它是針對每一節課而言的具體而特殊的教學策略,教師在教學時應根據具體的教學條件、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④是教師應在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基礎上進行教學。根據認知心理學的有意義學習理論,一切新的有意義學習都是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有意義學習是不存在的。在認知結構中是否有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可以利用,這是影響有意義學習與保持的第一個重要認知結構變量。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數學學科知識的教學呈螺旋形、往復遞進的、非封閉的上升結構。教師的教學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原有的知識點相聯系,確保自己的教學能夠從已知邁向未知。較難知識點的教學可以分成幾個小步子,讓后一步的學習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礎上,前面所學習的知識能為后一步學習提供幫助。這樣使新的教學既能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知識準備和生活經驗之上,又能逐漸有所提高。

⑶增強發展意識:由重視結果教學向重視過程教學轉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的整合,是新課程的價值追求。傳統教學過分強調認知性目標,知識與技能成為課堂教學關注的中心,這種教學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發展的整體關注,課堂教學因此喪失了素質教育的功能。 ①實現由重視結果向重視過程轉變,結論與過程的統一,認知與情感的統一。就結論與過程而言,結論表征該學科的探究結果,過程表征該學科的探究過程與方法,但無論對那一門學科而言,學科的探究過程與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學科的概念原理體系只有和相應的探究過程及方法論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的理智過程和整個精神世界獲得實質性的發展與提升。 ②從教學的角度講,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似乎是一種形式上的“走捷徑”的教學,它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系,這實質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正因為如此,我們強調學生探究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當然強調探究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或困惑等,但這卻是每個人的學習、生存、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需求,它是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

③認知與情意的統一,也就是說學習過程是以人整體的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知和情意活動相統一的過程。認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學習過程中是同時發生、交互作用的,它們共同組成學生學習心理的兩個不同方面,從不同角度對學習活動施與重大影響。如果沒有認知因素的參與,學習任務不可能完成;同樣沒有情意因素的參與,學習活動既不能發生也不能維持。

④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的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從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將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諧統一,并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內容中去,有意識的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使其成為課堂教學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⑷倡導多元評價:由以選拔為主向促進個性化發展轉變。從評價的指導思想看,課程評價是為了“創造適應兒童的教育”,而不是為了“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從評價的方法技術上看,它不是定量分析,而是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從評價的主體上看,是校內外的、綜合性的,并由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既重結果更重過程的多元評價網。

①經常與學生交流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和課余時間都應用語言或非語言形式與學生交流,在師生交往的過程中多傾聽學生對學習的體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在與學生交往時,應充滿愛心和耐心,提高對自己和學生活動及語言的敏感性,爭取建立一種合作、默契、和諧的師生關系。

②用多種評價方式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的評價應全面、靈活,注意采取多種形式的評價方式。由于評價不僅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同時也需要了解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所以,評價方式應多種多樣,不宜只采取紙筆測驗,在數學學習評價時,可結合“課堂日記”、“現場筆記”和“檔案袋”等記錄卡片的形式記錄學生的情況。評價的方式應與評價內容和學生學習的特點相結合,考查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可用筆記、成長記錄袋的形式;考查學生雙基掌握情況,可以采取書面考試;考查學生的合作精神可觀察學生在學習小組活動時的行為表現。同時,評價的主體應多元化,各科任課教師、學生家長、同學和學生自己都應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主體。在以自主性學習為主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建立自我評估計劃,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在學完一個學期、一個單元后,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結果,如: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了何種提高?進一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讓學生養成自己檢測學習的習慣。 ③重視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評價。數學的實踐性較強,學生學習的數學內容實際上是從現實材料中抽象出來的一種數學模型,它是現實材料的形式化,它與自然、生活密不可分。對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評價不能只停留在簡單的描述性知識的檢測上,在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演繹能力及實際應用能力都應成為評價的重點,對學生數學能力的評價形式應靈活多樣,如: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參加測量學校運動場的面積,讓學生自己根據現實材料設計一個數學模型等,從而考查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④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應通過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日常生活的了解來評估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把學生的表現記錄下來,由這些記錄與以前的記錄相比較,并把結果適當地告訴學生,引起學生反思自己的表現和內心體驗,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5、課堂教學提高有效性的策略 原作者:佚名時間:2007-6-26 5.

1、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面臨著許多有關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 ⑴針對這個問題,筆者認為。①當前要對課堂教學的無效、低效行為表現進行梳理;②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③從長遠角度說,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提高;④從機制來說,發展性評價體系的構建,評價問題是最緊要的問題。

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課堂如何才能共同有效學習。而針對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要面向全體不是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一樣的發展,要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不要簡單地把學生之間的差異看成是教學的問題,而是要把學生之間的差異看成是教學的資源,教學中要充分、合理、藝術地利用這一資源,使學生之間發生實質性的互動,這是實現教學增值,也是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保證。

⑶如何在有限的40分鐘內既夯實雙基,又培養能力,還能愉悅情感呢。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三個要素。在不同學科、不同課堂里,這三個方面整合的角度和切入點不同,要根據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有機整合。這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為考試而損害三者的和諧發展。知識點和技能要抓核心,有的知識點思維價值和情感價值比較豐富,這就需要挖深挖透,要根據知識的不同特點來整合思路。

5.

2、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高有效性:

⑴教師要有課堂效益意識。有效的媒體手段有助于課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復習課堂上適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更能提高學生的參與面,短、頻、快的大容量課堂節奏能有效地吸引并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從而最終提高學習的聽課效益;其次,課堂效益意識還體現在教學的設計中要充分為學而教,以學生如何有效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標準來設計教學。課堂設計要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有助于他們有效內化知識與信息,復習過程中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恰當地滲透中考的信息,拓寬教學內容。 ⑵課堂上教師應及時有效地獲取學情反饋。有效地進行課前回顧,課堂小結等環節的落實。為了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師還可以制定科學的、操作性強的、激勵性的學習效果評價制度,堅持對學生的聽課、作業、筆記等方面進行跟蹤,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復習狀態與狀況,以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出針對性的調整。

課堂有效教學策略范文第6篇

1科學設計提問內容

1.1 突出重點

問題的設置要針對課程重點、難點展開。通過提問讓學生感知課程的中心思想,自主有效解決問題,掌握課程知識。只有有針對性的提問,才能既有效完成“教”,也有效完成“學”,促進教學相長。提問不能隨心所欲、主次不分,否則學生就會應付了事,毫無收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基于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的目標,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有針對性的思考、合作、探究,最終解決問題。如在《抗日戰爭》一課中,筆者將本課的重難點展示在導學案中,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進行標注,并完成知識點的填寫,之后再通過提問,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記憶,使學生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1.2 啟 發思維

問題的設置要打開思維之門。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灌、填、壓的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這就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有啟發性的問題,打開學生思維之門,挖掘其潛在能力。因此,課堂教學設問不能是簡單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也不能是復雜得沒有頭緒 ,學生無從解答。而是應把握好度,學生通過思考,能得出結論。如在《唐朝對外友好往來》一課中問:“今天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時期,唐朝的對外交往情況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這在書本上找不到答案,但是同學們通過小組討論,分析思考,整合結論,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既啟發了思維,也活躍了課堂。

1.3 循 序漸進

問題的設置要有層次感。教師應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適量適度的提問。問題從易到難,既能有效完成教學內容,又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如在《難忘九一八》一課中 ,可有層次性地設計一下一組問題供學生思考:(1)九一八事變爆發于何時何地? (2)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是偶然的嗎? (3)如果不是,那么它爆發的原因有哪些? (4)九一八事變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這樣層層遞進,循循善誘,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又鍛煉了思維能力。

2靈活運用提問方式

2.1 靈 活應變

動態的課堂教學具有不穩定性和不可預見性,這就需要我們靈活應變,巧妙應對。不能置課堂情況的變化于不顧,生硬地照搬課前設計好的問題, 也不能在學生答不出時一個勁地追問學生。如課堂氣氛沉悶時,就激趣式、情境式提問,以轉移視線,點燃激情;學習狀態不佳時,就鼓勵式提問,以培養興趣,樹立信心;學生回答有困難時,就輔助化解式提問,以保護自尊,不挫傷學生積極性。

2.2 角 色互換

近些年出現了很多好的課堂教學提問方式:直問、追問、設疑、對比等,毋庸置疑,這些都是促進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但筆者認為,提問的多樣性不僅僅在于類別,還應在于教師與學生角色的互換。我們應該鼓勵學生提問,并尊重學生提問,肯定學生提問。清代桐城學者劉開曾說:“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質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提問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偶爾過一把“教師癮”會讓學生更有激情。課堂教學中,可給時間閱讀教材,然后讓他們提出問題,答疑者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同學。角色的變化讓學生很有新鮮感,也愿意去思考提問,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3客觀認知提問對象

3.1 把 握差異

正在成長中的初中學生,由于興趣、愛好、性格、家庭背景、認知風格、內部動力、知識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其學習發展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課堂教學在關注“學優生”的同時,更應該關心“后進生”的成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情,“對癥下藥”,對于成績好的學生,可以設置難點的問題;成績差的學生,則降低難度。做到既不傷其自尊,也不傷其積極性,又能平衡、協調發展。

3.2 面向全體

《新課程標準》的設計理念要求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 ,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有效的課堂提問應該使每個學生都能自由地發表意見,讓不同的聲音都有存在的空間。因此,教師設置問題時要顧及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智力結構, 提問要照顧到全體學生。如在《抗日戰爭》一課中,就南京大屠殺,讓學生談談看法。這對于知識面廣、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你不是難題,但對于基礎較弱、表達能力欠缺的學生而言就有些吃力?;诖?可開展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問題。這樣既可以優劣互補,又能做到全體參與,讓每位學生都有所收獲。

4及時評價提問結果

4.1 評價及時

有問就有答, 有答就有評, 教師的評價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加油站”,是啟發思維的“魔術棒”,是能力提升的“營養液”。所以,評不評,怎么評,尤為重要。

對于學生的回答,首先要及時作出評價,不能因為答得不好或是答錯了就不評,這樣不僅會挫傷學生積極性,也讓學生錯誤的理解得不到及時糾正。

4.2 注重鼓勵

對于初中學生,教師的評價要以鼓勵為主。有時,教師的一句話,就可能改變學生的態度。我們時常會遇到一些讓人頭疼的學生,回答時故意搞怪,嘩眾取寵,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言辭激烈地語出傷人,如:不學無術、品德差,笨等。還有就是對回答問題有難度的學生,我們要耐心引導,鼓勵其勇敢回答。實踐證明,鼓勵多于批評,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但同時也要注意,表揚不能泛濫,都是“很好”、“不錯”、“真棒”,讓評價失去客觀性、公正性。

摘要:初中歷史課程改革強調課堂教學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問題的空間。在這一課改理念下,課堂提問具有重要的價值。本文從提問內容、提問方式、提問對象、提問評價等方面,探討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

上一篇:開放平臺戰略目標范文下一篇:科室問題整改措施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