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初中歷史知識總匯范文

2023-09-16

初中歷史知識總匯范文第1篇

---以七年級上、下冊教材教學為例

周曉美 西舍路中學

關鍵詞:新部編教材 初一語文 教學體會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有機融合,自然滲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內容,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要盡快轉變思想觀念,不但要教給學生文化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做人,并在教學實踐中言傳身教,率先垂范,幫助學生盡快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新部編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

部編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一)工具性的特點: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工作中要教給學生理解、表達、交換,讀、說、寫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習和理解研究其它學科打好基礎。

(二)人文性的特點:從傳統觀念來看就是通過語文學習,正人品、開智慧、有禮義、講道德,在現在就是通過語文教學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語文是中華民族的母語,最能體現我們的名族歷史、民族精神、民族感情,學好母語,是我們的責任。當你走出國

1 門,走向世界,那你就并不代表你自己,你的素質代表整個中國的國民素質,如果你連母語也講不好的話,這本身就是一種悲哀!

二、現代社會對于人才語文素質的要求

(一)語文作為工具性學科對人才的要求。通過對“字詞句”的掌握和“讀說寫”的基本功訓練,把學生培養成能迅速而又有效地理解語言文字,接受信息,不斷提高理解和處理信息,進而傳遞自己的信息,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行語言交流溝通,并具有較高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終身學習的習慣。

(二)語文人文性對學生的要求。要求學生學會做人,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克服困難,善于迎接挑戰,具有中國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積累以及正確的審美觀念。形成人文素質和思維品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新部編語文改革對語文教師的要求。

新課程“整體規劃、有機融入、自然滲透”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地編寫原則,以研究解決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以促進教師隊伍素質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為目的,使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為的

2 指導思想。這就要求重塑教師隊伍、全面提升教師素質,是教師知識面更廣闊,專業知識更豐富,并且向專業化發展。

四、新課改對語文課堂的要求。

以教材為主,遵循課程標準,不但要進行教學內容地改革,而且要藥尊重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和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學內容,處理好“教 ”與“學”的關系,寓教于學,寓學于教,教學相長,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把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師生產生共振,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率。

教一個學生,要讓一個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發展;教一班學生,要讓一班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以全體學生為主體,注重基本能力的培養,注重后進生的提高,虛心學習老教師的教學經驗,在繼承上創新,在創新上發展,在發展中提高。

五、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準確把握新課改的脈搏。 新部編教材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多思考、勤練筆,注重積累和語感培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構造由腳肚子讀到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 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學習語文知識,運用語文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要正確理解“少一兩句多以勤”的教材要求,“少做題,多讀

3 書,多思考,勤練筆”,就是要合理調整“習題、讀書、思考、練筆”在日常教學中的比例,突出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再多讀多思勤練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練習,這種少做題,是相對的少,而不是絕對的少。

俗話說:“一定的質量表現為一定的數量”,我想,這里所說的少做題,應該是,不能讓題海替代了讀書、思考、練筆,應該是在多讀書、多思考、勤練筆的基礎上,再做一些綜合性的題目,而不是絕對的少做題。

六、新教材對閱讀與寫作的要求。

新部編語文教材,重點突出了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要求通過語文教學,培養閱讀能力、文學作品欣賞能力、培養一般性文字和應用查字典的能力。

閱讀教學要讓語文課堂更重視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包括課外閱讀,努力做到課標所要求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同時閱讀一定要延伸到課外閱讀,讓學生養成讀書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精讀精講,反復操練,沒有激發閱讀興趣,也沒有較多的閱讀量和閱讀面,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寫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擴大閱讀量,這是改革的方向。

激發和培養讀書興趣,是語文教學的“牛鼻子”。要研究如何把“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三者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千方百計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有這一條,語文素養

4 的提升才不是空話。

寫作教學要注重基本寫作方法的引導。寫作方法和技能訓練的設計編排照顧到教學順序,讓老師能夠落實,克服隨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應試式的反復操練。寫作課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簡明扼要,有可操作性。初一兩個學期一共12次寫作課,每個單元1次。分別是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學會記事,寫人要抓住特點,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發揮聯想與想象,寫出人物精神,學習抒情,抓住細節,怎樣選材,文從字順,語言簡明。每次都突出一點,給予方法,又照顧全般。舉例來看,“怎樣選材”這一次作文,集中要解決的就是選材問題結合《阿長與山海經》學習,思考材料與中心的關系,以及怎么詳略處理。然后出作文題,又是提示作文方法。

初中歷史知識總匯范文第2篇

1、海軍建立: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華東軍區海軍建立,新中國成立后,又相繼建立了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1971年自行研制導彈驅逐艦,1974年研制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進入20世紀90年代,海軍已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等多兵種組成。

2、空軍建立: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的,20世紀50年代已擁有各種飛機三千多架。誕生后面臨著抗美援朝戰爭的考驗。從蘇聯買——國產化——自己研制。

3、導彈部隊:1957年開始組建,擔任核反擊的特殊任務,1966年組建戰略導彈部隊陸續裝備了中程、遠程、洲際導彈核武器,還有其他多種型號的導彈。

練習:

1、P66“導入框”:導彈與炮彈有什么聯系和區別?答:聯系:都要經過發射操作。區別:導彈與炮彈相比,科技含量高許多,威力也大了許多。

從“小米加步槍”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隊的建立,再到導彈部隊的形成,這說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我們的鋼鐵長城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1949年4月,蔣介石集團土崩瓦解時,有一部分國民黨海軍宣布起義,向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投誠。于是第一支人民海軍——華東軍區海軍就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了。新中國的國防建設不但在海軍方面取得長足進展,而且在空軍和導彈部隊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2、人民海軍是怎樣建立起來的?答:華東軍區海軍→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

3、20世紀50—70年代,人民海軍有哪些發展?20世紀90 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答:A、我國自行研制成功導彈驅逐艦、核潛艇等,陸續裝備到海軍部隊,還多次遠洋航行,圓滿完成了科學考察和出訪外國的任務。B、不斷補充新型艦艇,已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等多兵種組成,活動范圍也逐步擴大。

4、P67“動腦筋”:為什么舊中國“有海無防”,而新中國的海軍能夠保衛祖國的海疆?答:舊中國制度落后,國力很弱,海防松弛,無力抵抗外國的侵略,曾先后敗于法國和日本等。新中國制度先進,能夠有效地集中國力投入國防建設,建成了強大的現代化海軍。

5、新中國的空軍怎樣建立和發展起來?答:A.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早期飛機主要從國外購買,后來逐步走上國產化道路,能夠裝備自制的殲擊機、轟炸機、強擊機等。B.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行研制和引進了一批新型飛機,提升了現代化裝備水平。

6、什么時候開始組建戰略導彈部隊?導彈部隊的主要任務是什么?答:1957年、核反擊。

7、P69“練一練”:應選A(50年代)。

8、新中國建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建立。新中國成立后,又相繼建立了北海、東海和艦隊。 答:華東軍區海軍南海

9、年,我國仿制成功殲5型殲擊機,飛機走上了國產化道路。答:1956

10、導彈部隊是現代軍隊不可缺少的,主要擔任任務。年,我國組建導彈部隊。答:核反擊1966

11、我國戰略導彈部隊組建于:A、20世紀50年代 B、20世紀60年代 C、20世紀70年代 D、20世紀80年代答:B

12、新中國成立前夕建立的第一支海軍是()

A、北海艦隊B、東海艦隊C、南海艦隊D、華東軍區海軍答:D

13、關于中國空軍建設,說法不正確的是()

A、空軍剛誕生,即面臨抗美援朝的考驗B、人民空軍建立早期,即走上國產化的道路

C、五十年代中期,我國仿制成“殲5”型殲擊機D、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空軍已擁有飛機三千架答:B

14、導彈部隊是現代軍隊不可缺少的,我國開始組建導彈部隊是在()

A、1949年B、1956年C、1957年D、1966年答:D

15、我國導彈部隊擔任的主要任務是()

A、核反擊B、核攻擊C、核威脅D、核追擊答:A

第15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國建立后,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蘇聯是第一個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外交成就是第一年與17個國家建交。

2、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時發表聯合聲明,雙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意義是: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現在已經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3、1955年,周恩來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這是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萬隆會議的主題是: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展問題。萬隆精神:亞非人民團結一致,保衛世界和平,增進各國人民間友誼。特點:這是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 。

建國時,周恩來就被毛澤東任命為新中國的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他果然在外交戰線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華和魅力,贏得了廣泛的尊敬,包括那些暫時處于敵對狀態下的人們。

當時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代表,所以對愿意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新中國采取了堅決支持的政策。而美國卻是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處于敵對狀態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鎖新中國。為了打破這種封鎖,新中國 的締造者們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動,終于打開了局面。

1 / 6

周恩來“改變了萬隆會議的航程”,又在日內瓦會議上努力緩和了東西方之間的緊張局勢,連美國的代表史密斯都被感動了。

周恩來當時就為新中國贏得了很高的國際聲譽,后來繼續作出很多貢獻,不僅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而且有助于聯合國處理國際關系中的棘手問題。1976年1月9日,周恩來的逝世不僅是中國人民的損失,也是世界人民的損失,所以聯合國大廈在那一天破天荒地降了半旗。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盛贊周恩來:“他卓有成效地管理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自己卻沒有留下一個子女;他為中國巨大的國民經濟殫精竭慮,不知經手過多少錢財,卻沒有在外國銀行里給自己存人一分錢„„”

練習:

1、中國是怎樣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答:遭受外來侵略,腐朽的滿清政府無力還擊,被動外交,簽定了《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不斷地喪權辱國。

2、根據P1“導入框”回答:

A、當時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為什么不許美國代表與中國代表握手?答:朝鮮戰爭期間,中美兩國處于交戰狀態,中國人民志愿軍把侵朝的美軍打得焦頭爛額。所以杜勒斯十分敵視中國。

B、那位史密斯實在抑制不住對周恩來的敬佩,采取什么舉動表示自己的心情?答:抓住周恩來的胳膊搖晃,然后笑咪咪地走開。

3、新中國剛建立時,奉行什么樣的外交政策?答:獨立自主。

4、首先與中國建交的是哪個國家?答:蘇聯。

5、當時美國怎樣在外交上對付中國?答:采取敵視態度,實行外交孤立政策。

6、周恩來與哪兩國總理發表聯合聲明,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答:緬甸、印度。

7、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什么?答: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

8、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些原則的意義怎么樣?答: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現在已經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9、萬隆會議的主題是什么?答: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發展問題。

10、萬隆會議遇到了什么困難?答:這次會議的參加者是亞非獨立國家的首腦,都反對殖民主義的侵略,但因各國社會制度不同,也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國家利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和主張。

11、在上述情況下,周恩來作出什么貢獻?答:他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團結合作。

12、根據P74 “動腦筋”:周恩來為什么能夠改變萬隆會議的航向?答:他堅決執行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豐富的談判經驗,外交能力出類拔萃,處理重大事情時既能從容不迫、風度翩翩,又能急中生智、靈活應變,及時提出“求同存異”方針,平息了會議中的許多爭論,扭轉了會議航向。

13、綜合P71“導言框”和P75 “自由閱讀卡”有關日內瓦會議的材料,進一步體驗周恩來的外交才干和人格魅力。談談“求同存異”方針的意義。答:這個方針不但能在社會制度不同的亞非國家之間架設友好相處的橋梁,也能使得許多本來敵對的國家和平共處,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當然也為新中國國際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4、歸納周恩來在建國初期外交活動的主要貢獻:a.訪問印度、緬甸,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參加萬攏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c.出席日內瓦會議,進行積極的外交努力,促成一系列和平協議的簽定。

15、1953年底,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惠、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答:周恩來領土主權互不干涉內政和平共處

16、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答:基本準則

17、(江寧區2009年二模)下列關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表述不準確的是()

A、在國際上產生很深遠的影響B、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C、在與印度等國家的交往中多有體現D、只適用于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答:D

18、2006年新年來臨之時,胡錦濤主席發表了題為《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新年賀詞,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這與20世紀50年代中國提出的哪一原則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A、一國兩制B、民族區域自治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科教興國戰略答:C

19、周恩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在()A、1953年B、1955年C、1971年D、1972年答:A

20、我們“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這是周恩來總理說于()

A、訪問印度和緬甸時B、日內瓦國際會議上C、萬隆會議上D、第26屆聯合國會議上答:C

21、下列不屬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是()

A、互相尊重領土主權B、獨立自主C、互不侵犯D、平等互惠答:B

1、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中美關系出現了轉機。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雙方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2、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案,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同時恢復的還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合法席位。

3、1972年,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4、中國1991年加入亞太經合組織,2001年APEC會議的主題是“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上海APEC會議是中國迄今為止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練習:

1、原先美國怎樣敵視新中國?答: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威脅、政治上孤立。

2、20世紀70年代,中美兩國怎樣改善關系?答:A、美國總統尼克松承認了新中國的發展及其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B、毛澤東批

準用“小球影響大球”,邀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問我國。C、尼克松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同周恩來舉行了會談。 D、尼克松正式訪華,會見毛澤東,與周恩來會談,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E、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3、根據《歷史填圖冊》P22題目,觀看《歷史地圖冊》P19—21《五星紅旗在聯合國總部升起》、《毛澤東和周恩來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中國代表在加入WTO協議上簽字》、上?!禔PEC領導人合影》以及《江澤民宣讀<領導人宣言>》等圖片,從中提取有效信息,討論回答:

A、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時候、什么會議上得到恢復?答: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

B、把《活動課二》P83“紀實示例”《喬的笑》提前到這里,閱讀和討論:

a、你對這件大事有什么感想?答:為祖國的迅速崛起和興旺發達而自豪。

b、這件大事引發什么熱潮?答:許多國家紛紛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中日兩國就是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的。

4、“APEC”是什么意思?答:亞太經濟體合作組織的英文是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就是這些英文的縮寫。

5、這次會議的主題是什么?答: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

6、根據這個主題,上海APEC會議取得哪些成果?答:會議通過了《上海共識》,江澤民還宣讀了《領導人宣言》,成為我國迄今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7、后來又成立了第一個由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叫什么?答:包括中、俄、哈、吉、塔、 烏等六個國家的“上海合作組織”。

8、年10月25日,第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案,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中國的席位。答:197126中華人民共和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9、年1月1日,中美發表《中美建交公報》,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是中國的一部分。從此,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答:1979中國臺灣

10、,簡稱APEC。它是亞洲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政府間合作組織。年,第九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及相關會議在中國舉行。答:亞太經合組織2001上海

11、1971年11月8日,美國《時代》周刊封面標題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國人來了)”。這是基于()

A、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中日邦交正?;疌、中美兩國正式建交D、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答:D

12、1991年我國作為主權國家加入了“APEC”,“APEC”這一國際組織指的是()

A、聯合國B、北大西洋公約組織C、世界貿易組織D、亞太經合組織答:D

13、下列事件,按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②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③舉辦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答:D

14、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外交開創了新局面,下列事件可以證明這一觀點是()

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②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國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④上海APEC會議的召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C

15、1969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說:“十年后,到中國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的時候,我們就沒有選擇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間發生的重大事件是()

A、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B、中美簽署《中美聯合公報》C.尼克松訪華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答:D

第17課:科學技術的成就

(一)

1、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取得的科學技術成就主要有: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1966年,核導彈試驗成功;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1999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 意義:加強了我國的國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對維護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義。

2、1973年,我國水稻專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被稱為“東方魔稻”的秈型雜交水稻,提出了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袁隆平被國際農學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練習:

1、什么是“兩彈一星”?答:原子彈、導彈、人造衛星?,F在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但是最初的“兩彈”指的是原子彈和氫彈。例如,鄧稼先被譽為“兩彈元勛”,就是因為他主持研制成功了原子彈和氫彈。后來原子彈和氫彈合起來稱為一彈,另一彈專指導彈。“一星”則指人造地球衛星。

2、原子彈是怎樣研制出來的?答:以鄧稼先為首的老一輩科學家挑選了20多名剛畢業的大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刻苦鉆研、奮發圖強、協力攀登科學高峰。他們在缺乏資料的“真空”狀態下,夜以繼日地工作,終于在羅布泊的戈壁沙灘上空點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彈爆炸特有的“蘑菇云”。

3、原子彈是殺傷力極強的武器,我們這個愛好和平的民族和國家,為什么也要研制它?答:帝國主義國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彈,對新中國和世界其他愛好和平的國家進行威脅,中國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彈,才能粉碎帝國主義的核威脅,人民才能過上安寧的日子。

4、袁隆平的主要貢獻是什么?答:他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產量和質量,不僅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且惠及全世界,能夠多養活許多人口。

5、我們應該學習鄧稼先、袁隆平哪些優秀品質?答:學習老一輩科學家為振興中華而刻苦鉆研、奮發圖強的優秀品質,增強學習自覺性,下定決心、充滿信心地投身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6、結合課本P88“練一練”,理解鄧小平關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精辟論斷。A、原子彈爆炸成功; B、地球人造衛星發射成功;C、袁隆平育成秈型雜交水稻。

7、建國后,我國科技迅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答:A、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科技工作,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國的物力、財力和人力。B、廣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許多毅然歸國的海外華裔科學家們熱情投入、無私奉獻。C、1978年以來,鄧小平多次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精辟論斷,使科學技術同生產力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了科技和經濟的發展。

8、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答:1964

9、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后,世界上第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答:1970東方紅1號5

10、1999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答:神州一號

11、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秈型雜交水稻,被稱為“”。他因此被國際農學界譽為“”。答:袁隆平東方魔稻雜交水稻之父

12、(溧水縣2008年二模)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國的李宗仁向來訪者說:“西方人終于將我們視為一個智慧的民族”,導致西方人觀念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B、中國成功進行導彈核武器試驗

C、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D、中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答;A

14、我國研制”兩彈一星”的輝煌成就令世人矚目,我國打破帝國主義核壟斷的事件是()

A、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B、第一顆導彈發射成功

C、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D、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答:A

15、神州五號、神州六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我國第一艘無人飛船成功發射是在()

A、1964年B、1970年C、1999年D、2000年答:C

4.“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數風流是此翁”,人們常用它來稱贊左圖所示農業科學家,贊揚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2004年,這位科學家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這位科學家是()

A、鄧稼先B、錢學森C、袁隆平D、焦裕祿答:C

第18課:科學技術的成就

(二)

1、為跟蹤世界戰略性高科技發展,我國提出了“863計劃”,在《863計劃綱要》里,選擇發展的高科技領域有: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和海洋技術共八個領域。

練習:

1、 “863”計劃的含義是什么?答:“86”指1986年,“3”指當年3月。那時王淦昌、王大衍、楊嘉墀、陳芳允四位老科學家向黨中央提出了跟蹤世界戰略性高科技發展的建議,鄧小平批示“此事宜速作決斷”,所以稱作“863”計劃。

2、《863計劃綱要》涉及哪些高科技領域。答:A、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新材料、海洋高技術。

3、根據課本P91“動腦筋”:我們現在經濟還比較落后,為什么要花那么多錢去搞高新技術的研究?答:A、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B、在新技術革命浪潮中,各國競爭激烈,適者才能生存和發展。

4、20世紀末,人類進入了高度的時代,以為主要特征的數字化正在改變著世界,引起經濟和社會的深刻變化。答:信息化因特網

5、網絡是一把,有利也有弊,如果網絡使用不當,也會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我們提倡文明健康的網絡生活。答:雙刃劍

6、(高淳縣2009年二模)“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這種說法如今已成為現實,你認為下面哪一個選項是實現這一說法的最佳方案:()A、海洋高技術的應用B、電氣化技術的應用C、生物技術的應用D、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答D

7、如今互聯網已走進千家萬戶,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網絡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領域

B、人們可以利用網絡瀏覽信息、收發電子郵件、購物等

C、以因特網為主的數字化正改變著世界

D、網絡生活有百益而無一害答:D

8、下列是在一次有關計算機網絡對現代社會生活的影響的討論會上產生的觀點,不正確的是()

A、利用網絡可以查閱各種資料B、網絡不會給青少年網民帶來危害

C、網絡有利于青少年和外界的交流D、利用網絡可以進行購物答:B

9、某地電視臺播出了一則公益廣告:一位父親正苦惱讓兒子上網擔心他會上癮,不讓他上網又怕耽誤他的學習。這則公告主要說明了()

A、網絡是一把雙刃劍,要健康上網B、這位父親害怕網絡

C、中國上網的人數不斷增加D、人類進入高度信息化時代答:A

10、1986年3月,中國科學院幾位科學家向黨中央提出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發展高技術的建議,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及時作出決定,實施《高新技術研究開發計劃綱要》,后稱“八六三計劃”,下列成就在“八六三計劃”制定后取得的是()

A、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B、導彈和氫彈的研制成功

C、東方紅1號衛星發射成功D、“嫦娥1號”衛星發射成功答:D

第19課:改革發展中的教育

1、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黨和政府尤其重視基礎教育的發展,1986年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到2000年,全國基本上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2、三個面向:是鄧小平于1983年的題詞,記住內容: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3、“科教興國”戰略:90年代提出,提出“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九年義務教育作為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實施素質教育。

練習:

1、P81“自由閱讀卡”回答:加入WTO以后,給我國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答:有助于加強我國同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貿易聯系,為我國對外開放拓展了新的空間。同時,在WTO里進行經濟貿易活動,必須遵循這個組織規定的許多“游戲規則”,假如有所違犯,可能得不償失。

2、根據P96“動腦筋”,回答:

A、義務教育的涵義是什么?答:是國家運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礎教育,強制學齡兒童接受一定的教育,提高民族素質的必要措施。

B、書中哪位同學說的對?答:右邊的女同學。

C、為什么?答:法律是強制性的,人人都必須自覺遵守和執行,任何阻止學齡兒童上學的行為都是違法的。

D、結合P95“導入框”、P98“自由閱讀卡”和“活動與探究”回答:總有一些兒童由于種種現實問題而輟學,我們應該怎么辦?答:一方面要加大執法力度,堅決處理那些侵犯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的人和事。另一方面要發動社會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大力興辦“希望工程”、“陽光工程”,切切實實地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改善辦學條件,讓他們真正享受到應得的權利。

3、誦讀P95“文獻資料·鄧小平題詞”,談論心得:A、這體現了“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思想,是當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為新時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B、當前我們正處于新課程標準的教育改革大潮之中,學校和老師為同學們搭建了展示才華的廣闊舞臺,精心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探索活動,大家要珍惜這些機會,爭取多學些本領,為實現自己美好的理想打下堅實基礎。C、P97“練一練”:應選C(基礎教育)。

4、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和政府怎樣發展教育事業?答:A、把九年義務教育作為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 B、要求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5、觀看課本P97插圖,體會高等教育發展的喜人局面。討論:新中國成立以來,高等教育的大發展表現在哪些方面?答:A、數量大增,學科齊全,布局合理。B、科學研究碩果累累。

6、1986年,我國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到年,我國基本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是()

A、學前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九年義務教育答:2000D

7、明明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正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他所受的這種教育屬于()

A、職業教育B、基礎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答:B

8、1986年,我國頒布實施的關于基礎教育的法律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基礎教育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答:A

9、我國實行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是()

A、普及高中教育B、掃除文盲C、普及九年義務教育D、普及大學答:C

10、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以什么為國策,確立了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A、“863”計劃B、“星火計劃”C、“科教興國”D、“科技興國答:C

第20課:百花齊放 推陳出新

1、1956年,中國在文學藝術方面提出了“百花開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文學藝術有了巨大發展。

2、文學成就:兩個創作高峰期(1956年,中國在文學藝術方面提出了“百花開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文學藝術有了巨大發展。描寫地下工作者以殊死搏斗保衛山城重慶迎接黎明的長篇小說《紅巖》反映青年學生走上革命道路的《青春之歌》,童話《寶葫蘆的秘密》,老舍的《茶館》。“文革”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文藝創作又一個高峰期,茅盾獎幾個作品 )。

藝術成就:中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臺》放映革命年代的故事片《大決戰》,反映歷史題材的故事片《林則徐》,反映新中國誕生的《開國大典》反映改革開放以來《抉擇》,反映傳統文化大型舞劇《絲路花雨》。

體育成就:從乒乓球隊開始,中國的運動員走出國門,從射擊運動(許海峰)起,中國運動員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不斷奪得金牌,1990年,中國首次成功地舉辦了亞洲運動會,2008年,中國將舉辦世界奧林匹克運動(2001年7月13日申奧成功)。

練習:

1、為什么說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文學藝術也步人了新的時代?答:A、政策英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給文藝創作帶來了和諧、寬松的創作氛圍;B、來源豐富:新舊社會交替階段的社會風情千姿百態,為文藝創作提供了無窮的源泉。

2、為什么文革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文藝工作者迎來又一個創作的春天?答:文學藝術的創作離不開時代的影子。文革期間由于社會的畸形,出現了一些嚴重脫離實際或浮夸于世的文學作品。文革后撥亂反正,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文藝工作者才迎來又一個創作的春天,涌現出一批《班主任》之類的好作品。

3、作家老舍在他的作品《茶館》里說:“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答:文學作品的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源于社會而奉獻于社會,取之于人民而回報給人民。

4、你知道哪些文學藝術作品的形式?答:小說、散文、詩歌等文學方面的形式,還有音樂、影視、戲劇、舞蹈、雜技、繪畫等藝術方面的形式。

5、根據P100 “動腦筋”回答:

A、為什么郭沫若的歷史劇《武則天》演出時,取得那么巨大的成功?答:他個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和敢于開拓的創新精神,作品本身質量很高,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還得到了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的大力支持。

B、你還可以從這張圖片中感受到周恩來怎樣的人品?答:作為國務院總理要日理萬機,他卻在百忙中擠出時間來觀看演出,說明他

對人民大眾文藝事業高度重視,對文藝工作者無比關心。照相時,他謙虛地站立在郭沫若身后,甘居平凡之位,卻在平凡之中流露出不平凡的偉大,這就是一代偉人令人敬仰的風范!

6、朗讀P100 “文獻資料·艾青的詩句”這些詩句中的“出發”和“到達”說明了作者的心境怎么樣?答:出發=事業的開始,到達=事業成功。詩人借水手之口,表達了渴求事業成功的心境。

7、根據P101 “動腦筋”:誰的做法正確?答:女生做得對,因為她明白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腳踏實地學好各門功課。對于自己所喜愛的文學,她能合理安排時間,并且持之以恒,堅持每天閱讀、練筆,準備好扎實的文學功底,為今后的事業打下良好基礎。男生的做法不可取。他也許會有偶然的收獲,但基礎太單薄,就象在沙灘上堆積磚瓦,最終是建不成高樓大廈的。

8、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體育比賽項目取得哪些讓世人矚目的成就?答:A、競技體育“沖出亞洲走向世界”,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體操等項目在國際體壇上卷起一陣陣“中國旋風”,獲得大把大把的金牌。振奮了民族精神,張揚了國威。B、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為國爭光,屢建功勛。容國團、許海峰、李寧等一大批優秀運動員不斷涌現,就象那長江后浪推前浪,標志著我國正在走向世界體育強國。

9、發展體育運動除了在比賽場上為國爭光之外,還有什么現實意義?答:A、群眾性的體育運動蓬勃開展,體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課程,民族素質大幅度提高,把“東亞病夫”的帽子扔進了太平洋。B、綜合國力的增強,為發展體育提供了必要的保證;體育的發展,使民族素質得到提升,進一步增強了綜合國力。

10、課本P103 “練一練”回答:

A、從整個民族的健康水平來說,群眾性的體育運動蓬勃開展,體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課程,民族素質大幅度提高,把“東亞病夫”的帽子扔進了太平洋。

B、從典型的事例來說,競技體育“沖出亞洲走向世界”,乒乓球、羽毛球、女排、跳水、體操等項目在國際體壇上卷起一陣陣“中國旋風”,獲得大把大把的金牌。在悉尼舉行的2000年第27屆奧運會上,我國金牌總數已經位居世界第三,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弘揚了國威。今年,第28屆奧運會即將在雅典舉行,我國體育健兒正在厲兵秣馬,屆時能夠展現怎樣的風采,應當不會辜負人們的厚望。

C、由于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也由于中國體育水平舉世矚目,所以越來越得到國際體育界的信賴和支持,2008年將由北京承辦第29屆夏季奧運會。

11、年,中國北京舉辦了第屆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答:200829

12、下列關于新中國體育成就的表述中,錯誤的一項是()

A、許海峰為中國在國際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

B、中國乒乓球自20世紀50年代起碩果累累,成為“國球”

C、中國女子排球隊曾經獲得“五連冠”

D、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運會答:A

13、伴隨新中國的誕生,1956年,中國共產黨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這一方針是為了繁榮我國的()

A、文藝事業B、體育事業C、科技事業D、教育事業答:A

14、改革開放后,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國日益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國,北京在2008年舉辦的國際體育盛會是()

A、亞運會B、世界杯足球賽決賽C、乒乓球世界錦標賽D、奧林匹克運動會答:D

15、中國實現奧運歷史上金牌“零”突破的體育項目是()

A、女子排球B、乒乓球C、男子射擊D、自由體操答:C

16、每一次大型的運動會都有活潑可愛的吉祥物,把福娃做為吉祥物的運動會是()

初中歷史知識總匯范文第3篇

寧安市江南學校 關志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在寫作中運用小標題的常見形式

2、過程與方法

師生互動,講解練習相結合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熱愛寫作的良好習慣

一、導入

(多媒體出示馬致遠的著名小令《天凈沙·秋思》,讓學生理解其意境。)

一位中學生的競賽獲獎作品《也許》寫的雖然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環保題材,但作者用一首著名的元曲小令串聯全篇,將文章所寫的四部分內容分別定名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從四個角度來組織材料,使文章不僅結構新穎巧妙,銜接自然流暢,而且內容豐富,主旨突出,真是一招妙用,滿篇生輝。出色的小標題如眾星捧月,照亮了全篇。

二、出示課題

板書: 小標題結構法

三、要點梳理

1.什么叫小標題結構法?

小標題結構法就是將若干個圍繞中心選用的、典型的、能顯示作者獨特視角及立意的材料,分別統領在幾個小標題下有機地組接成篇的結構方法。 2.學習列小標題的方法。

(1)時間串聯法。

時間串聯法,即按時間先后安排材料,分以下幾種形式:

①將材料分化在一個人的一生之中。

②將材料分化在四季之中。如:描寫農村一年四季生活的小標題:“春”、“夏”、“秋”、“冬”。

③用一個或幾個學生的日記剪輯連綴成文。如:寫學生生活的習作《老師,讓我小憩一會兒吧》的小標題:“星期一,心驚膽寒”、“星期二,搏它一搏”、“星期三,哀怨聲聲”、“星期四,冬季里短暫的春天”、“星期五,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星期六,苦戰題海”、“星期日,再向虎山行”。通過對一周生活的描寫,將單調復雜、緊張苦悶的學生生活真切地表現出來。

④按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來安排材料。如寫交朋友話題的小標題:“相識”、“相知”、“分別”或“風平浪靜”、“暴風驟雨”、“雨后初晴”都屬此類。

(2)并列組接法。

并列組接法就是把材料按分鏡頭的方式組接起來的方法。如習作《幽默的校園生活》的小標題是“豬題與豬蹄”、“都是電話惹的禍”、“雨后的玩笑”、“站著睡覺”。文章通過不同側面的幾件事來表現生活和主題,條理清楚,內容豐富,小標題的結構給平淡的文章增添了色彩。再如習作《等待周末》的小標題是“野游——尋找友情”、“聽歌——放松心情”、“繪畫——揮灑豪情”。 3.分析小標題結構法的好處。

小標題結構法能使文章新穎別致,過渡便捷,內容豐富,主旨突出。

4.使用小標題結構法的注意事項。

(1)選材要精當。雖然一篇文章需要幾則材料,但這幾則材料應該是多角度多側面地表現主題,不能隨便選幾則湊數,也不能同類內容重復使用。所選取材料要求典型新穎,有個性特征,能顯示作者獨特的視角及立意。

(2)材料數量要恰當。中學生作文一般都限定了字數,小標題作文一般以2~4個小標題為宜。太少,沒有必要用小標題;太多,則會使文章要么泛泛而談,空洞僵化,要么容量太大,字數不符合要求。

(3)小標題的擬定要有藝術性、提示性。小標題之間最好能互相關聯,使跳躍的內容聯成有機整體。

5.練習。

青春時節,把人生的向往種植于腳下的土地,生命的秋天才能收獲豐收的喜悅。生命這部交響樂,是熱烈還是冷漠抑郁,大都是在青春時節奠定基礎的??蘸臅r間就是空耗青春,空耗青春就是空耗生命中金燦燦的歲月。青春是美麗的,但只有將這一份美麗獻給偉大的時代,才會無限延續,才會擁有寶貴的價值。

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圍繞“青春”這個話題,列小標題作文,題目自擬。

四、結語及課外作業 1.小結。

小標題結構法的運用,仿佛眾星捧月,能照亮全篇,使文章頓生亮色。同學們如果能從經歷的日常生活中,閱讀過的書刊雜志中,體味過的深刻感悟中,機智地“抓拍”幾個特寫鏡頭,靈活有序地加以組接,就一定能夠收到化平淡為神奇的藝術效果。

2.作業。

(1)讀書重要的不是記住內容或情節,而是要讀出人生的感悟和體驗,有益的書是精神的陽光,而有害的書則是無形的子彈,中彈倒下后就難站起來。生活的范圍是有限的,但走進茫茫書海,便擁有一個無限廣闊的世界,人生正是因此而變得無比豐富與充實。

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圍繞“書”這個話題自擬題目,并列小標題作文。

(2)雨是司空見慣的。春天,她羞羞答答,比油還珍貴;夏天,她潑潑辣辣,發育豐滿;秋天,她伴著秋風斷人心腸;冬天,她幻作瓊花“裝點”人間。有時她又從人的眼中流出,寄托了幾多情感。

請以“雨”為話題作文,題目自擬,要用小標題結構全文。

(3)網有許多種,可實指,可虛指。

請以“網”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要用小標題結構全文。

五、板書設計

眾星捧月 照亮全篇

一、小標題結構法

二、列小標題的方法

三、使用小標題結構的好處

初中歷史知識總匯范文第4篇

▲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貞觀之治》是人教版初級中學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的第二節內容?!斗睒s與開放的社會》這一單元講述了隋唐時期我國封建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況。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階段。因此,是我國封建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這時候的中國,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國文化對世界特別是亞洲產生了深遠影響。世界學者們公認的"中華文化圈"的總體格局就是這時候形成。所以,學習這一時期的歷史,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熱情。具體到本課,本課介紹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則天統治時期唐朝的政治經濟情況。

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和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統治,使唐朝出現了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發達的景象,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啟盛唐新氣象,應該說,學好《貞觀之治》是學好這一單元和整個唐朝歷史的基礎。再者,貞觀之治上承文景之治、開皇之治,下接開元盛世、康乾盛世,所以學好本課,還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掌握封建社會盛世這個專題知識,為當今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借鑒。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本節課的知識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能力:

①通過學習,了解唐朝的建立,貞觀之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基本史實。

②掌握"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通過材料分析和歷史故事,加深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的認識,培養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采用多媒體展示影視圖片,引導學生自主獲得歷史題材的文學藝術作品與真實歷史之間的關系。

通過分組討論"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學習,明白"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道理。認識虛心接受他人正確意見的好處。

(2)從唐朝的強盛中,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為今天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發讀書的決心。

▲說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貞觀之治"。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為鑒的開明思想和政治遠見,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罕見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會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貞觀之治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本課的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做出恰當的評價。對于初中學生,他們評價一個人物,往往會帶有感情色彩,從"好"或"壞"出發,而不能客觀地分析,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看他對歷史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

▲說教法

歷史知識的掌握離不開教師的教授,所以講授法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新課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因此,本節課還要采用分組討論法,自主探究法,多媒體展示法,材料分析法、練習法等。

▲說學情學法

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欲強,思維活躍,所以要引導學生觀看圖片、分析資料,培養他們自主獲取信息能力。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進行分組討論,合作學習。因為初一學生知識積累較少,還未形成正確史觀,所以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唐太宗和武則天,初步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約3分鐘)

采用故事引入法導課。選用"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給唐太宗送去一個魏征未寫完的奏章"的故事導入。該故事緊扣本課內容,可以實現有效導入,同時因為故事本身趣味性特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附故事: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給唐太宗送去一個魏征未寫完的奏章。上面寫道:"天下的事情有好事壞事。人,有好人壞人,任用好人,則國家安泰,任用了壞人國家就要大亂;朝中大臣之間有愛有憎。往往對他愛的人,只看見長處,對他憎的人卻只能看見短處,這是不正確的。應當是:能看見所愛的人的短處,看到所憎人的長處。如果這樣,就能去掉真正的壞人,任用好人,天下就興旺了。"唐太宗看了這段話以后,非常感動,他對大臣們說:"今后,我難免會遇到這樣的事,你們把魏征的語言寫在笏上,看到我有錯時,隨時給我提出來,幫助我改正。"然后通過設計過渡語:唐太宗為什么能虛心聽取臣下的意見?他統治的時候,唐朝是一種怎樣的局面呢?現在我們來學習本課內容。來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二、教學新課:

(一)、唐朝的建立(略講)

1、通過設計問題:①隋朝是怎樣滅亡的?②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一目的內容,找出答案。讓學生掌握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時間和都城,(教師板書概括)

2、讓學生發問,師解疑釋難。

(二)、"貞觀之治"(重點)

新課程倡導"用教材教"的理念。我按照"明晰概念――了解表現――探析成因"這樣的脈絡予以教學該目內容。

先用多媒體展示唐太宗畫像,簡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因目睹隋亡過程,前車之鑒,勵精圖治,成為一代明君,形成"貞觀之治"的局面。然后聯系借助教材第九頁第一段的內容,指導學生理解"貞觀之治"的概念及其表現。

而在探析"貞觀之治"的原因時,我擬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共同合作,并在教師的引領下,概括出5點原因,并板書出來。此后,教師可以以史為鑒,聯系時政(點到為止)繼這個環節結束后,展示《唐朝雨中耕作圖》感受經濟繁榮景象,讓學生認識到治世局面形成離不開人民的辛勤勞作,讓學生知道,這也是"貞觀之治"得以形成除開明政策外的另一重要原因。初中九年級歷史說課稿范文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大變革時期。本課上承《第6課春秋戰國的紛爭》,下啟《第8—9課中華文化的勃興》和《第10課秦王掃六合》,是理解封建制度確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課。教材已經在第6課介紹了春秋戰國時期在政治、軍事等方面的變動,但是,經濟是基礎,只有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變革才是最根本的變革,也才會導致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文化出現生機勃勃的繽紛局面,也為秦國最后統一六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教材首先簡要介紹了社會性質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包括鐵器、牛耕的推廣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產力的發展使大量荒地被開墾為私田,私田主人改變了剝削方式,封建剝削方式出現;新興地主階級產生,他們為爭取政治、經濟利益,先后在各國掀起變法運動,特別是以商鞅變法為代表的變法運動使各國封建制度得到確立。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春秋戰國時期鐵器和牛耕的廣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況,掌握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歷史作用。

通過分析戰國時期農業迅速發展的原因,培養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初步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理論解釋歷史現象的能力。通過故事講解、分析比較和小組討論,讓學生掌握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和意義,使學生認識到變法是新興地主階級為鞏固自身利益而進行的政治改革,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評價變革及歷史人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課前布置學生搜集和整理相關歷史圖片、視頻,或者指導學生制作簡單的flash動畫、課件的展示,使學生直觀感受到鐵器、牛耕的推廣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特別是鐵器的廣泛應用的意義);通過"立木為信"、"舌戰群臣"等角色扮演,和"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最后自己卻被秦國以‘謀反罪’車裂而死,他為變法獻身值不值?"進行課堂辯論等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資料的查找、篩選、歸類和分析、討論、比較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及合作學習的精神。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生產工具的改進、農業技術和農業科學的領先地位、聞名世界的都江堰,說明我國古代經濟、技術都處于世界先進行列,也說明我國勞動人民有著高度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從而也加深對當前我國改革開放事業推動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生活方面的認識。

通過對都江堰防洪灌溉工程的學習,倡導科學利用自然資源的觀念。強調只要利用得當,就可以化害為利,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科學用水等環保意識。

通過學習商鞅變法,激勵學生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勇于實踐,并理解改革是需要勇氣和毅力的,并不都是一帆風順的。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歷史作用。各國的變法運動,是春秋戰國以來,封建制代替奴隸制的社會變革的最集中反映。變法運動最大的歷史作用,在于促進了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其中,秦國的商鞅變法效果最顯著,為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本課的難點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一個新的社會制度的產生,是一個復雜的演變過程,它是社會本質的變化。初中學生對這樣的歷史轉變感到很抽象,理解有些困難。教材只交待了地主階級的統治代替了奴隸主貴族的統治,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封建社會形成了。

二、學生情況分析:

1有利因素:

本課面對的是七年級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樂于表現、求知欲望強烈,對事物充滿了好奇,有主動學習的愿望。這樣便于老師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及知識結構出發,通過較多圖片、小故事、小常識等資料入手,抽絲撥繭,逐層深入,使學生在學習和探究過程中有所收獲。而且,廈門市區的中學生普遍能夠熟練使用網絡來搜集和整理資料,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這樣便于老師提前布置課前預習。

2不利因素:

七年級學生經過只有一個月的中學歷史課程學習,還沒有形成比較規范、有效的歷史學習能力和方法。而且知識積累有限,對理性的知識較難領會,但同時又存在著看問題重表象、輕本質等特點。

三、教學設計思想:

在歷史教學中,《歷史課程標準》要求應該"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進而使學生學會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加深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世界的了解,從歷史中吸取智慧,養成現代公民應該具備的人文素養。"學生歷史知識積累較少,要掌握較抽象的歷史概念,就必須運用淺化機制,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教學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逐漸培養起他們的學習歷史的興趣。初中九年級歷史說課稿范文篇3

我說課的題目是《科舉制的創立》。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過渡語: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將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科舉制的創立》是人教版初中歷史7年級下冊第4課的教學內容,包括科舉制的誕生、科舉制的`完善、科舉制的影響三個子目的內容。本課主要講述了科舉制度的確立、健全和完善,以及對中國乃至世界產生的深遠影響。本課上承隋唐時期政治經濟繁榮情況,下啟輝煌的隋唐文化,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講授的時候要重點講述科舉制完善的過程及影響。

二、說學情

過渡語:要想上好一堂歷史課,不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還要對學情有深入的把握。

七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歷史,知識層次,理解能力都不強。但是他們對歷史充滿興趣,對歷史知識有無限的探索欲望。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提供大量的學生感興趣的材料,順應學生的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語:新課程標準是制定教學目標的出發點和依據,根據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科舉制誕生的原因;列舉科舉制創立與發展的史實;全面理解科舉制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通過歸納科舉制創立和完善的過程,提高歸納、整合能力;

通過小組討論,分析科舉制的影響,認識科舉制的創立在當時社會的進步性,提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科舉制的學習,認識到科舉制的誕生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制度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組成部分。

四、說重難點

過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科舉制創立與發展的史實。

【難點】

理解科舉制的影響。

五、說教學方法

過渡: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本課,我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有談話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組討論法等。通過啟發式的教學,使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傳授知識、思想教育和培養能力的教學目的。

六、說教學過程

過渡語:接下來,我具體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和難點,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環節一:導入新課

過渡語:眾所周知,一堂歷史課如果有好的開頭,就能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使他們心懷期待地投入新的學習內容中去。為此我采用生活實例法導入新課:

我會提問學生在生活中所見到的考試有哪些?引起學生的興趣,進而提問中國古代的考試制度是什么時候確定的?順勢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采用生活實例導入,從生活入手,拉近了大家日常生活和歷史的距離,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興趣。

環節二:新課教學

1、科舉制的誕生

針對這一部分的內容,我主要采取了啟發式談話法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本內容,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九品中正制”選拔人才的依據是什么?給統治帶來了哪些不利的影響?學生通過這些問題的回答,可以得出:科舉制設立的原因是九品中正制不能選拔出優秀的人才,而且不利于中央集權。

接下來我會出示相關史料,繼續啟發學生思考:面對這種弊端,隋文帝進行了哪些改革?在隋文帝的基礎之上,隋煬帝又采取了哪些措施選拔人才?

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回答出:隋文帝開始通過分科考試選拔人才,隋煬帝時期設置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誕生。

【設計意圖】通過啟發式談話法循序漸進的引出問題的答案,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思考和探索,培養了學生的理性思維。

2、科舉制的完善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內容,但是線索比較清晰,內容也比為簡單。因此可以結合史料,采用提綱挈領的方法,讓學生去自主探究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去完善科舉制,從而對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總結。學生很容易可以總結出:

唐太宗:擴大國學的規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

武則天:開創武舉和殿試;

唐玄宗: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優點,一方面能方便記憶,另一方面能夠容易發現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簡單而實用。

3、科舉制的影響

科舉制的影響是本課的難點知識,本知識點理論性較強。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我主要采取史料分析與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方法進行。

我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史料,然后讓學生以歷史學習小組為單位來討論科舉制的影響,之后派代表發言,最后我會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作適當的總結點撥。讓學生明白科舉制的積極影響是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也促進文學藝術的發展;消極影響是科舉制發展到后期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并引導學生形成一種辯證看待問題的歷史思維。

【設計意圖】通過合作探究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深層思維,從而掌握這一難點知識。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鞏固知識,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因此在小結環節我采用了師生共同總結本課知識內容的方式來加深同學們對本課知識的認識與理解,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同時完成本課教學目標。

2、作業:我會布置開放性作業,請同學們回去思考,學習本課后,你對現在學校的考試制度和考試形式有什么想法嗎?你如何看待考試作弊現象?

【設計意圖】開放式的作業設計,更能夠提高大家的歷史學習興趣,讓同學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歷史課堂的學習中來。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著簡潔、直觀、清晰的原則,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初中九年級歷史說課稿范文3篇】相關文章:

1.初中歷史說課稿范文

2.初中歷史九年級教案

3.初中歷史《“冷戰”與“熱戰”》說課稿

4.初中歷史說課稿怎么寫

5.初中歷史八上說課稿

6.初中歷史說課稿格式

7.初中歷史說課稿模板

8.初中歷史下冊說課稿

初中歷史知識總匯范文第5篇

一、隋唐科舉制度:

北:P20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時期創立并完善了科舉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

二、武則天

北:P13-15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統治時期,不拘一格選拔普通地主中的優秀人才。注重減輕農民負擔,采取各種措施促進社會生產斷續發。當時,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史稱有“貞觀遺風”,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三、“開元盛世”

北:P15唐玄宗統治前期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

四、唐與吐蕃的交往:

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聯姻,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

(一)遣唐使

北: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文化交流的使團;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歷法、書法藝術、建筑藝術以及生活習俗等帶回本國,對日本的生產、生活與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鑒真東渡

北:P33鑒真到達日本除講授佛經,還詳細介紹中斬醫藥、建筑、雕塑、文學、書法、繪畫等技術知識,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識圖P34鑒真東渡示意圖)

(三)玄奘西行

北: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為了求取佛經精義,他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玄奘是第一個系統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并介紹到中國的人。(玄奘西行示意圖)

六、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略

[考試說明] 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

一、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北:P64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了南移的趨勢。兩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實

北:P75-76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蒙古族的最高首領,尊稱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

烈繼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為元世祖。

[考試說明]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

一、清朝設臵駐藏大臣

北:P1101727年,清朝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共同管理西藏。

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的史實

北:P110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重新統一新疆,促進了維吾爾族同中原地區的交流,對鞏固西北邊疆起到了重大作用。設伊犁將軍,加強中央對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

三、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祖國統一的主要措施:略。

四、戚繼光抗倭:明朝時戚繼光抗倭。

P104-105(1)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患嚴重,倭寇到到處燒殺搶掠,使百姓的生命財產慘遭損害。明政府派年輕的將領戚繼光,到浙東沿??官?。(2)戚繼光訓練的軍隊作戰勇敢、紀律嚴明,多次挫敗倭寇的進攻,聲名大振,號稱“戚家軍”。1561年戚家軍在臺州九戰九捷,迅速蕩平浙江境內的倭寇。后又開赴福建和廣東,東南沿??官量芑久C清。

五、鄭成功收復臺灣

北:P105—106 明末,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臺灣地區,1661年,在東南沿海堅持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大軍從金門出發,在當地高山族人民的幫助下,順利地在臺灣登陸并迅速包圍了入侵的荷軍。1662年,荷蘭總督被迫簽字投降,臺灣又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收復臺灣,給荷蘭殖民者以沉重打擊,對亞洲和其他國家也起到保護作用。

六、雅克薩之戰

北:P106—107沙俄強占雅克薩和尼布楚??滴醯蹧Q定用武力捍衛祖國邊疆,1685年,清軍圍攻盤踞在雅克薩的沙俄軍隊,俄軍戰敗投降。1686年,清朝再次出兵雅克薩,重創俄軍。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兩國在尼布楚進行談判,雙方簽定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七、鄭和下西洋

北:P127-128明初,社會安定,國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鄭和下西洋。鄭和的船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只和航海技術,船上配備航海圖和羅盤針。船隊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廣大海域之間,到達亞非三十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一帶。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舉,比歐洲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

P128-129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來往,而且推動華僑移居南洋,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但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揚國威和到西洋“取寶”,不計經濟效益;用來輸出的物品也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價強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隨著明朝國力衰退,遠洋航海的壯舉也最終被廢止。

八、“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歷史影響

北:P129閉關鎖國并非完全斷絕對外往來,主要表現在對外貿易進行嚴格的限制上。

北:P130清朝實行閉關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同時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惡果。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閉關自守最終不能扭轉中外力量的對比,不能從根本上抵擋殖民勢力的侵略,反而進一步導致閉塞、停滯、倒退,使中國更加遠離世界發展的潮流。

[考試說明]科學技術

一、司母戊鼎

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

二、華佗、張仲景和《傷寒雜病論》、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共同點:

(1)華佗擅長外科手術,制成全身麻醉藥劑“麻費散”。

(2)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一書,書中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后世尊稱他為“醫圣”。

(3)李時珍和《本草綱目》:明朝杰出的醫藥學家,著有《本草綱目》。

三、都江堰

北:P54 李冰石像圖

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組成,它代表了我國當時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

四、長城

北:(1)P72(七年級上冊)秦長城示意圖。(2)秦長城: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派人修筑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全長一萬余里,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明長城:(七年級下冊)P117明朝時,在歷代修長城的基礎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時間修筑長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多千米。工程堅固,無論規模、質量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結晶。

五、大運河

北:P4-5隋朝時開鑿的貫穿南北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

大運河通航后,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運河的通航還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發展。歷朝對運河不斷疏浚、改造,使它持續發揮著貫通南北動脈的作用。

六、四大發明

北:P40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加上造紙術是我國古代人民的“四大發明”,這些發明對全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產生了了巨大影響。

(一)造紙術

北:P87西漢前期,已經發明了紙。東漢時期,蔡倫在總結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麻頭、破布和舊魚網做造紙原料,擴大了原料來源,降低了造紙的成本,同時又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將他改進的紙稱為“蔡侯紙”。

(二)印刷術

北:P40唐朝印制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時間記載的印刷品。

P81北宋時期,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一個活字可以重復使用多次,保存也比較方便?;钭钟∷⑿g節省雕版費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為近代印刷術的發展奠定基礎。中國的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四百多年。對傳播知識和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指南針

北:P82宋代時,制成了指南針,指南針一經發明,很快就運用到航海上,南宋時,指南針經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為環球航行和新大陸的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

(四)火藥

北:P82唐朝開始運用于軍事,宋代廣泛應用于軍事。

[考試說明]思想文化

一、孔子

北:P50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魯國人??鬃邮莻ゴ蟮乃枷爰?,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還是偉大的教育家。他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禮”……在政治方面,提倡“為政以德”。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國。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對后世的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鬃舆€是大教育思想,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孔子鼓勵學生要獨立思考,敢于堅持正確的意見,他

說:“當仁不讓于師”。他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教學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學生的潛能都得到發展??鬃拥牡茏影阉难哉撜沓伞墩撜Z》一書

二、佛教傳入的史實

北:P91佛教起來源于古印度,西漢末年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中原地區。佛教的傳播為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對后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三、《史記》

北:P93—94司馬遷撰寫的《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主要史事。該書成為后世編寫史書的典范。

四、《資治通鑒》

北:P86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寫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資治通鑒》?!顿Y治通鑒》按年月日的順序記述了從戰國時期的韓、趙、魏三家分晉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歷史,對中國史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五、了解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等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

(一)甲骨文

北:P46商朝時期,將占卜結果刻在龜甲或獸骨上,成為一篇或長或短的記事文,稱為卜辭。這種文字叫做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記錄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價值。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漢字與甲骨文有著淵源關系。

(二)金文

北:P49《每課一得》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稱為銘文,也叫金文。

(三)小篆、隸書

初中歷史知識總匯范文第6篇

2、 夏蚊成雷(雷:名詞作動詞,指像雷響)《閑情記趣》

3、 神定,捉蝦蟆,鞭數十(名詞作動詞,抽打)《閑情記趣》

4、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騎:動詞作名詞,指騎馬的人。這里指騎馬的偵察兵)《使至塞上》

5、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盡:形容詞作動詞,指盡興)《五柳先生傳》

6、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義:名詞作動詞,意為堅持合宜的道德、情理。)《公輸》

7、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矣。(怪:形容詞作動詞,意為以„„為怪)《陳涉世家》

8、 將軍身被堅執銳,„„功宜為王。(功:名詞作動詞,意為論功勞)《陳涉世家》

9、 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詞作動詞,用鞭打)《馬說》

10、散入珠簾濕羅幕(濕:形容詞動用,滲濕或沾濕。)《白雪歌送武斷官歸京》

11、望西山,始指異之(異:形容詞動用,認為„„奇異)《始得西山宴游記》

1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箕:名詞作狀語,像簸箕一樣)《始得西山宴游記》

13、縈青繚白,外與天際(青:形容詞作名詞,青山)《始得西山宴游記》

14、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詞作狀語,像翅膀一樣)《醉翁亭記》

15、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名:名詞動用,命名,給„„取名)《醉翁亭記》

16、飲少輒醉„„故自號曰醉翁也(號:名詞動用,取別號)《醉翁亭記》

17、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釀:名詞動用,用釀泉水)《醉翁亭記》

18、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名詞動用,宴請賓客)《醉翁亭記》

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詞動用,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苦、勞、餓、空乏、拂亂:使動用法,使„„苦、勞、餓、空乏、拂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1、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餉:名詞動用,送食物)《觀刈麥》

22、宜枉駕顧之(駕:動詞作名詞,指車、馬)《隆中對》

23、于是與亮情好日密(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隆中對》

24、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鼓:名詞作動詞,擊鼓)《曹劌論戰》

25、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冠:名詞作動詞,為第一)《上樞密韓太尉書》

26、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辱:意動用法,“以„„為辱)《上樞密韓太尉書》

上一篇:茶藝社團工作總結范文下一篇:長株潭一體化規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