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網絡技術論文范文

2023-09-16

網絡技術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近幾年來,網絡詐騙案件成高發趨勢,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絡技術,發布虛假信息,引誘自我保護意識較差的網民向指定銀行賬戶匯款,借機達到騙取錢財的目的。因此,為了打擊網絡詐騙分子,切斷其獲取非法收入的渠道,加強個人銀行賬戶管理,及時識別、封死、凍結其聚斂錢財的銀行賬戶是關鍵。

關鍵詞:網絡詐騙;個人結算賬戶;聯網核查系統

一、網絡詐騙分子獲得銀行賬戶的幾種手段

(一)向特定人群購買銀行卡

幾年前,有些商業銀行為了擴大銀行卡營銷業務,向一些人群比較密集的機關單位、社會團體、學校等免費批量發行銀行卡,其發卡手續相對簡單、審核不甚嚴密,結果造成了一定的風險隱患,給網絡詐騙分子一個可乘之機。例如,兩年前,某中學為收交學費的便利,與金融機構簽訂發卡代收款協議,由金融機構向每個學生發放銀行借記卡,學生將本年度學雜費上繳至本人所持銀行卡賬戶,然后,金融機構將這些銀行卡賬戶資金再集中轉匯到學校在該金融機構所開立的銀行存款賬戶。由于這些銀行卡主要用于學生開學時收交學費,平時沒有存款余額,且持卡人為未成年或剛成年的高中學生,自我保護和法律意識淡泊,容易被犯罪分子利誘。犯罪分子為了獲得學生手中的銀行卡,在學校里暗地以50到100元的價格收購,一些高中生就將手中的銀行卡和密碼賣給犯罪分子。

(二)利用虛假身份證自行開戶

犯罪分子利用虛假身份證(虛假姓名或虛假身份證號、本人真實照片;他人真實姓名、他人真實身份證號、本人真實照片)開立銀行賬戶,目的是掩蓋其犯罪線索,增加執法機關調查難度,按照其提供需假身份證的特征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在金融機構“聯網核查公民身份證信息系統”(以下簡稱“核查系統”)上線以前,犯罪分子在金融機構開戶時,所提交的身份證虛假類身份證主要特征是:虛假姓名或虛假身份證號、本人真實照片。由于犯罪分子提供開戶的身份證上是本人照片,至于在該地是否存在該姓該名、身份證號碼是否是由發證機關編碼則無從查證,身份證真偽難辨,很容易騙得金融機構一線柜臺人員為其開戶。

第二個階段,在金融機構“核查系統”上線以后,犯罪分子開戶時提供的虛假身份證主要特征是:他人真實姓名、他人真實身份證號、本人真實照片。這個階段,犯罪分子如果提供原來類型的虛假身份證,經過金融機構聯網核查的驗證會出現姓名和號碼不匹配結果,其開戶將遭到金融機構拒絕;但是,由于“核查系統”信息庫存在一定的缺陷,對于部分第一代身份證驗證時不能顯示其照片或者過于模糊難以辨認,犯罪分子利用系統漏洞,如果提供他人真實姓名、他人真實身份證號、本人真實照片的虛假身份證,則金融機構一線柜臺人員核查時會出現姓名和號碼匹配但照片不能確認是否為本人,也會錯誤操作為其開戶。

(三)唆使、授意他人開戶為其所用

“核查系統”上線運行后,大部分金融機構營業網點也配備了公安部認證的身份證識別儀器,犯罪分子靠提供虛假身份證,很難達到開立銀行賬戶的目的。最近,根據金融機構反映,某些營業網點經常收到一些可疑分子提交開戶申請多頭開戶,經查驗所提供的開戶資料也屬實,金融機構柜臺一線人員不能拒絕這些開戶申請,只能為其辦理開戶業務。據有關知情人士透露,這些可疑分子大多為社會青年或者青少年,文化素質低、法律意識淡薄,平時喜歡結交一些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混跡于網吧、游戲廳、歌舞廳等娛樂消費場所,既無正當的職業也無穩定的收入,出于哥們義氣或者收到好處,在不法分子的唆使或者授意下,向金融機構存入少量存款惡意開立多個銀行賬戶,將來再把這些銀行賬戶交給不法分子使用。

二、進行網絡詐騙銀行賬戶的開戶和交易特征分析

(一)開戶特征分析

(1)開戶人低齡化

網絡詐騙分子主要是一些青少年,長期沉迷網絡,自認為自己網絡技術很高,習慣于花錢享樂,耐不得金錢誘惑,看到別人違法“致富”或者受到別人傳授經驗,便鋌而走險踏上犯罪道路。在已發現的一些網絡詐騙銀行賬戶當中,其提交的開戶資料中開戶人都很年輕,而且年齡還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不排除犯罪分子構成詐騙團伙或者控制、利用更加低齡人群的可能。

(2)開戶人姓名異化

在核查系統上線前,開戶人姓名異化特征明顯,主要表現為:第一,吉利化,如向金融機構提交開戶資料的身份證中,有人姓名為“財付通”(意味著付錢的道路通暢,也可能是“財富通”的諧音,意味著財富道路通達)。第二,商品化,如向金融機構提交開戶資料的身份證中,有人姓名為“索尼”(日本電子產品品牌),借開網絡商店經銷索尼電子產品的幌子騙取錢財。第三,網絡化,如向金融機構提交開戶資料的身份證中,有人姓名為“騰訊”“淘寶”,利用知名網站發布信息從事詐騙活動。

(3)低額現存開戶

犯罪分子獲取銀行賬戶的目的是聚斂、疏散不法錢財。因此,在銀行開戶時一般采取現開方式,存入現金金額為金融機構規定的最低限額,盡量降低開戶成本。

(4)短時間多頭開戶

為了逃避監測、掩人耳目,犯罪分子詐騙時往往準備多個銀行賬戶。一方面,當一個銀行賬戶被封時,可以馬上啟用另一個銀行賬戶;另一方面,不定期輪換使用不同的銀行賬戶,增加交易的迷惑性。

(二)交易特征分析

(1)很少或者不發生交易

剛開立賬戶后或者留作備用的銀行賬戶,除開戶時存入現金、扣除年費、結息稅等交易外,一般很少或者不發生轉入或者轉出交易,有的甚至長期置于休眠狀態。

(2)短期分散發生小額、異地匯款轉入交易

在某一段時間,銀行賬戶發生大量筆數的資金轉入。轉入資金一般為異地匯款轉入,說明網上被詐騙對象的廣泛性特征;轉入資金金額一般比較固定,說明是對一些標的按照一定的價格進行詐騙;單筆金額比較小,幾百元到兩三千元不等,說明犯罪分子抓住受騙者的心理,即如果被騙財物損失較少,只當買個教訓,一般不去追究。

(3)短期多次查詢

當資金轉入時,受騙者往往會與詐騙分子取得聯系,告知其資金已經匯入,由于資金匯入筆數較多、到賬時間不統一,犯罪分子要經常查詢賬戶資金,有時甚至異地查詢,期間發生查詢費用的次數也很多。

(4)頻繁異地提現、分散轉出

當詐騙來的資金到賬后,犯罪分子利用手中持有的銀行卡,在異地ATM機上一次或者分多次提取現金,之后再將提取的現金轉存至自己合法賬戶上,從而可以自由支配使用,完成非法資金合法化的“洗白”過程。

(5)保持低額存款頭寸

通過分析犯罪分子詐騙使用的銀行賬戶的交易記錄,不難發現有這樣一個規律:如果當日有資金到賬,當日立刻現金提空轉出,日結時保持較低的存款余額。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減少公安機關查封、凍結其賬戶資金所帶來的損失,所以其戶頭上一般不會滯留太多資金。

三、個人結算賬戶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銀行賬戶實名制有待進一步落實

為了保證個人存款賬戶的真實性,國務院2000年頒布了《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根據該規定第六條、第七條:個人在金融機構開立個人存款賬戶時,應當出示本人身份證件,使用實名;金融機構應當要求其出示本人身份證件,進行核對,并登記其身份證件上的姓名和號碼。但是,從網絡詐騙分子利用虛假身份證開戶的案例來看,真正落實好個人賬戶實名制,還需要一個過程。

落實個人賬戶實名制,現階段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進一步更新聯網核查系統個人身份信息數據庫,對一些錯誤信息要及時發現、及時更正,同時加快公民第二代身份證的推廣和普及工作,提高身份證識別儀器的技術含量,增強金融機構柜臺一線人員辨別虛假身份證的專業勝任能力。其次,有必要繼續加強銀行賬戶實名制的宣傳工作,特別是對一些特定場所(網吧、學校、農村等)的特定群體(青少年網民、學生、農民等)。自《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頒布以來,已經時隔7年,現在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對此了解甚少,因此有必要增強他們的法制意識,督促其自覺維護金融秩序。

(二)《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和賬戶管理系統需要進一步完善

為了規范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的開立和使用,保證支付結算活動的正常進行,人民銀行2003年制定了《人民幣結算賬戶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建立了人民幣結算賬戶管理系統(以下簡稱“賬戶管理系統”)。從“辦法” 的制定目的和內容條款來看,有以下特征:第一,它規范的對象即存款人,涵蓋自然人(除個體工商戶,個體工商戶納入單位存款人范疇),但主要是針對開立單位銀行結算賬戶的單位存款人?!稗k法”共七十一條,專門針對自然人開立個人結算賬戶的條款甚少,其內容也過于簡單原則,而當前個人經濟活動日趨活躍, “辦法”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加強個人結算賬戶管理的需要。第二,“辦法”實施后,人民銀行多次組織清理核實單位結算賬戶,有力地整治了金融機構和單位違規開戶、使用賬戶的行為,但對于個人結算賬戶,目前還沒有在社會上掀起一次全面清理整頓的工作。從“賬戶管理系統”來看,自2005年至今,它已升級至二版,但是人民銀行通過此系統所能監管到位的賬戶也僅僅限于單位開立使用的“基本、一般、臨時和專用”等四類存款賬戶;對于自然人開立使用的個人銀行結算賬戶,雖然“賬戶管理系統”可以在一定范圍內統計、查詢有關信息,但是還有許多實際工作中急需要的功能未能實現,而且對于個人在金融機構開立結算賬戶的原始開戶資料,人民銀行也只能在反洗錢檢查過程中,通過現場查閱進行監督管理。

隨著經濟發展,個人轉賬結算業務范圍不斷,為了防范個人結算風險,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防止利用個人結算賬戶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很有必要加強個人結算賬戶監督管理。首先,人民銀行應及時修訂完善“辦法”,在“辦法”中補充更多條款,規范個人結算賬戶管理,實現政策制度上的保證;其次,完善現有的“賬戶管理系統”,開發專門用于管理個人結算賬戶的“個人結算賬戶管理子系統”,與“單位結算賬戶管理子系統”共同構成新的、完整的“銀行賬戶管理系統”,同時在“個人結算賬戶管理子系統”中增加實際工作中急需的如跨區域查詢統計、多種索引條件下的模糊查詢統計等功能,實現軟件技術上的保證;再次,新開發的“賬戶管理系統”要留有接口,以便建立系統間整合的平臺,與商業銀行的綜合業務系統、公安部門的人口信息共享服務和業務系統、人民銀行的個人征信系統、反洗錢監測分析系統、聯網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統進行橋接,明確有關單位對于系統信息的及時性、正確性和安全性所應承擔的責任,實現信息共享上的保證;最后,由人民銀行牽頭,組織金融機構對現有的個人結算賬戶進行清理、核實和整頓,將不合規、不合法的個人結算賬戶進行撤銷,同時根據商業銀行的個人結算賬戶資料構建人民銀行的個人結算賬戶信息基礎數據庫,實現組織落實上的保證。

(三)金融機構可疑交易標準需要進一步明確

為了防止利用銀行賬戶從事洗錢活動,規范金融機構報告可疑交易行為,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報告管理辦法”),利用銀行賬戶從事網絡詐騙的行為主要符合“報告管理辦法”第十一條列舉的交易特征。

金融機構在確定可疑交易的屬性標準有兩個:一個是質量屬性標準,是對交易內在的、本質的、定性的規定;一個是數量屬性標準,是對交易外在的、顯性的、定量的規定。從“報告管理辦法”第十六條來看,它主要是對可疑交易進行了質量屬性上的明確規定,而在數量屬性上,采取了模糊其辭的方式,如“短期內、頻繁、長期、多頭、大量、大額等”,至于多長時間算短期、長期,多少算多頭、大量、大額則不甚明確,如果過分依賴反洗錢義務主體即金融機構的主觀判斷,則既加重了金融機構報送交易工作量,又降低了人民銀行對報送信息的分析效率。因此,人民銀行有必要對一些交易的數量屬性進行明確的規定,這樣既可以增強金融機構判斷、報送可疑交易的可操作性,又會提高反洗錢監測的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國務院,2000,《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

[2]中國人民銀行,2003,《人民幣結算賬戶管理辦法》

[3]中國人民銀行,2007,《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

(作者通訊地址:中國人民銀行定安縣支行 海南 定安縣 571200)

網絡技術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無線傳感網絡技術是具有交叉學科性質的高科技技術,可以被廣泛的應用在醫療衛生、國防軍事、交通管理、災害預測、橋梁檢測、制造業、環境科學、城市信息化建設等領域。結合現代農業實際要求,將無線傳感網絡與現代農業結合,提出了基于無線傳感網絡的智能監控系統方案,用基ZigBee協議的CC2530芯片作為傳感器節點和網關/匯聚節點,進行參數的采集、傳輸、匯聚和融合,結合數據庫技術和專家決策系統,以實現農業生產的自動化和精細化。

關鍵詞:智能農業;監控系統;無線傳感網絡

一、背景分析

傳統的農業需要花費大量的勞動力進入到田間地頭勞作,澆水施肥,耕地等等。不能更合理化的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更大的財富,很多時候反而浪費了資源。智能農業產品通過實時采集溫室內溫度、土壤溫度、CO2濃度、濕度信號以及光照、葉面濕度、露點溫度等一系列環境參數,自動開啟或者關閉指定設備??梢愿鶕脩舻男枨?,隨時進行處理,為農業綜合生態信息的自動監測、對環境進行自動控制和智能化的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方便人們對農田里的作物進行科學化管理,在第一時間了解它們的需求,極大的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傳感技術為傳統農業帶來了革新與飛躍發展,成為了未來新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智能農業監控平臺功能需求

為了方便管理人員對傳感器傳輸過來的數據進行實時的監控,分析。具體功能:

(1)實現對農田里溫度、濕度、光照、主要生長營養素等的數據采集。

(2)實現對傳感器傳來的數據進行實時采集、監測、查看。

(3)對超過設定閥值的異常數據進行報警,并能將數據發送到手機,方便遠程管理。

(4)對所有采集的數據進行存儲,生成曲線圖,方便管理和分析。

(5)可以隨意調用查看歷史數據,并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實現自動灌溉。

三、無線網絡的組成及其實現的核心技術

傳感器網絡系統通常包括傳感器節點、網關/匯聚節點Router和管理節點。

(一)網關節點。負責對各節點傳感器數據的采集、處理以及和外網通信,作為數據采集的傳感器節點響應相應的網關請求,搜集周圍信息,如溫度、濕度,光照等;同時還要兼具有路由功能,依據一定的路由協議直接或者通過作為多跳中轉的節點中傳輸到sink節點,再借助臨時建立的sink鏈路把整個區域內所監控的數據傳輸到遠程中心。

(二)傳感器節點。采集的監測數據沿著其他傳感器節點逐跳地進行傳輸,在傳輸的過程中監測數據被多個節點處理,經過多跳后路由到匯聚節點,最后通過互聯網到達管理節點。傳感器節點之間通信采用的是基于Zigbee技術的CC2530芯片實現。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標準的一種短距離的無線通信技術,具有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低復雜度等一系列特點。Zigbee遵循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協議棧包括物理層、媒質訪問控制層、網絡層和應用層,支持自組織網絡技術。CC2530是TI公司生產的一款基于具有SOC,支持IEEE802.15.4、ZigBee、ZigBee PRO和ZigBeeRF4CE標準,具有較高的無線接收靈敏度以及抗干擾性能,其傳輸的距離大于75m,最高傳輸速率可達250Kbps。

(三)管理節點。用于動態的管理整個無線傳感器網絡。傳感器網絡的所有者通過管理節點訪問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資源。

(四)監控系統軟件。采用模塊化設計,VC++6.0軟件編寫,采用數據庫方式實現數據存儲以及讀取,并相應的對參數進行控制。系統可分為登陸模塊、通信模塊、數據顯示模塊、數據庫修改及管理及查詢模塊、專家決策系統和控制模塊(主要用于控制自動灌溉等技術的實現)。

四、參數設置

農業中檢測的參數主要有土壤溫度、土壤濕度、光照度、CO2、土壤水分、土壤養分以及各種被控對象的開關量等。不同情況下不同,具體如下所示:

(一)溫、濕度節點:用于溫、濕度監測,溫度傳感器選用DS18B20,測溫范圍為-55℃~+125℃,分辨力最高達±0.0625℃,精度±0.5℃,響應時間<1s。濕度傳感器的選擇頻率輸出濕度模塊HF3226(用濕敏電容HS1101制造),寬量程:10~95%RH,體積小,性能穩定,工作溫度范圍–40~80℃,精度±5%RH,比例線性的頻率輸出。

(二)光照度、CO2節點:傳感器采用PD-LL,精度:±2%,測量范圍0-20000lux。CO2傳感器選擇TGS4160(固態電化學型氣體敏感元件),測量范圍:0~5000ppm;加熱器電流:250mA;加熱器電壓:5.0±0.2VDC;加熱器功耗:1.25W;溫度:-10~+50℃。

(三)土壤溫度、養分、水分節點:土壤水分傳感器選擇AQUA-TEL,測量各種土壤的單位體積含水量,測量范圍:0-100%,誤差<3%,重復性誤差<1%;土壤養分測定包括土壤有機質、pH值、氮、磷、鉀pH值以及交換性鈣、鎂的檢測,可采用離子、生物傳感器。

五、結束語

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融合了傳感器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各傳感器分工合作,自主組網,網絡拓撲動態變化。具有隨機部署、分布式結構、自組織、智能型、成本低、環境適應性強等等特點。將無線傳感網絡技術應用于農業經過近幾年的研究已經接近成熟,并且將在以后的飛速發展下為世界帶來更多好處。如果對傳感器節點加以修改,按照自己的需求重新配置,可將其應用于更多方面,如環境監測、醫療事業、工業自動化等領域。

參考文獻:

[1]李慧,劉毅.溫室控制技術的發展方向[J].林業機械與木工設備,2004(05):78-80.

[2]陸志平,秦會斌,王春芳.基于多傳感器數據融合的智能火災預警系統[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6(05):123-125.

[3]于海斌,曾鵬.智能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4]ZigBee Alliance.ZigBee specification[Z].ZigBee Alliance,2006.

網絡技術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也呈現日新月異的發展態勢,在現代社會中,網絡技術的應用范圍逐漸變廣,并且給廣播電視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春天,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而廣播電視媒體要想提高競爭力,就需要積極將網絡技術應用于廣播電視工程中,不斷滿足觀眾的獨特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因此本文主要對網絡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網絡技術;廣播電視工程;應用;策略

網絡發展的水平正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提高,目前人們已經邁入了網絡時代,傳統媒體正受到新媒體的沖擊,如果傳統的廣播電視工程還固步自封,不利用新的技術,就會逐漸消失在時代發展的長河中,而網絡技術的出現為廣播電視工程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會,其不僅能夠改變傳統廣播電視工程收視率下降的現狀,并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經濟效益,創造出更多的社會效益,不斷推動廣播電視工程的進一步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網絡技術的含義

網絡技術的種類有許多,目前市場上的智能技術、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各種基礎都被稱為網路技術,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傳輸信息,并對信息數據進行集中的處理等,具有較廣的使用范圍,在傳媒行業發展的過程中能帶來較大的作用。在廣播電視工程中應用網絡技術,主要是因為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形式相對比較單一,沒有較強的互動性,因此無法滿足觀眾的個性化需求,在網絡技術能夠將自身的優點積極發揮出來,將傳統廣播電視工程中還存在的不足有效彌補,讓廣播電視媒體更具多樣性和趣味性,并且能夠利用網絡增加與觀眾的互動,將觀眾與媒體人之間的距離拉近,并不斷滿足觀眾的個性化需求,進一步提高收視率,不斷提高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2.網絡技術應用于廣播電視工程的必要性及優勢

2.1網絡技術應用于廣播電視工程的必要性

網絡技術的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講廣播電視工程的傳播效率提高了,讓觀眾能夠增強對廣播電視的喜愛程度,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因此對廣播電視媒體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會成為廣播電視工程提高質量的關鍵。廣播電視行業在時代的進步下要想滿足觀眾和自身的發展,就需要構建出質量和效率更高的傳輸系統,講網絡技術積極應用廣播電視工程中,能讓目前面臨的技術難題得到有效解決,所以在廣播電視工程中應用網絡技術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2.1.1不斷提高廣播電視工程的傳播質量

廣播電視工程主要傳播的內容是音視頻訊號,其在傳播的過程中比較容易受到多種介質的影響,導致訊號在傳播的過程中無法保證質量和速度,所以只有保證音視頻訊號的完整和速度,才能推動廣播電視的進一步發展,而在廣播電視工程發展過程中,保證音視頻訊號的完整與速度是面臨的最主要的技術難題,加上人們對廣播電視工程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廣播電視事業要想得到蓬勃的發展,就需要提高傳播訊號的完整性與傳播效率,而在廣播電視工程中應用網絡技術,能夠利用網絡技術的科學性以及可靠性,使傳播訊號的完整度與速度得到保證,不斷提高了廣播電視工程的傳播質量。

2.1.2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人們的生活水平在現代社會中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因此人們開始逐漸注重自己的文娛生活,長期以來廣播電視都是人們娛樂的一種重要手段,所以對廣播電視工程的需求非常大,而在現代化社會中人們的個性化需求也越來越明顯,所以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積極應用網絡技術能夠不斷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讓廣播電視工程在發展過程中更具特色。

2.2網絡技術應用于廣播電視工程中的優勢研究

2.2.1具有自動化的節目播出效果

傳統的電視節目播出一般是預先錄制完成,再由廣播電視媒體根據節目的特點安排節目的播出順序,而這樣的工作內容比較復雜,且無法與觀眾進行互動,減少了節目的趣味性,而在廣播電視工程中引進網絡技術,積極應用網絡技術中的自動播放系統,就可以以節目的時間、類型等為基礎,對節目播放的順序進行自動調節,不僅能夠有效節省廣播電視媒體的人力資源,而且還能利用網絡技術與觀眾進行互動,不斷提高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同時也讓節目的趣味性得到有效提高。

2.2.2進一步實現資源共享的目標

將網絡技術應用在廣播電視工程中,能夠有效連接各個廣播電視臺,這樣能有效提高電視廣播電視制作的便捷性,并且由于網絡技術具有傳輸速度較快的特點,具有較強的兼容性,能夠讓多個廣播電視臺之間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的目標。而且在科學、先進的網絡技術的作用下,能夠將電視臺部門之間的關系有效平衡,避免出現重復工作的情況,降低人力資源以及物力資源浪費的概率,還能及時解決電視節目在制作中存在的問題,將電視節目制作的效率和質量有效提高,通過明確工作人員的職責,讓分工合作更具有可靠性,使電視臺內部的信息資源共享更強,同時也可以提高各個電視臺之間的親密度,做到互惠共贏,為觀眾創作出更多優秀的電視節目,不斷豐富觀眾的文娛生活。

2.2.3將電視節目的時效性不斷增強

廣播電視節目一般比較重視時間,所以其信息傳遞的要求非常高,由于傳統的廣播電視工程受到技術因素的影響,電視節目一般只有預先錄制好之后才能在電視上播放,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而在廣播電視工程中引入網絡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電視節目的時效性有效提高。比如記者在前線進行實時采訪,編輯人員可以通過對采訪資源快速處理,再通過網絡技術就能很快在電視上播出,并且也可以實時將新聞信息等在電視上播出,及時為觀眾傳遞更有效的信息資源,讓電視節目的時效性充分體現了出來。

3.廣播電視工程中網絡技術的應用研究

3.1網絡技術應用于有線電視廣播方面

目前比較常見的傳播方式一般有兩種,其中包括有線電視廣播和無線廣播。生活中比較常使用的是有線電視廣播網,其一般是指相關的廣播電視公司,將文字、聲音或者視頻傳遞到網絡終端的接收機器當中,通常采用的形式為無線波形式,因為波長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在傳播的過程中會出現較多的傳輸問題,聲波的損耗相對較多,信號會受到太大的干擾。積極應用了網絡技術的廣播電視工程與傳統的有線電視廣播相比,具有更多的優勢,其能夠將服務的地理輻射區域以及傳播的范圍增加,將傳播的空間提升,還能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滿足觀眾的個性化需求,進一步將廣播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和收視效果不斷提升。并且在有線電視中應用網絡技術,有機結合服務區內的光線,能夠讓廣播電視的作用最大化發揮,讓廣播電視發展的擴建不斷擴展。

3.2網絡技術應用在廣播信息資源方面

一般情況下一些媒體或者廣播電視要想其相關的作品得到關注,打開市場,就需要預先在市場上進行宣傳,讓其通過一段時間的信息傳遞,從而讓更多的觀眾、群體了解,才能掌握社會中發生的新鮮事物和信息。而廣播電視工程中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由于網絡技術的作用,讓網絡資源具有共享性,所以能讓信息實現快速傳播的目標,并且網絡技術的應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傳播的渠道,讓傳播的方式更加有個性化,讓整個傳播的過程的信息資源整合度以及傳播的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讓廣播電視資源的信息共享特性得到了充分體現。而且網絡技術還能根據信息資源的類型對其進行分類,讓海量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更具有規范性,讓電視節目資源共享的目標實現,也使多個地方和國家的節目能夠通過利用網絡技術實現傳播,加強世界的溝通與交流。比如當我國在直播春節聯歡晚會時,就會利用網絡技術,讓全世界范圍內的華人和其他國家的人群通過網絡技術第一時間觀看精彩的節目內容,讓國外的人能學習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讓我國人民感受了春節的快樂。

3.3網絡技術應用于電視節目錄制中

在廣播電視節目制作以及錄制的過程中應用網絡技術,能夠加強與觀眾的互動性,從而增強節目的趣味性。在電視節目中利用網絡技術進行預期的干預,能提高電視節目制作的精良度。在現代化社會中,廣播電視節目中網絡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深入,廣播電視的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學會利用網絡技術積極革新節目錄制的過程,從而將電視節目每個環節制作的效率和質量提升,讓電視節目視頻、音像的處理更加優良,保證電視節目能夠有序、質量更高的完成錄制,為觀眾呈現更加精良的電視節目,讓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4網絡技術應用在媒體內容中

傳統的廣播電視工程中的內體內容包括音頻和視頻,其主要的傳播形式是模擬訊號,而這種訊號傳播的方式比較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觀眾最終接收到的相關信息可能與原訊號之間存在較大的質量問題,比如畫面模糊、畫音不同步等,讓用戶的觀看體驗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從而降低電視節目的收視率,限制了廣播電視工程的進一步發展。而在廣播電視工程中應用網絡技術,能夠將傳統媒體內容中的模擬信號傳播形式轉變為數字訊號傳播形式,有效將視頻、音頻的質量效率提高,讓媒體內容得到了擴展,也讓內容更新的速度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推動廣播電視工程得到進一步發展。

3.5網絡技術應用在媒體網絡中

廣播電視網主要是以模擬頻分單向分配為基礎的網絡,在現代化社會中,寬帶數字平臺的出現以及網絡技術的發展,讓傳統網絡環境的限制性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廣播電視工程中應用網絡技術能加快廣播電視工程數據交換的速度,使大量的數據都能應用其中,讓整個操作的流程更加簡單和便捷,從而吸引更多的用戶,并且將網絡技術應用在廣播電視工程中,還能在社會的發展下不斷產生新的中間理論,讓兩者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創新發展,創造出更多的社會效益。

3.5二維碼技術的應用

在目前二維碼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在很多的電視節目下方都會有二維碼的標志,而觀眾只需要打開手機的掃一掃功能就能及時獲取信息,并且還能進行積極的討論,讓電視節目的互動性不斷增強,而且電視節目還通過設置掃描二維碼獲取獎品的功能,讓觀眾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有效將電視節目與觀眾之間的距離縮短,并能在大大將電視臺的經濟效益提高。

4.在廣播電視工程中應用網絡技術的效果研究

4.1將廣播電視工程的技術含量有效提高

在廣播電視工程中應用網絡技術,有效將傳統廣播電視工程中的內體內容以及媒體網絡改變,讓整個傳播的效率和質量更加高效,并且還不斷擴展了網絡傳播的方式和范圍,讓人們接收廣播電視工程的途徑更加廣泛,使廣播電視工程的技術含量不斷增加,更進一步促進了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2將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技術融合能力有效提高

網絡技術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在現代社會中,廣播電視工程技術是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進行過研發的,其不僅具有計算機技術的關聯性特點,還能夠有效融合各種不同的網絡技術,讓廣播電視工程的技術發展空間更加寬廣,也讓未來廣播電視工程的發展與推廣擁有一定的技術保障。

4.3讓傳統廣播電視節目傳播的效果得到了改善

在數字化時代,網絡技術積極將傳統廣播電視工程中的傳統音視頻模擬訊號傳播的方式轉變成了數字化訊號的傳播形式,有效減少了訊號傳播過程中外界的干擾因素,進一步將訊號傳播的速度和質量提高了,同時也讓觀眾能夠接收、觀看到質量更高的電視節目,并且也增加節目的趣味性,讓觀眾能夠利用手機終端與電視節目進行實時的互動,不斷提高觀眾觀看電視節目的積極性,而且數字化的訊號還能讓后期電視廣播節目的處理更加方便,降低廣播電視臺的成本支出,不斷提高廣播電視臺的經濟效益,從而創造出更多新穎的節目,不斷豐富觀眾的業余、娛樂生活。

5.結束語

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中,人們的生活品質得到了顯著提高,而網絡技術的出現更是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和便捷,所以網絡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是必然趨勢,而廣播電視節目臺要想提高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需要積極將先進的網絡技術應用在廣播電視工程發展的過程中,讓網絡技術不斷推動廣播電視工程實現改革創新,不斷增加廣播電視節目的趣味性、時效性以及互動性,也不斷擴展人們的娛樂方式,讓電視節目傳播的速度和質量得到明顯的提高,而且廣播電視臺相關的工作人員還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學習新的網絡技術和網絡知識,并根據廣播電視臺實際發展的情況進行創新,讓制作出的電視節目更符合觀眾的個性化需求,從而為廣播電視臺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創造出更多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李亭剛.數字音頻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J].通訊世界,2019,26(08):144-145.

[2]張勇超.網絡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電大理工,2019(02):14-16.

[3]孫首奇.淺析網絡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的實現[J].中國有線電視,2019(06):641-643.

[4]何榮輝,袁曄.網絡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9(09):168-169.

[5]陶明武.廣播電視工程中計算機技術的運用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3(13):291.

網絡技術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    在計算機行業中,數據處理技術擁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已經在各大企業中得到了推廣普及。目前,很多企業都對大數據分析工作給予重視,并且運用了云計算網絡技術,使數據的分析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決策提供參考。因此,本文針對計算機大數據分析與云計算網絡技術展開分析探討。

【關鍵詞】    大數據    云計算    網絡安全    數據傳輸

引言:

在進入新時代之后,互聯網對人們的工作帶來了重大影響,轉變了原有的工作方式,人們越來越依靠計算機去處理工作事務。如今,大數據技術與云計算技術已經得到了很大進步,很多企業都會運用這些先進的技術去進行數據的分析處理,依據數據分析處理結果來制定企業發展規劃。大數據技術與云計算技術憑借自身的優點,受到了各企業的青睞。因此,人們需要正確了解這些技術的優勢與作用,掌握具體應用方式,令其充分釋放出自己的影響力。

一、計算機大數據分析中云計算技術的作用

云計算技術能夠為計算機數據的傳遞與共享提供條件,融合軟硬件數據存儲,使計算機處理工作能夠更加順利的進行。云計算技術能夠為廣大的計算機用戶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與保存空間,有效解決數據傳遞環節中存在的各項問題[1]。云計算技術與傳統的大數據分析技術相比,云計算技術能夠提升大數據分析的整體質量。人們可以運用云計算技術得到云終端的相關數據,滿足人們對于數據的需求。

在當前階段,計算機市場已經逐漸形成較為完善的結構體系,圍繞云計算技術進行計算機大數據分析工作,為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目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的各個領域都會運用到云計算技術。圍繞云計算技術研究開發的服務器和操作系統能夠幫助人們處理各類數據信息。并且云計算技術還擁有安全可靠的數據保存能力,有效降低數據的丟失風險,避免信息的不完整和錯漏,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這也是云計算技術的一項優勢。通過改善云計算環境下的計算機數據處理中心,能夠逐漸提升計算機云計算的能力,使云計算技術的影響范圍不斷擴大。不僅能夠讓云計算技術被應用到網絡信息處理工作中,還可以為計算機網絡安全提供保障。在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中,大多數的計算機用戶較為在意自己的信息能否得到安全保障,這需要計算機網絡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對云計算系統的完善程度提出了要求。當前影響到計算機安全的問題主要有黑客問題與系統漏洞問題。

系統漏洞屬于人為因素,可以通過不斷檢索來發現系統的漏洞,進而對存在的漏洞進行修補[2]。而黑客攻擊屬于外來的侵擾,想要預防這個問題的發生,最好的方式就是防患于未然,積極升級和優化系統,最終達到完善的數據處理效果。

二、大數據與云計算的應用優勢

2.1精確反映出客觀情況

針對編寫數據成分的分析報告,客觀情況反應的準確度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需要在實事求是的原則下展開數據收集、數據統計以及數據分析等工作,只有保證以上步驟的規范性才可以保證判斷的科學合理。得到了正確科學的判斷之后,能夠更好的提升編寫數據分析報告的質量。

2.2深度開發數據資料

在大數據背景下,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會接收和制造大量的數據與信息。面對這樣龐大的數據信息,對其進行合理的挖掘開發將會為企業的決策提供良好的參考,使相關決策的制定擁有可靠的支撐依據,保證企業決策的正確性。為了對龐大的數據進行深層次的開發,需要借助專業數據分析部門的力量,運用先進的數據處理技術對各類數據進行分析。數據收集和分析的過程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與手段,在保證數據分析工作順利進行的同時,還能夠保證數據分析結果的有效性。數據分析部門可以選擇抽查或者普查的方式來展現某類數據的收集工作,將眾多數據進行歸納整理,然后對這些數據展開深入的分析探究工作,將具有價值的數據信息挑選出來,給予合理的開發與利用[3]。在當前階段,大多數企業都對數據分析有著一定的關注,一些企業還講數據分析工作納入到自己的服務范圍。因此,在企業的發展過程當中,數據信息的開發和利用有著重要的意義。

2.3提升管理與決策的科學性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逐漸獲取到越來越多的數據,這些數據不僅關系到企業的經營情況,還與市場形勢、行業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對于一家企業來講,將各類數據進行合理的分析將會對企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力量。不僅能夠促進企業管理效率的提升,還可以幫助企業制定出長遠的經營發展決策。數據分析部門在進行數據的收集與分析的時候,不僅需要觀察數據表面呈現出的內容,還需要深入挖掘信息的潛在含義,透過現象看本質,這樣能夠使數據分析工作的質量得到保障。這樣的數據分析與收集工作是企業管理科學合理性的關鍵內容。由于數據分析工作對于企業的經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數據分析的逐漸展現在企業的決策和管理工作當中。

三、計算機大數據中云計算網絡技術的應用

3.1網絡安全等級防護

在云計算網絡環境中,安全管理中心能夠滿足不同安全級別的保護需求。利用自身的安全管理、系統管理和安全審計等功能加強安全防護。通過服務層的安全保護框架,為云服務客戶端帶來迎合切身需求的安全保護,使廣大的用戶能夠得到安全的資源訪問服務。在對云服務商進行訪問的時候,用戶們可以采用通信網絡、Web服務以及API接口等方式來訪問云服務器。但是對于用戶重點系統的安全防護不屬于網絡安全等級保護的框架當中[4]。在這樣保護框架體系當中,資源層和服務層的安全是重點內容。在資源層保護方面,主要包括物理資源安全和虛擬資源安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設計要求,構建有效的資源層安全保護框架。

在云計算環境下的網絡安全等級保護中,需要根據不同等級的云計算平臺制定不同的安全目標,迎合云計算平臺的實際需求。通常情況下,安全保護的最低等級為二級,需要結合安全目標和等級要求展開安全設計步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需要認真審視云平臺用戶數量以及業務系統的具體情況,進而合理的判斷和制定與計算安全保護標準,令安全保護策略的制定能夠迎合與計算平臺的實際需求,降低云計算平臺出現安全事件的幾率。

第二步,將安全技術要求盡量計劃,需要結合安全計算環境、安全區域邊界、安全管理中心以及安全通信網絡幾個方面制定出合理的安全保護策略。

第三步,需要清楚掌握云計算功能框架中不同功能層的保護要求,保證安全技術機制的構建可以帶來有效的安全保護,滿足云計算功能框架的安全保護需求。

在完成云計算環境網絡安全等級保護的初步設計之后,需要合理的添加鏡像安全、虛擬化安全等控制點,進一步強化安全保護水平。并且采取訪問控制技術和身份識別技術,與云計算平臺各個功能區保持良好對接,提升各層安全防護的整體水平。

3.2數據傳輸安全分析

在云計算的影響下,云安全的含義已經逐漸構成[5]。通俗來講,就是通過運用云計算基礎來進行計算機大數據分析工作的時候,讓數據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這便是云安全的基本含義。用戶端數據與數據安全通常呈現出正比關系,由于應用群體數量不斷增多,所涉及到的計算機數據范疇也在慢慢擴大。如果計算機受到了病毒的攻擊與侵擾,可以使用云計算技術將病毒有效攔截,使計算機數據安全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站在云計算技術的角度來看,它所能提供的各項服務都是有IaaS基礎設施級服務和PaaS平臺級服務兩者共同組成。IaaS基礎設施級服務可以為用戶們帶來所需的服務,對計算機基礎設備展開操作和運用,主要包括CPU處理、數據傳遞、數據存儲等內容。PaaS平臺級服務則是將云計算中的服務器和開發環境作為服務內容,用戶能夠根據自身的需求在PaaS平臺進行操作流程的設置與應用。

3.3監督數據資源共享

網絡數據資源在傳輸過程中難免會遭受到安全威脅,影響了數據資源的安全性。通過促進云計算網絡安全技術的廣泛應用,能夠不斷優化安全模式,使防護體系更加完善。這樣能夠有效降低安全性問題的發生,保證數據傳輸過程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借助云計算技術的優勢,可以對數據傳輸的整個途徑展開監控,確保傳輸途徑的安全。如果出現了意外情況應及時預警,采取相應的措施抵御黑客的攻擊,避免網絡安全事故的發生。

3.4提升數據使用安全

目前,計算機用戶已經具備了較高的安全意識。因此,為了有效提升用戶數據信息與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安全性,需要對身份認證工作給予重視,借助實名制的方式來促進認真處理,令整個網絡結構的安全性得到提升。在網絡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安全問題,可以通過實名追蹤的方式鎖定可疑目標,有效阻擋和控制惡意攻擊事件的發生。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預防假人名情況,進而促進網絡數據信息盜取的預防能力[6]。由于計算機網絡環境是一個較為開放的環境,在使用過程中會面向眾多用戶,通過加強實名身份認證能夠有效避免部分用戶對數據的非法訪問。使用者在進行計算機網絡訪問的時候,需要進行用戶名與密碼的核對。對數據庫的重要信息進行加密處理,保證數據庫信息的安全性。

四、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計算機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各種網絡技術已經滲入到社會各個領域當中,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在大數據時代下,在數據分析過程中合理的運用云計算技術,能夠有效提升大數據分析效率,帶來更加精準可靠的數據分析結果,使計算機大數據分析能力得到加強。

參  考  文  獻

[1]王翠.基于大數據分析的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21(08):183-184.

[2]呂曉艷.計算機大數據分析與云計算網絡技術[J].電子世界,2021(07):5-6.

[3]段冉.大數據分析下的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20(23):165-166.

[4]王虹.大數據背景下計算機大數據分析與云計算網絡技術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20(24):136-137.

[5]賈玉罡.云計算技術在計算機大數據分析中的運用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06):163.

[6]李超科.計算機大數據分析及云計算網絡技術發展探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11):12.

網絡技術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高職院校;信息共享空間;研究視角;實踐模式

摘要:文章以2005—2015年國內公開發表的高職院校IC論文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論文的計量分析,介紹了高職院校IC的研究狀況,并進一步論述了高職院校IC論文的研究視角和處于初級階段的實踐模式。

1背景

信息共享空間(Information Commons,簡稱IC)是20世紀9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高校圖書館的一種創新模式,也是一種培育讀者信息素養和IT技能,促進學習、研究、交流與協作的新型實體空間與虛擬環境[1]。2005年,上海圖書館館長吳建中在《國家圖書館學刊》雜志上發表了《開放獲取環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間》一文,首次將“信息共享空間”這一概念介紹到國內。是年,同濟大學圖書館鄔寧芬在《圖書館雜志》2005年第11期上發表了《信息共享空間:大學圖書館的機遇與挑戰》一文,這是中國內地學者第一次把信息共享空間與高校圖書館聯系在一起。至此,國內高校圖書館界開始引入信息共享空間服務理念,開展信息共享空間理論研究和建設實踐。據統計數據顯示,2005—2014年全國共發表關于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學術論文893篇[2]。為了解高職院校信息共享空間的研究狀況,筆者于2016年1月16日,以中國知網為數據源,以篇名為檢索項,以“高職院校信息共享空間”“高職院校IC”“高職院校學習共享空間”為檢索詞,剔除不相關論文后,統計出2005—2015年十年間關于高職院校信息共享空間研究的論文共計26篇。筆者對這些論文進行研究,以期對未來高職院校信息共享空間(以下簡稱“IC”)的研究和實踐有所裨益。

2高職院校IC論文的計量分析

2.1論文發表時間分析

論文發表時間分布狀況反映出IC被引入高職院校圖書館以來的研究狀況和動態變化。十年來,我國高職院校IC研究論文發表數量和年份分布見表1。

2.2論文發表期刊分析

26篇高職院校IC論文分布在三類期刊上,分別是圖書情報專業期刊、大學學報及其他期刊,具體分布情況見表2。

3高職院校IC論文的研究視角

為了便于研究,筆者將高職院校IC研究論文同一主題超過3篇以上的作為一個視角來分析,分析顯示,高職院校IC論文的研究視角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見表3)。

表32005—2015年高職院校IC論文的研究視角、主題與論文數量分布

序號研究視角熱點主題論文

數量

(篇)1高職院校IC基本理論包括概念、構成、特點、建設可行性和策略原則82高職院校IC特色構建圍繞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43高職院校IC案例研究高職圖書館IC個案研究54高職院校IC服務研究服務理念、服務轉型33.1高職院校IC基本理論研究

如前所述,IC自2005年引入國內以來,在國內形成了一股研究熱潮,但直到2009年9月才有第一篇有關高職院校IC的論文發表,即季亞文的《高職院校信息共享空間建設探析》。之后,圍繞高職院校IC的基本理論研究共計有8篇論文,分別是時金碧的《高職圖書館IC建設的可行性研究》、趙蘋的《高職院校圖書館主題學習共享空間構建策略探討》等。在這8篇論文中,只有趙蘋的論文發表在專業期刊《河北科技圖苑》,該文介紹了主題學習共享空間的內涵和特征,比較深入地從實體環境、虛擬環境和支持環境三個方面論述了高職院校圖書館主題學習共享空間的構建策略[5]。

安娜:信息共享空間在高職院校的研究視角與實踐模式3.2高職院校IC特色構建研究

此類文章主要發表在2013—2014年,共有4篇,分別是吳賽娥的《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與服務》,林開敏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的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構建》,李明的《基于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論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的構建》,陳平華、周萬德、程慧玲的《基于工學結合服務的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構建》。論文雖不多,但卻呈現出四個方面的特點:①緊緊圍繞高職院校辦學模式開展研究。這也是高職院校IC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特色成果。②論文大多發表在專業期刊上。4篇論文中有3篇發表在圖書情報專業期刊,其中2篇發表在《圖書館研究》,1篇發表在《大學圖書情報學刊》。③課題論文多。有2篇論文是相關課題研究成果,其中陳平華等撰寫的論文系2013年度湖南省教育廳資助課題以及常德職業技術學院重點課題,吳賽娥撰寫的論文是2011年廣東省圖書館科研課題資助項目的研究成果。④作者多集中在職業教育發達地區的學校。論文作者多處于長三角、珠三角等職業教育發達地區。

3.3高職院校IC個案研究

本批26篇論文中,部分作者結合高職院校的辦學模式和所在學校IC建設實際開展研究,發表案例論文共計5篇,涉及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和民辦學校。謝瑤撰寫的《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的現狀與思考——以100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為例》,通過對100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圖書館IC建設現狀和服務開展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具有IC建設的圖書館有2家,具有IC相關服務的圖書館有28家。數據表明,目前信息共享空間在我國示范性高職院校圖書館中建設比例很低。其原因是IC意識淡薄、經費不足、人才隊伍水平不高,并提出面向學科化服務、就業服務構建IC和基于圖書館文化構建IC的對策[6]。

3.4高職院校IC服務研究

IC是高校圖書館為適應教學、科研和讀者需要而出現的一種服務形式,是圖書館服務創新的重要形式,因此,加強IC服務研究成為必然。姚彤在《職業院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的服務理念探索》中提出要“利用信息共享空間服務平臺,實現‘藏、借、閱、咨一體化’服務方式,使實體館藏與數字資源、館內閱讀與館外借閱、讀者閱讀與咨詢服務、閱讀學習與休閑娛樂、個人學習與群體交流共存于一個開放、共享和互動的信息空間,極大地吸引師生到館,使得職業院校圖書館效益得以立現?!盵7]安娜撰寫了《信息共享空間與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轉型》,文中提出“為適應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的發展趨勢,高職院校圖書館應在服務主體、服務職能、服務內容和服務空間等方面轉型發展,從而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盵8]

4高職院校IC的實踐模式

自從IC理念引入我國高校以來,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南海校區等高校圖書館相繼開展了IC服務。從上述研究來看,高職院校對IC認識不足、研究滯后,其建設實踐還處于初級階段,但結合高職院校IC建設整體情況來看,其實踐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4.1學科化服務IC模式

學科化服務是以學科為基礎,以學科館員為核心,針對用戶專業及學科體系,采用先進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展開的介于信息服務和知識服務之間的一種新型服務模式。以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暗窨趟囆g與家具設計特藏文化空間”就是比較典型的學科化信息共享空間,該服務模式突出專題特色,依據學院的學科特色與順德的地方產業結構以及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基礎來確定特藏方向,為教學研究人員及學生提供專業、行業信息。學科館員與專業負責人之間聯系密切,學科館員負責特藏資源收集、專題信息推介、代查文獻與文獻傳遞、專題數字資源的推廣、培訓與評價等,專業負責人則定期向學科館員提供專業建設所需要的行業信息與文獻資源[9]。

4.2多媒體服務IC模式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音頻、視頻為主的高校圖書館多媒體服務發展較快,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科學研究和文化休閑不可或缺的部分,并逐漸發展成為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重要方面和服務創新的增長點。全國230多家高校圖書館不同程度地建立了本館非書資源管理與發布平臺或多媒體特色數據庫[10]。高職院校則結合自身實際,創建了多媒體服務IC模式。以永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校IC是以開展多媒體服務、視聽服務和信息素質服務為主。具體來說:一是圖書館除提供一定數量的電腦供讀者檢索和上網外,還安裝了足夠多的數字化接口,使無線上網區域覆蓋整個館舍,方便讀者自帶筆記本電腦使用。二是購買成熟的多媒體數據庫,同時還建設具有本校學科特色的多媒體數據庫。三是開展信息素養服務,包括為讀者提供圖書館資源使用指南、新生入館教育、數據庫檢索等專題內容的培訓服務。

4.3專業化改建IC模式

以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為例,作為一所私立高職院校,通過對緊鄰圖書館的一座四合院進行改建,結合“博雅為內,精專為形”的辦學理念,將其改建為“博雅精舍”,與圖書館融為一體,作為標榜圖書館IC建設的場所。在空間布局上,按照動靜結合、互不干擾的原則將其功能分為四類:讀者閱讀學習用房、讀者講座交流用房、讀者休閑用房、圖書館辦公用房[11]。其中讀者閱讀學習用房和圖書館辦公用房是“靜”的區域,另兩個則是“動”的區域,動靜區域之間相對隔開、相對獨立。同時,學校投入資金對圖書館IC環境進行建設,提升“博雅精舍”的文化品位,也提升了圖書館的育人功能。

5結語

總體來看,IC在高職院校的理論研究和服務實踐尚處于初級階段,IC構建的基礎較為薄弱,但也不能因此放棄利用IC提升服務的機遇,而是應該更好地對比和吸收國內外高校IC建設和運營服務良好的經驗,在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條件下致力于探索服務讀者新模式,從而推動高職院校IC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

參考文獻:

[1]任樹懷,盛興軍.論信息共享空間體系結構與實施策略[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149-160.

[2]陳明.近十年國內關于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論文計量分析[J].創新科技,2015(3):87-90.

[3]黃燕.2000—2010年國內信息共享空間研究文獻計量學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2(2):32-39.

[4]季亞文.高職院校信息共享空間建設探析[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7):78-80.

[5]趙蘋.高職院校圖書館主題學習共享空間構建策略探討[J].河北科技圖苑,2014(11):42-45.

[6]謝瑤.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的現狀與思考:以100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為例[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3(3):25-28.

[7]姚彤.職業院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的服務理念探索[J].職教通訊,2014(26):40-41.

[8]安娜.信息共享空間與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轉型[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56-58.

[9]賈曉彥.基于IC理念構建特藏閱覽空間[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0(6):82-85.

[10]李伶.深化高校圖書館多媒體服務的思考[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1):87-90.

[11]閻紅,沈治宏.高職院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實踐個案研究:以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圖書館為例[J].當代職業教育,2001(7):55-58.

網絡技術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中等職業學校富有鮮明的專業特色,注重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的深度融合。中職英語作為一門基礎課程,也是中職生的必修課程。隨著中國逐步步入國際化時代,企業對專業人才素養和語言技能的要求也逐年遞增。因此,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英語學習,更要鍛造學生的專業素養,提升職場應對能力。

[關    鍵   詞]  專業特色;中職英語;專業素養

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基石,教育的成功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教育3.0時代是思維改變命運的時代,尊崇“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1]。新時代背景下的中職英語教學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專業技能,開拓課程的發展空間,進而提升教學的實用性。筆者將從中職生源現狀、中職英語結合專業特色面臨的困難、中職英語結合專業特色的必要性以及策略等方面展開論述,進而根據教學案例分析中職英語教學與專業特色結合的新方向。

一、中職校生源現狀

近幾年來,隨著招生政策改革和高中擴招的不斷推進,中等職業學校生源質量明顯下降,學生的英語基礎更是參差不齊,教師教學難度逐年遞增。中職生英語學習的狀態表現為: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只是被動接受知識;另一部分學生因基礎較差,雖有學習動力,但不知如何自主學習[2]。與此同時,中職生目前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好奇心、探索意識和動手能力十分強,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與褒獎,是英語教學活動設計中著重考慮的重點。適宜的教學活動可極大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二、中職英語結合文秘專業特色面臨的困難

(一)教材與課程設置

中高貫通專業中職階段的中職英語教材的設定往往會根據中高職貫通院校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任課教師結合學情和授課時長制定授課計劃和教學方案。同時,教材的多元化也是新時代背景下專業英語教學的難題之一,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也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學團隊需要基于學生的學業水平,準確定位我校文秘專業中職英語教學的課程目標,堅持以學習為主線,科學把握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地位,運用網絡平臺和信息技術手段,促進中職英語教學課程目標的有效達成,服務文秘專業教學。

(二)教師專業教學

隨著時代發展,專業英語教學特色愈發明顯,教學要求與目標也逐漸細化。英語教師本身的專業素養涵蓋范圍廣,對語言文字的把控能力較強,但涉及學生專業方面的英語并不是每個英語教師的強項。專業不同,英語教學的內涵亦有所不同,這正是英語教師在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急需應對的難題。

在教學案例中,教師需要掌握中職英語課程內容與文秘專業知識的結合點,延伸教學內容,讓文秘專業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如此一來,中職英語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有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而且還需要掌握授課對象的專業知識,靈活設置授課內容。

三、中職英語結合文秘專業特色的必要性

在中職校教育體系中,學生的專業特色十分明顯。英語是中職生的必修科目之一,但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的涉獵領域有所不同,對教學要求亦有所區別?;A英語側重英語基礎語法知識的講解與練習,提高學生日??谡Z對話能力;專業英語則側重專有詞匯的記憶與運用,更好地輔助學生職場情境的英語口語對話。

在國際化形式背景下,秘書人才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文化心理素質、扎實的秘書業務知識和技能,還要具備良好的中英文語言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為了能更好地適應國際化時代對人才的要求,英語教學,無論是基礎英語還是專業英語,都需要融合專業特色,以教促學,學以致用,這是時代發展對中職英語教學的必然要求,也是中職英語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中職英語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聽、說、讀、寫、譯的操練不斷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的基本功。同時,學生逐步掌握涉外文秘職業所必需的日常辦公、文檔管理、旅游、接待、會務、商務、翻譯等業務技能和日常涉外交往中的禮儀禮節和風俗習慣,提高職場競爭力。

四、中職英語結合文秘專業特色授課的突破點

(一)緊貼教材內容,擴展專業知識

筆者以中高貫通文秘專業的中職生為研究對象,選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復旦大學出版社《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第二冊為授課內容。教學案例選自 Unit 2 The language for making and responding to an apology中的一篇聽力[3]。由聽力材料中關于向他人道歉和接受他人道歉的句型延伸至文秘職員工作情景的口語練習,主要基于日常生活、社交活動及各種商務、秘書相關的工作情景和工作流程,循序漸進,進而幫助學生了解秘書工作常用設備,能使用英語與同事或外商進行日??陬^交流,能以得體的商務禮儀、熟練的英語接待客戶,洽談業務,合理安排和組織商務會議活動。

結合教材中關于向他人道歉和接受他人道歉句型的核心知識點,筆者進行系統教學,讓學生不斷夯實基礎,打牢英語根基,便于開展后續知識應用環節。課前環節,筆者利用網絡技術工具統計的數據分析情況,根據授課班級學情狀況選擇恰當的授課形式。課中環節,教師結合教材內容設置分層教學活動,進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教學實效。在教學案例中,筆者選用文中聽力材料作為課程開篇,凸顯教材內容設計,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通過基礎知識的課前導入,學生要掌握新知,明確向他人道歉和接受他人道歉的句型,以便于后續延伸學習的應用。

在仿真實操環節中,筆者將情景創設與學生的專業特點緊密結合,引入職場人物——本校文秘專業畢業生小文,貫穿后續3項任務,引導學生完成拓展練習。讓職場人物進課堂,增強課堂親和力和感染力,實現學生學習從表層理解到深層運用,提升口語應用能力。其中三個情景難度遞增,一方面可以體現活動內容的多樣性;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真實水平,便于課后提優補差。以情景為主線,教師鼓勵學生運用所學,完成真實工作情景口語對話,進而突破教學難點。根據后臺數據,課上選取學生代表,分組呈現對話。教師提供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完成評價,同時開啟彈幕模式,讓其他學生也同步參與,圍繞評價標準實時參與評價。筆者引用彈幕功能,實現全員參與,提高整體課堂參與率。教師隨即點評,進行課后拓展任務的分配,引導學生歸納知識點,分享本課所學。課后環節,學生通過“雨課堂”推送課堂報告查看點評情況,回顧課堂學習內容,進而查漏補缺。

(二)融合信息技術,改變傳統教學

教師要考慮結合學生的專業特色設計教學環節,了解專業知識和案例,進而能夠在教學設計中增設與之相關的教學活動。在以往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靈活創設多元情境,增添教學趣味性。故而,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教師要不斷與時俱進,掌握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技巧,靈活運用于日常教學中?!陡叩嚷殬I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提出,推進信息技術應用,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促進泛在、移動、個性化學習方式的形成。教育信息化技術是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職英語教學要保持教學與時俱進,將信息化與英語教學充分結合,巧妙運用微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獨具個性、生動活潑。結合目前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在英語教學中巧用教學App,提升英語教學品質,圍繞中職英語教學現狀,學習和應用新鮮實用的教學輔助App,使信息化資源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提高教師備課的有效性,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

為此,在教學案例中,筆者運用雨課堂App,靈活使用隨機點名、線上答題、彈幕投屏、數據統計等功能,調動學生課程參與度,實現課堂成果即時化、可視化,提升教學實效。課后,學生可在App中觀看課程回顧,復習所學內容,記錄語言知識點。同時,筆者結合學生文秘專業特點設計教學案例,并尋求專業教師對教學案例的建議,進而實現教學場景職業化、專業化,進一步拉近學生與職場的距離。

(三)創設職場情景,組建團隊合作

英語是一門交際型語言,始于生活,亦要應用于生活。因此,英語教學要結合語言的實用性價值,設計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教學活動,最終實現理實有效結合。英語教學活動可通過創設教學情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在課堂操練環節,筆者利用情景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通過情景教學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推動后續教學環節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倡導的一種新穎高效動態的學習方式,實現小組合作學習是為了全方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調動中職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挖掘他們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實現在有限時間內的最理想發展效果。

在教學案例中,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創設規定的3個情景口語任務,小組成員根據前期調查數據和日常表現進行分組。一方面,團隊合作可以打破不敢開口的尷尬局面,逐漸突破自身口語表達的局限性。另一方面,通過團隊成員互幫互助,提優補差,進而實現惠及全員,增強成員的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如此一來,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主動延伸學習領域,提高專業實踐能力,更好地滿足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需要,促進社會人類文明的進步。

同時,創設情景要結合學生的專業特色,分門別類地進行層次羅列、層層遞進。在教學案例中,筆者設計教學情景是由日常簡單的口語對話過渡至文秘會議安排職責的口語對話,由檔案管理工作的情景延伸至客戶洽談溝通內容的情景。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逐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將專業知識與英語課程內容聯系起來。在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在文秘專業方面的英語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公共基礎課教學也要逐漸突破傳統桎梏,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創設實用性課程,不斷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如此一來,中職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有所調動,實現課程改革的新動態。

參考文獻:

[1]吳超,陳凡,石婷.基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踐:以實用英語“Hotel Selection and Reservation”教學為例[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9(1):62-66.

[2]呂枚芹,魏芳.混合式教學的課堂生態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21).

[3]翟象俊,陳永捷,余建中,等.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編輯 馮永霞

上一篇:新聞類職稱論文范文下一篇:文化差異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