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網絡技術下計算機網絡論文范文

2023-12-14

網絡技術下計算機網絡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云計算;圖書館;問題;對策

摘要:云計算是未來IT發展的方向,圖書館采用云計算技術,必將對現有管理模式、資源利用方式、服務內容、安全和法律問題提出新的挑戰,研究并解決上述問題對圖書館未來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收稿日期:2013-09-21

作者簡介:張現龍(1970-),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1云計算的發展及技術優勢

云計算是借助于網絡的網格計算、效用計算、自主計算、虛擬化和網絡應用相融合的一種網絡技術發展模式。在云計算環境下,用戶只需要一臺簡單的PC機或上網手機,就可以借助網絡獲取儲存在網絡中的無數機器或服務器中的符合自己需要的知識和信息,因而對客戶端機器配置要求很低。云計算提倡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軟件即服務(SaaS),用戶可以象使用煤、電、自來水一樣,根據獲取資源和服務量的多少支付相關費用。對用戶來說,不但所花費用較少,而且云計算所具有的資源存儲量大、易擴展、運行費用低等特點,也為用戶合理利用互聯網中無數的“云”提供了方便。因而,云計算一經推出,就得到了中小企業和廣大圖書館的青睞,云計算也從不同程度滿足了其實際需求。目前,云計算服務推廣做得比較好的國外公司有亞馬遜、IBM、微軟、谷歌等,其中,亞馬遜的彈性計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y ,EC2)、谷歌的數字地圖、數字圖書館等得到業界廣泛贊同。國內公司如聯想企業網盤、世紀互聯的Cloudy Ex等也做得比較早。但整體來說,國內的云計算和云服務尚處于起步階段。

2云計算給圖書館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2.1云計算改變了圖書館的管理模式

圖書館管理主要分行政管理、資源管理與讀者管理,在傳統模式下,圖書館一般采取館長管理下的部門負責制。圖書館設立資源建設、讀者咨詢與服務、流通、閱覽、信息服務等部門,館長一般將工作任務下達各部門主任,由部門主任協調本部門人員,按行政班與倒班模式為讀者提供服務或開展資源建設與信息服務。但在云計算環境下,由于采用虛擬主機服務(IaaS)和軟件即服務 (SaaS), 也就是說圖書館可以直接租用云計算服務商的服務器和軟件,這就大大減輕了技術部門的工作量,也就意味著圖書館一些傳統部門可能要重新優化組合,圖書館館長、部門主任的管理也可能采用虛擬管理模式。

2.2云計算改變了圖書館的服務模式

在傳統圖書館環境下,圖書館一般通過接待到館讀者,借還、閱覽圖書等來開展服務。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圖書館通過局域網控制、IP控制等技術手段,向本館讀者提供在線閱覽、遠程傳輸等服務。特別是高校圖書館,由于讀者相對集中,圖書館通過網絡推送等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向學生讀者和教師讀者提供本館已購資源,甚至一些學校已開始采用無線3G模式為讀者提供服務,擴大了讀者獲取圖書館資源的廣度和深度。但在云計算環境下,由于資源、服務甚至軟件都藏在我們不知道的互聯網這塊大的“云”中,讀者獲取資源的方式、圖書館提供服務的內容與手段等都將發生較大的變化。

2.3云計算改變了圖書館的工作流程

傳統模式下,圖書館通過采購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并將其放到圖書館館舍內,通過書庫和服務器將知識和信息發布給讀者,讀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圖書館已購資源范圍內查找所需資源,在這種一成不變的工作模式下,讀者往往處于被動地位。盡管許多圖書館推出了讀者選書、網上推薦等服務舉措,但業界普遍認為效果并不特別理想。而在云計算環境下,由于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和內容提供商的資金、技術、資源都較為雄厚,再加上背靠互聯網這塊大“云”,讀者已不局限于從本館內部尋找資源。在這塊大“云”中,讀者可放心地尋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有利于讀者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同時,由于圖書館按需付費,圖書館不必購買所有的數據庫,在無形中減少了圖書館的開支,這對于緩解圖書館特別是一些中小型圖書館的經費緊張,無疑具有特別積極的意義。

2.4圖書館面臨的安全問題更加嚴峻

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安全一直是困擾圖書館資源建設的大問題,數據崩潰、數據庫癱瘓、網絡黑客、系統漏洞、病毒、木馬等,都對圖書館網絡和數據庫建設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殺毒軟件、防火墻、專職技術維護人員等是當代圖書館必備的要素。而云計算環境下的安全問題在圖書館界存在兩大截然相反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云計算環境下所有安全問題都由云計算服務商來提供和保障,圖書館可以高枕無憂,只需按本館使用資源量的多少付費就行;另一種觀點認為,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不但要注意云計算服務商的安全問題,同時還要更關注本館安全問題,圖書館的安全問題將更加嚴峻。

筆者比較認同后一種觀點,原因如下:首先,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不但要從云服務商那里獲取資源,更要發揮本館固有資源優勢。因為圖書館和云服務商達成使用協議后,不能完全放任不管,圖書館要及時調查了解讀者使用資源的種類、數量、效果,以便及時改進服務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要知道云服務商提供的資源到底放在何處、安全系數如何?同時,圖書館也要考察云服務商自身運營狀況,防止其突然消失或轉行破產,否則,給圖書館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其次,從云計算誕生之日起,安全問題一直困擾著其健康發展。雖然云計算服務商對于安全的投入也是巨大的,但各云服務商仍然不斷發生安全事故。從2007年至今,谷歌、微軟、亞馬遜等國際著名云服務商都出現過斷網、非法搜集用戶信息、宕機、套件故障等云安全事故,不能不引起圖書館的警惕。最后,圖書館自身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風險。隨著網絡的發展,黑客、病毒的技術也在提高。當前網絡環境下,單純的計算機病毒相對較少一些,一些木馬和黑客對計算機網絡的危害更大,并且形式更為新穎,這應當引起圖書館數據維護技術人員的注意。

2.5法律問題成為云計算環境下的新的迷途

張現龍:云計算給圖書館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張現龍:云計算給圖書館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在傳統網絡環境下《著作權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對著作作品的權利義務和圖書館復制本館作品以供本館讀者使用做了規定。云計算環境下,由于各種技術標準不統一,服務模式呈多樣化,有關云計算的法律在全世界都是一個空白。2010年5月至今,歐洲出臺了《歐洲數字議程》;2010年12月,歐盟委員會開展了關于云技術中的安全與隱私監管挑戰的調查;2011年11月,美國對云計算環境下數據分級管理做了新的規范。而中國對云計算還是依靠原來的幾部法律進行規范,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需要。因此,圖書館在引入云計算服務時,法律問題對供求雙方都是一個挑戰。

3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應對策略

3.1雙管齊下,采用并行處理的管理制度

首先,圖書館現行管理模式不變。因為現行模式是圖書館多年積累下來的,是能夠發揮最佳效能的成功管理模式。在現行管理模式下,各部門要積極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繼續挖掘知識潛力,為讀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其次,圖書館組織人員成立云計算服務部,該部門可以采用松散的管理模式,如采用企業慣用的對業務員的管理方式。該部門人員上班時間可不做硬性規定,但要對其工作量、工作任務做出明確劃分。他們一方面作為圖書館與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內容提供商聯系的紐帶;另一方面,他們要密切注意讀者知識需求的動向,發揮圖書館知識鏈接與服務平臺的作用,對其工作方式與工作方法,可根據情況及時調整。

3.2運用新技術,改革圖書館傳統服務模式

圖書館應積極發揮云計算的技術特點。首先,積極與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和內容提供商聯系,根據圖書館云計算服務的內容,改革自己的工作特點和讀者服務模式。其次,根據IaaS、SaaS、PasS等所具有的不同內涵,圖書館采用不同的讀者服務模式。最后,注重培訓工作。在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主要采用有線、無線、手機3G等模式為讀者服務,這種服務特點與傳統模式下讀者到館服務有所區別。因此,加強培訓工作尤其重要。不但要培訓讀者采用新界面、新技術、查找檢索資源的能力,更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培訓他們如何利用“云”,挖掘云的內涵。只有工作人員掌握了,才能向讀者做出咨詢和解釋,發揮云的最大效益。至于培訓方式,可以采用集中培訓、網絡推送、信息提醒、主頁介紹等多種方式。

3.3注重云計算標準制定,加強圖書館安全防護能力

雖然云計算推出幾年了,但是云計算的運行模式、數據形式、軟件接口等問題尚未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目前采用的都是由各大公司自己制定的符合本公司利益的企業標準。2010年11月,微軟、Verizon等11家公司在香港協商云計算標準問題,成立了“亞洲云計算協會(ACCA)”,但尚未形成官方規則,不具有法律效力。這種狀況對云計算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但同時也給圖書館提供了機遇。圖書館可利用自己的資源、技術優勢,在新標準制定中發揮自己的作用,為將來圖書館現有資源利用、云資源協調和云計算環境下圖書館資源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礎。特別是一些大型圖書館可以利用自己的資金、技術、資源優勢,積極參與到云計算服務中來,成為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和內容提供商。國外一些圖書館已在做嘗試,我們也要對其重視。

不論圖書館是否參與到云計算服務中去,圖書館對云計算環境下的信息安全都應特別注意。首先,圖書館要注意行業安全。對云計算行業發展做出科學評估,及時掌握其風險動態和安全系數;其次,圖書館要注意網絡本身的安全問題。掌握網絡黑客的發展模式,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及運行機理,采用技術手段,加強網絡安全防范;最后,圖書館要注意云資源本身的安全。圖書館要知道本館需要的資源到底儲藏在哪片云中,哪些資源可以放在云中,做好一旦資源丟失或出現網絡故障的備份方案。只有未雨綢繆,才能切實保障云計算在圖書館的健康發展。

3.4加強云計算環境下的法律因素分析,積極參與云計算法律的制定過程

有關云計算的法律尚未制定,各國政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探討云計算環境下的法律特點,最終會出臺相關法律規范,并會對云計算環境產生重要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將來必然參與到云計算利用中的圖書館來說,就要在目前情況下及時了解云計算的運行模式和技術特點,積極研究云計算環境下的法律特點,分析云計算的法理學構成,了解云計算環境下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與內容,研究云計算的權利義務的表現方式及實現方法,研究云計算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方式和隱私權保護措施,以及數據傳輸、儲存復制等所涉及的法律關系,為圖書館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4結語

云計算代表了未來互聯網發展的方向,從其本身特點來看,云計算技術必然與未來圖書館發展產生密切聯系,加強其技術特點及資源利用特色的研究,是當前圖書館界急需研究的一個課題。

參考文獻:

[1]楊新民.關于云安全的分析[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09(9):45-47.

[2]林海青.圖書館的云計算應用模式[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2(3):10-14.

[3]何美琴.云計算環境下高校數字圖書館的安全問題初探[J].河北科技圖苑,2011(3).

[4]孫遠釗.初探“云計算”的著作權問題[J].科技與法律,2010(5):13-18.

[5]石美清.云計算對圖書館數字信息資源建設的影響[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5):65-67.

[6]陳蕓蕓.歐洲云計算的法律迷宮[J].信息化建設,2011(5):26-28.

[7]張軍雄.云計算在圖書館未來發展中幾個不確定因素的探討[J].現代情報,2010(9):9-11.

(編校:崔萌)

網絡技術下計算機網絡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我國計算機網絡得到快速升級,同時也帶來了安全管理上的問題,降低了計算機網絡的應用效果。針對此情況,在了解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的前提下,做出合理的安全防范措施具有十分必要的意義和價值。該文通過分析大數據技術的特點,并針對大數據背景下計算機網絡應用現狀以及存在的安全問題,提出大數據背景下計算機網絡應用安全防護對策,以期為網絡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理論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大數據;計算機網絡;網絡應用安全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大數據技術的大范圍普及使得計算機網絡逐漸突破信息傳遞的限制,通過對不同網絡終端的聯系,實現海量數據和信息的實時傳輸。在計算機網絡中出現的部分交易和信息傳輸活動,其數據存在一定的價值,部分網絡不法分子可通過私有網絡對其進行盜取,增加網絡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對網絡用戶的正常應用帶來困擾。面對這種網絡安全問題,加強計算機網絡應用安全防護,減少網絡病毒對數據及系統的侵害,對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

1 對大數據的認識

大數據理念最早由美國麥肯錫公司提出,它表示:“數據作為各行各業無形的資產,已經逐漸成為影響生產經營效果的關鍵性因素?!痹谌藗儗祿M行大范圍收集和處理的背景下,數據自身的價值不斷提升,并預示著全新的生產和消費熱潮的到來。所謂大數據,主要是指在市場經濟中,企業生產經營所產生的數量龐大的數據群,在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針對這種問題進行技術創造,利用云計算和計算機處理系統對海量數據進行采集,并進行分布式處理,可有效地提升大數據應用的價值和效率。在大數據時代,企業創造的數據信息存在實用性特征,可通過數據反映市場發展動態,為企業決策帶來幫助。這種技術上的優勢使得大數據被大范圍應用,然而數據容載量的提升以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為企業帶來信息安全問題,給計算機系統整體帶來嚴重的影響,成為企業和相關部門需要關注和解決的重點問題。

2 大數據背景下計算機網絡的特征

2.1 計算速效快,能力強大

大數據下的計算機網絡容量廣,具有超強的計算能力,計算的數據和信息通過計算機網絡通常被儲存在云端,網絡云作為能夠連接多種服務器終端的技術,具有超大的儲存容量和規模。云計算和存儲服務具有虛擬化特征,從云端搜索和提取數據只需要相應的關鍵字,提取較為便捷和簡單,不需要用戶登錄軟件,只需要購買云計算和儲存服務,且不存在時間和地區的限制,只需要在終端上操作即可獲得相應的服務。在網絡空間中,云計算服務系統可支持多用戶同時使用,并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這種服務利用多方面技術可保障使用的安全性。同時,這種服務模式可減少對網絡資源的消耗,保障運行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2.2 數據安全和保密性較高

大數據下的計算機網絡的部分數據信息都被儲存在云端,通過云端服務對數據進行提取和管理。雖然在云端的數據可能會出現泄露的情況,但與計算機網絡技術相比較,云端的安全管理設備更加完善和先進,因為云端可對網絡終端技術進行統一升級,保障網絡的流暢性和安全性,為海量的數據作保障。同時,因為海量數據保存在云端系統,因此在進行數據安全管理時,只要保障云端的安全運轉,就可保障大規模數據的安全。

2.3 數據的交互性

在傳統計算機網絡空間中,數據之簡的傳輸和共享必須依靠連接器,然后進行數據和信息的傳遞。這種數據傳輸和共享方式會受到網絡傳輸速度的影響,阻礙數據的正常應用。與這種信息傳遞方式相比較,大數據下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可在云端進行數據共享操作,用戶只需要登錄云端就可快速地獲取數據,并完成對數據的應用。同時,針對部分需要,還可進行數據的實時傳輸,進一步增強數據的共享性,減少數據傳遞的成本和安全風險。

3 大數據背景下計算機網絡應用安全問題

3.1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加速了信息和數據的流通,在計算機網絡空間中儲存著大量的信息,為人們生產生活提供了便捷,也為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具體而言,部分網絡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識,且用戶自身操作水平和能力也存在較大的差別。在利用網絡系統進行信息傳遞和共享時,會因為操作不當而進入非法網站,為病毒的入侵提供機會,對整體的網絡安全構成較大的影響。針對這類問題,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尚無法發揮其作用,部分安全管理軟件只能夠提供簡單的提醒,對于深層次的病毒不能及時察覺,管理效果達不到要求。同時,我國針對網絡安全所制定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對于網絡空間中存在的非法分子,很難找到源頭所在,導致網絡應用風險擴大,威脅網絡系統的正常運行。在網絡系統大范圍普及的情況下,大部分人們會頻繁地使用網絡,尤其是人們進行社交和購物時,會在網絡空間中留下個人信息,這部分信息具有一定的價值,在網絡安全管理不夠完善的情況下,會導致信息的泄露,嚴重威脅個人財產安全,同時降低網絡空間的安全性。

3.2 病毒與黑客入侵

在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中,相關技術人員發現網絡系統被病毒和黑客攻擊的原因主要存在兩方面,一是病毒通過系統漏洞主動攻擊,并通過木馬盜取關鍵信息節點,對數據信息進行針對性地破壞和盜取,給戶帶來較大的損失。二是病毒和黑客被動性地供給,部分病毒在入侵網絡系統時,會對系統進行破解,通過截取安全信息來控制系統。在這種情況下雖然系統能夠正常運轉,但病毒的植入會阻礙系統運轉,比如運轉速度慢、卡頓、黑屏等,并會產生數據的篡改和丟失,嚴重者還會造成網絡的癱瘓。另外,隨著網絡系統的發展,網絡病毒也相應地出現各種演變,對網絡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在這種無法掌控的情況下進行病毒的查殺,很容易造成部分數據被直接摧毀,進而對系統造成嚴重影響。

3.3 系統漏洞引發信息被盜取

計算機網絡在發展變化過程中,會對用戶的使用習慣和需求進行記錄,并以此為參考對系統進行升級,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在網絡系統升級和修復的過程中,由于缺少安全管理會出現系統漏洞的問題,導致計算機網絡安全等級降低,信息和數據受到破壞的可能性增加。另外,在人們應用網絡開展工作時,會創造大量信息,并經常會接收到垃圾信息,這些信息的傳遞范圍較廣,且容易攜帶部分病毒,對數據造成破壞。另外,網絡空間中信息被竊取也是突出的安全問題,主要是部分非法軟件會伴隨應用軟件下載到電腦上,這些軟件與網絡病毒存在一定差異,不會對系統造成破壞,但是容易盜取用戶信息,對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帶來威脅。

4 大數據背景下計算機網絡應用安全防范對策

4.1 完善網絡保護配置,提升終端安全管理能力

計算機主機保護配置是安全管理中較為有效的防范措施,對主機進行保護可在病毒和木馬植入時對病毒進行攔截,減少病毒對系統核心部分的破壞。具體而言,主機保護配置就是在網絡感染病毒時,以最快速度做出反應,用戶只需要簡單操作就可對系統進行復位,并在復位后不需要進行系統重啟,就可對系統完成保護。在計算機網絡不斷發展的進程中利用這種根源性安全管理措施更利于對系統的保護。在完成基礎性的保護后,還可對網絡系統添加準入和使用制度??稍谙到y入口設置安全密鑰,從入口開始篩選用戶,保障用戶操作的合法性。同時,還可加強對終端安全管理力度,實施數據和文件保護措施。比如文件加密保護,減少數據被竊取和篡改的可能性。還可在數據流通時設置數據簽名技術,不但使線路進行保護,在數據經過不同的端口時,利用多種加密密鑰保護數據的完整性,還對網絡終端進行保護,對終端中的數據進行隱藏,必要時對數據內容做出轉換,在完成文件和數據的傳輸后,利用密鑰對文件和數據內容進行解讀,最大限度地保護信息不被破壞和篡改,并保障系統的安全運行。

4.2 建立病毒查殺機制,及時發現和處理病毒

在大數據背景下,網絡空間內的信息種類不斷擴大,數量也隨之提升,一定程度上會為網絡系統帶來運轉壓力,同時也對計算機網絡系統應用安全管理帶來挑戰。在此情況下要想更加全面地保障網絡信息的安全,就必須建立完善的病毒查殺機制,更快速地完成對病毒的查殺和攔截處理。具體而言,計算機網絡系統可建立“雙防”技術,建立防火墻的同時設置病毒查殺軟件,通過雙重防控提升網絡系統操控的安全度。一方面,可在網絡服務器中編寫程序代碼,對部分病毒進行篩選,并對病毒做出防控,對部分簡易病毒進行刪除,增強病毒防護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伴隨著網絡系統的發展,防火墻技術不斷完善,作為用戶和服務器之間的一道屏障,防火墻保護服務器系統不受威脅。這種防控技術在大數據時代從傳統系統保護延伸至對系統的監督和通知等功能,并對病毒的處理做出反應,為用戶提供一定的建議和幫助。

在計算機網絡系統完成安全防護后,還應安裝定期查殺軟件以及漏洞補丁程序,完成對系統的修復。在網絡系統研發和設計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系統上的漏洞,為安全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針對這類問題可安裝漏洞補丁程序,對網絡系統定期進行排查,并采集具有入侵嫌疑的信息,進行重點監控,為后續系統防護工作奠定基礎。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的支撐下,當前安全防控技術足以保護系統不受到嚴重破壞,只有建立安全保護體系并在系統各個節點設置合理的保護措施,才能防控各類病毒,為系統安全運轉提供保障。

4.3 增強用戶安全管理防范意識,保障系統運行的安全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網絡用戶作為信息的持有者,自身操作習慣會對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從根本上提升網絡系統使用用戶的安全防護意識,可減少因為人為操作帶來的失誤而對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進而更有效地維護計算機的安全和正常運行。首先,用戶在存儲關鍵信息時,應設置安全密鑰,并盡可能使用字母、數字、標點等組合,將密鑰進行復雜化的處理,提升部分網絡黑客的破解難度,保障信息不受非法用戶的篡改。同時,可在關鍵網站中設置準入標準,并利用復雜度較高的用戶名和密碼來保障網站使用的安全性。用戶還應避免在不同網站使用相同的密鑰,這樣個人信息才不會被盜用。其次,用戶還可對家庭網絡設置訪問權限,避免網絡黑客通過Wi-Fi進入計算機系統進行信息盜取。此外,還可利用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等技術,對網絡進行安全身份認證,減少網絡受到攻擊的可能性。最后,用戶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在網絡系統中規范自己的行為,不隨意點擊不可靠的網站,減少人為因素對網絡的侵害,發揮用戶自身的防護能力,與安全防護軟件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系統的侵害。

5 結語

總而言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加快了網絡信息應用的速度,同時也使得網絡安全問題更加嚴重,對網絡安全管理帶來一定的壓力。雖然大數據技術極大限度地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但在具體應用時,必須加強網絡系統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大數據的優勢,推動計算機網絡的創新發展。在具體操作中,由于網絡安全問題會隨著技術發展而不斷變化,傳統的安全管理已經很難滿足安全防護的要求,特別是在網絡開放性不斷加深的背景下,更需要對網絡信息和數據進行全維護。針對這類要求,計算機網絡系統應在根源上設置終端保護,對主機核心部分進行安全防控,減少病毒對網絡正常運轉的影響,還應定期進行病毒查殺,安裝漏洞補丁程序,及時發現病毒的存在,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病毒。只有用戶認識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主動規范自身的操作行為,才能在安全防護軟件的幫助下,更高效地解決網絡系統安全問題,保障計算機網絡運轉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路賽賽.電子商務背景下加強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的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20(8):39-40.

[2] 張冬.對基于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絡技術中人工智能應用的幾點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21):169-170,174.

[3] 羅廷興.大數據背景下的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及防護對策分析[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0,32(14):201-203.

[4] 何斌穎.大數據技術在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問題中的應用——評《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J].電鍍與精飾,2020,42(3):47.

[5] 高占江,韓丹,劉秀青.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計算機網絡安全所存在的問題及應對對策[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2):52.

[6] 楊照峰,樊愛宛,彭統乾.基于大數據環境下的計算機網絡安全體系搭建思路探究[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9(11):148-150.

【通聯編輯:代影】

網絡技術下計算機網絡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互聯網+”背景下的品牌經營邏輯變化及其對企業品牌國際化的影響,提出了企業品牌國際化戰略的三個新思路:多品牌戰略思路、品牌戰略系統整合思路與品牌生態圈競爭戰略思路,并以安踏為案例,闡釋了“互聯網+”背景下的“安踏”品牌國際化對上述三種戰略新思路的運用。

關鍵詞:品牌國際化;“互聯網+”背景;“安踏”品牌案例

自2013年以來,4G通訊技術逐漸成熟并得到普及應用,社會經濟環境已然處在“互聯網+”背景之下?!盎ヂ摼W+”背景對企業品牌國際化必然產生影響,企業品牌國際化戰略應適應“互聯網+”的背景環境從而應有新思路。泉州體育用品企業安踏(福建)鞋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安踏”品牌應運而生。二十多年以來,安踏的品牌運作具有開創性, “安踏”在品牌國際化經營中,較好地適應了“互聯網+”背景,安踏的品牌國際化具有引領性,其經驗值得借鑒與推廣。

一、“互聯網+”背景及其對企業品牌國際化的影響

(一)“互聯網+”背景闡釋

“互聯網+”背景是指以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為標志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經濟正逐漸實現深入融合。這種融合的關鍵是數據技術(Data technology)的成熟與應用。由于現代數據技術的應用,經濟活動的設計、制造、流通、消費等所有環節數據化,并以數據的形式與信息網絡實現充分連接,經濟活動中的數據交換具有即時性、數據處理具有科學性。數據技術的應用正改變著商業邏輯。首先,數據技術(Data Technology)成為企業的核心資源,基于數據技術的信息取得與整合能力、市場感知與預測能力、關系整合能力成為企業的重要能力。其次,數據技術的應用使企業跨界整合能力大大增強,跨界協同創造價值正引領企業的價值創造方式;同時,數據技術的應用也極大地便利了顧客參與價值創造,顧客成為協同創造價值的重要參與者。再次,數據技術的應用使企業能精準地把握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并能實現廣告營銷信息的精準推送,促進精準營銷時代真正到來。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品牌經營變化

“互聯網+”背景下的品牌經營邏輯將發生如下變化:首先,數據資源、數據技術能力成為品牌經營最重要的新資源與新能力。在“互聯網+”背景下,品牌經營要以數據依據,品牌產品的生產、品牌服務的提供、品牌形象的塑造、品牌信息的傳播等品牌經營各環節都以可靠的數據為支撐,數據資源成為品牌經營最重要的新資源;品牌經營數據資源的獲取、傳遞、處理都需要過硬的數據技術,因此數據技術能力成為“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品牌經營最重要的能力。其次,多方協同共創價值成為品牌價值創造的新方式。在“互聯網+”背景下,由于數據技術的應用,企業內部整合能力與企業跨界協同潛力大大增強,品牌價值創造既源于品牌企業內部又不局限于企業內部,品牌產品的研發可能是在產、學、研與消費端的共同參與下完成,品牌產品的制造可能在原料供應商、物流配送商、生產制造商等多方協同下完成,品牌產品的銷售也可能在產品提供商、物流配送商、獨立支付方以及廣告商等多方協同下共同完成,上述各方在品牌經營的各環節協同共創品牌價值。再次,精準、及時地服務顧客成為品牌經營的新要求。在“互聯網+”背景下,數據技術強的企業能夠精準地掌握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能快速地生產出消費者所需的個性化產品、能通過科學布局物流系統從而實現及時高效的物流配送,甚至廣告信息都能根據消費者的需要實現精準推送,品牌企業基于創造品牌優勢的需要更需要精準、快速地服務顧客。

(三) “互聯網+”背景對企業品牌國際化的影響

“互聯網+”背景對企業品牌國際化具有戰略性意義,企業品牌國際化在戰略思路上應做適應性調整。首先,企業品牌國際化應主動適應“互聯網+”背景,大力發展數據技術,積累數據資源。有關學者在文獻總結的基礎上將品牌國際化界定為:“在國際市場尤其是在國際主流市場建立品牌資產的過程”,而國際主流市場美、歐、日市場已然是“互聯網+”背景市場,其他國際市場或已然是、或將成為“互聯網+”背景市場,品牌國際競爭依靠數據技術與數據資源是大勢所趨,因此企業品牌國際化應主動適應“互聯網+”背景大力發展數據技術,積累數據資源。其次,企業品牌國際化應主動適應“互聯網+”背景,積極應用數據技術與數據資源,整合企業品牌國際化戰略系統。企業品牌國際化戰略系統包含產品、廣告、渠道、價格等多種戰略元素,品牌國際化各種戰略元素只有在系統協同的情況下才能形成合力,才能使企業在品牌國際競爭中將自身的優勢充分發揮。再次,企業品牌國際化應積極應用數據技術與數據資源,以國際視野、在國際范圍構建品牌國際化的合作機制,整合國內、外各方的資源,促進多方協同共創品牌價值,提升品牌國際競爭力。最后,企業在品牌國際化經營中,要重視跨文化消費者對品牌國際化的基礎性作用,要運用數據技術謀求跨文化消費者的積極參與、挖掘跨文化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切實滿足跨文化消費者豐富多樣的個性化需求。

二、“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品牌國際化的戰略新思路

(一) “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品牌國際化的多品牌戰略思路

“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品牌國際化的多品牌戰略思路是指主張企業品牌國際化主動適應“互聯網+”背景,大力發展與應用數據技術,充分把握國際消費市場多層次、消費需求多樣化的現實與趨勢,以多品牌的不同調性與定位滿足國際市場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從而實現對市場的寬覆蓋,提升品牌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思路。國際市場本身就是文化多樣性、消費多層次、需求多樣化的市場;而且,在“互聯網+”背景下,由于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消費者應用互聯網的便利性大大提高,全球跨文化的消費者通過移動互聯網參與到企業品牌經營的可能性與現實性大大增強,企業品牌國際化經營更易于直接深入到全球跨文化的個體消費者,企業面對的國際市場往往在更大程度上表現為消費多層次、需求多樣化現象。顯然,企業通過單一品牌占領多層次、多樣化的國際市場具有難度很大。因此,“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品牌國際化走多品牌的戰略思路具有合理性。企業品牌國際化的多品牌戰略思路通常具有三條的具體路徑:第一,針對國際市場的新情況,開發新的品牌。第二,根據國際品牌競爭的需要,從國際市場收購國際知名品牌。第三,延展與升級主品牌,開發附屬品牌,應用于國際市場。根據品牌生態理論,企業品牌國際化中的多品牌需要形成品牌族群關系,以利用品牌之間的互補性實現對多層次、多樣化國際市場的廣泛覆蓋。

安踏在品牌國際化中的多品牌戰略行為體現了多品牌戰略思路。安踏在品牌國際化中的多品牌戰略行為主要有如下幾類:第一,多途徑擴充品牌資源。例如:安踏在2009年收購了國際時尚運動知名品牌FILA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的使用權,在2014年推出安踏—NBA聯名品牌,在2017年收購了香港著名童裝品牌小笑牛,目前安踏旗下有安踏、安踏兒童、FILA、FILA KIDS、DESCENTE及NBA系列等品牌。第二,以品牌專賣店的形式運營各品牌。例如:安踏旗下有安踏(包括安踏兒童)品牌專賣店已進駐港、澳與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有FILA(包括FILA KIDS)品牌專賣店已進駐港、澳市場,還有DESCENTE品牌專賣店也在籌劃進入國際市場。安踏旗下各品牌專賣店分別服務不同的細分市場,形成互補態勢,例如:安踏(包括安踏兒童)品牌專賣店服務傳統的大眾市場,FILA(包括FILA KIDS)品牌專賣店服務新興的中產市場,DESCENTE品牌專賣店服務高端市場。第三,以多種方式延展品牌,充分利用品牌資源。例如:安踏的FILA品牌攜手著名時裝設計師吳季剛(Jason Wu)推出JASON WU X FILA全新跨界系列占領設計師Jason Wu的粉絲市場;安踏在2018年在美國推出第一款全球限量版籃球鞋Anta KT3Rocco以占領球星克萊·湯普森的粉絲市場。表面地看,安踏在品牌國際化中的多品牌戰略行為似乎與“互聯網+”背景間沒有什么聯系,然而事實是,安踏上述的多品牌戰略行為大多發生在2003年后4G通訊技術逐漸成熟并得到普及應用的“互聯網+”背景之下。合理的解釋是,在“互聯網+”背景下,安踏重視適應環境,積極發展與運用數據技術,充分挖掘跨文化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發展了國際性品牌資源,關照了多個國際性品牌之間的協同互補并使之得到充分運用,從而促進了企業品牌國際化。

(二) “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品牌國際化的品牌戰略系統整合思路

“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品牌國際化的戰略系統整合思路是指主張企業品牌國際化主動適應“互聯網+”背景,大力發展與應用數據技術,促進品牌國際化戰略系統中廣告、營銷渠道、品牌產品、產品價格等元素間的默契配合,實現品牌國際化戰略系統整體運作順暢,從而提升品牌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思路。在“互聯網+”背景下,由于數據技術的應用,企業品牌國際化經營中的數據交換可以做到即時性,品牌國際化經營中的數據處理也更具科學性,企業內部跨邊界協同能力隨之增強,這為企業品牌國際化戰略系統整合創造了條件。因此,“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品牌國際化走“戰略系統整合”的思路具有合理性。企業品牌國際化戰略系統整合是一個自組織協同過程,自組織協同過程中具有諸多協同機制發揮作用,包括:從部分到整體的上行因果關系中蘊含的合力聚合機制、匹配配合機制、共用共享機制、相互作用機制與結構優化機制,以及從整體到部分的控制機制、協調機制與選擇機制。因此,“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品牌國際化的戰略系統整合思路要求企業在品牌國際化中積極應用數據技術,切實發揮各種協同機制的作用,實現品牌國際化戰略系統的整合與品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安踏在品牌國際化中的戰略系統整合行為是建立在“單點突破”策略運營、品牌國際化知識與經驗得到較充分積累的基礎上實施的。安踏在品牌國際化中的應用“單點突破”策略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廣告國際化。安踏的廣告代言人都選用運動領域一流國際明星,贊助國際頂級賽事。二是,產品國際化。與泉州很多民營企業一樣,安踏是伴隨國際代工而成長的企業,其產品是按國際標準而生產的。三是,研發人才國際化。安踏在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建立設計研發中心,大規模引入國際化的人才。四是,渠道國際化。在早期,安踏的產品銷售渠道主要是國際代理商;2013年后,安踏實施“品牌零售”戰略,渠道主要以自營零售為主,隨著其“品牌零售”向港、澳與東南亞國家擴展,安踏的“品牌零售”渠道也向國際化發展。2018年,安踏在品牌國際化中開始體現了品牌戰略系統整合思想,具體表現為如下兩個層面:第一,在總體戰略層面提出了國際優秀一線品牌的戰略定位。時至2018年,安踏的品牌國際化經營已走過二十多年的歷程,安踏做出“國際優秀一線品牌”的戰略定位不是一時沖動,而是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以數據為依據、整合品牌國際化戰略系統各元素形成整體意義上的總體戰略。第二,在品牌國際化策略層面整合品牌國際化戰略系統的多種元素推出新款產品。安踏在2018年在美國推出第一款全球限量版籃球鞋Anta KT3Rocco,該款鞋由安踏的設計總監Robbie Fuller帶領安踏美國設計中心的團隊共同完成設計,鞋舌上配飾以簽約球星克萊·湯普森與他的愛犬 Rocco的刺繡,寓意他倆的并肩作戰。這款鞋的推出與發售整合了品牌國際化戰略系統中的產品國際化、廣告國際化、研發國際化與渠道國際化等多種元素,較突出地體現了安踏在品牌國際化中的戰略系統整合思路。

(三)“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品牌國際化的生態圈競爭戰略思路

有關學者認為,品牌生態圈是基于個體品牌構建的仿生生態系統,是由顧客、供應商、經銷商合作伙伴、政府、股東等共同構成利益相關者圈層,品牌與利益相關者以品牌供應鏈為紐帶形成合作競爭、協同進化的生態關系;從價值創造的視角看,品牌生態圈也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品牌價值協同共創的類生態機制?!盎ヂ摼W+”背景下企業品牌國際化的生態圈競爭戰略思路是指企業品牌國際化主動適應“互聯網+”背景,大力發展與應用數據技術,在東道區域市場構建品牌生態圈、優化品牌生態圈、升級品牌生態圈并從中培育品牌生態優勢、促進品牌協同進化與國際競爭力提升的思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由于數據技術的應用,有了萬物互聯的網絡,企業品牌國際化更容易從跨國別、跨文化、跨行業的廣大范圍篩選到符合要求的市場主體從而構建品牌生態圈,也更容易為品牌生態圈內價值網絡優化與升級找到精準的路徑從而優化與升級品牌生態圈;而且,更多的一般品牌企業能夠相對低成本地掌握數據技術,能夠通過數據技術的應用貫徹品牌生態圈競爭戰略。因此,“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品牌國際化走品牌生態圈競爭戰略的思路具有合理性。企業品牌國際化的生態圈競爭戰略運作是在東道區域市場構建品牌生態圈、優化品牌生態圈、升級品牌生態圈以培育品牌生態優勢的過程,這個過程從價值視角看,也是品牌價值協同共創機制的國際性構建與優化過程。因此,“互聯網+”背景下企業品牌國際化的生態圈競爭戰略思路要求企業在品牌國際化中積極發展與應用數據技術,構建、優化、升級品牌生態圈,促進品牌生態圈內的精準協同,實現品牌協同進化與品牌價值協同共創,從而打造品牌生態優勢、提升品牌的國際競爭力。

分析安踏的品牌國際化實踐,安踏在品牌國際化中已具有生態圈競爭戰略意識。安踏在品牌國際化中的生態圈競爭意識在如下行為中得到反映:一是,重視建立與品牌供應商的合作關系。例如:安踏與杜邦、巴斯夫、麥肯錫、IBM等國際優秀的品牌供應商都已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二是,在品牌國際化運作中重視顧客(消費者)的作用。例如,安踏在美國推出第一款全球限量版籃球鞋Anta KT3Rocco時,就考慮到簽約球星克萊·湯普森的粉絲很關注他與愛犬 Rocco間的依戀關系。三是,在品牌國際化運作中重視與經銷商建立合作關系。例如,安踏在美國推出第一款全球限量版籃球鞋Anta KT3Rocco時,采用的渠道是Nice Kicks位于舊金山的鞋店。四是,重視建立與股東的互惠共贏關系。安踏于2007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2018年6月安踏的股票——安踏體育(02020)創下歷史新高,2018年的股票分紅已有三次,每普通股獲得紅利已超過1港元。由于品牌生態圈競爭戰略本身是一種新的品牌戰略思想,安踏在品牌國際化中似乎還未形成清晰的生態圈競爭戰略思路,還沒有主動地實施品牌生態圈競爭戰略。正如前文所述,企業在品牌國際化中運作生態圈競爭戰略需要在東道區域市場構建品牌生態圈、優化品牌生態圈、升級品牌生態圈以培育品牌生態優勢,品牌生態優勢有沒有培育出來重要的是看如下兩個評判標準:一是,品牌在國際化中有沒有與利益相關者實現協同進化;二是,品牌在國際化中有沒有與利益相關者實現價值共創。按照這兩個標準,通過數據技術的應用,安踏在品牌國際化中實施生態圈競爭戰略將有明確的策略性思路。

參考文獻:

[1]www.anta.com/antaNews/newevent/

[2]歐陽日輝.從“+互聯網”到“互聯網+”——技術革命如何孕育新型經濟社會形態[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5(5):25-38.

[3] 羅珉,李亮宇.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價值創造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15(1):95-107.

[4]趙振.“互聯網+”跨界經營:創造性破壞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15(10):146-160.

[5]劉慶振.計算廣告學:大數據時代的廣告傳播變革——以“互聯網+”技術經濟范式的視角[J].現代經濟探討,2016(2):87-91.

[6]韓中和.品牌國際化研究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8(12):32-38.

[7]王啟萬,朱虹,王興元.品牌生態理論研究動態及展望[J].企業經濟,2017(3):14-22.

[8]吳華明.自組織戰略協同:概念、特點與管理過程[J].系統科學學報,2015(5):19-22.

[9]許暉,鄧偉升,馮永春,雷曉凌.品牌生態圈成長路徑及機理研[J].管理世界,2017(6):122-140.

網絡技術下計算機網絡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進步,信息化技術已被廣泛運用至各行各業,也給醫院的改革與管控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對醫院來說,無論是管控工作,還是運營工作,均逐漸從以往的工作模式朝著信息化智能模式發展,使得整體的工作效果與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墒?,隨著醫院工作信息化的不斷深入,自然而然地也暴露出一些互聯網安全問題,互聯網安全管控漸漸成為醫院工作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信息化;醫院;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

引言

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在信息化建設的背景下持續推進,“互聯網+”的現代化模式為醫院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思路。在醫院的信息化建設中計算機網絡安全與管理占據著重要地位,文章研究目的是通過明確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與維護的重要意義,分析當前醫院在推進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通過加強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與維護提升醫院信息化發展水平。

1醫院計算機應用網絡安全管理的意義

在醫院的日常運營中,計算機管理和控制的作用十分顯著,比如患者的個人信息會儲藏在計算機網絡的局域網中,如果計算機在這里出現安全事故,醫院的各項臨床工作會變得極度混亂,甚至癱瘓,患者的個人信息也面臨著泄露的風險,患者的隱私權將受到侵犯并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因此維護醫院相關數據信息的完整和安全,就要確保醫院計算機系統工作的連續性。

2醫院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與維護存在的問題

2.1計算機安全管理與維護重視程度低

在醫院利用現代技術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仍存在對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與維護重視程度低的問題。為推動醫院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首先要為其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運行環境。目前部分醫院在進行信息化建設規劃時,忽視了計算機網絡安全的重要意義,沒有開展專業的計算機安全管理與日常維護工作,使得計算機系統的運行具有不確定性。除此之外,醫院在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與維護工作中的資金、人力投入不足,對信息系統的數據儲存沒有設置相關保護措施,同時缺乏專業技術團隊對計算機系統進行定期的排查和維護,這導致計算機系統運行不穩定從而限制醫院的信息化建設發展。

2.2信息化系統存在的安全隱患

計算機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易受到病毒攻擊,導致各類安全問題,現階段醫院的信息化系統建設中也存在該安全隱患。計算機內部應用程序在操作過程中不穩定會導致整個信息系統出現安全問題,從而可能導致醫院科室工作數據和患者診療信息的丟失和泄露。在信息技術快速更迭的背景下,醫院的安全管理系統升級不及時,致使計算機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持續面臨安全威脅。若不加強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與維護工作,醫院系統復雜的數據結構會成為病毒攻擊的突破點,加劇醫院信息化系統安全漏洞問題,從而降低了醫院信息化服務的水平和患者的滿足度與信任度。

3信息技術背景下醫院計算機網絡的安全管控措施

3.1提高設施挑選的效果

對于醫院暴露的計算機安全管控問題與隱患,必須要提高計算機網絡信息設施類型挑選的效果,這是解決計算機系統安全問題的有效方法。在醫院信息化構建工作中,想要確保計算機網絡安全,必須對計算機網絡設施的高度關注,其有效的升級策略主要為下述幾點內容,第一,互聯網信號傳輸路線必須具備單獨性,一方面,如此能夠確保計算機系統的穩定性,使得醫院全部的信息化工作落實規范化,另一方面,能夠確保醫院的整體工作體系成為一個單獨的體系,不會遭到外界原因的影響。第二,在光纖網絡挑選中,必須最大程度上挑選一些屏蔽雙絞線,其主要目標就是以免信息信號傳遞受到影響,確保醫院的各種信息可以順利傳遞。第三,對于醫院信息設施的核心機房,務必配備高端、高規格的設施,同時配備專業化的工作人員落實管控,在計算機的電源供給中,醫院必須搭配備用電源,確保核心計算機設施可以穩定運轉。

3.2完善醫院信息化硬件設施

為使醫院信息化系統建設發揮最大效用,要進一步完善硬件設備設施來保證其正常運行。首先要對醫院內的現代化信息設備進行更新升級,根據當下的技術發展水平更換使用效率更高的醫療信息設備和系統。其次,要優化醫院網絡線路的設計,去除老舊電線更換高質量、耐久性強的線路材料,在布線過程中避免出現網線、電線并行等問題。最后要定期進行計算機網絡維護,排查計算機系統的安全隱患,防患于未然以此降低醫院信息安全事故的發生可能性。

3.3提升工作人員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除提升計算機系統的自身性能外,還要加強對醫院工作人員的信息化應用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對醫護人員進行計算機及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與應用技巧培訓,規范其使用過程,強調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注意事項,避免因人為原因出現計算機系統安全問題。其次,要提升醫護工作人員的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與維護意識,使得工作人員養成定期查看系統安全的習慣,在使用過程中察覺到信息系統異常時能夠及時聯系維護人員進行修復,以提升計算機系統的運行質量和使用壽命。

3.4升級信息管理系統

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開展時,應積極升級維護信息安全的系統及軟件,同時以相關工作流程為依據,封存一些數據,為數據安全性提供保障。此外,針對計算機網絡系統的訪問者來說,應注意身份保密設置方式的積極應用,使各種數據信息的安全性水平有效提升。設定密碼的過程中,可選擇KPI管理方式進行應用,使密鑰升級管理力度有效加強;而在管理數據和隱私安全的過程中,應做好隱私數據有效隔離工作,一般可選擇訪問權限設定及加密技術等方式進行綜合應用,使網絡信息安全管理效率及水平有效提升。與此同時,注意網絡系統安全檢測及程序掃描的定期開展,確保系統始終處于正常、安全運行狀態中。

3.5增強信息加密技術

醫院開展醫療業務的過程中,往往會獲取大量患者信息,這些信息對于醫院和患者來說都十分重要,要保障這些重要信息的安全性,醫院需要積極應用信息加密技術。具體應用的加密技術是線路加密或端對端加密,通過上述加密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加密線路中的信息流。對需要保密的線路來說,可選擇密鑰加密的安全保護措施進行應用。一般來說,專用加密軟件往往是端對端加密應用的主要軟件,其主要是加密發送的文件,從密文角度來加密明文,在有效包封信息的情況下,向針對性收件人進行傳送,對于收件人來說,通過密鑰的解鎖即可將密文轉化為明文,為信息資料的調閱及利用等提供安全保障。

結語

醫院計算機網絡安全管控直接關系著醫院各類工作的穩定性。因此,在醫院具體的日常運轉與管控工作中,醫院管控工作人員必須提高計算機網絡安全思想,從系統、設施、工作人員等方面增強管控,同時增強對計算機網絡安全管控的資金投入,從各個角度落實好維護策略,借此綜合提升計算機網絡管控系統的安全水準,從而給醫院落實各類工作的安全性以及穩定性帶來保證。

參考文獻

[1]張婉.信息技術背景下醫院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探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0,32(17):186-188.

[2]楊帆.如何強化醫院信息系統網絡安全管理[J].中國新通信,2019(21):166-166.

[3]張磊.保障醫院計算機網絡安全思路和實踐[J].工程技術與管理(英文),2017(02):158-159.

網絡技術下計算機網絡論文范文第5篇

一、高校學生與網絡科技互助發展現狀

部分高校學生獲取信息形式無非于科技獲取需求、科技信息咨詢需求、科技信息交流需求、科技信息發布需求幾種模式。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興趣愛好的高校大學生需要獲取的各類信息也大有不同,低年級的高校學生對于新事物具有多樣性和獨特性,而高年級的高校學生對于所需要的信息更加具有目的性和專業性。高低年級的信息獲取手段大都來源于互聯網,網絡信息文化是一種開放的文化,網絡的利用目前處于初級階段,有些信息則更應該快速完善,高校學生使用網絡資源的頻率高,但從中獲取的信息質量卻也是很難滿足高校學生的信息需求。

二、網絡創新技術信息共享發展建議

(一)完善網絡信息一體化

創新技術組合高校學生的所需要的信息。顧名思義也就是說,將網絡信息予以系統化處理,將他們分門別類,將同一類信息進行組合,以便于高校生快速獲得所需信息,方便達到學生們的查詢目的。而且節約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能更好的應用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將工作完成的更完美更出色。網絡雖說是一個虛擬空間但是它信息儲量豐富、使用方便、快捷、靈活,大大拓展了高校生的知識面,這達到了線上理論。其次網絡給予高校生的信息過于散亂,大多都千篇一律,也存在著部分虛假性,其中的一些信息也很難解決高校生實際性問題,例如日常生活信息,交際與情感信息,休閑與娛樂信息,學習考證信息以及就業創業信息等,反而通過現實生活中的語言溝通,大學生才能確定如何更好地吸收信息內容,這一點又符合了網絡的線下理論。所以使之兩兩結合形成模式,極大滿足了高校生信息需求。

(二)增強高校間的交流

對于各種的信息的聚合自此之后對于互享信息的反饋重則又顯得尤為要。高校生間則更需要面對面地進行信息交流與共享。面對有同一需求的高校生聚在一起而學生之間的面對面信息就交流信息的質量顯得格外重要。高校生之間的信息與交流與反饋則將能更好的去推進高校生之間的共享信息的高質量性,提高信息的質量也解決了網絡給予的信息的虛假,信息的千篇一律,信息的散亂。使得在信息廣泛的網絡社交中出現的各種弊端得以解決,也使得信息的使用者高校生們得以享受更加優質的信息,不在為了信息的真實可靠性而擔憂。

(三)綜合網絡開拓信息共享

網絡共享以信息儲存量大、傳遞信息方式豐富等優點已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也越來越離不開對信息科技依賴。而其中也存在一些弊端,信息質量良莠不齊,人們依賴網絡的同時忽略了周圍人與人的交流。突破了傳統網絡信息交流模式,以實踐為模式建立“個人線上獲取信息-集體線下互享信息”的校園在創新模式下建立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高校生信息共享交流,不但改善了高校生信息共享環境、優化信息質量的同時鍛煉了高校生溝通的能力。對于建設節約型的社會,高等學校獲取資源的瓶頸受限,信息交流新模式可確保網絡信息的真實性。日前一項針對大學生職業適應能力的調查顯示,有52%的學生認為溝通能力的訓練是“找工作時對自己特別有幫助的教育內容”,大大超過了專業能力訓練(17%)、基礎知識與技能的訓練(22%)和心理素質教育(9%)等其他知識能力。而在回答“選擇就業時你感到自己特別欠缺的素質”時,選擇溝通能力的比例最高達40%,同樣排在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25%)、操作技能(20%)、基礎知識(15%)可見溝通能力的欠缺已經成為高校生的一大難題。而網絡信息模式下的高校生信息交流模式恰好提供給高校生一個良好的溝通平臺,雙向的溝通方式使具有相同愛好的高校生聚在一起暢談,加強了信息的利用性,打開了高校學生之間的話匣子。

結語

網絡創新技術下的高校學生信息共享方式,無疑是一種新型的具有未來廣泛應用型的新興技術。未來高校學生信息的需求與發布將會以這種全新的模式進行整合梳理,集中了網絡信息的碎片化與片面化,創造了一個更集中、新穎的創新技術信息共享機制,這種全新的技術需求理念將是未來網絡創新技術信息共享無懈的追求。網絡創新技術的信息共享將會為更多的高校學生使用者提供更嚴密的版權管理與反饋機制,方便于學生用戶的使用。創新技術下的高校共享的前景是無限的,具有無窮的發展和想象。網絡創新技術致力于為高校學生的信息共享,為高校學生的知識需求提供準確、全面的幫助。

摘要: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網絡時代,創新技術下網絡的多元化有利于高校學生的知識需要。雙向的信息交流模式優化信息質量,改良網絡信息的碎片化,更集中網絡信息的多樣化,提供全面系統的網絡信息,創建更好的網絡信息環境。

關鍵詞:網絡創新,科技,高校,信息共享,全國

參考文獻

[1] 賈曉波.論大學生職業適應性發展現狀[J].天津大學學報.2005(3)101-102.

網絡技術下計算機網絡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信息互聯網高度發達的時代下,云計算的出現被稱為“革命性計算模型”的誕生,它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互聯網發展的新走向,徹底改變了人們使用電腦的習慣,逐漸從傳統的以桌面為核心的應用轉換為以Web為核心的應用活動。本文就云計算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并就云計算環境下的網絡安全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云計算;網絡安全;問題;對策

在Internet應用技術快速發展和普及率越來越高的過程中,網絡用戶與網絡數據極速增長,這給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除此以外,網絡資源的供需嚴重不平衡,當下的網絡資源亟待整合與優化,云計算(Cloud Secure)則應運而生??呻S之而來的卻是更多不一樣的網絡安全問題,而傳統的防護措施已難以有效的解決云計算環境下的相關問題,因此基于云計算理念的安全服務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焦點。

1 云計算概述

1.1云計算相關概念

云是對互聯網、網絡的一種比喻說法,而云計算則是時常以虛擬化存在的資源,其出現的基礎是互聯網相關服務的增多和使用、全新的交付模式。狹義上的“云計算”指的是IT基礎設施的使用模式和交付模式,以網絡為渠道,以需求為標準,用擴展的方式取得資源;廣義上的“云計算”指的是網絡服務的使用模式和交付模式,同樣以網絡為渠道,在實際需求的標準下,用擴展的方式獲得服務, 以企業運用為例,將總的計算數據分布于非本地大量的計算機上,這種情況下的企業數據中心就像是一個互聯網,對企業而言方便與在需要的時候隨時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這種互聯網環境的改變就好比單臺發電機運行模式變成了電廠集中供電的運行模式,這種變化即代表著計算能力就像水、電、煤氣一樣,是一種流動性的商品,最大的不同就是計算能力的傳輸渠道是互聯網。

1.2云計算的主要特征

第一,資源配置動態化。云計算對一切物理資源或者虛擬資源的劃分和釋放都是根據用戶的需求來決定的,而用戶的需求具有動態化的特征,不管是增加需求還是減少,都會通過需求的變化進行重新匹配或者釋放,從而實現快速且具有彈性的資源提供。第二,需求服務自主化。云計算為用戶提供的資源服務自助性更強,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尤其是與提供商的交互流程,與此同時云計算在自助化資源服務的基礎上還為用戶提供了個性化的應用服務目錄,便于用戶更加自由的選擇[1]。第三,服務可計量化。云計算以客戶不同的服務需求給予針對性的、量化性的云服務,從而實現了資源的控制與優化配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云服務屬于一種即付即用的服務模式。第四,資源的透明化和池化。云服務擁有一個可以被統一管理和調度的“資源池”,因為現有的一切底層資源的異構性都被屏蔽了,邊界也被打破了。另一方面,云服務對用戶而言是透明的,省去了花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內部結構的環節。第五,以網絡為中心。云計算通過網絡連接將自身構架和所有組件共存于網絡體系中,并借助網絡渠道為用戶提供服務,相應的,用戶可無時間地點限制的通過各種移動終端活動所需的云計算服務。

2 云計算環境下網絡安全方面的問題

云計算網絡安全方面的威脅因素較多,在不包括天災等自然因素外,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2.1 網絡通信因素

在云計算環境下的網絡、數據遭到破壞或者被攻擊,影響至服務器后導致服務器拒絕為用戶提供服務就是存在與網絡通信方面的安全威脅。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是用戶數據被監聽或竊取,在監聽、身份欺騙等攻擊手段的影響下用戶數據被盜取即為網絡通信因素的一種;第二是用戶數據被篡改,即在云計算環境下用戶的相關數據在沒有被授權的情況下出現了刪除、添加或修改;第三是服務器攻擊,對服務器進行攻擊的方式往往都是基于云計算處理的短板或瓶頸,在短時間內向云計算服務器發送大量的通信請求,進而讓服務器自動轉為暫停常規服務請求,這種拒絕服務請求的攻擊方式極大地破壞了用戶數據的可用性[2]。

2.2 身份認證因素

云計算環境下認證服務器如果遭到攻擊,那么用戶的身份認證信息就可能被篡改或者泄漏,造成數據安全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用戶合法的身份認證相關信息被竊取,在非法手段的操控下,攻擊者威脅到了用戶信息的隱私性;另一方面是跳過用戶信息轉而直接攻擊第三方認證服務器,這種方式相比于前者所造成的后果更為嚴重,因為很可能一次性造成大量用戶信息被篡改或泄漏。

2.3 存儲因素

云計算環境下數據存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影響著用戶數據的保密性,而現存于存儲方面的安全威脅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是未對現有數據進行加密處理,加密措施對對用于數據而言就像是一件“救生衣”,如果遭受到惡意攻擊就會給予現有數據保護;第二是攻擊者直接跳過數據本身,轉向攻擊存放數據的介質,存儲用戶數據的介質被攻擊就像上文中服務器被攻擊一樣,可能引發大量的、更為嚴重的數據篡改或丟失,威脅著用戶數據的完整性和隱私性;第三是數據備份工作不到位,而這主要是因為數據備份機制沒有建立或者不完善,導致數據遭到破壞后無法被有效地修復。

2.4 虛擬環境因素

一方面,云計算數據中心的構建是以虛擬化技術為基礎,而這種虛擬環境中的數據中心邊界不明確,即使采用了入侵檢測技術以及邊界防火墻等也無法百分百的確保數據中心的安全;另一方面,云計算環境下資源獲取方式幾乎都是租用形式,所以在同一個物理空間中通常會建立多個虛擬機,而過多的虛擬機就給監管工作增加了難度,稍有不慎就會威脅到用戶數據安全。

2.5 訪問控制因素

在云計算背景下的合法用戶都有數據訪問權,但總有不法人員通過非法手段去得到用戶訪問權,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表現,首先是直接通過非法手段攻擊第三方授權服務器,破壞系統的運行秩序,利用系統漏洞授權給非法用戶,讓其獲得訪問用戶數據權利的同時拒絕接收或者處理合法用戶的操作請求[3];其次是原本為合法用戶的一方做出跨越適用范圍的操作,比如在權限外對數據進行隨意的增加、刪除或改動;最后是推理渠道,即不法人員通過對科技信息手段的利用,讓自己直接越權對合法用戶的數據進行操作。

2.6 審計因素

在云計算環境下對用戶的一切操作行為進行追蹤,一方面是為了用戶操作是否超出了云計算的規范范圍,另一方面是為了檢查并排除可能存在于云環境中的安全漏洞。審計工作也包括了很多環節,而在這些操作環節中所面臨的安全威脅即為審計安全威脅。第一,審計記錄無法被分析,審計記錄中沒有包含用戶所有的操作環節,完整性和清晰度都不高,這讓審計工作失去了開展的基礎;第二,審計功能喪失,不法分子為了抹掉不合法的操作痕跡,對審計功能進行攻擊,導致功能關不一切操作日志都無法被記錄。

3 云計算下的計算機網絡安全的策略

3.1 云端備份數據

做好數據備份是實現被破壞數據重組,確保數據完整性的必要措施。在云計算環境下要對重要的云中數據進行定期的備份,并將所有數據上傳至云端,在云端存儲區中的數據訪問權、操作權和使用權都僅限于本分數據的云中用戶,除了權限控制之外還要對備份數據加以實施保護措施,避免數據病毒或者黑客對云端數據進行破壞。

3.2 堅持定期補漏

存在于云計算環境下的大部分安全問題都來自系統漏洞,因為漏洞的存在就成了惡意攻擊發起的著力點,這種漏洞不僅存在于軟硬件上,還存在于系統運行程序、配置和功能設計上。有關學者就當下應用較為廣泛的應用程序和操作系統展開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任何漏洞和缺陷都不可能存在于軟件中。隨后的很多事例也表明了系統漏洞是當下電腦黑客和病毒最容易利用發起攻擊的點。對于這樣的情況,對于已經發布了的軟件,相關廠商需要反復地做漏洞測試分布補丁程序,隨后所有用戶也要及時安裝漏洞補丁程序,防患于未然的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3.3 安裝防護軟件

從某種程度而言,網絡防護墻就像是一個特殊的網絡互聯設備,其主要作用在于對一切以非法手段進入內部網絡的行為進行阻止,讓內部網絡的操作環境始終處于安全的狀態。當兩個或更多的網絡相互之間要傳輸數據時,網絡防火墻便會在嚴密的安全策略下檢查傳輸數據包,在確保多個網絡之間的通信屬于合法范圍內的同時對整個網絡的運行狀態進行監視[4]。不同技術的應用建立起來的防火墻屬于不同的類型,通常有地址轉換型、包過濾型、監測型和代理型,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包過濾型,具體的過程就是在充分利用分包傳輸技術的基礎上讀取并分析數據包的地址信息,以此來判斷其來源是否屬于安全站點,如果不屬于那么防火墻就會組織其進入內部網絡。

3.4 數字簽名和文件加密技術

基于保護信息系統和數據而存在的數字簽名和文件加密技術可根據具體作用的不同分為鑒別數據完整性、數據傳輸和數據存儲三種類型。當下主要的應用還是數據傳輸加密技術,其應用對象為網絡傳輸渠道中的數據流,加密方式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線路加密,一種是端對端加密,前者更加傾向于對各路線路加密密鑰,后者則更傾向于對信源和信宿的加密處理,即信息發送者對文件信息進行加密處理,將其有明文變為密文,收件人收到信息后要用與之對應的密鑰才能解開文件,將密文恢復為明文。

4 結語

總而言之,云計算具有推動世界IT互聯網技術創新發展的作用,是未來IT互聯網產業必然的發展趨勢。盡管當前云計算環境有很多層出不窮的網絡安全問題出現,但這也不會太大的影響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只要積極地采取應對措施,這種具有先進技術性的低成本、超性能技術依然能得到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海軍.基于云計算的網絡安全評估[J].電子設計工程,2016,24(12):112-113.

[2] 韓乃夫.新形勢下云計算中網絡安全問題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6(4):68-68.

[3] 陳孟杰.基于云計算的網絡安全威脅及防范[C]//陜西省通信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6.

[4] 彭英.云計算下網絡安全技術的現狀與對策[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7(19):208-209.

【通聯編輯:唐一東】

上一篇:人員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論文范文下一篇:數學創設知識歷程分析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