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湖北省行政審批改革范文

2023-10-06

湖北省行政審批改革范文第1篇

李春明對“十一五”期間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加強行政事業資產管理,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理順收入分配關系、降低政府運行成本、提高財政監督管理能力的必然要求,對促進湖北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他強調,要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完善體制、創新思路,建立績效化管理模式和集約高效管理體系,服務湖北跨越式發展大局。同時,要適應新形勢,加強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干部隊伍能力建設。

湖北省行政審批改革范文第2篇

第一條為了規范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 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國有資產, 保障職能履行和事業發展的需要, 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 結合本省實際, 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于本省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各民主黨派機關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 (以下統稱行政單位) 和各級各類事業單位 (以下統稱事業單位) 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活動。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 (以下簡稱國有資產) , 是指由行政事業單位占有、使用的, 依法確認為國家所有, 能以貨幣計量的各種經濟資源, 包括行政事業單位用國家財政性資金形成的資產、按照國家規定運用組織收入形成的資產、國家調撥的資產, 以及接受捐贈和其他依法確認為國家所有的資產, 其表現形式為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和對外投資等。

第四條國有資產實行國家所有, 政府分級監管, 單位占有、使用的管理體制。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活動, 應當遵循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相結合、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結合、資產管理與績效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的領導, 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統一監督管理機制, 創新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方式, 提高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水平。

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負責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職能部門, 對本級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實行綜合監督管理, 制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

行政事業單位的主管部門 (以下簡稱主管部門) 負責對本部門所屬單位的國有資產實施監督管理, 接受同級財政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制定和完善本部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辦法并組織實施。

行政事業單位負責對本單位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實施具體管理, 接受同級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主管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根據職責分工履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職責, 明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機構和人員, 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責任制, 做好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

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可以依法委托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實施部分國有資產管理工作, 并對相關工作情況進行指導和監督。

第二章資產配置

第九條國有資產配置應當科學規范、公平合理、厲行節約、節能環保, 與單位履行職能、事業發展的需要相適應。

國有資產配置可以通過調劑解決的, 原則上不重新購置。

第十條省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分類制定各級國有資產配置標準, 確定資產配置數量、價格限額、性能、最低使用年限等, 并依法公開;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國有資產配置標準, 不得超標準配備。

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國有資產配置納入本級預算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編制年度資產配置計劃和配置預算, 經同級財政部門批準同意后, 列入單位年度部門預算。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嚴格執行配置預算。因特殊情況確需調整的, 應當按照預算調整程序報批。

第十二條行政事業單位購置政府集中采購目錄以內的或者限額標準以上的資產, 應當依法實施政府采購。

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國有資產統一調劑制度, 對超標準配置、長期閑置和低效運轉的國有資產進行調劑, 提高資產利用率。

對行政事業單位中可以調劑的國有資產, 原則上進行內部調劑, 報同級財政部門備案;涉及跨部門、跨區域調劑的, 由本級或者共同上一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資產調劑方案, 報人民政府同意后進行調劑。

第三章資產登記與使用

第十四條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登記、使用的具體管理制度, 規范國有資產使用行為, 做好國有資產建賬、核算工作, 加強日常管理。

第十五條行政事業單位通過購置、修建、調劑、劃撥、接受捐贈等方式獲得的國有資產, 應當及時辦理驗收、入賬和登記手續, 禁止形成賬外資產。

第十六條行政單位的國有資產依法可以出租、出借的, 應當報同級財政部門批準。

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依法可以出租、出借的, 應當經主管部門審核后報同級財政部門批準。

國有資產經批準出租、出借的, 應當簽訂書面合同, 合同期限一般不得超過三年。

第十七條行政事業單位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對外提供擔保。

行政單位不得將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用于對外投資、舉辦經濟實體。

事業單位不得使用財政撥款及其結余進行對外投資, 不得從事股票、期貨、基金、企業債券等投資, 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對外投資的, 應當進行可行性論證, 經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后, 報同級財政部門批準。重大的對外投資事項, 應當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

第十八條對外投資、出租和出借的國有資產, 應當實行專項管理, 并在單位財務會計報告中對相關信息進行披露。

第十九條對行政事業單位超標準配置、長期閑置和騰退的國有資產, 由本級政府或者本單位及時收回, 實行統一管理。

第四章資產處置

第二十條行政事業單位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嚴格執行國有資產處置制度, 規范處置行為, 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第二十一條行政事業單位的下列國有資產可以通過轉讓、出售、置換、對外捐贈、報損、報廢等方式進行權屬轉移或者核銷:

(一) 超標準配置或者閑置的資產;

(二) 因技術原因并經過科學論證, 確需報廢、淘汰的資產;

(三) 因單位分立、撤銷、合并、改制、隸屬關系改變等原因發生的權屬轉移的資產;

(四) 盤虧、呆賬以及其他非正常損失的資產;

(五) 已超過使用年限無需繼續使用的資產;

(六) 由于被其他新技術代替或者已經超過了法定保護期限, 造成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降低或者喪失的無形資產;

(七) 依照國家規定需要進行處置的其他資產。

第二十二條行政單位處置規定限額以上的國有資產, 應當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后實施;規定限額以下的國有資產, 由本單位處置后報同級財政部門備案。

事業單位處置規定限額以上的國有資產, 應當經主管部門審核后報同級財政部門批準實施;規定限額以下的國有資產處置經主管部門審核后報同級財政部門備案。

重大資產處置事項, 應當經同級財政部門審核后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前款中的規定限額和重大資產的標準, 由各級人民政府確定。

第二十三條行政事業單位處置的國有資產應當權屬清晰, 權屬關系不明確或者存在權屬糾紛的資產不得處置。

出售、轉讓數量較大或者價值較高的國有資產, 應當依法進行評估, 采取拍賣、招投標、協議轉讓以及其他法定方式進行。

第二十四條行政事業單位劃轉、撤銷、合并、分立、改制及隸屬關系發生改變時, 應當對國有資產進行全面清查登記, 編制資產清冊, 經主管部門審核并報同級財政部門批準、處置。

第二十五條經批準召開重大會議、舉辦大型活動臨時購置的國有資產, 由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提出處置方案, 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第二十六條行政事業單位利用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出租、出借、對外投資、處置等取得的收益, 應當及時足額上繳國庫, 統一納入預算管理, 不得隱瞞、截留、擠占、坐支和挪用, 并接受同級財政部門的監督。

需要緩繳、減繳、免繳或者在收入中抵扣國有資產收益的, 應當由行政事業單位提出申請, 經主管部門審核后報同級財政部門批準辦理。

第二十七條行政事業單位按照規定收取國有資產收益時, 應當向繳納人出具統一印制的非稅收入票據。

第二十八條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加強對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經營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無形資產的管理, 提高無形資產的效益。

鼓勵支持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成果的使用、處置和收益分配, 國家、省另有規定的, 從其規定。

第五章資產評估與清查

第二十九條國有資產評估應當遵循真實性、科學性、可行性原則, 依照國家規定的標準、程序和方法進行評定和估算。

第三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委托具有法定資質的中介機構對相關國有資產進行評估:

(一) 取得沒有原始價格憑證的資產;

(二) 拍賣、有償轉讓、置換、出租資產;

(三) 整體或者部分改制為企業;

(四) 合并、分立、清算;

(五) 確定涉訴資產價值;

(六) 事業單位以非貨幣資產對外投資;

(七) 需要進行資產評估的其他情形。

對于不影響國有資產權益的權屬變動行為, 報經本級財政部門確認, 可以不進行資產評估。

第三十一條資產評估機構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以及評估執業準則, 與委托單位無利益關系, 獨立、客觀、公正地對受托評估的國有資產進行評估, 對其出具的評估報告負責。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向中介機構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 不得與資產評估機構串通評估作價, 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預中介機構獨立執業。

第三十二條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對本單位的資產進行年度清查。資產清查的內容主要包括財務管理、財產清查、損溢認定、資產核實等。

第三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進行資產專項清查:

(一) 國家規定或者本級政府組織資產清查的;

(二) 進行重大改革或者整體、部分改制為企業的;

(三) 遭受重大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資產嚴重損失的;

(四) 會計政策發生重大更改, 涉及資產核算方法發生重要變化的;

(五) 會計信息嚴重失真或者國有資產出現重大流失的;

(六) 應當進行資產清查的其他情形。

除前款第 (一) 項情形外,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按照規定程序報批后組織實施。

第六章資產信息與績效管理

第三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完善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國有資產信息庫, 對國有資產信息實行動態管理, 并將國有資產管理信息作為資產績效管理的重要依據。

第三十五條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按照國有資產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對國有資產實行信息化管理, 及時錄入、更新資產管理信息, 保證資產信息數據的真實、準確、完整。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定期進行國有資產統計, 向主管部門、本級財政部門報告;財政部門應當定期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財政部門報送本地區國有資產統計報告。

第三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制度, 科學設立國有資產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組織實施績效評價, 并將績效評價的結果作為國有資產配置、調劑的重要依據。

第三十七條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按照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的要求, 明確國有資產管理目標, 科學管理本單位國有資產, 開展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自我評價, 客觀反映國有資產使用效果。

第七章監督檢查

第三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應當通過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組織執法檢查、開展專題詢問、質詢等方式, 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履行監督職責;必要時可以組織特定問題調查。

第三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情況進行監督、考核。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財政部門應當建立國有資產信息公開制度, 公開國有資產配置標準、存量資產和績效評價結果。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公開其使用管理的國有資產信息, 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的行為向有關部門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四十條國有資產監督應當堅持單位內部監督與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相結合, 事前監督與事中監督、事后監督相結合, 日常監督與專項檢查相結合。

第四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主管部門、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責任追究制度, 明確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具體責任及責任人, 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

第四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監察部門應當根據職責分工, 查處行政事業單位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中的違法、違紀、違規行為。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部門應當將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情況作為審計的重要內容。

第八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違反本條例, 法律、行政法規有規定的, 從其規定。

第四十四條行政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 責令改正, 視情節對單位給予通報批評。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 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 給予開除處分;構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 擅自配置、處置國有資產的;

(二) 對可調劑的國有資產不服從調劑的;

(三) 擅自出租、出借國有資產的;

(四) 擅自利用國有資產進行對外投資、擔保等活動的;

(五) 未按照規定實施政府采購的;

(六) 隱瞞、截留、擠占、坐支、挪用國有資產收益的;

(七) 未按照規定實施資產登記、資產評估、資產清查的;

(八) 未按照規定編報資產統計報告或者不執行資產信息公開等制度的;

(九) 其他利用國有資產謀取不正當利益或者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的。

第四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 未依法履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職責, 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等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的, 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章附則

第四十六條執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 依照本條例有關行政單位的規定執行。

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中占有、使用國有資產的, 參照本條例有關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執行。

第四十七條對實行企業化管理并執行企業財務會計制度的事業單位以及事業單位創辦的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 由財政部門按照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的有關規定實施監督管理。

第四十八條行政事業單位直接管理、供社會公眾使用的公共基礎設施和政府儲備物資等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 由省人民政府制定具體辦法。

湖北省行政審批改革范文第3篇

一、單位基本情況介紹

1. 機構、人員和職責定位情況

湖北省地圖院是湖北省測繪局直屬的獨立核算事業單位。人員編制120人, 實有人數103人, 離休1人, 退休人員75人, 合同制工人39人。職責定位是:地圖編制、地理數據采集及建庫、地理信息系統開發應用、攝影測量與遙感、工程測量、地籍測繪、房產測繪、地圖廣告設計與發布、地圖銷售、印刷裝幀等。

2. 當年事業開展情況

財務決算要側重反映政府財政財務支出與事業發展之間的關系, 即政府財政財務支持產生的實際效果,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體現在哪些方面。2010年, 湖北省地圖院全年基礎測繪項目經費萬元, 承擔的基礎測繪生產項目有《湖北省公共地圖服務工程》、《湖北省地圖集》、《部門應急工作用圖編制與更新》、《鄂西圈生態文化旅游圈地圖集》、《湖北省動態電子地圖網站維護與更新》、《武漢城市圈1:1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采集與更新》、《襄樊、隨州1:1萬數字線劃圖覆蓋》、《新農村測繪》等。2010年.湖北省地圖院把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測繪保障服務作為全年測繪工作的主要抓手, 在人員經費撥款不足的情況下, 圍繞中心, 服務大局, 認真做好“四個服務”。主動積極為省委、省政府領導和政府部門提供測繪保障服務。為省委領導辦公室加急更新安裝10幅大幅面工作用圖;為省黨政代表團赴新疆、內蒙考察調研提供了行政交通專題地圖;為省人大、政協“兩會”提供了《湖北省政府領導工作用圖》、《武漢城市圈地圖集》等專用地圖4600套;為省委、省政府有關部門制作安裝大幅面工作用圖近百幅。2010年, 湖北省地圖院測繪成果成績突出, 被國家測繪局授予“測繪應急保障先進單位”、《湖北省行政區劃圖集》榮獲國家測繪局“優秀地圖作品裴秀獎銀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域界線詳圖集成》榮獲國家測繪局“科技進步二等獎”?!逗笔討B電子地圖網站》、《武漢城市圈地圖集》榮獲2010年度“湖北省測繪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北省標準地圖制作與發布》榮獲“2010年度湖北省測繪科技進步三等獎”。

二、單位財務狀況分析

1. 收入結構分析 (如表1)

2. 全年收支分析 (如表2)

3. 資產負債情況分析 (如表3)

4. 部門決算分析常用的財務指標和業務指標

人員經費占總支出的比率=人員支出÷總支出×100%

人員經費占總支出的比率=260÷578×100%=45%

經費自給率= (事業收入+經營收入+其他收入) ÷ (事業支出+經營支出) ×100%

經費自給率= (120+168+2) ÷ (290+288) ×100%=50%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資產負債率=12500÷18600×100%=67%

三、本單位財務工作開展情況

財務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反映本年度單位在加強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產生的積極效果。為此, 湖北省地圖院做了大量的工作。

1. 完善財務制度建設, 使管理更具規范化

財務制度建設是財務科非常重視的基礎性工作。湖北省地圖院財務科在2010年在已實施各項有關規章制度的基礎上, 按照黨和國家有關財經方針政策, 以落實湖北省“會計管理年”為契機, 結合單位實際情況, 補充完善了《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財務報銷流程》、《地圖院財務科崗位職責》、《會計檔案保管期限》、《湖北省地圖院財務報銷管理細則》、《政府采購管理辦法》等制度。這些制度的配套建設, 基本上形成了湖北省地圖院財務管理比較完整的制度體系, 對促進院持續、健康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和規范作用。

2. 為院當好家、理好財

財務科作為非盈利部門, 只停留在記賬、算賬的基礎上是不行的, 也不符合市場經濟對財務人員的要求, 必須合理、科學理財, 并有效控制成本 (費用) , 充分發揮單位內部控制的職能。積極加強會計基礎工作, 通過對院一系列制度的學習、討論, 把各項條款逐一與實際業務聯系在一起, 找問題、找漏洞, 并反復消化, 嚴格把關。在各環節中, 強調一定要堅持原則, 不講人情, 把一些不規范的票據和費用報銷拒之門外。在憑證審核環節中, 依據相關制度的規定, 認真審核每一張憑證, 不把問題帶到下一個環節。

3. 強化經費監督, 做好收支平衡

年初, 財務科就對針對本年度部門結構調整在經費支出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按照財務科目進行分類, 以部門生產特點為參考依據。本著勤儉、節約、高效的原則, 科學、合理地對2010年經費預算進行了詳細分解, 從整體上對經費有了統籌安排。在具體工作中, 依法、合理、有效使用每一項資金, 嚴格按照專項資金支付程序辦事, 改進了湖北省地圖院合同單結算、資金分類支出報銷單、出據票據備查賬三種格式, 使其更加規范、科學、合理。與此同時, 建立了嚴格的資金支付流程, 加快了數據統計分析工作, 做到先審后支、不審不支、支出必有來源, 實行了先批后支的報賬程序, 全過程監督預算執行, 提高財務管理, 保證了收支平衡。

4. 部門預算編制及總體執行情況

一是細化預算內容, 根據近幾年財務支出明細賬詳細分析收入、成本費用的執行情況, 按科目進行了分類統計, 為2011年全面預算奠定了基礎;二是提高預算透明度, 其明細指標以院工作要點分解到經營生產部門, 使各部門對院全年預算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增強了預算的透明度;三是增強預算的剛性, 注重了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和有關情況, 不定期的針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 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嚴格審批程序。一年來, 預算的總體執行況良好。

四、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湖北省行政審批改革范文第4篇

1. 資產管理工作有新成就

我們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 主動適應新形勢, 研究新情況, 探索新思路, 尋求新舉措, 用改革創新精神做好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工作。2007年重點圍繞“四結合”:即掌握存量與激活存量、規范增量、優化總量結合;明晰產權與理順關系、堵塞漏洞結合;核查整改與建章立制、創新制度結合;規范管理與優化配置, 強化保障、促進發展結合, 使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得到了國務院、財政部領導的充分肯定。2007年3月, 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在《人民日報》情況反映第330期上對湖北事業資產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湖北省在事業單位全面推進清產核資工作, 建立縱橫結合的管理網絡, 建章立法, 實行規范管理。這個作法好, 可在事業單位改革座談會上作一介紹”。4月23日,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阮成發參加中央編辦在江蘇無錫召開的全國事業單位改革座談會上介紹了經驗。2007年10月財政部在廈門召開的全國行政政法財務工作會議上, 作為全國推薦的五個省份之一, 我省在大會上作了典型發言;2007年12月財政部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事業資產管理工作會議上, 作為全國推薦的四個省份之一, 我省也在會上介紹了事業資產管理的經驗。

2. 清產核資工作有新業績

我們按照財政部的統一部署, 從2006年12月底開始在全省組織開展行政事業單位清產核資工作。在工作中, 確定了清晰的總體目標、實施方案和分階段工作計劃, 將清產核資與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同步實施, 與改革資產管理方式同步謀劃, 與加強資產收益征管同步考慮。一是精心組織。成立了省行政事業單位清產核資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組建了20多人的工作專班, 負責清產核資的政策擬定、咨詢解答、工作督導、專項核查、數據復核匯總上報。并督導全省89個市 (縣、區) 和128個廳 (局) 也成立了清產核資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和工作專班, 建立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體系。二是有序實施。制定了《湖北省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產核資暫行辦法》和《湖北省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方案》, 對清產核資工作進行周密部署。從全國100多家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中公開招標, 選聘45家中介機構, 對省直2070家一、二、三級預算單位開展專項核查。督導全省89個市、州、縣 (市、區) 按照要求公開招標386家中介機構參與清產核資專項核查。三是精益求精。集中復核與抽查數據, 確保清產核資報表數據高質量。首先, 對省直數據進行了集中審查復核。共組織30多位專家歷時一個月, 對省直1612戶單位的中介機構核查報告進行了逐項逐筆審閱復核、共調整數據、修改報告1300多份。其次, 組織工作專班, 歷時半個月, 對市、縣上報數據質量進行抽查, 使市、縣上報數據進一步完整、準確。清產核資結果匯總分析上報工作做到了高標準、高效率, 財政部審查一次性通過。業績突出, 被財政部評為全國行政事業單位清產核資工作一等獎。財政部資產清查辦公室在編發的多期簡報上, 對好的做法和成效進行宣傳推廣。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國財經報、湖北日報、湖北電視臺、湖北電臺等新聞媒體對我省清產核資工作諸多好的做法和成功經驗進行了系列報道, 在全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3. 制度建設有新進展

以全省清產核資工作為契機, 全面推進我省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工作。2007年, 我們在制度建設上, 通過深入調研, 廣泛征求意見, 集思廣益, 反復分析比較, 起草下發了《關于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核實暫行辦法的通知》和《關于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中有關問題解答的通知》, 制定出臺了《關于省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核實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同時, 針對清產核資工作中發現的問題, 積極探索, 認真研究, 結合財政部35、36號令的要求, 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強省直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管理的通知》、《省直單位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管理暫行辦法》。通過加大制度建設力度, 確保了我省清產核資工作順利完成和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工作邁入新的軌道。

4. 信息化建設有新步伐

財政部“兩令”對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 為加快推進我省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我省開發了“行政事業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軟件”, 此軟件具有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賬卡、數據、圖片、方位等詳細資料全部錄入計算機系統進行核算和動態管理的功能, 為我省資產管理信息化奠定了基礎。在全國統一開展的資產清查中, 我省將“行政事業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軟件與財政部資產清查軟件有機對接, 不僅滿足了資產清查的需要, 而且將資產清查與資產管理信息化有機結合, 已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賬卡、數據、圖片、方位等詳細資料全部錄入計算機系統進行核算和管理, 構建省與各地各部門的行政事業資產動態管理信息平臺, 實現從“進口”到“出口”各個環節的網絡化動態管理。資產清查數據調整、鎖定后, 我們已開始著手利用資產信息管理系統, 建立資產配置、使用、處置業務流程, 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 實現資產管理業務工作規程的再造。

5. 資產收益歸集有新成果

我省在做好清產核資工作的同時, 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使用收益歸集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果, 特別是進一步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的審批, 杜絕非法處置行為, 同時在資產處置過程中通過資產處置的市場化, 確保對國有資產處置的“公開、公正、公平”, 以消除處置過程中的腐敗行為和國有資產流失問題, 實現資產處置收益最大化。資產處置收入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以及非轉經收入上繳國庫。到2007年底, 全省省直行政事業資產處置收益上繳財政專戶2.09億元;全省“非轉經”收入7580萬元。

6. 文化資產管理有新亮點

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總體要求, 我廳積極配合人事部門制定財政配套政策, 為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首先, 大力支持文化體制改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文化部門傳統的管理模式已越來越不適應發展的需要, 我們根據“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的要求, 積極支持文化、出版、廣播電視等領域的管辦分離, 培育和造就了一批“自負盈虧、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市場主體。2007年,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湖北長江出版集團總資產分別達到13.85億元、39.04億元, 經營收入達到10.36億元、28.49億元, 利潤全部過1億元。截至2007年底, 省直主要文化經營單位資產總額達到77.81億元, 比2002年增長78%, 顯示我省文化產業總量平穩快速增長的勢頭。其次, 積極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按照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和財政部36號令的總體要求, 在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前, 我們要求單位必須進行資產清查, 事業單位按程序向同級財政部門提出立項申請, 由財政部門委托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進行核查和復核, 鎖定單位的財產、收支、債權、債務, 明晰產權和資產性質, 編制財產目錄和債權、債務清單, 核實事業單位的財務和資產狀況, 摸清事業單位資產底數, 做好財務與資產的劃轉、移交和接收, 以及相應的賬務處理等工作, 并按改革后的單位性質實行分類管理。并將資產清查結果納入湖北省資產信息化系統進行管理, 資產劃轉一律在“湖北省行政事業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軟件”中進行反映, 及時辦理產權變更手續。

7. 資產管理創新有新動力

為充分調動地方財政加強行政事業資產監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全省建立起資產監管激勵機制, 省財政廳從2007年開始把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創新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納入全省財政部門改革與管理工作的目標, 實行百分制考核與加分考核, 極大地激發了各地創新熱情。一是確定條件, 鼓勵創新。經各地申報和我廳認真的資格審核, 確定了全省41個“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創新”和6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單位, 并下文予以確認。二是制定規則, 把握重點。按照“突出重點、鼓勵先進、推動工作、簡便易行”的原則, 制訂了財政改革與管理工作及獎勵加分項目考評辦法與工作細則下發各地, 對考評范圍、內容、計分標準等作出具體規定。要求各地制定有創意、有特色、有效果的管理政策、管理制度;形成嚴謹、規范、科學的管理流程、管理機制, 創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三是狠抓督辦, 嚴格考核。各地按照鄂財辦發[2007]9號、15號文件精神, 都制定了創新工作方案, 積極開展創新工作。我們在此項工作中, 一方面認真調查研究, 深入各地指導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宣傳與信息交流力度, 共編發簡報58期, 通過典型引路, 以點帶面, 使許多地方好的作法、制度、措施、經驗得到及時推廣傳播, 有力推動了我省資產管理整體工作水平的提高。年終結賬考評, 各地創新工作表現出了各自的特色, 創新效果十分明顯。

8. 干部隊伍建設有新起色

認真抓好學習, 組織全體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干部加強政治理論和業務學習, 用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理論、公共財政理論和市場經濟知識, 提高全系統行資干部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全年共舉辦全省各市、縣、省直單位資產管理和績效評價業務培訓5期, 培訓人數達2000多人次;不斷改進工作作風, 加強調查研究, 了解各方面的不同情況, 總結經驗、開拓創新, 把以人為本、主動服務的意識進一步貫穿于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工作中, 加強與有關部門以及財政系統內部的溝通、協調和配合, 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 今后五年要“深化預算制度改革, 強化預算管理和監督, 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制度”、“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做好新時期的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工作, 必須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 按照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大的精神的新要求, 推進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

1. 深化各項財政改革, 促進行政事業資產管理科學化

行政事業資產管理必須與各項財政改革整體推進, 要繼續深入推進部門預算改革、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購、收支兩條線改革、政府收支分類改革、政府會計核算方式等改革, 擴大預算對政府資源的控制范圍, 為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改革的推行創造良好的環境。

——進一步推進部門預算管理改革。部門預算管理工作是各項財政管理工作的基礎, 要不斷調整和充實部門預算內容, 規范預算決策和分配機制, 改進預算管理, 加大對項目支出預算的滾動管理, 根據部門戰略規劃, 制定部門滾動預算, 使部門的戰略規劃與年度工作計劃的制定、年度部門預算緊密結合起來, 在此基礎上, 逐步探索財政支出績效考評方法。加強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 逐步研究制定行政事業資產配置標準體系, 細化資產購置預算。通過嚴格的資產購置審核程序, 杜絕超編制、超標準配置現象, 實現資產公平合理配置, 進一步推進行政事業資產配置的科學性、合理性。同時, 推進預算編制信息化建設, 逐步擴大國庫管理的財政資金的范圍。

——進一步深化政府采購改革, 強化資產管理與政府采購的銜接。政府采購是資產購置的一種方式, 要完善政府采購預算, 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和規模, 促進資產管理工作, 建立資產購置預算和政府采購預算之間的互動機制, 對納入政府采購范圍, 按照規定應當實施政府采購的資產購置事項, 必須通過政府采購的渠道進行購置, 防止違規操作, 鏟除滋生腐敗行為的土壤。

——進一步深化非稅收入“收支兩條線”的管理。要加強非稅收支預算管理, 擴大以“收繳分離”為核心內容的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改革, 嚴格界定非稅收入范圍, 防止政府財源流失, 建立征收激勵約束機制。要推動資產管理與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相銜接, 行政事業資產收入是單位津補貼違規發放的重要資金來源, 為配合清理規范津補貼工作, 要進一步研究事業資產管理與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等有機結合的聯動機制, 研究將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收益全部實行“收支兩條線”, 并逐步納入預算管理的方法。

——進一步深化行政事業資產管理改革, 探索建立資產使用和管理績效體系。從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過渡到機構績效評價, 乃至最終實現績效預算。資產的績效評價是不可回避的困難, 因此要將績效管理逐步引入資產管理過程??冃Э荚u和績效管理作為提高公共管理效率的一個重要技術工具, 績效管理在資產管理中的運用應該是一個堅定不移的大方向, 應該堅持并逐步推進。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應該充分利用資產統計報告和資產管理信息系統, 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績效進行科學地評價, 探索資產與預算有效結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2. 創新財務會計制度, 推進行政事業資產管理規范化

——建立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會計核算體系。權責發生制, 是一種能更好地核算單位和項目成本的會計制度。在資本投資項目上, 權責發生制不僅記錄現金的支出, 同時還要記錄資金價值的折舊。從長期的角度來看, 采用權責發生制, 將效率和成本之間建立一種聯系, 以考察效率的實現情況, 能夠評估出成本是多少, 就可以限制一個具體項目活動的成本。

——建立固定資產使用的折舊報廢制度。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不單獨核算其使用成本, 固定資產在采購時直接報銷, 不再計提折舊, 在固定資產的管理過程中, 很少需要財務部門參與, 因而財務人員對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況、預計使用年限、估計殘值、已使用年限、使用部門、報廢毀損等后期管理抱有敷衍了事的態度。當固定資產完成其使用壽命進行清理時, 有的使用部門甚至自行將其報廢處理, 這種缺乏監督、制約的處理方式, 是造成賬實不符的重要原因, 也極易造成固定資產的流失。因此, 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使用的折舊報廢制度作為一項制度性的措施應當提上日程。

——建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決算的審計批復制度。針對目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和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要恢復行政事業單位年度報告審計制度, 充分利用社會中介力量, 對預算執行、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的監督經?;? 督促行政事業單位重新審視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業務流程, 建立和健全各項資產內部控制制度, 提高財務信息質量。要推行資產使用績效考評, 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對審計中反映出來的違規、違紀問題要堅決處理, 對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 要加大經濟責任追究力度和行政處罰力度, 涉及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機關。

3. 堅持科學管理, 推進行政事業資產管理精細化

——統籌推動改革, 建立預算管理與資產管理相結合的機制。行政事業資產管理改革是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必須結合公共財政體系的完善, 統籌推動行政事業資產管理改革。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應該充分利用資產統計報告和資產管理信息系統, 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使用績效進行科學地評價, 探索資產與預算有效結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為了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和預算管理的嚴肅性, 財政部門、主管部門、審計部門、監察部門及有關單位應密切配合, 加強對國有資產和預算管理的監督檢查。對行政事業單位不執行有關制度, 超越預算項目、資產配置標準, 未經審批自行購建國有資產等違規、違紀行為, 所購建資產由財政部門或主管部門按照行政事業資產管理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并由相關部門追究單位及有關人員的責任。

——構建共享共用機制, 推進行政事業資產資源的有效整合。針對行政事業單位普遍存在的資產閑置浪費、使用效率不高的現象, 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要建立規范的資產調劑制度和共享激勵機制, 積極推動行政事業資產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共用, 要根據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狀況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質量、數量情況, 運用調劑手段不斷優化資產配置。主管部門負責對本部門所屬行政事業單位長期閑置、低效運轉或超標準配置資產進行合理調劑、調整和優化配置。財政部門負責對跨部門、跨地區的閑置資產進行調劑, 達到優化行政事業資產配置、整合行政事業資源的要求。

——實施陽光交易, 建立集中統一的資產處置管理機制和平臺。針對行政事業單位隨意處置資產、流失嚴重的問題, 要全面引入招標競爭、陽光交易機制和部門聯動機制。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應當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進行。資產的處置要逐步市場化, 通過競價、多方案比較, 選擇、確定受讓者, 以實現轉讓資產價值的最大化。大額資產處置必須經中介機構評估后公開處置, 可考慮公開招標一批實力強、資質優、信譽好的資產評估機構作為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的評估機構;同時還要著手搭建公開交易平臺, 對于處置資產數量較多或者價值較高的, 必須通過拍賣、產權交易市場以公開競價方式出售或轉讓, 采取公開招標方式確定一批拍賣行作為資產處置的拍賣機構。要建立資產對外投資、出租、出借等行為報備審批制度, 行政事業單位經批準同意處置的資產, 要在財政部門的參與下, 到指定的拍賣機構實行公開拍租、拍賣, 防止暗箱操作造成國有資產的隱性流失。同時要建立部門聯動機制, 形成監管合力。

4. 落實四個到位, 推進行政事業資產管理有序化

——行政事業資產收益征管辦公室機構人員到位。省編委已批復省財政廳組建了行政事業資產收益征管辦公室, 2007年下半年由省人事廳統一招錄了國家公務員, 目前做到了機構、人員、編制、職能“四到位”。為加強行政事業資產收益征管工作, 各級財政部門要創造條件, 積極爭取組建行政事業資產收益征管機構, 為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 隸屬財政部門管理。

——行政事業資產收益征管辦公室職能到位。國有資產收益征管辦公室職能是對經營性資產實行統一管理, 實現資產收益的最大化;對行政事業單位的閑置資產統一調劑處置, 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浪費。因此, 要規范資產租借、投資、擔保、處置行為。資產租借、投資、擔保、處置必須先報經批準后方可進行, 租借、處置要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嚴格控制擔保風險。要對單位出租出借租金進行監督, 對以前的出租合同進行清理, 防上國有資產流失;要加強資產收益及處置收入管理。強化賓館、招待所資產權屬的集中統一管理, 理順黨政機關與所屬館所的資產關系, 使賓館、招待所逐步變成自我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獨立經濟實體。進一步加強資產處置的審批, 杜絕非法處置行為, 同時在資產處置過程中通過資產處置的市場化, 實現對國有資產處置的“公開、公正、公平”, 以消除處置過程中的腐敗行為和國有資產流失問題。要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收入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收入上繳國庫, 支出納入財政監督的范圍, 規范單位的津補貼制度, 從源頭上消除單位違規發放津補貼的可能性。

——資產配置標準與部門預算編制到位。進一步規范和完善預算決策程序。在預算編審環節, 制定和完善資產配置標準體系, 從源頭上解決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占有苦樂不均的問題, 并逐步完善現行的預算編審環節, 建立和充實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數據庫。在預算執行環節, 建立資產預算執行報告制度, 跟蹤資產預算執行結果, 規范資產購建和使用行為, 檢查督促資產占有使用單位不斷提高使用效率。財政部門在調整資產預算時, 首先考慮現有資產的使用狀況, 將資產處置批復作為財政部門重新安排預算的參考依據。通過建立有效的資產調劑制度, 促進存量資產的優化配置。在決算報告環節, 明確資產信息報告是財務會計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及時反映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占有使用狀況, 年終形成年度資產信息報告, 要與決算報告有關項目相互印證, 作為今后預算編審和資產管理的基礎和依據。

湖北省行政審批改革范文第5篇

關鍵詞:生態行政,河北省,生態文明建設

河北省的生態文明建設, 近期面臨著三個棘手問題:第一, 被稱為中國經濟增長“第三極”的京津冀經濟圈, 河北省作為重要成員之一, 它日益凸顯的資源環境問題已成為了障礙發展的短板;第二, 從2014年至2015年第一季度, 河北始終是霧霾和PM2.5的重災區, 導致國人對河北生態文明的口碑和美譽度下降, 甚至質疑河北省生態文明建設成績何在;第三, 2014年中央決定把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 河北省既要承接京津的產業轉移, 又要承接首都的部分行政功能疏解, 還要加速建設“環首都生態示范區”。那么這一大動作新形勢, 河北省該如何協作聯動實施跨區域生態建設呢。圍繞這些問題, 筆者結合生態行政助推生態文明建設的功用, 以及當前河北省生態文明建設中生態行政的著眼點和著力點等進行一些探究。

一、河北省生態行政的時代軌跡與生態文明進步

生態行政或曰綠色行政、環保行政、環境友好型行政等, 它是政府圍繞自然生態環境發生的行政, 是政府進行生態環境管理和服務的行為。自20世紀90年代生態行政這一概念出現后, 學者高小平給它的定義較被認可:生態行政“是指政府要按照統籌人與自然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遵循生態規律與經濟社會規律, 依法行使對生態環境的管理權力, 全面確立政府加強生態建設、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生態安全的職能, 并實施綜合管理的行政行為?!?/p>

河北省是實施生態行政較早的省份。從“九五”到“十二五”的20年間, 生態行政引領省、市、縣各級政府把綠色現代化作為追求的目標, 把綠色政績觀作為干部考量的標準, 把綠色執政力作為提升的重點, 徹底改變片面追求黑色GDP忽視綠色GDP、忽視綠色公正和生態環境公平的局面, 樹立生態相對優先的理念, 有效解決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沖突的難題。

在“九五”期間, 河北省制定并實施了“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渤海碧海行動計劃”、“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取締關?!笆逍 ?、“新五小”, 開展“一控雙達標”行動。而且率先啟動實施生態示范區建設, 并逐步擴展到以生態省、生態市、生態縣、生態鄉鎮、生態村、生態工業園區等6個層級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創建工作。

在“十五”期間, 河北省啟動“十百千”環保宣教工程, 在全省遴選10個縣、100個鄉鎮、1000個村, 進行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和知識的宣傳教育試點, 引導人們用符合生態文明的方法去改變自己的行為。

在“十一五”期間, 河北省開始探索具有本省特色的環保新道路。2006年省政府頒布《河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 2008年提出“三年大變樣”戰略規劃以及“雙三十”等舉措。河北污染減排走在了全國前列, “雙三十”作為全國節能減排典范, 入選了中央組織部主持編寫的科學發展觀系列案例教材《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案例選編》。2009年《河北省實施“百鄉千村”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啟動。連續3年集中實施“百鄉千村”環境綜合整治, 全面推動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進入“十二五”后河北省在生態文明建設更加系統化。2012年河北省委、省政府發布《關于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的實施意見》, 圍繞生態環境建設明確了“生產轉型、天藍氣爽、水凈河暢、地綠山青、環境安全”五大任務、六大工程和8項保障措施。近年來, 又圍繞建設生態河北, 堅持以“細胞工程”為抓手, 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等環保創建工作呈積極發展態勢。廊坊市、秦皇島市完成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 燕郊等三個城鎮建成國家環境優美鄉鎮, 圍場等5個縣 (市) 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 建成生態農業示范縣 (市) 27個, 示范鄉 (鎮) 400個。

二、當前河北省生態文明建設中生態行政的著眼點和著力點

以生態行政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 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保障。當前河北省生態文明建設中生態行政應該著眼于:解決好一個矛盾, 即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樹立起一個觀念, 即生態保護紅線觀念;解決好一個問題, 即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完善好一套制度, 即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

當前河北省生態文明建設中生態行政的著力點應從如下方面發力:

1. 強化生態行政決策行為, 制定生態環境保護的頂層設計方案

河北省人口眾多, 資源相對貧乏, 生態環境極其脆弱, 承載力低, 資源環境問題已經明顯成為阻礙河北經濟發展的短板。因此, 河北省必須以建設生態文明為導向, 加快調整經濟結構, 優化產業布局, 構建生態產業新體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從宏觀戰略層面切入, 搞好頂層設計, 從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再生產全過程入手, 制定和完善環境經濟政策, 形成激勵與約束并舉的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探索走出一條環境保護新路。省政府要通盤考慮讓哪些透支的資源環境逐步休養生息, 哪些區域擴大森林、湖泊、濕地等綠色生態空間, 如何增強水源涵養能力和環境容量, 如何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 劃定并嚴守生態紅線。制定出政策來, 并要求全省一體遵行, 決不逾越。

2. 強化區域生態治理行為, 解決關系民生的突出問題并提供最公平的公共產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因此, 如何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 為群眾提供高質量的公共產品, 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當前, 河北省應以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為抓手, 用鐵規鐵腕強化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 優先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以實際行動逐步改善環境質量。特別要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重中之重。深入實施2013年9月國家環保部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以霧霾頻發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為重點, 以細顆粒物 (PM2.5) 和可吸入顆粒物 (PM10) 治理為突破口, 做好源解析這個基礎, 抓住產業結構、能源效率、尾氣排放和揚塵等關鍵環節, 健全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新機制, 實行區域聯防聯控, 在大氣污染防治上下大力、出真招、見實效。

3. 強化生態制度建設行為, 建立健全與新《環境保護法》相適應的環境政策法規和環境管理制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 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要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 必須追究其責任, 而且應該是終身追究。李克強總理也強調, 要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 切實做到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目前, 對于河北省來說, 需要補充和完善的已有地方法規外, 目前還應建立環保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制度、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管理制度、企業環保誠信制度、生態行政問責制度等。

4. 強化生態理念教育行為和生態市場培育行為, 提高公民的綠色、環保的文明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 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河北省的每個公民都要確立這種意識。河北省人口近7000萬, 農村人口多, 貧困人口多, 人們的生態意識和生態道德素質有待大幅提高。同時, 以電視、互聯網、報刊、雜志等為主要載體, 引導全社會樹立生態價值意識、生態憂患意識和生態責任意識。積極推行文明消費方式, 盡快出臺綠色產品的激勵購買政策, 建立健全綠色產品服務體系。大力推行公交優先, 提倡綠色出行。通過大量宣傳和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基地等形式, 引導廣大群眾關愛自然、關愛生命, 珍惜生態環境。

5. 強化省際間生態合作行為, 作好京津冀一體化生態文明建設文章

河北省與京津共居一個生態環境單元, 共享一地自然資源。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中的生態文明建設問題, 需要三地打破“條塊分割”、自成一家的“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 而應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在生態建設中, 必須從更大區域考慮研究京津冀環境容量承載力, 劃定生態紅線, 研究京津冀自然保護體系, 維護生態安全;著力研究京津冀植被空間格局, 恢復森林景觀;全面研究京津冀濕地資源, 構筑濕地保障體系;加快研究建立生態文明體制和機制, 實現綠色發展。針對環首都貧困帶、生態脆弱區的耦合, 應該考慮多種解決思路, 包括跨區域生態補償、異地開發、生態移民等。

參考文獻

[1]論我國生態行政建設.本文摘自中國論文網, 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1/view-4972036.htm.

[2]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河北實踐.中國環境報, 2010年12月28日.

[3]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以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為統領開創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工作新局面——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現場會上的講話.2014年5月20日.

[4]打造生態行政制度體系.中國環境報, 2010-05-29第2版發表.

[5]京津冀一體化應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中國科學報, 2014年04月23日.

湖北省行政審批改革范文第6篇

湖北省國有林場大多成立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 目前林場總數已達到270個, 其中省投資國有林場190個, 地方林場80個。經營總面積1129.03萬畝, 其中有林地877.4萬畝, 活立木蓄積3865萬立方米, 大徑竹1 306.46萬支, 森林覆蓋率為77.7%。林場總人口達17.14萬人。

長期以來, 我省國有林場大多數是全民所有制的生產性事業單位, 但在會計核算上卻實行的是企業化經營管理的模式。由于體制、機制等因素的影響, 加之長期沿用計劃經濟模式下的管理方式, 以及近些年來國家投入減少、管理兼顧不到, 地方發展建設又不涉及等原因, 使國有林場的發展建設落入了幾不靠、幾不管的真空地帶, 任其自然“生長”。故此, 也造成了國有林場會計基礎工作薄弱, 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資產管理狀況不盡人意等諸多現狀, 特別是在國有林場會計核算方面產生了一些問題。

一、國有林場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1.現行使用的財務會計制度跟不上當前形式需要。目前, 國有林場使用的財務制度與會計制度為1994年財政部發布的《國有林場與苗圃財務會計制度》, 與新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已不相適應。如林木資產計價問題, 把林木生產累計成本作為林木資產的賬面價值入賬, 對天然林和人工林, 按人工林成本估價入賬, 這些規定都是依據所發生支出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計價, 即按歷史成本法進行核算, 造成資產計價不實;資產減值、生產性生物資產計提折舊等業務無法處理;職工福利按14%計提與新準則規定職工福利據實列支不適應;職工教育經費按1.5%計提與新稅法規定可按2.5%列支不適應等。

2.沒有執行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由于湖北省國有林場大多成立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 受財務人員自身業務能力和客觀條件的限制, 各林場之間有的執行林場會計制度, 有的執行企事業會計制度, 這樣就使得年終匯總會計報表時口徑不一致, 造成會計核算數據出現差異。

3.財務人員專業素質較低, 未能履行好會計基本職能。少數財會人員未經過專業培訓, 專業素質較差, 沒有嚴格遵守會計職業道德, 履行好會計的反映及監督職能。如未能嚴格按財務會計制度規定進行會計核算, 把企事業單位會計科目混用等。

4.內控制度不健全, 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雖有, 但執行卻沒有約束;事后檢查較多, 事前控制不夠, 事中監督乏力;財務狀況不透明, 收入掛往來, 造成財務報表不真實, 賬實不符, 不應該攤銷的攤銷, 不應該提取的提取, 盈虧不實;不良資產有增無減, 長期掛賬, 資金運作極度困難, 年末賬面雖然盈利, 但應收賬款居高不下, 時常難以支付到期的債務。

二、國有林場會計核算改革的思考

針對國有林場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與難點, 為促進國有林場經濟快速、穩定發展, 按照林場單位體制特點和財務管理的基本內容, 提出以下建議和對策:

1.執行統一的會計制度。2013年財政部頒布實施新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 根據國有林場性質和實際, 現階段國有林場日常會計核算可參照《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執行, 既便于理解、掌握, 又便于實際操作。

2.建立健全內控制度, 加強財務基礎性工作管理。加強單位財務內控制度的建設, 嚴格財務收支的審核與管理, 完善支出的審批手續, 遵守現金管理制度和結算紀律, 對報賬的原始憑證要嚴格審核程序, 明確責任, 有效控制財務資金的收支, 確保財務資金的安全。

3.嚴格遵守執行各項財經法紀。增強單位領導的財經法紀意識, 單位領導必須牢固樹立財經法紀觀念, 林場在財務管理過程中, 必須做到依法依規辦事, 嚴格執行各項財經法紀規定。從領導到一般工作人員都應了解和掌握各項財經法規, 并貫穿到平時工作中, 以減少或避免違規或違紀現象發生。

上一篇:關于食品安全讀后感范文下一篇:環保主題班隊會教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