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鄉村扶貧工作總結范文

2023-09-22

鄉村扶貧工作總結范文第1篇

二、韓坊村發展鄉村旅游的優勢

韓坊村地處新市鎮東約4公里,現有138戶人家,人口525人;民風淳樸,歷史文化深厚,在歷史上曾有臨邑至濟陽的官道,近三十年來踩高蹺,鼎盛時達150多人,小迷戲在1978年左右最為鼎盛,當時有四十多人參與;土地寬滿,土質肥沃,可耕地面積905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和大棚蔬菜等,該村的大棚菜從1991年就開始種植;土馬河橫穿本村,水資源豐富,水質潔凈、清澈,野鴨、白鷺等水禽眾多,魚類、植被資源豐富,發展鄉村旅游業條件優越。

三、發展鄉村旅游產品的定位

結合自身實際,遵循現代理念和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大趨勢,韓坊村鄉村旅游產品定位于“鄉村觀光游覽+民俗文化體驗”。

四、發展鄉村旅游的基本思路

以發展觀光游覽型鄉村旅游產品為基礎,計劃在村內建設一個以農業采摘、漁業養殖、垂釣、餐飲等為一體的高標準生態園,大力規范、引導和發展農家樂、農業旅游園以及現代新農村等鄉村旅游產品;以文化體驗型鄉村旅游產品為特色,深入挖掘農根文化,為游客提供一種真實的、感性的、可觀的、可體驗、可參與、全方位的本土文化體驗空間。

五、發展鄉村旅游的具體措施

發展鄉村旅游要堅持“因地制宜、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全民參與”的原則,結合社會主義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發展現代農業、服務業等,重點解決好土地、資金投入上的問題。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加強組織領導。把發展鄉村旅游業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營造發展鄉村旅游的良好環境。及時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保護投資開發者的各項權益,并列出專項資金支持鄉村旅游業解決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問題。同時,加強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對重要鄉村旅游資源進行評估和開發指導,使其強化自身特色,更好地改善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二)廣泛宣傳促銷。多與農業、林業、新聞媒體等部門聯系,通過定期舉辦各類旅游節慶活動、旅游交易會和旅游推介會等,積極宣傳推介韓坊鄉村游。同時,加強策劃包裝,細分客源市場,通過專項促銷、與旅行社結盟、與周邊景點聯動等形式,增強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廣泛吸引游客。

(三)優化旅游環境。加大道路、交通、住宿、餐飲、通訊、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徹底改善鄉村臟、亂、差的局面。同時,規范旅游運作,引導和鼓勵農民建立鄉村旅游發展行業協會,規范鄉村游的經營與管理,確保在食、住、行等方面的接待條件符合旅游業發展的要求。

(四)多渠道融資。積極探索和創新資金籌集的方式和途徑,引入市場機制,為發展鄉村旅游提供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改變由政府包攬的做法,樹立“誰投資、誰所有、誰管理、誰收益”的理念。進一步創新投資體制和機制,消除發展鄉村旅游的體制障礙,

構建以政府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社會資金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體制。

六、幾點請求與建議

一是請縣政府確定專人負責來抓韓坊村的鄉村旅游工作,并盡快派駐工作組、專家和技術人員。

二是請縣建設、交通、土地、財政、農業、科技、旅游等部門實行對口幫扶,并落實具體項目。

鄉村扶貧工作總結范文第2篇

為深入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工程,充分發揮鄉村旅游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重要作用,由重慶市領導牽頭,重慶市政府打響了旅游扶貧攻堅戰,帶動和幫助重慶市18個貧困鄉鎮提高收入。受重慶市旅游局的委托,浩豐規劃設計集團本著對貧困鄉村的深情厚意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積極參與到酉陽縣車田鄉旅游扶貧的工作中,為車田鄉免費編制《武陵桃源·天龍山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助推車田鄉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一、基本鄉情

車田鄉位于重慶酉陽縣東北部,鄉域面積72平方公里,轄4個行政村、2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512戶8414人,距縣城75公里,是2001年撤區并鄉時保留下來的全縣面積最小的鄉之一。車田鄉道路等級較低,進出不夠通暢,農村經濟發展緩慢。

通過與當地政府的溝通,以及深度調研分析,制約車田鄉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有:

1、生產方式落后,生活條件惡劣。

2、貧困發生率高。2017年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40戶2472人,貧困發生率29.4%,居全縣前列。

3、交通條件差,制約鄉域經濟發展。

4、用水困難突出。因喀斯特地貌限制,多地下暗河,取水難度極大,目前安全飲水保障率僅70%。

5、主導產業起步晚,未完全發揮帶動作用。以傳統種養殖業為主,正在打造的油茶、中藥材等產業的建設年度長、見效慢,目前產量均未達到穩定生產期水平,收入主要靠外出務工。

但車田鄉生態環境好,民風純樸,民族民間建筑及文化保存較好,具有后發優勢。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生態良好。境內以山地為主,以溝谷、河流、溶洞、梯田為補充,喀斯特地質分布較廣,森林資源除油茶等經濟林外,以喬木和灌木為最。擁有沿天龍山脈分布數量較多的砂巖峰叢,源于酉陽毛蓋流經車田鄉至湖北來鳳縣百福司鎮注入酉水河的后河,以及近年發現的大體量的車田溶洞等自然資源。

二是海拔較高。車田鄉屬于酉陽的高蓋地區,平均海拔750米,最高海拔為近1300米的天龍山主峰鷹嘴巖。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但高山立體氣候和局部氣候明顯。全鄉平均氣溫與全縣平均氣溫相比低2-3度,是酉陽的“涼都”。

三是民俗風情。車田鄉以少數民族為主,土家族、苗族占總人口的97%。這里有土家山寨,也有苗族寨落,還土家族和苗族聚居的村寨,發居建筑以木結構的“四合院”“撮箕口”“吊腳樓”等為主,原汁原味生產生活習俗、民族歌舞、民族文化獨具魅力。

四是宗教遺存?!队详栔彪`州總志》載:“北山頂有僧寺,乾隆初建„„寺前多古柏雜樹,紅塵不倒,清風徐來,盛暑來游,可以卻崩捐葛,真第一清涼世界也”。“僧寺”即為車田鄉天龍山的天龍寺,每年農歷6月19日,游客、香客絡繹不絕。

二、需解決事項

一是科學編制脫貧規劃。圍繞車田鄉優質資源,編制車田脫貧總體規劃,并推進全面落地實施。

二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把泔百公路升級為省級出境干路,建設牛路口跨河大橋,硬化鄉級連接道,村級道路互聯互通,全面改造農村電網、完善通訊網絡、整治環境衛生、保障人畜飲水安全,完善集鎮功能。

三是配套社會公共設施。加大社會事業軟硬件投入與人才引進。建立公立中學和中心幼兒園,新建中心衛生院,引進優秀教育、醫療人才,提高群眾整體文化素質。

四是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建立產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培育農戶持續穩定增收產業,推進農產品變商品,解決產業發展中群眾的后顧之憂。

五是推動車田旅游發展。按照市旅游局劉旗局長調研車田鄉時提出的規劃設想,以車田4個村上千戶土家苗寨為依托,打造高品質的旅游度假區。成立村級集體經濟組統一經營管理,讓農民在自已家當服務員吃上旅游飯。

三、車田鄉旅游扶貧規劃簡介 從脫貧致富的實際需求出發,車田鄉旅游扶貧方案依托其優美的自然環境與豐富的土苗村落資源,對接市場鄉居度假熱點,以桃源村落開發為重點,以桃源美景打造為支撐,編制了《武陵桃源·天龍山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

一個桃源小鎮,服務八方賓客, 四大桃源美景,展現最美車田, 九大土家村落,體驗桃源生活。

在充分摸清車田鄉資源家底的前提下,本次規劃的總體布局為“一鎮、四區、九村”。通過對傳統村落地改造,新增度假民宿,圍繞村居民點打造桃源生活,同時利用周邊田園及森林打造桃源意境。

本次規劃提出最大程度的保留原生態環境,充分利用現有的傳統土家村落以及豐富的民俗文化底蘊,為游客提供一種返璞歸真的“車田桃源”鄉村度假生活方式,打造現代版的桃花源,讓當地百姓能夠依托自身的“綠水青山”走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在酉陽大桃花源的建設背景下,方案通過鄉村建設、產業更新、景區景點的構建,將車田鄉打造為以村寨度假為核心特色,以民族文化體驗、自然生態觀光、家庭休閑娛樂、戶外運動康體等功能為補充的現代版桃源生活目的地,使車田成為酉陽乃至重慶旅游扶貧攻堅和美麗村鎮發展的典范!

附件:

浩豐規劃設計集團助推車田鄉扶貧攻堅工作推進表:

1、2017年8月19日-20日,由重慶市旅游局局長劉旗率隊,浩豐規劃設計集團產業與項目策劃研究院副院長黎明明一行組成專家組深入車田鄉,對車田鄉現有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現狀進行初步評估。專家組一行實地察看了車田鄉油茶、五倍子等產業發展情況,詳細了解了清明村、黃壩村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并深入村組實地察看了村容村貌和基礎設施建設等。

2、2017年8月23日-26日,浩豐車田扶貧專項工作組第二次深入車田鄉,對3個重要資源點及9個重點村寨進行了深度調研,并于9月1日與市旅游局局長劉旗等領導進行研討,確定了扶貧規劃的編制思路。

3、2017 年9月6日,浩豐車田扶貧專項工作組參加車田鄉扶貧交流會,現場匯報了扶貧規劃工作的進展,并與交委梳理車田鄉交通現狀,以及對接未來的交通發展思路。

4、2017 年9月16日-17日,浩豐規劃設計集團副總裁曾玲再次率隊赴車田鄉實地踏勘,就天龍山市級旅游度假區規劃方案征求意見,并連夜修改方案,于9月18日向市旅游局局長劉旗做匯報。

5、2017年9月19日,浩豐車田扶貧專項工作組,就車田鄉扶貧規劃之《武陵桃源·天龍山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向重慶市政府副市長譚家玲等領導做了專題匯報。

鄉村扶貧工作總結范文第3篇

1、明確扶貧重點和扶貧思路。旅游扶貧是產業扶貧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年以來,我縣結合旅游發展總體部署和全域旅游整體推進,確立了以加快旅游發展帶動貧困村集體經濟和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通過旅游企業幫扶、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示范村、民宿達標戶建設引導等旅游扶貧措施,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努力實現貧困村集體收入明顯增長、貧困村出列和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并編制完成《縣鄉村旅游扶貧規劃》《縣村村寨規劃》。

2、突出鄉村旅游扶貧優勢和特色。旅游產業具有涉及面廣、綜合性強、行業準入門檻低、持續投入大、帶動力見效快等行業特征,在扶貧攻堅中具有明顯的產業優勢。在旅游扶貧重點貧困村新建旅游公廁、停車場、標識牌、等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提升旅游接待條件,改善旅游基礎設施。

3、完成申報創建3個省級旅游示范村,已按照州旅游發展委員會要求上報相關材料。

4、按照年初州旅游發展委員會下達給我縣的創建民宿達標戶的任務,我局已完成15戶民宿達標戶的申報工作,并將根據建設情況兌現補助資金20萬元。

5、人才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局根據我縣實際情況先后在各村開展14期旅游從業人員培訓,累計完成培訓1067人次。

6、完成一戶鄉村旅游特色業態經營戶的申報。

7、完成5旅游公益類崗位的開發,并在7月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已正式上崗工作。

8、積極引進企業,以“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引進1戶企業并在3月份完成組建縣秘境鄉村旅游開發公司,現正在實施相關旅游項目。

9、按照旅游開發規劃先行的原則,我局在9月份完成《縣鄉村旅游扶貧規劃》《縣村村寨規劃》之際,迅速啟動兩村的標識標牌設計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標識標牌的設計等工作,將在11月底前完成標識標牌的安裝等工作。

10、今年在我局的積極引導下,我縣首個村集體經營的帳篷村在朗達村順利開張營業,這也標志著我縣鄉村旅游集體經濟的又一個模式的開啟。

11、為了加強各旅游發展貧困村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我局今年結合旅游廁所建設任務,完成3個旅游廁所的建設,截止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11月將全面完工。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扶貧資金投入不足。旅游產業投資周期長,持續投入大,旅游產品形成、旅游市場開拓,有一個過程,現有的資金安排只能解決旅游設施的基本投入,后續的營銷投入等尚未解決。

2、扶貧村缺少大的旅游龍頭企業帶動。由于旅游尚在發展之中,旅游企業不多,對整個鄉村旅游的帶動能力、整合能力均較弱,扶貧的預期效果尚難很快顯現。

3、貧困村及貧困戶自身的發展能力有限。由于貧困村民缺少旅游從業、旅游服務技能,如何組織他們參與到旅游發展中來,還要進一步培訓,同時要提高貧困村旅游發展組織化程度。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盡快改善鄉村旅游發展條件,同時,加大旅游從業技能培訓,為旅游扶貧打下堅實基礎。

2、督促旅游企業加快進度,加大旅游市場營銷力度,為貧困村帶來客源市場、為村民帶來旅游就業機會。

鄉村扶貧工作總結范文第4篇

1、明確扶貧重點和扶貧思路。旅游扶貧是產業扶貧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年以來,我縣結合旅游發展總體部署和全域旅游整體推進,確立了以加快旅游發展帶動貧困村集體經濟和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通過旅游企業幫扶、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示范村、民宿達標戶建設引導等旅游扶貧措施,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努力實現貧困村集體收入明顯增長、貧困村出列和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并編制完成《縣鄉村旅游扶貧規劃》《縣村村寨規劃》。

2、突出鄉村旅游扶貧優勢和特色。旅游產業具有涉及面廣、綜合性強、行業準入門檻低、持續投入大、帶動力見效快等行業特征,在扶貧攻堅中具有明顯的產業優勢。在旅游扶貧重點貧困村新建旅游公廁、停車場、標識牌、等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提升旅游接待條件,改善旅游基礎設施。

3、完成申報創建3個省級旅游示范村,已按照州旅游發展委員會要求上報相關材料。

4、按照年初州旅游發展委員會下達給我縣的創建民宿達標戶的任務,我局已完成15戶民宿達標戶的申報工作,并將根據建設情況兌現補助資金20萬元。

5、人才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局根據我縣實際情況先后在各村開展14期旅游從業人員培訓,累計完成培訓1067人次。

6、完成一戶鄉村旅游特色業態經營戶的申報。

7、完成5旅游公益類崗位的開發,并在7月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已正式上崗工作。

8、積極引進企業,以“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引進1戶企業并在3月份完成組建縣秘境鄉村旅游開發公司,現正在實施相關旅游項目。

9、按照旅游開發規劃先行的原則,我局在9月份完成《縣鄉村旅游扶貧規劃》《縣村村寨規劃》之際,迅速啟動兩村的標識標牌設計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標識標牌的設計等工作,將在11月底前完成標識標牌的安裝等工作。

10、今年在我局的積極引導下,我縣首個村集體經營的帳篷村在朗達村順利開張營業,這也標志著我縣鄉村旅游集體經濟的又一個模式的開啟。

11、為了加強各旅游發展貧困村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我局今年結合旅游廁所建設任務,完成3個旅游廁所的建設,截止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11月將全面完工。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扶貧資金投入不足。旅游產業投資周期長,持續投入大,旅游產品形成、旅游市場開拓,有一個過程,現有的資金安排只能解決旅游設施的基本投入,后續的營銷投入等尚未解決。

2、扶貧村缺少大的旅游龍頭企業帶動。由于旅游尚在發展之中,旅游企業不多,對整個鄉村旅游的帶動能力、整合能力均較弱,扶貧的預期效果尚難很快顯現。

3、貧困村及貧困戶自身的發展能力有限。由于貧困村民缺少旅游從業、旅游服務技能,如何組織他們參與到旅游發展中來,還要進一步培訓,同時要提高貧困村旅游發展組織化程度。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盡快改善鄉村旅游發展條件,同時,加大旅游從業技能培訓,為旅游扶貧打下堅實基礎。

2、督促旅游企業加快進度,加大旅游市場營銷力度,為貧困村帶來客源市場、為村民帶來旅游就業機會。

鄉村扶貧工作總結范文第5篇

工作匯報材料

一、全鎮基本概況

安邊鎮地處定邊縣東部,距縣城50公里,始建于明正統二年(1437年),是歷史上有名的“三邊”之一;1949年撤縣建區,素有“旱碼頭”之稱,是定邊縣東灘六鄉鎮經濟文化活動中心,商貿物資集散地;1958年改為人民公社,1984年建鎮。1998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9年又被省政府確定為陜北“50鎮”,后又被確定為陜西省107個重點鎮之一,榆林市“一縣一鎮”試點鎮。。

全鎮轄1個街道辦事處、2個社區居委會,11個行政村、75個自然村、駐鎮企事業單位21個;總人口23274人,其中農業人口19781人;黨委轄黨支部18個,其中農村支部11個,共有黨員603名。全鎮在冊建檔立卡貧困戶603戶,貧困人口2488人。全鎮土地總面積2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萬畝,林草地面積12萬畝,屬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地勢南高北低,境內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紅膠土等儲量十分富集,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區域內以農業生產為主,農業主導產業以馬鈴薯、玉米、蕎麥、小雜糧、蔬菜、羊子為主,其中,南部7個行政村屬于白于山丘陵溝壑地帶,以旱作物為主,北部4個行政村為灘區,土地平坦肥沃,部分地為鹽堿地,多為水地,旱地少,以種植反季節、無公害農產品為主,甜瓜、紅蔥、大棚菜等特色農業初具規模。201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1960元。2017年各項工作都走在了全縣的前列,同時被市委、市政府評為脫貧攻堅“模范鄉鎮”。

二、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一年來,我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直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鎮具體抓好脫貧攻堅、現代農業、保障民生、社會事業、重點工程、作風轉變“六方面重點工作”。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一是通過在楊嶺村實施18公里高壓、8公里低壓改造,雷圈村實施7公里高壓、8公里低壓改造,使得全鎮電力入戶率達到100%;二是配合縣水務局對全鎮人飲安全進行全面排查,建成水窖88個、硬化集雨場26700平方米,財政補助資金132.9萬元,北園子、雷圈、楊嶺實施人飲工程使得全鎮人飲安全率達到100%;三是新修水泥路,惠樓至楊嶺,雷圈至楊嶺等5段49.6公里,使全鎮11個行政村均有通村水泥路或瀝青路,并且延伸至村部。四是移民搬遷和危房改造工程,全鎮共易地扶貧搬遷199戶,其中169戶人均補貼2.5萬元;分散安置30戶,人均補貼1.5萬元;危房改造130戶,補助資金325萬元,全面解決了我鎮農村群眾的住房問題。五是投資1350萬元實施了1.7公里安邊鎮街道改造一期工程,二期街道改造工程0.9公里目前已開工建設,后續將積極爭取資金實施街道改造、亮化、綠化,全面改善鎮域道路。六是投資183萬元建成安邊文化館一座,投資167萬元建成10000平方米安邊文化廣場1個。

三、2018年工作打算

一是實施產業興村強鎮行動。改造北園子村2000畝高標準農田;優化楊嶺村龍飛馬鈴薯基地建設;打造牛圈塘村德旺專業合作社千畝示范基地、安寺村集體洪漫地集約種植基地和王寨子村百畝“溫室”蔬菜村,創“安邊小瓜”特色品牌;以退耕還草、家庭農場建設等為重點推進畜牧業結構調整。

二是打造雷圈村、王寨子村“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實施改路、改水、改電、改圈、通訊、綠化等民生工程。

鄉村扶貧工作總結范文第6篇

關鍵詞:鄉村振興;精準扶貧;關系問題

一、研究背景

精準扶貧是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調研時提出的,這一思想主要是針對粗放式扶貧的弊端所提出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脫真貧,要求扶貧開發中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扶貧摘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針對“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戰略部署,該戰略從重塑城鄉關系、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傳承發展農耕文明、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等七個方面破解“三農”問題。當前,我國正處于精準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并存和交匯的特殊時期,貧困地區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短板,形成精準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的良性互動格局,對于提高脫貧質量,合理利用資源,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二者都是從國家戰略角度制定

的,符合當代“三農”問題的解決之策,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實現脫貧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從實踐角度出發,兩者之間的關系卻是復雜的,特別是 2020 年脫貧任務完成之后精準扶貧向鄉村振興的轉換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立足于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前人研究的基礎,多數學者在普遍關注和重視的同時從含義、目的、對策等角度對該問題進行思考,普遍認為精準扶貧工作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但就鄉村振興反哺精準扶貧方向的思考,目前學術界還存在一定的缺失,二者都著眼于當今大時代背景下“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服務于深度貧困地區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協同工作的推進。因此本文著重從三個角度思考:一是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相互促進,即兩者實屬“一體兩面”,主要是將辯證法作為其思考路徑,一方面精準扶貧為鄉村振興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鄉村振興為精準扶貧的長久發展提供了保障;二是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耦合銜接,立足于 2020 特殊的時代背景,思考了二者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舉措;三是精準扶貧助力鄉村振興實施路徑,主要從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和人才振興等五個具體抓手出發,從具體舉措分析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銜接路徑,產業、文化、生態、組織、人才只有得到“精準”發展,才能更好地結合當地實際推動鄉村振興有效實施。深入解析深度貧困地區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的協同關聯,提出存在的不足和對其未來發展的思考及展望,以此促進鄉村發展治理水平、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高,推進“三農”問題更好更快解決。

二、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關系領域中的重要議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深刻闡述了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怎樣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這是黨中央著眼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戰略目標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由于目前我國已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都受到學界的高度重視。

(一)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相互促進作用

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本質看實屬“一體兩面”,從達成目標看,二者都針對于“三農”問題,促進“三農”問題又好又快解決,為農村、農民、農業提供更好的環境和出路;從時間節點上看,2020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轉折之年;從實施內容上看,無論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的綱領性謀劃,還是《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階段性部署,都將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作為重點詳述。因此從辯證的角度可以看出,二者的關系問題十分重要,不少學者也對這一問題提出了看法和思路。1.精準扶貧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劉升(2019)認為精準扶貧通過資源下鄉的方式為貧困地區輸入了大量資源,著重分析了精準扶貧投入巨量資源奠定了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等多方面基礎,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條件[1]。舒暢(2019)從精準扶貧的重要性角度出發,在認為精準扶貧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的基

礎上,分析了目前我國精準扶貧助增收的途徑及發展現狀,并指出精準扶貧幫助貧困群眾增收致富,也是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2]。由于目前我國“三農”面對著嚴峻的問題,農村人口流失現象嚴重、經濟滯后、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層出不窮,對脫貧攻堅以及之后的鄉村振興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而許多學者都從精準扶貧角度出發,對精準扶貧提供解決角度和思路,從而以小見大用“階梯式”的方式解決目前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2.鄉村振興提升并鞏固了精準扶貧。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都是面對“三農”問題提出的對策和思考,二者相互集成相互銜接,精準扶貧對鄉村振興的影響不言而喻,但就鄉村振興對精準扶貧的反作用機制,目前學術界的研究較為狹窄,筆者搜索相關文獻,其中以李敏(2019)的觀點最為新穎,他認為鄉村振興對精準扶貧的長效機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從脫貧攻堅要具有長期性和持續性這一目標入手,指出脫貧的難點就在于做到穩定脫貧而不返貧,著眼于構建精準扶貧長效機制,提出了具體的舉措。

(二)鄉村振興戰略與精準扶貧耦合銜接

張文光(2019)認為鄉村振興戰略側重于從頂層設計,是一個系統性工程。精準扶貧從致貧的因素出發,針對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扶貧措施,側重于微觀政策。并從正確認識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邏輯關系、準確把握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實施路徑、全面建立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保障機制三個角度出發,為二者銜接和保障提出了解決之策。[4]豆書龍、葉敬忠

(2019)的《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有機銜接及其機制構建》從現實需要、制度銜接理論訴求、社會主義本質要求三個層面論證了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銜接的必要性,指出雖然目前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在銜接上仍然存在著體制機制銜接不暢、產業發展升級困難和內生動力難以激發等問題。但從實踐可行性方面分析,鄉村振興可以借鑒脫貧攻堅的有效經驗實現穩健推進,而脫貧攻堅亦能夠利用鄉村振興機遇謀求縱深發展。[5]文豐安(2019)則在對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理論進行精確分析后,對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協同推進的現狀進行審視,從利弊兩個角度對目前兩者關系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和解釋,并提出從健全管理體制和強化技術支撐、將鄉村振興戰略融入精準扶貧方略、依托鄉村振興戰略鞏固脫貧成果等三方面出發,解決目前兩者關系存在的問題。[6]相雪梅(2018)在《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的耦合協同研究》中指出,一方面,精準扶貧為鄉村振興補齊短板,鄉村振興為精準脫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農村產業體系的構建,既利于推動脫貧減貧工作,又利于鄉村全面振興,并在詳細分析了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中存在相異點后,用示意圖清晰展現二者的關系,指出二者在構成要素、涉及層面和實施領域等方面的極大相近性,從協同發展的角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7]以上作者充分認識到了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關系的重要意義,并著重從二者的耦合銜接角度出發,分析二者協同作用的意義和重要性,以及在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一方面發揮精準扶貧的優勢作用,助力精準扶貧實施,另一方面使鄉村振興有更好發展前景的基礎上,反哺精準扶貧,使二者更好相互助力的同時,更好

推助“三農”問題的高質量解決。

(三)精準扶貧助力鄉村振興實施路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因此,2018 年 3 月 8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審議時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指出五個具體路徑,即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和人才振興,既是我國面對“三農”問題的又一理論創新,又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要義,這五大振興相互不同又密切聯系,共同助力于鄉村振興的實現和“三農”問題的有力解決。1.產業振興。依據我國鄉村目前面臨的問題,結合前人研究,從產業振興角度出發,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首先,立足當地特色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牛勝強(2019)認為,實現產業振興應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做好特色文章,將鄉村振興的戰略思想和原則深度融入產業扶貧實踐,從而科學構建產業扶貧長效機制提高長效發展動能[8]。其次,發揮旅游產業的巨大吸引力,助推產業振興,例如在《精準扶貧視角下發展鄉村旅游的意義、困境及路徑探究》一文中,張莉、邵儉福(2019)就指出鄉村旅游精準扶貧是新興的產業扶貧形式,是鄉村振興的新希望、農村產業聯合發展的新動力、農民增收的新渠道和貧困人口自我提升的新路徑[9]。最后,主要結合目前新興電商經濟的新勢頭,將電商與產業振興相結合,其中葉詩凡(2019)認為隨著互聯網的應用和普及,電子商務在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戰略的共同作用下,取得了長足進步,有效地帶動國民經濟特別是農

村經濟的進步和發展,成為國家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之一[10]。2.文化振興。文化振興主要是從精神文明建設的角度出發,立足于我國農村文化建設嚴重滯后的現狀,對鄉村文化建設提出的要求,尤其是孫志國、劉紅、劉之楊(2018)等人立足現狀從分析原因的角度入手,指出可以從專利、地理標志、傳統知識等當地特有傳統文化入手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帶動當地文化振興。[11]當然,這里所謂的文化振興不僅是指開發當地的文化資源,更是通過轉變當地人的精神風貌,達到當地農戶從外部“輸血”向內部“造血”思維的轉換,“扶貧先扶智”讓農戶在更好理解扶貧政策的基礎上,調動其生產發展積極性,切實從扶貧對象所需出發,使農戶可以真正結合實際情況反映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精準扶貧助力鄉村振興的目標。3.生態振興。鄉村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改善農村居住條件、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都具有重要意義。而目前我國為了促進鄉村振興的高速發展,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給農村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彌補的傷害,違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因此生態振興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立足于可持續的同時,以發展的眼光研究貧困問題,在生態保護與修復中脫貧,實現環境優化和脫貧共贏的局面,張玉等人(2019)就對江西省采取的生態振興項目成果進行研究,立足江西省重點生態功能區貧困縣現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總結成果的同時提出了相應的改善措施。[12]4.組織振興。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對鄉村全面振興激發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農村基層黨組織這一理論上

的“領頭羊”作用發揮不足,因此恢復其重要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其中,王韜欽(2019)的《鄉村組織振興的基本邏輯及實現路徑探討》就從目前鄉村組織面臨的困境出發,指出制約我國目前組織振興的四對基本矛盾,并著力從協調國家有效治理和鄉村基層民主之間的關系角度解決目前我國組織振興存在的問題[13]。而殷梅英(2018)的《以組織振興為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則從另一個角度出發,分析了目前農村中常見的四種組織,即:農村基層黨組織、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社會組織、村民自治對鄉村振興的意義和作用,二者雖角度不同,但都題材新穎且分析準確到位[14]。同時駐村工作隊和駐村干部等形式的幫扶,也對鄉村振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駐村工作隊的隊員或駐村干部往往是具有相關專業技能、知識或能力的人才,將他們納入扶貧組織體系來,能夠更好發揮政策的上傳下達作用,推進脫貧政策落實的同時,與當地實際存在的脫貧問題相結合,團結和整合具體資源,在與農戶親切溝通的過程中確保了當地脫貧攻堅保質保量地完成。5.人才振興。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人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的重要論斷,而作為第一資源的人才在我國目前的農村卻面臨著挑戰:留守老幼多、青壯年勞動力缺失、對優秀人才缺乏吸引力等,而面對上述問題,不同作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之策。劉秋林、李林春(2019)則以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新型職業農民素質提升工程為例提出培養“新型農民”提高其“造血能力”[15];余應鴻(2018)認為教育精準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一種模式,它能有效提升貧困人口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是

最有效、最直接的精準扶貧,可充分發揮教育精準扶貧作用,幫助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與發展[16]。人才振興的途徑一方面是利用教育扶貧,通過教育的手段,提高農村的教育現狀和整體素質,解決目前農村面臨的教育落后和人才外流的現象,另一方面則可以通過專門的科技扶貧手段,培養或吸納科技人才,從而立足實際對面臨的貧困問題提出具體舉措。上述五種具體途徑既是鄉村振興的推進之法,也是精準扶貧的實現路徑,通過在實際路徑中融合與踐行使五種舉措能與當地實際問題具體結合,從而推進脫貧攻堅的實現和鄉村振興的藍圖。

三、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關系問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與展望

(一)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關系問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精準扶貧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研究成果較多,但鄉村振興助力精準扶貧、且二者互相促進的研究成果較少。從前人的研究來看,多數學者主要研究了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精準扶貧對其的助力作用,且結合具體實例涵蓋文化振興、組織振興、生態振興、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等各個具體領域,研究較為詳實,但就鄉村振興對精準扶貧的提升作用研究較少,從時間和范圍來看二者相互遞進、相互包含,但從影響程度里看應更辯證的角度看二者的關系問題,但就目前學者的研究來看,較為狹隘且淺顯,涵蓋面也較小,后者主要以李敏的《以鄉村振興助推精準扶貧形成防治返貧長效機制》為例,有較大的借鑒意義。筆者認為,鄉村振興對精準扶貧的積極作用至少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提升了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目標要求高于精準扶貧的目標,時間上也是更為長遠的目標。但兩者具有相同的價值追求。2020 年脫貧

任務完成之后,精準扶貧的經驗、措施、管理機制等可以優化升級后用于鄉村振興;二是鞏固了精準扶貧成果。脫貧后預防返貧的任務艱巨,鄉村振興從根本上解決了貧困地區農村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是有效預防返貧、鞏固脫貧成效的有力措施。2.對精準扶貧助推鄉村振興的具體路徑不同作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沒有大的理論框架將其整合在一起,且重合度較高。例如,李敏的《以鄉村振興助推精準扶貧形成防治返貧長效機制》中就提出了從貧困群體的識別認定要精準,開拓多元化扶貧主體,激活現有扶貧主體動力,扶貧資源的傳輸要高效精準三個角度如何實現精準扶貧;而梁銘豪的《鄉村振興戰略下精準扶貧的創新研究》就從優化貧困識別流程,完善精準識別機制、加強幫扶監管創新,完善精準幫扶制度、借助信息化平臺開展大數據扶貧、改革扶貧資金管理體制,加強資金整合、完善精準扶貧考核機制五個角度出發,二者既有差別,又有一定的包含關系,界定不清。學者們主要從具體問題出發思考對策,未從哲學層面構建理論框架。從而導致面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成果較多,卻缺乏整合性和理論性,新穎觀點和理論較少,著眼點小,思考范圍過于狹窄。3.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關系問題研究目前較為前沿,成果較少,且發表時間較緊湊,文獻之間的借鑒與整合程度較低。就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的關系問題來看,當前學者已經意識到二者從時間、內容、目標等方面具有著密切的聯系,并提出了相應的看法和理解,但由于鄉村振興戰略出臺時間較晚,研究者無法有效全面整合前人研究,因此多數只是從自己的研究角度出發,對前人的借鑒較少,未能全面整合提出較為系統的思路。

(二)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關系問題研究的思考和展望

1.探索二者的內在關聯。要結合扶貧開發深入挖掘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理論、歷史、實踐邏輯,探索兩者之間的一致性和區別。主要立足于理論層面。從理論層面利用辯證法的思維全面理解、深化二者之間的關系研究,整合零碎觀點,形成大的理論框架,以實踐—理論—實踐的方式,更好地指導目前我國“三農”中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的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都只是停留在實踐層面,例如多數研究的落腳點是從各個地區的扶貧問題出發,具體分析了呈現現狀及解決措施,但并沒有將二者的關系問題上升到理論層面,在從實踐向理論的轉換和銜接問題上缺乏大的理論框架,且研究應更深入于研究二者的關系層面,探索二者的內在關聯,再上升到理論層面后為更好地指導實踐奠定基礎。2.深入研究二者之間的銜接與轉換機制。2020 年脫貧任務完成之后,我國扶貧開發中形成的大量經驗,管理、投入、協同、考核、監督等機制、大量傾斜性政策、大量機構、軟件系統等該何去何從,如何將精準扶貧機制轉換為鄉村振興機制,鞏固精準扶貧的成果,并促進貧困地區鄉村振興的實現。從 2013 年精準扶貧政策的提出,特別是到近幾年我國更是加大了對農村的扶貧開發力度,明確提出了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在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站在 2020 年這個關鍵節點上,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時,整合精準扶貧的內在資源,將現有的政策成果和未來的發展目標更好地實現內在的銜接,更好地為我國“三農”問題提出解決策略。3.總結并創新有效的具體實踐路徑。目

前,鄉村振興的整體框架已形成,但如何有效落實,還需要深入探索。例如,如何解決農村經濟社會建設中人的問題、土地的問題、資金的問題、公共管理和服務的問題、如何監測工作進程、如何考核督促地方政府工作、誰來幫助農村、鄉村振興的具體標準有哪些等。只有把鄉村振興戰略轉化為具體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才能找到抓手,穩步推進,確保按期實現目標。理論指導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實現真脫貧的戰略目標,由于不同地區所面臨的現狀和難點不同,發展階段也不同,這時就要結合當地具體實際找出適合自己的脫貧發展之路。例如在明確區域資源特征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找準鄉村發展著力點和突破點,明確鄉村發展戰略,在綜合現有資源的基礎上,依托科學技術等手段,提高農村資源的合理配置,在目標明晰的基礎上,促進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上一篇:大班下學期個人工作總結范文下一篇:教育學原理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