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網上銀行經營管理論文范文

2023-12-31

網上銀行經營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隨著金融市場不斷完善,金融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商業銀行的經營壓力,對商業銀行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實際調查中發現,很多商業銀行的客戶關系管理還存在較多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銀行客戶的滿意度與忠誠度,直接影響了商業銀行的穩步發展。因此,在金融市場競爭不斷激烈的背景下,各大商業銀行應該進一步加強銀行客戶關系管理,制定科學合理的客戶關系管理體系,這樣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提高銀行客戶的滿意度與忠誠度,提高商業銀行的綜合競爭力。

關鍵詞:商業銀行;管理概述;管理水平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客戶就是銀行的生命,只有穩定客戶才能促進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因此,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各大商業銀行都開始重視客戶管理。但是在實際調查中發現,很多商業銀行的客戶關系管理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例如缺乏完善的客戶關系管理制度、客戶關系管理信息化水平偏低、銀行管理層重視度偏低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客戶對商業銀行的滿意度與忠誠度,不利于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因此在商業銀行競爭不斷激烈的背景下,商業銀行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經營理念,進一步加強銀行客戶關系管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培養銀行顧客的滿意度,為銀行帶來更多的穩定顧客,提高商業銀行的綜合競爭力。

一、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管理概述

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管理就是在以客戶為中心原則的指導下,利用各種信息技術來對銀行客戶進行分析,以此來培養客戶對商業銀行的滿意度與忠誠度,實現銀行盈利以及擴大市場份額的目的。并且隨著我國經濟市場的不斷完善,客戶關系管理在銀行經營管理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首先,商業銀行通過客戶關系管理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銀行客戶需求的變化,進而根據客戶需求的變化來改變銀行的營銷策略以及產品,進而能夠幫助商業銀行擴大市場份額。其次,商業銀行通過客戶關系管理能夠充分利用一些計算機軟件對銀行工作流程進行重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商業銀行對客戶的響應速度,提高客戶對商業銀行的滿意度。最后,商業銀行通過客戶關系管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銀行工作人員的服務效率與服務質量,進而能夠在銀行客戶心目中樹立良好的銀行形象,提高商業銀行的綜合競爭力。

二、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管理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客戶對商業銀行的滿意度與忠誠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商業銀行的發展。

1.商業銀行管理層對客戶關系管理的重視度偏低

商業銀行管理層缺乏對客戶關系管理的正確認識以及重視度偏低是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管理中常見的問題之一,也是影響銀行客戶關系管理工作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在實際調查中發現,很多商業銀行由于受到傳統經營理念的影響,過度地重視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銀行客戶關系管理工作,致使商業銀行的客戶關系管理水平偏低。同時還有很多商業銀行的管理層缺乏對客戶關系管理的正確認識,認為銀行客戶關系管理就是人際關系,致使很多商業銀行的客戶關系管理工作不全面,嚴重影響了銀行客戶對商業銀行的滿意度與忠誠度。

2.客戶關系管理理念落后

先進的客戶關系管理理念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客戶關系管理水平,但是在實際調查中發現,很多商業銀行的客戶關系管理理念比較落后,嚴重影響了客戶關系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例如很多商業銀行的大廳中都張貼著“以客戶為中心,客戶利益至上”的標語,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卻重視交易活動,沒有將以“客戶為中心”管理理念深入每位銀行職員的工作中,這樣就不能以客戶為中心,充分挖掘客戶的需求,進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客戶對銀行的滿意度與忠誠度,不利于商業銀行的穩步發展。

3.客戶關系管理信息化水平偏低

在實際調查中發現,很多商業銀行的客戶關系管理信息化水平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一些客戶關系管理軟件的應用。例如很多商業銀行并沒有利用一些信息軟件建立系統完善的客戶資料信息數據庫,這樣就使得商業銀行無法充分掌握銀行客戶的詳細信息。同時還有很多商業銀行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客戶信息分析軟件、客戶潛在需求分析軟件等信息軟件的應用,并沒有建立客戶關系管理信息系統,這樣就影響了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管理效率的提升。

三、提高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管理水平的建議

隨著商業銀行之間競爭的不斷激烈,商業銀行只有進一步加強銀行客戶關系管理工作,提高客戶關系管理水平,才能為企業培養忠誠度較高的客戶,進而提高商業銀行的綜合競爭力。

1.提高商業銀行管理層對客戶關系管理的認識

銀行管理層對客戶關系管理的正確認識以及重視是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管理工作開展的基礎,因此,商業銀行管理層必須要提高對客戶關系管理的認識。首先,商業銀行應該組織銀行的管理層定期學習客戶關系管理的理論知識,盡可能地使每一位商業銀行管理者正確認識客戶關系管理,使其深刻地認識到客戶關系管理對商業銀行發展的重要作用。其次,商業銀行還應該從思想上與行動上重視銀行客戶關系管理工作,在精神上與資金上給予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管理足夠的支持,為銀行客戶關系管理工作提供必備的物質,這樣才能保證銀行客戶關系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客戶對商業銀行的滿意度與忠誠度,進一步提高商業銀行的綜合競爭力。

2.樹立現代化的客戶關系管理理念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銀行必須要樹立現代化的客戶關系管理理念。首先,商業銀行應該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將銀行客戶關系管理工作圍繞著客戶來開展,利用各種途徑深入挖掘銀行客戶的潛在需求,為銀行創造更多的利潤。同時還應該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與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商業銀行客戶的滿意度與忠誠度。其次,商業銀行還應該樹立全員參與的客戶關系管理理念,使每一位銀行工作者都能夠參與到客戶關系管理中,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客戶關系管理的水平與質量。

3.建立客戶關系管理信息系統

完善的客戶關系管理信息系統能夠有效提升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管理的效率與質量,因此各大商業銀行應該積極完善客戶關系管理信息系統。首先,各大商業銀行應該建立客戶資料信息數據庫,詳細地記錄客戶的資料信息,并且將這些客戶信息錄入計算機中存檔,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客戶信息的丟失,提高銀行客戶關系管理的質量。其次,各大商業銀行還應該進一步加強客戶信息分析軟件以及客戶信息搜集軟件等信息軟件的應用,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管理的效率。

4.重組業務流程,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各大商業銀行應該對自身的業務流程進行重組,盡可能地消除交易中的一些繁瑣環節,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客戶對銀行的滿意度。同時各大商業銀行還應該進一步加強客戶服務工作,努力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客戶的不滿情緒,提高客戶對銀行的忠誠度。

總而言之,客戶關系管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銀行客戶的滿意度與忠誠度。因此,在商業銀行之間競爭不斷激烈的背景下,商業銀行應該樹立新的客戶關系管理理念,積極創新客戶關系管理方法,提高商業銀行的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任穎.我國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管理現狀及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7).

[2]程瑤.關于加強商業銀行客戶關系管理的思考[J].管理學家,2013(11).

編輯 溫雪蓮

網上銀行經營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完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指大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組織形式為補充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近年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迅速,金融需求旺盛,然而當前的農村金融供給不能很好地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做大做強并帶動農業生產組織的變革,是實現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的基本路徑。文章在深入了解農村農業經營體系現狀的基礎上,針對性的提出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體系創新的政策建議:完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構建農村產權融資體系、加快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立農村多元化融資體系、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

【關鍵詞】三權分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體系;創新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的逐步深入以及鼓勵性政策的推行,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發展。國家對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高度重視。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持,做大做強并帶動農業生產組織的變革,是實現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的基本路徑。近年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迅速,金融需求旺盛,然而當前的農村金融供給不能很好地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傳統農業經濟主體在各方面的諸多差距也使得其需要更多的適應性環境,來實現其自身的金融需求。為此,加快構建符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服務體系至關重要。

1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體系創新的邏輯框架

任何體系、制度的完善、構建都需要一定的目標與邏輯框架。只有根據一定的邏輯順序,逐步開展,才不會雜亂無章,毫無思緒。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出現與發展本身就是由傳統農業經營形式演變而來的,是從屬于農村經濟制度發展規律的。其次,創新是基于發展之上的創新,是基于制度基礎上的創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各方面的創新同樣具有制度屬性。從目前來看,我國農村金融服務主體不斷豐富,發展態勢漸好,服務方式不斷創新并收到良好反應。但不得不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新事物,還受到多方面的制約與阻礙。因此,針對新事物的發展就應當具有新眼光,對其判定也應當具有新的經濟制度,以此,來找到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中的問題,發現本質,對癥治藥。

2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體系創新的政策建議

2.1 完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

2.1.1 加強政策激勵作用,提供政策支持。

支農再貸款是央行對各類農村金融機構發放的再貸款,起初是作為貨幣政策的工具,旨在支持農村信用社改進支農信貸服務,壯大支農資金實力,促進“三農”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隨著社會進步,支農再貸款已逐步發展成為中國人民銀行支持農村金融發展的重要工具。成本低、收入穩定的特征也使其成為可以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相匹配的重要工具。從結果來看,二者的掛鉤是互惠互利的。用再貼現政策引導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服務國家宏觀經濟政策。這不僅為農業經濟金融機構提供了流動性支持,使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獲取更多資金支持,更優化了信貸結構,加快了票據融資業務發展,促進了國家產業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的貫徹落實。

2.1.2 政策性和商業性金融共同推進

國家銀行應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政策性措施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投入。另外,商業銀行適當下移經營重心,并不斷增強經營觸角,實現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優化升級,方便農村經營主體的資金流動。除此之外,加快研發新型農業金融產品,開創具有代表性、獨特性的農村金融管理結構。

2.1.3 創新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積極對待新型農村經營主體,鼓勵民間資本的流動,成立專門性的民營銀行管理相關事宜,或者組織建立農村資金互助社,實現資金、技術與信息的合作與交流。對待村鎮銀行股權可實行適當變動,優化結構,引入民營資本,給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更多的參股入股的機會與平臺。成立農村金融租賃公司,給剛剛起步的新型農營主體在基礎建設上的支持,改善融資結構。除此之外,還應積極設立其他金融機構,一定程度上降低新型農業經濟主體的投資風險,提高資金利用率。

2.2 構建農村產權融資體系

2.2.1 加快建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加快建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肅清企圖投機取巧、違法亂紀的行為,修訂《物權法》《擔保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保證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權益,更保證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加強縣鄉政府對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的監管,予以足夠的空間又不能放任自流,加強監管是保持農村金融市場健康良好發展的關鍵,必不可少。另外,無論是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配套設施,還是基礎化建設包括社會保障體系及戶籍管理制度等等都要健全,推動農村經營產業的優化轉型,加快城鎮化進程,密切農村與城市經營企業的聯系與交流,暢通就業渠道,提供融資信息,增強社會保障。

2.2.2 為保持公平、公正,維護群眾利益,建立農村產權抵押登記公示制度。

產權明晰是土地流轉的基礎和前提。土地產權是土地制度與政策的一個核心問題,土地歸屬了決定土地制度的基本社會性質。隨著經濟發展,農村產權清晰也是保障自身權益不受侵犯、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的工具。

2.2.3 擴大農村產權抵押融資范圍

阻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順利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融資問題。因此,應當加快建立農村產權交易機構,拓寬農村產權抵押融資范圍,為農村金融改革不斷注入新活力。無論是土地經營管理權,還是集體林權、水域灘涂養殖權、農業知識產權、大型農機具等等都可以作為抵押納入貸款范圍,切實擴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范圍。

2.3 加快農村金融產品創新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服務要想獲取長遠發展,在傳統金融模式以及挺多的經濟模式的壓力下脫穎而出就要適應時代發展,順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融資需求,創新發展理念,拓展發展路徑,完善金融體系。

2.3.1 創新特色金融產品

經營主體不同,需求不同,面對多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多元化需求,就要采取針對性的服務模式,提供給經營主體差異化、專屬性的產品。舉例來說,針對從事糧食種植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就要進行農機具、農產品抵押或者補給等業務,使經營主體在各階段都能及時獲取到資金來源。對于畜禽養殖類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來說,同樣需要資金的及時補充,可從廠房、畜禽產品的抵押方面出發。而對于金融體系相對完善而復雜的經營主體來說,產業化鏈長、管理難度大、中間環節多,需要大力推廣以龍頭企業帶動下游產業,突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供應鏈模式,從而實現企業上下合力,共同發展。

2.3.2 合理設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期限及規模

加快建立專項管理辦法,合理設定經營主體的融資期限及規模要點,針對經營主體不同情況的需求應更具有針對性,符合其需求額度大、期限長、頻率高的融資需求特點。具體來說,可以利用不同形式的貸款方式來減少還貸期限與生產經營周期難以對應而導致融資困難又違約的艱難局面的出現。

2.3.3 積極研發、創新結構性金融服務產品。

積極面對市場化趨勢,掌握市場動態,及時做出科學決策,加快構建金融企業的利率定價體系建設,進行梯次授信,下發層次化任務,差異化貸款利率,降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貸款風險,保障其多方面需求。

2.4 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

2.4.1 加快農村現代支付方式的發展

目前很多農村還沒有自助銀行,更不用說網銀、手機銀行的推廣,這就在各方面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為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資金周轉與流動,應當大力建設基礎服務體系,推廣新型支付業務,使農村也能具有更加便捷、立體的支付結算服務。

2.4.2 優化農村支付環

統籌管理,及時辦理新型農業主體的貸款事宜,推廣銀聯“福農通”業務,讓他們了解到國家對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通過這種非現今支付形式的利用,既有效改善收入假幣、殘幣的風險,又提高了資金的使用率。助農取款服務同樣是解決農村地區金融網點少、金融服務推廣難等一系列問題的有效辦法。尤其是那些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長期以來金融服務嚴重缺位,金融基礎設施薄弱,而通過農村超市等金融服務站,則可以極大提高農村支付服務規模。

2.4.3 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用體系,提升農村金融服務。

積極進行信用村建設,對新型農村經營主體貸款進行信用評級,發放信用證,不斷加大對經營主體的資金投入,促進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促進農戶增收。通過正向激勵或者逆向懲戒的方式來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遵守信用制度,參與信用等級評定并記錄。

2.4.4 加強外界溝通,充分運用網絡的強大功能,建立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以其信息量大、信息傳播快、更新及時、存儲提取方便快捷的諸多優點被各行各業應用,因此,其強大的生命力為新型農村金融模式也帶來更多的機會,更加廣闊的平臺。具體說來,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眾籌等互聯網金融來籌集資金、技術、信息,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奠定基礎。

2.5 建立農村多元化融資體系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需要前面運用市場調節的作用。通過市場調節,能夠及時掌握產品的供求關系的變化,傳遞市場信息,實現資源配置。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如果不能準確把握市場動態,新型農業經營的產品將很難抵抗其他經營主體的市場競爭。

2.5.1 加快發展農村資本市場,拓展融資渠道,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

在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上也重點提到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拓展農村資本市場,就要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入市場,并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通過中小型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的發行為他們緩解融資難題,獲取到最大效益。政府可給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適當的政策傾斜,使他們能夠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需要的相應條件。

2.5.2 拓展農村期貨市場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期貨市場發展迅速,交易的商品期貨品種越來越多,其中農產品也占據了一大部分。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和融資投資及價格發現功能得到了很好發揮。進入農產品期貨市場對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來說是利大于弊的。其一,通過農產品期貨公司的設立,將諸多農產品信息匯聚,創新交易品種,實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間的信息流動與獲取,使得產品銷售渠道更加多樣。其二,通過期貨市場的知名度與宣傳力度,讓更多的農產品共同參與市場競爭,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參與度,在套期保值下,減少價格起伏,回避市場風險,從而根據市場需要制定生產銷售計劃,達到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標。

2.5.3 實現各類資本的聚合

這就要求新型農業主體積極進入市場,尋求最佳的社會資本供給。在遵守法律法規及政策要求的基礎上制定相應對策,實現科學化的生產經營,運用資本匯集的效應帶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長遠發展。

2.6 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

2.6.1 系統化管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要想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減少不必要的風險,就要提高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管理水平,實現金融供給雙方的同步進行。企業要切實明確產權框架,規范企業管理,加強經營監管力度,對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企業相關的法律條文及有關規定要做到明確而嚴謹規范。

2.6.2 完善農業保險制度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抵御風險的能力大大提高。通過保險,在投保的同時,就能獲得保障金,極大的降低了農業生產的風險。而保險制度的完善,也使更多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以獲得基本的經濟保障。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分散風險的方式來降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風險壓力。

2.6.3 建立財稅扶持政策體系

國家相關機構出臺針對性的風險補償政策,增加補貼額度,從各方面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從而更專心的投入到農村經營體系中。

2.6.4 完善農村擔保體系

由于農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基礎設施及服務體系都不夠健全,商業性擔保公司數量少,發展狀況并不樂觀。因此,可以鼓勵農村政策性擔保公司點的積極設立,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以有資金可貸,緩解燃眉之急。

2.6.5 建立融資綜合保障模式

就目前來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前景長遠,但同時也會由于融資困難而難以前行。因此,實現銀行、保險、財政、監管等等各種融資方式相結合,將大大緩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楊蕾,楊兆廷.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主要任務及側重點分析[J].農村金融研究,2016(02).

[2]焦鵬飛,李茜.培育綠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研究述評[J].中國農業信息, 2015(20).

[3]楊蕾,楊兆廷.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必要、內涵及創新機制[J].商業經濟研究,2016(19).

[4]陸利軍.財政支持湖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優化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6(03).

[5]王喜梅,陳學明,覃清蓉.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思考[J].經貿實踐,2015(13).

[6]吳文玲.創新三農信貸產品服務農業新型經營主體[J].農銀學刊,2015(02).

作者簡介

王澤鑫,現為河北金融學院國際教育學院2014級金融學本科生。

馬子豪,現為河北金融學院國際教育學院2015級會計學本科生。

高旺,現為河北金融學院經濟貿易系2013級經濟學本科生。

通訊作者簡介

楊蕾,博士學位?,F為河北金融學院副教授, 河北金融學院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工作人員。

作者單位

河北金融學院 河北省保定市 071051

網上銀行經營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一、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筑牢廉潔風險思想防線

加強思想道德和職業操守教育是做好廉潔風險防控工作的有力保障。開展好廉潔風險防控工作,思想認識是前提。要消除后勤保障部門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容易出現的“無用論”、“無關論”、“抵觸論”、“形式論”等思想誤區,做好思想發動工作,確保思想認識到位。要堅持預防為先,加強對員工的正面宣傳、案例警示和崗位廉潔教育,著力強化道德操守觀念和廉潔從業意識,引導大家充分認識廉潔風險的客觀存在性與現實危害性,切實增強參與廉潔風險防控的主動性、積極性。要積極營造廉潔環境和氛圍,大力弘揚和倡導廉潔文化,把廉潔文化有機融入后勤保障工作具體實踐,創新形式和內容,豐富載體和舉措,嚴格標準和要求,明確權力和義務,深入開展各種形式、富有實效、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大興勤儉節約、求真務實之風,大興創新創造、挖掘潛力之風,以廉潔文化引領后勤保障工作健康和諧發展,更好地服務于中心工作和改革發展的大局。

同時注重發揮后勤部門領導的表率作用和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真正做到自覺遵紀守法,自覺遠離腐敗,不法之物不拿、不義之財不取、不凈之地不去、不正之友不交,牢固樹立依法履職、秉公用權、誠實守信、廉潔自律的法制觀念、道德觀念和從業觀念,使得廉潔從業意識內化為從業人員的思想準則和道德準繩,外化為深入踐行《銀行業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職業操守指引》和廉潔從業規定的自覺行動。

二、建立健全制度,深入排查應對廉潔風險

全面加強制度建設,規范業務工作流程,努力實現后勤保障工作的“制度全覆蓋”。針對固定資產管理、物品采購、會務接待、車輛使用、財務報銷等工作,制定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和業務流程,實現后勤保障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標準化。同時進一步厘清后勤保障工作各個崗位的職責和權限,實行崗位管理責任制,為廉潔風險防控工作夯實基礎。

深入開展廉潔風險點排查,根據工作制度和業務流程,認真查找每個崗位在權力行使中存在的廉潔風險點,并依據權力的重要性、權力行使的頻率、腐敗現象發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等,評定風險等級,有針對性地制定防控措施,及時糾正整改存在的各種問題,舉一反三,堵塞漏洞,穩步建立起可操作性強、具體管用、切實可行的廉潔風險防控管理機制。

在廉潔風險點排查工作中,要制定嚴格的排查制度和具體的標準要求,加強引導,有序推進,狠抓落實,實行全員參與、全面梳理、全力開展,確保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不出現任何盲點漏點、不回避任何矛盾問題,進一步提升廉潔風險排查的覆蓋率和輻射面,深入拓展排查的深度和力度,著力加強對風險隱患的整改,對已經出現的風險迅速進行遏制和化解,把潛在的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要堅持源頭防腐、防微杜漸,加強對思想、行為的引導,從小節、細節抓起,牢固樹立崇尚廉潔、踐行廉潔的價值取向和廉榮腐恥的榮辱觀,把廉潔從業作為檢驗后勤保障人員道德水準的重要標尺。通過教育和引導、監督和制約、他律和自律,促進廉潔風險防控理念深入于心、落實于行,更好地得到貫徹執行。要在深入探索實踐中進一步凸顯廉潔風險防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加強和改進廉潔風險排查的方式方法,健全完善員工異常行為報告機制,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及時予以關注和幫助,及時進行勸誡和糾正,前瞻性地采取預防措施,有效防止異常行為轉化為廉潔風險,真正做到防微杜漸,確保廉潔風險防得有力、控得到位。

三、加強內部管理,著力防范化解廉潔風險

在物品采購、公務接待、公務用車、財務管理、物業管理等方面,重點圍繞查找出的廉潔風險點及風險等級,有針對性地加強內部管理,從嚴防范廉潔風險。根據法規政策規定和工作職責權限,進一步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格實行崗位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對可能引發腐敗風險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早進行風險預警,及時有效化解風險。

一是物品采購方面,本著透明公開的原則,嚴格執行采購制度和流程,實行市場詢比價、公開招標、引入品牌競爭以及針對具體項目中標供應商的再招標,同時做好各類采購資料、會議紀要收集及編制工作,保證采購工作依法合規、有據可查。二是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對照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嚴格執行各類資產領用、維修及報廢處置程序,定期對固定資產實物進行盤點,動態掌握固定資產使用狀況,提高資產使用效率,防止固定資產流失。三是辦公用品使用保管方面,規范領用手續,杜絕跑、冒、滴、漏現象發生;注重利用科技管理系統對各類辦公用品進行收發存登記,按月進行庫存盤點,保證賬實相符。四是物業管理方面,加強對物業管理支出的日常監督,按月對物業管理公司財務支出計劃及實際列支進行審核、審查,保證各項開支的用途及支出的合理性、必要性,杜絕不合理開支。五是財務報銷方面,嚴格執行相關財務制度及審批權限,對日常經費報銷管理、崗位履職、制度和經費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自查,保證報銷流程依法合規,財務崗位職責清晰、權限明確。六是公務用車方面,嚴格執行公務用車制度,確保車輛安全,杜絕超規格、超權限和人情用車等現象。

四、做好成本管控,不斷提高后勤保障效益

深入推進后勤保障部門的廉潔風險防控工作,就是要重點搞好資產資金的科學配置和高效使用。堅持把強化成本管理當作大事來抓,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成本管控格局,加大挖潛增效力度,精打細算,厲行節約,開源節流,持續推進創建節約型后勤,把有限的錢財和物質用在刀刃上,努力實現“贏在節儉”。

一是降低能耗。進一步明確公用物業節水、節電、節油及節氣等相關管理內容和措施。非工作時間減少電梯使用及關閉相關用電設備設施;在照明開關、電梯、水龍頭、衛生間、復印機等處張貼節能提示性標志。公務車輛建立單車能耗管理臺帳,對每輛車的油耗、維修及保養等情況進行統計并定期公示。

二是節儉辦會。在各類會務安排和服務工作中,合理制定會務預算,嚴格執行財務制度規定;加強員工食堂管理,積極關注用餐情況,適時增減飯菜,有效避免鋪張浪費。三是控制支出。嚴格控制各類辦公經費支出,從嚴從緊購置辦公設備,規范辦公用品的配備、采購、領用,提倡雙面用紙,注重信封、復印紙再利用。

加強和改進商業銀行后勤保障工作,不斷拓展從源頭上預防、從制度上控制、從實踐中化解廉潔風險的新思路、新舉措、新途徑,不斷提升后勤保障工作的服務質量、服務水平和服務效能,進一步凸顯了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商業銀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后勤保障基礎?!?/p>

(作者單位:徽商銀行)

責編:劉冰石

網上銀行經營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幾個月前就聽說股民的資金賬戶被人惡意操縱,買賣一些下跌的股票,令資產受到巨大損失的事件,近年來這些事件時有發生,今年以來舉國上下都在為股市瘋狂時,網絡炒股安全性問題成為關注的焦點。

數字證書是用來標志和證明網絡通信雙方身份的數字信息文件。數字證書一直被人們認為是網上銀行最安全的通行證,較之傳統的“賬戶號+密碼”更具保障?!吨腥A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的出臺,將數字證書以法律認可的安全技術形式帶入了人們的日常應用里,CA電子認證服務機構、PKI技術也因此被人們漸漸熟悉。

正因為如此,到2006年年底,國內網上銀行用戶超過4000萬,現有個人用戶中使用數字證書的占46%,企業用戶中有46.3%正在使用數字證書。

數字證書就像是通往網上銀行的保險鎖,但如果我們把鎖的鑰匙隨處擺放或不用時也長期插在鎖上,而把密碼貼在保險鎖旁任人讀取,那么無論保險鎖多么堅固可靠,也是形同虛設的。

那為什么還會出現采用了數字證書后資金被竊事件呢?這與銀行采用數字證書的方法有關。部分商業銀行因考慮到使用成本的問題,在網上銀行使用價錢便宜、非安全存儲的“軟數字證書”,即銀行自己提供可復制、可保存在電腦或無安全保障的移動設備上的數字證書,某些證書是免費的,某些證書只收取20元-30元的費用。由于軟數字證書可以保存為文件,木馬仍然有機會復制證書、記錄密碼,造成用戶賬號被盜,故這種證書是不安全的。股民的資金賬戶被人惡意操縱就是這種情況。

某些銀行認識到了軟證書的不足,又自己推出了硬件證書,價格從60元到80元不等。但這依然存在風險。金融行業自身建立數字證書,在技術上并不專業,某些也沒有經過國家相關部門的認證,相當于又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很難徹底保證證書本身的安全性。

目前最安全的數字證書應該是由第三方認證的數字證書,數字證書保存在經國家密碼管理局技術認可的證書存儲介質中,用戶使用時需要插入證書存儲介質并輸入介質保護碼,進行雙因子驗證;在使用過程中需要驗證證書是否存在并有效,進行簽名(驗證)、加密(解密)等操作都是在介質內進行運算,密鑰文件不會被調出介質;使用完拔下證書存儲介質,介質內的文件不會被保存在電腦上,因此用戶不必擔心被黑客控制或盜用。正是因為安全數字證書存儲介質不可觀察、不可復制的特點使得木馬無法仿造,有效保障數字證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規定,“電子簽名需要第三方認證的,由電子認證服務提供者提供認證服務”,即可信的具備法律效力的數字證書應當由依法成立的電子認證服務提供者頒發。在《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里規定,電子認證服務機構需依法具備從事電子認證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運營管理人員、安全管理人員和客戶服務人員;具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和滿足電子認證服務要求的物理環境; 具有符合國家有關安全標準的技術和設備等硬性指標,確保所簽發出的數字證書數據經嚴格審查、真實可信,而合法CA第三方的中立立場也在技術和法律上保障用戶權益。目前獲得《電子認證服務許可證》、在網上安全電子交易中具有權威性和公正性的可信賴的第三方機構合法CA全國僅21家。

這類證書可能價格在100元左右,但獲得了官方的專業認證,從安全性上得到了極大的保證。金融行業需進一步與第三方CA中心合作,才能徹底保證用戶資金的安全。

網上銀行經營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國際金融中心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平衡私人企業儲蓄和投資,為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支持。目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遇到的首要問題是區域金融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它不但影響區域要素自由流動和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而且不利于集群系統創新績效的提高和區域經濟競爭優勢的發揮。要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促進區域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必須積極進行系統創新,打破地方割據,加強區域金融合作,加快建立區域統一金融市場。

關鍵詞:國際金融中心 集群經濟 系統創新 金融合作

System Innov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Zhang Hong

1.引言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20世紀初,上海曾經是遠東地區的國際金融中心,進入21世紀,在經濟和金融全球化的國際經濟潮流中,重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是一項具有全局意義的國家戰略,它不僅有利于促進和帶動上海大都市圈的產業升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而且有利于平衡國內儲蓄和投資,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使中國在新的全球分工體系中獲得最大收益,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對外競爭力。

目前,上海已經建立了包括證券市場、保險市場、期貨市場、黃金市場、全國銀行間拆借市場與外匯市場在內的金融市場體系,覆蓋了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衍生品市場,是國內唯一一個金融市場體系較發達的城市。中國銀聯、工商銀行票據中心、建設銀行信用卡中心、全國97家城市商業銀行資金清算平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匯豐銀行的數據處理中心等一批有重要市場影響力的金融機構都已相繼落戶上海。而且上海是蘇浙企業投資最多的城市,浙江駐滬企業協會稱,該省進滬企業已有5萬家,注冊資本總額達610億元;江蘇省政府駐滬辦稱,江蘇省在滬企業有1萬多家,大部分為私營企業,其中注冊資金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就達18家。而越來越多的上海企業也正走出上海,在臨近的蘇浙兩省投資辦廠。據不完全統計,上海企業對外省市的投資中,江浙地區所占比例達63%,上海企業在蘇浙兩省的各類經濟合作項目約4705個(含科技成果轉讓),協議投資79.54億元。①

但是,目前長江三角洲地區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主義,蘇浙滬的資金流動相當在程度上受到區域金融市場分割的影響。傳統行政區劃造成的行政壁壘已經成為長三角地區要素流動和資源配置優化的主要障礙。金融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率先在金融行業打破行政壁壘,促進長三角區域金融合作,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將有利于促進金融創新,實現金融產業集聚效應和規模經濟效應,促進集群系統的合作與創新,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優勢。

2.系統創新與上海大都市圈的金融合作

波特在《國家競爭優勢》中指出,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競爭力取決于該國或區域內產業的競爭力。②上海要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就必須確立自己的優勢產業的競爭力。相對于周邊城市和地區而言,上海已經形成了金融機構的集聚和金融產業的集群。但是,當產業集聚過程中形成的經濟區域邊界和國家行政區劃形成沖突時,經濟發展的全球化和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必然要求消除地區間的行政壁壘,進行系統創新,促進區域內各城市之間的資源優化整合,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市場的一體化。

2.1 集群經濟與系統缺陷理論。

Kindleberger(1974)認為,金融市場組織中存在的規模經濟是金融產業集聚和國際金融中心形成的主要向心力,其經濟效應主要體現在支付體系和由此而來的交易結算中。例如,Kindleberger指出,對于n個金融中心,最有效的支付體系會在一個單一的金融中心中包括所有支付的集中。因此,只有n-1個通信渠道是必需的,而不是雙邊支付結算的情況下的n(n-1)2。而且如果可能的話,這些支付機制的成本可通過集中中心中的所有活動來減少。Kindleberger指出,“隨著一個高效支付體系的發展,企業發現自己能夠通過集中于大都市的金融中心,利用銀行業的交易媒介功能節約資金周轉余額。超過一定規模的企業趨向于在大都市設立財務部門,在當地的金融市場進行交易,并且可以運用較少的資金周轉余額為更大規模的支付融資。競爭性日益增加的證券市場為資金短缺者提供更多的、更加便宜的證券發行機會,同時為資金盈余者提供更多的流動性投資對象。規模經濟不僅存在于貨幣的交易媒介和價值儲藏功能之中,就貸款、貼現和債券而言,規模經濟還存在于延期償付標準功能之中”。黃解宇、楊再斌(2006)認為,金融集聚的規模經濟效應(包括外部規模經濟與內部規模經濟效應)是金融機構集聚的直接原因。Martin和Ottaviano(1997)、Baldwin和Forslid(2000)認為,集聚經濟必然是以一定的規模為前提,通過微觀主體的內在規模經濟來實現,集聚經濟作為外部的規模經濟總是與區域的經濟活動相聯系,外部規模經濟是促成生產和經營單位空間聚集的主要動因之一。

但是,在一個集群系統中,除了會發生市場失敗要求政府干預,還有可能產生系統缺陷,即集群系統中公司與公司以及公司與非公司主體之間的互動中出現的各種障礙。系統缺陷可能會限制集群系統中的知識共享和知識的進一步發展,從而不利于集群創新績效的提高。系統缺陷理論認為,一個集群系統中可能存在如下缺陷:第一,主體間互動有限。由于集群內企業可能沒有意識到相關企業存在的重要性,這樣就會失去很多潛在的學習和創新機會;第二,信息失效。由于缺乏戰略信息,主體對未來的技術和商業發展缺乏遠見,或是各主體間的交流和合作出現瓶頸,限制了集群的創新潛力;第三,組織機構失效。當各種教育、研究、金融等機構,文化、法律和傳統的組織機構不能創造和開發新的技術時,就出現組織機構失效;第四,知識基礎設施與商業需求間不匹配。即,公共知識機構開發的知識與商業需求相去甚遠,知識可能太“科學化”而很難判斷它是否有潛在的市場,或者知識可能有充分的應用前景,但沒有商業前景;第五,缺乏高要求、挑剔的顧客。對特殊技術或對技術的新奇應用有大量需求的顧客的存在可能會刺激企業創新。

系統缺陷理論將創新系統的運行和績效視為一個整體,認為政府有責任制定競爭政策,消除管制,建設穩定而又可靠的物質基礎設施,當市場中出現合作需求,但卻缺乏支持合作的組織時,政府有責任運用其組織能力將各個活動主體聚集在一起,為未來技術和市場開發提供戰略信息??傊?,政府在集群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是催化劑和中介人,為集群經濟中的經濟主體提供溝通的渠道和支持的激勵機制,將各主體集聚在一起,促進其合作與分工,從而提供有利于集群創新的環境,提高區域創新能力。

2.2 創新系統與上海大都市圈的金融合作。

目前,長江三角洲地區盡管在中國是最早形成大都市圈的地區,城市體系較為完善,但內部橫向經濟聯系并不強,16個城市各自為政,伴隨著鄉鎮企業的興起而產生的“自下而上的城市化”,以及與舊體制相伴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更使得城市間的無序競爭加劇,產業同構、重復建設、“圈地運動”等現象嚴重,金融市場分割以及金融服務的條塊經濟等系統缺陷嚴重限制了上海大都市圈整體產業結構的優化整合和集群創新潛力的發揮。

有研究表明,東部地區無論是市場化總指數,還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非國有經濟的發展、產品的發育程度、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以及市場中介組織和法律制度建設等方面都優于中西部地區③,如圖1所示。相對而言,三大地區的要素市場發育程度都落后于其它市場化指標,其中中西部地區的要素市場發育程度最低,只有2.53,但是和其它市場化程度指標相比,東部地區的要素市場發育程度相對具有較明顯的比較優勢。從2000年到2002年市場化程度的發展動態來看,東部地區非國有經濟的發展較快,而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則上升了0.64,增加到2002年的5.87。

雖然根據三大地區劃分的市場化指數來判斷上海大都市圈的區域市場化程度稍顯粗糙,但是,上海大都市圈內的16個城市都是東部地區相對最有活力、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地區,我們完全有理由判定上海大都市圈無論在產品市場的發育程度還是在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上都要優于其它地區。但是,上海大都市圈要建立自己的終極競爭優勢,特別是和國外發達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國際大都市圈相比較,目前最緊迫的任務是要發揮自己的相對比較優勢,加快區域要素市場的培育,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以貨幣和資本市場的發展對經濟發展起促進和帶動作用。

由于上海及其周邊地區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的外資進入該地區,同時也相應吸引和帶動了外資金融機構進駐上海。至2005年底,在滬經營性外資金融機構達123家,其中年內新增14家。在滬經營的外資銀行及財務公司達84家(含同城支行),年內增加9家,資產總計達484.3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9%.其中,獲準經營人民幣業務的有65家,增加10家,人民幣資產總額達1144.55億元,增長48.5%.有29家在滬外資銀行被其總行確定為中國境內的主報告行。④

這些外資金融機構大都以都市經濟圈為戰略重點,把在上海的金融機構作為區域管理和數據處理的區域總部,輻射性地發展業務。與此同時,代表上海大都市圈經濟活力的跨國公司、企業集團、上市公司等對跨區域金融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增長。但是,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設置仍然是以行政區劃為基礎的,金融業務市場互相割裂,給都市圈內企業的融資和清算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已不能滿足都市圈經濟的發展需求,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阻礙了都市圈經濟的發展?,F代金融產品的復合性特征強化,即金融消費者多元化金融需求的發展和金融供給者獲取合作準租的內在驅動;以及金融企業的資產專業性較高、金融企業的異質性、交易頻率較高和不確定性程度較大使得金融企業越來越多的采用集群形式(連建輝等,2005)。因此,要消除上海大都市圈的系統缺陷,充分發揮集群經濟的創新優勢,就必須加強都市圈內各城市的金融合作,打破傳統行政區劃設置的禁錮,加快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3.區域金融合作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如前所述,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既是都市圈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加強區域金融合作,增強區域競爭力的要求。上海要發揮區域龍頭城市的重要作用,就必須發展其最具比較優勢的金融產業,促進區域金融合作,并帶動整個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

3.1 加快長三角統一票據市場的建設。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之一。從近幾年長三角企業融資格局看,票據融資和企業短期融資券已成為企業資金來源的一個重要供給渠道。2005年,江蘇省企業融資中,銀行貸款仍是主要資金供給渠道,全省本外幣貸款約占全社會融資總量44.2%,但所占份額有所下降,較2004年下降9個百分點。銀行承兌匯票發展較快,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方式,2005年銀行承兌匯票累計增加851.27億元,占全社會融資總量16.9%,較上年上升7.4個百分點。企業短期融資券發行規模迅速增長,短期融資券的發行已對銀行貸款產生明顯的替代效應。由于票據市場的迅速發展,企業貸款結構發生了重要的變化,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票據融資已經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2005年,江蘇省流動資金貸款(短期貸款與票據融資之和)與中長期貸款的新增額之比由2004年的0.69∶1提高到1.75∶1。同年,由于商業匯票業務和短期融資券對貸款的替代作用增強,浙江省年末銀行業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2140.9億元,同比少增295.4億元,增速同比回落6.5個百分點;全年增速峰谷差縮小至4.3%,同比下降17.4個百分點。④

相對于票據市場的迅速發展,票據市場的準入、監管和業務執行卻處于無序分散狀態,既不利于票據市場的健康發展,也不利于資金的自由流動。由于票據市場信息不對稱現象的普遍存在,票據市場的準入、監管標準、業務執行標準不統一,造成了資金流動的梗阻。在江浙企業求“資”若渴時,上海的銀行里卻躺著高過3000億元的存貸差。目前,上海已建成全國最大的票據市場,但是,由于區域金融市場的分割,長三角的許多城市遲遲無法進入。同時,銀行跨系統的資金清算率較低,外地居民在上海購置房產不能使用當地按揭,手持信用卡在異地取款,必須為之付出額外的費用等,這些問題如不解決,必將阻滯長三角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可在各專業銀行組建各自區域中心的基礎上,組織區域內金融同業組建電子收付結算中心清算銀行;組建三地票據信息中心和區域票據登記查詢交易系統,簡化票據聯合結算程序。三地金融行業也可由央行發起,共同組建三地企業、個人信用聯合征信系統,完善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共同建立企業和個人逃廢債信息交流制度,定期公布黑名單,共同建設長三角金融安全區。

3.2 加快長三角金融創新。

集群經濟要求上海大都市圈進行金融創新,打破市場分割,建立都市圈統一的資金市場。在1995年10月29日~31日召開的上海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上,倫敦歷史悠久的富林明國際投資銀行提交了一份題為《倫敦——全球性的國際金融中心》的系統報告。報告中指出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九大特點之一就是傳統經驗和金融創新的結合,首次公募債券的發行、歐洲債券和多種金融衍生產品與掉期業務、國營企業重組與上市的概念、國際存托憑證的發明等金融創新的誕生地都在倫敦。

3.2.1 金融制度創新。

1999年11月美國廢除了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結束了長達66年的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分業經營與分業管理的局面,通過了《1999年金融服務法》,允許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以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相互滲透。在金融自由化、國際化、和電子化潮流的推動下,上海要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性國際金融中心,必須積極進行金融制度創新,推動銀行業向證券、保險等行業的滲透,跟上世界潮流的發展。通過金融創新,促進銀行業和其它行業的融合,不但可以拓寬銀行的利潤來源,而且可以促進銀行混業經營制度的形成,增強銀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混業經營還有利于“金融百貨公司”的設立,提高銀行業金融服務水平,實現與產業的結合,形成某種形式的壟斷,增強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

3.2.2 金融服務創新。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要求商業銀行提供跨區域的結算、咨詢、資信、理財、保險、證券、財務顧問、投資銀行以及其他業務的全方位金融服務,這種被稱為“量身定做”的“一站式”服務的方式,也正是國際上銀行的主流服務方式。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主要集中在結算、收付代理等勞動密集型產品上,技術含量和收益都比較低。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和跨國公司進駐長三角經濟區,商業銀行的國際業務也亟待發展。推動金融服務創新,有利于商業銀行競爭力的提高以及區域金融資源配置的優化。

3.2.3 金融政策創新。

在集群經濟中,無論是針對單個集群還是所有的集群,集群政策都應注重培育區域的創新環境,促進區域內所有集群的發展。而產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時間和政府獲得政策績效的時間往往不同步,因此,對于上海大都市圈來說,政府應該在提高區域金融創新能力方面發揮作用,長期投資于教育和培訓,投資于區域間金融合作的網絡建設,而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基礎性功能,創造有利于金融創新的環境。對于一些可以在任期內取得短期成效或盈利的政策,如補貼、保護以及鼓勵合并等,從長遠看,這些都是阻礙創新的政策。同時,政府應積極地為外匯交易、離岸金融業務、金融衍生產品的創新和發展提供特殊的政策和優惠條件,以“超越方式”促進國際金融中心的建立。

3.2.4 金融機構創新。

目前上海大都市圈內金融機構仍然比較單一,其中銀行占了絕對比重,非銀行金融機構很不發達,這種狀況非常不利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目前長江三角洲地區個體、私營企業的高速發展產生的融資需要對金融機構的創新的要求不但包括發展中小商業銀行或民營銀行,而且包括對金融機構內部資源進行分類、整合、策劃和調配,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客戶資源、網絡資源、企業家才能等方面的共有資源,從而實現資源利用的優化配置上。建立“長三角金融超市”不失為一種較好的實現金融機構創新的選擇,它既有利于加強資金的橫向融通,又有利于長三角地區民間金融、地下金融問題的解決。

3.3 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

一般而言,大都市區域里的大、中、小型金融服務產業都傾向于形成金融集聚,通過專業的勞動力以及其他相關領域的企業協助,例如會計業、保險精算、法律咨詢等,金融服務產業將更加接近市場,減少交易成本。同時,通過專業的勞動力人才以及彼此之間知識與經驗的分享,開發出創新技術。如果金融市場是有效的,那么金融市場越大,它的效率和流動性就越高(Davis,1990)。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將有利于規模經濟和金融集聚效應的發揮,通過提供交易平臺和交易場所,促進全國各地的技術、人才、產業、商業和金融資本在上海的集聚和分流,特別是吸引民營資本加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將有利于強化上海金融市場服務全國的經濟輻射功能。

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享需求是長江三角洲地區金融合作與互動的重要推動力,在此基礎上進行金融制度、金融服務、金融政策和金融機構的創新,將提高區域內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國內商業銀行的跨區域服務,提高國內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同時,大力發展金融服務和保險業,建立區域內統一的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保險市場、期貨市場等金融平臺,使資金在區域內自由流動,是構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

注釋

①數據轉引自陸明、馬曄華:《上海與周邊城市金融互動現狀與對策》,《安徽農業科學》2006年第34卷17期

②Micheal E 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as [M].NY:The Free Press,1990

③數據來源:樊綱、王小魯:《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報告(2004年)》[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文中對三大地區的劃分如下: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等11省市,中部地區包括黑龍江、山西、內蒙古、吉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等10省區,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等10省市(區)。

④數據來源:《中國金融年鑒2006年》。

參考文獻

[1] George G.Kaufman,‘Emerging Economies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J],Review of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ies Vol.4,No.4 (2001) 365~377

[2] James Laurenceson and Kam Ki Tang,‘Shanghai’s Development as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J],Review of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ies,Vol.8,No.1 (2005) 147~166

[3] 黃花葉、聶鳴、孫理軍.《OECD國家集群政策及其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啟示》,《研究與發展管理》[J],2003年第2期

[4] 金惠英.《打破“銀政壁壘”實現聯動雙贏——關于長三角金融如何實現聯動的調研報告》[J],《現代金融》,2004年第6期

[5] 陸明、馬曄華.《上海與周邊城市金融互動現狀與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6年第34卷17期

[6] 沈城.《長三角都市圈貌合神離》[J],《資本市場雜志》,2003年第9期

[7] 薛波.《國際金融中心研究的初步發展和“理論衰落”》 [J],《上海經濟研究》,2007年第1期

[8] 俞浩進.《都市經濟圈與國有商業銀行跨區域服務研究》[J],《華南金融研究》,2003年第1期

網上銀行經營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從銀行高管薪酬受信貸規模激勵這一視角分析并實證了我國銀行高管薪酬與貸款規模、貸款規模與資產價格之間的相關關系。揭示了另一個資產價格泡沫形成的內在機制,即銀行高管薪酬受貸款規模的正向激勵,過度放貸導致了資產價格的泡沫形成。最后針對上述結論給出相關政策建議,為決策者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委托代理理論;薪酬激勵;銀行信貸規模;資產價格

文獻標志碼:A

一、引言

對于資產價格泡沫形成的機制以及內在動因,在次貸危機之后,許多學者以及專家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對于美國次貸危機前泡沫的形成,業界和學術界都為是美聯儲長期堅持的低利率貨幣政策,這是一個主要宏觀經濟因素,任何經濟現象的形成都有其外在宏觀的誘因和內在微觀的動因,那么泡沫形成的內在微觀的動因是什么呢?是什么促使金融機構過度放貸造成資產價格的泡沫?

分析美國次貸危機前泡沫形成的內在原因,普遍的認同是:在美聯儲連續多年的低利率貨幣政策下,銀行受薪酬激勵,為貸款風險錯誤定價,降低貸款利率導致過度放貸,引發了大量的資產泡沫,最終導致了次貸危機。其他國家在次貸危機之后也相繼采納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其中,中國也實施了4萬億元的刺激經濟計劃。這一時期,中國銀行業釋放了大量的貨幣流動性,導致了資產價格的快速提升,尤其是股市。銀行流動性的增加促使資產泡沫進一步膨脹。

本文即依據上述現象,利用我國的經濟運行數據實證分析銀行高管薪酬是否與超額貸款規模存在正相關關系,且貸款規模是否推高了資產價格這兩個推論。對于商業銀行管理者薪酬的分析,大多集中于對銀行高管薪酬與銀行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例如陳潘武和洪軍(2008)、楊雁(2013)。管征(2010)和朱明秀(2010)等人對影響銀行高管薪酬的因素分析。對于銀行管理者薪酬和銀行貸款之間關系的實證分析,冀志斌和宋清華(2013)使用面板模型,對高薪酬銀行和低薪酬銀行貸款供給對貨幣政策的反應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貨幣政策對高薪酬銀行貸款供給的影響程度高于對低薪銀行的影響程度,高管薪酬在銀行貸款渠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至于銀行管理者薪酬與貸款規模之間足否有一定的同向關系,還沒有人進行分析。這是本文探究資產泡沫形成機制的出發點。對于較高的貸款規模推高了資產價格,這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眾所周知,但是不同期限的規模貸款與資產價格之問的關系究竟怎樣,目前還未有相關文獻進行分析。國外Viral Acharya &Hassan Naqvi(2010)利用委托代理理論分析了引起銀行信貸規模過度投放的內在動因,即是銀行高管的管理者薪酬。

本文從是什么導致了資產價格泡沫的這一問題出發,從銀行高管薪酬激勵和信貸規模這一角度分析引起資產價格泡沫的內在原因。借鑒Viral Acha-rya&Hassan Naqvi的對于引起商業銀行過度放貸的內在動因——高管為獲取更多的薪酬激勵的這一思想,對銀行的高管薪酬與其信貸規模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進行了實汪分析。同時還對不同期限的信貸規模與資產價格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從而得出結論:引起資產價格泡沫的一部分原因即是銀行高管薪酬的不當激勵造成的。

本文的主要內容及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對商業銀行管理者薪酬與貸款規模之間的面板實證分析。第三部分為商業銀行貸款規模與資產價格之間的關系的實證分析。第四部分為結論以及相關政策建議。

二、銀行管理者薪酬與貸款量

借鑒Vil-al Acharya&Hassan Naqvi對于引起商業銀行過度放貸的內在動因——高管為獲取更多的薪酬激勵的這一思想,作者想要證明的是中國商業銀行管理者的薪酬與銀行當期貸款量是否存在一定的正向關系。因各家銀行規模不同,每家銀行的當期貸款量受當期存款的制約,因此上述問題的證實應轉化為對銀行管理者薪酬是否與其存貸比存在一定的相關性。由于銀行在收到儲戶存款后,會依據當期央行規定的存款準備金率上繳一定存款準備金,那么商業銀行的貸存比一般是不能超過K=(1一存款準備金率)。銀行貸存比與K的差值(差值為負)越小,說明銀行管理者越惜貸。當管理者因受薪酬激勵過度放貸時,這一差值會增大,我們定義這一差值為銀行超額貸存比。因此對銀行管理者薪酬是否與期貸款量成正相關關系的問題研究進一步轉化為研究銀行高管薪酬與銀行超額貸存比是否存在正向關系。

(一)變量選取及數據處理

為說明銀行的高層管理人員是否受薪酬的內部激勵而存在過度放貸的行為,這里將分析我國上市銀行的高層管理者薪酬與其商業銀行的過度貸款量之間的相關關系。選取銀行高層的薪酬指標作為被解釋變量,選擇銀行的超額貸存比為解釋變量。選取上市銀行前十名高管的報酬總額作為這個銀行的高管薪酬指標,單位萬元,簡寫為ck。銀行的超額貸存比,簡寫為dk。本文所選數據均來自wind數據庫。時間跨度為2009-2013年。目前在中國滬市的上市銀行有16家。在這一時問區間內除光大銀行和農業銀行,只有14家銀行沒有數據缺失,因此這里樣本的個體數為14。

(二)實證分析

依據我們所選擇的樣本個體以及時間序列數據,我們選擇面板模型對上述兩個指標變量進行實證分析。我們建立的面板數據的模型見式(1):回歸模型的殘差平方和。

分別估計上述三種模型的F檢驗,得到三種模

設定隨機影響的變截距模型為:該銀行的數據時,代表該銀行的虛擬變量取值為“1”,否則取“0”。加入虛擬變量后的模型(2)變為:

(四)結論

通過對14家上市銀行的面板數據分析檢驗得到結論如下:

(1)我國商業銀行存在因受薪酬激勵的過度貸款的行為,高層管理人員的薪酬與其對應的上市銀行的超額貸存比之間為正相關。銀行每提高1個百分點的貸存比,前十名高管薪酬增加近12萬元人民幣。

(2)根據模型,各商業銀行的截距項存在較大差異。在所列的14家上市銀行在中,中國銀行的截距項數值最小,民生銀行最大。不受貸存比影響的各家銀行的高管薪酬收入,從其截距項也可看出最少的為交通銀行,最高的是民生銀行。各銀行高管薪酬從低到高的排序依次為:交通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北京銀行、中國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梢钥闯龈骷疑虡I銀行之間的高管薪酬存在較大差距,其中差距最大的達到人均差360萬元。除中國銀行外,中型股份制銀行的高管薪酬普遍高于國有大型銀行薪酬,這也與各銀行的規模、內部組織管理結構、薪酬激勵機制以及利潤分配結構相關。

三、貨幣流動性與資產價格

本部分內容將實證資產價格泡沫的形成機理過程中,銀行信貸(貨幣流動性)過度投放推高了資產的價格。房地產價格和股票價格作為資產價格的替代指標。

(一)變量選取及數據處理

依據前述中的分析,這里選取貨幣流動性指標為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gdk替代。資產價格選擇房地產的居住消費價格指數jxz與滬深300指數gz。時間長度為2005年7月至2014年5月。時間頻率為月度,三個指標的數據均來自wind數據庫。

對上述指標進行處理。首先對居住消費價格指數調整,將房地產價格指數的基期定為2005年6月。因我們選擇的是居住消費價格指數的環比數據,據此可獲得2005年6月后的定基價格指數序列。同時對時間序列數據做季節調整。調整后的數據在其后加“sa”,數據縮寫依次表示為gdksa、jxzsa和gzsa。對這三個指標取對數,并進行平穩性檢驗。本文采用ADF( Augmented Dickey FulleTest)方法來確定變量的平穩性,最優滯后期用SIC最小準則確定,以保證殘差非自相關。指標平穩性的檢驗結果見表2所示。

(二)實證分析

分析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gdksa、滬深300指數gzsa和居住消費價格指數jxzsa的平穩性檢驗結果,gdksa與gzsa都是一階單整。jxzsa為0階平穩。本文采用Johansen協整檢驗方法檢驗應變量(gdk-sa)與自變量(jxzsa和gzsa)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協整關系。表3列出對協整兩種檢驗結果,即trace檢驗和最大特征值檢驗。

從表3的協整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各項貸款余額(zdk)與股指(ski)和房地產價格指數(hpi)存在協整關系。結合實際情況和實證分析的結果,三個變量之問具體協整方程如下:

由(4)和(5)兩個等式可以看出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增量與居民住房價格指數增量和股票指數成正相關性。依據協整方程式,機構的各項貸款增量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房地產價格指數的增長量將上升0.23個百分點,股票指數增長0.02個百分點。這進一步確認了我國商業銀行存在的過度放貸推高了資產價格,二者之間呈正相關關系。

對上述指標的Granger因果檢驗進行分析。檢驗的指標選取的滯后階數依據指標組的VAR模型的滯后階數來確定。實證檢驗結果見表4。

(三)結論

依據表4的檢驗結果得出:各項貸款與房地產價格指數之間互為Granger因果關系,二者之間相互影響,是一種內生關系。房地產價格的上升刺激了貸款量需求的增加,同時各項貸款量的增長進一步推動了房價的上升。另外股票價格指數也是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增長變動的Granger原因。實證結果也與現實相符。這也充分說明引起銀行流動性風險的過度資產價格泡沫主要是銀行信貸過度增長造成的。

四、總結與建議

本文從另一個視角給出資產價格泡沫的形成機理:即受銀行高管的薪酬激勵致使高管層過度放貸,引起資產價格泡沫。對這一推斷,本文運用我國數據對銀行高管薪酬與信貸規模、信貸規模與資產價格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檢驗結果證實了商業銀行高管存在受薪酬激勵的過度放貸行為,高管薪酬與超額放貸量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銀行信貸推高了資產價格,過度的信貸規模將導致資產價格泡沫。隨著價格泡沫的不斷膨脹,將引發系統性風險。

雖然我國至今還未發生系統性銀行破產事件,這也與我國銀行業發展的歷史背景有關。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以及制度的不斷發展和創新,我們面臨的監管環境也越來越錯綜復雜,為防范資產泡沫引發的系統性風險,應堅持加強對金融機構管理者的科學激勵管理與考核,對宏觀經濟金融風險的監測,堅持考慮資產價格的貨幣總量調控以及結合貨幣總量的結構調整,這是實現我國經濟金融穩定運行的基礎前提。

上一篇:教師師德內涵探究論文范文下一篇:工會企業班組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