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重大事故應急救援學習范文

2024-01-09

重大事故應急救援學習范文第1篇

事故模擬一拖拉機與一電動車在田間道路上發生相撞,當場致使3人死亡,1人受重傷,拖拉機及電動車損壞嚴重。事故發生后,萊城區農機安全監理站接到事故報告,立即向局黨委進行了匯報,分管局長畢武德宣布立即啟動萊城區重大農機事故應急預案,并派出事故處理組趕赴現場處理事故,同時按規定上報應急辦、安監局、市農機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等部門。

市農機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啟動了萊蕪市重大農機事故應急預案,并指示案情重大,救人為先,調集有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

演習地點在鵬泉街道辦事處中和村北的鄉村道路上, 一時間110警車、120救護車、農機事故應急救援車、指揮調度車呼嘯而至。應急救援組的同志與120急救人員展開救助傷員工作, 將一重傷人員進行受傷部位處理后抬到救護車上, 確定其余三人已停止呼吸后按常規進行了處理。隨后事故勘察組在110公安民警的協助下對事故現場進行勘察記錄, 拍攝了事故圖像資料, 制定事故責任書, 并登記保存事故物資, 對事故雙方進行調解。后勤保障組清理事故現場, 進一步核實確認此次農機事故造成的傷亡情況和財產損失。

整個演練歷時一個半小時,各部門反應迅速,分工明確,上下協調,配合默契,處置有力,救援及時,得到了觀摩領導的好評。

重大事故應急救援學習范文第2篇

事故模擬一拖拉機與一電動車在田間道路上發生相撞,當場致3人死亡、1人重傷,拖拉機及電動車損壞嚴重,系重大農機事故。

9 時30分,鋼城區農機安全監理站接到事故報告,案情重大,段站長立即向局領導進行了匯報。局長尚憲迎宣布立即啟動鋼城區重大農機事故應急預案,并派出事故處理組趕赴現場,同時按規定上報應急辦、安監局、市農機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等部門。

9 時35分,市農機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接到事故報告后,分管局長立即啟動了萊蕪市重大農機事故應急預案,并指示救人為先,調集有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

9 時45分,鋼城區局應急救援組、事故勘察組、后勤保障組等有關人員到達現場,確認事故相關人員受傷情況。應急救援組向120急救中心報告,請求派救護車搶救傷員。

9 時55分,120急救車到達事故現場,應急救援組的同志與120急救人員展開救助傷員工作。隨后事故勘察組立即對事故現場進行勘察記錄。

重大事故應急救援學習范文第3篇

2011年7月5日, 由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 (華東) 、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 、中國石油集團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中石化勝利石油管理局和西南石油大學等單位聯合承擔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三高氣田鉆完井安全技術體系研究與應用”重點項目課題驗收會議在北京永興花園飯店召開。我院承擔的“三高氣田鉆完井重大事故預防及應急救援技術” (編號: 2008BAB37B05) 課題順利通過專家驗收。

驗收會上, 課題負責人劉鐵民研究員對課題研究內容及經費使用情況進行了匯報。課題組主要開展以下研究工作并取得相關技術成果:一是研究了三高氣田鉆完井重大事故定量風險評價技術、應急計劃區制定方法、應急預案編制技術、現場監測預警技術以及公眾安全保護技術, 對川渝地區三高氣田進行大面積航拍和大尺寸數字模擬, 開展了風洞模擬實驗和數值模擬工作。二是建立了三高氣田鉆完井重大事故預防及應急救援技術體系框架, 提出了適合我國山區復雜地形的含硫氣井應急計劃區劃分方法, 研究開發了三高氣田鉆完井重大事故移動監測指揮平臺, 提出了三高氣田鉆完井重大事故公眾安全保護策略。三是研發了網絡化氣體濃度監測設備、現場數據采集傳輸系統及儀器8臺/套, 開發了監測數據采集服務、數據集成顯示與預測預警等軟件2套。四是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 共申報專利4項 (發明1項) , 獲得軟件著作權2項, 提出標準 (建議稿) 2項;培養博士6名、碩士10名, 發表科技論文24篇, 出版科技著作1部。

驗收專家組在聽取課題負責人對課題總體完成情況、取得的創新性成果及經費使用情況的匯報基礎上, 一致認為該項目完成了任務書規定的研究內容, 達到了考核指標要求, 同意課題通過驗收, 并建議進一步加大課題成果的推廣應用工作。

重大事故應急救援學習范文第4篇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2006-2020年) 》 (以下簡稱《綱要》) 中, 首次對我國的公共安全技術體系和科技需求進行了戰略研究。為落實《綱要》中“重大生產事故預警與救援”優先主題任務部署, 國務院辦公廳和其他一些部門發布《安全生產“十一五”規劃》、《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等規劃文件, 國家科技計劃也加大了對公共安全領域科技研究的支持力度, 其中圍繞安全生產、食品安全、防災減災等優先主題, 組織實施了一批項目。通過科研項目實施, 我國安全生產科技工作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瓶頸, 產出一大批先進適用裝備, 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縱覽近年來全國安全生產形勢, 全國生產安全事故總起數和總死亡人數連續9年下降, 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從2005年的2.8下降到1以下, 特別是2012年呈現出“三個明顯下降、一個較大提升” (即:一是事故總量大幅下降, 全國各類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連續5年“雙下降”;二是重特大事故大幅下降;三是億元GDP事故死亡率、工礦商貿10萬就業人員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煤礦百萬噸死亡率、萬臺特種設備事故起數等主要相對指標大幅下降;四是安全生產整體水平明顯提升) 的特點, 充分體現了安全科技對安全生產的強力支撐保障作用。

一、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預警與救援領域全面部署

《綱要》實施以來, 我國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預警與救援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紛紛制定相關規劃與政策, 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推動了我國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預警與救援水平的提高。

1. 政策響應

自《綱要》實施以來, 科技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和各地方對安全生產科技的政策響應總體上是適度的, 所發布的各相關科技規劃圍繞“重大生產事故預警與救援”優先主題具體規劃了階段性目標、重點任務, 充分發揮了落實優先主題的方案和指南作用, 相關部門、地方、行業企業等也制訂了相應的配套政策。

2. 合理部署

“重大生產事故預警與救援”優先主題的任務進行了科學合理的部署、重點突出, 并且在任務部署和執行中體現出三方面主要特點。

一是準確把握科技需求, 進行科技攻關項目凝練。安全生產領域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基本上都是針對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科技需求進行凝練的, 這樣有利于實現科技研發與安全生產監管監察需求、企業生產一線需求的有效對接。

二是邊研究、邊示范、邊推廣, 進一步發揮企業在安全生產科技成果推廣應用中的主體作用, 加速成果轉化。在安全生產領域“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立項組織時, 要求項目研發取得的科技成果要直接面向政府安全監管監察和企業實際生產一線, 解決關鍵性技術問題, 而各項技術成果在示范點、示范基地的應用本身就促進了成果的轉化, 各課題承擔單位也把加強成果產業化作為經濟發展、實力增強的契機。通過項目實施, 已建立了60多個示范工程, 有力推動了產學研的進一步有機結合。

三是結合安全生產領域的公益性特點, 加大對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的強制推廣力度。安全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是科技服務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和最終目的。礦山應急避險“六大系統”, 大型尾礦庫全過程在線監控系統、特種物品道路運輸專用車輛衛星定位裝置等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研發重要成果, 已列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國發[2010]23號) 文件強制和鼓勵推廣的先進技術裝備中, 這些都充分有利于先進適用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的推廣轉化。

3. 有效支撐

自《綱要》實施以來, 我國安全生產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已初步形成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學科與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快速發展??傮w上, 安全生產科技領域的支撐保障條件得到長足發展, 但在室外大型工程化試驗設施、職業病危害預防控制研究試驗設施等方面仍然有待加強。

二、重大生產事故預警與救援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十一五”以來, 安全生產科技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向縱深發展, 系統部署煤礦井下火災、頂板、水害等重大災害及全礦井安全保障技術攻關, 形成較完整的煤礦安全科技研發體系, 并進一步向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特種設備安全等重點高危行業拓展, 系統布局和實施安全生產方面的科技工作。通過項目實施, 成功研發了一系列安全技術裝備, 支撐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主要的突破性進展包括: (1) 煤礦井下千米定向瓦斯抽采技術及裝備填補了國內空白, 已在50多個礦區進行了推廣。 (2) 在瓦斯氣體傳感技術方面, 紅外甲烷傳感器解決了壽命短、量程窄、易中毒、穩定性差、響應時間長等難題, 響應時間由30s減少到12s, 工作穩定性由3個月提高到12個月, 性能參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 在煤礦煤層瓦斯含量快速準確測定技術方面, 解決了硬煤壓風取樣溫升加速瓦斯解吸、松軟煤層取不到樣或取樣時間過長、損失量估算誤差大的難題, 并在100多個礦井推廣應用, 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4) 安全生產綜合監控技術實現升級換代, 井下易爆環境用以太環網+現場總線、寬帶接入設備、大容量本安電源設備、異常聯動控制等技術取得突破。開發了集地質測量、生產技術、通風安全、辦公自動化和數字化礦山、安全生產監控于一體的預警平臺, 實現了隱患聯動控制和動態預警。 (5) 提出基于“流變-突變”理論的尾礦庫潰壩機理, 成功開發了基于高密度電法、核磁共振探水儀和地質雷達的尾礦壩隱患探測方法, 確定了尾礦庫壩體位移、浸潤線、庫水位等五項關鍵監測指標和監測方法, 通過工程示范并轉化為行業標準, 帶動了全國千余座尾礦庫建設在線監測預警系統, 形成產值近20億元, 保證了全國尾礦庫和下游居民的安全。 (6) 研發的重大危險源安全監控與事故應急輔助決策支持軟硬件系統, 探索了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過程發生泄漏、火災、爆炸等重大事故的致災規律, 實現重大危險源日常安全監管、監測預警及事故應急輔助決策等3大功能, 通過工程示范并轉化為行業標準, 保證了化工園區及重大危險源企業的生產安全。 (7) 研發了適用于易燃、易爆?;肥鹿尸F場的應急救援指揮系統 (前線100) , 成功產品化并填補了國內空白, 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 成本降低50%以上, 為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應急救援提供實時現場數據和視頻信息, 為應急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8) 安全環保微煙藥劑及工藝技術減輕了燃放煙花爆竹造成的大氣污染, 并通過降低藥物摩擦感度和撞擊感度, 提高了微煙藥物的安全性。 (9) 形成的基于動態風險和可靠性的特種設備安全綜合評價技術, 是適合我國特種設備計劃 (定期) 檢修方式改革需要的設備預知維修管理策略和維修優化系列新技術, 使我國特種設備安全事故防控與救援技術與裝備迎頭趕上發達國家水平, 并在某些領域處于國際領先位置。其中重要代表性成果如表1所示。

三、重大生產事故預警與救援產業化推動社會公共安全進步

許多領域專家指出, 《綱要》實施以來, 安全生產科技工作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瓶頸, 產出了一大批先進適用裝備。這些技術裝備成果在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監管監察、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一批重要成果產出及應用的基礎上, 著力培育安全產品市場, 推動了安全產業發展。

1. 助力部門企業, 全面提升監管監察能力,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在煤礦安全方面, 依托相關科研項目, 在代表不同災害類型的礦區和單位, 建立了10項煤礦瓦斯災害治理和事故防控科技示范工程, 松軟突出煤層順層鉆孔螺旋鉆進施工技術及裝備在20余礦區進行了推廣應用, 可移動式救生艙和避難硐室等安全避險技術在部分企業成功實現井下應用, 也可以滿足非煤礦山、地鐵、隧道等方面的安全避險需求。2012年與2005年相比, 我國煤炭產量增長了75%, 達到37億噸, 保證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發展對能源的需求, 煤礦的生產事故卻大幅度下降, 事故起數減少了76%、死亡人數下降了77%, 煤炭百萬噸死亡率下降了87%, 2012年國有重點煤礦百萬噸死亡率下降到0.116, 比2005年的0.958下降了88%。

在非煤礦山安全方面, 尾礦庫在線監測系統在北京首云鐵礦和尚峪尾礦庫開展示范工程建設并轉化為行業標準, 推動了尾礦庫在線監測系統在全國范圍的普遍應用。截至2011年底, 全國已有300余座尾礦庫安裝了在線監測系統, 企業管理者、安全監管人員和下游居民可隨時查詢關鍵指標和尾礦庫安全等級狀況。

在危險化學品安全方面, 截至2012年底, 全國有19個省區市完成了重點監管首批危險化工工藝的生產裝置自動化改造, 其他地區整改工作也進入收尾階段, 重大危險源監控系統、HAN阻隔防爆系統、大型化工裝置裝備安全儀表系統、緊急停車系統等重要科技研發成果的研發和推廣, 為事故起數和事故死亡人數較2006年分別下降72%和64%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在特種設備安全方面, 技術裝備成果成功用于全國40000公里埋地管道、516臺大型儲罐、500多套石化成套裝置、120臺電站鍋爐、70多套大型游樂設施、378臺大型起重機械、1600多臺電梯、60多條索道、452臺場 (廠) 內機動車輛等特種設備檢測和安全風險壽命評價, 以及江蘇省、深圳市、淄博市、南京市等地技術監督部門的安全監察評價, 全國萬臺設備事故起數從2001年的1.21逐年連續下降到2010年的0.69。在上海、天津、南京、珠海、張家口等城市的燃氣管道、油氣長輸管道、油田集輸管道等累計長達1.6萬公里的生命線工程管道上應用, 發現泄漏點約200處、大于管道壁厚50%的腐蝕減薄隱患點累計超過1000處, 確保向居民提供穩定供氣, 避免類似南京“7·28”城市管道事故的發生。

在煙花爆竹安全方面, 研制的新型煙花爆竹氧化劑成本較高氯酸鉀約降低了17%;依托江西、湖南等地的大型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建立了4項應用示范工程, 其中瀏陽市東信煙花集團有限公司應用自主研發的藥劑和技術設備, 使核心混藥步驟效率提升47%, 勞動力節省55%, 年均生產能力提升30%;煙花安全燃放控制系統及設備已成功商品化, 2009-2010年已在國內進行了表1重大生產事故預警與救援技術重要代表性成果100多場A級燃放, 并打入了歐洲、北美及日本, 開始占領煙火燃放系統的高端市場。

2. 服務重大活動, 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HAN阻隔防爆系統, 于2008年奧運期間在涉奧場所周邊300米內加油站和奧運定點加油站進行推廣, 為奧運安全保障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煙花爆竹生產與燃放技術裝備有效提升了煙花爆竹生產、貯存、運輸、燃放的安全性和環保性, 在向百姓供給更優質、更實惠、更安全、更環保的煙花爆竹產品的同時,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9年國慶60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等大型焰火燃放活動中發揮作用。舞臺設備檢驗檢測技術及標準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上海大劇院、華僑城集團等20多個舞臺實現示范應用, 2012年服務于中央電視臺春晚舞臺的設備監理和檢驗。

3. 為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提供技術支撐。

“十一五”期間, 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 加大了事故應急救援科研投入, 針對應急救援工作的緊迫需要, 對全局性重大問題和關鍵性技術問題進行了重點立項攻關。在“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中, 通過科技攻關, 在煤礦瓦斯、危險化學品、尾礦庫、采礦動力災害等的監測、監控、預警和救援等方面研制開發了一批新技術和新裝備, 如煤礦、?;鹿暑A測預警和模擬仿真系統, 煤礦、?;鹿蕬逼脚_救援數據庫管理系統, 現場應急指揮系統, 隔爆型單兵無線圖像傳輸系統, 基于GIS的泄漏事故應急救援輔助決策軟件, ?;窇本仍雷o服、移動式洗消處置技術裝備等, 有力推動了應急救援技術裝備水平的提升, 為“十一五”期間17000余起礦山事故、19000余起?;肥鹿实木仍ぷ魈峁┯辛夹g支撐。同時各地區、各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救援裝備生產企業也根據自身工作特點, 積極開展應急救援技術裝備創新研究, 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不斷涌現。在《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新技術新成果匯編 (2007年版) 》中收錄推廣了新研發的48項新技術新成果。

4. 推動安全產業培育和發展。

2011年3月, 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2011年本) 》中新增了“公共安全與應急產品”類, 共有35個條目, 涵蓋了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裝備和救援服務的主要領域。“應急產品的開發和生產”作為一個新類別, 列為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一項產業。2012年8月,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工信部聯安[2012]388號) , 提出安全產業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產業, 并指明安全產業發展方向。特別是“十一五”以來, 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大力支持和持續加強公共安全領域相關裝備和應急產品的研發, 在一批重要成果產出及應用的基礎上, 著力培育和發展安全產業。

四、加強重大生產事故預警與救援領域創新能力建議

許多領域專家就重大生產事故預警與救援領域的創新能力情況進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一是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實施周期長, 難以及時滿足事故防治科技需求。目前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從項目建議、可行性論證、課題與預算評審到批復立項實施要2年以上的時間, 項目的執行周期在3年左右, 因而限制了安全生產應急性、關鍵性科技項目研發和應用。

二是項目名稱所涵的范圍大, 對共性的科學問題凝練不夠。“十一五”支撐計劃的部分項目名稱所涵的范圍過大, 而課題所研究的內容不能完全覆蓋。如“煤礦瓦斯, 火災與頂板重大災害防治關鍵技術”項目, 從名稱看幾乎包涵了煤礦常見的主要災害, 而該項目由12個課題組成, 12個課題研究關聯性, 與項目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針對性不強。礦山的地質賦存條件、危險化學品生產的工藝、裝置千差萬別, 所存在的安全問題存在明顯差異性, 而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支持的項目數量、經費投入有限, 立項應著重解決一些實際生產中的共性、關鍵性技術, 研究成果通過示范工程檢驗后應能夠“舉一反三”, 為解決更多的類似問題所借鑒。

三是國家級科技計劃對安全生產領域的研發投入逐年增加, 但全社會的安全科技投入仍嚴重不足, 無論是投入總量還是相對比例亟待提高。根據科技部對36個省 (市、區) 、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主管部門“十一五”期間社會發展科技投入的初步統計, 投入比例不足10%的有8個省市, 超過30%的僅5個, 安全科技投入在其中所占比例就更為微薄。

四是自主創新能力比較薄弱, 原始性創新成果較少, 企業技術創新活力和動力亟待加強。

五是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廣、普及程度不高, 缺乏政策支持, 對民生相關產業的重要性和廣闊前景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傊? 提高科技支撐能力, 更好地發揮安全科技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作用, 仍然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和著力點。

五、加強新時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預警與救援能力

許多領域專家指出,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原材料等需求居高不下, 礦井深部開采、化工園區規?;l展、城市地下管網施工運行等方面的安全問題凸顯, 安全保障面臨嚴峻考驗。工業生產離不開工業裝備, 重大工業裝備安全技術是國家十大產業振興的支撐技術, 隨著國家西氣東輸、川氣東送和燃氣管網、戰略石油儲備庫、大型煤液化裝置、1000萬噸煉油和100萬噸乙烯等重大石化成套裝置、超臨界和超超臨界大型火電機組等重大工程的建設和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 重大工業裝備有了新的特點:向超大型化、高參數和服役條件苛刻化等方向發展。鑒于這些特大設備的制造和使用幾乎均處于世界先進和領先水平, 保證這些重大工業裝備的長周期運行和全壽命動態安全管理, 應以國際上先進的風險、可靠性分析的理念, 結合三類研究對象不同的破壞、失效、故障特點, 有針對性地、系統而全面地開展重大工業裝備安全保障關鍵技術研究。今后研究內容的重點應放在重要設備失效模式預測、早期損傷診斷、預知檢測與監測、危險損傷模式發展趨勢預測與缺陷評價、動態風險評價、自然災害快速評估、事故的高效處置一體化。通過基礎數據庫、評價方法、檢測技術和安全技術規范與標準的系統集成, 最終整合為重大工業裝備的預知監測、動態評估與高效處置一體化技術及相關設備, 并進行工程上推廣應用。

另外, 必須引起注意的是, 近幾年安全生產形勢保持了持續穩定好轉態勢, 但職業健康的問題也日益凸顯。目前我國超過1600萬家企業存在有害有毒作業場所, 受到各種職業病危害的人群已超過2億;職業病危害的接觸人數、職業病新發病例數、累計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均居世界首位, 并且呈現越來越嚴重的趨勢。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全社會對安全生產的期待不斷提高, 廣大從業人員“體面勞動”意識不斷增強, 對加強安全監管監察、改善作業環境、保障職業安全健康權益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

為進一步防范和遏制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預防和控制職業危害, 適應未來發展, 許多領域專家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 對重點支持的項目進行調整與落實。

雖然我國近幾年安全生產形勢保持了持續好轉態勢, 但職業健康的問題也日益凸顯, 職業危害預防控制技術裝備急需研發并推廣應用。2012年職業病防治法修正案出臺, 明確了由安全生產監管、衛生、勞動保障部門負責職業病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建議《綱要》的“重大生產事故預警與救援”中增加有關“職業危害預防控制技術裝備”研發內容。

建設社會化、網絡化的安全生產科技中介服務體系, 推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同企業之間的技術成果轉移, 加強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通過實施安全生產技術示范工程, 以點帶面, 促進我國安全生產整體科技水平的提高。以煤礦瓦斯治理、深部礦井多災種耦合災害防控、重大危險源監控、安全生產信息化、故障快速診斷、安全生產檢測檢驗、特種設備壽命預測與安全評估、個體防護和事故救援等方面的技術裝備為重點, 加強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推動安全生產科技產業化。

2. 完善相關政策。

首先, 要加強安全生產科技工作領導, 充分發揮“科學技術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 用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態度, 把握好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 推進“科技強安”戰略實施。

其次, 要完善安全生產科技發展經濟政策, 加快推進安全生產科技成果轉化。充分用好現行高危行業安全費用提取使用政策、安全生產設備購置使用的普惠和特惠政策、安全生產專用設備生產制造納入國家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裝備制造業政策、煤層氣抽采稅收政策等, 擴大新技術、新產品稅收優惠范圍。拓展金融機構、商業銀行等開展面向租賃公司融資領域, 放開融資租賃準入門檻, 支持企業采用融資租賃方式, 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安全生產裝備升級換代。

3. 加大安全生產科技投入。

積極創造有利的條件, 加大公共財政對安全科技的投入, 逐步提高各類科技計劃支持安全科技研究開發的投入比例;圍繞安全科技重點領域, 積極引導和拓展社會資本、風險基金、擔保機構、成果轉化資金等多種渠道的投入, 優化資源配置, 加快安全科技及安全產業的發展。

4. 要加快安全生產科技資源融合, 提升安全生產科技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

運用行政和經濟的手段, 充分發揮政產學研用多方積極性, 鼓勵技術、人才、資本、產業向安全生產科技領域集聚, 積極推進安全生產科技創新戰略聯盟建設, 加快安全生產科技從研發到應用全過程、多方位合作, 引導和幫助其他行業領域前沿科技成果向安全生產領域轉化, 建立安全生產科技資源互補、配置科學、信息共享、協調有序的合作攻關工作機制, 加快提升安全生產科技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

5. 加快人才培養, 推進“人才強安”。

充分運用安全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有利條件, 有計劃、有組織、有目標地加快中青年安全生產科技人才和高、尖、專學科帶頭人培養, 努力創造條件使中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一線工作實踐中鍛煉成長, 使高、尖、專人才在實踐中脫穎而出。努力完善安全生產科技人才培養工作機制, 不斷加強安全生產科技成果交流和安全生產科技人才知識更新, 滿足安全生產人才多樣化需求。努力營造人人尊重知識、崇尚科學、尊重人才的氛圍和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工作環境, 打造一支富有生氣、充滿活力、頑強拼搏、攻堅克難、可持續發展的安全生產科技人才隊伍。

6.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推動安全生產科技前沿技術發展。

重大事故應急救援學習范文第5篇

1、 撥打120急救中心,要求救助,準確講明工地位置及名稱。

2、 保護事故現場,全力搶救傷員。

3、 同時上報公司主管部門,說明實際情況。

4、 排除組織人員險情,把損失減少最少限度。

5、 積極配合有關上級部門的現場事故調查。

6、 工地可就近護送傷員到醫院,市八院和丈八路215醫院,搶救

傷員。路線工地西大門向北200m十字向東100m到市八院;向西2公里到215醫院。

7、 做好事故后的分析、總結、排除險情工作。

中陜國際第五項目部

重大事故應急救援學習范文第6篇

編制:王冬 審核:蒲建平 2011年9月2日煤 礦 事 故 應 急 救 援 預 案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規范我煤礦重特大事故的應急救援處置,保證煤礦重特大事故發生后,迅速、高效、科學、安全地做好應急救援的協調、指導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2 編制依據

《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礦山事故災難應急預案》和《萬源市經濟委員會煤礦突發事件(故)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及有關文件。 1.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下列煤礦事故災難的處置工作:

1、一般事件(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2、較大事件(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3、重大件(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4、特別重大事件(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1.4 基本原則

(1)統一指揮的原則;

(2)快速高效的原則;

(3)安全科學的原則。

2 領導機構及相關處室職責

2.1 領導機構

萬源市永盛煤礦成立煤礦事故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

組長:蒲建平(礦長) 副組長:廖思龍(副礦長) 成員:王冬、王斌、楊沖、唐道剛 2.2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在市政府和市經濟委員會的領導下,按照《萬源市經濟委員會煤礦突發事件(故)應急預案》分級響應要求,決定本預案的啟動和實施;統一指揮本煤礦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積極開展煤礦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協調救援專家、救援隊伍、搶險設備參加搶險救災。

2.3 各科室主要職責

(1)礦辦公室(信息調度中心):負責應急值守,接到事故信息后,做好事故情況記錄,立即報告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按組長、副組長的要求,及時通知有關成員到達指定地點,傳達上級領導的指示,研究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并及時上報事故救援進展情況。 接受市安監總局、市經委及市政府領導的重要批示和指示,迅速呈報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閱批,并負責督辦,負責發布煤礦安全信息及時協調其它有關事宜。

(2)安全生產科:按照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的批示要求,派員趕赴事故現場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推薦救援專家、協調救援隊伍和搶險設備參加搶險救災,跟蹤、了解、報告事故救援進展情況。完成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交辦的其他工作。

(3)后勤科:按照職責做好我礦對煤礦事故災難應急救援的車輛保障。

3 應急救援響應程序和處置

3.1 預案啟動

按照市政府應急救援分級響應的要求,根據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災難的類別,啟動本預案進行響應。 3.2 前期處置

接到重大及以上事故信息后,立即向領導小組組長和副組長報告,根據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的指示,通知領導小組有關人員到達指定地點,研究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擬定事故搶險救援工作意見。

3.3 信息報告 (1)煤礦發生事件(故)時,應及時向煤礦事件(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報警。

報警電話:(白天)861890

8、(晚間)、13541818560、13518255476市經委煤礦應急辦電話:8618908 (2)接警報告內容:事件(故)發生的時間、地點、本單位的企業名稱、交通路線、聯系電話、聯絡人姓名、危險源的種類、傷亡情況、事故類型(火、瓦斯、煤塵、水、頂板)等。

3.4 應急處置

一)一般事故

得到事故報告后,立即調查發生的事故類型、地點,被困人員的清點,然后做出針對性的救援行動,并上報有關部門。

(二)重大事故

得到事故報告后,立即調查發生的事故類型、地點,被困人員的清點,領導小組針對事故的破壞程度做出相應的救援安排、并積極向醫療、礦山救援等部門取得聯系,獲得救援技術上的支持,并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隨時掌握、了解事件(故)情況。 3.5 現場應急救援指導與協調。

現場應急救援指導與協調由到達現場的帶隊領導負總責。及時將有關領導的指示及批示精神傳達給現場搶險人員,并督促貫徹落實;聽取現場搶險方案及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對事故搶險工作提出指導意見;根據事故情況對事故搶險過程進行救援指導、協調工作。指定專人及時向調度統計室報告事故搶救進展情況,現場重大問題及時向領導小組請示匯報。

4 技術支持和保障

4.1 礦山救援隊伍保障

萬源市礦山救護隊電話:8600176 達州市礦山救援大隊電話:2241536

4.2 礦山救援裝備保障

干粉滅器8臺,壓縮氧自救器20臺,中、低速風表各1只,瓦斯檢測儀2臺,一氧化碳檢測儀2臺,元鍬10把,小鐵桶5個,鋼釬5根,掏鋤5把,撮箕10擔,沙袋100根,河沙5 噸,二錘2把,坑木條料及常用材料隨時儲備,物資存放在庫房內,由庫房值班員負責管理,一旦發生災情后,聽指揮發出救災物資。 4.3 礦山救援醫療保障 醫療急救電話:8618111

5 應急救援處置工作結束

當煤礦事故遇險人員全部獲救遇難人員全部找到、或遇特殊情況,經專家論證,遇險人員已無生還可能,無法繼續開展救援工作情況下,經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確認,并報地方政府批準后,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參與應急救援的礦山救援隊伍要及時分析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提交《搶險救護報告》并按規定上報。

6 附則

6.1 預案管理與更新

隨著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修改和部門職責的調整變化,以及實施過程中發現存在問題或出現新的情況,應及時修訂完善本預案。

6.2 預案實施時間

上一篇:重點項目建設匯報材料范文下一篇:執法大隊個人工作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