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商業銀行業務發展趨勢范文

2023-09-22

商業銀行業務發展趨勢范文第1篇

一、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中存在的問題

產品同質化嚴重, 個性化不足。目前, 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仍然是以產品銷售為中心, 沒有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要來設計產品, 缺乏個性化服務。 (1) 缺乏細致的市場細分和明確的市場定位, 不是根據年齡、生活方式、家庭生命周期、風險偏好、價值取向等因素對客戶進行細分, 而是僅以客戶財富規模作為服務劃分標準, 不能針對客戶的潛在需求, 設計相應的理財產品。

營銷體系缺乏效率。商業銀行在對外營銷時都是將個人與公司業務分開, 沒有形成聯動營銷, 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在銷售產品時, 還存在風險提示不足的問題, 總是為追求銷售業績而強調預期收益率, 一旦理財產品達不到預期收益率, 客戶會認為自己受騙, 反而容易使客戶流失。

缺乏高質量的復合型專業理財人才。個人理財業務要求理財人員不僅要了解銀行的各項產品和功能, 掌握證券、保險、房地產等各方面相關知識, 同時還要具有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2) 但是, 長期以來的金融行業分業經營使國內的復合型人才匱乏, 制約了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全面的個性化理財服務的能力。

商業銀行運用資金的能力不足。我國商業銀行缺乏獨立經營資金的能力, 目前的資金投資主要是依托國內信托投資公司和證券公司。另外有一部分理財產品的期權投資部分, 則是交由國際投行到國際市場上運作。由于對這種理財產品中的期權結構不了解, 難以判斷其風險, 因此國際市場部分的資金運作過程和結果是我國商業銀行無法完全掌控的。 (3)

分業管理風險上升, 缺乏相應的法規與有效的監管。2008年7月, 中國銀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锻ㄖ愤M一步強調商業銀行要調整理財業務的定位, 加大客戶細分力度, 在引導高端投資者審慎投資的同時, 對中低收入投資者進行更有效的保護。但在分業監管下, 銀監會的管理對象只能是銀行, 對證券、保險則無能為力。然而市場的運作主要是由銀行以外的單位來進行的, 因此還需要證監會和保監會等部門的配合監管, 就目前來看聯合監管的難度很大。分業監管在新形勢下的弊端已經顯現。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趨勢

從單一銀行業務向綜合理財業務轉變。由于我國實行嚴格的金融分業經營, 商業銀行投資渠道狹窄, 各商業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大多只是對原有銀行存貸款產品和中間業務產品的重新包裝和組合。但是, 隨著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個人金融需求的多樣化,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范圍逐漸拓寬, 品種逐漸豐富。通過與券商、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合作, 國內銀行已經開始實現向綜合理財業務的轉變。 (4) 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風險偏好和心理收益預期來選擇自己需要的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服務開始向網絡化轉變。網上銀行的出現, 使傳統銀行經歷了一場技術革命, 也給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開拓了一個全新的市場。商業銀行可以利用網上銀行大力開展網上交易, 網上支付和清單業務, 為企業和居民提供資金余額查詢、賬戶轉移等基本服務, 同時還將互聯網作為有效的營銷渠道, 交叉出售理財產品和理財咨詢等服務, 如存款產品、消費信貸、保險、股票交易、資金托管等高級業務。

由同質化服務向品牌化服務發展, 由大眾化服務向個性化服務發展。在經濟金融全球化、市場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 現代商業銀行呈現出業務結構零售化、生存發展信息化、經營制度綜合化、經營空間國際化等趨勢特點。面對現代商業銀行發展趨勢和國內經濟金融環境變化所帶來的諸多挑戰, 我國商業銀行只有建立銀行的品牌效應, 才能在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

銀行由傳統的利差收入為主轉變為服務收入為主。當前世界級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可占到總收入的40%左右, 成為銀行業的支柱業務。21世紀, 我國商業銀行已轉移經營戰略, 從經營單一金融產品到經營眾多金融產品, 從管理貨幣為主到管理信息為主, 從賺取存貸利差收入為主到賺取服務收入為主, 我國商業銀行已經開始更多地發揮中介服務的作用。例如建設銀行2008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較2007年增長22.8%至384.5億元, 占經營收入比重上升至14.3%。 (5)

三、發展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主要途徑

以爭取客戶利益最大化和風險控制為主要目標。首先, 加強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規劃。目前銀行個人理財市場是全行業參與的市場, 無論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還是地方城市商業銀行都參與其中。但是,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必須和銀行的整體發展戰略相適應。例如中國銀行以前是外匯方面的專業銀行, 在外匯市場上有競爭優勢, 推出外匯理財產品有一定的市場優勢。 (6) 其次, 樹立戰略服務觀, 創造更好的服務流程。我國的商業銀行應建立標準理財服務流程, 商業銀行的員工要樹立起戰略服務觀, 以客戶為中心, 并把這一觀點融入到每一個理財人員的頭腦里。再次, 加強理財質量的管理。市場風險是導致中外金融業一系列重大損失事件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提高銀行的風險防范能力, 對市場風險能夠及時識別、量化、模型化以達到有效預防。 (7) 另外, 要設計出更完善的理財產品, 提高理財人員的投資能力。最后, 提升信息服務系統的效率。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務系統, 提供強大的信息服務能力和豐富的客戶信息, 以協助理財部門做好理財服務。

豐富銀行理財產品, 加快理財產品的創新。第一, 固定收益理財產品。目前銀行推出的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主要有三類:短期融資券型債券理財;信托理財產品;銀行資產集合理財。這三種產品都具有固定期限、固定收益和本金安全的特點。第二, 房產信貸產品。借款人可以在獲得住房貸款的同時, 再申請一定的可用授信額度, 用于住房、汽車、房屋裝修及其他合理用途的產品和服務。第三, 信托類投資產品。投資領域既可以是證券市場、貨幣市場、房地產市場和基礎設施, 也可以是基金本身。其優勢在于:信托理財收益高;運用信托財產的方式靈活多樣;信托財產獨立性強。第四, 創新型理財產品。例如掛鉤農產品、房地產的理財產品等。第五, 個人理財顧問業務。銀行可以對自己的儲蓄客戶提供個人理財顧問業務, 開發出新的私人業務市場。為客戶提供自動理財、自助理財、家庭財務管理和投資管理工作, 抓住高端客戶。

對個人理財業務的營銷分析。第一, 市場細分策略。通過市場細分可以幫助商業銀行選擇正確的目標市場。通過家庭資產規模、收入、年齡、居住城市來劃分不同類型的顧客, 建立起以客戶為導向的營銷觀念。第二, 互動營銷方式。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營銷不僅要建成立體式的網絡服務, 還要在模式上進行創新, 形成一對一的互動式個性化服務模式, 由原來的粗放式營銷向貼身式服務轉移, 使理財人員成為客戶的理財管家。 (8) 第三, 整合服務渠道。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服務渠道種類與發達國家已基本相同, 其四大主要渠道是支行網點、電話銀行、網上銀行和流動性銷售團隊。但是, 各種服務渠道之間缺乏互聯互通和相互支持, 使得多渠道發展反而成為業務發展和創新的障礙, 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進行“渠道整合”。對內, 要整合內部資源, 實現高效管理;對外, 要整合營銷渠道, 將各個獨立的資源轉變成一切以客戶為中心的資源, 加強銀行的金融產品創新能力、服務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衛功琦, 蔡友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及監督新知稅收網2006年7月

[2]張建琴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3]資金運用之疑監管之惑http://www.jrjg.com/neirong/look.asp?id=xinwen_080430153311_878342008-04-30

[4]盈利能力增強建行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4%http://bank.jrj.com.cn/2009/03/2818123967996.shtml2009-03-28

[5]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提高中資銀行市場風險防范能力http://www.treasurer.org.cn/wzjjgl+detail.art_id+98+cat_id+5.htm2006-10-17

[6]宋華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7]張成虎, 于成玉我國商業銀行客戶服務渠道的整合策略《金融論壇》2005年第10期

[8]12鄧楊學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經濟師2008 (2) 194-195

[9]章軍個人理財業務漫談[J]中國城市金融2004 (5)

商業銀行業務發展趨勢范文第2篇

理財是經濟社會發展到特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目前我國理財需求持續膨脹, 銀行在業務轉型中開展理財業務的壓力持續加大, 而近年來金融市場快速發展為理財產品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投資工具。

首先, 宏觀經濟環境和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為債券理財計劃的開發和創新奠定了重要基礎。從國內各個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收益性和風險性來看, 一方面銀行間市場擴容力度在不斷加大, 金融工具創新不斷增加, 逐漸成為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 為理財產品的開發設計和創新, 進一步拓展了空間。另一方面, 目前通脹的預期依然存在, 市場收益率長期來看處于高位, 促使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提升;在較好地控制產品風險的情況下, 可以更有效地滿足客戶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 也為理財產品帶來了較大的操作空間。

其次, 以股市為代表的高風險市場波動劇烈, 風險較大, 2010、11、12年的股市讓多數客戶損失慘重, 預期隨著經濟恢復高增長而走強的股市并沒有出現, 越來越多的客戶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風險, 也會促使更多的客戶開始轉向于穩妥和風險可控的投資, 理財計劃無疑是較好的選擇。

再次, 商業銀行主要經營的仍是傳統業務, 大部分資金運用主要集中于貸款, 主要利潤也來源于存貸利差, 導致贏利能力單一, 經營風險過于集中。中間業務主要集中于常規的結算類、代理保險、代理黃金等傳統或新型創新業務, 而通過為客戶提供專業化服務來收取手續費的理財咨詢類業務仍較少, 由此帶來的直接結果是盈利能力低且缺乏專業經驗。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逐漸推進和銀行業的競爭加劇, 加快發展中間業務已迫在眉睫。理財產品創新可以為理財計劃提供優于市場的收益, 推出更有市場競爭力的理財產品, 提升商業銀行品牌形象, 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降低整體經營風險。

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創新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國內個人居民擁有的資產日益增加, 但目前國內居民的投資渠道十分狹窄, 主要投資品種為銀行儲蓄存款、股票市場及房地產。隨著存款利率維持較低水平、股市難有大的起色、多個城市樓市價格調整, 龐大的儲蓄存款面臨著尋求保值增值途徑的壓力。

(一) 理財產品同質化嚴重, 缺乏針對性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種類、結構、功能都比較接近, 浪費人力、物力, 金融業務服務類似, 缺乏個性化、專業化, 同質化非常嚴重。金融創新的層次較低, 范圍較窄, 產品的科技含量低, 運用效果差, 尤其是中間業務方面的創新更是非常落后。由于外部環境、體制、技術等因素的影響, 我國商業銀行業理財產品的設計還主要停留在以自身傳統業務開展為基礎, 以負債、融資、代理業務為核心產品的階段缺乏金融創新意識, 各個理財產品同質化嚴重, 銀行無法綜合利用金融市場開展理財業務, 僅僅是代理業務、信息服務、咨詢服務停留在淺層次, 理財業務發展的空間受到制約, 很難體現出價值和吸引力。絕大部分商業銀行僅僅是根據時間的安排、銷售目標群體等進行不同側重的代理銷售而已, 這些代理業務只有手續費收入, 沒有明顯的自身經營效益。在投資領域幾乎都是證券、外匯、保險、基金、債券等投資產品的組合, 沒有針對客戶的需要進行個性化的設計。

(二) 客戶范圍定位不合理, 導致市場不均衡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理財方面主要是為高端客戶服務, 理財業務市場大都以高端客戶為目標, 理財計劃的市場定位仍以廣大中產階層及城市居民、公務員為主客戶群體。自改革開放以來GDP、人均收入不斷增長, 逐漸富裕起來的中產階層及廣大城市居民提供了廣闊的理財市場, 但是銀行在為他們盡可能提供豐富的理財產品時, 而忽略了中、低端客戶的理財需求, 這導致了各家銀行在戰略決策上具有盲從性, 缺乏足夠的市場調查研究, 造成產品服務同質化, 加大了決策風險造成需求不足。例如, 市場上針對零售的理財產品起點為人民幣5萬元以上, 門檻還在不斷提高, 由于自身本金安全性, 高收益、方便性的特點為越來越多的穩健型投資者所青睞, 被譽為富有的投資者選擇。

(三) 內控制度不完善, 造成操作風險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創新業務內控機制正處于逐步完善的過程中, 內部程序、人員、系統或外部事件內控執行不嚴格、人員業務能力有限不完善、失靈, 以及外部的欺詐加大了理財的風險程度。理財業務的內控執行不嚴格, 將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創新和發展因其粗放式管理的運營模式多存在利用監管漏洞和空白進行監管套利的問題, 從產品設計到銷售、投資管理都不夠精細, 易于復制和推廣, 存在諸多風險隱患。

(四) 監管存在漏洞, 出現諸多風險隱患

目前, 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正在朝著多元化道路上發展理財業務發展迅速。據數據顯示, 銀行理財產品在中國的金融市場已經排名第一, 超過其他類別的金融產品, 促進國內金融市場已成為發展的主要力量。目前銀行客戶是最多的, 如果沒有推進金融服務監管的法律問題, 并沒有及時保護客戶的合法權益, 因此, 很容易造成群體性事件, 影響金融穩定, 會影響社會穩定。中國銀行業金融過程理財業務的相關法律規定還存在諸多問題, 從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運作情況可以看出, 理財理念及業務發展還存在著不少有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 《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間接性調整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創新, 現階段辦法、通知、指引與理財產品相關的立法層次低, 法律效力低。銀行分業體制滯后于金融業務創新的整體趨勢, 銀行不能涉足證券、保險、基金等業務, 只能代銷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的產品, 嚴重地影響了商業銀行在證券、保險業務領域的創新力度, 銀證合作、銀保合作缺乏應有的深度, 理財品種和服務手段缺乏足夠的競爭和效率,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拓展創新受到制約和束縛, 許多與資本市場相結合的理財品種無法開辦。金融法律對銀行混業經營已逐漸顯現認可趨勢, 但仍然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政策, 商業銀行不得開展證券、保險等金融業務, 與“以客戶為中心”的理財業務內涵相去甚遠。商業銀行將客戶的資金投向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等融資工具, 為獲得比較優勢, 越來越多開始通過第三方產品將客戶資金通過基金、信托計劃對股票市場和實業進行投資等, 拓展更多的資產保值投資渠道。在國外理財業務繁榮是以其本國金融混業的現實背景作為支撐的, 這促使我國商業銀行在分業格局面臨一定的法律和政策風險, 分業經營模式下的法規風險。

其次, 規范性文件沒有明確銀行和客戶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相關法律責任。銀行違反規定所應該承擔什么民事責任、客戶享有什么權利, 客戶依據什么法律, 沒有統一的法律認定或者準確的判定。存在著缺乏統一立法和監管標準導致法律關系不明確的問題, 部分理財產品明顯違規。因此迫切需要我國在引導和協助商業銀行不斷創新金融理財產品的同時, 學習國外先進理念, 加強監管, 統一金融立法和監管原則。

再次, 與理財產品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我國對銀行理財產品給予了有限認可, 從我國目前的規定來看, 還存在許多法律的空白。例如, 一旦銀行破產, 關于破產清算清償順序的規定就是空白的。

三、探尋理財產品創新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 合理定位客戶群體

分析客戶需求以客戶需求為導向, 對客戶進行必要的分層, 在此基礎上做好不同客戶分層的產品設計, 增強對于商業銀行理財品牌影響力、業務創新能力的提升、優質客戶資源的維護豐富理財計劃產品線, 滿足廣大客戶需求。按照不同的地域劃分及信貸投放特點及資金運作需求, 針對客戶結構, 結合社會經濟狀況, 實施客戶細分, 以專業理財理論指導理財產品的創新設計, 自主設計發行理財產品??梢詫γ课豢蛻舻娜松A段的重大事件, 為其提供咨詢方案, 開發個性化產品, 最終建立起客戶跟隨銀行一同發展的良好關系。

(二) 拓展創新方式

隨著相關監管法規的完善, 商業銀行重信貸、依靠息差的傳統業務的發展空間必然縮小, 發展資產管理業務是大趨勢。應加大對高端理財產品的研發創新力度, 不斷創新投資理財概念, 進行個性化的設計與策劃。例如, 隨著類基金產品的不斷繁榮, 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合作的“銀證”或“銀基”模式也不斷深入。例如, 某商業銀行與私募基金合作推出“陽光私募基金寶”通過各私募基金的操作風格和特長優勢, 構建陽光私募基金評估體系。

(三) 打造品牌產品

商業銀行應該根據金融市場形勢變化進行理財產品創新, 注重打造品牌理財產品, 通過品牌效應提升自身理財業務的市場競爭力和收益水平。商業銀行一方面應精心培育一批具有品牌效應的理財專家, 并進而通過持續的包裝和營銷, 逐步擴大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另一方面, 除了提供優質的硬件條件外還提供好的軟件條件, 對于普通客戶可提供滿足其需求的一般性理財產品, 從而確立其他銀行在理財業務無可取代的競爭優勢。

(四) 完善管理體系

隨著理財產品的快速增長與發行及近期國內外金融市場的劇烈變化, 伴隨著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水平增加, 客戶的理財意識不斷增強;商業銀行應該進一步完善客戶管理體系, 以提升在理財產品市場的競爭力。首先是完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售后管理體系, 提高商業銀行對理財產品風險的管理水平, 不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尤其是金融體系環境。其次是提高銀行客戶關系管理能力, 加強客戶維護和客戶增值服務;完善理財產品業務相關的架構、流程。再次是加強與客戶的溝通和盡職調查;對發行的產品要建立提醒和報告機制, 建立產品到期兌付準備提醒制度等有效措施和手段的基礎上, 梳理未到期理財產品的預期兌付情況, 做好銷售后的業務跟蹤, 密切關注理財產品未來兌付情況。

(五) 彌補法律漏洞, 強化法律監管

我國金融業的體系存在分業經營模式的法律沖突, 導致商業銀行法律監管出現許多真空混沌狀態, 加劇銀行和客戶之間的利益沖突。商業銀行應該按法統一各方的權利和責任, 特別是受托人的責任要統一, 以保證其競爭條件的公平。銀監會先后頒布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關于規范銀行業金融機構個人理財業務管理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及最近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 指導商業銀行開展理財業務, 使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業務得到了進一步的規范。商業銀行應該從理財計劃的設計、發行、管理均嚴格按照上述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 同時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 建立健全理財業務的法律體系, 協調統一各法律法規, 找到金融理念與法理的共同解釋避免法律沖突, 從而增強立法的規范性和權威性, 強化國家管理部門監督引導規范職能;進一步明確銀行理財產品金融功能和發展定位, 健全相應的監管制度建設。

參考文獻

[1]張月飛, 孫璐.對商業銀行開拓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思考[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 (人文科學版) , 2007, (04) .

[2]徐培培.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問題淺析[J].現代經濟信息, 2009, (11) .

[3]楊慶新.淺談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J].時代金融, 2009, (11)

商業銀行業務發展趨勢范文第3篇

關鍵詞:電子銀行,商業銀行,業務,趨勢

一、強力推進消費者日常交易活動向電子渠道轉移

電子銀行對商業銀行降低經營成本, 促進經營模式轉型將起舉足輕重的作用。電子渠道運營成本遠低于網點。根據工行的有關統計數據, 網點單筆業務的平均成本約為3.06元人民幣, 而網上銀行的單筆業務成本僅為0.49元。另外, 根據美國銀行業對單筆交易成本的統計, 網點為1.07美元, 電話為0.55美元, ATM0.27美元, 網上銀行僅為0.1美元, 網上銀行的運營成本遠遠低于網點。

各商業銀行主動引導消費者日常交易活動向電子銀行渠道轉移, 由此引發的電子銀行收費價格戰愈演愈烈。各商業銀行直接對消費者采取的相應措施, 主要包括:網上銀行安全工具“U盾”打折, 甚至全免;電子渠道轉賬、匯款等業務打折, 甚至全免;部分商業銀行承諾客戶使用個人網上銀行和電話銀行的安全保障。

二、搶推或優化升級手機銀行

手機銀行是電子銀行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手機銀行有兩個基本的發展趨勢, 一是替代銀行卡。將手機的SIM卡與銀行卡芯片集成, 實現“刷手機”消費;二是替代網上銀行。手機可以作為替代“臺式機”和“筆記本”的終端, 實現移動上網的功能。

(一) 替代網上銀行

3G商機日益凸顯拓寬了手機銀行的市場。2009年8月, 建設銀行、光大銀行、工商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等高調推出3G手機業務, 如工行推出了手機銀行WAP體驗版, 交行推出了新版“e動交行”等。手機銀行幾乎覆蓋網上銀行的常用功能, 此外新功能服務也成為銀行業的3G手機的亮點。過去金融業務尚無法實現無卡取錢, 隨著手機銀行業務功能和服務的完善, 這一愿望完全成真。

(二) 替代銀行卡

銀聯正在試點推出了新一代移動支付產品“手付通”。“手付通”通過POS及3G無線網絡, 用手機代替銀行卡實現移動支付的功能。這意味著, 在不久的將來, 消費者到商家消費不用再刷信用卡, 只要把手機在POS機上一照, 就可完成支付過程。“手付通”能夠實現銀行卡余額查詢、信用卡還款、跨行轉賬、公共事業費用支付、彩票購買、機票訂購、點卡充值、在線購物等功能。中國銀聯已經在上海、濟南、寧波等地開展試點應用工作, 計劃2010年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應用。

三、銀行與第三方支付的合作與競爭成為趨勢

第三方支付的興起, 日益弱化銀行作為“社會支付”平臺的功基本功能, 蠶食銀行傳統的支付領域壟斷地位。銀行有兩個傳統的基本功能:社會融資的中介;社會支付的平臺。社會支付的平臺過去是銀行獨家完成的, 但隨著支付寶、便民支付點以及中國移動的手機支付等新興第三方支付手段的興起, 銀行傳統的支付領域壟斷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銀行只有加快轉型, 不斷創新經營模式, 才能獲得新的生存發展空間。本文以第三方支付“支付寶”為例, 介紹銀行與第三方支付之間的合作與競爭。

“共贏”是銀行與支付寶合作的主旋律。銀行需要借助支付寶整合其無法覆蓋的眾多持卡人和小商戶, 而支付寶則必須借助銀行增加活躍用戶的數量和忠誠度。目前, 有50多家銀行和支付寶有合作, 實現多領域付款。中國工商銀行率先與支付寶在2005年簽訂了合作協議, 使得支付寶獲得在自己平臺上使用工行借記卡和信用卡的權利, 也就等于把工行網上銀行的部分功能變相轉移到支付寶平臺。從2006年3月開始, 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等10多家銀行相繼攜手支付寶, 共同開拓中國電子商務市場。2009年4月, 中國銀行新版網上銀行正式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支付寶達成合作, 客戶開通中國銀行的新版網上銀行服務, 可以通過支付寶完成網上購物、出游、網上交水電費等服務。此外, 支付寶還和光大銀行合作在上海、杭州、京津以及重慶、成都等地推出公共事業繳費平臺, 減少了銀行的柜面成本, 方便了銀行用戶。

合作之外各有新的拓展。支付寶方面, 其與聯想旗下控股公司拉卡拉宣布合作, 大力拓展“線下收銀臺”業務, 在十幾個全國重點城市的便利店、超市、藥店、銀行營業廳等布設萬余個便民支付點, 推出刷卡或直接付現金為賬戶充值以及為淘寶交易付款等服務。目前, 便民支付點在北京、上海非?;鸨?。中國銀聯聯手第三方線下支付網絡拉卡拉, 計劃在未來3年內計劃鋪設30萬-40萬個便民支付點, 預計這些網點將全面覆蓋中國主要城市與二級地市。銀行方面, 也有一些舉措。主要表現為通過網上銀行與商戶直接支付以及在銀行網站上興辦網上商城。如工行湖北省分行目前與湖北省30多家商家達成合作協議, 客戶可以直接通過工行網銀購買商品。銀行直接和商家洽談, 選擇信譽好的企業和網站, 客戶無需交任何手續費, 銀行只向商家收取手續費。再如工商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寧波銀行等直接在網站上開辦網上商城。

四、網上銀行差異化品牌發展戰略

目前國內網上銀行 (尤其是個人網銀) 的產品功能基本趨同。主要商業銀行的個人網上銀行的產品功能基本都能覆蓋投資理財、轉賬匯款以及繳費支付等業務。這主要是因為:一是與互聯網相關的產品具有很強的可復制性, 隨著網上銀行業務的不斷成熟, 各銀行網上銀行業務的功能差距逐漸縮小。二是國內銀行的傳統柜臺業務和金融產品同質化, 導致電子銀行作為銀行柜臺的延伸和產品的銷售渠道在功能上大同小異。

我國網上銀行正逐步從產品競爭、價格競爭轉向品牌競爭。打造個性鮮明的品牌成為網上銀行跳出產品同質化和價格戰紅海的新思路。各大商業銀行不斷強化電子銀行的差異化品牌建設, 其中以光大銀行電子銀行差異化品牌建設最具代表性。光大銀行推出了電子銀行業務品牌“E路陽光”。“E路陽光”強調對品牌之下的各個渠道 (包括個人網上銀行、企業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電子支付、自助銀行和陽光信使等七大電子渠道) 進行統一管理, 促使其協調發展。在產品功能方面, 光大銀行電子銀行立足于以滿足人們的基本業務需求為主, 功能相對簡單, 同時光大銀行電子銀行還將簡單、易用理念貫穿于產品設計的各個層面。

五、對公業務成為網上銀行新的爭奪點

目前我國主要商業銀行電子銀行業務競爭的重心逐漸由對私業務向對公業務轉移, 對公業務是電子銀行最大利潤來源。但是, 對電子銀行來說, 與個人客戶相比, 企業客戶對個性化要求更高。我國電子銀行業正致力于探索如何通過電子渠道滿足對公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并系統分析企業網上銀行的哪些功能和服務是絕大多數對公客戶都需要的。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已推出一些有借鑒意義的做法。

工商銀行于2009年6月正式推出了企業網上銀行在線財務軟件服務, 成為國內第一家向市場推出在線財務軟件服務的銀行。該軟件嵌套于工行企業網上銀行內部, 具有資金管理、會計處理、財務分析及進銷存管理等功能, 可隨時隨地為企業提供專業便捷、整合高效的金融及財務服務, 幫助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招商銀行于2009年5月正式向市場推出企業網上銀行門戶———超級網上企業銀行SUPER-BANK, 并宣告其面向企業客戶的網上金融服務從此步入全新整合發展階段。此次推出的超級網上企業銀行SUPER-BANK是通過銀企直聯系統搭建對接各商業銀行網上銀行服務的直聯接入平臺, 共八大項標準化跨銀行功能實現方案, 更全面支持網上企業銀行U-BANK六十余項產品功能的菜單定制服務和便利操作特性。

中信銀行在2009年年初正式對外推出公司網銀社區服務, 通過網銀社區, 推出問問吧、在線客服、Webcall、論壇、朋友圈、積分兌換、銀行產品介紹和分行空間等服務版塊, 把客戶和銀行客服人員以及銀行內部專業人員緊密聯系起來, 將銀行傳統的通過客戶經理或者電話銀行一對一開展客戶服務的方式逐步擴展為一對多的網絡平臺服務方式, 也就是說任何客戶通過社區平臺得到解決的問題即刻被所有客戶參考。

六、遠程銀行是銀行服務模式的一次全新變革

遠程銀行是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模式、全新的體驗、全新的技術打造的新一代銀行, 其將遠程渠道的方便快捷和柜臺面對面親切體貼的服務融為一體, 以客戶經營管理為核心, 以客戶價值實現為目標, 由遠程理財專家通過多媒體、全方位、立體化、零距離的服務方式, 并利用高度集約化、流程化、智能化的銀行交易系統和客戶經營管理平臺, 為客戶提供實時、全面、快速、專業的各類銀行交易、顧問式投資理財、產品銷售和增值服務。

2009年3月招商銀行推出遠程銀行。對招商銀行而言, 遠程銀行的推出, 一方面, 開創行業之先河, 全新的服務模式, 再次提升了招商銀行服務領先、技術領先的形象;另一方面, 遠程銀行推出是招商銀行推進“二次轉型”, 進行內涵集約化經營, 降低運營成本, 提高效率, 提高投入產出比, 擴大收入來源的重要舉措之一。

參考文獻

[1]、馬蔚華.互聯網再造招行[N].互聯網周刊, 2009-04-05.

[2]、劉妤洵.渠道為王——電子銀行對傳統銀行的挑戰[EB/OL].http://www.cn-ki.net.

商業銀行業務發展趨勢范文第4篇

一、目前我國零售銀行業務發展新變化

1. 客戶新常態。

首先, 客戶的主要變化包括從被動接受信息變為自主獲取信息并決策, 從被限制接受金融服務的時間和渠道, 變為自主選擇獲取服務的時間和渠道等。此外, 客戶的認知和決策過程不再是單一的、線性的、被動的, 而是開放的、多過程的、互動的。

2. 渠道新常態。

未來金融機構的渠道一定是多渠道甚至全渠道的有機結合, 不同的渠道具備不同的職能, 適應不同的客戶需求, 并能實現不同渠道之間的無縫對接和轉換, 充分滿足客戶最自然的使用習慣和遷移旅程。

3. 產品新常態。

未來金融產品將與客戶生活深度結合, 從客戶生活痛點切入, 嵌入到生活應用中, 離客戶最近。因此, 要求金融機構至少做出兩點改變:一是獲客過程的前移, 從被動等待客戶的到來, 轉變為到生活場景中獲取客戶;二是產品的開發必須從客戶的生活痛點入手, 通過金融產品或服務形成解決方案。

4. 技術新常態。

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已經并將繼續改變金融的實現方式。一方面, 客戶的金融需求顯性化, 更容易被低成本地發現;另一方面, 大數據豐富了營銷和風控的手段, 云計算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成本并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

5. 監管新常態。

2014年底以來, 監管在個人金融領域的變化非?;钴S, 同時, 利率市場化、存款保險制度、遠程開戶和個人征信的開放將促進非傳統金融發展的同時, 也為零售銀行增強內部能力、提供差異化競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6. 競爭新常態。

銀行在支付轉賬、儲蓄、貸款、投資、咨詢等各項個人金融業務中都面臨著來自其他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的競爭。這種競爭將會逐步成為常態, 并且將逐漸改變個人金融領域的競爭方式和競爭格局。

二、未來零售銀行業務發展趨勢

1. 積極的客戶獲取和精益的客戶管理。

首先獲客過程前移。銀行不是坐在網點中被動等待客戶到來, 而是通過切入客戶的生活應用場景, 在生活中獲取客戶, 將獲客這一步驟前移。其次通過智能數據提升客戶關系管理。這需要銀行了解客戶, 懂得他們需要什么。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客戶所處的生命階段、財富階段, 能夠清晰、具體地掌握客戶的業務行為, 并由此提高相對應的產品和服務。另外, 建立立體的客戶分類。未來零售銀行的客戶分類不能僅依據資產規模簡單劃分, 而應加入人口學、行為學等更加立體的維度, 比如性別、年齡、職業、愛好、風險偏好、渠道偏好等。

2. 有效的渠道覆蓋和良好的渠道體驗。

首先, 梳理客戶端到端的渠道藍圖, 即識別客戶在開展不同業務時對渠道的使用路徑。其次, 根據渠道藍圖對各種渠道相應的功能、職責進行調整。第三, 建立配套的信息與運營體系。最后, 建立適應多渠道的組織架構和考核機制。

3. 直擊痛點的產品和服務。

首先, 做好基礎。比如轉賬匯款是否便利并免費, 網點營業時間能否延長, 排隊時間能否縮短等。在此基礎上, 銀行還應針對重點客戶的特點, 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最后, 牢牢把握“真情時刻”, 其關鍵是產品和服務要以問題和痛點為導向。產品的設計和包裝要從生活應用和痛點切入, 圍繞如何幫助客戶解決問題進行開發。

4. 高效的運營體系、大數據能力、IT平臺。

為將運營體系打造成零售銀行的優勢, 銀行首先需要準確把握運營發展的大趨勢, 以實現前瞻性的布局和規劃, 并根據規劃堅持長期、持續的投入。

其次, 金融機構在運營體系的路徑設計中要找準“連贏領域”。以低成本、快速實現的優化手段日益增多為轉型投資贏得資源。第三, 金融機構要盡快提升“端到端”的流程管理與優化能力。

5. 綜合定價與穩健的風險管控。

建立綜合定價能力需要從三方面入手, 分別是:制定正確的定價策略和定價模型, 保證價格實現、促進差異化定價。新常態下, 銀行的風險管控和合規應從以下四方面入手:明確風控戰略、匹配風控資源、優化風控執行、加強合規管理。

6. 跨界的生態系統整合。

生態系統對于傳統金融機構來說, 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也是一種全新的經營方式。為成為生態系統的整合者, 銀行需要搭建核心平臺, 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多元化;完善生態系統的機制與規則;建立“先人后己”的商業模式。

三、國內銀行零售業務發展對策

與外資銀行相比, 我國零售業務尚處在起步階段, 但是國內銀行具備豐富的客戶基礎, 具有覆蓋廣闊的網點資源以及優秀的員工隊伍, 因此利用銀行優勢資源, 學習外資銀行發展經驗, 并結合國內市場實際情況, 探索適合的零售業務發展模式, 這也是發展零售業務所急需的。

1. 建立金融生態系統, 提升綜合服務能力。

打造個人客戶金融生態系統, 是落實真正以客戶為中心和運用互聯網思維加快創新主線的重要載體, 個人客戶金融生態系統集成銀行內、全集團、第三方的產品和服務, 來滿足客戶所有金融需求和相關非金融需求??蛻?、銀行、集團子公司和第三方是系統的主體, 這些主體分兩類, 分別是供應商和消費者, 連接主體的是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各類主體通過相互作用、共享資源、互惠互利和共存共榮, 構成了命運共同體。它改變了以往的“零和”競爭模式, 推動各類主體一起做大市場, 共享成果。

2. 經營全量客戶, 提供差別化服務。

一是打造差別化服務體系。搭建企業級個人客戶綜合評價體系, 以綜合積分為基礎, 以價值貢獻為依據, 對所有客戶建立涵蓋全部產品和渠道的評價體系。二是內聯外拓批量發展新客戶。開展跨條線、跨界和跨境客戶營銷, 深入挖掘對公客戶、小微企業和善融商務等內部客戶。三是深耕重點客戶群體。做大做強中高端客戶。保持客戶數和金融資產較快增長, 堅持客戶需求驅動、綜合方案解決、資源整合集成和專業能力引領, 完善專營機構團隊+線上+線下全渠道服務模式。

3. 突出移動優先戰略, 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

為個人客戶建立良好金融生態系統, 必須聚焦客戶體驗, 整合各類渠道優勢。以客戶為中心, 運用互聯網思維, 真正使渠道的流程、界面和體驗能人性化、快捷化和互聯網化。通過提升渠道黏性來建立與主辦銀行的關系, 實現由“以銀行為主”向“以客戶為主”轉變, 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

4. 基于全球視角, 加快國際化轉型。

一是大力提升外幣儲蓄市場份額。抓住美元升值的有利時機, 加快外幣聚財、個人結售匯電子渠道功能和國際速匯網銀等創新推廣。二是提升個人外匯服務能力。三是提升個人客戶海外金融服務能力。四是推進個人客戶管理的境內外一體化。實現客戶統計、分層和營銷服務的境內境外統一管理, 完善跨境客戶推薦制度。

5. 鍛造基礎能力, 支持發展轉型。

商業銀行業務發展趨勢范文第5篇

一、我國投資銀行的現狀與問題

1. 我國投資銀行的現狀

投資銀行有狹義與廣義之分, 狹義的投資銀行一般僅指傳統意義上的投資銀行, 主要指從事證券發行承銷和證券交易業務的證券公司;廣義的投資銀行是指任何經營資本市場金融業務的機構, 包括證券公司、信托公司、財務顧問、資產管理公司等。本文主要分析狹義投資銀行業務。

20世紀80年代末,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產生和證券流通市場的開放, 產生了一批以證券公司為主要形式的投資銀行。1997年以后隨著商業銀行法的實施, 我國金融業的分業經營及管理的體制逐步形成, 銀行、保險、信托業務與證券業務脫鉤, 誕生一批金融集團附屬的證券公司, 如中信證券、光大證券等。截至到2009年末, 我國有證券公司106家, 其中12家股票已在A股市場上市;總資產中位數為109.2億元, 總資產最多的是海通證券公司為1103.5億元, 最少的是長江保薦2.36億元;凈資產中位數23.6億元, 凈資產最多的是中信證券為524.6億元, 最少的是航天證券為1.27億元。這些證券公司主要承擔了國內1718家公司的國內上市, 共26162.85億股股份的發行、上市流通;股票市值達243939.12億元, 占2009年GDP的72.7%。經過近20年的發展, 我國投資銀行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

2. 目前我國投資銀行業務的問題

(1) 業務單一、缺乏創新能力。中國投資銀行呈現出業務結構雷同, 業務品種單一, 主要集中在經紀、承銷和自營三項業務, 企業并購、資產證券化、創新業務、國際化業務等其他業務還有待開拓。從收入來源看, 中國大部分證券公司的經紀業務和自營業務收入占到總收入的80%左右, 其中, 前5大證券公司自營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為32.18%, 也就是說, 國內證券公司對風險較大的股票自營業務依賴程度較高, 存在較高的經營風險。而在美國, 證券公司收入來源多元化, 經紀、自營、承銷三項業務之占總收入的40%左右。高盛、摩根、雷曼兄弟、美林、JP摩根等國際投資銀行的國際性業務收入依次占總收入的45.9%, 37.3%, 36.8%, 34.8%, 26.2%平均達到36.3%。其中高盛的國際化程度最高, 在其2006年376.7億美元的凈收入中, 有45.9%來自于國際業務。

(2) 資本資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2009年底, 我國前106家證券公司注冊資本總和約為1240億元人民幣, 總資產規模約為4400億元人民幣, 與國外單個投資銀行數千億資本資產規模比較相差甚遠。我國最大的投資銀行銀河證券的注冊資本金為45億元人民幣, 最小的投資銀行注冊資本金只有1000萬元人民幣, 而摩根斯坦利的注冊資本就有1231億美元;資產方面, 中國證券公司的總資產規模為1240億美元, 同期美林集團的總資產為4072億美元。中外投資銀行的資本資產規模差距巨大。

中國投資銀行由于資本資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 在每一次系統風險來臨時, 破產、關閉、合并重組等都不乏其例。1996年萬國證券炒作“327國債”失敗, 被迫與申銀證券合并;2006年, 南方證券由于代客理財導致虧損嚴重, 被法院宣告破產。

(3) 公司治理不規范, 違規違法現象多。我國投資銀行公司治理不完善表現在融資業務上, 我國證券商靠拉攏、腐蝕、賄賂上市企業領導的行為不在少數;在自營業務上, 非法挪用巨額客戶證券交易結算資金, 大規模從事違規自營;在經紀業務上有相當多的咨詢服務是為券商的自身利益著想, 通過欺騙, 隱瞞等手段使股民上套。公司治理不規范, 必然導致違規違法現象增多。2005年南方證券、閩發證券、遼寧證券、漢唐證券、大鵬證券、五洲證券等13家券商也因類似原因先后被托管、重組甚至關閉, 2006年約有50家中小型券商被關閉、托管或者合并給大型券商。

(4) 缺少核心競爭力。目前國內有106家券商業務基本雷同, 只是規模稍有不同。各家業務鮮有特色, 創新能力不足, 加入WTO后, 與外國同行相比缺少核心競爭力。美國美林是世界領先的債券及股權承銷人, 高盛以咨詢業務聞名等, 都在各自領域特色鮮明。

二、我國投資銀行業務問題的原因分析

1. 體制缺陷

體制缺陷是制約我國投資銀行發展的原因之一。我國投資銀行業實行的是特許經營制, 這一方面在國內使新投資銀行的進入非常困難, 另一方面, 也使很多券商跨出國門, 進行國際化業務也很困難, 獲得資格的投資銀行對外競爭乏力, 難以形成一個真正競爭自由的市場化環境;券商的融資渠道被嚴格限制, 渠道少, 融資困難;對券商的公司治理缺少嚴厲的制度安排等。

2. 法制不健全

我國的《證券法》雖已出臺, 但是還比較籠統, 還未涉及到許多具體的投資銀行業務, 投資銀行法有待出臺。目前在我國的投資銀行業務中還存在著大量的違規行為, 一些管理條例還很不完善。例如《股票發行和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中的一些規定與投資銀行本身的業務相矛盾。它規定任何金融機構不得為股票交易提供貸款, 而根據國際慣例, 投資銀行在從事并購時, 可以為并購公司提供資金融通。要使投資銀行規范其行為, 首先要有完善的法規體系, 穩定的法律框架, 方能有法可依。

3. 多頭管制、政出多門

我國目前投資銀行業務的管理體制是:證券機構的檢查與審批由中國人民銀行管理, 從事債券交易的財政證券公司由財政部管理其它證券業務由中國證監會管理。這種多頭管理格局導致的結果往往是各管制部門你吹你的號、我唱我的調, 使投資銀行業難以得到協調統一的管理, 并由此造成效率低下。

4. 缺乏專業人才

我國證券公司業務單一, 缺乏創新性, 這主要是因為相當多的投資銀行人員是素質不高, 缺乏專業的、經驗豐富的投資銀行家。

三、我國投資銀行業務的發展途徑與趨勢

1. 政府政策和監管措施的完善

中央政府對投資銀行的監管, 要逐步采用市場化的政策, 放寬進入門檻, 允許公平競爭, 嚴把公司治理關。

政府更多的是完善監管的法律法規, 近些年來, 世界各國投資銀行業的發展出現了由自律管理向立法管理過渡的趨勢。我們必須根據自己的國情, 一方面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準則, 對投資銀行的管理主體、設立條件、業務范圍、行業原則、檢查和稽核作出明確的規定;另一方面, 我們也要通過證券交易所和證券業協會按照證券法規的要求對投資銀行進行監控和管理, 保證投資者和融資者雙方的利益, 謀求投資銀行業在自律的氛圍中得以健康發展。

2. 投行正確的戰略定位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迅速發展和我國加入WTO, 我國的金融市場將在更大領域和更深層次上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 使我國的證券公司面臨國內國外同行的極大挑戰。為了不再重蹈日本證券公司的覆轍, 我國的證券公司不管是在規模上還是在業務上都無法同國際著名的投資銀行相比, 因而要想獲得生存和發展必須要市場定位, 進行金融創新, 形成自己專業化的業務特色。

3. 產品創新與人才培養

目前我國投資銀行的產品大同小異, 沒有形成差異化服務, 而爭取客戶的關鍵是提供個性化服務。我國的投資銀行應該順應投資銀行發展的歷史潮流, 以新產品開發為契機, 強調金融創新, 突破傳統業務局限, 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資源, 推動主體業務從傳統型向創新型以及衍生型轉變, 走多元化發展道路, 從而實現收入來源的多元化和穩定增長, 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 滿足來自企業等不同層面的需求。我國的投資銀行業務創新最主要的是依靠對人才的培養。在不斷培養國際型人才的背景下, 使創新成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4.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嚴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完善投資銀行的公司治理制度。第一, 嚴格貫徹執行統一法人體制, 對屬于高風險行業的投資銀行來說, 統一法人體制是減少管理層次、淡化行政色彩, 從而達到高度集權、控制風險、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第二, 嚴格推行目標責任制管理、等級管理和授權管理;第三, 盡快建立垂直領導的內部稽核審計體系;第四, 要逐步構建與完善風險管理架構, 在公司最高領導層的支持下, 實施清晰明確、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戰略目標, 設置合理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和職能分工, 制定系統、持續的風險管理流程, 選用勝任的風險管理人才和顧問, 采納先進的風險管理知識及風險管理工具, 運用支持風險管理體系運作的信息技術與信息系統。

摘要:我國投資銀行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 目前主要從事證券承銷和經紀等八大業務。根據經濟全球一體化及我國加入WTO后的要求, 并在借鑒國際發達資本市場的投資銀行經驗基礎上,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國投資銀行業務存在的問題, 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措施, 并展望了未來我國投資銀行業務發展趨勢。

關鍵詞:中外投資銀行業務,比較,發展對策

參考文獻

[1]宋國良:投資銀行學.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2]趙雪情:投資銀行發展模式探究.消費導刊, 2009

[3]http://www.csrc.gov.cn/pub/zjhpublic/G00306204/zqscyb/201001/t20100115_175451.htm.[EB/OL].[2010-10-25].

[4]羅曉青:我國投資銀行的現狀及發展分析[J].甘肅科技.2009.

[5]鄭良芳: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防范與控制.金融理論與實踐, 2008

商業銀行業務發展趨勢范文第6篇

關鍵詞:銀行業,金融機構,委托貸款

一、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委托貸款業務發展現狀分析

(一)金融機構委托貸款業務逐年增長

現階段,受貨幣政策的影響,正常貸款已經無法完全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在這一背景下,金融機構為了更好地維系與客戶之間的關系,并合理、合法地規避信貸規模管控,采取了主動應對市場變化、積極轉變經營管理理念的方法,將住房公積金與企業自有資金作為主要的資金來源,對委托貸款業務的范圍進行了逐步拓寬,加大了委托信貸業務的發展力度。從2005 年開始,我國商業銀行委托貸款業務進入了一個高速的發展階段,據相關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截至2014 年12 月31 日,國內金融機構委托貸款余額高達9.33 萬億元,同比增長29.25%;其在融資規模中所占的比重達到了7.6%,同比高出1.0 個百分點。

(二)以住房公積金貸款業務為主

我國各級地方政府根據所轄區域范圍內的具體情況,對相關政策進行了優化調整和改進,進一步完善了住房公積金管理制度,同時,加大了對住房公積金信貸業務的管理力度,使委托貸款在住房公積金方面發揮出了重要的民生保障作用,由此推動了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業務的發展速度,該項業務所占的比重也隨之增大。相關調查統計數據結果顯示,截至2014 年12 月31 日,我國共計發放222.51 萬筆個人住房貸款,總值高達6 593.02 萬元,公積金住房貸款率為68.89%。由于我國各地區的經濟差異較大,中東部一些比較發達的省份在住房公積金的運用率上相對較高,而中西部地區在住房公積金的運用率上相對偏低。其中,重慶、北京等城市的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率最高,山西省最低。不僅如此,住房公積金存款的增長速度也比較快,從而對于住房公積金貸款業務發揮出了資金保障作用。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 年12 月31 日,我國全年繳存的住房公積金總額約為12 956.87 億元,同比增長12.41%;住房公積金的提取金額為7 581.96 億元,占全年繳存額的58.52%,比上年增長13.99%。其中,住房消費類提取5 714.52 億元,非住房消費類提取1 876.44 億元,分別占比75.37%、24.63%。

(三)委托貸款業務的發展缺乏平衡性

現階段,在利益驅動下,國內一些金融機構通過辦理委托業務賺取手續費的方式來增加中間業務收入。與此同時,金融機構在辦理委托貸款的過程中,還可以吸收部分存款,由此提高了資金的流動性,銀行辦理委托貸款的動力也隨之進一步增強。然而,因金融機構的情況及經營戰略存在差異,國內金融機構委托貸款業務的發展速度有快有慢,其中農信社及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這方面表現出了較高的積極性,而城市商業銀行卻因為自身業務范圍和市場份額等原因,委托貸款業務發展較為緩慢。

二、銀行業金融機構委托貸款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商業銀行委托貸款業務的經營管理不規范

受委托貸款業務量大幅度增加及業務模式創新的影響,這部分業務的經營管理與商業銀行自營業務之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沖突。同時,因與委托貸款方面有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和統一,從而使得各商業銀行此項業務的開展存在過度競爭的現象,不但使委托貸款業務的利潤大幅度減少,而且還進一步增加了銀行的經營風險。

(二)委托貸款業務的資金損失風險較大

2013 年以來,商業銀行為規避信貸額度控制,不斷創新委托貸款業務操作模式,增加交易環節和交易對手,委托貸款逐漸演變為銀行規避信貸規??刂频墓ぞ?。由于此類委托貸款資金來源于商業銀行向社會大眾募集的理財資金,若委托貸款不能正常償付,不僅會使商業銀行的資金受到損失,也將會影響社會穩定。

(三)風險管理缺乏有效性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委托貸款屬于中間業務的范疇,所以商業銀行一般對委托貸款業務的準入門檻降得很低,并且在審批和貸款后的管理上也顯得較為寬松。此外,還有的商業銀行由于未能正確理解委托貸款的含義,對貸款收益率有所夸大,導致部分委托貸款業務逐漸成為集資行為,致使委托貸款發生風險損失時,產生較大范圍的責任糾紛,從而引發群體性法律風險。

(四)調控與監管難度增大

由于委托貸款不計入各項貸款,屬于表外業務,同時,部分委托貸款投到了國家限制的產能過剩行業、高耗能高污染高風險等行業,而在三農、中小微企業、縣域等國家政策扶持方面投入不足。此外,由于委托貸款業務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商業銀行大多根據自身的條件制定相應業務流程和要求,其標準參差不齊,增加了統一監管的難度。

三、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委托貸款業務健康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委托貸款管理規范

具體建議如下:首先,為避免商業銀行在委托貸款業務中面臨高風險,必須嚴格控制銀行以“銀證合作”的方式獲取理財資金,并且還要嚴格控制大型企業擅自挪用信貸資金,從委托貸款業務中牟取不正當利益。其次,金融機構要強化風險防范意識,在委托貸款業務中,必須全面調查委托人和借款人的基本情況、貸款資金使用情況、還本付息情況等,進一步規范審查審批和手續費收取等操作,規避該項業務帶來的不良風險。再次,對委托貸款利率進行規范。建議國家應針對委托貸款業務出臺操作指引,明確限定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強化銀行的貨幣監督職能,防止委托人變相牟取高額利息。

(二)強化委托貸款的監測與分析

一是進一步加快推進與委托貸款業務管理有關的法律法規建設。相關監管部門應盡快出臺委托貸款業務風險管理指引,特別是對委托方準入條件、資金來源、貸款投向、期限、利率以及貸后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并對委托貸款主體的權利與義務予以法律保障和約束。二是積極探索建立委托貸款風險的分類監管機制。建議相關監管部門依據委托方主體類型不同對委托貸款實施差別監管,增強風險監管的針對性。

(三)提高風險意識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委托貸款具有一定的風險,因此,金融監管機構應當做好風險提示工作,并及時通報委托貸款案件。各商業銀行要積極完善委托貸款業務流程的操作指引,嚴格限制委托人在本行申請貸款的規模,不發放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的委托貸款。同時,各金融機構應該構建起一套全面、完整的監測體系,掌握與委托貸款業務開展的有關情況,了解業務中存在的風險點,在此基礎上,增強風險管理能力。

(四)健全法律法規

各金融監管部門應在各自職能范圍內出臺委托貸款的法律法規,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操作指引,以此規范金融機構開展委托貸款業務,防止其過度競爭。金融監管機構應加大對委托貸款業務的執法檢查力度,并密切配合立法機關加強相關方面的立法,通過法律明確各方當事人的責任及應當履行的義務,從而使與委托貸款相關的法律法規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何虹,王勝武.關注商業銀行委托貸款潛在風險[J].金融博覽,2014,(9):56-57.

[2]王家輝.關于完善我國商業銀行委托貸款業務管理的思考[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3,(2):74-75.

上一篇:投資規劃的必要性范文下一篇:高二化學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