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中化學教師化學教育論文范文

2023-10-04

高中化學教師化學教育論文范文第1篇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對課程的基本理念、目標要求和內容體系做了新的規定。提出了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課程目標體系。強調高中化學教育應“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課程下的化學教學不僅教材的內容和結構發生了變化,而且重視知識結構的學習和認知能力的發展,確立了適應不同學生發展需要的高中課程結構,倡導從發現中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個性的培養,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也就是教育方式、探究的途徑、學生能力的培養等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

目前甘肅省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已進行近兩年的時間,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協調者、引導者的教師在進入新課程之后,對新課程的認識、新課程的實施又是什么情況呢?

針對這個問題從教師對新課程教材變化的態度、新課程改革后教師在思想和認識上發生的變化、新課程改革后教師教學方式的變化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教師對新課程教材變化的態度分析

18.75%的教師完全贊成,75%的教師基本贊成,6.25%的教師很不贊成。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新課程的教材變化相對于以前來說,還是比較大的。教師面對新課程教材的變化,心理上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面對這種變化雖然人進入了新課程,但是在心里面并沒有完全進入新課程,對新課程的實施還是存在著一定的抵制心理,對新課程持有消極的心態。并沒有全身心地投入,是被趕著上臺,有著極不情愿的心態。但是,認可總需要一個過程,而經過了這一段時間的教學鉆研,教師對此已經有了一個較為清醒的認識,基本都能贊成此項變化。

二、進入新課程改革后教師教學方式的變化分析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43.75%的教師采用以啟發式教學為主,經常與學生一起討論的教學方式,50%的教師采用以小組討論為主,經常參與、指導的教學方式,62.5%的教師采用以網絡環境下教學為主,利用虛擬情境進行探究學習的教學方式,還有31.25%的教師仍采用以講為主,有時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81.25%的教師能夠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生自學、現代教育技術(如多媒體、網絡等)的方式教學,但仍有75%的教師采用講授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

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有62.5%和31.25%的教師分別通過多啟發和思考問題的時間的方式以達到目的。

從以上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以來,在課堂教學方式上還是有很大的轉變,不斷改變自己固有的教學方式,教師更加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積極采用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方式,不斷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領的這一教學理念。

然而我們也不難看出教師講授的教學行為還是占了很大的比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落實不夠徹底。但令人欣喜的是絕大多數教師還是在不斷地探索、嘗試新的課堂教學方式,小組合作探究、學生自學、現代教育技術(如多媒體、網絡等)等教學方式也被教師們經常使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而展開,這是我們所有教師都認可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興趣,將成為教學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師們正在努力地采用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給學生創造動手時間的機會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動學生積極參與進來,設法使學生進入學習的角色,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了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協調者、引導者的重要作用。教師主導作用的合理發揮,有利于學生能夠真正成為“學習主體”這一目標的實現。

三、進入新課程改革后教師在思想和認識上發生的變化分析

進入新課程改革一段時間后,有43.75%的教師認為自己在教學理念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31.25%的教師認為自己在教學行為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12.5%的教師認為自己在師生關系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12.5%的教師認為自己在學習意識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這一階段的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方面都有了一些新的變化,但是發生這種改變的教師所占的比例還是偏低,不足以滿足新課程實施的需要。并且教師的自我學習意識還是比較淡薄,跟不上形勢的需求。而最致命的在于忽略了師生關系的培養,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教師課堂教學的實施,教學效果的體現。

但是理念改變了以后,慢慢地便會成為行為的一種指導力量,促使行為在不知不覺中也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禮,處于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師必然會經歷著這樣一個過程。

四、在新課程教學實施中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和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情況分析

在學生實驗技能培養中,有31.25%教師認為學校實驗條件所限,難以達到要求,有43.75%的教師反映出教學時間緊張,擠掉了部分實驗時間,有18.75%的教師做到了基本能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進行實驗教學,只有6.25%的教師十分注重實驗教學,并且感覺教學效果好。

在課外探究活動方面,有25%的教師因為沒有時間所以從未組織過,有62.50%的教師每學年組織1~2次,有12.5%的教師每學年組織3~4次,而經常進行探究活動的為0.0%。在組織探究活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問題,有75.00%的教師在創設問題情景上有困難,有43.75%的教師是因為教學方法的欠缺的原因,有50.00%的教師覺得在組織學生和調控過程方面有困難,有25.00%的教師覺得自己知識面較窄,綜合能力不夠。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新課程教學的實施中由于學校實驗條件所限、有的教師研究設計了一個很好的探究性教學方案,卻因為實驗儀器的不足最終得不到實施。由于教學時間緊張、擠掉了部分實驗時間等原因使得化學實驗教學開展情況非常令人擔憂。

實施探究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存在創設問題情景、組織學生和調控過程以及綜合知識不足等困難。所以探究性學習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中,很少涉及到專題性的實驗探究、設計探究、調查探究等。課堂上的探究教學形式不夠豐富多樣,同時也發現某些學校的探究性教學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五、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情況分析

在新課改實施的兩年中,有31.25%的教師認為新課改進行順利,自己在教學的理念、方法、行為有很大改變,有68.75%的教師認為與以往相比有所改進,但距新課標要求甚遠。在新課改落實中主要有以下一些難點,有12.5%教師覺得新課改的宣傳力度不夠,有37.5%教師認為培訓不到位,有50.00%教師認為教育觀念更新慢,而87.50%的教師覺得受高考制約的影響較大。在新課改實施的過程中由于教育方式、學習行為的變化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有75.00%的教師覺得壓力很大,只有25.00%的教師覺得略感壓力。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新課程改革的實際操作中存在許多的困難,例如教師所感受到的壓力、對新課改的目標和任務的認識不足、課程觀念和教學行為的改變緩慢、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不夠、教師培訓不到位等原因是影響新課程改革和落實的主要原因。同時我們也看到新課程的具體實施缺乏可參考的模式,教師對新課程的理念的實施與高考之間的關系比較迷茫。

(責編 金 東)

高中化學教師化學教育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新課程強調教學中的師生交往和互動。初中化學課堂中要體現新課程理念應注重教師角色的轉交、師生情感的培養以及知識形成過程的揭示等多方面的結合。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學習共同體 化學課堂教學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發生的“教學”是假教學。新課程把教學的本質定位為交往,這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實現交往和互動就是實現師生形成“學習共同體”。新課程所強調的形成師生“學習共同體”,對學生而言,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主體性凸現、個性展現、創造性體現。對教師而言,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與學生一起分享理解的過程。在學習共同體中,教師不僅僅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這就意味著教學過程中人人參與,平等對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實現師生形成“學習共同體呢”?

一、關注教師角色改變,形成“學習共同體”

學習共同體是當前比較熱門的話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共同體:共同體是一個由多人組成的群體,群體成員之間具有社會性依賴關系。他們共同討論,共同決定,共同定義著共同體,并為共同體所影響。一個成功的共同體應給成員以歸屬感。當一個共同體以學習為主要目的時,我們就可以說它是學習共同體。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轉換角色: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師實現了這種角色的變化,能夠促進師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學習共同體”。作為化學課的教學,怎樣體現這樣的轉變呢?

(一) 教師應該相信學生的潛能

教師應積極引導和支持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教師要作為學習的一員融于其中,從參與的過程中,積極地聽、看、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想所思,以便掌握課堂中各種情況,為進一步的指導做好充分準備。

比如《常見金屬化學性質》一節的“活動與探索”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的實驗室制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實驗室制反應物的特點、反應條件要求,根據反應原理條件學生討論如何確立制裝置;再根據性質,讓學生討論收集的方法,課堂上教師作為學習的成員觀察學生的實驗,確定下一步如何指導。在此基礎上,繼續引導學生分析出教材中的裝置的缺陷是添加藥品和停止反應操作不方便,讓學生思考并討論怎樣改進這個裝置就可以隨時控制反應的發生與停止,使操作方便,從而激發了學生改進實驗裝置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1.創設和諧的心理環境。人是知情合一的動物,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情感對人類行為直接施以巨大的動力影響。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注意發揮情感因素的作用,由情生趣,以情誘思,創設和諧的心理環境。

2.創設寬松、自由、民主的課堂氣氛。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人都有優良的潛能,都有成長與發展的天性,只要條件許可都可以發展成為個性健全,富于創造的人?!币虼?,教師應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自由、民主的課堂氣氛,課堂上允許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成熟的或不成熟的看法。學生在爭辯中會逐漸成熟,形成判斷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成長與發展的天性才能流露出來,才能主動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愉快地、創造性地學。

課堂上相當一部分學生習慣于聽教師講,自己聽懂了就認為完成了學習任務,他們不能把學習體驗以及對知識的理解與教師或同學交流。這種學習方式是不適應新課程要求的?;瘜W課堂上我們要改變這種現狀,創造條件使學生積極地、大膽地與老師和同學傳遞信息,使學生以開放的心態、張揚自己,獲得心理的解放。

比如,我們可以讓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學生講老師聽,學生教學生;學生設疑,師生共同解答;讓學生的心理在沒有壓抑的情況下展現。這也體現了課堂上的師生平等。課堂上可以安排一名或多名學生協作起來組織教學活動。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加,他們能在課前認真預習,分析本節內容的重點、難點,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整理歸納。作為教師課堂上的任務也不輕松,應該積極地聽講,細致地觀察學生的做、發現問題,再進一步與學生溝通。例如,在學習《自然界中的水》《化學與環境》等章節時,學生們由于課前廣泛收集資料,進行了充分預習和準備,上課時能夠積極展現自己預習的成果,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和合作精神

前人的發明多數是個人努力的結果,而現代科技成果大多需要與他人合作才能取得。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從基礎教育開始自覺培養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和合作精神?!皯嚱逃敝袑W生的學習過多地注重了接受學習,這種學習忽略了其他學習方式在學生發展中的重要價值,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也有明顯的缺陷。而新課程則要求我們在繼承傳統的接受學習的基礎上,鼓勵實現學習形式的多樣化,如探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實踐性學習等等。這些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責任感與合作精神。

在化學教學中要想讓學生樂于學習化學,就應該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教師除了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外,應鼓勵學生開展實驗、調查、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表達交流等活動。比如在學習空氣這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研究空氣的污染狀況,可以安排學生分組進行調查和收集信息,這一過程中小組一般獲得的內容或數據是有差異的。這樣的學習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和合作精神。

二、重視情感態度的培養,形成“學習共同體”

所謂情感態度,是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意識。應試教育中,我們往住偏重了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對態度情感這些因素教學中重視不夠。而在新課程理念背景下,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和過程被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來理解,主張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應以人為教育對象,致力于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把他們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使其成為課堂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應該說,無論什么類型的化學知識,都具備情感態度挖掘的基礎,化學學科的特點,也決定了其情感態度的豐富性?;诖?,我們在使學生掌握“雙基”的同時,應該讓學生理解化學學科的思想,學習生活中的化學,把學到的知識滲入社會、生產和實際。

即使是抽象的概念、理論知識,我們也要從人文的角度、美學的角度引導學生去接納。比如原子結構的美、物質形成的對立統一,化學用語的簡捷,這些都應滲透情感的溝通。就是表面上看上去沒有什么感情色彩的計算題,也可以賦予其人文的意義。例如對于質量分數的計算題,以前教師往往分析計算方法,講解計算格式?,F在可以讓學生找出質量分數的計算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并且讓學生編寫應用的實例,有的學生就設計了如下類似的練習:人體中NaCl的含量應適當,過量或不足都會引發疾病。某病人,體內注入了1000ml含NaCl質量分數為5%的鹽水,該病人相當于補充了多少克NaCl?

三、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形成“學習共同體”

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所以應該重視結論。但如果不經過學生多樣化的思維方式和認識方式,沒有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結論就難以獲得,也難以使學生真正理解和鞏固。所以化學課上,我們在重結論的同時,更應該重視知識形成過程的揭示,從學習角度看,重過程就是重會學。

例如,在學習混合物概念時,可以讓學生舉出混合物的實例,有的同學舉出和S粉若混合后是混合物,教師讓學生設計實驗進行研究。實驗中把和S粉的混合物溶于水,過濾出S單質經干燥后,燃燒仍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保持了S的性質;溶液經蒸發后加熱仍產生,保持了的性質。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真正理解了混合物中各成分沒有發生化學變化,仍保持原來的性質。再如學習催化劑時,學生對催化劑的質量不變、性質不變的理解不深,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對H2O2與反應后的剩余物進行分離,通過稱量反應前后的的質量,說明其質量不變,再觀察分離出的是否仍對H2O2制有催化作用,說明化學性質不變。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獲得了概念,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就更加準確和深刻了。這種揭示過程的學習方式納入了學生的思考與個性,教學過程看上去比較麻煩,浪費了一些時間,但從長遠看,既讓學生體驗了學習過程,又培養了學生研究方法,會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這種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總之,新課程理念揭示了學習過程,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去思考知識、詰問知識、評判知識、創新知識。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和個性的張揚。新課程理念把學科的概念、原理與探究過程和方法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形成一個既有肌體又有靈魂的活的知識結構。揭示學習過程,學生經過學科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在這些方式中師生經過爭論、碰撞等形成了“學習共同體”。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等,《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鄭長龍主編,《化學課程與教學改革》,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8

[3] 王祖浩主編,《化學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

[4] 王云生,《新課程化學教與學》,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9

(責編 閆祥)

高中化學教師化學教育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江蘇省進行新高考綜合改革的關鍵時期,調查了解本市高中化學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并對教師發展進行思考和提出建議。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對區域教育質量提升有很重要意義,需要教師、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共同努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教師發展;數據調查;發展建議

文獻標識碼:B

doi: 10.3969/j.issn. 1008-0546.2020.04.007

一、調查目的

“核心素養”無疑是當前我國的教育熱詞,作為培養目標,“核心素養”體現了頂層設計者的遠大視野,當下的基礎教育亟需走向育人階段。但這一階段的真正到來,需要大量的實踐和探索,教育工作者與全社會的意識和行動都需要更新,尤其在課堂內,故教師素養的提升尤為重要。教師的專業成長越來越多地受到各方面關注。

為適應時代發展,2019年江蘇省進行了新高考綜合改革,為本省教育發展做出了長期規劃,從考試科目到學業評價方案.以及招生錄取方案都做了大幅度變革。新的高考方案對學生選科有明顯的引導作用,對高中化學教師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但新高考僅有專家領導勾畫出遠景是不夠的,高素質的教師才是真正推動改革和核心素養落實的關鍵力量。

為了適應新高考改革,做好核心素養理念的落實,了解區域高中化學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對區域教師成長提出建議,筆者做了本次調查。

二、數據來源

1.設計問卷

為了了解本地區高中化學教師專業發展情況,在文獻研究及區域教師群體特點分析基礎之上,筆者自主設計了調查問卷,共計31題選擇題,除基本信息外,主要從教師職業情感、教學專業能力、教科研參與度、個人職業發展與規劃等四個維度了解教師發展狀況。 2.數據收集 針對教師發展現狀,筆者在全市高中化學教師群中進行了調查,本次問卷通過問卷網生成鏈接發布在本市高中化學教師微信群,教師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作答,高中化學群成員共64人,收到有效調查問卷54份。

3.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科隆巴赫系數考察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通過spss18.0軟件進行信度分析,得出問卷的科隆巴赫系數為0.862,說明該問卷具有很好的信度。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基本情況

從表1和表2的數據來看,我市高中化學教師新手很少,大部分都是年齡在36-45歲之間,正值教學經驗豐富體力充沛的當打之年,筆者也調查了在職化學教師骨干稱號,受訪54人中有22人無稱號,縣市兩級教學骨干有23人,市級特級教師僅有1人,可見我市化學教師中存在職稱與骨干考評發展較慢的現象,另外我市在職高中化學教師中沒有省特或正高這樣專家型教師。綜合來看,我市高中化學教師以中青年教學骨干居多,骨干教師層次有待提高。

2.區域高中化學教師職業情感分析

從不同年齡段教師反映教育育人過程中獲得強烈的成就感與滿足感的數據(表3)看,絕大部分老師反映大致如此或者非常符合,只是在30-40年齡段教師中有“沒有”以及“不確定”的選項出現,換成教齡則是5-15年階段的教師。通過不同年齡段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明確的理想與抱負交叉數據表可看出,也是在31-35年齡段出現“沒有”這一選項出現比例較高。從數據來看,本市化學教師對化學教師這一職業充滿情感,獲得了成就感和滿足感,也具有很強的理想和抱負,存在少數教師對職業未來有疑惑的現象。

3.區域化學教師教學能力分析

本調查針對化學教學專業能力設置了9-15共7題,當中14、15題為了解化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而設置,每題按程度由強到弱設計4個選項,根據題意表述文字不同,賦予涵義為“完全符合”到“完全否定”,除了解教師教學能力的自我評價以外,更多的關注點在教師教學過程中是否主動關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養成。

從表4的數據來看,本市高中化學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以及教學重難點的把握都比較到位,大多數老師對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關注學生多元發展都很關注,但在核心素養的理解及教學關注這幾個問題響應不強烈。目前高中化學教師對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備都會使用,少數老師未正常使用多媒體;為了解教師對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的確切情況,特意設置了微課這一問題,從數據看,微課教學基本上停留在下載使用,自己制作并不多,有少數老師對微課這樣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持觀望態度。

4.區域化學教師職業規劃分析

針對教師職業規劃細分兩個維度:①教科研投入,設置了兩類問題,一類是從參與教科研活動的狀況了解教科研態度,另一類是了解閱讀寫作等教科研個體學習行為;②職業規劃,一是個人職業理想,二是學習意愿與方向。

從這部分數據(表5)看,無論是集體教科研活動,還是個人教科研投入,包括閱讀、寫作等大多都是出于職業習慣,缺少主動精神,各項調查數據中處于“差不多”層次的都是大多數;而對于職業規劃而言,同樣是有近一半老師只是有過大致考慮,有明確職業發展規劃和思考的只有20%,這與教科研活動調查數據非常吻合。

四、調查總結與建議

1.調查總結與思考

從調查數據來看,本市化學教師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年輕教師較少,缺少省特及以上的領軍型名師。不少老師在專業成長方面有明確的規劃,但也有少數老師缺少明顯發展計劃,在教研活動及教科研方面,對主動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都存在這樣“倦怠”的體現。產生這樣的情況,一是內因,部分老師本身缺少對教育事業的熱忱和職業情感,僅僅將教師當做一項職業,當投身行業的新鮮感失去,工作也失去了動力,若教書育人工作僅僅成為一種慣性,可想而知的是工作激情自然喪失,這樣的情況在中青年教師身上尤為明顯。二是外因,白2008年江蘇高考政策以來,不少學生“逃離”化學學科,我省不少學校在高二學業水平測試結束后便不再開設化學班,許多化學老師處于無課可教的尷尬境地,不少老師工作多年尚未有機會任教化學班,這一狀況無疑對老師教學工作和個人成長的積極性產生了消極影響。學習名師,除了學習名師的經驗,感受名師的態度,更多的是著眼將來,為年輕老師做示范引領。教育的核心素養時代,需要大量優秀教師,他們必須具備先進的教學和育人理念,擁有杰出的科學素養才能在教學中高屋建瓴,培養學生正確的化學觀,養成核心學科素養。

2.反饋與建議

(1)給化學教師的建議

縱然有各種原因,但是作為教師,自身專業水平的提高與發展永遠是必須的。如果因為政策的緣由給自己不學習、不儲備的借口,那么更不會取得進步,只能使自己無所事事。當我們任教基礎年級時,是否通過自身的努力,使學生愛上化學?

其實即使是化學選修生減少的今天,化學老師也有很多事可以做,學習新版課程標準、研讀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分析各年級試卷(尤其是高考試卷)、進行二次備課、制作教學微課、閱讀教科研論義、參加各項教學研討活動、聽各種公開課、掌握最新教學技術手段……,及時把握最新的教學要求,了解最新教學理論與教學方式,使自己融入化學教學中,不與教學時代脫節。

(2)給學校的建議

學校當創設條件激勵幫助青年教師成長,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增加青年教師任教選修化學的機會;組織集體備課,形成濃郁的教科研氛圍;強調校本教研,形成符合學校特色的教學課堂。

很多時候,學校的管理理念成了校長的理念,那么校長教育管理理念的提升變得非常迫切,中學校長應努力使自己成為教育專家,而不是簡單的管理者。對于化學學科而言,不少學校不知道如何處理,化學學科的意義白不必說,但化學學科參加的難處也事實存在。但尊重學生的選擇,鼓勵學生的追求,不動用行政手段強行干預選科,是教育管理者必備的素養。無論是個人還是教育管理部門以及社會都迫切需要教師核心素養的提升。

(3)給教育管理部門的建議

教學管理部門要多組織教學研討活動,組織教學競賽,提供教師發展的平臺,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增加教師之間的交流;優化教學評價方式,使對學校、對教師的考核從簡單的高考數字擴展到學生素養、教師素養等各個方面,還應該對學校學科分班進行引導,避免…現完全功利化的現象。

參考文獻

[1] 王超文,彭蜀晉.四川省高中化學骨干教師專業素養現狀的調查研究[J].化學教育,2012,33(04):51-56

[2]楊光曉.溫州市蒼南縣高中化學教師專業素養調查及分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3]王澍,魏崇啟.徐州市中學化學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調查及啟示[J].化學教學,2018(10):40-44

高中化學教師化學教育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對中學化學雙語教師專業發展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分教學工作適應程度、教育教學能力、知識結構和專業發展途徑等四個方面。結果顯示,多數中學化學雙語教師教學工作適應較慢,他們的學科基礎知識、雙語表達能力、雙語教學技能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多數教師渴望更多的培訓機會與培訓途徑。

[關 鍵 詞] 中學化學;雙語教師;專業發展;調查

近些年,國際基礎教育在我國蓬勃發展。許多地方尤其東部沿海地區成立了大量國際學校。一些普通學校也開設了國際課程。以長春市為例,截止2018年,已經有東北師大附中等13所學校開設了國際合作班或者中外課程班。國際教育的發展使雙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重要的時代課題。因此,我們對中學化學雙語教師的專業發展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問卷的設計與調查

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理論、教師專業素養理論和教師專業發展途徑理論,我們設計了調查問卷。聘請5位專家對問卷初稿進行了效度檢驗,最后根據專家意見進行調整修訂,最后形成《中學化學雙語教師專業發展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共15道題,分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考察適應教學工作的適應程度;第二部分考察教育教學能力;第三部分考察教師的知識結構;第四部分考察專業發展途徑。調查對象為北京、上海、深圳、長春等地13所國際學?;驀H交流部的23名中學化學雙語教師。發放問卷23份,收回23份,收回率100%。15天后,再進行一次問卷填寫,然后求得兩次調查結果的相關系數(穩定系數),得到教師調查問卷的信度值為0.88。

二、結果分析

(一)教學工作適應程度方面

對目前教學工作完全能夠適應的為2人,基本能適應的為11人,對此并不是很了解的為7人,適應起來有一定困難的為3人。由此可見,中學化學雙語教師雖然多數對自己工作已有一定的適應,但是還有部分教師并未能夠更好地適應自己的工作。調查結果顯示,中學化學雙語教師普遍認為至少需要五年以上才能夠單獨勝任雙語化學教學工作。這也同時反映了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化學雙語教師是非常困難的,需要教師進行多年的學習與鍛煉。

(二)教育教學能力方面

本次調查問卷第2、3、4題是有關于研究對象專業能力的相關內容。調查結果顯示:86%的教師認為自己需要在課堂教學能力方面加強;91%覺得需要在教材內容組織能力方面加強?;瘜W實驗教學能力方面相對薄弱,組織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比較薄弱。調查結果顯示中學化學雙語教師與學生缺乏有效溝通,同時也渴望提升與家長有效溝通的技巧。

(三)教師的知識結構方面

調查結果顯示,78%的中學化學雙語教師認為自己需要在化學知識、英語語言運用等方面加強。此外,中學化學雙語教師在雙語教學知識方面也比較薄弱。多數中學化學雙語教師未能掌握過硬的學科知識以及學科教學知識,導致在課程資源開發、教學設計等方面比較薄弱,最終影響教學效果。

(四)專業發展途徑方面

中學化學雙語教師在教學中遇到困難時,會采取積極的態度加以解決。他們渴望教師專業培訓,并且最喜歡通過聆聽中學雙語化學優秀教師講座的方式進行培訓。中學化學雙語教師渴望各種語言類培訓課程,尤其是渴望能夠有出國進行語言訓練的機會。參加各類教學活動和新課程改革培訓是他們提高專業水平最常見的發展途徑,同時提高學歷層次也是專業發展的有效方法。此外,教研組的教研活動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三、結論

中學化學雙語教師的教學工作適應程度普遍不高,他們經常需要五年左右才能成長為較成熟的雙語教師。他們在專業能力方面普遍需要提高。雙語表達能力不強,教學技能偏低,教育能力不理想。目前中學化學雙語教師的培訓途徑一般分為校內自修、外出參觀學習、聆聽講座等,但他們對培訓效果普遍不滿意。中學化學雙語教師渴望更多的培訓機會與培訓途徑??傊?,多數中學化學雙語教師的基礎知識、雙語表達能力、教學技能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多數中學化學雙語教師對其所接受的職后教育不是非常滿意,認為培訓措施有待加強,培訓需要更具有針對性與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林崇德,申繼亮,辛濤.教師素質的構成及其培養途徑[J].中國教育學刊,1996(6):16-22.

[2]鐘祖榮.現代教師學導論:教師專業發展指導[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4.

[3]穆洪華.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現狀及趨勢[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7(2):38.

[4]姜宏德.試論雙語教師的專業素質[J].當代教育科學,2003(23):41.

[5]王長純.教師專業發展對教師的重新發現[J].教育研究,2001(11):45-46.

高中化學教師化學教育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作者從中學化學新課程的特點入手,提出在新課程教學要求下,化學教師必須具備相應的教學轉向,掌握新課程的特點,改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培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 新課程 中學化學 教學轉向

2009年,云南省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拉開了我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帷幕,高中化學教師面臨機遇與挑戰,怎樣才能從老教材中走出來,盡快適應新教材呢?通過近一年的遠程教育培訓和省、市、縣組織的各種學習,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熟練掌握高中化學新教材的特點

高中化學新教材與老教材有著顯著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體系編排的變化。新教材將必修內容和選修內容分開了,知識體系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2.新教材體現了化學與日常生活、當今社會緊密聯系的特點。

3.新教材增加了較多的探究實驗內容,體現了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驗能力,突出過程和方法。

二、樹立新的課堂教育觀念

新課程理念強調: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單純地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把知識學習、能力培養與情感體驗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和諧發展,全面提高素質。因此,在新的理念下,化學課堂教學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新的教學模式。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課堂情境的創設可起到明確主題、活躍思維、集中注意力、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等多種作用。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到身臨其境、引起聯想、啟發思維。就情境創設的方式而言,可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教育對象因地制宜、靈活運用?;蛴矛F代技術手段再現化學場景,并輔之以生動的語言描述,讓學生置身于化學氛圍中,產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蚋鶕屡f知識的結合點,精心設置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懸念,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動口,自主探究各種問題,通過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等等。

2.師生間合作互動,共同構建新知,教學相長。

在新的理念下,師生間已不是領導與被領導、知識的“授”與“受”的關系,而是能動的、平等的合作者。師生雙方都是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實施者、參與者,其直接作用在于促成學生的主動;學生作為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具有主動性,是自我發展的探索者、建設者和參與者?;瘜W教學是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是自主、協作、探究,共同構建新知的過程。

3.培養學生應用各種途徑獲取新知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精選一些化學材料,指導學生選擇判斷,進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整理加工,提取有效信息。從收集文獻資料到運用邏輯方法進行判斷和推理,到構建論據得出結論,使學生的閱讀判斷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研究能力都得到有效的訓練。所以信息提煉的過程,實際是學生獲取新知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過程。

三、樹立新的教師觀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首先,教師應該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過去備課,教師考慮較多的是如何講,而現在備課要考慮如何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多參與。為此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分析學生的特點,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和學習過程的探究。如在必修I第四章《SO2的性質》這一節課時,我設計了如下實驗引入:向充滿SO2的集氣瓶中放入一朵玫瑰花,玫瑰花褪色,以激發學生的好奇性。其次,我們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引導者?,F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要與學生一起探究,共同體驗學習的樂趣與收獲,“自主、合作、探究”應該是課堂的主旋律。

四、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亦師亦友、教學相長,應該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知識、交流情感、創造生活,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得到張揚、發展和提高。師生之間是平等的、朋友式的關系,而不應該是居高臨下式的關系。教學過程應該是民主的、互動的、和諧的,而不是專制的。在課堂上學生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即使學生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教師也要寬容并認真對待,絕對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甚至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理想的師生關系應該是能夠容納合理而真誠的,這樣才能使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喜悅。

師生之間應互相尊重。教師應尊重學生真實的內心體驗和情感。對于學生所犯錯誤,教師應該學會寬容,應該耐心細致地做好思想工作、講究方法、注意策略。還要理解和關愛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尤其要關愛那些問題學生及家庭不健全的學生。當學生有困難的時候,要及時給予幫助。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應該迎難而上,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敢于更新和創新,使自己能盡早成為課程改革的優秀者,為新課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堅信,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實施者對新課程理念的把握會越來越到位,越來越準確,實施和駕馭新課程的能力和經驗也會與日俱增,改革出現的問題將會隨著改革的深化得到有效的解決。

參考文獻:

[1]田慧生.課堂評價的理論與實踐.2004.

[2]鐘啟泉.課程設計基礎.2000.

[3]張行濤,郭東岐.新世紀教師素養.2003.

高中化學教師化學教育論文范文第6篇

一、化學教師教育對農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

1. 職前教育對農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

筆者對重慶市貧困地區農村中學化學教師進行調查, 調查顯示, 職前教育對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有較大的影響, 尤其對化學教師的教育理念、化學實驗教學能力、教師專業道德等方面有很大影響。如表1所示。

觹觹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觹Correlation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但是調查發現, 實際上職前教育對農村中學的化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以重慶市為例, 接受調查的農村中學的70名化學教師中, 有90%以上是畢業于地方師范院?;驇煼秾?茖W校。由于地方師范院校的教師教育的課程設置不太合理, 多年來一直是教育學、心理學和教材教法這“老三門”, 課程設計上缺乏更新、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式單一, 同時??茖W校的師范生教育實習的時間過短, 一般只有4周, 使師范生的理論水平不高, 教育教學技能缺失, 以至于走上教師崗位后很難很快適應教學和專業提升。

2. 在職培訓對農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

從筆者對70名重慶市貧困地區農村中學化學教師的調查中發現, 51名教師認為在職培訓是影響農村中學化學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梢? 農村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有賴于教師的職后培訓。但調查發現, 現行農村地區的教師培訓制度存在一些缺點:一是功利化傾向明顯, 例如有的地方結業考試的時候, 都是把答案給印好了讓老師自己抄, 有的老師還是讓學生給他抄的, 繼續教育只是一種形式, 而沒有實質意義, 甚至出現了只要交錢不用考試就可發證 (繼續教育合格證, 計算機合格證等) 的不良現象。這樣的培訓對教師專業發展意義并不大。許多農村教師抱怨這完全是“勞民傷財”。二是在培訓課程的設置上, 偏重理論, 缺乏案例支撐;課程內容上, 培訓的內容過于理論化, 嚴重脫離教師的實際和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 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做法太多;理論與實踐脫節現象比較明顯, 難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三是在培訓方法、培訓的觀念上存在滯后性, 主要還是以講授為主, 缺乏研討性、互動性, 缺少案例支撐。調查表明, 農村中學化學教師希望能提供在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教學情境中體現現代教育理念, 且具有操作性的培訓方式。而實際上, 教師沒有選擇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的機會。

筆者對參加過繼續教育培訓的70名重慶市貧困地區農村中學化學教師進行調查, 對于“您對下列哪些術語比較熟悉” (可多選) 的回答是:A.STS教育 (18名化學教師) 。B.科學素養 (40名化學教師) 。C.建構主義 (26名化學教師) 。D.課程標準 (51名化學教師) 。E.教師專業發展 (34名化學教師) 。F.校本教研 (33名化學教師) 。G.行動研究 (12名化學教師) 。H.教育敘事 (11名化學教師) 。I.課程資源 (38名化學教師) 。J.教學反思 (45名化學教師) 。K.校本培訓 (34名化學教師) 。L.校本課程 (31名化學教師) 。上面的調查結果從某個側面折射出農村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低效。

二、相應對策的探討

1. 改革農村中學所在地區的師范教育

教師職前教育是教師專業化發展不可缺失的組成部分, 新課程標準下, 要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學生的素養要提高, 教師素養首先必須提高, 可見, 職前化學教師的培養不僅在于知識的獲得和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 還更多地在于培養化學教師的專業態度和專業自我, 因此, 高等師范院校的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培養規格必須改革。針對農村中學的實際情況, 農村中學所在地區的師范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加強教師職業倫理教育

德國哲學家、教育家赫爾巴特說:“倫理學是教育目的的依據, 心理學是教育方法的依據。”若不借助于倫理學, 教育學就無法成立, 不了解什么是完美的人格, 就不能教育、陶冶兒童, 教育離開了倫理, 就成了無首之舟, 就是無意義的活動。教師職業倫理的實質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 即敬業意識、樂業意識。敬業意識表現為教師的責任感, 樂業意識表現為教師的幸福感。

(1) 師德教育

要增強教師自我師德修養的意識,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金錢觀、利益觀, 以提高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自我學習意識, 堅定從教的信念。如果一位教師的教育動機不強烈, 工作積極性不高, 對工作不感興趣, 就很難設想他會努力地去完成各項教育工作。師德教育應該選取貼近教師生活、工作實際的內容, 運用多種形式開展系列性的教育活動。

最大的幸福是最高的善, 人的自我實現的過程與求善的過程是同一的。自我實現將追求道德完善, 涵養自己的德性, 培植自己的道德情感, 始終放在重要的地位。教育的本質觀、目的觀、人才觀, 教育的過程觀、內容觀、方法觀, 都與善有著莫大的關系。在高師, 開設師德教育課程, 課程內容不僅要包括理論學習, 還應有案例分析。

(2) 滲透幸福感教育

教師的幸福感意味著在生活中各個維度所具有的平衡感和舒適感, 當沒有不良刺激煩擾, 也沒有重壓侵襲的時候, 就會擁有幸福感, 會對工作甚至生命有一種掌控的感覺。教師的幸福感可以劃分為幾個子類:生理幸福感 (physical well-being) , 情緒幸福感 (emotional well-being) , 心理和智力的幸福感 (mental and intellectual well-being) , 精神幸福感 (spiritual well-being) 。

談教師的幸福感,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 與學生共創共享教育的幸福

師生的幸福是創造與享受的內在統一。教師既是幸福的創造者, 也是幸福的享受者;學生既是幸福的享受者, 也是幸福的創造者。師生雙方在教育幸福的創造和享受上得到了內在的統一。在幸福的教育中教師不會想到這課講完之后有多少酬金, 也不是為了讓學生、國家、社會對自己有好印象。學生在幸福之中也不會去計較成績將因此得到多大的提高, 或專心學習將是否獲得教師好評。如果把享受從創造的過程中分離出去, 享受便與創造過程無關, 只成了一種外在的“消費性”結果。當人的注意力移至外在的結果時, 他就無法專心沉迷于創造的過程。在幸福的教育中, 教育本身就是創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有機統一, 它把師生從世俗的教育評價中擺脫出來。教育行為本身就是教育的樂趣和動力, 就是對教育的最圓滿的評價。

第二, 幸福是一種心態和狀態

幸福是一種心態和狀態, 也是信念和追求的體現, 在物欲橫流的世界, 教師追求幸福的腳步應當朝著精神行走。教師的幸福觀、價值觀不應追名逐利。教師的幸福不是物質的, 更多的是來自于精神的成長和滿足。亞里士多德認為, 幸福具有終極性, 幸福是絕對的最后目的, 它因自身而被選擇, 絕不是為它物而選擇, 只有幸福, 我們永遠只是為了它本身而選取它。另外, 幸福之所以能夠成為最終極的目的, 還在于它是“最高的善”, 最高的善即人性的完成或實現, 也就是說, 一個人得到了幸福與其實現了人之為人的本質實質上是一回事, 幸福即人本質的實現。亞里士多德同時認為, 幸福不僅是終極的, 而且也是自足的, 也就是指幸福僅憑自身就足以使生活有價值, 它是一切選擇所求取的終極目的和完滿實現, 而它自己卻只是為了自身。教師專業發展, 從終極意義上, 必須以教師的幸福為本, 它應該有利于促進教師體驗幸福、實現幸福。

(2) 開展鄉土化學教育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 (實驗稿) 的基本理念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 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 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但長期以來, 統一的應試教育中存在與民族地區和農村地區實際生產生活相脫節的問題, 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使用完全一樣的課本和教學方式, 使得與城市需求不同的一些農村生活技能往往無法從學校課堂中獲得, 缺乏對當地人在當地的生存能力訓練。“學用脫節”在一些地方已經成為導致學生輟學的因素之一。

鄉土化學教育即基于本鄉本土的化學教育。鄉土化學教育強調區域性和實踐性, 鄉土化學教育可以將理論、實踐、技能有機結合, 實現化學課程的社會化、生活化目標。同時鄉土教育在民族文化傳承、環境保護、農民致富增收等方面能承擔起的重要作用。在農村中學所在地區的師范院校, 加強鄉土教育, 可以培養扎根深、用得上、用得起、留得住的鄉土化人才。

2. 重構農村中學化學教師培訓模式

各省市應因地制宜地制定教師培訓計劃和建立合理的教師培訓機構。為確保教師培訓的質量和效果, 各省市的培訓機制應得到健全, 教育行政部門要把資金有效地用在教師培訓上, 培訓對象不應只考慮少數骨干教師, 而應使不同學歷、不同層次的教師普遍得到輪訓。培訓的內容可包括三個方面, 一方面是教師為人師表的基本素養的培訓;第二方面是新的教育理論、技能和技巧的培訓;第三方面是化學專業知識的拓寬, 比如, 農村化學教師應具有現代化學教育理念。近年來, 隨著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 人們開始對化學工業產生質疑, 對化學科學產生懷疑, 認為化學是環境變壞的罪魁禍首?;瘜W教師應該向公眾宣傳:化學在社會發展、在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增進人們身體健康等各個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以及它在科學技術中所處的地位。樹立綠色化學教育觀, 讓綠色化學走進課堂。

只有做到培訓內容的針對性, 培訓時空的靈活性, 培訓形式的多樣性, 才能保證培訓結果的有效性。根據貧困地區農村中學的特點, 開展教師培訓的形式有如下。

(1) 合作交流式

變原來的“一人講, 眾人聽”的純集中講座模式為專題講座與教師參與分享結合起來的“交流互動式”, 這樣使受訓教師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創造者”, 及時把有益的思想內化, 同時使培訓者與受訓者之間、受訓者與受訓者之間建立起合作伙伴關系, 及時溝通, 解決問題, 有利于調動參加培訓的教師的積極性, 提高培訓實效。另外, 參加培訓的學員可以挖掘所有參與培訓的其他學員的資源, 因為參與培訓的過程就是一個對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探索和尋求解答的過程, 不僅可以向講授者尋求答案, 而且還可以向其他教師學習, 學習他們的經驗, 從而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然而, 由于培訓依然是填鴨式的滿堂灌, 學員根本沒有時間和激情和其他學員進行交流。

(2) 城鄉交流式

每年選派城鎮教師送教下鄉, 農村教師進城學習。使城鄉教師在課堂教學技能上互相促進, 取長補短。此模式的操作程序是: (1) 教育局制定城鄉交流多年規劃, 各校制定每年城鄉交流計劃; (2) 交流教師各自制定相應的目標達成計劃;按計劃城鎮教師送教下鄉, 農村教師進城學習一年; (3) 對照計劃及制定的交流目標進行考核評估。同時, 由教育局教研室牽頭, 組織城市中學和農村中學結對子, 兩校教師定期學習交流, 選派優秀教師赴農村中學示范教學、介紹經驗, 有效地提高了農村中學教師的教學水平。

(3) 教師輪流示范模式

農村中學由于經費有限, 不可能所有的教師都會被派出去參加培訓, 因此, 可以每次安排一個化學教師去培訓, 然后再由參與培訓的化學教師在本校對其他化學教師進行培訓, 讓每一個化學教師都有機會到外面參加培訓, 讓每個化學教師有機會在本校起一個示范作用, 為了起示范作用, 教師肯定會努力完善自我, 盡量使自己在教育教學專業發展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如此, 可以激發每個化學教師的積極性和進取心。

(4) 因地制宜模式

正所謂“生于淮南則為橘, 生于淮北則為枳”, 在城市中學適用的一套培訓機制在農村中學不一定行得通, 在城市中學可能培訓“在多媒體課件中演示一些有趣的化學實驗”, 而在農村中學卻要培訓“教師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用品和廢棄物制成簡易的實驗儀器, 或替代實驗用的化學藥品”。

參考文獻

[1][英]Elizabeth Holmes著.教師的幸福感——關注教師的身心健康及職業發展.閆慧敏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6.3.

[2]劉次林.教師的幸福.教育研究, 2000 (5) :25.

上一篇:農村普法宣傳教育探究論文范文下一篇:日本光伏產業投資環境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