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綜合文化范文

2023-09-18

綜合文化范文第1篇

2013年,我區文化市場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以誠信建設為主線,以繁榮文化市場為根本任務,大力推進和諧文化市場建設,不斷促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為又好又快推進豐潤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工作重點:“三抓、三突破”

一、抓學習,強化培訓,力爭在提升文化市場管理者和經營者隊伍整體素質上求突破。

事業興衰成敗關鍵在人。開創文化市場管理工作新局面,爭取文化市場發展繁榮新績效,必須把隊伍建設放在全年工作的突出位置,以科學理論、法律法規、業務技能為主要內容,以行政執法主體和市場主體為主要對象,以統一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為主要形式,以誠信建設為主要內容,通過全年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爭取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

(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學習好、貫徹好黨的十八大精神是我們目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頭等大事。要通過各種方式的學習,在全系統、各行業中掀起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熱潮。在學習中,要結合實際深刻領會黨

的十八大精神的精髓,真正學懂學透,并把黨的十八大精神貫穿到各項工作中去。全面啟動并深入開展以誠信建設為重點的創爭評比活動。在行業中開展爭創“雙優誠信經營場所”、“市民放心網吧”等的活動。以誠信建設為主題,制定并實施相應的督查考核方法,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展示,推動思想的大解放、市場的大發展、工作效率的大提升。

(二)緊握準繩,繼續加強文化市場法律法規的培訓。認真貫徹落實“依法治國”的方略,全面實施依法治文。今年,我們重點抓好幾大培訓:一是以誠信建設為主題,分行業召開動員會,簽定誠信公約和組織開展“誠信興業服務社會”為主題的業主簽名活動;二是抓好網吧行業、娛樂場所、音像店等相關領域的經營負責人和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通過學習培訓,不斷增強文化市場經營者法制意識,讓學法、懂法、守法、護法、依法經營、誠信經營成為2013年全區文化市場的新風尚。堅持公正、公平、公開,嚴格執法、科學執法、民主執法,從根本上營造管理者與經營者、管理者與社會各界的和諧環境。

(三)進一步強化理論建設。2013年,我們把理論創新工程列為全年工作重點之一,要求每個同志結合工作實際,積極撰寫理論文章。以“誠信建設”、“農村文化建設”、“和諧文化建設”為主題開展理論研討活動,力爭在和諧文化建設方面有新的突破。

二、抓創新,強化服務,力爭在文化市場的規模、效益上求突破。

(一)構建管理工作的新機制。進一步優化主管部門與協管部門的關系,強化協調,形成目標同向,各司其職、齊抓共管、聯合執法的協同機制。進一步實行管理與稽查、稽查與處罰相分離,形成有分有合,相互協作、共同管理、互相監督的新模式。充分發揮協會職能作用,不斷提高協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協調、自我約束、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新理念。結合十七大文化建設的有關要求,學習黨和政府新出臺的一系列方針和政策,認真研究其中的精神和內涵,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關于文化產業發展的工作部署,深入基層調研,切實解決新聞出版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沖破思想誤區,打破制約發展的框框條條,在國家法律法規的范圍內,一切有利于加快我區文化產業發展,都要放膽、放手,加快發展。同時,進一步優化服務促繁榮。堅持服務為先原則,寓管理于服務中,優化文化市場健康發展繁榮的政務環境和市場環境。繼續推行“服務承諾”制,落實對文化市場經營項目擇優做強的幫扶服務責任,落實為文化市場經營者加強和改進經營管理、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最佳結合的指導服務責任。樹立全區一盤棋的大局觀,發掘和整合全區范圍內的可利用的文化資源,爭取資源效益的最大化。積極引進區外資

金、技術來我區落戶安家,新辦文化經營項目,做大文化市場蛋糕,做強文化產業。

(三)營造和諧文化新氛圍。和諧文化的構建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物質文化基礎,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它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的現實要求與理想信念具體體現。2013年,我們組織管理者、執法者開展和諧文化建設“三貼近”活動,即貼近群眾,了解群眾需求什么;貼近消費者,掌握他們對文化“食品”的需求;貼近經營者,看他們的經營在給自己帶來收益的情況下,有沒有對社會造成危害。通過“三貼近”活動,和諧供需矛盾,和諧市場發展,使得文化市場更加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為進一步推進和諧文化建設的進程,豐富業主的業余文化生活,不斷增進管理者、經營者、消費者和諧共處的人際關系,凝聚管理者、經營者、消費者共建和諧文化的合力。

三、抓重點,建管并重,力爭在文化市場管理工作的績效上求突破。

(一)以“市民放心”網吧創建為抓手,齊心協力共同管理好網吧。網絡文化市場是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規范網絡文化市場,要按照網絡文化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推行“市民放心”網吧創建評比活動,探尋網吧管理新經驗,力爭形成“政府主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科技防范”四輪齊轉的有效機制;二

是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查處接納未成年人等違法違規行為,堅決取締“黑吧”,打擊網上傳播有害文化信息和侵權行為;三是繼續發揮老干部、老同志等“五老”義務網吧監督員的作用;四繼續落實網吧產業提升計劃,不斷改進網絡運行環境。

(二)以出版物示范管理建設為抓手,努力提高出版物市場正版率和覆蓋率。從打擊為主向與建設并舉的方向轉變,重在建設;扶持正版出版物經營單位建設和大型超市正版出版物的配套工程建設;繼續開展音像、電子出版物市場專項整治,嚴厲打擊侵權、盜版行為,努力提高出版物市場正版率和覆蓋率。

綜合文化范文第2篇

(一)(1—5課)

1.“文化蘊藏著巨大的力,這種‘力’不同于物理學上的‘力’, 物理的‘力’是人類用來‘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人類用來‘化’自身的。”這一說法表明

A.文化是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B.文化與政治、經濟相互交融

C.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D.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2.2008年3月28日起,廣東博物館免費對公眾開放。博物館作為人類遺產的保護和傳播機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播和展示其文明成就和發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陣地。材料表明

①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②優秀文化促進經濟、政治的發展

③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④文化是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小農意識、計劃經濟思想、官本位觀念”一直是束縛我國中西部許多省市經濟發展的“三條繩索”。這說明

A.經濟決定文化B.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礙經濟的發展

C.文化反作用于經濟D.先進、健康的文化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4.“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北京奧運會主題口號一誕生,就得到國內外的一致好評。這一口號是全世界人民對和平與繁榮的期盼,也將給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這表明

A.優秀文化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B.文化促進社會的發展

C.世界的文化將取代各國的民族文化D.文化對社會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

5.日本外相麻生太郎曾在東京數碼大學發表題為《文化外交新設想》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建議設立一個“漫畫諾貝爾獎”,獎勵來自日本和外國的漫畫創作者,在世界范圍內推廣日本的漫畫通俗文化,以“抓住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年輕人的心”。這一材料啟示我們

A.要大力發展我國文化產業,提高我國的文化競爭力B.反對文化霸權主義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中心任務

C.要堅決抵制外國文化產品在中國的傾銷和傳播D.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6.隨著文化產業迅速崛起,文化消費更加豐富,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這句話蘊涵的道理是

A.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B.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C.文化發展,經濟才能發展D.經濟發展是文化進步的物質基礎

7.2007年7月24日,全國政協在北京召開了“以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國家軟實力建設”專題協商會,眾多政協委員呼吁重視以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國家軟實力建設。這表明

A.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B.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C.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以文化建設為中心D.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武器

8.下列屬于文化現象的是

A.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0月15~21日在北京召開

B.6月28日廣東“開平碉樓與村落”被批準加入世界遺產名錄

C. 10月2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7.5關口D.張家寨、九寨溝的自然風光

9.當某一類文化借助媒介傳播,成為公眾關注的事情時,它就成了文化現象。文化現象無時無處不在。下列關于“文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文化由人創造并為人所特有②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③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④文化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物質手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廣東人民創作了《賽龍奪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嶺南特色的經典音樂,享譽中外。這說明

①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②人們在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類的精神產品④人民群眾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易中天講《三國》、劉心武講《紅樓夢》、于丹講《論語》等,都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這說明傳統文化的根是深植在人們心中的,只要用合適的表達方式就會得到廣泛的認同。這是因為

A.符合人們需要的文化都是先進文化B.文化對人的影響都是深遠而持久的

C.傳統文化必須依靠新的傳媒才能發揚光大D.繼承傳統文化應與人們喜好相結合

12.榮辱觀就是怎樣看待榮與辱,以做怎樣的事為榮,以做怎樣的事為恥,有其鮮明的道德指向,實質上是價值觀問題。榮辱觀

①對個人和社會的發展起促進作用②是在各種文化因素的交互影響下形成的

③對個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具有深遠而持久的影響④反映了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A. 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3.《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五個五年規劃》中明確要求,要普及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培養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觀念,促進形成有利于推進技術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良好社會氛圍。從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上述要求的依據在于

①文化是人所創造的、為人所特有②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③經濟是文化的前提,文化是經濟的基礎④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4.黨的十七大強調指出,我國必須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并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從文化對人的影響角度看,這樣做是因為

A.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B.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C.文化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D.文化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

15.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城市中,人們也逐步地過起圣誕節、情人節來。這說明歐美文化對中國人的影響具有

A.強制性 B.潛移默化的特點 C.積極作用D.消極作用

16.中國是2008奧運會的主辦國,奧林匹克精神激蕩著中國的千家萬戶,但并不是人人都受到相同的影響,這是因為

A.文化影響人是深遠持久的B.文化影響人是潛移默化的

C.文化影響人是主動感悟的D.文化影響人是形式各異的

17.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

A.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保證B.保證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向的重要舉措

C.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D.國家進行文化建設的重要職能

18.電影《集結號》在傳統的英雄主義元素中注入了新的人道主義內涵,表現了對個體生命和情感的尊重,把觀眾帶人了對個體生命價值和意義的無限思考,從而引起觀眾在人性的角度上受到震撼和感召。這說明優秀的文化作品能夠

A.增強人的精神力量B.影響人的交往方式C.促進人的全面發展D.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各種需要

19.中國人待客時“聊備薄酒”的自謙,可能被外國人誤解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時各付各的賬,往往被東方人視為吝嗇小氣;東西方用語習慣的不同,常常產生誤解,鬧出笑話。這說明

A.文化的差異影響人們之間的交往B.文化的差異體現民族文化的優劣

C.文化的差異是不同意識形態的反映D.文化的差異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礙

20.清華大學的校訓是“厚德載物,自強不息”。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它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能力促進社會文化生產力的發展B.能夠促進人們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

C.會極大地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D.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1.2008年1月1日起,國家重視民族節日,增加清明、端午節、中秋等節日各一天假期,是因為

A.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B.中華文化具有繼承性的特點

C.這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

D.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

22.“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是2008北京奧運會的主題,其中“人文奧運”是中華文化在奧運精神中的體現,同時也是我們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主題,這主要說明了

A.文化在交流中傳播B.文化促進人的健康發展C.文化的多樣性是文化的魅力所在D.文化是人類特有的現象

23.下列文化傳播方式中對文化交流起直接作用的是

A.商業活動B.漢代“絲綢之路”C.人口遷徙

D.教育,特別是國際間互派留學生

24.2007年12月12日,由國家文化部、中國文化報社、北京日報社等聯合主辦的2007中國演出“走出去”高峰論壇在京舉行。論壇指出,“走出去”,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不斷創新的基礎上,把中華文化全面推向世界,用實際行動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共同推動世界文化多樣化的發展。上述材料蘊涵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文化傳播總要通過一定的媒介才能實現

C.文化傳播有多種途徑D.文化傳播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25.“一個音符無法表達優美的旋律,一種顏色難以描繪出多彩的畫卷”。這是胡錦濤主席在美國耶魯大學演講時說過的一句話。從文化生活角度看,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是

A.要認同本民族的文化B.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C.要維護世界文化的統一性D.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異性

26.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是A.大眾傳媒B.人口遷徙C.商人的貿易活動D.現代教育

27.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使團結互助、扶貧濟困、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關系的建立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這表明

A.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培育“四有”公民B.我們要積極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

C.我們應該做新時期中國先進文化傳播和建設的志愿者D.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鼓勵創新

28.文化部長孫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創新因交流而迸發。”“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強調的是

A.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是繁榮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B.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就是包容一切

C.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文化交流D.文化交流是文化創新的途徑

29.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蘭舉行第3l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開平碉樓與村落”作為2007年中國申報世界支化遺產的唯一項目被表決通過,中國南方的這片村落一時間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對文化遺產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②各國的文化遺產都能成為世界遺產

③各國文化遺產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生動體現④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0.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的標志是

A.印刷術的發明 B.電子和網絡的發展C.報紙、雜志等的出現D.印刷媒體的推廣

31.我國閩臺兩地都稱元宵節為“上元節”,熱鬧程度不亞于正月初一,都有吃元宵、觀花燈、猜燈謎等習俗。閩臺鬧元宵的風俗禮節一脈相承,大致相同。上述事實說明

①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②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③傳統文化是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④傳統文化的具體內涵始終不變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32.面對圣誕節、西方情人節等諸多“洋節”日益受中國年輕人追捧的現實,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應該

A.消除與其他民族的文化之間的差異B.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C.不斷從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新D.成為世界傳統文化的主導

33.在今天如何對待包括儒家學說在內的傳統文化,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應該:

①以全面肯定的態度保護和弘揚傳統文化②以辯證否定的觀點分析傳統文化

③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把批判繼承與創新結合起來④根據新時期的需要重新解讀和構建傳統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4.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歷來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會又片面強調“愚孝”,成為束縛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枷鎖。對此我們應

A.推陳出新、革故鼎新B.取其精華、去其糟粕C.面向世界、博采眾長D.全盤否定、全部拋棄

35.下列對我國古代傳統建筑的認識,正確的是

A.它是傳統文化的最重要的形式B.它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C.它是傳統文化中最有價值的藝術瑰寶D.它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36.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這體現出

A.理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B.理論創新能夠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C.社會實踐是理論創新的動力D.文化在相互交流

37.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對我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昌盛做出了重要貢獻。“百家爭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集中反映了

A.社會制度的更替影響文化發展 B.思想運動能促進文化發展

C.科學技術推動文化發展D.教育活動影響文化傳承

38.漫畫《三晉風情·插柏葉》表現的是傳統文化中的

A.傳統文藝 B.傳統建筑C.傳統習俗 D.傳統思想

39.下列對傳統文化認識正確的有

①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②傳統文化對社會和個人的作用具有雙重性

③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④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以我為主,為我所用;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0.廣東的粵劇藝術家們正在把流傳了幾百年的傳統戲劇制作成動畫電影,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這部名為《刁蠻公主戇駙馬》的動畫電影是中國第一部以動畫片為載體的粵劇。這表明

A.繼承是發展的必然要求B.粵劇的發展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C.粵劇應原封不動地繼承D.粵劇的發展惟一的途徑是制作成電影

41.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必須結合實際推進理論創新。之所以要推進理論創新,是因為

A.它能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B.它能使理論摒棄傳統而從頭開始

C.它能為國家的興旺發達提供不竭動力D.它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

42.最近有網友把《白雪公主》重新命名為《苦命的妹子啊,七個義蒲云天的哥哥為你撐起小小的一片天》,隨后網友們踴躍跟貼,并廣泛轉載。網友們的行為

A.是對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批判性繼承B.說明靈感是文化創作的源泉

C.是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則的體現D.不利于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43.北京奧運會會徽是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的巧妙結合,是動和靜的完美結合。它的設計別出心載,獨樹一幟,是目前最有神韻、最完美的奧運會會徽。由此可見

A.文化創新的靈感來自社會實踐B.既要繼承傳統文化,又要積極進行文化創新

C.文化創作的檢驗標準在于社會實踐D.文化創新是民族文化繁榮的根本動力

44.主張全盤否定自己的文化傳統,失去民族自信心,一味推崇外來文化,心甘情愿地接受異族文化的“同化”。這種觀點屬于①守舊主義②民族虛無主義③封閉主義④歷史虛無主義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5.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國家體育場“鳥巢”的設計充分發揮了中國傳統的空間觀、宇宙觀和建筑觀,兩種建筑在外形上相呼應,體現了“天圓地方”的傳統理念。這表明

A.創新是繼承與發展的統一B.建筑藝術對建筑業有重大的指導作用

C.藝術來源于客觀,靈感來源于主觀D.建筑是立體的文化,凝固的藝術

46.被稱作“國粹”的京劇集我國戲曲藝術之大成,是通過不斷吸收地方戲曲的精粹和其他藝術形式的特長,豐富發展起來的。這給我們的啟示是:要維持藝術的長盛不衰,關鍵在于能否

A.不斷推陳出新,博采眾長B.全面挖掘和搶救古代優秀劇目

C.不斷迎合市場需求和觀眾口味D.全面吸收各種藝術的精粹

47.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是A.社會實踐B.文化傳播C.文化交流D.文化繼承

48.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句話表明了

A.文化創新的源泉B.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C.文化創新的作用及意義D.文化創新的方法

49.李時珍為寫《本草綱目》,行程萬里實地考察,不僅向他人請教,更注重親自試驗。例如他吞服曼陀羅后精神恍惚、失去知覺,終于認識到這種植物的麻醉作用。這說明

A.我們應積極進行文化創新B.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C.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D.我們應積極進行社會實踐

50.下列關于文化繼承、文化發展、文化創新三者關系的理解,正確的是

A.文化自身繼承和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不斷創新的過程B.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

綜合文化范文第3篇

政府職能是政法干警文綜考試中政治主觀題考查的重點,五年的文化綜合政治真題有三年都考查了政府職能。2010年“運用政治常識,說明政府應當如何對待地攤經營活動”,考查政府的政治職能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2011年“綜合材料,說明政府在處理經濟增長與能源制約矛盾時應有何作為”,考查政府的經濟職能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2013年“在上述案例中國家機構履行了哪項國家職能”,考查了政府的經濟職能??梢?,政府職能是考查的重點?,F在將政府職能進行系統地梳理。

政府,是國家職能的具體執行者,政府職能就是國家職能的具體化。政府職能,是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對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時應承擔的職責和所具有的功能。國家職能具體有四大部分:政府職能、經濟職能、文化職能和公共服務職能。

政治職能是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具體表現有:保衛國家的獨立與主權;保護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種合法權益;保護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合法財產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協調人民內部矛盾,懲治犯罪分子,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等。

經濟職能,即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包括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經濟調節一般指制定和運用經濟政策,市場監管是政府對企業和市場進行的管理和監督。

文化職能,即組織社會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如果材料中涉及到民族精神、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都屬于政府在履行文化職能。

綜合文化范文第4篇

一、加強業務技能學習,適應新形勢下的文化發展

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精神的提高,對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一直以來,鎮黨委、政府對提高業務人員的專業素質極為重視,每季度以會代訓的形式組織各村分管文化工作人員參加業務培訓,引導各村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同時,加強文化骨干人員培訓,通過學習培訓帶動群眾對禮儀、xx的經濟發展現狀、人文地理、旅游景點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個人素質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使我鎮文藝隊伍向專業化發展邁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提高群眾文明素養

一年來,綜合文化站以鎮黨委政府工作為中心,結合本鎮實際,積極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節日文體活動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進一步促進了全鎮文化事業的發展。一是組織鎮老協門球隊參加了2015年全國單、雙人賽暨“讀者杯”門球挑戰賽“長壽杯”女子單人賽,隊員楊雪萍榮獲第三名。

二是積極整合業余文化隊伍。通過全鎮業余文化隊伍整合,舉辦了XX縣第五屆“百姓大舞臺·大家一起來”大地紅之夏xx專場文藝晚會。 三是組織參加了縣體育局舉辦的羽毛球賽,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四是為豐富機關干職工文體生活,展示干職工風采,組織了機關籃球賽活動。

五是配合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局組織做好了送戲下鄉活動。

六是利用傳統節日組織開展文藝活動。如國慶期間xx社區組織了慶國慶文藝演出活動和九九重陽節文藝演出活動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與歡迎。

七是充分發揮文化站陣地作用,組織開展書畫、舞蹈、鑼鼓等培訓班,通過培訓帶動,引導更多的人愛好文藝、參與文藝。

三、積極發揮文聯作用,助推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xx有著悠久的文化底蘊,有大量的詩詞愛好者,為傳承xx文化特色,xx鎮文聯詩詞協會在8月份,通過下村收集xx古今詩詞等資料,為出版《xx古今詩選》做好充分準備,目前該書正在編輯中。同時,在音樂舞蹈協會的帶動下,xx鎮成立了樂知音藝術團、紅舞鞋舞蹈學校等文藝組織,極大地帶動了xx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四、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xx城鎮品位

在xx鎮綜合文化站和完成全鎮17個村農家書屋建設的基礎上,指導和管理好xx鎮文化站工作,完善文化站的各項規章制度。完善村級農家書屋,讓村級農家書屋全部達到“六有一保證”要求,即:有圖書室、有“農家書屋”牌子、有圖書柜、有閱覽桌椅、有制度、有專兼職“農家書屋“管理員,保證每天開放時間不少于6小時。為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綜合素質將起到良好促進作用。

打造了以xx鎮綜合文化站為中心的文化圈,如蓮臺村的村級文化廣場,xx村的科普館,蕉源村的文化活動中心等,帶動了鄰近村文化活動深入開展。目前,鎮文體廣場已成為xx人民健身休閑的好去處。 2016年工作打算

1、進一步培養文藝人才,通過文藝骨干帶動文化活動。

2、整合文藝節目,開展文藝演出和送戲下鄉活動。

3、組織開展各種健康積極向上的文體活動,提倡柔力球、廣場舞等活動,通過活動提升群眾的文明指數和健康指數。

4、組織柔力球學習培訓活動。

5、組織全鎮書法繪畫比賽活動。

6、加強農家書屋管理和村級文化陣地建設。

綜合文化范文第5篇

政府職能是政法干警文綜考試中政治主觀題考查的重點,五年的文化綜合政治真題有三年都考查了政府職能。2010年“運用政治常識,說明政府應當如何對待地攤經營活動”,考查政府的政治職能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2011年“綜合材料,說明政府在處理經濟增長與能源制約矛盾時應有何作為”,考查政府的經濟職能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2013年“在上述案例中國家機構履行了哪項國家職能”,考查了政府的經濟職能??梢?,政府職能是考查的重點?,F在將政府職能進行系統地梳理。

政府,是國家職能的具體執行者,政府職能就是國家職能的具體化。政府職能,是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對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時應承擔的職責和所具有的功能。國家職能具體有四大部分:政府職能、經濟職能、文化職能和公共服務職能。

政治職能是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具體表現有:保衛國家的獨立與主權;保護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種合法權益;保護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合法財產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協調人民內部矛盾,懲治犯罪分子,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等。

經濟職能,即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包括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經濟調節一般指制定和運用經濟政策,市場監管是政府對企業和市場進行的管理和監督。

文化職能,即組織社會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如果材料中涉及到民族精神、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都屬于政府在履行文化職能。

綜合文化范文第6篇

中國幾千年的農業文明,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一整套農業文化體系,是中華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含著無數先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保護我國農業文化資源,探究農業文化的內容及其現實價值,對于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構建現代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農業文化的內涵英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 1871 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書中,給文化下的定義是:文化是一個復雜體,其中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作為社會成員之一分子所獲得的任何技巧與習慣。對于農業文化,一般有廣義和狹義的理解,廣義的農業文化被認為是在農業生產實踐活動中所創造出來的、與農業有關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狹義的農業文化僅指在農業生產方式基礎上的觀念體系,其中包括與農業生產緊密相連的哲學理念、價值觀念、政治思想、科學認識等具體內容。我們認為,探討農業文化必須從廣義上進行理解,因為無論是研究農業文化的產生,還是研究農業文化的傳承與保存,都需要一定的條件和環境作為載體,只有把農業文化物質的和精神的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考察,才能把握農業文化的本質,掌握農業文化發展變化以及為社會發展服務的規律。在中國,農業文化不僅是農村的文化、農民的文化,而且也是城市的文化,它貫穿古今,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是中國文化中歷史最悠久、內涵最豐富的文化[2]。 2農耕文化的發展時代要求:

農業文化的價值文化是一條記憶的長河,是各時期的命。就農業生產本身而言,農業機械化、化肥化、良種化、飼養科學化等工業文明和科技文明的成果逐步取代了傳統的農耕方式,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與農村富余勞動力逐年增加的矛盾也日益突顯。在這種情況下,尋找農業之外的就業出路就是農民應對生活壓力的必然選擇。大部分中青年人離開鄉村,直接的后果是土地撂荒、村莊的社會生活缺乏活力,給承載了農業文化的鄉村生活增添了幾分凄楚的晚景。與農民如潮般流向城鎮的同時,電視、手機等信息媒體也在引領著鄉村生活的走向。從某種意義上說,城市文化正在影響著農民對自己生活方式的重新設計,致使鄉村固有的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環境難以成為詩意的棲居之所。當農民不再傾注心力于農田,當城市的繁華與喧囂日益成為農民所向往的生活目標時,農業文化也就只能是日近黃昏、夕陽西下的圖景了。在面臨工業文明帶來的一系列環境問題時,人們逐漸開始反思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的關系,試圖從傳統農耕文化中汲取生存與發展的智慧以克服現代化的消極影響,進而重新發現了傳統農業文化的價值。由此,農業文化的繼承與保護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3.1 農業文化的保護2002 年 8 月,聯合國糧農組織(UNFAO)、聯合國發展計劃署(UNDP)和全球環境基金(GEF)開始啟動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按照 FAO的定義,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農村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的土地利用系統和農業景觀,這種系統與景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且可以滿足當地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有利于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12]。該項目的目的是建立全球重要文化遺產及其有關的景觀、生物多樣性、知識和文化保護體系,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認可和保護,使之成為可持續管理的基礎。這是在現代化背景下對于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的保護策略。本文的所指的“農業文化保護”指的是廣義層面上的農業文化保護,其范疇大于一般意義上的農業文化遺產范疇。農業文化保護涉及一切保留至今的、對今天的發展仍有價值的、與農業相關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保護的內容既包括農業生態系統、農業生產工具、農業景觀、農業品種等有價值的物質文化;也包括傳統農耕信仰、民間文學藝術、農事節日習俗等非物質文化;其核心是農業文化所蘊含的農業哲學思想,以及圍繞之而產生的價值體系。關于如何保護農業文化,學者和實踐工作者提出并運用了許多辦法,在經濟發展與文化保護這對矛盾中,生態旅游和傳統手工業的振興被認為是彌合二者的有效路徑,由此產生了農業文化遺產地旅游開發的可行性模式[13]。在發展旅游產業這一視角之下,我們看到傳統農業文化保護與發展的契機和曙光。青田縣的龍現村在擁有了世界農業文化遺產的標簽后,從上海、杭州等地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其獨特的田魚文化、民俗文化、華僑文化有效地帶動了生態旅游的發展,旅游業的年收入達 200 萬元。在經濟上直接受益的農民也由此切實感到繼續保持稻田養魚傳統和生活方式的必要性。目前方山鄉稻田養魚的面積擴大到 5000多畝,部分年輕人也因此留在村中發展。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正進入良性循環之中。開展鄉村旅游不僅可以給傳統農業文化的保持提供存在的土壤,而且也給鄉村的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活力,因此對農業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也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鄉村旅游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很多以獲利為目的的外來資本投資鄉村旅游并無益于農業文化的保護。一些鄉村旅游模式的初衷也許是好的,但是隨著旅游的開展就開始逐漸變味了,一些不恰當的經營管理方式于無形之中將商業化的元素滲透到當地文化的細胞中,反而加速了傳統農業文化的毀滅。建立農業文化博物館也是農業文化的保護措施之一。對不同區域的農具、農器、農諺、農趣、農節等進行收集、保護和展示。目前雖然國內一些綜合博物館、休閑農業園區有所收集和展示,但要么零星分散,要么商業化濃重,傳統農業文化的韻味淺薄,更未上升到一種文化遺產保護的高度。相對于靜態的文化博物館而言,現在更多的學者倡導的是建立生態博物館(農業文化生態保護區),實現農業文化的活態保護[14]。在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過程中,對農業文化遺產實施活態保護是非常重要的;作為農業生產經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常都是以鮮活的狀態存在于民間社會的;將這類遺產如實地記錄下來,或是將其中的一部分做成標本放進博物館固然沒錯,但如果將這種固態保護方法作為保護農業文化遺產的法寶并用于全部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則是大錯特錯了。生態博物館不僅保存社區的實物遺存,更強調保護社區內自然的、人文的一切資源,社區內的文化遺產、自然景觀、建筑、可移動實物、風俗習慣等一系列因素;生態博物館將整個特定的社區作為一座整體的博物館,社區的遺產被原樣保存在其原生環境中。為了避免許多優良農作物品種及家畜品種的滅絕,也有學者倡導建立地方特色農業品種資源保護區[15],把具有地方特色但暫時又缺乏經濟利用價值的品種保護起來。國家農業部已經開始建設瀕危和珍稀水生野生生物自然保護區,江蘇省 04 年起也率先實施農業品種資源保護,如江蘇家禽科學研究所的家禽基因庫已收集保存了國內 20 多個珍稀瀕危禽種。該措施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措施,也是保護農業文化的必要措施。生物多樣性是文化多樣性的前提,農業物質文化是農業非物質文化的載體,保護好農業物質文化,可以間接地維持非物質文化的存在和發展。但是由于受到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我國農業品種資源保護依然處于較低水平。無論是發展鄉村旅游,還是實現農業文化的活態保護,或者是建立各種農業文化特色保護區,其保護的載體或環境都是農村社區,因此,如何搞好新農村建設、怎樣建設新農村,就顯得尤為重要。

上一篇:現實表現證明范文下一篇:期末教師工作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