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社會主義改造資本主義論文范文

2023-10-02

社會主義改造資本主義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所指的“時代”。特指社會發展時代。事實表明,當今人類社會處在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大時代,并具有大變化、大進步、大目標、大使命、大“手筆”、大歷程、初級階段等特征。明確這些,具有突出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社會發展大時代;兩個過渡;初級階段

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要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這是在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建設科學化的重大舉措。要想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就要明了什么是“時代”?我們現今“處于什么時代“?學術界進行了長期,深入探討,但沒有定論。我認為,人類社會處在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大時代,同時面對兩種社會制度國家共存競爭的現時代,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這里僅就“兩個過渡大時代”做些探討,就教于同行。

一、“兩個過渡大時代”提出的依據

“時代,的一般含義,是反映事物發展某一特定階段的基本特征。由于對“基本特征”認識分歧,各行各業提出了各種各樣“時代”概念,本文所指的“時代”,特指社會發展時代,即對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和深化進程中某一歷史階段社會性質、基本特征和發展趨向的界定。

本文提出人類社會正處在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大時代(以下簡稱“兩個過渡大時代”),出于以下客觀事實的考慮。

1 “大的歷史時代”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時代觀的題中之義。馬克思、思格斯是馬克思主義時代觀的創始人,在他們對眾多的時代劃分中,許多屬于大時代的認知。馬克思在(V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希臘羅馬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經濟的社會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6E其它著述中。馬克思則把人類社會分為古代社會、封建社會、資產階級社會;或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產階級社會,相應地分為幾個時代。思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把人類歷史劃分為蒙昧時代、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三大歷史時代。

列寧是馬克思主義時代觀的集大成者和突出發展者,他在1915年(打著別人的旗幟)一文中,不僅首次提出了“大的歷史時代”的概念,而且對此進行了集中的闡述。o)至今仍是學者們頻繁引用的經典。列寧在其他著作中,也多有涉及。他在1918年(無產階級革命和叛徒考茨基)一文中就說過:“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是一整個歷史時代。,D)

2 對“大的歷史時代”的認定,已被學術界不少學者接受,并進行了論證。1996年許征帆教授在他出版的專著(時代風云變幻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就使用了“我們所處的大時代”的概念,認為“將自由資本主義時代之后的時代,概括為‘世界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代’,將更符合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來地球上‘一球兩制,的現實,,”

1997年12月25日,<世界知識}雜志召開了一次盛況空前的“我們所處的時代”為主題的研討會。主要內容在該雜志1000期上公開發表。各種觀點公開亮相。其中一種觀點。就是主張把我們所處的時代分為“大時代”和現時代。

2004年12月,靳輝明教授、谷源洋研究員出版了(當代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一書,其中“第一章:當今時代的性質和主題”,也分析了馬克思主義時代觀。其中明確將,世界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代”作為“大時代”。C,1

3 把“大的歷史時代”界定為“世界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較大程度地點明了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和演化進程,正確地指明了該歷史階段中多數國家的社會性質、基本特征和發展趨向。冷戰后的國際社會,出現了生產力水平、生產關系、上層建筑甚至文化差別甚大的四類國家,他們分別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中的民族主義國家、冷戰后中東歐國家與獨聯體成員國、社會主義國家?!俺松鐣髁x國家之外,其他三類國家(占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絕大多數),生產方式、社會制度基本或大致相同,均屬于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范疇。它們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使自己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創造條件、準備基礎,甚至已經不同程度地加入了這一歷程。在“大的歷史時代”界定中,把‘世界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放在首位,既是對名家研究成果的尊重,又是對客觀存在實事求是的肯定。

4 把“大的歷史時代”界定為“世界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在充分肯定其積極意義的同時,應看到其中還有明顯的事實缺憾,需要正視、補遺。自1917年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始,世界基本態勢發生了質的改變。在私有制獨霸的人類世界上,誕生了一個以公有制為主體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開始了并非順利的社會主義建設征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事業有過空前的輝煌,20世紀末社會主義又出現嚴重曲折。但畢竟仍有中國、越南、朝鮮、老撾、古巴5個社會主義國家存在。他們搞的是社會主義,不是資本主義,他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前進,不是在逐步演變為資本主義。如果僅說“世界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就淡視了這一客觀事實。在“大時代”的概念中加上“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才符合歷史的真實和使得定義科學。

二、“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內涵

堅信“兩個必然”,是本文確定”兩個過渡大時代”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原因。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宜言)中說:“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他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薄i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兩個必然”思想的經典表述。

(共產黨宜言)1848年2月公開發表至今,160多年過去了。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西方科技、經濟大發展,西方政局相對穩定,20世紀末蘇聯東歐的劇變,使某些人頭暈目眩。硬說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失敗,資本主義的新輝煌已經到來,資產階級必然滅亡的結論錯了,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就可以獨占這個時代的中心,甚至可以萬古長青。

這是站在西方統治階級立場上,片面、錯誤的認識和結論。如站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立場上,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會得出實質不同的結論。

1 社會主義社會形態代替資本主義社會形態,是歷史的必然。人類歷史是社會形態由低級到高級不斷發展的過程。迄今為止的人類社會歷史,已經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并開始邁向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這為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所論證,也為人類歷史發展所證明。社會主義是作為資本主義對立物而產生的。作為一種更高級的社會形態。社會主義社會形態是對資本主

義社會形態的否定。但是,這種否定不是簡單的否定,而是揚棄,這是一條不可抗拒的歷史法則,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依照這個法則,資本主義不可能是永恒的。無論它現在如何強大,也注定要退出歷史舞臺,如同資本主義社會形態代替封建主義社會形態一樣,它遲早要被社會主義社會形態所代替。

2 資本主義創造出輝煌的成就,同時也創造出自己的掘墓人。資本主義注定要退出歷史舞臺,是由于它本身固有矛盾所決定,也是資本主義制度內部不斷產生的否定因素所致。正如恩格斯所說:“資產階級從它產生的時候起就有自己的對立物同它纏在一起:資本家沒有雇傭工人就不能存在?!眒0社會的生產和資本主義占有之間的矛盾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薄牨局髁x的這種基本矛盾和階級矛盾,以及由其所制約的其他社會矛盾,推動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變化。并使其最終走向滅亡。社會主義思想就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和社會沖突及其發展過程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首先是在那個直接吃到它的苦頭的階級即工人階級的頭腦中的反映。所以,資本主義創造出輝煌的成就,同時也創造出自己的掘墓人。這就是歷史的辯證法。

3 現今資本主義的發達,不自覺地為更高級的社會主義生產形式創造物質條件、社會基礎??茖W技術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表現和動力,但對資本主義來說也是“更危險萬分的革命家”。Cm4‘是歷史上的有力的杠桿……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的力量”。叫隨著新的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隨著生產方式即謀生的方式的改變,人們也就會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系?!卑? ,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達,使壟斷資本家財源滾滾,但對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來講,并非完全是“福音”。他們自己在不自覺的為自己準備墳墓,不自覺地生產和“培養”資本主義“自身的掘墓人”,不自覺地為更高級的社會主義生產形式創造物質條件,凹,)F自覺地為社會主義“準備”生產組織形式和“新人”,不自覺地為社會主義”準備”了其它因素。04但決不能認為資本主義可以“和平長人社會主義”、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可以“襠同”,因為涉及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社會制度的更替,“總資本家”不會袖手旁觀,壟斷財團會千方百計的維護自己的統治。人民是推動世界歷史的根本動力,資本主義“掘墓人”的徹底覺醒、群體奮起、恰到好處的“剝奪剝奪者”之時,就是資產階級滅亡之日,

4 資本主義的改良,不會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也不會改變必然被社會主義代替的總趨勢。西方的繁榮,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改良、改善的基礎上的。這種自我調整和改良,可以階段性的、較長時期的促使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甚至繁榮,但確不能從根本上克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經濟危機和社會弊端。就連在20世紀80年代末宜稱共產主義“大失敗”、資本主義大勝利的布熱津斯基,在后來的(大失控與大混亂)一書中也不得不承認資本主義的20個大難題。他強調,這些涉及價值觀念和文化的問題是不可能得到決定性矯正的。西方人必須“在哲學上進行反省和文化上作自我批判”,必須認識到“以相對主義的享樂至上作為生活的基本指南是構不成任何堅實的社會支柱的:一個社會沒有共同遵守的絕對確定的原則,相反卻助長個人的自我滿足,那么,這個社會就有解體的危險?!?/p>

現今資本主義的發達,還有一個突出表現,就是新殖民主義、強權政治、霸權主義空前突出。表面上風光無比,其實在不斷加深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矛盾,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矛盾,發達國家之間的矛盾。隨著這些矛盾的不斷深化和擴展,他們的喪鐘就會敲響。

資本主義經濟的大發展,說明資本主義制度在一定范圍內還能容納生產力的發展,還有較強的生命力,它被社會主義所取代可能要經歷一個漫長、曲折的歷史過程?!伴L存”和“永存”兩個詞,一字之差,內容和實質大相徑庭。兩者不能劃等號,更不能簡單的互相替代。硬說“長存”就是“永存”,是掩耳盜鈴之舉、有混淆是非的嫌疑。

總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的自我改良和改善,并沒有觸動資本主義統治的根基,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性質,也沒有改變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主義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絕不能因為資本主義社會在具體演進中產生的一些繁榮現象而否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科學論斷。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后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p>

三、“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內涵

蘇聯東歐劇變發生后,有人硬說社會主義失敗了,這種言論違背客觀事實。如何正確的看待社會主義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是我們確認當今處在什么樣的大時代的重要依據。

發生在20世紀末期的蘇聯東歐劇變,猶如強烈的“政治地震”,破壞性極大,使社會主義事業遭受了空前的損害。社會主義運動跌人了低潮。但蘇東劇變,不會改變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總趨勢。

1 “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取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HC”,N外長期摘霸權主義,是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這樣做,與社會主義格格不入。害人、害己、害社會主義。這一教訓,已被社會主義國家深刻汲取。中國不止一次重申,“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笔冀K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案鲊嗣駭y手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笔沟弥袊饨慌畈l展,社會主義的形象明顯高升。

蘇聯的解體,還由于“經濟惡化,指導思想換‘魂’,無產階級專政被取消,蘇共解散等支柱的坍塌,加上內外敵對勢力聯合作祟?!薄逼滦┥羁痰慕逃?,已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世紀警鐘長鳴。中國決心高舉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各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上新臺階,人們對社會主義的事業倌心倍增。

2 蘇東劇變后,資本主義好像“塊頭”增大了,但同時擴展、深化了眾多矛盾,使共產黨人更加明了怎樣應對資本主義,蘇東劇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內外敵對勢力的聯合作祟。西方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長期奉行強權政治、霸權主義的冷戰、遏制、和平演變戰略,最終“得手”。這一“得手”,實質上與蘇聯搞霸權主義一樣,害人、害己。蘇東劇變后,“塊頭”增大的資本主義,至少使得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發達國家之間、北方發達國家與南方發展中國家、北方發達國家與劇變后國家、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等五對矛盾的擴展與深化。這種狀況,對資本主義來說,彈冠相慶的同時已套上了“葬送”自身的“絞索”,“絞索”的一頭交給了本國人民,另外一頭交給了其他國家的人民,西方發達國家統治者的

倒行逆施,不斷促使人民拉緊這一“絞索”。資本主義眾多矛盾無法解脫之時,即是資本主義的終結之日。

蘇東劇變,使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帝國主義肯定想要社會主義國家變質”。西方國家正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所謂沒有硝煙,就是要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彼麄儾幌矚g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堅持社會主義道路?!薄暗蹏髁x搞和平演變,把希望寄托在我們以后的幾代人身上?!薄睘榱朔乐购推窖葑兊谋瘎≈匮?,社會主義國家均根據各國國情和深刻變化了國際局勢,優化了自己的應對戰略和策略。只要堅持下去,社會主義就會更加有希望,資本主義繼續和平演變社會主義的企圖就會不斷破產。

3 對于一些國家出現的嚴重曲折,“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1999年的秋天,在英國廣播公司(DBC)通過國際互聯網舉辦的千年最偉大思想家的評選中,馬克思位居第一,被評為即將過去的一千年里最偉大、最有影響的思想家——“千年偉人”。

2005年7月14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廣播四頻道“在我們這個時代”欄目公布了關于“誰是現今英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哲學家”的調查結果,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遙遙領先榮登榜首。

“千年偉人”和“最偉大的哲學家”評選結果的特殊意義和現實政治意義,就在于它使人們真正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最強勁的生命力,馬克思透過歷史依然閃爍的光輝,人們寄希望于馬克思和他的學說。

4 社會主義的事業,是人民當家作主人的事業。昔日他們曾艱苦奮斗,創造出人類的奇跡;未來人民定會促使社會主義走出低谷,再造輝煌。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有各種回答。我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實質,就是“窮人的理論”。窮人翻身求解放,無產階級與其他窮人一起,自己掌握政權:窮人過上富裕、安康、幸福生活的理論。當然也包括,窮人自己活,也讓別人活,共同富裕的理論。這一結論,恩格斯1847年就說過,“共產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學說”?!绷袑?920年也指出:“主要由馬克思創造的共產主義理論,共產主義科學,即馬克思主義學說。已經不僅僅是19世紀一位社會主義者——雖說是天才的社會主義者——的個人著述,而成為全世界千百萬無產者的學說?!?/p>

社會主義是人民自己的事業。既然窮人得到了解放,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生產力大解放,他們的勞動、建設熱情是空前的。起碼創造了人類的兩大奇跡:一是蘇聯,綜合國力,由昔日的“還沒有擺脫半亞洲式的不文明狀態”,D)發展到后來一度與美國平起子坐;二是中國,由昔日的”一窮二白”,現今建設成為達到基本小康水平的社會主義大國,“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备顢鄽v史妄談社會主義的失敗,是歷史虛無主義的體現;脫離客觀事實硬說社會主義的失敗,是混淆黑白的昭彰行為。

社會主義是生氣勃勃的事業,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歷史前進的方向。社會主義的“嚴重曲折”并沒有使得人民失去對社會主義的信心。社會主義國家的人們韜光養晦,求真務實,銳意進取,中國、越南、朝鮮、老撾、古巴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探索各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正在創造新的奇跡。發達國家的共產黨正調整自己的理論和綱領,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發展中國家的共產黨人在繼續奮斗,有的國家和地區共產黨的力量得到了增長。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動世界歷史的根本動力。任何逆動力,想違背人民的意愿。阻止歷史朝著光明道路前進。只能得勢于一時。人民遵循歷史的規律推動歷史前進的車輪,定會排除任何阻礙,滾滾向前,笑迎社會主義燦爛的明天。

四、“兩個過渡大時代”“大”的其他內涵

堅信“兩個必然”,事關大時代的性質、方向、趨勢,是大時代的核心內容。但大時代中還有其它“大,的問題,內涵大變化、大進步、大目標、大使命、大“手筆”、大歷程等特征。

1 大變化。指的是人類社會形態的大變動,即資本主義社會形態被社會主義社會形態所代替,社會主義社會形態發展到共產主義的高級社會形態。

2 大進步。就是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即社會主義終將取代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即低級向高級的發展。而絕非相反。

3 大目標。即實現共產主義。共產主義是理論學說、社會制度和實踐運動三個方面構成的統一整體。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產物,是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結果,是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合理歸宿,也是工人階級及其政黨實現自己歷史使命的最終結果?!钡压伯a主義的高級階段看成是人類歷史的“終點”也是不正確的。

馬克思主義反復說明:“歷史同認識一樣,永遠不會在人類的一種完美的理想狀態中最終結束;完美的社會、完美的‘國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東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歷史狀態都只是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的無窮發展進程中的暫時階段?!惫伯a主義社會不是人類歷史命運不可改變的終點,而只是人類社會的一個歷史的接點,新的人類社會的起點?!敖K點論”應該改變成為“發展論?!爆F在這“兩個過渡”的大時代結束后,還會進入新的大時代。這一大時代為未來的大時代奠定基礎,這一大時代的結束恰恰是未來大時代的接點,新的大時代的起點。這也符合歷史的辯證法。

4 大使命。即革命、建設兩大歷史使命。革命,就是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建立自己的政權。這在當今世界的絕大多數國家中的任務是如此的艱巨。工人階級首先需要解決,為什么要革命?什么時候革命?怎樣革命?等歷史難題。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后,又有怎樣鞏固政權?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歷史使命。在現今已經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國家中,解決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問題,仍然任務突出。

5 大“手筆”。對于解決上述問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已有基本立場、觀點、方法,這是科學體系,理論成果,指導思想。但現今和未來的變化是如此巨大,錯綜復雜。必須在“不忘老祖宗”的同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進行理論創新,實踐創新,社會創新,才能推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進步、發展。

6 大歷程。即這一大時代的終結,將經歷一個內容豐富、時間很長的歷史漸進過程,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設想,從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必須經歷四個相互銜接的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的革命階段。這個過程,中國用了28年(1921-1949),俄國用了12年(1905-1917)?,F今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會用多少年,難以預測,但用的時間可能會更長。第二階段,是革命轉變時期。這個過程,中國用了9年(1949-1959),蘇聯用了19年。從目前的情況看,發達國家完成這一過渡可能會比發展中國家短一些,但實踐往往會復雜得多,時間較

長的機率大。第三階段,馬克思稱為“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列寧和以后的人們稱之為“社會主義階段,,“共產主義社會的低級階段”。到底這一階段的時限有多長?恐怕是很長的。這從鄧小平1992年的南巡講話中的說法可以判斷。他說:“我們搞社會主義才幾十年,還處在初級階段。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決不能掉以輕心?!?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報告重申了這一觀點。這還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那么中級階段、高級階段呢?用“千年,作為計算單位,恐怕不為過。第四階段,即共產主義高級階段。這一階段勢必也要經歷初級、中級、高級階段。時間的長短,難以確定,恐怕也不會短,定論靠實踐。

“渺茫論”不正確。我們所說的大時代,從資本主義社會的出現到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的初始結束(即與社會主義的高級階段銜接)。時間的漫長不容忽視,為此。有人認為這遙不可及,實在太渺茫了。不該談論與定論這樣的大時代。這種認識,存在偏頗。

第一,研究社會主義的發展,離不開對時代性質的分析和判斷。因為“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D0只有“首先考慮到各個‘時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我們才能夠正確地制定自己的策略?!眔n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弄清時代問題,事關現在和將來怎么做,做什么的大問題。沒有遠慮,必有近憂。弄清大時代的性質、特征、走向,就如歷史長河中設立天文望遠鏡、高級探照燈,使我們在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中心明眼亮,方向和目標正確,盡可能少走彎路,甚至不走彎路。這不是“渺?!?,而是“光芒”。

第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是同質的社會,他們的基本點是相同的,即都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都消滅了剝削制度,都消除了生產的無政府狀態,沒有階級對立,二者的區別只是成熟程度的不同。從這個意義講,共產主義社會正在當下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正在實現的過程中。共產主義并不“渺?!?。

第三,“渺茫,論產生的又一個因素是蘇聯、東歐的劇變。有人故意夸大其結果,危言聳聽地說社會主義失敗了,滅亡了。滅亡后再復活,談何容易7有人把劇變的負面影響看得過于嚴重,產生了悲觀主義情緒,認為社會主義再復興前途“渺茫,。前一種人屬于混淆是非,后一種人屬于形而上學。蘇聯、東歐劇變不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失敗,而是一種背離;中國等國家的社會主義生氣勃勃;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共產黨經過調整,影響在回升;就是劇變后的國家的共產黨力量也開始引人注目。所以“渺?!闭摰挠^點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五、“兩個過渡大時代”處于初級階段

把大時代的現今態勢、水平、階段界定為世界從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時代的初級階段,合理且較全面。

所謂世界從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時代的初級階段,內涵“兩個過渡”的“兩個初級階段”,即世界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初級階段與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初級階段。這一定位,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立場、觀點與方法,但決不等同,有大的區別?!皟蓚€過渡”的”兩個初級階段”,是相對于未來高級階段而言的。它所以涉及的范圍不僅僅指一個國家、一種制度。而是人類社會的所有國家、兩種制度的走向和態勢,是建立在其基本狀況的宏觀分析基礎上的。具體講是考慮到當今世界如下幾大特點:第一,“兩個過渡”的起點一般應該說從164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社會主義制度的具體實踐開始在1917年俄國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前者至今不到370年的歷史,后者至今也只有80余年的歷程,相對于大時代的漫長歷程來講,基本上還處于起始階段,人們對這一過渡歷史發展規律乃至對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的認識還很膚淺。我們現今一般稱西方國家為發達國家,是發展水平的一種稱謂,能否說是資本主義的一個發展階段?值得探討。但其社會主義革命的水平不高,處在低谷,恐怕是客觀事實?,F在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是社會主義,水平是初級階段,在我國已是主流認識。第二,社會主義國家在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5個,屬于少數。廣大發展中國家雖然與發達國家有矛盾、有區別,但絕大多數走的仍是資本主義道路,屬于“后生的資本主義國家”。因此,現在的社會主義國家仍處于資本主義國家的包圍之中,總體上仍居于劣勢,雖然從長遠來看他們代表著世界發展的基本趨向。第三,相對于資本主義來說,社會主義的成長尚處于幼年期,還很不成熟,其經濟和政治體制還不完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道路還在探索之中,多數國家的體制改革還剛剛開始,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第四,社會主義國家還都屬于發展中國家?;A落后,生產力發展水平還很低,在當前和未來一定時期內,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科技、軍事乃至政治上還占優勢,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上趕上并超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尚需做長期艱苦的努力。第五,國際經濟、政治秩序和運作規則基本上是由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制定的,反映的主要是資產階級特別是國際壟斷資本的利益和需要,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雖然在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而斗爭,但短期內不可能根本改變舊秩序、舊規則。

明確大時代的“兩個過渡”的“兩個初級階段,特征,具有突出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大時代的“兩個初級階段”定位,肯定了這樣兩個客觀事實:一是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是客觀存在,并且在共存競爭中;二是在現今世界階級力量對比中,資產階級的力量還大于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力量遜于資本主義的力量,這既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面臨的基本國際環境,也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基本條件。共產黨人必須從這一基本估計出發來制定自己的戰略和策略、方針和政策,必須努力克服過去相當長時期形成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的思維方式,樹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作風。應該看到,消除超越階段、脫離現實的主觀冒進思想和政策的影響,消除資本主義永存論、趨同論,從實際出發來制定共產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是這種初級階段理論的重要出發點,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有明顯的指導意義。正如列寧指出的:”馬克思的社會主義……不僅僅限于解釋過去,而且大膽地預察未來,并勇敢地用實際活動來實現未來?!?/p>

責任編輯 張國強

社會主義改造資本主義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習近平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思想包括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理論、社會生活各領域道德建設的要求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實踐創新等三個方面。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理論方面,習近平深化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核心、原則、基本要求、道德范疇、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道德規范和道德修養的認識;在社會生活各領域的道德建設方面,習近平對經濟、政治、社會、生態文明、法治、文藝、外交等各領域的道德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實踐創新方面,習近平提出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理念,闡述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方針、弘揚中華優秀傳統道德精華的要求和道德建設的重點,拓展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實踐路徑。以期在學理層面上,實現以馬克思主義道德建設理論為指導,構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理論和實踐的思想體系,進一步深化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研究,拓展倫理學理論和應用倫理學的研究視野,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理論的自覺性;在實踐層面上,實現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理論貢獻和實踐創新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指導道德建設新實踐和新發展,解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道德問題。

[關鍵詞]習近平;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思想論綱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蘊涵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理論貢獻和實踐創新,既闡釋了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現實價值,也內含了中外道德建設的思想淵源和歷史底蘊,又夯實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立論基礎;既升華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理論的認識,也提出了社會生活各領域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具體要求,又拓展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實踐探索層面。

    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重要論述概述

(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形成和發展的時代背景和主體因素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理論貢獻和實踐創新系列重要講話,主要基于從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一客觀基礎,從戰爭與革命到和平與發展這一時代的轉換,為習近平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提供時代背景和客觀環境。習近平良好家教家風和習近平個人人生經歷、主體素質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形成和發展的主體因素。

(二)習近平關于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價值的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正能量”,是實現中國夢的支撐力量;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他強調中華民族的希望取決于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對高尚道德的憧憬與不斷的追求,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道德價值彰顯了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自我覺醒與自我定位;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習總書記強調要遵循“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決要突出和彰顯思想道德建設;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黨風廉政建設的思想基礎,“道德高尚是領導干部做到清正廉潔的基礎”;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夯實國內文化建設根基,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從思想道德抓起”。

(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的理論來源和立論基礎

這一思想的理論來源和立論基礎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對中國優秀傳統道德建設思想的傳承與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不斷地繼承中華傳統美德,結合時代需求更好地去創新,因為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其中的思想道德資源十分豐富。

二是對西方道德建設思想的借鑒與揚棄,“我們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

三是對馬克思主義道德建設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貫穿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中,是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體系的精髓所在”,馬克思主義的道德建設思想是我們今天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源頭活水和立論基礎,必須毫不動搖,始終堅持。

(四)習近平資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從一般到具體、從理論到實踐,包含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理論認識的升華、社會生活各領域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具體要求、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實踐探索。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具有全面性、民族性、人民性、實踐性等特征。

    二、習近平深化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理論

(一)深化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核心——為人民服務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說,“群眾在干部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眾心中就有多重”,強調要熱愛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強調要依靠人民;“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強調要時刻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調要為人民謀利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深化了“為人民服務”這一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認識。

(二)深化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原則——集體主義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指出了正確處理公私關系是堅持集體主義原則的關鍵;“整體利益再小也是大,局部利益再大也是小”,強調了集體利益的首要性;“把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解決好”,肯定正當個人利益的合理性。這些論述,為新時期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提供了深層次的原則要求。

(三)深化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基本要求——“五愛”的認識

五愛,即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做了深層次的解讀,提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我們是人民的勤務員,幫你們跑事的”,“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等。

(四)深化了社會主義道德范疇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對“善良”“良心”“誠信”“擔當”“公正”“共享”“實干”“團結”等社會主義道德范疇,做出了新的解讀。關于“善良”,習近平說:“與人為善,常懷善念,廣結善緣?!标P于“良心”,習近平強調要堅持良知原則,算好“良心賬”;關于“誠信”,他說,個人無信不立、企業無信不旺、政府無信不威、國家無信不強;關于“擔當”,指出“我們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當,做時代的勁草和真金”;關于“公正”,他認為應該“激濁揚清正字當頭”;關于“共享”,他認為要“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關于“實干”,習近平說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他認為“想發展就要靠自己苦干實干,不能寄托于別人的恩賜”;關于“團結”,他強調“團結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偉業的重要保證”等。這些通俗易懂的言語,使得原有的道德范疇與當代的社會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并得以升華。

(五)深化了對社會主義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衡量是否具有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的客觀標準是,看其能否先吃苦后享樂,能否勤奮廉潔、艱苦奮斗、無私奉獻,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真正將自己的全部精力與生命奉獻給自己的理想;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對人的精神世界的決定性,“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強調“不能把理想信念只當口號喊”,并用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缺失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的危險性,“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關于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的實踐性方面,習近平強調“心中有理想,腳下有力量”,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六)豐富了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內涵

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提出了一些新的道德規范,深化并豐富了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內涵。好干部必須踐行“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強調一個好干部成長過程中的修身、立威、服眾,都必須以“德”為基;領導干部必須堅持“三嚴三實”,“對領導干部而言,黨性就是最大的德”,“領導干部必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縣委書記必須牢記“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反對衙門作風”,要“以身作則,不搞不正之風”;青年必須落實“勤學”“修德”“明辨”“篤行”,“廣大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養成高尚的品格”,要敢于讓自己的青春煥發光彩,勇于成為為祖國和人民奉獻自己的開拓者與奮進者;未成年人必須做到“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革命軍人必須要“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要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知識分子必須要“堅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國國情,放眼觀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寬容,堅持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勞動模范必須做到“愛崗敬業、勤奮工作、銳意進取、勇于創造”,“珍惜榮譽、謙虛謹慎、再接再厲”;新聞輿論工作者必須“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道德修養,保持一身正氣”,要“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連接中外、溝通世界”;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這些既是對各類人員在思想、政治和作風方面的要求,同時也豐富了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內涵。

(七)深化了對道德修養的認識

在道德修養方面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向上”“向善”,強調提高道德認知,能夠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不斷培養良好的道德責任感,形成堅強的道德意志,使其在社會生活實踐中能夠自覺講道德、自覺尊重道德、自覺守護道德;道德修養要求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加強道德理論認知與道德實踐的結合,最后形成自覺的道德習慣,做到“知行合一”;在道德修養方法方面,習近平指出要“于細微處見精神……從小事小節上加強自身修養”,做到“不矜細行”;在道德修養境界方面,“做到臺上臺下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尤其是在私底下、無人處、細微處,更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這些論述使社會主義道德修養的理論得到新的升華。

    三、習近平提出了社會生活各領域道德建設的具體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涵蓋了社會生活各領域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具體要求。

(一)經濟領域的道德建設

其中在經濟領域,主要表現在生產、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中的道德性,以及經濟發展目標、經濟調節手段、經濟發展動力等表現出的道德性。如關于經濟發展目標的道德要求,指出要實現“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關于生產領域的道德要求,要求“樹立安全生產理念,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關于分配和消費活動中的道德建設,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努力做到“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反奢靡之風”。

(二)政治領域的道德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政治領域的道德建設思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關于黨建的道德要求,包括黨的自身建設、黨的作風建設、黨內政治生活等,“打鐵還需自身硬”,“要以踏實留印、抓鐵有痕勁頭抓下去”,“關鍵是要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等具體的道德要求。

二是關于政治制度的道德要求,其中包括權力制約的道德要求、政治制度道德價值判斷的依據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及“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鞋子合腳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等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思想。

三是政治生態方面的道德要求,包括反腐敗工作的道德要求和政治生態建設的道德追求,強調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以及“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態道德追求。

(三)社會領域的道德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領域的道德建設思想主要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德標準——“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教育工作的道德要求——“讓十三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民生建設的道德要求——“就業是民生之本”;醫療衛生工作方面的道德要求——“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扶貧開發工作的道德要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的道德要求——“一項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德政工程”。

(四)生態文明領域的道德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領域道德建設思想主要表現有:關于生態道德理念,提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關于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道德內涵,習總書記提出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同時都要,一旦要有所取舍,就要堅持生態至上,提出“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辯證地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關于良好生態環境的道德價值,強調“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關于生態環境與生產力關系的道德審視,習總書記著重強調了生產力與生態環境的辯證關系,指出生態環境的提升與改善,本身就是生產發展與提高的表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本身就是對生產力的保護;最后是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保障,習總書記強調制度與法治的作用,指出要想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健康有序進行,必須制定并有效推進嚴格的制度和嚴密的法治體系建設,而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條件。

(五)法治領域的道德建設

關于法治領域的道德建設思想,體現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其對應的道德要求,以及道德在法律或法治領域的前提與基點支撐作用。在立法環節,強調要科學立法,實現“使每一項法律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擁護”的道德要求;在執法環節,強調要嚴格執法,實現“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的道德要求;在司法環節,強調要公正司法,習總書記提出要讓全體人民群眾都要感受到每一個司法案件中的公平與正義,并以此“公平正義”作為司法環節的主要道德要求;在守法環節,強調要全民守法,實現“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的道德要求;在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方面,習近平認為,“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特別強調道德是法律的基礎性前提,法律的頒布與實施離不開道德的支撐與支持,反過來,道德實踐活動的展開也需要法律的底線約束,因此,習總書記提出“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明確指出了道德的法治文化價值。

(六)文藝領域的道德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領域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思想主要表現在,一是關于文藝引領時代的道德使命,習總書記強調“文藝”在一個時代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文藝”是體現了一個時代的具體風貌,能夠引領一個時代的時尚與社會風氣,是一個時代不斷走向嶄新未來的前進號角;二是關于文藝的人民性本質,強調“人民需要文藝”“文藝需要人民”“文藝要熱愛人民”;三是關于文藝作品的道德價值,提出“文藝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四是關于文藝的道德評價標準,強調“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

(七)外交領域的道德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外交領域的道德建設思想主要有:關于外交工作的道德責任,強調“任何國家都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關于外交政策的道德追求,指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道德愿望;關于新型大國關系的道德準則,強調“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道德要求;關于周邊外交的道德理念,強調“親、誠、惠、容”的道德要求;關于加強與發展中國家關系的道德要求,強調“真”“實”“親”“誠”的道德要求。

    四、習近平拓展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拓展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實踐探索層面,主要體現在樹立道德建設以人民為核心的理念,強調堅持道德建設的基本方針,挖掘道德建設的中華傳統文化資源,突出了道德建設的重點,拓展了道德建設的實踐路徑等幾個方面。

(一)樹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人民為核心”的理念

“人民”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出發點,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落腳點,“人民”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理念。關于樹立以“人民為核心”這一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理念,習總書記提出三個層次的建設要求,即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為了誰?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依靠誰?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所帶來的成果與誰享?緊接著習總書記一一指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目的是為了“人”,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提高與全面發展,而“人”指的就是“人民”,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就是為了促進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群眾的全面發展;當然,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為了“人民”,那么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反過來也要依靠“人民”,習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夢”必須依靠“人民”來實現,“中國夢”是“人民”的夢,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而這個夢的實現,是要依靠億萬中華兒女共同的努力奮斗;關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所帶來的成果,習總書記強調,必須由“人民”共同享有,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所有成果必須惠及“全體人民”,最終實現全社會的共同發展。

(二)強調堅持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方針

習近平總書記雖然沒有直接提出要堅持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方針,但是在其系列重要講話中包含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三個基本方針。

第一,堅持德法并舉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方針,習總書記強調,道德教化與法律規范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兩者都要給予重視,只有兩者的相得益彰,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高度發展。

第二,堅持經典傳承與時代弘揚相互結合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方針,習總書記強調,對于中華傳統文化我們必須要認真地、有針對性地加以繼承與揚棄,特別提出要對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繼承與弘揚,而且還指出,傳統美德的繼承與弘揚是要與時俱進的,必須放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結合時代精神的發展要求,推陳出新,構建新時代社會主義道德思想。

第三,堅持集中教育與常規性教育相結合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方針,習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不僅僅是常規性的道德建設,適當時候也要搞一些集中性的教育活動,只有兩者的相互結合與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三)強調挖掘道德建設的中華傳統文化資源

中華上下五千年,孕育出了優秀的傳統道德文化,新時代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離不開中華經典的傳承與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其系列重要講話中特別重視強調對傳統經典的繼承與發展,其中人民日報評論部特別推出《習近平用典》(第一、二輯),大量刊載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所引用的古文經典[1]。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離不開對于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傳承和弘揚,具體表現為:一是指出中華幾千年文化的核心就是中華傳統美德,其中蘊涵的倫理道德資源自然是非常的豐富,必須加以認真對待和深入研究;二是要以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為根本,強調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追本溯源,而中華優秀的傳統美德就是源頭活水;其三對中華傳統文化要批判性地加以繼承,要有鑒別地加以區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主要是吸收中華文化中優秀的部分,揚棄糟粕,結合時代需求,對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

(四)突出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重點

習近平總書記從三個方面指出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對象,其一是關于“政府道德”,提出了“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等重要的規范與要求;其二是關于“關鍵少數”(即領導干部)的道德,一般來講,這個關鍵少數作為權力與公眾人物,其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必須予以嚴格要求;其三是關于“青少年”的道德,少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時期是人生的關鍵時期,習總書記強調“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五)拓展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實踐路徑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其最后必然落到實踐中,因此,綜觀上述習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思想論述,從以下八個方面拓展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實踐路徑:

其一是強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其二是強調“誠信”在解決社會道德難題中的突出地位;

其三是強調要樹立榜樣,提高其在道德建設中的模范引領作用;

其四是強調在社會日常道德活動中,要“講好中國故事”,通過宣傳先進事跡,提高其道德影響力;

其五是強調要注重傳統節日(同時包括一些紀念日)的道德內驅力,增進國人的道德共鳴;

其六是強調要守住社會底線道德;

其七是強調要重視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對道德運行機制提供保障;

其八是強調家庭共同體的道德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在道德建設方面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回答了適應當前階段道德建設的現實問題。習近平的道德建設思想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最新發展,不僅拓展了倫理學的學科視野,夯實了倫理學的學科基礎,推進了倫理學的學科完善;而且增強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科學性、針對性,增強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性。

[參 考 文 獻]

[1]  習近平.習近平用典(第一輯)[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

[2]  習近平.習近平用典(第二輯)[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劉 陽〕

社會主義改造資本主義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當代資本主義在借鑒社會主義模式的基礎上對生產關系進行了自我調整與變革,發生了一系列與社會主義內在本質相似的新變化。研究當代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邏輯關系,不僅是嚴肅的理論問題,而且還是重大的實踐問題,對堅定社會主義必勝的理想信念,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新與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 資本主義 社會主義 邏輯關聯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在空間上并存、平行發展,這是馬克思所未曾預料到的社會歷史現象。社會主義是在資本主義文明基礎上產生的,是作為資本主義的對立物和替代物出現的。要對社會主義的發展前途和發展道路做出正確判斷,就應當科學地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深入研究當代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的發展前途和發展道路的影響,特別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影響,這對于堅定社會主義必勝的理想信念,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新與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當代資本主義痼疾的表現

1.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疲軟現象。當代資本主義社會處于壟斷階段,盡管當代資本主義的科學技術和生產力還在不斷地發展,但是西方資本主義一些國家內部依然存在著不平衡性和矛盾性,造成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疲軟。在歐洲,近十幾年來經濟面臨的困難是非常大的,困擾這些國家的最突出問題是由于經濟增長乏力、景氣度降低而出現的失業危機。失業率的居高不下導致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社會問題日益加深,政府財政負擔越來越重,公共債務劇增。由此看來,歐洲資本主義國家所面臨的經濟和社會困難何等沉重。在亞洲,作為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的典型代表、曾經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日本,隨著20世紀90年代初泡沫經濟的破滅,便一蹶不振,不僅在經濟方面增長乏力,而且在科技創新上也顯露疲態,呈現出強弩之末的跡象。經濟形勢的嚴重惡化對于長期低迷的日本經濟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國內的不良資產積累越來越多,政府逐漸陷入財政經濟危機之中,很多人因無法還清銀行的貸款而破產。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這些疲軟現象表明了資本主義的體制機制存在嚴重的問題。

2.經濟社會矛盾和危機日益加深。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資本主義私人占有的經濟體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而且繼續加深。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加深在通過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和頻發的金融危機得以外化的同時,也在資本主義各國的社會福利危機中表現出來。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矛盾和危機的日益加深首先表現在以生產相對過剩為標志的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在戰后幾十年中一直在頻頻發生。例如,美國先后在1948年、1953年、1957年、1960年、1969年、1974年和1980年發生了經濟危機,幾乎每隔4—5年就爆發一次。在戰后資本主義多次發生的經濟危機中,最充分、最集中地反映資本主義面臨經濟困境的是1974—1975年和1979—1982年的兩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在1974—1975年的經濟危機里,整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生產縮減了7%,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2.3%,生產能力的利用率下降到70%—72%。這次危機中,在生產急劇下降和失業人數大量增加的同時,還出現了物價的大幅度上漲,即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并存。滯脹并存的危機導致了資本主義世界在此次危機過后復蘇乏力,經濟增長速度趨緩。戰后資本主義社會頻頻爆發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社會福利危機以及其他社會危機的事實說明,當代資本主義的根本性質沒有改變,它的基本矛盾不僅依然存在,而且繼續加深。這預示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暴露出自己無能繼續駕馭這種生產力”?!吧a力本身以日益增長的威力要求消除這種矛盾,要求擺脫它作為資本的那種屬性,要求在事實上承認它作為社會生產力的那種性質?!盵1]p627

3.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仍在加深、加重。當代資本主義盡管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它依然是資本主義社會,其階級剝削的本質并沒有改變,并還在繼續加深。列寧指出:“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于他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盵2]p10這里一個階級能夠無償占有另一階級的勞動就是階級剝削。在資本主義社會,由于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工人同生產資料相分離,勞動力成為一種特殊商品,致使工人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被資本家所無償占有,這就是資本主義的階級剝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盡管工人階級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但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依然存在,并且有繼續加深的趨勢。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階級剝削與壓迫的加深在政治方面的突出表現,就是資產階級對工會組織的打壓和對勞工應有權利的限制一直沒有放松。

4.當代資本主義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資本主義從14世紀產生以來,盡管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現在正向全球化演進,但它始終保留了自己的致命弱點:一種為賺錢而賺錢的本性。勞動市場的噩耗在華爾街被當做勝利消息。這背后的道理十分簡單:勞動成本的下降,意味著利潤率的上升。因此資本主義社會不是富裕的社會,只是殘缺的富人社會。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唯利是圖,盡其所能地追逐剩余價值最大化,造成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貧富兩極分化。與其說是在收入方面,不如說是在財富占有上面。在財富占有上,財富的集中程度大大高于收入的集中程度,資產階級貪婪本性以及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真正本質都會得到淋漓盡致的反映。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實踐證明,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頗為嚴重的兩極分化不僅存在,而且還在加深、加重。

二、當代資本主義的積極新生因素

1.當代資本主義推動了生產力的快速發展。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資本主義“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3]p277。西方發達資本主義不僅在100多年前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跡,二戰以來它依然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跡。近幾十年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掀起了新技術革命的浪潮,在航天技術、微電子技術、原子能技術和新材料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微電子技術、電腦軟件技術、光纖通訊和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為人類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全球化時代和信息社會提供了必要條件??茖W技術的進步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制造能力急劇提升,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勞動生產率空前提高,人類改造自然的廣度、深度及能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茖W技術的巨大發展使自然資源和資本投入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逐步降低,而知識和科技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則逐步提高。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發展呈現出智能化的特點。

2.當代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社會化占有日益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是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在資本主義早期發展階段,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在鐵路、郵局、港口等流通領域已經開始采用類似國有經濟的模式進行運行,所占國有經濟的比重很小,可以說對經濟生活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由于私人占有制阻礙社會化生產的發展,因此西方資本主義各國打破單一的私人占有制模式,在所有制關系方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調整了資本主義的所有制關系,改變了單一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的傳統模式,各種資本占有社會化的經濟形式相繼產生并逐步發展。例如,英國戰后有過兩次國有化浪潮,將銀行、煤氣、鋼鐵、運輸、宇航、造船、石油、機械制造和飛機制造等基礎工業部門變成國有經濟。當代資本主義所有制關系的重大變化不僅反映在股權分散方面,同時也表現在職工股份所有制和法人資本所有制的產生上。當代資本主義的許多企業不再由私人所有和控制,而是由機構法人擁有和控制,而掌握企業的機構法人,其資本又主要來自于社會民眾,也就是說,機構的所有權屬于民眾集體。在這里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進一步分享。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股份公司的發展將推動“私人資本”向“社會資本”轉變的預言,正在變為現實。法人資本所有制的廣泛推行已經突破了傳統的單一私人占有制的狹隘界限。

3.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運行日益有序化、可調控。資本主義制度在長達幾百年的歷史中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和許許多多的經濟奇跡。但與此同時,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深層次矛盾也不斷加深,資本主義世界不斷遭受經濟危機的折磨和襲擾。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是以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為基礎的。在私有制的企業內部,生產是有組織、有秩序的,而整個社會的生產卻是無政府狀態的。這就必然造成整個社會經濟的失控和紊亂,必然導致經濟危機的頻頻發生。對此,西方國家的一些有識之士已有較深刻的認識,并力圖改變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他們認識到,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發生是因為自由市場毫無約束地任意發展所致。因此,必須經由公共計劃和經濟管理的幫助,或借以從市場內部的架構著手,方可加強市場經濟的生機和活力。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各國的決策者紛紛強化政府對經濟運行的調控和管理。由此,當代資本主義便出現了另一種發展趨向,即經濟運行有序化、可調控的發展趨向。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政府干預和調控經濟方面具有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但共同點十分明顯,就是使資本主義的經濟運行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首先,它減少了經濟發展的波動,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資本主義經濟周期的時間跨度。其次,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調控,使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了持續平衡增長的勢頭。再次,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調控,使美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躍上了新的臺階,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資本主義社會是充滿矛盾的社會,是社會化程度日益提高的生產力與私人占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的社會,也是在勞資博弈和斗爭的推動下不斷變遷的社會。因此,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階級剝削雖仍在加深,但資本家并未實現“全贏”,工人階級也不是“皆輸”。在同資本家階級的博弈和斗爭的過程中,西方資本主義各國出現了一種新的變化,紛紛確立社會福利制度,社會福利不斷增長,工人階級的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也有明顯提高。戰后60多年來,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中依然存在階級剝削和壓迫,但那種“無產階級在法律上和事實上都是資產階級的奴隸,資產階級掌握著他們的生死大權”[4]p360的野蠻資本主義時代已經過去,工人階級社會地位的提升具體突顯在工人集體勞動權利的強化上。勞動共同決定制度使工人階級擁有了參與企業管理的條件和機會,改善了工人階級的政治地位,但是實質上并未改變壓迫與被壓迫、剝削與被剝削的階級關系。

三、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啟示

1.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還將是一個長期歷史過程。隨著生產的日益社會化,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越來越束縛生產力,生產的社會化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發生了根本的矛盾。這一矛盾在階級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在經濟上表現為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同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的矛盾和市場相對狹小與生產無限擴張的矛盾。這些矛盾的存在決定了資本主義必然發生以生產相對過剩為標志的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的存在,說明資本主義制度必然要讓位于更高級的社會制度——社會主義制度。但從當代資本主義的新發展、新變化的情況來看,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還將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以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為基礎的當代資本主義社會雖然存在著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嚴重矛盾,存在著貧富兩極分化的社會危機和破壞生產力的經濟危機,但這個社會尚能調節這些矛盾,還具有自我調節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性質的空間,還具有容納生產力繼續發展的能力。因此,當代資本主義在短時期內不可能被社會主義所代替。馬克思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盵5]p33

2.當代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相互借鑒,共同發展。20世紀以來,人類社會出現了一個有趣的歷史現象: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在相互對立、相互斗爭、相互較量、相互影響、相互借鑒中平行發展。一方面,當代資本主義借鑒社會主義取得了輝煌成就。從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以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同步發展。在二戰后資本主義的發展軌跡發生了重大變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段取長補短,借鑒、吸收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進行自我調整,也重新考慮了計劃調節的意義以及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理解推進社會主義前進的措施。正是由于借鑒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借鑒當代資本主義科學技術和文明的過程中蓬勃發展。通過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現實、態勢和矛盾,借鑒蘇東國家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總結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國家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在內的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經得起國際國內各種風險的考驗,都與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推動不同文明的對話和交融,吸收借鑒而不是排斥當代資本主義的新成果分不開。

3.資本主義未來必將走向社會主義。從當代資本主義變化的趨勢中,可以感受到有種強大的歷史必然性在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背后頑強地發揮著作用,它迫使當代資本主義不斷進行著限制資本主義極端性的方面的調整,不斷增添著新社會的因素。列寧曾經指出:“社會主義現在已經在現代資本主義的一切窗口中出現,在這個最新資本主義的基礎上前進一步的每項重大措施中,社會主義已經直接地、實際地顯現出來了?!盵6]p267

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雖然資本主義舊制度還在發展,但社會主義因素也同時在發展,資本主義的根本性質雖然沒有改變,但其非根本性質和非基本矛盾則有所改變,顯示著社會主義因素的逐步產生以及由社會主義因素產生而引發的當代資本主義正在發生著的部分質變。同時也凸顯出資本主義隨社會主義因素的不斷生成和部分質變的發生而在逐步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歷史趨勢。事實表明,當代資本主義已從壟斷資本主義轉變為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階梯。人類社會歷史在不斷的進步發展,我們應該與時俱進,從現實出發,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正處在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之中”的科學思想,客觀和辯證地理解和實踐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邏輯關系?!?/p>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 冷 波

社會主義改造資本主義論文范文第4篇

與傳統慈善相比,現在的慈善資本家更傾向于用商業模型及最新技術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

從比爾·蓋茨到比爾·克林頓,從EBAY到GOOGLE,從杰夫·斯科爾到特德·特納……當今世界上那些最富活力的慈善家們,幾乎盡收他的眼底—英國《經濟學人》駐美國記者馬修·畢索普(Matthew Bishop),利用自己的記者職位作為有利觀察平臺,遍訪那些被他稱作慈善資本家的富人、明星們,總結他們的慈善經。由他與一位同事合作撰寫的《慈善資本主義:富人在如何拯救世界》的問世,在世界各國公益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億萬富豪、紐約市長、慈善家邁克爾·布隆伯格盛贊此書:“這本書太棒了!對于那些充分理解改革創新就要承擔風險,并致力于解決社會問題的年輕一代慈善家來說,本書是部很好的指南讀物?!?/p>

馬修·畢索普,一位具有典型的英國知識分子氣息的人,拖著英式腔調,用很長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意思。在北京柏悅酒店舉行的“瑞銀成善之美慈善論壇”中間,馬修·比索普與本刊記者侃侃而談,談他視野當中的慈善資本主義最新趨勢。以下為采訪內容整理:

《中國慈善家》:《慈善資本主義》出版以來,這個領域還有哪些新趨勢出現?

馬修·畢索普:這本書所敘述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平常,全世界的富人們越來越趨向于捐贈錢財并且尋找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案,真正推動一些變化,而不僅僅是把他們的名字鐫刻在大樓上。最有趣的例子是一些富人試圖在慈善捐贈和創造利潤模型之間做出平衡,利用商業模型解決社會問題。在教育領域和小額信貸領域,都出現了這種更可持續的慈善模式。

在非洲,穆·易卜拉欣的故事非常吸引人。他是非洲最成功的億萬富翁之一,在手機推廣領域,他說他遇到的最大的商業問題是腐敗,他從來沒有賄賂過任何人,但是他認為腐敗問題成為阻礙他的商業發展的最大難題,所以他設立了高達500萬美元的“非洲領袖成就獎”,用于表彰政績優秀、提高民眾生活水平,并在任期結束后自愿離職的非洲國家領導人。候選人需是最近三年內離任的領導人。除頒發“非洲領袖成就獎”,穆·易卜拉欣基金會還公布非洲管理指數,通過88個指標給非洲50多個國家打分,涉及安全、法制和人權等多方面,在非洲掀起了一場關于政府治理的競爭。

此外,大量的互聯網企業現在正在改善信息的傳播,這也是慈善資本主義的一個很大的發展趨勢。信息的有效傳播往往也代表著政府的治理水平。美國的陽光基金會就在向公眾公布政府的各項數據。

在世界各地,那些可以上網的人,如果看到哪條道路需要修整,他們就給那條路拍張照,標明地點,發布到網絡上,之后他們會追蹤政府修路的過程。這實際上有利于全體公民更好地問責。

印度有一個慈善捐贈創建的奇妙的網站,叫“我賄賂了”(I paid a bribe),每個人都要求公布一個正在進行的賄賂,他們需要公布賄賂的地點和數額,并在互聯網上顯示出一個印度賄賂問題的熱點地圖。腐敗問題由之急劇減少。

所以,較好地利用技術手段,尤其是移動電話技術,實際上可以推動社會向更加負責的方向發展。從這個角度上講,微博擁有很大的潛力推動這些改變。

人們也正在更有效地利用社交媒體,比如慈善機構一直在利用互聯網募集資金,人們的捐贈途徑拓寬了。同時,捐贈者和慈善機構的聯系也更加密切了,捐贈者可以在互聯網上看到他們的錢用到了什么地方,是否被正確地使用了。

這些類似的趨勢還有很多。

慈善正在利用技術進行多種實驗。新技術可以召集更多的公眾,制造更多的信息,很多社會變革有了公眾的支持就更容易推進;同時,如果從公眾那里得到反饋,就更容易分辨一些想法是否合適,以及存在哪些問題。

《中國慈善家》:誰是美國現代慈善家的代表?

馬修·畢索普:慈善發展有著時代特色,而比爾·蓋茨和比爾·克林頓應該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慈善事業可以通過商業手段進化發展。25年后,慈善資本主義的發展會更輝煌,因為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會成為慈善家,越來越多的慈善家會相互合作??▋然吐蹇朔评招枰獮樯砗蟮腻X財做規劃,現在的情況則是,人們在年輕時就變得富有,他們可以使資本在短時間內通過金融手段升值。馬克·扎克伯格在20多歲就創立了臉譜網站,并且已經向紐約的學校捐贈了1億美金。

現在的年輕富翁在有生之年有40到50年的時間捐出他們的財產,成為好的慈善家,投身慈善事業,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這是過去25年間最大的轉變。這種轉變不是關于錢財的,而是企業家的思想的改變,個人商業資本的想法越來越多地投入慈善,他們參與度越高,就越可能推進慈善商業的專業化。

《中國慈善家》:富人在改變世界,像蓋茨基金會這樣的組織可能正在改變非營利組織的生態,并且影響了制藥業的商業發展。這是慈善事業的發展方向么?

馬修·畢索普:在中國,蓋茨基金會希望激勵中國的牛痘疫苗公司成為世界疫苗產業的主要力量,幫助他們和世界其他地區比如非洲獲得更多訂單。

慈善事業面臨的挑戰是慈善家需要讓他們的捐贈更加具有戰略目標,而且慈善家也不會輕易更改他們的目標,所以面臨挑戰的NGO部門需要作出長期計劃。

《中國慈善家》:你覺得現在的慈善機構應該注意些什么,比如透明度和治理?

馬修·畢索普: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能夠更加透明,更不用說基金會了。相比之下,基金會在透露他們的失敗經驗時做的很不好,實際上,很多想法嘗試之后并不成功。在商業領域,成功者樂于談論他的第一桶金,以及他在以前的失敗中得到了哪些教訓。但是在慈善領域,人們恥于談論失敗,即使他們同樣承認,比起成功,失敗的經驗更為寶貴。我經常說的一件事就是,設立一個慈善事業敗局獎,獎勵給那些偉大的失敗者。我也很想比較商業領域和慈善領域的各種不同,包括失敗的經驗。

《中國慈善家》:能講述一個偉大的失敗案例嗎?

馬修·畢索普:Ebay的首任CEO杰夫·斯科爾曾經想在線上建立一個網站,提供給世界各地的村民們出售手工產品,非洲的村民可以把手工藝品出售給美國人。但是沒有成功,因為物流費用太高,而且很多快遞公司也拒絕接手這樣的業務??雌饋磉@是個很好的主意,非洲人出售手工藝,到達美國的消費者手中,沒能很好推進的原因是,供給很難保持穩定。但是我認為,他的想法真的很開放,也許還有很多人都有這樣偉大的想法。

還有一個例子是凱斯基金會的“玩耍力量”。凱斯基金會的想法是,兒童可以在玩耍中作出某些貢獻,把水泵給孩子們做玩具,教會他們使用。但是實際操作中,水泵被成堆放在一起,這個想法無法付諸實行。失敗的原因在于,他們沒有維持的過程設計,如果水泵壞了誰來負責修理?所以水泵壞了之后就被遺棄了,沒有人能夠修理。

人們談論失敗時往往感覺尷尬,但其實他們可以得到不少警醒,因為這些失敗經驗給人很多啟示。

《中國慈善家》:你認為美國和歐洲的慈善家有什么不同?

馬修·畢索普:美國在20世紀出現了很多世界慈善家;而在歐洲,由于民主社會主義的興起,政府在社會福利投入中占有更重要地位,所以很多慈善家的位置被政府所取代。歐洲的稅收和美國一樣高,因此富人也尋求各種途徑有效使用手中錢財。我并不是說美國的稅收很高,但是美國的稅收政策促使富人們尋找各種可能設立基金會,防止錢被政府收走?,F在歐洲出現了慈善的復蘇,因為歐洲政府發現慈善在某些社會問題領域解決問題的效率更高,所以歐洲正在追趕美國的慈善發展。

《中國慈善家》:卡內基的慈善和比爾·蓋茨的慈善內涵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

馬修·畢索普:其實卡內基和洛克菲勒所做的慈善和蓋茨的慈善沒有太大不同,他們都是需求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他們都有長期目標。我認為最大的不同是,比爾·蓋茨現在是全職的慈善家,卡內基直到60多歲退休后才成為全職慈善家??▋然饡F在仍然在籌集資金,但是蓋茨基金會就是在散財??▋然饡嶋H是慈善事業的受益者。至于洛克菲勒基金會,他們雖有長期愿景,卻沒有得到很好地執行。

《中國慈善家》:相比美國,中國可能還處于卡內基的時代?

馬修·畢索普:某種程度上是這樣?,F在中國政府理解到一點,允許個人慈善出現,這對社會更為有益,也不會降低政府的地位。個人慈善也需要知道它應該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以在將來發揮更大作用。最近幾年內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建立信任和自信,到那時,政府和慈善事業可能會變得更加大膽,就像美國現在這樣,更多的企業家會涌現,更多的商業和慈善商業完全是原創的或者創新的。

《中國慈善家》:你對于中國慈善事業有什么期待?

馬修·畢索普:相比五年之前,中國的慈善事業有了很大的增長,過去可能是更為傳統的慈善事業。中國的慈善事業在未來五年到十年的發展將成為世界關注的話題,中國將找到合適的慈善事業模型。

(文章由本刊記者曲哲采訪整理而成)

馬修·畢索普 《經濟學人》駐美國記者、

《慈善資本主義》一書作者

社會主義改造資本主義論文范文第5篇

一、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二者關系的基本思想

(一)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定義

1、資本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認識資本主義首先就要對資本主義的含義有清晰的界定,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描述并不拘泥于直接使用資本主義這個字眼,而是采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資本主義生產、資本主義所有制、資產階級社會等詞來表達。

2、對于社會主義的思想,最早應該追溯至空想社會主義。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指出:“現代社會主義,就其內容來說,首先是對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有財產者和無財產者之間、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之間的階級對立以及生產中普遍存在的無政府狀態這兩個方面進行考察的結果。但是,就其理論形式來說,它起初表現為18世紀法國偉大的啟蒙學者們所提出的各種原則的進一步的、似乎更徹底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空想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了科學,科學社會主義也成了馬克思主義的代名詞。對于社會主義概念的使用也見于馬克思的著作中,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對當時流行的5種共產主義進行了批判,并重點闡述了共產主義的基本特征。

(二)資本主義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1、資本主義戰勝了封建主義,發展了社會生產力。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建立,不僅繼承了以往社會創造的生產力并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是社會化的大生產,其最初表現為工廠手工業的發展。從工場手工業的發展,交往的愈來愈密切,原來的小規模個體生產變成了有分工的機器大工業,同時也把封建統治的一切關系都破壞了。

2、資產階級打破了封建割據,建立了統一的資產階級國家,并使世界更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由于生產能力的大大提高,為了銷售產品、尋找原料,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正如《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資產階級的這一特點,同時也影響了各民族的精神、文化、交往。

3、資本主義發展的內部孕育了社會主義的因素。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因素是從資本主義內部孕育起來的,他通過分析人類歷史上一階段的社會更替,認為新的社會是在舊社會內部慢慢積累到一定程度,直到具有變革的能力才發生了社會新的階段代替舊的階段。社會主義的發展也是如此,前提條件是資本主義的充分發展,社會主義首先是從資本主義內部醞釀產生的。

總之,資本主義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是從前一切社會所不能比的,“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

(三)“兩個必然”理論: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

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公開發表。它科學地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

1、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為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創造了歷史前提。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制并沒有隨生產力的發展而有所改變,相反,由于資本集中和資本積聚的加劇,生產資料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富人手中,這樣資本主義的矛盾也就越來越突顯。

2、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和斗爭。生產資料私有制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的前提,也是勞動者受剝削、受壓迫的經濟根源。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斗爭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反映,隨著大工業的發展,工人通過結社而達到的革命聯合代替了他們由于競爭而造成的分散狀態。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不可避免的。

3、社會主義在資本主義的土壤中發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豆伯a黨宣言》用唯物史觀考察了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的歷史,指出現代資產階級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一系列變革的產物,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然而,它自身不可調和的矛盾也生產了其掘墓人——無產階級。“只有大工業才能發展那些使生產方式的變革,使生產方式的資本主義性質的消除成為絕對必然的沖突”。馬克思以唯物史觀的方法看待人類歷史的更替,認為廢除先前所有制關系,并不是共產主義所獨具的特征,并指出新的階段是對舊的階段的繼承。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這兩種相對高級的社會形態更是如此。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這必然導致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加深和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資本主義胚胎內部開始孕育新社會的因素,社會主義一定是在資本主義文明的土壤中發生發展,而不可能另行創造出新的文明。

(四)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自由人的聯合體”

馬克思、恩格斯通過研究得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結論。他們認為,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使然。在批判資本主義的同時,他們通過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分析,提出將來的理想社會將是“自由人的聯合體”,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才是最終目的。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恩第一次向全世界宣告了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的直接理論來源是空想社會主義,而他們的思想中也已經包含了這樣的特點。

社會主義要消滅階級,消滅剝削制度,這也只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才能實現。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是這樣說的:“個人隸屬于一定階級這一現象,在那個除了反對統治階級以外不需要維護任何特殊的階級利益的階級形成之前,是不可能消滅的。”

二、列寧關于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系的基本思想

十月革命的成功,是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歷史性事件。但是俄國是一個經濟文化各方面比較落后的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以后,對于如何搞好國家建設是一個前無古人的難題。同時對于如何看待資本主義也是一個探索的過程。而列寧在俄國建設過程中,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設性的方針,其思想為我們今天建設社會主義中國也極具參考價值。

強調國家資本主義的作用,充分利用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服務。列寧指出: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先于發達國家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方面異乎尋常地加快了歷史前進的步伐,實現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空前的飛躍;另一方面,它與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困難,繼續比較容易”相反,是“開始容易,繼續比較困難。”為了保衛蘇維埃政權,1918-1921年初,蘇維埃政府推出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工業國有化,余糧征集制等。待革命勝利以后,列寧毅然改變政策,以俄共十大和論《糧食稅》為標志,新經濟政策取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為了強調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他指出:“社會主義無非是從國家資本主義壟斷再向前跨進一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社會主義的最充分的物質準備,是社會主義的前階,是歷史階梯上的一級,在這一級和叫做社會主義的那一級之間,沒有任何中間級”。

列寧的國家資本主義的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理論的繼承和發展,他根據俄國實際情況,探索了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后,如何充分利用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問題,因此在理論上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上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三、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系的認識

(一)建國初期的基本認識

1956年我國基本上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時期。但是如何在我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這是一個難題。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明確提出想外國學習的口號,向外國學習,包括向蘇聯社會主義學習和向外國資產階級學習兩個部分。

(二)改革開放時期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系的認識

20世紀70年代以后,“冷戰”結束,和平與發展越來越成為時代的主題,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愈加明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由對抗更多地轉向共存,相互受益。

就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系的問題上,鄧小平以其戰略的眼光,敏銳地覺察并緊緊地把握時代主題的轉換,總結了歷史的經驗教訓,從世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世界經濟是一個統一的大市場的認識出發,繼承和發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把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有機結合起來,取得了思想和實踐的重大突破。逐步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鄧小平提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發展我國經濟。鄧小平為我們打通了如何認識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系的道路,并指出了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如何利用、吸收資本主義的方向。因此,他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建立在科學、開放、務實的基礎上,從此以后,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走上了迅猛發展的道路。

四、正確認識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系的實踐意義

(一)全球化視野下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系問題

在全球化加速發展的今天,由于經濟利益更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國家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賴大大增強,雙方的和平共處也因此得到了全所未有的經濟基礎。同時,當代資本主義在生產力、生產關系、上層建筑、階級結構方面都有了新的變化。而且,資本主義意識到了其自身不可調和的矛盾,并試圖進行改善。如實行股份制,讓普通大眾參與進來,實行國家福利,加強國民生活保障等。這一趨勢實質上是資本主義矛盾越來越激化的結果,在某種意義上說,當代資本主義正在醞釀社會主義的因素,而且越來越明顯,但是要從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仍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

(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人類進入兩種社會制度并存的時代

西方出現了所謂“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將逐漸融合為一種新型的社會制度”的“趨同論”。“趨同論”的核心觀點是認為“社會主義將最終和資本主義融為一體”,其本質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理論,它歪曲了社會主義“和平共處”的理論,把“和平共處”看成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和平融合”,它適應了帝國主義的“和平演變”的需要,把自己當成“和平演變”的工具;它適應了社會改良主義的需要,把自己當成麻痹人民群眾革命斗志的工具。因此,我們應該采取批判的態度,避免被這種理論侵蝕。

五、結論

對于當代中國的建設來說,研究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之間關系發展的歷程所得出的這些結論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社會主義中國目前正處在蓬勃發展階段,而在今天全球化的歷史條件下,關起門來進行現代化建設己不可能。這種新的形勢向我們國家改革和發展提出了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如何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在引進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管理經驗與西方資本的同時不會被西方滲透。第二,作為社會主義國家該如何對待和怎樣發展與資本主義的關系。

參考文獻:

1、譚培文,陳新夏,呂世榮.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編與導讀[M].人民出版社,2005.

2、鄧小平文選[M].人民出版社,2004.

3、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中譯文收入人民出版社,1956.

4、侯衍社.馬克思視野中的資本主義及其未來走向[J].煙臺大學學報,2004(1).

5、呂欣.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制關系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2007(2).

(作者單位:上海海事大學文理學院)

社會主義改造資本主義論文范文第6篇

美帝國主義的歷史性衰落與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

200,5年2月1日至4日,澳大利亞http://www.wsws.org網站分四次發表澳大利亞社會主義平等黨書記尼克·比姆斯在1月29—30日的澳大利亞社會主義平等黨黨員代表會上所作的題為《關帝國主義的歷史性衰落與社會主義的前景》的開場報告。比姆斯在該報告中考察、分析了美國全球霸權興起、演變的全過程,并認為當前美國軍國主義的爆發是美帝國主義歷史性衰落的產物。比姆斯認為,“二戰”后,美國資本主義的巨大優勢是維持世界資本主義秩序的最重要的客觀因素之一?,F在,美國為了挽回霸權頹勢,日益追求擴大全球經濟不平衡的單邊主義,因此美國不僅不再能夠保證全球穩定,而且是世界政治中最不穩定的爆炸性因素。

作者:尼克.比姆斯

上一篇:地方高師院校小學教育論文范文下一篇:變頻節能技術煤礦機電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