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英語教材與大學英語論文范文

2023-09-23

英語教材與大學英語論文范文第1篇

自從使用義務教育初中仁愛版英語教材以來,我們已經逐漸地熟悉了新的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針對新教材的合理應用,我校與時俱進,開創了“四步導學”教學法,在對教材的處理上,方式多樣,而且富于變化,使課堂容量加大,節奏加快,時間緊湊,氣氛活躍,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這種新型課堂中,適應課本需要,活動明顯增多,幾乎每節課都會有同桌兩人一組的“對練”(Pair Work),即幫扶對子的合作和小組組員之間的“組練”(Group work)等小組活動方式。這些小組活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體現了教材中對練習的要求。那么,教師在課堂上如何穿插、實施和控制小組活動呢?這主要靠“四步導學”教學法來發揮作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解析、拓展延伸四步整合互動,既體現了教材的要求,又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F筆者就新教材和四步導學教學法的有機融合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在實踐中的反思。

在自主學習環節,新教材中的詞匯量比較適中,難易程度切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尤其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幾乎沒有一點學英語的基礎,詞匯簡單易學,他們就很樂意去學,接受起來也就容易多了。獨立自學要求學生獨自與課本交流,與舊知識交流,教師可以出示一些圖片、幻燈、實物、提示詞等“指揮”學生進行練習。檢測學生自學效果時最好穿插Pair work(內容簡單的話不必讓學生先準備,反之,事先作些準備),直接以快頻率的方式讓學生一對一對地(pair by pair)、一問一答地進行下去。學生可以通過視覺、聽覺、口頭表達,很快地掌握新的詞匯。這樣做的特點是節奏快、密度大、頻率高,使學生在緊張熱烈的氣氛中興趣濃厚,人人參與,差生也跟得上。

在合作探究階段,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對新語言項目的理解,鞏固新的語言習慣,為在實際中進一步自如地運用作好準備。新教材中經常出現pair work這樣的練習,并且練習的內容具備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問答時有較寬的選擇余地。這時適宜穿插“對練”或“組練”方式,用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看圖問答、模仿對話、表演課文對話等等。教師要巡視監聽,對有困難的“對”或“組”進行一些必要的指導,充當“助手(helper)”或“引導者(guide)”的作用。練習結束后一定要抽查幾組當堂表演,以了解練習情況,并對表演出色的組進行適當的表揚,以鼓勵學生的積極性。這個階段的特點是節奏放慢,頻率放低,但密度大,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意識強,有利于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

在展示解析階段,這個階段的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點以后再次鞏固提高,內化成自身的能力,運用所學的語言解決實際問題來體現語言的各種功能。新教材與生活內容聯系緊密,教材中的活動多種多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作答,答案是多種多樣、不可預料的,學生的自由度較大,有充分發揮創造的機會和余地??梢钥陬^展示,這時候最好以“組練”方式,如進行角色扮演(一般用學生真實姓名)、會談、討論解難、模擬采訪、擴展對話、補充想象性結尾等等。教師要提醒學生結合課文中的語言形式來表達,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具體的場合。教師往往扮演裁判(judge)、評委(commentator)的身份。這時的特點也是密度大,氣氛熱烈活躍,學生有充分發揮、表現自己的機會。還可以板演展示習題并且進行詳細講解,隨著課堂展示實踐量的增加,學生獲得了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為獲得“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打下扎實的基礎。

在拓展延伸階段,教材中出現的詞匯類知識點學生可以自由發揮,依據自己的知識面把詞匯拓展開來,新教材中的語法知識滲透在不同的章節中,學生不易一次性全面掌握,當學到某一知識點時,老師或學生都可以及時總結后牽引其他的知識點,及時總結學過的語法內容。

四步導學的四個環節通常穿插在以上四個教學步驟中。然而,教無定法,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更何況教材也在適時地改變,我們可以根據教材和課堂的需要適時增刪當堂課不需要的環節,優化課堂效率,提高課堂質量。

新教材的方方面面恰到好處地與我們學校實施的“四步導學”教學法相吻合、相統一,我們一定要悉心研究教材,精心琢磨“四步導學”教學法,使二者達到最優化的統一和整合。

英語教材與大學英語論文范文第2篇

隨著中學英語新教材的推廣使用,英語教學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已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人人會英語,低水平英語的現象,“啞巴英語”、“應試英語”仍然嚴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是制約英語能力和水平提高的決定性因素,而當前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在培養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方面做得仍然不到位。文章首先介紹了當前培養學生主動性存在的問題,接著介紹了養成教育的基本理論,最后將理論和問題結合起來,著重探討了對提高現在英語教學特別是初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啟示。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英語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但是目前,人人會英語,但高水平和能靈活應用英語特別是口語的人仍占少數,“啞巴英語”和“應試英語”仍然是一種普遍現象。雖然我國普及素質教育以來,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上有所改進,但仍然沒有擺脫被動學習的禁錮,學生的主動性仍然沒有完全調動,還有待進一步培養。文章針對現在英語教學中的某些弊端,結合養成教育的基本理論,就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做了基本的闡述和嘗試。

一、現在英語教學中學生主動性存在的問題

在教學中,老師和學生作為兩個主要的參與者,教師作為教學的領導者,起著引導、組織和監督的作用,這在初中、高中學生的學習中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青少年階段學生的性格和心態具有特殊性和不穩定性。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起著主導和決定性的作用,但是現在的英語教學中,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學習英語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應付考試。長期以來的英語教學一般為:試題 —做題 —講解,作業多以書面形式呈現。因為學生做完題后急于對答案,然后等待老師的講解,很難保證和檢測對材料理解的透徹度,包括單詞的準確把握、語法的構成分析甚至文章的整體把握,但是為了趕進度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學生也只好跟著教師一起囫圇吞棗了。這樣就使得學生忽略了自我分析和進一步加工的過程,容易讓學生形成一種依賴性,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意識不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形成安于被引導,被告知,被灌輸的惰性,同時也失去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因為學生沒能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二、養成教育的基本理論

養成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教授認為: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和傾向。

在基礎教育階段,大力推行養成教育是中小學生德育教育最有力的抓手,也是素質教育中最基礎,最根本,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實施養成教育的最終目的:一,通過養成良好習慣,解放學生的大腦,以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提高成績;二,健全人格,以便學生學會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我們之所以可以將母語脫口而出,就是因為我們養成了說漢語的言語習慣,從小便在漢語環境中耳濡目染。英語作為一種語言,英語的學習也是一種言語習得行為。人的行為一般分為:

被動性行為(表現出“內力不足,特別需要外力”的特征);

自發性行為(表現出“既需要內力又需要外力”的特征);

自覺性行為(表現出“不需要外力但需要內力”的特征);

自動性行為(表現出“既不需要內力又不需要外力”的特征)。

目前大多數英語學習還處于被動性行為,自發性行為,或者自發性行為和自覺性行為之間。

主動學習的習慣,是指把學習當做一種發自內心的,反映個體需要的活動,它的對立面是被動學習,即把學習當做一項外來的不得不接受的活動。

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本質上是視學習為自己的迫切需要和愿望,堅持不懈地進行自主學習,自我批評,自我監督,必要的時候進行適當的自我調節,使學習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現在的英語教學雖然強調聽說讀寫一體化,但仍偏差甚異,側重點放在書面閱讀理解和寫作上,在口語和聽力方面訓練不足。

從心理學角度,通過口腔發音同時可以刺激鼓膜和腦下組織,即發聲閱讀可以刺激聽覺和記憶,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這種發聲閱讀的練習常常被忽略,逐漸被一張張試卷和書面“閱讀”材料代替。

以口語為切入點來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調整“一對多”的傳授形式為“一對一”或“多對多”的模式,改變“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為“學生自主學習 —自行研究 —教師指點”,將學習的主動權和執行過程交給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成就感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習慣。

三、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練習口語的習慣

從本質上講,英語學習是學習者的大腦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活動;是在其思維的指導下的研究性活動;是學習者協調的心理活動;是學習者積極提高文化修養的活動。換句話說,高超的英語水平不是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學習者運用自己的主動性學習的能力,通過主動實踐而掌握的。

(一)明確學習的目標和方法,喚起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的“最近發展區”即指學習者現有水平與經過努力可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距,為學生合理確立自身的學習目標提供了理論基礎?!敖涍^努力可達到的水平”應該就是學生的科學的學習目標,這個發展區對不同的學生是不同的。教師要對學生做個別又充分的了解并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輔助學生確定科學目標,實現目標,幫助學生培養成就感,樹立信心,意識到主動學習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教師應該把充足的時間留給學生,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路主動去構建知識體系,去體會其過程,進行適當的自我監督和自我調節,以激發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習慣,因為學習者個人的學習計劃與其學習管理能力將是學習成敗的關鍵所在。

(二)強調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形象性和具體性

新穎的東西能激發人的興趣,形象具體的東西易喚起人的情緒。強調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就是要盡量避免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的格式化,要使教學過程在內容上具有新意和靚點,在教學方法上應不拘一格,多姿多彩,使其能夠真正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并使學生易于接受。而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新時代,單一和陳舊的教學內容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所以,我們需要突破傳統英語教學瓶頸的制約,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具有時代氣息的學習內容。鼓勵學生說出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真實感受,并用英語將其感想隨意的表達出來。注意:在最初階段不要過多的顧及語法和正規表述,要偏重于發音和思想感受,以免形成學生的“恐講心理”,“英語很難說”或“我又說不對”等心理障礙。

(三)豐富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意識

統籌課堂教學與課外自主學習,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除了課堂教學外,我們可以采用系統論的方法,把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內容作為一個整體,統一作出安排。教師可以嘗試采用任務教學法來進行教學。所謂任務教學法是指在課堂中通過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某些任務,使語言學習者自然地學習。這種教學方法強調通過口頭或書面交際的共同獲得意義,為學生提供共同學習的機會,調動學生運用和創造語言的能力。任務教學法的特點在于其明確的目的性與參與者的積極主動性。作為任務的設計者,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其設計出一套系統的課前、課上和課后任務。同時要注意保證這些任務是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的,其結果是有效的,同時又具備一定寬松度的。實施任務教學法,除了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外,還要注重對學生任務完成情況的監督和檢查。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聽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對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出現的難題和疑惑進行詳細的解答。實踐證明,任務教學法有利于營造活躍熱烈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習者學習的主體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總體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林格.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下)——學習習慣和學習個性的養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陳佑清.適應新的發展取向的學習類型多樣化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07(3).

(作者簡介:周宏燕(1985.10-),女 ,山東棗莊人,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09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課程與教學論。)

英語教材與大學英語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和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工具。教材的內容、設計與編排決定一門課程的教學質量。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推進,大學英語教材也在不斷更新換代。目前我國用于大學英語的教材有十多套,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本文論述了我國大學英語教材的發展過程、當前大學英語教材存在的若干問題、以及今后大學英語教材建設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材;發展歷程;現狀與建議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和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工具。內容合理、體系完整的教材不僅有利于學生系統地學習知識,也有利于教師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推進,大學英語教材也在不斷進行調整和改進,目前我國用于大學英語的教材有十多套,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相較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大學英語教材的研究遠遠少于前者。筆者認為,只有使用高質量的教材,才能真正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一、我國大學英語教材的發展歷程

我國大學英語教材從1961年到20世紀90年代可分為3個時代(董亞芬1991)。第一代教材以《理科英語》和《文科英語》為代表,出現于1961年~1966年5月前。此時大學英語教材采用“以課文為中心,以語法為剛要”的傳統模式。第二代教材出現于1979~1985年,主要有復旦大學的《英語》(文科用)、北京大學的《英語》(理科用)等,大體沿用第一套教材的教學模式。第三套教材出現于1986年~90年代中期(《教學大綱》修訂前),此時的大學英語教材開始進行分級、分冊。主要有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6所高校合編的《大學英語》、上海交通大學編寫的《大學核心英語》等。第四代教材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陳珍珍2010),國家對原有的文科和理科兩個《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進行了合并、修訂,我國大學英語教改進入了新階段,教材開始配備光盤和學習軟件系統,從紙質平面教材向多媒體網絡教材方向發展。此期間具有代表性的教材有《新編大學英語》、《21世紀大學英語》等。蔡基剛在2005年提出“第五代大學英語教材”的概念,提出大學英語應具備“培養綜合應用能力”、“實用性”、“主題性”、“內容化”、“以學生為主”、“有利于任務型教學法實施”、“立體化”、“多樣性”八大原則(蔡基剛2008),此后不斷涌現出很多優秀的大學英語教材,如《新編大學英語(第三版)》、《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新標準大學英語》等。

二、當前大學英語教材存在的問題

20世紀以來大學英語教材不斷更新換代,但仍面臨不少問題,造成學生學習英語興趣不高、無法很好地將英語這一交際工具應用于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以下是筆者總結的當前大學英語教材存在的問題。

1.與高中英語不銜接?!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02)提出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學須具備3500的詞匯量。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規定大學生要掌握4500個詞匯。據調查,大學英語教材里有相當一部分新詞與高中課本重復。此外,教材中大部分的語法和單元主題也與高中相近。知識重復率高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重復而缺少新知識的內容容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難以調動學習興趣,產生學習懈怠感,不利于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2.課時的設置與內容不協調。目前全國高校的大學英語課時一般為每周2~4課時,時間短、任務重,教材的許多內容在課上無法完成,而作為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在課外也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在剩余內容上,使得這些內容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資源浪費。此外,由于時間有限,不少教師在課堂上有開展豐富教學活動的意愿,卻受制于有限的教學時間無法進行。

3.網絡教學資源利用率低?,F代大學英語教材往往配備學習光盤、教學光盤、網絡教學管理平臺、配套試題冊等網絡教學資源,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平臺。但由于多種原因,如學校硬件設施缺乏、教師素質不高、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等,造成網絡教學資源利用率較低。很多教師“不清楚”或“不會使用”網絡教學資源,更無法指導學生使用。而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使課后的“自主化學習”流于形式,造成了教學資源浪費。

4.缺少文化底蘊。當前英語教學最大的問題之一在于“有語言、沒文化”。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院長查明建曾做過一個實驗:讓英語不錯的學生和外國留學生交流,每個人用10來分鐘來講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習俗、風土人情等,結果很多“英語尖子”竟說不了幾分鐘,交流無法進行。以《新編大學英語(第三版)》第一冊為例,10個單元中,只有Unit9 Holiday and Special Days涉及到了西方文化,其余內容都與文化沒多大聯系。沒有文化的交流是空洞的,大學英語課程不應僅僅為了學習語言而學習語言,而應是一個以語言為載體去了解多元文化的課程。

5.應用性不高。我國大學英語長期以來堅持以打好語言基礎為目的,忽視了學習者的專業特點和社會需求。很多在英語考試中獲得高分的學生卻不具備基本的英語應用能力,如用英語交流、收聽英語廣播、閱讀英文報刊等。更無法輕松地查閱本專業的英語文獻資料、撰寫英語論文。蔡基剛2011年對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和上海財經大學的學生調查顯示:69%的學生表示在今后有“用英語讀本專業的文獻和文章”的需求;56.5%的學生表示今后會“選修全英語或雙語課程”;79.3%的學生認為“能夠用英語寫摘要、文獻綜述、實驗報告、小論文和研究非常重要”??梢姶蠖鄶荡髮W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增強英語交際能力,用英語為本專業服務。從某種程度上說,語言使用比語言欣賞對學生更有實際應用價值。

三、對于大學英語教材建設的幾點建議

基于以上提到的幾點問題,筆者對大學英語教材未來的建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加強與高中英語的銜接。陸儉明(2010)指出“鑒于中學和大學的英語教學內容重復現象嚴重,建議對各學段英語教學重新定位?!焙芏鄬W生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在大學并沒有得到有效提高,這是因為學生在中(?。W進行了近10年的基礎英語學習,而大學英語仍在重復這些內容。大學英語教材應在中學基礎英語的基礎上,加大文化知識、應用能力和專業知識方面的內容,與高中英語進行有效銜接和進一步深化。此外,在教材的選擇上,應根據不同地域、不同學生水平選擇相適應的教材。這樣既能使基礎較差的學生鞏固原有知識,也有利于基礎好的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英語學習。

2.精簡內容,提高教學資源利用率。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應對大學英語教材現有的內容進行精簡,避免知識的重復,提高教材利用率。目前,很多教材配備的光盤內容只是課本的翻版,并沒有增加學習內容,利用價值不大。筆者認為,可以在教學光盤中加入相關的背景知識、文化介紹等內容,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此外,對于網絡教學資源利用率不高的問題,教材編纂者應對其網址、內容、使用方法進行詳細說明,以便教師了解和學習,并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3.提高教材內容的真實性。調查顯示,即使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在閱讀英語報刊文章、聽英語廣播時仍存在較大困難,原因之一在于教材內容缺少“真實性”——相當一部分教材內容經過修改或調整,沒有讓學生學習到“本土化”的英語,使他們在面對原生態文章時束手無策。筆者認為教材可以增加國外報章雜志原文、電影對白等,盡量使內容保持“原汁原味”,這不僅不會影響學生對篇章的理解,反而會增強學生的真實語篇理解能力。真實的語言材料能夠使學習者身臨其境地學習語言,豐富語境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4.增加教材的文化知識。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沒有文化的語言是空洞的。一個人的英語水平不僅依靠他的語言能力,更多的是語言外的文化知識。大學英語教材不能僅僅學習純語言知識,而應該成為讓學生認識不同國家和文化的窗口。因此他國的歷史文化、行為模式、文化價值應貫穿于英語教學始終,讓學習者吸收不同文化的精髓,增加文化寬容意識。綜上所述,大學英語教材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更要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了解多元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綜合人才。

5.提高教材的應用性。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對外交流更為頻繁,企業對人才的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更加突出,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全英語教學課程。然而據調查,大部分大學英語教材都以日常生活內容為主,缺少與職場和專業相關的內容,在應用性上有所欠缺。大學英語教材在選材上應結合學生的學科知識和職場知識,通過大學英語學習,大學生應具備聽英語講座、參加學術討論、用英語閱讀、撰寫論文、查找文獻、參加會議等能力,使學生在未來學習和工作中具有更廣闊的視野,提高國際競爭力。

高質量的教材不僅是知識載體,更是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創造力、對學生具有實用性的教材。隨著經濟發展與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大學英語教材內容會在使用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總結經驗,不斷調整和更新,編纂出更好的教學英語教材,從而進一步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為大學英語改革的推進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蔡基剛.新一代大學英語教材的編寫原則[J].中國大學教學,2008,(4).

[2]陳珍珍.論我國大學英語教材的編寫歷史與發展規律[J].寧波大學學報,2010,(5).

[3]蔡基剛.“學術英語”課程需求分析和教學方法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2).

[4]蔡基剛.臺灣成功大學從EGP向ESP轉型的啟示[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3,(3).

[5]董亞芬.《大學英語(文理科本科用)》試用教材的編寫原則與指導思想[A].(李蔭華主編)大學英語教學研究論文集[C].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1.

[6]黃建濱,于書林.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材研究,回顧與思考[J].外語界,2009,(6).

[7]陸儉明.2010年中國外語戰略論壇致辭[R].2010年中國外語戰略論壇,上海,2010-06.

[8]應慧蘭.新編大學英語[E].第三版.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9]張蓓,馬蘭.關于大學英語教材的文化內容的調查研究[J].外語界,2004,(4).

[10]張海彥.認知視角下中學英語與大學英語教材銜接問題之探析[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3,(2).

作者簡介:莫菲菲(1983-),女,廣西桂林人,講師,跨文化交際方向。

英語教材與大學英語論文范文第4篇

我國近年來高職教育的蓬勃發展加速推進了高職高專英語課程建設, 而編寫合適的教材既是英語課程建設的需要, 也是提高英語教學水平的關鍵?!陡呗毟邔=逃⒄Z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指出“高職高專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是經過180~220學時的教學, 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 能夠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有關英語業務資料, 在涉外交際的日?;顒雍蜆I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 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英語交際能力打下基礎”。因此, 我們要按照突出實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重組課程結構, 更新教學內容;要突出基礎語言知識、技能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以夠用為度。

1 編寫高職高專英語教材應遵循的原則

1.1 重視基礎語言技能的訓練

英語教材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 在基礎階段應側重基礎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和訓練。語言技能的訓練應通過學習規范的語言和正確的用詞, 通過較新的訓練項目和適當的教學方法, 使學生反復操練關鍵詞和重點句型, 熟悉語言的運用規律。語法和詞匯是手段, 不是目的, 重要的是通過語法和詞匯來發展使用語言知識獲取信息和進行交流的能力。根據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現狀, 因教學時數的限制和培養方向的不同, 在某種程度上要適當淡化語法, 同時又注意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英語的能力?!痘疽蟆分幸髮W生具有一定的讀、寫、聽、說的能力, 這是時代進步和發展的必然。鑒于這一教學要求, 教材在設計中要十分注意聽說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在每單元一開始可以采用若干幅圍繞課文有關內容的圖片, 學生看后用語言交際法進行口頭表述操練, 完成課文閱讀前的Warming up的工作.這樣就符合當前我國外語教學的實際, 有利于推動外語教學改革。

1.2 重視語言共核

重視語言共核這一教學思想的貫徹, 對教材的編寫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語言共核指各個語言間共同的詞匯、語法結構、功能和一般意念等?!痘疽蟆分幸幎ǜ呗毟邔S⒄Z教學可分為A級 (標準要求) 和B級 (較低要求) 。B級的起點詞匯為1 0 0 0個詞, 認知2500個詞匯。A級的起點詞匯為1600個詞, 認知3400個詞匯, 另加認知英語專業詞匯400個。教材中出現的詞匯要基本上覆蓋所要求的總詞匯量。雖然總體指導思想要淡化語法, 但必要的語法現象可以放在文章中, 使之在語境中體現。為了增加語法操練, 也可以編寫一本W o r k b o o k供學生課堂外使用。

1.3 重視“實用為主”的原則

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在有限的教學時數內,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 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 做到實用為主, 夠用為度。因此, 我們尤其注意不要受傳統學術英語 (Academic English) 的影響, 而要側重突出應用英語 (Professional English) 的教學模式, 教材內容應以實用性內容為主, 同時兼顧針對性、真實性??纱罅窟x擇應用型文體, 并貫穿于聽、說、讀、寫、譯的教學過程中??梢栽诼犝f教材中完成各種情景的對話訓練, 也可以在綜合閱讀中加強應用體裁 (如廣告、說明書、使用手冊、通知、簡歷、合同、業務來往信函等) 的編排和寫作訓練, 使學生盡早接觸和使用與涉外活動相關的知識和內容。這樣才能使《基本要求》的主旨得到有效的貫徹和落實, 使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特色得到充分顯現, 為我國這一層次的外語教學做出實際的貢獻。

2 編寫高職高專英語教材時應處理好的關系

2.1 打好語言基礎與培養實際使用語言技能的關系

國外語言學家曾提出過Text as Linguistic Object (TALO) 及Text as Vehicle for Information (TAVI) 兩種教學理論, 語言教學有其自己的規律, 不能只以信息進行教學來取得語言教學的主張和作法, 也不能只把英語變成純語言知識傳授的教學。由于受教學時數和學生入學水平的限制和學生畢業后參加第一線工作的需要,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必須在“學以致用”的前提下打基礎??刹捎?ldquo;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的策略, 學用結合, 把語言基礎能力與實際涉外交際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語言基本技能訓練和培養實際從事涉外交際活動的語言應用能力并重。

2.2 打好語言基礎與“實用為主”原則的關系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屬于大學英語教學范疇, 閱讀是掌握語言知識、打好語言基礎、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閱讀能力 (包括應用文體) 是大部分大學生今后工作所需的主要語言技能。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始終注意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 英語教學的各個層次也有其側重面, 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適當地加強應用英語的教學是必要的, 也要貫徹“實用為主”的原則, 但不能只強調“實用”性, 而忽略了語言的規律, 認為多學幾個專業詞匯就是實用, 這種觀點應該引起教材編寫者的必要的認識。

在當今信息時代, 最理想的教材應是包括文字版、網絡版、多媒體學習課件、電子教案、網絡課程等在內的立體化教學包, 可以為英語教學網絡化及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提供了全方位互動的英語教學環境, 為語言學習提供了形象的立體的訓練情景, 有利于加強學生對學習和使用的語言的實際體驗。這既需要跨學科的合作, 更需要大量的投資??傊? 高職高專層次的英語教材建設是一項巨大艱巨的工程, 這一領域里令人滿意的英語教材還是太少。面對目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現狀及新的教學要求, 我們要多方對照、學習和研究, 開發出更好更新、實用性更強的特色教材, 以滿足新形勢的需要。

摘要:本文就高職高專英語教材的改進和編寫應遵循的原則和應處理好的關系進行了探討, 以期為高職高專英語課程的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教材,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 (試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英語教材與大學英語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大學英語教學是通識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加大大學英語改革力度,適應通識教育的發展和需要,是當前的一項緊要任務。

關鍵詞:通識教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收稿日期:2010-07-02

作者簡介:顧成華(1978-),女,江蘇南通人,講師,碩士,從事英語語言學研究。

一、通識教育的含義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于古希臘的自由教育,注重學生的人文主義熏陶,凸顯

人格完善與修養提高,使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歷史上第一次將“general education”與大學教育聯系到一起的是博德學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教授。他在1829年指出,“general education”是一種綜合古典的、文學的和科學的、為專業學習做準備的教育。自從通識教育進入人們的視野以來,對于其定義及內涵如何界定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之一。

李曼麗博士在其著作《通識教育——一種大學教育觀》一書中,列出中外近50種對通識教育內涵的不同表述。李博士綜合各種定義后指出,“通識教育就性質而言,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是所有大學生都應該接受的非專業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識教育旨在培養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有責任感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人和國家的公民;就其內容而言,通識教育是一種廣泛的、非專業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教育”。

二、大學英語教學是通識教育的組成部分

大學英語課程是我國幾乎所有高校開設的公共基礎課,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未來擇業或者進一步求學都有很重要的影響。正由于此,在中國,大學英語教學一直被看做通識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

1.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與通識教育的目標基本是一致的

“教育目的決定教育目標的狀態、內容和方向,而教育目的又是基于某種教育價值而選擇的,它必然體現一定的教育哲學觀”。對于通識教育目的的認識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通識教育是后續學習的基礎性教育;第二,通識教育是社會生活的預備性教育;第三,通識教育是人格發展的整合性教育,即通識教育人性論。

通識教育的目標是:把大學生培養成一個合格的“人”;提高學生的知識文化素養,使其獲得較為合理的知識結構;給予學生某幾種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其獲得一個較為合理的能力結構;另外,還要培養大學生豐富高雅的情趣。教育部高教司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以下簡稱《課程要求》)中規定,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庇纱丝梢钥闯?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和綜合素質,也就是說,要求授予學生全面的知識,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高質量人才,這與通識教育的目標是基本一致的。

2.大學英語在通識教育中的作用

通識教育一般包含語言、數學、計算機技術、文字藝術、歷史、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公民教育等內容。通識教育的實施,必須通過多門課程共同作用來完成。那么大學英語這一門課程究竟怎樣才能承擔如此重任?語言是文化和信息的載體,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可以投入大量的多學科的知識內容,擴充學生的宏觀知識基礎。因此,對于貫徹通識教育內容,大學英語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大學英語課程有能力而且也應當承擔起貫徹通識教育內容的重任,這樣反過來也有助于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我國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學生所學的往往是“啞巴英語”或“聾子英浯”,極大地浪費了人力和時間。新世紀對人才的需求,已從簡單的單一型人才轉向多元化復合型人才,要求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綜合發展,這也正體現了通識教育的目標要求。因此,加大大學英語改革力度,適應通識教育的發展和需要,是當前的一項緊要任務。

1.制定個性化的教學大綱,體現通識教育的人性化特點

“個性化教學是指教師以個性化的教學手段,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并促進人格健康發展的教學活動”。人性化通識教育觀認為,通識教育的目的“應該指向其活動的內部,即發展個體的智力能力和陶冶個體的道德性格”?!墩n程要求》中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正是通識教育人性論的最佳體現?!墩n程要求》指出,“各學??梢愿鶕拘5膶嶋H情況,以人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修改、指定符合本校實情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浙江萬里學院在這一方面已經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萬里學院在客觀分析其學校生源主體的基本情況和人才培養總體目標的基礎上,修訂了《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根據新大綱,該校以“動態分層”為基礎,將大學英語課堂分為大班教學和小班教學,同時將網絡自主學習納入教學要求,學習的進度和效果也作為過程考核的依據。

2合理開發教材,涵蓋通識教育一般內容

基于語言的載體功能,大學英語要承擔通識教育的重任,就必須在教學中投入多學科的知識,這就對大學英語教材的開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教材外,還應當編寫適合不同專業領域的英語教材,如閱讀、翻譯類的,以適應不同層次的需要。使學生通過學習這些教材,不但獲得語言知識,而且擴大視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完善人格,這也契合了通識教育的目標要求。例如,吳鼎民教授主編的新世紀大學英語教程《閱讀大觀》,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被選作為閱讀材料的主題,涉及到了校園生活、愛情與性、流行時尚,還有經濟、法律、考古,甚至還包括戰爭與和平等時事政治,使得外語學習與其他學科學習充分結合,體現了大學英語的通識教育觀。實踐證明,這套教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已經被國家教育部推薦使用。然而,國內大學英語界這一類的教材還偏少。另外,從時代性上講,現有的閱讀、翻譯等教材亦應當適時進行改編,以符合新的時代特征。

3改革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反映通識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課程要求》指出,各高校應設計出本校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要充分體現個性化,考慮不同起點的學生,滿足學生不同專業的發展需要。

吳鼎民教授(2005)提出大學英語教學“三套車”的構想,就是把英語語言、中外文化和多學科知識系統地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之中,使之變成一門綜合性的多功能課程,融合英語語言學習、技能訓練和跨文化交際,學生能夠通過學習英語獲取多學科基礎知識?;谕ㄗR教育的目標和內容,筆者提出了幾點改革的意見:

(1)增開新課程。通識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獲得較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就英語課程而言,聽、說、讀、寫、譯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五項基本技能。目前,高校大學英語課程一般分為讀寫課和聽說課。在實際操作時,讀寫課往往都演變成了精讀課,聽說課成了聽力課,課程設置比較單薄,學生無法獲得均衡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筆者建議,低年級增設基礎語音課程,高年級開設閱讀、翻譯等課程。閱讀、翻譯所選用的教材,可以根據各個專業學生的需求,選用與本專業對口的教材,這樣才能把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靈活地運用到本專業領域的研究之中,實現多元化人才培養的目標,使學生成為真正的通識人才。

(2)開發和建設各種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課程。這也是《課程要求》中所提出的。學校應給英語課配備多媒體教室,無論是聽說課、還是讀寫課或翻譯等其他課程,都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充實課堂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校還應當配有足夠的多媒體自主學習教室,安排學生定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目前的大學英語教材一般都配備網絡課程,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充分利用這個資源。一旦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網絡課程的習慣,對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各高校還可以探索建立網絡環境下的聽說教學模式,直接在局域網或校園網上進行聽說教學和訓練。這樣,學生的各項基本技能會得到更充分的鍛煉,有利于促進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均衡發展,更能體現通識教育的目標。

(3)合理分配教師資源,分大班、小班上課。由于教師人員緊缺,現在多數院校大學英語課堂基本是大班上課,少則60人,多則100人,有的甚至高達120人(筆者就曾經上過這樣的大班課),課堂效果可想而知。而且,一個教師一學期平均要帶兩到三個班,因精力有限,往往很少留課后作業,即使留了,也不可能花很多時間去仔細批改,這樣也造成對學生的不利影響。如果分大、小班授課,讀寫課小班,聽說課大班,選修課大班,不同課程分配給不同的教師任教,這樣一學期下來,每個班的學生都能接受至少兩名英語教師的授課,讓學生接觸不同的教學風格,對學生來說也更公平。不同的教師,其知識結構和側重點必然不同,讓學生接觸到不同的教師,有利于更快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

四、結束語

梅貽琦先生認為,通識為本,專識為末。通識教育的課程建設一直是大學課程改革的一大難點。究其原因,是因為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我們當前的核心任務不能只停留在對通識教育理念的探討上,應該轉向通識教育的實踐活動。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正是通識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各高校應該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以科學的通識教育觀和《課程要求》為指導,以培養多元化人才為目標,排除各種困難,在通識教育觀指導下搞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方文.經濟發展繁榮與外語教育[J].經濟論壇,2003(5).

[2]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2007.

[3]寇艷艷.新時期的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培養高素質外語人才[J].考試周刊,2007(16).

[4]李曼麗.通識教育——一種大學教育觀[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35~40.

[5]李如密,劉玉靜.個性化教學的內涵及其特征[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9).

[6]沈騎.體現通識教育理念的大學英語教育實踐和現狀剖析[J].瘋狂英語,2006(8).

[7]吳鼎民.大學英語與通識教育[J].鎮江高專學報,2003(11).

[8]吳鼎民.大學英語教學的“三套車”構想與高素質人才培養[J].江蘇高教,2005(4).

[9]熊煥平,方克平.基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大學英語個性化教學模式的創建與實踐[J].瘋狂英語,2009(2).[10]楊頡.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借鑒與啟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168~172.

[11]周瑩.實行大學英語通識教育,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J].江蘇高教,2008(5).

〔責任編輯:姚 丹〕

英語教材與大學英語論文范文第6篇

1準確定位教師角色

傳統教學中,教師被冠以“知識權威”的頭銜,被學生視為為“知識的寶庫”,只要是教師說的都是真理 , 而教師也錯誤地把把自己的首要和基本職能理解為將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隨著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也逐漸意識到這種權威式的知識灌輸輸已不能滿足科技時代對于創造型人才的教育培養?!度罩屏x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也指出,此次英語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 能力的培 養的傾傾向[1]。想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 ,教師需從自身入手 ,找準自己己在新課改形勢下的角色定位。

1.1 課堂活動的策劃者與參與者

教師不再是教學的管理者,而是課堂活動的策劃者與參與與者。高中新課標指出,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策劃者不僅應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靈活活多變的教學技能,還要對自己的教學理念等進行反思,對新課課改后的課堂目標、教學任務和內容導向做到融會貫通,這樣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恰當地處理實際教學中的突發事件。備課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已有的知識水平,對教學活活動與教學環境,以及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進行詳細的設計計安排,恰當地導入新知識,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上課時除除了必要的精講之外,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情感認識,將課堂還給學生, 而教師則作為參與者直接參與到活動中去,以飽滿的熱情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給予啟發幫助。英語,作為一一門語言,其最終目的是為了交流溝通,借助課堂教學環境,幫助助學生學會運用英語進行思考交流,充分發揮教師———這一“特特殊參與者”的促進作用。

1.2 學生學習的幫助者與引導者

教師要從教學權威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與引導者。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 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而應當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2]。學生是自己知識識的構建者,教師只是他們學習知識、了解世界過程中的引導員。教師應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考慮到學生主體在語言能力力和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采取啟發與任務型教學并重的模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這種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自我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的方式所獲得的知識,不僅印象深刻,還可以使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自信。當學生遇到憑借自身力量難以解決的問題時, 教師所要做的并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啟發引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以獲得真知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要利用有限的時間,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形成健全的人格,為他們的發展和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3]。

2正確看待學生發展

教育專家林格曾說過,從甲骨文的“教育”二字可以看出其本源上的意義,“教”字,上面是一個棍棒,底下是一個子,引喻為“上對下”的影響。影響靠什么實現呢 ? 靠右邊的“文”字 ,“文”在甲骨文當中中間有一個“心”,“育”在甲骨文中則是“孕育新生的意思。也就是說,教育就是用心靈去感應、孕育、溫暖另外一顆心靈,讓孩子的心靈充滿愛與陽光的過程[4]。

高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加速期和過渡期, 心理上產生成人感,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某些權利,找到新的行為標準并渴望變換社會角色[5]。這就要求教師要懂得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 重視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和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形成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

2.1 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學生是擁有獨立人格的、與教師平等的、擁有發展潛能的人。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中的領路人,還應該是他們生活及人生道路上的益友。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重視并尊重學生的情感及需要,在有效溝通中,成為學生可以信賴的伙伴,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親其師,而信其道”。由于家庭、社會、教育等方面的影響,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各有不同,尊重學生,就是要尊重他們的這些不同。在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看來,每個學生都是優秀的,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問題,只是智能類型的差異和學習風格的不同[6]。而教育所要做的就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優勢智能,并實現優勢的正向遷移,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2.2 建立一個多元化評價體系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方面, 教師應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重視過程。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反思與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增強自信心,從而促進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不斷提升;為教師提供教學反饋信息, 以促進教師進一步完善教學過程, 實現師生的共同進步。教學中教師會發現學生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指出這些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關鍵在于教師的選擇。不留情面的嚴厲指正,只會使學生的心理蒙上陰影,總是害怕自己再次犯錯,產生畏難情緒,甚至是焦慮;換個角度,用表情或是語言傳遞信息,讓學生知道自己這樣做可能不對,主動更正后,教師應及時給予評價和鼓勵,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收獲成功的喜悅,也可以使他印象深刻,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努力解決。例如,在課堂提問時,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考慮,多使用像Very good! Take iteasy! I believe you! 等鼓勵性的語言。換一種評價的表達方式 ,用正面的鼓勵與肯定,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樂趣,認識并發展自我,建立自信心,以保證學生正向的、全面的發展。

3恰當使用教材教具

英語教材是指英語教學中使用的教科書以及與之配套使用的練習冊、活動冊、錄音帶、錄像帶、掛圖、卡片、教學實物等。新課改啟動時,更換了一批新的英語教材,與此前相比,新教材在保留以“話題”為核心、結構和功能為主線的基礎上,內容有所增加,難度有所提高,摒棄了以往知識優先的做法,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融入課文,以此促進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教材內容的選擇與編排是以絕大多數學生已有知識為基礎的, 但這并不代表教材、大綱就是課程,就是不能逾越的“規范”。透過新課改,我們應該意識到,課程標準是教師進行教學和評價的重要依據,而教材是教師完成課程目標的途徑或媒介。教師應根據課程的要求, 對教材進行分析, 對學生的需求和水平進行深入了解,并根據實際的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恰當地使用教材教具,創造性地完成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學目標與任務。

3.1 靈活運用教材

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 實現同課異構,組織多樣化課堂教學。英語教學所要面對的是一群擁有自我個性和發展潛能的、活生生的人,所以教學情境一直處于不斷變化當中。新課標根據不同年齡段和不同語言水平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要,打破了以往生拉硬套“一綱一本”的復制模式,倡導“一綱多本”分級式的教學,采取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方式,以保證課程的整體性、靈活性和有效性。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際,在不影響教材系統完整性的基礎上,選取更為貼近學生生活、易被學生接受的教學內容, 并及時針對學生的表現和問題做出反饋和調整,使英語課堂節奏緊湊且富有趣味性。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養成在動態環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思考、交流、活動的習慣,在真實的環境中培養起交際策略。例如,人教版高中必修 一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教材給出 的warming-up過于簡略 , 教師可以從學生親身經歷入手 , 從家鄉方言引入英語的多樣化, 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 讓學生經過努力,自己找到英語的主要不同點。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鍛煉學生運用英語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實現同課異構的意義。

3.2 結 合教材 ,拓展文化視野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也不例外。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 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利于培養世界意識,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7]。日常教學中 ,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教具,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一些與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日常生活等關系密切的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 以此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比如,人教版高中必修一Unit 3 Travel journal,教師在warming-up部分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國內外風景名勝或是人文景觀的圖片, 采用簡單的問答導入單元主題traveling, 通過旅行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和風土人情,進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4結語

現代教學改革提倡“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教學新模式,教育所承擔的任務不是為未來建設打造成批的“知識容器”,而是幫助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新的發展和提升。教師也不再是獨攬大權的指揮者,而是與學生一同發展進步的參與者。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應當正視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與教材觀,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與全面發展,做學生發展道路上的引路人,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當中,借助于英語自身的魅力,幫助學生在自主參與、學習、探究的過程中,提高自身運用英語獲取和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形成較為健全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摘要:為了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新課標對高中英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現有的教育體系產生了強烈的沖擊,教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的地位、作用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本文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為基礎,分析了高中英語教學的現狀,并從教師角度出發,試圖找尋能夠妥善處理好教師與學生、與教材之間關系的方法,以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

上一篇:課改實驗區信息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中國漢語言文學論文題目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