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考模擬歷史試卷分析范文

2023-10-03

中考模擬歷史試卷分析范文第1篇

1、2007年試卷特點

(1)通過增加歷史圖片量,考查學生從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選擇題有6道題中都引入圖片(第2題、7題、10題、12題、17題、20題),其中第

2、

10、17題引入的是單幅圖,第

7、

12、20題引入的是雙幅圖。

(2)非選擇題考查學生從具體的文字敘述中提取歷史事件的能力。例如:22題材料題中給出四則材料讓學生從這些文學敘述中提取歷史事件,并從中篩選出哪些事件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走向。23題通過三小道文字敘述題,讓學生從中提取它們所反映的的重大歷史事件:俄國的十月革命,八一南昌起義,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

(3)非選擇題考查學生從表格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例如:25題給出美國的發展壯大簡表讓學生從中提取信息并讓學換角度思維設計表格美國發展壯大的過程,這又考查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26題給出歐美與中國在不同時期的歷史情況對比年代尺表格,讓學生從中提取信息并進一步自已動手完成表格

2、2008年試卷特點

(1)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突出重要人物的重大貢獻。例如:試題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建國后工人階級的代表鐵人王進喜;有功勛卓著、品德高尚、用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周恩來總理;還有美國人民心目中的改革英雄羅斯福。

(2)貼近現實,不避熱點。08年發生在國內的熱點一是改革開放30周年,二是百年奧運會,還有一個就是周恩來庭辰110周年,還有另外一個當前社會重大問題即抗震救災這一熱點問題。這四大熱點問題,在中考試卷中涉及到了三大熱點問題。如第23題涉及改革開放30周年;選擇題第8題,非選擇題第21題涉及到奧運會。第22題要學生寫出周恩來的主要功績。

(3)突出專題性。例如:第24題以一系列國際會議為線索,考查國際會議對世界局勢產生的重大影響。第25題把中外思想家的重要理論及產生作用作為一個專題進行考察。

(4)以知識為依托,聯系河南文化,貼近學生的生活。例如:第21題把奧運火炬與河南歷史文化元素融為一體

(5)引入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3題,讓學生動手設計會標,這是07年中考歷史題中學生動手設計年代尺的一個延續,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考查的一大突破。

(6)識圖量增強,體現圖片上的歷史。全卷共有16幅圖片,在去年的基礎上又有增強。圖文并茂,可讀性強,直觀性強。

3、2009年試卷分析

(1)立足基礎,重視主干,問題設問新穎,有時代感。如選擇題第3題,雖然是對近代西方侵華史的考察,以圖示的方式表達,形式新穎,直觀簡潔的表達了中招所要考察的內容,材料題

23、26題是對建國60周年成就和經濟全球化等重點基礎知識的考察,但用了圖表形式,讓學生耳目一新。

(2)堅持注重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理念。例如:材料題第23題對建國60周年的感悟。

(3)關注熱點。史為今用是近幾年歷史命題的主線,也是09年中招命題的重要切入點之一,選擇題14題對《權利法案》材料題第

23、25題對建國60周年和巴黎公社、巴黎和會、中美關系的考察,都是這方面的體現。

(4)重視對歷史知識的總體把握,加強對專題歷史知識的綜合能力考查方向不變。如選擇題

15、16對20世紀50年代—90年代蘇聯和東歐巨變的認識,對三次科技革命的整體認識等。

4、2010年試卷分析

(1)地方特色與時代特征鮮明。河南是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第1題和殷商文化中心安陽、21題與大運河的中心在洛陽。10年是鴉片戰爭170周年。第2題考查鴉片戰爭背景,第8題考查了鴉片戰爭的影響。

(2)關注民生,學以致用。如21題從現實水利工程聯系到歷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但對當時政權產生不同影響的例子,引導學生關注現實民生,用意深刻。

(3)注重學習能力的考查。如22題利用學生熟悉的大事年表篩選信息找出有因果關系的事例、歸納歷史發展線索。25題考查考生大跨度整合專題知識進行分析探究的能力。 (4)注重主干知識和學習方式、情感態度的考查。如近代化的探索、新中國的內政外交、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縱向發展等都是主干知識。無論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都不能直接查閱資料找出答案,需要進一步思考才能作答,只顧死記硬背不注重改進學習方法會感覺無從下手。試題通篇能感受到昂揚進取的積極態度,如關注民生、借鑒別國發展經驗、探索創新等理念躍然紙上。

5、2011年試卷分析

(1)著眼基礎。 11年中考試卷承襲了“緊扣課標,立足基礎”的命題原則,中外歷史知識考查比例分配合理,既覆蓋全面又突出重點。試題中側重考查重大歷史事件的內容及其影響:如第21題“指南針與新航路開辟的內在聯系”、第23題“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等,都直接考查歷史基礎知識。

(2)注重能力。試卷堅持了能力考核為主的命題導向,突出了歷史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歷史基本技能實際運用。 尤其是在非選擇題中突出考查學生對歷史史料的分析、歸納和整合的能力,如第22題第1問“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具有什么特點?”就注重體現考查學生的歷史讀圖分析能力;第23題的第2問“結合材料,指出毛澤東和孫中山面臨的共同時代任務是什么?”就突出考查學生對史料的分析概括能力。

(3)緊扣熱點。 試題關注時政焦點和“周年”紀念等熱點問題,體現歷史試卷的現實性。如第23題是綜合考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和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的兩個熱點,將社會熱點、現實問題與學科知識有機聯系起來,體現了歷史學科貼近社會、關注現實的新課改理念。

試題通過設置合理的情景,鼓勵學生多角度回答問題。如非選擇題第23題第3問從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說和毛澤東思想都推動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角度立意命題,考查學生運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問題,培養學生對歷史人物的理解力和以史為鑒的運用能力。

試卷還注重鄉土歷史的考查,充分挖掘反映河南省區域特色和寶貴精神遺產的命題素材。如選擇題第1題將中國古代文化、中國古代建筑和河南省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巧妙地結合起來,這種運用時政焦點、社會熱點為主要情境的命題手法,不僅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還要關注省情等身邊大事,使得整個試卷凸顯出濃厚的時代信息和鄉土氣息。

二、2012年中考備考策略 首先、了解開卷考試的特點

1.歷史開卷考試堅持一個標準。在教學中堅持從課程標準出發,避免人為地加深知識點的難度。不管是中考還其他考試,減輕難度是歷史考試的總體趨勢。

2.把握四個意識,即基礎意識、專題意識、人文意識和創新意識。所謂“基礎意識”就是一定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特別是課標中屬于理解層次的知識。“專題意識”就是充分重視專題教學,把握專題的特點和綜合性,通過理順專題達到理解歷史全貌的目的。“人文意識”就是注重歷史知識的人文性,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創新意識”就是學生能創造性的運用歷史知識解決歷史問題,注意學生的質疑能力。

3.抓住一個變化。開卷考試必然會減少客觀性試題數量,加大主觀題的考查力度。教師要加強訓練主觀題(與熱點、與學生生活相聯系)的解答能力和方法。另外,歷史小(論)文章也將出現在傳統的問答題范圍內,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訓練。

4.避免一個誤區。有些教師認為,開卷考試沒有什么意義了,反正學生查資料都可以找到。于是教師不再重視課堂教學,有的忽視教材主題活動的教學。雖然歷史開卷考試答案簡單了,但是,高超新穎的設問同樣會讓學生無所適從。因此,歷史教師必須重視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過程,特別是課標中要求的主題活動等

其次,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建立開放性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開放性是應對開卷考試的前提,在新課程背景下,命題人必然要向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角度傾斜。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重視能力培養,突出創新理念,著重于對學生理解、遷移、運用能力的培養,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質疑問題、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新教材要求采用新的講課方式,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些都比較好的體現了教學方式的開放性,在平時就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教學,才能讓學生適應開放式的開卷考試的要求。

3、要研究開卷命題的開放性。開卷考試命題也是有根有據的,這一個根是課程標準,這一個據就是與課標相關聯的,如教材、材料、社會熱點問題。開放性的試題,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結合學生思考問題,試題的答案要求多層次、多角度,平時練習的時候,不能太死板。

4、要善于開發課堂資源。開卷考試注重對學生能力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要具有開放性教學理念,不拘泥于單一的教材,要善于挖掘課堂資源,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要挖掘課程資源,善于發現有用的材料,關注社會的焦點。見到好材料、好文章注意積累,開卷考試的命題與時事有關,與社會熱點問題有關,所以平時積累的這些材料,都便于教學,便于把握住命題的脈搏,來應對考試。

5、注意學法與教法的結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學會閱讀教材。即使是開卷考試,學生主要的參考書還是教材,因此教會學生閱讀教材很重要。首先讀目錄,包括單元題、課題、每課的小標題,這不僅有利于理解歷史過程、歷史主題和歷史線索,而且有利于快速查找知識。同時,閱讀教材時,善于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并抓住主要內容,即哪些是背景,背景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時間、人物、經過、結果和意義,意義又是分哪幾層敘述的,其中哪些是性質,哪些是國內影響,哪些是國際影響,等等。一般來說,每課內容講一個歷史事件,可用上述“概括法”閱讀,如果是兩個事件,就要注意進行比較。 同時,閱讀教材要多注意教材中的細節知識,包括小字內容、課下注解、自由閱讀卡、課中文獻資料等等這些材料有助于理解正文內容、理解歷史過程。

(2)學會構建知識。學生要想在歷史考試中游刃有余,就必須學會構建知識網。如我們學習八年級上級歷史,學生應該從宏觀上把握中國近代史的歷史大事:八年級下冊歷史,學生應該從宏觀上把握中國現代史的重大歷史事件先后順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土地革命、抗美援朝、一五計劃、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APCE會議等。

開卷考試主要考查學生理解知識、整合知識(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學與復習中,要善于活化教材知識,從不同角度整合教材知識。例如,對每課所講述歷史事件,可以從背景、原因、經過、結果和影響等方面進行整合;也可以從時政熱點出發,整合知識,如從“十一五規劃”看中國和蘇聯歷史上的計劃經濟發展。對于中日關系,我們可以對其從古到今的關系系統總結,可以從從唐朝鑒真東渡、日本大化改新——近代甲午中日戰爭、抗日戰爭——1972年中日建交——當前日本國內的右翼思潮。如2006年十大新聞中一項是青藏公路通車,我們由此從古到今引出唐朝、元朝、清朝、以及現今政府是如何處理與西藏的關系的。如今年中招試題26題,就是以時間為線將中國與歐美的不同情進行對比。要善于引導學生以時間為經縱向聯系、以地點為緯橫向聯系,構建立體的多面的知識網絡。 (3)學會拓寬知識面?;顒诱n的開設,不僅在于促進學生運用知識,還應該促進學生拓寬知識面。一些試題的創意,就是從活動課中激發出來的,例如2007年河南省中招試題,25(2),26(3),設計表格與認識年代尺都是由七年級上冊的活動課引出的。

另外,多注意各學科交叉知識,比如政治課學習的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關系,可以聯系運用到解釋兩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用地理知識理解巴爾干半島為什么會成為火藥桶、長征的艱險等;用語文的修辭手法,對歷史事件或概念換種表述方式,提高思維靈活性。如07年中招歷史題選擇題8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地理方位知識,知道位于鄭州西北的城市應是四個選項中哪一城市。

(4)學會一定的應試技巧。讓學生控制好時間、通觀全卷、審清題意、先易后難、把會做的做完后再翻書。答題觀點明確,層次分明;要認真審題,抓住題干里的中心詞,弄清試題的意思,防止片面性,其次,認清干肢關系,抓住題干對題肢的要求,避免所答非所問的錯誤;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獲取有效信息,抓住關鍵內容,分析解答,另外,對于一些開放性性的試題,思想要解放,思路要開闊,從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開放性的試題,答案也具有開放性,因此,不要讓學生留空白,只要答的合理,就能得分。

中考模擬歷史試卷分析范文第2篇

一、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每題2分,共40分)

1.2013年3月,右圖文物于河南新鄭市鄭韓故城古墓出土,距今已有2300多年。它可以見證()

A.戰國的刀光劍影B.魏晉的舞榭風流

C.商朝的血雨腥風D.隋唐的鼓角爭鳴

2.《灌縣鄉土志》中說:“每歲插秧畢,蜀人奉香燭,把李王,絡繹不絕吁。”“李王”指()

A.李冰B.李斯C.李春D.李綱

3.右圖建筑于2013年3月基本完工,它是目前世界最高的露天阿彌陀銅制像。

與這一建筑有關的宗教是()

A.佛教B.猶太教C.基督教D.伊斯蘭教

4.北宋時期,四川地區開始出現“交子”,這一情況折射出的社會現象是()

A.對外交往頻繁B.文學藝術璀璨

C.民族戰爭不斷D.商品經濟發展

5.2013年4月,電視劇《抗倭奇俠》在武夷山盛大開機。該劇內容取

材于()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6.右圖所反映的行政制度的建立者是()

A.宋太祖B.元世祖C.明太祖D.清太宗

7.廣告詞:游考亭書院,覽理學勝地,賞中華一絕,居生態之城市。

“勝地”坐落在()

A.光澤B.邵武C.建陽D.松溪

8.2013年4月,法國皮諾先生表示,今年內將右圖文物歸還中國。該

文物流失于()

A.鴉片戰爭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9.“馬嘶人叫角號吹,萬面紅旗天際揮。赤水金沙輾轉渡,雪山草地等閑飛。”詩歌描繪的歷史事件是()

A.北伐戰爭B.紅軍長征C.百團大戰D.淮海戰役

10.《毛澤東先生來了!》——這是1945年8月29日《大公報》的社評。社評講的是()

A.西安事變B.重慶談判 C.三大戰役D.渡江戰役

11.見右圖板書設計,其標題應為()

A.穩定物價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C.國有企業改革

D.三大改造

12.尼赫魯談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時曾說:“這些原則不但對我

們兩國適用,而且對其他國家也適用。”“兩國”指中國與

()A.孟加拉國B.巴基斯坦C.尼泊爾D.印度

13.見右圖,M到N處生產總值增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開展B.“一五”計劃的實施

C.“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影響

D.“文化大革命”的發動

14.促進亞太地區經濟發展和共同繁榮的國際組織是()A.WTOB.APECC.EUD.OPEC

15.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量森嚴的等級制度:它是禁錮印度人民的枷鎖。“它”是()

A.封君封臣制B.禪讓制C.分封制D.種姓制度

16.林肯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總統,他領導美國人民從噩夢般的困境中走出來。“噩夢”指(

)

A.英國的殖民統治B.南方奴隸主叛亂C.日本偷襲珍珠港D.世界經濟大危機

17.下列連線題不正確的是()

A.1689年法國《拿破侖法典》

B.1776年英國 《人權宣言》

C.1789年美國《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D.1862年美國《獨立宣言》18.歷史歌謠:“海外擴張英荷法,殖民爭奪英稱霸;滅種黑貿橫財發,滔天罪行后人罵。”其中的“黑貿”指()A.文藝復興運動B.新航路的開辟C.罪惡的三角貿易D.英法殖民侵略

19.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與日本明治天皇的相同點是()

①都是君主②都進行了改革③都使本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④都主張向中國學習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右圖封面中的“You”(全球網民)能夠成為美國《時代周刊》風云人物,

首先要感謝()

A.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B.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D.國際格局多極化的趨勢

二、改錯題(下列每題兩處標有著重號的內容,其中一處是錯誤的,請指出錯誤

之處并加以訂正。每題3分,共15分)

21.2013年3月31日,“中國·韓城2013癸巳年民祭史圣司馬光系列文化活動”大典上,萬人祭拜萬

人祈福、萬人書寫萬字長卷——兩漢《史記》。

錯誤:

訂正:

22.見下表

訂正:

23.2013年5月播出的《正道滄桑——社會主訂正:

義500年》電視系列片解說詞:160多年來,24.右圖郵票是為了紀念英國著名科學家而發《人民憲章》像一座燈塔指引國際共產主義行。這位科學家的主要貢獻是提出了相對運動,被譽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歌論。

中之歌”。 錯誤:

錯誤:訂正:

25.在討論“新經濟政策”時,甲同學說:“它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郭嘉發起的,以遏制共產主義為目

的。”乙同學過:“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錯誤:

訂正:

三、辨析題(4分)

26.小龍在學習家鄉歷史時,制作了如下知識結構圖。對此,小華說:“圖中有一項內容是不正確的。”

四、材料解析題(27題8分,28題10分,共18分)

27.仔細觀察與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下圖試卷于2013年5月在河南舉辦

的某文化展中展出。

材料二自606年開始,中國建立了一個在當

時世界上最先進、最公平、最科學的人才選拔和任

用制度,并以此影響著教育和整個社會。留居中國

的英國人英格爾斯說:“也許是他們(指中國)所

創造出來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另一位觀察家

默德赫斯特評論說:“該制度是真正值得贊賞和模

仿的。”——摘編自《深圳特區報》 (1)材料一中的試卷與哪一制度有關?這一

制度首創于哪一朝代?(4分)

(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理解“該制度是真正值得贊賞和模仿的”含義。(寫出兩點,2分)

(3)英格爾斯說該制度是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然而這一制度卻于1905年被廢除,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被廢除的原因。(2分)

2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日本曾經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兩次中斷和干擾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第一次是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開始邁向現代化的門檻,日本通過挑釁的戰爭打斷了中國現代化的嘗試。第二次是1927年到1937年這段時期,中國的民族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日本陸軍部盡一切機會挑釁中國……1979年來,日本極右翼勢力毫不掩飾地在國內討論應當如何阻撓中國迅速崛起,其險惡用心在于第三次打斷中國現代化的進程。——摘編自《中國崛起策》

(1)根據材料,中國第一次現代化的嘗試開始于哪一運動?該運動破產于1894年日本發動的哪一戰爭?(4分)

(2)為打斷中國的第二次現代化,日本先后發動了哪兩次事變?(2分)

(3)根據材料,當前日本右翼勢力的種種行徑,意在打斷中國的第幾次現代化?日本右翼勢力這一險惡用心會得逞嗎?談談你的認識。請寫出兩點。(4分)

五、綜合題(29題10分,30題13分,共23分)

29.漫畫是諷刺與幽默的藝術,其最大的藝術特點是以丑的形態開始,以獲得美的愉悅結束。欣賞

下列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的漫畫,回答問題。

漫畫一《》漫畫二《勝利》

(1)從漫畫一中可獲取什么歷史信息?請為漫畫一命名。(2分)

(2)列舉漫畫二中“煙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要貢獻兩例。(4分)

(3)“雪茄+長煙嘴+煙斗”與“V”的寓意各指什么?(2分)

(4)漫畫一與漫畫二中的最后結局給我們什么啟示?(2分)

30.2013年,“中國夢”已成為熱議話題。懷揣夢想穿行歷史,放飛夢想走向未來。

【薪火相傳尋夢路】

(1)根據下列材料,完成下圖空框處內容的填寫。各寫一例(5分)

在黃帝的故里新鄭,一個漫長而美好的中國夢在這里開始了。在這個夢里面,有孔子的道義之夢,秦始皇、漢武帝的安全之夢、強國之夢,北魏孝文帝的開放之夢。唐朝是中國做夢做的最普及、最美麗的時代,特別燦爛,特別多元。

【民族復興追夢路】

(

(3)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說:“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為此,我國應當怎么做?(2分)

二、改錯題(指出錯誤1分,訂正2分,每題3分,共15分)

21.錯誤:司馬光訂正:司馬遷

22.錯誤:近代訂正:古代

23.錯誤:《人民憲章》訂正:《共產黨宣言》

24.錯誤:相對論訂正:進化論

25.錯誤:新經濟政策訂正:“冷戰”政策

三、辨析題(4分)

26.贊同。(1分)理由:李時珍及《本草綱目》不屬于閩北名人及著作。(符合題意即可,3分)

四、材料解析題(27題8分,28題10分,共18分)

27.(1)科舉制度。(2分)隋朝。(2分)

(2)它是當時最先進、最公平、最科學的人才選拔和任用制度;影響著教育和整個社會;自由

競爭,公平公正;分科考試,選拔人才;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增強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推動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體現任人唯才、唯賢,淡化世族、門第的影響;中國的文化精華得到傳承。(答出其中一點或意思相近給1分,滿分2分)

(3)明清的八股取士出現了許多弊端;鉗制知識分子思想;應試者不得自由發揮;許多知識分

子埋頭苦讀經書,脫離現實,無法培養實際人才;不利于自然科學的發展。(答出其中一點或意思相近,2分)

28.(1)洋務運動。(2分)甲午中日戰爭。(2分)

(2)九一八事變;(1分)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1分)

(3)第三次。(1分)不會。(1分)如今的中國不同于舊中國;當今中國國家統一;民族團

結;政治穩定;經濟發達;軍事力量強大;國防科技突飛猛進;國際地位大大提高;綜合國力提升。(答出其中一點1分,滿分2分)

五、綜合題(29題10分,30題13分,共23分)

29.(1)德國或希特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之一);反映了德國法西斯走向滅亡的歷程;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答出其中一點或意思相近,1分)《失敗》或《滅亡》。(意思相近也可給1分)

(2)指揮莫斯科保衛戰獲得勝利;參加華盛頓會議,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指揮斯大林格勒

會戰獲得勝利;參加雅爾塔會議;攻克柏林,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答出其中一點或意思相近給2分,滿分4分)

(3)丘吉爾、羅斯福與斯大林或英美蘇三國結成反法西斯聯盟;英美蘇三國聯合反法西斯。(答

出其中一點或意思相近,1分)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1分)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義戰勝邪惡;人民戰爭必將勝利;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可以進行

合作;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團結就是力量,就能保衛和平,制止戰爭。(答出其中一點或意思相近,給2分)

30.(1)思想:“仁”和“禮”;(1分)工程:長城;(1分)民族:北擊匈奴或派張騫出使西域;

(1分)措施:遷都洛陽;使用漢語;該穿漢服;采用漢姓;提倡與漢人通婚;(答出其中一點給1分)科技:發明雕版印刷術;第一次把火藥的配方記錄下來;“火箭”或“飛火”;發明筒車或曲轅犁。(答出其中一點給1分)

(2)①民主革命。(1分)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或新中國。(1分)③改革開放。(1分)④以

三民主義思想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中華民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⑤領導秋收起義;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⑥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成功解決了香港與澳門的問題。(④⑤⑥小題答出其中一點給1分)

(3)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持改革開放;提倡創新,與時俱進;

中考模擬歷史試卷分析范文第3篇

1、2007年試卷特點

(1)通過增加歷史圖片量,考查學生從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選擇題有6道題中都引入圖片(第2題、7題、10題、12題、17題、20題),其中第

2、

10、17題引入的是單幅圖,第

7、

12、20題引入的是雙幅圖。

(2)非選擇題考查學生從具體的文字敘述中提取歷史事件的能力。例如:22題材料題中給出四則材料讓學生從這些文學敘述中提取歷史事件,并從中篩選出哪些事件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走向。23題通過三小道文字敘述題,讓學生從中提取它們所反映的的重大歷史事件:俄國的十月革命,八一南昌起義,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

(3)非選擇題考查學生從表格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例如:25題給出美國的發展壯大簡表讓學生從中提取信息并讓學換角度思維設計表格美國發展壯大的過程,這又考查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26題給出歐美與中國在不同時期的歷史情況對比年代尺表格,讓學生從中提取信息并進一步自已動手完成表格

2、2008年試卷特點

(1)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突出重要人物的重大貢獻。例如:試題涉及到的重要人物有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孔子;建國后工人階級的代表鐵人王進喜;有功勛卓著、品德高尚、用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周恩來總理;還有美國人民心目中的改革英雄羅斯福。

(2)貼近現實,不避熱點。08年發生在國內的熱點一是改革開放30周年,二是百年奧運會,還有一個就是周恩來庭辰110周年,還有另外一個當前社會重大問題即抗震救災這一熱點問題。這四大熱點問題,在中考試卷中涉及到了三大熱點問題。如第23題涉及改革開放30周年;選擇題第8題,非選擇題第21題涉及到奧運會。第22題要學生寫出周恩來的主要功績。

(3)突出專題性。例如:第24題以一系列國際會議為線索,考查國際會議對世界局勢產生的重大影響。第25題把中外思想家的重要理論及產生作用作為一個專題進行考察。

(4)以知識為依托,聯系河南文化,貼近學生的生活。例如:第21題把奧運火炬與河南歷史文化元素融為一體

(5)引入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3題,讓學生動手設計會標,這是07年中考歷史題中學生動手設計年代尺的一個延續,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考查的一大突破。

(6)識圖量增強,體現圖片上的歷史。全卷共有16幅圖片,在去年的基礎上又有增強。圖文并茂,可讀性強,直觀性強。

3、2009年試卷分析

(1)立足基礎,重視主干,問題設問新穎,有時代感。如選擇題第3題,雖然是對近代西方侵華史的考察,以圖示的方式表達,形式新穎,直觀簡潔的表達了中招所要考察的內容,材料題

23、26題是對建國60周年成就和經濟全球化等重點基礎知識的考察,但用了圖表形式,讓學生耳目一新。

(2)堅持注重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理念。例如:材料題第23題對建國60周年的感悟。

(3)關注熱點。史為今用是近幾年歷史命題的主線,也是09年中招命題的重要切入點之一,選擇題14題對《權利法案》材料題第

23、25題對建國60周年和巴黎公社、巴黎和會、中美關系的考察,都是這方面的體現。

(4)重視對歷史知識的總體把握,加強對專題歷史知識的綜合能力考查方向不變。如選擇題

15、16對20世紀50年代—90年代蘇聯和東歐巨變的認識,對三次科技革命的整體認識等。

4、2010年試卷分析

(1)地方特色與時代特征鮮明。河南是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第1題和殷商文化中心安陽、21題與大運河的中心在洛陽。10年是鴉片戰爭170周年。第2題考查鴉片戰爭背景,第8題考查了鴉片戰爭的影響。

(2)關注民生,學以致用。如21題從現實水利工程聯系到歷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但對當時政權產生不同影響的例子,引導學生關注現實民生,用意深刻。

(3)注重學習能力的考查。如22題利用學生熟悉的大事年表篩選信息找出有因果關系的事例、歸納歷史發展線索。25題考查考生大跨度整合專題知識進行分析探究的能力。 (4)注重主干知識和學習方式、情感態度的考查。如近代化的探索、新中國的內政外交、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縱向發展等都是主干知識。無論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都不能直接查閱資料找出答案,需要進一步思考才能作答,只顧死記硬背不注重改進學習方法會感覺無從下手。試題通篇能感受到昂揚進取的積極態度,如關注民生、借鑒別國發展經驗、探索創新等理念躍然紙上。

5、2011年試卷分析

(1)著眼基礎。 11年中考試卷承襲了“緊扣課標,立足基礎”的命題原則,中外歷史知識考查比例分配合理,既覆蓋全面又突出重點。試題中側重考查重大歷史事件的內容及其影響:如第21題“指南針與新航路開辟的內在聯系”、第23題“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等,都直接考查歷史基礎知識。

(2)注重能力。試卷堅持了能力考核為主的命題導向,突出了歷史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歷史基本技能實際運用。 尤其是在非選擇題中突出考查學生對歷史史料的分析、歸納和整合的能力,如第22題第1問“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具有什么特點?”就注重體現考查學生的歷史讀圖分析能力;第23題的第2問“結合材料,指出毛澤東和孫中山面臨的共同時代任務是什么?”就突出考查學生對史料的分析概括能力。

(3)緊扣熱點。 試題關注時政焦點和“周年”紀念等熱點問題,體現歷史試卷的現實性。如第23題是綜合考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和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的兩個熱點,將社會熱點、現實問題與學科知識有機聯系起來,體現了歷史學科貼近社會、關注現實的新課改理念。

試題通過設置合理的情景,鼓勵學生多角度回答問題。如非選擇題第23題第3問從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說和毛澤東思想都推動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角度立意命題,考查學生運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問題,培養學生對歷史人物的理解力和以史為鑒的運用能力。

試卷還注重鄉土歷史的考查,充分挖掘反映河南省區域特色和寶貴精神遺產的命題素材。如選擇題第1題將中國古代文化、中國古代建筑和河南省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巧妙地結合起來,這種運用時政焦點、社會熱點為主要情境的命題手法,不僅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還要關注省情等身邊大事,使得整個試卷凸顯出濃厚的時代信息和鄉土氣息。

二、2012年中考備考策略 首先、了解開卷考試的特點

1.歷史開卷考試堅持一個標準。在教學中堅持從課程標準出發,避免人為地加深知識點的難度。不管是中考還其他考試,減輕難度是歷史考試的總體趨勢。

2.把握四個意識,即基礎意識、專題意識、人文意識和創新意識。所謂“基礎意識”就是一定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特別是課標中屬于理解層次的知識。“專題意識”就是充分重視專題教學,把握專題的特點和綜合性,通過理順專題達到理解歷史全貌的目的。“人文意識”就是注重歷史知識的人文性,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創新意識”就是學生能創造性的運用歷史知識解決歷史問題,注意學生的質疑能力。

3.抓住一個變化。開卷考試必然會減少客觀性試題數量,加大主觀題的考查力度。教師要加強訓練主觀題(與熱點、與學生生活相聯系)的解答能力和方法。另外,歷史小(論)文章也將出現在傳統的問答題范圍內,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訓練。

4.避免一個誤區。有些教師認為,開卷考試沒有什么意義了,反正學生查資料都可以找到。于是教師不再重視課堂教學,有的忽視教材主題活動的教學。雖然歷史開卷考試答案簡單了,但是,高超新穎的設問同樣會讓學生無所適從。因此,歷史教師必須重視課堂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過程,特別是課標中要求的主題活動等

其次,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建立開放性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開放性是應對開卷考試的前提,在新課程背景下,命題人必然要向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角度傾斜。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重視能力培養,突出創新理念,著重于對學生理解、遷移、運用能力的培養,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質疑問題、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新教材要求采用新的講課方式,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些都比較好的體現了教學方式的開放性,在平時就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教學,才能讓學生適應開放式的開卷考試的要求。

3、要研究開卷命題的開放性。開卷考試命題也是有根有據的,這一個根是課程標準,這一個據就是與課標相關聯的,如教材、材料、社會熱點問題。開放性的試題,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結合學生思考問題,試題的答案要求多層次、多角度,平時練習的時候,不能太死板。

4、要善于開發課堂資源。開卷考試注重對學生能力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查,要具有開放性教學理念,不拘泥于單一的教材,要善于挖掘課堂資源,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要挖掘課程資源,善于發現有用的材料,關注社會的焦點。見到好材料、好文章注意積累,開卷考試的命題與時事有關,與社會熱點問題有關,所以平時積累的這些材料,都便于教學,便于把握住命題的脈搏,來應對考試。

5、注意學法與教法的結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學會閱讀教材。即使是開卷考試,學生主要的參考書還是教材,因此教會學生閱讀教材很重要。首先讀目錄,包括單元題、課題、每課的小標題,這不僅有利于理解歷史過程、歷史主題和歷史線索,而且有利于快速查找知識。同時,閱讀教材時,善于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并抓住主要內容,即哪些是背景,背景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時間、人物、經過、結果和意義,意義又是分哪幾層敘述的,其中哪些是性質,哪些是國內影響,哪些是國際影響,等等。一般來說,每課內容講一個歷史事件,可用上述“概括法”閱讀,如果是兩個事件,就要注意進行比較。 同時,閱讀教材要多注意教材中的細節知識,包括小字內容、課下注解、自由閱讀卡、課中文獻資料等等這些材料有助于理解正文內容、理解歷史過程。

(2)學會構建知識。學生要想在歷史考試中游刃有余,就必須學會構建知識網。如我們學習八年級上級歷史,學生應該從宏觀上把握中國近代史的歷史大事:八年級下冊歷史,學生應該從宏觀上把握中國現代史的重大歷史事件先后順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土地革命、抗美援朝、一五計劃、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APCE會議等。

開卷考試主要考查學生理解知識、整合知識(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學與復習中,要善于活化教材知識,從不同角度整合教材知識。例如,對每課所講述歷史事件,可以從背景、原因、經過、結果和影響等方面進行整合;也可以從時政熱點出發,整合知識,如從“十一五規劃”看中國和蘇聯歷史上的計劃經濟發展。對于中日關系,我們可以對其從古到今的關系系統總結,可以從從唐朝鑒真東渡、日本大化改新——近代甲午中日戰爭、抗日戰爭——1972年中日建交——當前日本國內的右翼思潮。如2006年十大新聞中一項是青藏公路通車,我們由此從古到今引出唐朝、元朝、清朝、以及現今政府是如何處理與西藏的關系的。如今年中招試題26題,就是以時間為線將中國與歐美的不同情進行對比。要善于引導學生以時間為經縱向聯系、以地點為緯橫向聯系,構建立體的多面的知識網絡。 (3)學會拓寬知識面?;顒诱n的開設,不僅在于促進學生運用知識,還應該促進學生拓寬知識面。一些試題的創意,就是從活動課中激發出來的,例如2007年河南省中招試題,25(2),26(3),設計表格與認識年代尺都是由七年級上冊的活動課引出的。

另外,多注意各學科交叉知識,比如政治課學習的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關系,可以聯系運用到解釋兩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用地理知識理解巴爾干半島為什么會成為火藥桶、長征的艱險等;用語文的修辭手法,對歷史事件或概念換種表述方式,提高思維靈活性。如07年中招歷史題選擇題8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地理方位知識,知道位于鄭州西北的城市應是四個選項中哪一城市。

(4)學會一定的應試技巧。讓學生控制好時間、通觀全卷、審清題意、先易后難、把會做的做完后再翻書。答題觀點明確,層次分明;要認真審題,抓住題干里的中心詞,弄清試題的意思,防止片面性,其次,認清干肢關系,抓住題干對題肢的要求,避免所答非所問的錯誤;要認真閱讀材料,從中獲取有效信息,抓住關鍵內容,分析解答,另外,對于一些開放性性的試題,思想要解放,思路要開闊,從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開放性的試題,答案也具有開放性,因此,不要讓學生留空白,只要答的合理,就能得分。

中考模擬歷史試卷分析范文第4篇

2010年河北省中考歷史試題,集中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在總體相對穩定的基礎上,突出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推動課改深入發展的命題思路。

一、2010年河北省中考歷史學科試題總體相對穩定。

1.試題命制依據。試題的命制嚴格依據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和《河北省2010年中考文化課歷史學科說明》(以下簡稱為《學科說明》)。不依賴、不傾向于某一版本的教材。反映了考試與教學要求一致、考查目標與備考指向統一的原則,使得廣大一線教師復習備考工作目標明確,同時,也減輕了廣大師生的課業負擔。

2.試題知識覆蓋率。試題緊緊圍繞課標要求的主干知識進行考查,試題涉及中國、世界近代現代史四個板塊的20個學習主題,宏觀知識覆蓋率達到66.7%;考查了中國近現代史學習主題9個、世界近現代史學習主題11個;考查的具體知識點達82個之多,廣泛的知識覆蓋率、密集的考點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重點內容考查的均衡分布,體現義務教育階段歷史課程的普及性、基礎性。

3.試題呈現形式。在題型和題量上,歷史單科選擇題9個、非選擇題3個;綜合選擇題側重歷史的4個、非選擇題1問。試題呈現圖文結合。如:12題餅狀數據圖、14題股票圖、31題重慶談判合影等,既豐富版面,又聯系生活,使試卷更加鮮活。

4.試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這表現在試題的整體文字閱讀量和答案書寫量呈進一步下降的趨勢。同時,試題設問簡潔,指向明確,答案設計明了,全面公正。

二、2010年河北省中考歷史學科試題的適度創新。

1.試題體現時代性、發展性,引領教學關注知識的現實意義與教育價值。

加強歷史教學的時代性和發展性是歷史新課程的重要理念,2010年中考歷史試題通過大視角著眼,小切口入手,熱點問題隱性考查等方式,從歷史的角度引導關注現實熱點問題,實現了知識的教育價值。在試題

19、20、

22、

24、

31、33等中體現明顯。

例1 20.下列“雙百”人物中,為我國科技強軍做出杰出貢獻的是 A.雷鋒 B.王進喜 C.袁隆平 D.鄧稼先

例1從我國“雙百”人物中的英雄模范人物入題,在感受祖國強大的國防力量的同時,應牢記那些為祖國的強大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模范人物。

例2 33.學以致用,探究問題。

上海見證了近代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

(1)1910年,一位叫陸士諤的上海青年創作了幻想小說《新中國》,虛構了100年后在上海浦東舉辦萬國博覽會的情景。上海當時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哪些現象有助于陸士諤的幻想?

(2)如今,幻想已成現實。上海世博會是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博會,這反映了當今世界發展的哪些趨勢? (3)請據當今中國、世界發展的趨勢,用一句話預測百年后中國的整體狀況。

例2以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為時代背景,把上海作為中國發展的縮影。問題(1)考查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問題(2)考查世界發展的趨勢,從中國走向世界,從近代走向現代;問題(3)考查對中國未來的預測,從歷史走向未來。以上問題層層遞進,從考查學生歸納、整合基礎知識到知識遷移,歷史想象力,要求的能力呈遞進狀態。同時以發展的眼光,預示了未來中國必將實現民族復興,讓學生對我們偉大祖國充滿信心,也明確了他們肩上的使命和責任。該題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積極性。

2.試題創設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引領教學關注學習興趣的培養。 試題力求在材料內容的選擇、問題的設置上最大限度地促進思維的活躍,激發起學生的思考熱情,通過自主探究,得出正確的結論。從而,明確歷史教學的基本任務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歷史知識,還要讓學生將歷史知識融入現實生活中,激發學習歷史的熱情。這在試題

11、

12、

13、

14、

16、17等中都有體現。

例3 13.歷史譜寫著歌曲,歌聲凝聚著歷史。下列歌曲在中國20世紀20年代廣為傳唱的是 A.“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 B.“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C.“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D.“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例3為不同時期的歌曲,可以從側面反映這一時期的社會變遷、革命斗爭和人們的精神風貌。本題題干要求選出傳唱于20世紀20年代的歌曲。題肢提供了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及抗美援朝時期的四首歌曲,歌詞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歌詞即材料。該題要求首先通過歌詞內容判斷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再斷定這一事件發生的年代。此題意在培養關注身邊歷史的學習習慣,拉近與歷史的距離。

例4 17.德國入侵波蘭后,許多人提出了疑問:“他們(指英國、法國)扔出了兩個‘小孩’(指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個‘小孩’(指波蘭)給‘狼群’以求躲避災難的政策還能有收益嗎?”材料中的“政策”應是

A.殖民擴張政策 B.委任統治政策 C.綏靖政策 D.“冷戰”政策

例4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活靈活現地將二戰爆發前和戰爭初期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描述出來。題干中把法西斯德國比作“狼群”,將受害國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比作“小孩”,而英法兩國則被比作“犧牲弱小國家利益,滿足法西斯德國侵略野心,以求躲避災難的元兇”,綏靖政策的丑惡本質昭然若揭。從而,將枯澀難懂的學術概念轉變為通俗易懂的描述,這樣,更容易透徹把握問題的內涵。

例5 16.貝多芬為拿破侖創作了《第三交響曲》并題字“獻給拿破侖·波拿巴”。1804年,當他聽到一個消息后,憤然將題字改為“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死去的英雄而作。”這一“消息”指

A.拿破侖發動政變 B.拿破侖稱帝 C.拿破侖下臺 D.拿破侖病逝

例5呈現的材料為一情境故事,通過拿破侖稱帝后貝多芬憤然修改《第三交響曲》題字的故事,折射出當時法國人民反對專制統治維護民主共和的強烈愿望。試題以波瀾壯闊的法國大革命為歷史背景,以拿破侖帝國成立為故事轉折的誘因,以貝多芬追求民主反對專制的鮮明個性為故事發展的隱性主線,給學生準確獲取信息提出了較高要求,準確把握材料含義成為做出正確判斷的前提。

例6 14.右圖所示的“江蘇省江寧縣公私合營股

票”,其印發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人民民主政權 B.滿足農民獲得土地的愿望 C.引導農民走合作化道路

D.實現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例6用一張文物圖片再現國家對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情景,圖中蘊含著“公私合營”、“合營棉布商店”、“一九五六年”等關鍵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能夠獲得這樣的感性認識:即國家對私營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以折價入股的方式進行“贖買”,私營資本家轉變為合營企業的股東,從而實現公私合營,達到對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目的。試題以原始圖片作為素材,增添了濃重的歷史感,將理性思維與感性認識協調起來。

3.試題重點考查學習方法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引領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課程標準》要求要特別重視從根本上改變學習方法,努力實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秾W科說明》也強調“歷史學科能力的考查是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而非淺層次的識記方面的考查。”試題通過創設新的情境,給學生更多的挑戰,讓其利用積累的知識,借助已有的學習方法和能力,通過重新認識、獨立思考、做出判斷,解決新的問題。這一思想,在所有試題中均有體現。

例7 18.“美國為支持馬歇爾計劃的實施總共支付了125億美元。這一巨大的投資和 歐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歐洲能夠迅速復原,這一復原使歐洲的生產和生活水平超過了戰前的水平。”材料論述了

A.西歐經濟恢復的原因 B.西歐經濟恢復的影響 C.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的背景 D.歐洲共同體成立的原因

例7基于所學的西歐經濟恢復的相關知識,選取新材料,創設新情境,通過閱讀、分析、理解,得出正確結論。該題重點考查論從史出的能力。它以逆向思維的方式跳出了以往試題編制的模式,引導教師應注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教學,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例8 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以俄共為主的左翼政治派別仍然把列寧視為自己的領袖和精神象征。他們認為,列寧領導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使勞動人民當家作了主人,是列寧把俄國從戰爭中拯救出來。列寧倡導人民政權,反對人剝削人的制度,這些對于今天和未來的俄羅斯來說仍然具有現實意義。俄羅斯右翼政治派別則對列寧、布爾什維克和蘇聯社會主義制度持極端仇視態度。

材料二 俄羅斯絕大多數學者仍然認為,列寧和“十月革命”不僅改變了俄國,也改變了世界,改變了資本主義本身。人們應該以歷史的態度來對待歷史。少數右翼學者認為,蘇聯歷史中一切陰暗的東西都源于列寧,蘇聯的制度從一開始就錯了。

材料三 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列寧是窮苦人的救星,是公正的象征。在社會分配嚴重兩極分化的今天,普通百姓更加懷念社會主義時代的福利。

例8提供的材料傳遞了明確的信息,即對歷史的認識往往是多元的,這是探究式學習能夠得以開展的前提。 (1)材料

一、

二、三分別是俄羅斯哪三個群體對列寧的評價?

三則材料線索清晰,由于立場不同,不同的群體對列寧產生了不同的評價,考查了閱讀材料、提取處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2)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他們作出評價的相同背景。

此問要求從材料中提取出“俄羅斯”及“在社會分配嚴重兩極分化的今天”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判定出蘇聯解體、俄羅斯現狀是這些群體做出評價的相同背景。這就提示評價歷史人物應放在一定歷史背景下進行,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培養了歷史的思維。

(3)在上述背景下,我們仍然認為列寧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開拓者。請用所學的中外史實加以說明。

此問提供了一個論點,即列寧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開拓者。要求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構建(整理資料、運用資料、構建論據)、推演等,得出結論,同時,還有意識地考查了準確表達個人觀點的能力。

該題整體上是要引導在探究學習過程中,要善于聽取他人的不同觀點,以補充自己的論據和拓展觀察視野,使自己的看法更接近真實與客觀。

例9 31.讀圖,回答問題。

例9選用了一幅歷史老照片,主要考查從圖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深入挖掘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圖中人物所著服裝的創制者是誰?

此問聯系近代社會生活,考查了圖中人物所著服裝的創制者。

(2)圖中人物共同領導了哪一反侵略戰爭?這一戰爭有何重大國際意義?

毛澤東、蔣介石在重慶談判時的合影 此問立意深遠,因為基于孫中山先生對民主革命的追求,國共兩黨在抗戰時期的合作,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這就寓意著國共兩黨合作、和諧,有利于國家的進步。 后一問巧妙地將中外歷史有機結合,考查了橫向聯系、全面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中國抗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貢獻,從中感悟出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

4.試題注重情感體驗過程,引領教學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歷史教育要啟迪學習者的心靈,引導他們自覺地走向人類神圣的殿堂,這就要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他們的心理體驗、情感震撼、內心選擇、精神升華等。試題如:

11、

13、

22、

31、33等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它們避免了生硬的結論性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說教,著重強調了它們的自然生成。

例10 11.清末一位小商販說:在北京東交民巷這地界,我們這些個賣瓜的、賣菜的不能隨便出入了,更不要說居住了,說什么皇上把這地界劃給了洋人。這一情景的出現是因為清政府被迫簽訂了

A.《南京條約》 B.《璦琿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例10從社會生活角度入手,通過普通老百姓口語化、通俗化的語言,讓平面枯燥、遙不可及的歷史變得立體鮮活、觸手可及。拉近了試題與學生的距離。同時,試題通過情景材料,反映出清政府被迫簽訂的屈辱和約對百姓生活的影響,折射出當時宏觀的歷史背景,認識到國富才能民強,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例11 19.西方列強的殖民統治,不僅使非洲國家失去了經濟資源,也使非洲國家失

去了政治尊嚴,那就是民族的獨立和平等。下列史實標志著非洲國家最終找回“政治尊嚴”的是 A.萬隆會議的召開 B.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 C.1960年,非洲17個國家獨立 D.納米比亞獨立

例11考核了非洲國家最終找回“政治尊嚴”,即獲得民族獨立和平等的標志。學生讀

取材料的過程就是體會非洲受奴役的歷史,潛移默化地培養了歷史的正義感,實現了感情升華的過程。同時,也使考生認識到國家獨立、民族解放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前提。

中考模擬歷史試卷分析范文第5篇

一、選擇題

1. 公元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甲上萬人,擇海至夾洲這尼文獻中有關大陸與釋青交超的最早記錄。這一年應處于 A. 公元2世紀前期 B. 公元2世紀后期 C. 公元3世紀前期 D. 公元3世紀后期

2. 下列磚畫山上于甘市嘉格關魏晉古墓.生動反映了當時漢人胡食的生活習俗。這組磚面可以用來直接研究圖法制作系慣與烙餅

A. 江南開發 B. 民族文融 C. 政權并立 D. 經濟重心南移

3. 宋元是我國古代科技發展的商峰時期,下列科技成就生北宋時期取得的是 A. 結字印刷術的發明 B. 《齊民要術》的問世 C. 火藥開始用于軍事 D. 指南針外傳到歐洲

4. 《馬可·波羅行記》在介紹中國時說:大漢國中,商人所至之處,用此紙幣以給賞用,以購商物,以取其貨物之告價,竟與純金無則。這一記載佐證了 A. 宋明南方商業的繁榮 B. 元朝商品經濟的發展 C. 元代繁華的都市生活 D. 宋元海外貿易的發達

5. 革命團體興中會的創始人在《章程》中最先發山”振興中華”的時代強育。由此可知,開啟了近代中國民族復興思想先河的歷史人物是 A. 孫中山 B. 李鴻章 C. 康有為 D. 陳獨秀

6. 下表反映的是1926年12月廣東省中國同民黨黨員的職業統計。這一職業分布應出現于

A. 辛亥革命時期 B. 五四運動時期 C. 國民革命運動時期 D. 紅軍長征時期

7. 1943年7月,南通數萬軍民在日偽封鎖線上發動全線大破擊,鋦倒電桿.挖斷公路。曾一夜火燒竹籬色三百里,在敵后戰場上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斗爭篇章。從斗爭的主要日標來看,與此最為相似的抗日斗爭是 A. 盧溝橋抗戰 B. 平型關大捷 C. 臺兒莊戰役 D. 百團大戰

8. 自1956年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后的二十年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這些成就包括 ①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 ②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③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④組建戰略導彈部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職工吃企業的“大鍋飯”。這局面得到扭轉主要得益于 A. 國有企業的改革 B.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C. 經濟特區的設立 D. 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0. 仔細觀察下圖,圖中虛線示意的應是

A.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 B. 羅馬帝國對外擴張 C. 古代歐亞主要商路 D. 麥哲倫的環球航行

11. 拿破侖雖然當上皇帝,但在大都歐洲君主眼中,他仍然是革命的后繼者。這主要表現在拿破侖 A. 頒布《人權宣言》 B. 發動1799年政變 C. 建立法蘭西帝國 D. 頒布實施《法典》

12. 從1801年到1851年,英國制造業的就業人數從140萬人增加到320萬人。導致這一變化的歷史事件是英國 A. 文藝復興 B. 資產階級革命 C. 工業革命 D. 憲章運動 13. 下圖漫畫想象了19世紀60年代兩位國家元首的會面。兩人在歷史上有一個共同的美譽“解放者”,都對本國的現代化作出巨大貢獻。據此推斷,他們兩人最有可能來自

A. 英國、法國 B. 美國.法國 C. 美國、俄國 D. 俄國、日本

14. 蘇俄首創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列寧從蘇俄的國情出發,在全國實施 A. 第一個五年計劃 B. 新經濟政策 C. 重工業優先戰略 D. 農業集體化

15. “它與聯合國一起成為支撐、協調當今世界經濟和政治的兩大支柱。”這里的“它”是指 A. 共產主義者同盟 B. 亞太經合組織 C. 歐洲聯盟 D. 世界貿易組織

二、非選擇題

16. 馬克思主義不僅深刻改變了世界,也深刻改變了中國。請回答:

(1)一百年前,李大釗在哪一思想解放運動中率先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將中國革命推進列什么新階段?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請結合井岡山斗爭和中共領導全民族抗戰的史實簡要陳述。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多次舉辦紀念馬克思的活動,馬克思主義日益大眾化。請緊扣下列兩枚紀念郵票發行時的國內時代主題,各撰寫一則宜傳標語。展望未來,請你就進一步宣傳普及馬克思主義提出一項合理化建議。

17.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出現了關蘇長期冷戰對時的兩極格局。請回答:

(1)美蘇兩極格局正式形成的標志是什么?兩極格局形成后。美蘇冷戰對抗嚴重威脅了人類進步和安全。請你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

(2)在兩極格局下,世界各國競爭激烈。閱讀下列大事年表: 1964年向牙科成立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 1965年美國工業生產增長率達到9.9% 1967年法、意等國成立了歐洲共同體

1986年蘇典二十七大通過了以根本變革經濟體制為主的改革綱領

1987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蘇聯。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回答:根據上述大事年表,掃納二戰后世界歷史發長的兩條基本線索及其對兩極格局的影響。

(3)美蘇兩極冷戰對峙的格局雖已結束,但關于冷戰起源的問題依然直得人們深思。

觀點一二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盟主,其稱霸世界的野心愈益膨脹,把經過戰爭洗禮而強大起來的蘇聯視為實現其野心的障礙。

觀點二美國確立了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日益把蘇聯看做其稱霸全球的主要障礙。蘇聯認為戰爭是資本主義壟斷和競爭的產物,美國自然是蘇聯潛在的防御對象,二戰后蘇聯極力在歐洲擴張自己的勢力。

中考模擬歷史試卷分析范文第6篇

第1卷 選擇題(共32分)

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選出正確答案,將其字母填在答卷相應的空格內0(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2分.共14分) 1.率先發展的東部和正在加快開發的西部是中國的兩翼,那么,正在崛起的中部地區就是華夏大地的脊梁。相對于遙遙領先的沿海開放地區和近年來迅速發展的西部地區,中央關于 的實施,無疑給中部各省帶來了重振雄風的契機。 ( ) A.東部沿海、沿江率先發展戰略 B.中部崛起戰略

C.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 D.西部大開發戰略 2.2 005年2月16日將是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當日。旨在阻止全球變暖的將正式生效.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通過全球合作應對全球變暖的災難趨勢。 ( ) A.《烏魯木齊宣言》 B..《塔什干宣言》 C.《京都議定一書》 D.《河內宣言》

3.漫畫《借錢》中的現象在我們的身邊時有發生。對此現象下列認識中正確的是( )

A.三位青年侵犯了小同學的受教育權

B.小同學要運用智慧,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C.小同學應買把彈簧刀攜帶在身上進行自我保護

D.三位青年缺少法制觀念,他們的行為應受到刑罰處罰.

4.從18世紀中葉開始,世界上先后爆發了三次科技革命。一次科技革命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共同影響是 ( ) A.使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主義制度最終確立起來 B.使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后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C.使資本主義制度發生了根本的變革

D.使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

5.連續六年空缺的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被中國工程院院士黃伯云率領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制備技術”課題組打破。獲此殊榮的英雄科技團隊,二十年如一日。頑強拼搏.自主創新,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終于迎來了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其關鍵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令世界矚目。這一事例表明 ( ) ①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相伴相生,具有對等性 ②公民所盡義務越多,貢獻越大.所享有的權利也越充分 ③只要艱苦奮斗,自主創新.思想就能變為現實 ④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增強了我國在科技方面的國際競爭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我們偉大的祖國有五下年的文明史.在創造文明的歷史進程中,各族人民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正是56個民族絢麗多彩的文化總和,構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的全部內容.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這表明( ) A.祖國的統一大業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B.祖國遼闊的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開拓的

C.祖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各族人民共同捍衛的 D.祖國燦爛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

7.我國西部和邊疆的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比較貧窮落后。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民族問題始終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處理好的一個重大問題。為此,黨和國家始終堅持 ( ) ①民族區域自治這一根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平等、民族閉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③積極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文化建設的方針 ④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重于經濟發展.要以教育為中心

A.①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二、多項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意的,選出正確答案。將其字母填入答卷相對應的空格內。少選且正確的得1分,多選、錯選不得分。(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3分.共18分) 8.3月14 日,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全國人大通過的這部《反分裂國家法》 ( ) A.其立法的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其立法背景是“臺獨”分裂活動的不斷升級

C.其立法的宗旨是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促進祖國和平統一 D.是用法律手段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9.今年三月,烏魯木齊市政府號召全市各族人民群眾牢固樹立‘‘誠信為本”的觀念,

努力踐行“內誠于心,外信于人,秉持守義,一諾千金”的誠信建設宗旨,共同打造“誠信烏魯木齊”。這一舉措 ( ) A.要求人們在經濟活動中不得弄虛作假,要言而有信 B.要求市民自覺遵守“明禮誠信”的基本道德規范 C.要完全依靠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

D.要法德結合、法德并舉,綜合運用教育、法律等手段來保證實施 10.我市中小學校周邊經常出現粗制濫造,添加色素、香精、防腐劑的垃圾食品。這種賺昧心錢的行為,可謂“缺德黑心”。在漫畫《“三無”麻辣串》中 ( ) A.經營者缺乏職業道德和法制觀念,見利忘義 B.經營者和消費者兩廂情愿.無可非議 C.經營者侵犯了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權 D.消費者應該有自我保護意識,拒買食品

11.200 5年4月2 日晚,從伽師縣到烏魯木齊打工的艾尼·居買爾,在漢族女大學生遭劫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與5名持刀歹徒搏斗,身負重傷,成了見義勇為的英雄.贏得了這個春天最多的鮮花。艾尼·居買爾的這一舉動 ( ) A.履行了公民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義務 B.行使了公民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權利 C.體現了其高度的社會主義覺悟和公民意識

D.體現了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12.2005年11月6日,我國第13億位小公民在北京降生。中國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使中國的13億人口日推遲了4年到來,但我國人口仍將以每年近1000萬的速度遞增。這一事實表明 ( ) A.我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勢頭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B.我國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已經解決 C.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長快,人口問題仍然很嚴重

D.計劃生育是我國目前條件下解決人口問題的唯一正確的選擇

13.依照市委、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烏魯木齊市文化產業的意見》規定.只要法律未禁止的文化產業領域,均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進入政府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是因為 ( ) A.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B.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促進經濟的增長.繁榮市場

C.非公有制經濟在方便人民生活、解決就業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D.非公有制的建逆足由我國觀階段的分配制度決定的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38分)

三、(19分) 材料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法制健全、管理有序的社會。它要求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要將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納入依法治理的軌道。材料二:在十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代表們充分行使完法和法律賦予的民主權利.審議了《政

府工作報告》和其他重要報告.選舉產生了中央軍委主席,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

材料三:烏魯木齊市是全國最缺水的城市之一.怎樣使有限的水資源滿足我市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市政府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并決定五年后將首府建成節水型城市。閱讀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我們必須堅持 的基本方略。實現這一基本方略的主體是 。(4分) 2.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什么?具體分析說明材料是如何體現這一本質的?(8分) 3.結合材料三,請你就我市的節約用水問題給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議(不少于兩點).并說明你可采取哪些途徑和方法行使這項民主權利。 (不少于3點)(7分)

四、(19分) 材料一:2005年是中國紅色旅游年.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努力發掘、整理和保護革命歷史文化遺產,打造中國的紅色旅游品牌.為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開辟富有教育意義的紅色課堂。

材料二:由于我國紅色旅游基地大多在老、少、邊、窮地區.因此.發展紅色旅游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實現紅色旅游的產業化,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材料三:為建設紅色旅游的資源保護體系.各地將紅色旅游開發與綠色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竭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

閱讀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特點是具有鮮明的 和 。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是加強社會主義 。(4分) 2.青少年在紅色課堂能受到哪些方面的思想教育?(3分) 3.運用社會主義本質的知識,結合材料二分析我國發展紅色旅游的必要性。(5分) 4.材料三體現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哪一基本特征?為實現紅色旅游資源的殲發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我們應該如何去做?(請從國家和個人兩個角度去談)(7分) 歷 史(30分) 第I卷 選擇題(16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2分.共16分)在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選出正確答案。將其字母填寫在答卷相應的空格內。多選、錯選不得分。

1.兩域都護府的建立,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漢朝版圖。它的建立年代距張騫首次出使西域有 ( ) A.60年 B.7 8年 C.17 9年 D.198年

2.小明和3位同學學習《新疆地方史》時,每人都將漢、唐、清朝時期中央政腑在西域設置的最高行政機構按時問進行了排序,其中正確的是 ( ) ①西域都護府 ②北庭大鄙護府 ③安西大都護府 ④伊犁將軍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④①

3.發生在18世紀中后期我國民族關系史上可歌可泣的重大事件是 ( 1) A.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遠嫁烏孫

B.中國軍民驅逐阿古柏的斗爭

C.焚燒塔爾巴哈臺沙俄貿易圈的斗爭 n.七爾扈特萬里回歸祖國

4.使沙俄取得了在新疆設立領事、貿易免稅和領事裁判權的不平等條約是1 ) A.《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 B.《中俄伊犁條約》 C.《中俄勘分兩北界約記》 D.《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

5.下列對于新疆建省史實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左宗棠、劉錦棠和譚鐘麟都提出了關于新疆建省的方案 B.清政府正式決定新疆建省是在1884年,省會設在烏魯術齊 C.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新疆建省后的第一任巡撫

D.新疆建省促進了新疆社會經濟的發展。鞏固了祖國的統一

6. 古代亞非地區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下列內容中,與古代亞非文明無關的是( ) A.漢漠拉比法典 B.種姓制度 C.金字塔 D.《荷馬史詩》

7.下列歷史人物中.為完成和維護國家統一作出貢獻的是 ( ) ①克倫威爾 ②林肯 ③俾斯麥 ④加富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下列四次重要國際會議中,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統治秩序的是 ( )

第Ⅱ卷 非選擇題(14分)

二、材料解析題(6分) 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1)材料圖一和圖二的內容,反映出人類社會進入了哪兩次科學技術革命時期?(2分) (2)請列舉出與圖一內容有關的電氣新發明,并說出與圖二內容有關領域的重大突破。(2分) (3)圖一和圖二上新的通訊工具與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及其影響進一步證明了什么?(2分)

三、問答題(8分) 10.200 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歷時6年之久,先后有6 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波及20億人口,傷亡人數1.9億,經濟損失15萬億美元,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戰爭。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形成于何時何地?(2分) (2)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和歐洲第二戰場開辟的標志是什么?(4分) (3)請舉出一例史實說明,在亞洲發動侵略戰爭的法西斯國家,最終是在什么情況下、什么時間投降的?(2分)

地 理(20分) 第1卷 選擇題(1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在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選出正確答案,將其字母填入地理答卷表格中相應的空格內,多選、錯選均不得分0 1.地球的形狀是 ( ) A.正圓球 B.橄欖球

C.不規則的球體 D.橢球體

2.如圖,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B點在東半球的寒帶 B.A點在北半球且處溫帶 C.A點沒有太陽直射現象 D-C點在南半球的熱帶

3.下列等值線敘述正確的是 ( ) A.等高線是降水量相同各點的連線 B.等深線是海拔相同各點的連線 C.等溫線是氣溫相同各點的連線 D.等壓線是水深相同各點的連線

4.有關地球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自轉和公轉同向 B. 自轉是繞太陽運動 C.公轉是繞地軸運動 D. 自轉和公轉反向

5.用同樣大小的紙張繪制下述范圍的平面圖,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 A.教室 B.學校 C.烏魯木齊 D.新疆

6.如果烏魯木齊大西門的海拔是9 00 m,它與吐魯番艾丁湖(-15 5 m)的相對高差為 ( ) A.900m B.10 5 5 m C. 7 4 5 m D. 15 5 m

7.烏魯木齊氣候干旱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地勢高 B.綠地少 C.距海遙遠 D.人口多 8.烏魯木齊位于全國四大分區中的 ( ) A.西北地區 B.青藏地區 C.北方地D.南方地區 9.我國“西氣東輸”的氣源地之一是新疆的 ( ) A.克拉瑪依 B.吐哈油田 C.玉門 D.輪南 10.從烏魯木齊向喀什送急救藥品,應選擇 ( ) A.火車 B.飛機 C.汽車 D.管道

第Ⅱ卷 非選擇題(10分)

二、綜合題(10分) 11.瀆圖,在地理答卷的相應位置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代表圖中地理事物的字母:(5分)南北疆的分界山脈 ①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所在的盆地 ② 、我國最長的內陸河 ③ 、世界面積最大的新疆鄰國 ④ 、新疆相鄰的海拔最高的省(區) ⑤ 。

(2)今年是我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5 0周年,烏魯木齊作為新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而被稱為 ⑥ (省、區政府所在地),它位于喀什市的 ⑦ 方向。(2分) (3)當你在完成這份試卷時,太陽直射點位于 ⑧ 半球且正向 ⑨ 方向移動,烏魯木齊的 ⑩ 將達到一年中的最長時間。(3分)

烏魯木齊市 政 治

一、1.B 2.C 3.B 4.D 5.A 6.D 7.C

二、8.ABCD 9.ABD 10.AC 11.ABCD 12.ACD 13.ABC

三、1-(1)依法治國 人民(4分) 2.(1)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做主。 (2分) (2)①人民代表審議報告,選舉軍委主席,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說明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有權決定國家重大事務。(3分)②人民代表大會制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當家做主權利的機構。人民代表參加人民代表大會,充分行使憲

法和法律賦予的審議、選舉、立法等民主權利,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充分體現。 (3分)(如果考生不聯系具體材料分析,減1分) 3.(1)合理化建議:①制定有關節水法規,廣泛宣傳,提高公民的節水意識;②提高水費,引導公民節約用水;③通過污水處理,提高水的利用率;④推廣使用節水的生活用具(如衛生潔具、節水洗衣機、熱水器等)(4分)(只要答出兩點,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2)途徑和方法:①向人民代表反映情況;②通過新聞媒體發表自己的意見;③給政府的有關部門寫信、打電話、給市長發電子郵件(3分)(只要答出三點,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

四、1.(1)民族性 時代感(2分) (2)思想道德建設(2分)2.青少年在紅色課堂能受到革命傳統教育(1分),愛

國主義教育,(1分)民族精神教育。(1分)(如回答艱苦奮斗教育,增強愛國情感,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等,可酌情給分) 3.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2分)大多數紅色旅游基地經濟比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發展紅色旅游,有助于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從而縮小革命老區和發達地區的差距,逐步實現共同富裕,走向全面小康。(3分) 4.(1)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一基本特征。 (2分)(2)國家:①堅持依法開發、利用和保護紅色旅游資源;依法追究破壞紅色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違法者的法律責任。②堅持科學發展觀,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開發紅色旅游資源(或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③在開發紅色旅. 游資源的過程中要堅持環境保護的原則(或答出環境保護原則的具體內容也可)。(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個人:在參加紅色旅游的過程中,要自覺履行保護紅色旅游資源和環境的義務:①提高環保意識;

②嚴格依法律己,不做破壞紅色旅游資源和污染環境的事;③為保護紅色旅游資源和環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注:非選擇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答題觀點正確,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如答案有創新.且符合題意??勺们榧?~2分,但總分不能超過試卷的總分值。 歷 史

1.B 2.B 3.D 4.A 5.C 6.D 7.C 8.A 9.(1)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第二次科技革命或電氣時代),(1分)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1分) (2)發明:愛迪生發明了耐用的電燈泡(或西門子制造了第一輛有軌電車)(1分)重大突破:電子計算機(電腦)領域。

(1分)(3)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發展的最重要的推動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分) 10.(1)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于19 3 3年的德國;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于19 3 6年的日本。(2分)(2)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戰役;(2分)標志:諾曼底登陸。(2分)(3)①19 4 5年8月上旬,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原子彈。②蘇聯宣布對日作戰,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③亞洲各國人民也向日本侵略者發動了猛烈進攻;④19 4 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注:第(3)問只要答出前①②③點中的任何一點即可得1分,第④點1分,共2分。 地 理

1.C 2.D 3.C 4.A 5.A 6.B 7.C 8.A 9.D 10.B 11.(1)①I ②M ③0 ④B ⑤D

上一篇:中考語文復習專題作文范文下一篇:中南大學學生實習報告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