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獨立審計觀念論文范文

2023-09-27

獨立審計觀念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本文對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關系的研究進行了綜述,并將研究成果總結為兩種觀點:一種是審計師知識觀點;一種是審計師與客戶緊密聯系觀點。然后對最新的研究趨勢進行了分析,提出投資者研究視角的分析是一種好的選擇,其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決策服務,并對完善審計質量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審計任期; 審計質量; 審計師知識觀; 客戶緊密聯系觀

一、引言

審計師的作用是對管理層編制的財務報告進行獨立鑒證以增加其可靠性,其重要服務特征體現在通過提供審計報告來提高特定公司的財務信息質量,為投資者提供比較“保險”的信息,降低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風險。因此,審計質量的高低將直接決定財務信息質量的高低。早在20世紀80年代,DeAngelo(1981),Watts&Zimmerman(1986)的研究就表明,審計質量可以定義為:市場所評價的審計人員發現客戶違約行為和愿意披露客戶違約行為的聯合概率。審計人員發現客戶違約行為的概率,取決于其專業勝任能力的高低,它不僅包含必要的專業知識、良好的審計技能和職業判斷能力、高度的職業謹慎,而且還包含熟悉客戶的行業和經營特點、運作流程和會計規則;而審計人員披露客戶違約行為的概率,則取決于其獨立性的強弱,即審計人員在形式上是否與客戶之間存在任何利害關系,在實質上是否保持了客觀公正的態度。而對客戶經營活動的熟悉程度將決定專業勝任能力與獨立性的高低,這種熟悉程度由于無法進行量化,人們便選擇審計任期作為衡量標準。雖然,審計任期越長,注冊會計師與客戶間的“學習曲線效應”越明顯,即獲得同樣審計質量時,所耗費的審計時間變少,這對于會計師事務所和客戶來講,均有益處。安然事件后,這種觀點得到反駁,人們認為,審計任期過長,審計師對于“準租金”的依賴程度就會過大,這些可能會對審計的獨立性造成威脅,引起審計質量降低??傊?這兩種學術觀點一直是學術界和實務界爭論的焦點,尤其是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的關系,至今尚未形成統一的答案。在我國,盡管中國證監會和財政部于2003年10月8日發布了《關于證券期貨審計業務簽字注冊會計師定期輪換的規定》,要求自2004年1月1日起,簽字注冊會計師或審計項目負責人連續為某一相關機構提供審計服務,不得超過5年。似乎審計任期問題已經形成定性,但有關的研究和爭論卻一直沒有停止過,審計任期問題依然是學術界和政府監管部門關心和關注的焦點。本文將對這兩種觀點進行綜述分析,并從近幾年的審計任期問題研究趨勢中尋求進一步解決該問題的研究路徑,為我國審計任期問題提供政策性建議。

二、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的正相關研究:審計師知識觀點

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的正相關研究認為,隨著審計師任期的延長,審計次數的不斷增加,審計人員能更深入地了解客戶的生產經營特點和交易流程、運營體系和內部控制系統、行業的市場競爭地位、所采用的會計政策等,從而更好地鑒別客戶會計報表的風險,采取有效的審計程序、搜集適當的審計證據,最終有利于提高審計質量。與此同時,審計人員的審計效率也會不斷提高,投入的審計人力可以相對減少。筆者將其歸納為“審計師知識”觀點。這種觀點體現了審計任期對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知識積累的影響,尤其是對審計人員檢查客戶財務報告中存在的重大錯報或虛假陳述能力的影響。由于審計人員的知識水平在檢查財務報告是否存在重大錯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種專門技能的獲得被認為是對新任審計人員提出的重要學習曲線。對此,Palmrose(1991)研究發現,在新獲得審計業務開始的幾年,審計人員更容易遭遇審計過失的訴訟,最為主要的原因是新任審計人員缺乏經驗,不能識別客戶特殊風險。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1992)質量控制咨詢委員會研究了1979至1991年間發生審計失敗的406個案例,得出的結論為前兩年對特定客戶進行審計發生審計失敗的概率通常是其他情況下的三倍。Carcello和Nagy(2004)研究分析了1990-2001年間被指控有舞弊行為的公司財務報告,分析后得出的結論為:財務報告的舞弊更可能發生在審計任期的前三年。隨著審計任期的增加,審計次數逐漸增多,審計人員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交易流程,有利于更好地鑒別客戶會計報表的風險,采取有效的審計程序,搜集適當的審計證據,最終有利于提高審計質量。正如Willenborg(1999)的研究表明,審計任期的延長有可能改善注冊會計師專業技能而提高審計質量。對于該問題Geiger和Raghunandan(2002)以美國證券市場1996年至1998年間破產的公司為樣本,對這些公司破產前的審計意見與審計任期的關系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發現,在短審計任期情況下,審計失敗的可能性越大,在長審計任期情況下審計質量反而越高,審計師能更好地發現審計客戶的財務報表中是否有盈余管理的現象。Johnson,Khurana和Reynolds(2002)以非預期的應計利潤的絕對值以及應計利潤項目的持續性作為衡量公司財務報告質量的指標,對審計任期與公司財務報告質量的關系進行考察。他們發現,和4至8年的審計師任期相比,2至3年的審計師任期情況下財務報告質量更低,同時,在9年以及9年以上的長審計師任期情況下,公司財務報告質量并沒有下降。這說明,長審計師任期沒有損害審計質量。Myers&Omer(2003)以美國證券市場上1988年至2000年間的公司為樣本,使用Jones模型估計出的操控性應計利潤的絕對值作為衡量審計質量的替代指標,對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的關系提出了簡單的線性關系假設,經過回歸分析,發現長審計任期抑制了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在會計利潤上的操控能力,即審計質量得到了提高。國內學者夏立軍、陳信元和方秩強(2005)研究了審計任期與審計獨立性之間的關系,認為審計任期與審計師出具非標意見的可能性正相關的結論只有在大規模事務所中成立,而在小規模事務所中沒有顯著關系。結果說明審計任期增加并沒有損害審計獨立性,并且在大規模事務所中,審計任期增加,審計獨立性反而更好。這也說明了審計任期的增加可以提高審計獨立性,有利于審計人員發現財務報告中的虛假信息。

三、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的負相關研究:審計師與客戶緊密聯系的觀點

同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正相關研究結論的觀點相反,部分學者認為,與客戶保持長期的業務關系,會導致會計師事務所與被審計單位形成親密的關系,并且在符合客戶管理人員的利益之下提供親密的鑒證服務。進而,這種“親密性”會導致審計人員更加自滿并且在對客戶的會計實踐中缺少應有的懷疑態度和以“知識自信”為基礎的判斷(Johnson,Khurana&Reynolds,2002)。換句話說,審計質量由于審計師與客戶可能存在的這種親密關系,會隨著審計任期的增加而降低,更會導致審計人員對客戶的會計系統和對自己所采用的審計程序形成思維定勢,從而拒絕接受新的審計方法,降低審計質量。筆者將其總結為“審計師與客戶緊密聯系”觀點。這種觀點,早在1961年,Mautz和Sharaf就指出,與客戶建立聯系的時間越長,審計人員越會缺乏挑戰精神,審計人員與客戶之間將形成過于親密的關系,使其對熟悉的事物失去應有的職業判斷謹慎和敏感能力,產生了固有的思維定勢,不利于發現被審計單位潛在的一些問題,損害審計人員的客觀性和獨立性。此后,Deangelo(1981)認為,審計服務期限越長,越可能與客戶建立私人友情,產生“經濟依賴性”,從而使審計師的獨立性及客觀性受損。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隨著審計單位的獨立性變化而變化,獨立性越高代表審計越有可信度,信息質量越高。國內學者劉駿(2005)認為,現任審計師面臨保住客戶公司的壓力以及客戶公司在長期的業務交往過程中形成的融洽關系,會對審計師采取措施恰當處理重大財務報表問題產生不利影響,影響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獨立性;羅黨論等人(2007)以1995年至2002年中國證券市場3 466家上市公司為樣本,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作為審計質量的衡量指標,研究了會計師事務所任期與審計質量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對于與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業務委托關系持續時間在五年及五年以上的上市公司,隨著審計任期的增加,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更加嚴重。

四、研究評述與建議

(一)研究總結與發展方向

通過以上兩種觀點的回顧,筆者認為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之間不能簡單的認為正相關或者負相關,“審計師知識”與“審計師與客戶緊密聯系”觀點兩者之間也并不矛盾。前者側重于任期對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的影響,后者側重于任期對審計人員獨立性的影響,而專業勝任能力和獨立性又是同時影響審計質量的兩個關鍵因素?!皩徲嫀熤R”觀點強調的是審計質量會隨著審計任期的增加而提高(單向的正面影響),“審計師與客戶緊密聯系”觀點強調的是較長的審計任期會影響獨立性而降低審計質量(單向的負面影響),因此,結合兩種觀點綜合分析得出的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的關系應當是非線性關系,即在一定的審計任期之內,隨著任期的增加審計質量不斷提高,而在超過了該任期之后,審計質量又會下降。近來的研究也已出現研究二者呈非線性關系的趨勢。

從上述文獻回顧中不難發現,關于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關系的研究是從兩個視角來進行的,一個是編制者視角(財務報告編制者),另一個是投資者視角。前者是指以管理層編制的財務報告中出現的重大錯報、非操控性應計或者重新表述等作為衡量審計質量的替代指標,后者是指從投資者感知的審計質量,以平均非正常收益、信息風險或資本成本等間接研究審計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本文認為,編制者編制的財務報告,是為了如實向委托方報告其受托責任履行情況,以解除其受托責任,強調信息的可靠性和客觀性,但是其沒有很好的著眼于需求,只注重資源委托者的信息需求,忽視了其他使用者的需求。而如果從投資者的視角衡量審計質量,則符合決策有用觀下的會計目標:為現有的、潛在的投資者提供有關未來現金流量的時間、金額和不確定性信息。受托責任與決策有用相比,在當前證券市場日益擴大化和規?;谋尘跋?投資日益分散化和多元化,委托者不再單一,不只是資源的所有者,還包括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及政策等機構,在這樣的情況下,委托者對受托者的關注從履行責任轉向投資對象獲利能力、增值能力以及承受風險的能力,此時的決策有用觀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新會計準則的頒布與實施,不僅體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更加充分體現了財務會計信息要為信息使用者服務的決策有用觀。

但是,實證證據很大程度上是以編制者視角為基礎研究審計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得出的結論基本上與“審計師知識”觀點一致,尤其是對于短審計任期,表明了審計失敗(如,檢查虛假報告或財務報告重大錯報的失敗)在審計任期的前兩年是經常發生的(Carcello and Nagy,2004)。相比之下,從投資者視角來研究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的文獻是相當稀少的,僅僅找到為數不多的幾篇文章,例如,Mansi,Maxwell,and Miller(2004),對會計師事務所特征與公司負債融資成本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審計質量和審計任期與負債融資成本顯著負相關,并且在那些發行非投資級債券的公司中這種關系更為顯著;Ghosh和Moon(2005)用盈余反映系數(ERC)作為投資者感知盈余質量的替代指標,研究發現盈余質量與審計師任期正相關,而且發現隨著審計師任期的增長,報告的盈余對證券評級的影響在加大,結果顯示投資者和投資中介認為隨著審計任期的延長審計質量在提高。審計作為會計信息鑒證的第三方,其職業目標亦應為投資者、債權人以及政府等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因此,研究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最恰當的角度應該是注冊會計師提供的審計服務滿足客戶投資者需要的程度,即從投資者決策角度來研究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因為投資者對于審計質量的認識在維持對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性的信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Levitt,2000),這也會為投資者、債權人以及相關監管當局的決策提供理論依據。

(二)政策性建議

在我國不完善的審計環境下,提高審計質量最根本的方法在于“治本”,找到導致審計質量低下的本質原因。同時,根據對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關系的文獻回顧,筆者認為也不能忽視審計任期太短或太長會給審計質量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應該采取一些相關的措施解決審計任期過短或過長所帶來的問題。

1.監管者層面

一方面應當加強監管力度。監管部門應當采取一些措施加大對審計同一家上市公司任期比較長的事務所執業質量的監管力度,如加強對過長或過短審計任期的信息披露,而不是實行強制輪換或限制變更措施。如果要真正提高審計質量,監管者更應該關心的是影響審計質量的制度根源,如不合理的股票發行和審核制度、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以及與審計失敗有關的民事賠償機制的缺失等因素。另一方面應當加大會計師事務所違規操作的懲罰力度。目前監管部門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違規行為處罰手段單一,缺乏力度,沒有起到應有的懲戒作用,民事賠償機制尚不健全,使大量投資者受到虛假審計報告的誤導而遭受損失。如果從法律上加大注冊會計師的違規成本,可以起到威懾作用。同時還應當進一步完善職業道德規范以及注冊會計師制度,提高注冊會計師的法律意識。

2.注冊會計師層面

作為注冊會計師(或審計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審計工作需要承擔的風險和責任,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始終將職業謹慎作為執行審計業務的立身之本。堅持獨立性原則,秉著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態度對被審計事項進行評價。另外,還應當不斷加強我國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規范教育和誠信教育,完善整個行業的誠信建設。建立科學適用的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職業道德評價指標體系,加強行業誠信監督和評價工作,并把誠信評價納入到年檢制度當中。

3.被審計單位層面

應當不斷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審計質量的根本保證。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的缺陷是造成我國審計質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對于如何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不能僅僅照搬國外經驗,而是要在借鑒的基礎上對我國現有的制度進行創新。與此同時,還應該著力培養成熟的市場投資者,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形成市場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監督機制。只有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培育成熟的市場投資者,才能提高整個市場對高質量審計服務的自發需求?!?/p>

【主要參考文獻】

[1] Watts,R.,and J. Zimmerman. 1986.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2] Palmrose Z.V.1991.Trials of legal disputes involving independent auditors:Some empirical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49-185.

[3] Carcello,J.,and A. Nagy. 2004. Audit Firm Tenure and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J]. 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23(2):55-70.

[4] Geiger,M.,and K. Raghunandan. 2002. Auditor Tenure and Audit Reporting Failure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21 (1):67-78.

[5] Johnson,V E.,Khurana,I.K.,Reynolds,

J.K..2002.Audit—firm Tenure and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Report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9(4):637-660.

[6] Myers,J.,L. Myers,and T. Omer. 2003. Exploring the Term of Auditor-Client Relationship and the Quality of Earnings:A Case for Mandatory Auditor Rotation?[J].The Accounting Review 78(3):779-799.

[7] 夏立軍,陳信元,方秩強.事務所任期與審計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5(3).

[8] 李爽,吳溪.中國證券市場中的審計報告行為:監管視角與經驗證據[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獨立審計觀念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會計舞弊指的是相關的當事人在利弊得失失衡以后做出的選擇,它的目的是獲取不正當的利益,通過欺騙性的手段,故意謊報財務方面的數據。要想防范會計舞弊現象的發生,就必須發揮社會各界的力量,采取不同的措施。會計監督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措施,本文通過研究會計監督和會計監督體系的含義,進一步闡釋會計舞弊的原因,最后提出會計監督在防范會計舞弊里的應用辦法。

【關鍵詞】會計監督;會計監督體系;會計舞弊

一、會計監督及會計監督體系

1.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指的是在單位內部的會計人員和相關機構按照相關的法律享有經濟監督檢查職權的政府相關部門,也包含按照法律批準成立的社會審計中介組織。它可以對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進行監督,也可以對企業單位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監督,除此之外,還可以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善性進行分析,進一步監督單位內部的預算執行狀況。

2.會計監督體系

會計監督體系是一個有機整體,它由相互聯系、相互依賴和制約的有關組織機構形成的,同時包含了社會監督、政府監督和單位內部會計監督3個監督的具體方面:

(1)單位內部會計監督

單位內部的會計監督指的是一個單位為了達到保護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目標,進一步保證好企業的經營活動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的要求,同時符合好單位內部的規章要求,進一步提高經營管理的水平,同時提高經營管理的效率,達到防止舞弊和控制風險的目的。在單位內部,采取的是一些相互聯系和制約的制度與方法。在單位內部,為了保證好會計秩序的穩定,進一步防止有關的部門人員的違法行為,預防單位內部的管理失控問題發生,完善好一定的會計監督制度。在本質上來看,這不僅是一種內部控制制度,更是我國的會計監督體系的基礎。

(2)政府監督

政府監督指的是政府的主管部門或者進行授權的國家審計機構和其他的相關的管理部門所實施的監督性行為。實施政府監督可以有力實現對會計舞弊的制約。

(3)社會監督

社會監督是指一些類似董事會、企業的管理部門或者其他的和利益有關者委托一些類似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組織機構進行的監督行為。

二、會計舞弊的原因透析

1.會計準則留有靈活性和真空地帶

毋庸置疑,會計準則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所以,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是一個政治性的過程。在制定會計準則時,相關利益方在進行權衡以后,結果是通過會計準則來兼顧好各個角度的利益,為企業的發展保留一定的會計選擇權,同時使得企業的發展具有彈性。

2.獨立審計具有期望差距

實施獨立審計時,其根本目的時確定好所審核的會計報表的真實性,同時保障好其公允性。不過,獨立審計和會計舞弊之間有沒有可能性呢?我們現在不談注冊設計師職業道德敗壞的問題,那么實際的獨立審計的期望就會存在差距,這樣的差距使得會計舞弊發生幾率提高。

3.政府與會計舞弊

在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階段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過渡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除此之外,政府也正在實現從計劃經濟里的市場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政府的過度。在經濟的轉軌中,政府對于企業的調控上會發生分化,而這一結果就會導致兩個政府”出現,進一步使得會計舞弊現象發生。

三、會計監督的主要作用

1.對國家財經法規的維護

對于各個單位從事的經濟活動來說,財經法規是其主要的法律依據,也是其進行工作的基本準繩。而會計監督實行監督檢查工作是依據國家制定和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的,對于各個單位進行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進行研究,并分析其可行性。所以,會計監督的實施一方面可以促進各個單位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另一方面維護好國家的財經法規。

2.對單位經營管理的強化

在經濟管理中,會計監督是一種重要的手段,這種手段的目標是提高各單位的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通過對其合法性和合理性以及真實性的監督,一方面可以保證各個單位的經濟活動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也可以符合本單位的計劃、預算和經營管理的相關要求,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避免經濟損失發生。

四、會計監督在防范會計舞弊中的應用方法

1.進一步完善并落實會計法規及相關制度

通過完善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為中心的法律法規,根據自身需要,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企業會計準則》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大對于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快會計法律體系的建設力度,在進行會計監督時,做到有法可依。

2.加大力度進行高素質會計人才的培養

在進行會計監督時,盡管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但是關鍵的因素還是人才的作用。所以,必須建設高素質的會計人才隊伍,進一步強化會計監督的功能。第一,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法制教育,進一步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第二需要會計人員進一步加大對法律法規的研究力度,在國家的法律法規體系制約下,認真履行職責。

3.建立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是企業的內部為了達到盈利的目的,同時為了保障資產的完整和安全,進一步保障會計信息相關的資料可靠性,進一步保障經營方針的貫徹落實,長遠來看,要保障其經營的效率提高,在單位內部進行自我調整和約束,同時實現規劃、評價和控制。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其基礎就是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控制制度,一般情況下,要完善內部控制的制度體系,同時要加強防范企業會計的力度,實時關注事前防范,關注好事后控制和事后監督的方面。

4.促進企業會計監督的落實

對于企業來說,要進一步監督進而考核企業內部的控制制度,確保內部監督得到落實,通過分析,發現其中的問題,使問題進一步得到改正,通過調整,找出解決問題的措施,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使企業內部的監督更加科學。

五、結語

在防范會計舞弊時,會計監督和它的監督體系是一個重要舉措。通過單位內部、政府和社會三個層次,進一步利用相關的方法,落實會計舞弊工作,使得財務會計為經濟發展做出服務。

參考文獻:

[1]中國會計學會.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2]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2011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審計[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

獨立審計觀念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由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連續多年對同一個客戶進行審計,既可能產生提高獨立審計質量的積極影響,也可能產生降低獨立審計質量的消極影響。因此,不能簡單地得出會計師事務所任期的延長會提高獨立審計質量或者會降低獨立審計質量的結論。特別是在我國,必須具體分析實際情況,并建立起適當的約束機制,以找到合適的會計師事務所任期,從而更好地達到提高獨立審計質量的預期目的。

關鍵詞:會計師事務所任期;獨立性;審計質量

文獻標識碼:A

1 問題的提出

美國《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頒布后,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的關系就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近年來,世界范圍內連續發生了一系列上市公司進行會計欺詐、作為公司審計師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不實審計報告的事件,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動搖了公眾對證券市場的信心,并引發了注冊會計師職業出現嚴重的誠信危機問題。安然事件的爆發還直接導致具有近90年歷史、聲譽卓著的安達信會計公司黯然退出注冊會計師職業的世界歷史舞臺。人們在剖析和反思注冊會計師沒有發現和披露上市公司會計欺詐、從而發生審計失敗的原因時,時常提到的一個因素是,會計師事務所任期過長、引起審計質量低下。根據以上的一些現象,有些人就提出了應強制實行審計師的定期輪換制度,即每隔幾年必須更換審計某一客戶的會計師事務所。

以此又引起相關的核心問題則是:審計任期增加會損害審計質量嗎?如果會,是如何損害審計質量的 如果不會,又是為什么呢?

2 分析問題

問題的爭論點主要集中在審計任期的增加是否損害審計質量。而在影響審計質量因素中,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審計師的獨立性。根據以下分析表明,審計任期增加可能會損害審計獨立性,也可能會提高審計獨立性。

2.1 審計任期增加損害審計質量

一種普遍的觀點是,隨著審計任期的增加,審計師可能會與客戶有關人員如董事長、總經理或財務總監等建立起越來越密切的關系。在給定的處罰風險下,審計師與客戶之間的密切關系可能會增加審計師對客戶的信任從而使得審計師在無意間喪失誠實公正,變得不夠謹慎。同時,審計師與客戶之間的密切關系也會增加審計師與客戶相互勾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審計師初次接受委托時,審計師可能會比較愿意糾正前任審計師的一些疏忽或錯誤,而隨著審計任期的增加,審計師的糾錯意愿可能會下降,因為糾正自身在以往審計中的錯誤或疏忽可能會給自身信譽帶來不利影響。

Donald和Gary(1992)采用了DeAngelo(1981)對審計品質的定義。該定義中審計人員的獨立性是作者研究的重點。作者通過采用Gujarati(1978)的一套獨立性變量轉換方法,給審計品質賦予一個分值來表示審計品質的高低。獨立性越高,審計品質越高;獨立性越低,審計品質越低。在對審計品質與審計任期進行回歸模型檢驗后,作者發現,隨著審計任期的增加,會計師事務所對于一些財務健康的、審計費用占事務所審計收入比重大的客戶會越來越依賴。在與客戶發生分歧的時候,會因為害怕失去客源而約束了自身的行為。并且這種行為隨著客戶的不斷壯大,審計費用的不斷提高而越來越無法加以控制。如此以來,審計的獨立性將嚴重的受到影響,從而損害到審計品質。因此,審計品質與審計任期負相關。

劉啟亮(2006)以中國證券市場上1998年至2004年的上市公司為樣本,采用操縱性應計利潤作為審計品質的替代變量,分別對代表了管理當局盈余管理空間的操縱性應計利潤的絕對值、管理當局正向盈余管理空間的操縱性應計利潤正值和負向盈余管理空間的操縱性應計利潤負值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在控制了其他變量的影響后,審計任期與審計品質顯著負相關,即隨著審計任期的延長,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間越來越大,審計品質越來越差;研究還發現,以5年作為分界點,長審計任期樣本的操縱性應計利潤相較短審計任期樣本的操縱性應計利潤偏差要小,該結果說明了長審計任期樣本的審計品質要比短審計任期樣本的審計品質要高。

鑒于以上幾方面原因,我們提出審計任期越長審計獨立性就越低相關的研究假說,即:審計任期越長,審計獨立性越低。

2.2 審計任期增加會增強審計獨立性

隨著審計師任期的延長,審計次數的不斷增加,審計人員將能更深入地了解客戶的生產經營特點和交易流程、運營體系和內部控制系統、行業的市場競爭地位、所采用的會計政策等,從而更好地鑒別客戶會計報表的風險,采取有效的審計程序、搜集適當的審計證據,最終有利于提高審計質量。與此同時,審計人員的審計效率也會不斷提高,投入的審計人力可以相對減少。相反,如果審計師任期較短,就不可能充分掌握客戶的基本情況和真實的財務會計狀況,從而也就無從保證審計的質量;而且,審計師任期縮短,則意味著客戶更加頻繁地變更負責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人員雖然可以和客戶的前任審計師進行溝通,但事實上前任審計師的經驗是很難直接傳授的,也是很難充分分享的。

James.N.Myers,Linda.A.Myers和Thomas.C.Omer(2003)以美國證券市場1988至2000年間的公司為樣本,使

量審計品質的替代變量,對審計品質和審計任期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該研究采用兩組數據,一組數據為審計任期長達5年以上的審計客戶樣本。另一組數據為審計任期不足5年的審計客戶樣本。作者對兩組數據采用主觀應計利潤和總應計利潤的絕對值以及它們的正負樣本值進行檢測。實證結果發現,采用絕對值樣本的數組審計任期系數顯著為負,采用正負樣本值的數組審計任期系數都顯著為主觀應計利潤或總應計利潤值的異號。

該結果說明審計任期越長都就越能糾正盈余管理的偏差,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或負向盈余管理的程度都隨著審計任期的延長而減小,審計品質越來越好。因此,審計品質與審計任期成正相關的關系。

沈玉清、戚務清和曾勇(2006)針對我國和其他國家采用審計強制輪換制度的現象,對審計品質與審計任期的關系進行實證檢驗,驗證是否過長的審計任期會損害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從而導致審計品質的降低。作者采用了利用操縱性應計利潤和非經常性損益兩個指標作為審計品質的替代變量,運用單變量檢驗以及多元回歸分析的方法,對強制輪換制度的執行效果進行檢驗。實證結果表明:按規定進行審計人員強制輪換的公司,實行輪換后盈余管理的程度更大,審計人員更加無法抑制公司進行盈余管理,審計品質變低;而對于沒有實行輪換的公司,在盈余管理的程度上并沒有顯著的變化,審計品質基本不變。比較了進行強制輪換后和沒有進行輪換的公司,作者認為,隨著審計任期的增加,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并沒有顯著的變差,而一旦更換了審計人員,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將顯著的受到影響,因此審計品質在一定的審計任期內與審計任期正相關,之后趨于穩定。

因此隨著任期的增長,審計的獨立性也就越高。

2.3 分析結果

從前述的理論分析可以看出,審計師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是多樣化的。實際上,也缺乏很充分的有關審計師任期與審計質量間關系的實證證據。因此我們認為,不能簡單地得出審計質量和審計師任期是正相關還是負相關的結論,也不能主觀地提出延長還是縮短審計師任期的政策建議;恰當的對策應當是采取措施,以力爭發揮審計師任期長的積極作用而降低其對審計質量的消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沈玉清,戚務清,曾勇.我國審計師強制輪換制度有效性的實證分析[J].審計研究,2006,(4):50-59.

[2]劉啟亮.事務所任期與審計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06,(4):40-49.

[3]James.N.Myers,Linda.A.Mayers,Thoma.C.Omer.Exploring the Term of the AuditorClient-Relationship and the Quality of Earnings:A Case for Mandatory Auditor Rotation[J].TheAccounting Review,2003,(178):779-799.

[4]陳信元,夏立軍.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06,(1):44-53.用修正的瓊斯模型計算主觀應計利潤和總應計利潤作為衡

獨立審計觀念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我國一些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會計透明度不高,會計舞弊現象嚴重,會計信息質量水平降低,這不僅損害了相關利益者的利益,也對我國經濟發展提出了挑戰。因此,研究并提高會計透明度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對在我國現行公司治理結構模式下的會計透明的的現狀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為核心提出了提高會計透明度的全面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會計透明度 公司治理結構 會計信息質量

一、會計透明度和公司治理結構的概述

1.會計透明度的含義

會計透明度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SEC前主席Levitt在1994年提出。從這之后,會計透明度也隨著經濟發展逐漸成為研究熱點。巴塞爾銀行監督委員會在1995年發表的《銀行和證券公司交易及衍生產品業務的公開信息披露》中也提到了“透明的信息”。在1998年發表的《增強銀行信息透明度》研究報告中,該委員會將透明度的概念表述為:“公開披露可靠及時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準確評價銀行的財務狀況和業績、風險活動及風險管理活動。透明信息的質量特征包括:全面性(comprehensive)、相關性(relevance)、及時性(timeliness)、可靠性(reliability)、可比性(comparability)和重要性(materiality)?!?/p>

我國學者海明威認為會計透明度應當包括以下三層含義:(1)存在一套清晰、準確、正式、易理解、普遍認可的會計準則和有關會計披露各種監管體制體系,所有的會計準則和會計信息披露監管制度是協調一致而不是政出多門,相互矛盾;(2)對會計準則的高度循環會計準則;(3)對外(含投資者、債權人、監管機構等)提供高頻率的準則信息,能夠便利地獲取有關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和經營風險水平的信息。

綜上所述,會計透明度即是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的全面的、綜合性概念,也是傳統的會計信息質量標準和一般意義上的會計信息披露要求的發展。

2.公司治理結構的界定

公司治理結構也稱法人治理結構或公司治理,是對公司進行管理和控制的體制。由于立足點的不同,國內外研究者對公司治理結構的定義也不盡相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為:“公司治理結構是一種據以對工商公司進行管理和控制的體系。公司治理結構明確規定了公司的各個參與者的責任和權力分布,諸如董事會、經理層、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并清楚地說明了決策公司事務時所應遵循的規則和程序,同時還提供了一種結構,使之用以設置公司目標,也提供了達到這些目標和監控運營的手段?!?/p>

國內學者吳敬璉認為,所謂公司治理結構,是指由所有者、董事會和經理人員三者組成的一種組織結構。這樣的結構,所有者將自己的資產公司托給董事會;公司董事會聘用、獎懲以及解雇高級經理人員;高級經理人員在董事會的領導下經營企業。三者之間形成一定的制衡關系。

二、現行公司治理結構下會計透明度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1.會計透明度現狀

普華永道曾對全球35個國家“不透明度”指數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和俄國的不透明度最高,而新加坡和美國的透明度最高。雖然其結果只能作為參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存在比較大的問題。目前,我國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會計透明度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會計信息不真實,會計舞弊嚴重。有關資料顯示,在上市公司的人為控制和包裝下,幾乎財務數據“完全可信”只是可望而不可及,披露的財務數據好似搞數字游戲,嚴重失真。信息披露者往往通過歪曲真相,捏造客觀上并未發生事項,或者某事項的記載雖然真實,但未表達全部事實或遺漏相關條件等,來誤導投資者。比如上市公司在盈利預測或公司發展規劃等信息時,不切實際的高估公司發展前景。又如在信息披露文件中故意避免重大訴訟事件、重要股東變化、資產變化等事項。

(2)會計信息披露有失完整。不少公司在信息披露中以自身利益為中心只披露對其有利的信息,對公司不利的會計信息披露不夠充分,報喜不報優,并且對公司經營狀況、凈利潤狀況,企業的管理、營銷等披露也不詳細。從公司的角度出發,公司不愿充分披露信息的客觀原因首先是因為充分詳細的信息披露會加重報告成本,其次這樣做一定程度上會使自己在市場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

(3)會計信息披露不及時,時效性不強。眾所周知,及時的信息披露,對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投資判斷有很大的幫助,不及時的信息披露,為內幕交易,牟取暴利提供了條件,從而對不知情的中小投資者是極不公平、公正的。但由我國的情況看來,絕大多數公司對重大事件的披露往往不及時、不充分,使得信息嚴重滯后。比如,在公司發生收購兼并、股權轉讓等重要財務活動時,相關的會計信息卻沒有能及時公布。

以上這些問題不僅損害了相關者的利益,也對我國經濟發展提出了挑戰。

2.影響會計透明度的因素分析

對于我國來講,會計透明度不高有很多因素,主要有會計準則和相關信息披露制度規定尚不夠嚴密;市場監管體系監控力度不足;外部審計獨立性差,審計職業不規范;以及核心因素,即內部因素: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

(1)會計法規的不完善

我國會計準則一般落后于會計實踐和經濟行為的發展創新,會計法規的不及時性也為經理層、監管部門、社會公眾等提供了的“活動”空間,不清晰的會計信息質量標準也為圖謀不軌者提供了寬廣的會計處理“舞臺”。同時信息披露和監管規則的模糊性也間接的導致會計信息質量低下,會計透明度不高。

(2)外部審計獨立性差

外部審計包括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以注冊會計師為主體的社會審計在公司外部監督體系中起著重要作用,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我國外部審計獨立性不高是一個不爭事實,近年來陸續發生的上市公司違規案例絕大部分與注冊會計師的不規范執業行為相關正有力的證明這點,這不禁使人們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產生質疑。

(3)公司治理結構缺陷

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同時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也在逐步發展完善,特別是近年來法制的加強和規范的提高,有效監督機制的建立、市場化的激勵手段等都有力的促進了公司治理結構的改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公司治理結構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股權結構不合理。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決定著公司治理結構的模式,然而不少研究證明,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還存在問題,正如國家股、法人股占很大比重且高度集中,社會公眾股所占比重小且股權分散,這種結構形成一種導致公司治理上的“強權控制”,真正的大股東實際控制了股東會、董事會等權力機構,因此使本應歸屬于股東會、董事會的權利變成了個別人的意志,公司治理實質上變成了“獨裁治理”。這樣的結構安排一定影響了公司治理機制的運行。②“三會”職權過于形式。股東大會選任董事組成的董事會,作為公司經營決策機構,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環節,監事會作為公司內部監督機構,促使公司正常、健康發展。但是,在我國公司中,體現股東意志的股東大會好比走過場,并沒有真正體現股東們的意志,特別是所占比重不大的中小股東;董事會由于處在大股東和經理層的雙重影響下,激勵和約束機制并不能收到實效;監事大多規模小權力有限,往往難以起到對董事會和經理層的監督職責的實質監督。③“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由于公司內部控制結構過于形式,使得投資者與管理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管理層幾乎可以對會計信息編報為所欲為,這嚴重的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三、提高會計透明度的有效措施

1.完善有關法規制度,加強會計信息披露監管

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核算與監督,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會計工作質量。為加強會計信息披露,提高會計透明度,需要通過以下幾點提高會計人員整體素質:(1)嚴格會計人員從業資格制度,使得從業人員具有必要的從業條件,這樣就可以從源頭上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2)在財務人員中宣揚職業道德觀念,促使其能夠真實客觀的反映企業每項經濟業務,并且樹立起對投資者應有的責任;(3)是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及后續教育,有效的培訓教育可以及時掌握必要的知識,從而提高從業人員的執業水平。

2.規范和完善外部獨立審計

外部審計是獨立于投資者與企業管理者的第三方專業人士,作為主要外部獨立審計的注冊會計師不僅能約束管理層會計信息編報的權利,也能督促其充分披露其會計信息,并對披露的會計信息把關驗證, 看其是否客觀如實的反映企業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因此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使注冊會計師真正承擔起保險功能,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完善外部獨立審計:首先,要加強注冊會計師為主的社會中介機構的監督,規范注冊會計師行業日常管理,促使其嚴格執業;其次,注冊會計師的不規范的執業,會造成相關利益者得重大損失,甚至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因此,這就需要嚴格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以保證執業質量;最后,要加強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建設, 并通過后續教育不斷提高專業水平。

3.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有效制衡機制

(1)優化股權結構,發揮中小股東作用

公司治理結構中的權力機關是股東大會,然而“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普遍存在于我國國有和非國有上市公司中,只有優化股權結構,才能切實的保護中小股東和投資者的利益,從而促進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發展,提高會計透明度。因此為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從我國公司治理實現狀出發,深入探索國有股、法人股、機構投資者、中小股東等在股權結構中的合理比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來優化股權結構,而且要改變“一股獨大”的局面,使機構投資者,中小股東、職工等一樣有實在的機會參與公司治理,從而形成彼此制衡的股權結構,使公司能體現更多投資主體的社會責任,進而能有效的對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進行監督。

(2)完善董事會制度

在公司治理結構中,董事會是核心,健全董事會制度,提高董事會的獨立性,能使其能對內部董事、經理進行有效的監督,能加強對公司財務的檢查,促進會計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強化董事會職能,尤其要完善獨立董事制度。獨立董事在人格,經濟利益,產生程序,行使權力等方面都不受控股股東和管理層的限制,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獨立董事大多具有經濟、財務、法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并且可以直接向股東大會、中國證監會和其他相關部門報告情況。因此公司的重大決策有了更多參考,顯得更為理性。

(3)充分發揮監事會作用,加強監事會對董事會和經理的監督

充分發揮監事會作用,使監事會能真正勝任財務監督的職能,促使公司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報告發揮無法替代的作用。目前,基于我國監事會的現狀,仍需要做出以下努力:①完善有關監事會的法律法規,使監事會在履行職能時有充分的法律依據;②增強監事會的獨立性和專業性,為保證監事會實質上的獨立性可以借鑒獨立董事制度,適量引入外部監事成員,在選聘監事成員時,盡量選任具有經營,財務和法律等專業知識的人才,提高監事會整體素質,確保監事會能夠及時發現公司的失誤和舞弊行為;③加強監事會職權,賦予監事足夠的權利,例如要給予監事隨時調閱公司賬薄、會計記錄和要求相關負責人予以說明問題的權利,又如賦予監事會代表公司提起訴訟的權利,當高級管理人員等侵害公司利益時,他們可以對其提起訴訟,以維護股東們和公司的利益。

參考文獻:

[1]鄭鳳燕.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07.(1)

[2]渠平.淺談會計信息的透明度[J].決策管理,2008.(1)

[3]楊德嶺.影響會計透明度的因素分析及對策[J].財務會計,2009.(4):140-142

[4]吳月飛.公司治理結構問題理論探討[J].現代商貿,2010.(9):39-40

[5]周順洪.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與董事會建設的思考[J].經濟師,2011.(2):89-90

獨立審計觀念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審計作為一種監督機制,其實踐活動歷史悠久,而審計目標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并且隨著這些因素的發展變化而發生改變,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下,具有不同的特征。本文通過對獨立審計目標的演變歷史的研究,對不同階段獨立審計目標確立的審計環境的考察,分析獨立審計目標確立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獨立審計;目標確立;影響因素

獨立審計,即由注冊會計師受托有償進行的審計活動,也稱為民間審計。獨立審計目標又稱注冊會計師審計目標,它是審計理論的最高層次,也是整個獨立審計監督系統的定向機制,決定了審計的內容、形式、質量以及審計責任。因此對獨立審計目標確立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社會需求對獨立審計目標的影響

從獨立審計的起源和發展的歷史演變的過程當中,社會需求已經成為影響獨立審計目標的一個根本性因素。

1.16世紀獨立審計的起源階段

這一時期,產生了合伙制企業。雖然合伙制企業的合伙人都是企業的出資人,但是有的合伙人參與到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有的合伙人則不直接參與其中,也就是說開始了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產生了信任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獨立的第三方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審計人員也就隨之產生并增加。這個時期企業的經濟業務比較單一規模也不是很大,審計人員可以通過對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的數字進行詳細的檢查,完成發現和防止錯誤與舞弊的獨立審計目標。

2.19世紀中葉20世紀三四十年代獨立審計的確定階段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程度更加大。產生了更多的公司股東、投資人以及債權人,他們都十分重視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主要通過公司的財務報表來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債權人通過資產負債表來了解企業的償債能力,投資人需要所有財務報表來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企業的擴大帶來的是經濟業務活動的增加,單純的對會計憑證的核查已經不能夠滿足需要,獨立審計的重點轉向檢查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必要保證財務報表的真實性,為利益相關者負責。審計通過詳查和抽查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這個階段的獨立審計目標也發展為確定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財務報表的真實與公允性。

3.20中葉以后獨立審計發展階段

這個時期,發達國家的資本主義得到迅速發展,帶動了經濟全球化,本國企業迅速向海外擴張,形成了一批具有壟斷地位的跨國企業。企業內部的管理不斷得到加強,這也使得內部控制的可靠性對審計工作產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出現了審計思路傳統與現代相分離的情況?,F代審計方法也由內部控制和評價組成。隨著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經營風險日益增加。審計工作要求也更高,這也將經營審計從財務審計中分離出來。這個階段的目標也轉變為對企業工作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評價。

二、審計能力對獨立審計目標確立的影響

審計能力不僅僅是指審計的技術,還包括審計的人員素質、社會法律賦予審計的權力、審計的時間限制等等。審計能力的組成部分也成為影響審計能力的因素。審計能力對獨立審計目標確立的影響是一個決定性制約因素。社會環境對審計的需求在不斷擴大,人們對審計的作用的期望也越來越高。正是由于這些過高的期望,當社會的期望和需求不能被審計能力滿足時,雙方也就不能夠達成共識,在目標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也就造成了人們陷入一些訴訟糾紛當中。審計從產生到發展的過程當中,審計人員也在不斷努力使審計能力滿足社會的需要。我國注冊會計師考試制度自從創立以來,累計已有16.6萬人獲得全科合格證書。我國對于審計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由于審計能力是有限的,滿足社會的需要是相對的,所以無法完全滿足社會的需要。正是由于審計能力的一個有限性,只有當審計擁有滿足社會需求的能力時,才能使這種社會需求成為審計目標。

三、社會環境對獨立審計目標的作用

審計環境主要由社會政治環境、法律環境、文化環境等組成。社會環境對于對獨立審計目標的實現也產生了較大的作用,成為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1. 國家法律環境的影響

“南海公司事件”的爆發,英國政府為了避免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在1844年頒布了《公司法》,此時審計的目標是查錯防弊、揭露欺詐??梢哉f,此后獨立審計的社會地位被提高到法律的高度。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的重心也轉向美國,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美國在1933年和1934年分別頒布了《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審計的目標也不僅僅只是查錯防弊、揭露欺詐,更進一步向會計信息和數據的真實性進行證明并給出意見。這些法律的頒布影響了獨立審計的目標,同時也明確了目標。法律讓審計目標的規定具有強制性,作為審計人員的注冊會計師相應得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審計人員就必須遵守法律所規定的職責,以一種謹慎的職業態度來審計被審單位??梢钥闯?,國家法律環境對獨立審計目標的確立有著重要的影響。

2.司法訴訟結果的影響

由于審計環境的不斷改變,政府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加大,跟注冊會計師相關的法律訴訟的數量和金額也不斷增加,注冊會計師的責任加重。司法訴訟的判決過程往往是將審計法律規定的責任和范圍進行明確的過程。司法訴訟案例的結果可以看出法律規定的一些細節,真正執行的情況。早期的法官判例原則主要是傾向于注冊會計師對第三方的法律責任,審計目標最主要的是數字的正確性。經濟環境的改變,企業的復雜化,判決結果為了適應社會需要,考慮到審計能力,也隨之改變。獨立審計目標也向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公允性轉變。

3.社會團體的影響

注冊會計師協會作為一個注冊會計師組成的社會團體,對于獨立審計目標確立有著無比重要的作用。不管是我國的注冊會計師協會還是國外的注冊會計師協會,制定的審計準則都是根據環境的變化,來對審計目標進行確定和修改。例如我國的注冊會計師協會針對國際上審計準則的變化,將審計準則修改和國際相接軌。2006年年初實現與國際審計準則的趨同,建立起了一套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要求又與國際準則相接軌的審計準則體系。2010年11月,又對38項審計準則進行了修訂??梢钥闯鰧徲嬆繕瞬殄e防弊、揭露欺詐的確立,以及其后的對審計目標的修改,都有注冊會計師協會這個社會團體的影響。

因此,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獨立審計目標確定的這些影響因素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了獨立審計進行的質量,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應該說獨立審計日臻完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僅僅是在已制定出的政策下進行還是不夠的,一些監管的機制或機構只能進行短暫的獎懲和管理,更多的則是依靠自覺遵守的市場機制,相反也不行,兩者缺一不可,只有通過有形無形兩只手的共同配合,制度與機制協調,那么高質量的審計才能得以進行。(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

參考文獻:

[1]劉玉波.淺談我國的獨立審計目標[J].科技創業月刊,2005,(02)

[2]盧潔.社會審計目標及其確立的影響因素分析[J].商業時代,2010,(21)

[3]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審計[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03)

獨立審計觀念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通過對與獨立審計質量和盈余管理相關的文獻進行回顧,對獨立審計質量與盈余管理相關性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本文認為,審計對盈余管理的限制作用隨著審計質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高質量的審計更能有效地制約盈余管理行為。

關鍵詞:獨立審計質量 盈余管理

據企業經濟學理論,企業的本質是一系列契約的聯結,并且各契約人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利害沖突。理性的經濟人往往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時,根據信息經濟學理論,信息不對稱現象是普遍存在的。由于契約的不完備性、信息不對稱等因素,企業管理層與投資者之間將出現代理問題。具體而言,企業管理者(代理人)一般比投資者(委托人)擁有更多內部信息,管理者為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某種程度上會對外披露不公允的財務信息,進而誤導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注冊會計師作為獨立于企業管理者和投資者的第三方,在一定程度上能對企業對外提供的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和有用性給予客觀評價,其出具的審計報告可以從某種程度上揭示企業盈余管理的現象,從而起到保護投資者的作用。我們不難看出,獨立審計質量與盈余管理存在相關性。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總結。

一、獨立審計質量

關于審計的定義,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會計學會(AAA)審計基本概念委員會于1973年發表的《基本審計概念說明》(A Statement of Basic Auditing Concepts)對審計的定義。AAA認為審計是一個系統化過程,即通過客觀地獲取和評價有關經濟活動與經濟事項認定的證據,以證實這些認定與既定標準的符合程度,并將結果傳達給有關使用者。審計最可貴的品質在于其獨立性,獨立性是指審計師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報告時所持有客觀公正、不偏不倚的一種狀態。審計質量的好壞不僅取決于審計過程是否科學、合理和完整,還取決于審計人員是否盡責和獨立。審計人員越具有獨立性,其出具的審計意見越客觀公允。

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指審計師發現并且報告被審計單位違約行為(會計報表錯報或漏報)的聯合概率(DeAngelo,1981)。審計師發現違約行為取決于其專業勝任能力,報告違約行為則取決于審計師的獨立性。關于審計質量的評價方法與體系,由于會計信息使用者(投資者)一般不能直接審查特定的審計程序,所以會計信息使用者直接準確地評判審計質量是非常困難的。DeAngelo(1981)從理論上證明了事務所規模越大或者事務所越有名氣,審計質量越高。然而,此結論并沒有在現實社會中得到廣泛運用。夏立軍、楊海斌(2002)在《注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反應》一文中就指出我國大規模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與小規模事務所沒有顯著區別。也就是說,事務所的規模還難以準確衡量其獨立審計質量。李越冬、倪婕(2008)從盈余管理的視角對審計質量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審計意見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現象。由此可知,我們可以從檢驗會計師對盈余管理反應的角度來考察注冊會計師的獨立審計質量。

二、盈余管理

(一)盈余管理的定義。國際上,美國會計學家斯科特(Scott)在其所著的《財務會計理論》一書中認為,盈余管理是會計政策的選擇具有經濟后果的一種具體表現。即只要企業的管理人員有選擇不同會計政策的自由,他們必定會選擇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業的市場價值最大化的會計政策,這就是所謂的盈余管理。另一位美國會計學家Schiper(1989)認為盈余管理是企業管理層為了獲得某種私人利益,對外部財務報告進行有目的的干預。Healy和Wahlen從會計準則制定者的角度出發,認為盈余管理是指企業管理者運用職業判斷編制財務報告和通過規劃交易以變更財務報告,旨在誤導以公司經營業績為基礎進行決策的利益關系人或者影響那些以會計報告為基礎的經濟契約的后果。在國內,眾多學者在學習借鑒西方關于盈余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國會計準則體系和資本市場的發展情形,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各自的見解。陸建橋(1999)認為盈余管理是企業管理人員在會計準則允許范圍內選擇適合的會計政策,為了實現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企業價值最大化做出的會計選擇。魏明海(2000)認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當局為了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經營業績的理解或影響那些基于會計數據的契約的結果,在編報財務報告和構造交易事項以改變財務報告時,做出判斷和會計選擇的過程。秦榮生(2001)認為盈余管理是企業有選擇會計政策和變更會計估計的自由時,選擇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是企業市場價值最大化的一種行為。還有學者認為盈余管理是管理者在不違反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前提下,通過會計方法或構建真實交易活動來調整會計信息以實現個人利益或企業價值至滿意程度的過程。

盡管上述國內外學者對盈余管理研究的側重點各不相同,但不難看出他們對盈余管理的本質存在以下共識:第一,管理人員是盈余管理的活動主體;第二,盈余管理的對象是會計信息;第三,盈余管理可以是會計報表上的數據操縱或者是管理層做出相關決策并進行的現實努力以改變盈余狀況;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性很強,即管理者通常為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業價值最大化。值得注意的是,會計盈余管理不同于會計盈余作假。前者是在會計準則規范的范圍內,靈活運用會計準則賦予的權力,調整會計數據,以達到管理層期望盈余的方法。前者是合法的,而后者則屬于違規操作(寧亞平,2004)。

綜合以上各種觀點,本文認為盈余管理的定義是管理層通過努力或者通過一定的會計手段,使公司的會計利潤能夠滿足管理層的期望。

(二)盈余管理的計量。盈余管理包括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應計盈余管理的計量方法主要有應計利潤分離法、具體項目法和盈余分布法等。

1.應計利潤分離法。企業的報告盈余可分為經營性現金流量和應計利潤兩部分。此乃該方法的核心思想。經營性現金流量是企業現金流變化的結果,其金額的得出取決于真實的經濟業務。因此經營性現金流量不可被操縱,報表中給出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值自然比較客觀。應計利潤因權責發生制而產生,它不直接形成當期現金流入或者流出,但會影響當期損益,比如應計入當期的折舊費用、攤銷費用等。運用應計利潤分離法估計盈余管理的計量模型有些屬于時間序列模型, 如DeAnglo(1986)模型、Healy(1985)模型、Jones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和行業模型等。這種方法假定企業進行盈余管理活動主要通過操作應計項目進行。線下前營業利潤(EBXI)包括經營性現金流量(CFO)和應計利潤(GA)兩部分,GA=EBXI-CFO。然后用回歸模型將總應計利潤分離為非操控性應計利潤和操控性應計利潤兩部分,然后用操控性應計利潤來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大量研究結果表明,相對于其他盈余管理計量模型,截面的JONES模型和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更能有效地揭示出公司的盈余管理。因而JONES模型也是在學術界運用得最為廣泛的盈余管理計量模型。

2.具體項目法。如果對研究對象所在行業和經營狀況比較了解,就可以在事前預計企業進行盈余管理活動的主要方法,然后針對影響應計利潤的具體項目進行研究,從而推測企業的盈余管理水平。比如對企業的壞賬準備項目或者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科目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由于這種方法要求研究者精通企業的各種業務以及企業所處的制度背景,這在現實中有時是不切實際的,因此這種方法運用范圍比較窄。

3.盈余分布法。盈余分布法的思想是通過研究管理后盈余分布來檢驗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為。與應計利潤分離法不同,這種方法不需要將盈余分為經營性現金流量和應計利潤兩部分。該理論假定正常情況下企業的盈余管理在統計上呈現正態分布,如果研究者發現企業的盈余管理函數明顯不是正態分布,說明該企業存在盈余管理活動(Burgstah lerand Dichev,1997)。該模型的優點是研究者不必刻意估計操縱性應計利潤,其不足在于研究者不能考察到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具體方法。

三、獨立審計質量與盈余管理

隨著獨立審計在資本市場地位的日益突出,獨立審計質量和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成為眾多會計學者感興趣的研究領域。由于缺少客觀的評價標準,直接討論或研究審計質量是比較困難的。如今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已經成為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蔣義宏,1998),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意見自然與盈余管理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意見應當對企業的盈余管理活動予以恰當的披露和報告,從而確保企業對外提供的財務報表真實公允。因此審計質量能否揭示盈余管理行為是判斷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標準之一(李越冬、倪婕,2008)。夏立軍、楊海斌(2002)以上市公司2000年度的財務報告為研究對象,研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和監管政策(股票特別處理、暫停政策以及配股的政策)的關系,得出國內注冊會計師并沒有充分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令人擔憂。陳小悅、肖星、過艷曉(2000)證實了上市公司為迎合監管部門的配股權規定存在利潤操縱行為。這一結論同樣說明了企業盈余管理活動的普遍性。曹金臣(2013)選取2011年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為樣本,發現非標準審計意見與資產總額、每股收益、流動比率及資產負債率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并且審計師是否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與凈資產收益率處于配股標準范圍內無顯著關系。他由此推斷注冊會計師具有一定的職業判斷水平,然而注冊會計師并不能夠充分揭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獨立審計質量還無法獲得投資者的高度信任。此外,還有學者針對會計估計變更過程中暴露出的失當會計估計現象,檢驗了注冊會計師的獨立審計質量。注冊會計師通常在會計估計變更前一年會對公司的會計估計失當已有察覺;在會計估計變更當年,注冊會計師非標意見的出具與估計變更涉及的項目個數、線上估計變更金額占全部變更金額的比例以及客戶規模顯著相關(劉勤、顏志元,2006)。

從整體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是普遍存在的;相應地,注冊會計師傾向于對盈余管理程度高的企業發表非標準審計意見。一般情況下低質量的審計中審計意見不能反映企業盈余管理程度。我國注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具有一定的鑒別力,其出具的審計意見報告具有信息含量。但與此同時,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平均水平不高,無法完全取信于投資者。這一方面證明了我國審計師具有較好的專業勝任能力,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缺乏某種程度上的獨立性。

四、結論和啟示

本文通過回顧與獨立審計質量和盈余管理內容有關的文獻,對獨立審計質量與盈余管理相關性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總結。審計質量的高低可以反映在審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揭示的盈余管理程度上。企業盈余管理行為越多,越容易被審計師出具非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的審計報告。因此,審計對盈余管理的限制作用隨審計質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高質量的審計具有更強的限制盈余管理的效應。

理論和實踐均證明獨立審計是規范上市公司行為的重要環節。為了有效地遏制企業進行激進的盈余管理活動、保護投資者利益,改善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不斷完善會計準則、制度,縮小企業盈余管理的空間;(2)監管部門應審核審計師提供的審計報告,確保審計師的獨立和公正客觀;(3)政府或監管部門可努力拓寬渠道,幫助審計師在審計過程中獲取更多鑒證信息。

參考文獻:

1.肖家翔,李小鍵.盈余管理定義解讀[J].會計研究,2004,(9).

2.寧亞平.盈余管理的定義及其意義研究[J].會計研究,2004,(9).

3.夏立軍,楊海斌.注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反應[J].審計研究,2002,(4).

4.陳小悅,肖星,過艷曉.配股權與上市公司利潤操縱[J].經濟研究,2000,(1).

5.DeAngelo,L. Auditor Size and Auditor Quality [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1981,(1).

上一篇:鐵路信息安全論文范文下一篇:課改進程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