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村健康教育總結范文

2023-09-23

農村健康教育總結范文第1篇

摘 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在于統籌城鄉發展,增強農業、農村、農民的生存與發展能力。因此,農村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遠程教育具有手段的先進性、運行的快捷性、覆蓋的廣泛性、內容的豐富性等優勢,能夠有效地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關鍵詞:遠程教育 社會主義新農村 服務

遠程教育自誕生之日起,就以其手段的先進性、運行的快捷性、覆蓋的廣泛性、內容的豐富性,被認為是實現教育公平,為處于知識鴻溝最底層人群提供教育機會的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發揮遠程教育優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把優質教育資源送到農村,提供適合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專門人才,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事關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敗。

一、遠程教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主要功能

1.政治教育功能

我們可通過各遠程教育終端站點,充分運用視頻點播、網絡查詢等手段,把黨中央出臺的有關政策通過網絡及時傳達到基層,引導他們學習政治理論和政策法律,不斷提高廣大農村黨員干部對新時期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從而進一步增強黨性觀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集力、戰斗力。與此同時,隨著農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民主意識、法律意識的增強,能夠進一步強化對黨的基層組織和基層政權的監督,在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上發揮重要作用。

2.技術培訓功能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钡那疤崾寝r村經濟的大發展。我們應充分發揮遠程教育平臺的作用,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運用適當的課件組織教學活動,廣泛開辟農民增收渠道,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和各方面的實惠。通過組織優秀的教學片,結合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的實際需求,開展科學種田、養殖、沼氣、病蟲害防治、農田水利建設的教學,增強農民致富本領,提高生產效益;通過網上交流農產品信息,進一步引導農民進入市場,拓寬發家致富的路子,以此來帶動一批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各行業的農村經濟“能人”,發揮“能人”幫帶作用,拓展致富層面;通過遠程教育加強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培訓,培養新型農民,讓他們掌握1-2門實用技術,做到務工務農樣樣行,并引導有一定專業技能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有序向非農產業、鄉鎮企業和城鎮其他行業轉移;通過遠程教育培育農民的現代意識,提倡節約型農業、節水型農業,推廣農業商品的無公害化、綠色化,以不斷提升農業商品的市場競爭力。

3.信息傳遞功能

運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把優質的教育資源、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學方法、先進的文化輸送到廣大農村,能夠有效地解決教育教學資源匱乏、師資短缺、教育教學手段落后等問題,有助于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縮小現實存在的城鄉之間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促進城鄉教育協調發展,體現教育公平。遠程教育站點還能夠為農民生產、生活、就業等提供準確的信息,成為廣大農村黨員干部群眾掌握信息、把握商機、籌劃生產經營的重要手段。

4.文化宣傳功能

遠程教育可積極配合各地農村開展的創建文明戶、文明村等活動,引導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使廣大農村逐漸步入世界文明的大道。通過現代信息傳播技術手段,還可直接面向農村廣大群眾傳播經濟、文化、科技信息,把黨和政府的關懷直接傳遞到千家萬戶,送到農民身邊,提升農村勞動力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快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從現實看,遠程教育站點正在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破除陋習,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

5.事務管理功能

培養和造就一批懂政策、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農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遠程教育是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性工程,把鄉村事務,包括資產資源、經濟往來、黨員管理等等都納入網絡信息管理,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還可加強其規范性、透明性,為鄉村事務公開、加強民主管理提供堅實基礎,從而有力地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6.黨群連心功能

大部分農村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農民渴望了解中央的精神,但了解的途徑與方法又不多。發展農村遠程教育,以衛星、互聯網、現代通訊技術為主要手段,突破了學習上的時空局限,恰恰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遠程教育為農村經濟改革服務,使黨的富民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深入村村寨寨,農民群眾在遠程教育節目中通過生動直觀的教學片,易于掌握黨的農村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真正成為農村改革的主體。遠程教育網絡像紐帶一樣,拉近城市與農村的距離,拉近黨員與群眾的距離,拉近農民群眾與黨和政府的距離。

二、發揮遠程教育優勢,積極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要加大對農村遠程教育的宣傳,營造全社會都關心和支持農村遠程教育的氛圍

農村遠程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心與支持。從近年來農村遠程教育試點工作看,沒有黨政領導和社會各方面的有力支持,農村遠程教育難以為繼。因此,要充分利用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介,廣泛宣傳開展農村遠程教育的意義,宣傳介紹遠程教育的知識,宣傳遠程教育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重要作用。有了全社會的大力支持,農村遠程教育必將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要適應農村教育層次多樣化需求,構建多層次、多形式結合的教育結構和層次體系

要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舉,開放教育與普通教育兼有,高等教育、中等教育與各類培訓并重,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繼續教育兼顧,形成立體化、多功能的教育結構和層次體系,給予農民最直接、最快捷、最全面的幫助與指導,以滿足廣大農村人口的不同教育需求。遠程教育要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加強與普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有關行政部門的聯系和合作,與相關企業、行業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關系,積極利用現有農村教育資源,構建一個比較完善的高、中、初級教育與培訓的遠程教育服務網絡,建立以當地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市場需求、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為導向的教育、培訓體系,為廣大農村人口提供多層次、多規格、多形式的豐富的教育、培訓機會,滿足“三農”的教育需求。

3.要開發和提供實用、有效的教學資源,增強遠程教育的影響力

面對為新農村建設服務這一全新的課題,遠程教育資源開發需要轉換思路、創新機制。要充分研究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現實需要,遵循“合理建設、互相配合、資源共享、農民受惠”的原則,制定教學資源的針對性開發策略。在內容上,要結合當地農村和農業經濟特點,開發具有本土特色的資源,注重內容的先進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培訓項目的選擇上要做到“選好一個項目,培養一批人才,致富一方農民”;在資源形式上,要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狀況、農民的文化水平和學習習慣,以實用有效、方便易用、直觀易懂為原則,選用最適宜的媒體形式;在資源開發機制上,要特別重視與鄉鎮、行業、企業的合作開發,建立共同開發機制。

4.要進一步拓寬遠程教育的途徑和內容,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遠程教育的方式,除了收看課件外,還應多樣化、豐富化,以提高教學效果。探索建立“校地”長期合作機制,普通高校、職業院校的許多專家學者都想為新農村建設貢獻力量,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建立學校與地方長期合作機制,讓更多的知識走入農家。建立涵蓋農村生產生活各個領域的專家庫,由專家教授定期或不定期通過網絡直接給農民講課及解答問題;利用大學生暑期實踐活動,讓農民與大學生團體結成幫助對子,建立長期合作機制,使大學生成為新農村建設中的“第二專家”。

5.要培養五支隊伍,構建科學教育體系

發揮農村遠程教育的作用,必須著力培養五支隊伍———新農村帶頭人隊伍、農民技術員隊伍、骨干農民隊伍、農村能工巧匠隊伍和農民企業家隊伍,讓廣大農民既是教育的受益者,同時又是教育的傳播者。要著力搭建天網、地網、人網“三網合一”的教育服務平臺,構建集教育培訓、科學普及、推廣服務和信息傳播多功能一體化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同時,在注意遠程教育全面工作的同時,要著力扶持一批條件較好的示范戶,通過遠程教育學習生產技術,實現率先發家致富,從而引導和帶動農民破除“等、靠、要”思想,自覺主動地參與到遠程教育中來,增強致富能力,激發百姓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發展意識、主動意識。

6.要增加經費投入,完善遠程教育體系

發展農村遠程教育,為新農村建設服務,是“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縮小城鄉教育差別,維護社會教育公平的一項利民舉措。近年來,農村遠程教育工程從初步示范試點到大規模普及推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實踐證明,遠程教育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是完全可行的,必不可少的。但是也要看到,農村遠程教育仍處于起步階段,它作為一項重要的公共管理事業,完全由市場來配置農村遠程教育資源是不切實際的,政府應成為農村遠程教育最有力的推動者,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增加投入進一步完善以政府為主導的農村遠程教育領導管理體制,以行政村為基本點,依托農村中小學、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建設農村遠程教育中心,統籌規劃、政策支持、資金扶持、綜合協調,推動農村遠程教育健康發展,從而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

農村健康教育總結范文第2篇

1.學前教育貧困幼兒資助

資助對象: 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幼兒、低保家庭幼兒、福利機構監護的幼兒、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養的幼兒以及殘疾幼兒.

資助標準: 500-800 元/人.年。余慶縣執行的標準是500 元/人.年。

資助流程: 每年9 月開學時,由符合條件的貧困幼兒家長或監護人向幼兒園提出書面申請,提交有效貧困證明(建檔立卡貧困證明、低保證、殘疾證、孤兒證明等),由幼兒園進行審核、公示,上報所在縣(市、區)教育、財政部門??h教育和財政部門審核確認后,按同級財政部門預算管理和財政資金支付管理的規定,向幼兒園撥付補助資金,幼兒園將資助資金發放給貧困幼兒家長或監護人。

二、義務教育階段

3.城鄉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

補助對象: 對在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就讀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生活費(統稱“兩免一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包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城鎮困難群體學生、社會救助供養學生以及其他家庭困難學生等。 補助標準: (1) 學雜費小學170元、初中220元(民辦學校學生免除學雜費標準按照 中央確定的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執行).

(2) 教科書費按教科書目錄據實免除.

(3) 城鄉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小學: 1000元/人年; 初中: 1250 元/人.年。 補助流程: (1)學雜費、教科書費入學時直接免除。

(2)城鄉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學校公布資助信息,學生按學年或學期向學校提出書 面申請,提交貧困證明材料(農村建檔立卡貧困證明、城鎮困難群體有關證明、低保證明等能證明家庭經濟困難的相關材料),學校組織對申請學生受助資格進行審查、公示擬資助名單,上報教育主管部門審核確認后,學校將補助資金通過現金或等額飯果等形式發放給學生。

4.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補助對象: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生。

補助標準: 800元/人.年(可采取家庭負擔一點的方式提高供餐質量)。

農村健康教育總結范文第3篇

摘 要:通過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對農民進行農業技能培訓,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農民創收增收渠道,有助于鄉村振興。針對農村社區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江蘇省溧陽市首先在各鄉鎮組建以地域劃分的農村社區教育集團。以其為例進行研究認為,通過集團管理模式共建、優勢項目互補、培訓資源共享、師資團隊互助的合作模式,采用取長補短、抱團取暖、共建共享的方式,能促進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建設,助推鄉村振興與經濟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實踐探索;溧陽市

基金項目:2018年度國家開放大學分部一般課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社區教育共同體建設的研究”(項目編號:G18A1450Y);2018年常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專項課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的社區教育研究”(項目編號:CJK-JZ2019001);2020年江蘇終身教育研究重點課題“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下農村社區教育供給側改革推進策略研究——基于常州的實踐”(項目編號:20SZJA001)

作者簡介:葛俊芬,女,常州開放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社區教育、終身教育;虞文萱,女,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家具與藝術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社會教育。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給農村社區教育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與挑戰,同時也賦予了農村社區教育新的歷史使命與發展目標,加強農村基層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者隊伍,成為農村社區教育中的新課題?;诖?,江蘇省溧陽市抓住機遇,通過整合鄰近區域社區教育和社會資源,使社區教育中心和地方企業、行業、學校、部門抱團合作,實行管理模式共建、優勢項目互補、培訓資源共享、師資團隊互助的、共建共享的社區教育集團合作模式,為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建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建設的功能定位

李偉林認為社區教育集團是由地方政府、教育部門和區域內社區教育院校發起和管理,由若干社區教育院校和企業共同組織成的,是為實現社區教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發展的緊密型教育團體[1]。當前的社區教育工作大多存在教育資源有限、區域社區教育中心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且農村社區教育工作中這類問題更為突出,而江蘇省溧陽市對此進行了突破和嘗試,首先開展了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建設的實踐探索。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建設是為了促進農村社區教育均衡發展,以鄰近區域的鄉鎮社區教育中心為龍頭,以老帶新、以強帶弱、優勢互補、資源整合、共同發展的一種新型社區教育模式。筆者試以溧陽市的農村社區教育集團運行為例,對其功能定位進行了分析。

(一)以完善社區教育運行機制為基礎,形成教育合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加快發展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這標志著國家把構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作為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的一項戰略任務。近年來,教育行政部門充分發揮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功能,堅持以人的發展為中心,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圍繞農村產業建設和農業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了一股適合農村社區教育發展的教育合力。葉瀾教授把這種服務能力叫做“社會教育力”,她提出應當把企業的職業培訓提升到不只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有尊嚴地生活和使勞動成為實現人自由發展手段的高度[2]。這說明“社會教育力”有其特殊的魅力,是社區教育提升社會服務力的重要標志,也是社區教育形成合力、突破資源和機制瓶頸的重要手段。如溧陽市教育行政部門以一個或幾個鄉鎮社區教育中心為集團建設的牽頭單位,整合當地的學(院)校、行業企業、培訓機構、教育服務三農基地等相關單位組建農村社區教育集團,發揮各方主觀能動性,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發揮基層首創精神,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形成教育合力,發揮1+1﹥2的作用,促進了農村社區教育的集聚發展。

(二)以資源整合、城鄉融合發展為目標,促進教育均衡

從社會發展來說,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同時肩負著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使命,集團建設需要通過內部成員單位的互需、互動、互惠、互利,最終提高農村社區教育的整體發展水平,增強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后勁。由于農村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條件相對薄弱,農村社區教育集團的構建需要考慮合作之后在資源共建共享過程中有足夠的方便快捷。如溧陽市建立的北山社區教育集團、南山社區教育集團、長蕩湖社區教育集團等幾個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基本上都是由臨近幾個社區教育中心或幾個企業、行業、學校、團體、培訓機構、教育服務“三農”基地等建立集團合作關系,以便于資源共建共享,促進農村人口就業創業,提高農民經濟收入。農村社區教育集團資源成為促進城鄉社區教育均衡發展的獨特優勢,成為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助力。

(三)以農村農業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要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在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同時,注重優化農村勞動力結構,必須提高經營現代農業的群體的人力資本質量[3]。一直以來,由于農村勞動力的綜合素質相對較低,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民收入的提高。相對于城市來說,農村地區在經濟發展、農民就業創業、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對技能提升的需求更迫切。在注重社區教育集團規模、質量、效益、品牌相統一的基礎上,農村社區教育集團的運行緊緊圍繞集團成員單位的實際需求確定合作項目,通過合理的、優化的資源配置,使社區教育由粗放辦學向精準服務轉型發展,能為當地農民帶來更多實用新型技術的培訓,提升其人力資本水平。

二、農村社區教育集團的實踐探索:基于江蘇省溧陽市的考察

農村社區教育集團的構建需考慮區域發展整體情況和發展特色。為了解決農村社區教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作為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縣級市,溧陽市對此進行了實踐探索并經過不斷地實踐、總結、提升,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建設模式。

(一)構建了鄉鎮社區教育中心+社會力量合作的社區教育集團模式

從農村社區教育集團研究角度來看,需要充分發揮各鄉鎮街道社區教育中心的主導力量,發揮他們統籌指導服務管理的作用,整合并調動社會各方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才能進一步助推“社會教育力”的聚通與提升。如溧陽市北山社區教育集團將北山片區的竹簀鎮、南渡鎮、上興鎮3個經濟大鎮的社區教育中心進行資源整合,上聯開放大學、社區培訓學院,下掛村(居)民學校,同時結合地方資源,聯合溧陽市千里馬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溧陽市一大教育培訓機構、溧陽宏達電梯技術培訓中心、常州富士電梯有限公司、溧陽市華耀起重機械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和社會培訓機構力量成為緊密型成員,制定集團章程,規定“以服務培訓促進公益培訓,以培促教,強化社區教育協同發展,提升社區教育質量,促進地方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提升廣大從業人員的就業創業、創新創業能力”[4]。溧陽市北山社區教育集團成立后,根據社區教育集團各成員單位師資特點進行資源整合、合理分工,取長補短、避免重復勞動。在培訓內容的設計上,按照溧陽市優勢支柱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需求和集團的實際培訓能力,規劃集團培訓內容。常規培訓包括球類、琴棋書畫類、舞蹈類等方面的活動;公益類培訓有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技能培訓、應急救護培訓、殘疾人實用技能培訓等;服務類培訓包括電梯行業的安裝維修、電梯司機和安裝管理員培訓、起重機械安裝維修、起重安裝指揮、起重機械安裝管理培訓等,真正實現了培訓項目的多元化、立體式、共享性。集團充分考慮了當地電梯業務技術培訓的發展方向,以此構建培訓課程、打造師資團隊等,建立集團內資源互補鏈接,不斷提升集團電梯技術培訓質量。溧陽市的先行先試做法是對現有社區教育“單打獨斗”格局的大膽突破,是盤活、整合區域社區教育資源的創新舉措,在此基礎上,區域社區教育集團建設模式基本形成。

(二)構建了鄉鎮社區教育中心+項目共建共享的社區教育集團模式

農村社區教育集團通過構建新型項目管理運作機制可以有效破除其社區教育機制性缺失的弊端。以社區教育項目建設為抓手,溧陽市教育行政部門整合11個社區教育中心資源形成合力,推動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品牌項目特色化建設。以社區微課建設為例,由鄉鎮(街道)社區教育中心牽頭,以項目共建的形式成立特色化建設的短期社區教育集團,制作了微課“天目湖魚頭”“溧陽扎肝”“天目湖白茶”“游子吟”“史侯祠”“上宅里將軍馬燈舞”“1號公路”“尋芳舊史 和美溧陽”等系列課程,既展示了地方特色又傳承了歷史文化,并以項目共建為抓手,充分發揮了社區教育中心的凝聚力和組織力,打造了溧陽市農村社區教育微課品牌,成為溧陽市社區教育的新名片。同時,教育行政部門牽頭,聯合市宣傳部、文明辦、旅游局、團市委等部門還共同參與了社區教育游學項目和研學基地的認定工作。社區教育集團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社區教育“一村一品”,目前已認定社區教育游學項目16個,中小學研學基地11個等品牌項目,以游學和研學項目基地建設為抓手,豐富了中小學生的社會實踐方式。這種體驗式、互動式、參與式學習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感性認識。

(三)構建了鄉鎮社區教育中心+學習共同體互助共學的社區教育集團模式

社區結構與內涵的變遷,以及社區居民的相互依賴對社區治理與學習生態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催生了政府的教育供給、社會的教育供給與草根互助學習、互補發展。繼瑞典“學習圈”之后,社區學習共同體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孕育而生的一種新型學習組織形態,是生活在社區中的居民由本質意志主導的、因共同學習而結成的能實現人的生命成長和建立守望相助關系的群體[5]。社區教育集團根據學習對象層次、學習內容需求、學習規模大小、學習時間安排等不同情況,由專業技術人員領銜建立了按學員需求為導向的學習共同體,如應急救護學習群、電梯安裝學習群、果蔬栽培學習群、健康娛樂學習群、傳統文化學習群、水產養殖學習群、民宿管理、賓館服務、旅游服務等若干互助學習圈。在這些組建的專業學習共同體中,參加培訓的農民和企業職工白天可以正常上班,下班后可以用手機微信群、QQ群接受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或進行在線問答,真正實現送教送培到工地、田頭,帶著農民學技術、學技能。這種學習模式簡單、靈活、多樣、易操作,更適合農民閑暇時碎片化學習、交流,能幫助農民提升農業生產知識與技能,真正做到帶著農民學、幫助農民富的目的。通過社區教育集團平臺,可以開展各類線上線下活動、講座、培訓等,滿足農民個性化學習需求、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經濟、教育、文化、旅游、環境等各項事業均衡發展。溧陽市創新性地把區域內主要的紅色文化、景區景點、文化遺存、220多個鄉村旅游點、62個美麗鄉村和特色田園鄉村串成“金山銀山”,打造成遠近聞名的365公里“溧陽1號公路”;在此基礎上,社區教育集團組織當地有豐富經驗的種植、養殖大戶、農技專家,以需求為導向對農民進行精準種養殖技術培訓,提高當地農民農業技能,以傳幫帶的形式,打造農業“一村一品”;通過電子商務培訓,采用直播帶貨等信息化手段,把公路沿線一些特色種養植基地的農副產品帶向千家萬戶,通過豐富的活動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提升農民生活質量,給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品質與內涵。

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農村社區教育發展中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在各類資源相對短缺的情況下問題更為突出。許多農村地區已經開展基于院校、企業等多元主體合作發展的實踐探索,雖然未必冠以社區教育集團之名,卻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社區教育集團建設之實,其運行中亦存在諸多問題。筆者以溧陽地區社區教育集團為主要調查對象,結合其他地區農村社區教育共同體建設的一些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存在一些普遍性問題。

(一)社區教育集團資源整合力度不足

目前,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建設中資源整合力度仍顯不足,未能充分整合區域內的成人中專校、職業院校、中小學師資資源、專業能力資源、科研能力資源、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資源;或者有些集團雖然名義上整合了一些院校、企事業單位資源,卻由于未能形成集團內部的互動、互惠和協同機制,部分主體雖參與了集團但仍然各自為政。這樣,學校、行業、企業、社會組織、培訓機構、社區教育中心尚未建立真正的利益共同體,缺少項目化的運作和品牌化的效應,各類主體無法深入參與社區教育,沒有形成資源的有機融合,尚未真正意義上形成社區教育的合力。

(二)城市社區教育資源的輻射功能有待強化

在鄉村振興戰略發展中,人力資源是關鍵,而當前農村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嚴重短缺這一問題尤為突出。部分鄉鎮的社區教育中心基礎設施簡陋,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高,教學科研能力較弱,農村社區教育能力建設遠遠不能滿足農民對學習的迫切需求和美好愿望。(區縣級)社區培訓學院大多位于城區,較難將高質量的社區教育資源直接輻射到農村?;诖?,建設惠及全民公平、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社區教育,把城市優質社區教育資源提供給有迫切需要的農村,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學習資源需求的強烈心聲,也是我國社區教育今后改革發展的價值取向和努力方向,是社區教育資源由供給側改革向需求側滿足的目標和任務,也是社區教育集團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專職管理隊伍和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社區教育集團建設需要專業化的管理隊伍和教師隊伍,而當前農村社區教育專職管理人員隊伍在編制、待遇、職稱評定等方面的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這也是制約農村社區教育發展的瓶頸。部分鄉鎮基層社區教育中心的管理人員由中小學即將退休的校長兼任,年齡偏大、隊伍不穩、素質不齊,他們缺乏系統的社區教育發展理論與研究的培訓,社區教育管理經驗明顯不足,導致社區教育在基層社區工作中處于邊緣化的尷尬地位;部分教師因為聘用關系在中小學,工作崗位在社區教育中心,導致其職稱問題遲遲不能解決,這也嚴重影響了社區教育管理人員及師資隊伍的年輕化、專業化和信息化發展。

(四)管理評價考核機制有待完善

多元主體形成的社區教育集團因其主體性質、利益訴求的不同,更為需要形成相對穩定、科學的管理、考核、評價機制。目前,農村基層社區教育在業務上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門主管,而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的重點是各級各類學校。由于社區教育工作落腳點主要是鄉鎮、街道及社區,而教育行政部門對街道社區沒有管理考核職能和權限,再加上基層對社區教育投入的人才物不足,主要靠社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對社區教育的情懷開展工作,尚未形成操作性強、適合社區教育的管理、考核、評價標準和機制,這嚴重影響了農村社區教育工作的有效推進,影響了社區教育集團的活力。在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建設過程中,如何發揮社區教育中心的牽頭單位作用和其他成員單位的核心作用,都需要通過建立健全管理體制與機制來進一步完善。

(五)社區教育集團經費保障力度有待加大

《教育部關于推進社區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規定,“國家和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應努力按照社區常住人口年人均不少于1元的標準,落實社區教育經費”;2017年江蘇省教育廳等十一部門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社區教育的實施意見》,要求加大對社區教育的支持力度,提出“縣(市、區)財政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4元的標準安排社區教育經費”。即使作為經濟大省的江蘇,有些地區的社區教育經費保障也亟待解決,部分地區的社區教育經費保障還有待加強;特別是農村地區,總體的社區教育專項經費不足,部分鄉鎮社區教育中心由于沒有獨立賬戶而導致經費掛在當地鄉鎮財政賬戶或中小學賬戶中,經費使用困難。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社區教育的基礎條件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影響著農村社區教育集團的建設。

四、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建設的路徑突破

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地分享產業增值,這是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的要求。而推進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建設是統籌發展城鄉社區教育、整合各類資源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服務人的全面發展的有力保障。農村社區教育集團的建設可以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程中從以下路徑突破。

(一)開展項目運作,注重品牌發展

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建設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特色課程建設為核心建立課程建設體系,在調研的基礎上開發符合農民需求的特色課程、精品課程、系列課程。如:在鄉村振興和全域旅游戰略進程中探索社區教育游學項目實驗,把“游”和“學”緊密結合、相互融通,推進青少年校外實踐學習和老年人休閑娛樂學習,明確“樂學”主題和“樂游”線路,開發游學課程,打造游學項目品牌;讓社區教育與社團相結合,鼓勵和引導社區居民自發組建形式多樣、主題突出的學習團隊、活動小組等學習共同體,實現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不斷增強各類組織的凝聚力和創新力,提升全民終身學習的動力和品質;開展內涵建設,打造特色品牌,加強宣傳推廣,擴大品牌的影響力與輻射面。

(二)職社合作互助,注重均衡發展

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在推動農村產業經濟結構轉型和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一方面,可以整合職業院校的“雙師型”骨干教師資源,使其成為社區教育中心的兼職教師,也可以讓有能力有技術的學校領導資源到企業培訓中心任職,如此,職業學院老師可以把專業知識、管理經驗送教到田間地頭,實現教育服務社會的供給;另一方面,社區教育集團把企業的需求作為培訓的重要任務來完成,又滿足了企業對社會教育服務的精準需求,實現資源最有效的整合與利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融合的過程就是以企業為紐帶,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協同、均衡、融合發展的過程。通過校企深度合作,職成深度融合,能讓農民和職工得到最大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提升的教育實惠。

(三)打造師資團隊,注重輻射推廣

進一步推進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建設以及持續推動終身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需要打造一支能上課、上好課、深受社區歡迎的社區教育本土名教師。因此,充分整合區域資源組建社區教育講師團,由名師引導以點帶面、輻射推廣,對社區教育骨干教師開展專題性、針對性的系列培訓,可以提升鄉村教師高質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以社區教育名師工作室為平臺開展團隊協作、共同發展,可以孵化優質社區教育課程,培育優秀社區教育師資,形成“名師引領+團隊合作+定期培訓”的社區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創新方式,激發鄉村振興的核心能力,服務人的全面發展。

(四)完善機制體制,注重考核評估

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社區教育的發展首先應完善黨委領導、政府統籌、教育行政部門主管、相關部門配合、社會組織積極支持、社區主動作為、市場有效介入、群眾廣泛參與的社區教育協同治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各地要建立社區教育集團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制定集團相關管理制度與發展目標;集團要明確考核評估要求,以考核評估督導制度促進集團體制機制的創新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社區教育發展的滯后性,增加社區教育需求供給,調動社會資源的有效參與;要考核評估社區教育中心對行業企業和培訓機構的業務指導能力、社區教育集團各成員單位教育培訓服務的規范性和培訓質量的有效保障等;對社區教育集團的統籌協作服務意識、充分尊重參與單位的意愿程度、相鄰社區教育機構的分工協助、節約辦學成本的實現、辦學質量的提高、精準服務水平的提升等方面進行考核評估,充分調動各合作單位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一步促進社區教育集團的可持續、良性化發展。

(五)加強經費保障,注重能力建設

在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和社區教育經費有了保障的同時,必須配套經費使用管理辦法,明確社區教育經費的使用范圍,嚴格明晰經費列支范圍和標準,加強經費使用績效評估考核。在人財物得到保障的基礎上,農村社區教育集團要加快社區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和內涵發展。農村社區教育集團應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社會捐贈、學習者合理分擔等多種渠道籌措經費的社區教育投入機制,加大對社區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斷拓寬社區教育經費的來源渠道;要吸引行業性、專業性社會組織、社區社會組織和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參與社區教育集團建設;鼓勵社會資本通過興辦實體、項目資助、活動贊助、提供設施設備、設立社區教育基金等方式舉辦社區教育機構或支持社區教育集團發展。

實踐證明,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社區教育集團建設在統籌城鄉社區教育資源、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方面發揮了積極推進作用。建立農村社區教育集團是供給側改革服務鄉村振興的創新形式,是為農民提供高質量學習資源的創新模式,是為農民提供精準服務的重要手段,是提升農民技能、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是突破農村社區教育發展瓶頸與困難的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李偉林.資源整合視角下的社區教育共同體探究[J].高等繼續教育,2014(5):55-57.

[2]葉瀾.社會教育力:概念、現狀與未來指向[J].課程·教材·教法,2016(10):3-10.

[3]馬建富,郭耿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培訓的功能定位及支持策略[J].職教論壇,2018(10):18-24.

[4]王中.社區教育集團的利益機制研究: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J].職教通訊,2020(6):1-6.

[5]汪國新,項秉健.社區學習共同體:重拾共同體生活的現實載體[J].教育發展研究,2018(9):64-69.

[責任編輯    曹   穩]

The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Group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Liy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GE Junfen, YU Wenxua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group; practical exploration; Liyang City

農村健康教育總結范文第4篇

對農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不僅需要老師和校領導的關懷和支持, 同時也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和配合。然而農村的家長在教育方法上與城市的家長有很大的差距, 大多都死板教條或只管干農活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不聞不問。孩子犯點錯誤就破口大罵, 拳腳相加或用異樣眼光看待孩子, 教育方面粗暴而又簡單, 因此農村學生家長的行為促進了德育教育的改革。作為農村學生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必須要明白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目的, 有計劃的對孩子進行教育, 改變以往錯誤的教育方法, 要把孩子視為德育的主體, 德育工作才能收到實效。

2 教育農村學生樹立遠大的思想, 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要想讓農村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學校老師必須要激發學生們刻苦學習, 幫助他們掃清學習路上的各種障礙, 把不穩定的學習情緒和波動的思想徘徊回來, 激發他們拼搏進取實現自己的理想。

3 農村教師既做慈母又做嚴父

作為農村教師, 不僅要將自己的愛心奉獻給學生, 還要幫助學生們改變自身缺點和毛病。對那些平時上課調皮的學生要給他們講道理, 說服教育;對家庭困難的學生家庭要給予資助;對生病的學生要及時去看望或利用星期天給予補習功課;讓學生們都能感覺到老師就像他們的父母一樣, 從思想上去改變他們, 讓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充滿溫暖。

4 利用中華傳統美德去影響農村學生的實際行為

農村學校要開設一些道德歷史事跡課程, 把名人偉人的立德修身和治國安邦故事講給學生們聽, 培養他們的高尚道德情操, 引導他們走向正道。這些故事和事跡雖然改變不了他們的實際行動, 但作為農村學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應該將中華傳統美德與現代社會有機結合起來, 培養出健康高品質的農村學生。

5 農村學校要嚴肅班風班紀

一個好的班風與嚴肅的班紀是分不開的, 是學生順利學習的保證。農村學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要制定班規, 讓每個學生都去遵守, 嚴肅紀律, 一旦有學生違背就要嚴肅批評。同時還要創設學校班風, 鼓勵學生們多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6 農村學校要強化德育教育, 表揚為主

愛聽表揚是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 對于農村學生也不例外。老師在學校上課時要對擾亂課堂秩序的學生給予微微批評, 不可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對紀律好的學生要給予表揚, 其他學生便會效仿。這樣有利于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學習。

7 農村學校要認真做好家訪和開好家長會

家訪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由于農村家庭文化層次都比較低, 這樣就需要學校老師在家訪中多給予講解一些新時代教育觀念, 讓家長們明白怎么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其次農村學校還應多開一些家長會, 開會時, 學校老師要和家長展開互動, 讓學生家長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一些學習情況和行為習慣及思想動態, 老師和家長交流多了, 可以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收到良好的效應, 還能獲取家長的好評。

8 農村教育因才施教, 對學生要對癥下藥

學生在學校的的調皮搗蛋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學校老師在教育學生時要對不同的情況, 采取不同的辦法, 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對那些上課不集中、愛東張西望的學生要采用交流談心法和學生進行溝通, 讓學生們明白學校的紀律和要求及家長對他們的期望和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形式。對那些經常請假、遲到、不喜歡看書的學生要教育他們, 將來步入社會要成大事者, 必須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對那些上課睡覺、說話、影響別人學習的學生, 學校老師要對他們多次進行溝通, 使他們明白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校老師還可以在課堂教育中樹立榜樣, 如:小明同學以前學習成績差、上課愛說話等等很多不良行為和習慣, 經過老師和他的溝通, 現在成績排在了前十名, 還經常幫助其他同學復習功課, 這樣的局面就達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結束語

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而又復雜的多環節工作, 對學生的品德教育, 學校老師要利用家訪多深入的了解學生及家庭情況, 任何環節的疏忽都會降低德育教育的工作效果, 我們做為農村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有師德之心、師德之范、師德之行, 這樣才能搞好我們農村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才能使農村學校的德育工作開出一片藍天, 贏來一片曙光。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 農村生活條件不斷改善, 很多學生卻出現了心理及道德方面的問題。這不僅給社會、家庭教育造成影響, 更給學校教育帶來了難度。農村學校必須打破傳統德育教育模式, 融入新的德育教育模式, 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

農村健康教育總結范文第5篇

摘要:本研究從農村的現狀出發,旨在探索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途徑和方法,有效地預防和矯治小學生的心理問題,疏導小學生的心理障礙,開發其小學的心理潛能,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并造就一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專長的小學教師隊伍。

問題提出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學習、升學的激烈,出現心理不適、心理問題及心理障礙的小學生比例明顯增多。如何幫助小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強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緊迫問題。為此,我們提出“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研究”專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途徑和方法,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小學生,造就一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專長的小學教師隊伍。

研究目標、內容

1.研究目標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

2.研究內容

依據小學生年齡特點,在設計各年級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內容上各有側重。 低年級著重解決從幼兒園到小學階段學生情緒易沖動、膽怯、自私的心理問題;中高年級側重于幫助小學生重新認識自我、認識環境,增強信心,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訓練,采用開放式教育。

研究方法

本實驗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觀察法、談話法、經驗分析法、心理測驗法,調查小學生心理現有的發展水平,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實踐基礎。

具體做法是:

1.情境教育法:

創設情境,鍛煉小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獨立克服困難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進程中,培養小學生用情感互動、直覺、感悟等理解事物,在這個過程中,強調主體的內在體驗。

2.班級自治教育法:

在班級內培養學生自立、自強、自律、自尊、自信的品質。這一方法重在心理咨詢教師和班主任充分發揮小學生主體性,讓自治教育成為可能。在這一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小學生不是被動地跟隨活動,而是主動地參與,小學生與教師共同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體系。這一教育活動的前提是把小學生視為有自治能力的主體,小學生有能力根據教師提供的建議自己組織學習的進程,自主構建心理世界,實現班級自治。

3.行為規范養成法:

制定各種行為常規,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這一方法突出了行為習慣在小學生心理品質的養成中的巨大作用。

4.心理疏導法:

設立心理咨詢室。開展心理咨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檔案,這種途徑往往效果明顯。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家長和教師對學校心理咨詢有誤解,認為那只是用以咨詢問題學生的,而與自己無關。實際上,許多家長和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上不妥當或面臨著問題,他們也應該接受心理咨詢。另外,學校心理咨詢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學會解決心理發展中的疑難問題、克服心理障礙,要達到這一目的,學校心理咨詢人員必須得到家長和教師的配合,分析學生心理癥狀,掌握學生確切的征兆,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排除心理障礙。

5.磨難法:

培養小學生對挫折的承受力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一方法重在對小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平時學校經常結合農村實際情況,組織小學生去農田勞動,體驗農民伯伯的辛苦,增強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研究成果

1.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出了教育教學自然情境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原則,即科學性原則、主體性原則、參與性原則和實踐性原則。教育的主要途徑是開設訓練課、學科滲透、活動延伸、心理咨詢等。

2.廣泛開展培養以健全人格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實踐活動,師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3.針對心理問題表現較為突出的學生,進行個案跟蹤調查,建立學生個案檔案,實施有針對性的教育疏導。

4.課題組的實驗研究工作帶動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展開,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

(1)課題組撰寫并積累了經驗總結、個案分析、活動案例共80多份,被《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中國教師報》等報刊選載10余篇。

(2)參加中央教科所課程教學研究部、中國教育學會全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人民教育》編輯部、《中國教育報》編輯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蘇魯豫皖地區小學教育研究會、徐州市教育學會、徐州市教科所、徐州市教學研究室、徐州市陶行知研究會組織的論文評選,幾十篇心育論文在論文大賽中獲獎,學校榮獲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獎,并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上作了經驗介紹。

(3)學校開展大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活動10余次,匯集活動圖片80余幅,問卷8類200余份。

(4)課題組在江蘇省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2004年5月份組織開展的課題研究觀摩交流活動中被評為邳州市優秀課題組。

認識與討論

1.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中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這些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在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和必要保障。

本實驗研究表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必要,而且可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實施素質教育需要轉變觀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落在實處。在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同時,要將其有機地融入到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做到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其他素質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本實驗的價值在于,探索出在小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方法和途徑。教育原則是:科學性原則、主體性原則、參與性原則、實踐性原則。教育的方法主要是:情境式、講述式、探究式、討論式、合作式。教育的主要途徑有:開設訓練課、學科滲透、活動延伸、心理咨詢等。

本課題組認為,開設訓練課、學科滲透、活動延伸這三種途徑重在預防,能夠幫助教師在小學生學習期間及時發現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并能在第一時間進行有效的疏導,以便使小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而心理咨詢是一個幫助和指導的過程,通過運用一系列有關心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為小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以減輕和消除小學生的心理障礙,提高小學生處理問題的心理能力。

2.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開設,對提高小學生整體的心理素質有很大的幫助。

在實驗前,我們發現部分小學生在自我意識、學習障礙、人際交往等方面存在著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尤其在自我意識方面,小學生有普遍的“自我中心”,自我評價上存在著較為明顯的自負與自卑兩極分化現象,在自我調控方面缺乏耐心和心理承受力。 自實驗中期( 2002 年 3 月后)在全校19個班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以來,小學生心理素質在整體上有較大提高。

3.個別輔導和心理咨詢極大地幫助了存在心理問題的小學生。

4.在實驗研究中,課題組人員群策群力,通力合作。除利用晨會與班隊會時間開設了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及針對個別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咨詢外,課題組還組織教師辦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欄、黑板報及小報,還與社區密切合作,在廣播中增設了“健康從心靈開始”欄目,并設立了“知心信箱”,開通了心理求助熱線,極大地拓寬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動態的工程,它不僅需要學校的實施,也依賴于家庭和社會的配合。本實驗研究的途徑和方法是諸多途徑和方法的部分,但我們的基本認識和基本經驗,對同類小學是具有普遍意義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江蘇省邳州市鄒莊中心小學)

編輯/陳 虹 王 策

農村健康教育總結范文第6篇

1 農村小學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

目前, 農村小學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問題比較多, 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溝通渠道單一。家校合作的溝通方式應當是多渠道、全方位的。但筆者對鵝池小學進行一定的了解后, 得知鵝池小學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校訊通、書面通知、電話聯系、家長會、家訪這五種, 而且使用頻率都不高。即使使用了, 由于多數監護人是50多歲以上的人, 對信息查看弄不明白, 文字更無法理解。

2) 內容狹窄, 深度欠缺。家校合作所涉及的內容應是相當廣泛的, 所有與學生成長、教育相關的各個領域都應包含其中。但在農村,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內容基本只局限于學生的成績、放假時間、安全教育, 對學生的品德、修養、審美、心理層面考慮甚少。

3) 單向為主, 互動缺乏。家校合作的過程應是家長與教師相互交流、配合支持、平等協作的過程。然而在農村, 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交流通常是單向的, 主動權常常掌握在教師手中, 家長極少有機會向學校傳達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雙方互動較少, 從而降低了家校合作應有的功效。

4) 家校溝通缺乏平臺。家校溝通平臺應是家長委員會, 家長委員會中的學校和家庭兩大主角, 也就是教師和家長 (監護人) , 監護人有上千人, 不可能全在這平臺中, 成立家長委員會十分必要, 作為家長委員會的成員,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 將學生在家庭的德、智、體、美、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情況與學校的這幾方面教育情況進行比對分析, 各自擬定工作目標, 齊抓共管, 達到雙贏的目的。所以學校要搭建好平臺, 為廣大家長提供服務的平臺。

2 影響農村地區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

2.1 來自社會方面的因素

1) 農村生活水平的制約。落后的農村生產力和較低的發展水平抑制了農民對教育的需求, 絕大部分農村人民把主要精力用在改善生活條件上, 經統計, 學校30%外出打工的學生家長在學生小學六年間從沒有和學校溝通和交流過, 更沒有過多的時間關注孩子全面健康發展, 也無法與教師保持長期有效的合作關系。

2) 傳統教育的影響。受當前考試制度的影響, 絕大多數家長只關注子女的學業, 忽略了子女其他方面的發展, 和教師的交流也僅局限于孩子的學習成績, 不能和教師建立起一種長期的友好的合作關系。

2.2 學校方面的因素

1) 學校領導者的因素。在實行校長負責制的今天, 校長的辦學理念直接影響了學校的發展方向和道路。然而現行的評價體系, 決定了許多校長把眼光緊緊盯在學校教學質量上, 而不明白學校教學質量只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這就必然導致他們忽視了學校與家庭合作的重要作用。

2) 普通任課教師不愿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在農村, 普通任課教師與家長的接觸頻率明顯低于班主任老師。這些教師不愿與家長溝通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場經濟的影響, 沒有班主任津貼, 也就沒有他的事, 再有就是他們的時間與精力不允許。

3) 教育經費的短缺, 也是制約家校合作的重要因素。家校合作是一個系統工程, 在實施過程中必須要有一定的經費保障。而我國農村普遍存在教育經費短缺的現象。許多農村學校都把有限的經費用在改善辦學、辦公條件上, 沒有多余的資金作為家校合作的使用經費。

2.3 家庭方面的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也是他們的終身老師, 對青少年的健康快樂成長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 家長對家校合作的認識程度, 直接影響合作的效果。

1) 家長的受教育程度, 是影響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 對家庭教育的把握越好。在農村, 由于長期受生活水平的制約, 學生家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對學生學習的要求就不高, 能把小學混畢業就盡責了, 農村家長的文化程度和對學生學習的要求普遍不高, 他們對家校合作的意義、作用缺乏深刻的認識, 這給家校合作帶來了嚴重的阻礙。

2) 家長認識的錯誤, 阻礙家校合作。部分家長缺乏參與學校教育的意識, 沒有認識到參與“家校合作”是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他們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了, 一切的責任就是學校的, 要關心只關心子女的學習成績, 在其他方面卻置若罔聞, 最終間接阻礙家校合作的正常進行。

3) 家庭的經濟狀況, 影響家校合作。農村落后的經濟狀況, 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約了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投人, 為了掙得更多的錢, 許多家長都投身于工作, 無法細心照料子女, 更無法與教師及時或經常進行溝通, 嚴重影響了家校合作。

3 提高農村地區家校合作有效性的策略

3.1 政府層面

1) 學校加強軟件的建設, 嘗試使用主題講座、家長學校、親子互動、建設網站等多種方式進行改善。通過家?;顒拥拈_展, 讓家校合作能得到政府在經費、人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給予學校資金、人力等方面的幫助。

2) 學校和家長對家校合作的理念理解得還不透徹, 學校通過新聞媒體宣傳家校合作的理念, 促使家長和學校的教育目的統一。

3.2 學校層面

1) 充分利用互聯網。鵝池小學的“校訊通”網站功能過于單一, 主要就是通過網絡向家長發短信通知, 而且該網站只有教師才能進入, 家長是不能進入的。筆者認為, 可以在“校訊通”上構建了家校信息互動平臺, 為家長提供一個與教師方便快捷的溝通渠道以及為家長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的網絡環境, 構建一個教師、家長和學生三方的學習共同體。在網站上, 學??梢园l布學科資料、家庭教育指南、信息公告等, 讓家長對學校進行監督檢查, 并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家長也可以參與到網絡互動中, 發布自己的教育經驗、感想, 與教師和其他的家長進行互動、交流。這樣, 就能將家庭與學校聯系起來, 使家庭參與到學校教育中, 實現學校和家庭兩種力量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協調, 促進“教育社會”的形成。

2) 建立家長委員會。在家校合作工作中, 學校應努力拓寬家校合作的渠道, 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 設立家長開放日、開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動、定期進行家訪、建立家長學校等一系列的活動, 讓教師和學生、父母和子女、家長和老師之間有良好的溝通, 讓先進的理念、創新的思維、鮮活的知識伴隨著思想和情感, 在彼此之間的交流互動中積極有效地溝通滲透。開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動。充分利用各種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教育。在母親節、感恩節開展了孝敬教育, 比如給媽媽送一束康乃馨, 給媽媽寫一封感謝信, 給最親的逝者寫一封感恩信等, 為了增加活動的實效性, 我們也要求家長給子女回一封信, 讓孩子與家長進行溝通, 以增進彼此的情感, 了解各自的內心需求, 化解相互間的矛盾, 也為家長與孩子的交流開辟了一個渠道,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過后, 我們征得家長同意, 把部分書信刊登在《家長報》上, 分發給全校的家長閱讀。在閱讀中, 通過了解同齡孩子的心理、精神需要等, 許多家長懂得了與孩子溝通的更多技巧。

3) 以家校聯誼為抓手, 共建學校的特色活動。學校結合學校的特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溪號子”基地建設、十佳小歌手、骨干山脈教育共同促進體以及酉、黔、彭邊區教師男子籃球聯賽等一系列有影響的活動的開展, 讓家校管理形成一種全力, 促進學校教育的騰飛。

3.3 教師和家長層面

1) 互相理解、互相溝通。許多家長和教師對家校合作的理解不全面, 對家校合作活動中各自的職責不明確, 致使家長和教師合作的態度不積極。因此, 首先要相互理解, 相互信任。信任是家校合作的前提, 學校應提高管理透明度, 家長應打破傳統的重視智育和推卸責任的觀念, 積極主動多層次的參與家校合作。其次要明確雙方各自的權利義務。學校應給予家長配合、參與和監督學校教育管理的權利, 家長在行使權利的同時, 也應盡可能的履行義務, 支持、配合家校合作。

2) 共同提升自我, 互相支持信任。教師與家長都應不斷提升自我, 只有提升了自己, 才能更好地配合對方, 支持和信任對方。同時, 教師應注重情感投入, 急家長所急, 想家長所想;注重交流方法, 拉近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拓寬交流渠道, 密切家庭學校的聯系。而家長要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 及時向教師反映孩子各方面的情況, 判斷性地接受教師的指導, 及時發現并指出教師的錯誤。

上一篇:有關清明節的詩句范文下一篇:扶貧戶幫扶工作計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