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特色城鎮范文

2023-09-19

特色城鎮范文第1篇

1、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培育特色小鎮的必要性分析

1.1、培育特色小鎮是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的創新探索

所以這社會的不斷發展, 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新型城鎮化建設熱潮, 其也是城鎮化發展的普遍規律。在建設過程中, 充分結合我國目前城鎮化發展狀況, 體育出新的發展戰略, 這也是我國城鎮化發展到該階段實現轉型升級的一種有效戰略。和以往傳統的城鎮化相比較而言, 新型城鎮化具有公平共享, 以人文本, 統籌城鄉, 集約高效, 文化傳承, 強調四化同步, 綠色低碳, 生態文明, 彰顯特色, 政府引導, 堅持市場主導以及政府引導等特色。在此大環境下, 建設特色小鎮也是一種必然發展趨勢, 完全符合城鎮化發展規律, 將會成為新一輪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發展的有效動力。

1.2、以往城鎮化的遺留問題迫切需要尋求解決路徑

我國城鎮化建設歷經30多年, 目前還存在很多的問題, 主要是因為其是由于各種資源自發向城市集中, 還有有小城鎮粗放發展而來等各種原因所造成的。所以國家在提出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的時候, 必須要以全新的發展理念作為指導思想, 注重生態和經濟的協調發展, 對質量式增長和內涵式增長引起足夠的重視, 大力發展小城鎮和各種中小型城市, 而特色小鎮的建設理念剛好與之相吻合。由此可以看出, 無論是對以往傳統城鎮化遺留問題的解決, 還是對新型城鎮的建設, 特色小鎮的培育都是一種非??茖W合理的發展模式。

2、傳統城鎮化發展中存在問題分析

2.1、側重于市場化主導, 影響著區域經濟發展均衡性

以往傳統城鎮化建設過程中, 一般情況下市場化都主導作用依賴性都特別強, 從而造成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 受各種體制和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不同地區的城鄉發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 我國東部沿海區域城市發展就比較快, 小鎮也比較多, 但是西部區無論是人口規模還是用地規模都遠遠落后于東部沿海地區;二, 以往建設的城市結構不夠科學合理。每個地區由于政治資源還有經濟資源差距比較大, 所以各個地方城鎮化建設速度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成市化進程比較快的地區, 城鄉一體化建設速度也就相對比較快。但是隨之而來的很多問題也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例如, 環境污染問題和住房緊張問題, 不僅會增加居民的生存壓力, 而且還會大大降低城市的吸引力;三, 產業布局不夠合理, 由于城鎮當中某些產業布局存在問題,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存在產能過剩以及高能耗現象, 大大降低了產業的創新能力, 嚴重阻礙著整個行業的發展。

2.2、城鎮化及工業化進程中的環境問題

在以往城鎮化發展過程中, 總是過于注重對GDP的追求, 而并沒有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化發展戰略引起足夠的重視, 再加上工業化發展過程中更是把經濟效益看得高于一切, 這就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和壓力, 引發了眾多的環境問題, 例如水資源、大氣以及土地都受到了嚴重的污染, 而且還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噪音污染, 嚴重影響著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性。這樣一來不僅會增加社會運營成本, 而且對城鎮化特色小鎮的建設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弱化了整個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3、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建設特色小鎮的建議

3.1、堅持因地制宜, 中西部小城鎮要量力而行

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 在建設發展特色小鎮的過程中, 應該嚴格按照自然可觀發展規律, 對小鎮的獨特魅力進行充分地彰顯, 充分體現出其形態的多樣性。盡可能避免出現一哄而上、照搬照抄以及盲目拆舊城蓋高樓現象的發生。我國東南區域是特色小鎮的試驗基地, 由于這里產業資源比較豐富, 所以還應該不斷創新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 將現代化各種新型技術充分引入到對小鎮的建設過程中。而西部地區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則應該量力而行, 充分結合當地的一、產業條件和能力對特色小鎮進行最為科學合理的規劃和設計, 引導特色小鎮實現特色化發展, 不斷培育我國西部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吸引更多的人才。

3.2、推進體制創新, 強化金融和基礎設施保障

在對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 還應該不斷創新其相應的體制, 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以及多元體的充分參與。逐漸采用創建制度來代替以往傳統的審批制, 同時還應該對其進行適當的調整。另外還應該不斷提升融資效率、扶持政策有獎有罰。并對特色小鎮當中的水電、道路、污水垃圾以及通信等各項基礎設施進行不斷地完善, 對醫療設施和教育環境也要進行不斷地優化, 為人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保障, 有效推動我國特色小鎮的建設進程。

3.3、要緊密結合當地實際, 突出“特”字

我國的職能部門應當摒棄過往直接開展建設規劃的想法, 首先對國內外已有特色小鎮建設的經驗展開學習。再根據本區域的實際情況, 有針對性地開展符合本區域發展規律與人文特色的特色小鎮規劃。只有因地制宜地規劃特色小鎮的建設工作, 才能更好凸顯特色小鎮的“特”字, 各職能部門必須利用好當地的客觀條件, 如當地的歷史背景、當地的人文特色、當地的文化習慣等, 在我國嵩山即可建設一定少林功夫的文化特色小鎮, 在我國南京可建設一些關于六朝古都的文化特色小鎮等。只有高度結合地方性特色, 才能更好杜絕千篇一律的特色小鎮出現。

3.4、堅持以企業為主導的市場化運作方式, 體現“活”字

為保證特色小鎮的質量, 地方政府應當避免過多無意義的小鎮建設, 其建設工作應當以社會需求、國家需求為基準, 聯動社會各企業采取經濟效益大、建筑成本小的方式, 開展有價值的特色小鎮建設。各區域政府應當盡量避免無意義的成本支出, 使用政府提供區域與土地, 由企業注資開展建設的模式, 力爭更好進行特色小鎮的建設工作。

3.5、加強特色小鎮的統籌規劃, 強化“保”字

特色小鎮建設工作開展不利的重要因素是, 即使部分職能工作者進行完善的建設規劃, 但由于缺乏應有的維護監督工作, 導致其建設效果差強人意, 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 各職能部門要發揮自身的作用, 力求開展好小鎮建設過程中的監督工作。首先, 定期對建設隊伍開展檢查工作, 確保其工作過程中的合理有序。其次, 職能部門還需要不定期對建設工程隊伍展開抽查, 保證其工程建設符合相關規定, 力求建設出符合規范與要求的特色小鎮。

4、實例分析

以阿克蘇溫宿縣托甫汗特色小鎮建設為例-------稻香小鎮創業樂園

2017年新疆將啟動南疆四地州特色小城鎮建設, 首批試點建設的特色小城鎮主要集中在和田地區、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這些特色小城鎮建設既是推動南疆發展的重要引擎, 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舉措。

托甫汗鎮位于阿克蘇地區“阿溫同城化城市群”之間, 區位優勢明顯, 歷史悠久。溫宿自古就有“塞外江南、魚米之鄉”之美稱。清朝時溫宿的香稻即進貢朝廷。清朝在溫宿建立的種植水稻軍屯組織, 也是清政府在新疆南疆地區唯一的稻屯。

溫宿縣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氣候特征, 水資源豐富、水網眾多、地下水位較高。加之溫宿地處阿克蘇河流域上游, 農業生產用水來自天山雪水, 對生產有機水稻等優質農產品提供了保障, 因而也被命名為“中國溫宿大米之鄉”。

溫宿縣托甫汗特色小城鎮建設目標:將新農村建設、特色產業、特色旅游等內容相結合, 集聚各種要素資源, 推動托甫汗城鎮周邊村莊整合歸并, 優化行政區劃和空間布局, 推動土地、資金、外部幫扶的資源要素向托甫汗集聚。

規劃對產業結構進行了調整, 強調了工貿和農旅聯動, 延伸了產業鏈, 以期形成托甫汗“種養基地、農產品加工基地、休閑農業和雙創產業”三大基地。

總而言之, 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 應從各方面挖掘城鎮特色, 充分整合歷史文化資源, 對產業進行精細化包裝升級, 逐漸形成特色化的城鎮, 這樣才能在眾多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

摘要: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 特色小鎮建設熱潮逐步形成, 逐漸從區域范圍擴展到全國范圍內, 在這種大背景環境下, 對特色小鎮的培育其實也是縣區域范圍內科學發展的新動力源泉。這就需要對其進行充分的認知和了解, 只有一科學合理的建設, 有效推動新型城鎮化的建設進程, 不斷提升全縣區域范圍的綜合實力。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特色小鎮,建設

參考文獻

[1] 王晶.對特色小鎮建設的思考[J].中外企業家, 2016 (31) :4-6.

[2] 陳立旭.論特色小鎮建設的文化支撐[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 2016, 32 (05) :14-20.

[3] 賈淑軍.浙江特色小鎮建設經驗與啟示[N].河北日報, 2016-09-07 (007) .

[4] 吳生鋒.積極探索精心打造一批特色小鎮[N].揚州日報, 2016-08-30 (A01) .

特色城鎮范文第2篇

城鎮風貌是展示城鎮形象和凸顯城鎮特色的重要標志。旅游型小城鎮通常由于具有相對特殊的城鎮性質和突出的環境優勢, 其景觀風貌的設計、建設也具有特殊性, 需要與周邊的環境景觀資源相協調。

旅游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小城鎮景觀風貌的建設, 城鎮環境得到提升, 越來越多的小城鎮在其旅游建設中環境建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視。同時, 旅游的發展對小城鎮的建設也帶來了很大的沖擊, 城鎮建設侵占風景資源、破壞資源環境、缺乏人文特色、以及開發過度等等。

二、旅游型小城鎮特色風貌塑造的理念

在小城鎮景觀風貌塑造中融入“空間-景觀”的理念, 關注小城鎮總體空間意向、空間結構、重要公共空間的組織系統、總體生態系統以及典型“空間—景觀”要素的提煉與表達[1]。

三、旅游型小城鎮特色風貌塑造的內容

(1) 、明確功能定位, 構建城鎮景觀風貌主題形象

要確定明確的特色旅游主題, 形成鮮明的旅游產品, 根據小城鎮特有的旅游資源來定位.明確考慮該區域總體規模、整體布局關系、遠期和近期關系等, 構建清晰的、協調的空間秩序。

(2) 、科學劃分功能分區, 形成創意主題文化

景觀風貌功能分區是對小城鎮整體景觀風貌的細化, 根據小城鎮的自然山體水系及各功能區獨特的景觀特色、文化資源, 抽象提取各功能區整體的形象要素中具備總體意義和代表性特點的主旨要點, 使得每個功能區擁有一個清晰明確的主題文化。

(3) 、細化核心區詳細設計, 強化區域核心建設

景觀風貌核心區是城鎮整體景觀風貌設計的標志性景觀節點, 具有較強的可識別性, 往往也是整體景觀風貌中最具特色的區域, 也為其它一般區域的建設起到引導和示范作用。核心區代表風貌區主要鐵砧, 應基于城鎮空間形態劃分[2], 并應在整體景觀風貌設計基礎上細化設計, 強化該區域的建設。

四、案例分析——以湖北麻城市浮橋河集鎮總體規劃景觀風貌塑造為例

(1) 、城鎮概況

浮橋河集鎮位于麻城市中心城區西北, 浮橋和國家濕地公園和浮橋和國家水利風景區內北至順河鎮, 南至中館驛鎮, 東至胡家墩—梅家樓一線, 西至巴河、火生崗—陳家沖、陳家河、西垸一線, 是麻城的城市生態休閑綠心所在地、麻城都市旅游發展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及形成麻城“依山傍水”旅游格局的重要依托。此外, 浮橋河集鎮面毗鄰紅安縣, 東面鄰近麻城市城區和五腦山國家森林公園。

(2) 鎮域景觀風貌規劃

1、景觀風貌規劃策略

(1) 生態和諧策略, 構建藍綠共生的自然景觀框架;

(2) 平臺多元, 培育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形式。

2、景觀風貌結構規劃

充分利用現有自然生態、人文資源要素, 建設城鄉交融、生態健全、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濕地公園景觀風貌。規劃形成“一帶即依托浮橋河水庫形成的全域旅游生態景觀帶;三區即沿水庫濕地生態休閑體驗景觀區, 外環現代農業產業景觀區和東南部中心集鎮景觀區;多點即充分利用全域區位條件和資源要素, 形成的公共綠地景觀、旅游文化景點等多節點的全域景觀風貌;藍綠網絡即利用道路綠網、農田綠網和河流水系等生態景觀共同構建景觀網絡基質”的整體景觀風貌結構。

(3) 鎮區景觀風貌規劃

1、景觀形象定位

綜合浮橋河國家濕地公園自然資源、文化特色和旅游發展的需求三個因素, 將中心集鎮景觀形象定位于建成一個功能完備, “城中有水, 水中有綠, 水綠相宜”的旅游風情小鎮。

2、景觀結構

規劃形成“四心即南入口“有鳳來儀”景觀中心、老集鎮行政辦公景觀中心、生態度假景觀中心、風情小鎮景觀中心;四軸即鳳凰大道景觀軸、浮橋河大街景觀軸、風情街景觀軸、鎮南大道景觀軸;六片區采用“組團布局”模式, 確定景觀節點布局結構模式與綠化組團結合, 多節點即“有鳳來儀”門廊景觀節點、鎮南綠化景觀節點、鳳凰廣場景觀節點、漁區文化景觀節點、鎮北綠化景觀節點、工人新村綠化景觀節點、南部生態居住中心景觀節點、風情商業景觀節點等等。”的景觀風貌結構。四條主要景觀軸線構成了集鎮特色的景觀骨架, 結合多條沿主要交通干道或城鎮主要水系統兩側的控制帶型綠化景觀綠廊, 體現浮橋河濕地公園景觀功能。

五、結語

旅游型小城鎮特色風貌構建需結合整體戰略定位、系統創意設計、旅游策劃、重點區域特色設計, 在各個階段落實小城鎮特色風貌建設中要兼顧旅游開發和城鎮發展[3]。

摘要:旅游型小城鎮景觀風貌的塑造有利于促進小城鎮的旅游業的發展, 在景觀風貌設計中要求與周邊環境相協調。論文引入“空間—景觀”的設計理念, 結合案例提出旅游型小城鎮景觀風貌的塑造應明確城鎮整體景觀風貌定位、科學劃分功能分區, 形成創意主題文化, 并細化核心區規劃設計。

關鍵詞:旅游型小城鎮,特色景觀風貌,塑造

參考文獻

[1] 魏浩顏許靖濤.小城鎮風貌的營造——“空間-景觀”設計融入型的小城鎮規劃方法探討[J].小城鎮建設, 2011年, 11期:28.

[2] 唐騎.小城鎮風貌規劃初探[J].小城鎮建設, 2011年11期:83.

特色城鎮范文第3篇

一、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

小鎮經濟作為現代經濟演進過程中的重要模式, 是步入城市化后期的歐美國家推動小城鎮發展的重要抓手。這類歐美小鎮聚集了眾多歷史經典元素和現代新興產業, 正在彰顯其強大的生命力。我國人口規模龐大、空間分布廣泛, 城鎮化要素集聚能力稍顯不足。因此, 建設好一定數量的特色小鎮既有利于國土空間結構的優化和生態安全的保障, 又有利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舊動能轉換。當前, 部分地區在小城鎮建設過程中依然存在認識不夠、概念混亂等問題, 少數地區甚至存在房地產化和加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苗頭??偨Y當前特色城鎮和小城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 概念不清, 定位不準

一是概念把握存在偏差, 未能準確理解特色小鎮建設的空間范圍。二是概念混淆, 著重建設打造小鎮特色定位, 忽視城鎮內部的綜合功能與設施配套。三是把特色小鎮等同于高新開發區或者產業園區, 產城人文融合不足。四是泛化特色小鎮概念, 部分地方政府將招商手冊里的建設項目冠名為特色小鎮。

(二) 發展重速度輕質量

一是跟風發展, 攀比成風。忽略當地實際情況, 只管盲目發展, 追求建設速度。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統計, 在省級層面上, 2018年全國有10個省 (區、市) 提出擬在未來3-5年建設100個特色小鎮。二是粗放用地, 重增量擴張輕存量改造, 不重視城市或城鎮內部的內生挖潛, 脫離原有鄉鎮規劃另辟新區大搞建設, 造成國土資源浪費。三是忽視環境保護問題。少數地區縣 (市) 不重視山水林田湖的生態保護, 生態保護意識不高, 三條紅線把控不嚴, 存在挖山填湖、破壞山水田園、侵占基本農田、占優補劣的現象。

(三) 發展定位不準, 同質化明顯

一是未能立足地區特色, 缺乏特色產業有力支撐, 跟風發展。類似文化小鎮、生態旅游小鎮、“基金小鎮”等小鎮形態屢見不鮮, 內容重復, 同質化明顯。二是自身特色挖掘不足, 拿來主義風盛行, 成功的特色小鎮規劃設計存在多處復制的現象, 導致小鎮內生力嚴重不足, 發展潛力令人擔憂。

(四) 政府主導多, 市場推動少

一是中西部地區特色小鎮建設呈現出“政府熱”“市場冷”“政府急”“市場穩”的現象。二是未能遵循市場規律, 結合地區自身的產業優勢, 沒有仔細做好前期市場調研, 跟風發展熱門產業。二是融資比例失調, 政府投資比例過高, 民間資本參與比例不高。三是政企角色混淆, 政府干預過多, 大包大攬, 缺乏統一的專業化機構進行運營管理, 難以把準市場需求的脈搏。

(五) 盲目舉債, 財政金融風險加大

一是政府投入大, 占比高, 民營資本占比明顯不足。二是對存量債務和新增債務缺乏統籌安排, 認識不清, 忽視本地財政實力, 盲目投資, 舉債建設小鎮。對償債資金來源缺乏考慮。

二、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問題的原因分析

在建設特色小鎮的過程中,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具體來講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 部門分工不明確

特色小鎮建設需要地方政府各部門積極配合, 明確分工, 權責分明。有關部門在建設各類特色小鎮過程中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的同時, 也帶來了“政出多門”等問題。再加上有的部門對小城鎮、特色城鎮概念、定位把握不準, 對自身客觀情況了解不夠, 建設過程中未能創新體制機制, 盲目建設。

(二) 部分地區理念存在偏差

一是認識不到位。部分地區依然按照傳統的高新區、高發區建設和規劃思路來建設特色小鎮。二是創新意識不強。缺乏改革創新意識, 對中央提出的創新引領精神領會不夠, 對綠色發展理念認識不深, 對國土空間規劃布局、“多規合一”、緊湊式空間布局等規劃理念應用不足。

(三) 地方發展階段存在客觀差異性

一是從城鎮化發展趨勢上研判。我國中西部地區仍處于工業城鎮化加速階段, 城市群帶動作用不明顯, 發展不成熟;中心城市集聚效應發揮不足, 縣域經濟發展薄弱, 基于此階段的地區發展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的難度較大。二是從產業結構來分析, 中西部地區產業基礎薄弱且分散、自主創新能力較弱, 很容易追逐相同熱點進行同質化建設。三是從投資環境上來看, 中西部地區民營經濟不發達, 優質企業少、融資成本高, 經濟發展缺乏活力, 加之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多, 特色小鎮建設成本高, 不少地方政府采取出讓優質土地和資源、舉債配套大量啟動資金的方式吸引企業。然而一旦介入, 又很難把握好政府與市場的邊界, 容易陷入大包大攬的困境。

三、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的政策建議

特色小鎮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小鎮, 它是集特色產業、人文景觀、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為一體, 城鎮范圍在幾平方公里, 擁有一定人口經濟規模、特色產業鮮明的行政建制鎮。特色小城鎮是推動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一環, 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臺和實現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因此, 結合前文的分析, 為進一步推動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健康有序發展, 提出一下幾點建議:

(一) 合理借鑒,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小鎮

浙江特色小鎮經濟在全國范圍獲得成功, 主要依靠本身所具備的經濟發展要素和產業基礎, 它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當前, 全國各地區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地現象, 因此在小鎮建設中應該要按客觀規律制定發展方針, 科學把握浙江經驗, 合理借鑒, 學會因地制宜的“照鏡子”, 避免照搬照抄。積極打造戰略型新興產業, 集聚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化方向, 推行實施綠色減量化生產模式;落實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 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農業;以優勢主導產業為引導, 立足本地區基礎條件, 進一步有效整合產業、人才、技術、資金等高端資源要素。

(二) 加快構建“三生融合”空間, 實現小鎮“美麗經濟”

建議突出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為指導, 科學規劃特色小鎮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 進一步構建“生活圈”便捷、“服務圈”完善和“商業圈”繁榮的小鎮模式, 加大產城人文融合發展力度, 提高集聚人口能力和人民群眾獲得感。盡量保留原住居民生活空間, 加快小鎮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進一步提高小鎮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保護特色景觀資源、生態資源, 切實貫徹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理念, 將小鎮美麗資源轉換為“美麗經濟”。

(三) 嚴控房地產化傾向, 科學規劃特色小鎮

建議各地區立足本地客觀實際, 綜合考慮本地區吸納就業能力和常住人口規模, 科學規劃用地比例, 從嚴控制房地產開發, 避免出現盲目推進房地產項目的圈地運動。

(四) 嚴格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小城鎮和特色小鎮建設必須切實踐行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的新發展理念,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集約用地制度, 嚴守三條紅線, 把生態環境保護、環境污染防控放在首位。特色小鎮和小城鎮發展邊界的劃定要遵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 避免大拆大建, 重復建設, 要注意城鎮內部挖潛。

(五) 加強環境治理, 實現減量化增長

建議加強環境治理設施建設, 把防止污染放在首位, 防止引入高污染高能耗產業。對準入的產業進行嚴格把關, 以綠色考核等管理手段對入住的企業實行定期監督。應加快推進節能減排, 實現減量化綠色增長, 促進綠色新興產業的發展。

摘要: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作為實現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一直是學界關注的熱議話題。本文系統分析當前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提出未來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的政策舉措, 以期為政府決策提供有力支撐與可操作性建議。

關鍵詞:特色小鎮,小城鎮,新型城鎮化,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1] 阮曉東.特色小鎮:立足產業, “嚴”字當頭[J].新經濟導刊, 2018 (4) :72-76.

[2] 李學鋒.特色小鎮建設:回歸本質理順機制[J].城市, 2017 (10) :20-24.

特色城鎮范文第4篇

一、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鎮規劃背景、關鍵特征與發展機遇

(一) 規劃背景與發展機遇

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 地區特色小鎮的規劃背景應該基于宏觀、中觀、微觀三大層面來實現綜合化發展, 并在發展中探索機遇, 明確特色小鎮的關鍵特征。

1基于宏觀層面的發展機遇探索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 基于宏觀層面的發展機遇探索主要要首先契合“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正如2014年我國所頒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 (2014~2020年) 》中所指出, 應該做到對城鎮生產區、辦公區、商業區、生活區等等功能區的有效規劃與建設, 并全面推進功能混合與產城融合, 實現對城鎮化空間結構與管理格局的發展方向優化。

對于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而言, 它應該基于先質后量、節約用地、體現特色的基本原則來推動小鎮綜合發展, 實現它對于城市中心人口過于密集的疏解功能。從特色小鎮的宏觀發展規劃來看, 它也應該充分體現自身特色產業, 將農業服務與“三農”真正結合, 大力開發特色資源與區位優勢, 將小鎮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 并通過新型城鎮化理念引導, 包括市場培育運作、商貿物流、資源加工配合交通樞紐大力建設來打造專業化、規范化特色城鎮。

本文認為, 特色小鎮在發展規劃方面一定要抓住城鎮化優化發展機遇, 做到科學發展自身定位, 明確城鎮功能內容, 實現對人口經濟集聚能力的有效導向, 即將人口與產業從大城市及城市主城區中引導、分散、轉移出來, 為城市周邊小鎮帶來更多資源與發展機遇, 實現城市鄉鎮共同發展。

2基于中觀層面的特色小鎮發展指導響應

從中觀層面來看, 特色小鎮規劃必須實現“小空間、大集聚;小平臺、大產業;小載體、大創新”, 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推動資源、項目與產業整合, 實現區域性產業集聚與升級, 為特色小鎮持續生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再看中觀層面, 特色小鎮必須采取實際行動, 對產業進行定位, 對文化內涵與社區功能進行明確實施, 進而實現發展空間平臺的有效完善, 為地區生態環境發展助力, 特別是強化政府方面的引導, 做到服務保障到位。

3基于微觀層面的特色小鎮產業入駐契機

自2010年開始, 我國各地區特色小鎮建設就已經開始落實與貫徹“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與大企業”共同發展戰略思想, 其旨在發展新能源、新材料, 確保特色小鎮產業鏈系統發展的完整化, 同時也做到滿足技術需求, 實現小鎮自我消化與更新能力的不斷強化。微觀背景下, 特色小鎮的建設過程希望滿足地方企業轉型升級, 走高速城鎮化發展路線, 并配合特色小鎮微觀規劃背景來抓住一切發展機遇??偠灾? 就是細節化規劃建設方面做到步步到位, 確保以產業基地為核心, 做到高端產業、文化旅游配合休閑娛樂居住等一體化的特色小鎮服務產業功能, 為人居空間創造良好環境, 抓住特色小鎮的第三產業發展機遇。

(二) 特色小鎮建設的關鍵特征分析

特色小鎮在規劃建設過程中一定要體現多元化關鍵特征, 具體來說就是要突出“新”、“特”和“融”三點。

首先是“新”, 特色小鎮發展要貼合現實需求, 創新內涵發展新理念。具體來說要做到創新, 迎合我國經濟新常態, 走特色化“互聯網+傳統產業”綜合向發展路線;其次是協調, 強調傳統城鎮二元化結構框架向新型城鎮城鄉一體化方向發展, 結合鄉鎮產業轉型來實現特色小鎮產業升級, 有效凸顯區域優勢結合的整體性與互補性;再一點就是要發展全新綠色特色小鎮, 始終維護區域生態安全新穩定格局, 并配合創新技術來開發更多新材料、新能源, 實現特色小鎮的全面開放, 做到順應全球化發展, 滿足特色小鎮居民的資源共享與開放建設要求, 并同時引領小鎮周邊地區共同發展。

其次是“特”, 所謂特色小鎮就要始終強調特色化發展, 特色形象塑造, 特色產品生產, 特色服務推廣, 全面展示特色小鎮的公共基礎設施與專門生產設施硬實力, 同時發揮小鎮地域文化軟實力。再一點要發展小鎮的生產項目模式特色, 樹立自我基礎與發展風格, 摒除傳統建設中“千鎮一面”的尷尬不利發展局面, 走特色化因鎮制宜路線, 找到適合自身的健康發展模式并構建內外結合的可持續發展內生動力機制。

第三要做到“融”, 特色小鎮必須融合方面思想, 不但通過創新來實現多要素、多功能、多主體融合, 也通過創新來搭建城鄉互動的有效平臺載體, 實現以生產為主的人城共融, 基于信息網絡技術不斷優化小鎮三大產業發展, 做到各方面的多元化主體融合互補, 進而滿足多元主體協調發展要求, 并共同參與到小鎮文化建設當中。

基于上述特征與理論分析, 就說明特色小鎮規劃建設一定要迎合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多元化發展要求, 做到宏觀、中觀、微觀層面的全面發展, 并以創新、特色、融合為關鍵基本發展理念, 實現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特色小鎮的規劃策略優化, 并提出相應切實有效的特色小鎮發展規劃策略[1]。

二、基于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鎮規劃策略

基于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鎮規劃策略不但要遵循上述理論原則內容, 也要做到靈活應用, 因地制宜, 發揮小鎮資源優勢, 真正做到“產融結合”, 它也是特色小鎮未來規劃發展建設的重要技術理念環節。本文認為, 特色小鎮作為鄉村區域的特殊空間, 它集合了城市中絕大部分發展內容, 其發展規劃策略應該由空間賦予它相應功能, 全面構建小鎮發展的核心策略與輔助支撐策略, 為小鎮未來發展進行全面規劃。

(一) 核心策略的確立

特色小鎮策略規劃始終都不能忘記要以人為本, 要通過人來開辟發展路徑, 基于人形成板塊化或點軸式結構布局, 滿足特色小鎮發展進程中小鎮人人性化的尺度需求。為此, 特色小鎮在建設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人為本的綜合化規劃進程。

從細致建設緩解來說, 特色小鎮要懂得“15分鐘步行圈”這一基本客觀規律, 它的公認度極高, 屬于典型的宜人步行范圍。在15分鐘步行圈中, 人的正常步行速度要達到4~6km/h左右, 可以估算出15分鐘步行圈的基本半徑為1km左右。對于某些特色小鎮的高密度人群來說, 采用這種“15分鐘步行圈”就可以提高城市居民在“行”這一方面的規范化行為。例如可以在步行圈中多組織服務型集聚、綠化性集聚活動, 為人們創造良好的步行圈交通環境。必要時也可以相應縮短步行圈安全距離, 并將區域內服務內容集聚和滲透到服務項目當中, 強化步行圈的人性化特征, 也實現步行圈中服務項目功能內容的全覆蓋[2]。

(二) 輔助支撐策略的提出

輔助支撐策略應該圍繞城市新型城鎮化核心策略來為特色小鎮開展建設工作。具體來講下文指出兩點:

第一, 要配合特色小鎮以人為本的核心策略來實現交通縫合, 并保證交通運營的環保低碳性。通過交通網絡將特色小鎮及周邊聯系起來, 并形成雙方彼此的緊密聯系。舉例來說, 小鎮區域交通要積極建設“多橫多縱的主干線路網結構“, 這其中就包括一條高速路, 配合城市交通主干路網結構, 實現東西、南北的交錯貫穿, 即多橫多縱交通聯系體系??傮w來說, 就是要貼合實際地形現狀與地產權接線來達成特色小鎮的自由式布局目的。

第二, 應該為特色小鎮構建健全的、現代化的公共交通體系, 將慢行系統優先設置進來, 同時注重對交通空間的無縫連接引導, 保證“產城融合”運行質量的優化提升過程。詳細來講, 為特色小鎮建設的慢行系統主要可以劃分為通勤與休閑兩種, 一般通勤型慢行系統會與路網結構相結合, 注重對人慢區域功能的設置與發揮, 并同時遵守居住——就業空間之間的的最近距離原則, 為城市居民出行工作節約交通成本;另外一種是休閑型慢行系統, 它將小鎮主要區域與公園、廣場、綠地等公共開放空間重要場合聯系起來, 同時注重對小鎮水網、綠網的結構優化重整, 為小鎮居民創設休閑人性聚集區, 優化居民日常生活質量。

再一點, 它也能夠實現特色小鎮的全面設施升級, 主要是基于需求配置來進行升級和分級, 為小鎮居民生活帶來更多便利與更多特色服務體驗過程。下表1就以特色小鎮的商貿服務區域功能建設為例, 提出它的主要配套設施建設, 展示升級過程, 如表1。

另外, 特色小鎮建設也應該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 主要圍繞生態景觀雙提升來實現城鎮游憩系統的結合與形成。就這一點來講應該基于特色小鎮生態格局發展的基本原則, 一方面維持小鎮生態網絡的完整多樣性, 一方面也希望配合設施與公共空間來進行小鎮景觀體系的多元化滲透建設過程[3]。

總結:

特色小鎮的關鍵就在于“產城融合”, 它要小鎮明確自身發展原則與特征, 然后結合核心策略、支撐輔助在策略與優化策略來全面投入建設實踐與優化工作, 構筑全面完善、不輸于城市的小鎮服務功能體系, 為城市建設舒緩壓力, 也拉近城鎮間的發展距離, 實現我國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目標。

摘要:當前, 我國正在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基于此, 許多地區開始規劃并打造特色小鎮, 滿足地方經濟及人文發展需求, 把握機遇, 探索未來城鎮化發展的更多元路徑。本文以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特色小鎮建設規劃的特征要素為例, 探討了特色小鎮的未來規劃應有姿態。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特色小鎮,特征要素,規劃策略

參考文獻

[1] 趙士雯, 趙艷華, 國福旺等.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天津特色小鎮培育策略研究[J].城市, 2016 (10) :22-25.

[2] 周宇波, 莫蔚瑩, 謝雪明等.紫金眾創小鎮城市"雙創"空間問題調研與規劃策略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 2017 (3) :13-14.

特色城鎮范文第5篇

摘要:投資、消費、出口常被喻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近年來,福建省城鎮居民消費比重難提高、居民消費率逐年走低、平均消費傾向有所下降等現狀表明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在減弱,刺激消費,發揮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成為學界和決策層的共識。為此,將城鎮居民消費動力概括為經濟和社會兩個方面,提出了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人口城鎮化率等7個可能成為城鎮居民消費動力的指標,通過建立協整模型、分位法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實證分析消費動力的促進作用,從而提出促進福建省城鎮居民消費增長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消費;城鎮居民;增長動力;福建省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3.009

1 福建省城鎮居民消費增長動力的實證分析

本文以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代表消費(記作LNZC),利用eviews6.0軟件逐一從靜態相關和長期均衡等兩個方面實證分析能夠促進消費增長的因素對城鎮居民消費的影響,并建立綜合模型。

1.1 城鎮居民消費增長動力的來源綜述

綜合國內外研究消費增長動力的成果,可以成為居民消費增長動力的有居民收入、市場價格、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城鎮化程度、金融因素、消費者偏好、經濟預期、社會保障等,大致可分為經濟和社會兩方面因素。為了能夠準確反映福建省城鎮居民消費的實際狀況,應該在考慮數據可獲取性、可信度的前提下,將這些因素按照既定的技術路線進行實證分析,逐個篩選,使用篩選后的指標建立綜合模型,才能比較完整、客觀地得出福建省居民消費增長的動力。由于實證分析必須有可靠的數據來源,社會因素往往取決于人的心理等主觀因素,本文擬采用指標主要以經濟因素為主。

1.2 動力因素實證分析

本部分將可能成為城鎮居民消費增長動力的因素與城鎮居民消費之間的關系逐一開展實證分析,以確定綜合模型的指標。分別用LNSR表示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LNEGE表示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LNJG表示第二三產業占GDP比重、LNXJ表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LNLL表示金融機構存款基準利率、LNCZH表示人口城鎮化率、LNBZ表示財政用于社會保障支出。以上數據均采用1981-2014年的時間序列,其中金融機構存款基準利率以每次調整時間日為準加權平均為年度利率;人口城鎮化率在年鑒已有的時間序列數據基礎上,結合第4、5次人口普查數據平滑為完整時間序列數據。

1.2.1 相關性分析

相關分析的結果可以用相關系數r和散點圖表示,0|r|1,r值越大,相關性越強。圖1分別是7個動力因素與城鎮居民消費的相關散點圖,并得出相關系數。

相關性分析結論:一是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第二三產業占GDP比重、人口城鎮化率、財政社會保障支出等5個指標與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其相關系數分別為0.9865、-0.8764、0.9928、0.9942、0.9786。由于恩格爾系數是一個逆向指標,其時間序列與消費支出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因此消費結構變化與居民消費之間存在正向線性相關。二是價格與居民消費不存在線性相關。雖然理論上是影響消費變動的重要因素,但是福建省的城鎮居民消費與價格變動沒有必然相關。三是利率與居民消費不存在線性相關。主要原因:投資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幾次比較重大的利率調整主要是針對投資和基建領域的“過熱”現象進行的,與居民消費間存在較長而復雜的傳導,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很小。

1.2.2 協整性分析

經過相關性分析篩選后,對與居民消費存在顯著線性相關關系的5個指標進行協整分析,以檢驗這些因素與居民消費之間是否存在長期穩定關系。

(1)單位根檢驗。

使用最常用的ADF檢驗法檢驗城鎮居民消費支出與其他5個動力因素指標的平穩性。檢驗結果顯示,這些指標在5%臨界值水平下均為一階單整序列,可以進一步建立協整回歸方程。

(2)E-G 兩步法協整關系檢驗。

第一步:按照yt=β0+β1xt+εt分別建立5個動力因素指標與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的協整回歸模型,結果如下:

方程1:LNZC=0.3174+0.9334LNSR(Adjusted R-squared=0.9991)。

方程2:LNZC=28.2061-5.126LNEGE(Adjusted R-squared=0.7609)。

方程3:LNZC=-34.057+9.682LNJG(Adjusted R-squared=0.9852)。

方程4:LNZC=-4.7518+3.5644LNCZH(Adjusted R-squared=0.9876)。

方程5:LNZC=-1.2259+0.7093LNBZ(Adjusted R-squared=0.9563)。

第二步:對回歸模型殘差進行ADF檢驗,檢驗結果顯示,以上5個回歸方程的殘差都是一階單整序列,回歸模型具有可信度,協整關系成立。

(3)協整性分析結論。

5個動力因素指標與城鎮居民消費之間的兩變量協整回歸方程成立,除恩格爾系數Adjusted R-squared=0.7609外,其他指標Adjusted R-squared均大于0.95,擬合效果十分顯著;且5個回歸方程殘差都是1%臨界值下的一階單整序列。據此,可以認為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第二三產業占GDP比重、人口城鎮化率、財政社會保障支出與城鎮居民消費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其對居民消費的影響都是正向的,可以成為促進城鎮居民消費增長的動力。

1.2.3 ECM模型分析

ECM(誤差修正)模型是對變量長期均衡關系的線性調整機制。根據格蘭杰定理,ECM模型可以將長期均衡關系和短期動態特征結合到一個模型中,使偏離長期均衡狀態的變量修正到均衡狀態。將兩變量的ECM模型簡記作:Δyt=β1Δxt-λecmt-1+εt,建立ECM模型如下:

ECM模型分析結論:只有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城鎮居民支出之間能夠建立ECM模型,表明收入與消費間存在著十分穩定的長期均衡關系,即使短期偏離后,也會以每一標準點0.4325的力度自發修正回均衡狀態。而其他4個變量雖然與消費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但短期內經常偏離這一狀態,且無法自發修正。

1.3 城鎮居民消費增長動力綜合模型指標篩選結果

通過對擬采用的指標進行實證分析篩選結果顯示,7個指標中,價格、利率與城鎮居民消費不相關,不適宜作為城鎮居民消費動力綜合模型的分析指標;而其他5個因素與城鎮居民消費都存在長期均衡的協整關系。因此,將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產業結構、人口城鎮化率、財政社會保障支出等作為建立城鎮居民消費動力模型的指標。

1.4 城鎮居民消費增長動力綜合模型—分位數(QR)回歸模型

由于影響城鎮居民消費增長動力的因素較多,為了詳細地反映各種動力的影響力度,使用分位法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

以城鎮居民消費支出(LNZC)為因變量,分別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LNSR)、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LNEGE)、產業結構(LNJG)、人口城鎮化率(LNCZH)、財政社會保障支出(LNBZ)為自變量分別在20%-80%區間以每10個百分點為刻度,建立多元線性分位法回歸模型(表2)。

2 城鎮居民消費增長動力實證分析結論及原因

通過以上分析,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第二三產業占GDP比重、城鎮化進程、社會保障等是福建省城鎮居民消費增長的動力。這些動力在不同階段的作用和特征有所不同。

2.1 收入是城鎮居民消費最重要、最直接的動力

在分位法回歸模型中,收入對消費的正向影響參數總體上呈現逐步提高趨勢,表明隨著消費規模的增長,收入對消費促進作用越發明顯。從ECM模型來看,收入每增長1個百分點拉動消費增長0.9699個百分點,在短期中偏離均衡趨勢后,以0.4325個百分點的力度自發修正,說明收入對消費作用不僅長期影響很大,也能夠明顯影響當期消費。

2.2 消費結構改善較強地刺激居民消費增長

分位法回歸模型顯示,代表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恩格爾系數對消費的促進作用呈現“V”型反轉,在消費水平由低位向中位發展時,促進作用逐漸減弱;突破中位后,迅速加強,其加強力度超過前期減弱力度。如福建省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從62.6%(貧困)發展到514%(溫飽)時,居民消費性支出增幅高達15.1%,從51.4%(溫飽)發展到40.9%(小康)時僅為7.4%。

2.3 產業結構升級刺激居民消費增長

第二三產業占GDP比重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呈現出由低分位向高分位逐步增強的趨勢,表明產業結構升級對居民消費的刺激作用會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主要原因是,產業結構升級為居民消費提供了更加豐富和有效的供給,使居民消費欲望增強。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Iphone系列智能手機的出現引領了整個智能手機的行業發展,從而改變了手機行業格局。2015年以來,國家決策層也注意到供給對消費和經濟的影響,多次表態要注重“供給側”改革。

2.4 社會保障對居民消費增長起“托底”作用

社會保障對居民消費增長的正向作用隨低分位向高分位發展過程迅速減弱,意味著低消費水平下,社會保障的動力很強,高消費水平下,社會保障的動力迅速衰減。在社會保障完善的情況下,居民可以不必專門進行儲蓄以備不時之需,會刺激近期和遠期消費需求;同時,社會保障通過直接給予低收入者補貼、補助的方式提高低收入者的購買能力來拉動消費,這就是社會保障的“收入替代因素”。

2.5 城鎮化對消費的促進作用不明顯

在分位法回歸模型中,城鎮化對消費除了中分位水平上略有拉動外,其他分位水平呈現負影響關系,并且在高分位水平上負影響關系還有擴大化趨勢。究其原因,福建省當前的城鎮化進程沒有徹底解決城鄉二元體制的弊端,反而出現了外來務工人員與城鎮居民、新遷入居民與原居住居民的新城鄉二元現象,并且在居住、養老、醫療、就業、教育等保障方面存在巨大差異,限制了新轉移人口的消費增長。新世紀以來,伴隨著城鎮化進程而出現的住房價格上漲對其他消費產生了“擠出效應”,反而限制了居民其他領域的消費。

3 促進福建省城鎮居民消費增長的對策建議

實證分析結論表明:收入水平仍是影響城鎮居民消費的決定性因素,因此,要促進福建省城鎮居民消費增長,首先要想方設法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改善消費結構,同時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3.1 努力增加城鎮居民收入,改善消費結構

一是要使居民收入水平整體提高,首先要關注城鎮居民中的低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正確處理好政府、企業和勞動者三者間的關系,擴大勞動者在國民收入中所占份額,進一步降低政府、企業的份額,促進工資性收入增長。二是完善最低工資制度,適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正常的科學的工資增長機制,根據企業利潤變化及市場物價波動情況調整勞動者工資水平,調配工資指導線的基準線和下線,為企業薪資增長提供制度支撐。三是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推動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同時鼓勵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重點加強對低收入群體的職業技能培訓和適當的政策傾斜。四是進一步提高中等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

3.2 加快“供給側”改革,推進產業結構升級

一是政府應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發揮創新精神,培育和提高創新能力,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引導企業創新,從而提高產品競爭力,促進企業發展壯大;增加公共消費品供給,帶動和刺激個人消費需求等。二是運用政策工具引導市場需求,拓展新興消費領域,讓新產品、新技術逐漸被市場認可,被消費者接納,從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

3.3 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增強城鎮化對消費的拉動作用

現階段的城鎮化建設對消費增長促進作用不明顯,甚至會降低居民消費。這就要求轉變城鎮化發展模式,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考慮居民消費的影響因素,即城鎮化規模和速度的確定應與所在區域人口的消費需求能力相適應,與所在區域人口消費的集聚效應、擴散效應相適應,與自然資源的承載能力相適應,以此來綜合確定城鎮化規模,把握好推進城鎮化的速度。

3.4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注重社會公平

增加居民收入,進而增加居民消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實現社會保障全覆蓋,增加城鎮居民轉移收入。要統籌完善現行的城鎮居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對城鎮貧困群體的保障水平。多渠道籌集資金,探索建立覆蓋面更廣、保障程度更高的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體系。

參考文獻

[1]張俊英.促進中國居民消費發展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3:1923,8185,120122.

[2]付榮,伍湘凌.中國城鎮化進程中消費增長動力研究[J].商業研究,2013,(12):5660.

[3]李紹玲,栗建松.城鎮居民消費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東中西部地區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0(4):69.

[4]福建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福建調查總隊.福建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53,77,191,211,246.

特色城鎮范文第6篇

二、 科學飼養,按時免疫,保障健康安全。

三、 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訓練控制狗的吠叫,避免躁聲擾鄰。

四、 及時清理狗戶外排泄的糞便,保護公共環境衛生。

五、 攜帶犬只出戶時攜帶《犬只準養證》,對犬束犬鏈,有成年人牽領并有效控制,避免干擾他人正常戶外活動。

六、 遛狗時回避密集人群以及老人、兒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驚慌。

七、 不隨意拋棄狗,盡心盡責,妥善處理轉讓。

八、 對染疫死亡或其死亡原因不明的犬只,應當送交公安機關設立的犬只無害化處理場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隨意處置。

九、 所養犬只傷害他人的,應立即將受害人送往醫療機構診治,并先行墊付醫療費用。

我保證履行上述承諾,接受鄰居監督。一旦違反,除承擔可能涉及的法律責任外,愿意接受居民委員會處理。

保證人(姓名):(簽印)

年月日

身份證號碼

住所

上一篇:土木工程就業范文下一篇:辭職的理由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