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業產業扶貧調研報告范文

2023-09-23

農業產業扶貧調研報告范文第1篇

高半山扶貧工作思路

一、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思路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農業產業發展思路。立足我縣農業、農村發展實際,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處干旱河谷地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結合農業資源優勢,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招商引資力度,以建設一流的生產基地、一流的加工基地、一流的農產品集散基地、一流的科技培訓基地為目標,按照支部+協會+公司、公司+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產業化運作模式,緊緊圍繞藏區葡萄酒產業座談會議為契機,按照規劃引領、分步實施,企業和農民主體、政策扶持,完善機制模式、產業化推進,科技支撐、技術服務,整合資源、多元投入的工作思路,建設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態綠色農業,形成以釀酒葡萄、優質蘋果、馬鈴薯為龍頭的三駕馬車,帶動蔬菜產業及其相配套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產業鏈。努力把小金打造成為**州生態型綠色產品加工的樣板區、再生型能源產品轉化利用的先行區、多樣型旅游產品展示的精品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示范區。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抓機制創新,重政策扶持。一是在政策上給予優惠和扶持。為進一步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按照已出臺的《關于鼓勵投資優惠政策的規定》等多項政策措施,在用地、水電、保險、注冊登記等方面做好綜合服務,切實做到搭臺不唱戲、參與不干預、幫辦不包辦、獻策不決策、服務不增負。同時,加大政策保護力度,堅決禁止亂收費、亂攤派等行為,為農業龍頭企業的培育和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二是在機制建設上規范運作。積極引導龍頭企業與廣大農戶建立起長期穩固的利益聯結、風險共擔機制,通過生產服務和產品訂單等多種形式,形成穩定的原料供應渠道;不斷拓展服務內容,擴大服務范圍,提高運行質量和輻射帶動能力。三是在投入上及時到位。按照固本強基重農業的工作思路,足于農業和農村經濟綜合發展,加大對農業產業和基地建設的投資力度,豐富農業綜合開發內涵,提高農牧業綜合開發投資效益,帶動規?;?、集體化、標準化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同時,積極協調和加大小額貸款力度,大力扶持蔬菜、水果、道地中藥材、野生茵類、畜禽等種植、養殖項目,推進基地建設與加工企業得到同步發展。

2.調結構布局,重基地建設。始終堅持以工促農,以農興工,遵循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合理布局,連片發展,規模經營的原則,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一是抓科學布局。按照宜菜則菜、宜果則果、宜畜則畜的思路,堅持科學規劃,科學布局,做到不宜種植的地區絕不規劃,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等發展模式,整合各類資金和生產要素,推進特色農業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二是抓標準化生產。繼續按照《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扶持農產品基地建設的措施,圍繞農業六大基地建設規劃和農業標準化生產要求,以示范農戶投工投勞,政府給予適當補助的形式,因地制宜,成片開發,大力推進特色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三是抓規模效益。圍繞擴大規模、提高效益、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的目標,針對生產原料供不應求的實際,千方百計擴種養規模,盡最大限度滿足企業生產需求。合理用好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新政策,大膽探索農用地以轉包、出租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緊緊圍繞蘋果、葡萄、馬鈴薯等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組織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土地的規?;洜I、集約化利用,并充分發揮合作社在技術、信息、生產、銷售等多方面的優勢,引導和組織農民積極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

3.重科技投入,樹品牌形象。農業產業化是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抓好龍頭企業,建設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生產加工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鏈條中最關鍵、最核心的環節。重點在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提升市場競爭力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強對基地農戶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努力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有效地提高了農產品的科技含量;二是指導龍頭企業開展科技開發和科技創新。

4.建復合型利益聯結機制,促共贏發展。積極應對市場風險,確保企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建立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取政府扶持、企業投入相結合的方式向農戶提供葡萄種苗,扶持農民發展生產。深入推進農產品風險金試點工作,采取政府補一點,企業出一點,農戶繳一點的三個一點辦法,建立起農業產業風險防范基金,形成政府、企業、農戶三方利益聯結機制。

5.狠抓農產品流通工作。充分發揮我縣特色效益農業發展起點早的時機優勢,大力發展季節性蔬菜、圍繞特色產業和產業基地,把農產品市場營銷工作和品牌創建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注重加強批發市場建設和農村營銷隊伍建設,努力在市場流通主體培育上有新突破。積極參加大型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加快直銷體系建設,鼓勵推行農超、農校、農批、農市對接模式,減少流通環節,增加產品收入。

二、高半山扶貧開發工作思路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高半山扶貧開發工作思路。我縣立足縣情實際,緊緊抓住新一輪十年扶貧行動計劃的歷史機遇,始終堅持選好產業抓扶貧,搞好扶貧促產業的工作思路,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逐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和新型農業專業合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努力形成以特色農牧產業、道地中藥材產業和非農扶貧產業等為主的扶貧產業格局。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依托特色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扶貧產業。按照農業產業化六大基地建設規劃,結合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堅持產業優先、基礎先行、區域開發、規模帶動和宜菜則菜、宜果則果、宜畜則畜的思路,科學規劃,深入探索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等發展模式,整合各類資金和生產要素,大力培育壯大特色扶貧產業。

2.加大引進培育力度,促進企業健康發展。近年來,我縣努力化解交通不暢,區位優勢不明顯等短板制約因素,立足獨特的氣候、日照、土壤等自然條件和農產品資源優勢,堅持大開放、大招商,促發展、促跨越的招商理念,通過上門招商、親情招商等方式,加大農副產品深加工、野生食用菌開發等企業引進力度,同時,通過在政策上給予優惠和扶持,在機制建設上引導規范運作,在投入上確保及時到位,培育壯大現有農產品加工企業,確保龍頭企業健康發展。

3.以致富增收為核心,努力增加貧困群眾收入。以加大產業扶貧,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目標,堅持扶貧資金向貧困村投放、扶持政策向貧困村傾斜、產業布局向貧困村集中的原則,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增強貧困村解困內生動力。堅持一戶一策,拓寬就業門路,完善扶貧到村到戶機制,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提高貧困家庭自我造血功能。

4.創新扶貧開發機制,開拓產業發展新路子。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等農業產業化運作模式,以工業反哺農業,使企業與農戶形成相對穩定、滾動發展、利益共享的經濟聯合體,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價格,有效抵御市場風險,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5.堅持多措并舉,大力助推扶貧產業加快發展。一是政策助推。加快產業扶貧步伐,進一步完善《關于三大主導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關于加快葡萄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多項政策措施,通過政策導向、改革創新和優質服務,有力地促進產業發展、企業增效和群眾增收。二是金融助推。進一步加大涉農小額資金信貸力度,通過以工代賑、以獎代補、一事一議等形式,變輸血扶貧為造血扶貧,重點扶持釀酒葡萄、道地中藥材、生豬養殖等種養植項目。三是基金助推。在財政資金中設立產業扶貧專項基金,結合產業和企業發展前景和助農增收的有效程度,實行財政扶貧貸款貼息,滾動支持企業和產業發展,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的資金鏈問題,助力起跳,促其良性發展。四是培訓助推。加大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民創業培訓力度。五是幫扶助推。深入開展掛、包、幫活動,并組織扶貧志愿者和大學生村官積極參與,進村入社,開展幫扶,有效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農業產業扶貧調研報告范文第2篇

1主要做法及成效

1.1夯實基礎, 形成上下工作聯運機制達州市通川區農業局成立了產業扶貧工作領導小組、2個駐村工作組, 抽調5名專職人員組建局扶貧辦。

農業局辦公室建立微信工作群, 并運用“釘釘”應用軟件, 對駐村到崗出勤情況實行登記打卡制度, 將農技員“釘”在扶貧一線, 將摘帽銷號的脫貧攻堅任務牢牢“釘”在駐村工作組的“日程表”上。

局黨組每月召開聯系會, 聽取農技員工作匯報, 分管領導加強巡查暗防, 局扶貧辦對典型情況隨時報、共性情況按月報;局紀檢監察室分2大類、10小項量化目標考核指標, 將駐村農技員的扶貧履職情況擺在突出位置, 作為駐村農技員評先評優及發放補助的重要依據。

1.2學習借鑒, 精心編制產業扶貧規劃農業局先后組織技術人員、村組干部、貧困戶代表到省內外觀摩學習致富模式, 并牽頭制定《達州市通川區產業扶貧專項方案》, 結合部門職責制定了《達州市通川區農業產業扶貧工作實施意見》、《達州市通川區農業產業扶貧責任分解表》, 全面完成45個貧困村的產業脫貧規劃編制。

1.3凝心聚力, 攻堅克難

1.3.1區農業局統一制作張貼財政供養人員結對幫扶明白卡、駐村農技員產業技術扶貧便民卡, 在便于群眾通過明白卡或便民卡信息尋求對口幫助的同時, 收集整理脫貧攻堅政策、產業扶貧基本知識和駐村農技員主要職責和工作標準等, 匯編特色農業產業扶貧技術資料800本, 分發給貧困村農技員。

1.3.2派出技術骨干駐點到鄉鎮、服務到農戶, 以推進高效農業規?;?、現代化為主題, 對農技員、貧困村干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進行技術指導服務。

1.4探索創新, 加快產業精準扶貧進程在貧困村成立貧困戶產業發展合作社, 將財政發展類資金注入到貧困戶產業發展合作社, 并根據來源渠道及實施要求, 按照不同形式和比例, 轉變為貧困戶、非貧困戶、村集體持有的股本金, 以入股形式就近投入到龍頭企業、農業專合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 引導村民、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承接經營的主體依法訂立合同或協議。由村支兩委、鄉 (鎮) 黨委政府對財務運行狀況進行監督, 在讓新型主體按股保底分紅的同時, 探索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脫貧新模式, 采取資金 (土地) 入股、圈舍 (果樹或土地) 托管、聘農務工或吸納貧困戶管護付費, 畜禽寄 (賒) 養、訂單幫扶等產銷鏈接的形式, 走“合作式、參與式、整合式”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讓擁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融入現代農業生產經營, 讓貧困村 (戶) 有產業支撐、有增收保障。

2困難和問題

2.1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田塊零碎不易集中連片, 除“低、小、散”的傳統種養業外, 并無其他經濟來源, 增收緩慢。集體產權歸屬不清、權責不明、流轉不暢、作用發揮差, 沒有企業和副業, 村集體收入基本為零、“空殼村”現象嚴重, 村級集體經濟培育滯后。

2.2產業發展具有盲目性

2.2.1產業長短結合不夠, 長效增收產業薄弱。短期增收項目少, 貧困戶產業發展效益不明顯, 產業扶貧效果難以體現。

2.2.2缺乏對不同地區自然氣候環境的深入研究和產業發展所需的公共服務配套, 導致一哄而上、大面積發展單一種植, 一定區域內存在同質化傾向。

2.3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全區缺少上規模、上檔次的新型經營主體, 龍頭企業加工鏈條短、盈利能力有限, 對帶動農戶增收缺乏主觀動力, 農業生產經營無法形成集群效應。

2.4難以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2.4.1項目資金直接扶持貧困戶, 而貧困戶發展經濟、增加收入的思路不寬, 難以應對市場、自然、技術三重風險, 項目實施和產業發展效果差, 導致“扶持到戶”但是“效益不到戶”。

2.4.2項目資金直接扶持企業或專合社 (大戶) , 雖然產業做大了、收益增加了, 但是缺乏規范有效的與貧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 不能有效體現扶貧政策和扶貧效益。

2.4.3貧困戶沒有致富項目, 扶貧資金要集中使用, 就得尋找經營穩定、良好的涉農企業或者農業專合社, 并讓扶貧資金發揮作用, 每年都能給貧困戶分紅, 這在實際運作中困難重重。

3對策建議

3.1優化布局、創新機制模式以市場為導向, 立足資源稟賦, 調減低端劣質產品, 尋找比較效益高的產業, 適時調整產業扶貧規劃, 完善產業扶貧投入新機制。要總結推廣成功扶貧經驗, 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庭院綜合經濟, 著力提升貧困村農業產業發展水平和質量效益, 實現貧困戶脫貧奔小康,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3.2深化改革、發展集體經濟在蒲家、北外、金石3個鎮選取4個村, 開展農村集體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 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 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深入推進東岳鎮玉鐘村土地互換并地試點工作, 搭建農村產權交易平臺, 確保農民權益不受損, 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3.3補齊短板、實現科技扶貧

3.3.1支持大學生創業園發展, 探索科技人員兼職兼薪、創新創業辦法, 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設備。

3.3.2加強對貧困村科技示范戶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實現全員專業化規范化實用技術技能培訓, 不斷提升貧困群體增收致富能力。

3.4加大招商、凝聚幫扶力量

3.4.1吸引大學畢業生、返鄉農民、退伍軍人回鄉發展產業, 給予技術培訓, 強化政策扶持。讓愿意支農幫農的新型經營主體得到更多實惠, 激發他們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作用。

3.4.2做好鄉村旅游等項目包裝, 主動對接商業主體, 構建起與貧困戶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以新的產業主體、發展思路和商業模式, 連片開發最具資源優勢和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現代農業項目, 提升產業增值效益, 促進貧困村 (戶) 增收。

3.5整合資源、強化產業融合

3.5.1圍繞主城區近百萬城市消費群體和魏興農產品加工集中區的食品、醫藥產業定位, 充分利用周邊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畜牧交易市場及主城區密布的超市等優勢, 著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深入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 積極發展訂單農業, 搞好“農超對接”。適度擴大特色種養面, 加快省、部優知名品牌建設, 發展高端品種、高端品質、高端品牌的都市現代農業。

3.5.2在貧困村植入創意農業、文化包裝等元素, 豐富托管認養、民宿鄉村等業態, 實現農旅、農文融合, 由“景點”向“全域”轉變, 讓產業融合與創新發展成為貧困農民通往致富之路的紐帶和橋梁。

農業產業扶貧調研報告范文第3篇

按照“三嚴三實”教育實施方案中開展專題調研的要求,近日市質監局組織調研專班,深入精準扶貧聯系點——竹山縣官渡鎮大溪河村進行調研,深入分析大溪河的現狀、問題及下一步幫扶措施?,F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大溪河村發展的現狀

1、基本村情現狀。大溪河村位于竹山縣官渡鎮北部,距鎮政府約30公里,距縣政府約88公里,是典型的偏遠高山村。版圖面積約70平方公里,由過去的4個村和1個林場合并而成,全村旱地4426畝,水田325畝,共有5個村民小組。大溪河村村內主要資源有閃長巖、石煤、黑板石、魔芋、獼猴桃、蜂蜜和煙葉等。

2、貧困人口現狀。大溪河全村共340戶,1339人,其中戶口在本村但早已在外地安家約300人,實有勞動力825人,貧困人口177戶

673人,貧困人口超過50%。在貧困人口中五保戶20人,低保戶86人??梢哉f,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貧困戶。根據走訪了解到的情況,除了35戶煙農收入較為穩定外,其他貧困家庭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3、基礎設施現狀

。大溪河村交通不便,全村水泥路9公里,通組公路60余公里,路面較差,遇到雨天,大多數道路無法通車。村民居住分散,除2家房屋是新建的兩層小樓外,其他農戶房屋均是土坯房,居住條件極差。村內無學校,孩子均在外村和鎮上上學,目前有8名在讀大學生和6名高中生。村內無衛生室,村民看病去30公里外的官渡鎮,因交通不便,很多村民小病都是能忍則忍。村黨員活動中心是4間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土墻房,辦公環境差。因環境限制,該村電力資源短缺,經常晚上供電,停電的情況時有發生。當前沒有網絡,很多地方沒有手機信號,通訊極其不便。

4、產業發展現狀。村民主要經濟來源以種煙、種糧、發展林特產業和打工為主,2014年人均收入4242元。煙葉種植是該村主導產業,在煙葉公司支持下,種植面積達到850畝,有烤房22座。由于條件所限,招商引資相對困難。2012年引進一家石材加工廠,因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目前處于停產狀態。

5、基層組織現狀。大溪河村現有黨員22人,村兩委班子5人,年齡結構較為合理,但村支書、村主任、村會計3人長期不在本村居住,村婦聯主任是一名20多歲年輕女性,很少參與到村集體事物中來,村兩委作用的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二、市質監局幫扶的情況

1.

加強領導,組建幫扶工作機構。市委政府“精準扶貧”活動專題工作會議召開后,市質監局迅速成立了以局長曾勤為組長,局班子成員,各分局局長及直屬事業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迅速召開專題會議,制定

“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精準扶貧工程實施方案,同時成立了以黨組成員、副局長歐陽華同志為隊長,抽調6名同志為成員的“精準扶貧”工作隊,為“精準扶貧”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2、走訪調研,摸清村內基本情況。我局扶貧工作隊迅速深入聯系村逐戶走訪,全面調研。工作隊員共駐村180人次,走訪入戶80%以上的村民及所有貧困戶家庭,先后4次與官渡鎮黨委政府領導座談商討大溪河村扶貧計劃,

5次召開村民大會,詳細了解大溪河村的基本情況,并將走訪了解的詳細情況歸類建檔。通過調查,在177戶貧困戶中,有煙農35戶,全家在外打工6戶,僅留老人在家23戶,傷殘戶3戶,老年戶3戶。經統計,需要重點幫扶的困難戶共96戶354人,致貧的主要原因是勞動力不足,同時村民思想保守、缺乏技術和資金。通過走訪調查,確定了扶貧的重點對象,真正做到底數清、問題清。在走訪過程中,工作隊員積極宣傳黨的惠民政策,爭取村民對

“精準扶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3、明確職責,全員參與結對幫扶。按照市委政府“干部包戶(人)”的要求,結合貧困村的實際,建立了縣級領導干部包戶和一般干部包人責任制。我局縣級干部13人,幫扶13戶共計48人,一般干部206人,共計幫扶81戶306人,剩余貧困群眾由工作隊兜底幫扶。任務確定后,通過春節慰問、組織活動等方式,組織干部職工分批前往大溪河村,走訪、慰問、幫扶困難戶,為各戶脫貧致富出謀劃策。其中在2015年春節前夕,局黨組成員以及二級單位負責人走訪慰問了該村老黨員和一批困難群眾,共計為該村177戶結對幫扶戶提供了價值1.2萬元的慰問品,同時為14名在校高中生和大學生每人提供500元的助學金,支持他們克服困難完成學業。

4、結合實際,幫助制定脫貧計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產業扶貧是村民徹底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經實地走訪,該村蜜蜂養殖、獼猴桃和中藥材種植有一定的產業基礎。目前有30余戶村民散養蜂蜜200多箱,但缺乏技術和龍頭企業帶動,蜜蜂養殖未能形成規模,產量也較低,多數蜂蜜養殖戶年收入只有

100多元。該村地處高山,很適合獼猴桃生長,已有幾戶村民正在發展獼猴桃,其中村主任朱磊建有60畝獼猴桃基地,其中20畝已掛果,年收入超過10萬元。通過調查,后與村兩委溝通,決定以產業扶貧為主導,將蜂蜜養殖、獼猴桃和中藥材種植作為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予以重點扶持,做到戶戶有產業,人人能脫貧,同時聯系龍頭企業,幫助建立產業合作社,推行“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以產業扶貧徹底實現脫貧致富。為加快發展壯大獼猴桃產業,局主要領導專程赴全國最大的獼猴桃基地——陜西省眉縣考察獼猴桃標準化示范縣建設,了解獼猴桃的種植、加工、儲藏、銷售、發展前景等情況,幫助大溪河村制定了科學、詳細的獼猴桃產業發展計劃。每畝獼猴桃年產3000-5000斤,每斤2-3元,每戶種植3-5畝,可收入1-2萬元。力爭通過5年努力,該村獼猴桃發展至500畝,收入達到200萬元。為發展蜂蜜產業,我們先后5次到湖北神農蜂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調研,得知當前新的養蜂技術每箱年產50公斤左右蜂蜜約800-1000元,且在第二年1箱蜜蜂可分箱為3-4箱,第三年可分箱到十幾箱。1箱蜜蜂在第二年經分箱后年產值可達到3000-4000

元,第三年分箱后的收入可達一、兩萬元。同時,該產業對勞動力要求不高,屬于“懶人”產業,老弱病殘均可發展。我們將了解到的信息及時該村兩委溝通,幫助該村成立了蜜蜂養殖合作社,與湖北神農蜂語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爭取在2-3年將該村蜜蜂發展至1000箱,年收入達到80萬元。

5、籌措資金,啟動扶持產業發展。為加快大溪河村脫貧步伐,市質監局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年初,局黨組號召全局干部職工每人集資捐款400

元,共募集到9萬多元啟動蜜蜂養殖產業,計劃為110戶困難村民每戶免費提供1箱蜜蜂。我局已與湖北神農蜂語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神農蜂語公司提供蜜蜂種群和技術指導,近期已有6箱蜜蜂送到村民手中。為改善該村醫療衛生條件和產業合作社的發展,局黨組計劃每年想辦法籌措一定的資金,支持該村“一中心三室”

建設(黨員活動中心、產業合作社辦公室、衛生室、文化室)。目前已籌措10萬元資金,計劃為該村村民每戶提供1畝獼猴桃苗木,并聘請陜西眉縣的技術人員,定期為該村獼猴桃種植戶提供技術指導。

6.

廣泛動員,邀請企業參與扶貧共建。扶貧是一項社會責任,我局積極動員企業參與共建,借助企業的資金、市場,幫助聯系村脫貧致富。經溝通,目前已有湖北世紀中遠集團、十堰福堰鋼鐵公司、葛洲壩公司十堰辦事處、湖北帕菲特工程機械公司、湖北神農蜂語公司、十堰海億魔芋食品公司以及市液化氣公司等8家企業愿意參與到大溪河村的扶貧工作中來。其中,湖北神農蜂語公司已先后2次派技術員前往大溪河村講解傳授蜜蜂養殖技術,葛洲壩公司十堰辦事處愿意為大溪河村移民搬遷工程免費提供水泥100噸。

三、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

1、村民素質不高。在扶貧開發之中,勞動力資源是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但大溪河村村民文化素質低,思想保守,給精準扶貧增加了難度。目前有一定能力的已經遷出村外,年輕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小,勞動能力有限,無法有效參與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導致貧困村缺乏“造血”功能。

2、資金投入不足。大溪河是極度貧困的村莊,需要建設的項目多,需要扶持的資金多。該村一直致力打造的獼猴桃產業,200多畝土地流轉已經到位,但前期每畝近3000元基地建設費用成了門檻,村民缺乏資金投入,只能望地興嘆。目前政策扶貧資金有限,村民自籌資金無來源,幫建部門零基預算,也無資金投入。加之農業產業投入大、周期長,市場風險也很大,村民無法承擔投入成本,資金制約成為扶貧的最大障礙。

3、技術服務不夠。官渡鎮黨委政府及大溪河村兩委十分重視產業發展,先后發展了煙葉、魔芋、獼猴桃、蜜蜂養殖、玄生種植等產業,只有煙葉公司技術服務到位,發展較好??蔁熑~種植面積900畝已基本飽和,無發展空間。其他產業發展水平仍然較低,村里曾大力發展中藥材——玄參,因村民缺乏種植技術,辛苦一年,收入不及成本,加之缺乏龍頭企業兜底,結果村民都放棄了玄參種植。村里還發展過蓮藕、核桃、魔芋等產業,但都是原始的粗放經營,廣種薄收,陷入停滯狀態,根本問題是缺乏技術指導。

4、聯動幫扶不力。大溪河村貧困面大,返貧率高,每年因災、因病、因學等原因當年返貧的人口居高不下。加上缺項目、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扶貧攻堅任務非常艱巨。目前市委政府安排我局和浙江海天建設集團共同幫扶大溪河村,我局也積極爭取其他8家企業從不同層面參與到大溪河村扶貧中來。但總體感覺是企業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市里統一安排的浙江海天建設集團至今還沒有實質性行動,社會聯動幫扶的效果也不是太好,單靠一個部門的力量難以完成艱巨的脫貧任務。

四、今后扶貧的主要措施

1、結對幫扶增強干部責任。今后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政府“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精準扶貧精神,扎實開展“雙包雙建雙帶雙促”活動,細化干部一對一幫扶的任務,強化干部責任。加強督導檢查,督促幫扶干部與包聯戶溝通聯系,有針對性地制定貧困戶脫貧計劃。建立考核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減貧項目精準,幫扶措施精準,幫扶效果明顯。

2、資金幫扶增添基礎設施。市質監局將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幫助大溪河村啟動

“一中心三室”建設,改善村兩委辦公條件,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積極爭取政策扶貧資金,協調相關單位,逐步解決大溪河道路交通、供水、供電、通信等設施問題,從根本上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

3、產業幫扶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貧困戶因地制宜地選擇產業,重點發展蜜蜂養殖和獼猴桃產業,幫助群眾連片規劃建設,著力優化品種,努力提升規?;?、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水平,盡快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在此基礎上引進企業拉升產業鏈,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質量和效益,增加村民收入。幫助大溪河村建立蜂蜜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合作,發展壯大蜜蜂養殖產業。幫助發展獼猴桃產業,免費提供獼猴桃樹苗,力爭在明年春季推廣種植200畝。事先做好與十堰市新合作超市溝通合作,開辟獼猴桃銷售渠道。

4、聯動幫扶增進村企共建。結合大溪河村實際,引進符合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通過村企合作,互助互動,借助企業的技術、資金,壯大產業規模,拉長產業鏈,降低農民發展產業遇到的市場風險,實現互利共贏。計劃引進獼猴桃、魔芋、蜂蜜產業龍頭企業各一家,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合作社發揮作用。同時爭取市文明辦等有關部門,大力開展結對共建美麗鄉村和“兩創”(創文明新村、創“十星級文明戶”)活動,加快建設文明新村。

5、遷移幫扶增快脫貧進程。積極爭取政策支持,以居住在高山、邊遠以及水電路不通、資源匱乏、災害頻繁、生存環境惡劣的貧困戶為重點,實行生態搬遷工程,解決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問題。目前該村已規劃兩個搬遷安置點,有18戶村民有搬遷意愿。通過搬遷讓村民集中居住,同時配套基礎設施,從根本上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6、教育幫扶謹防代際傳遞。積極開展“雨露計劃·金藍領”助學培訓,以貧困家庭“兩后生”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村勞動力短期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為重點,鼓勵村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貧困勞動力技能水平和新生勞動力的能力素質,為扶貧攻堅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為防止出現因學返貧的情況出現,市質監局繼續對該村在校高中生和大學生進行助學幫扶,幫助學生完成學業,增強致富能力,鞏固扶貧成果。

五、扶貧工作的幾點建議

1、加大規劃統攬力度,提升精準扶貧效率。農業產業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一縣一業,一鄉一品的規?;N植、養殖和經營是農民抵御市場風險的有效手段。雖然秦巴山區地形復雜、氣候各異,動植物品種多樣,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經營,但結合實際分片進行規劃,以幾個鄉鎮或幾個村為單元,明確產業方向,形成適度規模的“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還是切實可行的。如官渡鎮周邊鄉鎮,或大溪河村及周邊幾個村,都發展彌猴桃,形成規模,集約化經營,這樣就可以降低生產、銷售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價值。因此,建議市級統籌指導,縣鄉科學規劃,分片區對產業發展、道路交通、村級公益設施進行規劃,以提高扶貧效率。

2、加大資金捆綁力度,提升整體發展能力。扶持資金數額決定扶貧計劃任務的落實,沒有資金投入,任何規劃、計劃都是空中樓閣。如果僅靠幫扶單位支持,難以完成艱巨的脫貧目標?,F在大溪河村到底能投入多少扶貧資金、項目資金,村集體和幫建單位都不清楚,計劃干多少事,心中沒底。建議根據市、縣扶貧規劃,將政策扶貧資金、有關項目資金等計劃下達到鄉、下達到村,加上幫建單位扶持資金、社會捐獻資金、村級組織自籌資金等,將所有資金捆綁使用,有計劃的謀劃、規劃,每年干幾件大事、實事。

3、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升自我造血功能。當產業扶貧項目確定之后,農民急需的是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可這些技術大多數幫建單位是無法提供的。當前大溪河村蜜蜂養殖、彌猴桃種植,需要培養幾戶技術帶頭人。建議市、縣牽頭,安排農業、林業、畜牧、科技等部門技術機構或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分門別類地組織在相應片區開展相關實用技術培訓,村級組織組織產業對口的農戶參加,以提高其創業能力和技術素質。

4、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提升模范帶動作用。貧困村的脫貧致富,村級組織,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及兩委班子成員發揮著關鍵作用。大溪河村黨支部書記明平濤堅決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帶領村民自力更生,新修公路,發展產業,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要想徹底抓好精準扶貧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強村黨員干部和致富能人的培養、挖掘工作,力爭培養一批年青有為、敢想敢干、勇于開拓的黨員干部和致富能手,形成有凝聚力、有戰斗力的致富創業團隊,帶動貧困村脫貧致富。

5、建立綜合協調機制,形成扶貧幫建合力。精準扶貧涉及多個單位,如鄉鎮黨委政府、村級組織、幫建單位、幫建企業、產業合作社等,結構較為復雜,甚至各有各的想法和計劃。如果職責不清,任務不明,各自為陣,就會大大影響扶貧效率。建議建立和完善協調機制,明確主導單位和責任主體,分解具體任務,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會加速脫貧進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鄉鎮產業扶貧調研報告篇【二】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2月4日,我們一行來到區開展走訪慰問,并就扶貧開發工作進行調研,深入到縣鎮街道、村組、農戶,采取聽取匯報、現場查看、與貧困群眾和基層干部對話交流、座談等形式,了解區近年來扶貧開發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問題和困難,廣泛聽取干部群眾對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的建議和要求,現就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扶貧開發工作總體情況

區位于省西南部,國土面積1722平方公里,總人口約85萬人,轄18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278個行政村,28個社區居委會。2016年納入羅霄山連片特困地區,共有27個村被認定為省級貧困村。2016年底,貧困人口10萬人,貧困發生率為14.5%。

2016年,撤市設區后,區大力實施“同城發展、富民強區”發展戰略,銳意改革創新,積極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增長率均高于市和全省平均水平。與此同時,緊緊搶抓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和羅霄山片區扶貧攻堅歷史機遇,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各級財政部門撥付的3319.79萬元扶貧資金(其中:中央財政2179.79萬元、省級財政1000萬元、市級財政配套資金140萬元),圍繞整村推進、產業化扶貧、移民搬遷和“雨露計劃”等主要工作內容,以“整村推進、連片扶貧開發”為抓手,以“產業扶貧、移民搬遷”為重點,扶貧開發各項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16年全區脫貧2.4萬人。

(一)實施整村推進,改善基礎設施。

2016年,區繼續將貧困村整村推進與新農村建設工作相結合,加大扶持力度,重點圍繞27個省級貧困村,大力夯實基礎建設,有效地實施了整村推進工程,共完成了包括基礎交通、農村水利在內的村莊整治建設項目51個。特別是較好地完成了41個通組道路交通建設項目,完成農村公路改造311公里、橋梁建設19座。打開了致富枷鎖,讓脫貧致富夢想有路可走。

(二)推動產業扶貧,促進農民增收。

自我省實施“四個一”組合式扶貧重大舉措以來,區提出“四個堅持,四條路子”的產業扶貧新理念,用好省級產業扶貧專項資金,扶持27個貧困村及其周邊連片村產業發展和產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了27個產業扶貧項目,新增產業基地道路27.7公里,灌溉水渠、飲用水管道7000米,苗木種植1600畝,安全飲用水水廠1座。這些讓老百姓直接受益的扶持項目,激發了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新活力,幫助農民實現穩定增收。

(三)實施搬遷扶貧,開辟扶貧新路徑。

2016年,該區計劃移民搬遷扶貧2000人,其中以工代賑異地搬遷扶貧移民1000人,進城進園搬遷扶貧移民1000人,上級下達搬遷移民扶貧補助資金1000萬元。該區計劃將其中1528人安置在蓉江街辦橋口村蔬菜水果批發市場,引導貧困群眾進城就業脫貧。目前,移民搬遷的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與此同時,該區積極開展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為水庫移民5808人發放直補資金348.48萬元,安排扶持資金381.48萬元,實施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和生產開發項目27個,并已全部竣工。

(四)實施“雨露計劃”,就業技能得到提升。

作為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區結合該區產業結構狀況,以中職學歷職業教育、勞動力轉移培訓、創業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政策業務培訓為內容,積極實施“雨露計劃”,舉辦專項培訓36次,培訓2490人次,使受訓青壯年農民的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有了明顯提升,為他們更好地就業創業、增加收入奠定了基礎。

(五)開展結對幫扶,扶貧效果明顯。

今年以來,全區各定點包扶、定點扶貧工作組深入幫扶點402人次?;I集扶助資金1230萬元,舉辦各類培訓班培訓人員8313人次;掛點干部職工捐款、捐物37萬元;幫扶困難學生604人,幫助引進人才35人次,引進技術64項;結對幫扶貧困戶2620戶,其中計劃生育貧困戶377戶;組織勞務輸出1328人,其中貧困戶勞動力890人。

二、精準扶貧的主要做法和存在問題

(一)實施精準扶貧的主要措施

根據《中共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方案》的總體部署,區計劃用五年的時間,到2019年底,使全區27個貧困村全部脫貧,38565戶12.4萬人貧困人口具有比較穩定的收入,實現“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與全區人民同步邁入小康這一目標。為此,區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一核心要求,建立瞄準貧困戶的幫扶機制,給合實際,重點實施四項幫扶舉措,改扶貧“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全面推進精準扶貧到村到戶。主要措施包括:

1.扶持生產,實現就地致富。針對長期居住在農村,且年齡偏大,有勞動能力和一定生產資料的貧困戶,通過引導幫扶,開展種植、養殖等手段,實行就地脫貧致富。?甜柚種植。以甜柚種植為重點,依托等鄉(鎮)萬畝甜柚基地建設,以“企業+基地+農戶”的方式,對符合條件的種植面積達5畝的貧困戶進行產業幫扶,采取免費提供苗木、技術培訓,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幫助貸款5萬元并提供扶貧貼息等。對區域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能安排貧困人口就業的,政府對其產業實施等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進行扶持。?油茶種植。對北部山區、赤土等鄉鎮的種植油茶達5畝以上的貧困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除享受林業部門的獎勵外,參照甜柚種植標準另行補助。?優質稻種植。對北部山區缺少土地的貧困戶、種植企業,政府幫扶土地流轉,發展優質稻種植,對種植50畝以上的貧困戶進行產業幫扶,采取免費提供苗木、技術培訓,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幫助貸款5萬元并提供扶貧貼息等;對幫扶貧困人員就業的種植企業、農業合作社除除享受林業部門的獎勵外,參照甜柚種植標準另行補助。④蔬菜種植。以唐江、龍嶺、鳳崗、朱坊等鄉(鎮)為中心區域,鼓勵土地集約經營,扶持蔬菜種植100畝以上大戶50戶,帶動10000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以以獎代補的形式進行扶持。⑤花卉苗木種植。帶動5000貧困人口脫貧,對公共事業所需花卉苗木,政府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在貧困戶中購買苗木,解決種植戶的投入和銷售壓力,實現脫貧目標。⑥發展鄉村旅游業。通過建設“一座南山、十里蓉江、萬畝果園”生態旅游長廊、以大山腦為核心的生態旅游休閑區、以家具體驗為主題的商貿旅游、蓮花山旅游區、赤土畬族民俗旅游區等五個旅游點的建設,帶動5000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2.移民搬遷,洗腳上岸進城。針對那些居住偏僻、交通不便、生產資源缺乏、生產開發無門路的偏遠山區和庫區農民,實施移民搬遷進城,通過各工業園區和重點項目區,吸納貧困人口就業,同時在重點項目或工業園區附近建設公租房,為貧困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確保“洗腳上岸”進城就業的貧困家庭“搬得出、住得下、過得好”,計劃逐步解決1萬戶共3.6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

3.勞務輸出,轉移剩余勞力。通過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使部分農民學得一技之長外出打工或創業,不愿外出的則可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活動,增加貧困家庭收入,解決2.6萬貧困人口脫貧問題。一是針對農村“8090后”有一定文化素質又有進城意愿的,定期舉辦勞務就業培訓,轉移就業0.9萬人;二是針對一些長期在外打工,但有一定勞動技能且愿意回鄉創業的,組織開展專項培訓,帶動就業0.8萬人;三是兼顧強化特殊崗位職業培訓,針對工業園區用工需求,舉辦起重機動車輛駕駛、電焊、焊工、刺繡、保潔、保安等培訓班,帶動就業0.9萬人。

4.政府供養,保障基本生活。主要對象為特殊貧困戶(含五保戶、重度殘疾人員等)。一是加大敬老院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五保對象集中供養條件。加強敬老院硬件建設,擴建增容,將敬老院建設納入各鄉鎮社會發展規劃,與五保對象日益增加集中供養的需求相適應;整合各類民生政策,抓好五保戶、低保戶的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建好村級集中供養點。二是加強供養經費的動態化管理,確保五保對象生活穩定。為確保五保集中供養對象生活穩定,應建立與我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五保經費保障體系,財政轉移支付的五保供養經費每年進行調整,保障其生活水平穩定在農村一般生活水平。三是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支持殘疾人員參與就業。鼓勵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安排殘疾人員就業,政府給予公益性崗位補貼,保障有部分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員正常生活。

(二)存在問題

1.對象識別還不夠精確。盡管從6月底開始,該區按照國家制定的統一扶貧對象識別辦法,以及“一申請二評議三公示四審核”的識別程序,采取按收入倒排、公示公告的方式,先后開展了貧困人口識別、建檔立卡培訓、登記造冊、初步錄入等環節工作,但從確定的扶貧對象來看,還存在對象識別不夠精確的問題。一是按照整戶識別貧困人口原則,很難把握家庭整體貧困情況,因而出現扶貧對象不精準的情況。二是對農戶收入很難準確統計,存在農戶隱瞞部分收入的情況,特別是家庭成員分散就業,很難掌握家庭成員各自收入的變化情況,導致少數已脫貧的農戶也納入了扶貧對象。

2.扶貧成效還不夠穩定。一是自身脫貧,致富造血能力較差,會出現一些“扶不起”現象。特別是留守在農村那部分文化素質偏低、年齡偏大、生產能力偏弱的“三偏”貧困人口,思想保守甚至愚昧,“等、靠、要”的依賴思想較為嚴重。二是遭受自然災害或各類事故、重大疾病等返貧情況,致使扶貧變成反復扶貧。三是收入來源渠道不穩定。貧困人口普遍無一技術之長,發展產業沒有技術支撐,很多投入打了水漂。相當一部分人是靠打臨工、賣苦力謀生,收入很不穩定,隨時都可能返貧。

3.移民搬遷后續發展存在隱患。實施搬遷扶貧進城的這部分農民,原先大多生活在偏遠山區,無論是思想觀念、生活習慣還是生產方式,進城后都很不適應,需要相當一段時間的磨合。雖然住得更舒服了,但原先生產方式無用武之地,“洗腳上岸”后不知所措,無固定收入來源。特別是貧困戶本來就沒有積蓄,有的為購房又新欠了一屁股債,不僅沒脫貧還加劇了債務負擔。加上城里生活成本增加,導致日常生活水平下降,不僅生活保障壓力加大了,在新的環境下與左鄰右舍也會時常出現沖突,帶來新的社會問題。如果社會管理和幫扶政策跟不上,不僅這部分人的生計難以為繼,將會引發新的貧困,甚至會影響當地社會穩定。

4.動態管理還有待加強。還約有3萬戶10萬貧困人口,貧困人口基數大,貧困人口的動態管理是一項長期性工作,工作復雜難度也大。一是被調查的貧困人數多,加上脫貧戶擔心再得不到扶持而隱瞞真實收入,導致調查數據不真實準確;二是工作量大。各鄉村人手不足,也缺乏工作經費,不可能像建檔立卡時一樣每年都集中大批的專人開展調查摸底公示上報。因此,要確保扶貧對象的精準,必須探索建立切合實際的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機制,確保精準扶貧政策執行不走樣。

5.扶貧資金缺口較大。2016年,各級政府安排全區的扶貧資金達3320萬元,但對于該區的扶貧工作任務來說相距甚遠。盡管區財政每年投入的資金都有所增加,但從扶貧資金的人均占有量角度來看,扶貧資金依然不足,缺口較大。按2016年農村貧困人口10萬計算,農村貧困人口平均占有扶貧資金是332元,與人均扶貧資金占有量的最低標準相差較遠。資金短缺仍然是貧困地區的“瓶頸”因素,且短期內難有大的轉機。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下一階段,在總結經驗、鞏固扶貧成果的基礎上,擬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抓產業扶貧,夯實農民脫貧致富基礎。

進一步創新生產扶持方式,用好產業扶貧資金,通過引導幫扶,以發展種植、養殖業為主,幫助農戶就地脫貧致富。一是通過加大產業開發扶貧資金投入,推進貧困村扶貧到戶貸款貼息、扶貧項目貸款貼息等試點,并逐年擴大試點范圍,為貧困戶發展產業提供資金支撐。二是圍繞臍橙甜柚、生豬和蔬菜、花生、油茶、優質稻等“兩主四特”產業發展,引導貧困農戶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推行“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市場+基地+農戶”等各種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逐步構建“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產業發展格局。三是加大扶貧資金對貧困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確保每個貧困村有1個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農戶入社率達到50%以上。充分發揮各級扶貧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貧困農戶作用,帶動更多的農戶脫貧。

(二)抓后續扶持,鞏固搬遷扶貧成果。

一是抓好進城民工就業。通過各工業園區和重點項目區,吸納部分有條件的貧困人口就業,確保有穩定收入來源。二是抓好公租房建設。在重點項目或工業園區附近建設公租房,為貧困家庭提供住房保障,確保“洗腳上岸”進城就業的貧困家庭“居者有其屋”。三是抓好進城進鎮示范點建設。2016年,加快建設3個區級進城進鎮進園示范點,爭取蓉江橋口示范點安置800戶3000人,唐江九駁橋示范點安置100戶400人,家具產業園區級示范點安置600戶2400人。四是抓好搬遷后續扶持與管理。整合各方資源,加強部門協作,為進城農民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提供公益崗位,實現穩定就業。同時,加強對移民小區設區管理,為進城農民提供生活幫助、就業指導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幫助農民加快融入和適應城鎮生活,讓他們在脫貧的基礎上能住得安心、生活愉快。

(三)抓技能培訓,拓寬農民就業渠道。

要把提高貧困勞動力技術素質和就業創業技能作為扶貧工作的一個重要工作來抓,轉“授其魚”為“授其漁”,實現“培訓一個、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一是要堅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樣,既可以委托專業培訓機構,也可以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實地培訓;二是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讓農民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和專業,需要什么就培訓,培訓內容要多元化;三是要以市場為導向,圍繞市、區周邊地區對產業工人的技術需求,組織訂單培訓,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個;四是創新培訓形式,既要由企業組織培訓,也可由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培訓,也可以由農民自己選擇培訓機構學習,只要取得培訓合格證書都可予以經費補貼。

(四)抓典型示范,深化整村推進工程。

在繼續鞏固村、村整村推進成果的基礎上,今年再選擇一個貧困村作為示范點,以優化村莊功能規劃、環境衛生整治、土坯房改造、產業發展、基層組織建設等為主要內容,整合資源,集中資金,重點扶持,在幫助當地農民提高收入、穩定脫貧的基礎上,改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提高貧困地區農民的精、氣、神,為當地新農村建設積累經驗、樹立典范。

四、幾點建議

(一)堅持因戶施策,不斷增強扶貧措施的針對性。

扶貧工作是否能出成效,關鍵在于是否能做到扶“真”貧、扶“準”貧、“對癥下藥”。要在摸清底數、確保貧困對象真實精準的基礎上,根據致貧原因和發展需求,科學劃分“扶貧戶、扶貧低保戶、低保戶、五保戶”四種貧困戶類型。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愿的扶貧對象,即“扶貧戶、扶貧低保戶”,根據不同貧困類型,針對其不同貧困成因,因戶施策、“量身定做”,制定針對性強、組合式的幫扶措施,通過扶貧搬遷、發展產業、技能培訓、轉移就業等方式,助其脫貧;將“低保戶、五保戶”等農村因病因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貧困對象識別情況單列出來,經民政部門確認后,將符合政策條件的全部納入低保,實現兜底保障。

(二)整合各個資源,不斷增強扶貧工作合力。

要努力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凝聚多方力量,整合各類資金,實現多元扶貧、共同扶貧。一是要深入開展結對幫扶。依托“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平臺,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幫扶單位,每戶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做到工作到村、扶持到戶、責任到人。要結合幫扶實際,做到定目標、定對象、定責任、定措施、定政策,做到不脫貧不脫鉤。同時,幫扶單位要發揮行業和職能優勢,從人才、資金、技術、項目、信息等方面為貧困村、貧困戶提供扶持,保證幫扶措施和任務落實。二是要切實抓好專項扶貧。組織實施好整村推進、扶貧搬遷、產業扶貧、雨露計劃、以工代賑等重點工程,確保專項扶貧政策落實到位,取得實效。三是要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采取有效措施,將貧困戶、貧困村的需求信息與社會各界的扶貧資源、幫扶意愿進行有效對接、互聯互通,實現社會扶貧資源的有效配置。鼓勵引導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通過捐贈救助、發展產業、促進就業等各種形式參與扶貧。對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符合信貸條件的各類企業給予信貸支持,并按有關規定給予財政貼息等政策扶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自主設立扶貧公益基金。四是要充分用好對口支援平臺。要用足用好省委、省政府“四個一”組合式扶貧工作政策及中央國家機關、省直機關、有關單位對口支援幫扶政策,發揮對口支援單位職能優勢,搭建好項目對接、產業承接平臺,積極爭取對口支援單位的技術、信息、人才及改革試點等支持,著力推進一批對口扶貧重點項目建設,解決一批難點節點問題,改善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幫助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生產,脫貧致富。

農業產業扶貧調研報告范文第4篇

鄉鎮產業扶貧調研報告1

按照省、市、縣委有關精準扶貧工作要求,近期,我與縣直相關部門人員一道,深入城關鎮村組農戶,通過實地查看、入戶走訪,召集鎮村干部、群眾代表、產業大戶、致富能人進行座談等方式,對當前精準扶貧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城關鎮精準扶貧工作情況

(一)組織領導有保障。該鎮成立了城關鎮精準扶貧指揮部,由主要領導任組長,4名黨委班子成員任副組長,班子成員、鎮直單位負責人、村(社區)書記為成員,負責全鎮精準扶貧工作部署、督辦、推進,并抽調8名領導干部組建精準扶貧工作辦公室,為精準扶貧工作的統籌、深入、持久推進提供了組織保障。

(二)宣傳動員有氛圍。鎮黨委、政府組織全體機關干部、縣(鎮)工作隊干部、村主職干部進行精準扶貧政策知識培訓,提高全體干部精準扶貧工作能力。在北環路等顯著位置制作了7塊工作宣傳標牌,印發宣傳資料8000余份、錄制了精準扶貧工作錄音,通過宣傳車和各村廣播進行播放宣傳,營造了濃厚的工作氛圍。150余名鎮村干部、工作隊干部,深入千家萬戶,與群眾交心談心,宣傳精準扶貧政策,力求做到扶貧政策家喻戶曉。

(三)工作運轉有機制。指揮部辦

公室每天收集各村工作情況,對收集的情況進行分類處理,個性問題由指揮部辦公室當日答復,復雜問題、共性問題由辦公室提交指揮長會議研究,并于三個工作日內答復。截止目前,己召開指揮長會議5次,研究處理各類情況17件次,做到了及時高效運轉。全鎮干部采取5+

2、白+黑超常規工作法,在貧困對象核查期間,所有干部不請假、不放假,高標準完成了核查工作,展現了鎮村干部勤奮工作、認真負責、能打硬仗的過硬作風。

(四)工作推進有力度。一是加強與縣指揮部辦公室聯絡、溝通,遇到突出問題,鎮指揮部研究形成一致建議意見后,及時以文字形式報縣指揮部辦公室。二是加強對村指導,指揮部辦公室根據不同階段工作重點,制定細致、可操作性強的《精準扶貧工作要點》發到各村,并上報縣指揮部辦公室備案。三是加強鎮村聯動,指揮部辦室明確一名熟悉政策、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干部,

經常與各村保持聯系,答復鎮村干部反饋的問題,探討交流工作辦法,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效應。四是強化工作督導,堅持紀委督查和指揮部督導相結合,即每個階段工作完成后,指揮部督導組對照工作任務、時間節點、目標要求等,對各村進行督導,存在問題的當場提出整改意見,整改后進行復核銷號。對未按期整改或整改效果不明顯的或不認真履行職責的,由鎮紀委牽頭,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督查,責令整改。

截止11月4日,該鎮通過入戶調查、大走訪,完成了7479戶、26517人入戶摸底調查工作,掌握了農戶基本情況,完成村級初核階段工作,正在進行農戶互評代表審評,預計11月底將全面完成農村貧困對象核查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貧困線標準偏低,部分相對困難的群眾未能納入扶貧范圍。當前擬定的貧困線以2013年農村年人均純收入2736元作為標準,超過該標準不能納入

建檔立卡范圍。城關鎮地理位置相對優越,經濟相對比較活躍,20XX年該地區人均純收入為10319元,最低的新民村也已達到人均純收入6000元,群眾收入遠遠超出國家劃線標準。但同時也由于地處城關,群眾衣食住行、就醫就學等成本也遠高于其他地區,因此,人年均純收入達到2736元以上的仍然有相當一部分群眾實際生活困難而未能納入幫扶范圍。

(二)部分項目資金無法整合,不利于統籌使用。部分政策或項目如:扶貧搬遷、危房改造、生態移民、抗震改造等項目直接實施到戶,由農戶自行使用,但分戶實施不僅不利于規劃,還使成本擴大效果更差,也浪費土地資源。如集中安置直達資金不能統籌由鄉鎮一級使用,那么缺口太大,實際又無法實施推進。

(三)受城鎮規劃制約,安居工程助推精準扶比較困難。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加強了對縣城規劃區內規劃建設

管理,受城市規劃政策影響,部分困難群眾危房重建不能審批,制約了安居工程的整體推進。

(四)貸款門檻高、手續繁,小額貼息貸款落實難??h里出臺的小額貼息扶貧貸款政策,確實為困難群眾解決資金困難找到了一條好出路,深得廣大群眾的贊成和擁護。但對絕大多數貧困戶來說,無論是找擔保人擔保還是實行農戶聯保都相當困難,同時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想利用小額貸款來發展創業項目,銀行要求種養殖業有規模、餐飲服務業要連續經營6個月以上方可申請貸款,這樣絕大部分有開始創業意識的貧困戶很難享受優惠政策,甚至放棄創業。

(五)新農合報銷范圍小、比例低,農民因病返貧現象時有發生。新農合參保金逐年遞增,村民已感壓力大,而農民就醫過程中,由于藥品報銷范圍小、比例低等因素的限制,真正能夠報銷的就醫費用十分有限,大部分費用仍需農民自已承擔,特別對于長期重病家庭看

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特別嚴重,會導致部分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六)獎勵扶持政策不統一,造成不良攀比。鄉鎮與鄉鎮之間、村與村之間存在著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的不同,農戶與農戶之間的家庭狀況也有較大差別,聯系單位與聯系單位之間條件也存在差異,鄉鎮、村、農戶存在著攀比思想,保障政策的平衡非常必要,特別是對于政策邊緣農戶,尺度把握不當會造成群眾心理不平衡。

三、下一步工作的思路與對策

結合這次專題調研,調研組認為,全面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必須嚴格按照全縣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總要求,積極實施五個一批(產業開發帶動一批、生態扶貧搬遷一批、扶智脫貧一批、保障供養一批、醫療救助一批)幫扶措施,確保全鎮14個村1466戶、5559人建檔立卡的貧困對象,分三年逐步實現整村脫貧的工作目標。

一是積極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

設。加快新民和溫泉溝等村組道路建設,實施郭家梁村安全飲水工程,推進農村水利、電力、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發展條件。到2017年全鎮14個村硬化公路51公里;10個村新修安全飲水凈化池17個;13個村新建、改建水渠千米;14個村購置垃圾桶2696個、垃圾車36臺;12個村低壓電改造980戶;12個村土地整治6750畝。

二是努力推進生態扶貧搬遷工程。全面落實相關獎補政策,努力改善新民、大裕、郭家梁、燒田4個村貧困群眾居住環境,開展生態扶貧搬遷111戶;14個村危房改造748戶;重點村規劃安置點配套建設,集中安置20戶。

三是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工程。在全鎮12個村發展蔬菜、林特種植510戶、農家樂59戶,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如在溫泉溝村建設200畝杉樹基地,在大裕、新民建設400畝核桃基地,在燒田、郭家梁村建設200畝銀杏基地;在12個村發展養牛、羊、雞等養殖

專業戶168戶、農副產品加工77戶,實施到戶產業發展項目,切實增加困難群眾家庭收入。

四是切實增強群眾就業創業能力。在14個村新建村圖書室14個、通廣播電視654戶;新建村小學2個、改造村小學2個;12個村新建標準村衛生室9個、旱廁改造455個;14個村通寬帶728戶。通過基礎教育、能力培訓等多種途徑,全面提高貧困人口素質。

五是持續完善精準扶貧動態管理機制。幫扶責任人要對貧困戶已確定的脫貧致富項目跟蹤督辦,強化過程監管,確保項目落實到位;采取月檢查、季度考評的辦法對減貧工作實行動態管理,貧困戶生活已好轉的要剔除,因特殊原因返貧的要及時納入幫扶范疇,確保貧困戶穩步脫貧、持續發展。

鄉鎮產業扶貧調研報告2:

一、xx鎮鎮情

xx鎮位于信豐縣東部,國道信安線穿境而過,東臨大橋鎮、新田鎮,南

臨安遠縣、安西鎮,西接大塘埠鎮、嘉定鎮,北靠贛縣。古陂屬贛南四大名鎮之一,有頭唐江二古陂之說。鎮內田疇肥沃,水源豐沛,物產豐富,是信豐縣產糧大鎮之一,林業資源豐富,其中金盆山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素有贛南小廬山之稱,農土特產全縣翹楚,早年有粉干、豆腐、腐竹、番薯粉等四寶,今添臍橙、生豬、蜂蜜、甜玉米等新四寶??h新型動力能源產業園大唐工業園坐落太平、天光兩村,鎮內現有溫氏、諸信、正邦等多家國家級、省級大型現代化農業龍頭企業。幅員面積31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355畝(其中水田面積25194畝、旱地面積3161畝),林地面積畝,公益林面積畝(其中國家公益林面積畝,省級地方公益林面積畝),果業面積畝,煙葉面積1050畝。

全鎮轄15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30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931人,其中新屋村為省級貧困村,另有石背、中坑、余村、天光、楓樹、圳玄和李田七個市

縣級貧困村,截止目前全鎮還有貧困人口966戶、3017人。其中完全喪失勞動力的低保、五保的貧困人口1330,實施精準扶貧的扶貧對象450戶1687人。

二、精準扶貧工作階段性開展情況

一是三項保障體現領導高度重視和組織有力。20xx年和20xx年是全面啟動落實《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xx]25號)和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實施方案》(贛辦字[20xx]19號)的重要年,也是優化整合扶貧資金、大力實行精準扶貧、確保扶貧到村到戶的關鍵年,xx鎮作為貧困人口較多的農業重鎮,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積極主動,不甘人后,做了不少工作。鎮里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并抽調扶貧、民政等部門的老中青干部,組建全新的扶貧辦公室,專門負責精準扶貧工作,村里以太平畬族村、新屋村為試點,組

建村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抽調專人成立扶貧工作站,做到有機構、有專人、有資料。

二是三個精確確保貧困戶識別有理有效有別。全鎮轄15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30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931人,每家每戶情況怎么樣,哪些家是貧困戶,原來的貧困戶是否已脫貧,是否有返貧現象存在?這些都是精準扶貧基礎工作亟須弄清楚的問題,對此,20xx年下半年,根據上級相關文件和會議精神,xx鎮組織人員力量下村入組,按照三個精確的要求對全鎮的貧困戶認真識別。即流程精準。設立村級貧困對象民主評議小組,對遞交申請的農戶進行年人均純收入調查,按照從低到高進行排序后,初步確定扶貧對象名單;并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對初選名單進行表決確定;然后由鎮黨委政府審核后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后報縣扶貧和移民辦復審,審定后在各村進行公告。嚴格按照申請、調查、初選、表決、審核、公

示、復核、公告程序,把真正的貧困戶對象公開、公正、公平的識別出來。對象精準。通過全面摸排、村級民主評議公示、鄉鎮審核公示等程序,最后確定出全鎮貧困人口為966戶共3017人,全部納入精準扶貧對象行列鄉鎮扶貧調研報告鄉鎮扶貧調研報告。定位精確。對造成農戶貧困的因素進行具體分析,并分門別類,將識別出的貧困戶劃分為一般貧困戶、扶貧低保戶、低保戶、五保戶等四種類型,對全鎮一般貧困戶438戶1641人、扶貧低保戶12戶46人、低保戶442戶1244人、五保戶74戶86人一一登記造冊,并建檔立卡,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鎮有簿。

三是三合一建檔立卡完善貧困戶信息管理。對于精準扶貧工作,資料信息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工作,xx鎮在原有基礎上不斷豐富完善貧困戶的信息管理,初步行成三合一貧困戶信息檔案。即紙質戶情卡。按照國家統一的貧困戶建檔立卡要求,為每一戶建立了戶

情卡(見附件一),使貧困戶家底一目了然。電子檔案。對照紙質戶情卡,將貧困戶的信息錄入到市、縣、鎮、村四級與三送工作平臺互聯互通扶貧信息系統平臺,實現各級各部門(單位)與貧困戶信息直通,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xx鎮正著手采集收集貧困戶的影像資料,一張照片或是一段視頻承載著兩個主題:農戶的致貧原因和脫貧愿望,為后期的結對幫扶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

在精準扶貧工作啟動后全面鋪開的元年,xx鎮在這方面雖然在不斷完善基礎工作,并探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但仍有不成熟之處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我們的走訪調研中,就發現了一些精準扶貧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少數村組存在宣傳力度不夠、渠道過窄、甚至內容不對的問題。精準扶貧政策是國家近期的一項大的惠民利民政策,本應該廣而告之,做到家喻戶曉,盡人皆知,而且要正確的解讀,

但在我們的調研過程中,一些偏遠地區的村組的一些群眾卻并不知情,或是只是知道個大概,不知其所以然,甚而有些農戶把這項工作當成了評先評優的面子工程,在工作人員進行調查摸底時,不配合反而藏窮掩貧,生怕別人笑話他的貧困。

(二)農民思想上的貧困成為貧困戶脫貧的致命障礙。勞動力文化素質低,既是貧困的結果,又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許多貧困人口由于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與非貧困戶有很大差距。加之貧困戶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凡事都等國家和社會的救助。盡管有些貧困戶有擺脫貧困的愿望,并不斷努力嘗試,但由于思路不清,觀念不明,缺少引導,導致失敗,最終失去了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勇氣。

(三)農民收入難以估算增加了精

準能識別難度。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多元經濟相互交織混合發展,給準確調查核實農戶收入增加了難度。加之,受農業經濟效益低而不穩影響,近年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勞務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眾的一些隱性收入較難掌握。

(三)農村情況錯綜復雜增加了精準扶貧難度。一是隨著青壯年勞力大量流入城市,農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婦女、兒童、老人,實際長期居住人員不足三分之一,在農村實施規劃扶持項目中出現勞力緊缺和種植項目后期管護難到位的現象。二是一些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責任心不強,作風不民主,對貧困人口認識有偏差,認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是搞形式,扶貧到戶不一定能兌現,導致鄉村干部對

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工作不夠重視。三是精準識別要求規劃到村、幫扶到戶、差別到人,而識別過程缺乏剛性標準,難以做到讓群眾心服口服鄉鎮扶貧調研報告工作報告。

四、下一步的對策和建議

農業產業扶貧調研報告范文第5篇

一、產業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一)在精準識別后制定了精確規劃,市扶貧工作隊與鄉掛點干部逐戶上門采集幫扶對象基本信息,并充分摸清了貧困戶的貧困現狀、致貧原因、需要幫扶的項目計劃,制定并落實了貧困戶和貧困村的扶貧工作計劃;

(二)鄉里多次召集了各村書記、主任就下一步產業發展召開了座談會,就各村自身的優勢和資源與當前國家的扶貧政策和當前經濟發展的要求結合起來,走出各村符合實際的產業發展路子,真正把資源優勢挖掘出來,把扶貧政策的含金量釋放出來,做到“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二、產業扶貧下一步具體措施

下一步我鄉將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充分發揮各村的優勢和資源,挖掘產業特色,做到"一村一法""一戶一策":

(一)以井岡山融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入駐XX為契機,推進現代化農業發展。爭取2015年在XX新種大棚蔬菜100畝,新種生態蔬菜400畝,通過高效農業的發展來帶動XX村、觀上村等周邊村貧困戶在家門口打工就業,增加群眾收入;

(二)依托我鄉招商幫扶企業XX菌草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帶動我鄉XX村、XX村和XX村三個村,在充分尊重貧困戶意愿的基礎上發展食用菌種植,實行貧困戶統一種植和分戶種植相結合,把這三個村的36戶紅卡戶全部吸收到合作社,并要求專業合作社與所有入股的貧困戶簽訂《貧困戶入股協議書》,以文字的形式明確規定:“除現金入股外,還可以以土地做價入股,享受相關同等收益,所有入股協議書的簽訂一律通過公證處公證,從法律上確保了貧困戶入股合作社的“兩保障”,即本金的保值和利潤的保障,這就徹底解決了所有貧困戶的后顧之憂。專業合作社確保每戶入股的貧困戶每年的收益達到股本金的10%以上,讓貧困戶增收致富;

(三)XX村、XX村和XX村利用自身資源條件,著手發展“水里養魚、水面養鴨、山里養雞”的立體養殖基地,目前已有專人牽頭,并與農戶簽好了土地租賃協議,在充分尊重貧困戶意愿的基礎上把貧困戶吸收到合作社,基地建成后,可使兩個村的所有貧困戶通過養殖就地脫貧,每戶貧困戶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四)XX村、XX村具有種植油茶的悠久歷史,為提高油茶產量,重點依托每戶5000元的產業發展資金著力抓好油茶低改,提高茶油生產質量和茶油品質及出油率,讓茶農增收致富。

農業產業扶貧調研報告范文第6篇

1 于都縣農業產業扶貧現狀

江西省于都縣是革命老區, 羅霄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 典型的農業縣, 貧國面大, 貧困人口多, 貧困程度深。為此, 于都縣委、縣政府不等不靠、自我加壓、主動作為, 搶抓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羅霄山片區扶貧攻堅等重大歷史機遇, 積極探索, 先行先試, 結合縣域產業規劃, 將資源稟賦、發展條件、產業基礎相近的貧困鄉村進行集中連片布局。通過實施產業連片重點開發建設, 扎實推進農業產業扶貧開發, 取得了明確成效。

2 于都縣農業產業扶貧的困境

于都縣大力實施“一村一品”發展戰略, 加快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步伐。然而, 因存在資金不足、農業技術落后等多種因素, 特別是思想觀念落后、市場發育不足、風險大等的困擾, 阻礙著農業產業扶貧的深入推進。

2.1 思想觀念落后

思路決定出路, 貧困戶之所以貧困,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思想觀念的落后。貧困戶大多數時候不能很好地理解和盡快接受新政策、新事物、新產業模式。比如, 在從事精準扶貧工作的過程中, 發現貧困戶對土地經營權的流轉不放心、不認同, 有些貧困戶寧原棄耕也不愿意流轉給農業經營企業, 這是典型的思想觀念落后的表現。

2.2 農業生產要素市場不完善

當前, 我國農村集體土地實現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 目的在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 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然而, 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市場的不完善, 制約著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和農業的規模經營。市場的不完善, 導致信息不暢和缺乏有效的競爭, 從而導致價格與價值發生偏離。例如, 由于市場不完善, 缺乏有效競爭, 導到土地流轉價格普遍過低, 于是有的貧困戶寧愿荒蕪也不愿意流轉。再比如, 由于市場不完善, 企業需要勞動力時, 高價也難入手;貧困戶要就業時, 由于缺乏選擇機會, 導致工資被壓低。

2.3 農業產業的高風險

雖然當前已基本上告別了靠天吃飯的局面, 但是農業產業仍然是高風險的產生。養殖業一旦遇到流感, 很可能會血本無歸。種植業一旦遇到自然災害, 很可能顆粒無收。

3 于都縣農業產業扶貧對策

3.1 解放思想, 更新觀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意識貧困必然導致經濟貧困。習近平總書記說:“擺脫貧困, 首先在于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 只有首先‘擺脫’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 才能使我們主管的區域擺脫貧困, 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 走上繁榮富裕之路?!碑斍? 要發展農業產業實現脫貧致富, 就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加大教育培訓力度, 大力解放干部群眾思想, 更新思想觀念。

3.2 建立健全農業生產要素市場

市場是資金、資源的撬棒, 而這是精準扶貧脫貧工作所需要的。充分發揮和利用市場, 推動農業生產要素配置的市場化, 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和最優化。充分利用市場配置土地、勞動力等資源, 最大的好處是讓貧困群眾在脫貧以后, 能更好地融入到市場中, 創造自身價值, 不至于脫貧后又返貧。

3.3 完善農業保險制度

農業保險是專為農業生產者在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生產過程中, 對遭受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險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保障的一種保險。農業保險是市場經濟國家扶持農業發展的通行做法。通過政策性農業保險, 可以減少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穩定農業經營者的收入, 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提高農業產業經營者到農村流轉土地, 進行規?;洜I的意愿。

摘要:打贏脫貧攻堅戰, 是事關人民福祉, 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決戰。對于大多數農村來說, 要實現脫貧就是要大力發展農業產業, 實施“一村一品”戰略。江西省于都縣是典型的農業縣, 要實現脫貧致富, 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 健全農業生產資料市場, 完善農業保險等, 破除農業產業發展的困境。

上一篇:藥品倉庫保管員的職責范文下一篇:燃氣鍋爐供熱節能技術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