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業工作思路范文

2023-09-18

農業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摘 要:青城鎮是蘭州市榆中縣下轄的一個小鎮,曾有“黃河第一古鎮”、“千年古鎮”、“風雅青城”等美譽。近年來青城鎮將農業生產、農村生活和文化旅游整合開發,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對其他地方發展鄉村旅游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鄉村旅游;民俗文化;資源

收稿日期:2011-11-08

基金項目: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1002-12)

作者簡介:白秀紅(1984-),女,甘肅蘭州人,碩士研究生,從事農村社會學研究;張文政(1975-),男,甘肅民勤人,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甘肅省社會學會理事,從事農村社會學研究。

隨著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在體能和心理方面的壓力不斷增大,對日常休閑的需求越來越強烈[1]。城市居民往往會在雙休日或者節假日選擇一些輕松的休閑活動。近幾年農家樂成為他們的主要休閑方式[2] 。尤其是到附近的鄉村旅游,更是他們的最佳選擇。

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消費方式,是農業生產與旅游活動的有機結合[3] 。國外學者將鄉村旅游定義為農戶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條件,使其在農場、牧場等典型的鄉村環境中從事各種休閑活動的一種旅游 [4]。中國學者則認為鄉村旅游是以鄉村社區為活動場所,以鄉村獨特的生產形態、生活風情和田園風光為對象的一種旅游類型 [5]??傊?,鄉村以其清新古樸的田園風光和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受到鄉村旅游者愈來愈多的青睞。在筆者研究的青城鎮,每年接受數以千計的游客來此旅游。將農業生產、農村生活和文化旅游整合開發,是該地近年來走出的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對此進行相關研究,以期推進該地乃至全國鄉村旅游的合理發展,就教于方家。

一、青城鎮發展鄉村旅游的歷程和優勢

(一)青城鎮發展鄉村旅游的簡要歷程

青城鎮位于蘭州市榆中縣最北端的黃河南岸,距離蘭州、白銀兩市分別為90公里和25公里,總面積137平方公里。目前總人口2.05萬,下轄14個村71個村民小組,總耕地面積1.44萬畝,人均耕地0.64畝。這里平均海拔1 450米,年降雨量300毫米 [6]。屬于典型的黃河谷地。溫和的氣候,豐富的物產,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得青城鎮發展高效特色農業及文化旅游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20世紀80年代,該鎮還是一個經濟發展極度落后的小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經濟來源單一且少。青城鎮人多地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和水煙,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由于耕作方式落后,對勞動力的需求量大,只有極少數人在外面搞副業打工。農民們想盡辦法精耕細作,依然只能勉強解決溫飽問題。另一方面交通不便利,生產、生活成本高。鎮內只有兩條路通往外界,一條是經山路通往榆中縣城,一條經過青城橋通往白銀市和蘭州市。通往榆中縣城的山路狹窄而且多彎道,每天只發兩趟車,當天不能往返,一遇到雨雪天氣出行相當危險。

這種情況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得到改善。青城鎮農民開始學習種植塑料溫室大棚,依靠蔬菜的反季節差來提高經濟收入,提高土地產出率。剛開始種植的作物主要是黃瓜和西葫蘆,到結瓜的時候由菜販子統一收購,運往周邊城市。起初確實讓青城的農民經濟寬裕了,農戶家不僅蓋了新房而且還有了存款。但幾年后,隨著大棚經濟的普及以及蔬菜品種、產量等方面的原因,青城鎮的農民再次陷入發展困境。尋找一條新的發展思路來解決這種困境,幫助農民增收成為青城鎮的當務之急。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著力化解三農問題,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農民增收。其中,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現代農業是一個重要突破口。在此背景下,青城鎮在整理挖掘當地文化歷史資源的基礎上,結合“文化古鎮”的特殊歷史地位,將文化旅游與農業生產結合在一起,推動農村經濟發展。鄉村旅游在青城鎮也慢慢興起。

(二)青城鎮發展鄉村旅游的優勢條件

1.青城鎮豐富的文化資源?!跋扔械仪喑?,后有蘭州城”[7] ,青城的歷史較蘭州市還要久遠。歷代文人墨客薈萃,創造了燦爛的青城文化,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遺跡。

眾多的文化古跡。高家祠堂,一座完整保留下來的古代宗祠,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羅家大院為代表的60多處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四合院,經補修恢復,目前已是影視劇的重要拍攝基地。此外還有三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青城城隍廟、青城書院和二龍山戲樓。

獨特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英雄武鼓、柴山等,是每年春節或者其他重要節日青城鎮的拿手節目,尤其是柴山,因其表演難度大,目前會此技藝的藝人已經很少,其娛樂性和刺激性不亞于專業的雜技表演。此外,還有青城村的踩高蹺,城河村的抬子、瓦窯村的太平鼓都是世代傳承下來的技藝。

經久不息的傳統民俗藝術。西廂調小曲、剪紙、刺繡等藝術各具特色,獨具魅力。最具代表性的是西廂調小曲。清光緒年間由張海潤采取王實甫《西廂記》文詞,創編了《游寺》、《借廂》、《酬韻》等八折戲,名曰《西廂調》。該調音樂唱腔優美動聽,劇情簡單,出場人物少,容易排練,成為青城最早的小曲。在此前后,青城在外地經商、讀書的曲藝愛好者,不時將外地小曲劇目引入青城,使青城小曲得以發展,一時局面大開。因而西廂曲調有越調、風箏調、三朵花、甘涼調等,具有融合秦腔、眉戶戲、隴東道情、花兒等的特點[8],獨具風格。

具有地方風味的飲食。青城鎮的長面和糝飯,做工精細,工序繁多,吃后回味無窮。來鎮游客或走親串友的人們,必要嘗嘗青城的地方飯,離開時還帶些家釀的老陳醋。

2.青城鎮的農業資源。青城鎮的農民長期以來僅從事單一的糧食作物種植,唯一的經濟作物就是水煙。秋末將水煙收割后經霜煞賣給鎮上的煙廠,經加工后銷往福建、四川等地。賣水煙的錢成為一家一年生活開支的活錢。20世紀90年代,當地農民改變種植方式,學習種植塑料溫室大棚。初期經濟收入明顯提高,但是由于長期種植同一種作物,土壤變得僵硬和作物的抗病能力變弱、產量降低等因素使得大棚經濟持續走低。直至近幾年,調整種植品種,引進了茄王、纖首等新品種,使得茄子成為青城鎮最主要的經濟作物。同時因地制宜在西葫蘆適宜生長的東灘一帶種植西葫蘆,并且改良耕作技術,推動了日光溫室蔬菜產業的發展,使其成為農民增加收入的支柱產業。在高架大棚西瓜產業的發展上,引進了京欣1號、京欣2號、超甜京欣等新品種,抓住市場機遇使其成為青城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在葡萄產業的發展上,引進了紅提葡萄、黑玫瑰等新品種,改變了葡萄品種單一老化的現狀,提高葡萄的產量和質量,增加了經濟效益。在保護特色農產品上,對市場青睞的高架大棚西瓜、日光溫室茄子、西葫蘆等優良品種進行了商標注冊,對全鎮蔬菜進行了無公害產地認定,對茄子、西葫蘆兩個蔬菜品種進行了無公害產品認證,提高了產品在市場上的知名度,保護了群眾的切身利益。通過走農業產業化富民的路子,使全鎮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明顯下降,而日光溫室、高架大棚瓜果、蔬菜及飼草的種植面積明顯加大,全鎮糧經飼的比例達2.5∶6∶1.5,農業結構進一步趨于合理[9]。

2007年青城鎮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后,慕名前來旅游參觀的人越來越多,青城鎮緊緊抓住這個機遇,將農業發展與文化旅游結合在一起,搞起了鄉村旅游。

二、青城鎮發展鄉村旅游取得的成效

2010年3月,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旅游局剛公布的105個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村)評選結果中,青城古鎮成為甘肅省唯一的被授予全國首批旅游名鎮稱號的村鎮。

夏秋是旅游的旺季,也正值西瓜、葡萄等瓜果上市的季節。青城鎮每年都會舉辦一次“西瓜文化節”,就青城鎮的西瓜品質等向游客和外界進行宣傳,讓游客們經過親口品嘗來認可青城鎮的西瓜品質。2011年青城鎮的西瓜價格普遍較其他產地西瓜高出1元/公斤左右。雖然價高,但是青城西瓜仍以其自身皮薄、汁多肉甜、產地近、新鮮程度高等特點迅速占領了市場,受到廣大城市居民的青睞。

在青城鎮東部,有榆中縣唯一的千畝水稻田,而且黃河在這里形成了大片的濕地。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青城鎮就勢在此打造了一個百畝荷塘,既種植荷花養魚又為游客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地方。隨著烏金峽水電站的即將建成,這里更具有了建設大型濕地公園的優勢。

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農民增收的途徑和方式也變得多樣。除了種植溫室塑料大棚,不少人家開起了“農家樂”,為游客提供食宿,增加收入,同時也帶動了庭院經濟的發展。青城鎮自古就有在自家小院種植蔬菜和葡萄等作物的習俗。這些蔬菜種植在自家的小院里用農家肥培育,幾乎不施農藥,既新鮮又安全,人們可以放心食用。在葡萄架下乘涼聊天更是小鎮人最喜歡的娛樂活動之一。葡萄收獲的季節,除了滿足自家食用需求,還可以把富裕出來的葡萄變成商品,獲得額外的經濟收入,補貼家用。青城鎮目前種植庭院葡萄約有上千畝,主要集中在瓦窯村、東灘一帶。瓦窯村農戶宅基地面積普遍較青城鎮其他地方大,因而他們的院子也相對較大,幾乎家家在自家的院子里種植葡萄,現已被鎮政府規劃為“百畝葡萄農莊”。因為土壤和氣候、水質等自然條件優越,青城鎮的葡萄口感非常好,甜而不酸,在本地及白銀市、蘭州等地極富盛名。

此外,一部分人選擇個體蔬菜運輸,將名優農產品銷往新疆、青海、北京等地;一部分人選擇設施養殖等。經濟活動多樣化,收入也越來越高。

三、青城鎮的鄉村旅游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鄉村旅游在青城鎮已初具規模,發展勢頭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基礎設施落后

基礎設施是鄉村旅游的重要載體,包括道路、水電及日常生活設施等。2008年,連接鎮內出行重要通道的青城橋由于超期、超負荷使用,存在重大的安全隱患而被禁止車輛通行后,出行難題一直未被解決。繞道通行給青城鎮的農產品運輸及旅游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農產品運輸成本大大提高,肥料、煤炭、草簾子等生產生活物資的成本因此也增加不少。青城鎮是文化古鎮,城河村等主要旅游景區的道路都是青石板鋪成的仿古街道,為防止大型車輛損壞路面,在進出口都設置了限制路障。不少來青城鎮的游客反映,因為道路不暢,車子經常被路障刮花,既影響了他們前來旅游的心情,也造成了他們財物上的損失。另外,鎮內居民用電線路、用水管道等設計不合理,水管等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了部分村子經常斷電、斷水的現象,甚至是水管破裂泡塌農民房屋現象的出現,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生產和生活質量。公廁等公共服務設施缺乏也使得前來旅游的游客極不方便。

(二)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出現了危機

民俗文化是農業旅游的靈魂[10]。深厚的文化底蘊讓青城鎮重放光彩,很多人慕名而來只為一睹其風采。然而,由于諸多的主客觀因素讓現今的青城民俗文化在傳承上出現了一些嚴重的問題。一是優秀的西廂小調曲藝表演者和剪紙、刺繡手工藝者的傳承之間出現了一個斷層;二是保存下來的可供參考的文獻資料、音像資料都相當少,大部分只能靠手工藝和曲藝老藝人言傳口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這些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三是這些民俗文化只是逢年過節時演出,難以獲得大的繁榮發展;四是現代人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致不高,接受這些文化的能力也較差。

在調研的過程中,不論是當地群眾還是慕名而來的游客均反映精通這些傳統曲藝和手工藝藝人太少了,只是幾張老面孔?,F在的年輕一代不是在外求學、工作,就是搞經濟創收,傳統民俗文化該如何傳承下去根本無人問津。

(三)優質農產品的產銷、保鮮服務體系不健全

青城鎮的西瓜、葡萄、茄子等蔬菜品質毋庸置疑,但在生產中仍存在著諸多問題。部分農民為求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使得青城鎮的農產品聲譽受到影響,間接影響了農產品的價格;西瓜皮薄雖好但也不利于長途運輸,稍有碰撞就破裂了,使得運輸的成本和最終的銷售價格提高了;葡萄保鮮期短,不利于保存,如長時間遇到陰雨天氣,銷售就會大打折扣。僅僅靠鄉村旅游來銷售農產品還是有限的,如何構建健全的產銷、保險服務體系,保證農產品的種植效益成為當務之急。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建議:(1)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針對出行難的問題,當地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積極籌資,整修、拓寬道路,修建公用停車場。同時,對鎮內的道路進行整體規劃,科學設計和規范水電線路的埋放,嚴把質量關。在旅游景點集中區規劃修建公廁等公共服務設施,解決游客的后顧之憂。(2)加強民間藝術搶救與保護的工作力度。積極搞好宣傳工作,鼓勵人們更多地去了解民俗民間文化,增強全民保護和拯救傳承民俗民間文化的自覺性和意識。先保護,后開發,對一些如剪紙、刺繡、西廂小調等具有較高藝術、文化和科學價值的民俗民間文化要建立資料檔案,以防損毀。同時加強青城鎮民間藝術傳承人隊伍建設。對瀕臨失傳的手工技藝和民間曲調要鼓勵藝人帶徒授藝使其后繼有人,鼓勵年輕人學習民間藝術。(3)健全農產品產銷、保鮮等服務體系。對農民的小農意識及不良獲利思想加強宣傳教育,積極探尋科學、合理的農產品運輸保鮮技術,建立專業合作社,在農產品上市前做好銷售訂單等服務工作,為農產品豐收助力。

參考文獻:

[1] 吳必虎,徐斌,邱扶東,等.中國國內旅游客源市場系統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4-5.

[2] 楊國良.城市居民休閑行為特征研究——以成都市為例[J].旅游學刊,2002,(2).

[3] 韓麗,段致輝.鄉村旅游開發初探[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0,(12).

[4] 劉偉,丁賢忠,等.以色列鄉村旅游發展迅速[J].世界農業,1998,(7):12-13.

[5] 熊凱.鄉村意象與鄉村旅游開發芻議[J].地域研究與開發,1999,(3):70-73.

[6] 榆中縣統計局.2009年榆中縣統計提要[Z],2010:4.

[7] 楊巨川.青城記[Z],2004:9.

[8] 劉自重.青城小曲[M].手抄本,民國三十八年(1950年).

[9] 榆中縣統計局.2009年榆中縣統計提要[Z],2010:4.

[10] 劉蓬春.民俗文化是“農業旅游”的靈魂[J].成都大學學報,2004,(4).

Rural Tourism —— Qingcheng Tow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Develops New Thinking

BAI Xiu-hong,ZHANG Wen-zheng

(College of Humanities,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700,China)

Key words:rural tourism; folk culture; resources

[責任編輯 安世友]

農業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1、要樹立正確的觀點1.1、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觀。發展林業要立足于增加資源、改善生態,滿足全社會人們在物質、文化、生理、心理、交往等方面全面發展對林業的需要。同時在林業發展中注意解決包括農民在內的生產經營者的收人問題,保護合法權益,解決廣大林業干部職工增加收人,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問題,特別是解決貧困林場、森工企業和自然保護區貧困職工的脫貧以及基本設施建設問題。要讓林業建設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步入小康社會建設的行列。1.

2、樹立不侵害后代人的生存發展權的道德觀。就是當代人不能為了自己的發展,“造子孫孽”,過度使用資源,造成資源枯竭,環境破壞,使后代人失去生存發展的基礎。當代人在利用現有森林資源的同時,即要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又要不斷發展新的森林資源,為后代人留下生存和發展的資源以及良好的生態系統。1.3、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就是要改變人主宰世界、征服世界的觀念,實現“天人合一”??v觀人類歷史,人與自然的關系經歷了一個由原始和諧,進入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時期,人類征服自然,導致對自然資源無節制地索取,對環境的破壞的過程,表現為矛盾與對抗的過程。沒有這種沖突,就不可能有人類今天的繁榮和文明,同樣,如果任其擴大和加劇,將必然導致文明本身的衰落甚至人類自身的毀滅。為了人類的生存發展,必須拋棄人與自然的沖突模式而走向融合,“君子以人合天,而不強天以從人。”去探尋人與自然和諧的“天人合一”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在林業發展上,無論是造林、培育和采伐,都應當尊重自然規律,充分利用自然力,提高生產力。適地適樹恢復森林植被,是充分利用自然力,尊重自然規律的具體體現,也是減少勞民傷財,求真務實的具體體現,應當作為林業建設最起碼的評價指標來實施。用新的生態文明發展觀指導林業建設,改善生態狀況,實現山川秀美,推進我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使人們在思想觀念、科學教育、文學藝術、人文關懷諸方面都產生新的變化,實現經濟人、社會人和自然人三大系統的協調,在生產方式、消費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構建生態文明的新的社會形態。

2、要推進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轉變;實現由以采伐天然林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為主的轉變?!稕Q定》指出:“林業不僅要滿足社會對木材等林產品的多樣化需求,更要滿足改善生態狀況、保障國土生態安全的需要,生態需求已成為社會對林業的第一需求。我國林業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變革和轉折時期,正經歷著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林業建設要承擔改善生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必須實現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轉變,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要推進這一戰略的實施,在戰略步驟上,應根據不同地區的生態需要和森林功能,劃分生態功能區,采取不同的措施培育和保護不同功能的森林資源。在生產組織和技術措施上,應調整生產技術規程,使森林植被建設由注重取材的經營行為向森林生態系統經營轉變,建設以森林植被為主體、喬灌草結本文原創網站為課件之家 http:// 合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提高生態建設的質量;同時根據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森林的多種功能利用實際,加大科技研究和成果推廣,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讓經營者能夠便利快捷地得到他們想要得到的技術指導,新技術開發研究能夠

引領林業發展各領域新的技術潮流;在生產關系上,應調整管理體制、投資經營政策等,明確新時期政府和市場在林業建設上不同的責任和義務,真正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政府財政支持體系和市場調控體系,形成適應新時期林業生產力發展的新型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發展模式。要加大人工林培育,實現由以采伐天然林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為主轉變的戰略目標。我國現有的16億多畝天然林,大部分處于大江大河源頭,在維護國土生態安全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其生態價值無可估量,采取強制性措施保護這些寶貴的天然林資源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木材供給隨之減少,而需求還會隨著經濟的增長而增加,矛盾相當尖銳。必須正視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對木材及其他依托森林的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在加快生態建設的同時,重視產品生產。要保護我國的天然林資源,就必須對我國森林利用結構和發展模式進行重大調整,加大人工林培育,逐步實現由采伐利用人工林替代采伐利用天然林,解決木材供需平衡矛盾,真正保護好天然林。充分利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木材及其林產品市場潛力大、農村富余勞力多、山地面積大、社會資金充裕的有利時機,通過政府宏觀調控,結合市場選擇,按照不同所有制經濟承擔的不同職能,實施分類經營,鼓勵私人部門發展高投入、高收獲的工業原料林及其他林產品,用較少的局部的林地換取全局的生態效益。要發展經濟、消除貧困,謀求具有可持續意義的經濟增長,以自然資源為基礎,與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謀求社會全面進步的目標,調整生態建設發展戰略。

3、尋找使市場得以表達生態學真理的途徑,用經濟的辦法和手段,建立生態建設的動力機制。森林提供的生態效益比其物質產品效益要大得多。據專家核算,北京市的森林生態效益是林木自身價值的13.3倍(1999年)。美國、日本等國的研究測算也表明,森林的生態效益大于其自身的經濟價值10倍以上。生態建設的社會經濟特性,決定了這種公共服務產品難以像一般物質產品一樣可以通過一般的產品市場交易,獲取收益,因此,生態建設缺乏動力機制。完全依靠政府投人,一是資金有限,二是投資效益往往不如私人投資效益高。必須采取經濟辦法,“尋找使市場得以表達生態學真理的途徑”(《生態經濟》,萊斯特.R.布朗),使生態成本進入產品價格,建立生態建設的激勵機制和破壞資源生態的制約機制,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自然資源賬戶體系、綠色價格與投資評估體系、環境資源價值體系等環境經濟制度,形成生態產品及服務投人產出的良性循環機制。要培育生態服務市場,推動生態效益貨幣化、資本化。生產或消費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消耗,應當計入成本,予以折舊。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中應當包括環境成本,環境成本包括資源開采和獲取的成本,環境損壞和恢復的成本,以及當代人占用后代人資源的“用戶成本”。 要發展高效益的木材加工業,以加工業發展拉動森林培育,增加“經濟人”的利益驅動。應以科學合理的采伐利用引導造林業營林業的發展。森林發達的國家往往是林業加工業發達的國家,如芬蘭、瑞典、加拿大等。實踐證明,造林和管護不與人們的經濟利益追求相一致,消極的保護和被動的建設,往往是低效益甚至是負效應的。

4、要加強宏觀調控,堅持政府的財政金融支持,強化依法組織管理。生態建設是以維護生態平衡,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為出發點,遵循自然和經濟規律,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各種手段綜合治理,建立各種生物及生物與環境之間和諧共存、有機結合的系統工程,是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性社會性很強的事業。從建設投入上看,不僅需要國家和各級政府的投資,也需要企業、單位、其他投資主體和廣大人民群眾踴躍參與投資投勞,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從建設工程管理和行為主體上看,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級計劃、財政、農業、水利、林業、國土、環保、司法、行政執法部門以及廣大人民的通力合作和參與;從建設收益上看,生態的改善事關整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涉及社會各界和全體公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由于生態建設不僅是社會公益性基礎工程,而且是宏大的系統工程,具有投入高、規模大、周期長等特點,在投資上具有很大的外部性,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使他人收益卻不會因此得到補償,社會收益或成本大大高于行為者的個體收益或成本,正面的外部性總是削弱私有部門的投資熱情,需要代表全體人民利益的政府進行干預,經濟的外部性才可能被內在化。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態建設的公共物品屬性、經濟外部性和社會性,決定了需要政府加大宏觀調控和依法組織管理,以合理配置各種資源,保障生態建設。政府應把以林業建設為重點的生態建設,納人政府組織生產公共物品的范疇,將生態建設和林業行政管理以及執法經費納入各級政府公共財政預算。對形成規模造林的大戶,以及帶動營林業發展的制漿造紙業、人造板加工業、竹藤加工業等龍頭企業,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區,不分內外商,加大政府對造林的貼息貨款扶持,延長貸款期,

扶持工業用材林的發展。要進一步強化依法治理。我國人口多,經濟欠發達地區面積大,人為破壞資源的因素多,生態建設任務重,難度大,沒有強有力的政府行政機構采取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手段,難以組織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因此,國家應當按照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和生態建設的客觀要求,建立政府主導、政策引導、宏觀調控、市場運作的機制,調動全體公民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作機制。政府在生態建設中應當發揮重要的作用,以加快生態建設。轉換國有森工企業經營體制,發揮國有林在生態建設中的主體作用。5.總結。 在現代林業發展中,要更好的協調林業的社會公益職能與私人生產的利益關系,更多的通過利益誘導,而不是利益限制,實現保護和發展資源的目的。使森林培育業能獲取社會平均利潤,保護林業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解決經營林業的動力機制和激勵機制;其次,要規范市場行為,為林業生產經營主體參與市場競爭,創造公正、公平、公開和誠信的市場環境。主要是建立建全林地、林木流轉和評估制度、私有林經營權益保護制度、國有林經營管理制度、森林采伐監督制度、林權變更登記公示制度、外資造林保護制度、造林工程招投標制度、林業工程規劃、施工、監理隊伍的資質制度、野生動植物馴養繁殖利用制度、森林旅游服務市場管理制度、森林認證制度、森林林木林地抵押貸款制度等;第三,要規范政府行為,變無限政府為有限政府,建設現代法治政府。以貫徹《憲法》和《行政許可法》為重點,按照有利于林業為國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服務的要求,從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據、法律實施的主體、程序、職權范圍及其責任義務,規范林業主管部門的公共管理行為。參考文獻 [1] 羅嘯天,杭桂林.加快林業發展 推動生態建設再上信念臺階.內蒙古林業,2004. [2] 趙芳.淺議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安徽林業,2004.

農業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1 上思縣生態農業發展的基本狀況

上思縣位于廣西南部, 被外界稱作天然的氧都。該縣工管轄4個鎮、4個鄉, 總面積為2 816 km2, 耕地面積高達5.87萬hm2, 其中有3.26萬hm2種植甘蔗, 種植作物品種非常的單一, 且每年都使用大量的農藥及化肥, 致使上思縣面臨著嚴重水土流失以及生態破壞等眾多問題。所以, 當務之急應該制定一套合理的農業發展方案, 以促進上思縣農業持續發展。上思縣與農業有關的指標數據見表1。

2 上思縣農業發展中的問題

2.1 沒有建立先進的農機基礎設施

很多蔗區都不存在灌溉設施, 有的蔗區雖然建立了干渠網絡, 但卻沒有支渠通向各個田間地頭, 且干渠的利用率也非常低, 因此甘蔗種植效益一直都得不到提高。加之農戶本身沒有較高的水利化程度、不具備先進的農業設施以及較大的高產農田建設比例、較高的耕地產出率以及質量。同時, 甘蔗的實際生產未實現機械化, 依舊應用人工進行施肥、除草及種植與噴藥, 且應用機械收獲甘蔗還在試驗的階段。此外, 由于上思縣在基礎設施方面不能抵御較強的臺風及干旱等眾多自然災害的能力, 所以這些問題的真實都阻礙上思縣生態農業的發展腳步[1]。

2.2 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 大型企業不但少且還不是非常強

就上思縣的實際情況來看, 在投資方面不具備良好的投入渠道, 投入和需求間存在的差距較大, 尤其是市及縣政府在農業方面的投入較為有限。再加上這些年農藥以及肥料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使甘蔗種植成本逐漸升高, 農民負擔越來越重。而在上思縣范圍內, 只有上上糖與昌菱公司具有較大的規模, 其余企業規模相對較小, 且還沒有充足的生產資金及先進設備和技術人才的支持, 因而只能生產一些初級產品[2]。同時, 很多企業都未與農業產業之間建立起良好的聯系, 并且與農戶間一直是買賣關系。所以, 企業便沒有較強抵御風險的能力, 也沒有充足的精力應對市場競爭, 慢慢地就被市場所淘汰了。

2.3 調整農業結構較慢

2 0 1 5年上思縣農林牧漁業之中, 農業產值占總產值的65.83%, 比2013年下降了1.36%, 筆者對上思縣近3 a的農業結構進行了調查, 詳細變化趨勢見表2。由此可知, 農業結構的實際調整速度相對較為緩慢。長久以來, 廣大農民一直都應用傳統的模式進行種植與養殖, 且還沒有充分應用當地的特有資源, 依舊使用單家獨戶以及分散式的方式進行生產經營[3]。農業生產主要把農戶分散經營作為主體, 且規模不大, 節約化程度也非常低, 致使現代化的生產方式以及科學技術難以得到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進而促使農產品單價和效益得不到明顯提升, 生產能力無法提高, 難以形成規?;慕洕б?。

2.4 農民沒有較強的生態農業生產意識

上思縣生態農業的建設才剛剛起步, 因此還未向廣大農戶宣傳生態農業的發展政策保障、法律法規與科技支持等眾多體系, 且投入機制以及市場機制也沒有完全建成, 生態農業對于農業增效以及經濟增長也沒有較大的貢獻。所以, 社會對其未加重視, 導致農業生產者不能樹立起節約生產及安全生產與清潔生產的意識。再加上農業人口大多數都是50~60歲的人, 且他們還沒有較高的文化素質以及較強的專業技能, 極容易被傳統觀念所約束, 不能順利進行生態農業生產。

%

2.5 農業產業化化相對較低

現階段, 上思縣的農業生產模式依然在使用較為傳統且粗放型的模式進行生態經營以及管理。其實際專業化與標準化水平都相對較為低下, 市場占有率不足, 缺少能力強、輻射范圍廣的龍頭型企業對其進行帶動?,F階段上思縣中還不具備能夠具有良好競爭力農業加工企業, 農業產品等加工產值長時間得不到上升, 在農產品深加工方面還存在嚴重的欠缺, 使上思縣大部分農產品都是以原料的形式進行交易。再加之農業合作社會社水平相對低下、資金鏈支撐不足、農民自身組織化欠缺、生產加工技術嚴重不足等, 這些問題都會使農民和市場以及農產品加工企業之間聯系不貼切, 進而使生態農業連接機制較為不完善, 不能將產業有效的轉化成經濟優勢。

3 發展思路

3.1 發展生態農業

加強對沼氣、發電以及測土配方施肥等農機具研究和開發, 并將其納入農業發展規劃之中, 農業技術研發人員還必須重點研究生態農業的實際應用技術。同時, 將提高資源的具體應用效率作為生態農業的發展核心, 將節水、節種及節肥與節地作為發展重點, 向廣大種植戶推廣節約型播種、耕作、施藥、施肥、沼氣利用、養殖、灌溉和廢棄物利用等眾多技術的應用與實際示范[4]。加強生態農業技術的服務以及培訓工作, 定期組織開展生態農業技術發展的服務、推廣、信息發布與交流等一系列活動, 保障在發展生態農業的基礎之上獲得更高的社會以及經濟效益。

3.2 生產“三品一標”農產品

大力支持由發展產業帶動高技術含量及生態效益明顯與強動力的生態農業發展企業。倡導各大企業應用工程與生物等眾多高新技術, 開發、加工農產品、有機廢棄物與農副產品等, 擴大其加工規模, 增加生產總值, 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 建立以生態農業發展為依托的企業, 使生態農業可以持續發展。應用先進的環保以及節能技術, 提倡節能、綠色生產, 把以前污染后期處理生產模式轉變為生產全過程的嚴格控制, 真正做到“零”排放生產[5]。同時, 政府應用大力支持生產基地的建立, 從產品的生產源頭進行有效控制, 打造綠色、無公害、有機與具有地理標志的農產品, 既“三品一標”產品, 進而促進產業帶動力得到提升。

3.3 建立生態農業的激勵機制

加強生態農業發展的政策以及體制環境建立, 應用政策來帶動生態農業不斷向前發展。同時, 要對生態農業技術的具體開發以及示范與應用加強重視, 倡導農民購買能夠進行施肥與秸稈還田等先進機械, 并給予他們一定資金補貼, 引導一些農村金融機構制定貸款制度, 以使各大企業和農戶能夠獲得充足的貸款資金來發展生態農業。針對那些需要建立大規模生態農業發展基地的企業, 必須給予他們充足的資金補貼或者投資, 同時對于一些節能產品還需要制定相應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 以使上思縣生態農業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

3.4 大力宣傳生態農業發展

集中全縣所有的力量, 應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以及方法, 對有關政策、法規以及知識進行全面宣傳, 營造一個良好的農業發展氛圍, 一一解決廣大人民在農業方法方面存在的眾多認識問題。把生態農業的發展企業以及生態示范農戶與農產品生產基地作為有機載體, 豐富生態農業的宣傳內容, 擴大眾多典型影響的范圍, 讓廣大人民可以實實在在的看到生態農業給他們帶來各項收益, 真正積極主動的沿著明確的生產方向進行農業生產[6]。對于生態農業的教育宣傳應該重點向農戶介紹以下內容:處理畜禽的糞便及農藥空瓶與塑料薄膜等農業廢棄物的知識與方法;指導廣大農戶對垃圾、沼液及秸稈和糞便進行再利用, 并把它們當作成農田肥料, 進而促進生態農業穩定發展。

3.5 建立健全的市場以及土地經營制度

一直以來, 規模經營的問題都為阻礙上思縣生態農業發展主要因素之一。循環經濟為規模性的經濟, 如果沒有相應的規模, 那么就不會獲得到良好的經濟效益。所以, 根據依法、自愿及有償的原則和聯產承包責任制度, 倡導一些種植大戶、養殖大戶、經濟能人、大型企業及農民合作社與工商企業等眾多的經濟主體, 應用轉租、轉讓、轉包和互換等方式來流轉農村的土地, 促進土地快速集中。最主要的就是應該對村上的干部進行培養, 使他們成為林場主或者是農場主, 并通過集中示范, 全體農戶參與的方式, 形成“由一戶帶動全村, 由一村帶動眾多村, 再由多村構成一個完整的生產基地”的新生態農業發展格局。與此同時, 根據“共同承擔風險, 一同分享利益”的發展原則, 建立農戶與大型企業的利益關系, 使農業市場的實際經營水平得以快速提升。

4 結語

上思縣生態農業的發展才剛剛開始, 其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所以, 應該重點開設典型的培育模式, 并從種植、養殖等單向產業向多業組合的生態農業方向上發展, 最終促使整體朝著生態農業方向不斷發展。

摘要:對上思縣目前生態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所面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 之后探究了與本縣相適合的農業發展思路, 如發展生態農業、生產“三品一標”農產品、建立生態農業的激勵機制、大力宣傳生態農業發展、建立健全的市場以及土地經營制度等, 希望能夠促進上思縣農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生態農業,發展現狀,發展思路,廣西上思縣

參考文獻

[1] 王歐, 張燦強.國際生態農業與有機農業發展政策與啟示[J].世界農業, 2013 (1) :48-52.

[2] 季凱文, 彭柳林.地形地貌多樣型地區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探析——以江西省為例[J].江西農業學報, 2014, 26 (4) :125-128.

[3] 黎振強, 楊新榮.生態農業投入產出的經濟利益誘導機制研究[J].經濟問題, 2014 (12) :104-110.

[4] 李倩瑋, 張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廣東省生態農業發展水平評價[J].安徽農業科學, 2015 (28) :338-340, 343.

[5] 馮學贊, 馬寶珍, 王靜, 等.《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5-2010年載文被引特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14, 25 (1) :79-83.

農業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1.1 地理地貌

龍興屬低山、淺丘、河谷地形, 海拔最高約680m。東臨長江支流御臨河, 流經境內10km, 水資源較充裕;位于銅鑼山脈和明月山脈之間, 與渝北區洛磧鎮、石船鎮、玉峰山鎮和江北區復盛鎮、魚嘴鎮交界。

1.2 氣候

龍興屬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年降雨量約1 100mm, 氣候宜人, 冬暖夏涼, 光照豐富。農業大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 經濟作物多樣, 水果品種多:桃、李、梨、枇杷、櫻桃、柑橘等。

1.3 交通

龍興鎮交通便利, 緊挨江北機場、寸灘深水港, 距主城近, 優勢明顯。繞城高速從鎮域通過, 緊靠渝長高速, 渝利、渝萬鐵路穿鎮而過, 未來的龍興交通四通八達。

2 開發簡介

2010年6月18日兩江新區成立前, 龍興鎮有21個村和2個社區, 人口有5萬多人, 耕地面積有3 333hm2, 以大農業為主業。

大農業也主要是傳統種植水稻、玉米、紅苕和其他蔬菜等, 由于在土地上投入高, 產出低, 所以土地荒蕪較嚴重。

兩江新區成立后, 龍興開發搶抓機遇, 搏浪遠望, 大干快上, 經過6年的奮斗, 龍興已經煥然一新, 基礎設施出現質的飛躍:兩江大道和各快速公路順利開通;通用航空基地快速建設;長安汽車、北京現代汽車、上汽通用五凌汽車的入駐投產等。龍興是繞城高速外第一個開通公交車的鎮, 大部分農業人口轉為產業工人、城鎮市民, 現已邁向現代都市發展的快車道。

3 產業發展

3.1 農村現狀

龍興鎮開發后, 目前還有支援、壁山、龍羽、沙金、下壩、洞口、排花洞7個有林村 (除排花洞外, 其余也是部分開發) , 剩余耕地不多, 主要是林地, 在家成年人口很少, 主要為老人、婦女和小孩??傊畡趧恿θ趸瘒乐? 年輕人不愿干、不會干農業, 大農業已經成為副業。

3.2 區域交通

龍興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改善交通, 修建了張排公路、壁雙公路、高壁公路、下沙公路、洞下公路等環山公路, 形成了真正的閉環和輻射, 對今后的農業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3 產業發展

龍興未來產業的發展應因地制宜、科學規劃, 才能科學發展, 促進增收致富。

龍興古鎮、民國影視城、排花洞風景區等是很大的旅游資源, 龍興開發區是未來的現代新城, 龍興具有快速的交通、區位優勢, 發展城郊觀光旅游很有潛力。

龍興鎮的水果是傳統產業, 其中李子、桃子、枇杷、梨子、櫻桃、柑橘等發展潛力好, 可據經驗、技術、品種、季節、區域等實際情況大力發展, 實行分片區、分地段, 分品種規模種植, 產生規模效應, 拉動就業和消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7個有林村森林植被好, 有各種各樣的喬木和灌木, 適合打造主城的后花園。環山公路沿線水果品種多樣、且有一定規模, 社員住房大多在沿公路進行修建, 為搞農家樂等產業發展有了好的條件, 搞農業產業最主要是能縮減生產和銷售成本。

結束語

綜合龍興的地理、氣候、區域實際, 轉變觀念, 在政府引導下, 充分利用有利資源, 大力發展水果產業和林下非規模有機養殖, 走綠色有機種養結合循環路子:

采用新模式。比如搞確權確股不確地的土地流轉方式, 吸引資金進行適度規模果樹種植+有機養殖。

引進新品種。引進錯開收獲旺季的早熟或晚熟、口感好、外形美、色彩佳、保存期長的新品種。

利用新技術。比如桃子和李子互相稼接新技術, 有機肥施用技術, 有機除蟲技術, 從而保證水果品質。

使產區變景區、果園變公園、品種變品牌, 把龍興建設為都市城郊觀光旅游是可行的, 用“互聯網+”的新思維, 將產品變禮品, 農場變商場, 將龍興建設成為都市現代農業的典范。

摘要:龍興鎮位于重慶市渝北區東南部, 距重慶市中心區36km, 是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市經濟百強鎮。重慶市渝北區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 我們應搶抓我國向低碳經濟轉型和兩江新區成立的機遇, 采取一系列新措施,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積極發展產業經濟, 充分利用渝北區已有的優勢條件, 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 結合當下的一些政策, 做出一下幾點的分析, 以供大家參考。

農業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今年以來,我鎮認真貫徹落實全市“兩區一帶”總體布局和“實現一個前移、培育兩大引擎、力爭三個翻番”的奮斗目標,深入實踐“新起點、新作為、新形象”的主題活動,狠抓項目建設,筑牢黨建基石,加強民生保障,有力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F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盤活存量、做優增量,鎮域經濟運行平穩

截至目前,全鎮共完成固定資產投入XX萬元,實際利用外資XX萬元,財政收入XX萬元,各項經濟指標實現了穩中求進的發展目標。今年以來,我鎮認真貫徹落實全市經濟會議精神,把經濟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推進項目強鎮、抓好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旋律。成立招商引資領導小組,建立健全招商引資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促進全員招商、全社會招商、全方位招商。緊緊圍繞“一河、一路、兩園”的發展方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努力擴大招商成果。制定獎勵措施,對招商引資單位及個人進行獎勵,發動全體機關干部及行政村干部踴躍上報招商信息。截止目前共洽談招商信息XX條,今年新招引項目XX個,總投資XX萬元的XX光電、總投資XX萬元的??祻N具、總投資XX億的龍大光山循環經濟產業園、總投資XX萬元的廣達汽車檢測線、總投資XX萬元的污水處理廠;骨干企業轉型升級XX個,(稿子鋪整理)總投資XX億元的XX食品、總投資XX萬元的XX新加工中心、總投資XX萬元的XX木業二期、總投資XX萬元的電鍍中心擴能及污水處理系統均開工建設,進度迅速,確保在規定時間投達產;在談項目XX個,總投資XX萬元的XX汽車配件項目、總投資XX萬元的XX客商建筑機械加工項目。

(二)筑牢根基、迸發活力,基層黨建取得實效

按照“抓好黨建是最大的政績”理念,著力實施黨建活動開展、黨建制度建設、黨員教育培訓管理和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等內容,不斷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推動“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夯實基礎工作。認真學習全市黨建觀摩的典型經驗,強化對基層黨支部“三會一課”的管理考核,分批組織黨員干部到XX、XX開發區等地參觀學習,開展了“亮身份、作表率、樹形象”活動,建立完善了黨員學習交流微信群,在村莊主要街道和辦公場所懸掛黨建刊板、標語,營造濃厚黨建學習氛圍。通過“燈塔—黨建在線”系統,對全鎮XX個黨組織黨員基本情況進行全面“體檢”,真實準確掌握各村級黨組織情況,目前全鎮“燈塔黨建在線”黨員實名注冊和“e支部”開通完成率已達XX%。整理全鎮XX名黨員檔案,按照屬地原則,以村莊和工作片為單位,實現黨員檔案“一人一冊、一村一柜”。補選了XX、XX等XX個村的村民代表,提前調整了XX、XX等村黨支部書記,加大對不合格黨員的處置力度,目前已處置不合格黨員XX名。加大對XX、XX等軟弱渙散班子的整頓力度,抓好重點在外能人的摸排,及時掌握村情民意,為村“兩委”換屆選舉打下堅實基礎。把村級組織規范化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嚴把村級合同簽訂、資金審批、賬目結記、專項審計四個關口,嚴格落實農村小微權力清單。同時在市紀委的領導下,發揮鎮紀委監督約束作用,對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誡勉談話,做到抓早、抓小。今年以來,鎮紀委立案XX起,自辦案件XX起,對XX人進行約談,給予XX人黨紀處分。在紀委信訪“百日攻堅活動”中,共交辦案件XX起,現已全部結服,通過執紀問責和教育引導,全鎮黨員干部的法紀意識明顯增強,社會風氣明顯好轉。二是分類解決矛盾,確?;A穩定。大力化解信訪積案,針對“兩會”、十九大等敏感時期建立重點信訪穩控機制,提前介入,對全鎮的信訪老戶和涉軍人員進行全面摸排、梳理,千方百計尋找突破口,化解解決一批;從生活需求等方面入手,與上訪老戶進行交流,交流感化一批;對重復訪、無理纏訪人員,嚴厲處置,依法打擊一批;在重要時間節點,安排專門人員XX小時看護,重點穩控一批,保證不發生丟丑滋事事件。目前,XX個煙臺市重點信訪案件已全部處結,結服案件XX個共XX人,XX名SJ重點人員已趨向穩定,十九大期間未發生人員去省進京問題。三是開展干部聯戶活動,不斷強化作風建設。建立了全鎮網格化管理機制,XX個村莊安排了包大事干部,負責所包村莊的全部工作。在開展干部聯戶活動期間,聯戶干部進村入戶,及時宣講全市及鎮村工作,爭取群眾對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目前已走訪XX萬戶,收集問題XX戶XX條,已解決問題XX戶XX條,群眾的滿意度明顯提高。建立了“愛在XX”微信公眾號和鎮村多層微信工作群,包村干部將各村工作情況在微信群內發照片通報,做到隨手拍、現場發、及時改,將微信群變成工作的調度臺、比武臺。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干部作風有了明顯改善,工作正能量明顯提高。

(三)多元供給、以人為本,民生服務緊抓不懈

一是因地制宜,加快土地流轉步伐。通過組織《XX道路》學習研討,進一步提高鎮村兩級干部通過土地流轉帶動村莊發展、集體增收、群眾致富的認識。結合鎮情村情,緊抓“兩區一帶”大規劃有利機遇,采取土地流轉和租賃的方式,規劃實施了“一山六園”農業綜合開發規劃。“一山”即XX山和XX山旅游開發。項目占地XX畝,總投資XX萬元,建設集旅游觀光、休閑采摘于一體的綜合旅游項目;“六園”即千畝黑莓園、XX合作社千畝葡萄園、千畝竹柳園、千畝梨園、千畝桃園、千畝大棚園。目前,千畝黑莓園、益豐合作社千畝葡萄園已基本建成,其他項目正抓緊推進,在全鎮范圍內構建生態旅游大格局,盡快融入鄉村振興的總體布局之中。目前全鎮先后建成了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共計XX多個,流轉土地XX余畝,輻射帶動受益農民達XX余人,預計年可增收收入XX萬元。

二是加大投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投入XX萬元對XX、XX等XX個村莊的辦公場所進行翻建,滿足村莊服務群眾的場所要求;對XX、XX等XX個村的XX公里道路進行全面硬化,方便群眾的生產生活;投資XX萬元改造的XX所校舍已招生入學;投資XX萬元小農水工程順利結束;投入XX余萬元,安裝廣播喇叭 XX個的農村廣播“村村響”工程日前已投入使用,實現XX個自然村廣播喇叭全覆蓋,搭建起了為民服務新平臺。設立了我鎮國地稅代征點,截至目前,共代征國地稅XX萬元,既方便了群眾,又增加了稅源。今年重點圍繞XX路、XX山周邊等進行綠化,新增綠化面積XX畝和XX個綠化示范村,進一步提升綠化水平和檔次。

三是綜合施策,建設美麗鄉村。今年以來,結合環保攻堅戰,對全鎮范圍內的河道進行清理整治,共清理河道垃圾XX余方;關停整頓XX家涉水企業,督促園區企業投入XX多萬元,對污水處理系統進行提檔升級;日處理能力XX立方的污水處理廠項目已成功運行;全面取締了全鎮XX畝雞糞晾曬場,取締關閉了XX家小散亂污企業,全鎮的環保工作邁向新階段。持續抓好環衛一體化工作,建立督導檢查和資金投入保障機制,確保農村環境持續改善。開展拆違治亂工作,以重要公路兩側和重點村莊“亂搭亂建”為突破點,已拆除違章建筑XX處XX多平米。深入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引進第三方進行檢查,提高企業的安全生產意識和隱患排查整改能力。

四是精準發力,全面完成脫貧任務。2019年,我鎮共有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XX個,貧困戶XX戶XX人(稿子鋪整理),目前,已有XX個貧困村摘帽, XX戶XX人脫貧。為確保貧困群眾如期脫貧,結合我鎮實際,已申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XX萬元,計劃用于我鎮扶貧開發光伏電站項目,在我鎮初家莊敬老院內及屋頂新建210KWp光伏電站,年收益約XX萬元,所得資金一部分用于建檔立卡未脫貧貧困戶脫貧,力爭年底前省定貧困村全部摘帽,剩余部分用于建檔立卡已脫貧貧困戶的效果鞏固,防止返貧,全面確保脫貧質量。

二、2020年工作安排

結合市委、市政府對我鎮各項工作要求,我鎮將結合自身實際,以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逐步實現“一河、一路、兩園”的發展規劃,力爭2020年,全鎮“千萬項目”增加XX處,規模以上企業增加XX家,財政收入超過XX萬,同比增幅超過XX%,民生投入超過XX萬。為實現上述目標,我鎮將突出做好以下工作。

(一)著力開展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活動。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黨的十九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全鎮上下要迅速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一要迅速傳達學習。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要求各黨支部認真制定學習計劃,開展專題研討,學深學透、融會貫通,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黨員領導干部要強化理論自覺,帶頭學習,推動工作。二要精心組織宣傳宣講。宣傳、組織等部門要精心策劃、大力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營造濃厚氛圍。要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企業、進農村、進校園,扎根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心中。(稿子鋪整理)三要全面增強執政本領。全鎮領導干部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注重培養專業能力、專業精神,盡快補齊能力短板、素質短板、方法短板;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進村入戶,解難題、辦實事,把各項工作做實做好。四要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廣大黨員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切實解決思想、組織、作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推動黨內政治生活嚴肅健康,黨內政治文化正氣充盈,黨內政治生態山清水秀。

(二)著力推進項目招商煥發新活力。在談項目方面,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工作理念,借助緊鄰高速路口和鎮內企業的產業優勢,整合資源、精準定位、定向招商,對項目線索進行及時跟進,力爭項目早日落地,實現招商引資提質增效。在建項目方面,安排專人對接項目,定期走訪調研、倒排工期、跟蹤問效、主動服務,及時掌握項目進展情況,協調職能部門解決影響項目進展的制約因素,實現項目建設有形象有突破。已建項目方面,引導骨干企業轉型升級,重點抓好總投資XX億元的XX項目和XX萬噸凍干果蔬深加工項目,目前占地XX畝的XX項目已經開工建設,項目建成投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XX億元,利稅XX億元;重點推進潤浩食品加工和汽車配件項目建設進度;跟進投資XX萬元的青島佳銘汽車零配件項目線索,爭取項目早日落地。

(三)著力推進黨建工作實現新提升。充分利用“燈塔—黨建在線”平臺,完善“互聯網+黨建”模式,整合相關資源,打造黨員學習“云課堂”,要求各支部將組織生活情況儲存并上傳至“e支部”,方便黨委對各支部“三會一課”、村干部坐班、服務群眾等情況進行查看考核,實現全方位的立體式監督管理,提高各支部落實黨內生活的主動性。結合村兩委換屆后的班子管理,加強村級財務管理,注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按照“鄉村振興”的目標和“一村一策”、“全域旅游”的發展模式,鼓勵各村因地制宜,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有錢辦事的目標,力爭打造XX、XX等XX個集體經濟發展示范村。

農業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一、要緊緊扭住治理超限這個重心工作不放松。

治理超限運輸是一項持久而復雜的管理工作,由于超限運輸給縣鄉公路造成的危害性最大,破壞性最強,影響面最廣,因而當前把治理超限運輸作為路政工作的中心任務去抓緊抓落實,要堅持不懈地鞏固去年治理超限成果,防止超限運輸反彈。

二、把公路通行安全放在最重要位置。

當今以至今后,政府最主要的職能之一就是確保社會公共安全,而交通運輸安全是當前中國社會公共安全最嚴峻的問題之一,確保公路安全是路政部門最重要的職能。今年在縣鄉公路安全保障方面,要真正貫徹執行市交通局、市安全生產監督局《關于切實加強公路危橋險涵車輛通行安全管理的通知》,重點應做好十件事:①對超限運輸車輛直接損壞的公路及公路設備,要及時建議養護部

1門予以修復;②對拋灑嚴重路段,除采取路政措施外,要建議養護部門及時清掃;③配合公路技術部門、排查危橋險涵;④設置和完善交通警告標志和禁令標志;⑤清除公路上的堆積物;⑥確認對橫跨、穿越公路電纜、電線凈空高度,是否符合公路通行應有的規定要求;⑦及時處置各種危及公路安全的行為;⑧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橋涵二百米范圍內挖沙、采石、筑壩、攔水、壓縮河床,嚴禁在橋涵附近燃燒,傾倒垃圾;⑨加強與工商部門配合,控制在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圍內的集市貿易、擺攤設點等;⑩加強路政巡查。要把保障公路安全要作為今后交通路政部門的一項發展戰略。要把保障公路安全真正落實到路政管理各項具體工作之中。

三、為縣際公路建設,“村村通”水泥路(油路)工程保駕護航。

我市路政部門要充分發揮路政部門維護工程養護秩序法定職責,要義不容辭地投身到熱火的公路建設這個大戰場之中,積極協調征地拆遷事宜,出車出人維護施工現場秩序;提前介入規劃公路兩側建筑控制管理;開展縣鄉公路平交道口的許可與管理工作;嚴禁超限車輛繞行農村公路;為農村公路管理獻計獻策。各級路政機構保駕護航的過程,就是全心全意服務于今年我市公路建設這個大目標實現的過程。一定要摒棄部門利益,眼前利益,服務于公路建設這個大利益大目標上來。為公路建設服務,就是路政機構從另一個角度為我市經濟建設作出的貢獻。

四、繼續加大力度,開展對公路建筑控制區管理。

二○○二年七月,市交通局、市土地局聯合發文,開創了我市縣鄉公路建筑控制區管理工作的新局面。近二年的路政實踐,縣鄉公路建筑控制區管理,已收到較大的交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今年各大隊要繼續加大力度,開展對公路建筑控制區管理,除土地部門外,還要注重同城鎮規劃部門,工商市場管理部門的協調工作。重點抓好在控制區內的違法建筑控制工作;通訊部門未經路政部門許可擅自埋設管(桿)線、電纜線等設施,架設、跨越公路通訊線路;與工商部門密切配合,重點抓好公路兩側控制區的石料開采、煤礦挖掘、燒窯、采沙等違法行為的控制工作。加強公路控制區管理,不僅是公路安全所必需,同時,為公路改擴工程必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

五、以《行政許可法》實施為契機,理順路政行政許可體制。 去年七月一日實施的《行政許可法》,對規范政府行為,轉變政府職能,改革行政管理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具體到我市交通路政部門,今年要繼續做好縣鄉公路路政許可審批工作;面對新的情況如何建立新的路政許可機制;如何理順路政許可與路政監督;路政許可與路政補償;路政許可與路政處罰等內在關系。這些都需要我們對法律進行融會貫通的學習,要依法結合我市實際,確定一套新的路政許可制度。

六、路政內務建設要不斷加以完善。

近幾年,我市路政辦公設施建設,辦案器材購置、交通工具、通訊設備、電子政務、票據管理、財務制度等,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但仍不適應當前路政執法需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隨著財務制度的不斷健全,今年各大隊應對交通工具、電腦、辦案裝備、檢測設備加入資金投入,要有計劃,分步驟地開展進行,公路巡查要確保路政人員人生安全,要購置安全警示樁、夜光標志等,加強票據專人管理,專柜保管,大隊站點要建立各項規章制度,以文明窗口應具備的各項條件,去加強內務建設。

七、治理公路“三亂”力度不減。

上一篇:重癥醫學中級考試總結范文下一篇:清明古詩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