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自由論文題目范文

2023-09-24

自由論文題目范文第1篇

問:請介紹一下制定2020年版自由貿易港負面清單的背景。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工作。2018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提出賦予海南經濟特區改革開放新使命,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同時明確了分階段的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25年,自由貿易港制度初步建立;到2035年,自由貿易港的制度體系和運作模式更加成熟。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開發布《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標志著海南由自貿試驗區建設整體轉入自由貿易港建設階段?!逗D献杂少Q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大幅放寬海南自由貿易港市場準入,對外商投資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制定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并要求統籌安排好開放節奏和進度,成熟一項推出一項。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商務部等部門、海南省制定了2020年版自由貿易港負面清單。

問:制定2020年版自由貿易港負面清單的主要考慮是什么?

答:制定2020年版自由貿易港負面清單總的方向是提高海南自由貿易港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一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要求,推動總體方案中2025年前重點任務涉及的開放措施盡早落地。二是借鑒國際自由貿易港開放經驗,堅持中國特色,推動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實施中國最高水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資準入政策。三是服務海南自由貿易港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需要,推動先進制造、商務服務、教育等領域開放。四是促進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擴大電信業務開放,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數字經濟發展。五是堅持底線思維,以確保國家安全為前提,穩扎穩打推進開放。

問:與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相比,2020年版自由貿易港負面清單有哪些更加開放的措施?

答:2020年6月23日,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了2020年版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為制定2020年版自由貿易港負面清單提供了基礎。與2020年版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的30條相比,2020年版自由貿易港負面清單進一步縮減至27條,還有一些條目部分放開,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率先開放。

一是推進增值電信、教育等重點領域開放。擴大增值電信業務開放,取消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外資準入限制,允許實體注冊、服務設施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的企業面向自由貿易港全域和國際開展互聯網數據中心、內容分發網絡業務,促進海南匯聚數據,發展數字經濟。允許境外理工農醫類高水平大學、職業院校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立辦學,支持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

二是擴大商務服務對外開放。法律服務領域,允許外商投資部分涉海南商事非訴訟法律事務,更好滿足海南自由貿易港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涉外法律服務需求。咨詢和調查領域,除廣播電視收聽、收視調查須由中方控股外,取消市場調查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允許外商投資社會調查,且中方股比不低于67%,法人代表應當具有中國國籍。

三是放寬制造業、采礦業準入。制造業領域,將全國和自貿試驗區“2022年取消乘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的限制”提前實施,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汽車產業率先開放。采礦業領域,取消禁止外商投資稀土、放射性礦產、鎢勘查、開采及選礦的規定,按照國家和海南省礦業領域內外資一致的措施實施管理。

問:請談一談如何確保2020年版自由貿易港負面清單落實?

答:2020年版自由貿易港負面清單將于2021年2月1日施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商務部等部門、海南省切實做好海南自由貿易港負面清單的落實工作,確保新開放措施及時落地。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制定《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涉及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等多個方面,將為海南自由貿易港負面清單的落實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問:將來海南自由貿易港負面清單會進一步縮減嗎?

答:自由貿易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逗D献杂少Q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貿易自由便利和投資自由便利為重點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到2035年,自由貿易港實現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人員進出自由便利、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我們將按照總體方案的要求,不斷縮減海南自由貿易港負面清單,逐步實現海南自由貿易港投資自由便利?!?/p>

自由論文題目范文第2篇

一、研究背景:西方“漫畫事件”及其社會影響

所謂“漫畫事件”,是指由丹麥、挪威等歐洲國家新聞媒體率先刊登或轉載褻瀆伊斯蘭教先知的諷刺漫畫而引發穆斯林世界抗議怒潮的突發公共事件,又稱“漫畫風波”。此事肇始于丹麥,后續影響不斷擴大,并蔓延到歐洲、中東乃至于亞洲,最終釀成一場政治危機、人道主義災難。

2005年9月30日,丹麥最大的日報《日爾蘭郵報》刊登了12幅將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描述為恐怖主義分子的諷刺漫畫,受到伊斯蘭世界的強烈譴責,紛紛向丹麥政府和《日爾蘭郵報》提出抗議。但《日爾蘭郵報》和丹麥官方在事件伊始則以“維護社會言論自由”為由,拒絕就此事進行道歉。后在事態不斷發展并逐漸惡化的情勢下,隨著利比亞、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拉克、敘利亞、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等伊斯蘭國家相繼采取召見丹麥駐本國大使、召回駐丹麥大使、爆發反丹麥游行示威、抵制丹麥和挪威商品等一系列懲罰性、報復性行為,局勢瀕于失控,《日爾蘭郵報》主編尤斯特才于2006年1月底被迫通過該報網站發表公開信,承認該報刊登的漫畫“無可爭辯地傷害了眾多穆斯林”,并就此表示道歉。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當事者發表道歉聲明后,法國、德國、西班牙、瑞士、意大利、捷克、荷蘭、匈牙利等近10個歐洲國家的主要報紙,于2006年2月1日又共同刊登了這組備受爭議的漫畫,并相繼發表評論稱繼續“捍衛新聞言論自由”。這些報紙的編輯甚至表示,他們選擇刊登漫畫的原因并不在于漫畫本身涉及的內容,而是想通過此舉來證實他們的報紙是否具有刊登這些漫畫的權利。轉載了這組漫畫的《法國日報》總編輯謝爾蓋·弗爾伯特,引用法國18世紀著名思想家伏爾泰的名言為因“漫畫事件”遭到解聘的新聞界同行進行辯護:“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始終認為你擁有講話的權利?!贝伺e再度激怒了穆斯林世界,2月2日,巴勒斯坦激進派別“巴勒斯坦人民抵抗委員會”和“阿克薩烈士旅”再次包圍了歐盟駐加沙辦事處,并分別發表聲明,宣稱將在其控制區內綁架和攻擊來自歐洲的所有外國人,包括外交使團工作人員。3日,300多名來自印尼伊斯蘭武裝組織“伊斯蘭捍衛者陣線”的成員闖入丹麥駐雅加達大使館打砸館內設施,并公開呼吁穆斯林國家與丹麥斷交。4日,上千名敘利亞示威者在首都大馬士革市中心先后縱火焚燒了丹、挪兩國駐敘大使館。同一天,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下令商業部撤銷與一些歐洲國家的經濟合作合同,以示對這些國家的媒體褻瀆先知穆罕默德的抗議。此次“漫畫事件”引發的政治危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紛紛發表聲明,對“漫畫事件”予以譴責。聯合國秘書長安南通過發言人發表聲明強調,新聞自由不應成為褻瀆宗教的借口,新聞界在行使言論自由權利時必須時刻注意尊重各種宗教信仰和原則。至此,這些刊登或轉載涉嫌褻瀆伊斯蘭教諷刺漫畫的新聞媒體及其國家才真正意識到,它們正在為自己失去節制的“新聞自由”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二、正確處理新聞報道與宗教信仰之間的關系

雖然“漫畫事件”所引發的這場政治危機沒有波及到我國,但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教訓,尤其是國內新聞媒體起碼可以從此次事件中得到一些啟示。筆者認為,在處理新聞報道與宗教信仰兩者關系上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其一,新聞媒體在報道時要充分尊重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切忌沖撞“底線”。當今世界,無論是國際法還是國家法,都無一例外地對宗教信仰自由予以保護,禁止剝奪公民信教的自由權利。1966年,聯合國通過《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該公約第19條和第20條分別規定:“尊重他人的權利或名譽”,“任何鼓吹民族、種族或宗教仇恨的主張,構成煽動歧視、敵視或強暴者,應以法律加以禁止?!蔽覈莻€多民族的國家,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或宗教信仰。為此,我國對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新聞報道有著十分明確的規定,要求新聞媒體必須“尊重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和宗教信仰,絕不允許發表丑化、侮辱、歧視少數民族形象,歪曲宗教教義的報道和議論”,在宣傳中,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要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獵奇和主觀臆斷,以偏賅全,更不能加以丑化、侮辱、胡編亂造。涉及敏感問題要特別注意,避免傷害少數民族感情及被敵對勢力利用?!睂嶋H上,這些規定就是涉及民族和宗教信仰報道的“底線”,新聞媒體在報道時必須嚴格遵守,絕對不能觸犯,否則由此造成的后果將是不堪設想的。就拿此次“漫畫風波”來說,在這幾幅諷刺漫畫作品中,最為刺眼的一幅是先知穆罕默德頭頂炸彈形狀頭巾的漫畫,內容顯然是對伊斯蘭教先知形象的丑化和人格的侮辱,無疑褻瀆了伊斯蘭教的教義。一位伊斯蘭教人士在美國一家媒體網站上說:“這是對我們先知不尊重的行為,這種說法好像在暗示,我們的先知是一個暴力先知?!币蚨鴮е掠|怒眾多穆斯林,引發政治危機便不難理解,也是勢之必然。

其二,新聞媒體在報道民族宗教活動時要注意把握分寸和尺度,學會規避。在我國,國家廣電部曾明文規定:“對涉及民族宗教的重大問題特別是突發事件在宣傳上要特別慎重,嚴格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和宣傳口徑進行,切忌自作主張、擅自行事?!薄靶麄髯诮绦叛鲎杂蛇€要注意區域性和做到內外有別。正常的宗教活動可以對海外進行報道,但不宜炒熱,不要光把著眼點放在宗教上,而要放在保護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上。對于純粹的宗教活動,如大法會等原則上不報道,更不宜對外宣傳?!薄皩в凶诮躺实墓澣栈顒拥男麄鲌蟮酪m度、慎重”。由此可知,對于涉及民族宗教活動的報道,新聞媒體必須持謹慎態度,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報道,該送審的報道一定要在報道前切實履行相關送審程序,不允許報道的新聞不能擅自或盲目的搶發和大肆炒作,以防止造成不良的社會反響和嚴重的社會后果。比如,2006年1月10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就專門發布了關于《天葬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此規定指出,天葬是藏族人民的喪葬習俗,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禁止對天葬活動現場進行圍觀、拍照、攝影、錄像;禁止在報刊、雜志、廣播、影視、網絡上刊登、播放與天葬活動有關的文字、圖片、報道等。新華社在報道中指出:“這(指此規定)為天葬這種藏民族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喪葬習俗給予了充分的尊重和保護?!睂τ谶@些在報道中必須予以規避的內容,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必須知情,做到心中有數,不能冒犯和涉足這些“高?!鳖I域和報道“禁區”。在當前新聞媒體之間的新聞競爭日趨激烈的情勢下,這些問題應當格外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和思想警覺,頭腦中始終要繃緊“政治”這根弦,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

其三,新聞報道涉及民族和宗教敏感問題時要采取謹

慎態度,力求冷靜和理智。對于涉及民族和宗教敏感的問題或者是存在爭議的問題,新聞媒體在報道前要加強認識、仔細揣摩、權衡利弊,不能為追求所謂的新聞轟動效應而漠視有關方面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由此帶來的不良輿論反應。雖然新聞媒體擁有報道什么和不報道什么的權利,但面對一些敏感而又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冷靜觀察、認真分析,切不可感情用事,不計后果。我們知道,歐洲無疑是此次“漫畫風波”的策源地和重災區,但令人感到多少有些出乎意料的是,與歐洲僅一洋之隔而且在價值觀上歷來十分相投的美國主流媒體,卻在刊登漫畫這一問題上表現得出奇的冷靜。無論是美聯社,還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此次都沒有采取慣常的手段進行大肆炒作。美聯社執行編輯凱瑟琳·卡羅爾對這次沒有刊登引起風波的任何一張漫畫的解釋是,早在去年12月就做出了不刊登這些漫畫的決定。最近,新聞社高層對這一決定進行重新評估,并認為之前的做法是正確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干脆在其新聞節目中放棄使用任何一張漫畫圖片,該公司發言人據此指出:“我們認為只報道新聞事件就可以說明問題了,不需要再展示這些圖片?!泵绹芯€電視新聞網在向美國本土和全球播送這一新聞中,電視技術人員則在畫面上對穆罕默德的臉部作了模糊處理,此舉多少體現出該媒體對伊斯蘭教先知應有的尊重。也正因為美國多數媒體對此次事件保持著低調或非常謹慎的態度,既讓自己免受誅連,也讓美國在此次政治風波中避免了引火燒身。

在此次“漫畫事件”中,我國新聞媒體表現出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國內各家新聞媒體既沒有刊登和轉載這些諷刺漫畫,也沒有發表具有明顯傾向性的言論,在國際事務報道中始終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報道方針和客觀、公正、平衡的報道原則,為我國參與處理國際糾紛和開展外交提供有利的環境。

其四,新聞工作者要對西方的“新聞自由”進行辯證解讀,防止誤讀和曲解。所謂新聞自由,是指公民傳收新聞、發表意見的自由,具體包括搜集、傳播、收受新聞的自由,開辦、占有、使用、接觸新聞媒介的自由,以及發表,特別是通過新聞傳播媒介發表意見與評論的自由。新聞自由思想形成于17至19世紀的歐洲,近代一批思想家像約翰·彌爾頓、羅伯斯庇爾、約翰·斯圖爾特·穆勒等強烈地鼓吹言論與交流的自由,要求統治階級不得限制新聞、出版的自由。然而,這些新聞自由思想卻具有很強的理想主義色彩,雖然它們推開了人們走向新聞自由這扇厚重的鐵門,但鐵門外的路是現實的和艱難的。約翰·杜威認為:“在任何時候存在的自由系統總是在那個時候存在的限制或控制系統?!睉撜f,新聞自由只能是相對的、有條件的,而沒有絕對的新聞自由。新聞自由一方面保障行為主體所具有的自由權利,另一方面也設定了自由行為不可逾越的邊界。正如歐盟委員會秘書長特里·戴維斯在針對歐洲部分報紙刊登諷刺漫畫提出批評時所說:“任何自由權利,包括言論自由,都是與責任和義務相伴而生的。你擁有觸犯眾怒的權利,但不能因此就認為你這么做是對的?!蔽鞣揭恍┯凶R之士在此次“漫畫事件”中大聲疾呼:“言論自由不能踐踏宗教感情,不能挑動仇恨”,“新聞媒體在行使言論自由的同時也應該尊重宗教信仰?!蔽鞣嚼硐牖?、極端化的“新聞自由”思想在此次事件中遭到重創,一些濫用新聞自由的人最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法國著名的《法蘭西晚報》是較早刊登這組漫畫的歐洲大報之一,在由此引發的風波蔓延開來后,該報總編輯雅克·勒弗朗克立即被報紙的埃及老板炒了“魷魚”。西方更多的媒體則受到來自本國政府的警告,一些涉嫌媒體也受到嚴厲的批評和指責?!贝舜问录粌H讓西方國家的新聞媒體從中吸取教訓,也讓我國新聞媒體的采編人員對西方的“新聞自由”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我們不能一味地迷戀西方的“新聞自由”,更不能盲目崇拜它,認為有了“新聞自由”這把尚方寶劍就可以為所欲為、不受任何限制了。實際上,這是對新聞自由思想的一種曲解。新聞自由既主張新聞報道有充分的自主權,也要求對新聞報道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正確的認識和做法是,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才能澄清對社會主義新聞自由理論的種種誤解和曲解,才更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新聞自由的建設與發展。

(本文是安徽省教育廳社科研究項目課題之一)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新聞系

郵編:24100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自由論文題目范文第3篇

摘要:隨著我國法律環境的日益完善,整個社會更加穩定和諧,實質上,有諸多公民權利是通過憲法來進行確認的。從憲法的內涵來看,遷徙自由作為一項被憲法取消的權力,它在演繹“基本權利”、“人權”以及“憲法權利”的概念時,界限模糊的現象較為普遍,進而導致了在進行有關憲法權力的邏輯推理及規范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爭論點?;诖?,為了夯實遷徙自由這項基本權利,憑借憲法的本質內容對其進行驗證。本文就透過憲法的遷徙自由來論述憲法取消的權利性質。

關鍵詞:憲法;遷徙自由;取消;權利性質

作者簡介:汪勇智(1993-),男,漢族,湖北宜昌人,武漢東湖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法學。

從本質上來看,只有將“基本權利”、“人權”以及“憲法權力”三者的內容辨析清楚,才能從根本上厘清憲法取消的權利性質。透過憲法的“遷徙自由”來看,憲法取消的權利屬于公民的“基本權利”內容。

一、“基本權利”、“人權”以及“憲法權力”辨析

從基本概念來看,“基本權利”與“人權”的關系極為微妙,甚至可以說,“基本權利”是在人權基礎上所衍生出來的“人權”的另一種指向,它將“人權”具象化了,通常情況下,我們在憲法中所涉及的“基本權利”,其內涵即指“人權”?!叭藱唷敝傅氖侨艘缶S護或者有時候要求闡明的那些應該在法律上受到承認以及保護的權力,進而使得每個人在其個性、精神追求以及道德信仰等其它方面的獨立獲得最充分、最自由的發展[1]。

(一)公民的“基本權利”、“人權”與“憲法權利”的內涵及其關聯

從現實的角度來分析,如果說“人權”是一種人類與生俱來的產物,那么,保障“人權”就顯得是籠罩在憲法之下的一種庇護,這就不符合理想主義的自然法意義上的實踐體現。但無可厚非,當現代社會越來越趨近文明理性的社會環境時,尊重以及保障“人權”是整個時代影響下人們思想深處價值觀的反射。相對而言,“憲法權利”則是從憲法的角度所定義的公民權利,它與“人權”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簡單來說,“憲法權利”中的條文規定僅僅代表人的“基本權利”當中能夠被提煉出來的框架,當然,“憲法權利”也是公民“基本權利”當中最重要的權利內容,主要是為了界定公民所應該享有的權利內容。

(二)憲法取消的權利性質問題實質上是“基本權利”本身的重新歸屬問題

在時代的發展變革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社會體制所呈現出來的每一處細微變化,因為這些變化終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實質性的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帶領我們重新認識到了社會關系和制度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發展的重要性,尤其是法律機制的構成,關系到社會中每一個人的利益。事實上,“基本權利”是“人權”的本源,換句話而言,如若無“基本權利”便無“人權”。從本質上來看,“基本權利”與“人權”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二、透過憲法的“遷徙自由”了解憲法取消的權利性質

現階段,在我國社會體制的變化過程當中可以明顯看到,國家法律對廣大弱勢群體的保護力度逐漸增強,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較以往有所提高,國家的法律環境將呈現良性的發展態勢[2]。從整體來看,國內市場經濟格局的形成,不僅需要我國社會各環節、各產業鏈條的共同維護,而且需要一個健全的法制環境來支撐。透過憲法的“遷徙自由”了解憲法取消的權利性質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可以遵循。

(一)關于“遷徙自由”權利性質的辨析

若要想更加深入地研究憲法取消的權利性質,就要從“權利”歸屬問題來著手,因其與“權利”本身并未有太大的干系,而主要在于將“權利”剝離政治化干擾。就以“遷徙自由”為例來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以限制人口流動為主要目的的戶籍制度,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進程中受到沖擊,社會層面之上的戶籍制度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3]。但盡管如此,從憲法的角度來規制“遷徙自由”并未出現,人們也都適應當時并不健全的法制環境。在人們的觀念中,法律制度在執行起來是極為嚴謹的,而且從社會穩定和諧的角度來看,法律制度的存在必然是一種人人都要遵守的硬性規范,絕大多數的社會活動都受制于國家法律之下。市場經濟客觀上形成的勞動力自由流動,與外來人口流入城鎮后無法與當地居民享受平等待遇,形成了強烈的矛盾和沖突[2]。從本質上來看,我國憲法所追求的實質公平的內涵是有一定的前提條件的,只有滿足了這些基礎條件,才能將法律實質正義的價值激發出來,進而才可能實現社會的公平性。例如:人們的“基本權利”——“生存”、“平等”、“自由”的權利。在這些基本權利受到維護的基礎上,社會經濟領域中的所謂“公平”才可能成立。因此,“遷徙自由”被納入到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中[4]。透過“遷徙自由”的內容來看,“基本權利”、“人權”以及“憲法權利”三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脫離任何一個概念都是不現實的,正因為由于三者的內涵有所差異,所以就有了從人權跨度到憲法權力這一說法的產生,以及針對從憲法的視角來看權利性質確定等相關內容的研究。實際上,即便我國通過特殊手段來限制“遷徙自由”,也無法阻擋憲法本身的權威性,以及對“遷徙自由”這項公民“基本權利”的確認,因限制的條件是既定的,這些所謂的限制條件與國家“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國家安全”等內容有關,這是無法逾越的界限。

(二)探究憲法取消的權利性質

透過憲法的遷徙自由來看憲法取消的權利性質較為合理,因其是最能夠說明憲法取消的權利性質的實際案例。從某種意義上講,長期以來,無論國內、國外,如若打著“憲法可以禁止某種權利”的旗號來“治國”都是行不通的,如若暫時出現了社會法制混亂,那也是由于極端政治化言論的干擾所導致的,并未構成實質性的法律規制。從我國憲法體系變革的過程來看,有關“遷徙自由”等憲法內容的修正可謂是“一波三折”,由此,可以看到人們對憲法體制內容的爭議確實存在著[5]。我國憲法體系中所規制的“基本權利”與“人權”間關系較為復雜多變,如若單純地從國家刑事訴訟的角度來分析,國家法律主體對于社會公共“權利”的責任較重,它需要在特定的時刻能夠對社會公眾負起責任來,為其提供公平、細化的法律法規標準,以便于經濟各方能夠遵照執行[6]。實際上,要想從根本上厘清“國家憲法”與“國家政治”之間的關聯,顯然需要將“遷徙自由”等其它同質權利內容剝離憲法規制以外,將其歸并到其它基本的法律體系當中,從而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如此看來,“遷徙自由”等同質公民基本權利內容的屬性就不言而喻了。

三、結語

總而言之,鑒于“基本權利”、“人權”以及“憲法權利”三者間的同系不同質,進而才有了關于“遷徙自由”等法律規制內容的分歧。從我國的法律環境來看,當下已有越來越多的民間事、民商事慣例被納入實體立法中,與此同時,我國憲法內容也日趨完善,“遷徙自由”等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找到了最合適的權屬位置。由此看來,我國訴訟法研究的內容實質上更側重于引入西方憲法規制的理念,將西方發達國家的法律主體內容中的精髓與我國現階段法律主體進行互相融合,借鑒先進經驗并發揮其在我國憲法體系構建當中的實際能效,進而將憲法取消的權利性質厘清。

[參考文獻]

[1]劉涵.憲法取消的權利性質分析——以遷徙自由為例[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4,03(03):103-104.

[2]朱全寶,吳傳毅.城鎮化視域下的遷徙自由權檢視——基于農民主體的分析[J].理論與改革,2013,06(06):159-160.

[3]秦強.立法機關的人權立法義務研究——以人權條款入憲為背景[J].北方法學,2012,05(05):49-51.

[4]常安.改革、修憲與憲法理論論爭——現行憲法頒布30周年之際的一個學術史回溯[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06(06):59-61.

[5]涂四益.五四憲法之公民權利義務規范的特點——兼論與蘇聯1936年相關憲法規范的區別[J].法學評論,2011,04(04):18-20.

[6]張洪杰.遷徙自由的再思考——以權利的不可侵犯性和受制約性為視角[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4,01(01):50-51.

自由論文題目范文第4篇

[摘要]在世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發展元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已進入了全面建設階段。它必將給這一區域帶來積極而深刻的變化,呈現出嶄新、活躍、全面的合作格局。在中國與東盟相互開放市場之時, 中國企業投資東盟國家應注意解決或防范有關問題。為促進CAFTA如期建成,本文建議:中國與東盟雙方應力促《貨物貿易協議》得以順利執行;雙方應加大合作力度,豐富合作內涵,拓寬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中國與東盟在CAFTA建設的同時,應合力推動整個東亞地區的經濟一體化。

[關鍵詞]東盟 自由貿易區 合作

[

自由論文題目范文第5篇

【關 鍵 詞】自由教育;列奧施特勞斯;政治哲學

作者簡介:王秋實(1988-),男,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哲學。

“施特勞斯期望通過自由教育在現代民主社會中實現他的政治哲學,施特勞斯所推崇的政治哲學就是通過教育引導一部分有資質的人通過政治生活而走向哲學,自由教育在最高的意義上就是政治哲學本身”①。

一、什么是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一詞是在政治哲學的語境中被施特勞斯所使用的。自由一詞最早是相對于奴役一詞來使用的,自由最初是身份的一種象征,自由人就是指與奴隸相反的,行動自由的人。擁有“自由”的人相比奴隸更加有能力去追求知識與美德。“真正的自由人等于真正有美德的人,真正追求美德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人。”②施特勞斯所說的教育即文化教育。文化一詞,最初所表達的含義指的是在土地上耕種,后逐步衍生為“按心靈的本性培育心靈,照料并提升心靈的天然稟賦。”③因此,施特勞斯意義上的自由教育可以理解為一種培養“自由人”的文化教育。

二、自由教育的產生與衰落

最早的自由教育產生于古代希臘。在古希臘時期,城邦中的自由教育指的是對“紳士”的教育和培養。管理城邦事務需要管理者即紳士們具有某種“政治藝術”來“遵從并制定法律”,而這種藝術是通過教育來獲得的。負責對紳士進行教育的正是哲學家。哲學家負責培養紳士們的良好的性格品性,以及有序地管理家庭和城邦事物的能力。雖然理想的城邦統治者是哲學王,但現實中哲學家不會親自參與政治,因為他們的志趣不在于政治,而在于愛智慧。愛智與政治是相沖突的,蘇格拉底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哲人施行統治,難免會危及政治社會的“基礎意見”,人為導致政治失序,使得城邦不再是“一種穩健的統治””④。因此,哲學家們可以通過對紳士進行教育來完成對城邦的間接“統治”。通過紳士教育,哲學與城邦實現了共存。

到了近代,自由教育的觀念及其所針對的人群和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近代誕生的共和制國家中,政府被要求必須保護公民的各項基本權利并接受民眾的監督與制約。依照這樣的要求,法律規定了賦予所有人以選舉權,但擁有選舉權的人的“資質和責任”卻不會受到法律上的限制和要求。為了讓選民都能有足夠的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思想家們認為要對民眾進行某種形式的自由教育,使得他們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獲得作為一名公民所必須具備的素質。例如,洛克在《教育漫話》中提出,針對普通民眾要進行以《圣經》為基礎的宗教教育,以確保缺乏理性的普通民眾也能做出正確的選擇,針對紳士則要進行古希臘羅馬式的古典教育,保證他們能有資格代表人民。但是,傳統的自由教育能否在代議制政府中發揮作用已經開始越來越被人們所懷疑。穆勒雖然也意識到必須讓那些有過自由教育背景的知識分子成為官員,但他卻認為這種教育在“魚龍混雜”的官僚體制下的議會中難以發揮作用,所以要從制度上保障“具有公共精神的人”在政府中的比例,采取比例代表制。

三、自由教育衰落背后的“古”、“今”之變

施特勞斯認為,自由教育與哲學聯系緊密。自由教育的衰落,究其原因而言是支撐它的“古”、“今”政治哲學發生了變化。

真理世界與意見世界的沖突在現實中就體現為哲人與城邦的沖突,“城邦的政治規則不要惹是生非,已被確立的事物優于未被確立的事物,承認最先占有者的權利”⑤,而能規范哲人行為的卻只有智慧,為了智慧哲人可以不顧一切。因此城邦強制哲人必須照顧城邦的利益,為城邦的利益必須隱藏或修正自己的哲學。所以,一個哲人可以不參與城邦的事務,但城邦要求哲人必須遵守城邦的法律。城邦雖然需要哲學,但是會對哲學的內容加以篩選。在這樣的背景下,自由教育的行為就具有政治和哲學的雙重屬性。自由教育是人們從事政治活動的必經階段,同時也是人們從事哲學所必須經歷的階段。這樣一種政治和哲學兩方面的要求使得自由教育必須同時關注人的德性與智慧的培養。

自啟蒙時代起,政治哲學由古典政治哲學中的自然正當觀逐步轉變為自然權利論。依據自然權利論的觀點,人生而平等并享有同等的權利,不正義是由于不平等造成的,消滅不平等就可以實現社會的正義。在古典時期,“自由教育”的對象是那些天資高、品行好且富有的“紳士”,而到了啟蒙時期,依據自然權利論的原則,教育所針對的人群范圍擴大到了全體民眾,天賦與地位的差別不再決定一個人是否應該受到教育。教育必須有教無類,只有這樣才是公平的體現。自然權利論同時也認為,國家與政府要以滿足個人的權利與需求為其終極目的。

四、復興自由教育的意義

施特勞斯之所以關注“自由教育”的興衰,是有其深刻的現實關懷的。施特勞斯指出,理解自由教育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首先要反思現代的民主制度。在現代民主制誕生之前,人們認為民主制是一種理想的政體,一個真正的民主社會需要其成員具有高度的理性和高尚的道德,真正符合這種要求的社會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閱讀經典的過程中,人們一定不要輕易對前人的觀點進行裁決,而是要努力使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做一個“專注的聆聽者”。通過自由教育,人最終會“體驗到美好”的事物,從“庸俗”中解放。

“盡管施特勞斯認為自由教育是針對大眾的,但他不認為自由教育具有使大眾普遍“貴族化”的功能”,⑥能夠在這樣的教育中得到收獲的必將只是少數。在閱讀經典的過程中,少數天賦資質好的人可以逐步增進對自身的理解,提高自我的修養與境界,喚醒自身卓越和偉大的氣質。越多的這種精英被培養出來,化解當代民主政治的弊病就越有可能。

五、施特勞斯自由教育思想的影響

施特勞斯生前一直是一名普通的學院派教授,然而死后卻聲名鵲起。實際上,施特勞斯本人就是“自由教育”的忠實實踐者,他通過自己幾十年在大學中日以繼夜的古典學傳授,不僅培育出了一大批學者,更是成功地造就了許多知名的政治人物與社會精英,許多政府高官要員皆出自其門下,他其所宣揚的保守主義理論也被這些政治人物廣泛施行,有人甚至評價其為“美國新保守主義之父”。

六、結語

施特勞斯所批判的,是一種被“大眾意見”左右的現代民主制,這樣的制度使得現代人處于一種價值迷失的狀態,“大眾意見”不會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有意義的價值觀,不會給社會積極健康的風氣,不會給社會建設帶來好的幫助,甚至相反的會使誕生它的土壤——民主制度時時處于被顛覆的危險。所以,施特勞斯自認為是民主的諍友,“自由教育”是他從教育上為民主社會開出的一劑藥方。

注釋:

①甘陽.施特勞斯與美國保守主義——《政治哲人施特勞斯》后記[J].書城,2003(9).

②劉小楓.施特勞斯論德性教育與美國政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7,5(3).

③列奧施特勞斯.古今自由主義[M].馬志娟,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1.

④劉小楓.施特勞斯論德性教育與美國政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7,5(3).

⑤列奧施特勞斯.古今自由主義[M].馬志娟,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14.

⑥王升平.自然正當、虛無主義與古典復歸:古今之爭視域中的施特勞斯政治哲學思想研究[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161.

參考文獻:

[1]列奧施特勞斯.古今自由主義[M].馬志娟,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2]王升平.自然正當、虛無主義與古典復歸:古今之爭視域中的施特勞斯政治哲學思想研究[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

[3]艾倫·布魯姆.美國精神的封閉[M].戰旭英,譯.南京:南京譯林出版社,2007.

[4]劉小楓.施特勞斯論德性教育與美國政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7(3).

[5]甘陽.施特勞斯與美國保守主義——《政治哲人施特勞斯》后記[J].書城,2003(9).

自由論文題目范文第6篇

【摘要】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地區經濟實力最強、國土面積最大、與中國經貿額最多的國家,與中國同為上海合作組織的倡導國與“核心國”。充分利用現有上合組織經濟合作機制,以哈薩克斯坦為立足點,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區域貿易協同發展,是加快實施中國自由貿易協定戰略,統籌布局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耙粠б宦贰睉鹇詷嬒?,對于推進中國及中亞貿易自由化發展,提升中國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戰略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 中哈貿易 協同發展 研究

一、“絲綢之中經濟帶”與“中哈自由貿易區”的由來

(一)“絲綢之中經濟帶”提出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提出了“絲綢之中經濟帶”戰略構想。隨后在中亞各國訪問期間也多次提出,為了使亞歐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用創新合作的形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013年10月,在訪問東南亞國家時,習近平主席又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耙粠б宦贰睉鹇允俏覈鴱摹爸仃戄p?!鞭D向“陸海統籌”,從零星布局到整體性規劃,構建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相容合的可持續發展布局的重點戰略舉措。

(二)“中哈自由貿易區”由來

自由貿易區是指主權國家或地區在關境內外,劃出特定的區域,采取關稅隔離區政策,準許外國商品豁免關稅自由進出,是國家指定的交易貿易區。哈薩克斯坦東部與中國新疆接壤,邊境線長1460公里。2001年6月,第一屆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中國領導人率先提出“10~15年內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長遠發展目標。2003年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提出建設“中哈邊境自由貿易區”,并就這一問題達成兩國共識。2004年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開始建設,配套區域規劃面積為9.73平方公里,主要功能是出口加工、保稅物流及倉儲運輸。2014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赴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出席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并訪問塔吉克斯坦等各國,加速推進了我國與中亞各國經濟貿易發展進程。

二、“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中哈貿易協同發展戰略意義

哈薩克斯坦是中亞地區經濟實力最強、國土面積最大、與中國經貿額最多的國家,與中國同為上海合作組織的倡導國與“核心國”。從區域經濟合作長遠發展考慮,建立自由貿易區是應對經濟全球化、謀求成員國共同發展的客觀需求,符合上合組織各方利益。意義作用如下:

一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必須利用好自由貿易協定戰略,建立健全多層次、高水平的區域經濟合作機制。通過加深兩國間的經濟融合,可以擴大中國在中亞地區的經濟影響力,從而推動上合組織區域經濟一體化,協同維護區域性戰略安全。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下中哈貿易自由化,對內有助于加快我國中西部的改革步伐,有助于提高“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發展水平,使這些國家與我國成為緊密聯系的利益共同體,從而為我國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創造有利條件。二是加快實施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戰略,是統籌布局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構建與中國貿易大國地位相適應的全球性市場體系,有利于創造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推進建立中貿易自由化,促進歐亞大陸經濟整合,有利于實現市場與資源的共享,成為中國對外貿易增長的新動力。

三、“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中哈貿易協同發展的成就及優勢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是我國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重要戰略;同時還指出要加快自由貿易協定建設,尤其要以周邊國家為基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戰略協定。中哈兩國的自由貿易合作,直接經濟效益是加強了兩國直接投資力度,擴大雙邊貿易往來,實現優勢產業的技術交流,為兩國的能源合作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一)協同發展成就

哈薩克斯坦主要的對外貿易伙伴有歐盟、北美自貿協定國、中國、土耳其、烏克蘭和烏茲別克斯坦等。隨著中哈貿易合作的不斷深入,兩國間的進出口貿易額呈現大幅上升的態勢,2010年,中國首次成為哈薩克斯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在哈薩克斯坦的進口貿易中一直占有較大份額。2012年中國是哈薩克斯坦最大的進口貿易國,中國對哈的進口總額為164.84億美元,與哈從歐盟27國的進口量相當。中國進出口商品額分別是2002年的24倍和16倍。哈對中國的年出口額大于進口額,且貿易順差呈逐年擴大趨勢。2001~2011年間,中國一直是哈薩克斯坦的第三大進口來源國,并在2012年首次超過歐盟成為哈薩克斯坦,成為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出口份額方面,中國在哈出口市場的占比中從2002年的11%上升到2012年的18%。未來,中國巨大的市場仍將為哈國的外貿發展提供較大的空間。從貿易總額來看,哈中貿易額是哈白貿易總額的20倍以上。在進出口方面,中國對于哈國的產品出口均大于俄羅斯對于哈國的產品出口,且比例也有逐步上升的態勢。從中哈商品貿易結構看,哈薩克斯坦對中國出口的主要產品是礦產品、一般金屬及制品、化工產品成本。2012年,礦產品的出口額為115.7億美元,超過了哈對中國進出口總額的20.7%。此外,化工產品也占到哈薩克斯坦對中國出口總額的8.4%。哈薩克斯坦自中國進口最多的商品為機電產品,占哈進口總額的41%。貴金屬及制品、運輸設備的進口增幅明顯,分別達到82.7%和91.6%。另外,紡織品及原料、塑料及橡膠也占據了5.8%和5.5%的份額??傮w而言,中哈兩國間的商品貿易能夠有效地彌補對方市場的需求缺口,而哈薩克斯坦對于中男的出口市場還有進一步開拓的空間。

(二)協同發展優勢

推進中哈自由貿易化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協同發展,有以下四方面優勢:一是哈薩克斯坦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地位。哈國擁有豐富的油氣及礦產資源,而能源和糧食的安全將關系到中國的核心利益。通過自由貿易合作,中哈兩國可以加深政治互信,為雙邊的能源和糧食合作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二是哈薩克斯坦具有特殊的經濟地理位置。哈國與中國、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等我國交界,哈國的市場輻射能力能夠幫助我國開拓中業、西亞、獨聯體仍至東歐市場,成為中國對外貿易增長的新動力。三是哈國是中亞地區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國內政局最為穩定。合政府也多次表達了對于開展自由貿易合作,深化上合組織一體化的愿望。哈國的積極態度也為中國布局“絲綢之路經濟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四是中哈兩國存在著較強的產業互補性。哈薩克斯坦產業結構相對單一,輕工制造類商品供求普遍存在著較大的缺口。而我國西部地區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產業基礎。中哈自由貿易合作能夠為兩國帶來產業列補、市場共享、技術交流等多方面利益。

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貿易格局,中國應該將“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與自由貿易協定戰略協同推進,構建以本國為主導的區域性貿易組織,提高自身在全球貿易體系變革中的影響力。要與周邊區域合作結合,實現沿經國家均衡發展,才能使戰略最終走向成功之路。

作者簡介:盧澤羽(1993-),女,新疆烏魯木齊人,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綜合經濟研究。

上一篇:時政類的論文題目推薦范文下一篇:高校行政類管理類論文題目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