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自由主義政治綜合論文

2022-04-25

今天小編給大家找來了《自由主義政治綜合論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摘要:理想主義是國際關系理論中的一種主流理論范式,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便是美國第28屆總統伍德羅·威爾遜。他全面構筑了理想主義理論,他讓美國脫離“孤立主義”,將美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中心角色作為畢生追求。首先簡要地分析了威爾遜理想主義的思想來源,然后探討了威爾遜理想主義的基本主張和對美國外交的影響。

自由主義政治綜合論文 篇1:

羅爾斯政治價值的論證邏輯及實踐限度

[摘 要]政治價值的中立原則是否恰當是政治自由主義和社群主義爭論的焦點。社群主義從“目的”出發,對政治自由主義展開批判,認為中立原則的結果是政治價值把道德價值括置在外;政治自由主義從“手段”出發對自身理論進行辯護,認為中立原則只是理性對話的中介——談話過濾器而已。其結果表明,羅爾斯政治價值的論證邏輯雖然通過精心“剪裁”,但由于缺乏現實社會的“奠基”和現實批判的維度,其理論的理想性和現實性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張力。

[關鍵詞]政治價值;道德價值;中立原則;公共證成;羅爾斯

On the demonstration logical and

practical limitation of Rawls’s political value

ZHANG Shou-xian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500,China)

Key words:political value; moral value; neutrality principle; public justification; Rawls

[收稿日期]2014-07-08

政治價值的中立原則問題是政治自由主義關注的重要問題,也是社群主義對政治自由主義展開批判的關鍵問題。如何認識政治自由主義政治價值的中立原則?道德價值是否應該作為政治價值的證成基礎?政治自由主義是否真的把政治價值從道德價值中完全剝離?理清這些問題需要對羅爾斯政治價值“中立”內涵的真正理解,由于理解的角度和程度的不同,羅爾斯政治價值的中立原則遭到了桑德爾、麥金太爾等社群主義者的批判。其實,羅爾斯政治價值的中立原則有其自身的邏輯起點和運思路徑,不管是批判還是回應,羅爾斯提出的政治之正義觀念在當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價值和啟示。

一、政治價值的中立原則:社群主義對羅爾斯的批判

政治自由主義的政治價值主要包括:第一,政治正義的價值,它屬于社會基本結構的正義原則,主要包括平等的政治自由和公民自由的價值,機會平等與經濟互惠的價值等;第二,公共理性的價值,它屬于自由的公共的探究指南,這些指南具體規定著各種與政治問題相關的推理方式和檢驗各種與政治問題相關的信息標準[1](p.207)。如何在一個自由生長的理性多元的社會中獲取、認肯并實踐自由主義的政治價值,這些政治價值和實存于現實社會中的各種完備性的互競的道德學說、宗教學說、哲學學說之間存在多大程度的價值關聯,羅爾斯在《政治自由主義》中給出了明確答案,由于政治價值自身的特殊性,它與一般的道德價值或非政治價值相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它所蘊含的公共性、普遍性、根本性、正義性等價值特性,預設著政治價值絕不能偏袒任何具體的完備性學說及其相關的善觀念,它只能堅守中立原則(盡管羅爾斯對“中立”一詞的使用非常謹慎),其中立原則體現為:“我們不會訴求于完備性的宗教學說和哲學學說,不會訴求于作為個體或聯合體成員的我們視之為完整真理的東西,也不會訴求于諸如那些苦心孤詣的普遍之經濟理論——如果這些經濟理論存在爭議的話?!盵1](p.207)政治價值一旦確立,如果其他個別價值或非政治價值與政治價值發生沖突,政治價值的優勢地位不會因沖突而受到影響,羅爾斯認為:“政治觀念是通過平衡各種判斷而得到人們認肯的,在秩序良好的民主政體中,這些判斷都支持重大的政治價值,并反對任何在正常情況下與這些政治價值發生沖突的價值?!盵1](p.158)

羅爾斯關于政治價值的中立原則遭到了社群主義的反對,完全地自由站立的政治價值能為自己的合法存在提供充分而堅實的辯護嗎?它需要道德價值為其自身的合理運行作理性支撐嗎?桑德爾認為,羅爾斯由于過分強調政治價值的重要性,將嚴肅的道德問題懸擱甚至括置在外是錯誤的,“我們可以通過考量兩場有關嚴肅的道德和宗教問題的政治爭論,最清楚地看出這種在不訴求道德和宗教主張的情況下,便宣稱政治價值優先的困難所在?!盵2](p.241)一場是關于墮胎權利的政治爭論,一場是發生在1858年林肯與道格拉斯之間關于大眾主權與奴隸制的政治爭論。通過對墮胎權利的分析,桑德爾認為,出于政治目的,把道德價值完全置于政治價值之外是不合乎理性的,也是不可能的。一個人的生命從何時開始,這是道德爭論和宗教爭論無法避免的問題,假如墮胎在道德上等于謀殺,那么,自由主義的寬容和婦女平等的政治價值就沒有理由壓倒一切,尊重婦女自己決定是否墮胎的政治價值不可能不關涉到道德價值的評判和選擇,那就是,必須澄清和區分:“在懷孕早期打胎與殺死一個嬰兒之間,存在著一種相關的道德差別?!盵2](p.242)懷孕早期和胎兒完全成形處于兩個不同的道德層面,對婦女自由選擇墮胎權利的尊重必須建立在兩種道德層面的嚴肅區分之上,不能因為政治價值的重要性而實現對道德價值的無情放逐。第二場爭論表明,政治價值把具有決定意義的道德爭論存而不論只能證明自身道德感和政治感的雙重缺失。道格拉斯認為,由于奴隸制的道德問題容易產生分歧,影響政治團結和社會穩定,因此,國家政策應該對這一問題保持中立,他所捍衛的大眾主權學說,就是在政治價值場域拒斥一切有分歧的道德爭論,給人們留下自己判斷、自己選擇的自由自主的空間。林肯對道格拉斯的政治價值中立觀給予了反駁,林肯認為,政治價值應該表達而不是逃避關于奴隸制的道德判斷,政府應該將奴隸制視為道德上的不義之舉,并禁止它擴散到其他區域。桑德爾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證明了政治價值的中立原則,既不是理性的又不是合理的,政治價值的合法性、有效性需要一定的道德價值進行理性支撐。

社群主義另一代表人物麥金太爾也對政治價值的中立原則進行了批駁,政治自由主義者試圖通過“政治建構”來擺脫“道德建構”古老藩籬的束縛,擺脫馬基雅維里、狄德羅、休謨、康德等人關于道德的定言地位,從政治領域尋求對政治之正義觀念進行公共證成的路徑,殊不知把政治領域同其他社會領域、尤其是道德領域中提煉出來是不現實的,政治價值和道德價值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同一過程的不同方面而已,麥金太爾認為,政治與道德是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甚至不存在政治-道德行為與政治-道德理論相分離的歷史,“每一個行為都是那些或多或少帶有理論內容的信念與概念的載體與表達;而每一種理論、每一種信念的表達也就是政治與道德的行為?!盵3](pp.77-78)

二、中立原則與公共證成:羅爾斯政治價值的論證邏輯

羅爾斯關于政治價值的中立原則真像社群主義者所批評的那樣嗎?對于“中立”一詞,羅爾斯是非常敏感和小心的,在《正義論》中,羅爾斯的正義原則通過原初狀態的基質生長出來,其原初狀態中人為設計的被各種理性裁剪的“中立”的個人遭到了來自各方的質疑和批評,這些“中立”的個人所蘊涵的理想性質,導致了羅爾斯正義理論的理想性,正如他自己所說,他的正義理論不涉及任何現實的制度和政策,僅限于一種“法律被嚴格服從”的“良序社會”。為了克服《正義論》論證邏輯的非歷史性、非現實性,在《政治自由主義》中,羅爾斯通過“公共理性”“重疊共識”理念的論證展現了政治之正義觀念隱含在社會歷史文化以及共時且互競的各種完備性學說之中,但是,政治價值與道德價值和其他非政治價值必須保持嚴格區分,如果政治價值偏向于某一種道德價值或完備性學說之中,就會失去政治價值自身的品性,因而羅爾斯認為,政治價值仍然應該堅守中立原則,盡管羅爾斯的立場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一些人的理解和認同,比如,拉莫爾認為:“在自由主義的政治秩序下,政治諸原則應當在各種有爭議的善觀念之間保持中立?!盵4](p.341)但是,為了防止各種理論流派對“中立”的意見和質疑,羅爾斯小心地對中立原則進行了限制,政治價值的中立主要體現在程序性中立之中。

所謂程序性中立,就是中立原則只是運用于各種形上學的完備知識或各種認識論的對話過程中保持一種嚴肅冷靜的不偏不倚的價值立場,以便更好地防止其他具有特權性質的壓迫性價值或善觀念對政治價值的干涉,其目的就是要在復雜社會中建構充分的公共理性,為自由而平等的公民搭建一個理性對話的平臺。公共理性并不是所有社會都必然具有的特征,它只是民主國家的一個基本特征,羅爾斯認為,公共理性的“公共”性主要體現在:“作為公民自身的理性,它是公共的理性;它的目標是公共的善和根本性的正義;它的本性和內容是公共的,是由社會的政治正義觀念表達的理想和原則所給定?!盵1](p.197)保持政治價值的程序性中立,是民主社會公共理性充分發育的基本前提,反之,就會給公共理性的本性和內容造成沖擊,如果公共理性被破壞,重疊共識就是一種主觀想象?!肮怖硇缘膬r值不僅包含基本的判斷、推論和證據之概念的恰當運用,而且也包含著合乎理性、心態公平的美德,就像遵守常識的標準和程序,在不存在爭議時接受科學的方法和結論所表現出來的那樣?!盵1](p.129)公共理性是羅爾斯自由主義“政治建構”的邏輯基礎,只有從公共理性出發,政治自由主義的理論大廈才不會坍塌。公共理性為重疊共識開辟道路,從而為政治價值的合法性提供證成基礎。羅爾斯認為,公共理性作為證成基礎離不開實實在在的宏大而深厚的社會歷史文化領域,這一領域克服了原初狀態中的非歷史性和非現實性的論證缺陷,它分為兩大領域:背景文化領域(市民社會領域)和公共(政治)領域,背景文化領域中蘊涵的各種完備性理論為公共(政治)領域中的理性對話和反思平衡提供條件,通過對話和反思達成一定限度的合理的重疊共識,從而為一定的政治觀念提供公共證成。公共(政治)領域的公民身份只局限于那些擁有共同的政治文化和具有一定的公共理性并且受到封閉的自由民主社會的政治權力影響之下的公民,其聚焦的內容只訴諸自由民主社會的基本正義問題,比如,具有公共性質和內容的公共善,以及根本正義的問題,而對非政治性的價值訴求保持距離。當然,背景文化領域和公共(政治)領域是不能截然分開的,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貫穿、相互轉化,因而政治價值只有保持程序性中立,才不會對各種完備性理論產生誘導性偏離或政治壓力,公共理性才能在平等、自由、充分的理性對話中得到生長,從而推進重疊共識的形成,這樣,建立在共識基礎上的政治價值才會體現出充分的公共性和普遍性,而不偏向或依賴于某種具體的道德價值或宗教價值。

由于程序性中立始終保持不偏不倚的價值立場,在很大程度上為各方的充分對話創設了寬松的理性環境。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政治問題都能通過此種方式達成重疊共識,有些問題并不適合這樣的對話環境,羅爾斯認為:“自由主義的觀點把那些最易造成隔閡的爭執——也就是那些必定會削弱社會合作基礎的嚴重爭論——排除在政治議程之外?!盵1](p.145)即使政治問題適用于這樣的對話舞臺,所能得到滿意答案也只是極少數?!拔覀儽仨殰蕚浣邮苓@樣一個事實:在我們被迫探究的問題中,所能獲得滿意解決的只有極少數。政治智慧正在于辨認出能夠解決的少數幾個問題,它們在各種問題中最為緊迫?!盵1](p.144)公共理性和重疊共識對政治問題來說并不是萬能的,它只能解決最為適合最為緊迫的政治問題。

因此,羅爾斯政治價值的中立原則只是各種理性對話的中介——談話過濾器而已,建構公共理性、形成重疊共識才是中立原則的最終目的,通過公共理性、重疊共識實現對政治價值理念的公共證成。中立原則把諸多道德理論懸置起來只是一種手段,其目的是要將政治價值的合法性奠定在重疊共識的基礎上,并不像社群主義所聲稱的政治自由主義以道德懷疑論作為論證前提,從而讓政治價值游離于道德價值。實質上,羅爾斯并沒有把政治價值和道德價值截然分開,相反,他認為,通過公共理性獲得的重疊共識的目標本身就是一個道德觀念,“它是在道德的基礎上被人們所認肯的,這就是說,它即包含著社會的觀念和作為個人的公民的觀念,也包括正義的原則和對政治美德的解釋,通過這種解釋,那些正義的原則便具體體現在人的品格之中,表現在人們的公共生活中?!薄罢J肯該政治觀念的人都從他們自己的完備性觀點出發,并基于其完備性觀點所提供的宗教根據、哲學根據和道德根據來引出自己結論?!盵1](p.136)不論在《正義論》,還是在《政治自由主義》中,羅爾斯都鮮明地突出了政治的道德性,合乎理性的政治正義必定具有一種道德本性,雖然這種道德本性不一定是完美無缺的,但是,政治價值不能脫離道德本性,如果政治關系只受權力和強制的支配,那么,20世紀希特勒種族滅絕的悲劇就有可能重演,“如果說,一種使權力服從于正義目的的合乎理性的正義社會不可能出現,而人們普遍無道德——如果還不是無可救藥的犬儒主義者和自我中心論者——的話,那么,人們可能會以康德的口吻發問:人類生活在這個地球上是否還有價值?”[1](p.45)

羅爾斯通過公共理性、重疊共識等手段對政治價值進行公共證成,體現了政治價值和道德價值的辯證統一,脫離了道德價值的政治價值是危險的。而政治價值只有付諸實踐才有現實意義,在政治自由主義視域中,只有通過公共證成的政治價值在政治實踐中才能廣泛而有效,才符合政治自由主義的合法性原則,“只有當我們行使政治權力的實踐符合憲法——我們可以理性地期許自由而平等的公民按照為他們的共同人類理性可以接受的那些原則和理想來認可該憲法的根本內容時,我們行使政治權力的實踐才是充分合適的?!盵1](p.126)

三、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的實踐限度

也許社群主義對政治自由主義的批判不一定是恰當的,但這種批判有益于克服各種理論的傲慢和偏見,有益于人類思想的漸趨成熟和完美,人類對美的追求不是單一的,那就是對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社會之美和政治之美等的綜合渴求,而政治之美的實現需要人類理性的充分發育和人類責任的切實擔當。從歷史上看,政治價值和道德價值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它始終圍繞著道德價值上下波動,不論如何波動,總會受到道德價值的牽引,如果政治價值完全脫離道德價值,人類生活的意義就喪失了存在的根據。從根源上看,道德價值總是存在于經濟社會與歷史文化之中,在理性多元的社會里,各種互競的理性的完備性學說總是蘊涵著一定的道德價值,理性的道德價值總是與具有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具體的粗糙的塵世經驗相連接,不可能存在著處于真空中的純粹道德,不同社會的不同發展階段,道德價值是不同的,不同的道德價值與政治價值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別,“奴隸制是古代政治理論家的預設前提,自由則是當今政治理論家的預設前提?!盵5](p.17)因而奴隸社會、現代社會的政治價值與其相應的道德價值是難以脫離的,都有其自身生成的存在之域。羅爾斯的自由主義政治價值思想和他的正義論一樣,也有其自身運行的實踐空間,不可能被推廣到所有社會,尤其是自由民主社會之外的社會,“《政治自由主義》的良序憲政民主社會乃是這樣的社會:在該社會里,占支配地位的和具有操控力量的公民認可各種互不協調卻又合乎理性的完備性學說,并按照這些學說而行動。反過來,這些學說支持合乎理性的政治觀念——盡管不一定是最合乎理性的,該政治觀念具體規定著公民在社會基本結構中所具有的基本權利、自由和機會?!盵1](pp.458-459)由于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歷史文化根源、政治制度安排不同,在面對全球正義的問題時,羅爾斯只能以非常謹慎的態度表達政治自由主義的價值觀,因為在自由民主社會之外,政治自由主義價值觀要找到生根的土壤似乎還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但是,同是政治自由主義者的拉莫爾、艾克曼卻是相反的態度,他們企圖將政治自由主義價值觀推廣到自由民主社會之外,卻遭到各種價值觀的抵抗和理論證成的困境。

四、結語

如果把羅爾斯通過公共理性、重疊共識等理念而達成的政治價值稱之為共同善的話,那么,這種共同善是否意味著是不同利益群體或者所有公民的“共同”之善,還是超越于不同利益群體或者所有公民之上的“形而上”的“共同”之善??梢哉f,表達所有公民愿望的共同善的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在政治領域,“在現實世界中,對政治和社會實踐的任何一種評價都是帶有情感和派性的。每一項政策都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加以論證?!盵6](p.153)同樣超驗之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按照馬基雅維里的觀點,共同善是那些不想受到壓迫,但也不想支配他人的人用來對抗那些具有支配欲的人的善??傊?,在政治領域,政治正義之善,盡管不是超驗之善,也不可能是代表所有公民的共同之善,但它實實在在存在于公民的具體的政治實踐活動之中,而公民的政治實踐活動總是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因而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之下,政治正義之善就是要盡量做到免于強制、專橫、任意、無道德,確保公民的權利不受侵害,公民權利的保障依賴于政治權力的運行是否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當權利沒有得到法律和習俗支撐的時候,就不是權利,而是道德訴求。無論多么高貴、正當或合理,道德訴求僅僅是道德訴求或道德熱望?!盵6](p.157)

因此,無論社群主義從“目的”出發(中立原則的結果是政治價值把道德價值括置在外)對政治自由主義展開的批判,還是政治自由主義從“手段”出發(中立原則只是理性對話的中介——談話過濾器)對自身理論進行的辯護,其實質都表明,政治正義是政治價值和道德價值的辯證統一,政治正義不僅僅是理論理性,更是實踐理性,它需要在現實實踐中得到驗證并不斷完善。羅爾斯政治價值的論證邏輯和正義論一樣是通過精心“剪裁”和嚴密推理的結果,但由于缺乏現實社會的“奠基”和現實批判的維度,其理論總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定的理想性和抽象性,這種理想性和抽象性并不影響人們對它的思考和理解,雖然有時候只是些模糊的領悟,但是,正如懷特海所說,“正是這種模糊的領悟,推動了人類生活的前進?!薄疤纫斫馑鼈?,人類必須要提高理解事物普遍性質的能力,以便構想出可以相互闡釋的不同體系的觀念。但是,領悟能力的普遍生長,卻是一切演進變化中最緩慢的?!盵6](p.30)

[參 考 文 獻]

[1]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M].萬俊人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2]桑德爾.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M].萬俊人,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

[3]麥金太爾.追尋美德[M].宋繼杰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6.

[4]Charles Larmore,Political Liberalism[J],Political theory,Vol.18,No.3.(Aug.,1990).

[5]懷特海.觀念的冒險[M].周邦憲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

[6]應奇,劉訓練.公民共和主義[C].北京:東方出版社,2006.

(作者系成都醫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

[責任編輯 張桂蘭]

作者:張首先

自由主義政治綜合論文 篇2:

威爾遜理想主義及其對美國外交的影響

摘 要:理想主義是國際關系理論中的一種主流理論范式,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便是美國第28屆總統伍德羅·威爾遜。他全面構筑了理想主義理論,他讓美國脫離“孤立主義”,將美國在世界舞臺上扮演中心角色作為畢生追求。首先簡要地分析了威爾遜理想主義的思想來源,然后探討了威爾遜理想主義的基本主張和對美國外交的影響。

關鍵詞:威爾遜;理想主義;民族自決;國際聯盟;美國外交

理想主義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國際關系的主要理論傾向和外交實踐,集中體現了具有美國特色的價值觀、使命觀和利益訴求,備受歷任美國總統和外交決策者的重視。理想主義學派中最早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第28屆總統伍德羅·威爾遜,他被摩根所評價為“在這一學派中,伍德羅·威爾遜是最雄辯和最有影響的代言人?!彼睦硐胫髁x代表了當時盛行一時的和平主義情緒,同時致力于將美國擺脫孤立主義,承載著實現美國大國的夢想,從而實現和平和霸權的雙重目的。

一、威爾遜理想主義的思想來源

理想主義是多種思想觀念融合的結果,而威爾遜理想主義學說主要有三個理論源泉,分別是基督教加爾文派信仰、英國自由主義政治思想和弗雷德瑞克·特納的邊疆學說。

(一)基督教加爾文派信仰

在美國宗教貫穿于其歷史發展中,同時美國宗教與政治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首先,加爾文教在美國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特征是信仰的世俗化,這一信仰的世俗化在美國最大的體現就是“社會福音”思想的興起。社會福音思想將宗教進步引入世俗進步的范疇中,相信人類文明在上帝的指引下必然向著完美的方向發展。為此,加爾文教社會福音思想使威爾遜堅信進步是上帝指明的方向,并在后來成為支撐威爾遜在國內外進行進步主義改革的信念。其次,加爾文教在美國發展的另外一個重要特征是契約思想的擴展。這一思想將上帝和個人及所創造物之間的關系看作是一種契約關系,因此,深受加爾文教的契約理論影響的威爾遜將社會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希望運用契約手段為戰后世界建立一種秩序,從而達到世界的和平和穩定。在這種契約觀指導下,威爾遜提出了戰后國際聯盟構想。

(二)英國自由主義政治思想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為了逃避歐洲封建宗教的迫害,美國早期的定居者才來到了一個新大陸。由于這段特殊的背景,美國社會從一開始便是一種追求自由的社會??梢哉f,自由主義就是美國的意識形態,自由主義源于歐洲,但卻深深根植于美國。因此,美國從政治文化到政治架構都被刻上了英國自由主義的印記。同時威爾遜是在英美自由民主政治傳統的培育下長大的,許多英國自由主義政治思想家的思想對威爾遜日后政治思想和實踐,特別是所謂“新自由改革”和理想主義國際政治理念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三)弗雷德瑞克·特納的邊疆學說

特納的“邊疆學說”主要論點是美國歷史發展的動力在于對外擴張,本質上與威爾遜從歷史中發現美國發展動力的努力是一致的。從邊疆的消失和美國廣泛的卷入國際事務使威爾遜看到了美國使命可以實現的機會。對現代世界本質特征和發展趨勢深刻認識的基礎之上,威爾遜提出美國再也不可能關起門來實現自己的理想,要把美國的發展方式推行到全世界,這就是威爾遜歷史觀的最終歸宿,這也是威爾遜在邊疆學說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擴張思想。

二、威爾遜理想主義的基本主張

威爾遜的理想主義的基本主張主要體現在他在1918年所發表的“十四點計劃”中,本文對其進行概括和綜合,主要從民族自決和國際聯盟兩個方面開始探討。

(一)民族自決原則

美國總統威爾遜在1981年1月發表的“十四點計劃”中提出了“民族自決權”的概念,其中,十四點和平計劃中的第10-12點體現了威爾遜運用民族自決原則。在第10點中,威爾遜提出奧匈帝國境內的各民族自治,第11和12點涉及土耳其統治下的民族的自治權問題以及巴爾干國家的獨立和領土的完整問題。另外,1918年2月11日威爾遜在國會演講中的四點補充與上述三點共同構成了威爾遜關于民族自決原則的經典論述,至此,威爾遜的民族自遜關于民族自決原則的經典論述,至此,威爾遜的民族自決思想被賦予了全球性的含義。

根據威爾遜的有關論述,可以把民族自決原則定義為:各個民族,不論大小強弱都有依據自身的判斷和“被統治者的一致同意原則”享有主權、自治和獨立的權利。具體內容包括不受外國干涉的主權獨立、按民族界限劃分的邊界、自由選擇的政府形式和實行不受干擾的自治等,即指任何民族都有權決定自己的政府統治形式。但巴黎和會并沒有實現威爾遜民族自決的主張,這是因為戰敗國指責戰勝國國內亦存在不尊重民族自決權的現象。

從實質上講,在美國的擴張運動進入二十世紀以后,為了適應世界霸權的戰略目標,民族自決思想的提出無疑對美國推行其外交的過程中提供了一個理論支撐。這一思想符合當時世界政治的變化,迎合了各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對實現國家獨立和自由的美好愿望。它是美國實現其長遠利益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它也是美國擴張其國家利益的手段,目的是要讓世界接受美國政治文化,使世界美國化。1917年1月22日,威爾遜在論述永久和平的條件時,第一次正式提出把門羅主義原則用于全世界。他建議,“各國應一致同意把門羅總統的主義作為世界的主義”??梢?,打著民族自決的旗號,企圖將門羅主義這一美國單方面的政策變為世界的政策,正是威爾遜推行的民族自決政策的本質所在,而民族自決是門羅主義在20世紀初為適應美國的需要而做的一次引申。

(二)國際聯盟思想

美國總統威爾遜發表“十四點計劃”中的最后一條中提出了成立國際聯盟的思想,其內容是“必須根據旨在就不分大小國家的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提供相互保證的專門盟約,組織一個普遍性的國際聯合機構?!痹谕栠d看來建立國聯思想是“十四點計劃”的核心,因為它是實現美國世界領袖的保證。

威爾遜提出的國際聯盟思想深受社會控制理論的影響,在威爾遜看來,建立國際機構可以維持國際和平,這是他理想主義的一大實踐。同時他認為,出現戰爭的原因是國際政治體系的不健全,而要健全國際政治體系,主要就在于機制性問題。

在推行國聯思想的過程中威爾遜在國際和國內都遭到了阻力和反對,這一思想最終也沒有被美國人民所完全接受。但通過分析可發現威爾遜認為歐洲戰爭的爆發正好為美國在世界上實現其理想提供了一次絕佳的機會,美國可以向世界展示,在這個星球上一切種族和人民都可以和平地生活在一種形式的政府下,因此,威爾遜心目中的國聯實際上是一個放大了的美國。威爾遜的努力雖然沒有獲得成功,但并沒有使美國處于純粹的孤立狀態,畢竟國際格局在發生著猛烈的變換,孤立政策已成為歷史,威爾遜設計好的美國霸權時代正在緩慢地到來,,而國際聯盟思想是美國實現領袖世界的重要保證,是美國利益的代表。在一戰后除30年代短暫的中立外,美國總統都積極尋求建立美國主導下的國際新秩序,這種夢想終于在羅斯??偨y的領導下,在二戰結束后成為現實。

(三)威爾遜理想主義思想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

威爾遜時代是美國外交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他使美國外交跨出了嶄新的一步,第一次勾勒出具有全球性意義的外交戰略,它對美國外交政策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它第一次明確提出美國爭霸世界的全球戰略,奠定了整個20世紀美國外交戰略的根本指向。在后來的總統里,像富蘭克林·羅斯福他把理想主義融合進自己的思想當中,進行鼓動和說教,使其政府的外交政策符合美國現實的需要,羅斯福決心在戰后的世界中,“結束單方面行動、排外性聯盟、勢力范圍、權力均衡和其他一切幾百年以來行之無效的各種權宜之計”。同威爾遜一樣,羅斯福也打出了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口號,即他在1940年提出的“四大自由”精神;吉米·卡特總統也深受威爾遜理想主義的影響,他以“人權外交”著稱于世界??ㄌ卣J為“樹立美國理想主義的榜樣,是處理外交事務的一種切實可行的態度,道德原則是行使美國武力和擴大美國影響的最好基礎”。布什總統的“世界新秩序”:無非是繼續保持著美國霸權世界的地位,也是對威爾遜所設計的世界藍圖的繼承和發展。布什聲稱:“美國在這一實現世界新秩序的努力中起著主要的領導作用,在世界各國中唯有美國具有道義上的聲望和支持這一聲望的物質力量。我們是世界上唯一能夠集合一切和平力量的國家。正是這一領袖的重任以及實力使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作用是無人能比的?!笨梢娡栠d理想主義的外交方式始終貫穿在后繼者們的外交理念中。

第二,它還明確規定在世界范圍內建立美國主導的霸權制度及相應機制,開創了明顯區別于歐洲霸權的制度霸權模式。威爾遜理想主義是新興強國美國走出美洲,面向世界制訂的第一個稱霸世界的綱領。但威爾遜不希望美國走向世界大國的過程中重走歐洲權力政治的老路,他指望美國按自己的模式來改造舊世界,建立世界新秩序,因為在他看來,只有在一個開放、民主和和平的世界中,美國的利益和理想才能夠實現。因此,他堅持摒棄對傳統的歐洲權力政治理念,加入現存的歐洲國際體系(以均勢和結盟為特點)的道路。同時從威爾遜的國際聯盟、羅斯福的聯合國和克林頓的“規制主義”,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制度霸權發展的清晰軌跡。

參考文獻:

[1]劉德斌,主編.國際關系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M].顧淑馨,等,譯.??冢汉D铣霭嫔?,1998.

[3]倪世雄,等.當代西方國際關系理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4]王曉德.美國文化與外交[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

[5]代兵,程曉燕.論威爾遜國際政治思想的理論源泉[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2).

[6]李青.威爾遜主義外交政策理念及影響[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6,(4).

[7]張瀾.伍德羅·威爾遜的民族自決思想[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0,(3).

[8]姜秀敏.威爾遜的理想主義述評[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8).

作者:蘇娜

自由主義政治綜合論文 篇3:

政治自由主義的理論曙光

摘 要: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在西方政治制度的構建上起著巨大的彌補作用。二戰以后,政府對國家政治經濟干預逐步增強,使得西方的自由主義傳統遭受了強烈的沖擊,人們在繼續堅持諸完備學說的觀念還是遵守政府的正義中難以抉擇。羅爾斯正是通過政治自由主義的構建來指引處在茫然無措中的人們認識到諸完備學說與政治之間的關系,通過羅爾斯的指引,確保人們在政治立場和學術立場上做出最合乎理性的選擇。

關鍵詞:政治自由主義;重疊共識;解讀

無論時局如何動蕩不安,總有站在時代前沿的先覺者,他們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提出新的觀點,讓人們在迷茫無助的狀態中看到曙光,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找到答案。

20世紀初,美國就一直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在50年代,外有朝鮮戰爭,內有麥卡錫掀起的反共喧囂。到60年代情況愈演愈烈,在國際方面有古巴導彈危機、越南戰爭;在國內則有此起彼伏、如火如荼的爭取民權運動及黑人抗暴斗爭、校園學生運動,與富豪相對而言的貧困現象也成為令人矚目的問題。美國社會正處在一種危機之中,處在急需調整的關口。從19世紀開始契約論就讓位于功利主義,此后的一百多年,功利主義一直在政治哲學和道德哲學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功利主義的標志性觀點是:“為了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化利益犧牲少數人的利益是正當的”,突出特征是:它直接地涉及一個人怎樣在不同時間里分配他的滿足,但除此之外,就不再關心(除了間接地)滿足的總量怎樣在個人之間進行分配。很多人批評功利主義的不人道,但沒有一個人能夠提出一個與之相對抗的理論。另一方面,二戰冷戰格局對各國政治的強烈沖擊,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后西方社會政治經濟結構及其運作方式的變革,如國家干預的強化,福利資本主義政策的實施等等,這使得原本自由主義傳統的西方國家社會政治問題日益凸顯,已經完備的社會學、經濟學和心理學的解釋并不能完全滿足現實的需要,而已經被邊緣化的哲學倫理也使得這個時候的哲學家本身感到力不從心。正是在這樣一個“政治哲學、政治科學和道德哲學相對來說已經荒蕪很長一段時間”[1]554的局面下,建立一個新的理論成為那個時代的迫切需求。約翰·羅爾斯就是這個時代的先覺者,同時也是由他造就了這個時代的哲學繁榮。1971年羅爾斯的《正義論》問世,結束了功利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這是一個破天荒的軸心式的轉折,因為他再度喚醒了人們對哲學理論的關注?!墩x論》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是舉世公認的,它所導致的新時代學術繁榮讓當時的學者嘆為觀止,更重要的是開啟了一種新思想,讓處在迷茫無助中的人們找到了精神歸宿。羅爾斯隨后的《政治自由主義》《作為公平的正義:正義新論》等作品徹底完成了對功利主義價值觀的顛覆,最終確立獨具特色的作為公平和正義的自由理論。本文將針對《政治自由主義》中政治的自由如何可能展開新一輪的解讀。

一、政治自由主義如何可能的基礎及其必要假設

在了解政治自由主義的假設及其基礎之前,我們必須要弄清楚一個核心概念,這個概念是貫穿于整個理論之中的。什么是諸完備性的學說?《政治自由主義》的譯者萬俊人先生曾經當面討教過約翰·羅爾斯,其含義具體體現在三方面:第一,它是“一種理論理性的實踐”,有其特殊的理論立場和形而上學意蘊;第二,它也是一種“實踐理性的實踐”,具有其相對合理的理論應用;第三,雖然它不一定是篤定不變的,但往往具有相對的連續性,通常屬于或引起一種思想和學說的傳統[2]563。羅爾斯通過此來描述現代多元化文化中具有較明顯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立場的宗教學說、哲學學說和道德學說,這其中是不包括具體的社會學科的。在他看來,這一概念不包括羅爾斯本人的政治自由主義理論,因為自由主義作為一種政治哲學,既不訴諸任何形而上學或者特殊價值點,也不以任何一種完備性學說為其理論基礎。特別要說明的是,這僅僅是一種“獨立的觀點”或者一種“公共的觀點”。解釋諸完備學說的目的也在于我們無法避免地要承認現代民主社會確實存在著紛繁復雜的完備性學說,它們都有其理論根據,在邏輯上都有一定的說服力。這種文化特征意味著沒有任何其中某一種學說能夠得到普遍認可,試圖期待這些學說被全體公民或者幾乎所有公民所認可也因此變得遙遙無期。于是,思考如何讓諸完備體系與社會的某一種學說達到普通認可成為羅爾斯接下來要完成的工作。他發現現行的宗教學說、哲學學說和道德學說等都有一個共同的價值指向,它們都不拒斥民主政體的根本,于是,這成為了政治自由主義如何可能的第一個基礎。因為,沒有人愿意生活在沒有民主可言的世界,人類對于自由、平等、正義等民主國家的特征都是心向往之的。當然,某一社會也可能包含有不合乎理性的、非理性的,甚至是瘋狂的完備性學說。在這些情形之下,為了不讓它們削弱整個社會的正義與統一,我們必須要予以包容。在談論諸完備學說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承認這些學說都是合乎理性的,我們不能因為構建共同的政治基礎而拒斥某一種合乎理性的完備性學說。所以羅爾斯一針見血地提出政治自由主義應當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一個因各種盡管互不相容但卻合乎理性的宗教學說、哲學學說和道德學說而產生深刻分化的自由平等的公民之穩定而公正的社會如何可能長期存在?易言之,盡管合乎理性但卻相互對峙的諸完備性學說,怎樣才可能共同生存并一致認肯一立憲政體的政治觀念?”[1]5羅爾斯想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在這些完備的只能被認可的學說理論中尋找共同的基礎,然而這個基礎就是政治自由主義的正義(也即政治自由主義的第二個基礎)。難解決的問題便是,如何將這種共同的基礎呈現出來,并且讓所有公民都認可。諸完備學說之間在許多問題方面是有差異的,甚至是對立的,在這種情形之下無法通過妥協法來解決它們之間的矛盾。我們只能另辟蹊徑,將政治的正義與真理的正義區分開來。這樣便引出政治自由主義的第三個基礎:政治自由主義不把它的政治的正義觀念當作真理來談,相反是把它當作合乎理性的觀念來談。羅爾斯強調,他要論述的是一個政治的正義問題,而不是一個關于至善的問題[1]12。當我們能夠將諸完備的學說與追求政治正義區別開來的時候,我們也就可以在這些分化中找到一定共識,從而使政治自由主義成為現實,也就是能將重疊共識的理念深入人心了[1]123。這將是政治自由主義如何可能最關鍵的基礎。當我們做區分之后,依然要解決當我們認肯我們的完備性學說的同時又堅持認為利用國家權力來獲取大家對這一學說的忠誠可能是不合乎理性的這一問題。羅爾斯認為,我們必須對兩個方面進行必要的補充,第一部分,“政治價值是極為重要的價值,因之是不能輕易僭越的,這些價值支配著社會生活的基本框架,即我們存在的根基?!盵2]也就是說,一定要讓人們認識到,一個合乎理性的正義國家所需要的穩定政治環境同其他諸完備學說之間是有優次之分的,我們不能認定動蕩不安是一個國家所該擁有的狀態。而想要擁有一個安定和諧的城邦環境就必須要抬高政治價值的地位,人為地凸顯它的有效性,明確地讓所有公民都有意識地認為,這是應該被許可和最基本的生活基礎條件。一個城邦一旦形成這樣的意識形態,政治自由主義的構建才能得以繼續發展。

二、重疊共識如何可能

(一)政治穩定性的問題

如何判斷在一個社會中,一個觀念是否絕對穩定,是羅爾斯在構建政治自由主義時首先要考慮的前提。他認為,唯有我們將正義的原則和理想長此以往地視為我們永久追求的價值目標,這樣我們才能繼續談論公平正義這樣的觀念是否能夠穩定這一問題。否則它就不能成為一種令人信服的政治正義觀念。

穩定性的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在正義的制度下成長起來的人是否能夠獲得一種正常而充分的正義感,以使得他們能夠服膺這些制度。羅爾斯認為,可以通過建立道德心理學來讓公民們在秩序良好的社會里獲得一種正常而充分的正義感,因而他們也能信服這個社會正義的安排。利用這種道德心理學是為了約束人們不去隨意相信某種不完備理性的學說,它是一種表達某種政治的個人觀念和公民理想的概念或原則圖式。而這種圖式則取決于我們是否能夠認肯,能夠了解它。我們要利用這種圖式來達到社會穩定所需求的狀態。第二,應考慮到表現民主社會之公共文化特征的普遍事實,尤其是理性多元論的事實,該政治觀念是否能夠成為重疊共識的核心[1]130。由于每個人都接受著不同的教育,在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文化的熏陶。這種普遍各異的文化背景已經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如何在這些理性多元中找到一個共識的基礎則顯得尤為關鍵。這是政治觀念穩定的一個必然環節。羅爾斯正是根據此提出了政治自由主義的另一個核心理念,就是通過重疊共識的理念來回答這些問題,他認為,只要達到重疊共識的狀態,一切威脅穩定性的難題都能夠得到解決。

(二)重疊共識的特征

在諸完備學說的體系之下,如何使得政治自由主義成為可能?只有在這些完備的學說中尋找重疊共識。而重疊共識作為正義的原則必須符合社會的絕對認肯,否則不能達到最終政治穩定的目的。我們必須要明確兩個關鍵的要點:第一,重疊共識尋求的各種合乎理性的完備學說中的共識不是一般多元的事實,而是理性多元的事實。因為現存社會經常出現一些非理性,甚至極具侵略性的學說,我們要將這些排除在外,不是屈服于這些非理性,而是為了更好地構建政治的穩定,這一事實本身也是自由條件下自由人類理性之自由發揮的結果。第二,由重疊共識所達成的公共正義觀念一定是獨立的。正如羅爾斯所說:“我們應該盡可能地把公共的正義觀念表述為獨立于完備性宗教學說、哲學學說和道德學說之外的觀念?!盵1]134這樣的公共正義觀念如果不獨立于諸完備學說之外就極其容易產生理性的沖突,當我們在談論康德或密爾式的自由時,必然會對立憲民主體制產生一定的沖擊,為了避免出現這樣不必要的思維消耗,我們要建立起政治正義的意識。目的是為了追求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三)重疊共識達成的途徑

羅爾斯的重疊共識理論遭到了學界許多人的質疑,而他在回擊這些質疑的過程中恰恰將重疊共識最終如何達成慢慢地呈現出來了,就如同一個沉寂多年的理論破繭而出。外界的質疑讓羅爾斯的理論更加富有彈性。

反駁意見一:重疊共識只是一種臨時協定,它拋棄了政治共同體和政治解決問題的希望。羅爾斯認為,“臨時協定”最初只是兩個部落之間為了緩和利益沖突而制定的條約,這樣的條約是為了制衡兩個部落之間的民族利益的,一旦某一方因為對某個利益的不需求轉而打破這個制衡點,局面必然又會陷入紛爭。這正是社會統一的表面性,并非達成統一的共識。

“臨時約定”所造就的穩定局面也是暫時的、偶然的,不具有長久性。這樣的約定極易因為某些團體利益變化而改變。重疊共識顯然與這種臨時約定有著質的區別。一方面,重疊共識的目標是制定一種普遍認可的正義觀念,而這種觀念本身就是一個道德觀念。另一方面,一個正義的道德觀念一定是被人們所認肯的,也就是說,這種觀念背后本身就包含著個人的道德觀念在里面。因此,重疊共識不是一種建立在利益基礎之上的權威共識,而是根植于諸完備性學說理論的道德總結。人們依然可以根據自己信服的完備學說來認識重疊共識,因為他們所真誠堅持的根據決定著他們認肯的本性。

反駁意見二:重疊共識的達成是對普遍性和完備性學說的回避,也就意味著對政治正義觀念是否為真保持冷漠和懷疑的態度,而這與建構主義意義上的理性是背離的。這里的反駁意見,仿佛認為政治的正義是與真理無關的,羅爾斯認為這樣的觀點是非常危險的?!皩τ谝环N政治理念來說,將其視為對真理的懷疑或冷漠,而很少將其看作與真理相沖突,這種看法可能是致命的?!盵1]139我們很難做到讓每個人都只相信某一種理念體系,也就意味著,如果要達到一種政治的共識,就必須訴諸寬容的原則。所以說重疊共識并不是對真理的回避和懷疑,而是為了政治的正義而另辟蹊徑,打開人們思維的另一扇窗戶,這扇窗戶是為政治的穩定而打開的。由于諸完備學說,比如宗教學說和國家理論,這其中有爭議的問題是難以調和的,在這之間,我們通過錯開一些不影響政治穩定的問題來達到重疊共識,這并非是回避的行為。

反駁意見三:重疊共識難以實現,它是烏托邦式的想象。正是羅爾斯對這部分意見的駁斥,引出了重疊共識實現的途徑。首先,羅爾斯認為,我們現行的諸完備學說并非都是充分完備的,也就是說,這些學說總有一些差異和可以相互融合的地方。這是一個關鍵的發現,這是使得重疊共識成為可能的一個先決條件。其次,要達成重疊共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需要歷史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不斷再認識才能成功。這里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達成憲法共識為終結,第二個階段以重疊共識的達成而告終。重疊共識的達成必須要經歷由“淺”入“深”、先“急”后“慢”、自“下”而“上”的過程[1]579。憲法的共識的達成是第一階段,起初為了解決無休止的毀滅和斗爭,人們會把自由主義的正義原則當成臨時協議而默許。這種默許最初可能只是為了平衡紛爭的利益,但是一旦這樣的局面達成,就對憲法共識的出現播下了種子。這種最初的默許來源于寬容的原則(因為大家并不樂意流血犧牲),也由于這種態度的不斷發展,這些原則深入人心,讓人們獲益,人們發現這樣的共識有利于所有人的發展,于是便可以堅持下去,不至于經常破壞它。之后,諸完備學說的不充分性將發揮它特殊的作用,當人們發現,他們所堅信的自由主義傳統(這里多指康德或密爾的自由主義)與實踐中的正義觀念相互沖突的時候,他們并不會立馬拋棄以往的原則,因為以往的臨時約定歷經時間的考驗會使他們覺得獲得利益(根據經驗)。這時候這些公民會慢慢認肯這些已經合并到他們制度之中的正義原則。他們開始習慣于這樣的正義原則,所以會去修繕自由主義傳統學說的內容,而不會摒棄正義的原則。這就為憲法共識的達成創造了合理的契機。最后,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互相之間建立了信任,公民之間的政治合作也不斷加強,憲法共識也就慢慢成為人們心目中默認的規則。接著由于司法機關的不斷發展,公民的權益得到了政治的保障和許可,憲法共識隨即達成。第二階段的終結點是重疊共識,既然已經達成了憲法共識,獲得重疊共識的觀念只是時間問題。人們在城邦中遵從某一套憲法共識已經等于承認了政治正義的有效性了。隨著政治合作的不斷深入,公民更加自信自己擁有的制度,重疊共識也因此被顯現出來。政治自由主義的正義觀念也就得以實現了。

三、總結

綜合上述的論斷,我們可知政治自由主義的實現一定要基于兩方面的肯定:第一,政治價值是非常偉大的價值,不得輕易僭越;第二,存在多種合乎理性的完備性學說,他們能理解一個更廣闊的價值王國,這些價值與政治自由主義的政治價值在某種程度上是相通的,或者至少是不沖突的。只有這兩個條件是成立的,才能確保公共理性,也就是重疊共識的實現。如今的社會,諸完備學說的觀念已經與政治觀念糾纏不清,導致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羅爾斯告訴我們政治自由主義是在諸完備性學說之外的獨立觀念,它僅僅適用于政治領域的穩定。只有當我們把追求政治穩定與探尋學術之真放在兩條道路上來評判時才能達到“和諧共處”的效果。也正如羅爾斯一再強調的“一個自由而平等的公民——他們因各種合乎理性的宗教學說、哲學學說和道德學說而產生深刻的分化,所組成的穩定而公正的社會之長治久安如何可能?這是一個政治的正義問題,而不是一個關于至善的問題?!盵1]12歌德說“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睔v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他的理論仍然經受著時間的考驗,給后來的學者留下了說不完的話題。

參考文獻:

[1]約翰·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M].萬俊人,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2]J.S.密爾.功利主義[M].徐大建,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作者:劉宇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民族元素電影音樂論文下一篇:機械基礎教學方法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