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行政單位審計管理論文范文

2023-10-07

行政單位審計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經濟責任審計是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一種重要方式,是加強黨政領導干部管理和監督的重要環節和舉措。新常態下,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面臨著缺乏合理性、審計模式滯后等突出問題,本文立足于新時代背景,結合黨的十九大對審計監督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進行了解讀,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 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內部審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9. 007

1 引 言

經濟責任審計是國家審計職能拓展的產物,也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審計業務種類之一,在促進高效履職、保護國有資產安全、拓寬監督渠道、維護社會穩定、防治腐敗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我國經濟責任審計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國企廠長審計制度”,經過30多年的演變和發展,現已逐步走向成熟。2010年《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全面系統地提出了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組織領導、評價報告和成果運用;2014年《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的出臺,進一步細化了《規定》,更加突出了“加強對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的業務要求以及“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要求;2016年《第2205號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經濟責任審計》的頒布,建立了重要領導干部任期內審計的重要依據,將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化、常態化。

2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和特點

2.1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

近年來,隨著《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本規范》《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關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文件的出臺,提升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管理,強化了對公共權力運行的約束。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是對權力監督體系的有益補充,本文中所探討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主要是指“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因其所任職務,依法對本地區、本部門(系統)、本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應當履行的職責、義務”①;而經濟責任審計則是對以上活動的真實性、合法合規性以及效率效果進行的鑒證、評價與監督;該項審計制度是評價領導干部任期內承擔經濟責任、維護法紀、內部管理效率情況的一項重要制度,能夠監督領導干部,促進勤政廉政、高效履職,防止滋生腐敗,其主要內容如表1。

2.2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特點

2.2.1 審計對象及其責任的復雜性與差異性

行政事業單位是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統稱,廣義上來說,社會法人組織根據其性質不同可以劃分為三個部門:政治部門、企業部門和非營利部門,這三個部門彼此獨立但又相互聯系;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又設立了事業單位這一組織,根據《關于事業單位分類試點的意見》,將現有事業單位劃分為行政職能類、公益服務類的和生產經營類。狹義上來講,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是黨政工作部門、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人民團體和事業單位的集合。以上機構經濟活動內容不僅涉獵廣泛,而且跨度廣,其經濟活動自然也存在差異性,進而導致其領導者承擔的具體責任存在不同。

2.2.2 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內容的多樣性

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包含了多種審計類型,如合規審計、績效審計、內控審計等,同時又涵蓋了多種具體業務,如內控建設、財務管理、財政收支等,需要從行為、信息和制度三個維度展開審計活動,即對合規性、真實性和健全性;同時,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對象是各機構的黨政一把手和領導干部,所以審計內容也包括相關機構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情況,這對審計人員的政治敏銳度和政策理解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

2.2.3 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的風險性

一方面,由于領導干部的任期長,審計期限涉及的時間跨度較長,資料數據量、業務變化和人員變動等多方面因素會增加審計難度,同時也會增加審計風險;另一方面,由于審計結果很大程度上關系到領導干部的政治生涯和職業生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以及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等一系列要求,將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點內容,這對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審計評價以及線索移交等環節,如果對涉及違規違紀的問題處理不當,會增加審計風險。

3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現狀

3.1 內部審計獨立性差,審計人員配備堪憂

保證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是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基礎和前提,但是從現階段情況來看,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往往是形式大于實質,并未得到有效保障,導致部門和職能的權威性受到影響。一是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時,檢查結果受后任領導者的意志所影響,審計資源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制約著審計工作的開展和審計職能的發揮;二是機構的設置上,一些單位缺少獨立的審計部門,更多的單位雖然設置了內審部門,但人員的配備無法滿足現實需要,很多單位出現財務人員兼職的情況,其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素質無法達到新形勢下經濟責任審計要求,導致審計發現不充分,對審計結論的形成產生一定影響。

3.2 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

由于我國經濟責任審計研究起步較晚,現階段在該領域缺乏具有指導性的操作規范,同時由于全國各地發展情況不一,經濟發展程度不均衡,各地區、各領域審計側重點也存在很大差異,以上因素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標準不統一。一方面,部分指標超出了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和范疇,有些審計評價與財政收支審計評價沒有明顯區別,總體上評價指標設置缺乏科學性和客觀性,難以滿足基層單位的需求;另一方面,現階段實務工作中主要以定性評價為主,缺乏量化指標的支持,缺少綜合客觀的評價方法,加大了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觀性和隨意性。

3.3 審計時點存在滯后性,影響審計成果轉化效果

一般來說,各級領導干部應當按照“先審計后離任”的方式開展,未經審計不得離任,被審計對象應對審計發現問題全權負責,但實際中,審計人員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時,往往是在領導干部離任之后進行的,這種“先離任后審計”的審計方式與人員任免環節嚴重脫離,無法真正地發揮預警作用和監督作用;對于審計后成果運用方面,囿于審計時點的滯后性,使得審計定責、事后追責變得較為困難,后任領導對于問題的整改重視程度降低,對審計的成果利用并不充分,審計建議難以落實,這對于單位的經營與管理也無法起到促進提高的作用;再者審計成果共享機制不完善,很多單位未形成良好的溝通聯動機制,各部門間審計成果共享不到位,造成成果被浪費,間接提高成本,削弱了審計效果。

4 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對策建議

4.1 優化審計環境,提高審計獨立性與客觀性

各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強頂層設計,從源頭上提高經濟責任審計的獨立性。一是要從制度上約束,減少隸屬關系的控制和領導權力因素的干預,包括:審計人員能獨立行使審計職能,能夠直接地向最高層領導報告審計結果,不受限制地接觸和利用各種審計資源;同時還要保證審計人員自覺回避影響獨立性的不利因素,避免個人因素影響審計意見的形成和審計報告的客觀描述;二是要建立制衡機制,完善內設機構,科學合理地設置內部審計部門,配備專業、獨立審計人員,避免出現內審主體缺位、跨部門兼職等情況;三是要加強內外部審計的結合,利用多種途徑增強審計客觀性,2018年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強調“加強對內審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充分調動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的力量,增強審計監督合力”,這就要求將政府審計、社會審計與內部審計有機結合,充分借鑒其審計方法、審計思路、審計分析手段。

4.2 結合實際,完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各級行政事業單位要結合單位性質和業務活動,完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依據。從深度上來講,可參照《規定》、《實施細則》和《行政事業內部控制規范》的具體內容,結合審計實踐和歷年審計發現,將評價指標進一步細化,為評價領導干部業績提供可靠信息;同時將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有機結合,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做到多重比較。從廣度上來講,應充分考慮新常態下新的要求,將審計對象落實黨政一把手主體責任、廉潔從政、單位內控管理、國家政策貫徹落實等情況納入考核體系,同時加強信息技術在審計分析中的應用,深入挖掘財務信息與業務信息之間的關系、趨勢、異常與風險點,做到多面評價。

4.3 轉變審計模式,積極推行領導干部“任中審計”

行政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是內部審計重中之重的一個領域,必須通過合理的規劃、高效的審計模式來提質增效?,F階段以離任審計為主、任中審計為輔的審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經濟責任審計應有的作用,推行領導干部“任中審計”更加符合我國現實情況。一方面,“任中審計”避免了離任審計的突擊性和滯后性,能夠理清責任,領導干部也有充足的時間來關注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采取整改措施,也有助于對審計結果跟蹤反饋,督促被審計單位及時整改,使審計成果得到落實和應用;另一方面,“任中審計” 能夠推進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審計情況全覆蓋,根據風險分布突出審計重點,有效規避了由于換崗頻率不同導致的接受審計頻次與地區分布不同的問題,有利于合理規劃時間、分期分批地實施經濟責任審計,提高主動性與時效性。

主要參考文獻

[1]劉云華,陸靜,陸敏.新常態下發揮央行內部審計作用的路徑研究[J].區域經濟研究,2016(10):4-8.

[2]闞爽.國家治理背景下經濟責任審計內容的變化研究[J].當代會計2018(4):63-64.

[3]張媛,杜佳.行政事業單位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問題研究[J].經貿實踐,2018(2):20-21.

[4]劉戰平.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現狀與對策[J].中國內部審計,2016(2):87-89.

[5]財政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財會[2012]21號)[Z].2012-11-29.

行政單位審計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績效計劃是績效管理的首要職能,做好績效計劃關系到績效管理的成敗。因此分析研究績效計劃問題至關重要。研究績效計劃問題首先要從領導層制定政策著手。目前世界各國普遍開展績效計劃問題研究,我國也是如此。但是,由于我國開展績效管理工作尚處于探索階段,多數縣市對績效管理的本質與規律認識尚有不足,并在實踐出現諸多問題。為了認識績效計劃的本質和規律,查找并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筆者對S縣級市績效計劃情況進行了調查,通過理論分析,撰寫了本文。

關鍵詞:績效;績效管理;績效計劃

一、研究背景

20世紀7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出現嚴重的財政赤字和信任赤字,其政府部門存在許多諸如官僚主義、浪費、低效率、拒絕革新等許多問題。應對日益嚴重的財政赤字和信任赤字,解決諸多問題,成為西方國家的首要任務。英國是最早推行績效管理的國家,起源于1979年撒切爾夫人上臺后所推行的雷納評審。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西方發達國家紛紛采用私營部門的管理理論、方法和技術來再造政府,如戰略管理、全面質量管理、標桿管理、目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績效管理是其中一件有力的武器,是西方國家政府改革方案中的一個特別重要的部分??冃в媱澥强冃Ч芾淼氖滓毮?,做好績效計劃關系到績效管理的成敗。因此分析研究績效計劃問題至關重要。

二、S市政府機關績效計劃問題與分析

1.績效計劃制定不力

S市政府績效計劃采取傳統績效管理的模式,制定績效指標實行自上而下的命令方式,領導很少征求下屬的意見,沒有自下而上的溝通,也缺乏來自員工提交的具體情況,因此,S市政府制定的績效指標往往脫離實際或者違背下屬的意愿或者不能調動下屬的積極性。

2.輕視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也稱職位分析,是績效計劃的基礎。如果對崗位職責沒有明確的規定,實施績效考核便沒有依據。工作分析涉及任職資格、主要責任以及主要職責的標準,任職資格決定誰適合做,主要職責的標準為考核與評估提供指標,主要責任為考評后的反饋與面談、獎勵與處罰提供支持。S市政府輕視工作分析,一個重要原因是,S市政府沒有看到工作分析與績效計劃的緊密聯系。

3.支出不斷膨脹

S市政府在績效預算管理方面缺乏健全的績效指標體系,更沒有完善的績效預算評價制度和方法,致使一些行政事業單位拼命要求增加預算撥款,并因為缺乏有效的績效監控而存在大量的財政資金浪費和低效率使用資金現象。這兩方面的惡性循環導致政府支出不斷膨脹。

4.一些領導人盲目追求“政績”

由于一些領導人希望獲得升遷或出于爭強好勝,因而追求“政績”,大搞政績工程,或者單純追求經濟發展。如,好好的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即的樓房被拆掉,政府又花巨資建設辦公大樓。然而,盲目追求“政績”,會影響人民實際生活水平的提高,影響可持續發展。領導人也是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需要制度的約束。否則,不僅領導人栽跟頭,政府也會蒙受巨大損失。

5.雇傭臨時工

S市政府帶頭雇傭臨時工。雇傭臨時工,不僅造成同工不同酬現象,違反國家法律,而且讓正式工養成懶散習氣,導致體弱多病。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一)因人設崗,而不是經過工作分析設崗;(二)分工太絕對,科室太多,導致人員利用率低,人浮于事,辦起事來,推諉扯皮,有事沒人干,最后不得不雇傭臨時工。

6.缺乏防患意識

S市政府缺乏調研,基本上在辦公室冬夏均開空調,平時應付工作,等待問題出現以后再去尋找解決辦法??蛇@樣解決問題的成本是很大的,并且,有些損失是無法用經濟來彌補的。比如,政府領導如果不下工礦企業進行安全檢查,可能帶來生命危險,并給國家財產帶來重大損失。

三、改進S市政府機關績效計劃問題的對策

1.建立現代績效計劃

現代績效計劃,就是現代績效管理的績效計劃環節。因為傳統績效計劃實行自上而下的命令方式,所以傳統績效計劃只是一種行政計劃。應當努力從傳統績效管理向現代績效管理及戰略績效管理轉變?,F代績效管理包括戰略績效管理,強調績效計劃的制定既是自上而下的過程,也是自下而上的過程,以人為本;強調雙向溝通,把員工也作為績效管理者。S市政府應當吸收廣大公務員中的業務骨干一起制定相關計劃,提高績效水平。

2.由傳統工作分析向現代工作分析轉變

通過搜集有關工作活動、工作對員工行為的要求、工作條件、工作對人員自身條件(如個人特點與執行工作的能力等)的要求等方面的信息,來進行實際的工作分析;將工作分析納入績效計劃的環節,把工作分析作為績效管理的一部分;把握和應用現代工作分析方法?,F代工作分析方法包括職位分析問卷法、工作要素法、臨界特質分析系統、能力要求法、關鍵事件法、管理職位分析問卷法、功能性工作分析方法、工作任務清單分析法。前四個是以人為基礎的系統性工作分析方法,后四個是以工作為基礎的系統性工作分析方法。管理者應選擇一種與單位具體實際相聯系相符合的方法為突破口,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提高管理績效。

3.建立現代績效預算制度

建立現代績效預算制度,就是要建立包含績效預算指標體系的績效計劃,建立完備的績效考核評估系統,充分發揮人大政協的監督作用,發揮審計部門與財政部門的監控職能。為減少資金的浪費,應對建設項目的預算進行評估,該花錢的花,不該花的一分也別花。在英美等政府績效管理比較成功的國家,績效預算與績效評估和績效目標的結合非常緊密,“2005年總統預算清楚地表明了項目績效和項目預算之間的聯系比往年更加緊密:被評為‘有效’項目的資助平均增幅達7%;‘中等有效性’項目的資助平均增幅達8%;而‘勉強有效’項目的資助平均下降1.6%;‘無效’項目的資助平均下降38%”。

4.建立涉及群眾代表的評估委員會

美國是績效管理很成功的國家。1993年,美國建立了國家評估委員會,其主任由副總統擔任。這對S市政府建立評估委員會具有借鑒意義。S市處于中國大陸地帶,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無論從社會制度,還是從績效管理的民主原則,都應當吸收群眾代表進入評估委員會。如果建立涉及群眾代表的評估委員會,重大項目由評估委員會討論決策,并由群眾代表宣傳公示,就能有效防止一些領導人推行政績工程,也能促進經濟增長、防止經濟滑坡、實現可持續發展。

5.因事設崗,按編進人

因人設崗是通過關系設崗,是不公平的,不科學的;因事設崗,即通過工作分析設崗是科學的。編制是經過工作分析通過程序制定的,編制就是法律。只有依法辦事,科學設編,按編進人,才能卻保政府編制適中,一個蘿卜一個坑,消除人浮于事的狀況,提高管理績效。

6.實施預防為主的戰略方針

S市政府應建立預防為主的戰略方針,并落實在崗位上。每個崗位做好了,潛在的問題自然得到控制和消除。

實施預防為主,要將戰略績效計劃落到實處,S市政府機關應根據當前的形勢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努力查找潛在的問題,集中優秀人員或者聘請有關專家對已知的和潛在的問題進行充分的分析,制定近期的以及長期的工作規劃,將已知的問題及時處理,把潛在的問題消滅在萌芽中。(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就業辦公室)

參考文獻:

[1]蕭鳴政主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在公共組織中的應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2]何宇青:《政府部門績效考核科學化與政績觀的改進》,《蘭州學刊》,2005年第1期

[3]符大文:《論事業單位引入績效管理的可行性》,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行政單位審計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我國財政體制的深入改革使得事業單位內部管理與財務核算方式有了一定的改變,其中最顯著的是采用了國庫集中支付、部門預算等,內部審計的范圍及其對象相較以往有了較大的不同。當前,事業單位在審計工作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所以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創新,保證審計工作的良好轉型已成為了目前的重要課題。本文首先概述了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特點,其次指出了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創新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策略。

關鍵詞: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問題;策略

現階段,國內多數事業單位內部雖設有內部審計部門,實際作業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到了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單位內部審計的效果并非是完美的。所以,必須對單位內部財政、財務收入支出等實施的所有經濟活動加以全面規范,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優勢作用,保證單位具有較高的管理效率,促進社會影響力的提升。

一、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特點

(一)獨立性

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具有獨立性的特點。按照國家頒布實施的政策法規,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責是準確檢查與詳細評價單位的經營與財務管理過程,防止國家利益與資產發生流失情況。事業單位中的內部審計是一個獨立性的機構,不過內部工作人員依舊是本單位的職工;有些單位的內部審計部門還和紀檢監察合署辦公,成為紀檢監察的配角。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造成了影響,審計實踐中存在人為干擾的情況。

(二)程序簡化

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程序共有計劃、實施、終結、后續監督檢查等幾個審計環節,由于從事審計工作的人員都是本單位職工,而審計機構中的成員全部是單位內部人員,這些人員十分清楚各部門的情況,因此在審計實踐中將一些不必要的環節全部省略掉了,使得審計程序進一步簡化,提高審計效率。

(三)及時性

及時性在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審計機構應根據單位領導者的指引,加強各部門的審計工作,及時找出管理和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獲悉導致問題發生的主要原因、性質,及時和有關部門與領導加強交流溝通,詳細說明問題的嚴重性,為相關領導者的整改措施與決策提供強有力的依據,及時處理好潛在的問題。

二、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領導者缺乏足夠的重視

當前,我國有不少事業單位的領導者將財務收支納入到了內部簡單的收支活動范疇,認為單位不實施生產活動,根本不用進行內部審計,對內部審計缺乏足夠的重視。有的單位甚至連專門的審計部門都沒有設立,完全忽視了內部審計的重要性;有的單位雖然有專門的審計部門,但只局限于監控各級單位的財務收支活動。由于領導層不可能做到任何事情都詳細過問,所以實踐審計時不可避免地產生各類阻力,無法單獨審計,直接阻礙了內部審計優勢作用的發揮。此外,單位領導者對于內部審計的有關政策法規知曉不多,不知道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是事業單位發展中的必然,是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一環。

(二)內部審計工作者素質不高

當前,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不僅明確強調審計工作者要全面掌握了解會計、審計、工程造價、審計信息化等諸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還必須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F階段,我國有部分事業單位只圍繞著財務收支進行審計,但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單位的深入改革將對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提出全新的要求,并且隨著會計電算化的廣泛使用及財會人員良好素質的形成,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將越來越高,以往所進行的單一財務收支審計與現在的要求已不相適應。內部審計只有拓寬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拓展自己的工作領域方可滿足當前事業單位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

(三)缺乏固定的內部審計機構

由于事業單位中的內部審計機構成員都是本單位職工,且有不少成員在進行審計工作的同時還兼職從事其他工作,致使審計機構難以固定,審計工作人員沒有清晰的職責權限,實際審計時難以發現舞弊行為。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最核心的任務是對單位經濟與國家法規政策及提出的發展方向間的相符性進行認真細致的檢查與評價,而要想達到該目標,就必須充分顯現單位審計機構的固定性、獨立性。但是,我國的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不涵蓋固定獨立這一因素。盡管具有專業水平高的審計工作人員,但由于審計機構本身缺乏固定獨立,所以會導致職工角色與思想上的不穩定,給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了極大的阻礙,存在嚴重的利益矛盾。

(四)缺乏完善的制度

縱觀國內關于內部審計方面的制度與法律現狀,內部審計工作依舊局限于一些原則性的規范標準,實際審計時沒有可以支撐的制度、法律,事業單位進行審計時也只是通過國家審計機關所編制的審計制度來開展審計活動,這樣將無法有效執行審計意見或建議,導致最后所獲得的審計結果缺乏真實性和可靠性,從而使得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喪失了本有的規范性、嚴肅性?,F階段,我國關于內部審計方面的規范標準仍處于探索發展期,審計結構與審計內容與國際上現在的內部審計準則還有較大的差異。

三、創新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思路

(一)充分認識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

在事業單位審計監督體系中,內部審計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由于內部審計部門比較了解單位整體經營情況和容易發生的問題,其作用要遠比國家審計與社會審計大,具有明顯的針對性。事業單位領導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其具有的優勢作用。此外,單位內部審計還必須加強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的審計,及時找出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從而推動單位持續健康發展。

(二)強化內部審計隊伍建設,提高審計工作人員素質

對于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而言,除了要具備高的理論素養、實際工作經驗必須豐富外,還要具備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一是要積極參與相關的業務知識培訓。首先根據審計中一些薄弱之處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其次充分掌握先進的計算機知識等,從而增強自身的理論水平、業務技能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工作中時刻保持謹慎認真的態度,做好內部審計各項工作,規范審計工作紀律,嚴厲禁止利用自己的權利干一些不正當的事情。

(三)構建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

事業單位必須構建一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確保內部審計業務與相關工作人員的獨立性。要想將內部審計工作的優勢淋漓盡致地發揮,就必須實現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機構的權威性具體體現在機構的獨立,由單位法人對機構進行監督管理,要求審計工作人員不得從事審計以外的工作,并且要實施崗位輪換制,定期對單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進行輪換,防止因個人感情而削弱審計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四)制定內部審計的法律法規

目前,國內頒布實施的內部審計制度滯后,實踐性與可操作性不強,所以筆者認為,國家應在《審計法》和《內部審計準則》等法律的基礎上編制更加詳細的業務規范與操作流程,從而保障審計工作有效實施。此外,事業單位也必須結合有關的審計內容開展審計工作,對現有的內部審計制度加以改進完善,明確審計機構在單位中所占的地位、具體的結構,通過匹配的法律來實現審計機構的獨立。同時,嚴格根據審計規范的內容及流程,不斷強化內部審計工作,全面落實內部審計法律法規。

(五)創新內部審計工作理念

一方面,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應融入組織管理流程中,實現組織的保值增值,由以往的防弊糾錯朝著管理服務型方向轉變,將以往的財務收支審計拓展到績效審計、管理審計領域,由內部監督檢查朝著內部評價分析上轉變。另一方面,樹立大局意識,確立審計工作的重點;從事業單位改革與發展的大局出發,針對單位領導者注重的焦點問題及管理中的薄弱之處進行審計調查工作,將審計的核心領域、核心資金及核心部門全面反映出來。

(六)改進內部審計工作的方式方法

首先,根據事業單位自身的特征,不僅要揭露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還必須對引起問題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在體制機制層面上及時提醒相關部門,提出有關意見或建議,構建以“風險防控”為中心的監督控制防線;充分采用突擊檢查、專項檢查、落實舉報等各類有效的手段,構建以“查”為中心的監督控制防線。

其次,強化部門間的協作。審計部門充分發揮帶頭作用,不斷強化組織協調、集中審計資源、激發全員參與審計的積極性,和計劃財務部門、紀檢監察、組織人事等部門協作開展審計工作。同時,通過政府審計與社會審計力量,不斷提高審計合力,做到資源的共享,合理節約審計成本費用,推動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并且將內部審計自身具有的協調優勢全面發揮,將相關部門實際中所遇到的問題與意見第一時間如實反映給單位領導,從而確保審計信息順暢。

最后,實施具有建設性特點的多樣化審計報告方式。通過口頭、非正式形式將期中審計結果報告給被審計單位,對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應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處理,遏制損失的蔓延。在提出審計報告過程中,應以建設性的語言為主,深入細致地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及影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懂得換位思考,用被審計單位的眼光來看待問題,這樣有利于被審計單位欣然接受審計意見,從而保證相關規章制度的有效貫徹與落實、,充分顯現內部審計的建設性作用。根據各層次管理者的實際所需,提出各種形式的審計報告,如遞交給單位最高管理層的報告必須要突出審計重點、簡明扼要;遞交給相關部門負責人或一線管理者的報告應以完整的數據、圖表等形式為主等。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應緊跟現代社會發展步伐,勇于創新內部審計工作形式、方式與方法,通過準確高效并富有建設性的審計成果來獲得領導的注重,獲得被審計單位的認可、支持,保證單位持續健康地前行。

參考文獻:

[1]王德敏.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精細化管理全案[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0.

[2]蔡巧.淺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對外貿易,2012(06).

[3]蔡敏紅.淺議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問題和對策[J].財經界,2011(04).

[4]楊海燕.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0(03).

行政單位審計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機制;問題;對策

前言

近年來,隨著中國入世加入WTO和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財政改革不斷深入,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改革也隨之加強,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機制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迫切需要行政事業單位創新完善財務管理機制,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編制存在缺陷

目前,我國提倡行政單位使用零基預算法進行預算編制,但實際上,大多財政部門不愿采用,仍采用傳統基數法。在很大程度上,資金的使用效率不能完全體現。在項目資金安排上,一些不該安排資金的項目人為地安排了,致使預算編制不嚴謹。在實際中,不能太足安排項目預算,必須采用預算中追加預算才能滿足預期效果。另外,預算編制不嚴謹,也影響項目的績效評價[1]。

(二)專項資金管理不規范

目前,專項資金存在“重劃撥、輕管理”問題,重視預算收支,忽視預算編制和評價。專項資金在管理上“松、散、亂”,缺少相應的監督機制。專項資金的劃撥有很大的模糊性,幾乎在各級財政部門的預算和決算中,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專項經費。實際上專項資金并未用于指定項目的使用上,專項資金??畈粚S?,給某些人挪用公款以可乘之機。

(三)財務會計信息失真

財務管理不規范,會計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有些行政事業單位無視國家法律法規,受利益驅動唆使會計人員造假報表、虛報賬目,導致公款流失;一些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工作不嚴謹,沒有強烈的職責觀念,在核算報賬中不按國家統一規定的會計原則進行核算,同時缺少相關部門監管,最后導致財務會計信息失真。另外,財務人員處理財務工作不規范,財務報告只有分析報表,沒有輔助財務狀況的分析說明,不能明確指出企業財務活動的規律性,影響單位領導做出正確的財務決策。

(四)國有資產管理不嚴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脫節,管理部門職責不清,管理制度不健全。

財務部門每年只管經費收支,忽視國有資產管理,導致國有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脫節。資產管理人員不了解財務賬上資產信息,財務人員對資產使用、處置情況也不甚了解。部分單位財務管理基礎信息不完全,未建立固定資產和債權債務等明細臺賬,經常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如一些單位變賣閑置設備物資給其他企業單位,或把庫存物資賒銷出去,不及時清理結算,長期以應收賬款賬戶存在,日久形成呆賬、壞賬。

二、創新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機制的對策

(一)加強預算管理

1.必須依法執行部門預算,確保預算與實際費用支出相符。堅持預算編制、執行、評價原則,加大預算編制管理力度,同時逐步建立起科學的評價體系

統一編制部門預算。行政事業單位編制預算時,應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編制。各部門密切配合共同編制零基綜合部門預算,統一報上級財政部門審批。

2.建立動態預算數據庫。建立動態預算數據庫[2],實現財務預算基本數據和項目數據的及時更新。加快實現財務日常管理部門與預算管理部門數據信息共享。同時,應加強財務人員應用財務會計軟件的技能,實現會計電算化。

3.建立財務考核指標體系。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借鑒企業或事業單位財務考核指標,建立財政運行成本考核指標體系、成本費用核算指標體系、投資評價指標體系等[2],依照成本效益原則,力爭用最小的成本投入,獲取最大的收益。如運行行政成本指標體系,可以依據前幾年的運行成本情況,建立當年的成本運行指標,采取定性和定量指標相結合,并建立指標上下限,正常情況下,對超過上限情況進行懲罰,未達到下限的要給予獎勵,激勵同時約束每個人依法行政,節約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二)加強專項資金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應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核算制度,嚴格遵循專項資金管理各項制度,按規定設立專項資金轉賬和項目管理輔助賬,專門核算專項資金的收支業務,加強項目成本和資金管理,嚴格審查專項資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規性和真實性[2]。為確保項目資金的效益性,應對專項資金嚴格把關,制定嚴格的專項資金管理制度。做到專項資金不隨意下撥,下撥后嚴格管理,確保每一筆專項資金??顚S?,落到實處,切切實實,發揮專項資金的效益。

同時,對專項資金項目實行績效考評制度,對提高資金使用整體效益的有關人員,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制定具體的獎勵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所有參與項目資金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進而提高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強會計核算和內部控制

行政事業單位及二級單位應按照財務制度和會計科目,規范會計核算行為,確保資金核算到具體賬戶,物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核算到具體實物,債權債務核算到具體單位及個人[1],確保每一筆收入、支出清晰。會計核算嚴格遵循相關制度進行,如不得隨意調整會計核算方法、記賬方法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分離不相容崗位,嚴格支出審批手續,規避貨幣資金、往來賬等方面風險,加強內部審計監督,檢查會計核算和記賬等各環節,加強原始票據源頭管理,對原始票據實行稽查制度。

(四)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

目前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不善,缺少長期有效的管理制度。因此,行政事業單位應根據自己單位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同時,結合市場經濟發展形勢,機動調整某些制度條款,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國有資產的效益。

(五)加強外部財務監管

財政部門、稅務部門和審計部門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及二級單位的財務監督和管理。財政部門依法督促行政事業單位依法建賬、核算,依法理財,加強對單位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和預算編制的方案的審核。稅務部門依法對單位稅務方面相關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規避稅務方面的違規違紀行為。審計紀檢部門依法審查單位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嚴處違規違紀行為。另外,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

結語

總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機制必須靈活調整,不斷創新和完善,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丁暉.淺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J].商,2013(20).

[2]田建明.淺析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EB/OL].http://www.chinaacc.com/tougao/2010_6/19_276541939191601022716.shtml,2010-6-19.

行政單位審計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紹了行政單位財務管理主要任務、特征;然后闡述了行政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最后提出加強財務管理的對策,以促進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向更科學、更規范、更合理的方面發展。

關鍵詞 行政單位 財務管理 預算執行

一、行政單位財務管理概述

行政單位財務管理是指行政單位的部門預算收入,在預算、分配、調劑和使用的全過程所進行的管理和監督。其財務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合理編制單位預算,如實反映財務狀況;依法增加收入,努力節約支出;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加強經濟核算,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加強對單位經濟活動進行財務控制和監督。

行政單位財務管理的特點與行政單位自身的特點密切相關。主要有以下特征:(1)行政單位的資金基本上都來自財政撥款或上級部門撥款,提供者并不期望按其所提供的資金比例收回或獲得經濟利益。(2)行政單位一般不存在可以出售、轉讓、贖賣或清算的問題,資金提供者不會分享單位剩余價值,所以也不具有企業會計意義上的所有者權益。因此國家管理部門等資金提供者,需明確規定資金的使用范圍,行政單位必須嚴格遵守這些規定或限制,這是其必須履行的特殊責任。

二、行政單位財務管理上存在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國相繼推出了一系列財政支出方面的改革,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財政預算管理和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活動的重大變革,影響到會計核算的內容和方法。但現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并未因此進行相應的改革,已不適應我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會計制度滯后于會計實務的情況越來越突出,行政單位的財務管理上存在諸多問題。

(一)對預算編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根據國家預算管理的要求,行政單位必須根據發展的計劃和任務,編制年度財務收支計劃。預算管理作為一個系統,相關部門在預算管理中的基礎作用是很關鍵的,但實際上預算管理只是財務部門的事,預算編制與考評都是財務部門一手完成,其他部門參與不足。

(二)預算編制方法欠科學。多年來,行政單位預算編制采取的是“上年基數加增長”的方法,雖較好地發揮了財政總量控制的優勢,但并沒有充分考慮行政單位發展的規模和速度,也沒有認真評價所提供的服務與效益,只是簡單地采用在往年預算的基礎上增加一個系數的增量預算法。

(三)預算編制時間倉促,難以保證預算編制的準確性、科學性,使預算缺乏嚴肅性。由于時間比較短,在編制預算時極易造成基本數據調查不清,項目缺乏必要的論證,使資金和應辦的項目脫節,使用范圍帶有極大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缺少“度”的限定,論證不充分使得預算安排先天不足,使預算目的不夠明確。

(四)在預算執行方面,缺乏應有的約束力和嚴肅性。一是在資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嚴,造成浪費。部門預算費用支出缺乏計劃與定額,或是有計劃定額但流于形式。財務部門對經費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視了資金使用前的預測和使用中的控制,對經費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對資金使用效率進行考核;二是有的預算單位在項目支出資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項目支出來彌補基本支出經費的不足,用于維持日常公用支出,沒有做到??顚S?;三是有的預算單位在專項資金使用過程中,沒有樹立講求經濟效益的理財理念,重撥款而輕管理,重預算審核而輕實際效果,對項目資金實際使用績效缺乏有效地監督和考核。

(五)年終清理結算和財務結賬上不健全。年度終了,對全部會計核算進行清理結算和賬務結賬是編報年度決算的重要環節,也是保證單位決算報表準確、真實、完整的一項基礎工作。突出表現在:1.沒有及時清理結算,對照預算,認真檢查各項預算指標的完成情況,將盡可能實現的收入完全列入本年度,將本年度的支出,盡可能清理凈化,以真實全面地反映收支情況;2.不及時清理資產與負債,清理檢查各項資產的盤盈盤虧及資產的運行質量;清理檢查各項往來款的情況及使用質量,導致責任不清,形成呆賬壞賬。

(六)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行政單位經費支出管理與效益考核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從整體上來看,支出預算分配模式及管理體制仍停留在粗放型水平,管理體制尚未理順,由此在支出管理上與監督考核方面缺乏強有力的控制與行之有效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同時經費使用的社會效益如何,也缺乏系統考核機制。

三、加強行政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加強對于財務預算管理的認識,轉變對于財務預算管理的觀念。首先,實行財務預算管理是單位建立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發展的良好機制的有效辦法,能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單位管理,提高單位行政、辦事效益。其次,預算管理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工作,而是整個系統或單位內部各項資源的最優整合,它的戰略性和系統性要求各職能部門共同參與,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再次,增強預算法制觀念,強化預算約束,實現預算管理的科學化、法制化是全面貫徹《預算法》的要求。

(二)細化部門預算,提高財務管理的計劃與預測能力。全面落實“零基預算”預算編制方法,摒棄“上年基數+本年調整”方法?!傲慊A算”的具體做法是:實事求是地掌握人員情況、業務發展需求,并以此為基礎確定人員、業務經費水平,要綜合考慮內外部因素、歷史和未來因素的影響,科學預測經濟發展變化,并以提高效益為目標,編制具有前瞻性的預算。它不僅能壓縮經費開支,而且能切實做到將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行政單位應當對預算執行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對于適當的差異,可以適當調整預算定額標準,使部門預算符合行政單位的實際情況。

(三)嚴格預算開支,建立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財務支出約束機制:一是綜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強經費管理制度、財務人員崗位職責等;二是單項的管理制度,如加強辦公費、差旅費、會議費等管理制度;三是相關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車輛管理制度等。三是崗位分工控制,保證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四是授權批準控制,嚴格遵循授權范圍和權限,重大會計事項建立集體審批制度;五是財產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盤點的措施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六是內部報告控制,及時全面地反映經濟活動的情況。內審部門還應經常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制定改進措施。這樣,從單位內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約束機制,做到有章可循,并且嚴格按制度辦事,以堵塞漏洞,節約資金,防止經費支出中“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項資金的使用效益。

(四)強化開支計劃性,統籌安排使用各項經費。各部門必須按照下達的預算執行,杜絕無預算和超預算開支,保證必要的辦公經費需要,然后再按照輕重緩急安排其他項目的開支。計劃制定后,還必須嚴格執行,保證計劃的有效性。對項目支出不僅要控制總額,而且還要細化控制到每一個費用明細,提高經費管理的透明度,使項目負責人和財務部門隨時把握經費使用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克服經費使用中的盲目性,有效地控制各項費用相互擠占和超支現象。

(五)建立考核、激勵機制,建立預算執行崗位責任制。預算執行完畢后,要分析預算從編制到執行整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實際情況與預算不相符的,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在對預算層層分解執行過程中,明確責任中心,將由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發的責任落實到人。根據實際情況開始下一輪的預算編制工作,對預算編制執行工作合理、高效完成的部門,應當給予相應的激勵措施,使責權利有機地統一起來,以提高他們在以后執行預算工作過程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六)加強預算執行監督。加強預算執行監督是深化預算管理的關鍵環節,單位預算經上級單位批復后,嚴格按照預算批復執行,并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是深化預算管理的關鍵。加強預算執行監督主要是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考核。不能認為按照預算將有關的資金支付了,預算執行任務就完成了,對資金使用過程進行監督,對資金使用效益進行考核評價,是預算執行的必要延伸。加強預算執行監督,一是要制定必要的內部監督管理制度。對資金使用過程進行監督,單靠單位財務部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制定相應的內部制約監督機制,讓單位監察、審計、業務主辦部門等參與到資金使用監督活動中來,對資金使用的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監督,做到對資金使用過程監督有制度約束,有人力保障,確保資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二是對資金使用效益,尤其是項目資金使用效益,要有考核評價機制。一方面,對資金使用效益的考核評價,是對預算編制水平的檢驗,實際執行情況與預算差別較大或資金使用效益不理想的,就應考慮調整預算編制的標準、方法;另一方面,效益評價應對項目實施的全過程進行綜合評審,對項目資金使用效益進行考核。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對項目資金的使用事前有計劃、事中有監督、事后有評價,實現對資金使用全過程的追蹤問效管理。

財務管理是一個行政單位的“管家”,得當與否關系行政單位的盛衰、富貧和寬窘,特別在目前經濟不太景氣的形勢下,探究財務管理對策尤顯。行政單位的財務管理應以收支為前提,加大財務管理的力度,更新觀念,不斷創新,使財務管理向更科學、更規范、更合理的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相關制度.

行政單位審計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我國的機關事業單位的行政事務工作也有了明顯改變。我國的機關事業單位的行政事務工作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是不斷進步的。因此,為了適應時代以及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于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的優化勢在必行。只有有效地提高了行政事務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才可以有效地提高社會的發展速度。隨著新時代公共管理事務的不斷發展,對于機關事業單位的行政事務的工作效率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目前仍有部分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效率較低,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與國家的要求,所以必須要對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進行有效的優化,從而提高行政事務工作的效率。筆者通過對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的研究與分析,提出了以下幾點優化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優化方法

前言:隨著近年來我國的社會發展,我國黨中央國務院對于各地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體制也有了新的制度改革,也因此,使機關事業單位的改革開始順利推行,通過這種管理改革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的效率。隨著人們的需求不斷的增長,對于行政事務工作效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必須要重視對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的優化,使其工作職能得到有效地發揮,工作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機關事業單位對于國家的發展與進步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必須要不斷地對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進行優化,使其不僅可以有效得到跟上國家的發展步伐,而且可以有效地推動國家的發展水平,提高國家的發展速度。

一、端正行政工作態度

機關事業單位在對行政事務工作進行優化時,應該優先注重對于機關事業人員的思想優化問題。通過不斷的教育以及活動的展開,使機關事業人員可以有效的樹立效率意識,積極主動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這就要求,機關事業人員必須認識到自身的工作效率對政府機關有著重要的影響,時時刻刻終身自身的工作效率問題。機關事業單位的領導應該做到以身作則,起到領頭的作用,帶頭進行對自身工作效率的優化提升,加強對于行政事務辦事效率的重視,有效地對行政事務工作進行優化,加強工作效率。

在進行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的優化時,不應該單單注重表面問題,只做“面子工程”。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應該端正自身行政工作態度,不斷地去探索研究對行政工作的優化問題,從而有效地提高行政工作的質量與效率。機關事業單位應該加大對于工作效率提高問題的重視,不僅進行資金、人員等方面進行制度優化,應該多方面的去思考,進行合理有效的全面地進行行政事務工作的優化,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工作效率極大地影響著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的優化問題,因此相關機關事業人員,必須要樹立有效的大局觀,對自身的工作效率進行全面有效的認識,并且,機關事業單位也應該加強對相關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機關事業人員的工作效率。只有不斷的進行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的有效,提高機關事業人員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才可以更好的完成各項工作。

二、創新管理機制,優化行政工作體系

優化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不僅要從對機關事業單位的相關人員出發,還要從管理機制上進行優化。管理機制的優化對于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的優化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要對工作管理機制進行合理有效的創新。只有不斷的創新工作管理機制,才可以使行政工作體系不斷的優化,才能使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的優化有效進行。為了有效地進行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的優化,就必須改掉傳統的思想與意識,用符合時代發展的思想替代傳統守舊的思想,并且同時對于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的工作方法進行新的優化與創新,提高行政事務的效率以及行政事務的透明性與科學性。通過對于行政事務工作的優化與改革,不僅可以使行政工作人員可以進行高效的工作,還可以使行政工作人員有效地認識到工作效率的重要性,并且積極地進行對自身工作效率的認識,從而經過有效的優化,使自身的工作效率明顯提高,使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的優化可以有效地進行與發展。

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的優化,還要從社會資源的利用上著手進行。通關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滿足行政事務工作的需要,通過競爭機制的有效建立,提高單位員工的行政事務的工作效率,使單位員工在工作中可以時時牢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并且通過有效的監督以及效率的考核機制,使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得到優化進程加快。

三、完善制度流程,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最后,對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的有效優化,離不開對行政事務工作流程的優化與完善。因此,相關單位領導必須要重視對行政事務工作流程的制定,使其具有規范性以及制度性。目前,在大部分機關事業單位,對行政事務工作的優化基礎是以通過構建完善的配套制度來進行的,通過對完善的配套制度的有效優化以及嚴格的管理,不僅可以使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進行順利的優化,還可以促進機關事業單位的效率不斷提高。但是目前,由于各單位間的情況大都不同,因此,就要求相關單位針對具體情況具體處理,針對不同的行政工作狀況進行不同的行政事務的優化規則制定以及管理。因此,機關事業單位的管理人,應該在進行優化前,對于當前單位的狀況數據有著全面的把握與認識,充分結合實際。并且在進行優化前,對當前的單位情況進行深層次的調查與研究,并且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的處理,針對某些問題提出有效的優化方案,從而有效地對行政工作流程進行新的優化與改革,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在有效地完成工作流程制定工作后,要充分地完善優化相應的監督以及執行制度,使工作流程的效能發揮到最大。機關事業單位完善有效的工作流程對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的優化有著極大的影響,工作流程的完善,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行政事務工作效率,還可以有效的優化行政事務工作,對于機關事業單位的整體行政工作效率有著重要的影響。它不僅可以通過流程規范每一項業務的具體功能,還可以有效的明確各個職權的不同分工,并且通過對工作流程中的監督執行制度的有效優化,可以有效地使行政人員得到足夠的監督,使其工作效率進一步加快,使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的優化進一步的發展與進步。

結語:

在我國當前的發展背景下,機關事業單位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對于我國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機關事業單位是以人為本為核心進行行政事務工作的。因此,對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的優化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機關事業單位的服務效率還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務質量,從而使人們的生活幸福感進一步增加。因此,必須要對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進行優化,只有進行相關的優化與改革才能進一步地提高行政事務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才可以使我國的發展得到積極的影響。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相關單位應該有意識的對工作人員進行思想教育,使其牢牢樹立工作效率的意識,并且能有效地應用在生活當中;并且,相關單位應該有意識地積極地進行工作管理機制的優化,是工作流程得到進一步的優化與完善,充分調動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以及工作效率,提高整個機關事業單位的整體工作效率,使機關事業單位行政事務工作的優化完美進行,從而使機關事業單位成為一個高效運轉的行政機關單位。

參考文獻:

[1] 王立財.淺議機關行政事務管理 [J]. 科技經濟刊 ,2016(25):214.

[2]傅長紅.新形勢下提高機關事業單位工作效率的方法探討[J]. 辦公室業務,2015,(11):98.

[3]蔣屹立.以人為本條件下事業單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J]. 東方企業 文化,2015,(09):151+153.

(徐州市河湖管理中心)

上一篇:高校檔案管理探究論文范文下一篇:室內居住空間設計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