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危險因素的內科護理論文范文

2024-01-26

危險因素的內科護理論文范文第1篇

1 臨床資料

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DVT病人86例, 其中男50例, 女36例;年齡29~75歲, 平均59.5歲;臨床表現為下肢腫脹、疼痛、麻木、肢端青紫、淤血, 皮溫升高, 嚴重者皮膚水腫, 形成水皰、滲液、滲血。

2 危險因素

2.1 手術

外科手術可使DVT發生的機會明顯增加。手術后發生DVT與手術種類、創傷程度、手術時間及術后臥床時間密切相關[2]。當手術開始后凝血酶的活性即顯著升高, 術后病人臥床、血流緩慢、潛在的靜脈損傷均促進DVT的形成。Hull按手術種類將DVT危險因素分為三個等級。 (1) 低危。無其它危險因素, 年齡<40歲, 無并發癥的腹部和胸部手術;或年齡>40歲, 小的腹部或胸部擇期手術。 (2) 中危。年齡>40歲, 腹部或胸部較大的手術。 (3) 高危。近期血栓栓塞病史, 腹部盆腔的惡性腫瘤手術及下肢骨關節較大手術。不少學者[3~4]闡述了骨關節手術和盆腔手術后DVT高發的原因。

2.2 年齡

盡管DVT可發生在任何年齡, 但隨著年齡的增加, DVT的發病率明顯升高, 80歲較30歲的病人發病率可增加30倍。高齡病人發病率增高的另一原因是同時合并較多的其它危險因素[5]。

3 DVT的預防

3.1 高危組病人可以選擇機械性預防加藥物預防

彈力襪是一種簡單的機械性預防方法, 彈力襪自上而下地對下肢產生循序遞減的壓力, 可促進下肢淺靜脈回流, 明顯提高血流速度, 減輕靜脈淤血。向病人詳細講解如何正確穿著彈力襪, 先將彈力襪從頭卷至足趾, 放入雙手, 手掌撐開, 盡量使足趾深入襪卷, 然后以拇指為引導, 輕柔向上拉起彈力襪, 經過足跟、腳踝和小腿, 到達應至之處。其次使用間歇氣體壓迫裝置, 這是一種非侵入性預防DVT的方法, 通過加快下肢靜脈回流的速度來減緩靜脈淤滯的程度。將2個可充氣的袖帶固定在小腿部, 通過間歇充氣模仿骨骼肌的泵血功能。非下肢損傷的病人使用間歇氣體壓迫裝置預防DVT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如果住院時間>2周, 病人也不再有出血傾向或者不再接受手術, 可以考慮口服抗凝劑。華法林是一種口服抗凝劑, 可以作為長期抗凝和預防DVT再發使用[6]??诜A法林后一般要求病人每3~7天監測血藥濃度, 以達到國際標準比率2.0~3.0。

3.2 中危組病人

在術后活動的基礎上可以視自身情況增加機械性預防, 如果不適合機械性預防, 可在沒有抗凝禁忌證前提下選擇藥物抗凝。

3.3 低危組的病人

術后有效的活動即可降低發病率。

4 護理

4.1 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應告知病人術后早期活動對于預防DVT的重要性, 鼓勵病人術后盡早進行功能鍛煉, 在飲食和生活方面要勸導吸煙病人戒煙, 肥胖病人避免高膽固醇飲食, 多飲水, 多運動。殷曉紅等[7]采用包括定時翻身、主動肌肉關節活動、被動肌肉按摩、早期活動等綜合護理措施, 對96例行人工關節置換術的病人進行護理, DVT的發病率僅為3.95%, 效果較好。

4.2 早期離床活動

在鄰近四肢或盆腔靜脈周圍的操作應輕巧, 避免內膜損傷, 避免術后在小腿下墊枕, 以影響小腿深靜脈回流;鼓勵病人的足和趾經常主動活動, 并囑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動作, 盡可能早期下床活動。

綜上所述, 護理人員在DVT預防工作中擔負著重要任務, 掌握DVT的發病機理及高危因素, 對病人實施健康教育, 使其認識到預防DVT的重要性, 并掌握預防方法, 從而降低DVT的發病率。

摘要:目的 探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DVT) 的高危因素及危險等級對預防性治療與護理的臨床意義。方法 按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等級對病人進行預防和護理。結果 高危組和中危組病人可以選擇機械性預防加藥物預防。低危組術后機體有效的活動即可降低發病率。結論 護理人員在DVT預防工作中擔負著重要任務, 掌握預防方法有助于降低DVT的發病率。

關鍵詞:深靜脈血栓,危險因素,護理

參考文獻

[1] 顧建平.加強下肢靜脈病變的影像診斷和介入治療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 2008, 17 (1) :13.

[2] 黃紅健.下肢深靜脈栓塞的預防和護理[J].護理學雜志, 2002, 17 (5) :399~400.

[3] 殷曉紅.預防人工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 2001, 36 (5) :330.

[4] 陸立, 劉永成, 李繼先, 等.盆腔手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原因的探討[J].中華外科雜志, 1996, 34 (7) :397.

[5] 張強.外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與治療[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1, 21 (5) :263.

[6] 陳悅, 李燕.全科護理·下旬版.2010, 8 (8) .

危險因素的內科護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目的:為了深入的探究兒科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以及對應對策。方法:對我院兒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出現的90例不良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將兒科護理安全影響因素進行總結,提出對應的對策。結果:兒科護理安全影響因素護理人員因素占到80%,其次是患兒與家屬因素占到13.33%,環境因素占到6.67%.結論:增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管理、進行良好的健康宣教工作、打造更加舒適良好的就醫環境可以更好的減少兒科護理安全隱患出現幾率,應該獲得高度重視。

【關鍵詞】兒科;護理安全;影響因素;對策

護理安全就是指在整個的護理工作的過程當中,患者不產生法律與法定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之外的生理、心理以及機體結構或者功能上的障礙、損害、死亡等等。兒科護理對象主要是心理行為發育不全的患兒,溝通有障礙,醫護很難對患兒的病情充分了解,操作配合比較差,無法有效落實健康指導。造成護理工作當中存在非常多的危險因素,所以文中將對兒科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利用行之有效的對策,減少不良事件出現率,降低護患糾紛,有效提高護理服務水平。此次研究當中將對我院兒科產生的不良事件90例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將影響兒科護理安全的因素進行了總結,具體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兒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出現的90例不良事件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0例,女30例,年齡為1.5-10歲,平均年齡為(5.6±1.5)歲;病程為3d-1.4個月,平均病程是(25.0±2.0)d。所有患兒都診斷為兒科疾病,并未出現有肝腎功能衰竭、心腦血管嚴重病變。臨床依從性良好。將存在特異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年齡高出14周的患兒排除出去。

1.2 方法

利用回顧性的方式深入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分析,重點對影響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進行總結,從而提出對應的措施。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過程當中,所有數據都是應用了統計學軟件SPSS16.0來進行分析處理,同時計數資料要利用百分比進行表示,同時組間比較要利用卡方實現檢驗,P<0.05來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兒科護理安全影響因素中,首先是護理人員因素具體包含:護理人員責任意識不足、服務態度差、業務水平不高,占到80%,其次是患兒與家屬因素具體包括患者與家屬的認知水平不高、護理工作者與患兒與家屬之間的溝通不到位,占到13.33%,最后是環境因素占到6.67%,見下表1。

3 討論

3.1 兒科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

3.1.1護理人員因素

(1)護理人員技術因素

兒科收治患兒多,護理人員人數少,護理工作量龐大,日常工作當中,沒有充足的時間學習新知識與技能,護理技能不高。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當中,態度不正確,并未嚴格按照操作標準護理,填寫患兒護理記錄過程中,字跡不清晰,直接給護患糾紛留下了安全隱患。另外,護理人員專業素質不同,護理專業知識技能水平不高,對兒科疾病的有關知識并不了解,實際操作當中,無法熟練使用有關藥物、護理器械以及方法,護理質量低。

3.1.2患兒及家長

有些家長對醫學知識并不十分了解,對醫院缺少信任,被網絡信息以及其他人的意見所干擾?;純耗昙o比較小,操作時間太久,患兒會哭鬧很久,讓家長產生比較煩躁的情緒,給護理工作人員帶來比較大的心理負擔。

3.1.3環境因素

受到醫療機構規模的約束,兒科病房數量以及病床都無法將逐漸增長的患兒就診需要滿足,不同疾病類型的患兒被安排到一個病房當中,空氣流動傳播作用下,大多數致病菌大面積擴散,導致醫院感染率逐漸升高,直接給患兒治療與護理工作開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3.2 兒科護理安全的有效對策

3.2.1加強護理人員管理

(1)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能力

醫院有關管理者要定期組織護理工作人員參加到學習培訓當中,學習新技能與知識,將兒科疾病的有關知識進行掌握,保證有效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水平提高。與此同時,醫院要關注對護士整體隊伍的建設,利用多種手段、方法、途徑來培訓護理工作人員,定期辦交流會,保證年輕的護理人員可以從經驗豐富的護理者身上學到更多的知識,保證將自身的知識儲備及時進行更新,對兒科疾病可以正確認識,同時按照患兒的實際疾病情況,及時有效的利用護理措施,保證自身的護理專業水平提高,提高護理工作質量。與此同時,醫院要進行講座或者發放宣傳資料的方法,加強護理工作人員的法律知識的培訓,組織護理人員學習有關的法律知識,保證護理者對有關法律有正確的了解,加強護理者的法律意識,提高護理者快速高效處理護患糾紛的能力,為順利進行護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保證。

(2)對護理人力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

醫院要嚴格根據護理工作者的工作量實現彈性排班的制度,這樣可以更加良好的避免護理者因為工作疲勞而產生的不安全事件的出現。護理部各科室要將本科的臨床護理工作特點作為依據,投入中午與夜班的人力資源,保證加強薄弱環節的管理。而且要特別關注節假日的護理管理工作,有的值班人員在節假日容易放松警惕,而且對患者護理也容易出現失誤,不詳細的觀察患者病情,這樣就無法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導致更多的護理安全事件產生。護理管理者要不定期的到病房當中進行檢查,保證連續性的監控節假日的護理工作,可以讓臨床護理工作者時時刻刻保持高度警惕,有效降低護理安全事件出現率。

3.2.2護患之間要加強溝通

兒科護理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要保證患兒家長之間進行良好溝通,對護理工作是否順利開展產生了直接的影響。通過進行良好的護患溝通,可以讓護患心理差距有效縮減,作為護理工作當中的基礎,可以更好的避免產生醫患糾紛。有效溝通就是接受者收到信息與發出者所表達的意見統一,有效溝通所產生的結果就是護患雙方不但可以實現相互影響,還可以形成一定的聯系。護理人員要對患兒主動關心,體貼患兒,同時與患者家長進行主動溝通,同時要謹慎耐心進行安慰。進行溝通過程中,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重視每一個目標,科學合理使用語言,對患者和家長所表現出來的多種暗示和反饋要尤為關注。

3.2.3營造放心舒適的就醫環境

具備良好條件的醫院要開辟出更多的就醫途徑、為兒科提供更多的醫療資源,幫助患兒可以隨治隨走,保證將病房、病床的周轉率提高。如果不具有上述條件可以在目前的基礎上增強消毒措施,每天要定時對兒科病房的空氣進行消毒,從最大程度上將致病菌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降低。兒科病床和病床間利用病床隔簾進行隔離,不但可以減少不同疾病類型的患兒產生交叉感染的幾率,另外比較封閉的空間也可以為患兒帶來心理安全感,提高護理依從性。

總之,因為兒科科室的特殊性,兒科護理工作當中,將護理人員的責任感有效增強,提高護理人員業務水平。減少意外出現。所以兒科護理工作者需要將護理安全當做最重要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小平.兒科護理安全影響因素及對策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21):2990-2991.

[2]劉丹.影響兒科護理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6,18(06):93-94.

[3]胡楠,胡穎,尚楠.探討兒科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3):205-206.

危險因素的內科護理論文范文第3篇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間收治的142例骨筋膜室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性103例, 女性39例;年齡區間為17~59歲, 平均年齡為 (38.7±4.2) 歲?;颊叩闹聜蚍謩e為:交通事故致傷89例, 擠壓致傷31例, 高空墜落傷22例;從骨折部位分類, 包括脛腓骨骨折77例, 肱骨尺橈骨折53例, 手足部12例。所有142例患者經確診后進行骨筋膜室切開減壓113例, 非手術治療29例。

1.2 危險因素分析

通過臨床對治療情況的總結, 結合文獻資料確定在治療護理中存在如下危險因素: (1) 醫護人員早期診斷認識不足:骨筋膜室綜合征往往繼發于物理損傷與骨折, 早期持續疼痛癥狀往往被簡單認識為骨折表現, 其實屬于骨筋膜室內神經受壓和缺血。早期未能及時診斷則會失去切開減壓的有效時機, 后期造成嚴重截肢。 (2) 肢體包扎過緊:對患者的四肢骨折往往使用夾板、石膏進行固定, 但這樣一旦包扎過緊極易導致筋膜室容積空間變小, 同時骨折處及其周圍損傷軟組織的滲血、腫脹、致筋膜室壓升高, 造成血管、神經、肌肉等筋膜室內容物受限而導致骨筋膜室綜合征的發生。 (3) 鎮痛劑過量使用:患者外傷疼痛難忍時, 醫護人員往往會第一時間提供鎮痛劑, 但一旦鎮痛劑的使用未經過專業藥師, 極易發生麻醉類鎮痛劑的使用導致病情惡化并延誤。 (4) 輸液外漏處理不當:由于受到液體外漏及藥物的刺激, 導致局部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而不當熱敷、按摩等理療手段會加速組織代謝和滲出。組織間壓力升高并壓迫骨筋膜間隔, 導致容積變小, 進而引發肌肉、神經組織缺血缺氧。

1.3 防治護理

(1) 改善患者血供:對于四肢骨折尤其小腿及前臂骨折患者應及時對外固定物及繃帶的松緊程度進行檢查, 確認肢體是否存在受壓迫狀態并予以糾正, 并在必要時進行冷敷等理療措施降低組織的代謝, 改善血供。 (2) 針對式體位:疑似骨筋膜室綜合癥的患者, 應將患肢固定并予以降溫, 同時杜絕抬高患肢、熱敷、按摩的行為, 避免因患肢抬高造成肢體動脈血壓的下降, 進而加重組織的缺血缺氧與組織壞死速度。 (3) 醫護人員實施關注護理: (1) 提高對骨筋膜室綜合征的警覺性:注意四肢骨折患者外固定的包扎松緊度, 禁止擠壓未固定狀態的石膏, 高頻次觀察患肢的疼痛、腫脹及手指腳趾血液循環狀態。 (2) 觀察綜合征早期表現:一旦患者入院后發生患肢持續疼痛并加重;局部壓痛明顯, 指 (趾) 呈屈曲狀, 被動牽拉指 (趾) 時會引發劇烈疼痛。上述癥狀是綜合征的早期表現, 應報請醫生處理, 并在必要時松開外固定物并放平傷肢, 盡量嚴謹使用鎮痛劑。 (3) 患肢腫脹程度:由于此類腫脹與其它一般的外傷腫脹與水腫不同, 往往皮膚發亮且呈現暗紅色;軟組織缺乏彈性, 嚴重者可能顯現張力性水泡或瘀斑。對此應由醫生及時處理切開減壓并杜絕使用局部熱敷、按摩等手法來消除腫脹。 (4) 傷肢變化:筋膜室壓增加會導致肌肉神經血供障礙, 致使傷肢遠端感應異常, 例如痛覺、皮膚溫度、動脈搏動等指標。這同時是綜合征反應之一。 (5) 生命體征變化: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體溫、血壓、脈搏、尿量、血生化等狀況進行動態監測記錄。異常情況應及時通知醫生現場處理。

2 結果

142例骨折患者早期并發骨筋膜室綜合征患者中, 隨訪6~12個月, 均在早期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了病情發展并進行治療。治療后22例存在肢體功能障礙, 6例肢體功能部分喪失, 其余114例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正常, 治愈率達80.3%。

3 討論

人體在前臂和小腿處均存在雙骨和骨間膜, 同時筋膜較為厚韌缺乏彈性, 致使筋膜室容積余量較小。因此在外傷引發筋膜室容積銳減以及筋膜室內容物驟增時, 會導致筋膜室壓力升高, 進而造成筋膜室內血管、神經、肌肉等組織受壓迫、缺血而引發筋膜室綜合征[3]。

本文通過對本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間收治的142例骨筋膜室綜合征患者進行了危險因素分析及防治護理, 經過6~12個月的隨訪, 治療后22例存在肢體功能障礙, 6例肢體功能部分喪失, 其余114例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正常, 治愈率達80.3%。綜上, 骨筋膜室綜合征的危險因素主要有:醫護人員對骨筋膜室綜合征的早期診斷認識不足、肢體包扎過緊、鎮痛劑過量使用、輸液外漏處理不當等。護理人員應注重改善患者血供、保持針對式體位、實施關注護理, 對患肢腫脹程度、傷肢變化、生命體征變化等狀況進行觀察記錄。

摘要:目的 探討研究骨筋膜室綜合征的危險因素及前期防治護理措施。方法 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間收治的142例骨筋膜室綜合征患者的臨床情況進行了回溯式分析。結果 經過6~12個月的隨訪, 治療后22例存在肢體功能障礙, 6例肢體功能部分喪失, 其余114例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正常, 治愈率達80.3%。結論 對于骨筋膜室和綜合征患者, 護理人員應注重改善患者血供、保持針對式體位、實施關注護理, 對患肢腫脹程度、傷肢變化、生命體征變化等狀況進行觀察記錄。

關鍵詞:骨筋膜室綜合征,護理

參考文獻

[1] 鄭光鋒.[J].骨筋膜間室綜合征的預防與護理進展[J].中國矯外科雜志2009, 17 (14) :1115~1116.

危險因素的內科護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目的:分析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總結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不安全事件的發生率。方法:在心血管內科患者中抽選出98例作為觀察與分析對象,對所有患者的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在對患者護理的過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進行統計。結果:通過分析顯示,在心血管內科存在較多不安全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護理人員的原因,占50%;其次為護理環境因素導致的不安全事件的發生;最后為患者自身的原因。結論: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應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有效的分析,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以規避風險,提高護理質量,贏得患者的滿意。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防范措施

引言

心血管疾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以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發病居多。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得每年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數逐漸增多并且有向年輕化發展的趨勢,嚴重威脅著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臨床上引發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很多,如高血壓、糖尿病、血液粘稠、吸煙酗酒等,以上幾類人群的心血管發病率大大高于正常人。對于心血管病患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提高治療效果以及促進預后的關鍵。但是在患者的治療中,臨床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也會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為了規避這種護理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保證患者的臨床治療順利進行,本院對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范對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近兩年心血管內科收治的98例患者作為觀察與分析對象,其中55例為男性患者,43例為女性患者,患者的最大年齡為81歲,最小年齡為41歲。疾病類型:冠心病31例,先天性心臟病25例,心肌梗死22例,其他心血管疾病20例。所有患者均同意住院治療,并排除了嚴重的器官衰竭疾病。所有患者之間的基本情況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有分析的價值。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護理,包括健康宣教、病情觀察、心理護理以及康復訓練等。

觀察組在分析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的基礎之上采取針對性的護理管理對策,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建立健全科室內部的規章制度,包括分級護理制度、查對制度以及交接班制度等,使得護理人員對自身的職責權限予以明確,在此基礎上嚴格落實“護士長—責任組長—護士”的三級管理制度,從而提高臨床護理工作的質量。

(2)加強對護理人員的職業培訓

在所有護理不安全因素中,因護理人員工作不足產生的風險事件占比最大,因此加強對護理人員的職業培訓顯得十分重要。對護理人員的職業培訓主要應從以下兩方面進行:1)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定期對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使其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同時對于低年資護士可以采用帶教的模式,由高年資護士對低年資護士進行護理指導,使其盡快成長為專業技術過硬的護理人員;2)加強職業道德培訓:良好的職業道德是保證護理服務質量的重要前提,因此應加強對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訓,增強她們的責任感,使她們在臨床護理中始終保持工作的熱情。

(3)增強患者的護理依從性

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動態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同時對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盡量滿足,以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與依賴感。同時告知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以及護理工作對其疾病轉歸的重要性,從而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

(4)改善護理環境,增加患者的舒適度

在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療中環境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一旦護理環境不完善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因此,應對患者的護理環境進行改善。定期組織專人對護理過程中所存在的環境風險因素進行規避,盡量對于每間病房的人數進行控制,這對于確?;颊咴谥委熯^程中的休息極為重要。此外護理人員也要積極地采取措施對可能誘發的不安全事件產生的環境因素進行防范,譬如盡量保證病房地面干燥,盡量采用加高帶有護欄的床位等,病房的廁所地面應采取防滑措施。

2 結果

在所有調查對象中共有28例發生護理不安全事件,占所有研究對象的28.6%。對不安全事件進行分析顯示,護理人員的因素所占比例較大,其中包括護理人員專業素質不強,護理人員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等,共有14例是由于這一因素導致的,占護理不安全事件的50.0%;而護理環境因素排在第二,共有12例是由于這一因素導致的,占護理不安全事件的42.9%;由于患者自身因素導致的有2例,占護理不安全事件的7.1%。

3 討論

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

3.1患者自身因素

一些患者缺乏正確的認知,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隨意停藥和離院,會使得病情進一步惡化;同時,心血管內科中的老年患者數量較多,其身體機能和心理調節等方面均較差,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護理安全隱患。

3.2護理人員因素

心血管內科護理中護理人員不安全因素包括:①護理人員沒有正確的認識到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性。②一些護理人員臨床工作經驗不足,對于一些新的護理知識和技能沒有完全掌握。③護理文書書寫不規范,如信息記錄不完整、登記不及時、信息記錄不真實等。

3.3醫院管理因素

一方面,醫院沒有建立健全與護理工作相關的規章制度,對于護理工作流程也沒有明確的規范性要求,監管力度不夠導致護理人員工作的嚴謹性不高;另一方面,醫院在病房環境管理方面有所欠缺,病房地面濕滑使得患者易摔倒,醫源性噪音又會影響患者的休息。

心血管內科是醫院的重要科室,同時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較高,然而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常常會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為患者的治療帶來不利的影響。為了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保證患者的就醫安全,本研究通過對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范對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結果表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下降,同時醫患糾紛的發生也大大減少,因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申維玲.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0):208-209.

[2] 徐廣俠.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對策探討[J].醫學信息,2015(6):227-228.

[3] 糜春霞.心內科護理糾紛發生原因分析及對策[J].全科護理,2015,8(7):642-643.

[4] 周柳嫦.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4(16):197-l98.

[5] 林仁鳳.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對策[J].北方藥學,2015(10):79-80.

[6] 陳少梅.心內科護理糾紛原因分析與對策[J].河北醫學,2016(07):886-887.

[7] 解紅雁,孫紅.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分析及對策[J].中醫藥導報,2014,15(9):47-48.

危險因素的內科護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討健康管理對提高冠心病患者依從性降低危險因素的積極意義。方法本研究抽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10例穩定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組,每組55例。實驗組患者接受健康管理模式,而對照組采用傳統的隨機護理模式。在出院及出院半年后,分別對比兩組的治療依從性效果。另外,對其生活習慣健康程度,亦從膳食搭配、作息合理規律、適當運動、戒煙酒、精神狀態良好這幾方面評價。最后對比兩組患者的復發率,分析健康管理在減少冠心病臨床癥狀的復發、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控制病情發展、提高治療效果等方面的優勢。結果兩組患者冠心病知識的熟知情況,實驗組更優于對照組。實驗組熟知率為83.63%,對照組為61.82%。而實驗組的服藥依從率為87.27%,對照組為65.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的第12周、第24周、第48周,兩組患者在膳食搭配、作息合理規律、適當運動、戒煙酒、精神狀態良好五個方面都是呈逐漸評分增高趨勢的。實驗組的增加幅度均高于對照組。實驗組在48周內,復發率為12.73%,而對照組為34.5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健康管理能夠提高穩定型冠心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并且能夠明顯降低復發率,有效提高患者對疾病的熟知情況,促進患者生活習慣更加科學合理,在臨床上控制病情發展非常有優勢。

[關鍵詞]健康管理;冠心??;患者依從性;危險因素

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老年健康問題已成為社會重點關注的焦點。對于該類人群,不僅對醫療機構,對每個家庭都應共同重視。老年患者的病情特點常因為長期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所導致。冠心?。–HD)在老年患者中就有較高的發病率,它主要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管腔內血液流通不暢,引起心臟缺血缺氧的一種疾病。有醫學統計稱,該類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僅低于惡性腫瘤。且該病與”三高癥”有著密切聯系,對其他慢性病亦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我國的冠心病患者群體在逐年增長,且發病趨于低齡化,主要原因很可能是近幾年的生活習慣與飲食結構的改變造成。為了對其進行有效控制,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本研究從增強科學生活意識到熟知健康保健知識等方面,探討健康管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抽取2015年10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CHD患者為研究對象。共110例,隨機分成兩組,每組55例,實驗組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比例為36:19,年齡46-79歲,平均(61.2±8.2)歲。文化水平小學及以下的26例,中學學歷為24例,大學學歷為5例。對照組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比例為38:17,年齡48-78歲,平均(60.3±7.9)歲。文化水平小學及以下的25例,中學學歷為23例,大學學歷為7例。所有均被確診,符合WHO命名標準聯合專題組制定的《冠心病命名及診斷標準建議》標準,排除存在嚴重心律失常等干擾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患者。每位患者及家屬均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簽署同意書,本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監督并認證符合要求。這兩組各項基本臨床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護理模式,交付給患者及家屬醫囑,并說明每項生活飲食禁忌、適當運動等注意事項,告知定期檢查,在出院后隨機進行訪問。

實驗組采用健康管理模式,建立一個優良的管理團隊至關重要,因此在本科室由護士長做組長,統籌負責培訓團隊人員。不僅要求每位護理人員有較為熟練的操作技能和專業知識,還需要學會與家屬、患者溝通,從語氣到肢體語言,都應該本著服務患者的宗旨。對突發事件,鎮定自若,能夠隨機應變。在經過嚴格的考核和互評后,達標的護理人員才可加入到這個團隊中去。

為了保證該研究的順利進行,需要一到兩名科室領導進行監督,提高工作質量及效率。然后針對患者,先對該組患者進行檔案建立,根據不同患者文化水平設計健康管理方案,這樣有助于采取更加有效合理的溝通方式。為了提高知識傳播的趣味性,可采用靈活的多媒體手段對冠心病的相關知識進行介紹,普及該病的患病因素及基本的處理方法。在教育過程中,最好能夠讓更多的家屬參與進來,這樣更能夠增強患者的求知欲,提高自律的氛圍。

由于得冠心病的多數為老年患者,而老年患者身體機能的衰退對疾病的敏感度較弱,就有可能許多癥狀無法及時報告和溝通。因此在解釋病癥時,負責人員需要跟患者明確對疾病的認識,以及應對措施。在治療過程較長的情況下,藥物作為較為保守和安全的治療手段,必須要保證其發揮效用。因此,需要較強的服藥依從性。幫助患者熟悉用藥方法及劑量控制、藥物效果及副作用。在生活中,尤其是出院后,許多患者及家屬的警惕心降低,致使患者許多還未培養固定的習慣又前功盡棄了。為了能夠鞏固治療效果,需要配合飲食及作息維持治療效果。膳食上多攝入優質蛋白、粗纖維食物,避免高油高鹽高脂食物。如多攝入綠色蔬菜、新鮮水果,還可以攝入魚蝦類,紫菜或菌類。而且適當運動亦非常有必要,在患者身體力行的情況下,進行體育鍛煉,如跳跳廣場舞等,伴隨著音樂又可使心情放松,在身心愉悅的情況下,病情能夠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緩解。另外,老年患者身體機能缺乏青壯年的恢復能力,更容易造成其他復雜的并發癥。及時與家屬溝通,建立良好的康復氛圍,監督患者改去不良習慣非常有必要。在出院后保證監督的力度和效果,可以依靠定期的電話隨訪,甚至家訪達到。然后在干預實施第12周、24周及48周后,進行治療依從性和生活習慣評價。治療依從性效果由冠心病知識的熟知情況與服藥情況對比。冠心病知識問卷由本次護理團隊出,以基礎知識為主。

1.3療效判斷

治療依從性效果指標:冠心病知識的熟知率、服藥依從性。其中冠心病知識的熟知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采用積分的方式,總分100分,分別分為四個等級,優(100~85)、良(85~70)、中(70~60)、差(<60),分數達到>60分,即評為熟知。服藥依從性根據是否按時服藥及按劑量服藥分為依從、較為依從、不依從三種情況。

生活習慣評價評分:膳食搭配、作息合理規律、適當運動、戒煙酒、精神狀態良好。每項20分,總共100分,分數越高,生活習慣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在錄入各個調查問卷的數據后,篩查可疑數據與無效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冠心病知識的熟知情況比較

對比兩組CHD患者冠心病知識的熟知情況,觀察組的優良率為58.19%,而對照組為43.73%,具有明顯差異,觀察組更高??傮w看熟知率,觀察組為83.63%,對照組為61.82%,亦是觀察組更高,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60,P=0.011)。見表1。

2.2兩組服藥依從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總依從率為87.27%,對照組總依從率為65.4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25,P=0.007)。見表2。

2.3兩組生活習慣改善情況比較

無論是實驗組還是對照組,從隨訪的第12周、第24周、第48周時,兩組患者在膳食搭配、作息合理規律、適當運動、戒煙酒、精神狀態良好五個方面都是呈逐漸評分增高趨勢的。而實驗組的評分與增加幅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在第48周時,實驗組各項評分為(17.55±3.11)、(19.29±2.96)、(1.81±3.24)、(17.27±3.18)、(18.89±3.08),而對照組分別為(15.14±3.28)、(16.31±3.11)、(14.26±3.74)、(13.58±2.52)、(17.02±3.1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兩張復發率比較

實驗組在48周內,復發7例,12.73%,而對照組在48周內,復發19例,34.5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60,P=0.005)。

3討論

隨著醫療水平的精進,醫療服務也在共同進步,患者們對其需求也在不斷增高。在不斷提出新的質疑和需求下,醫療工作者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冠心?。–HD)在老年患者中就有較高的發病率,作為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主要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管腔內血液流通不暢,引起心臟缺血缺氧的一種疾病。有醫學統計稱,該類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僅低于惡性腫瘤。且該病與“三高癥”有著密切聯系,對其他慢性病亦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我國的冠心病患者群體在逐年增長,且發病趨于低齡化。冠心病有較高的致死率,不僅能夠引起多種并發癥,同時在治療過程中亦是個長期的過程。因此,該類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早已被提上日程,但是就目前我國現狀而言,情況并不樂觀。從宣傳力度、隨訪人員的配制方面,職業技能及專業水平較弱都是較為突出的問題。為了最大的程度上維持治療效果,控制復發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健康管理的全面性與深刻性非常具有實踐意義。

本研究對提高冠心病患者健康知識做了大量工作,不僅是為了提高患者平時對生活行為習慣調整的自律性,更加增強患者的信心與護患之間的信任。采用形式多樣化,內容全面化的教育手段,兼具有計劃性、針對性以及完整性的科學實踐方案,在飲食作息、各項評估與確立、計劃的制定和實施等方面做到面面俱到,粗中有細。正如本文所探索的,經過第12周、第24周、第48周的隨訪結果,分析健康管理能夠大大提高CHD患者對冠心病知識的熟知情況,實驗組的優良率為58.19%,熟知率為83.63%,對照組分別為43.73%、61.82%。在幫助患者遵守醫囑,按時按量服藥,亦能大大提高服藥依從率。觀察組嚴格依從為23例,總依從率為87.27%,而對照組嚴格依從有11例,總依從率為65.45%,兩者差距均具有統計學意義??梢悦黠@看出,觀察組的患者在服藥依從性方面更加理想。在膳食搭配、作息合理規律、適當運動、戒煙酒、精神狀態良好五個生活習慣方面,得到健康管理干預的患者增加幅度明顯高于未接受干預的患者。在復發率方面,前者在48周內復發率為12.73%,后者復發率為34.55%,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在切實落實對患者的日常健康管理工作后,能夠提高平時的生活中患者的自律性,增強其科學配合治療的方法與信心,明確在遵循每項醫囑時的原因及必要性。及時地與護理人員保持溝通,存有不間斷的交流,能夠增強彼此的信任感和溝通質量。在結果中能夠明顯看到臨床效果的改善,患者對服藥的自覺性的提高,科學膳食的意識與實踐情況的改變,還有煙、戒除酒等不良嗜好的改觀。充分為我們提供合理的訊息,即健康管理對提高穩定型冠心病患者治療依從性,減少風險非常有實踐意義。

危險因素的內科護理論文范文第6篇

1.1 護理管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神經內科護理工作技術性較強, 危重病人較多, 基礎護理工作繁重, 經常出現設備不足, 病床緊張等原因。護士面對的是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擔負著照護病人, 為病人的健康服務的重任, 面臨沉重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缺編是當前我國乃至國際上護理工作面臨的普遍現象, 造成護理工作負荷過大;加上目前社會“重醫輕護”思想, 使護理工作缺乏社會支持等因素, 使部分護理人員離開了神經內科, 新來的護理人員又缺乏經驗, 造成護士在業務不熟練、工作量大、體力透支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執行醫療護理時, 抓不住重點, 顧頭不顧尾, 稍有疏忽, 就有可能釀成大錯。

1.2 護患溝通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患者一旦入院, 護理人員與患者即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 也是護理糾紛對立的兩個主題。其潛在的問題:護理人員對患者態度冷漠、粗硬、言行不慎, 給患者不負責任的回答或承諾, 同事之間回答患者的問題口徑不一;不分場合在病區內談笑;尤其在搶救危重患者時, 談論與搶救無關的話題。以上做法均容易引起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不信任, 增加對醫療護理質量的懷疑。為護患糾紛埋下隱患。

1.3 護理文書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醫療護理文書是醫護人員為患者進行搶救治療, 實施醫療護理以及對患者病情變化動態觀察的具有法律作用的文件[2]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水平是影響護理文書質量的重要因素[3]。但我們在進行護理文件書寫中, 存在著影響護理文件記錄完整性、真實性的因素。護理記錄不規范, 如涂改現象嚴重, 個別記錄中有多處涂改, 影響記錄的真實性;護理記錄不及時、不全面或漏記、補記, 如神經內科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未記錄是否及時予以防護;危重患者在搶救過程中執行口頭醫囑, 過后不及時補記搶救過程及搶救用藥;患者病情變化, 沒有準確及時記錄, 如腦血管意外患者發生嘔吐時, 未記錄其量和性質;患者外出或離院, 或者出現抑郁等心理問題, 未作任何記錄, 患者一旦發生意外, 即可引起糾紛。

1.4 護理操作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在為危重患者更換體位時, 不注意保護壓瘡處, 容易加重病情程度;對四肢癱瘓患者未做到患肢功能位, 則不利于疾病恢復;因不能正確使用醫療設備或操作不熟練而延誤治療, 如心電監護儀、以及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故障, 負壓吸引器不能及時吸出痰液搶救病人時手忙腳亂;在為患者輸液時, 不及時巡視病房, 造成液體外滲導致局部腫脹, 尤其是脫水及營養不良病人不能及時補充液體而延誤治療。

1.5 在醫療費用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危重患者尤其是大面積腦梗死急性期的患者, 住院后需要溶栓及營養, 尤其是溶栓藥, 價格比較昂貴, 儀器的使用, 加上每天的住院費用, 如果不及時想告訴患者及家屬, 造成因欠費而延誤治療, 即可引起糾紛。

2 防范措施

2.1 合理排班

創造相對寬松的工作環境, 由于神經內科工作突發性強、護理工作比較繁重的特點, 可結合病區護士工作能力和各班次工作量大小等情況, 機動調節人員結構, 靈活安排班次, 必要時增加夜班人員, 可避免夜班護士因工作過度勞累帶來身心疲憊而誘發護理差錯發生, 同時要培養科室人員的團隊協作精神, 在工作繁忙時互相提醒, 互相監督, 從而避免護理差錯發生。

2.2 加強護患交流, 正確保護病人的合法權益, 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

護患溝通是增強患者滿意度的重要渠道, 而患者滿意度又是減少醫療糾紛和投訴的關鍵因素, 因而許多醫療糾紛都是由于醫護人員出言不慎, 耐心解釋不夠引起的。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應注意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 用通俗、清晰、準確、符合個性化的語言, 做好健康宣教, 建立融洽、友好、信任的護患關系使患者樂于主動傾訴。充分尊重病人的權利[4]。在進行治療護理操作時, 應讓病人享有知情同意權。對實行保護性醫療措施、意識障礙的病人, 真實情況應告訴其監護人, 以取得家屬的理解和認同。對新入院病人, 要請其或其監護人在入院須知上簽字。在日常護理工作中, 護理活動的正常開展, 有賴于患者的配合和支持, 護理人員只要本著平等、真誠、主動的態度對待患者, 并且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 態度和藹、熱情文明, 加強人文關懷, 這就要求護士必須更新觀念, 加強職業道德修養, 掌握溝通技巧, 要有良好的素質, 如:適應性素質、超前性素質, 就會與患者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一旦在治療或護理中發生失誤, 及時主動與患者及家屬溝通, 就會使可能發生的糾紛得到妥善解決。在進行醫療護理活動過程中, 所進行的治療、護理操作以及各種特殊檢查都要讓患者及家屬知情了解, 對可能出現的意外一定要講清楚, 交代預后要掌握分寸, 避免因言語不當帶來糾紛。

2.3 從法律角度規范護理記錄

隨著醫療法制建設的逐步完善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 病人就醫時自我保護意識越來越強, 對醫療護理質量、服務質量和醫療護理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 使醫療糾紛呈不斷上升的趨勢[5];患者有復印病歷的權利, 護理文書將成為判斷醫療糾紛性質的重要依據。所以, 護理記錄必須規范書寫, 準確記錄。做到發現問題, 要準確詳細記錄, 搶救患者記錄要及時補記, 嚴禁涂改、偽造, 避免法庭上舉證不利。護士長要及時認真檢查各項護理記錄情況, 對存在的問題要及時反饋, 組織討論、分析、規范并指導正確書寫, 嚴格把關, 使護理記錄真正具有科學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同時, 要加強護士法律知識的培訓, 使其增強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 提高自律性。

2.4 加強??茦I務學習, 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

神經內科護士不但要熟練掌握“三基”, 以便于在臨床工作中運用自如, 而且要精通??评碚?、??浦R、??撇僮? 各項護理技術操作均要做到精益求精, 對病人而言, 熟練的技術操作, 能使他們產生安全感、信任感, 從而主動的配合治療, 對患者起到積極的作用, 所以, 精通業務是防范差錯的基本要求。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 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及各項查對制度, 對護理工作正確評估, 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做到防患于未然。

2.5 按標準收費

患者入院后, 醫護人員在履行告知義務時, 要讓患者及家屬知道大概所需的費用。并根據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護士應嚴格按標準計費, 避免錯收現象, 患者及家屬要求核對費用或有疑問時, 護士應給與耐心解釋, 避免費用糾紛。

總之, 在患者住院的過程中, 護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種各樣潛在的不安全因素。作為神經內科護士, 要有高度的責任心, 精湛的??萍寄? 敏銳的觀察力, 認真的工作態度才能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 才能贏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 才能確?;颊呱踩? 才能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

摘要: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 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1]。神經內科急、危、重癥患者較多, 病情變化快, 護理工作繁重, 任何工作上的疏忽, 均可引起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 造成護理糾紛。本文針對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 并提出防范措施。

關鍵詞:神經內科/組織和管理,護理

參考文獻

[1] 潘紹山, 孫方明.現代護理管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2:349.

[2] 張萬榮.急診護理工作中應注意的法律問題[J].實用護理雜志, 2002, 2:267.

[3] 丁四清, 閔杰.三級醫院護理文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醫院管理, 2008, 28 (4) :53~54.

[4] 焦永倩.讓人文關懷融入護理[N].現代管理報, 2007, 17 (2) .

上一篇:宮崎駿動漫電影藝術論文范文下一篇:供應鏈管理企業營銷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