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洪澇暴雨災后復工情況范文

2023-10-17

洪澇暴雨災后復工情況范文第1篇

摘 要 鄉鎮氣象服務站是強化農村氣象防災減災的重要抓手。為有效解決氣象信息在農村傳遞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從2014年開始,茂名市氣象部門大力推進鄉鎮氣象服務站建設,目前茂名市鄉鎮氣象服務站實現全覆蓋,并在農村氣象防災減災中凸顯成效。簡述茂名市鄉鎮氣象服務站建設的概況及結構、功能,歸納總結建設經驗,提出對策建議:抓好人員培訓,規范管理制度;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開展貼近地方特色的氣象服務;提高能力,優化服務。

關鍵詞 鄉鎮氣象服務站;建設經驗;防災減災;問題;對策;廣東省茂名市

農業生產受氣象條件制約明顯,頻繁發生的氣象災害嚴重威脅廣大農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氣象防災減災關系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氣象信息服務對農業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受通訊等條件限制,氣象信息在農村的傳遞經常中斷,農村屬于氣象信息傳遞和氣象災害防御的薄弱地區。經調查,在農村用戶對氣象信息服務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中,無法獲取有用的農村氣象信息和獲取信息不及時分別占45%和35%[2]。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完善農村基層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立直接面向農村、農業、農民預報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健全農業氣象服務機構,完善農村氣象服務體系勢在必行。

1 基本情況

茂名是重要的農業大市,全國最大的水果生產基地,廣東主要糧食產區之一,全市耕地面積25.8萬公頃,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80%以上。由于地處南亞熱帶和熱帶北緣過渡地帶,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影響,茂名氣象災害頻繁發生,且種類多、強度大,特別是臺風、暴雨、寒潮等氣象災害尤為嚴重。如:2008年受凍災天氣影響,茂名地區持續低溫,造成香蕉受災面積高達3.07萬公頃,減產五成損失逾12億元;2012年受臺風“啟德”影響,茂名市出現嚴重的風災和洪澇災害,農村倒塌房屋302間,農作物受災面積3.944萬公頃,直接經濟總損失0.951億元;2013年受臺風“尤特”影響,茂名農作物受災面積8.99萬公頃,農林漁業直接經濟損失7.078億元。頻發的氣象災害,每年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巨大損失,制約著茂名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為強化氣象防災減災基層末梢環節,將氣象災害監測預警、信息服務和應急防御的組織網絡延伸到基層,構建“縱向到底”的防災減災體系,從2014年2月起,茂名市氣象部門在全市迅速鋪開鄉鎮氣象服務站建設。根據“七個一”(一間辦公室、一條專線、一套設備、一塊氣象電子預警顯示屏、一套農村氣象預警廣播系統、一個信息反饋渠道、一套視頻會商系統)的標準要求,茂名110個鎮(街道)全部建立了鄉鎮(街道)氣象服務站,完善了“市—縣—鎮”三級氣象服務體系,茂名、電白、高州、化州、信宜鄉鎮服務站數量分別為19個、22個、27個、23個、19個。茂名市鄉鎮氣象服務站已實現了機構到位、人員到位、職能到位、裝備到位,建立健全了工作規范和業務流程,為農村氣象防災減災建立起了綜合氣象信息發布、氣象災害收集上報、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的快捷渠道(見圖1),增進了氣象服務均等化。

2 茂名市鄉鎮氣象服務站構成及功能

茂名各鄉鎮氣象服務站統一建在鎮政府辦公地,由當地鎮政府提供辦公室。茂名市氣象局為每個鄉鎮氣象服務站配備了電腦、大屏幕電視、電子顯示屏和農村大喇叭,同時應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GIS技術,建設了涵蓋公共氣象服務、政務服務、應急服務等多種業務應用的服務支撐平臺——氣象信息服務站業務管理平臺;為鄉鎮氣象信息服務站提供統一的接入和管理,對接已有的氣象業務網絡,從而滿足了鄉鎮氣象信息服務站日常業務和氣象應急發布的需要。通過把三防視頻會商平臺控制系統移植到市、縣氣象局,建成了“省-市-縣-鎮”的視頻會商系統,實現了市級突發預警信息平臺可視頻連線鄉鎮氣象服務站的功能(見圖2)。服務站的建設為鄉鎮氣象信息員與氣象部門之間建立了信息交互的便捷平臺,提高了氣象預報預警及氣象災情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2.1 管理平臺

氣象信息服務站業務管理平臺是茂名市氣象局為鄉鎮氣象服務站構建的業務平臺。平臺基于B/S 架構設計,業務終端無須安裝軟件,利用IE 等瀏覽器即可實現對平臺的訪問操作,不僅能為氣象服務站提供天氣實況、農業氣象、科普知識等氣象信息,還實現了鄉鎮災情直報、在線交流、行政審批等功能(見圖3)。

1)綜合氣象信息發布功能?;跉庀髽I務網的全數據共享,氣象信息服務站業務管理平臺能自動或手動發布天氣實況、鄉鎮天氣預報、氣象預報預警、農業氣象服務信息、氣象科普知識、氣象災情、為農服務專題等信息。氣象信息服務站能夠實時接收茂名地區區域自動站氣象信息,氣象監測產品等信息,并能以圖表、等值線、flash等多種方式呈現;能夠進行災害性天氣自動預警,及時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和相應的防御指南;能向基層民眾發布全市農業氣象監測信息和預報信息等。

2)氣象災害收集上報功能。通過VPN專網等方式接入縣級平臺,鄉鎮氣象信息員利用氣象災情收集上報系統客戶端或Web瀏覽器,登錄系統,上報本地災情數據。氣象災情資料包括數字、文本、圖片、視頻片段等內容,經過一系列處理流程后,生成符合平臺接口規范的數據,自動入庫、上傳和發布。

3)信息員管理功能。鄉鎮氣象信息服務站業務管理平臺的信息員管理子系統對氣象信息員身份、權限等數據信息進行管理、維護和更新,實現了對信息員的動態管理,可以實時查詢全市氣象信息員年齡、學歷等基本信息。同時,服務平臺能及時監控氣象信息員接收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情況,便于了解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在基層傳遞情況。

4)氣象科普與氣象法律法規宣傳。鄉鎮信息服務站還搭建了農村信息員網絡培訓平臺,系統建立的氣象科普培訓,能通過網絡以文字、圖片、視頻、聲頻等方式為氣象信息員進行氣象科普培訓,便于氣象科普知識在農村基層的廣泛傳播。鄉鎮氣象服務站業務平臺設有法律法規專欄,宣傳氣象相關法律法規,讓基層民眾對氣象相關法律法規有所了解,能更好地指導氣象災害防御。

5)行政審批功能。鄉鎮氣象服務站信息員可通過鄉鎮氣象信息服務站從網站上提交各類氣象行政審批申請,行政審批完成后,服務站人員可以通過網站查詢審批結果。

6)定向發布通知功能。氣象信息服務站業務管理平臺具有定向發布通知功能,當自動站小時雨量達到一定量時系統對指定的用戶群進行提醒,并在網站上以不同顏色標識;氣象部門可通過平臺檢測各地大喇叭、顯示屏在線情況。

各縣氣象局還可以結合本地情況提供特色氣象信息服務。氣象信息服務站業務管理平臺有效實現了鄉鎮氣象服務站管理在線、服務在線、保障在線三個“在線”功能。

2.2 農村氣象預警廣播系統

大喇叭廣播是農村獲取氣象信息最便捷的方式,為進一步完善鄉鎮氣象服務站氣象信息、氣象災害預警的傳播機制,茂名市鄉鎮氣象服務站整合地方現有高頻廣播系統,建立以茂名市氣象局為中心的農村氣象大喇叭預警廣播系統發布平臺,并在縣級氣象局建立二級發布管理平臺。氣象信息員通過鄉鎮氣象服務站定時為廣大村民播報日常天氣預報,及時播報普通預警信號和重大災害天氣預警信號,廣大村民可第一時間收到氣象部門發布的權威信息,及時避災避險。在收到當地氣象部門預警信息時,氣象服務站信息員還可靈活利用鳴鑼吹哨、公告欄、宣傳欄等方式,直觀、迅速、快捷地將氣象預警信息傳遞給受影響的群眾,指導群眾科學防災避災,提升氣象預警信息在農村、山區的傳播能力,減少氣象信息傳遞的“盲區”。

2.3 應用效果

茂名市鄉鎮氣象服務站有效綜合了氣象預警信息發布、氣象災情收集上報、信息員管理、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視頻會商會議等功能,可以便捷廣泛地開展氣象防災減災宣傳,組織群眾避險轉移,配合氣象災害應急演練等。茂名市鄉鎮氣象服務站運行以來,累計發布各類氣象信息累計共3 660條,其中天氣實況、天氣預報預警信息、農業氣象信息、氣象科普知識、災情直報、政策法規和其他信息分別為1 390條(占37.98%)、1 004條(27.43%)、660條(18.03%)、210條(5.74%)、140條(3.83%)、96條(2.62%)和160條(4.37%)??梢?,除開天氣實況信息外,天氣預報預警信息和農業氣象信息占比最大,有效提升了氣象預警信息在偏遠農村、山區的傳播接收能力,促進了氣象知識在農村的科學普及,使廣大農民應用氣象信息指導生產、生活的能力不斷增強。通過一年多的運行,茂名市鄉鎮氣象服務站已成為基層氣象災害防御的重要平臺,實現了氣象業務、氣象預警信息、氣象災害防御向農村基層深層次的延伸。

2014年,受臺風“海鷗”影響,茂名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出現8~11級大風,局部地區13~15級,“防臺”工作面臨嚴重壓力,在應對此次臺風過程中,茂名市氣象部門通過鄉鎮氣象服務站,第一時間將預警信息及“海鷗”可能帶來的影響告知廣大民眾,實時發布臺風相關消息,鄉鎮氣象服務站在接到預警信息后,各鎮相關負責人組織廣大村民爭取時間做好成熟農作物的搶收工作,及時通知危險地帶的群眾盡快轉移,充分發揮了前哨崗作用,贏得了“抗臺”工作的勝利。臺風過后,各服務站第一時間收集當地災情并上報氣象部門,提供了第一手的災情信息。

2015年,茂名市氣象局對全市鄉鎮服務站進行了問卷調查,村民對氣象服務站在農村氣象災害防御中的認可率達到了85%以上,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在農村送達率明顯提高。

3 茂名市鄉鎮氣象服務站建設經驗

3.1 找準“切入點”

2014年初,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決定在省、市、縣、鎮建設全省統一的三防信息接收應急保障系統,大力推進鄉鎮三防辦事機構標準化建設。茂名市氣象局抓住這一時機,將鄉鎮氣象服務站整合進去,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合作參與,氣象部門具體實施”的原則,在各鎮建立“氣象服務站”機構。

3.2 推進“政府化”

茂名市氣象部門曾多次嘗試鄉村氣象信息服務站建設,但由于受資金、人員等因素限制,全市僅建成了較少試點站。茂名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鎮級三防信息接收應急保障系統、氣象服務站建設,對建設工作進行了專門研究和具體部署,各縣(市、區)成立氣象服務站建設領導小組,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氣象局主要領導任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單位,要求各縣(市、區)務必在限期內完成鄉鎮氣象服務站建設。鄉鎮氣象服務站建設充分發揮了政府主導優勢,服務站在機構編制、人員經費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落實,服務站建設推上了快車道。

3.3 打好“組合拳”

為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全市鄉鎮氣象服務站建設,茂名氣象部門與各部門團結合作,市三防辦協調做好實施系統的建設工作;經信部門落實好三級網絡的建設;市氣象局落實各鎮(街道)服務站的1部電腦和1臺60英寸電視顯示屏;市編制辦公室督促各縣(市、區)落實氣象服務站的機構人員,實行一站多用。各鎮(街道)落實辦公和值班用房、辦公設備。各部門密切合作,為確保按時按質完成氣象服務站建設任務奠定了基礎。

3.4 抓好“標準化”

茂名市鄉鎮氣象服務站建設按照“統一步驟、統一標準、逐一落實、逐一驗收”的原則開展。各鎮(街道)著手落實氣象服務站專門工作用房和必要的辦公設備,整合資源,共同使用三級網絡線路;鎮(街道)三防辦、氣象服務站辦事機構和人員,統一掛牌。茂名市鄉鎮氣象服務站嚴格按照“六個有”標準建設。

4 存在的問題

4.1 重視程度不夠

市、縣級黨委政府對氣象服務站建設給予了重視,但部分鄉鎮領導對氣象服務站重要性認識還不夠,“上面熱、下面冷”的局面造成了鄉鎮氣象服務站在資金、政策等方面后續投入不足。

4.2 鄉鎮服務站負責人積極性不高

基層人才缺乏,經調查發現,鄉鎮氣象服務站負責人多是身兼數職,鄉鎮級政府未給予一定的激勵措施和補助,造成了氣象服務站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

4.3 鄉鎮氣象服務站作用發揮不足

由于氣象服務站工作人員對氣象知識欠缺,造成氣象信息的采用面比較窄,服務站負責人大都只關注天氣預報預警,對服務站提供的天氣實況、氣象科普、“三農”氣象服務等運用不夠,氣象服務站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

5 對充分發揮鄉鎮氣象服務站作用的思考

5.1 抓好人員培訓,規范管理制度

氣象主管部門要加大培訓力度,定期對氣象服務站負責人員開展氣象科普、業務等培訓,組建一支高素質的鄉鎮氣象信息員隊伍,使其成為農村氣象信息傳遞和氣象災害防御的主力軍[3]。服務站應盡快建立健全業務管理,完善服務標準、服務規范、考核指標等相關制度,規范服務站業務運作;同時需要政府部門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農村氣象服務站投入機制,為服務站建設、運行維護、信息員補助等提供保障。

5.2 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

鄉鎮氣象服務站建設為農民及時獲取當地氣象信息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準確的天氣預報是農村對氣象信息服務的第一需求,是農民科學安排衣食住行、農業生產、防災避災的重要依據[4]。氣象部門要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特別是對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過程的預報,更好地發揮氣象信息為農服務的職能。

5.3 開展貼近地方特色的氣象服務

鄉鎮氣象服務站主要面向“三農”,氣象部門在做好常規氣象服務的基礎上,可通過鄉鎮氣象服務站為農民開展貼近當地氣象災害特點和特色農業發展的氣象信息服務,建立對應的氣象信息服務新體系,為茂名“三高”農業、水產養殖等提供專業化的氣象服務,推進特色農業氣象信息服務向深層次發展,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做出貢獻。另外,農民渴望獲得氣象科普知識,要充分發揮鎮氣象服務站這一有利的科普平臺,通過最直接的方式向群眾普及氣象科普和防災減災知識。

5.4 提高能力,優化服務

鄉鎮氣象服務站建設經驗較少,應積極探索和不斷改進氣象服務站運作模式,如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用戶服務滿意度調查等,積極采納用戶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努力為基層民眾提供一流的氣象信息服務。

參考文獻:

[1] 于雙.張秀艷.遲德寵.新形勢下農業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13(8):174.

[2] 李芬.2013年中國農村氣象服務的現狀、需求及其發展策略[J].農學學報,2013,3(4):62-67.

[3] 強巴卓嘎,尼瑪拉姆,如何做好鄉鎮綜合信息站管理[J].西藏科技,2013(2):79-80.

[4] 周亞麗.農村氣象信息服務調查分析及思考[J].中國農業信息,2009(S1):158.

(責任編輯:丁志祥)

洪澇暴雨災后復工情況范文第2篇

7月22日至24日持續大到暴雨,加之我礦地理位臵特殊,處于山區低洼地帶,職工家屬相對居住分散,礦區上下工業廣場和老棚戶區住戶房屋多依山而建,因受山體滑坡影響,礦區受災較為嚴重,直接威脅到了安全生產和職工家屬正常生活,累計造成經濟損達百萬元。所幸的是由于礦黨政高度重視,及時組織排查險情,處理隱患,疏散受災群眾,未造成人員傷亡?,F將基本情況作以匯報。

一、受災情況

(一)工業區域受災情況。

1、紅土井口絞車房,房頂漏水,已安排處理。

2、紅土新變電所電纜溝進水,已安排機運車間處理。

3、供應科院墻外水溝過矸道處堵塞,已安排運輸區處理。

4、紅土矸山絞車道,電桿下護坡地基松動,需處理。

5、紅土原化工廠施工區全被水淹,水深1.8米,面積420平方米。

6、紅土煤廠圍墻垮塌,積至紅土中學處,原煤被沖走200余噸。

(二)生活區域受災情況。

1、道路受災情況。

(1)金紅公路垮塌25米,路基有一處垮塌,深0.8米,長度30米,沿途樹木倒23棵,垮塌土方60方。

(2)礦區內公路從山頂十字至小學處約500米一側出現不同程度滑坡現象,致使一側排洪溝多處堵塞,樹木傾倒5棵,土方量達20余方。

2、居民區受災情況

(1)西山十六號樓后山體滑坡,一棵樹傾倒,滑坡導致排水溝堵塞,土方量約10立方米,需處理。

(2)家屬區

1、2號單元樓樓頭山體滑坡,土方量約30立方米,需處理。

(3)西山私房39號田鳳秀家土坯房危險,已安排搬離。

(4)西山任長青(運輸區職工)房屋漏雨,房后有滑坡危險,已勸其搬離。

(5)西山60號郟深義家門前滑坡,堆至63號張懷家后墻,已安排兩家聯合處理。

(6)西山譚曉福家私房門前小路滑坡,影響出行。

(7)西山退休工人常栓鎖院墻倒塌,房屋愛滑坡威脅,已搬遷。

(8)西山李鳳云(社管中心職工)家擋矸墻下房子院墻倒塌,影響排洪和領居出行,已安排處理。

(9)風井絞車房處王更臣家住房下涵洞垮落,致房屋懸空,需修理。

(10)風井路邊退休工人王金樓家圍墻倒塌。

(11)風井主扇房外三家住戶房屋受滑坡威脅,已勸其搬離。

(12)風井路邊趙朝南家房屋,一面房基滑坡,已勸其搬離。

(13)風井路邊王金樓家房屋(已出租)部分倒塌,已安排住戶搬入單身樓。

(14)東山二區工人張祖武家房屋倒塌,已搬離。

(15)新六號樓周邊垮塌80余米,高度一米五,推到住房一間,并造成公路堵塞。

二、采取措施

災情發生后,黨委書記武永發、礦長寧文衛、副礦長屈國慶、馬社建帶領礦黨辦、工作部、社管中心、調度室、保衛科、工會等

部門分四個檢查小組,分別對礦紅土工業區、礦部工業廣場、家屬區、東西山居民生活區進行了拉網式排查,并于上午9時30分召開緊急會議,針對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嚴峻形勢,在采取緊急措施救災的情況下,要求進一步做好防大汛、抗大洪的各項準備工作。

一是要求全礦各級組織,廣大黨員干部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本著對職工家屬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扎實細致地搞好安全防汛各項工作,確保全礦安全度汛。

二是各單位要認真學習礦“三防”應急預案,明確職責,搞好分工協作,各單位值班人員要堅持24小時值班,擔負搶險任務的單位,要組織搶險隊員24小時待命,在指揮部的統一部署下嚴格服從命令,確保一有險情,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三是社管中心、物業公司要組織人員對礦區排洪設施進行不間斷巡查和疏通,確保排洪溝暢通,在危險地段樹立明顯標識,提醒行人繞道行走。

四是要做好生產區域防汛工作。機電車間、運輸區要對井口周邊安全防洪情況進行檢查,對危險地帶提前進行封堵,防止井筒注水,組織人員對二號風井地面安全情況進行檢查,防患于未然,運輸區做好排矸系統安全工作,做好垮落地段的檢查、監測工作,防止險情擴大;機運車間負責紅土生產、生活區域的防汛工作,及時對排洪設施進行檢查和維護,做好煤場排水工作,一有情況及時向調度室匯報。

五是社管中心、物業公司、保衛科、工會要生活區域及居民區危房進行巡查,特別時西山滑坡地帶,一有險情必須在第一時間向調度室匯報,必要時強行撤離居民,并做好臨時安臵工作。

六是生產科要組織地測人員對滑坡地段進行監測,發現重大問題及時向調度室匯報,并及時安排處理。

七是規劃科對地面施工場地的防汛工作進行檢查,確保安全。 八是工作部要利用廣播等宣傳煤體,宣傳防汛知識,提高職工群眾自保、自救的意識和能力。

九是要求社管中心、物業公司、工會要密切配合,做好對已受災群眾的疏散安臵工作,確保職工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十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供應科做好防汛物資的準備工作,有緊急情況要提前做出反應;機電車間安排好值班電工,確保全礦正常供電;辦公室要保證值班小車司機24小時在崗;礦醫院做好救護相關準備工作,并保證24小時有人值班。

金華山煤礦

洪澇暴雨災后復工情況范文第3篇

一、預案啟動條件

凡遇重大、特大暴雨或洪澇災害時,學校啟動救災應急預案。

二、組織機構

組 長:靳 龍(校長) 副組長:王曉喜(教導主任) 成 員:楊曉梅(一年級班主任)

楊 洋(二年級班主任) 毛漢斌(三年級班主任) 張忠明(六年級班主任)

三、救援程序

1.發生事故后,校長帶領教師應在第一時間趕到事故現場,按照制定的應急救援預案,立足自救或者實施援救:

(1)當暴雨洪澇引起人員傷亡時,毛漢斌及時實施消防、張忠明負責醫療救護、王曉喜、楊曉梅負責人員疏散、努力保證人員安全;

(2)楊洋保護好現場通信設備完好,內外、上下主要信息聯絡暢通。

2.暴雨洪澇災害防御工作領導小組接到重、特大暴雨洪澇事故報告后,立即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領導報告,并組織有關人員趕赴現場,成立事故處理現場指揮小組,指揮小組組長由校長擔任,對搶險救災事故處理實行統一指揮。

3.參加搶險救援工作,在事故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實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諉,應當采取有效措施,減少事故損失,防止事故蔓延擴大:

(1)現場指揮由校長負總責,各組員各負其責,協調各部門統一行動。

(2)毛漢斌、張忠明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王曉喜、楊曉梅組織撤離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險區域內的其他人員,排除險情。

(3)張忠明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對危害源造成的危害進行檢驗、監測,測定事故的危害區和危害程度。

4.暴雨來臨時段,學校值班人員應當頻繁地在學校各處巡視,若發現險情,立即向值班領導報告。

(1)若房屋內漏雨,應當切斷電源,有秩序地轉移室內學生,以及貴重設備。學校應當關閉所有門窗。

(2)發現暴雨將至或已到時,不得將學生放回家,必須留在教室等候學生家長來接。

(3)積水退盡后,學校應當和防疫部門一起做好消毒和清潔工作。

四、暴雨洪澇災害事故報告

1.發生暴雨洪澇災害事故時,事故當事人或者發現人應當立即報告單位領導、當地人民政府和暴雨洪澇災害防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緊急情況要報警,有傷亡、火災、爆炸時,應當保護現場并迅速組織搶救人員和財產。

2.較大以上暴雨洪澇災害事故,學校應當在事故發生后一小時內將事故發生時間、地點、起因、造成后果、已采取措施等情況報告學區及教育局。

上一篇:會計信息質量自查報告范文下一篇:杭州道路停車收費標準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