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洪澇災害的防治措施范文

2023-09-23

洪澇災害的防治措施范文第1篇

廣東省臺風災害特征與防御措施

摘要:臺風災害是當今全球發生頻率最高、影響最嚴重的一種自然災害。廣東省位于太平洋西岸,瀕臨南海,海岸線長達4300km,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社會財富高度集中,是中國遭受臺風災害損失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本文基于臺風的各種資料,分析廣東省臺風的災害特征,并針對廣東省臺風災害特點提出減輕臺風損害的防御措施。

關鍵詞:廣東;臺風;防御措施

臺風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通常又稱熱帶氣旋。熱帶氣旋的生命史可分為生成、成熟和消亡三個階段。其生命期平均為一周左右,短的只有2-3天,最長可達一個熱帶氣旋的生成和發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國際上對熱帶氣旋的分級標準和名稱如下:熱帶低壓(TD-Tropical Depression),中心附近最大風力6~7級;熱帶風暴(TS-Tropical Storm),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9級;強熱帶風暴(STS-Typhoon Hurricane),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11級;臺風(或颶風)(TY-Typhoon Hurricane),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為方便敘述,在無特殊說明的情況下,本文一律統稱臺風。

西北太平洋是臺風的重要源地,這一海區每年發生的臺風占全球臺風總數的36%。而臺風的結構以及它所處的環境流場決定了這一海區的臺風受到西北方向的總合力而有向西北方向移動的趨勢。廣東省海岸線漫長,正位于這一源地的西北方向,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極易受到臺風侵襲成為我國臺風災害最為嚴重的省份。據1950-1992年初步統計,廣東省發生重大臺風災害近30次,其中自1985年以來因臺風和洪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平均每年損失20億元,1991年更是高達43億元。隨著廣東經濟的飛速發展,這種損失將不斷增加。臺風災害嚴重制約了廣東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研究廣東省臺風災害特征,分析臺風災害對廣東經濟的影響,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1 廣東省臺風災害特征分析

《自然災害與防治》課程論文

1.1 發生頻率高,發生時間集中

根據中央氣象臺編制的《臺風年鑒》,對1949~2000年52年間登陸廣東省 的臺風進行了統計分析。(表1)

從表中可以看出,在1949~2000年中,登陸廣東省的臺風數達182個,平均每年3. 5個,其中登陸最多年份達7個(19

52、196

1、1993年),最少的也有1個,由圖1可知各年臺風分配很不均勻,年際變化大。登陸廣東省的臺風中屬于臺風的就有54個,年平均1. 04個,占登陸總數的30%;屬于強熱帶風暴的有57個,年平均1. 10個,占總數的31%;屬于熱帶風暴的有40個,年平均0. 77個,占總數的22%;熱帶低壓最少,僅31個,年平均0. 60個,占總數的17%??梢?登陸廣東省的臺風不僅數量多,而且強度大,強熱帶風暴和臺風占了61%。從表1還可以看出,登陸廣東的臺風時期為5~12月份,長達8個月,其中7~9月份為臺風盛期,這三個月登陸的臺風占了全年總數的73. 2%,可見臺風災害的群發性強,頻度高。登陸廣東的臺風初臺日期平均為7月3號,最早是5月2號,即1999年在惠來登陸的9902號臺風;終臺日期平均為9月21號,最遲為1974年12月2號在臺山登陸的一個熱帶風暴。

《自然災害與防治》課程論文

1.2 臺風災害突發性強

在臺風移動過程中,如果環流形勢迅速調整,副熱帶高壓強度迅速變化,便有可能突然轉向,使預報失準,在臺風實際登陸的地區來不及采取有效措施而遭受損失。另外,本省近臨南海,在南海形成的臺風,從形成到登陸時間較短;在南海形成的熱帶低壓也有可能在移到近海時,迅速加強成臺風并登陸,使沿海地區碎不及防。如8309號臺風在珠海登陸,僅僅一兩個小時就將珠江三角洲約13. 3萬hm2農田和許多村莊變成一片汪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近海那些突然加強,迅速登陸的臺風。這類臺風范圍小,強度大,發展猛,移動快,給預報帶來很大困難,常常在短時間內就成災。如8609號臺風7月20號14時在海南省文昌市附近海面生成,當天22時在徐聞登陸,前后不過8h,但是卻造成了56人傷亡,農作物受災面積14. 9萬hm2,直接經濟損失1. 13億元。 1.3臺風災害的多重性

臺風不僅帶來狂風、暴雨、風暴潮等災害性天氣,而且由于臺風的連鎖效應還會帶來多重性災害。例如,臺風暴雨可以引起洪澇,還會引發泥石流、山崩、滑坡和水土流失等次生災害;而風暴潮造成的海水倒灌會導致內澇、土地鹽堿化等。例如在斗門至臺山之間沿海登陸的9316號太平洋臺風,登陸時適逢天文大潮(農歷八月初二)的高潮漲潮時段,帶來了狂風、暴雨,并出現了歷史最高風暴潮位,重現期達200年一遇。珠海、中山、江門等11個市37個縣不同程度受災。據不完全統計,這次臺風受災人口569萬人,死亡25人,潰決堤圍53 km,直接經濟損失19. 62億元。

《自然災害與防治》課程論文

2 臺風對經濟、社會及環境的影響

廣東省每年都遭受臺風災害。沿海地區集中了全省人口的70%和全省國民生產總值的84%,是臺風災害的高風險區,承受成災的經濟損失達80%~90%,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2.1 臺風對經濟的影響

熱帶氣旋是自然災害的首惡,其影響范圍廣,破壞力大,嚴重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90年代后,廣東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災害損失量級明顯增大,根據災害普查結果,廣東省平均每年因熱帶氣旋造成400多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約70多億元。2006年,廣東省接連遭受0601號強熱帶氣旋“珍珠”、0604號強熱帶風暴“碧利斯”、0605號熱帶氣旋“格美”、0606號熱帶氣旋“派比安”等熱帶氣旋的影響,損失達250多億元,是近年來廣東熱帶氣旋災害損失最為嚴重的一年。199

6、2008和2010年受熱帶氣旋影響,也是災害損失較為嚴重的年份。1996年9月9日,在吳川登陸的9615號熱帶氣旋造成建國后最嚴重的風災,湛江氣象臺測得極大風速超過57米/秒,達到超級臺風等級,損失嚴重。2008年9月24日,0814號強熱帶氣旋“黑格比”于在茂名市電白縣登陸,登陸時中心氣壓950百帕,最大陣風65m/s (相當于17級),全省直接經濟損失114億元,死亡22人。2010年“凡亞比”呈現風大雨強,災害嚴重損失大,造成了全省137人受災,死亡、失蹤共計134人,直接經濟損失達54. 75億元。 2.2 臺風對社會及生態環境的影響

臺風引發的暴雨、洪水,可能導致洪泛區衛生狀況惡化,引發各種急性傳染病的流行。水土流失、泥石流等次生災害,使農業耕地遭到泥沙石的淹蓋,影響農業生產的發展。風暴潮引起的海水入侵,使地下水受污染,土地鹽堿化,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同時,由于受災群眾生活遇到很大困難,精神受到沉重打擊,大大降低生產積極性,使受災地區經濟發展滯后,形成脆弱的社會環境,降低抗災自救能力。另外,臺風災害對具有特殊文化特性的建筑或遺跡及具有科學價值和旅游價值的珍稀動植物、自然保護區、風景旅游區可能造成破壞。

3 臺風災害的防治對策 3.1 加強預測、預報的研究

《自然災害與防治》課程論文

雖然目前廣東已建立了效能較好的臺風路徑預報模式,對臺風天氣預報也有一定能力,但對近海突發臺風和突發路徑臺風的預報尚缺乏有效辦法,因此要加強沿海的臺風聯防和對登陸臺風的特別監測,同時應重視對臺風的活動規律和預報方法的研究。引進和研制現代的先進探測工具和通訊設備以及加強資料處理和傳輸的現代化。

3.2 加強預防措施的研究

加強臺風知識的宣傳普及,增強全民防災意識,用科學方法防御臺風。加建防御臺風的人工建筑的建設,而這些工程設施修建時既要考慮防洪,更要注意防御風暴潮,海堤的建設要考慮最高潮位,也要考慮海浪的掏刷作用,基底的加固是重要的,堤外防護林帶的建設應是經濟實用的。提高已有建筑物及擬建建筑物的防臺抗臺的標準。確定臺風過境時的緊急避難措施,如確定避難場所、做好搶險搶修的準備工作等,以減輕臺風可能造成的災害。各級政府應加強防臺風抗臺風的統一領導,統一組織和指揮防臺抗臺。 3.3 加強災害治理對策的研究

增強減災意識,并增加對臺風災害治理的投資。對已造成災害的地區做好緊急避難工作及災后重建工作。不斷迅速收集和整理災情資料,加強對臺風災害的經濟損失和社會效應的評估研究,建立臺風災情庫及其信息系統,為臺風災害研究工作做準備。加強重大臺風災害形成規律及臺風災害鏈的研究,尤其是沿海主要經濟開發區的臺風災害綜合研究。進行災害區劃和減災對策研究,建立防災減災專家系統。

參考文獻: [1] 史培軍.災害研究的理論與實踐[J].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災害成因與對策專輯), 1991, 37~42. [2] 廣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廣東省志·自然災害志[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121~154. [3] 梁必騏.廣東的自然災害[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3.103~117. [4] 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廣東水旱風災害[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7.167~204. 5

《自然災害與防治》課程論文

洪澇災害的防治措施范文第2篇

關鍵詞:礦山;地質災害;災害類型;防治措施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0.095

0 前言

我國地質災害的發生頻率相對較高,且種類多、分布廣、破壞性大、損失重。對于諸多地質災害中,礦山地質災害是其中一種類型,主要因素是人類對礦山的不當開采所誘發。我國的采礦方面雖然屬于大國,但相關技術與設備比較落后,開采礦山之后會造成周圍環境的急劇惡化,影響人類的正常生活,地質災害的損害近些年還在逐步上漲。

1 礦山開采與地質災害

近年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對礦物質有了更多的需求。有需求就有供給,許多礦產開采的企業不斷開采礦石。這個過程中,萌生了許多小型的礦山企業。由于小型的礦山企業經驗缺乏,又沒有相應的管理經驗和技術設備,同時也鮮有小型礦山企業設置環境保護的環節,這就直接造成礦山地區的環境遭到破壞,地質災害頻發。一些礦山開采的設備出現損壞和報廢等情況,礦山企業在這種情況下遭遇著關閉的風險,造成資源的浪費。[1]另外,地質環境的變化還給當地人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帶來潛在威脅,不利于礦山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2 礦山地質災害類型

(1)礦體內因。礦山地質災害的類型有多種,其中相對比較重要的就是礦體內因。一般情況下礦山地質環境出現顯著的變化,形成一系列偶然發生的事故,這些事故的相互作用就極有可能造成突變型災害。比如說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瓦斯爆炸的情況等,都是潛在的因素造成礦山地質災害的發生。因此,在開采礦山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周圍環境的管理,設置通風設施,盡可能的避免誘發礦山地質災害。

(2)地下水位因素。通常情況下,礦山開采時會進行深挖,這個深挖的過程就有可能會達到潛水位。地下水位本身具有一定的結構性,這種結構性使地下保持穩固性的效果,當地下水位發生顯著變化,就可能造成地質災害的發生。比如說礦山在開采的過程中觸及到壓力相對較大的地下水層,礦井處就會出現大規模的水涌出,甚至有可能將已經開挖的礦井沒住[2]。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就會對工作人員的安全造成傷害,嚴重時還會造成多人死亡的情況。除此之外,當開挖過程中出現地下涌水后,還會有泥沙等一涌而下,影響礦山的正常開采,同時還會增加安全隱患,影響當地人們的正常生活。

(3)巖土層變形。采空區地面塌陷、坑內巖爆、誘發地震等是巖土層變形之后會造成的影響,這些影響一般都比較嚴重,當災害發生時還很難找出較好的解決方案,危及地表并對環境造成重大的傷害。地下礦山開采過程中會出現采空區地面塌陷的情況,如果在采空區留下的礦柱不足,或受到一定損害的情況下,就可能形成支撐不平衡,導致地面塌陷的問題。特別要重視的是礦體埋藏相對較淺的地區。開采時需做好支撐或充填工作,盡可能保證開采的安全性,如果沒有做好這些工作,當開采到一定步驟,可能出現采空區地面塌陷問題。另外,礦坑附近和頂板圍巖在地殼應力作用下也會出現強烈的壓縮效果,巖石地應力的釋放會造成大量破裂出現,噴射到巖中,造成危害。而當礦山開采過度時,就會造成地面挖空的狀態,這時就容易誘發地震。地震一旦發生,對周圍環境、地形地貌、人們的生命安全等都會造成重大的傷害。

3 礦山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1)重視礦山地質災害。防治礦山地質災害首先要做的就是重視礦山地質災害,重視地質災害帶來的影響,根據礦山地質條件和地形等方面的因素設計合理的方案。根據災害點的分布狀況確定不同層次防治區域,并采取相應合理的解決措施。同時相關部門要強化防治礦山地質災害對策的宣傳,讓人們意識到礦山地質災害帶來的影響,進而提高開采工人的綜合素質,提高對礦山地質災害的警覺性。在具體的開采過程中,要學會基本的防災技能,避害就利,通過相關培訓學會搶險方法等。

(2)強化對礦山開采區域防治。邊坡是需要重視的部分,在設計過程中,要結合當地的實際狀況設置合理的邊坡防護,并做好相應的監測工作。當邊坡擋墻出現開裂或者出現變形等情況,要及時勘察并及時做出防護處理,防止較大的災害出現。對于一些已經出?F過問題的災害點更是要提高重視,做好相應的加固、防御邊坡工作,盡可能的避免由于礦山開采帶來的災害復發問題。另外,還需要重視對渣場棄渣的處理,邊坡坡度設計要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并適當的設置擋渣壩。這些措施對于防止出現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要在開采坑道時,及時做好相關防護工作,避免出現礦頂崩塌以及冒頂的情況。

(3)詳細勘察分析后再開采礦山。礦產開采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的進行勘探、分析,才能最終進行開采。因此,在開采礦山之前,要首先做好勘察工作,對開采范圍進行詳細且全面的勘測、分析、探究。直到前期工作完成,確認不會出現安全事故時,再進行開采施工工作。這個過程主要是防止出現勘察失誤而造成地質災害問題。

(4)次重點礦山防治要重視。除了對礦山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勘查之外,還需要重視周圍的公路建設以及生活區建設。在建設過程中,會出現棄渣、多邊坡開裂等,影響邊坡的穩定性,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因此,在實際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對廢渣進行妥善處理。一些相對比較險要的地區要根據具體要求建設相應的安全措施,這對進一步保證礦區內部安全及周圍環境的安全狀況有重要作用。另外,還要重視開采后廢渣場的處理,要通過覆土整平的方式做好處理工作。開采結束后,再植樹造林,恢復植被,實現環境可持續發展。

4 結語

礦山開采的可持續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需要長期且艱巨的努力才能實現。因此,要適當使用資源,有效對礦山環境進行保護。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檢測礦山生產,采取信息化管理,盡可能的減少礦山地質災害帶來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朱立杰,張恒,郭凱等.礦山地質災害類型與防治措施探討[J].城市地理,2017(4X).

[2]李威,彭成.關于礦山地質災害及防治措施的探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9).

洪澇災害的防治措施范文第3篇

1縉云縣水稻農田害鼠災害特點

1.1鼠害捕獲率不斷增加

根據縉云縣植保站的統計數據表明,縉云縣水稻農田的鼠害捕獲率占到了10%以上。雖然開展全民的綜治工作,其鼠害情況有了顯著的抑制,縉云縣水稻農田的鼠害捕獲率已經減少到了4%。但每逢春季與出動季節,鼠害捕獲率明顯增多,甚至超出防御指標很多[2]。在這兩個階段的鼠害捕獲率達到了原來的2倍及1.5倍。

1.2鼠害種類結構單一化

據縉云縣植保站的普查結果顯示,其縉云縣鼠害種類大概有小家鼠、褐毛鼠、針毛鼠、巢鼠和黃毛鼠等十多種類型。而在其普查結果中,水稻農田當中的黑線姬鼠從起初的68%的占比率增長至了86%。褐毛鼠達到了10%。除了這2種害鼠之外,其他幾種類型的害鼠均較難捕捉到[3]。

1.3害鼠壯年時期占比較大,繁殖期顯著

普查結果顯示,害鼠壯年時期的占比較大,達到了34%~61%,平均占比率為49%。害鼠生長期的占比率相對較低,為14%~25%,平均占比率為20%。而這種年限體系是最利于害鼠的生長繁衍,且繁衍數量會持續飆升[4]。從目前情況看,縉云縣水稻農田害鼠災害變化規律波動大,數量變化已經從最初的春、秋兩季的多高峰增長轉變為了秋季單高峰增長的現象,且初冬季節段是鼠害滋生最多,繁衍鼠害數量能一直維持到次年初春。鼠害的繁衍生長期處于每年3-10月,此階段的鼠害尤為突出,其受孕概率可以占到60%之上,明顯波動大于其他月份的害鼠情況。

1.4縉云縣水稻農田損害面積較大

結果顯示,縉云縣水稻農田的鼠害損害非常嚴重,其鼠害損失率達到了2%以上。特別是秋冬季交替時期,其鼠害災害發生尤為明顯。且不同區域水稻農田其受害情況也不一樣[5]。

2縉云縣水稻農田害鼠綜治對策

2.1完善縉云縣水稻農田害鼠綜治體系

2.1.1重視水稻農田害鼠綜治工作

據縉云縣水稻農田實際情況制定防治方案,將害鼠消滅防控提上重點工作日程,并且與相關政府部門進行溝通協調,由政府部門共同投入到害鼠消滅防控工作當中。

2.1.2強化水稻農田害鼠綜治培訓

為了確??N云縣水稻農田害鼠工作的科學有效,應對縉云縣水稻農田害鼠工作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規范化、統一化、科學化、效用化的綜治培訓,不斷教授創新化、科學化的害鼠消滅防控方法,并將這些方法切實應用到害鼠消滅防控工作的實踐當中。

2.2合理有效的進行投餌工作

2.2.1單次投餌工作需做到藥用濃度合適

為確保害鼠消滅防控工作的效用化,避免多次投藥對市民群眾造成的困擾與不變,通過不斷的推陳出新,其害鼠投藥技術得到了創新化、科學化的改善,從多次投藥方式已然轉變為了單次投藥方式,且單次投藥的濃度為溴敵隆0.05%、敵鼠鈉鹽0.1%、氯敵鼠鈉鹽0.02%是最為合適的?,F如今,單次投藥方式的鼠害消滅情況已經可以達到90%以上,其鼠害消滅的概率非常高,且比傳統的多次投藥方式的鼠害消滅的效果要好得多,其鼠害消滅概念上升了15%以上。

2.2.2投藥準確,選擇合理的投藥時間及地點

實際調查發現,鼠群喜好同聚且愛共同作惡。鼠群喜歡在農舍、農舍周圍的水稻農田等地進行損壞行動。因此,在制定投藥計劃的過程中,需要針對其鼠群的活動特點及習慣來選擇合理的投藥時間、地點。在鼠群較為集中的地方增加投藥量,如果是普通的地點適當減少投藥量。反之則減少。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縉云縣水稻農田的投藥情況主要采用的是投藥站的形式進行。投藥站不但能夠保證藥物資源的全利用,避免大量浪費情況,還能有效做到綠色環保,不會危害到其水稻農田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投藥站的形式使其滅鼠效率增加,有效推動了滅鼠防控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3結語

通過多種方式相結合的形式,縉云縣水稻農田的害鼠災害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仍然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其滅鼠防控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的提升。滅鼠防控工作應當被作為縉云縣整體規劃的重點工作,因為其害鼠災害會直接性的影響到縉云縣農業的發展。所以,如果能夠在滅鼠防控方面得到進一步提升,將會對縉云縣的整體經濟發展產生較大的推動力。

摘要:自20世紀80年代起,農田害鼠災害已經成了縉云縣的農業發展道路上的重點阻礙。因此,有效解決縉云縣水稻農田的害鼠災害問題至關重要。此次研究針對縉云縣水稻田害鼠災害的特點進行深入分析,了解其縉云縣水稻農田害鼠災害的癥結所在,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希望對縉云縣水稻農田害鼠災害問題的解決有一定的幫助效果。

關鍵詞:水稻農田,害鼠災害,綜合防治措施,縉云縣

參考文獻

[1] 丁新天.縉云縣農田害鼠發生特點及防控對策[J].中國植保導刊,2009(4):31-33.

[2] 《中國植保導刊》2009年第29卷(總第182~193期)總目錄[J].中國植保導刊,2009(12):43-46.

[3] 郭永旺,王登,施大釗.我國農業鼠害發生狀況及防控技術進展[J].植物保護,2013(5):62-69.

[4] 王華弟.農田黑線姬鼠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J].植物保護學報,1998(2):181-186.

洪澇災害的防治措施范文第4篇

一、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特點

巖土工程具體是指在工程建設過程中, 與巖土工程勘察、開挖和加固施工有關的工程建設活動。在巖土工程建設過程中, 容易因多方面因素引發工程地質災害, 大體可分為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兩個方面。比如工程位于地震頻發帶, 在發生地震或導致泥石流、山體滑坡時, 會對工程建設造成嚴重影響, 甚至導致工程建設被完全破壞。我國國土遼闊, 地質地形條件復雜, 地質災害問題已經成為限制巖土工程及建筑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每年因地質災害造成的工程建設損失以數十億計。因此, 在開展巖土工程建設時, 對地質災害及防治措施進行研究十分必要。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 地質工程學逐漸在我國巖土工程項目的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得到了應用, 為解決地質災害問題提供了理論支撐。隨著地質工程學的發展以及巖土工程建設經驗的不斷累積, 人們對工程地質災害的突發性、破壞性特點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 同時可以通過采用科學的地質監測技術以及地質災害治理技術對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進行有效預防, 從而將地質災害給工程建設帶來的實際影響降至最低。

二、巖土工程地質災害成因分析

(一) 常見地質災害類型及成因

在巖土工程建設過程中, 經常遇到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包括地表變形、泥石流、滑坡、以及崩塌災害等。各種地質災害的特點及成因主要表現為:

(1) 地表變形災害, 具體是指工程擬建區域發生的地表塌陷、地表裂縫和地表沉降等災害, 屬于巖土工程中最為常見的一類地質災害問題, 根據災害嚴重程度, 會對工程建設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相關數據統計結果顯示, 目前地球已經進入地質運動活躍期, 在我國約有70多個城市出現不同程度的地表沉降活動, 其中有超過40%的地區受災情況比較嚴重, 出現沉降幅度最大的地區沉降量已經超過3m。而且在一些地表沉降受災地區, 地表沉降問題表現出密集成群特點。地表變形災害的主要誘發原因包括表面巖溶運動、地下礦產、地下水體的過度開發利用等;

(2) 泥石流災害, 巖土工程如果位于降水豐富地區和靠山地區, 容易因降水量過大, 沖刷山體和溝谷的碎石、泥沙、巨礫, 引發泥石流災害。泥石流災害屬于洪流的一種, 其主要誘發原因包括工程施工中不合理的開挖、棄石和棄土行為、以及長期以來因亂砍濫伐產生的水土流失問題等, 通常破壞性較強;

(3) 巖土滑坡災害, 也屬于常見地質災害的一種, 斜坡巖體和土體在一定外界因素影響下, 坡體沿面的軟弱環節會出現大面積下移現象, 進而引發巖土滑坡災害。其主要誘發原因包括地震、積雪熔化、降雨沖刷和地表水浸泡等。此外, 不合理的坡腳開挖施工、堆填加載、開山放炮等行為, 也會引發巖土滑坡災害;

(4) 崩塌災害, 一般發生在陡峭的坡體結構上, 可能由于坡體根部空虛、產生局部滑移, 導致整個巖土體失穩, 從母體結構上脫離, 向下翻滾或傾倒, 最終堆積在坡腳處。造成崩塌災害的主要原因包括強烈的地質振動、不合理的礦產采掘和邊坡開挖施工等。

(二) 巖土工程地質災害影響因素

從上述幾種常見的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類型及產生原因來看, 工程地質災害的發生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方面的影響, 自然因素的影響具體又分為地形地貌條件、水文氣候條件和地質環境特點等。各種自然因素可能是工程地質災害的直接誘發因素, 也可能因長期的歷史變遷和運動累積效果, 在外因誘發下, 成為工程地質災害的間接因素。而人為因素一般為工程地質災害的直接誘發因素, 由于設計和施工不合理, 沒有對工程地質條件進行全面了解, 會對地質結構的穩定性造成破壞, 進而導致工程地質災害的發生。無論何種原因引發的地質災害問題, 都會對工程建設產生嚴重破壞, 可能造成嚴重的人員生命財產損失, 因此, 必須提高設計和施工的合理性, 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降低地質災害的實際影響。

三、巖土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 地質監測技術的應用

針對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復雜性和多種誘發因素, 在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時, 也要從多個角度出發, 對可能誘發地質災害的各方面問題進行全面考量, 從而科學制定工程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在此過程中, 地質監測技術的應用十分必要, 是掌握工程地質條件和施工環境的重要手段。只有在施工前詳細了解擬建場地及周邊地區的地質條件特征, 才能做到對地質災害的全面防治。應根據相關規范要求, 嚴格控制巖土工程地質勘察質量, 通過采取地質測繪技術、巖土鉆探技術和試驗檢測技術等, 對工程地質條件進行詳細分析。

在巖土工程進行過程中, 應成立專業的地質勘察小組, 在項目負責人的統一安排下, 對施工地區進行實地勘察??辈炷康陌ú杉こ痰刭|特征信息、了解地形地貌特點等。在勘察過程中, 對可能遇到的地質災害問題進行預測, 并科學預估災害發生可能性。完成基礎地質數據采集和試驗檢測后, 按照規定編制地質勘察報告, 詳細說明工程施工的地質條件, 為基礎選型、邊坡設計施工等提供依據。在地質勘察工作中因積極引進現代化技術手段, 綜合利用全球定位技術、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技術等, 確保地質數據采集的全面性和準確性。此外, 在各種地質災害發生前, 一般會有明顯的前兆現象, 比如發生滑坡前地面會出現大范圍位移和裂縫、井水會出現突然干涸等, 通過對地質災害前兆進行監測, 可以有效預防地質災害的突然發生。

(二) 環境治理措施

環境治理措施是預防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發生的有效措施, 通過進行植樹造林、合理規劃耕牧, 并采取生態邊坡等技術, 可以提高工程地質環境的穩定性, 改善生態平衡, 進而抑制水土流失等問題引發的工程地質災害。生態環境治理措施是一項長期工程, 同時具有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投資成本低等特點, 能夠有效改善巖土工程周圍的自然環境條件, 從而避免發生地質災害。在泥石流、地表變形等地質災害頻發地區, 可通過采用封山育林和退耕還林等措施, 逐步改善地區地質條件, 降低地質災害的發生幾率。環境治理措施具有長期效應, 必須提高對應用環境治理措施的重視, 從而從源頭上抑制工程地質災害的發生。

(三) 工程防治措施

相比于環境治理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則具有短期性、見效快等特點, 主要是根據前期的工程地質勘察結果, 采取相應的施工技術和基礎處理方法, 改善工程現場地質條件, 降低受地質災害的影響。在采取工程防治措施時, 應以工程實際情況和地質勘察結果為依據, 同時參考近期工程地質災害記錄, 對各種災害情況的發生幾率、影響規模進行預估, 從而合理選擇防治對策。出于經濟方面的考慮, 根據實際災害發生程度確立防治目標和防治強度, 詳細安排工程施工計劃, 可以在確保工程建設安全性的同時, 盡可能降低建設成本。比如在容易發生地質滑坡的工程中, 可以根據災害預估結果, 采用消方減載、后緣地表排水、前緣支擋等措施, 提高工程巖土穩定性, 預防地質災害的發生。

(四) 地質災害避讓策略

對于一些重大地質災害高發區域, 除了要采取上述防治技術, 還要采用地質災害避讓策略, 通過對施工地點和施工時間進行調整, 避免地質災害事故的發生。在許多巖土工程中, 雨水天氣都是地質災害的直接誘發原因, 因此在進行工程施工安排時, 應結合天氣預報結果, 盡量避開雨天施工, 并提前做好工程加固措施, 從而降低地質災害損失。此外, 還可以采用災害轉移方案, 以就近轉移為原則, 對受災群眾進行及時轉移, 避免重大地質災害造成人員生命財產損失。在工程設計過程中, 應對施工地點進行微調, 盡量避開地質災害易發區域。

結束語:綜上所述, 地質災害會給巖土工程施工帶來嚴重影響, 通過對其災害類型及成因進行分析, 可以為工程地質災害預測提供參考。在此基礎上, 通過做好地質勘察工作, 根據勘察結果合理制定施工方案, 對施工場地和時間進行微調, 可以有效降低地質災害對工程施工的影響, 確保建設安全。

摘要:巖土工程是各類建筑工程的基本組成部分, 在建設過程中面臨中多種地質災害風險。本文將對巖土工程的地質災害特點進行分析, 結合幾種常見地質災害類型, 探討其主要形成原因。在此基礎上, 提出幾點針對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包括地質監測技術的應用、環境治理措施、地質災害避讓策略等。

關鍵詞:巖土工程,地質災害,形成原因,防治措施

參考文獻

[1] 宋睿智.巖土工程地質災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山西建筑, 2017, 43 (22) :68-70.

[2] 陳迎輝.巖土工程地質災害成因及防治技術探析[J].硅谷, 2015, 8 (03) :145-146.

洪澇災害的防治措施范文第5篇

廣德縣位于安徽省東南部, 域內溪澗密布, 河流大多數為出境河流, 主要有桐汭河和無量溪河, 均屬長江流域水陽江水系郎川河支流上游, 其中桐汭河縱貫南北73.5 km2, 主要支流有10條, 流域面積897.3 km2;無量溪河縱貫73.2 km2, 主要支流有16條, 流域面積1 079.9 km2;另外朱灣河、石進河、廟西河和橫山河分別流入浙江省長興縣、安吉縣和江蘇省溧陽市, 白馬河則流入本省寧國市, 出外水系流域面積達187.6 km2。新中國成立以來, 廣德縣從1951-1999年間, 有17次主要的山洪災害發生, 淹沒的農田、損壞的水利設施、沖毀的房屋、傷亡人數、毀壞的公路等不計其數。時隔十幾年, 就是在2016年的6月19-20日, 7月1-3日, 廣德縣普降特大暴雨, 廣德縣全境連續遭受2次特大暴雨的襲擊, 全縣中小河流高水位運行都出現不同程度的險情, 農田、道路、房屋等都受到極大的毀壞, 直接經濟損失達11億元。由此可見, 廣德縣地理位置是易發生洪水災害地段。所以, 針對廣德縣的中小河流山洪災害的防治問題成為了現在的重要課題。

2 廣德縣中小河流山洪災害防治存在問題

2.1 無序河道采砂, 河流形態嚴重破壞

廣德縣內部分河灘、河道的凌亂, 都是早期不懂節制的采砂所導致的, 嚴重破壞的河段堤防, 水流的混亂, 嚴重破壞了整個河流形態, 采砂廢棄物胡亂的堆放, 肆意的擠占過水斷面, 將河道過流的能力嚴重削弱。還有一些橋梁有著較小的墩間距, 就會將漂浮物攔截, 當洪水發生的時候, 產生嚴重的束水和阻水現象, 將洪水下泄嚴重影響, 從而抬升河道水位, 將災害的程度加重[1]。

2.2 總體規劃缺失, 防洪管理體系有待完善

在廣德縣, 主要問題之一是在中小河流沒有系統地開展規劃工作, 治理任務以及治理目標不明確, 治理項目前期工作比較薄弱。但隨著時間和經濟的發展, 以及人口的逐漸增多, 河流的沿岸的城鎮規模日益擴大, 重要糧食生產基地的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 因此提出了更高的防洪安保標準。但之前的工作并不能滿足河流管理和治理需求, 也不能有效指導將近期的河流的保護和治理工作。此外, 因為流域防洪總體規劃的缺失, 抵御洪水災害的能力較低, 也沒有形成科學的防洪管理體系。

2.3 投入資金不足, 問題日漸突出

治理資金不足也是廣德縣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中小河流治理中, 投資渠道和投資機制的缺失。隨著時間發展, 取消了“兩工”政策, 不僅減少了對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 還減少了堤防加固以及河道清淤工作, 使中小河流問題日益突顯。

2.4 防洪基礎設施薄弱, 河道萎縮嚴重

洪水暴漲暴落, 源短流急, 是中小河流的特點。在廣德縣, 許多中小河流標準較低和防洪設施較少, 其中包含糧食生產基地、重要集鎮以及河流沿岸的縣城。常常發生較大洪澇災害的原因之一是許多地方不設防。此外, 一些中小河流流域水土流失嚴重, 且違章建筑、垃圾傾倒等侵占河道的現象日益加劇, 從而降低了河流的行洪能力, 河道嚴重萎縮, 對廣德縣的防洪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3 廣德縣中小河流山洪災害防治的措施

3.1 因地制宜, 注重實效

按照廣德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 制定切實可行的治理目標。從廣德縣的防洪現狀況, 找準需要進行治理的薄弱部位、關鍵環節以及重點河段, 采取切實可行的、有效的、成本較低的措施, 優先解決最突出的問題, 有效治理廣德縣中小河流山洪災害。

3.2 統籌協調, 綜合治理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 不僅要安排好洪水的出路, 還要有效防御洪水, 統籌協調中小河流下游和治理河段防洪標準的關系, 統籌處理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河流生態環境保護、城鎮發展和中小河流治理的關系, 統籌兼顧排澇和防洪、河道管理和河流治理、長遠進而近期以及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之間的關系, 統籌銜接山洪災害的防治和中小河流治理之間的關系[2]。

3.3 明確事權, 分級負責

應明確事權, 分級負責。中央應適當給予補助, 地方應該積極地抓好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 維護生態環境功能和和河流自然功能, 加強中小河流管理工作, 在最大限度上促進廣德縣中小河流洪澇災害的良性治理。

3.4 突出重點, 量力而行

在治理時, 應突出重點。主要目標是重點地區中小河流沿岸城鎮、大中型灌區及基礎設施的防洪安全, 優先安排具備前期工作基礎的項目和河流的規劃, 重點治理洪水風險較高的農村地區的中小河流, 不僅需要量力而行, 還需要考慮中小河流的近期治理需求, 治理需分期分段, 還需兼顧輕重緩急[3]。

4 結語

防治廣德縣小河流山洪災害, 應充分了解災害發生的原因, 從而因地制宜, 對癥下藥。每一個實施和規劃的部門, 不僅應協調好本系統過之中的銜接, 還要加強每一個部門之間的橫向聯系, 采納和吸取每一方面的合理化建議, 確保項目建設和規劃的科學性、整體性。

摘要:隨著全球氣候變暖, 極端天氣氣候災害發生日趨頻繁, 由此引發的暴雨洪水對人民財產造成極大危害。廣德縣域內溪澗密布, 無量溪河和桐汭河是域內主要的河流。經過各屆政府努力, 廣德縣通過山塘建設、水庫病險加固、河道整治和封山育林等, 但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依然偏低、防洪體系不健全, 一旦遭遇暴雨, 導致洪水爆發, 給廣德縣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針對廣德縣中小河流洪澇災害的防治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中小河流,山洪災害,防治,廣德縣

參考文獻

[1] 黃國如, 成國棟, 冼卓雁, 等.清遠市瑤安小流域山洪災害成因分析[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 2015 (3) :136-141.

[2] 劉立雪.中小河流水文檢測系統建設項目簡析[J].河北水利, 2015 (5) :15-16.

洪澇災害的防治措施范文第6篇

第1條:主管礦長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責任者,要定期抓;生產礦長要經常抓;總工程師要親自抓。

雨季期間,礦成立防洪領導小組,防洪領導小組組長由主管礦長擔任。領導小組定期召集會議,研究防治水工程安排,解決防治水工作中的問題,檢查各項防治水工程的進展情況。在人力、物力和資金上給予保證。

第2條:地測隊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礦區(井)水文地質調查和觀測(降雨量觀測、井下涌水量觀測、地面河流流量觀測),并將調查收集到的資料填繪在井上下防治水系統圖上。

查明礦區(井)的各種充水因素,分析研究地表水、地下水滲入礦井的規律,為防治水工作提供技術依據。

地測隊還應負責提出年、季、月的水情水害預報,為防治水工作安排提供資料。

第3條:雨季期間設立監時的雨季“三防”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地測隊,隊長任辦公室主任。

辦公室負責防治水工作計劃的安排。各項防治水工程要嚴格按公司批準的設計和規定的工期組織施工??⒐ず蠼M織驗收并提出竣工報告報公司審批。

每年雨季前必須對防治水工作進行全面安排和檢查,同時組織不脫產的抗洪搶險隊伍,儲備足夠的防洪搶險物資,編制防洪應急預案。

雨季期間要派出值班人員隨時觀測分析險情,特別是有突水危險的區域要加強巡邏檢查,發現有以下情況之一立即報告礦防治水領導小組和礦調度室,及時組織力量,采取應急措施進行處理,并按應急預案規定上報公司防洪辦公室和公司調度室:

1、采掘工作面發生突水征兆,有突水發生的可能;

2、礦井發生突水,突水量在1m3/min以上;

3、暴雨后礦井涌水量猛增威脅礦井安全,礦井涌水量超過礦井最大排水能力83%時;

4、當有水害威脅的小礦井開采越過礦井安全防水煤柱線時。

雨季結束后、辦公室要在總結當年防治水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下防治水工作計劃和防治水工程項目(包括設計、預算和圖紙)報公司審批。

第4條:充分分析礦井充水條件,對有突水威脅的地段,編制探放水設計進行探放水,消除突水威脅后方可恢復生產。

第5條:對礦井范圍正在開采的小煤礦進行實測監控,并在井上下防治水系統圖上標出小煤礦及廢棄的小煤窯的井口位置、開采層位、積水情況等。對威脅礦井安全的小煤礦、必須及時報請公司和地方政府協助處理。

第6條:在作業規程里規定避災路線,設置路標,并且要讓全體井下職工都能熟悉,以備一旦突水能安全撤離,避免意外傷亡事故。

(二)、地面防治水

第7條:地測隊必須查清礦井范圍內及附近地面水流系統的匯水情況、疏水能力和有關水利工程的情況,并進行定點定時觀測。收集河流的寬度和深度的變化??萦昙竟澚髁?、流速、水質、最高洪水位及洪水期最大淹沒范圍、兩岸小煤礦開采情況。河流流經地層以及對大井安全的危害程度等資料和數據。必須逐年、逐月搜集或測定當地降雨量、做好資料的積累和分析工作,以便結合礦區具體條件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統。

第8條:井口附近和塌陷區內外的積水應設法排除,不得任其流入井內。

當雨水地面水可能浸入井下時,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措施,并符合下列要求:

1:礦井受到河流、山洪威脅時,必須采取河流改道、修筑堤壩和匯洪渠,防止洪水流入井下。

2、排到地面的礦井水、必須引出可能造成循環水的范圍之外,排水溝要經常清理,保持暢通,避免倒滲井下。

3、漏水的溝渠和河床應及時鋪底補漏或改道。地面裂縫和塌陷坑必須填平夯實。填塞工作要有安全措施,防止人員陷入塌陷區。

4、雨季期間,每次大雨或連續降雨時及其雨后,必須派專人檢查礦井及附近地面有無裂縫和老窯陷落等現象,一旦發現漏水情況,必須及時處理。

5雨季期間,每次大雨或連續降雨時及其雨后,必須 派專人巡

視區內河流,溝渠的流暢情況。發現堵塞河道,立即進行清理。

6、發現小煤礦與礦井貫通,且又有可能作為進水通道時,必須采取措施,堵截水源,并將設計報公司審批。

7、在有滑坡危險的地段,可能威脅礦井和住宅區人身安全時,必須采取防止滑坡措施。如果客觀無法制止滑坡時,必須設立觀測站,大暴雨或連續降雨時日夜設立警戒和派人巡邏,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將受威脅地段的人員撤離危險境界。

第9條:各單位要嚴禁將矸石、爐灰、垃圾、以及工農業生活廢棄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沖到的地方,以免洪水時沖到工業場地和建筑物附近或淤塞河道、溝渠。

(三)、井下防探水

第10條:在受水害威脅的地區掘進巷道時,必須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

1、在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必須確定積水線,探水線和警戒線并在采掘工程平面圖上標注,采用鉆探等方法探水,查清水文地質條件:

(1)接近被水淹及的井巷、老空、老窯或小煤礦(窯)時;

(2)接近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區域,并有出水征兆時;

(3)接近含水層、導水斷層、溶洞和陷落柱時;

(4)打開隔水煤柱放水時;

(5)接近同地表水體、含水層或其他積水體連通的斷層破碎帶時; 6)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鉆孔;

(7)接近有水或稀泥的灌漿區時;

(8)頂底板原始導水裂隙有透水危險時;

(9)接近其它可能出水地區時。

2、探水或放水時必須編制探放水設計(包括單孔設計以及保證施工人員安全的措施),由礦總工程師組織地測隊、技術部、安檢站、抽采工區等部門審查,礦總工程師簽發后交抽采工區施工。水壓大于2MPa的導水構造探放水設計必須報公司總工程師批準。

3、探放水后,抽采工區必須向地測隊提供符合質量要求的探放水鉆孔資料,由地測隊結合其他手段實行水文地質調查獲得的資料寫出水文地質情況分析報告,并提出防范措施。經礦總工程師組織生產記述、安全、工程等部門審查批準后方可進行或繼續進行采掘工作。水壓大于2mPa的導水構造探放水工作結束后分析報告及防范措施還需報公司安全管理部、生產管理部及防治水機構會審批準。

第11條:沿斷層防水煤柱邊緣布置的工作面,在煤柱附近開切眼時,必須邊掘邊探,隨時對防水煤柱進行探查,探查防水煤柱尺寸是否符合設計規定,如不符合規定,按煤柱尺寸要求重新開切眼,探查后,所有鉆孔必須封孔。

第12條:對小窯老空充水區,充水巷道、導水斷層,強含水層、陷落柱、老鉆孔等需探放水的地區。都必須根據《礦井水文地質規程》規定確定積水線、探水線和警戒線。并準確地繪制在采掘工程平面圖上,開拓掘進工程到區警戒線時,必須隨時警覺,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先探后掘,嚴格掌握鉆孔的超前距離。鉆進時發現煤巖松軟、

片幫、來壓或鉆眼中水壓、水量突然增大,頂鉆等異常時,必須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立即向調度室匯報,并派人監測水情。如果發現情況危急時,必須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區的人員,然后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第13條:在安裝鉆機探水前,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加強鉆孔附近的巷道支護,背好幫頂,并在工作面迎頭打好堅固的支柱。

2、清理巷道浮煤,挖好排水溝。

3、在打鉆地點或其附近安設專用電話。

4、確定主要探水孔位,孔數、孔深、鉆孔方位,孔底所探測和控制的區域。必須確保井巷和井下人員的安全。探水孔確定后,應由測量人員進行標定。負責探放水的工作人員必須監督現場,共同確定鉆孔方位、傾角、鉆孔布置及鉆孔深度。

5、在預計水壓大于1kg/cm2(10t/m2)的地點探水時,應預先固結套管。套管口應安裝閘閥。套管深度必須在探放水設計中規定。特別危險的地區,還必須預先開掘安全躲避洞,規定撤人的避災路線等安全措施,要使施工人員人人皆知。

6、煤層內原則上不得探高壓充水斷層、含水層及陷落柱水,如確實需要,可先建防水閘墻并在閘墻外向內探水。

第14條:探放水鉆孔的布設及鉆孔超前距的確定。一般情況按扇形或半扇形布孔,終孔間距一般為20米。

(四)、排水設施

第15:井下排水設施,主要排水設備(包括水泵、水管、各類閘閥和配電設備)應符合下列要求:

1、水泵:必須有工作、備用和檢修三套水泵。

2、水管:必須有工作和備用的水管。

3、配電設備:應同工作、備用和檢修水泵相適應,并能夠同時開動工作和備用的水泵。

4、工作水泵和工作管路的能力應該保證在20小時內排出礦井24小時的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備用的水泵和管路應能在20小時內排出礦井24小時的最大涌水量

5、主要泵房至少有兩個出口,一個出口用斜巷道到井筒,這個出口應高出泵房地面7米以上;另一個出口通到井底車場,在這個出口的通路內,應設置容易關閉的既能防水又能防火的蜜閉門。泵房和水倉連通道,應設置可靠的控制閘門。

6、礦井水倉必須有主倉和副倉,當一個水倉清理時,另一個水倉能正常使用。礦井水倉的有效容量應能容納8小時的正常涌水量。

7、水倉進口外應設置篦子。

8、水泵、水管、閘門、排水用的配電設備和輸電線路,都必須經常檢查和維護。在每年雨季以前,必須全面檢修一次,保持臺臺完好。對所有零配件都應補充齊全,對全部工作水泵和備用水泵進行一次聯合試運轉的排水試驗。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9、每年雨季以前,由礦長負責組織力量對水倉、沉淀池和水溝中的淤泥清理一次。

(五)、隔離煤柱

第16條:相鄰礦井的隔離煤柱一般為40米,各家留設20米。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時,必須按《礦井水文地質規程》有關規定進行計算。

第17條:凡屬下列情況之一者,必須留設防隔水煤柱:

1、煤層露頭風化帶。

2、在地表水體,含水沖積層和水淹區臨近地帶。

3、與強含水層(包括老空水)間有水力聯系的斷層或強導水斷層接觸的煤層。

4、有大量積水的老窯老空區。

5、導水、充水的陷落煤柱與巖溶洞穴。

6、與水體有聯系的有可能突水鉆孔。

7、井田和礦井技術邊界。

第18條:各種防水煤柱由礦地測隊分管防治水工作人員根據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煤層賦存條件、開采時圍巖性質及巖層移動特征等因素按照《礦井水文地質規程》有關規定編制專門設計,經礦總工程師組織有關部門初審后報公司總工程師組織安全部、生產部、等有關部門審查批準。

第19條、礦井留設的各種防隔水煤柱一經上級審查批準,必須加強監督檢查,不得隨意變動,嚴禁本礦或小煤礦開采和破壞。

(六)、獎懲

第20條:凡違反《煤礦防治水工作條例》和本防治水措施而造成事故者,應該按其危害程度追究責任。

1、有下列情況之一者。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

(1)發布的指示、命令和決定等違反《煤礦防治水工作條例》和本防治水措施的;

(2)沒有按期完成當年防治水計劃的;

(3)由于防排水設備與設施失修或不完整而造成水害事故的;

(4)發生水害事故后,不積極組織搶救或事故后不采取防范措施。致使同類事故同時發生的。

(5)不合理安排或挪用防治水工程經費的。

(6)隨意決定采動或破壞煤柱的。

(7)不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

2、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追究當事人或肇事者的責任:

(1)違章作業或違章指揮造成事故的;

(2)發現有突水征兆,不采取措施又不及時報告的;

(3)對嚴格執行《煤礦防治水工作條例》和本防治水措施的人員打擊報復的;

(4)玩忽職守造成事故的;

(5)發生事故后弄虛作假或嫁禍于人的;

第21條:凡認真貫徹執行《煤礦防治水工作條例》和本防治水措施,對煤礦安全生產做出貢獻的有關單位或人員,應按其貢獻大小,

分別給予表彰和物質獎勵。

1、實施防治水措施,解放并采出受水威脅的煤炭資源的;

2、歷史上曾發生多次突水,經過努力每年未發生突水事故的;

3、安全防治水工作有成效,五年未發生突水事故的;

4、在救災中,情況明,措施得力,節省排水電費及救災物資,節省時間效果顯著的。

鹿山優質煤公司九井 中長期防治水規劃

煤礦開采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近、揭露或波及破壞某些含水層,同時可能受雨季大氣降水影響,給礦區及礦井生產安全造成威脅。水害是煤礦五大自然災害之一,為此,特制定防治水管理規定: 中長期防治水規劃

一、防治水管理機構

組 長:劉伯森 副組長:關力友、

成 員:李成海、于浩、丁長春、劉洪國

責任分工

1、領導組負責本礦中長期防治水的領導工作,領導組辦公室設在防治水科。

2、防治水科負責統一指揮安排,所有單位及個人必須積極配合有關防治水的各項工作。

3、調度室負責有關防治水的協調工作。

4、地測技術員負責編制防治水措施及水文地質資料的收集工作。

5、機電部負責排水設備、設施的正常運行。

6、探放水隊負責井下各采掘地點探放水工作的具體操作和落實。

7、相關隊組要協助好防治水科的工作。

8、安全部負責監督各單位防水工作的執行情況。

9、運搬隊負責各排水點的清淤工作。

三、具體規劃

(一)礦區水文地質概況

1、研究區域水文地質條件,確定礦區所處水文地質單元的位置,詳細查明礦區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區域地下水對礦區的補給關系,主要進水通道及其滲透性。

2、詳細查明礦區含(隔)水層的巖性、厚度、產狀、分布范圍、埋藏條件,含水層的富水性,礦床頂底板隔水層的穩定性。著重查明礦床主要充水含水層的富水性、滲透性、水位、水質、水溫、動態變化以及地下水逕流場的基本特征,確定礦區水文地質邊界。

3、詳細查明對礦坑充水有較大影響的構造破碎帶的位置、規模、性質、產狀、充填與膠結程度、風化及溶蝕特征、富水性和導水性及其變化、溝通各含水層以及地表水的程度,分析構造破碎帶可能引起突水的地段,提出開采中防治水的建議。

4、詳細查明對礦床開采有影響的地表水的匯水面積、分布范圍、水位、流量、流速及其動態變化、歷史上出現的最高洪水位、洪峰流量及淹沒范圍。詳細查明地表水對井巷充水的方式、地段,并分析論證其對礦床開采的影響,提出地表水防治的建議。

5、礦層與含(隔)水層多層相間的礦床,應詳細查明開采礦層頂、底板主要充水含水層的水文地質特征和隔水層的巖性、厚度、穩定性和隔水性,斷裂發育程度、導水性以及溝通各含水層的情況,分析采礦對隔水層的可能破壞情況。當深部有強含水層時,應查明主要充水含水層從底部獲得補給的途徑和部位。

6、調查老窿的分布范圍、深度、積水和塌陷情況,大致圈定采空區,估算積水量,提出開采中對老空水的防治建議。

7、詳細查明井田水文地質條件,評價礦井充水因素,預算先期開采地段涌水量,預測開采過程中發生突水的可能性及地段,評述開采后水文地質條件的可能變化。

8、著重查明裂隙含水層的裂隙性質、規模、發育程度、分布規律、充填情況及其富水性;巖石風化帶的深度和風化程度;構造破碎帶的性質、形態、規模及其與各含水層和地表水的水力聯系;裂隙含水層與其相對隔水層的組合特征。著重查明巖溶發育與巖性、構造等因素的關系,巖溶在空間的分布規律、充填深度和程度、富水性及其變化,地下水主要徑流帶的分布。

9、著重查明直接充水含水層的富水性、滲透性,地下水的補給來源,補給邊界、補給途徑和地段;直接充水含水層與其他含水層、地表水、導水斷裂的關系。當直接充水含水層裸露時,還應查明地表匯水面積及大氣降水的入滲補給強度。著重查明直接頂板隔水層或弱透水層的分布、巖性、厚度及其穩定性、巖石的物理力學性質和水理性質、裂隙發育情況、受斷裂構造破壞程度,研究和估算導水裂隙帶高度,分析主要充水含水層地下水進入礦坑的地段。著重查明承莊含水層徑流場特征,直接頂底板的巖性、厚度及其變化,巖石的物理力學性質和水理性質,以及斷裂構造對底板完整性的破壞程度,分析論證可能產生底鼓、突水的地段。

(三)防治水規劃

本礦井的防治水規劃主要從兩方面著手

1、地表水防治

1)進一步查清井田的水文地質條件。

2)對井田范圍內及相鄰礦區回采塌陷所造成的地面裂隙檢查、填充、疏通。

3)具體措施:開挖排水溝,防水堵漏。

4)定期與相鄰礦井做好圖紙交換,及時掌握鄰里關系的采掘動態,預防突水。

2、井下防治水措施

1)嚴格執行“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

2)根據礦井地質地形條件,必須掌握礦井開采的詳細資料,并標記在礦井采掘平面圖上,確定礦井涌水的位置及水量、波及范圍。 3)相鄰礦井的分解處,必須留設60m的防水煤柱;相鄰采區必須留設50m的防水煤柱;相鄰工作面必須留設10m的隔水煤柱;為防止斷層破碎帶突水,斷層兩端留設煤柱(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由采掘技術員負責設計,確保安全。

4)嚴禁在留設的各種防隔水煤柱中采掘,破壞煤柱。 5)在有突水危險的區域,要設置放水閘門或防水閘墻,進行封閉隔離,以減少危險和涌水量。

排水應符合下列要求及規定:

(1)水泵:必須有同能力的備用水泵、檢修水泵,水泵工作能力應在20小時內排出礦井24小時的正常涌水量,機電科負責水泵的安裝調試及正常運轉。

(2)管路:必須管徑相同的備用管路且暢通無阻,能配合水泵在

20小時內排出礦井24小時的正常涌水量,專用排水管路由機電部負責,無專用排水管路時由通風部負責。

(3)配電設備:應同工作、備用水泵及檢修水泵相適應,能夠同時開動工作、備用水泵,由機電部負責;

(4)礦井主排水系統必須由雙電源雙回路,由機電部負責;

(5)排水設施(水泵、水管閘閥、排水用的配電設備和輸電線路)必須經常檢查和維護,由通風部負責,機電部配合。

(6)井下各個水倉、水溝必須定期清理沉淀池內煤泥,保證不影響排水。

(7)井下各個水倉的排水由機電部負責,各順槽內積水及工作面老空水由所管轄隊組負責排至采區水倉再至主水倉,運輸大巷積水由運輸隊負責排至采區水倉或主水倉。(各隊的排水工作必須由專人負責)

(8)根據礦井水害的危害程度,必須制定相應的防治水管理措施。

四、探放水安全技術措施

1、成立專門的探放水組織機構

2、探放水時的工作職責

(1)只要有探水時每班安排技術員負責確定探水地點范圍,探水方位、角度,探水范圍內地質構造情況,并有專人現場跟班指導。 (2)調度室負責探水期間的全面具體指揮工作,安排各級管理人員跟班監督工作。

(3)機電部負責安排把探水、排水設備安裝好,并調試正常運轉。

(4)探放水隊具體負責探水的實際操作,由跟班技術員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的技術指導工作。

(5)安全部負責監督探放水措施的執行情況,并對涉及安全設施進行檢查,無異常時方可操作探水。

3、探水時技術措施

(1)慎重確定探水地點,避免在危險區內安設鉆機,更不可“有疑”不探,盲目前進。

(2)安設前先將探機附近的支護進行加固,防止冒頂和片幫傷人。 (3)防治水科合理布置鉆孔數量、方位、角度,確定超前距、幫距。 (4)機電部負責檢查排水系統中的水倉、水溝及管路、排水水泵及電動機,使之正常運轉,達到設計的最大排水能力。

(5)排水設備安裝必須采用專用供電線路,專用排水管路,確保排水時,排水設備的正常運轉。

(6)瓦檢員必須現場跟班隨時檢查工作地點的瓦斯濃度,以防止鉆孔內瓦斯突出,如有異常,及時匯報處理。

(7)探水時調度室必須及時掌握探水情況,確保探水各項工作的安全實施。

(8)當探透老空時,涌水量較小時,采取堵水,在距探水點10m的地點使用雙墻閉貫進行堵截。

(9)檢查流水路線和人員撤退、避災路線,避災路線內不許有煤、矸、物料、礦車等阻塞,時刻保證暢通無阻。

(10)加強探水地點頂幫支護管理,有松動或破損的支架及時修整或

更換。

(11)建立健全探水時的各項記錄及各負責人簽字記錄。 11)發生水害事故的事的應急措施

(1)發生水害事故后,當班隊長負責清點人數,告知工人不要恐慌,按演習時的逃生路線有序撤離。

(2)發生水害事故后,現場附近地點的工作人員應首先做好自身安全防護,躲避到就近硐室內、拐彎巷道或其他安全地點,情況緊急時,可抓牢棚腿、棚梁,防止被水沖倒。

(3)撤離前,應設法將撤退的行動路線和目的地告知礦值班領導。 (4)水害事故發生后,現場及附近地點工作的人員,在脫離危險后,應迅速觀察和判斷突水地點、涌水程度、現場被困人員情況等,利用電話或其它聯絡方式報告調度室,調度室向受威脅區域人員發生警報通知。

(5)如是老空水涌出,使所在地點有毒、有害氣體增加時,作業人員立即佩用好隔離式自救器,決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在不佩帶防護器具的情況下,進入災區。

(6)調集一切可以利用的排水設備,加快排水速度,降低礦井涌水量水位。

(7)如因突水破壞了巷道中的照明和指示牌,迷失了行進方向時,遇險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8)加強災區的通風,為避難人員創造生存條件。

鹿 山 優 質 煤 公 司

中 長 期 防 治 水 規 劃

2015

鹿 山 優 質 煤 公 司

礦 井 水 災 防 治 措 施

2015

井下透水預防

1. 礦井下透水的種類

(1) 老空水:在礦井中分布最廣,對人身的危害最大,事故教訓也最多。

(2) 鉆孔水:是勘探工作中遺留下來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打鉆以前,地面匯水區,地下含水層以及洞窯性的喀斯特溶洞巖層都與煤層上下隔絕,但在鉆探以后,這些巖層便互相貫通了。因此,當井巷碰到鉆孔時,往往會有大量的水涌出。有時采掘工作面雖離鉆孔還有一定的距離,但鉆孔水也會將煤壁沖潰,造成穿水的事故。

(3) 裂縫水:常以兩種形式出現:一種是新型礦井開采水平較深,受雨水影響較小,但上下層的含水量較大。如遇隔水層不夠厚或開采方法,頂板管理不夠合理等,都能引起隔水層破裂,造成嚴重的頂板淋水現象,影響生產的順利進行。另一種是土窯復建時所遭受的裂縫水害,一般說來土窯附近都難免有大小不等面積的塌陷區,形成盆地,這些地區雨水匯集,順塌陷裂縫浸入井下,造成井下排水困難。

(4) 地面水:對井下威脅最大的是山洪暴發,因為它會造成灌井事故。另外,地面河流,湖泊,池沼等水的下滲會使采區地面的裂縫擴展,造成透水事故。

(5) 地下水:主要是指含水層及有溶洞巖層的來水,這些水一經透出也往往造成淹井。

(6) 斷層水:由于地質變化,出現斷層以后,往往將含水層的水溝通起來,當井巷遇到斷層時就有大量水透出。

(7) 層間水:巖層露頭部分,受長期的風化作用,裂紋特別發達,因而水就會由巖層的露頭流入,形成層間水,層間水常常隨著透水巖層的傾斜、標高和構造等條件的不同,有很大變化。一般來說,平緩巖層的補給水,比垂直巖層多,山谷露頭的滲水比山嶺露頭多,破碎地帶又往往形成蓄水帶。

2. 礦井透水的規律和現象

按照一般的透水規律,積水區水頭越高,壓力就越大,因此,在處理水頭高的積水時,必須采取化整為零的辦法,將高水頭和積水分成若干段,一段一段地放水?,F在普遍采用的“分段下行探放水”的方法,可避免一次處理時煤壁被壓破的危險。實踐證明,凡是與地面上下匯水區互相貫通,互為補給水源的老空、斷層裂縫等,都必定有水,因此,遇到有補給水源的老空、斷層、裂縫、鉆孔時,特別要提高警惕,并采用周密的防水措施,防止透水。

礦井透水事先都有預兆,可根據八種不同的透水象征,辨別其是否有透水的危險。

(1) 發潮:煤本身是不透水的東西,但當受到一定壓力的水的作用,仍會有部分的水分浸到煤體里去。因此,當采掘工作面臨近積水區時,就會發現局部的或大面積的發潮現象,這種發潮現象不完全是由于接近水區的緣故,遇到底板巖層為透水巖層時,也常使煤體有發潮現象。

(2) 發汗:當工作面接近積水區時,因受水壓作用,通過煤的層理、節理、水就透過煤壁并聚成水球現象,看起來就象人出汗一樣。

這里必須指出,上述兩種象征,無論發潮和發汗,有時都會出現假象,這種發潮和發汗的真假,往往采用“淺剝皮”的辦法加以鑒別,就是將發潮或發汗的煤面,剝去一薄層,觀察探試新暴露的煤層是否也發潮,如果發潮,就證明這是透水象征。

(3) 流水或滴水:這種現象是發汗進一步發展的結果,證明工作地點與積水區的距離越來越近了,也證明隔水煤墻越來越軟,隔水性越來越差,抗壓能力越來越少,總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這時必須百倍警惕,加緊處理。

(4) 掛紅:這種現象往往是流水現象出現后產生的。這種現象說明水內含有鐵的氧化物,或硫鐵礦物等,出現“掛紅”一般認為是接近老空積水的象征。

(5) 空氣變冷:工作面接近大量積水區以后,影響工作面氣溫降低,感到發涼。

(6) 硫化氫氣味加大:二硫化氫氣體也是老空區的產物。因此,當工作面接近老空區時,有時可嗅到硫化氫的氣味。

(7) 水叫:一般有兩種聲音:一種是:“嘶嘶”的聲音,這種聲音,很象低沉的雷鳴聲或不開鍋的聲音,這是因為水位有了變動或受滾動巖石撞擊影響的結果。

(8) 鉆孔底發軟或出水。用探水鉆或釬子探水時,如發現鉆孔底發軟,鉆屑發潮,就說明釬子快到積水區,如繼續鉆就有出水可能。

上述現象都是接近積水區(或老空)的征兆,要特別注意采取措施,嚴防積水突出造成危害。鑒別老空水有以下幾種辦法:用手指蘸水搓動有潤滑感覺;用鼻嗅有腐臭;有時夾雜著臭雞蛋的氣味,用口嚼有澀味;有腐朽質的沉淀物及懸浮物,詳細觀察比較時,會發現它的透明度較低;化驗分析時,耗氧量大,有機質氧化時所耗氧氣越明,證明有機質越多。

3. 預防礦井透水的兩大措施 第一, 組織措施

(1) 教育井下職工必須熟悉透水象征,發現透水象征時須立即匯報給值班人員,并上報主管領導,未經研究分析和提出安全措施,同時也未確定水源以前,不得繼續作業。

(2) 組織專人對探水點或淋水地點逐日進行觀察,并記錄變化情況,作出分析比較,如有明顯變化,不得繼續作業。

(3) 必要時組織專業探水隊,專門進行探水工作,并直接由礦長領導,制定探水制度,切實貫徹有象征必探的原則。

(4) 對井田范圍以內的老空要詳細進行調查,并將調查資料繪在地面與井下對照圖上,詳細標明老空分布范圍和積水數量,并慎重劃出老空警戒線。同時,要反復慎重地核實過的有關資料。 第二, 技術措施:

(1) 分段下行探水法:探放水是解除水害威脅的最主要的措施。因為這種方法既適應水頭低的老空水,也適應水頭高的積水采用化整為零的方法放盡,如果對水頭很高的積水采用“端底”的方法作一次處理時,危險就會大大增加。因此,采用“分段下行探水法”把高水頭的積水分為若干段,從上而下地依次探放。這樣每次探放所遇到的水頭高度就能控制在安全限度以內。而且這個方法的采用與斜井片盤開拓程序可以完全一致起來。即使是在堅井開采的情況下,采取這一方法,也是符合客觀規律的。

(2) 鉆孔的布置與鉆孔數目的確定。當工作地點發現有透水象征而決定探水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鉆眼怎樣布置,鉆孔數如何確定。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根據煤層厚度、傾角大小、巷道與頂底板的關系是平巷還是上下山及其斷面大小等具體情況來確定。根據不同情況大體可分為以下幾種方法:①如果煤層不厚(2.0米以下),而斜角又比較平緩時,所作的巷道,無論是平巷或是上下山,鉆孔的布置都可以采用比較簡單的方法進行。即在巷道中布置一個與頂底板平行的鉆孔,另外在巷道兩幫各布置一個與擋頭成45°角的鉆孔,以控制從兩幫透水的可能;②在厚煤層里送道時情況就比較復雜,如果巷道是沿著頂板送時,那么探孔就應多設幾個。就是說,一方面要探明正前方及兩幫有無老空,另一方面還要探明前下方有無隱患;如果巷道是沿底板前進時,探眼必須是既能探明正前方(包括兩幫)的情況,又能探明前上方(包括兩幫)有無老空存在。如果巷道開在煤層腹部,需探水時,探眼的布置就應照顧到更多方面,無論正前方、前上方、前下方以及各方面兩幫都應控制住才成。③如在立槽厚煤層內送道時,情況又所不同:除正前及下幫要布置探眼外,前下方、前上方及下幫上下角均應成有放射形的方向布置探眼??傊?,應根據巷道及煤層的具體情況,參考當時當地的有關調查資料來確定探眼的布置方法。關于探眼數目的確定,也是根據各種不同情況來決定。無論在任何條件下,都應掌握一條,就是用最少的探眼達到全面控制透水的目的。

(3) 掌握安全超前距離。關于探眼的超前距離問題,安全規程上有明文規定。規程要求探水的超前距離至少要保持20米。但在實際執行中,特別是沒有探水設備或者探水設備不足的單位,往往不能達到這一要求。對這些單位來說,深入摸清當地過去透水經驗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主要是從過去透水事件中查清煤墻被突破的厚度,當時突破煤墻的水頭高度以及煤質等。參考這些情況來規定探水工作的超前距離。如有的單位規定“探四進一保持三”的意思是說,探深四米、掘進一米、保持三米超前離。

(4) 放水問題:在進行探水時就應該做了一切放水工作的準備。只有將積水放出以后,才能徹底清除水害危脅,擴大采區,多采煤。如果所探放的積水情況已調查很清楚,應及早在探水巷道內安排適當地點接好放水管。放水管的安裝方法是把帶有截水門的放水管裝在錐形的混凝土圓柱中。為使放水管能固定在混凝土圓柱中,管子外套要備有錐形環。這樣,裝好以后,將鉆桿通過帶有水門的放水管進行鉆眼工作。鉆進時為了保證安全,必須在工作面附近裝設不透水的帶門的隔水墻,門要向來水的方向開啟,隔水墻也可以不帶門,直接設在工作面的前面,在這種情況下,鉆眼工作就要在墻外進行。但無論哪種隔水墻都必須裝有放水管。以便關閉后放水之用。在接近個別積水區或涌水量大的含水層時,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這種辦法的探眼深度可以縮小到3-5米。如果預計積水量不大時,則可以不用放水管,但要事先預備好長約1.5-2.0米的錐形木塞。

4. 排水設施

(1) 排水溝:用途是把各個工作地點的水匯集到井底水倉,以便再由井底水倉排到地面。為了保證水能從水溝自動流出,水溝應向井底方向傾斜,其傾斜度一般為0.003-0.005。水溝的形態通常多掘成梯形,并布置在巷道的一側,但也有的礦井把水溝設計在巷道中間。在堅硬而不受水沖刷的巖石中,水溝不必鑲砌,但在松散煤層或巖石中,則須加鑲砌。鑲砌的方法大體上有以下幾種:木槽鑲砌,水溝挖好后做成大小適宜的木槽,安置在水溝內,這種方法是最適于小型煤礦采用;磚砌;混凝砌。

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鑲砌,為了便于行人能過,并避免水溝阻塞,都要在水溝上面鋪蓋板。

(2) 水倉:其作用是將各種匯集到井下的水暫時容納起來,以便設法將水排至地面。水倉對保證礦井安全起很大作用。每當雨季或積水區被穿時,就會涌了大量積水。如有水倉,便可起緩沖作用,使井底不致于立即被淹沒。這樣礦工們可以利用時機安然升井。如果沒有水倉的緩沖作用,礦井又無安全出口,透出的水就會很快把井底封頂,造成事故。

水倉的容積規程要求:要能容納礦井8小時的最大涌水量,比如,某礦井的最大涌水量為5噸/分,那么1小時就出水300噸,這樣,這個礦井的水倉容積至少要有24000立方米才合要求。

水倉的鑲砌方法與水溝大致相同,如果水倉開在堅固而不受水沖刷和易風化的巖石中時,可以不考慮鑲砌成支架。如果水倉開在煤層內,則需要用支架支護;如果使用期限很長,還需要用磚石或混凝土砌鑲,以便節省維修費用。 5. 三種流量的簡易測定方法

(1) 用容器測定流量:通常是用一個一定容積的木箱或木桶作為測定水的流量的工具。測定方法很簡單,只須將欲測的水流導至做好的箱內或桶內,計出流滿水箱和水桶的時間,這樣就可以算出這股水的流量。例如,測定流量的木箱容積是8立方米,從水流導致箱內起到箱內流滿水為止,共經二分鐘時,那么這股水的流量當為1.5立方米/分。

(2) 用三角堰測定流量(90°角的三堰),其流量可用下式求出:

Q=1.343H2.47(升/秒)

式中:H——水頭高(厘米)

用三角堰時,最小水頭應不小于4厘米,再小就不精確了,最大水頭不要大于1.0米,堰高P1不應小于0.2米,用三角堰測量的精度為±1—2%。

(3) 用無堰流槽測定流量。根據水頭的大小,用木板作出適當大小的流水槽,其長度不要小于2米,使水流進槽內,另用浮標放在水面上,測定水流速度,用下列式計算流量:

Q=6.89V²A

式中:Q——流量(立方米/秒);V——水流速度(米/秒);

A——水流斷面積(平方米)。

例:水流通過無堰水槽,其速度為10米/秒,槽寬為0.3米,水頭高為0.15,試求流量為多少?

解:利用公式Q=0.89V²A V=10米/秒

A=0.3³0.15=0.045 代入公式即: Q=0.98³10³0.045=0.441 立方米/秒

鹿 山 優 質 煤 公 司

礦 井 井 下 透 水 預 防 措 施

上一篇:晚安的話范文下一篇:合同管理實施細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