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范文

2023-09-23

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范文第1篇

電煤并軌后續改革推進電煤價格并軌,將促進電力市場化改革,也將倒逼阻力重重的鐵路運力改革。這不僅關系著電煤并軌改革的成功,也關系著資源價格改革的推進。

過往,在“市場煤、計劃電”的定價機制下,電力價格的形成明顯有悖市場規律,電價由政府管制著,使電企養成對政府的依賴,沒有上世紀90年代初煤炭企業被政府逼著走向市場的改革動力。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繼續加強對電價形成機制改革、電力體制改革、煤炭期貨市場建設等重大問題研究”。今后電價形成機制改革、電力體制改革如何進行,勢必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根據上述指導意見,要推進電煤運輸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建立公開公平的運力配置機制。雖然這只是個意向性的表達,運輸市場化改革與公開公平的運力配置機制的建立卻必將推進,這將牽動煤炭行業,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煤炭或將告別傳統交易時代日前一條新聞吸引公眾眼球,1月1日起山西境內通過公路運輸銷售的煤炭也將全部在第三方交易平臺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網簽”。

據稱,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是目前國內唯一經國務院批準冠以“中國”字號的全國性煤炭交易中心。截至目前,交易中心共注冊交易商2756戶,銀行簽約2083戶;完成交易總量6.72億噸,交易金額4612.28億元。從這些數據可以窺見交易的規模非??捎^。

有專家認為,這個交易中心的可取之處在于,設計了涵蓋交易、物流、金融和信息服務的煤炭現貨交易服務體系,可為交易商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交易實行即時交易和遠程跨時空交易,各方可不必花費大量精力談判就直接快速進入實質性交易過程,并且“一對多、多對多”自主交易、定價、議價,使買賣雙方的交易更加透明、直接;交易實行保證金制度,

接受政府專門機構的監督。

山西創造的這種煤炭交易模式極有可能在全國煤炭行業產生示范效應,帶動全行業交易模式變革。

煤炭出口關稅可能下調有消息似乎表明,今年起中國煤炭出口關稅有望下調,消息迄今尚未得到權威部門的證實。

業內營銷人士分析認為,焦炭出口關稅取消的可能性較大。因為,目前國內鋼鐵業景氣度持續下滑,焦碳產能嚴重過剩,價格大幅下降。如果取消出口關稅,我國焦炭出口量將出現明顯的恢復性增長,這將利好目前處于困境的我國焦炭、焦煤企業。

不過,也有人認為,取消焦炭關稅極有可能導致已經瀕臨破產的劣質企業恢復活力、擠進“出口大潮”。這與政府對焦炭行業進行“大清洗”的初衷似有背離。

煤炭進口量或將增長從2009年以來,我國煤炭進出口均衡被打破,此后進口煤炭數量不斷上升。

煤炭大量進口,直接沖擊國內煤炭市場。即便遠離沿海地區的重慶,自兩年前從俄羅斯、朝鮮和蒙古引進國外煤開始,重慶煤炭市場進入的國外煤越來越多,雖然幾十萬噸的量不足以改變市場形勢,但也感受到進口煤的沖擊。尤其是在傳統的廣西市場,進口煤的大量進入,已經讓重慶調往的煤炭在與當地電廠的價格博弈中居于明顯的被動地位。

明年,煤炭大量進口還可能繼續下去。一者,經歷了多輪“電荒”、“煤荒”,國家不會輕易重拾收緊煤炭進口的政策,在我國進口關稅已經下調至零、海外權益礦產量又難以在短時間內大幅增長的背景下,煤炭進口政策發揮的空間不大;二者,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煤炭價格倒掛,加上煤質好、運輸成本下降,國外煤炭打入中國市場是必然趨勢;三者,歐洲債務危機尚未徹底解決,國際煤炭需求持續低迷,國際市場煤炭整體供求寬松,也使國際煤炭大量進入我國具有可能性。

相關稅費或會減免增值稅負擔過重一直是困擾煤炭企業發展的重要原因。加上一些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政府性收費,如鐵路建設基金、港口建設費等,在地方政府的運作下一再保留,繼續成為煤炭企業的剛性支出,煤炭企業更是負擔沉重。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山西省煤企的稅費總額為120~135元/噸;陜西省煤企承擔的稅費總額為140元/噸;內蒙古稅費總額134元/噸。在經濟下行、煤市持續低迷的背景下,政府相關部門在考慮煤炭資源稅費整體改革方案時,應該會充分體現資源級差收益,統籌資源稅費,實現稅費合一。

2012年1季度全國煤炭產量累計完成86100萬噸,同比增加5474萬噸,增長5.6%。其中國有重點煤礦產量累計完成49528萬噸,同比增加2849萬噸,上升6.1%。

據各主要產煤省區有關資料顯示,2012年1季度,山西原煤產量21800萬噸,同比增長18.5%;內蒙古產量23965萬噸,同比增長15.4%;陜西原煤產量9116萬噸,同比增長10.3%。

預計2012年電煤需求增長較快。受工業經濟較快發展和一些高耗能行業生產擴張的影響,電力和煤炭需求迅速上升。預計2012年全國煤炭產量同比增加3億噸,全國煤炭銷售量預計增加2.8億噸,增幅7.85%。

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范文第2篇

始于去年11月份的煤炭產業經濟形勢驟變,至今已延續三個季度之多。其主要原因是次貸危機使世界經濟進入下行區間,歐債危機愈演愈烈,世界經濟復蘇持續乏力。嚴峻的世界經濟形勢,對我國經濟造成巨大沖擊,增速減緩,壓力加大。在這一宏觀經濟背景下,煤炭下游產業普遍不景氣,對煤炭需求不旺,導致煤炭供給相對過剩,加之“十一五”期間投資形成的產能集中釋放,更加劇了這一矛盾。為解決煤炭供給相對過剩引發的市場交易清淡、價格疲軟、庫存增大等問題,國家有關部門提出應急性的限產政策,并且已經要求神華集團、中煤能源(加入自選股,參加模擬炒股)集團等14家大型煤炭企業要“加強自律,不違規建設、不違法生產、不超能力生產;堅持按市場需求科學組織生產,合理控制煤炭生產總量,努力維護煤炭市場穩定;嚴格履行合同,不爭搶市場、不搞惡性競爭”。然而,在此情況下,三季度原煤產量不僅沒減,反而同比增長20.3%,增速較上季度加快1.3個百分點。而原煤產量的增加并沒有帶來銷售收入的增加,銷售利潤率反而降低了4個百分點。

這表明,煤炭限產政策并未達到預期目標,一些地方政府和煤礦企業未能就控制產能集中釋放和產量過快增長達成共識,主動限產,

反而在暗中增加產量,大搞薄利多銷。這應引起管理層重視。

另外,煤炭市場在10月份中旬前后出現企穩跡象,煤炭價格在615元/噸左右徘徊,連續幾日出現小幅上漲。有人據此認為煤炭經濟正在企穩,市場底部業已形成。這種判斷為時過早。之所以煤炭價格在此點位企穩主要是因為市場煤價已跌至重點合同煤價位。目前我國煤炭市場依然實行重點合同煤與一般市場煤的價格雙軌制,其中,重點合同煤價是政府政策價,也是市場需求主體的心理支撐價位,同時也接近當前煤炭生產企業的盈虧臨界點。

煤炭產業景氣下滑的底部究竟在哪?這還有待觀察,只要導致這次煤炭產業經濟形勢驟變的主要因素沒有發生好轉之前,都不能輕易地言底。隨著四季度冬儲煤和冬季用煤高峰的到來,煤炭市場短期內會有所回暖,價格也會出現小幅上漲。但由于導致這次煤炭產業經濟形勢驟變的主要原因沒有實質性的改變,煤炭產業景氣度仍存在繼續下行的可能。

阻止煤炭產業經濟繼續下行,仍為煤炭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實現煤炭產業穩中求進仍是煤炭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結合煤炭產業經濟客觀實際,當務之急是要嚴控產能集中過快釋放,調節市場供需相對過剩的矛盾。有關部門應加快推進清費立稅工作,為煤炭產業出臺一些支持性、給予性的政策;在市場失靈跡象逐漸明顯的背景下,加大干預力度和政府規制力度。煤炭企業要形成合力,抱團取暖;要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要進一步強化精細化管理,

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范文第3篇

我國貧油少氣富煤的資源狀況決定了煤炭占能源消費的主體地位。我國煤炭儲量占世界儲量的13%,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僅占世界儲量的1%~2%。從國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出發,過多依賴石油或天然氣是不利的,因此,一直以來,煤炭占我國能源消費比重在70%左右,在新的替代能源發展成熟之前,煤炭在我國能源中的主體地位難以動搖。雖然煤炭是我國的能源保障中的主體地位,但是近些年來在煤炭需求放緩、過剩產能難以消化、控制煤炭總量難度增加、國際能源價格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煤炭經濟運行形勢急轉直下,產銷量下降,庫存居高不下,市場價格出現持續下跌,企業應收賬款增加,利潤大幅減少,虧損面進一步擴大,企業經營困難加劇。

據多方面的調查與研究分析可以得出,短期內煤炭市場的供需仍然難有根本性轉變,全行業普遍認為煤炭行業低迷的現狀已成常態化。這種“常態化”是煤炭行業走向可持續發展必經的時期,供需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常態化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到來。這需要強有力的相關行業政策和煤炭企業加快自身轉變,煤炭行業才能可持續的發揮能源支柱作用。具體應從一下四個層面解決問題: 一是政府推動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控新增產能,淘汰落后產能,退出過剩產能,解決人員安置問題,轉移優勢產能。今年以來,隨著中央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想體系逐步完善,各部門、各地方陸續出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地方政府已經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意義,能夠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進入推進階段。

二是區域優化布局,東部大力淘汰落后產能,生產礦井推進精采細收;中部推動兼并重組,控制開發規模,提高開采效率;西部對已接續的開發項目,應根據市嘗轉化輸送條件,適度開發煤電一體化項目。

三是煤炭行業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推動煤電聯營和煤電一體化,大力發展煤炭循環經濟。煤炭循環經濟是新興的經濟發展模式,實施煤炭循環經濟發展戰略是煤炭企業踐行科學發展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最佳選擇,直接關系到國家能源安全、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諸多方面??梢哉f,煤炭企業要想進一步實現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是必然方向。

四是企業加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戰略、煤炭科技和商業模式。企業戰略的“落地”,離不開各個管理職能的有效聯動,需要完善的管理體系做支撐。煤炭企業轉型的同時,相應對人才配置、技術革新、科技管理、資本運營、產業整合、業務協同、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水平的匹配要求。為了盡快建立完善轉型支撐體系,應當采取對標領先企業的方式,全面開展自我診斷,快速查找差距并尋求改進措施。與此同時,創業激情、創新精神和改革勇氣,仍將是煤炭企業不斷發展走向未來的源源動力。

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范文第4篇

我國煤炭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剩余探明可采資源儲量少。據統計,截至2007年年底,全國煤炭保有探明資源儲量為11800億噸,其中基礎儲量3260億噸,資源量8540億噸。煤炭儲量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西北地區,內蒙古、山西、新疆、陜西和貴州五省(區)保有探明資源儲量為9561億噸,占全國總量的81%。盡管我國的煤炭探明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是由于人口眾多,人均剩余可采儲量僅為134噸。

近幾年,我國煤炭工業發展取得較大成績,但也有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尚未解決。有關專家認為,煤炭工業的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資源配置不合理,資源破壞浪費嚴重。我國煤礦企業資質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在資源價格走向市場的過程中,一些不具備辦礦條件的企業和個人利用其經濟實力上的優勢參與礦業權競爭,通過炒賣資源牟利,對行業的持續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先進與落后生產能力并存,整體技術水平低。我國煤炭行業科技貢獻率僅為24.2%,不但低于全國29.5%的平均水平,更低于美國、英國、日本平均60%以上的水平,煤炭行業整體生產技術水平相對落后。除部分國有大礦之外,大多數煤礦生產技術水平低、裝備差、效率低。

安全基礎薄弱,安全生產形勢嚴峻。我國許多國有重點煤礦相繼進入了衰老報廢高峰期,抵御事故災害的能力不足。此外,數量眾多的鄉鎮小煤礦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安全方面投入少,煤礦事故時有發生,這嚴重影響了煤炭工業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

資源綜合利用程度不夠,礦區生態環境亟須改善。“十五”以來,全國煤炭產量大幅增長,高強度的資源開發加劇礦區生態環境惡化,而治理力度卻落后于開采強度,加重了環境破壞程度。此外,煤炭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煤泥、劣質煤、與煤伴生礦物以及礦井水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煤炭生產過程中資源的綜合利用潛力巨大。

目前,我國經濟已經開始復蘇,對能源的需求必然會隨之增加?!秷蟾妗氛J為,在這種形勢下,我國的煤炭工業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認真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推進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增強煤炭供應能力。我國要根據國民經濟發展和煤炭需求情況,按照“上大關小、產能置換、優化結構”的原則,加快大型煤炭礦區總體規劃工作,優化煤炭開發布局。

抓好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加快調整煤炭產業結構。我國應繼續大力整頓關閉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標準、浪費資源和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小型煤礦,早日形成以大興煤礦企業為主體的煤炭供應體系,進一步提升煤炭行業的整體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實力。

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范文第5篇

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的重要意義

1.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是落實行業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八大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明確要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國煤炭資源豐富、品種齊全、分布廣泛,但與先進產煤國家相比,煤田地質構造復雜,自然災害多,資源開發基礎理論研究滯后,安全高效開采和清潔高效利用關鍵技術亟待提高,采掘技術裝備自動化、信息化、可靠性程度低,煤炭行業持續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更加需要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行業和企業的核心選擇。成立產學研合作委員會,搭建合作交流平臺,匯聚社會多方資源,大力推進煤炭院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以及國際社會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適應于不同需求、形式多樣的協同創新模式,這是煤炭行業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2.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是煤炭行業推動能源革命的重要舉措

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提出了推動能源消費、供給、技術、體制四大能源革命,要求立足國情,緊跟國際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以綠色低碳為方向,分類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并同其他領域高新技術緊密結合,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國家最近印發了《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指出了2020年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目標、戰略方針和重點任務,部署推動能源創新發展、安全發展、科學發展。成立產學研合作委員會,團結煤炭企業、煤炭科研院校的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共同開展煤炭基礎理論研究和安全生產技術創新,推動煤炭行業產學研充分合作,實現煤炭行業產學研合作與協同創新事業快速發展,是推動能源革命、提升煤炭工業科學化水平的重要舉措。

3.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是拓寬院校服務行業企業的迫切要求

充分利用煤炭院校和企業已有的產學研合作基礎,依托煤炭院校與行業結合緊密的優勢學科,與煤炭企業和科研院所聯合建立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協同、多技術集成的科研服務與應用平臺,是拓寬院校服務行業企業的迫切需要。具體舉措如下:

一是貫徹國家人才、教育、科技和煤炭行業改革與發展的各項方針政策,結合煤炭行業實際,研究產學研合作的體制、機制和工作規律,為煤炭行業產學研合作提供支持和服務,提出產學研合作發展指導意見。二是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在政府的領導和企業、高校的支持下,組織開展煤炭行業產學研合作,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推動協同創新,促進煤炭行業科學普及、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三是舉辦產學研合作發展研討會、報告會、展覽會、洽談會;交流工作經驗,展示研究成果,溝通供需信息,促進校企合作;學習新知識,推廣新技術,培養和培訓產學研合作領域的專門人才。四是探索產學研合作教育的規律,建立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機制,搭建行業指導、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平臺,推動工程教育目標的實現,保持學科專業建設與煤炭工業發展需求同步。五是結合煤炭行業實際,開展產學研合作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探索利益相關方需求,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建立協商機制,促進合作共贏。六是開展產學研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國家主管部門的指導下與國際產學研組織建立相互交流學習的合作關系,推動煤炭行業產學研國際合作進程。

煤炭行業開展產學研合作的基礎和條件

1.政學一體—主動融入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多年來,全國煤炭院校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推進政校合作,積極拓展與政府相關部門的良好互動,密切與地方政府的聯系。通過與地方政府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了院校服務方式的轉變,構建了多元化成果轉化與輻射模式,帶動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興產業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通過合作,促進學校的品牌優勢、學科優勢、師資優勢及區位優勢與地區的資源優勢有效對接,合力提高地區的自主創新能力,共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創新型地區建設,促進了當地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例如: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0年完成了國家能源局主持的《能源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煤炭部分)》編制工作;學校彭蘇萍院士、何滿潮院士入選第五屆國家安全生產專家組名單;與北京市人民政府簽署共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能源安全產業技術研究院》協議等。

2.產學一體—積極開展與煤炭企業的戰略合作

煤炭院校與廣大煤炭企業是一個榮辱與共、休戚相關的利益共同體。長期以來,煤炭院校與行業同呼吸、共命運,立足行業、服務行業,緊扣行業發展要求,引導優勢學科主動為行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煤炭院校與煤炭企業加強在科技研發、工程實踐、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全面合作,匯聚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資源,解決煤炭行業安全生產中共性和關鍵性技術難題,促進煤炭行業的科學技術進步,不斷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水平,為煤炭行業培養實用的高端人才,全面提升行業的科技創新能力。2007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加入了國家第一批產業戰略聯盟;2008年,學校成立首屆董事會;2012年,與中國煤炭科工集團共同組建成立“中國煤炭戰略研究院”。目前,已與全國83家能源企事業單位建立了戰略合作聯盟,并與56家董事單位簽訂了戰略聯盟合作協議。

3.研學一體—大力促進教育、科研深度融合

學校積極深化與兄弟院校、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圍繞學科發展前沿和戰略高新技術領域,探索建立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協調合作的體制機制,積聚大團隊、構筑大平臺,通過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共建優勢學科體系,加大科技創新成果的交流力度,充分促進各種創新元素的高水平匯聚,形成共同的優勢學科集群。2012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聯合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組建的“煤炭高效安全開發協同創新中心”在京成立。該中心圍繞煤炭未來戰略需求,瞄準我國煤炭行業的重大需求,圍繞傳統技術提升,在煤炭綠色加工、礦山生態修復等煤炭行業共性關鍵技術方面開展協同創新,努力攻克煤炭無人化開采、煤炭地下氣化、感知礦山技術、二氧化碳捕捉與封存等煤炭行業未來技術瓶頸,培養了一批適應現代煤礦管理的卓越采礦工程師。與內蒙古科技大學共建“內蒙古煤炭綠色開采與綠色利用協同創新中心”;與神華集團等8家中方單位以及西澳大學、澳大利亞科工組織能源技術研究所等6家澳方學術研究機構,共同成立“中國—澳大利亞能源與礦業聯合研究中心”;參與建設“中國煤炭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

4.用學一體—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服務社會

學校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推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取得了一批有重大影響的標志性成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效推動了煤炭行業轉型升級。對煤炭企業深部資源開采中出現的技術難題,在深井快速建設,沖擊地壓、煤與瓦斯突出等動力災害,軟巖支護,煤與瓦斯共采,深井高溫熱害、水害防治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實踐,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2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獎5項,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特等獎和一等獎計18項,參與單位70余家,解決了企業的實際問題,推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成果顯著。

產學研合作平臺的主要任務

1.科研合作方面

一是促進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聯合開展基礎研究,共同承擔攻關項目,共建高水平科研平臺和工程中心。二是促進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在基本理論、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等方面,共獲原創性高水平科技成果。三是促進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共同建設產業化中試平臺,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集成度、創新度,實現“實驗室技術”向“產業技術”轉變。四是促進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在國家和行業的領導下,共同參與起草有關行業、技術、管理等標準,共同申請各類相關資質。五是促進高校、科研機構、企業收益共享,持續發展。

2.人才培養方面

一是探索招生改革計劃,促進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聯合對口單獨招生、定向培養、訂單式培養人才。二是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計劃,開展3+X、2+X的校企聯合培養和校企雙導師培養試點。三是實施實踐能力提升計劃,促進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聯合共建工程實踐教育基地、人才培養基地、實習基地、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四是推進國際化人才培育計劃,與國外一流大學、研究機構合作,開展半年至兩年的訪學活動和專業碩士、博士聯合培養。五是在積極爭取國家投入的同時,積極吸納企業和社會資金,籌劃建立各類專項人才培養基金。

3.職業教育和專業人員培訓方面

加大推動企業職工教育培訓工作力度,充分利用高校、職業學校、企業辦的職工大學等教育資源,組織促進面向管理人員、技術骨干、基層工人等人員進行多層次的、系統的、專業化的職業教育和中短期專業培訓,提高企業職工隊伍素質。

4.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讓渡方面

一是根據財政部、科技部和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深化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改革試點的通知》,以及北京市和各地發布的有關加快推進高等學??萍汲晒D化和科技協同創新的意見精神,積極研究激勵機制,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提升產業技術水平。二是與中國技術交易所等專業化知識產權代理機構合作,開設專門窗口平臺進行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的評估、授權、轉讓,進行市場化運作。三是發揮職業院校承上啟下作用,合作承擔部分已有成果的轉化,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5.信息統計和資源共享方面

一是根據煤炭行業不斷發展變化的情況,深入會員單位生產一線實地調查研究,監測和跟蹤各方面的需求,摸清家底,向各方提供信息,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為決策提供參謀和依據。二是促進開放學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資源,特別是共享已有的各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和科研設備,促進聯合建立公共技術平臺和生產實踐基地,開展公共測試、人才培訓、信息咨詢等服務,滿足各方對科技資源的共享需求。

6.創新創業服務方面

充分利用科技園、產業基地等資源優勢,對具有良好產業化前景的科研成果搭建孵化平臺,提供創業、信息和市場開拓等服務。具體包括提供創業空間,提供工商、財務代理、稅收籌劃、基金申請、人事代理等服務,提供知識產權、人力資源、市場營銷、企業管理、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咨詢,開展市場推廣,引導社會資本,設立風險投資基金,對科技成果和企業進行跟蹤、評估、投資。

落實產學研合作平臺任務的保障舉措

1.加強平臺建設,確保產學研合作工作扎實推進

一是明確自身定位,加強組織協調。產學研合作平臺將加強與行業相關部門溝通協作,積極整合各類資源,把握行業市場發展的動向,在探索新領域、新技術、新應用和機構職能履行過程中,進一步為行業的健康發展發揮促進作用。二是做好宣傳發動。通過會議、論壇、網站、新聞報道等多種途徑,廣泛宣傳產學研合作的相關信息和進展情況;通過組織舉辦大型產學研合作項目洽談會、項目簽約會、戰略研討會、信息發布會等,大力推介產學研合作。

2.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準確把握產學研結合的方向和重點

一是廣泛調研。平臺將組織相關人員赴北京和京外等地的行業型高校,了解高校的優勢科技資源和合作意向。同時組織人員實地考察全國相關地區的高新區、科研院所和企業,摸清產學研合作的基礎,掌握企業技術、人才等方面的需求。二是加強信息溝通。及時建立行業型高校與相關企業的信息溝通渠道,在產學研結合網站上廣泛征集合作信息,建立項目信息數據庫,并鼓勵技術供需方利用該信息數據庫實施產學研結合項目對接。三是選準合作的方向和重點。在合作方向上,產學研結合項目要求申請單位具有良好的前期合作基礎,申請項目能夠獲得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化前景好。在合作內容上,緊緊圍繞煤炭產業和企業實際需求,重點選擇煤制氣、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與節能技術、煤炭洗選和深加工等產業開展合作。

3.建立保障服務體系,推動產學研結合順利開展

一是建立制度保障體系。要積極貫徹落實知識產權保護、科技人員激勵、合作利益分配、產學研投融資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引導院校改革和完善科研成果評價與考核體系,激勵科技人員參與產學研合作工作。二是建立高層次合作對接機制。加快院校與煤炭企業、科研院所的合作步伐,實現直接對話溝通,全面提升產學研合作的對接協商層次,推動落實一批重大合作項目。三是建立良好的服務體系。建立產學研合作信息網站,及時發布產學研合作工作動態、政策法規、服務指南和科技成果供需信息。為產學研合作提供實時、快捷的服務。依托各類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等專業中介機構,形成完善的產學研合作服務網絡。

4.組織實施重大項目,加快高??萍汲晒D化

一方面,精心組織實施產學研合作專項。要在相關課題申報、資金申請、項目立項等方面給予相關單位以指導和幫助,加大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加快高??萍汲晒D化。要通過組織產學研合作成果發布會和洽談會等形式,加快發布院??萍汲晒?;通過技術轉移、技術合作,共建經濟實體、自建大學科技園等模式,加快院??萍汲晒D化步伐。

(作者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長)

[責任編輯:于 洋]

煤炭行業發展前景范文第6篇

1 當前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和應用情況分析

從煤炭資源的儲存總量來看, 我國是能源大國, 但是煤炭資源的總量分布大, 卻全國之內分布不均衡, 這一開采現狀就為我國的煤炭資源開采加大了難度, 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 我國的煤炭資源開采技術仍然相對落后, 長期的發展模式比較傳統, 再加上地域原因, 使得煤炭工業的開采率和利用率不高, 能源的浪費情況十分嚴重, 如何通過技術措施加強能源的開采和利用, 成為很多煤炭資源供應商重點關心的問題, 從我國的煤炭分布情況來看, 主要分布于“烏三省”地區, 也就是素有“黑金三角洲”之稱的陜西省、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三個重點區域, 由于這三個煤炭開采重點區域都處于我國的中西部內陸地區, 不僅煤炭資源的儲存總量大, 而且煤炭資源的質量高,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 這三個省份的煤炭資源開采水平代表了我國全國平均的開采水平和質量, 因此, 隨著工業化的不斷增強, 資源開采的發展空間也越來越大, 從而為有機化學在煤炭工業的發展應用中奠定了重要基礎。

2 有機化學在煤炭行業的發展和應用情況分析

首先, 當前我國煤炭工業中有機化學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三個不同的方面。隨著工業技術的提升, 煤焦化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了我國的煤炭工業生產中, 所謂的煤焦化[1]就是指煤炭工業的生產技術人員通過一定的加工技術措施將煤炭資源提煉和加工為其它類型的工業原料產品的過程, 只有空氣與煤炭資源完全被隔絕才能進行煤焦化作業, 在這個加工過程中加熱是促進煤焦化快速進行分解的一種方法, 因此從技術原理來看, 煤焦化的過程就是對煤炭資源進行干餾, 在干餾過程中會分解出一系列的產物, 例如焦炭、焦油以及焦爐氣還有精氨水等物質都是在此過程中被析出的被加工產物, 這樣的加工過程一方面大大提升了我國煤炭資源的利用率, 另一方面減少了煤炭在燃燒過程中的污染問題出現, 是循環經濟的體現和環保理念的實施。自從應用了煤焦化技術之后, 我國的煤炭能源總體利用情況回轉, 有了可替代性原料, 從而有效緩解了我國乃至世界性能源危機。

其次, 除了上述方式之外, 當前應用較多的一種技術就是進行煤氣化[2], 這種技術是將原煤燃料與氣化裝置設備放置在一起對二者的混合原料進行高溫加熱, 再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從而釋放出一種可燃性氣體, 這種氣體可以可以作為一種可燃性氣體能源被用做日常的生活中, 在這個反應過程中主要的化學反應物質有水蒸氣、二氧化碳以及空氣, 這些反應氣體可以與空氣進行迅速反應, 在我國的煤氣化過程中經常通過固定床常壓氣化氣方式進行氣化, 應用也十分廣泛。

此外, 還有一種應用十分普遍的做法就是通過煤液化[3]手段來加速原煤產料的加工, 煤液化不同于煤氣化, 是指將原煤放置于一定的化學反應試液中進行一定的化學反應, 從而最后獲取一種液化流置產物。我國的液化反應目的是為了獲取一種液態的碳氫混合物, 不斷提升煤炭資源的燃燒率, 這種技術顯然為我國的煤炭資源向石油資源的轉化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大大緩解了我國能源不足的局面。

3 結語

綜上分析, 有機化學的應用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和發展空間, 不但提高了我國煤炭資源的利用率, 而且石油的能源地位經過有機化學技術加工未來將會被煤炭能源所代替,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 因此隨著工業化和經濟化水平的不斷提升, 能源的總需求量也會不斷上升, 如何通過先進的化學工藝將煤炭資源轉化為多種物質形態的工業原料, 值得每一個煤炭行業的工業技術人員思考, 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了人力資源的作用, 也為我國煤炭行業未來的發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礎, 但是這一技術的大力應用和推廣還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實踐, 通過完善的制度體系、先進的工業化水平, 減少我國煤炭資源開采過程中的浪費和環境污染, 大力提升煤炭資源的利用率。

摘要:隨著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 我國的能源儲存量越來越少, 工業開采加劇了我國的能源危機, 特別是近年來石油能源危機已經越來越嚴重, 這成為世界國際組織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石油危機使得我們不得不開采一種可替代性能源緩解全球性石油能源的不足, 從而增加煤炭的使用量就成為一種良好的途徑, 本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有機化學在煤炭行業的發展和應用情況進行論述研究, 從而為我國的煤炭資源開采和利用提供一種更優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有機化學,煤炭行業,發展,應用

參考文獻

[1] 賴寒.有機化學在煤炭行業的發展及應用[J].煤炭技術, 2012, 08:8-9.

[2] 賴寒.以煤炭為原料的有機化學工業發展的分析與探究[J].煤炭技術, 2012, 09:256-257.

上一篇:競聘校團委副書記范文下一篇:第3章新聞稿的選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