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范文

2023-09-23

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范文第1篇

1 大學產學研合作的哲學淵源

在工業革命之前, 古典大學一直尊崇理性主義教育理念。以理性主義為基礎的高等教育哲學, 把大學視為理性的工具和產物, 認為大學是探索高深學問和普遍真理的場所, 且大學對真理的探索是出自純粹理性的驅動。理性主義高等教育哲學認為, 教育是知識和人類精神的自身演繹過程, 強調教育要盡可能避免外來力量尤其是政治和市場的影響, 力主純粹的為學術而學術。

工業革命之后, 實用主義功利思想開始傳播并對大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功利主義高等教育哲學認為, 大學對真理的探索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 應付環境變化的需要, 不是出自純粹理性的驅動而不講功利得失。大學教育應適應工業革命和社會發展需要, 確保受教育者幸福。在功利主義思想看來, 大學不應該成為象牙塔, 而應運用知識為社會服務, 成為社會發展的一部分和推動力。美國是一個講求實用與實效的國家, 在實用主義的影響下, 先后產生了《莫雷爾法案》、“康奈爾計劃”等而“威斯康星思想”則將實用主義功利思想發揚光大。在威斯康星大學校長范·海斯看來, “教學、科研和服務都是大學的主要職能。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一所州立大學, 必須考慮每一項社會職能的實際價值, 換句話說, 它的教學、科研和服務職能必須考慮州的實際需要”。范海斯明確提出州的邊界就是校園的邊界, 確立了大學的社會服務職能。

受實用主義功利思想影響, 產學研合作發展開來。從追求教育的功利目的出來通過教育界與產業界合作, 促進了產業部門的技術改造與創新, 提高了產業勞動者的素質與技能, 使教育真正為現實需要, 尤其是產業需要服務。

2 大學產學研合作的教育學基礎

教育價值論是教育哲學中的一個重要而且極其復雜的問題。教育究竟為了什么?接受教育究竟為了什么?是教育價值論需要回答的最根本問題。教育價值論從價值層面為產學研合作提供了理論依據。

首先, 從教育服務主體的不同來看, 教育價值有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 教育的永恒追求是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統一。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 其基本職能是培養人?,F實的情況往往是許多在校表現優異的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時發生了一系列問題。這使人們反思, 僅僅依靠課堂的教授與說教不可能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只有通過教育界與產業界的合作, 才可能將學到的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 幫助產業界實現技術改造與效益提高, 達到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其次, 教育的獨特性決定教育價值的實現不在教育本身, 而在于教育的外部社會環境。哈佛大學校長德里克·博克在校慶演講中指出:“為了尋找使我們憂慮的根源, 我們最好從觀察學校的外部環境入手。”民主觀念深入人心, 社會對教育的壟斷地位不斷加以指責, 特別是產業界, 極力要求打破教育的封閉狀態, 在教育中體現其對勞動力知識和技能的要求, 培養適用的產業工作者。因此, 教育必須與社會進行溝通, 使教育向產業和勞動者開放, 加強與產業部門的合作交流, 實現教育的科類、層次、結構與社會經濟產業結構、人才需求結構相適應, 確立教育自身存在的價值。

3 大學產學研合作的經濟學依據

3.1 人力資本理論

1979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西奧多·W·舒爾茨提出人力資本理論, 認為在影響經濟發展的諸因素中, 人的因素是最關鍵的, 經濟發展主要取決于人的素質的提高。人力資本理論的提出對產學研合作發展起了直接的促進作用。對產業部門而言, 人力資本理論使知識和人才成為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 擁有高素質的人才, 成為企業的追求。由于高校在這方面的優勢, 產業界紛紛與大學開展合作, 開發高技術和培養人才。國家也認識到, 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與人才的競爭。于是投入巨資, 加大對產學研合作的扶持力度。其次, 對大學而言, 人力資本理論把教育從神圣的殿堂拉回到塵世, 從奢侈的消費變成有利可圖的投資, 從政府的懷抱拋向社會大市場, 導致了教育一系列的變革, 面臨經費短缺和生源競爭激烈的壓力, 這就促使教育與產業部門的合作, 為教育發展提供資金物質支持, 促進學科建設, 為教育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另一方面教育的變革十分困難、十分謹慎, 通過產學研合作可以打破教育的壟斷與封閉, 樹立良好形象擴大自身影響, 引入市場法則與競爭機制, 形成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良性機制。

3.2 資源依賴性理論與交易成本

資源依賴性理論認為組織是一個開放系統, 無法孤立運轉, 為了生存必須從其他組織獲取必要資源, 資源的缺乏帶來了組織對其它組織的需求, 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通過組織在邊際效益的基礎上利用資源互補實現組織與組織之間的交易。交易成本理論由羅納德·哈利·科斯提出, 認為交易成本, 就是市場機制的運行成本??扑拐J為, 企業形成的原因是通過把交易轉移到企業內部來減少市場的交易成本。

根據這兩個理論思考高校、企業與科研單位之間的關系可知, 隨著社會的發展, 三者職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功能與市場重合, 需要三者交流合作, 實現資源共享。首先, 產學研合作的基本宗旨是高校、科研單位與企業界一起, 利用科研單位與高校的科研與人才優勢, 促進高新技術在工業領域中的應用和科技成果轉化。其次, 高校與科研單位通過加強與社會, 特別是產業界的聯系、交流與合作, 從中獲悉社會經濟技術發展信息, 使學校的教學、科研與人才培養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第三, 根據交易成本理論, 通過三者共同建設實驗基地、共派人員進行開發研究, 可使三者內部進行的交易成本大大低于一方的單獨投入, 且三方都能得到不同的滿足, 產生邊際效益遞增。

大學產學研合作的理論基礎如同自身的發展一樣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和高等教育自身的不斷完善, 新的理論會不斷的出現, 從而為產學研合作的開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撐。

摘要:大學產學研合作是高校適應形勢變化, 順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其產生與發展有深厚的理論背景與淵源, 主要包括哲學淵源、教育學基礎、經濟學依據等。

關鍵詞:大學,產學研合作,理論背景

參考文獻

[1] 劉寶存.大學理念的傳統與變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4.

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范文第2篇

近日,以“新常態下的中國紡織工業”為主題的中紡圓桌論壇第十屆年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在會議開始就表示,伴隨著內外市場環境和要素成本條件的改變,紡織行業經濟總量增長已開始從高速向中速逐步轉變。行業纖維加工量、工業增加值、出口總額、利潤總額等指標,“十二五”以來增速均明顯低于“十一五”時期,且到2014年均已減緩至一位數增長?!笆濉逼陂g,行業總量增速仍存在放緩空間,但并不意味著衰退,隨著內需潛力釋放、行業調整深化和行業競爭力提升,仍將在中速水平上保持平穩發展。

然而,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快速增長,當腳步慢下來,企業就開始擔憂發展前景。對此,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主任潘建成表示,與全球其他國家相比,我國GDP的發展速度仍高于他國。而事實上現在的發展速度并無異常,而在高基數的情況下再期待高速增長是不現實的。為此,企業應該保持“平常心”。

不擔心并不代表要放松警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夏令敏通過對2014~2015紡織經濟形勢與走勢的分析,指出紡織行業當前在纖維原料、終端產品、生產能力、環保壓力等方面仍存在著一定挑戰。

每年最令人期待的一個環節就是嘉賓對話,就議題各抒己見,今年也不例外。對于新常態下的行業發展特征及對策,無論是化纖、產業用紡織品等行業協會會長,還是作為企業代表的歐瑞康集團和北京雪蓮集團負責人,他們都表示,在新常態下,創新是驅動行業轉型升級的根本動力。行業只有在科技進步、產品開發、品牌建設、企業管理等領域不斷創新,舍得為創新投入,才能突破自我、繼續前行。

隨著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紡織行業面臨的資源環境瓶頸制約也將不斷增強。國家對水體、大氣等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標準更趨嚴格,行業現有軟硬件實力與強制標準之間存在差距,使得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成為行業面臨的最緊迫任務?!熬G色”警鈴越拉越響。

王天凱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新常態,消費與投資需求、生產組織方式、要素比較優勢、市場競爭格局、資源環境約束等方面均呈現出新的階段性變化。紡織行業當前正處在深化轉型升級、加快強國建設的重要時期,新形勢使得發展任務更顯緊迫而艱巨。全行業必須準確把握宏觀經濟新常態下自身所面臨的外部形勢特征和內在趨勢性特點,進一步明確行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和任務,更好地適應新常態要求,謀求實現更高水平上的新發展。

一是內需消費結構升級加快

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在紡織品服裝作為生活必需品已基本得到滿足的條件下,個性化、多元化取代數量擴張日益成為新的消費趨勢特征,更好滿足消費者對衣著產品時尚性、功能性、生態安全性等方面高品質要求,成為紡織行業在新時期的重要使命。產業用紡織品的內需潛力隨著國民經濟發展不斷轉化為現實市場機遇,積極加強跨產業鏈、跨部門合作,促進市場機遇物化為現實生產力,也是紡織行業的重要發展任務。

二是國際競爭格局調整重構

國際市場長期處于金融危機后的緩慢復蘇周期,發達經濟體進入理性消費常態,市場需求端增長平緩,而在供給端,發達國家重啟工業化進程,加強控制紡織產業鏈高端;新興經濟體深度參與國際產業布局調整,紡織制造能力快速提升,逐步加強紡織產業體系建設,促使國際競爭更趨激烈。我國紡織行業成本比較優勢顯著下降,參與國際競爭的壓力凸顯,需要通過資本輸出拉動跨國研發設計、品牌渠道和原料及加工基地建設,以及技術、人才高水平引進等方式,深度參與國際產業體系分工合作,創造新的國際競爭優勢,穩定國際市場份額。

三是生產要素比較優勢改變

我國勞動人口增長進入拐點,大眾就業偏好改變,使得紡織行業人力資源結構性短缺成為常態,用工成本連年快速提升,比較優勢基本不復存在。天然纖維短缺矛盾隨著消費需求增長日益凸顯,國內棉花流通體制市場化改革尚未完成,纖維原料供給的數量、品質、價格等仍是紡織行業面臨的重要挑戰。行業發展必須更多依靠人力資源質量提升和技術、知識、管理等非物質要素投入,才能有效破解要素制約和成本壓力。

四是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增強

隨著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矛盾的進一步加劇,紡織行業面臨的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將不斷增強。國家對水體、大氣等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標準更趨嚴格,行業現有軟硬件實力與強制標準之間存在差距,使得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成為行業面臨的最緊迫任務。各種資源的稀缺性及成本日益提升,加強資源綜合利用與循環再生則日益成為企業的常態選擇和自覺行動。

當前,紡織行業發展的新常態特征日益凸顯,對廣大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調整轉型要求,企業發展壓力和挑戰將持續增加,但同時蘊含著外部發展機遇和行業自我提升的動力。

近兩年,紡織行業出現了企業發展水平分化加劇的情況,一批中小微企業面臨生存困境,但行業經濟運行態勢總體平穩,運行質量穩中有升,表明不少企業已開始接受新常態的客觀要求,保持了“平常心”和“發展定力”。行業在未來發展中要更加緊密結合市場發展的動態趨勢,不要期待再回到高增長和數量擴張的時代,要突出把科技進步、品牌建設、生態文明和人才培養等發展戰略重點落到實處,有針對性地化解內在結構性矛盾,把握好行業新常態的外部形勢和內在本質要求,努力從自身轉型升級中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新的歷史高度上實現新的發展。

李毅中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

一、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和工業經濟的新變化,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我國工業增加值增速處在換擋期,由高速轉向中高速,和GDP一樣。增速適當放緩,一個有利于減輕對資源環境的壓力,同時能夠騰出精力搞結構調整、搞深化改革。二是我國工業處在調整轉型的過渡期。投資的結構得到了優化調整,產能嚴重過剩,這種行業投資增幅明顯下降。三是工業經濟要大力提質增效。四是地區之間、行業之間、企業之間差異化發展。

二、適應新變化、新常態,企業應該尋求創新,增強內生動力和內在的活力。

首先要適應第三次工業革命和國際雙重壓力及挑戰,企業家應該盡快轉變觀念,增強創新動力。要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也要加大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二是創新投資理念,控制投資合理增長,大力調整投資結構,規范企業的投資行為。三是重塑和再造“降本增效”的觀念,發展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大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四是產學研用相結合,要在“用”字上下功夫,推進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商業化。

近來長期困擾紡織工業的難題開始化解,比如說棉花進口問題,國際國內價格差的問題,還有增值稅高增低扣的問題?,F在高興地看到這些難題開始化解,為我們紡織工業的健康發展改善了環境。

紡織工業也面臨著嚴峻著挑戰,適應和引領新常態,要堅持改造優化,提質增效,創建品牌,提高質量,堅持創新驅動,轉型升級。

曹學軍

工信部消費品司紡織處處長

從現在來看,中國整個經濟轉到了新常態,紡織調整的變化,這幾年也是非常明顯的。我們這幾年,助力推動的,一個是品牌建設,一個是產業的調整和技術的創新。從品牌來講,我覺得我們這幾年,應該說有一個很好的發展。我們這幾年的品牌建設,服裝和家紡是跟老百姓最密切的行業,我們這兩年從后端向前端延伸,到產業鏈的建設?,F在開始把纖維的創新,纖維的品牌建設能夠延伸到我們整個產品鏈中,讓我們前端的技術創新體現到中端,消費價值的體現。

第二,自主品牌建設,從我們關鍵的環節,我們過去重視的,從快速反應,從品質,從服務,我們現在紡織行業的品牌建設,到了一個全系統的,去年12月份的品牌工作會上,發布了紡織行業品牌建設實施指南。我們從關注一個環節,到關注我們一個系統的,一個體制制度的建設上。另外我們品牌從重點企業的品牌,我們這幾年一直關注跟蹤,我們110家,去年我們調整到120家重點企業品牌發展的脈絡和軌跡。去年我們擴展到眾多產業集群的區域品牌。我覺得我們這幾年品牌建設的拓展,是在持續推動。我們也堅信“十三五”期間,品牌建設會成為我們產業結構調整更重要的一點。

王東堂

國家外貿司副司長

我國外貿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已經進入新常態,呈現以下幾個特征。

外貿高速增長明顯放緩。金融危機前30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長18.1%,近五年下降到10.2%。從競爭優勢看,過去我國的外貿主要拼規模、價格、體力、汗水,現在低成本的優勢難以為繼,必須拼質量、服務、技術、品牌。

過去發達經濟體是我們主要的出口市場,現在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外貿中的比重呈上升趨勢。過去我們傳統的靠貼牌的紡織服裝、機電產品是我們主要的產品,現在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牌的產品成為我們重要的支撐點。

東部地區在我國外貿發展中仍將發揮重要作用,中西部的作用日益凸顯。

過去企業普遍希望減稅、讓利、給優惠,現在在新常態下,企業的訴求開始出現了分化,一大批有實力的企業,更希望政府側重制度規范、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和創新環境。

從經貿環境來看,過去我們國家是國際規則的旁觀者、跟隨者,現在必須要做參與者、引領者。

潘建成

中國經濟景氣檢測部主任

現在說新常態,對應過去的舊常態。舊常態是過去經常發生的,但是未必是正常的狀態,它快的不正常。你把過去那么快當成正常,那么今天實際上正常的增長,你就把它當成慢的了。這也是我們感覺很痛苦的原因。

應該如何理解新常態?大家一直擔心中國經濟增長慢不慢?中國GDP數據讓我們覺得很難受,可放眼全世界,看看其他的國家。美國在發達國家稍微好一點,不到3%,日本已經衰退,歐洲在零左右。金磚國家在新興市場里面是比較好的,但是現在也不行了。巴西、俄羅斯面臨著衰退。難道世界所有的國家都是不求上進的,只有中國積極進取的嗎?我覺得如果這樣想,恐怕是不理性的。

我們一定要反思,這么快的增長有沒有問題。我個人覺得值得反思。為什么我們這么快,還不高興呢?有這么三個原因。第一我們是什么樣的增長。因為GDP是流量,它是一段時間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新增加的產出的總和。我們的GDP很高,但是我們的存量未必那么多。不要再那么重視GDP了,要重視存量的財富。GDP是狗熊掰棒子。狗熊掰下來多少棒子拿回去才是好財富,你扔在地里那是損耗掉的GDP。我覺得這是很大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什么?政府支出太大了,對GDP形成了綁架。最近兩年,八項規定、反腐敗,主要是為了整頓作風,抑制了政府支出。其實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它減少了政府支出對GDP的綁架,這是非常好的事情。

第三個問題,很多人認為中國增長慢了就會有就業問題,我一直認為這個問題值得商榷,中國是一個什么樣的就業狀況,2.6億農民工,有幾個農民工保證每天工作8小時之內,每周有兩天休息。如果這些人正常休息的話,有很多工作可以吸納更多的人就業,就業形勢完全就不一樣了。

2015年是需要定力的一年。我們不要那么浮躁,不要那么多速度,我們需要淡定,需要開心,需要優化。

孟澤

北京雪蓮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我們想,我們在新常態下,從企業層面如何應對,從企業的運營角度來看并沒有新鮮的觀點。但是在新常態下,從企業運營的層面,我們感覺到需要關注的一些點跟大家一起探討和分享。

第一,在新常態下品牌建設是企業尤為關注的,在新常態下,品牌建設,在戰略上,品牌進行聚焦。企業建立品牌和取得競爭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在收縮品牌的焦點。這里包括我們的產品線、客戶群體和渠道。這樣更有利于品牌進入消費者的心智。在家電行業內,格力和海爾的對比。格力空調一直專注于智能空調的制作,海爾生產多種品類的家電,但是格力的企業經營業績,卻遠好于海爾。

作為手機行業里面,小米手機與三星手機的對比。小米手機只生產少數的幾款手機,但是它的銷量已經接近三星手機,或者超過三星手機。在新常態下,企業的品牌建設要專注,只有專注才能極致,只有專注才能產生新的核心競爭能力。

另外一個在品牌建設方面,我們感受到還有一點,在品類的選擇上,可能要放在品牌建設優先的地位,或者說先品類后品牌,這一點尤其是現在的線上的銷售品牌。它們所推出的線上的極致單品的火爆情況,我們可以做一個很好的力爭。

第二,需要我們企業層面關注的就是產品的創新,產品在新常態下,這個問題應該更加凸顯。好的銷售必須有好的產品,好的品牌更需要好的產品。雖然是新常態,但是我們感覺到銷售的本質并沒有變化。銷售一定是滿足客戶的需求,只有好的產品,才能夠吸引客戶,產生消費。

同時當今新媒體的產生和應用,使我們企業和商家,對自己產品的描述可以做到淋漓盡致。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這樣也給了客戶一個非常便捷的一個方式來比較選擇和判斷我們的產品。包括最近在微信圈里瘋傳的一個故事,我們中國的游客到日本購買馬桶蓋,購買電飯煲帶回國內來。這就說明無論是什么時代,產品必定是企業和品牌的核心。

第三,我們認為在新常態下,由于競爭的激烈,企業可能需要更加關注上下游產業鏈條的整合來降低我們企業的運行成本,增加企業的運營效率。中國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有一個顯著特點,我們行業內的每個環節的透明度是非常高的,或者空前的。企業再按照原有的方式進行橫行一向產能的擴張取得成本,或者終端渠道的增設取得比較優勢越來越困難了。更多的企業會從綠色制造、柔性生產、快速反應和信息共享上去追求。

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范文第3篇

摘 要: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是行業特色型高校創新辦學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針對當前行業特色型高校的產學研人才培養遇到的來自政府、企業、自身等多方面挑戰,進行現狀梳理,探索出符合現階段行業特色型大學產學研合作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以促進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推動行業技術進步、提高經濟發展速度。

關鍵詞:行業特色;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

產學研合作的人才培養方式作為我國實踐育人的重要途徑,培養了一大批受企業歡迎的優秀專門人才,推動了企業、行業的發展,充分體現了產學研合作是行業特色型高校人才培養的必然選擇;同時,行業特色型高校以依托行業而產生,服務行業而發展的辦學特色,為學校產學研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充分展示了行業特色型高校是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的合適載體。但隨著新一輪高校調整,特色型大學與行業的聯系變得松散,行業特色不突出,辦學定位不明確,呈現了“多科化”、“綜合化”、“去行業化”的趨勢,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推進,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行業特色型高校如何在新形勢下更好的傳承辦學特色,發揮學科優勢,緊密契合行業需求,積極參與國家創新體系,努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多層次、創新型的拔尖人才,是一個決定學校未來的重要課題。

一、行業特色型高校產學研人才培養在現階段面對的緊要問題

從百廢待興的新中國成立初期到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國行業特色型高校仍未跳出重學術輕實踐、重基礎輕應用的辦學慣例,高校的科技研發、人才培養與企業技術創新、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缺乏有效結合,學校參與產學研合作的能力薄弱,學校資政育人、服務社會的綜合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在現階段,行業特色型高校的產學研人才培養主要呈現以下幾大問題。

(一)行業特色型高校的“特色”受到削弱,與行業結合的力度不足

一方面,原有學科特色不再具有優勢,隨著高校的學科設置及科研內容的同質化,壓縮了行業特色型高校原有優勢學科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國家對于“211”、“985”等綜合性重點高校的建設計劃支持下,加劇了行業特色型高校原有學科優勢、科研實力的弱化。另一方面,產學研合作中,因學科的同質化設置而使企業、畢業生的雙向選擇余地加大,行業特色型高校在相應行業中的就業人數不斷減少,即使行業中的已有校友也因學歷深造的多元化,淡化了校友的歸屬感,因校友交流而搭建的產學研合作關系逐漸松散。

(二)新興學科專業發展劣勢明顯,健全的學科體系尚未形成

行業特色型高校經過轉型,在多科性、綜合性大學發展目標的指引下,新增并培育了新的學科,形成了新的學科布局。但由于曾經的辦學目標和辦學歷史所限,早已形成的窄口徑、低覆蓋的學科結構特色與新增學科往往難以交融互通形成體系;而新增的學科專業科研設施落后、優秀師資缺乏、綜合實力薄弱,實力也難以在短期得到提升,與優勢學科差距顯著;文化、藝術等通識基礎課程雖然納入培養計劃,在缺乏學科支撐的情況下,課程內容的廣度、深度均不能滿足現代創新型人才的要求。

(三)人才培養模式單一,缺乏個性化的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方案

目前,我國行業特色型大學普遍存在人才培養方案單一,未曾建立與專業匹配的靈活彈性的人才培養計劃。教育內容上,理論知識和傳統知識多,新知識、新技術少,缺乏教育內容的新穎性;課程設置上,必修課、專業課多,選修課、通識課少,缺乏選課機制的靈活性;教學活動上,知識的講授多,研討式、課外研究性教學少,缺乏學生思考、學習、實踐、創新等能力的培養;課程體系分布上,理工基礎類課程多,人文社科類課程少,缺乏人文精神的培養;此外,學生在企業的生產實習孤立于高校的理論課程體系,企業沒有與高校建立協同、系統的人才培養體系。

(四)師資隊伍建設薄弱,雙師型教育人才匱乏

目前,高校的教師結構處于不斷年輕化和學歷層次持續提高的過程,從本科、碩士到博士一貫通的青年教師越來越多,為教師隊伍帶來活力,提升學??茖W研究能力的同時,也帶來了教師行業經歷普遍缺乏,教師培養體系及相關配套措施不夠完善等影響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現實問題,從而無法有效指導與培養具備實踐創新能力的人才,更難以培養出復合型、拔尖性人才。原有的老教師,教育觀念上普遍存在傳統保守,強調“知識本位”,忽視學生成人、成才的育人理念;教學方法上較為呆板,缺乏實踐教育手段,影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此外,從行業、企業里聘請具有工程、生產經驗的兼職教授制度,在很多高校盛行,但基本流于形式,未在人才培養中系統使用,發揮應有的作用,雙師型人才甚為匱乏。

(五)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的制度不健全,缺乏統籌協調機制

對于產學研合作各方而言,產學研合作是形式多于實質,各方之間缺乏完善的互通合作機制,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針對政府而言,為了建立創新型國家,各級政府對產學研合作關注度增高,政策力度加大的同時,各地、各部門各自為政、力量分散、條塊分割同樣嚴重,協同創新機制缺乏,難以形成對產學研合作支持的合力,造成資源浪費。針對企業而言,行業企業在經營中缺乏人才培養與使用的長遠眼光,只使用現成的、成熟的技能人才;在企業創新時,購買已研發成功的專利、技術方案等成熟生產技術。針對高校而言,高校政策歷來都鼓勵教師從事科學研究,申請縱向課題,而忽視甚至輕視以技術開發為主的產學研合作項目研究,主要表現于縱向項目在職稱評定、計算工作量等方面的正面作用遠大于橫向項目,甚至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很多教師對于產學研合作的興趣不高,動力不足,更忽視對人才有目的地培養。針對學生而言,以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為主要形式的企業生產活動的參與時間短,程度淺,學生自身也不重視,沒有強烈的實踐意識,實習效果差。

(六)人文精神教育缺失,教育目的單一

高校的人才培養,不僅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應重視培育人文精神,促進青年學生理想人格養成和全面發展。人文精神教育有助于擴展科技工作者的知識面,啟發形象思維,同時提高人的文化素養,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在獨立、個性人格的塑造中,促進其全面健康發展。愛因斯坦說,“科學雖然偉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1],而人文教育則解決怎么去做,為科技把握方向。無論在行業特色型高校發展的哪個階段,倡導經世致用的專業性教育均忽視了人文精神教育。當下存在結構化缺陷的產學研人才培養,無法培養具有健康人格、獨立個性、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優秀人才,“靈魂落后與發展腳步”的現狀,形成用人單位和求職大學生之間的脫節和矛盾。

二、探索行業特色型高校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舉措

從行業特色型大學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的歷史發展軌跡看,既不能照搬以培養基礎理論研究型人才為主要目的綜合性大學人才培養模式,也不能沿用以獲得職業技能,培養操作型人才為主要目的的職業技術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新形勢下的行業特色型高校,應當建立以高校人才培養為主導,以市場需要為導向,以企業為技術應用和科技創新載體,通過教學、科研和生產的有機結合,形成精英化教育和專門化教育協同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育具備基礎知識寬厚、知識結構合理、實踐能力強的創新型優秀人才。

(一)加強學科建設,提高合作專業的廣度與深度

一方面,完善學科建設,促進各級、各類學科及專業的均衡發展。以強勢學科帶動弱勢學科,形成符合區域及行業需要的優勢學科群;以理科、工科帶動文科,形成通識與專業交互、文理交融的行業特色群;以經濟建設與行業發展的需求帶動專業設置、學科建設,主動調整和開設一批特色學科專業,形成產學研結合的學科體系。

另一方面,提高合作專業的廣度與深度,促進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的有效性。以企業各層面的需求為抓手,基于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的相關要素,從信息、技術、科研、管理、人力等方面,展開多形式、多層次、制度化、常態化的合作教育。同時,相關合作模式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提高產學研的合作深度。例如在校企科研平臺建設的同時,拓展利用行業教育資源,加強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和課堂教育教學改革,提高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的有效性。

(二)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構建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根據行業特色型高校的人才培養實際,應當構建以公共通識課程、學科專業課程為基礎,以專業限選課和任意選修課為重要組成,以實踐性教學貫穿其中的特色課程體系。實踐性、應用性應當作為課程體系設置的主導思想,以企業、行業需求為導向,開放育人平臺,構建產學研合作的協同育人機制,從有條件的專業中選擇性的開設相關實踐性課程,依托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進行課程實習、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將實踐教育由課堂內擴展到課堂外,由學校內擴展到學校外,由行業內擴展到行業外,實現“教、學、做”的有機融合,建立靈活、可操作的寓專業教育于通史教育,寓分層、分類培養于模塊化課程,寓實踐性教學于課堂教學的特色教學模式,最終培養出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

(三)優化師資隊伍,培養“雙師型”教育人才

產學研合作教師專業化程度是制約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因素,根據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盡快建立具備科研能力、技術能力、實踐技能的“雙師型”師資隊伍。首先,強化教師的產學研工作經驗,根據學科、專業特點,有計劃有步驟的安排教師到對口企業掛職,深入一線實踐鍛煉,獲得企業在人才需求、技術需求的第一手資料,增強個人技術研發的有效性及課堂教學指導能力,拓展教師自我提高的渠道,從而將本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術引入教學中,將學生帶入學科前沿。其次,鼓勵有經驗的教師與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并借助企業之力建立科研、技術產品的實驗場所、中試基地等,積極為企業科研創新和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出謀劃策,促進高??蒲谐晒霓D化。與此同時,高校將橫向項目的經費總額、學生培養人數、專利申請數量等,作為專業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最后,以聘任兼職教授或柔性引進的方式,將行業、企業中的技術、科研領軍人物請進學校、課堂,擔任兼職教授或研究生導師,參與高??蒲袌F隊建設,參與學生的課程指導,提高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技術應用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

(四)深化產學研合作方式,建立以校企為主導的人才培養長效互動機制

產學研各方可以拓展與深化合作方式,共同提高雙方的研究開發能力和水平。首先,各級政府在進一步鼓勵產學研合作,提高覆蓋面的背景下,保持扶持政策的體系化,通過制定相關的獎罰措施,對于產學研合作行為進行引導和監督,注重政策扶持的有效性,為深化產學研合作做好政策保障。其次,高校除了向企業輸送人才以外,還可以配套提供研發條件,如科研團隊,研發設備,研發場所等,提高企業優秀技術人才的科研創新能力。再次,校企在共建研發基地、研發中心,聯合開展共性、關鍵性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有所突破的同時,不斷探索開放辦學的新模式,通過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實習實訓基地、協同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載體,在訂單式人才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等具體培養計劃方面有所突破。最后,校企雙方可以建立校企互通領導機構和校企合作管理實施機構,形成產學合作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保證高校與行業企業溝通的有效性。法國、德國等國家的行業特色大學十分重視長效機制的建立,特別在“共同管理、專業教學、科學研究、師資建設、平臺搭建等層面的長效合作機制”的建立,“有效保障了大學與行業企業開展深層次的交流和實現實質性的融合”[2]。

(五)重視人文精神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

行業特色型高校應當培養雙統一的優秀人才,即行為、修養、信念、人格的道德性的統一,對知識、科學、真理的重視與求索的統一?!翱茖W技術進步了,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的一種文化背景與人文精神卻往往被人忽略了,‘科學至上’,‘技術至上’的觀念悄然滋長。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相應,科學教育一躍而升到了最高的位置,而人文教育則從原有的鼎盛時代一步一步地滑落到了最低點”[3]作為21世紀新形勢下的行業特色型高校,特別是工科背景的高校,應當在已有學科和專業特色的基礎上,尋找與人文精神之間的結合點,實現人才培養的交叉與融合。通過對大學生文化素質的教育改革,改進課堂教育,建立科學的學分體系與課程體系,加強專業、學科間的融合,滲透人文精神,培養學生對待知識、創新和科學的態度,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知識、技術創新基地和實踐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搖籃的行業特色型高校,應當搶抓機遇,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通過產學研合作,將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轉化為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將人才數量和質量的提高作為國家發展的動力源泉。

參考文獻:

[1]鄒德秀.500年科技文明與人文思潮[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135.

[2]鐘秉林,王曉輝,孫進,周海濤.行業特色大學發展的國際比較及啟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4-9.

[3]文輔相.21世紀的大學教育目標:高科技水平與高文化素養[J].高等教育研究,1995(6):6-15.

收稿日期:2014-10-15

作者簡介:朱箭容(1982-),男,江蘇南通人,講師,碩士,從事高教管理、教育法、行政法研究。

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范文第4篇

一、培養文創人才的意義

(一) 符合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內在要求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發[2014]10號) 精神, 加快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 產學研企協同培養具有獨創精神、創新能力并能取得創新成果的高素質文創人才與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求是相契合的。

(二) 實施產學研企協同培養文創人才模式能切實提高高校人才的培養質量

高??梢杂行У貙嵤┮匀蝿諡轵寗? 以項目為導向的教學模式, 依據自身的專業特點進行項目選擇, 以實際工作任務作為載體, 貫穿于文創人才培養的整個教學過程, 真正做到在做中學、做中教, 教學做合一, 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技能和社會競爭力。

二、協同培養文創人才存在的問題

在產學研企協同培養文創人才的過程中, 必須清楚的認識到各主體之間都有著截然不同的價值追求, 但同時又有著共同的利益支撐點。因此, 如何有效地調動高校、企業、科研機構之間的關系協同培養文創人才是一個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一) 高校同社會對接不足, 教學與社會應用相脫節

(1) 產學研企協同培養文創人才的觀念相對來說有一些滯后, 從而直接影響到企業主動參與到高校協同培養文創人才的動力不足, 校企協同培養文創人才的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2) 高校學生自身缺乏與企業進行一線對接的主觀意愿和行動力, 因此無法接觸到文創產業發展的前沿信息和動態。 (3) 高校僅僅依靠有限的實踐實習和畢業實習資源是不能夠滿足學生在畢業后進入文化創意產業相關領域的需求的。

(二) 高校課程設置較為分散, 無法達到資源共享

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專業設置和教學形式上并不利于培養文創人才, 首先, 在專業設置上, 高校過分強調按專業類別設置所學課程, 學生選擇受限不利于拓寬視野和豐富知識面。其次, 在教學形式上, 高校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以課堂講授式教學為主, 注重灌輸理論知識, 理論高于實踐容易忽視學生的個性化和差異性, 缺少對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 師資隊伍建設不足

因高校的師資主要來源于國內外的應往屆畢業生, 相對來說他們缺乏企業的工作經驗, 在實踐教學的能力上有所欠缺;再者, 高校較難以引進企業的優秀技能人才充實到自己的教師隊伍中去, 這樣不但嚴重地阻礙了高校教師隊伍專業化進程的發展, 也直接關系到高校對文創人才的培養質量。

三、產學研企協同培養文創人才的途徑

高校通過開放式的辦學方式把企業、科研院所等囊括進來, 在政府的引領和指導下, 對社會資源進行有機整合, 發揮各自優勢, 最終達到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培養文創人才的互利共贏局面。各主體不是簡單地聚在一起, 高校、企業、科研院所、政府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 并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一) 校企共訂人才培養方案, 對接崗位標準

(1) 高校是培養文創人才的主力軍, 高校教育是科技第一生產力和文創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 更是實施協同培養文創人才的最好切入點。大學本科階段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拓寬視野的重要階段, 因此, 高校要積極并充分地發揮協同培養的重要作用, 在文創人才的培養中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高??赏ㄟ^對各大企業進行調查, 了解、明確可對接用人單位、企業對學生的需求, 尤其是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素質等方面的要求, 為校企協同培養文創人才提供充足的依據和保障。 (2) 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以企業需求為導向, 以高校制定為主, 企業參與為輔的基本原則, 共同制定協同培養文創人才的培養方案。各大企業是以市場需求和應用為導向進行創新, 以能夠達到技術創新、知識產出為主要目的, 并能取得突破性進展為目標。協同培養文創人才以企業為主體, 能夠保證技術創新,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 能有效、快速地整合產學研的力量, 加快技術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校企協同培養文創人才同時也要求企業參與到文創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當中, 促進文創人才培養與企業的密切聯系和結合, 使企業能充分發揮對文創人才的培養作用。 (3) 增加實踐類課程的比例, 為培養各層次的文創人才提供保障, 共同建立培養文創人才的實踐基地。

(二) 合作建立協同培養實踐教學創新體系

(1) 校企共同參與課程開發、調整課程結構、增加創新點、豐富課程資源, 從整體上滿足專業能力的要求。 (2) 合作共享校外實訓基地, 為學生提供綜合性實踐基地。對處于不同階段的學生可安排不同的培養模式, 可組織低年級的學生到企業進行專業實習、假期實習, 組織畢業生深入服裝企業進行崗位對接、畢業實習并完成畢業設計制作。 (3) 與研究機構、科研院所合作。在協同培養文創人才的過程中, 通過高校、企業、科研的協作, 根據市場的需求把科技創新成果進行有效轉化。這些成果的轉化可以提高科研院所自身的發展能力, 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各大科研機構在參與協同培育文創人才的過程中, 研究機構可通過與企業的深度合作, 以具有市場導向的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 面向實際, 并能夠在指導和培養文創人才的過程中, 及時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 進一步提升科技成果的轉化率, 同時開辟自己的更高層次的研究空間。

(三) 打造“有效課堂”, 共建研發中心

高??啥ㄆ谄刚埜鞔笃髽I的優秀技術骨干來校舉辦講座或指導教學, 讓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發展現狀、前景、就業需求等最新的前沿信息, 從而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的深度認識和理解。

(四) 建立健全文創人才評價體系

產學研企協同培養文創人才應建立一套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考核評價體系, 以品德、知識、技能、創造力和業績作為衡量標準, 由高校、企業多方參與評價, 改變學校傳統的單一、自主的評價方式。在考核內容上重點考察學生會跨界、會發散、多才多藝、創造能力強、學以致用的創新能力。在考核方式上采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法, 避免教條化的評價方式, 體現文創人才培養過程的評價, 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能力和優勢。

(五) 強化師資隊伍, 提升雙師雙能素質

師資隊伍是產學研企協同培養文創人才的重要質量保證, 要不斷完善雙師素質的資質要求和培養方式, 全面提升師資隊伍的專業理論與實踐水平。高??煞峙x派不同層面的專業教師外出進修, 為培養優質的文創人才提供更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六) 建立健全培養文創人才的政府保障體系

政府在產學研企協同培養文創人才的模式中起著協調組織、管理引導的重要引導作用。在政府層面上要加大對產學研企協同培養文創人才的宣傳力度, 從而能進一步提升高校、企業對產學研企協同培養文創人才重要性的深入理解, 有利于促進企業主動尋求與高校合作。

四、結語

在產學研企協同培養的創新視角下, 需要各主體通力合作將文創人才培養模式長期穩定地可持續性的發展下去。作為文創人才的重點培養對象的學生們應積極充分地利用外部資源和條件, 增強實踐能力, 提升自我, 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在產學研企協同培養的條件下, 不斷提升創新創造能力, 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文創人才。

摘要:為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和設計服務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 需要培養大量的文創人才。而高校在文創人才的培養上具有先天的教育資源和科研優勢, 但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無法滿足國家經濟發展對文創人才高質量、多樣化的需求, 產學研企協同培養是當前文創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本文主要圍繞如何有效地發揮各主體之間的作用, 探討符合產業需求且可行的文創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產學研企,協同培養,文創人才

參考文獻

[1] 馮梅.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問題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9.

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范文第5篇

由于我現在還在讀大一的緣故,專業課程的熟悉程度還不深,經驗也不夠,所以,這次產學合作,我決定:選擇了一個不在我專業范圍內的工作職位進行時間學習,主要的目的是:嘗試著體驗工作生活,增加工作經驗和磨練自身意志。等我完成了大二的專業課程的學習之后,對電子專業有了一定深厚的知識基礎,再選擇一個屬于電子信息專業的工作,積累電子專業的實踐經驗。因此,我通過我母親的推薦,來到了上海洋帆帳篷有限公司中的技術科,進行這次產學合作教育的實踐學習。

暑假去公司上班的第一天,母親介紹了王經理給我做工作指導,讓我跟著王經理好好學習,于是我為期六個星期的產學合作教育就這樣正式的開始了。王經理是技術科的技術總監,他是一個很和善,做事細致,又有經驗的人,在帳篷制作技術上有著豐富的經驗,對我也是關懷備至。王經理在了解了我產學合作的目的后,為我安排了六周的實習計劃,第一周學習“撐蓬”,第二至四周學習“剪裁”,第五周學習“縫紉”,第六周學習“打版”和“制圖”,這五個步驟是帳篷制造中最基本的流水過程。

王經理給我上的第一課是介紹上海洋帆帳篷有限公司的歷史和特色,讓我對這個公司的產品,經銷范圍有了一定的認識。上海洋帆有限公司始建于八十年代初期,是專業的帳篷生產廠家,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工廠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擁有1320名員工,48條流水線,占地98畝。公司目前采取總經理負責制,下屬9個部門。公司每年生產的千余套樣品,深得客戶的贊譽,多數帳篷在國際展銷會上獲得好評。2004年在德國展銷會上為荷蘭PCM公司制作的球形野營帳篷,成為整個展銷會的亮點,讓同時在展銷會上展出的韓國制作的球形野營帳篷黯然失色,為中國人增光。而且,上海洋帆有限公司生產的產品遠銷歐美市場,在市場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良好的口碑信譽。

在上海洋帆有限公司的技術科里工作的第一周,我幾乎都是在技術科的撐篷區里度過的。在這里,我認識了周師傅和小黑師兄,他們都是很健談,又勤勞的人,和他們一起工作感覺十分愉快。周師傅教會了我很多關于帳篷支撐結構的原理,無論是什么型號,樣式的帳篷,基本結果都是由3根支撐條作為支架支撐起來的,這樣的結構簡單又堅固。而小黑師兄則教會了我如何熟練而又迅速地支撐起個帳篷,在安裝帳篷的支撐條時,因先安裝中心支撐條,再安裝側支撐條,并按照支撐條的顏色安裝到相應的位置。在這第一周,我見識了形形色色,各式各異的野營帳篷,有的像熱氣球那么大,需要10幾個人一起同時撐才能完成;有的又只有單人床那么小,我一個人就輕松搞定了。我的勤奮好學得到了周師傅和小黑師兄的肯定,這令我信心倍增,干勁十足。一周下來,我已經學會了如何支撐起50余種帳篷的步驟和技巧,收益非凡啊!

第二周,我被王經理指派到了剪裁區進行實踐學習,這里是我學習到知識最多的部門。剪裁區的負責人是一位姓姚的阿姨,她讓直呼她為姚阿姨就行,這讓我感覺和親切。在剪裁區,姚阿姨手把手地教我剪裁要領和技巧,我在她的細心教導中領悟到剪裁也是門很有深度的技術活。姚阿姨對我教導道: 對于樣品:

1 按工藝核對樣板編號和面料,將樣板按照工藝上剪裁顏色分類要求分好清點樣板總數。

2 首件樣板的劃片直接劃在畫料上(棉布除外)并注明片子的名稱。 3 注意樣板的正反面和樣板的尺寸,特別是縮小版。 4 一邊劃片一邊核對大貨畫料,要盡早發現問題。 5 絲網正確位置在工藝上做好標記。

6 面料如果是尼龍料,必須劃一片剪一片,防止面料漲縮。

7 首樣剪裁完成后,核對片數,首件面料上扎好標記,注明令號,面料規格,且將面料片整理串好放回面料制定區域,首件正確面料每樣按門幅留300m做留樣。 8 電腦版的操作也按照以上7點,樣板剪裁結束后,折疊保存存檔,方便和大貨樣板作比較。 對于大貨生產:

(1)準備工作(2)劃片(3)攤料(4)剪裁(5)編號(6)分包 一 準備工作:

1 卸料時候,每卷量好門幅,寫在單子上,有問題及時上報。 2 按工藝與首件報告,檢查首樣時分好的樣板。

3 任務單,工藝單,樣板編號,面料規格核對后,才可以攤料。 二 劃片:

1 審核樣板,確認所有樣板是否正面向上或正反各一,特別注意:樣板上標明尺寸的,樣板按比例縮小的以及包頭布,細帶子等各n塊的數量。

2 面料拉1至2卷看布邊的松緊,根據面料和樣板的寬度,最大可能將門幅利用足。

3 劃片樣板絲流一定要考慮實際的縫制效果,也要考慮到面料的節省,兩者相沖突時,及時匯報。

4 面料為尼龍時,必須根據尼龍的漲縮來收放樣板。

5 劃片時,打裁片必須標注名稱,按工藝正確表明,做好明顯的標記。

6 在省料和不影響質量的前提下,合理排片,涂層面料有空位的地方,全部劃細帶子,并且有空位最好留整以備后用,拉攀,包頭,細帶子以及外袋等盡量排在最后面,盡量利用零料。

7 片子劃好后平放,檢查以次,核對無誤后,在片面的反面寫好正攤或反攤,令號名稱,單耗長度且簽名。 三 攤料:

1 根據工藝單,面料樣片核對正確,方能攤料。 2 在一起分包的時候,根據顏色差異分包。

3 做好插片記號,注意如門襟,管道之類比大片長的一定要插片到位。

4 正確做好攤片記錄,測好碼數,在攤片過程中,發現碼數有問題,及時匯報。 5 攤料的時候要注意面料表面的質量。

6 PVC攤料是,一般不超過35層,厚層不超過25層。

7 攤料到最后幾層,盡量攤小卷余料,只留幾小卷做換片,面料攤好后,把零料和余料整理好,表明令號,規格和大致數量,轉交給換片負責人。 四 剪裁:

1 覆蓋樣品核對樣片適否與該版令號,面料完全一致。 2 查看兩邊針洞,攤片是否合理,發現問題及時調整。

3 開頭前檢查插頭,電刀,電線是否損壞,如有問題,上報維修。

4 透氣料不允許換新片刀,以免損壞材料,PE層數少的,不可換新片刀,易斷不安全,開刀時必須戴好安全手套,保證安全。

5 開刀時,遇到打皺時,一定要拉平,修齊,按照劃線直線,不可彎曲。

6 沙網要打三角刀眼,0.5至0.6mm大小,一般刀眼直開,大小在0.4至0.6mm之間,一般在全部刀眼開好后,檢查一邊是否有遺漏。 7 剪裁時候打洞,打洞的部位要標識清楚。 五 編號:

1 攤白色料,PE,透氣不需要編號,根據需要10件或20件夾繩子,攤滿額定數量,必須兩人一起核對總片數。透氣面料有嚴重色差的,也必須編號,編號編寫在紙上,貼在布上,線色滌綸料和尼龍料必須采用貼紙這個方法,編號沒有特殊情況用鉛筆寫。 2 編號字跡清晰。

3 編號時,必須按整數上疊,方便核對。 六 分包:

1 根據分廠要求,如果分廠沒有提出要求的,根據實際情況,標明綁好。 2 關于色差部分的分包,必須出示分扎的清單特殊標明在部組件轉移單上。 3 如果裁片有鴛鴦板的,必須在捆扎的條子上注明清楚。

4 門襟,管道,門柱,細帶子,拉攀,墊布,包頭等小裁片必須捆扎得特別牢固。 5 捆扎層數重量最多不能超過25kg。(PE,棉布不超過50kg)

6 所有裁片的捆扎帶上注明令號,第幾臺板,層數,名稱和操作員工號。

在裁剪區的兩周里,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工作的辛勞,操作的嚴謹,每一個環節都容許出錯的工作氣氛,剪裁區工人們在工作時的認真,專注的神情,是我在大學生活中,未看到過的。

之后的三周里,我分別又學習了如何“縫紉”,“打版”,“制圖”。每一個環節都是我在學校中從未學習過的,但學起來去樂趣無窮。在工作之余,也認識了許多朋友,這讓我感到十分滿和快樂。

一轉眼,六周的產學合作教育就臨近尾聲了,在實習工作的最后,由于我在各個部門的表現都很勤奮好學,所以,王經理對我的表現十分滿意,很歡迎我下個假期再去他的技術科實習。說實話,工作的這六周,有時真的很辛苦,有幾天累得全身酸痛,但辛苦歸辛苦,我卻樂在其中,與工作上的伙伴們一起分享我的哭與樂,我認為是一種享受!在第六周下班的時候,想到有好長一段時間都見不到那些相處了六周的工作同事們了,還真是有點舍不得,我答應他們:我會經常來公司里問候問候他們的。 在我過去的二十年的生活中,所知所學大都來源于學校中老師所教的,書上所寫的。在家中聽的是父母的教誨,一切的一切全都建立在聽和看的基礎上。因此遇到事情問題時,靠的其實全都是父母給予的是非觀,憑借的是他們講述的經驗知識,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經過這次產學合作教育,我深刻地體會到了,父母并不是我天然的屏障,不是所有的一切只要有他們就可以解決的,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也不是唯一可以藉以立足社會并且精彩生活下去的基礎。我們今后會擁有的一切都需要我們通過自己的探索,我們所要走的道路需要自己一步一步踏實地去走。社會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社交大圈子,不是學好了書本上的那些死的知識理論便能在其中立足的,它靠的是你的能力,為人處事的能力以及工作的能力。任何一份工作都是這樣,他最需要的是能力與經驗而不是那些死的知識理論。生活與理論是完全不同的,因為知識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只有通過實踐將之融入生活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我們也只有在這實踐的過程中才能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將來進了社會也才會擁有與人競爭的資格,能力與本錢。因為社會更像是一個大熔爐一般,它會不斷地磨練著你,從而來提高你的能力,使你變得更強可以更容易的適應于它。因此千淘萬漉雖辛苦,但我也絕不放棄,要在這不斷的磨煉中使自己變得更強。

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范文第6篇

一、指導原則

深入開展教育理論研究和方案論證, 結合產學研合作培養研究生的教育實踐, 凝練出研究生創新教育工程應遵循的先進教育理念、改革思路和工作方法, 總結出“三堅持, 兩帶動”的指導原則:

●堅持現代大學合作、開放、融入社會的辦學理念。

●堅持研究生教育與科技創新和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的發展思路。

●堅持在研究生創新教育中體現“以人為本”的基本要求。

●帶動學校以科學研究為主導、以導師負責制為基礎的研究生培養體系與資助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帶動學校的科技創新活動融入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

二、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的探索與實踐, 構建研究生創新教育平臺

主動適應行業背景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探索“院地合作”、“走進園區”、“校企聯盟”和“創辦企業”等方式, 積極構建研究生創新教育平臺。

●“院地合作”

以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為紐帶, 主動與國家級科研院所合作, 充分發揮國家級科研院所的優勢, 在共同開展國家級科研課題的研究、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重點新產品研發過程中, 培養高水平的創新人才。

●“走進園區”

組織重點科研團隊的導師和研究生, 主動地向特色工業園區靠攏, 與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合作開展技術開發、建立聯合研發機構等, 通過與產業界零距離接觸和創新互動, 提高研究生創新意識、增強科研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校企聯盟”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 高校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 而高??萍脊歉珊脱芯可强萍紕撔轮兄匾牧α?。推進特色優勢學科與相關技術領域的重要創新型企業的戰略合作, 校企“強-強”共建聯合研發中心等, 形成較穩定的合作領域、較穩定的雙方合作團隊和較穩定的科研合作課題, 從而為高校提供行業先進水平

●“創辦企業”

利用學校重大科技成果、深厚的信息學科基礎和人才優勢, 以技術資本帶動金融資本, 與政府投資機構、企業和社會投資家, 聯合創辦獨立面向市場的股份制高科技企業, 促進學??萍汲晒漠a業化, 并為學校更多的教師和研究生創造更直接的、更貼近市場的高技術研發平臺、創新創業平臺。

三、支撐體系與激勵措施

(一) 建立和完善以管理規范、科研條件和創新團隊為基本

內容的支撐體系, 保障產學研合作的研究生創新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得以有效地推進。

(二) 探索建立了基于產學研全方位合作的高??萍紕撔屡c研究生教育雙平臺耦合聯動的新機制

(三) 推行研究生國家計劃經費動態執行的獎學金改革制度,

建立“學校-企業-導師”三位一體的研究生創新教育獎助體系和激勵機制

四、模式實施效果

通過產學研合作的研究生創新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可為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和質量的穩定提高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取得顯著的成效。實踐證明此模式可促進優秀研究生不斷涌現、研究生參與科研和發表論文的數量質量日益增長和研究生崗位適應能力明顯增強, 高質量就業率和社會貢獻度不斷提高, 學??萍紕撔碌恼w實力明顯增強。對于地方高校探索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摘要:采取各種激勵手段及保障機制, 積極探索實踐“走進園區”等多種產學研合作培養研究生的方式及其協調運作機制, 是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模式。

上一篇:法律倫理案例范文下一篇:項目企劃方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