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校園林工程論文范文

2023-12-06

高校園林工程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宿遷地方高校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是宿遷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園林專業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該文從科學設計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方法、突出實踐教學、完善教學評價、建設“雙能力型”教師隊伍、強化校企協同育人、探索專業生產實習與畢業論文、學生就業等方面進行研究,并提出了系列培養措施,為同類高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宿遷地方高校;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研究

Key word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Garden;Applied talents;Research

推進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是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是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升級,推進新型農業化進程的客觀要求;是適應高等教育新常態,加強高校內涵建設,推動高校辦學出特色,辦出水平的內在要求。園林景觀行業一直被公認為“永遠的朝陽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力量,進而社會對園林專業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而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也升級為成為緊缺專業人才。宿遷學院園林專業注重應用型人才培養,圍繞不斷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目標,重點抓好教學工作中的關鍵點,構建相應保障體系,不斷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1 宿遷地方高校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眾多研究者認為,應用型人才是“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所從事的職業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人才”[1]。這種人才既具有較寬的理論知識基礎,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且有將理論知識加以轉化和應用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宿遷學院園林專業應立足于培養應用型人才,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

1.1 社會發展的需要 21世紀,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共識,氣候變暖、能源緊缺、環境危機是人類面對的共同挑戰。而園林行業以營造高品質戶外空間為基本任務,以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為根本使命,故其發展前景不可限量[2]。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下達(風景園林專業碩士學位設置方案)的通知》(學位[2005]5號)資料中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現擁有38處世界遺產地,6 000余處國家文化與自然遺產地,占國土面積近17%,國家園林城市139個,國家園林縣城40多個,地市級園林管理局及管理機構6 680個。園林景觀設計單位1 200多家,具有城市園林綠化二級以上資質的企業超過2 000家,2030年預計新增綠地42億m2。而目前園林方向一線從業人員約500多萬,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僅3.5%,相當于國際水平的1/10甚至1/20,園林專業人才尤其是應用型人才將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狀態[3]。

1.2 是今后學生發展的需要 當今學生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應用型教學環節,用人單位對此也要求頗高。在對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各項調查中,學生認為專業課程的課堂理論教學在今后職業發展中比例將越來越低,約為20%,而實踐性教學、課程設計、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社會活動等比例將占據80%,這說明園林專業學生比較傾向強化實踐性教學。主要還是因為實踐性教學環節會對學生應用技術性能力培養和就業有著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因此,在今后的人才培養模式方面,要考慮學生對實踐應用性能力、知識、素質結構的要求,構建全方位、多樣化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1.3 基于地方高校辦學實際 近年來,江蘇省在城市建成區園林綠地率和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兩項指標中都位居全國第一,全省擁有園林綠化資質的企業1 000多家,一級資質46家,占全國12.4%,園林行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4]。而江蘇宿遷市,在“環保型、園林化、可持續發展的湖濱特色生態城市”建設理念下,不斷加大園林綠化投入,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逐年提高,2015年分別為39.02%、42.10%、13.01m2,居全省前列。2005年至今,宿遷市政府啟動了駱馬湖園博園、項王故里景區等一批體現宿遷地域特色的大型園林工程項目。根據宿遷市2016年中心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實施方案,2016年中心城市編排園林綠化任務七大類共119項,全年新(改)建綠地約400hm2(其中新建約346hm2,改造約54hm2)。園林建設的大量投入必然帶來大批園林綠化企業的涌現,迄今全市擁有三級以上資質園林企業約150家,其他園林相關企業單位若干。在當地人事及園林部門的支持下,通過對宿遷周邊地區30個園林企業、15個行政事業單位的調查資料顯示,未來3a內宿遷市園林專業人才預測需求為:市、縣園林局約20人、鄉鎮林業站約200人、各級公園、苗圃、園林公司300人、自主創業50人,總計約570人,部分畢業生還可輻射江蘇其他城市。針對江蘇省園林行業及宿遷城市的發展狀況,擁有多名高級園林專業人才顯得尤為重要。而宿遷學院是宿遷地區唯一的一所本科高等院校,理應擔負起服務地方經濟、積極為地方園林事業輸送大量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的重任。我校增設園林專業,無疑將在一定程度上為宿遷乃至江蘇省的園林行業發展做出貢獻。

2 宿遷地方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措施

2.1 優化課程體系 考慮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并結合社會需求、學校需求和學生需要,應敢于打破課程之間的界限,重新整合并優化課程體系[5]??梢圆扇∪缦麓胧阂皇菢嫿ㄈ龑哟稳芰Πl展課程體系,即通識課、專業主干課(含學科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實踐性教學環節三層次課程結構,包括園林繪畫實習、園林建筑設計實習、園林設計課程實習、園林植物實習、實踐創新、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從而發展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二是考慮模塊實踐教學,如園林專業中,可開設“植物類課程實習模塊”“設計類課程設計模塊”“施工類課程實習模塊”供學生選修,以便提高學生的植物栽培管養、植物造景、景觀規劃設計、園林綠化施工等能力。三是根據季節安排實踐課??紤]到植物生長的季節性,部分分散實習時間可安排在春夏季進行。

2.2 改進教學方法 大學教育的中心任務不僅在于教什么,更在于怎么教,如何教得更好[6]。因此,在課程體系優化的同時,要鼓勵教師開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與研究,以推動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方法的改變。課堂可以強化師生互動效應,教師授課多介紹案例,如有條件可以戶外現場教學,讓學生親臨現場,感同身受,這樣實踐性教學效果會更好。此外,還可以通過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師科研或者某些工程項目中去,到一線學習和實踐。還可以充分利用實踐基地,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經營,甚至可以自負盈虧。

2.3 完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7]。一是可以由學科帶頭人、相關專家以及課程負責人,對各專業的課程體系、教學組織、教學大綱、教學考核、教學經費和條件等方面進行精細化評價與管理。二是改革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實施學生評價、同行評價、第三方評價等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有可能的話開啟行業企業參與評價模式度。三是改革成績評定方式。注重將實踐訓練、學科競賽、課程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踐活動的成績和表現納入學生能力評價的范圍[8]。

3 構建保障體系,培養應用型人才

3.1 專業內涵建設 (1)課程建設。進一步完善教學相關材料(教學大綱、實驗及考試大綱、教案、考評體系等);加大課改力度;爭取1~2門院級精品課程,2~3門網絡課程,力爭5a內申報一個省級重點課程。(2)師資隊伍建設。主要通過“外引和內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外引主要是未來五年內力爭引進園林設計方向正教授1~2名;內培主要是培養院級中青年骨干教師3~4名,省級1~2名,學科帶頭人2~3名,而職稱晉升主要通過提升教師科研課題和論文檔次來完善。(3)教研室建設。除嚴格執行院、系規定的有關教學常規制度,逐步制定和完善教研室管理制度、教師工作職責、本專業課堂教學規范、實驗教學規范、實驗室管理規范等;進一步完善教學大綱、實驗大綱、考試大綱、考核規范等;教研活動提升層次,提高教學質量。(4)實驗室、基地建設。在現有條件基礎上,完善園林植物綜合實驗室、園林設計繪圖室、計算機輔助設計實驗室、植物標本室等。未來10a內建設園林工程實驗室80m2、園林建筑模型實驗室100m2、作品展示室100m2;戶外校內完善現有基地建設,并增設園林植物分類園(8 000m2)、園林景觀生態園地(8 000m2)、科研成果示范區(1 000m2),力爭“省級重點實驗室”;校外基地選擇運營資質較好的知名企業2~3個長期合作,提升學生實習實踐質量。

3.2 專業外延發展 (1)校企聯盟,產學研一體。開展校企合作,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一大批掌握園林技術的專門人才,為宿遷、江蘇其他城市乃至全國園林產業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2)雙師型培養。通過掛職鍛煉、校企合作項目、社會實踐等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共同建立學校、企業、學生參與的人才培養監控體系,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3)強化考證。根據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及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的要求,在本科教學中逐步推行“多證書”制度,以證代考,利用花卉園藝工、園林綠化工、景觀設計師等技能證書檢驗學生專業技能訓練和學習的成效。(4)科技研發,服務推廣。除為地方輸送大量優秀畢業生,本專業教師深入地方園林行業一線進行項目研發和技術指導,為企業創造效益;此外,通過培訓班、作報告等形式,提高低層次綠化工作人員業務水平,服務地方。

參考文獻

[1]梁娟,周紅燦,孔繁磊.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地方院校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4(13):61-63.

[2]婁娟,楊帆.“政、產、學、研、用”協同培養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166-168.

[3]唐琦.高校本科教學中關于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探討——以風景園林專業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9):95-98.

[4]譚雪紅.產學研結合培養園林專業應用型人才的現狀及良性運行對策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3(10):81-83.

[5]孫得東,李卓冉,連洪燕.地方高校風景園林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探索[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5(2):118-120.

[6]賀坤,趙揚,張志國,等.風景園林專業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構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9):184-187.

[7]劉爽,劉金祥.風景園林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現代園藝,2017(1):111-112.

[8]張俊玲,吳妍,許大為.風景園林專業基礎課優化探討[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181-183.

(責編:徐煥斗)

高校園林工程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課程思政的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了工科專業課程思政的要求?!敖煌ò踩こ獭闭n程是工科類專業交通運輸的專業核心課程。文章從愛國奉獻、以人為本、創新精神、科學思維、工匠精神、團結協作六個方面探索該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挖掘本門課程中思政元素,設計“交通安全工程”課程思政教學內容,以增強該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改革;安全工程;課程思政;思政元素

課程思政建設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戰略舉措,將思政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也是高校目前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在2018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和2019年3月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對課程思政作了闡述[2]?!敖煌ò踩こ獭闭n程是工科類專業交通運輸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也是交通工程學科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對思政元素挖掘不足問題,把“交通安全工程”中所包含的專業知識體系和思想價值及育人目標結合起來,對探索“交通安全工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實現培養學生學習交通安全專業技能的同時進行價值引領的雙重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

一、“交通安全工程”實施課程思政可行性

“交通安全工程”課程目標旨在學生能理解交通安全的基本理論、分析、評價方法以及相應安全技術,并且能夠運用相關方法對交通安全問題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和處理。課程從安全角度系統地對鐵路、公路、水路、管道及航空運輸安全問題進行科學的研究,分析交通事故致因機理并總結出一套普遍適用的交通事故預防理論,進而提出交通安全分析、評估方法及安全技術,具體內容包括:交通安全工程的概述、安全系統工程的相關概念和特性、交通安全的基本理論、交通安全分析和評價方法、交通安全技術和交通安全管理等,課程內容中的人文屬性與課程思政教育吻合。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該文件是針對不同專業的一個指導綱領,《綱要》中指出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明確不同學科課程思政元素的側重點,對理工學類專業課程提出“教學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與專業知識相結合起來”,注重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注重培養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等[3]。結合“交通安全工程”課程內容及教學目標,以《綱要》為指導,挖掘本課程中豐富的思政元素,實施“課程思政”是可行的。

二、“交通安全工程”課程育人目標

學生掌握交通安全基本理論,能夠運用交通安全分析和評價方法以及交通安全技術、交通安全管理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具備綜合分析和處理各類交通安全問題的基本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家國情懷,樹立大國自信及文化認同;樹立“以人為本”的交通安全工作理念;培養學生辯證意識,提高學生接收新事物的能力并建立科學的創新思維,激發科學報國擔當;鼓勵腳踏實地學習、工作,艱苦奮斗,提升學生新時代對工匠精神內涵的認識與理解,樹立正確的職業態度導向;通過小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三、“交通安全工程”課程思政映射點

本文針對“交通安全工程”課程各章節知識特點分別從增強民族自信,強化愛國精神;堅持以人為本,打破行業痛點;激發創新精神,突破技術壁壘;注重辯證意識,培養科學思維;弘揚工匠精神,營造敬業風氣;樹立團隊意識,增強協作能力六個方面進行思政元素挖掘和提煉。

(一)增強民族自信,強化愛國精神

課程中涉及民族自信、愛國精神的知識點包括:“安全工程學科的形成與發展”“應急預案的制定”“國內外安全管理案例分析”等。

愛國奉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也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以緒論中“安全工程學科的形成與發展”為例,在介紹“安全工程發展史”時,引入我國古人在安全防護方面為人類作出的貢獻: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記述了防止中毒的措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述了鉛中毒的現象,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介紹了通過抽放瓦斯防止爆炸的技術措施等。同時我們也要注意近代中國在安全工程學科發展方面幾乎空白,分析導致近代中國貧困衰弱、多災多難以及工業、科技發展落后的原因,梳理新中國以來安全生產事業發展,不難得出國家只有處于較穩定的內、外部環境中,安全理論及技術才能夠發展,珍惜今天和平環境,為國家繁榮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此外,在課程講授過程中結合當下“新冠肺炎疫情”熱點,介紹全國各地在黨的領導和民眾的配合下實施的各省市公共交通應急預案,致使我國“戰疫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通過教師引導和學生討論,使學生看到安全工程學科產生與發展有我國古人的貢獻,理解近代舊中國安全科技方面落后的原因,認識到新中國以來安全工作的持續發展,特別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彰顯中國力量,以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堅持以人為本,打破行業痛點

課程中涉及到“以人為本”思想的融入知識點有“人—機—環系統工程”“SHEL模型”“人的可靠性理論”等。

“以人為本”理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基礎,是在新時代走好新發展的立足點,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4]。對此,以第二章中“人的可靠性”作為思政結合點,以觸目驚心的數據與視頻,引發學生重視并意識到人的能動性在生產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時,通過講述重大事故案例或播放一部典型的因人為因素致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警示片——《深海浩劫》的片段,結合目前我國交通事故統計數據得出,因人為失誤原因導致的事故占絕大比例,認識到安全生產事故中人既是肇事者也是受害者,應充分重視人的作用,強調“以人為本”理念。針對“SHEL模型”,分析該模型對安全管理的意義,提升學生對主動安全管理理念的認識,基于此,延伸到作為安全管理者須轉變傳統安全管理模式,應認識到僅僅依靠曾經所沿用嚴管重罰、末端治理等傳統安全管理模式是不夠的,從“以人為本”的角度采取主動措施減少或消除人為失誤的條件。此外,當涉及“個人的應力因素”知識點,介紹卓別林借助《摩登時代》諷刺異化的機器工業時代,是資本家無盡壓榨工人,抹殺人性的時代,并結合著名的霍桑實驗,使學生認識到探討心理和社會因素對工人勞動過程的影響對安全工程系統建設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從而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三)激發創新精神,突破技術壁壘

課程中涉及到“創新精神”思想的融入知識點有“基于預防和事故避免的交通安全監控與檢測技術的介紹”“事故致因模型的發展”“事故救援設備”等。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搶抓科技創新的制高點,依靠科技創新走上世界科技強國之路。創新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之一,也是課程思政踐行知行合一教育目的的集中體現。由此,以“對交通設施設備運行狀態的監控和檢測技術”為例,在講解完鐵路安全監控與檢測技術后,結合我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全球首創的“5G+AI智慧機務系統”投入使用的時事背景,使學生了解我國各項科研事業取得重大的進步,樹立學生的中國自信、創新自信。同時引入代表著世界先進的造車水平“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建立了全方位安全監測系統,全車2 500余項監測點就像眼睛一樣,時時刻刻對列車的運行狀態、軸承溫度、冷卻系統溫度、制動系統狀態、客室環境進行動態監測,為乘客安全出行保駕護航。此外,重點介紹2018年、2019年美國相繼宣布對中興通訊、華為進行制裁事件,通過分析該事件發生的背景及引致原因,警示學生目前我國高科技領域存在不少瓶頸和短板,處在一個需要創新、必須創新的重要歷史時期,進一步激發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通過自強不息和改革創新逐個突破技術壁壘,擔當起科學報國的重任。

(四)注重辯證意識,培養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是指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應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思維習慣?!毒V要》中指出理工類課程體系建設要注意將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教育與科學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科學思維方式的訓練,這與“交通安全工程”課程教學中的多個知識點相吻合,如安全分析方法的分類、適用范圍,安全評價方法的選用,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交通安全監控與檢測技術的種類等。

從交通安全管理的實際需求出發,結合實例介紹不同類型的安全分析方法:統計圖表分析法、安全檢查表分析法、事件樹分析法、事故樹分析法等。從縱向的角度,鼓勵學生搜集整理事件樹分析法和事故樹分析法的局限性以及國內外對于該方法的創新應用。安全分析方法提出后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各國研究人員都在積極探索,尋找改進措施,引導學生認識到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要想更好地認識事物、學習事物,就必須用發展的眼光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從橫向的角度,通過交通安全分析方法間的相互比較,說明每種方法都有其自身特點和局限性,因此要針對被分析系統的特點選擇合適的交通安全分析方法,例如,分析由單一故障引發的事故時選用危險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分析由多因素共同引起的事故時選用事件樹分析和事故樹分析等方法。領會安全分析方法的選用應考慮分析對象的特殊性,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有意識地將專業知識與唯物辯證法的相關觀點聯系起來,促使學生進行哲學思考,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思維。

(五)弘揚工匠精神,營造敬業風氣

課程中涉及到“工匠精神”思想的融入知識點有“系統工程的由來”“技術業務能力的方式”“可靠性理論與事故致因理論的發展歷程”等。

工匠精神講究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將工匠精神融入課程思政教育中,以體現國家的政治意志,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對此,當講授到“系統工程”時,可以介紹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自1981年提出的“人—機—環境系統”這個重要概念并創建了人機環境系統工程這個學科以來,至今仍然在指導與率領著我國眾多科學工作者針對該領域取得了大量的卓越成績,回顧他的豐功偉績和人格魅力,給學生樹立優秀的工匠楷模與學習榜樣。此外,當提到“人員安全管理”中的“提高技術業務能力”這一知識點時,引入高鐵工匠寧允展在平凡的崗位中精益求精的事例,寧允展于鐵路技校畢業,先做鉗工,工作之余自學電焊、機床等技能,善于鉆研的勁頭使他逐漸成長起來,面對手工研磨的余量只有50微米,甚至20微米高鐵定位臂,研磨工藝、精益求精破解技術難題。以此說明正是因為廣大鐵路職工在平凡的崗位上的堅守和奉獻,才換來近年來我國鐵路建設的飛速發展,從而教導學生對待工作要腳踏實地,工作中肯鉆研、勇于創新、嚴格要求,即便在平凡崗位上,也有可能成為所在領域、行業的楷模。作為新時代青年應自信自強,在專業學習中踐行工匠精神,摒棄浮躁,求真務實。

(六)樹立團隊意識,增強協作能力

古往今來的眾多事例都驗證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團隊協作展現了人的集體智慧,是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敖煌ò踩こ獭闭n程中的“交通事故調查”“交通安全設施設計”等知識點均能在增強團隊協作能力與凝聚力方面挖掘思政元素。

為了幫助學生內化知識點和思政點,可以適當豐富課堂的教學活動,設置課程實踐等。例如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事故調查是掌握事故發生經過、尋找事故致因的過程,是制定預防措施的前提。交通事故調查的工作量大,需要調查小組成員協調配合才能在有限時間內完成。在講解事故調查知識點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某一事故的發生開展課程實踐,具體包括搜集數據資料、小組討論、報告撰寫、匯報展示等內容,提高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具體工程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小組成員的特長,使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1+1>2”的效果,以此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

四、結論

為深入貫徹黨和國家對新時期教育的重要指示和要求,扎實推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課程育人”為最終目標的教學改革,本文選取“交通安全工程”課程為研究對象,在挖掘該課程自身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基礎上,有機結合六種思政元素,旨在使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激發創造熱情,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及運用辯證思維的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業務技能上打造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為建設交通強國而奮斗的精神,追求團隊協作,以期達到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同向而行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層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課中的課程思政——為什么做與怎么做[J].中國大學教學,2019(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1) [2020-11-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4]苗貴娜.以人為本與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新西部,2019(27).

高校園林工程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國高校資產規模在不斷擴大,高校資產來源渠道已經不在單一依靠國家財政撥款,投資主體呈現了多元化趨勢。投資者越來越希望了解高校資金運作狀況,要求高校的財務狀況能夠完整披露,而現行高校會計制度在會計核算上存在的問題被一一暴露,引起人們的思考。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我國高校在固定資產核算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借鑒參考。

關鍵詞高校 事業單位會計 固定資產核算

按照我國目前預算會計體系,高校會計屬于事業單位會計,其資產主要由國家財政撥款取得,投資主體一般不要求投資回報,但是對資產使用限制了用途。財政部于1998年頒布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在規范高校會計核算上起到了積極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高校資產規模不斷擴大,高校資產來源渠道已經不在單一依靠國家財政撥款,投資主體呈現了多元化趨勢。而除了國家之外,其他投資者們同樣迫切需要了解高校的資金運作情況,要求高校提供相關的完整信息,現行高校會計制度在會計核算上存在的問題被一一暴露,引起人們的思考。下面筆者主要針對我國高校在固定資產核算上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自己的看法,僅供參考。

一 我國高校固定資產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1、使用貨幣資金外購固定資產,無論企業還是事業單位,都是固定資產增加的主要來源。高校作為事業單位,按照《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對于外購固定資產,目前的會計處理方式是分別按照資金來源,借記“專用基金”、“事業支出”或“經營支出”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同時,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固定基金”科目。

但是這種處理方式卻令人難以理解:第一,高校將購入固定資產的全部支出一次性列作當期支出,顯然違背了會計上正確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的會計原則;同時也不利于高校正確核算其高等教育培養成本,正確計算學生應繳學費。例如,高校在郊區購置了數千畝土地,這些學校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將這些土地建設成校園,其投資少則十幾億元多則幾十億元,這些投資計入高校學校教育成本,由近期入學的學生負擔,肯定是不合理的。目前呼聲很高的關于學生學費偏高的問題,固定資產的這種處理方式算是一個主要原因。第二,在購入固定資產時,根據賬戶一一對應關系,應該是在減少銀行存款的同時增加固定資產,而按照《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所編制的會計分錄卻是在減少銀行存款的同時,減少了專用基金,前后兩筆分錄缺乏內在聯系,難以直觀、明晰地表達出所要反映的經濟業務的內容。

2、各單位所需要的固定資產,除了外購之外,還可以充分利用自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自行建造,稱之為在建工程。目前《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中,未設置相應的會計科目進行基建業務的核算。使高?;〞嫼怂阈枰碓O基建會計賬戶進行反映,先由建設單位完成基本建設業務,項目竣工決算后再移交給使用單位,這種分離的核算方式導致一系列的問題:第一,在本單位會計核算體系之外,另設一套基建賬并出具相應的財務報告,既增加了核算工作量,又使單位無法形成一套完整的核算體系,影響了會計信息的完整性。第二,教育經費的主體與基建經費的主體分別核算不利于全面反映高校的財務狀況。由于沒有“在建工程”這個科目,所以只有當工程竣工決算后才能反映到高校的資產負債表中;有的工程已完工并交付使用,但未辦理竣工決算手續,不作為高校的固定資產核算,這樣導致高校會計不能全面反映高校的經濟資源。第三,由于《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對基本建設業務核算沒有一個明確的規范,使其核算處于無章可循、無法可依的狀態,有些單位可能乘機把一些超預算、無預算或違反財經法規的支出在基建賬戶中列支;把一些應上繳收入存入基建賬戶,設立“小金庫”,規避檢查等。

3、《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有關固定資產維修的會計處理方法,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產生以下問題:第一,一般修理與大修理很難劃分界限,結果導致各單位列支隨意化,違背了正確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原則。第二,如果大型修理費從修購基金中列支出,會導致固定資產更新資金不足,影響高校的正常發展。同時還會導致核算上少列支費用,而虛增結余。

4、與企業相比,高校不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還存在許多問題:第一,高校固定資產是按歷史成本原則反映其購置時的價值,沒有反映出固定資產的凈值,體現不出現有的固定資產實際經營能力。事業單位開展經濟業務活動,從總體上講,不以營利為目的,重視社會效益;不計算盈虧,一般不進行成本核算或完全的成本核算;外界對事業單位的投入一般情況下是無償的,不求回報,也不存在業主權益問題。因此導致高校普遍不重視固定資產管理,一些完全失去使用價值或早已不存在的固定資產仍保留在賬面上,造成固定資產賬實不符。第二,由于高校在開展日常業務活動和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固定資產的損耗不能在成本中得以體現,少計成本費用,虛增結余后,隨著國家對高校進行征稅政策的實施,無疑增加了高校負擔。第三,由于凈資產中的修購基金不是按固定資產原值而是按事業收入和經營收入一定比例計提的,使產生的收入與固定資產的損耗不存在一定比例關系,計提的修購基金無法真實反映固定資產的損耗程度,計提修購基金制度不能替代固定資產折舊制度。

5、在《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中,對外投資是通過“對外投資”和“事業基金—投資基金”兩個科目進行核算的,將固定資產對外投資會計處理如下:按投出固定資產評估價或合同、協議確認的價值,借記“對外投資”科目,貸記“事業基金—投資基金”科目;同時按固定資產賬面原值,借記“固定基金”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

從固定資產投資會計處理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一,企業和高校對固定資產投資成本的確認標準不同。企業固定資產對外投資的初始成本是按投出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加上支付的相關稅費計價,而高校是按投出固定資產的評估價或合同、協議價計價,同一項業務在不同單位會計計量口徑不同。第二,在《企業會計制度》中,設置了“短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長期債權投資”、“投資收益”、“固定資產清理”等一系列科目進行詳細核算,但在《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中只簡單設置了“對外投資”、“事業基金—投資基金”兩個科目,無法提供投資與被投資單位的相互關系、投資損益等信息,難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造成同一項業務在不同單位核算詳細程序不同。第三,固定資產對外投資是將固定資產讓渡給其他單位獲得的另一項資產,但從高校固定資產投資會計處理所提供的信息是:“對外投資”增加的同時增加“事業基金—投資基金”,也看不出對外投資的來源是否是固定資產,而事實上固定資產的增減不一定同單位的凈資產發生聯系,更無法做到一一對應。

6、現行《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將凈資產分為事業基金、專用基金、事業結余、經營結余、結余分配等。由于高校會計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事業結余實際上是一個收與支的結余,而沒有實際反映當期的各種權利和義務關系,當期的收支結余并不能準確的反映凈資產。固定基金由于固定資產沒有計提折舊也導致了固定基金虛高。專用基金中修購基金的提取并未引起固定資產和固定基金的任何變化,但卻使凈資產中既包含了固定基金,又包含了固定資產的修購基金,無疑夸大了學校凈資產。

二 幾點建議

1、建議取消“固定基金”科目,購入固定資產時,可以直接按照實際支付的全部價款,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這樣既簡捷、清晰,又便于與企業會計制度接軌。

2、為了加強高?;I務的核算和管理,建議可以參照《企業會計制度》設置“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外購需要安裝的工程、基建工程、技術改造工程所發生的實際支出,待工程完工后再結轉“固定資產”科目,這樣,既能夠滿足高校的實際需要,又能夠保證高校會計核算體系的完整性。

3、建議將高校固定資產的維修保養、改建、擴建等支出也統稱為“后續支出”,參照企業標準劃清其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并分別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費用化的后續支出,發生時直接記入“事業支出”、“經營支出”等科目;資本化的后續支出,發生時通過“在建工程”進行歸集,完工時再結轉“固定資產”科目。

4、建議廢止計提修購基金制度,取消“專用基金—修購基金”科目,轉而建立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制度,設置“累計折舊”科目,作為“固定資產”的備抵科目。通過合理預計各類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利用平均年限法、加速折舊法等對固定資產合理計提折舊額,借記“事業支出”、“經營支出”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另外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固定資產”項目下,增設“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產凈值”項目,以反映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

5、建議將“對外投資”科目取消,增加“短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長期債權投資”、“投資收益”科目,將固定資產對外投資的會計處理改為:借記“固定資產清理”和“累計折舊”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然后再從“固定資產清理”科目將其差額轉入“長期股權投資”科目。將通過固定資產對外投資產生的投資收益記入“投資收益”科目,期末從“投資收益”科目再轉入“事業結余”或“經營結余”,由此反映出高校凈資產的增加。這樣既保持了賬戶的對應關系,又與企業對外投資的會計處理基本保持一致。

三 結束語

由于固定資產對高校類事業單位開展正常工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固定資產的會計處理是我國高等學校會計核算工作中的重點與難點。我們只有不斷借鑒國外先進的會計核算方法,不斷改進、完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才能搞好我國高等學校會計工作。

參考文獻

1 呂風亞.高校固定資產折舊問題分析.中國科技信息.2006.3

2.林文. 高校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的思考.引進與咨詢.2005.12

3.肖峻. 高校固定資產核算存在問題及對策.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2

4.劉云輝.淺議高校會計制度的缺陷及對策.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6

高校園林工程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校體育場館的發展現狀,研究了高校體育場館開放化經營的必要性,并針對高校體育場館的經營現狀,提出了高校體育場館開放化經營方針,以為我國高校體育場館開放化經營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 高校體育場館 開放化經營 方針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高校體育場館的規模達到了空前的發展規模,高校體育場館最直接的功能和作用就是為高校學生體育運動提供必要和合適的開展場所。另外,高校體育場館在保障我國高校學生身心健康、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事業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促進高校學生健康水平的提高;促進高校學生競技體育水平的提高;促進高校學生體育業的迅速發展;促進高校功能的完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依靠國家財政撥款的高校體育場館管理建設體制已經不適應現代高校發展的要求。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大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的開發與利用,解決高校體育場館設施建設發展經費短缺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高校體育場館在高校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許多高校體育場館的使用只是面向校內,這就造成了高校體育場館資源的浪費,為了能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提高高校體育場館的利用率,許多高校選擇了面向社會的開放式經營,這樣不但滿足了社會對于體育場館的需求也為高校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如何對高校體育場館的利用進行有效地經營已成為非常重要的研究內容。高校體育設施社會化是高校體育場館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國高校教育深化改革的一個突破口,需要開拓思路,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提高高校體育場所的開發和利用,以輔助解決高校的經費難題。

一、高校體育場館的發展現狀

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都制定了體育場地增擴建計劃,大部分都是依靠國家撥款或學校貸款進行高校體育場館建設,高校體育場館建設資金來源單一,導致高校體育場館體育設施建設緩慢,而高校體育場館的維修資金則80%以上依靠國家撥款,高校體育場館還未開拓社會化經營思路,沒有充分引進社會資金進行高校體育場館建設,這就導致大多數的高校體育場館優質體育資源利用率較低,高校體育場館社會化經營力度不大,僅僅局限于高校體育場館出租和有限的有償服務。

1、高校體育場館經營落后

高校體育場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高校教學,對于社會化的市場經營動機不強,現有的高校體育場館的應用還是主要局限于高校校園內,對于社會化的經營交流和合作很缺乏,使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的功效與優勢還未能得到有效發揮。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社會化經營由于在實踐中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所以對于高校體育場館的社會化經營研究不夠,對于市場需求的分析和調查不足,高校體育場館社會化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水平都較低,導致高校體育場館資源的浪費嚴重,這些都影響了高校體育場館的開發利用。

2、高校體育場館利用效率較低

我國高校體育場館利用效率較低,主要表現在高校體育場館有償服務的量較小,高校體育場館有償服務渠道和形式較少。在我國體育場館設施中大部分都集中在高校,但大部分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用于教學訓練,而且不會對社會開放。在我國高校中,58.5%開展有償服務高校體育場館的利用率在周一到周五工作日中大約為2—3小時,只占可利用時間的27%,在周末的利用率為大約為3—4小時,占可利用時間的29.5%,可以看出高校體育場館的利用率很低。高校體育場館有償利用時間主要由高校教學之外的空閑時間而定,高校體育場館雖然能承接多種比賽但總體利用率相對較低,導致現有的高校體育場館運營模式造成資源的浪費,高校體育場館的現狀又導致對體育場館設施的投入,進而導致高校資金緊張。

3、高校體育場館有償使用多樣化

高校體育場館主要用于承接大型活動,主要有以下幾類:可以承接大型賽事和演唱會,如可以承接各種足球、籃球、乒乓球聯賽等,當然也可以承接歌星的演唱會;還可以承辦一些公司小團體比賽,公司之間的各種比賽和公司運動會等;出租成為招聘場所,如一些大型集團公司可以在高校體育場館內舉行招聘會;可以舉辦各種演講和講座等,高校體育館的優勢可以滿足一些著名專家的實際需求;由一些團體或者個人開辦訓練班所用,如陜西師范大學的體育場館就是這種運營模式。

二、高校體育場館的開放化經營的必要性

由于現代社會生活壓力非常大,人們的精神緊張和壓抑等不良情緒需要釋放,進行體育運動可以有效緩解人們的壓力,很多人都希望能夠到體育場館健身,高校體育場館向社會有償開放經營可以有效滿足人們健身娛樂的需求,這也說明高校體育場館有償開放具有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通過市場需求組織生產經營,才有可能取得收益。高校體育場館進行有償的社會化經營開放具有廣闊的市場。

我國人均體育設施占有量遠遠低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然而我國大多數高校體育場館閑置率較高,如果任其閑置自然老化,將是對資源的巨大浪費,高校體育場館的對外開放可以有效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滿足人們的健身需求,同時緩解公共體育設施的不足。高校體育場館的優勢在于面積大和場地條件優越,同時具有科學鍛煉的理論與方法,對于體育的教學、訓練和科技非常精通。所以,高校體育場館向社會經營開放,可以有效發揮高校體育場館的各方面優勢,從而獲得社會和經濟的利益。

三、高校體育場館的開放化經營方針

我國高校體育館社會化經營的首先任務是引進先進經營理念:要以人為本,滿足體育消費者需求為第一要務;盡量降低體育消費者的消費成本;盡量提供便利;需要供需雙方積極的雙向溝通;努力把握市場環境。高校體育館社會化經營經營管理的目標:提供體育服務產品以滿足體育消費者的需要;提供體育以外的其他社會服務,開展多種經營;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高校體育館社會化經營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在保證高校體育館社會化經營公益性的前提上,努力實現多種形式的經營模式,努力克服高校體育場館建設資金難題。

1、更新高校體育場館社會化經營觀念

高校體育場館社會化經營要進行經營觀念更新,通過利用市場機制,加快高校體育場館社會化經營快速發展。對于緩解高校自身建設資金的難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校體育場館社會化經營要進行規范化的管理。高校體育場館市場運作應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投入和民間投入為輔的投資機制,積極地吸收社會資金,努力解決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發展資金難題。高校體育場館經營要深化經營理念,在充分利用現有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的前提下,提高高校體育場館的其他服務功能。高校體育設施的經營除了滿足學校教育活動,還須從社會需求出發,分析能夠滿足社會消費者需求的其他各種相關服務,例如可以有計劃地培養以大眾消費為核心的體育健身、培訓、咨詢、旅游等。

2、高校體育場館經營多元化

高校體育場館功能多元化,使高校體育場館設施功能多元化,因此要改變現有的高校體育場館單一化經營,開拓經營。高校體育場館功能多元化可以使其成為公益性和商業性的結合體,使高校體育場館設施全方位地服務于社會。高校體育場館功能多元化經營可以使其得到迅速的發展,高校體育場館的綜合利用要充分考慮場館的運營和管理。高校體育場館使用功能的多樣化,以實現節約能源的目的。高校體育場館經營多元化還可以充分使用高校體育設施和師資的優勢資源,開拓思路,改變現有簡單的高校體育場館出租,進行多種有償服務的體育消費領域,培育人們健康投資消費等多種方式開展多層次的開發利用,創造最大的效益。

3、高校體育場館經營公益性

高校體育場館社會化經營過程中要處理好高校體育設施社會化過程中的公益性。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經營實現有償消費,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社會需求和高校事業的健康發展,所以,在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的開發服務過程中,除了保障學生的利益外,還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場館,同時實現高校體育場館經營的公益性。

我國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社會化經營是未來高校體育場館開發的必由之路,通過我國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社會化經營推動高校的發展,緩解高校建設中的資金不足問題。同時,通過高校體育場館設施社會化經營緩解社會體育場館緊張問題促進社會的和諧度。

【參考文獻】

[1] 趙云宏、袁建國:我國體育場館管理現狀及對策的初步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1(1).

[2] 古維秋:“健康重慶”構建下的普通高校體育場館利用研究[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2010(2).

[3] 黃娟:西安市211工程重點高校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的研究[Z].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10.

[4] 鄭雪玲:陜西省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運營現狀的分析研究[J].科技創新,2010(26).

高校園林工程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隨著高校修繕工程的規模和數量逐年攀升,工程審計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針對高校修繕工程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多年工程審計經驗,從加強相關制度建設、規范工程管理程序、加強合同管理、加強修繕工程全過程審計、嚴把結算審計關、加強審計人員隊伍建設、創新審計技術等方面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高校;修繕工程;工程審計;造價控制

高?;A建設是高校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證,而高校修繕工程又是基礎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其目的在于延長既有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大大降低大型基礎建設投資,提高高校資金的使用效率。而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修繕預算資金來完成對基礎設施的優化配置以及維護、提高修繕資金使用效率、預防滋生腐敗行為是高校管理層要面對的一項繁重而復雜的任務。高校工程審計是在基建、修繕項目工程中對施工質量和修繕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的審計活動,是整個基建、修繕活動中最重要的監管措施之一。結合多年來對高校修繕工程審計實踐的經驗,本文對目前高校修繕工程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度剖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與對策。

1高校修繕工程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1.1制度落實不嚴格

制度落實不嚴格主要體現在沒有嚴格執行招投標制度和對外合同訂立制度等方面,具體表現為:

(1)招投標制度落實不嚴,存在分拆工程項目規避招標的問題。

如某?;?、修繕工程項目審計實施辦法中規定:超過3萬元的基建、修繕工程必須要公開招標,而工程管理部門不按規定執行相應的招標制度,對于一些超過規定額度,需要組織公開招標的修繕工程,相關的工程管理部門為了跳過招標程序或者受某些關系的影響,直接將修繕工程在不通過招投標的前提下發包給施工企業,等到修繕工程完工后,將原本是一個整體的修繕工程分解成幾個單項工程進行驗收,然后分別報送給學校審計部門進行結算。這樣規避招投標的行為就給后期工程審計工作帶來問題。

(2)對外合同訂立制度執行不嚴,存在分解工程規避審核的問題。

如某校對外合同管理辦法規定,金額超過5000元的支出必須訂立合同,同時需要經過校審計處的審核,工程管理部門為了規避審計部門的審計,將較大的修繕項目拆分成若干個5000元以下的分項合同,分別由一個或者多個施工單位承接,這樣就可以規避審計部門對工程的審核,給修繕工程審計帶來難題。

1.2管理程序不規范,變更難控制

高校內的修繕工程往往具有時間緊、任務重等特點,這樣就會出現修繕工程在管理程序上的不規范。很多時候為了滿足正常的教學要求,修繕工程需要臨時上馬,工期緊張,造成很多項目無圖施工,無預算施工,這樣不僅不能保證施工的質量,而且對工程的造價無法控制,施工過程中的大量工程變更需要后補,而變更的真實性無法保證??紤]到高校教學任務的問題,許多基建、修繕工程的施工會在高校寒暑假期間進行,由于放假期間管理人員不會每天監督施工的進程,這樣就會使得施工單位在某些施工程序上偷工減料,簡化施工工藝,取消隱蔽工程的驗收程序,施工單位不經過工程管理部門自行擴大施工量,這些行為都會給審核部門的竣工結算帶來很大的問題和不便。

1.3合同管理與執行不規范

由于有些高校修繕工程規模較小,不被相關部門重視,因此常常會出現先施工后簽合同,或者無合同施工現象;即使有合同,也無標準格式,合同條款中雙方的權利義務不明確,內容不完整以及結算方式不合理;有的關鍵性條款存在歧義、前后條款相互矛盾;有的合同簽訂不規范,合同簽署者不是企業的法人或者授權人,出現代簽合同的行為或所蓋企業章不是專用的合同章等問題,這樣就給施工單位提供了投機取巧的機會,致使施工管理的難度加大,給審計工作帶來諸多障礙。

1.4前期勘察不實,造價難控制

在對舊建筑物進行裝修或改造之前,需要充分調研和勘察既有建筑物,充分考慮使用部門的實際使用功能訴求,在既能確保達到修繕的目的,又能不影響原有使用功能的基礎上,確定修繕項目施工工序,進行初步的造價預算,并進行控制,而實際修繕工程申報過程中,由于缺乏和使用部門的溝通,會造成施工過程中臨時增加許多前期沒有考慮到的實際使用功能要求,這樣就會帶來許多臨時增加的修繕工程量,造成前期勘察不實,造價無法掌控。而這些都無法在前期的工程審批報告和預算明細中體現,使得在修繕工程結算時給審計人員帶來審計障礙。

1.5修繕工程缺乏專業管理人員

高校的修繕工程雖然沒有新建項目的規模大,但是依然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需要有土建類相關從業經歷或者基建、修繕經驗豐富的人員去管理。一般高校里修繕方面的工作歸后勤處管理,而高校這方面的管理人員中很多專業水平和施工經驗不足,監管效率不高,對于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缺乏專業的應對經驗,這也使得施工單位有了投機的可能,同時也為結算審核帶來了隱患。

1.6內部審計人員配備不足

目前天津大部分高校的審計工作由審計處負責,受限于編制問題的影響,高校的工程審計組每年除需要完成本?;?、修繕工程的審核工作以外,一般還兼有校內合同審核和監察工作。審計處設置的工程審計崗位偏少,導致工程審計人員的工作量很大。如果要求有限的工程審計人員對每個修繕工程都要從事前預算審核、事中深入現場到竣工結算全程跟蹤施工過程,基本很難實現。修繕工程審計的關鍵控制點是核實工程量,因為沒有施工圖紙,實際施工工程量需要到現場測量而定,審計處的工程審計員不可能全程參與每個工序的驗收,若沒有詳細的隱蔽工程驗收簽證,沒有詳細的文字記錄,施工單位往往會抓住漏洞,夸大報送工程量,導致工程審計人員無法準確把握實際工程量,提高了審計工作難度。

1.7審計技術相對落后

目前,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已經大面積普及到人們的工作生活當中,相關的工程造價軟件開發也比較成熟,而部分高校的審計部門在進行工程審計過程中所采用的工程審計技術依然是傳統的人工手算方式,這樣就會造成審計過程中存在過多的人為誤差。有些高校審計部門的工程審計人員對于目前社會的建筑工程市場的了解也還停留在以往的經驗和簡單的市場詢價階段,對于目前快速發展的新型建材市場和日益改善的建筑工程工藝信息把握不到位,造成審計過程中出現過多的人為誤差,而落后的傳統審計技術顯然已經跟不上目前日益增加的內部審計工作,因此,修繕工程的審計質量得不到提高,審計效率低下,無法最大程度地保證高校的資金使用效益,給修繕工程的內部審計工作帶來困難。

2加強高校修繕工程審計的建議和對策

2.1加強相關制度建設

要想做好修繕工程審計工作,必須要有法可依,有據可循。高校相關工程管理部門必須加強管理,嚴格按照相關制度展開工作,修繕工程實施前期,做好工程項目預算的編制,根據合理的預算文件確定是否需要對工程進行招投標,對超過高校規定限額要求的修繕項目,應嚴格按規定程序上報招投標管理部門進行招標,嚴禁工程管理部門為規避招標而分拆工程項目,一經發現工程管理部門出現為規避招標而將修繕工程分拆的問題,審計部門將不予審計。學??梢赃x擇4-5家有資質、信譽良好、施工技術能力強的施工單位作為施工單位資源庫,遇到不需要進行招投標而且工期緊張的小型修繕項目,可以選擇資源庫里的施工單位進行施工,這樣既能保證施工工期,又可以為學校節約資金,同時工程質量也有保障。審計部門可以根據施工單位以往工程的表現,向工程管理部門推薦施工單位。

2.2規范工程管理程序

審計部門要嚴格把控修繕工程管理部門對項目的申報程序,報送的修繕項目需要有管理部門前期勘察說明,并且有經過審批的初步設計以及概算,審計工作人員應對報審的設計和概算進行審核,確保工程前期設計和預算合理。

對于需要進行招投標的項目,審計人員應重點把控以下幾個方面:①確保招標文件的內容合法合規,條款完整嚴密,達到招標項目的實質性要求;②采取工程量清單報價方式制作投標文件的,應審查清楚分部分項工程量是否描述準確,綜合單價編制時是否套項合理,內容是否完整;③監督招標程序,保證評標的公開公正,定標程序和結果合規合法。

2.3加強合同管理

工程管理部門應加強合同管理,由審計部門對簽訂的施工合同進行審核,對審定合格的合同出具審批表,財務處不應對沒有審批表的合同進行結算,這樣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合同管理不規范的問題。審計部門在施工合同審核時,要特別對合同中工程的承包范圍、工程工藝要求、工程質量要求、工程保質期、合同價款的結算方式、質保金的扣除以及工程變更的計價辦法等方面進行審查。工程管理人員應經常深入施工現場,及時發現問題,把握工程進度,監督施工單位是否按合同施工。

2.4加強修繕工程全過程審計,確保工程質量,準確把握工程量

審計部門要逐漸改變過去單一的注重竣工結算的審計模式,從擴大內部審計機制入手,擴展到全過程工程審計,充分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監督審計。對于施工過程中的隱蔽工程驗收特別是關鍵部位隱蔽工程,工程審計員應重點跟隨,同時會同工程管理人員和施工單位做好三方驗收會簽表;對于需要發生工程變更的地方,工程管理方應通知審計部門采用現場核實工程量、拍照片等方法隨時做好變更簽證,為審計工作保留證據資料。

2.5嚴把結算審計關

工程竣工結算審計是修繕工程審計的最后一環,也是最關鍵一環,應重點審核以下幾個方面:

(1)結算文件的編制依據是否合理,內容是否真實完整,是否按照合同約定方式進行結算;

(2)工程變更簽證的結算單價及工程量是否準確;

(3)工程管理部門對修繕工程的驗收工作是否嚴格按合同要求的施工范圍、施工工藝、施工目的進行,是否出具由施工方和管理方蓋章確認的驗收報告。

2.6加強審計人員隊伍建設

針對工程審計的專業性要求,需要由相關專業或者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審計員來勝任審計工作,一般高校由于編制的限制而不會配備足夠多的工程審計員,這樣就對工程審計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業審計人員應具備一定的會計知識和工程預結算的知識,同時,要有較高的計算機運用能力,借助計算機來輔助審計,提升基建、修繕工程審計的效率和準確性。定期派遣工程審計人員參加工程造價相關培訓,確保審計員能了解最前沿的審計理念和審計方法,提高自身的審計能力和自信心,保持工程審計人員在業務方面的先進性。

2.7創新審計技術,提高審計效率

可以將開發、革新高校工程審計技術作為提升高?;?、修繕工程審計質量和效率的主要措施來應對目前部分高校工程審計方法落后、審計效率低下的現狀。與此同時創新審計技術可以緩解高校審計部門審計人員短缺、審計任務繁重的形勢,為此,結合多年審計經驗,我們也做出了很多的探索和改進。

(1)研制開發的高?;üこ虒徲嬓畔⒒到y軟件替代了過去需要手工操作、記錄大量數據的方法。通過開發有針對性的信息系統軟件可以將工程審計過程中形成的大量工程計價數據資料進行總結、分類、存儲,建立起一個小型的數據庫,進行網絡數字化管理,為以后的工程審計工作提供參考依據,也能更好地發現審計過程中存在的漏洞,為校領導和相關工程管理部門的前期決策審批過程提供可靠的參考數據。

(2)在基建、修繕工程審計工作中增加工程審計軟件的運用。目前,社會上工程造價軟件的開發已經相當成熟,市面上的造價軟件有廣聯達、神機妙算、建設工程計價系統等,高??梢赃x擇一款適用于當地工程造價情況的軟件作為審計軟件。審計過程中,審計員通過分析施工單位提供的送審文件,將實際發生的工程項目運用工程造價軟件進行準確套項,同時導入施工當期的當地市場信息價,得出相應的含稅總價,然后比對送審的結算文件,仔細查看各條價格的合理性,得出最終的審計結果,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

(3)準確把握目前建筑市場的行情有利于準確地進行工程審計工作,可以保證審計結果的公正合理,為此,審計部門訂閱了當地的造價信息期刊,不定期地到建材市場采集市場信息,建立起常用建材的信息庫。這樣就為提高工程審計質量、確保審計工作順利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

結束語

修繕工程審計是高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一項重要工作。為提高工程審計的工作效率,各高校要重視落實校內各項管理制度,規范各項管理程序,加強工程合同管理,同時也要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轉型,加強修繕工程的全過程監督和審計,積極開拓審計手段,使用造價軟件輔助審計工作,提高審計效率,建立起一套科學完整的審計體系,以之指導今后的工作,同時充分發揮高校內部審計的職能和作用。

參考文獻

[1] 牛如海,甄改芳. 對高?;ㄐ蘅樄こ淘靸r虛高的審計[J]. 中國內部審計,2006,10:27-28.

[2] 曾曉璇. 淺談高?;ㄐ蘅樄こ虄炔靠刂茖徲媅J]. 中國證券期貨,2012,02:91-92.

[3] 胡曉娜. 高?;üこ探Y算審計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 建材技術與應用,2015,02:40-42.

[4] 朱文學,張天忠. 學?;ㄐ蘅樄こ虄炔吭靸r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 江西建材,2013,05:305-306.

[5] 齊平軍. 高校修繕工程審計現狀與對策[J]. 建筑經濟,2013,10:86-87.

[6] 方金強,梁勇. 淺談高?;ㄐ蘅槍徲嫶嬖诘膯栴}及對策[J]. 河南建材,2013,01:171-172.

[7] 顧志恒. 高校修繕項目成本控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

[8] 邱洪勝. 高校修繕工程審計難題與對策[J]. 價值工程,2014,26:97-98.

[9] 唐楚俊. 高等院校內部審計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08.

[10] 史彬芳. 基于價值增值的高校內部審計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2.

[11] 唐晨曦. 高職院?;ㄐ蘅樄こ虒徲媶栴}探析[J]. 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4:60-61.

高校園林工程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我國地方高校非優勢學科的采礦工程專業特色建設存在專業設置盲目跟風、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專業特色不鮮明、師資隊伍建設困難和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為此,高校應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發展專業特色和深化專業內涵方面,并從專業建設定位、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建設、實踐高校應教學條件和創新創業教育等五個方面入手,采取相關措施以解決上述問題。相關研究可為我國地方高校非優勢學科的專業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地方高校;非優勢學科;采礦工程;專業建設;問題;對策

大學的本質職能是人才培養,其根本是本科教育。2018年6月,教育部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本科教育要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在此背景下,國內傳統礦業高校紛紛掀起了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新一輪改革浪潮。人才培養質量的好壞是本科教育成效優劣的直觀反映,而其根本是專業建設,尤其是專業特色建設。專業特色建設不僅影響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更是專業內涵建設的發展基石,這一點對于地方高校非優勢學科專業而言尤為重要。

相關學者就采礦工程專業特色建設進行了廣泛討論,如譚凱旋[1]和喻清等[2]從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踐條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改革等方面對核特色礦物資源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和分析,提出了專業加方向培養的“3+2+3遞進教學”培養模式;張東升等[3, 4]基于國家級重點學科優勢,分析了采礦工程面臨的專業建設挑戰,提出了采礦工程特色專業建設的目標與方案,并初步構建了實驗教學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康志強[5]探討了以高素質創新型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為目標的特色專業建設目標、方法和措施;張勇等[6]就如何打造采礦工程專業特色問題進行了探討,認為人才培養模式既要保持原有特色,還應開辟符合國家發展規劃和適應國際化的新特色;李富平[7]基于所在高校的特色,構建了煤炭與安全工程特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張東升等[8]和劉洪林等[9]基于新疆礦產資源賦存條件和礦山企業經營狀況,分析了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構建了具有新疆特色的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對配套的課程體系進行了優化。上述研究的對象主要以國家級重點學科或者優勢學科為主,且多根據自身專業特點進行分析和探討,而對于地方高校非優勢學科的采礦工程專業特色建設研究較少。部分學者對我國地方高校非優勢學科和新辦專業的專業設置、專業建設、學風建設和課程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給出了相應對策,但針對采礦工程專業建設方面的研究較少[10-15]。

綜上,為探索地方高校非優勢學科的采礦工程專業特色建設的發展途徑,本文以采礦工程專業特色建設為研究對象,以東華理工大學采礦工程專業(以下簡稱“我校采礦專業”)為例,分析地方高校非優勢學科專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措施,可為廣大地方高校非優勢學科或者新辦的采礦工程專業的建設提供借鑒。

一、地方高校非優勢學科專業建設主要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地方高校在辦學條件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在專業建設方面仍存在諸多不足,主要表現為專業設置盲目跟風、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專業特色不鮮明、師資隊伍建設困難和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

(一)專業設置盲目跟風

地方高校專業設置普遍存在缺乏頂層設計和總體布局、盲目追求“大而全”等現象,在設置新專業時,沒有客觀分析自身的辦學條件、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競相申報一些“高大上”的熱門專業。例如,近兩年,人工智能、智能科學與技術、機器人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新專業備受國內高校青睞,僅2018年,國內獲批上述四個專業的高校數量分別達到35所、96所、101所和302所。倘若前期準備工作不到位,將對人才培養的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二)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

社會需求是高校設置專業的主要原則之一,而地方高校承擔著為服務地區經濟建設的功能和責任。部分高校在設置新專業時,沒有充分調研所處區域的實際社會需求,使得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的定位與社會需求脫節,加之自身專業品牌和學生競爭力不強,從而導致學生畢業后難以找到合適的崗位,就業困難。

(三)專業特色不鮮明

同一區域內的部分高校在學科建設和專業設置時,缺乏宏觀把控和管理,易出現同一專業重復過度設置的現象。地方高校非優勢學科往往特色不鮮明,造成“千校一面”的狀況,導致所培養出的學生沒有競爭優勢。此外,因某行業行情“走俏”而爭相設置相關專業的做法,極易產生人才的結構性過剩和資源浪費等現象,這在有色金屬、煤炭等周期性行業中表現尤為明顯。

(四)師資隊伍建設困難

與“985”“211”和“雙一流”建設高校相比,地方高校在對人才的吸引力方面存在天然劣勢。而地方高校的非優勢學科則面臨著人才引進難度大和師資隊伍實力弱的雙重壓力,一方面,高層次和優秀高學歷人才不愿來;另一方面,已有師資隊伍教學科研水平低、提升慢,兩者形成惡性循環,將長期制約專業建設發展。

(五)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受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各地政府對當地高校的教育投入差異較大,中西部地方高校的建設經費相對有限,且主要集中建設部分優勢學科,導致其非優勢學科的建設投入長期不足。經費投入不足將直接制約專業建設發展,具體表現為師資隊伍薄弱、科研平臺缺失、實踐教學資源緊缺等。例如,在地方高校采礦工程專業本科校外實習經費普遍不足的同時,部分國家重點學科卻有充足的經費支撐其學生前往海外開展礦山實習,這一現象顯然會導致兩者培養出的學生在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方面存在較大差距。

上述問題中,前三者尚可通過科學布局、市場調研和申報論證等措施來避免,但對于后兩者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不僅無法消除,而且極有可能會進一步凸顯。對于地方高校非優勢學科專業,筆者認為應該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發展專業特色、深化專業內涵方面,即面對招生和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應當充分依托本校的優勢學科,立足服務地方經濟,構建獨具特色的專業建設發展模式,才能站穩腳跟,謀求發展。

二、地方高校非優勢學科專業建設對策

針對地方高校非優勢學科專業建設面臨的問題基礎上,提出將資源集中發展專業特色的對策,具體包括專業建設定位、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條件和創新創業教育等五個方面內容。

(一)專業建設定位

專業建設的第一步是明確定位和方向,要準確定位應充分結合所在學校特色、資源稟賦條件、區域經濟與社會等情況,提出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方案。以我校采礦專業為例,其所處環境的條件如下:東華理工大學是一所具有地學和核科學特色,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校,素有“中國核地學人才搖籃”稱號,地處我國中部的江西省,省內固體礦床資源豐富,有“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其優勢資源包括銅、鈾、鄔、稀土等。針對上述基本情況,我校采礦專業制定的專業建設定位為:依托東華理工大學核地學優勢學科,以金屬礦床開采為主體,以鈾礦等核資源開發為特色,在鈾礦開采方法與技術,尤其是硬巖鈾礦生物堆浸與砂巖鈾礦生物地浸新技術研究與應用等方面形成鮮明特色,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面向礦業和核工業,立足江西,為我國中西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二)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主要由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等兩部分構成,兩者均應體現專業建設的特色。

1. 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應結合學校發展定位和區域社會需求,同時兼顧“寬基礎”“顯特色”和“勇創新”等理念。以我校采礦專業為例,東華理工大學的建設目標是:建成“以工為主、理工結合、文理滲透、軍民融合、行業領先、區域一流”的特色高水平大學。其人才培養定位是:以本科教育為主,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在綜合考慮上述因素的前提下,確定我校采礦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備扎實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基礎理論知識,系統掌握鈾礦及其他金屬礦床開采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能,富有勤于學習、甘于吃苦、樂于奉獻、勇于創新的采礦精神,能夠在鈾礦等金屬礦床開采及其相關領域從事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開發與應用、生產運行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2. 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構建應同時滿足工程教育專業論證和礦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要求,此外還要兼顧專業特色課程建設。以我校采礦專業2018版人才培養方案為例,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嚴格比照了工程專業教育認證礦業工程標準和礦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重新構建了課程群,并梳理了專業課程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刪除、合并、精簡或調整了部分專業課程,期間經歷了實地調研、系部討論和專家論證等環節。與2014版相比,我校采礦專業2018版人才培養方案的特點有:總學分由212分縮減至165分;滿足工程專業教育認證和礦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要求;實踐教學環節比重增加,課程體系進一步優化,課程特色更加鮮明,各學期學時量更加均衡。我校采礦專業2018版人才培養方案主要指標與工程專業教育認證、礦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要求對比情況詳見表1。

(三)師資隊伍建設

文獻[16]和[17]對采礦工程專業本科教學的師資隊伍提出了明確要求,詳見表2。對于地方高校非優勢學科或新辦采礦工程專業可參照該標準進行師資隊伍規劃建設,同時還應兼顧特色發展。如前所述,地方高校非優勢學科人才引進極為困難,除了提高人才引進待遇增強吸引力等措施外,通過建立健全的教師發展機制也是一項有效舉措。以我校采礦專業為例,該專業系國內僅有的兩個以培養鈾礦等金屬礦床開采技術人才為定位的采礦工程本科專業之一,校外引進人才的專業背景往往與學校特色不契合,故建設特色師資隊伍的難度比一般高校更大。我們的做法是通過對專業青年教師進行深造和培訓方式來實現師資隊伍的特色化發展,深造包括攻讀校內相關專業的博士或進入核資源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后流動站工作,培訓是指每年指派若干名骨干教師參加國際原子能機構技術合作項目,如近年來指派多名教師前往捷克、德國和法國等發達國家接受“鈾資源勘查及礦山環境治理技術”等技術培訓活動,同時承擔東盟、加納和萊索托等發展中國家“礦產資源開發與管理研修班”授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實踐教學條件

文獻[16]和[17]對采礦工程專業本科教學的教學條件提出了明確要求,詳見表3。除了滿足礦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要求外,還應建設滿足辦學特色的實踐教學條件。采礦工程本科實踐環節主要由課程實驗、課程設計、校外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等四部分組成,各部分教學環節在設計階段時應融入專業特色。以我校采礦專業為例,除了設置配套的特色專業課程校內實踐環節外,在校外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教學環節也融入了核特色,具體做法是:要求三個專業實習中必須有一次是在鈾礦山開展的,每個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必須含有鈾礦開發和安全防護等相關內容。為保障核特色實踐教學環節的順利實施,我校采礦專業建立了溶浸采鈾實驗室,并先后在撫州相山鈾礦、中核贛州金瑞鈾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了實習基地。

(五)創新創業教育

21世紀高等工程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具備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礦業行業的轉型發展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對采礦工程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非優勢學科人才培養尤其應當注重創新創業教育。我校采礦專業采取了一系列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措施,具體包括:實行采礦工程本科生導師制,因材施教尋求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和發展;搭建“挑戰杯”“互聯網+”和“全國高等學校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實踐作品大賽”等學科競賽培訓平臺,制定獎勵制度;新增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礦業+”創新實踐、課外科技活動等課程,將創新創業教育機制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18]。

上述措施在我校采礦專業進行了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5—2019年,我校采礦專業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共獲得國家級獎項27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17項。上述獲獎作品中,有13項與鈾資源開發、鈾尾礦環境修復和核廢料處置等內容相關,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我校采礦專業在專業特色建設方面的成效。

三、結語

本文基于國內高校關于采礦工程專業特色建設的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了地方高校非優勢學科采礦工程專業建設研究課題。通過研究發現,我國地方高校在專業建設方面存在專業設置盲目跟風、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專業特色不鮮明、師資隊伍建設困難和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為此,筆者提出了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發展專業特色和深化專業內涵上的對策,并從專業建設定位、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條件和創新創業教育等五個方面給出了具體建議。相關措施在我校采礦專業進行了實施,效果顯著。

[ 參 考 文 獻 ]

[1] 譚凱旋. 核特色礦物資源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 中國電力教育, 2009(11):40-41.

[2] 喻清, 曾晟, 楊月平, 等. 具有核特色的礦物資源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 教育教學論壇, 2016(8):51-52.

[3] 張東升, 屠世浩, 萬志軍, 等. 采礦工程特色專業建設規劃與進展[J]. 中國電力教育, 2010(27):28-30.

[4] 張東升, 屠世浩, 萬志軍, 等. 采礦工程特色專業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1,30(3):110-113.

[5] 康志強. 特色專業建設培養高素質創新型采礦工程專業人才[J]. 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12(4):8-10.

[6] 張勇, 楊勝利, 趙洪寶. 如何打造采礦工程專業的特色[J]. 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12(4):116-118.

[7] 李富平. 煤炭與安全工程特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J]. 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12(4):136-137.

[8] 張東升, 劉洪林, 管偉明, 等. 新疆大學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與特色[J]. 煤炭高等教育, 2013,31(5):99-102.

[9] 劉洪林, 張東升, 管偉明, 等. 新疆大學采礦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與特色[J]. 煤炭高等教育, 2014,32(5):114-117.

[10] 楊小峻. 地方高校專業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 高校教育管理, 2008,2(6):24-27.

[11] 汪萍. 地方高校新辦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32(6):71-73.

[12] 杜才平. 地方本科院校專業設置:現狀、問題及結構調整策略[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1(8):62-64.

[13] 王學成. 地方高校專業建設與特色發展問題[J]. 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30(1):73-76.

[14] 龍雪梅. 地方高校非優勢學科專業學風建設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 教育教學論壇, 2018(37):213-214.

[15] 張正, 畢仁貴, 黎罡. 地方高校工學類本科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造問題論析[J]. 高教論壇, 2019(5):22-25.

[16]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秘書處. 工程教育認證工作指南(2016版)[M]. 北京: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 2015.

[17]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474.

[18] 黃溫鋼, 杜勛, 王清亞, 等. 采礦工程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初探:以東華理工大學采礦工程專業建設為例[J].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37(2):168-171.

[責任編輯:劉鳳華]

上一篇:化學教育啟示論文范文下一篇:文學教育分析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