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加快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范文

2023-09-24

加快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范文第1篇

一、抓實工業產業集群建設, 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工業化是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和核心。本溪縣著力打造傳動裝置和玻璃制品兩個集群。傳動裝置產業集群以小市產業園為核心, 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重點培育汽車曲軸、半軸、線束、制動器材等規模生產企業, 目前, 已落戶企業26家, 去年實現產值80億元。力爭2年內引進落戶企業100戶, 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玻璃制品產業集群以高官產業園為主體, 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重點建設以玉晶玻璃為龍頭的玻璃制品及深加工項目, 計劃總投資27億元, 建設4條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和2條超白超薄玻璃生產線。目前, 已完成投資3.8億元, 第一條生產線投入生產, 力爭2年內引進落戶企業100戶, 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2013年底全部建成投產, 達產后可年產各種玻璃2000萬重箱, 實現產值40億元。

桓仁縣重點打造包裝印刷和葡萄酒兩個集群。包裝印刷產業集群以南江產業園為主體, 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以方解石造紙為主的包裝印刷產業, 力爭2年內實現銷售收入200億元。目前, 投資36億元的沈煤龍盟新型環保材料項目已開工建設, 預計今年8月份竣工投產, 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30億元。投資1.2億元的香港邁高彩印包裝、投資1.2億元的臺灣東崢石頭紙手提袋、投資7000萬元的臺灣啓霖石頭紙文具等重點項目, 計劃今年上半年投入建設。葡萄酒產業集群依托20萬畝釀酒葡萄基地, 規劃建設“一帶一園一鎮”, 去年葡萄酒產量4000噸, 其中冰葡萄酒1000噸, 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力爭用5年時間, 實現產值300億元, 打造世界最大的冰葡萄酒產業集群。

今年兩縣要進一步完善園區規劃,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提高園區對產業的承載力和集聚力。2年內每個產業集群都要實現50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100個項目落地、銷售收入200億元的產業規模。

二、抓實“一縣一業”建設, 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

本溪縣重點發展中藥材產業。目前, 中藥材種植面積發展到60萬畝, 種植基地350個, 生產經營企業32家, 去年銷售收入實現40億元, 并逐步實現了與“中國藥都”及醫藥企業的對接?;溉士h重點發展了葡萄產業。目前, 釀酒葡萄基地發展到4.25萬畝, 其中冰葡萄1.68萬畝。張裕、王朝、美國??思{、加拿大奧羅絲、澳大利亞維格娜等34家國內外知名葡萄酒企業已簽約入駐。出臺了《關于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發展的意見》, 對投資超10億元的本溪永祥絨山羊、張裕冰酒和龍寶參茸等重點項目給予大力扶持。截止到去年底, 全市市級以上農事龍頭企業109戶, 省級24戶, 國家級1戶, 擁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7個, 國家馳名商標5個, 實現銷售收入81億元, 增長32.3%。今年要進一步擴大主導產業種植規模, 大力培育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家庭農場、現代農莊“三大市場經營主體”, 健全農業技術服務、村級公共服務、農村金融服務, 加快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三、抓實縣城和中心城鎮建設, 著力提升城鎮化水平

按照中等城市規模, 編制完成了本溪縣觀音閣新城和桓仁縣五女山新城總體規劃。本溪縣努力建設經濟總量超600億、城區面積5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30萬的生態型中等城市?;溉士h努力建設經濟總量超500億元、城區面積5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30萬的邊境口岸城市。同時啟動了小市、高官、田師付、桓仁、二棚甸子、華來等一批中心鎮建設, 初步構建了以縣城為核心、中心鎮為結點、輻射帶動全縣的城鎮化體系格局。去年, 兩縣重點實施了山水儷城、龍寶佳園等房地產開發項目, 簽約引進了投資30億元的華陽國際養生地產、投資23億元的金三角城市綜合體、投資14億元的東北藥材市場、投資7億元的五星級酒店等項目。兩縣全年房地產開工面積210萬平方米, 竣工面積170萬平方米。今年要把城鎮建設與產業園區、文化旅游商貿等服務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完善給排水、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 吸引各類企業向縣城和中心鎮匯聚, 加快產業集聚、人口集中, 增強城鎮的自我發展能力和輻射帶動功能。

總之, 縣域經濟是本溪區域經濟的基本組成與重要支撐, 更是潛力、希望和優勢所在。圍繞抓實三個重點, 進一步加大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改革創新和科技引領工作力度, 本溪的縣域經濟就一定能夠加快實現升級晉位?!?/p>

摘要:縣域經濟是推動科學發展、城鄉統籌發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抓手, 事關遼寧長遠發展。當前, 全省上下繼續統一思想, 站在戰略的高度, 從大局出發,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進一步激發出縣域經濟發展活力, 使之成為遼寧未來的支撐。近年來, 本溪市堅持統籌城鄉發展, 大力支持兩縣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同步推進, 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 經濟總量不斷擴大, 生態環境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農業農村工作闖出了一條新路, 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使其縣域經濟發展呈現出了勃勃生機。

加快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范文第2篇

1. 國有大型金融機構貸款門檻高,造成融資難。

目前各國有銀行(工農中建交)均按各自總行規定的標準進行信用等級評定,條件與定位比較高。中小企業和“三農”組織大多是民營股份制企業或家族式企業,管理不規范,財務核算不正規,符合貸款要求的信用等級的客戶寥寥無幾。

2. 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數量少實力弱,加劇融資難。

截止到2014年底,河北省農商行開業18家,村鎮銀行我省66家。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數量上偏少,且實力偏弱,銀行單體規模小,資產質量不高,造成市場融資規模偏小,加劇融資難。

3. 中小企業和“三農”缺乏有效抵押物,造成融資貴。

大部分中小企業和“三農”抵押物范圍狹窄、有效抵押物不足,新興的融資擔保機構會收取2%~5%的擔保費用,直接造成了融資貴。

4. 城鄉民間借貸相對活躍,加劇融資貴。

中小企業和“三農”融資難,促使了縣域民間借貸活躍,但是,民間借貸利率高,還款壓力較大,利率水平大概高出銀行同期貸款4倍左右,加劇了融資貴。

二、助推縣域經濟發展的三個金融實招

1. 增主體。

(1)增農村商業銀行。要加快推進縣域農村信用社改制組建為股份制農村商業銀行,分批次引進新股東、建立法人治理體系,爭取利用5年左右,將農信社全部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實現全省縣域農商行的全覆蓋。(2)增城市商業銀行縣城支行。加快推動城市商業銀行省內布局,引導城商行定位于“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縣域地方經濟”,加快網點布局,完成各城市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在省內各縣市全覆蓋的大格局,大大增加地方金融機構主體數量,推動當地經濟發展。(3)增村鎮銀行。以更加務實的態度、創造更好的金融環境,出臺更加優惠的政策,吸引更多發起行和民營資本參與設立村鎮銀行,使其成為中小企業和“三農”發展融資的主渠道,力爭分步在2018年前實現省直管縣(市)、縣級市、經濟中等縣及貧困縣村鎮銀行全覆蓋(現有68家)。(4)規范發展小額貸款公司。鼓勵引導民間借貸資本地上化,由地下操作轉為小額貸款公司依法、陽光經營,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不同群體創業融資需求,使其成為各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有益補充。

2. 建平臺。

(1)建立綜合性產權交易服務平臺。加快縣域金融體系改革,要加快搭建起集農村要素物權、債權、股權、知識產權等交易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專業化產權交易平臺。一是整合資源,實現統一管理。探索建立“組織合法化、交易規范化、操作流程化、管理制度化、資源利用最大化”的縣域綜合產權交易工作體制,實現對各種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避免各自為戰、重復投資建設。二是擴大業務范圍,實現綜合交易。各縣域要結合地方產業情況,積極探索創新符合地域特點的交易項目,擴大業務范圍,增加交易品種,實現縣域綜合產權交易的規范化、合法化和透明化。三是豐富平臺職能,實現綜合服務。接受中小企業和“三農”政策咨詢、受理登記、組織交易、交易鑒證、資金結算、保險保障、抵押擔保、信用評級,以及重點項目推介等相關服務,將該平臺打造為促進縣域經濟活力的一個“助推器”。(2)建立保險保障平臺。要將保險作為搞活金融的突破口,采取政府和保險公司“聯辦共?!钡哪J?推動保險創新,用保險兜住中小企業和“三農”經營風險,同時也為向融資擔保公司反擔保提供了保障,實現中小企業和“三農”“創業有貸款、經營有保險”。一是加大保險創新力度,實現保險產品多元化。鼓勵各保險機構開發適合地方特點的保險產品,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要分門別類、區別對待,創新產品種類,覆蓋多數行業,提高保險覆蓋面,實現保險產品的多元化。二是實現政策性農業保險全覆蓋。力爭實現政策性農業保險在險種上覆蓋縣域主要“三農”品類,在參保面上覆蓋絕大多數“三農”主體,構建架構合理、品類齊全、運行規范、保障有力的農業保險全覆蓋運行體系。三是建立保險擔保貸款運作機制。融資擔保公司在提供擔保業務前,對申請貸款的中小企業和“三農”設置“前提要件”。具備投保條件的,必須參保相應財產保險及人身意外險;實行“多戶聯?!?聯保戶之間互相連帶互保,以此達到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共同促進。

3. 推上市。

(1)要加強上市統籌規劃引導。省金融辦要統籌規劃全省企業上市戰略規劃和政策措施,多渠道推動企業上市,鼓勵企業到河北區域股權交易所即石家莊股權交易所掛牌,培育一批民營企業到中小企業板上市,篩選一批自主創新企業和高成長創業企業到創業板或新三板上市,推動一批行業標志性企業到境外上市。(2)要大力發展石家莊股權交易所。增加對石家莊股權交易所出資,注冊資本達到億元以上(現4500萬),將石家莊股權交易所打造成為全省中小企業投融資平臺,拓寬和改善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和方式。同時,力爭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建立雙向“轉板”機制,探索到滬、深證券交易所延伸掛牌的路徑。(3)要強化設立上市扶持基金。建議對產業發展扶持資金的分配方式由之前的補貼支出改為市場化股權投入。政府在引導基金中作為出資人,積極引入社會資本,使股權結構多元化,運行市場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放大效應,同時,為保持基金扶持引導功能的可持續發展,可按照定期三年或在非上市公司轉板上市時按市場模式退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摘要:如何解決縣域經濟中中小企業和“三農”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制約發展的突出難題,已成為擺在河北省縣域經濟發展面前的重大問題,金融改革創新發展的任務顯得尤為迫切。

加快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范文第3篇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和國內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雙倍增的發展目標。這個目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如果我們略微調整一下計算方法, 把黨的十八大召開作為起點, 2012年我國人均GDP是5400美元, 未來十年, 我們人均GDP再翻一番, 5400美元就可以達到10800美元。如果再努把力, 提高到12000美元, 這是什么概念呢?意味著我們跨入了高收入國家行列。我從網上查了一下, 世界銀行的標準, 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的分界線是人均GDP12000美元, 也就是說5400美元再增長1.2倍, 就能夠跨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在未來十年或者是十二年的時間內, 要想跨入高收入國家, 我們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現在居住在農村的近七億人口, 怎么樣提高他們的勞動生產率, 怎么增加他們的收入?,F在農業勞動生產率只有二、三產業勞動生產力的28%, 農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的31%, 我州的差距是6244元, 也就是說還有近40%的差距。凡是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的, 一般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就是城市化率達到70%左右;第二, 農業勞動生產率要接近和超過二、三產業的勞動生產率;第三, 農民的人均收入要接近和超過城鎮居民的收入。如果沒有這三個條件, 就掉在中等收入的陷阱, 達不到12000美元。所以, 未來十年, 最大的難題就是解決好“三農”問題, 發展縣域經濟。

二、關于巴州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 經濟總量相對較小

根據第十二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結果顯示, 2012年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 (市) 的平均規模:人口87.93萬人, 地區生產總值578.34億元, 地方財政公共預算收入39.36億元,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69390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25110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約12320元。從我州縣域生產總值看, 2012年, 全州8縣 (除庫爾勒市, 下同) 完成GDP318.42億元, 僅占全州GDP總量的35%。從發展規??? 我州縣域經濟平均規模小, 市場競爭力弱。2012年, 全州縣均地區生產總值為39.8億元, 相當于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 (市) 的平均規模的6.88%, 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0億元的僅有3個 (和靜縣65億元, 若羌縣60.01億元、輪臺縣51.5億元) , 地區生產總值在20億元以下的有3個 (博湖縣18.01億元、和碩縣18.8億元、且末縣18.2億元) ??h均地方財政公共預算收入3.49億元, 相當于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 (市) 平均規模的8.87%,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過5億元的縣僅有3個, 最少的博湖縣不到1億元。

(二) 經濟發展不平衡

近年來, 我州縣域經濟總體趨好, 但受經濟發展基礎、區位、資源、交通等因素的影響, 各縣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狀況比較突出。2012年末統計數據顯示, 縣域主要經濟指標相差幅度較大, 如工業增值增速最高為且末縣106.4%, 最低為焉耆縣在2011年的基礎上還下降了7.4%, 高低相差113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最高為輪臺縣8.8億元, 最低為博湖縣1.26億元, 高低相差近6倍;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最高為若羌縣21700元, 最低為博湖縣10071元, 高低相差11630元。

(三) 產業結構不夠合理

總體看, 縣域經濟結構仍處于工業化發展的初級階段, 產業結構升級緩慢, 農業在三次產業結構中仍占據主導地位;工業規模小, 高新技術產業數量少, 科技含量較低, 工業基礎薄弱, 是產業結構中的薄弱環節。2012年巴州三次產業結構為16.9∶64.6∶18.5, 而8縣除和靜縣、若羌縣、輪臺縣外, 則基本呈現一、三、二分布狀, 一產偏高, 二產偏低。一產比重最高的和碩縣高出全州38個百分點;二產比重最低的和碩縣比全州低47個百分點。與2012年新疆二產比重 (47.3) 比較, 只有若羌縣 (66) 超過, 和靜縣 (45) 接近全疆水平。數據顯示, 我州大部分縣域經濟仍是以農業為主的農業經濟性結構, 工業成為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還需走很長的路, 依舊是縣域經濟的“短腿”。

(四) 經濟發展活力不足

縣域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仍然相對較小, 2012年, 全州完成地方固定資產投資額556.72億元, 增長36.3%。僅庫爾勒市、開發區分別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7億元和58億元, 占全州的60.58%, 其他8縣共完成地方固定資產投資額為219.3億元, 平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僅為27.41億元。與區內先進地區比, 無論從規模上, 還是發展勢頭上, 都處于落后水平。主要表現在三次產業投資結構不夠協調, 第一產業投資少, 比重低, 第二產業投資多, 比重高, 主要集中在電力交通、鋼鐵冶煉、石油石化、礦產資源等行業, 資源輸出產業多, 高科技項目少。第三產業投資不足, 帶動能力弱。后續儲備項目不足, 對縣域經濟增長拉動力不強。

(五) 區域經濟發展環境制約

在我州縣域中, 大部分依靠能源、資源產業支撐, 隨著資源的逐漸減少, 經濟發展壓力日益增大, 而且這些產業提高當地居民收入的傳導帶動作用有限。從發展現狀及趨勢看, 人流、物流、資金流等發展要素將按其優化配置更多的流向發展較快的區域和縣市, 特別是大中專學生回鄉率很低, 由于產品科技含量低, 產品附加值少, 缺乏市場上的競爭, 難以適應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需要, 難以實現先進適用技術和產業科技創新水平的提高, 經濟落后區域很難形成資金、人才和技術的“洼地”。這將促使我州縣域經濟發展差距進一步擴大。

三、關于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幾項對策

(一) 抓重大項目, 擴張縣域經濟

按照“謀大、謀深、謀遠”和“突出產業發展、突出項目儲備、突出項目報批、突出項目招商、突出項目進度、突出項目服務”的總體要求, 堅持不懈地抓上三到五年, 力爭在石油石化、特種鋼材、天然氣開發、有色金屬選冶等重大項目上有所突破;圍繞農業產業化、新農村建設, 籌劃一批農業開發重大項目;圍繞景區建設, 籌劃一批旅游開發特色項目;圍繞拉開城鎮框架、增強城鎮功能、提升城鎮形象, 籌劃一批城市建設項目;圍繞構建大交通、大網通、大流通, 籌劃一批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大項目;圍繞科技、教育、體育、衛生等事業, 籌劃一批社會事業發展重點項目。

(二) 抓市場主體, 驅動縣域經濟

巴州縣域經濟發展不夠, 產業規模不大, 經濟總量不大, 主要問題是市場主體發展不夠。全州注冊登記的各類市場主體共有65420戶, 其中私營企業只有11314戶 (注冊資金在1億元以上的21戶, 1000萬元以上的449戶) ,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僅有185戶 (包括二師) , 個體工商戶也只有5.1萬多戶, 私營企業僅占全部市場主體的17.29%。2012年新增市場主體與2011年相比減少61.21%。這些企業主體還不夠大、不夠強。各縣市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 強化措施, 放手發展一批市場主體;抓大扶小, 扶持發展一批市場主體。

(三) 抓基礎平臺, 支撐縣域經濟

一是抓城鎮建設。城市是先進生產要素的集合體, 要高度重視新型城鎮建設, 把城鎮建成縣域經濟的“橋頭堡”, 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縣域經濟新格局。二是抓工業園區建設。工業園區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 要制定鼓勵政策, 支持引進的工業項目進入園區, 銷售收入、稅收由相關縣市受益, 真正把園區打造成生產要素的積聚區、經濟發展的先行區。

(四) 抓對外開放, 激活縣域經濟

加快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范文第4篇

一、發展狀大縣域經濟的意義

縣域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處于基礎地位。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我國的農業自然資源、生態、勞動力資源等都主要在縣域, 發展狀大縣域經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 發展縣域經濟是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現實要求。“三農”問題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我國的農業、農村、農民, 基本上都在縣, 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措施都要縣來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更離不開縣域經濟支持??h域經濟的發展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 縣域經濟的發展狀大可以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 促進農民增收, 縣域經濟是小城鎮發展的重要基礎。

其次, 發展縣域經濟是實現現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戰略??h域經濟的發展, 可以逐步改變農村傳統落后的生產經營方式, 解放農民思想, 提高農民文化素質, 改善農民物質生活, 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 美化農村人居環境, 從而全面提升全國的小康水平。

第三, 發展縣域經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城鄉二元結構使本身弱質的農業發展更加緩慢,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 進入城市經濟發展快車道, 而且是以犧牲農民利益來保證城市工業的發展, 致使城鄉差距越拉越大, 形成“城市腿長, 農村腿短”。長此以往, 農業上不去, 農民收入上不去, 國家擴大內需的宏觀經濟政策也難以實現, 城市經濟的增長難以為繼??茖W發展觀提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 以工哺農, 以城帶鄉, 縮小城鄉差距, 實現二元社會結構向同質一元社會結構的轉變。因此, 大力發展農村市場經濟, 協調工農關系,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根本任務。

二、貧困地區縣域經濟面臨的問題及制約因素

(一) 面臨的問題。

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要求, 縣域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 但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存在巨大差距, 面臨著許多問題和困難。一是縣域經濟總量小, 經濟實力薄弱, 縣、鄉財政困難。貧困地區縣、鄉財政基本上都是吃飯財政, 可用財力少。二是城鎮化水平低。一般來說, 小城鎮人數要達到3萬人以上, 才能發揮其正常的集聚功能;達到5萬人以上, 才能對周邊鄉村起到一定的輻射作用。貧困地區的小城鎮總體規模小, 基礎設施落后, 不能形成一定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不能有效發揮正常的集聚功能, 對經濟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弱。三是產業結構升級緩慢。工業規模小, 形不成龍頭企業對農業產業化的促進作用, 產業鏈條短, 工業比重低, 工業化進程緩慢。四是民營經濟發展規模小、水平低等問題。民營經濟雖然有所發展, 但普遍存在效益低、投入嚴重不足、科技含量不高、經營管理落后等問題, 主要集中在第三產業, 整體實力不強, 經營規模小, 稅收貢獻率低, 吸納農村剩余勞動能力不強。

(二) 制約貧困地區縣域經濟發展的因素。

一是思想觀念落后, 發展意識不強, 缺乏開拓精神。雖然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已經逐步建設和完善, 市場規則逐漸被人們接受, 但落后保守的小農經濟意識、官本位思想等仍大有市場, 特別是廣大干部群眾對市場經濟認識不足, 不能把握機遇, 沒有“吃螃蟹”的勇氣, 抗拒市場風險的能力弱、辦法少, 想發展求發展但沒有促發展的措施。二是基礎設施落后, 缺乏競爭力。貧困地區的縣、鄉財政基本上都是保吃飯、保運轉財政, 還有不少縣鄉靠轉移支付過日子, 根本無力發展經濟, 由于區位劣勢和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好的項目企業不愿落戶。三是支柱產業不強, 帶動能力不足。工業企業少而不大, 土特品種多而不優, 龍頭企業和拳頭產品少, 支柱產業發展緩慢, 知名度低, 市場影響力弱, 輻射范圍小, 規模效益和產業化經營效益不高, 資源優勢很難轉化為競爭優勢和經濟優勢。四是經濟增長點少, 發展后勁不足。由于區位、信息、經濟基礎條件差, 人才機制、融資機制不順, 對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吸引力不足。同時, 現有的資金、人才大量外流, 經濟增長點嚴重匱乏。五是經濟發展環境不優, 社會問題多, “四亂”歪風屢禁不止。有些部門和干部受觀念利益驅動, 不該管的事還在管, 且辦事效率低下。社會問題多, 社會環境差, 使有些項目實施起來遇到很多困難。

三、貧困地區發展縣域經濟的原則及對策

(一) 貧困地區發展縣域經濟的原則。

1.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 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發展縣域經濟, 就是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政策, 是一舉三得的好事。一是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 二是實現富余勞動力有序轉移, 三是帶動了鄉鎮企業發展和小城鎮發展, 最后形成城鄉合作互動、共同發展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2.堅持“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原則。

發展縣域經濟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原則,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 注意環境保護和發展的可持續性。堅決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 在環境承載能力的前提下又好又快發展經濟。

3.堅持科學規劃, 推動城鎮化進程。

加快農村城鎮化是縣域經濟發展的目標與載體, 必須科學規劃, 結合實際, 突出特點, 準確定位, 防止“零城鎮”, 杜絕政績、形象工程。

(二) 貧困地區發展縣域經濟的對策。

1.做優農業。

所謂做優農業, 指著力使農業出優質產品, 育優勢產業, 聚優勢競爭力, 以提高農業效益, 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完善, 農業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 適應市場要求, 以質論價, 優質優價。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 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貧困地區的農業仍以傳統農業為主, 大而不優, 不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通過做優農業提升農業生產質量, 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增加農民收入。做優農業, 一要實施農業國際化, 提高市場定位, 加快聚集農業的優勢競爭力;二要實施農業優勢化, 改善區域布局, 加快營造農業優勢產業帶;三要實施農業優質化, 提升生產目標, 盡力生產出國內外市場歡迎的農產品;四要實施農業企業化, 創新微觀組織, 努力使農業節本增效;五要實施農業工業化, 拓展生產領域, 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2.做強工業。

無工不富, 發展縣域經濟必須重視發展工業, 做強工業。貧困地區縣域經濟的最大特點, 工業是弱點, 發展縣域經濟必然通過發展工業改變縣域經濟結構層次低的現狀, 以增加就業崗位, 吸納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 讓更多的農民走出農村, 繁榮經濟, 實現富縣富民。做強工業, 一要造優勢, 造強項。貧困地區工業基礎相對較差, 其優勢在農業, 應依據農業發展工業;二要育支柱, 育品牌。

3.做多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點, 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發展民營經濟是充分調動民間資本參與經濟建設和經濟發展, 補充我國現階段發展資金不足的需要, 是加快推進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需要。一要制定和落實鼓勵支持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切實做到“政治平等、政策公開、法律保障、放手發展”, 切實做到在扶持政策、市場準入、監督管理、信息服務等方面一視同仁。二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三要加大商業文明的宣傳力度, 積極轉變思想觀念。

4.做好勞務經濟。

農村最大的資源優勢是勞動力資源, 農村的突出問題也是勞動力過剩問題, 發展縣域經濟必須做好勞務經濟這篇大文章, 把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做好勞務經濟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做好本地的勞務經濟, 培訓“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發展現代農業。另一方面做好異地勞務經濟。以前農民外出務工主要靠朋友、親戚介紹, 這種方式轉移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有限, 同時不利于保護農民工利益。政府要大力發展勞務經濟, 充分發揮政府作用, 建立健全城鄉就業公共服務網絡, 為外出務工的農民免費提供法律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權益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占國, 柴艷宏.新農村建設與縣域經濟發展[M].中國農業出版社.農村讀物出版社, 2006

[2].張弢.發展縣域經濟新思維[M].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6

[3].高煥喜.縣域經濟發展論[M].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6

加快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范文第5篇

縣域經濟是一個復雜的、具有多層次區域經濟系統, 它主要以鄉村經濟為基礎、集鎮為紐帶、以縣城為中心。株洲是南方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其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株洲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h域經濟既是農業經濟與工業經濟的匯集, 又是農村經濟與城市經濟的結合, 加快縣域經濟的發展, 對于推動株洲市城鄉經濟的全面發展, 繁榮該地區的農村經濟,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該地區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 縣域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高技能型人才與勞動者, 然而, 縣域經濟建設的人力資源大部分來自于農村, 其素質較低, 富余勞動力轉移較為緩慢, 職業教育承擔著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高技能型人才, 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培訓的任務?;诖? 筆者從職業教育視角出發, 分析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障礙, 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以期為株洲市打造經濟發展升級版提供一定的思路參考。

一、株洲縣域經濟發展現狀

株洲縣域經濟包括株洲縣、攸縣、茶陵縣、炎陵縣與醴陵市五個區域。四縣一市行政區域面積10 726.8km2, 占全市的95.2%, 常住人口280.19萬人, 占全市的72.6%, 人口密度261人/km2, 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42人/km2, 城市化水平41.2%, 比全市水平低14.3%;近年來, 四縣一市的工業增加值與固定資產投資不斷增加, 比全市水平分別高4.8%、40.3%。此外, 醴陵不僅位于湖南省特色制造業重點縣之首, 還穩居全國百強縣之列, 攸縣為全省十強縣之一, 炎陵入圍全省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

株洲縣域經濟特色明顯。醴陵一直以來生產花炮、陶瓷, 享有“中國花炮之都”和“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的美譽, 被稱為中國“紅官窯”所在地;近年來, 醴陵的紡織服裝業與農副食品加工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 俗稱“醴陵三辣”的辣椒、大蒜與生姜已成為醴陵農副產品的特產;醴陵的毛尖、草鴨、黑山羊等也逐漸被人認可;此外, 醴陵文化歷史悠久, 名人輩出, 即出現了左權、李立山、宋時輪、耿飚等老一輩革命家, 又有彭道儒、湯飛凡等一批有影響的科學家, 是一個旅游的好出處。

總之,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發展, 株洲縣域經濟發展迅速, 取得了較大的進步:開發區從無到有, 非公有制經濟不斷活躍, 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 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 商貿水平明顯提高, 特色優勢產業凸顯, 為株洲市經濟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二、職業教育視角下株洲縣域經濟發展存在的不足

1. 政府職業教育投入不足, 人力資源質量不高。

株洲縣域經濟的發展需要專業技術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 因此, 應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 而職業教育的主要投資方應該是政府。然而, 在該地區, 重普教輕職教的傾向仍比較明顯, 在財政預算內, 職業教育經費所占比重較小, 而且針對職業教育的專項經費與獎助貸力度也不大, 效果并不明顯, 這嚴重影響了該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 進而在縣域經濟建設中缺乏合適的人才, 勞動者的素質普遍不高, 阻礙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2. 職業教育專業設置不合理, 專業人才緊缺。

近年來, 株洲縣域經濟表現為現代新農村與現代農業建設穩步推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城鎮化與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 這樣的發展趨勢需要大量的專門人才, 而專門人才的培養需要職業教育設置合適的專業。然而, 從相關部門的專業設置調研情況來看, 大部分職業院校所設的專業為第二產業相關專業, 如汽車維修、機電一體化、焊接技術與數控技術等, 其次為酒店管理、護理與計算機網絡等第三產業的相關專業, 而涉及第一產業的專業則較少, 這顯然無法為現代農業與現代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平臺, 無法培養大量的相關人才為現代新農村建設服務。同時, 專業設置也沒有很好地銜接當地經濟發展。如醴陵市旅游資源豐富, 很少有職業院校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 即使有些職業院校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 但教學內容沒聯系到當地實際, 過多地強調理論知識或旅游管理的一般知識, 沒有因地制宜地進行專業化教學, 顯然無法明顯地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為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3.“雙師型”教師短缺, 勞動者技能不高。

教育的實施者主要是教師, 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勞動者技能的關鍵。然而, 株洲各縣職業院校的師資隊伍無論是在質量與數量, 還是在專業結構、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等方面與高標準的“雙師型”隊伍仍有較大的差距。大多數教師教學實踐經驗匱乏、理論水平不高、實踐能力不高、年齡老化、知識結構不完整、素質偏低, 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職業教育的質量。農村勞動者學習基礎本來就比較差, 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與學習, 所學的東西并不多, 不能很好地為該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服務。

三、職業教育視角下加快株洲縣域經濟發展的基本對策

1. 加大政府投入, 提高農民技能。

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 加強培訓, 提高其技能, 是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這需要政府加大投入, 多渠道籌資, 分層次、有目的、有計劃的提高農民素質, 如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等??梢越梃b國內外一些成功的做法, 根據職業教育與普及教育的在校生人數之比, 設定相應的投入比。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一方面需要政府提高重視, 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手段, 不斷完善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 為農村勞動力培訓提供良好的條件, 另一方面又要加強監督。不僅要把投入與就業掛鉤, 而且還要把投入與受訓者素質提高掛鉤, 建立起培訓、就業、素質提高的銜接與監督機制。

2. 加快專業結構調整, 促進縣域產業結構升級。

地區產業結構是專業設置的前提, 而合理的專業設置對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及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株洲縣域經濟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在于職業教育專業結構調整。專業設置要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農業為基礎、制造業和基礎產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為依據, 強調地方性, 為當地培養人才, 服務地方經濟。株洲職業教育專業結構調整應在縣政府的指導下, 推動地方產業與職業院校密切結合, 為株洲縣域經濟中的優勢產業、新型產業設置新的專業或對已有專業進行調整, 通過產學合作、校企合作, 由企業與學校共同培養行業所需人才, 為城鄉一體化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3. 培養農村實用人才, 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實用人才, 是指在農村科技、經濟、教育、衛生、文化與經營等領域中, 不僅具有一技之長與一定的專業知識, 更為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 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人才。實用人才在株洲縣域經濟發展中作用至關重大, 他們可以通過發展一項事業, 富裕一方百姓, 帶動一片經濟。因此, 應加強實用人才的培養, 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力保障與智力支持。實用人才的培養需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 廣泛開展調研, 建立農村人才信息庫, 并對其進行網絡化、信息化的動態化管理, 探尋具有實用人才潛質的勞動者。實用人才應主要從有文化、品德好、會經營、懂技術等方面去衡量。其次, 整合各方資源, 拓寬培訓農村實用人才渠道。除了傳統的農民技能培訓外, 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訓實用人才:一是依托協會的輻射能力, 由協會向農民傳道授業;二是院校學習, 對于基礎較好, 素質較高的勞動者可以將其送到專業的院校進行深造, 或者請相關專業到當地來進行培訓;三是異地參觀, 增長見識、擴闊視野、拓寬思路。最后, 加大政策支持。對于實用人才創業興業, 政府在稅收、工商、信貸方面給予支持, 對其成長及時關注, 鼓勵其做強、做大, 為當地經濟服務。

4.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培養高質量技能型人才。

首先要開展師資隊伍水平調研, 摸清該地區職業教育經費投入、教師編制、教師聘任、職稱評定與培訓考核等多方面的信息, 并以此來建立適合該地區職業教育特點的教育管理機制,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經費投入上, 要嚴格按照執行“城市教育附加費的20%用于職業教育”的標準;在教師編制方面, 不僅要建立專職教師編制制度, 還要明確兼職教師編制, 以此建立教師流動機制, 增強教師隊伍的活力;在教師聘任上, 要重點考慮從企業聘用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 豐富師資隊伍的實踐能力;在職稱評定方面, 應充分考慮職職業教育的職業性, 把實踐能力作為考核教師最重要的標準;在培訓考核方面, 不僅要加大投入, 還要拓寬培訓渠道。

四、結語

加快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范文第6篇

斷探索和實踐的重大課題。

一、**縣縣域經濟發展基本現狀及特征

(一)經濟較快增長,綜合經濟實力明顯提升

縣域經濟發展態勢良好。2008年,完成生產總值3億元,增長9.5%;地方財政收入1652萬元,增長18.3%;工業增加值1490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億元,增長6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95萬元,增長14.7%;全縣旅游人數7.8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1835.15萬元。三次產業比重為38∶20∶42。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816元,增加15元。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畜牧、旅游等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條件明顯改善,積極爭取并實施了水利、交通、城市建設、生態環境以及社會事業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城鄉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經濟發展后勁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對支撐**縣的發展起到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二)加大項目建設步伐,穩步推進小康進程

在縣委、政府的領導和上級部門的關心下,2008年我縣實施的重大項目有:膜下滴灌工程、設施農業(蔬菜大棚140座)、退牧還草工程、百戶牧民定居工程、**縣和平小區建設、城北物流園區工程、**口岸邊民互市貿易市場下遷縣城及市場改擴建工程、交通工程、地質石油勘探、農村初中校舍改造等一大批對縣域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項目。

通過以上項目的大力建設,使我縣農牧業生產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城鎮面貌、道路建設大為改觀。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為縣域經濟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不斷優化經濟環境,擴大開放開始提速

“十一五”期間,縣委政府出臺了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逐步有大集團、大公司來我縣投資,2008年共落實招商引資項目13個,到位資金9000萬元,本地外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宏泰商貿、野馬經貿對外貿易額呈現快速增長,雄哈爾、海龍等一批企業落戶**,積極參與優勢資源開發,為農牧民創收帶來了機遇,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生機。

二、制約縣域經濟健康發展的主要問題

通過多年的努力,全縣經濟、社會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由于自然條件、歷史因素和政策、體制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縣總體來說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依然較低,與地區和疆內其他地區特別是發達地區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一)經濟總量仍然很小,縣域經濟實力偏弱

2008年全縣經濟總量占全地區的2%,地方財政收入占全區財政收入的1.6%,工業增加值僅占全地區0.1%,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區4.5%,農牧民人均收入與全區平均水平相差40%??梢娢铱h經濟總量依然很小,縣域經濟實力與其他兄弟縣市比較還有較大的差距。

(二)農牧業基礎薄弱,農業發展仍然艱難

農業結構的調整,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但水資源緊缺,自然環境相對惡劣而導致的農牧業發展艱難。

全縣河流多年平均徑流量僅為0.74億立方米,可耕地面積88萬畝,現已開墾24萬畝。近年來,雖然建設了一批水利農田工程,但對縣域經濟發展的需要來講,依然不夠,農牧業長期靠天吃飯,糧食產量低而不穩,脫貧、返貧是**致富達小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道難解的題。

(三)產業結構逐漸調優,但工業發展緩慢

一是縣域產業結構升級緩慢,縣域產業結構還不合理。按照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三產比重升高,一產比重下降是衡量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標志,可我縣三產的比例為38∶20∶42,還不協調。二是服務于農產品加工的企業少,農產品就地轉化增值的能力弱,農業結構調整成果得不到有效轉化,對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發揮。農業比重明顯偏高,工業規模和比重過小,工業化進程緩慢。

(四)口岸對縣域經濟拉動小

2008年口岸外貿進出口總額1.84億美元,增長435%,占全地區貿易總額的87.5%??煽诎秾h域經濟帶動效應有限,對縣財政收入的增加幾乎為零。加之口岸自然環境惡劣,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過貨能力弱,嚴重影響了口岸功能的正常發揮。由于受國家資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夠、出入境限制較多、外經貿專業人才極度匱乏等因素影響,對外開放水平仍然較低。

(五)人才資源比較貧乏,內在動力缺乏

近幾年來,我縣人才工作在縣

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但從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總體需求看,無論是在人才數量、質量上,還是在人才資源開發的觀念、體制、機制及手段上,都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很不適應。一是人才總量偏低,到2008年底,全縣擁有各級各類人才2000余人,僅占全縣總人口總數的5.4%左右,大大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二是人才素質不優,

具有大學??埔陨先瞬?500人,占人才總量的75%。三是人才流向不平衡。近一個時期以來,全縣人才流失現象比較嚴重,主要是外流的多,回流的少;退休的多,補充的少,據不完全統計,自2003年以來,來我縣支援的大學志愿者共有100余人,可留下來的僅有20人左右;通過人事招聘來我縣的大中專畢業生有300人,留下來的大約有240人;從本縣考出去的大中專生回來的依然很少。對此,我們必須深刻認識人才工作的緊迫性,完善人才培養體制。

(六)思想觀念仍然落后,發展氛圍不濃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縣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較為深刻的變化,但地勢偏僻,生活和生產條件落后,長期的封閉落后又造成了思想觀念的滯后,缺少敢為天下先的開拓創新精神,一些陳舊落后的觀念和意識還在一定程度上支配著人們的思想和行動,成為影響縣域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一些干部和群眾對市場經濟的認識不到位,不善于搶抓機遇,主動參與市場競爭的行動不多,積極應對市場風險的辦法少,想發展、求發展、促發展的氛圍不濃。

三、謀劃項目,促進縣域經濟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以農牧民增收為核心,堅定不移地推進新農村建設

實現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設,一是加快揚水灌溉工程實施步伐,目前已委托地區水利局和自治區水利廳設計院聯合編制項目建議書,該工程估算總投資3.9億元;二是全面推廣膜下滴灌工程,2009年計劃實施4.2萬畝,總投資為1333萬元。

加強牧業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實施好自然草場圍欄、退牧還草等草原生態建設工程;二是繼續推進游牧民定居工程,2009年計劃高標準建設牧民定居工程200戶。

抓好農、林項目建設,一是加快設施農業建設,2009年計劃建造100座蔬菜大棚,總投資900萬元;二是繼續抓好“三北”防護林工程、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等生態工程建設。

全力做好扶貧縣連片開發試點項目,集中項目和資金,抓好示范村、推進農村建設,并以此為突破口,推進全縣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二)加快資源優勢轉換,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

發展新型工業,是壯大縣域經濟、增加財政收入、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用新機制創新招商方式,重點突出能源、礦產資源開發、邊貿物流、城市建設及農副產品加工業等產業,加強與區內外企業的聯系和溝通,讓一批大商、強商、優商源源不斷地入駐**,不斷提高招商引資的層次和水平,為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新疆廣匯集團lng項目穩步推進,新疆廣匯集團引進境外油氣資源,計劃在我縣新建一座年處理8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工廠及配套設施,總投資8億元, 2009年計劃投資2億元。廣匯集團的落地將會為我縣每年增加財政收入0.8--1億元左右。風力發電項目有了新的突破,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注冊資本102億元人民幣,截止2008年2月底,該集團擁有總資產約754億元)已進軍我縣,并在我縣設立多座測風塔,數據收集工作已基本完成,風力發電基地建設已進入前期準備階段??柦还I園區項目的整合已有了新的進展。

(三)發揮口岸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

發展外向型經濟是目前振興**縣域經濟的優勢所在。隨著口岸邊民互市貿易市場遷址縣城,以及城北外貿倉儲物流加工園區、海關監管倉庫的建設,全縣對外開放有了新的突破。

繼續推進**縣城北倉儲園區(總投資2000萬元,2009年計劃投資600萬元,其中土建工程450萬元,海關監控150萬元)、口岸貿易市場(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果品冷藏保鮮庫(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庫容量1萬噸)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建設,推動進出口貿易向外向型實業轉變,始終堅持縣城與口岸區聯動發展的思想。

在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速的同時,兼顧加強口岸區的基礎建設,推動兩個區域的協調發展和共同進步。加快口岸鐵路項目的規劃和對接,該項目計劃建設鐵路總長度220公里,估算總投資為3.2億元。通過我們的積極努力,使**口岸建成集公路、鐵路、管道運輸為一體的綜合性國際口岸,盡快發展成為全疆對哈經濟貿易三大口岸之一,并列入國家、自治區對外開放的總體戰略布局之中,成為全疆“內引外聯、東聯西出、西來東去”開放戰略中的重要力量,使口岸和縣域共同發展,全力促進經濟發展。

(四)堅持不懈的發展旅游業,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明確全縣旅游發展方向,深入挖掘旅游歷史文化,加大旅游開發建設,做好口岸跨境游項目方面的文章,傾力打造旅游品牌。積極爭取全國邊境游異地辦證試點縣和口岸跨境旅游政策,加快神石城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景點建設步伐,形成新的旅游亮點。加大對草原文化、民族歷史文化的挖掘開發,形成融合少數民族歷史、歌舞、文學、體育等藝術形式的特色旅游文化。積極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接待。同時要加強景區的景觀和生態保護,促進旅游產業健康有序快速發展。

(五)改善人才體制,培養業務骨干

上一篇:和諧家庭創建工作總結范文下一篇:集團公司干部大會講話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