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言文中的語法教學范文

2023-10-14

文言文中的語法教學范文第1篇

首先, 語法知識的工具性很強。一個詞, 盡管義項繁多, 但當它進入句子, 就只能有一個恰當的解釋。所以解釋文言詞語時, 可先對句子進行語法分析, 了解這個詞在句中的語法位置, 即了解這個詞在句中充當什么成分, 然后根據這個詞和其它詞構成的語法關系來推求它在句中的意義。詞和詞的組合, 總有一定的意義關系, 有一定的規則, 分析詞和詞的組合, 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地理解詞語的用法和意義。另外文言句式和活用是多年高考必考的內容, 2005年語文考綱又將“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必考內容, 顯示了它的重要性。掌握文言句式, 關鍵是要把握住句子內部的句子語法特點。

其次, 語法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欣賞文學作品, 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從而培養閱讀能力攻克高考難點。閱讀的關鍵就在于對于文本的正確理解, 它體現的正是語文的工具性的一面, 它對于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閱讀能力中, 理解能力是最重要的, 最基礎的, 但卻是最薄弱的, 缺少了基本的理解能力, 其他的能力培養都是緣木求魚。對于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 除了必要的文化思想積累外, 還必須注意到它的技術層面, 單靠廣泛的積累是難以快速培養起這種能力的。我們應該廣泛地了解各方面的知識, 有豐厚的文化積累, 但這些積累對于中學生而言是不可能完全積累的, 更何況學生個人興趣、愛好是千差萬別的, 真正具有文學天賦的人是十分少見的。因此, 中學閱讀教學必須在重視積累的同時, 加強閱讀的技術層面的指導, 使學生了解語言的規律, 從規律中去尋找答案。這樣才能快速培養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從而對學生的各方面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在生活中能起到工具的作用。

當然更重要的是對語法知識的應用也能讓學生在高考中拿高分。因為在應對高考現代文閱讀的一些考點時正確運用語法知識對于在考場上的速讀和快速、準確地解題起到了重要作用。如2005年高考全國 (1) 卷中的現代文閱讀《一日的春光》中第14題“我要盡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這里的“吞咽”的含義是什么?這一問中考察的是對文中詞的理解, 如果首先從語法知識的句子結構方面確定, “吞咽”作為句子的謂語動詞, 而“春天”為其賓語, 就能很快判斷出他的含義是“盡情地欣賞”。又如在面對一些考查“文中句”的題時如果能夠利用單復句的知識對文中句進行分析, 理解句子含義時就能較為準確地找到答題點, 確定應從幾個角度組織答案, 不丟點。如2006年高考語文全國 (1) 卷中的閱讀《陽光的香味》中第15題中要求分析“由于陽光的照射, 稻埕閃耀著金色的光澤, 農夫的皮膚染了一種強悍的銅色”這句話的作用如果首先確定這是一個復句, 說明了陽光照射的兩個作用, 分別從“稻埕”和“農夫”兩個方面去解釋, 這道題就豁然開朗了。

閱讀理解能力技術層面其支持性知識主要是語言的結構知識。語言是思維的外殼, 語言的結構反映了作者的思維結構。對于語言結構知識, 過去的教材雖然要教, 但由于立足于掌握知識, 不重視應用, 所以受到廣泛詬病。這不是知識的錯, 而是我們的教育思想的錯。認真研究語言知識的應用, 從中探索理解的規律, 培養精讀能力是可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合地認識這些結構知識, 可以發現, 語言的結構, 完全能反映作者的表達意圖、思想感情的規律, 抓住這個規律, 對于理解文章中作者的觀點、思想感情是極有好處的。

最后, 語法知識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避免用詞造句的錯誤, 提高寫作水平。

葉圣陶先生強調:“學生須能讀書, 須能作文, 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 (《葉圣陶語文教學論集》717頁) 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是語文教學的一大目的。而學生的寫作能力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譴詞造句的能力。而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淡化”了語言知識, 高中根本不提, 在新的語文教材的影響下, 教師不敢教, 而學生對于語言的規律完全陌生。在使用語言時隨意、混亂缺乏規范性, 令人擔憂。那么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學生在高中階段面對語病題毫無“免疫力”, 這也可能是近年來高考試卷中此類試題正答率偏低的原因之一吧。

此外, 在寫作能力的另一重點審題上語法知識也能發揮他的作用。近幾年來, 話題作文備受專家、出卷老師的青睞, 它已在高考、中招中早已占了主導地位。話題作文的特點是所給的材料都已經明確地規定了寫作的范圍, 出了這個范圍, 就偏離了題意。審材料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閱讀的過成那么如上文所論, 語法可以幫助我們抓住中心, 確定范圍。常見的話題作文提供的“話題”少則一個字、一個詞, 多到一兩句甚至十來句, 但無論長短, 審題時都要仔細審讀揣摩, 抓住中心詞或中心句。一般出現的短語式話題比較普遍, 那么對于短語類型的把握可以幫我們確立話題的中心是什么, 如以“痛苦的價值”為話題作文, 很多學生在文章中大談自己或他人各種各樣的痛苦, 卻忽略了中心詞“價值”, 如果從短語類型上確定偏正短語的中心就能夠知道應把重點放在“價值”上了。在2005年高考山東卷的作文話題“雙贏的智慧”中, 把握中心詞“智慧”在去選擇合適的材料構思就不會出現“跑話題”的現象了。

最近又出現了一種材料與話題相結合的命題形式, 即材料話題式命題, 如2003年全國高考作文題2006年全國高考 (1) 卷 (2) 卷作文提等, 這種形式的話題, 需要分析材料的內涵以確定話題的內容和范圍, 因而增強了限制性。那么在審讀材料時尤其是敘述型材料通過找謂語動詞、確定中心句等方法確定話題更需要語法知識的幫助。

綜上所述, 語法知識對培養語言能力和應對高考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校的語文教學完全可以善于利用“語言現象的規律”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 如何強調語言知識同時重視應用應該是教材改革中又一重點。

摘要:語文新課標、新課程、新教材在強調突出語感、體悟等同時, 似乎有意無意忽視了或回避了語法知識的教學, 本文從教學角度出發, 立足于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和適應高考要求, 探討語法知識在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文言文中的語法教學范文第2篇

那么什么是比較教學法呢?比較教學法就是利用教學內容的聯系和區別, 在教學中為了促進學生掌握教學內容和達到教學目標所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文言文教學中巧妙運用比較教學法, 能夠使教學雙方都受益。筆者以鄂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篇文章為例, 談談運用比較教學的點滴收獲。

本冊安排的這三篇文章都是傳統的經典名篇, 且都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及思想教育意義。因此如何利用好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的價值, 成為語文教師應該思考的一個主題。當學完三篇文章后, 筆者以“范仲淹、歐陽修、杜甫三位圣賢誰的思想境界更高”為題, 讓學生展開討論。此題一出, 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學生們各抒己見。多數支持杜甫, 其次是范仲淹, 也有力挺歐陽修的?,F結合自己的感悟與理解整理如下。

1 第一名——“只憂不樂”之杜甫

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 生活于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時期。他的詩歌真實形象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的時代風貌, 是當時社會現狀的一面鏡子, 貫穿著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 故有“詩史”之美譽。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于杜甫晚年, 此時他的人生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面對自身無比艱辛的遭遇想到的卻是和他同樣境遇的天下寒士。好一個“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字字鏗鏘, 句句洪亮。如此博愛的心胸和崇高的境界著實令人可感可敬。試問:歷朝歷代, 誰堪與比?反觀杜甫的人生經歷, 又有哪一件事, 不是為了國家, 為了人民!此詩所體現的思想高度, 就是杜甫一生的最好寫照, 而其中樸實無華的描寫和氣勢磅礴的吶喊, 正是他內心鑄入詩歌不朽的靈魂。所以, 杜甫的思想境界當之無愧高居榜首。

2 第二名——“先憂后樂”之范仲淹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于宋仁宗慶歷六年被貶鄧州, 應同遭貶謫岳州的友人滕子京之約為修茸一新的岳陽樓作文, 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

按常理, 范仲淹應為好友歌功頌德, 哪知他卻借“岳陽樓記”抒發自己的情懷:“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 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 則憂其君。”表示要追隨古代的仁人,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他用自己的實踐詮釋了他做官不是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 而是為朝廷社稷和天下百姓。這是一個政治家崇高的思想境界。表面上看, 范仲淹似乎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作秀, 其實不然, 如果了解范仲淹的一生, 你就不會這么認為。他仕途沉浮幾十年, 數遭貶黜, 但他澄清吏治、憂國憂民之心始終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祿, 在家鄉買“義田”千畝, 救濟貧窮的族人, 而自己卻貧苦一生, 以至于死時“身無以為殮, 子無以為喪”。為民請命, 憂民之憂, 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精神的具體體現。因此范仲淹的思想境界位居杜甫之后, 實屬應當。

3 第三名——“與民同樂”之歐陽修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幾乎在范仲淹寫《岳陽樓記》差不多時期寫下了另一千古名篇《醉翁亭記》, 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從《醉翁亭記》探究作者當時的心情:可以用“醉樂”二字來形容, 實亦悲憂矣!滁州僧人智仙筑亭于瑯琊釀泉岸邊, 歐陽修為亭題名“醉翁亭”, 以“醉翁”自謂, 原因是“太守與客來飲于此, 飲少輒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號醉翁也”。又說:“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在乎山水之間也”。實為歐陽修政治失意時寄情山水、消遣愁懷之心境。歐陽修之心情可謂悲矣、憂矣, 但他卻盡力抒寫其樂:觀山間之朝暮四時, 因“朝而往、暮而歸,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因滁人“負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樹, 往來而不絕”的悠閑游而樂。但野餐之間, 看眾賓之歡, 太守則“蒼顏白發, 頹乎其中”, 醉了, 此時太守是憂是樂只有他自己知道。當宴席散去, 歐陽修看“游人去而禽鳥樂”時, 終于將其“樂”的感受進行了升華與提升:“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醉能同其樂, 醒能述以文者”, 他將愁情依托在山水之間, 把百姓的快樂當成自己的快樂, 即與民同樂。作為一位封建社會的士大夫, 在自身受到打擊之時還能有如此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境界, 實屬不易, 敢問現代有多少人能做到這一點, 因此歐陽修屈居第三。

其實三位圣賢的理想及思想境界都很高遠, 他們都是華夏民族文化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個寶貝, 都留給炎黃子孫一筆筆豐富的精神財富, 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永遠值得我們敬仰。

以上的比較教學, 既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涵的理解, 增加了教學的廣度和深度, 又無形之中讓學生接受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禮, 同時還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這簡直是“一箭多雕”的好事, 何樂而不為呢?其實文言文教學方法還有很多, 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多動腦, 肯鉆研, 就一定會有新的發現和收獲, 就一定會讓學生“愛”上文言文!

摘要:文言文是傳統文化瑰寶, 蘊含著藝術、思想、精神等多方面的價值, 學習文言文有助于繼承優秀傳統傳承民族精神。比較教學法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使教學雙方受益。本文以范仲淹、歐陽修、杜甫“憂樂觀”的比較為例, 談談比較教學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比較教學法,憂樂觀

參考文獻

[1] 李華.比較教學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應用.河南大學, 2012.

文言文中的語法教學范文第3篇

1 什么是言文合一

言即為文言文的言, 是文言文中的字詞, 是構成文言文的基礎, 隨著時代的變遷, 字詞在文章中所代表的意義也不同。因此在文言文教育中對字詞的教育一直被放在首位。文, 即為文言文的文, 作者通過對言的整合, 完成對自己思想感情的表達。言文合一, 就是文言文教育中將對表面字詞的翻譯與對文章內在的思想內容的理解充分結合起來, 讓學生在感知中學習文言文。

2 言文合一的意義

現代文言文教學中, 往往只重視對文章字面層次的翻譯, 而不去深入文章內在思想。造成了文言文教學的枯燥, 無法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也無法激起教師的教學激情。

言文合一的理念的提出, 一方面通過對字詞方面的學習, 給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對文章的作者及其所處環境、文章產生的歷史因素等方面的學習, 讓學生更能深入理解文章的本質。從而最大限度引發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 對歷史、人物等各方面的理解。真正實現文言文教學的目標。

3 如何做到言文合一

要想實現言文合一,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嘗試。

3.1 教學手段的改革

(1) 學“文”中帶動習“言”。就是說, 要學生完成上位目標解“文”, 帶動對下位目標語言的研習。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在進行《木蘭詩》的教學中, 先大概介紹下文章的出處, 文章的代表的時代背景。然后讓學生先通篇閱讀文章并自行結合書中注釋、詞典等工具對文章進行大概的了解。通過學生復述及分組探究等方式, 體會詩歌中情節曲折, 富于戲劇性, 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最后, 教師對通篇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進行總結。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大多數的文章在語言上并不難, 完全可以在探究文章本質的過程中結合注釋、工具書順帶解決其中一些語言問題。更為重要的是, 立足于“文”, 可能讓學生產生對基礎知識也就是“言”的學習興趣。

(2) 學“文”中捎帶教“言”。就是說, 教師在引導學生解文過程中, 對有些重要文言詞句有意識地結合文本理解捎帶提示、指導或解釋。仍舊以《木蘭詩》為例:教師和同學們一起朗讀文章, 朗讀過程中, 教師要帶表情朗讀, 并對教學中的重點內容, 以提高音調等方式, 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朗讀中, 對重點詞, 如“策勛十二轉”中的“轉”字, 讀“zhuàn”古代指勛級, 每升一級叫一轉, 十二轉為最高的勛級;“著我舊時裳”中的“裳”字, 讀“cháng”, 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可汗”, 讀kèhán, 我國西北古代少數民族君主的稱呼等加以重點解釋, 然后讓學生自行大聲朗讀文章, 要求讀準音, 疏通文義, 把握情感。這樣的方法, 可以讓學生在了解“文”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掌握文言文中的“言”。

(3) 學“文”前集中釋“言”。這“言”是指文章中直接構成學生閱讀障礙的“言”, 是指不預先予以解釋就直接影響學生對文本理解的一些詞句, 而并非指文中的所有詞句。集中釋“言”, 針對的往往是難詞難句較多而注釋不多或不夠完整的文章而言。仍舊以《木蘭詩》為例, 通過對文章誦讀, 對重點字詞的解釋, 學生已經對文章內容有了基本的了解, 此時, 要深入課堂內容, 對整篇文章進行逐字逐段的翻譯, 而在此之前, 由學生或教師針對難解詞句提出疑問, 生或師予以解決, 此為集中釋“言”, 通過對語法語義的集中解釋, 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把握文章中對思想感情的表達, 更容易深入文章的內在了解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4) 學“文”后集中歸納“言”。對于一些詞句相對淺顯的文章 (相對于學生而言) , 完全可以將解決“文”這一層面的問題作為首要目標, 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一些有價值的較常見的語言現象進行集中歸納。對一些不影響對“文”的理解的詞語, 可以在采取第一種方法處理好“文”的問題之后, 再有選擇地指導學生歸納總結這些語言現象, 以便以后觸類旁通。另外, 這樣處理還會使學生產生一種醒悟心理——這些詞讀來大意理解, 或者不太在意, 原來這里還暗藏“玄機”——容易激起興奮點。

(5) 階段教學后再梳理“言”。在以學“文”為主的一個階段教學后, 如單元教學、學期教學之后, 學生的語料和語感有了的積累, 有了對語言進一步理解的基礎, 教師可以引導同學對這些文言文中出現的重要語言問題加以歸納和總結。

3.2 學生文化底蘊的培養

在中學文言文學習過程中, 應將文言文知識與文中所蘊含的人文思想、審美價值緊密結合起來, 將文言文中的情、境、語等有機地統一起來, 讓我們在掌握文言和讀寫方法的同時, 陶冶情操, 豐富知識, 增強美感, 培養對文言文的領悟力和學習主動性。

(1) 理解文言文的歷史悠久與現實意義的關系。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 在歷史的長河中, 通過一代代文人墨客的辛勤筆耕, 留下了一卷卷不朽的篇章。這些作品對我們后學者來說, 可謂博大精深, 但卻因為年代久遠及時代變革而造成了較大的學習困難。這除了語法結構的差異之外, 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 是我們對文言文的時代背景及蘊含其中的深刻道理難以理解。因此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 要求我們不能光從詞語解釋、語法結構、篇章布局進行學習, 還應該盡可能詳盡而生動地透過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 進入文章藉以產生的年代中去, 使自己有身臨其境之感, 從而明白作者因何而發, 為何而嘆, 萌發出探究作者如何敘述, 如何論證的沖動。我們也應入情入理, 談古論今, 把文言文中表達出的情感、理喻, 融化到自己的心境中, 品味其語言美, 鑒賞其因事而發的思想情感, 以及亙古難移、影響至今的文人思想, 進而理解文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積淀和現實意義。 (2) 理解文言文的博大精深與生動形象的關系。中國幾千年積累下的燦爛的古典文學為我們展現了我國古代歷史和古代文化的特有的價值, 折射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學風格, 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豐富優美的民族語言。我們應在擁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維和審美情趣的能力之后, 去充分感受古代文學的文質兼美、形神俱佳的意境和美感。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幾點。

(1) 激情誦讀。以聲傳情、聲情并茂, 使自己融匯于作者所創造的藝術境界, 只有身臨其境才能讓學生體驗到作品所飽含的感情和情境。

(2) 情境感受。中學文言文有不少篇目的情境, 都涉及到祖國的名勝古跡, 如岳陽樓、滕王閣、石鐘山、小石潭、蘭潭等, 我們應通過內容的賞析, 領會作者筆下生活的豐富多彩, 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以及如何運用語言描寫生活, 把古代的“彼情彼景”變成眼前看得見、耳邊聽得到、心中想得透的生動情境, 進而感受到作品的意境, 達到化深為淺、化虛為實的學習效果。

(3) 理清文言文學習過程與人生啟迪的關系。中學課文中選用大量文言文, 其目的不僅僅是要培養我們具有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更主要的是幫助我們學會賞析優秀古典文學作品, 從中吸收優秀文化和道德修養, 從而塑造完美的人格。若能在學習過程中, 將自我主動地融入教師所創設的“美、智、趣”的學習環境中, 融入“親、助、樂”的師生人際關系中, 激發出自己學習文言文的主觀能動性, 吸收歷史人文的思想, 關注自己的價值取向, “披文入情”、“以析促評”, 就一定能以優秀作品反映直接美感、深刻哲理、思想火花, 來啟迪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養成自己對真理、對事業、對完善人格的執著追求的優良品質。

(4) 增加學生課外閱讀量: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有機延伸和補充, 初中語文教學歷來強調重視課外閱讀, 但是, 對文言文的課外閱讀訓練卻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文言文教學中, 對于詞匯, 語法的教學只是為了給學生閱文言文打下基礎, 最終, 文言文教學的目的, 還是引導學生去閱讀, 理解文言文。而現在的文言文的教學工作往往只在課堂上進行, 教師不作要求, 學生自身不會追求, 導致課堂的教學內容僅僅變成了應付考試的工具, 背離了教學目的。這樣的情況下, 學生即使在課堂上把教學內容中的文言文學懂了, 形成了一定的能力, 沒有后期的跟進訓練與補充, 也很容易退步, 結果往往勞而無功。因此, 加強文言文的課外閱讀是很必要的, 使學生通過把課堂上學過的文言詞語和句式在閱讀實踐中的運用, 并在運用中鞏固、加深、提高, 使精讀和博覽相結合, 這樣, 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才能真正形成。

4 結語

綜上所述, 教育決非單純的文化傳遞, 喚醒人的心靈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這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學科, 它的突出特點就是激活教育對象的心靈。學校語文教育中的絕大多數文本 (包括議論文在內) , 其內容都是涉及人的。在這一點上, 的確與歷史學、倫理學、心理學等人文學科相同;但它與上述各學科也有很多不同之處, 其根本不同在于它所涉及的是人的心靈。探究人的心靈得花費巨大的精力, 得依靠一代代的巨匠大師, 才能有一點點發現。語文課的任務之一就是用作家心靈產生出來的東西, 去觸及學生的心靈, 在這種心靈與心靈的碰撞中, 使學生從中認識社會, 認識自身, 逐步激活學生的心靈。激活學生的心靈, 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 從提高學生語言文字能力入手, 以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為目標, 真正實現“言文合一”。從而達到實現教學目標與提高學生自身素質的雙贏。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的教育始終是一個難點, 也是初中語文教育的一個重點。古人云:“言之無文, 行而不遠”, 意思是, 我們今人如果不明白古之“言”, 恐怕就無從知曉古之“文”。在文言文教學中, 單純教學“文”或者單純教學言肯定都是片面的, 言是基礎, 文是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言文合一才是我們追求的境界。

關鍵詞:言文合一,初中,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 李杏保, 顧黃初.中國現代語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7.

[2] 葉圣陶.葉圣陶散文乙集[M].北京:三聯書店, 2004:627.

[3] 葉圣陶.在中學語文教材改革第二次座談會上的講話[J].中學語文教學, 2000 (12) :31~32.

[4] 余應源.要語感, 還要不要訓練[J].中學語文教學, 2003, 2.

文言文中的語法教學范文第4篇

1 語感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意義

學生們學習文言文普遍感到比較困難,究其原因,很多學生覺得文言文不好理解,不易記憶,尤其是象用法比較靈活的代詞,學生更感到頭痛。其實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文言文距離中學生的生活比較遠,在口常生活中沒有運用的機會,所以學生缺乏語感。新課標中就提到了要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葉圣陶先生在《文心·語匯與語感》中提出,語感是“對于辭類的感覺力”。換句話說,語感是一種語文修養,是一種話語系統的敏銳感覺,是長期規范的語言感受和語言運用中養成的一種帶有濃厚經驗色彩的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語言的能力。在知識的鞏固階段,語感能有效抑制遺忘,同時,它還是文言文運用的重要基礎。

學生在學習文言時通過多次反復誦讀對理解文言文有很大的幫助。許多心理學家的實驗已經證實了這一點。也正是古人所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另一方面在學習完成后,多次朗讀學過的內容,這也是一種及時的復習,能很好的克服學生出現的遺忘。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表明只有多次識記不斷強化記憶痕跡,才會防止其逐漸衰退減弱以至消失。

朗讀最基本的要求是能準確響亮地讀出內容。正如宋代大儒朱熹所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古人強調反復誦讀,其實也有一定道理。朗讀時口、眼耳和大腦一起活動保證了信息被多次強化,比閱讀默記的效果更好。另外,多次重復朗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無意注意,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語感。正如古人所說:“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只有反復誦讀,才能體會出文章的音韻美、節奏美、氣勢美,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轉合,才能讓學生真正從感性上、直覺上、整體上去認識語文材料,對語文材料進行主觀的消化吸收。葉圣陶先生說得好:“吟詠的時候,對十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了解,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正如蘇東坡之詩句“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

能準確響亮地讀出內容還只是朗讀的基本層次,更高的層次是讓讀和聽的人都為情所動。如果讀者能做到讀人如見其人,讀聲使人如聞其聲,讀景讓人如臨其景,讀事使人感到歷歷在目,讓聽和讀的人都沉醉在內容情景中。學生在朗讀時,把書面語言還原為口頭語言和表情、動作。一邊讀一邊揣摩,就能體會文章內容。反復讀,熟讀成誦時,文章中的詞匯、句式、表達方法就能被學生消化、吸收,最后增加到自己的語言儲備中去。

2 文言文與中國古代文化

文言文是時代文化的載體。語言是一種文化現象,是人類創造的為人類共享的。語言是文化的符號。前蘇聯教育心理學家烏申斯基說:“人類一代一代地把深刻的內心活動的結果、各種歷史事件、信念、觀念,己成為陳跡的悲哀與歡樂,都融入祖國語言的寶庫中。簡言之,人類把自己精神生活的全部痕跡都保存在民族語言中,語言是一條最生動、最豐富和最牢固的紐帶,它把古往今來世世代代的人民連接成一個偉大的、歷史的活生生的整體。”一部藝術作品無論它如何拒絕或忽視其社會,但總是深深地根植于社會之中的。

文言文作為中國古代的語言,無疑也是漢文化的載體和寫照。德國哲學家赫德爾曾說:“語言的特質就是該國(民族)文化特質。”語言和文化之間存有依附關系,這一點在詞匯方面表現得特別突出。文言文承載著文化的信息,反映著那個時代的社會文化生活。文言文中一些詞語集中概括了相應文化領域的思想范疇。

1871年英國文化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合整體。廣義的文化即人化,指物質生產及其產品、精神生產及其產品的總和。梁啟超在《什么是文化》中稱:“文化者,人類心所能開釋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這共業包攝眾多領域,諸如認識的、規范的、藝術和社會等。

龐學光在《論教育之超越》中說:“人之所以最高,就在于人是以主體性的方式存在的”。只有在教學中正視主體性,抓住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實踐證明,學生往往對自己不知道的東西,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如《出師表》,篇幅長,學生很多不懂,疏通了文意,學生或多或少也能明白個大概。但如果我們能講清楚此文的寫作背景,可能更有助于我們理解諸葛亮的忠君思想,其情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己!一些選文由于極富趣味性與可讀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中學文言文教學中應該重視語感的培養,從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和解讀文言文。中學教材中有許多內涵豐富的精美詩文,課后都安排有表情地朗讀的練習,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它來作語感訓練的材料。讓學生有表情、有節奏地誦讀,使形象與感情融合,讀出氣勢、韻味,乃至悟出僅憑語言分析難以真切理解的內涵。學生的表情朗讀本身就是他對語言文字有敏銳感覺的表現。只要入了情,學生自然愛讀,情到真處,與課文中的人物進行雙向移情活動,把自我轉化為課文人物,與其同愛恨,再把課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轉化為自我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教學的效果。

摘要:文言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隨著語文教改的不斷深入,文言文比例也在不斷擴大。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理解文言文的含義成為目前中學教育的難點,本文淺談文言文的教育方法及文言文與中國文化的關系。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 劉守華[主編],周光慶,王紹璽[副主編].文化學通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 邢福義[主編].周光慶[副主編].文化語言學[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

文言文中的語法教學范文第5篇

語 法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語言技能和提高交際能力的任務。英語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四者與語法都有密切的關系,語法具 備生成力,學會一種語法規則可產生出無窮無盡的句子。那么,掌握語法是提高英語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必須重視語法教學,不斷探索教學方 法,提高語法教學質量,為提高英語教學的總體水平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 任務型教學與語法教學

任務型教學強調在“做中學,用中學”,即倡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各種任務活動,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并在做事的過程中學習語言,形成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到:“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為學生獨立學習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通過聯想、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增強自信,提高能力。”“要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內外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參與交際活動的過程中形成交際策略。” 然 而,至今仍有部分教師固守傳統的語法教學理念,將大量課堂時間用來講解語法知識,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上述做法與新課程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因此,正確 領會新課程精神,優化語法教學的方法,避免語法教學走極端,是英語語法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下面我將結合一堂英語語法隨堂課談一點感悟。

三、 兩次語法教學實例的設計與反思 1.教學背景 (1)學情分析:

上課課型:高中英語隨堂課—“倒裝句”語法課 (2)教學內容分析:

人教版NSEFC M5U4的主題是“Making the News”,閱讀課My First Work Assignment講述了Zhou Yang在一家英語報社第一天上班時,和上司Hu Xin的談話,引導學生了解新聞工作者應該具備的素質,新聞采訪的基本程序以及采訪時要注意的要點等等。文章里出現了四句倒裝句: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3)教學目標設計:

①教學內容: NSEFC M5U4 Making the News, Grammar: inversion ②教學目標:

•learn the two forms of “inversion”— “full inversion” and “partial inversion”; • grasp inversion and learn to use it in various real life situations. (4)學生基本情況:這是高二的第一個學期,文理平行班剛分不久。高二(6)班是文科班,英語基礎較好,高二(8)班是理科班,英語基礎比較差,能開口講英語的同學寥寥無幾,但兩個班的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都是比較高的。而且大部分學生都能主動復習課文My First Work Assignment,記住成長為一名好記者需要的基本素質。同時,根據教師的要求,背誦并默寫文中提到的四句倒裝句(見教學實踐,只讓他們背誦,并未告訴他們這是倒裝句)。 2.第一次語法教學實例

在高二(6)班,我采用了PPP教學法,就是:(Presentation)展示語言材料,(Practice)對語言進行實踐,(Production) 自由運用、產出。

Step one: Lead in and Presentation;

Lead into the topic—“inversion” by going over the text “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especially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some basic skills on how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journalist. While reviewing the major information, present the inverse sentences on the screen.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Present the related sentences in normal order, ask students to compare and discover the differences. Then conclude and lead into “inversion”.

其次,運用演繹法講授倒裝的諸多情況,即羅列大量倒裝句的語法規則,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現,然后再輔以各種練習鞏固,也就是練習階段(Practice)。

最后,我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進而引導學生如何運用該語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就是所謂的輸出(production)。

First, work in pairs and do exercise2 and 3 on page29

Second, now write down some sentences beginning with the adverbs below. Make them into a story. Then finish that story and write one of your own. There, here, out, in, away, up

There came a loud series of knocks on the door. So I opened it. In the doorway stood a small boy and his father. In front of them was a broken bicycle lying on the ground. “Here’s my son’s bike,” explained the man. 最 后,布置回家作業,要求各個小組完成自編的故事內容,并再次復習倒裝的句型以及語法規則。我原以為以上的課堂設計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把學生的注意 力引導到掌握語言知識上,而且更加關注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能夠讓學生在特定的場合和情景中運用語言形式來實現交際的目的;既不脫離教材,又不局限于教 材。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卻出現了一些低效現象,值得反思。

第一:學生主體地位不到位

在呈現大量的倒裝句的語法規則時候,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忙著抄寫倒裝的句型、看著呈現的例句,做著重復的習題,沒有時間思考,沒有機會發言,感到十分的枯燥乏味,而且有一小部分基礎差的學生甚至趴在桌上,昏昏欲睡。反思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忽略了“以生為本”的教學中心。在教學中,由于我采用了演繹法,即羅列了大量的倒裝句的語法規則向學生展現,然后又輔以各種練習鞏固,學生基本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中。因此,教師應把語法規律的發現、討論、學習和吸收交于學生自己去進行,語法規則是自己“發現”的,學生才感覺到學習語法的樂趣。所以,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要善于引導學生用腦子想,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用手做,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使課堂煥發無限的生命力。

第二:缺乏趣味性

在課堂中,大部分學生都一直在機械地背誦、記 憶,然后強化練習,一堂課下來,既沒有高潮也沒有低谷,枯燥無味,老師和學生都累得夠嗆,實際效用無從得知。反思出現上述這個現象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內容 設計。教師羅列了大量的語法規則,為了教語法而教語法,拼命向學生灌輸語法規則,學生很快就因枯燥乏味而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語法的時候, 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教學形式豐富多彩,才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第三:教學任務設計難度偏大

在 輸出階段,我提供了文章的開頭和放在句首的幾個副詞,而接下來的都需要學生自己發揮想象空間,自己編寫故事。本以為這樣的開放性作文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和創造力,并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但在實踐中,卻發現大多數小組的作文了了幾筆,內容貧乏,句式單一,而有一個小組甚至沒有按照倒裝句的要求進行寫 作。反思這個現象,關鍵在于教師的任務實施設計環節。在任務實施環節,教師所設計的任務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貫通,層層深入,構建階梯性任務鏈。只有這樣,才能使任務具有可操作性。在此,要特別注意的是,防止把任務設計得過于簡單,而使學生索然無味,或把任務設計得太難,而使學生產生畏懼感,失去對學習的信心。

第四:學生的互動性相對缺乏

二人活動和小組討論的合作學習的確增強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但是多半是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在發言,在代表小組匯報;而一些學生卻習慣于作為聽眾,很少甚至不發表個人意見,漸漸地他們對一切語言學習活動都漠不關心。

反思:出現上述現象與教師的教學方式不無關系。不少教師喜歡叫成績好的學生回答問題,而且對他們肯定和表揚,漸漸的,基礎較差的學生都習慣做“看客”。 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曾說過:“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人格和差異,以適合學生特點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對待每個學生,才能使學生的身心自由地發展,創造性的成長”。所以,小組分工必須明確,力爭使每個學生在活動中都有話可說,有活可干,任務的結果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心,并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3.第二次語法教學實踐

通過對第一次教學實踐的反思,我對第二次語法教學實踐作了適當的調整。雖然高二(8)班英語基礎比較差,但是大多數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討論,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第二次語法教學設計主要是對第二階段(practice)和第三階段(production)進行了修改:

Step 2: practice and summing up (1) Rewri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 Only then did I realize I was wrong. (Key: I realized I was wrong then.)

(2)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make progress. (Key: We can make progress in this way.) (3)Only when we help others do we become happy. (Key: We become happy when we help others.)

Q: Work in pairs. Compare the three pairs of sentences and discover what usually makes a sentence with “only” at the beginning inverse. Summary: “only+ 詞/ 短語/ 從句”位于句首,句子常部分倒裝。

謂語部分結構為:

1. 動詞

2. +主語+謂語其余部分

3. 動詞

Practice:

Describe the pictures with “only + adverbial” at the beginning of your sentence. Next, lead into the second form of inversion— “negative words”.

(設計意圖:學生合作,比較正常語序和倒裝語序的三組句子,歸納出only引起倒裝的三種情況,進而推論出部分倒裝句的謂語部分的特點。然后,我選了本班學生的圖片(王小芳和陳華:她們兩位同學上學期成績進步很大,此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用“Only„can you„”的結構面對面去祝賀。通過虛擬情景的練習,學生能夠“現學現賣”,掌握only引起的倒裝句。 )

Step 3: practice and summing up (2)

Without hard work, Wang Xuxia couldn’t succeed. Without hard work, Shi Chenchang couldn’t succeed. →Without hard work, Wang Xuxia couldn’t succeed. (key: Shi Chenchang couldn’t succeed, either.)

→Without hard work, Wang Xuxia couldn’t succeed. (key: Neither/ Nor could Shi Chenchang.)

(設計意圖:繼續運用王小芳和陳華為話題,由“Only„can you„”的結構順利引入新知識—“否定詞位于句首引起倒裝”。同時,以舊引新,印象深刻。) Summary:

當前面的情況也適用于另一人或事物時,可用結構:

So + 助動詞+主語(肯定句中) Neither/ Nor+助動詞+主語(否定句中)

Exercises:

(1)My cousin is not 19. .

A. So am I. B. Neither am I. C. Neither is I. (2)I haven’t been to New York. . A. So haven’t we. B. Nor have we. (3)Mary can speak English. . A. So can we. B. So do we.

(4)Bonnie enjoys classical music. . A. So can I. B. So do we.

(5)Lily went shopping yesterday. . A. So went Tony. B. So did Tony.

(設計意圖:讓學生做到“在做中學”,快速掌握新知識。)

Well, in fact, Wang Xuxia and Shi Chenchang will not only work hard at present, but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Not only (key: will Wang Xuxia and Shi Chenchang work hard at present), but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設計意圖:再次回到王小芳和陳華,道出他們的內心想法:今日多努力,明日多貢獻。同時,通過觀察法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并列連詞not only„but also„的倒裝特點。) Summary: not only„but also„并列兩個句子時,(not only)分句部分倒裝,(but also)分句不變。

→(Not only)Wang Xuxia(but also) Shi Chenchang will work hard at present, and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注意:not only„but also„并列(主語)時,句子順序不變。

拓展:

否定詞位于句首,使用部分倒裝。常見的否定詞有: never, not, not only, little, seldom, hardly, in no time, by no means„

(設計意圖:在拓展前,我展示了三位奧運冠軍──郭晶晶、張怡寧和楊威的照片,并在他們的照片上打出他們的“口號” ──“I will never give up!”改寫為“Never will I give up!”運用演繹法,引導學生運用從“特殊”到“一般”概括理論。) Game:

Work in pairs, rewrite the sentence in inversion. Do it orally. One reads out the original sentence, the other rewrites it. The pair which rewrites the sentence correctly wins a star for the group. And the group with the most stars will win.

(設計意圖: 課間分發紙條任務時,結合學生的英語水平:57位學生倆倆合作,26個小題各不相同。故這個活動從合作教學和交際教學的原則出發,不僅提供情景教學的多樣性,而且讓學生整堂課都處于新鮮感不斷的亢奮狀態中,促進有效學習。)

Step 4: practice and summing up (3)

Here comes the result. (一語道出本節課的最后一個語法——完全倒裝)

Open your mind and find one more example in this unit. (key: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Rewrite the sentence above in normal order.

(key :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comes here.)

Group work── Compare the following pairs and find the rule:

(1)①Today many teachers come here. ② Here come many teachers today. 2)①Mr. Black went there. ② There went Mr. Black

(3)①There is a book on the table. ② On the table is a book. (4)①He went away. ② Away she went.

(設計意圖:提供四組句子,讓學生小組討論,通過探究法、觀察法、發現法等找出每組句子的不同點。從而歸納出下面的結論。)

Summary:

句子中表方向和地點的 (副)詞、(介詞)短語可置于句首,以示強調。主語是(名詞)時,完全倒裝;主語是 (人稱代詞) 時,主語和謂語的語序不變。

Practic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first normal then inversion. (1)她已經來了。

(2)我的建議如下。

(3)我們教室前面有一排高高的樹。

(4)前面做著一個老婦人。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用正常語序翻譯,再結合剛才summary中完全倒裝句的特點改寫為倒裝句。符合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超強的模仿力的特點。)

Step5: consolidation:

Work in group of 4 and do use inversion!

Make up a short story (about 5-8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Fairy tale DIY(自編童話版) Title: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Help: a small wooden house小木屋

(1) In no time Snow White . (2)In front of her . (3) Nearby a river .

(4)Not only Snow White , but also . 5) (否定詞) (助動詞)Snow White forget this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the seven dwarfs(小矮人也不會忘記。) Here is the beginning of your story :

One day outside was Snow White swinging. Suddenly„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One day outside was Snow White swinging. Suddenly

(設計意圖:選擇學生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貼近學生的閱歷,能迅速調動他們的創作熱情。而且我采用了造句和連句成文的半開放式作文,最后才過渡到作文,使任務具有可操作性。)

Step6: homework

Finish DIY your story and write it down in your exercise book.

(設計意圖: 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旨在鞏固學生所建構的知識。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程度,設計了造句、連句成文的半開放式作文,使任務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任務的結果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并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四、 實踐反思

第二次案例遵循任務型教學在“做中學”的 原則,把課堂時間更多地交給學生,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通過體驗、實踐、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全面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 課堂內容取材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表現欲;課堂設計的每項任務都有明確目的,層層推進;課堂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包括“表演型任務”,“展示型任務”和“小組討論觀察法”等;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能夠提高語言實際的運用能力,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

文言文中的語法教學范文第6篇

閱讀理解是高考題分值最高的試題 (40分) , 如果加上以理解能力為基礎的完型填空題 (30分) , 考查閱讀理解能力的試題幾乎占全卷的一半。因此, 英語閱讀理解水平的高低至關重要。閱讀理解試題被譽為高考英語中的“拳頭產品”和“重頭戲”。雖然語法詞匯技巧受到很大的重視, 但由于對語法詞匯技巧的研究時間不長, 缺乏成熟的理論依據。對于如何在教學中更好的運用存在很大的疑惑。因此, 本文通過具體的實驗對比來證明語法詞匯技巧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際意義。

2 語法、詞匯技巧與英語閱讀

本文主要是通過語法和詞匯結構的掌握對學生的影響來考察語法詞匯技巧在英語閱讀中的應用。系統功能語法認為語言是交際關系的源泉, 是潛在交際意義的優勢。語法詞匯技巧通過分析語法和詞匯功能來深層次理解文章, 對于了解作者的觀點和態度, 快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很有必要。

從語法上看, 語法結構對于理解作者態度也有很大的幫助, 掌握語法可以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理解英語和準確運用英語的能力, 使學生舉一反三, 觸類旁通, 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將英語作為外語來學的學習者來說, 稱得上是一條學習的捷徑。胡壯麟曾引用了Hohulin的句子結構法來說明語法結構的重要性。

從詞匯上看, 詞匯是表達作者看法、態度、評價的一個明顯手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 積極引導學生快速掌握關鍵詞匯的含義, 把握語法結構的技巧, 以更快、更準確的了解作者的態度, 把握文章的整體思想, 對于學生做題的準確率有很大的提升。

正確掌握語法和詞匯結構方面的技巧對于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有很大幫助, 這更有利于學生快速尋找有效解題信息, 提高做題效率和準確度。

3 實驗方案

3.1 設計實驗本次活動主要是通過兩次實驗分析來得出結論

本次實驗對象是高中生, 參加的學生人數共100名, 總共分兩組。一組為實驗班, 另一組為對照班。這100名學生是經過成績篩選和比較以及通過非學習因素考慮過的, 且在不知情的條件下參加了本次實驗。兩個班的實驗期限是一個學期, 主要內容是考察語法和詞匯的掌握對學生閱讀的影響程度。同一任課教師, 不同的僅僅是對語法和詞匯技巧的滲透方面。兩班的共性是每周都有一節英語閱讀課, 但實驗班會有意滲透通過掌握語法和詞匯技巧來快速閱讀, 而對照班則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實驗目的則是通過兩個班成績比較得出語法詞匯技巧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用性。

3.2 比較考試材料的選定和測試結果

由于本次實驗的周期為一學期, 或許對于教學學習方面的效果不會過于顯著, 所以本次測試選用詞匯簡單和語法明顯的試題。整套試題總共四篇閱讀, 分別為記敘文、議論文、描寫文和說明文, 總共20道題, 每題2分, 滿分40分。每次成績均予以累計, 使得每個學生都很看重此次測試。

一個學期后, 測試結束。兩次測試的結果均表明了實驗班的閱讀成績高于對照班, 這說明了掌握語法和詞匯結構的技巧對于文章理解很有幫助。而從閱讀題材方面分析又得到了另外一個結論。記敘文、說明文和描寫文的成績兩個班不相上下, 唯獨在議論文上有明顯對比。實驗班在議論文和夾敘夾議的文章的成績遠高于對照班的成績。由此可以得出在議論文中更容易掌握作者的觀點和態度。

當然我們在教材的閱讀教學中也有意識的進行語法詞匯技巧的滲透, 在必修一unit 4的課文學習中, 之前我們不允許學生自學詞匯, 也不準他們提前預習課文, 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課堂即興發揮, 通過上下文, 通過故事情節等來學習詞匯。在必修一unit 5的課文學習中, 文中有15個定語從句, 要求學生先找出它們并用括號給出定語從句的部分, 圈出先行詞, 思考連接詞為什么是這個而不是另一個, 這一系列的觀察, 思考, 對照。很快學生就學會了定語從句, 同時對文章的理解也更快更準。通過這次試驗, 我們得出實驗班的學生覺得理解閱讀的中心思想更容易、更迅速, 對照班的學生覺得很難掌握作者要表達的觀點, 只能根據問題查找文章語句, 對照著尋找答案, 這樣的解題方法只能適用于淺層次閱讀, 對于推理以及作者觀點的問題的答案就會模糊不清。因此語法和詞匯結構的掌握使學生很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快速找到解題位置, 不僅提高了做題的效率, 也增加了準確度。

4 結論

由此可見, 語法詞匯技巧是可以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來的。融合傳統的閱讀策略, 語法和詞匯技巧則會加強對文章的理解力, 從詞匯到段落再到文章整體思想, 對于做題的速度和質量都有很大的幫助。但與此同時, 我們也發現語法詞匯技巧并不適用于各種題材的文章, 因而學生要學會判斷。由于詞匯語法技巧探究是近幾年的熱點話題, 時間短, 缺乏成熟的理論支撐, 因而需要更多的學者來討論和研究。

摘要:新課程中新大綱規定, “高中英語教學的目的, 培養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 側重培養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指閱讀者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 進行加工, 獲得知識的活動過程。高中英語教學成功與否, 應主要從學生對讀物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強弱上去判斷。本文通過閱讀中的語法、詞匯來研究語法、詞匯技巧對學生英語閱讀成績的影響。通過實驗, 得出了學生對于語法和詞匯結構的掌握有利于更快更輕松的了解文章中心思想, 對于提高閱讀成績有著很大幫助。

關鍵詞:閱讀理解,詞匯,語法技巧

參考文獻

上一篇:羊年元宵節祝福語精選范文下一篇:新當選市長表態發言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