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范文

2023-09-24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范文第1篇

7月17日,為引導青少年切身感受暑期社會實踐,更好的探索大王鎮的發展奧秘,青島科技大學赴廣饒縣大王鎮調研團,前往大王鎮知名企業金泰集團進行參觀。參加本次活動的有團長黃超及調研團10名成員。

對于調研團的到來,金泰集團表示熱烈的歡迎,并且調研活動由董事長助理親自帶領隊伍對企業進行參觀。在董事長助理的帶領下,調研團先是參觀了金泰集團的龍頭產業橡膠化工技術,隨后依次參觀了機床加工、輪胎模具等車間。在一些車間里,調研團成員見到了幾項國家級高新技術,這使他們收獲很大,也使他們明白了,創新是企業發展之魂。在看到這些高新技術的同時,調研團成員更重要的是學到了企業的文化,那就是在金泰集團全體員工身上所展現出來的高素質。在每一個車間里,都擺滿了各樣的加工設備,相應的每一臺機器前都有一名員工,在接近40度的炎熱天氣里,這些員工們仍兢兢業業,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有些工人甚至被汗水浸濕了自己的衣服,但他們對工作仍不懈怠。這些使調研團的同學們的心靈受到了震動,他們明白了這是金泰集團的發展之本。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范文第2篇

就學術層面來講, 針對綠色經濟的研究方興未艾, 越來越多的學者正在探索中國綠色經濟的發展之道。

一、研究對象實地調研結果分析

1. 從農業、工業、服務業這一產業結構和上下游產業銜接的角度, 全面總結和分析上海崇明島綠色經濟發展模式的優勢

(1) 生態農業發展集約化程度有待提高, 農戶較分散, 生態農業技術急需人員、資金支持進行普及。關于農業, 第一, 崇明島農民認真種地的積極性不高, 有一部分人只是為了一些補貼而做做樣子, 而且有的人甚至把田承包給了別人, 自己則享受政策優惠;第二, 農戶較為分散, 生態農業技術人員稀缺, 生態農業發展集約化程度較低。

(2) 生態工業發展較緩慢, 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集聚, 也沒有和生態農業形成產業互補。關于工業, 整個崇明島并沒有形成以農業為核心的食品或者是糧食加工工業, 從這可以看出政府定位不是很明確, 雖然崇明工業發展相對還可以, 可是生態工業卻進展緩慢, 而且并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集聚。

(3) 生態旅游發展初具規模, 但一方面面臨由于當地生態旅游資源未充分開發、交通等基礎設施不健全造成的客源較少;另一方面又面臨客源增大帶來的環境壓力。關于旅游業, 旅游業是“無煙經濟”的一大重要分支, 潛力巨大, 雖然崇明島有著美麗的風景, 地理環境優越, 可是很多生態旅游資源沒有充分開發, 又由于基礎建設的不完善, 所以客源較少, 旅游業的發展也遲遲不見增長。

(4) 有待發展還涵括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整條產業鏈, 并形成生態經濟、文化、社會這一整體發展模式。

2. 從個人、企業、政府三個不同主體的視角, 剖析崇明島綠色經濟發展模式的優劣勢成因

(1) 從個人來看, 當地勞動工作者綠色經濟意識不高, 綠色經濟知識有待提高。外來游客同樣存在生態保護意識缺乏的現象。隨著崇明大發展的不斷深入, 必然會帶來人口的大量集聚。意味著消費的增加, 也意味著人類向自然索取的遞增和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增多。因此, 在開發建設過程中, 如何確保資源與人口、經濟、環境之間的協調有序發展, 是必須切實予以解決的首要問題。旅游環境欠佳是與崇明島生態旅游要達到“零”污染的宗旨不符合的。

(2) 從企業來看, 企業循環經濟生產技術水平參差不齊, 有些企業不具備生態生產資質。綠色經濟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 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的經濟發展形態。是對生產, 消費, 交換等經濟活動全過程的綠色化。

(3) 從政府來看, 對當即居民的綠色經濟知識普及不足, 對綠色經濟產業鏈的整體規劃不足?!熬G色GDP”通過將資源的損耗、環境污染與生態惡化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貨幣化, 使人們更直接地認識到:資源有價, 環境有價, 從中清醒地看到經濟開發活動給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帶來的負面效應, 更清楚地看到伴隨GDP的增長所付出的環境資源成本及代價, 從而提醒和警示人們在追求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 必須自覺地珍惜資源, 保護環境, 堅持科學發展觀,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熬G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 表明國民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亦高, 其負面效應則甚低。

3. 總結崇明島綠色經濟發展模式的經驗總結及建議, 并嘗試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理論推廣

(1) 加強綠色經濟知識的普及, 提高當地居民的綠色經濟知識和外來游客的生態環保意識。政府首先要對居民進行環境保護的宣傳, 從而使得居民愛護壞境, 同時, 政府要大力進行道路基建建設, 開發崇明未開發的自然景觀, 吸引游客來游玩, 良好的基礎設施必然會使得旅游人數增加, 而環境的優美則會使旅客停留, 這樣便能夠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給當地居民帶來一定的創收。

(2) 嚴格把控招商引資門檻, 并合理利用財稅政策, 防止生產過程環境污染的出現, 防止“偽”綠色經濟的形成。政府可以對當地居民普及綠色經濟的相關知識, 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 鼓勵農民進行集約化、規?;a, 加大、加快引進生態工業, 通過這種方式帶動農業的發展, 比如引進食品加工企業, 通過在當地購買糧食進行生產, 這樣既能給居民帶來利益, 也可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這樣一種從農業生產資源, 工業加工資源, 形成產品的產業鏈, 必然對各方面都是有利的。

(3) 整體規劃綠色經濟發展態勢, 整合資源,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實現產業間互補發展。政府應該從長遠打算, 明確以后要走的道路, 只有這樣, 才能更快更好地促進當地工業的發展, 而不是大力引進一些與城市定位不合適的企業, 這樣既浪費了時間, 也浪費了企業的發展。通過引進生態工業, 這樣既可以保護當地的生態壞境, 又可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同時, 工業的大規?;脖容^利于農業的生產, 以及旅游業的發展, 當然, 在這過程中, 政府要合理把握引進工業的度, 不要偏離了崇明的城市路線。

二、研究面臨的主要問題和研究的主要問題

1. 研究面臨的主要問題

(1) 相關經濟理論匱乏, 本文預計涉及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綠色經濟學等經濟學理論, 如何將各種經濟學理論相互聯系, 融會貫通是一個難題。

(2) 實地調研有難度, 團隊缺乏實地調研經驗;本文將對農業、工業、服務業整的產業端進行調研, 調研任務較重;本課題擬從個人、企業、政府三方主體加以分析, 有一定難度。

(3) 實地調研過程中, 收集有效的信息有一定難度。

(4) 關于國外相關文獻的檢索和利用, 有一定難度。

2. 擬解決途徑

首先, 我們小組成員決定集中進行多次理論學習, 借鑒國外成功案例, 聯系富有相關經驗的學長學姐, 進行學習交流。同時, 希望老師那里得到更多的指導, 然后進行實地調研。然后, 在出發去崇明做實地調查之前, 我們盡可能充分利用手頭的資源, 先做好實地調研的相關準備, 并嘗試與當地政府聯系, 尋求幫助。

三、簡述特色與創新點

第一, 十八大以來, 生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全面小康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 當下, 中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尖銳, 綠色經濟發展之道是當下重要的一個研究課題。

第二, 崇明島作為上海市的低碳生態實踐區, 發展綠色經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因此本課題選擇對崇明進行個例分析。

第三, 我國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綠色經濟的某一方面對崇明島進行研究, 沒有從綠色經濟整體發展態勢進行研究, 本課題試圖從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環保產業、綠色服務業等多方面探究綠色經濟發展模式。

第四, 本文堅持以人為本的觀念, 分別對綠色經濟發展過程中個人、企業、政府三個主要角色進行分析并建議, 以體現本課題研究的現實意義。

第五, 本文堅持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并著重定量的分析, 讓數據說話, 以提高真實性。

四、項目研究取得的成果情況

1. 獲得有效調查問卷近100份

2. 獲得訪談10份

3. 對原課題提出修改意見

(1) 經考察, 政府政策的執行效用應該納入我們的考察范圍。

(2) 經考察, 當地游客時常將該實驗地景點與國外進行對比, 可看出對比研究將在本文占有一定地位。

(3) 課題規模過大, 考慮增加一定變量, 縮小研究規模。

五、結語

我們通過這次的科創項目, 終于明白了什么叫作“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去崇明的實地調研中, 我們對問卷的整理分析, 了解了崇明島的農業發展并不理想, 農民們積極性不高, 也沒有形成集約化生產, 效率較為低下, 這需要政府進行政策扶持, 借助上海這個人才基地, 當地政府可以更好地利用上海的人才優勢, 通過技術性人員培訓農民, 使得農業發展更好, 同時也可以同高校建立研究性機構, 使得產學研相結合, 創造更好的品種, 提高更好的品質, 生產更多的糧食。而且, 工業的發展也并不集中, 沒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定位, 沒成產生集聚效應, 工業的發展與崇明本地沒有什么聯系, 只是提供了土地, 建議政府引進生態工業, 特別是同農業相結合的工業, 這樣就可以對農業進行反哺作用, 而且農業的發展也可以促進工業的發展, 形成雙贏的局面。另外, 對于旅游業, 政府的宣傳力度不夠, 而且基礎建設不夠, 游客到崇明的道路不好, 這是需要政府解決的, 而且政府應該加大宣傳, 吸引更多地客源去那里旅游, 通過這種“無煙經濟”可以更好地帶動當地的就業與發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同時, 政府應該加快上海到崇明的道路建設, 提供更加方面的道路吸引旅客, 這樣不僅可以吸引顧客, 而且可以更好地吸引工業落戶崇明。

因而, 政府應該對崇明明確定位, 只有方向正確了, 發展才能快得起來, 而且, 政府應該對民眾加強環保與綠色經濟的宣傳, 只有這樣, 政府與人民才能更好地往前, 或許政府應該引入一些人口加入崇明的發展規劃, 通過這種商量的機制, 可以更好地明確崇明的發展目標與發展措施。

摘要:通過對上海崇明島進行實地考察, 從農業、工業、旅游業三個單獨方面或者三個方面聯合起來看待崇明綠色經濟的發展, 指出崇明發展綠色經濟的優勢與劣勢, 依據對問卷調查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 認為從農業應該進行集約化、生態化生產;工業應該引進生態工業, 最好同農業相結合形成產業鏈;旅游業則應該加大宣傳吸引旅客, 加強旅游資源的開發留住游客;通過農、工、旅游三個方面的聯合發展, 從而更好地優化崇明綠色經濟的發展, 以及對崇明綠色經濟模式的推廣。

參考文獻

[1]李敏, 余雪標, 唐文浩.“綠色GDP”的研究動態[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2006, (01) .

[2]倪曉琳, 沈夢.對崇明島發展生態旅游的思考[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 2011 (11)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范文第3篇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獨立成章, 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生態文明地位的“升格”, 體現了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更加重視, 對生態發展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 也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喚。

近日, 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蘇超英接受《中國環境報》專訪, 他在采訪中表示:“有了生態文明, 才有美麗中國。建設美麗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 需要各個行業的參與。我們深感皮革行業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美麗中國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大有可為。”

記者:請結合協會工作、行業特點談談您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美麗中國的理解。

蘇超英:有了生態文明, 才有美麗中國。建設美麗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 需要各個行業的參與。我們深感皮革行業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美麗中國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大有可為。

從科學發展角度看, 生態文明是一種新的文明形態, 建設生態文明不是放棄對物質生活的追求, 也不是摒棄工業文明, 回到原生態的生活方式, 而是超越和揚棄粗放型的發展方式, 使人類活動限制在自然環境可承受的范圍內, 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就皮革行業的特點來看, 皮革行業本身是一個符合循環經濟范疇的行業, 它是把廢棄的動物皮張變成光鮮、亮麗的皮革, 最終制成各種時尚精美的皮革制品。這個過程不僅避免了生皮的浪費及其因腐爛變質造成的環境污染, 而且完成了對生皮充分的利用。

皮革行業本身是符合循環經濟的, 但是因為制革有污染, 為了保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皮革行業近年來一直把節能減排作為工作主線之一, 這也是皮革行業探索循環經濟道路的重要任務。從實際情況看, 行業的污染治理已經取得很大的進展。據統計, 我國制革行業的污水量約為1.2億噸/年, 占全國工業污水量的0.5%左右;污染治理技術成熟;治理成本在可承受范圍之內, 平均每平方英尺皮革的治理費用約0.1~0.3元。同時, 行業越來越重視制革清潔化生產技術, 其中廢鉻液廢灰液循環利用、保毛脫毛、固廢資源化利用以及中水回用等技術已經在行業得到推廣。

美麗中國呼喚生態制造, 皮革行業定會堅定不移地發展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的綠色皮革業, 并引領行業走向科學發展創新之路, 共建美麗中國。

記者:協會作為引領行業長足健康發展的組織機構, 在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上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時仍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未來又會做哪些部署?

蘇超英:皮革工業已經走過了以犧牲環境換取發展的時代。作為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和紐帶, 中國皮革協會始終以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為宗旨, 近年來, 引導行業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皮革業, 一直是協會工作的重中之重, 協會為此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成立“制革行業環境自律行動小組”, 加強行業環保核查工作。

中國皮革協會于2010年初牽頭成立“制革行業環境自律行動小組”, 自律小組是帶領制革行業環保自律的、具有指導性的一個組織, 其任務和目標是配合國家落實各項節能減排產業政策, 帶動全行業實現各階段節能減排目標, 最終實現制革行業污染治理的良性循環, 基本實現綠色制革。兩年以來, 制革行業環保自律小組通過發揮五個重要的職責, 即擔任行業布道者、正面宣傳者、工程先鋒隊、科技先行者、政府好幫手, 開展了許多務實的工作, 對提升全行業環保意識, 推動行業節能減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 協助環保部開展環保核查是一項重點工作, 目前已經有67家制革企業通過環保部核查, 列入制革行業環保達標公告名單。

二是以“生態皮革”為抓手, 樹立制革業優秀群體形象。

“生態皮革”是中國皮革協會2003年在“真皮標志”的基礎上, 推出的適用于生態成品革的證明商標, 對成品革的生產過程清潔化和產品性能生態化提出了明確要求。從生態皮革推出到現在已經發展了將近10年, 從最初的12家生態皮革企業發展到現在的49家, 生態皮革企業的產能達到我國制革行業總產能的1/8左右。這表明, 生態皮革作為規范我國制革行業、提高皮革生態環保質量的一個重要抓手, 在不斷深入, 范圍越來越大, 隨著滿足生態皮革標準要求的企業越來越多, 我國制革行業的發展水平也在悄無聲息地不斷提升。

根據生態皮革年度統計:2011年生態皮革企業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在產量與上年持平的情況下, 廢水排放量減少3.7%, 氨氮減排9.6%, COD減排7%。

三是培育制革集中治污特色區域, 探索承接制革產業轉移的新路。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在“皮革工業二次創業規劃”中提出皮革集中生產模式以來, 中國皮革協會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 在地方政府和行業的一致努力下, 扶持了河北辛集和浙江海寧等一批制革集中生產的特色區域,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為了前瞻性地引導行業形成集中生產、統一治污、產業鏈完善、符合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新型制革基地, 2010年, 經過近一年的調研, 中國皮革協會選擇了遼寧阜新作為第一個制革承接轉移示范基地, 并簽署了‘承接轉移中國制革示范基地·遼寧阜新’的四方協議, 探索承接制革產業轉移的新路。阜新皮革基地秉承“基地承載, 環保先行”的原則, 已經被遼寧省確定為制革企業集中污染控制區。目前, 基地項目建設發展勢頭強勁, 各種專項規劃、環評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基礎設施投資已完成6.5億元;第一污水處理廠已經通過驗收;第二污水處理廠可研報告編制完成, 并通過技術論證, 深度處理方案已啟動;目前已經有63家企業與園區簽約建廠, 投產企業20家, 在建企業20家, 2012年銷售額已經達到31.5億元。

四是推廣清潔化生產技術, 引導企業爭取經濟和環保的雙效益。

中國皮革協會積極引導行業走清潔化生產的道路, 一方面樹立典型、鼓勵先進、推廣技術, 比如通過與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連續舉辦三屆“全國皮革行業節能減排環保創新獎”, 推廣了共23個節能減排環保創新項目的成果;另一方面通過召開研討會等方式搭建技術交流平臺, 促進了清潔化生產技術的產業化應用。目前, 包括清潔化脫毛浸灰技術、廢灰液廢鉻液的循環利用、高吸收鉻鞣技術、皮革邊角料的綜合利用等技術等一些具有創新性的項目投入產業化, 贏得了經濟和環保的雙效益。

客觀來看, 雖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但行業面臨的環保壓力和挑戰仍然很大, 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國家環保要求和標準越來越嚴, 企業必須不斷調整產品結構, 采用新技術, 去滿足越來越高的要求和標準;其次是環保執法不嚴的問題仍然存在, 某些地方政府部門監管不力, 使得部分本應早關閉的不規范小制革仍然存在;再次如何處理發展和環保的關系仍然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現在東部發達地區發展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不僅有了資金支持, 同時技術能力也能夠滿足更高的環保要求, 而中西部地區在承接轉移的過程中, 既要解決勞動力就業, 提高老百姓收入, 同時又要兼顧環保, 這是有一定矛盾的。在這個過程中, 政府、企業和執法部門一定要達成共識, 就是發展皮革產業必須本著環保先行的原則, 否則民生問題只是空談。一旦環保沒跟上, 國家環保重錘一落, 企業都要關閉或停產, 根本談不上老百姓就業和致富。

未來, 協會推進環保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部署:

1、國家政府出臺的《制革行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規定, 鼓勵集中制革, 集中治污, 倡導在全國有條件的地區建立5~8個承接轉移制革示范基地。未來, 中國皮革協會將配合政府相關部門, 積極引導承接轉移制革示范基地的建立。

2、正在編制《制革準入條件》, 對制革企業從規模、環保治理能力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更好的促進綠色制革業的發展。

3、開展環保方面的培訓, 在技術、法律、法規和標準層面, 提高行業環保治理的水平和認識。

4、開展環保方面的國際交流, 在有條件的企業和地區引入國外先進的技術。

5、明年將要出臺制革和毛皮產業新的環保標準, 協會將會做好標準的宣貫和培訓工作, 并引導、督促企業落實。

記者:協會為行業發展負責, 更要為社會、環境負責, 協會是否把環境保護放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蘇超英:環保問題是關系皮革業生死存亡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不容絲毫懈怠, 協會始終把環保作為協會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抓好環保工作, 協會在組織和人員上都有具體的落實。制革自律小組的日常機構設立在協會, 同時, 制革專業委員會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落實環保政策并為企業環保服務, 由協會的一位副秘書長主抓這項工作。

記者:皮革工業上下游產業鏈企業眾多, 存在企業良莠不齊、地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 行業粗放式發展如何向集約化、更加環保的方向轉變, 如何培養一批龍頭、骨干企業, 壯大一批中小型企業, 淘汰一批落后企業, 協會是否有明晰的規劃、清醒的認識?對行業發展未來走勢又有何判斷?

蘇超英:龍頭企業的帶動和示范作用是很大的, 中國皮革協會非常清醒的認識到這點, 通過“真皮標志”和“真皮標志生態皮革”隊伍的培養, 我們不斷壯大龍頭和骨干企業。真皮標志是1994年中國皮革協會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注冊的證明商標, 它也是中國的首例證明商標, 凡佩掛“真皮標志”的皮革產品都具有三種特性: (1) 該產品是天然的頭層皮革、毛皮或其制品; (2) 該產品是優質徹的中、高檔產品; (3) 該產品具備良好的售后服務。

十幾年來, 真皮標志得到了廣大消費者、行業企業和各級政府的普遍認可, 目前已成為國內皮革企業實施質量自律、培育行業品牌的樣板與平臺。截至目前, 全國有500家企業的530多個品牌獲得了使用真皮標志的資格 (含49家生態皮革) 。隨著真皮標志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升, 這些品牌企業在國內市場上的占有率也不斷提升。據統計, 使用真皮標志的制鞋企業產品產量在國內規模以上皮鞋企業產品產量的占有率約20%, 皮衣企業產品產量占全國規模以上皮革服裝企業產量的約20%;制革企業產品產量占全國制革總產量的1/8左右。

“生態皮革”是中國皮革協會2003年在“真皮標志”的基礎上, 推出的適用于生態成品革的證明商標, 對成品革的生產過程清潔化和產品性能生態化提出了明確要求。從生態皮革推出到現在已經發展了近10年, 從最初的12家生態皮革企業發展到現在的49家, 生態皮革企業的產能達到我國制革行業總產能的1/8左右。

一方面生態皮革促進了制革行業提高環保意識, 積極采用清潔化生產工藝, 采用綠色化學品和先進的制革設備, 生產出符合國內國際市場要求的皮革, 同時要求制革企業加大環保治理和環保管理, 采用先進有效的污水處理技術, 在制革和污水處理的每一個環節全面體現環保理念, 促進制革業走綠色、循環經濟之路。

另一方面, 通過生態皮革工作, 樹立制革業的新形象。皮革行業已經不再是過去以污染換取靚麗的時代了, 越來越多的制革企業開始走清潔化制革之路, 制革污染已經取得有效治理, 經過嚴格控制和處理, 制革過程式完全符合發展循環經濟理念和要求。

在淘汰落后產能方面, 中國皮革協會一直積極地配合相關部門督促、監督企業落實。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通知》, 皮革行業近3年已經淘汰近2000萬標準張的落后產能。

未來, 隨著國家環保政策和標準的相繼出臺, 企業面臨的環保要求將會更加嚴格, 環保壓力將會更大, 另一方面, 隨著環保不達標的企業不斷退出市場以及被淘汰的落后產能落實到位, 優質資源不斷流向環保治理良好且運行平穩的大中型企業, 這對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很好的保障。

記者:不管是自身發展需要, 還是政策、環境倒逼, 協會是否為企業轉變產業結構、生產方式, 實現綠色轉型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蘇超英:皮革行業正在進行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協會將會不遺余力地為企業實現綠色轉型提供各種支持。

一是幫助企業及時了解環保政策、法規和標準, 通過舉辦各種研討會、座談會, 以及協會的網站和刊物, 向企業通報國家最新的環保政策、法規和標準。

二是及時通報各部委的環保支持性政策和項目, 幫助企業申請與環保、綠色制革和清潔化生產相關的項目。

三是依托制革環保自律小組的專家組團隊, 開展環保咨詢, 并為企業環保治理提出改進建議和方案等。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范文第4篇

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亞太經合組織 (APEC) 工商領導人峰會發表演講時表示, 中國將更加注重綠色發展, 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 致力于實現可持續發展, 全面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

建設美麗中國需要方方面面, 綠色建筑構成美麗中國的一道道風景線, 綠色是宜居城市的最亮點, 城市宜居是幸福指數的重要指標, 綠色建筑從來都不是一個孤立的建筑概念, 它已經延伸到規劃、氣候、人文、生活等各個方面, 關系到可持續性發展, 關系到能否建立永續城市, 關系到居民的幸福感。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是大拆大建, 20年一更新, 相對歐洲的百年城市, 少了點歷史韻味, 多了點資源浪費?,F在我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 正在慢慢糾正。低碳城市、節能城市、海綿城市、永續城市的概念紛紛提出, 而且正在落實。住建部對于2020年以前, 綠色建筑要占在建建筑比例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各地方政府也紛紛制定相應綠建發展綱要、計劃;鼓勵、補貼多建綠色建筑。為了造福子孫后代, 減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綠色建筑的發展承擔著重要使命。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先驅, 城市規劃從來就高起點要求, 目前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0%, 到2020前將達50%, 自然也在綠色建筑方面也走在前列, 2013年深圳市政府發布《深圳市綠色建筑促進辦法》, 以政府令的形式要求本市新建民用建筑, 至少達到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國家一星級或者深圳市銅級的要求。深圳也制定地方性的綠建標準。眾多知名的地產公司如萬科等, 秉著社會責任感, 不落后于時代的緊迫感, 都在行動起來, 為深圳及至全國的綠建做出示范。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范文第5篇

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科學發展理念

理念作為思想理論的“頭”,是規律性認識的凝練與升華。綠色發展理念是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相結合的創新理念,是深刻體現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重大理念。

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科學發展理念??茖W發展理念是理性反思時代問題得出的科學結論。當今中國,多年經濟高速增長鑄就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奇跡”,也積累了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其中,一個突出矛盾和問題是:資源環境承載力逼近極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發展方式已不可持續。習近平同志強調,單純依靠刺激政策和政府對經濟大規模直接干預的增長,只治標、不治本,而建立在大量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基礎上的增長則更難以持久。粗放型發展方式不但使我國能源、資源不堪重負,而且造成大范圍霧霾、水體污染、土壤重金屬超標等突出環境問題。種種情況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瓶頸制約是資源環境,最大“心頭之患”也是資源環境。綠色發展理念以人與自然和諧為價值取向,以綠色低碳循環為主要原則,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基本抓手。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體現了我們黨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科學把握。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是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制約、消除黨和人民“心頭之患”的必然要求,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準確把握世界生態文明發展潮流的科學發展理念??茖W發展理念是準確把握時代的思想結晶,是時代精神的內核。當今時代,“環球同此涼熱”,各國已成為唇齒相依的生態命運共同體。一個時期以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臭氧層破壞、化學污染、總懸浮微粒超標以及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問題日益嚴重,全球生態安全遭遇前所未有的威脅。建設生態文明成為發展潮流所向,成為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共識。我們黨對此有著深刻體認。習近平同志指出,“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類未來。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以此為認識基點,我們黨不但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系統的頂層設計與具體部署,而且將其上升到黨和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鮮明提出綠色發展理念。在這樣的高度定位生態文明建設,并將綠色發展作為理念寫入發展戰略、發展規劃,這在馬克思主義政黨史上是第一次,在當今世界各國的執政黨中也是少見的,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先進政黨的胸懷視野,充分彰顯了我們黨作為負責任大國執政黨的使命擔當。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綠色經濟規則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制定,積極參與國際綠色科技交流。在最近召開的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習近平同志向與會各國領導人介紹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劃與實踐,著重強調綠色發展理念,得到普遍認可和贊譽。

準確把握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科學發展理念??茖W發展理念建立在深入認識把握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立足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使命,洞悉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躍遷的發展大勢和客觀規律,就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凝聚形成綠色發展理念,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在當代中國的創新發展。強調“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科學揭示生態興衰決定文明興衰的發展規律,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與時俱進;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為馬克思主義自然生產力理論注入新的時代內涵;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現代化建設全局的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并從樹立生態觀念、完善生態制度、維護生態安全、優化生態環境,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系統論述、提出明確要求。在這些規律性認識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五大發展理念”,成為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理念集合體。其中,綠色發展理念與其他四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我們黨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性認識的最新成果,具有重大意義。

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發展理念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綠色發展理念作為我們黨科學把握發展規律的創新理念,明確了新形勢下完成第一要務的重點領域和有力抓手,為我們黨切實擔當起新時期執政興國使命指明了前進方向。

推進綠色富國。富國為強國之基,資源環境為富國之本。綠色發展理念鮮明提出綠色富國的重大命題,彰顯了我們黨對新時期富國之道的科學把握。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節能環保產業是方興未艾的朝陽產業,我國在這方面潛力巨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綠色發展、綠色富國,將促進發展模式從低成本要素投入、高生態環境代價的粗放模式向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雙輪驅動模式轉變,能源資源利用從低效率、高排放向高效、綠色、安全轉型,節能環保產業將實現快速發展,循環經濟將進一步推進,產業集群綠色升級進程將進一步加快,綠色、智慧技術將加速擴散和應用,從而推動綠色制造業和綠色服務業興起,實現“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綜合來看,綠色發展已成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動力,成為推動中國走向富強的有力支撐。

推進綠色惠民。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必先惠民。綠色發展理念以綠色惠民為基本價值取向,彰顯了我們黨對新時期惠民之道的深刻認識。習近平同志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環境一頭連著人民群眾生活質量,一頭連著社會和諧穩定;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態環境就是改善民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態環境質量在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但是,當前我國生態環境質量還不盡如人意,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一塊短板。生態環境惡化已成為突出的民生問題,搞不好還可能演變成社會政治問題,“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堅持綠色發展、綠色惠民,為人民提供干凈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關系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是我們黨新時期增進民生福祉的科學抉擇。

推進綠色生產。綠色生產方式是綠色發展理念的基礎支撐、主要載體,直接決定綠色發展的成效和美麗中國的成色,是我們黨執政興國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面對人與自然的突出矛盾和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只有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才能走出一條經濟增長與碧水藍天相伴的康莊大道。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就是努力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綠色產業包括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綠色服務業等,致力于提供少污染甚至無污染、有益于人類健康的清潔產品和服務。發展綠色產業,要求盡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料,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材料和能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廢棄物排放量,加強廢棄物處理,促進從產品設計、生產開發到產品包裝、產品分銷的整個產業鏈綠色化,以實現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良性循環,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建設美麗中國。“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引領執政興國偉業的發展理念,既立足當下、規劃現實藍圖,又著眼長遠、勾勒未來規劃。習近平同志指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綠色正在裝點當代中國人的新夢想。綠色發展理念以建設美麗中國為奮斗目標,不僅明確了我國當前發展的重要目標取向,而且豐富了中國夢的美好藍圖。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為當代中國人和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是新時期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大責任和使命。為此,我們黨提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和踐行,將為建設美麗中國插上騰飛的翅膀,使包含美麗中國這一重要內容的中國夢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綠色發展人人有責、人人共享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綠色發展理念洞悉發展規律、深察民生福祉、彰顯執政擔當,是全體人民在發展問題上的“最大公約數”之一。綠色發展人人有責、人人共享,要求我們在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上實現全面刷新和深刻變革,在身體力行中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形成綠色價值取向。價值取向決定價值標準和價值選擇,是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什么是綠色價值取向?習近平同志關于“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關系三個言簡意賅的重要論斷,對此作了生動闡釋和系統說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強調優美的生態環境就是生產力、就是社會財富,凸顯了生態環境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價值。“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強調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相輔相成、不可偏廢,要把生態優美和經濟增長“雙贏”作為科學發展的重要價值標準。“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強調綠水青山是比金山銀山更基礎、更寶貴的財富;當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沖突時,必須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優先選擇。堅持綠色發展,需要我們形成綠色價值取向,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形成綠色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是理念的延伸和具體化,直接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分析和判斷,影響人們認識和實踐的成效。樹立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要求我們形成綠色思維方式。具體說來,應形成“綠色”問題思維,堅持問題導向,抓住影響綠色發展的關鍵問題深入分析思考,著力解決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中的一系列突出問題;形成“綠色”創新思維,用新方法處理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新問題,克服先污染后治理、注重末端治理的舊思維、老路子;形成“綠色”底線思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既考慮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顧及子孫后代的需要,不突破環境承載能力底線;形成“綠色”法治思維,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謀劃綠色發展,以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引領、規范、促進、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形成“綠色”系統思維,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中來把握,把綠色發展作為系統工程科學謀劃、統籌推進,避免顧此失彼、單兵突進。

形成綠色生活方式。綠色生活方式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體現我們對綠色發展理念的認同度、踐行力,對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的最終實現具有基礎意義、關鍵作用。習近平同志要求,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也就是說,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綠色發展,人人應為。這個“應為”,就是倡導和踐行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與消費模式。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需要我們堅持節約優先,強化集約意識,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形成節約集約的行動自覺;倡導環境友好型消費,推廣綠色服裝、提倡綠色飲食、鼓勵綠色居住、普及綠色出行、發展綠色旅游,抵制和反對各種形式的奢侈浪費、不合理消費。促進生活方式綠色化,時時可做、處處可為。大到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高能效家電、節水型器具等節能環保產品,小到減少塑料購物袋、餐盒等一次性用品使用,以至隨手關燈、擰緊水龍頭,都是在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都是在為綠色發展作貢獻。綠色發展是理念,更是實踐;需要坐而謀,更需起而行。只要我們堅持知行合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范文第6篇

會上, 建筑鋼結構委員會主任黨保衛做了2013年委員會工作報告, 總結了2012年鋼結構行業取得的成果、分析2013年行業發展形勢, 提出了2013年鋼結構委員會的工作指導思想為“抓住機遇、積極行動, 促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韓愛興出席會議并指出,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 鋼結構的發展要以綠色建筑的發展而發展。“十八大”后, 新型城鎮化建設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也是“兩會”期間各界矚目的重要議題。姚兵會長發表了“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以綠色建筑引領產業升級實現鋼結構行業大發展”的“中國夢”主題演講, 圍繞我國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優勢和現狀, 精辟闡述了開展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研究的方法和要求。同時姚會長也強調指出, 鋼結構產業是可持續發展、有潛力的新興產業, 只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科學嚴謹、全面創新, 鋼結構行業一定會健康發展。

本屆大會是“四新”推廣與交流的盛宴, 舉行了以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推進發展鋼結構建筑為主題的學術交流與產品推介會。邀請到中國工程院院士、空間結構專家馬克儉教授做精彩的學術報告, 也邀請到重慶大學、中冶賽迪設計院等大學和科研機構的行業專家就落實綠色建筑行動方案進行主題演講。大會同期, 行業里的龍頭企業在年會現場進行配套產品的展示活動, 場景空前熱烈。

本屆大會也是表彰盛會, 它被譽為鋼結構行業的“東方奧斯卡盛典”。第十屆“中國鋼結構金獎”在此產生、“全國鋼結構行業十大優秀企業家”名單揭曉, 這是行業大會首次對優秀企業家進行表彰, 旨在鼓勵優秀企業家為促進企業發展、推動行業進步做出新的貢獻。此外, 本次大會還對全國鋼結構行業前30強企業及2012年度全國鋼結構行業優秀項目經理進行表彰并頒發證書。

每年一度的全國建筑鋼結構行業大會, 匯聚了我國鋼結構行業知名企業家代表和行業專家、學者, 大家一起研究國家的經濟政策走向, 交流鋼結構行業的新技術、新材料, 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引領行業科學發展。每年的行業大會已經成為展示鋼結構建筑最新技術和產品成果、助推鋼結構企業注重自強自律, 走質量效益型發展之路的一次行業盛會;成為政、產、學、研開展交流合作和促進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平臺。近年來, 重慶地區鋼結構行業發展十分迅速, 此次全國建筑鋼結構行業大會在重慶舉辦, 必將為重慶及周邊地區鋼結構行業的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上一篇:客服服務日常用語范文下一篇:新概念英語2第18課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