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調查企業經營狀況范文

2023-09-20

調查企業經營狀況范文第1篇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增長速度近十年一直居全國之首, 其中中小企業的發展有相當大的貢獻。截至2012年底, 內蒙古自治區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達114.63萬戶, 占全區市場主體的97.86%。中小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重要地位, 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 而且在農村經濟中處于主體地位, 還是大型企業不可或缺的伙伴和助手。全區重點建設了6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認定并扶持建設自治區級小微企業創業基地44個, 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延伸產業鏈、集聚發展配套中小企業。通過發展, 自治區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增強, 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加快, 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有所創新。自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實施以來, 自治區黨委、政府更加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 全區各級政府把貫徹執行這部法律作為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重要保障, 進一步轉化觀念, 出臺了一系列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2012年內蒙古中小企業的發展主要的特點表現為:規模以上小型企業有所回落、中型企業增長放緩、中小企業中重工業優勢明顯、傳統優勢產業仍然是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趦让晒抛灾螀^能源優勢的特點, 中小企業增長較快的行業包括煤炭開采和洗選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業, 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占全部中小企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0.7%, 對中小企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2%, 拉動全區工業增長9.7個百分點。

一、調查基本情況介紹

呼和浩特市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城市, 近幾年中小企業的規模逐步擴大, 經濟實力逐漸增強, 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底, 呼和浩特市注冊的實有各類市場主體159619戶, 按照2011年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標準統計, 中小微企業占到99%以上。隨著城鎮化、工業化和農牧業現代化的加快, 農牧區勞動力逐漸轉移到二三產業就業, 或者從事涉及農牧漁業的中小企業, 一方面加速了中小微企業的數量快速增加, 另外一方面中小微企業也成為吸納轉移農村勞動力的重要途徑。

呼和浩特市中小企業分布產業雖涉及一二三產業, 但是二三產業居多, 三產業中尤以批發零售、商業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住宿餐飲業所占比重較大。在中小企業中非公經濟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的重要力量。根據2011年的最新劃型標準, 本課題所調查研究的對象包括分布在各個產業的中型、小型和微型企業。

課題主要利用調查研究方法, 具體使用問卷實地調查、深度訪談獲取有關中小企業經營現狀和經營環境的信息。共計調查企業65家, 問卷調查60家, 訪談企業5家。問卷回收60份, 有效問卷55份, 問卷回收率100%, 有效率92%。

按照我國對中小企業標準最新的界定, 本次課題調研涉及中型企業37%, 小型企業46%, 微型企業17%;涉及到的行業包括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筑業、批發業、零售業、郵政快遞業、住宿業、餐飲業、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商業服務業、物業管理企業;調查涉及國有中小企業13%, 民營中小企業47%, 外資中小企業2%, 個體私營中小企業38%;建立時間3年以下的占26%, 3-5年的企業占16%, 5-10年的占37%, 10年以上的占21%。本次課題調查的呼和浩特市中小企業戶數雖然不多, 但是基本上涉及到較全的行業范圍、所有制類型、不同規模和發展時間不同的各類企業, 所選擇調查樣本符合中小企業的劃型標準。

二、呼市地區中小企業經營環境現狀

調查主要通過三個方面的問題反映中小企業經營環境和經營狀況, 包括經營環境調查、經營狀況調查、管理狀況調查。通過對資料的分析整理, 結合訪談的結果, 參考和比較研究資料, 課題組總結呼和浩特地區中小企業在經營環境和經營狀況方面具有以下明顯的特征。

(一) 經營環境總體表現一般, 有待改善

呼和浩特中小企業經營環境的調查中主要涉及融資、用工、經營場地、市場信息環境、扶持中小企業政策、企業發展中的稅負以及經營中的重大問題等環境因素。

1. 呼市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 對融資難度反應程度不同

調查顯示, 呼和浩特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 有80%以上的企業通過銀行貸款和親戚朋友借款, 只有一家中小企業從小額貸款公司獲取資金。有23%的企業表示“融資非常難”, 27%的企業表示“融資較難”, 30%的企業表示“融資難度一般”, 20%企業表示“融資比較容易”??傮w上看, 呼和浩特中小企業對于融資問題表示不是很悲觀。

2. 企業用工渠道多元, 人才招聘沒有難度

通過調查和訪談, 發現中小企業的用工渠道比較豐富, 廣告招聘、招聘會、校園招聘、推薦等形式都比較多, 只有一家企業使用了中介服務。70%以上的企業表示“招聘人才的難度一般”或者“比較容易”??梢? 呼和浩特市中小企業的用人渠道多元, 人才招聘沒有難度。

3. 對于中小企業扶持政策的落實效果有待提高

中小企業對于扶持政策的了解不多, 享受政策的更少。調查中有80%的企業表示對于《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不了解”或者“了解很少”, 更有83%的企業表示對《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意見》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了解很少”或者“不了解”。調查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企業享受過相關優惠政策, 如企業準入登記、稅費減免、土地使用、勞動用工、融資擔保、交通運輸。企業沒有享受到相關優惠政策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有這樣的政策 (占到41%) , 有關部門之間協調不夠, 本企業努力但仍然無法享受到優惠 (占30%) , 知道該政策, 但是不符合享受條件 (占26%) , 還有企業表示政策缺乏吸引力, 不愿意享受該政策 (占3%) 。訪談中許多企業主坦言, 政策本身不多, 即便有, 大多數人也不知道, 而且有些政策是要靠關系才能享受到優惠。對此, 課題組認為落實政策可能比制定扶持政策還要重要, 對呼和浩特市中小企業改善經營環境的意義更大。

4. 中小企業服務體系薄弱

在問卷調查和訪談中都發現, 呼和浩特市中小企業對于相應的服務體系知之甚少。對政策咨詢、技術服務、信息服務、行業協會服務、擔保服務、管理咨詢服務等內容表現出較為嚴重的不滿意, 有85%的中小企業表示“沒有享受過這些服務”或者“享受很少”, 90%以上的企業表達的是“很不滿意”, 有75%的企業表示“政府在行政審批上手續繁多、推諉扯皮”。

表面上看, 呼和浩特市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不是很差。事實上, 政策和服務體系也有許多, 只不過由于信息的不對稱、不及時、不準確, 導致眾多的中小企業并沒有享受到相應政策和政府及社會提供的服務。在中小企業經營環境中, 企業獲取信息的渠道比較多元, 使用的土地基本上都能滿足生產所需, 中小企業表示經營環境面臨的重大問題按照重要程度排序為:市場競爭加劇、原材料價格上漲、招工難、政府政策、融資難, 只有極少數的企業反映有運輸、用地、貿易摩擦等問題。

(二) 中小企業經營狀況維持一般水平

經營狀況調查主要涉及企業2011年和2012年的經營狀況, 與競爭對手比較的產品和服務的競爭水平、市場輻射范圍以及面臨的經營困難。訪談和問卷調查中, 眾多中小企業表示2011年的經營狀況中銷售情況、成本水平、盈利狀況、市場占有率、生產規模幾個指標項目表現一般, 尤其是銷售款回籠、成本水平、企業盈利狀況不是很樂觀, 對于下一年度的預期也并不是非常樂觀。面臨的經營困難多數企業反映成本增加、營銷不暢和資金短缺等問題。

(三) 中小企業的管理機制有待改善

調研中發現, 呼和浩特市多數中小企業內部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只有20%的企業表示“經常進行員工培訓”, 其他則表示“很少培訓”或者“偶爾培訓”。與同行業相比的技術水平、員工素質、營銷能力、品牌形象、企業知名度、企業美譽度、成本水平、資金周轉、負債率指標上, 大多數企業自認為能達到平均水平, 企業管理人員的學歷多數為大專和本科 (80%以上) , 訪談中發現, 除管理人員以外的其他人員學歷層次不高。中型企業均設有較為完備的部門如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生產部、銷售部, 小微企業多表現為部門設置不全, 也沒有專職的工作人員。中小企業反映面臨的重大管理問題多為營銷策劃、績效考核、人員培訓、人員流失, 充分說明其用人機制及人力資源管理問題較為突出。被調查企業中有71%的企業為員工購買了社會保險, 但是有些企業沒有失業和生育保險, 只有養老、工傷、醫療保險。

(四) 呼和浩特市中小企業發展呈現馬太效應

通過問卷和訪談發現, 呼和浩特市中小企業的總體經營環境和經營狀況不是很差, 但是有一個比較突出的現象就是“馬太效應”。在經營環境上, 政府扶持和社會服務體系對于中型企業的優惠較多, 享受優惠也更為方便, 資金獲取也更為容易, 越是微型企業越難以獲取支持和優惠, 或者是信息更為不對稱, 發展越困難。中小企業發展過程的馬太效應不僅體現在規模上, 越是規模大的發展好的企業越容易獲得資金, 還體現在如行業上, 發展好的涉農企業優惠政策較多, 享受也較為容易。還有外資企業, 本身發展環境很好, 還能比內資企業獲得更為優惠的政策。調查中, 唯一的一家外資企業表示“知道優惠政策, 但是對我們沒有吸引力”, 一些內資小微企業對這樣的優惠政策都不知道, 更別提享受了。所以在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 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越來越明顯, 也越來越引起小微企業的不滿。

三、呼市地區中小企業經營環境改善建議

根據以往的研究顯示, 呼和浩特中小企業同全國中小企業一樣, 同樣存在著資金短缺、融資難、扶持政策落實不到位、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 制約了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結合對呼和浩特市中小企業所作的調查, 課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營造良好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 改進經營狀況。

(一) 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

許多國家發展的經驗都表明, 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和人民穩定的就業離不開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在發展經濟、吸納就業、出口創匯、提供社會服務和穩定社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 政府應通過立法確立優先發展中小企業的法律地位, 在現有為數不多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條例下, 繼續制定促進中小企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 為促進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內蒙古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兩級政府不斷出臺符合中小企業發展需要的政策、措施、條例, 正在營造更為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經營環境。

在對中小企業扶持政策中, 最關鍵的還是融資政策的制定。呼和浩特市政府應該在自治區政府扶持政策的引導下, 細化落實相關政策, 建立中小企業融資機構, 幫助中小企業方便順暢獲取所需資金, 另外從法律上保證中小企業融資的環境, 避免融資灰色地帶的產生??梢試L試建立專門針對小微企業的貸款, 強化現有銀行和其他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幫助, 建立信息公開與透明制度, 促進銀行和相關機構資金供給與中小微企業資金需求的有效對接。

(二) 推動扶持政策的落實與公平

目前已有的為數不多的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在落實的過程中存在很多障礙, 信息不對稱、人情關系、政府導向等問題導致政策不能有效落實, 不僅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還影響了企業及人民對于政府政策的信任。因此, 要切實改善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 不僅應該充分認識中小企業的地位、貢獻, 改善執政理念, 優化商業環境, 更重要的是保證所有的政策公平地在中小企業之間落地生根, 保證政策在實際操作中不變形, 制定落實政策的政策, 專門打造適合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傮w上來說, 政府已經意識到中小企業的重要性, 也做了很多工作, 就是還欠缺保證政策落實和公平性的助推劑。

(三) 創新中小企業管理機制, 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在呼和浩特市中小企業調查中發現, 許多中小企業沒有長遠戰略規劃、成本控制的結果較差、員工素質有待提升。中小企業應該針對目前主要的管理問題, 加強內部的戰略、營銷、財務、人力資源和質量管理, 千方百計增收節支, 降低成本, 提高管理水平, 增加效益, 提高市場競爭力。呼吁中小企業完善內部管理機制, 完善各項職能, 要建立相應的分工明確的職能部門或者有專職的工作人員, 建立完善的薪酬福利保險制度, 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 設計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培育富有中小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呼和浩特市中小企業可以多進行校園招聘, 改善現有人力資源狀況和整體管理水平, 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四) 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服務功能

依據國家和自治區推動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有關精神, 呼和浩特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已經積極推動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工作。目前呼市有呼和浩特市中小企業“窗口”服務平臺、鴻盛工業園區綜合“窗口”服務平臺、托克托工業園區綜合“窗口”服務平臺3個自治區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窗口”平臺。呼和浩特市建有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 (http://www.hhhtzxqyck.com) , 是自治區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定位于社會資源整合, 為我市中小微企業打造一站式、專業性、綜合性的公益性和非營利性服務平臺。服務平臺開設信息服務體系、融資服務體系、綜合咨詢服務體系、技術服務體系、人力資源服務體系、創業支持服務體系等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窗口。

但是調查訪談中發現許多中小微企業并不知道有這樣的服務體系, 或者知道有也沒有使用過。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傳遞往往依靠口口相傳, 對于服務體系的應用程度和信任程度有限。因此, 目前在呼和浩特市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并不是缺少服務體系, 而是現有服務體系與企業需求沒有有效對接, 應該進一步擴大服務體系的服務功能、深化其在中小企業之間的影響。

中小企業的發展是解決民生問題、實現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的重要前提, 對于呼和浩特市中小企業的發展, 政府和相關部門已經非常重視, 但是強化有關政策的落實、深化服務功能、優化管理制度, 呼市中小企業會有更好的經營環境, 也會為地區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

摘要:中小企業對于地方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對于其經營狀況有著重要的影響, 本文在對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中小企業進行調查的基礎上, 通過對資料數據的分析, 結合訪談結果, 分析了呼市地區中小企業發展的經營狀況和經營環境存在的問題, 并提出相應的提升經營環境的對策, 以期幫助改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 提升其發展水平。

關鍵詞:呼和浩特,中小企業,經營狀況,經營環境

參考文獻

[1] 趙國棟.我國中小企業經營環境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 2011 (3)

[2] 梁婧.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 2012

[3] 趙錫斌.企業外部環境的幾個基本問題研究[J].武漢:武漢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4 (1)

調查企業經營狀況范文第2篇

中國中小型企業經營狀況的調查報告

指導老師:周宇學生:20074131 李應龍

一、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背景和界定。

我們國家從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至今已經經歷了32年的經濟改革時期,經濟體制從改革開放前的計劃經濟轉變為現在的市場經濟,從國有經濟獨大發展為私有經濟等多種經濟共同發展的局面。這就促成了今天的中國民營經濟開始大面積發展,但是民營經濟都是私人資本,私人資本不可能像國有企業那樣都是大手筆,坐擁大量的資金,這就使得在中國有大量的中小型企業,他們企業資本少,規模小,人數少,在經濟市場中發展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起來很困難。但這些中小型企業解決了中國的就業問題,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成為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們必須關注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關注他們的經營狀況。

從世界普遍的區分看,世界各個國家對中小企業的界定有兩種方法,一種界定方法主要包括從企業雇員人數、資產額以及營業額三方面進行界定;另一種界定方法主要從企業質量和地位兩方面進行界定。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采用從業人員為界定標準,把500人以下的企業視為中小企業,50—100人以下的為小企業。

例如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國家。美國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企業, 也有發達的中小企業。對于中小企業的界定,美國在《中小企業條例》中規定,小企業是一個獨立擁有和警告英并且在其經營的行業中,不是出于主導地位的企業。后來,美國把制造業小企業定為雇員在500人以下,近年來,又規定制造業小企業的從業人員不超過1000人。

依此可以看出中小企業小規模、小雇員數的特點。但是這并不能掩蓋中小企業的經濟地位。中小企業在我國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小企業而不僅吸納了絕大多數的勞動力就業,促進了農業勞動力轉移,而且豐富了市場的產品供應,負擔著重要的產品出口任務,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最活躍部分。

二、我國中小企業目前經營發展所存在的問題。

近三十幾年來,不僅中國的中小企業在迅猛發展,世界的中小企業也在快速發展之中,其原因不僅是由于中小企業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和提供了大量的勞務,吸收大量的勞動力,而且還由于專業化分工協作的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結果為第三產業的興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國的中小企業的專業化生產服務不僅限于某一個大企業, 而是通過市場面向社會。由此,中小企業在高度專業化生產的基礎上,取得自身的規模效益,形成“小型企業巨人化”,從而形成自身發展的重要條件。從而形成一批新的技術密集型產品群,通過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迅速提高了產品質量,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但是,以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現狀來看,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第一,中小企業經營者、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不少中小企業經營者未接受過較高程度國民教育,素質普遍較差,無論在專業技能水平、質量管理水平、銷售服務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較多問題,有待改善。

第二,中小企業技術裝備水平較為落后。中小企業由于資金方面的原因,技術裝備水平較為落后,設備陳舊在中小企業中也較普遍。很多西部欠發達地區的中小企業的生產設備都是用的老舊設備,甚至很多由于缺乏資金購買一些廢棄設備,造成生產能力大幅下降。

第三,中小企業管理水平較為落后。我國許多中小企業治理結構不科學、不健全,在產銷決策中往往存在企業董事長、總經理、廠長一人說了算的現象,現代企業制度的法治觀念并未在企業中樹立起來,事實上,其中不少是低水平家族式管理,極不規范,導致企業缺乏長遠發展戰略目標,且風險加大。

第四,中小企業產品質量不高。由于中小企業技術裝備較為落后,管理水平較低,較高水平專業技術人員缺乏,造成產品質量不高。中小企業初加工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企業發展緩慢。導致中小企業產品質量和水平難以令人滿意。

第五,市場競爭秩序混亂,社會誠信價值觀的缺失造成中小企業發展困難。中小企業經營者和從業人員素質較低,企業經營管理欠規范,加之缺乏社會化的企業信用評價、信用信息查詢體系,中小企業誠信度較低。違約、欺詐、行賄、回扣、假冒偽劣、偷稅漏稅等行為較嚴重。

第六,中小企業融資難度大,資金少。中小企業由于信用評價體系缺失,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加上其自身實力較弱,抗市場風險能力較差,生產經營穩定性差等原因,往往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很難獲得積極的資本投資,極大地加大了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三、目前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狀況良好

雖然我國的中小企業的經營面臨如此多的問題,但是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場環境不斷改善的情況下,中國的中小企業的發展還是蓬勃向上的。

在以前,中國的中小企業發展缺乏統一規劃、協調,家底不清,政策難以制定,不同區域中小企業的發展各自為陣,資源不能有效整合,總體發展受阻?,F在,在政府的主導下,理順了中小企業管理體制,促進了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中央政府專門為此強化了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的職能,將農業部鄉鎮企業局及其他部門中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職能并入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使其成為全國統一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這大大加強了我國中小企業的有效統一管理。

同時我國政府積極職能,改善、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重視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企業的發展。只有政府職能、角色和政府工作人員徹底轉變“官本位”的觀念,樹立以企業為本位的思想,在對中小企業實施必須的法律管理、依法執政的同時,更多地為中小企業提供各種服務,才能使中小企業的發展真正步入快車道。我國政府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建設,加大法律執行力度,用法律約束、規范政府行為,促進中小企業健康展,并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制定出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為中小企業發展辦實事,及時迅速解決中小企業創業投資、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另外,加強了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和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崇尚誠信,創造良好的社會風氣,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中小企業由于信用度不透明,可供融資

的抵押物少,融資存在較大困難。為此,我國政府加強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建設。要求企業認真培育自身誠實守信的企業精神和文化;建立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征集與評價體系,實現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查詢、交流和共享的社會化,為金融機構開展金融業務增強信用依據。還加強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加強財政對擔?;鸬耐度?,合理劃分擔保機構與銀行的風險承擔份額。加強對被擔保者的資信評估,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分散擔保風險,建立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機構,進一步分散擔保機構和協作銀行的風險。

調查企業經營狀況范文第3篇

1.合作社生產經營服務的基本情況包括:合作社的股金總額、成員總數、農民成員數及所占的比例、主要服務對象、主要經營項目等情況。

2.成員權益結構

(1)理事長、理事、執行監事、監事會成員名單及變動情況;

(2)各成員的出資額,量化為各成員的公積金份額,以及成員入社和退社情況;

(3)企事業單位或社會團體成員個數及所占的比例;

(4)成員權益變動情況。

3.其他重要事項

(1)變更主要經營項目;

(2)從事的進出口貿易;

(3)重大財產處理、大額舉債、對外投資和擔保;

(4)接受捐贈;

(5)國家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

(6)與成員的交易量(額)和與利用其提供的服務的非成員的交易量(額);

(7)提取盈余公積的比例;

(8)盈余分配方案、虧損處理方案;

調查企業經營狀況范文第4篇

隨著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和民營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最近,在進行納稅評估、一般納稅人復檢等工作時事,對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抽樣調查,其結果不盡如意,提高中小企業財務核算水平、加強財務管理已刻不容緩。

二、調查的內容

我們將企業的財務人員設置、帳冊設置、核算狀況等作為主要調查內容,具體包括

1、財務人員設置情況,包括:

1、崗位設置狀況,是否設有總賬、出納、保管.

2、人員素質情況,包括是否有專業證書、是否專職等。

3、賬冊設置情況,包括設置是否齊全,記載是否及時,賬賬、賬證、賬實是否相符。

4、成本核算是否準確、真實。

5、抽查主要原材料、產成品、現金是否與賬面相一致。

三、調查的結果

在調查年銷售額300萬元以下的50戶中小企業中:

1、崗位設置不全,或不規范的40戶,占調查戶數的80%

2、賬冊設置齊全32戶,占調查戶數的64%;記載及時,或基

本及時的20戶,占調查戶的40%;帳實相符5戶,占調查戶數的10%

3、成本核算準確、真實的15戶,占調查戶數的30%

4、盤存主要原材料、成產品、現金與賬面相不一致45戶,占調查戶數的90%.通過這次調查,發現有90%以上的中小企業納稅人在財務上存在問題。

四、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的結果是令人吃驚的,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的

(一)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態勢部分納稅人產生了重生產經營管理,輕財務核算;重營銷隊伍建設,輕財務人員培訓。少數納稅人文化層次和現代經營管理理念欠佳,不能按照《征管法》和稅務機關的要求建賬,主觀隨意性太大,收支無發票,收入隨意報,記賬的業務只是非開票不可的業務,有的記賬只是形式主義,為了應付稅務機關。

(二)財務人員、辦稅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由于新辦企業不斷增加財務人員緊缺,老會計有一定水平,但一人代幾個單位的帳,時間上不能保證;新會計不是缺理論知識,就是少實踐經驗;更主要的原因是企業是老板,工資由老板發,不聽老板的就被炒魷魚,所以會計只能根據老板提供的票據“做賬”、“圓賬”。

(三)稅務部門管理不到位

稅務部門特別是管理部門由于工作的千頭萬緒,疏于對納稅人的財務管理,不能按照征管法的要求加強稅收征管,部分稅務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遇到問題不是很好地對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加以整改,而是回避矛盾,將納稅人存在的問題私自消化。在系統內部,對稅務人員的執法責任追究重于書面與形式,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稅務人員思想上產生麻痹,得過且過的觀點左右了少數人的執法行為。

(四)現行法律法規對納稅人未按規定建賬的處罰較輕對納稅人未按規定建賬的處罰,征管法第六十條第二項規定,納稅人未按規定設置賬簿、保管賬簿或者保管記賬憑證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如納稅人偷稅數額較大,而故意銷毀或隱慝賬簿憑證的,稅務機關最多也只能給予納稅人罰款一萬元。

五、對加強管理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稅法宣傳

堅持日常宣傳與宣傳月宣傳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全體公民的稅法意識,使廣大公民牢固樹立依法納稅、誠信納稅和偷稅漏稅違法的觀念,讓納稅人心中有“稅”,明白“誠信納稅”與“誠信做人”一樣重要,明白“誠信納稅”與“商譽”一樣的有價值。在日常工作中,有針對性地進行稅法宣傳,通

過會計例會、業余稅校等陣地進行經常性稅法宣傳。

(二)強化辦稅人員的培訓管理

辦稅人員是聯系稅務機關與納稅人的橋梁,是稅法宣傳聲音的傳播者,是決定征管質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應以辦稅人員管理為突破口,實現誠信做賬意識的增強。

(三)嚴把認定關

稅務認定中涉及到對賬冊、憑證管理的有一般納稅人預認定、正式認定、年檢和所得稅征收方式鑒定等,在各種認定、年檢、鑒定中,要嚴格把關,不能遷就,嚴格執行有關規定,不符合規定不能讓其過關。

(四)減少責任區人員“不務正業”的時間

稅務部門的絕大部分工作都會落實到基層管理分局,責任區的管理人員更千頭萬緒,經常要應付各種學習、考試、檢查,不斷要寫小結、寫心得、寫信息、報報表,不但要管理、評估更要搞創建,每月到責任區巡查的時間一般不超過5個工作日。

(五)加大評稅、稽查力度

納稅評估是管理的重要方面,在評估中發現賬外經營、做假賬一定要移交稽查部門處理;在稽查中發現做假賬故意偷稅的建議處于二倍以上罰款。

走進企業與其管理人員進行溝通是我們學好專業知識的前提。此次調查更為重要的是讓我對企業的發展有了更進

調查企業經營狀況范文第5篇

2005-11-28 16:17 全景網 我說兩句(加入討論)

報告方: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執筆人:梁冰

中國人民銀行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在全國東、中、西部選擇有代表性的六個城市的1105戶中小企業進行入戶問卷調查。本報告在此次調查的基礎上,以大量翔實數據為依據,結合現場訪問、座談獲得的信息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歷史、業務狀況、財務管理、融資結構,以及金融機構、信用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整體狀況進行較全面的闡述,并提出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相關政策建議。

中小企業融資之難

中小企業一般都有自己的核心產品,客戶覆蓋范圍廣,且存在一定的市場競爭。中小企業與大客戶之間形成了長期穩定合作的關系,中小企業采購及銷售程序較規范,以銷定產,加強管理,商業信用逐步建立。

1.中小企業間貨款拖欠現象較為嚴重,但隨著收款方式與付款方式的調整,企業資金管理情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例如:樣本企業支付一筆采購貨款的平均時間為37天,而收回一筆銷售貨款的平均時間卻為55天,收回比支付貨款的時間多近20天。通過企業與大客戶和大供應商之間交易情況進行分析,比較企業的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情況可以發現,企業平均應收賬款比平均應付賬款多243萬元,應收賬款的平均時間比應付賬款的平均時間多近2個月(51天),收回一筆銷售款比支付一筆采購款平均多用12天,造成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在過去五年中,有58.6%的樣本企業出現過貨款被拖欠的情況,其中46%的企業被拖欠的貨款收不回來;企業不能如期償還貸款的首要原因是本企業的銷售收入沒有如期到賬。拖欠貨款多發生在本地客戶,占比38.2%,其次是省外內陸地區的客戶,占比26.2%。

對于拖欠貨款的客戶,多數樣本企業采取更改交易條件的措施,其中采用最多的措施是增加“定期日結,定期日算”、現貨現款、預付貨款的比重,減少分期付款、滾動結算方式、先貨后款的比重,從而為進一步改善企業資金管理狀況奠定了基礎。

2.中小企業逐漸重視企業信用的培育,同時具有較強法律保護意識。

如前所述,如果發生了貨款拖欠,除了更改交易條件外,38%的企業選擇采取停止與該客戶的交易的措施,該客戶將失去其信用。另外有22%的企業選擇提起訴訟,提起訴訟的法院大

多選擇本企業所在的市內法院;1/3的法院判決由拖欠客戶主動執行,近一半的法院判決需要法院強制執行。

3.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夠健全。

從850戶樣本企業的財務報表情況來看,有290戶企業至今還沒有編報現金流量表,占樣本企業總數的34%。這些企業大多是私營企業,企業的經營情況被認為是“個人隱私”。

4.中小企業投資欲望適中,投資規模逐年增加,資金籌集渠道單一。

無論是過去的投資還是新的投資,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自籌和銀行貸款兩種方式,這既說明資本性融資與債務性融資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重要性,又說明企業融資渠道過于單一。企業在加強管理,提高自我積累能力的同時,致力于拓寬融資渠道。在新的投資計劃中,企業自籌資金比重有所增加,銀行貸款所占比重呈下降趨勢,股票或債券融資增幅較大;同時,隨著企業的規范發展,親友借款在企業籌資方案中逐漸淡化,企業開始考慮引進外部企業或是自然人作為戰略投資者。但是,除銀行貸款外,股票等其他融資方式所占籌資比重依然很小,在樣本企業的融資結構中仍然是明顯的弱項。(參見圖1)。

5.中小企業的規模擴張普遍伴隨著資金緊張的局面,并且受到國家宏觀經濟金融政策的直接影響。

此時的銀行信貸支持尤為關鍵。65.7%樣本企業有過資金緊張的情況,其中53%的企業出現資金緊張的時間在2003年,27%的企業出現在2002年,12%的企業出現在2001年,8%的企業出現在2000年以前。這些企業之所以有一半以上在2003年出現資金緊張的局面,微觀層面主要是由于企業內部的投資擴張與企業外部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貨款被拖欠等因素所致,而從宏觀層面來看,在2003年中央銀行加大貨幣供應量的調控力度,防止銀行信貸規模過度增長的宏觀背景下企業的資金鏈條尤為吃緊。

當企業出現資金緊張情況時,樣本企業均主要采取向銀行借款的方式來緩解資金困難(占比62%)。如果取得銀行貸款較為困難,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從而形成資金需求缺口,就會使得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極為突出和集中。此時,民間借貸成為銀行貸款的一種補充機制。調查顯示,當資金緊張時,23%的樣本企業會采取向內部職工、親友及其他企業等借款的方式籌集資金。正規金融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是民間借貸行為始終存在的一個基本原因。

金融機構“看客下菜”

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普遍建立起較為穩定的合作關系。隨著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場競爭加劇,各商業銀行市場份額變化較大。中小企業貸款滿意度較高,但商業銀行的服

務有待于進一步提升,業務有待于進一步拓展。隨著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地方性商業銀行不斷加強對中小企業的營銷服務,拓展市場,市場份額進一步發生變化。37%的樣本企業開始到2家以上的銀行申請貸款。根據向各銀行要求資金支持的企業戶數及占比進行分析發現,在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市場領域中,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的市場份額不斷增強,與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平分秋色,各占半壁江山(參見圖2)。其中工商銀行的市場份額下降最多,為10個百分點,而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卻增加了8個百分點的市場占有率。

金融機構審批貸款多以企業提供資產抵押、特別是不動產抵押為首要條件,但審批條件逐步趨于多元化。中小企業的貸款申請得到批準,最主要的原因是提供了資產(不動產)抵押,占比42%;其次是因為提供了有效擔保,占比24%,其中企業擔保占18%,擔保公司擔保占6%;由于企業信譽良好、產品市場前景好等原因獲得貸款占比30%。這說明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仍以不動產抵押融資方式為主,但在擔保貸款和信用貸款方面也有了較多的嘗試。

分析貸款被否決的原因,同樣也可以得到以上的結論。在申請貸款被否決的主要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提供資產抵押(占比27%),其次是由于企業的融資規模過大,再次是沒有提供擔保以及銀行對企業所處的行業現狀不滿意,上述這四大原因基本各占1/4(參見圖

3)。

企業所獲貸款占抵押資產凈值的比重約為55%。

商業銀行普遍重視貸后管理,貸款償還情況良好。金融機構應進一步督促中小企業加強資金與財務管理。在不能償還貸款的原因中,由于企業間相互拖欠造成的占比40%,原材料漲價、成本增加以及管理不善、管理費用上升造成的占比30%。

信用擔保的尷尬

1.擔保機構在企業融資中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

截至2003年9月末,五個樣板地區平均有76%的樣本企業至今沒有和任何擔保機構建立過信用擔保關系;而在獲得信用擔保的樣本企業中,擔保貸款余額僅占到全部貸款余額的6%,擔保機構基本上沒有發揮實質性作用。其原因如下:

各地信用擔保機構的建立及業務開展情況不均衡。在北京,信用擔保機構較多,服務較好,有92%的中小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中小企業都與信用擔保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而在西安等其他四個樣板地區,信用擔保機構,特別是專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政策性擔保機構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擔保手續繁瑣,反擔保措施并不比銀行的貸款條件優惠、靈活,企業還要額外增加擔保費的負擔,因此在這些地區80%—90%的中小企業都未曾向信用擔保機構提出過申請。

信用擔保機構缺乏統一的市場準入管理,對于專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政策性擔保機構的市場定位、功能職責等認識不清。在東莞、溫州、臺州等地商業性擔保機構成立較多,其以盈利為目的,擔保費率過高,令中小企業望而卻步。

東莞、溫州、臺州等地民間資金相對富裕,民間融資手續簡便、利率相對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信用擔保市場的發展。

政策性信用擔保機構的服務意識和市場營銷有待加強。在與擔保機構建立關系的樣本企業中,企業主動尋找、聯絡擔保機構的占63%,通過地方政府牽線搭橋等方式的占29%,而通過擔保機構的主動宣傳和營銷建立關系的僅占8%。

2.擔保貸款的滿意度較高,但企業獲得信用擔保的條件較為嚴格,與銀行貸款條件基本相當。按信用擔保的金額計,中小企業獲得信用擔保的滿意度為92.6%;企業獲得擔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業自身具有較高的反擔保能力,并多以資產抵質押、個人連帶責任保證和第三方責任保證作為反擔保措施(參見圖4)。

3.中介服務機構應簡化辦事程序、提高服務效率。

調查顯示,自企業提出擔保申請到獲得審批,一般需要2個月的時間,62%的樣本企業認為中介機構提供的服務,例如抵質押手續等比較繁瑣,延長了擔保審批的時間。

4.擔保收費基本合理,保后管理比較認真,代償率較低。

在樣本企業獲得的信用擔保中,平均評審費率0.6%,平均擔保費率1.94%,總計費率2.53%,在國家財政部規定的當期貸款利率的50%以內。大多數的保后管理都由擔保機構與放貸銀行共同進行,保后管理的主要措施是企業報送財務報表以及到企業走訪。2.3%的樣本企業發生過擔保代償,而發生代償的主要原因是本企業銷售收入無法如期到賬。

該怎么輸送“糧草”

相對于大企業,中小企業更具有靈活性和進取心,是創新的源泉,在經濟中更具競爭性。只有保護競爭,才能保持資本的高效率,才能鼓勵創新;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促進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

1.政府的職責不是創造財富,而是集中稀缺的公共資源,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營造一個有利于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狀況、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的大環境。

建立與完善有利于中小企業融資和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和司法環境。

A.目前只有一部有關中小企業的全國性法規《中小企業促進法》,還沒有出臺相應的實施細則,這種法律框架不能根本解決中小企業整體重要性與個體弱勢的矛盾。建議全國人大成立中小企業委員會,專門負責有關中小企業的配套法規體系的建設。

B.構筑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擔保交易法律制度。修改完善《擔保法》,引入動產抵押擔保制度,擴大動產擔保物范圍,允許應收賬款和存貨作為擔保物,允許在普通債權上設立擔保,引入浮動擔保制度,增強中小企業融資能力。

建立全國統一的公示性動產擔保權登記制度,低成本、高效率地保護動產擔保權人以及信貸交易各方的利益,增強信貸人放貸積極性,促進中小企業融資健康有序地進行。

C.重新審視、檢討不利于中小企業融資發展、不符合市場經濟原則的法律法規,其中包括關于高利貸的界定等有礙于商業銀行自主確定貸款利率的規定等,通過修改、修訂及撤銷加以完善;進一步完善會計、統計及稅收制度,使之健全、連續、穩定而透明,并且有利于促進融資工具的創新;培育值得信賴的外部獨立審計中介服務體系。

加強社會征信系統建設,建立一套有別于大中企業的中小企業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建立個人消費信用信息系統,實現信用信息共享。據世界銀行專家的有關研究認為,良好的社會征信系統能促使貸款成本降低二十個百分點。

建議成立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部級單位,在各地設立分支機構,相對獨立于政府,有效行使其權限,并授權其監督其他政府部門對中小企業的支持。

健全中小企業商業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產品選擇、管理咨詢、財務分析、融資需求、人員流動等提供全方位的商業化服務;改革政府采購制度,出臺政府采購向中小企業傾斜的實施細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2.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改革銀行組織結構,加速利率市場化改革,強化銀行業競爭,促使大銀行逐步關注中小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建立有利于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了解掌握中小企業貸款的特點,建立中小企業貸款監管體系,增設中小企業監管部門,實行不同于大企業金融業務的監管;在合法與合理的范圍內鼓勵商業銀行調整戰略,根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積極開展中小企業融資業務,增加中小企業融資服務。

完善商業銀行、特別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組織結構,改變目前以行政區域劃分總分行關系的組織模式,以價值鏈為核心,按不同客戶對象進行劃分,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貸款機構,實現銀行結構扁平化,使商業銀行的服務更加貼近中小企業。

成立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融資的小額信貸機構,打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壟斷的銀行業格局,促使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城市商業銀行等中小銀行調整市場定位,增加金融市場的競爭壓力,強化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能力,促進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改善。

建立銀企之間穩定的合作關系,實現金融機構信息共享,較好地解決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對企業實行較好的監控。

根據中小企業的特點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分系統,廣泛收集企業各類信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綜合全面地評估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

3.構建以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為核心,包括政策性擔保機構、風險投資基金和證券市場在內的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

成立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在完成政府任務和目標的前提下,保證資產的流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最大化。政策性銀行的穩健發展是有效實現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這一目的的前提條件。

加快關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立法進程,認定信用擔保機構的性質,確定信用擔保機構的監管部門,規范信用擔保機構的市場準入、業務開展、信息共享、稅收優惠、風險控制、危機救助、市場退出等事項,有效防范行業風險,使之真正為擴大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服務;建立全國性再擔保機構,對政策性中小企業擔保中心和民營擔保公司提供再擔保支持,降低地方各類擔保機構的風險,促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促進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租賃、典當等非銀行融資工具和市場的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多渠道的融資服務。

4.中小企業應苦練內功,把產品做到精、細、專、深,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強自身從外部獲得融資支持的能力。

調查企業經營狀況范文第6篇

長沙數萬家中小企業的健康指標如何?8月份開始,長沙晚報聯合長沙市經委、長沙市商業銀行進行了一趟探訪之旅,通過報紙、網絡、現場走訪的形式,面向400多家中小企業開展發展狀況大調查,一月之后,結果出爐。讓我們欣喜的是,長沙中小企業在艱難局勢下贏得了生存發展空間,數目不減反增。盡管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和時間來探尋這個最大亮點的起源,但我們不會忘記這次調查的初衷——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將以大部分的篇幅來闡述“問題”,以給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我們相信,在中央頻頻出手的利好政策及長沙市正醞釀的諸多措施刺激下,這些問題將會逐步得到解決。不減反增

——長沙中小企業增加7000家

與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相比,“倒閉潮”并沒有在長沙中小企業群體中蔓延,相反在壯大。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長沙市有中小企業4.23萬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超過2000家。而在去年底,這兩個數據分別為3.72萬家、1942家。

外向型不明顯的特點使長沙中小企業躲過了這次危機,保持了穩步發展的良好勢頭,尤其是工業經濟。長沙工業面對冰凍災害、原材料和燃料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等困難,加強科學調度、加快項目建設,實現了健康、快速增長。1月至8月,長沙工業總產值預計突破2000億元,這一數字接近去年全年的目標。尤為可喜的是,長沙三次產業的比重,已由去年底三產、二產、一產的產業結構占比排序,首次歷史性地改寫為二產、三產、一產。市經委主任趙躍駟預測,隨著新項目相繼投產達效,今年長沙的工業總產值有望突破3000億元,同比新增1000億元。

經營成本被推高

——原材料支出上漲三成

統計結果顯示,今年以來,長沙中小企業受成本攀升影響較大。其中工業企業以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尤為明顯,加之人民幣升值和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使企業經營成本超出預期。

受國際市場傳導和國內供需矛盾的影響,能源、原材料價格相對去年上漲幅度較大。調查顯示,1月至8月,企業主要原材料支出平均同比增長31.17%,運輸費用支出同比上浮25.41%,生產用煤、電、水、油等費用支出較去年平均增長27.32%,而人工成本同比上升20.18%。其中,企業原材料價格支出較去年增加超過50%的占比達14.56%,部分以鋼材為原材料的汽配、鑄件等企業甚至同比上漲50%至90%。受油價攀升等多重因素影響,63.73%的企業運輸費用支出較去年同期上升超過10%,其中,以環保設備、消防器材為代表的9.8%

的企業運輸成本攀升80%以上。此外,受人民幣匯率影響,企業出口換匯成本較去年上升了10%以上。

實施新的《勞動合同法》使企業生產成本平均上升了11.49%,勞動密集型企業表現最突出。長沙浩潤模具有限公司去年營業收入約為1400萬元,而今年1月至8月僅為600萬元。該公司負責人表示,為了減輕負擔,去年該公司140名員工,如今裁員至80人。資金短缺融資難

——七成企業貸款遇阻

盡管通過銀企對接和直接融資,部分中小企業獲得了資金支持,但大多數中小企業尤其是處于初創階段的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和融資難仍然是最大的困難。

調查顯示,目前中小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依然是原始資金積累,通過銀行借貸和民間借貸的僅占10%左右。企業最希望獲得資金的渠道,仍然集中在銀行貸款,占比高達79.65%,這意味著近70%的企業在獲取銀行貸款過程中遭遇阻力。

被調查企業普遍認為,得不到金融、擔保機構貸款支持,原因在于金融、擔保機構門檻高和企業自身有效資產抵押不足。而銀行對貸款抵押物要求嚴格,融資手續繁雜。一方面企業獲取資金的時間過長,使用期太短,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融資成本過高,讓企業望而卻步。

過高的融資成本,進一步惡化了企業的現金流。據了解,中小企業融資一般是在貸款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20%至30%,有的高達50%。抵押物不足的企業要取得貸款,還需另付約3%的擔保成本,還不包括名目繁多的評估費、中介費等。這樣一來,企業抵押貸款年利率高達9%至12%,擔保貸款的年利率甚至高達12%至15%。此外,銀行要求擔保公司繳納20%的保證金,往往最后又轉嫁到了企業身上,企業不得不為此減少20%的現金流。遭遇人才瓶頸

——近六成企業缺熟練工

人才瓶頸也困擾著中小企業。本次調查中,86.4%的企業經常組織人員培訓,并且有常規性培訓計劃和資金支持。但盡管如此,58.4%的被調查企業最急需熟練工人,其次為技術人員,占比為18.4%,有11.2%的被調查企業急需研發人員。這說明企業人才缺口大,難以招到合適的高級管理人才、技術人才、高級技工等。

與此對應的是,由于競爭激烈和人員流動性大,長沙中小企業的人員流失現象不容忽視。16.8%的企業與去年相比,人才總量呈下降趨勢。有54.4%的被調查企業反映,流失的主要是初級人才,36%的企業人才流失以中級人才為主。

人才流失與匱乏雙重因素,在今年嚴竣的經濟形勢下,更削弱了中小企業的“御寒”能力。專業對口人才奇缺,直接導致產品創新和企業盈利模式的滯后,從而惡化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利潤空間受擠壓

——近五成企業降價銷售產品

受國內外經濟大環境影響,經營成本的抬升,和來自上下游價格的擠壓,不斷蠶食著企業的利潤空間。

有48.31%的企業產品銷售價格下降。以“小巨人”企業長沙興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今年的產品價格下浮了10%。而產品價格略有上升的,集中在節能科技和建材行業企業,幅度為1%至5%,鑄造類中小企業產品價格平均上浮超過10%。

相比原材料價格上漲和能源電力運輸費用的攀升,下游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由于一些勞動密集型產品技術附加值不高,在市場難以轉嫁成本上升壓力,為了生存,不得不通過降價來減少庫存,補充現金流。他們普遍面臨著上游強勢提價,下游難議價的“夾心”局面。

煙花鞭炮、紡織服裝和陶瓷建材等勞動密集型、出口創匯型產業,在成本上升與市場萎縮的雙重擠壓下,原有的利潤空間被攤薄了。在上下游感應迅速的工程機械和汽車產業,市場呈現的疲軟態勢也直接傳導到了中下游的鑄件、配件、機電產品等配套供應廠商,下游大量產業配套型中小企業由此承受了較大壓力,一些不堪重負的企業因此減產或停產。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全市2082戶規模以上中小企業中,完全停產企業(產值為零)9戶,半停產企業(產值較去年同期減少50%以上)55戶,占2.6%,減產企業452戶,占21.7%;虧損企業178戶,虧損面8.6%,比上年同期增虧256%。

政務環境需改善

——期待減少人為“搖晃”

從企業生存發展現狀來看,中小企業需要更有利于其發展壯大的軟環境。而被調查的多家企業反映,中小企業生存的政務環境堪憂。表現為,來自多個部門,尤其是垂直執法部門的頻繁檢查、稽查和罰款,人為地加大了中小企業的創業成本和發展成本。

中小企業初創期經營欠規范,執法部門應更多地指導并幫助其逐步規范。而政務環境中,歧視中小企業,對中小企業服務不主動、不及時、不到位的現象依然存在,某些“攤派、罰款、檢查、收費”和“索、拿、卡、要”行為,讓企業背負了過多經營之外的壓力。正如天心區環保工業園金臺企業服務中心總經理關選國指出的,中小企業受環境影響太大,每個企業的正常運轉至少需要與近20個相關職能部門打交道,而這近20個部門中,任何一個環節沒“打通”都有可能被迫關門歇業。少數部門常規或非常規的稽查檢查,加之罰款彈性大,人為操作空間充足,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營業外開支。“中小企業就像一棵剛存活的小樹,怕的不是風雪雨霜,而是人為的搖晃”,有企業主這樣感嘆。

在行業準入方面,總體進展比較緩慢,主要表現為郵政、電信、電力和金融等方面,存在看不見、摸得著的“玻璃門”,中小企業要進入仍很難。

中小企業發展狀況調查系列報道之三

專家點評

扶持中小企業應有更多舉措

陳曉紅

上半年以來,長沙中小企業面臨著各方面的壓力,原材料成本、用人成本、能源成本、交通成本等加劇了企業成本壓力,所以企業陷入“越生產越賠錢,還不如不生產”的漩渦。這個時候,要特別關注解決中小企業的這些問題。

中小企業是弱勢群體,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扶持中小企業仍有許多舉措可嘗試。首先,在融資問題上,可以嘗試供應鏈融資,由大企業作擔保,解決其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這個長沙市商業銀行正在做。還有集群融資,形成集群,統一放貸,國家開發銀行正在汨羅試點。其次還有企業互貸,企業互保,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可以嘗試。企業還可以嘗試股權投資,比如私募股權投資,大企業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基金等。當然還要鼓勵有資質企業盡快取得上市資格。政府也可以拿出更多資金扶持中小企業,通過參股擔保公司或者投資基金的方式,用引導資金增強放大效應。一些有知識產權的企業,也可以用作抵押來貸款,長沙市商業銀行已經有所松動。

其次,政府職能部門在為中小企業解決難題的服務觀念上還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中小企業是解決就業以及國民經濟發展的最重要主體之一。以往,我們一直關注大企業,當前更應為中小企業營造好的生存環境。職能部門不能隨意干擾企業生存環境。長沙中小企業的行政成本、法律成本、交易成本均偏高。沿海地區有規定,職能部門必須少去企業,比如規定一年只能去一次。其實在企業初創期,各種稅費少收一點,企業才有成長空間。許多國家有專門的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專門為中小企業解決問題。

上一篇:信用風險管理范文下一篇:課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