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改革開放30年黨建成果

2023-06-25

第一篇:改革開放30年黨建成果

改革開放30年成果

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2008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宣傳材料一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成果展第 1 頁 共 6 頁

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回顧與展望

改革開放30年回顧與展望之三十年路線

★1978-1992:經濟體制改革

1978年,中國開始對計劃經濟體制進行改革。1979年,農村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4年,中國做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1992-2001:中國市場經濟

1992年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標,形成總體開放格局;1996~2000,宏觀調控使經濟軟著陸;2001年,跨入世貿組織大門。

★2001-2008:入世中國騰飛

入世5周年盤點,最大的感覺首先是“出人意料”;在中國經濟轉型的特殊背景下,奧運會正成為中國經濟騰飛的強勁引擎。

改革開放30年回顧與展望之開篇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關于改革開放,十七大報告中有兩句話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要毫不動搖的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使改革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

這兩句話不僅旗幟鮮明地闡明了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堅定性,而且也明確了下一步改革開放的方向和道路。由此可見,今后,中央對改革開放只會加強、只會擴大、只會深化,不可能倒退,不可能停滯。所以,黨的十七大報告實際上也是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闡明的一個全面的、發展的、深刻的改革論和開放論。

把堅持改革開放和完善改革開放有機的結合起來,有利于進一步凝聚各方改革開放的共識,形成推動改革開放的強大力量。所以在這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我們回顧改革開放的歷史,可以增強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感、自豪感;展望改革開放的未來,可以增強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

為什么要隆重地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因為改革開放作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局面,使社會主義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強大生命力,使馬克思主義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強大感召力,使我們黨煥發出新的創造活力。它改變了中國人的命運,改變了國家的命運,也改變了黨的命運,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改革開放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綜合國力

通過改革開放,我們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躍升。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645億元,到2006年已經達到21萬多億,增

長了57.5倍,到2007年則是24.66萬億元。中國外匯儲備去年底達1.53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位,而在1978年我國的外匯儲備只有15億美元。改革開放30年,我國的GDP平均增長9.7%,而世界經濟同期只有3%左右的增長?,F在中國的糧食、棉花、肉類、鋼鐵、煤炭、化肥等主要產品的產量在世界上都排在第一位;我們的載人航天飛機已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工程也正在順利進行,等等,這都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和綜合國力的極大提升。

中國在這30年的發展中是一枝獨秀。其他國家也曾有過快速發展,可能是5年、10年,甚至是15年,但像中國這樣持續30年以這么高的增長率發展是沒有的。目前,我國的經濟總量超過了意大利、英國、法國等國家,排名已從1978年的第10位上升到現在的第4位,排在我們前面的是美國、日本和德國,其中德國與我們挨得非常近。美國的一些經濟學家也在算,如果中國保持這樣的發展勢頭,到2050年的時候,將要超過美國。

經濟是和政治、軍事聯系在一起的,弱國在世界上是沒有地位的,弱國是沒有外交的。國家強了,說話就有人聽,國家弱了,就沒有話語權。普京就曾說過,沒有實力的憤怒毫無意義。30年的改革發展,伴隨著我們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西方發達國家也越來越重視中國,我們在世界政治舞臺的話語權也更強了。比如,由西方發達國家召集的研究世界經濟形勢和問題的西方八國首腦會議要求吸收中國參加,就證明了我國的發展對于世界經濟已經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改革開放極大地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快速增長,全體國民創造出了巨大的社會財富,與此同時,全體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財產由無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溫飽、小康兩個生活階段,逐步向富裕邁進。

1978年,中國光農村的貧困人口就有2億5千萬,占總人口的30%。到2006年的時候降至2148萬,僅占我們總人口2.3%。世界銀行公布的數字表明:近25年來,全人類取得的扶貧事業成就中,67%的成就應歸功于中國。也就是說,中國為世界脫貧事業是做出巨大貢獻的。

改革開放30年,生活上的巨大變化,我們每個中國人都能深刻地感受到。2007年和1978年比,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7元提高到1378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3.7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物價因素以后,二者平均每年都增長7%。而同時,城鎮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從57.5%下降到36.3%,農村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為67.7%下降到43%,這都充分說明了我們生活水平的明顯改善和消費水平的顯著提高。2006年1月1日起,黨和國家為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又取消了在中國有著2600多年歷史的農業稅,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重大事件,也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

改革開放也給杭州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78年,杭州的國內生產總值28.4046億元,財政總收入9.9043億元。到2007年,這兩個數據分別達到了4103億元和778.43億元,城市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同時,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各個階層群體都獲得了改革帶來的實惠,

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比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338元增至2007的21689元,增長63.2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62元上升到2007年的9549元,增長57.9倍。改革開放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我們做夢都想不到!比如現在我們的私家車很多,有的人家一戶就有兩輛。還有些企業主是農民出身,在創業初期,他們根本不可能想到

現在還可以擁有自己的飛機,更別提手機、電腦啊這些越來越普及的電子消費品了。當時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現在都一一實現了。

——改革開放極大地提高了全體國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質

改革開放給中國人民面貌帶來的歷史性變化,還不僅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觀念的巨大轉變。3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最大變化就是打破了過去那種單調、統一的帶有個人崇拜和違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趨多樣化,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化。競爭、效率、民主、法治等等意識是30年前所不可想象的,特別是,人們可以自由地思想,自由地選擇,自主地決定自己的命運,自由、自主、獨立,這是改革開放帶給人們精神領域的一個最大變化。原來走在大街上,大家穿得都差不多,灰色的,現在花花綠綠了、五光十色了,人們的思想也變得活躍了,創新力強了,人也聰明起來了,文明起來了。人的思想從僵化、半僵化,從“兩個凡是”走出來了,國家也從封閉、半封閉走向了開放和自信。精神生活和思想觀念的變革調動了億萬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突飛猛進的局面。

改革開放使中國人富起來了,但是我們要防止物質生活豐富,精神生活空虛。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一個需求層次理論,把需求從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次,人在滿足了低層次的需要后,還要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所以,我們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還要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

30年發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了改革開放之路的無比正確性。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對外開放在帶來國外先進管理理念和經驗的同時,也會帶進一些糟粕,正如小平同志所說,開放了,新鮮空氣進來,但有的時候,蒼蠅蚊子也進來了。所以,我們要保持頭腦清醒,國門要打開,好的東西放進來,不好的要拒絕,蒼蠅蚊子要趕掉。此外,我們要正確看待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工作上的失誤。應當看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在這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中,難免會出現前進中的曲折、發展中的挑戰,但我們走過的路程,我們取得的成就已經表明,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社會的發展還將證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才能鞏固成果、再創輝煌。

中國改革的八條基本經驗

當代中國的改革實踐,已經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可以從各個方面進行總結,現擇其要點,闡述如下:

經驗之一:實踐中的社會主義不改革沒有出路,根本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的“改向”也沒有出路

實踐中的社會主義不改革沒有出路,若不顧客觀條件變化和人類歷史的發展潮流,固守特殊條件下形成的僵化體制,只能把社會主義引向死胡同,葬送社會主義事業。相反,如果借改革之機,企圖從根本上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全面走向資本主義,也難以找到出路。這是中國改革的首要經驗。

這個基本結論,已經得到社會主義國家改革實踐的證實?;仡櫄v史,在社會主義改革浪潮涌來時,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大體上有三種情況:一是忌諱改革,拒絕改革,困難越積累越大,最后引發全社會的危機,被人民所唾棄。二是積極地進行改革,也曾一度出現繁榮局面。但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在外有壓力內有困難的情況下,把改革變為“改向”,根本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取消共產黨的領導,實行所謂“休克療法”,企圖在短時間內全盤照搬歐美的政治經濟模式,結果經濟滑坡,社會**,引發了全社會的政治經濟危機。三是既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又注意把握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始終把發展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作為改革的起點和歸宿,從而帶動了經濟發展,促進了社會進步,政治穩定,國家繁榮,得到人民的真誠擁護。這方面的代表就是中國,這一點已經得到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高度贊賞。

因此,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擴大開放,在這個根本問題上,不能有絲毫的含糊,更不能動搖,正如十七大報告指出的,停頓、倒退是沒有出路的。

經驗之二:要不斷解放思想,不斷清除思想障礙

從歷史上看,任何一次社會變革,無不以思想解放為先導,改革的深化也有賴于思想的進一步解放。其實,三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也就是一部不斷解放思想、不斷開拓創新的歷史。農村改革之初,有人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說成是搞資本主義復辟;特區剛建立時,也有人說,特區除了五星紅旗是社會主義外,其余全是資本主義;長期以來,市場經濟被視為洪水猛獸,被斥之為社會主義的異端;還有些人認為,非公有制經濟是資本主義土壤,搞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就是搞資本主義,就是所謂的私有化……

可見,不解放思想,不沖破傳統觀念,不打破思想枷鎖,不拋棄“左”的教條,改革就無從談起。

同時,我們要警惕右。右的傾向主要表現為思想上、政治上否定四項基本原則、鼓吹“全盤西化”,等等,往往被外國敵對勢力利用,還曾釀成**。正因為黨中央始終警惕右,才保證了改革開放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健康發展。

經驗之三:要把改革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放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上

改革的實質和目的,就是為了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盡快實現國家的現代化。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所有改革理論的提出和一切改革政策的制定,都

是圍繞盡可能快地發展生產力這一中心展開的。

正是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盡可能快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中心內容的改革實踐,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重新煥發出了蓬勃生機,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中國社會主義的命運。若沒有1978年的歷史性轉折,中國社會主義的前途將不堪設想。

經驗之四:是“異端”,還是正途,要靠實踐來檢驗

改革過程中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看待經濟體制中計劃與市場的相互關系。早在1979年,鄧小平就明確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在理論和實踐上都難以被人們接受。因此,后來提出了“摸著石頭過河”、“不爭論”的方針,不提市場經濟的模式,而是先做起來,從最易被接受的,從原有指令性計劃經濟體制的簡政放權起步,如擴大企業和地方的自主權,搞承包制,地方財政包干等。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改革原則,使市場調節作為手段,被引入了社會主義經濟之中。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論斷,在計劃與市場關系的認識上取得了突破。鄧小平對本次全會通過的《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做了很高的評價,他說:“過去我們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件,沒有前幾年的實踐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件。寫出來,也很不容易通過,會被看作„異端?。我們用自己的實踐回答了新情況下出現的一些新問題。不是說四個堅持嗎?這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否則是„四人幫?的„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解放思想,我們老同志有這個任務。”在這個新思想指導下,開展了以城市為重點的全面經濟體制改革。面對新舊體制并存的復雜情況,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又進一步提出建立“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經濟體制”的改革原則。此后,在國內外復雜局面的條件下,市場導向的改革一度遭到非難,但是市場取向的改革實踐仍在向縱深發展。直到1992年初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才對市場經濟的性質和地位作了科學的符合實際的界定,明確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根據鄧小平的市場經濟思想,當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大鄭重提出中國改革的目標模式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而使中國改革向更深的層次推進。這種“摸著石頭過河”,邊實踐,邊摸索,邊總結,尊重改革實踐,尊重群眾創造,在改革的實踐中逐步確立改革目標的做法,有利于改革的穩步推進,同時又防止了出現大的挫折。

經驗之五:“騎自行車原理”的啟示

自行車騎得太快,易栽跟頭,若騎得太慢或者不動,最終也會摔下來,這就是“騎自行車原理”。它給我們的啟示就是:改革必須保持一個合適的速度,才能穩步前進。

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史上,急躁冒進沒有一次不是以失敗而告終,在社會主義改革史上,急躁冒進也沒有一次成功的先例。在穩定中尋求發展,在發展中尋求穩定,這是“二戰”結束以來很多發展中國家經過長期經濟建設獲得的寶貴經驗,也是一些后來居上的國家成功之要旨。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來說,在穩定中推進改革,在穩定中尋求發展,就顯得極為重要。我國經濟建設的最主要教訓就是急躁冒進。形勢不好時,頭腦還比較冷靜,形勢一好,頭腦就發熱。這種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急躁冒進,曾經給我國社會帶來巨大災難。這方面的教訓要牢牢記住。

經驗之六:要學會運用法律手段維護和鞏固改革成果

由于歷史原因,過去我國的法律建設比較薄弱,人治的色彩比較濃厚,許多具體法規和政策往往隨著領導人的改變而變更,領導人個人的好惡對政策影響過大,這是社會生活無序、政策缺乏連續性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以往發生許多失誤,包括像“文化大革命”這樣的重大失誤發生的重要根源。早在1980年,鄧小平同志就深刻地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種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這一深刻思想對于社會主義改革的重要啟示是,要把改革與制度建設結合起來,運用法制手段鞏固已經取得的改革成果。這樣可以使人們在改革過程中的行為規范化,還可以避免由于人事更迭,使改革進程發生逆轉。

經驗之七:要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

社會主義改革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它既涉及到權力的調整,又涉及到利益的分配,直接影響到每一個公民的利益。要把這樣一個巨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順利完成,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是根本不可能的。在社會主義國家,這個領導核心只能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中國共產黨。只有依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依靠全體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有組織、有秩序、分步驟地積極推進,才有可能實現既定目標。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否定黨的領導,解散黨的組織所導致的災難性惡果,從反面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在當今中國,如果離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國就失去了一個穩定的政治中心,不僅改革搞不下去,建設也無從談起,甚至連起碼的社會秩序也難以維持。這是全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的實踐中認識到的一條真理。

經驗之八:邊實踐,邊總結,不斷進行理論創新,不斷進行改革理論準備

回顧社會主義改革的歷史進程,社會主義改革之所以步履艱難,曲折多變,究其根源,一個重要原因是改革理論準備不足。理論準備不足,就是理論上的不成熟,而理論上的不成熟就會導致思想上的不清醒;思想上的不清醒,又會導致政治上的不堅定;這一切又導致實踐上的盲目性。這種盲目性往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條主義,機械地照搬別國經驗,別國理論,別國改革模式;二是經驗主義,越是缺乏理論指導,就越容易忽視理論的作用,憑老經驗,靠想當然;三是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只注重眼前,而忽視長遠,重小利而損大局,急功近利。在有些社會主義改革實踐中存在的忽冷忽熱,朝令夕改,顧此失彼,究其根源,蓋出于此。社會生活中的無序和混亂,根源于思想上的混亂,而思想的混亂又源于理論上的混亂。只有澄清理論上的是非,才能解決思想混亂問題,只有解決理論和思想問題才能從根本上鏟除社會生活的混亂和無序。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史上,許多黨吃理論準備不足的虧是相當大的,為此我們黨和國家也曾付出過巨額學費。這個深刻的教訓要牢牢記取。

第二篇:感慨于改革開放30年發展成果[交通系統征文]

感慨于改革開放30年發展成果

時光如梭、歲月如歌。從1978年開始,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走過了30個年頭。30年時光荏苒,30年春風化雨,30年滄海桑田,中國人們在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指引之下,以前無古人的膽略和決心,用行動寫下了輝煌的一頁。作為社會中的一分子,每一個人都親歷了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的蓬勃發展,都真真切切

地目睹和感受到了祖國翻天覆地般變化,國家、時代與個人的命運在這30年中緊緊交疊、互相印證、水乳交融。

憶往昔,看今朝。一個個鮮活的細節對比,有力地訴說著中國的巨變,中國人民用30年光景演繹了綜合國力大飛躍、交通事業大發展、國民前途命運大改觀的神話。30年厚積薄發,所積蓄之變,是精彩之變、激情之變、宏偉之變,一個“變”字涵蓋了祖國改革開放30年間方方面面的豐碩成果。

變,是對改革開放30年以來綜合國力大飛躍最深切的描繪。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30年間,在黨的領導下,在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指引下,中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走出一條不平凡的軌跡。經濟迅速蓬勃發展,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3600多億元增長至近25萬億元,增長68倍,鋼鐵、家電等多個工業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以占世界9%的土地養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成功加入wto,經濟接軌和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30年間,各項事業不斷創新。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成功,到“神五神六”成功飛天和順利返回,嫦娥探月衛星升空實現了中國幾千年夢想奔月的美夢,中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從1984年中國實現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到2004年雅典奧運中國代表團位列金牌榜第二位,再到2008年,中華民族的百年奧運夢想得以實現。

30年間,黨領導人民不斷排除萬難推進祖國偉大復興,1997年香港勝利回歸,1999年澳門勝利回歸,1998年戰勝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戰勝非典疫情,今年全國上下抗擊南方罕見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8.0級汶川大地震,中華兒女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改革開放的豐功偉績數不勝數。

變,是對改革開改30年以來祖國交通事業大發展最深刻的注解?;仨母?0年,放眼交通大變遷。揭開祖國改革開放光輝的發展史,其中立體化交通所取得的成績是這一歷史篇章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從過去泥路土路,到現在水泥路瀝青路,從熱鬧的馬路到繁華的街道,從寬闊標準的國道省路到封閉的高速公路,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一小時都市圈,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拉近,人們乘車難、道路差的煩惱成為了歷史,小轎車漸漸地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從一個個簡單的對比中不難看出中國在交通建設發展中所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就與突破。而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高速公路的發展變化更讓我們目不暇接,從1988年10月,祖國內地第一條高速公路開始,短短20年間,我國高速公路從零到通車里程突破5萬公里躍居世界第二,再次創造了世界奇跡,20年里建成的高速公路,相當于發達國家半個世紀修建的里程數。

我們的江蘇交通事業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以產業化發展、規?;洜I,走出一條發展、繁榮、規范、成熟、提升的成長之路,一條條高速公路縱橫交錯,一座座大橋跨江而過,首輪規劃的“四縱四橫四聯”高速公路網主骨架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經營化發展戰略更是為高速公路滾動化發展注入了活力,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支持。2000年,蘇北首條高速公路沂淮江高速公路在蘇北腹地“穿心”而過,打破了蘇北交通的瓶頸制約,加速了交通的聚集效應,以高速公路其特有產業強勢和輻射功能,支撐和撬動著沿線地區經濟的跨躍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變,是對改革開放30年以來國民前途命運大改觀最深情的詮釋。國強民自豪,我為自己能出生在這個時代而驕傲,我們80年后是改革開放的經歷者和見證者,也是改革開放成果的第一代直接受益者,風雨兼程的30年,開拓創新的30年,披荊斬棘的30年,此刻我們的前途命運緊緊的與改革開放連在了一起,從過去吃肉算作奢侈,到餐桌上頓頓有肉,從過去自行車王國,到現在汽車王國,從半導體收音機,到mp

3、mp4,從“飛躍”牌黑白電視機,到數字液晶電視,從過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夢想,到現在寬帶手機大規模普及,讓老百姓享受到了改革開放得來的實惠。

我是地地道道的農家子弟,改革開放的第三年即1980年出生在東部沿海省份的一個農村里,我的孩提時代都是在當時中國最普通落后的農村度過。作為新生的“80后”,與“70后”的哥哥姐姐們相比,我是幸福的。1978年改革開放后,農村破除大集體,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加之上世紀80年代初推行的計劃生育,讓我這個家庭的獨苗有了一個獨自享受父母疼愛的空間。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我陸續讀完了小學、中學、中

第三篇:組織部改革開放30年黨建工作回顧

三十年來,我旗大力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以及人才工作,組織機構逐步健全,工作機制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加強,為全旗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和智力支持。

黨的十一屆三全會后,全旗各級黨組織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正確路線、方針和政策,開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

準”的大討論,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使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沖破了左的思想的束縛,逐步地樹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通過落實黨的干部政策、知識分子政策,平反和糾正冤、假、錯案,消除了"十年內亂"所造成的創傷、隔閡。通過逐步加強各級領導班子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使黨的工作機制在全旗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日趨健全。1984年至1987年,我旗按照上級的工作部署,先后有組織地在全旗開展了機構改革、干部隊伍"四化"建設、旗鄉兩級整黨、換屆選舉、鞏固整黨成果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等工作。1984年初,按照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標準,對各級領導班子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一大批有理想、懂業務、會管理和富于改革精神的中青年干部,進入各級領導班子,實現了新老干部的合作與交替。當年機構改革和調整科局領導班子88個,調整副科以上領導干部292名,使領導干部的平均年齡下降到43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提高了22.7%,少數民族干部的比例也有所增加。年內還下放了企業干部管理的權限。在1984年底至1986年中,全旗各級黨組織分批進行了整黨,以整黨促改革、促經濟建設。1986年下半年,全旗各級黨組織進一步鞏固整黨成果,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在發展黨員的工作上,認真貫徹了"堅持標準、改善結構、保證質量"的方針,較多地注意了在知識分子、少數民族、生產第一線業務骨干和中青年中發展黨員的工作,使黨員隊伍中中青年黨員較少、年齡偏高和文化程度偏低的狀況有所改善。1987年秋至1990年,全旗各級黨組織解放思想,群策群力,創新進取,在城鄉各個領域開展了全面、系統和配套的綜合體制改革。改革的基本路子是"精簡上層、充實基層、轉變職能、強化服務"。首先,針對過去黨政不分、政企不分的狀況,根據黨委的五項職能,明確黨委的職責和權限,初步形成了黨務工作的規范化制度,理順了與政府及其它旗級領導班子、群眾團體的關系。其次理順了政、事、企之間的關系,精簡、消腫了中問環節。第三,按照由微觀管理轉向宏觀管理、直接管理轉向間接管理的要求,調整、裁減部門的內設機構,突出了"監督、指導、協調、服務"的職能,精簡了行政人員。1988年2月,為了更好地實現黨政分開,旗直各企事業單位2的黨組織實行屬地管理。通過全旗綜合體制改革,旗委的部、委、辦和政府的科局單位,由原來的49個精簡到43個,科局級干部由164人減少到112人,減少31.7%;各職能部門內設和下設的行政事業機構,由210個減少到171個;上層管理部門的職能通過分解、轉變、逐步同發展經濟的需要相適應。1991年至1995年,我旗各級黨組織深入學習和貫徹黨的十四大精神,對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普遍進行了一次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同時堅持黨管干部的原則,切實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注重在實踐中培養和選拔干部,健全了領導干部民意測評、公開述職、誡勉和考評等制度,全旗科局以上領導干部的年齡結構、文化結構、梯次結構等趨于合理,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各級黨組織還進一步落實了抓黨建工作的目標管理責任制及黨建聯系點的制度,普遍開展了黨員責任區、聯系戶、"雙升雙奔"等活動,促進了基層組織建設。農村黨組織則圍繞"五個好"的目標,依托"科局包鄉",大抓了支部"升級達標"及對后進支部的整頓、轉化工作,783個村黨支部有235個達標,占30%。1996年至2000年,我旗以實行“兩個轉變”、實現“兩個提高”總攬全局,解放思想抓機遇,突出重點促發展,通過調動上上下下加快興旗富民步伐的積極性,使全旗經濟健康發豆、社會全面進步。在黨的建設方面,1997年和1998年圍繞“五好”的目標,進一步落實了各級黨組織抓黨建的責任制和領導干部抓黨建聯系點的制度;1999年和2000年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在全旗黨員領導干部中,集中開展了“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三講”教育及鞏固“三講”教育成果的活動,還在各級黨組織中深入開展了揭批“法輪功”邪教的活動。

2001年至2008年,我旗各級黨組織按照上級黨委的統一部署,先后分批和集中開展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力解放思想、優化發展環境”、“執政為民、加快發展”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學習教育活動,抓好農村、社區、機關、學?;鶎狱h組織建設,逐步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擴大了黨的工作覆蓋面,使黨的地方執政能力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得到加強。2002年

,對全旗調整后的14個鄉(鎮)黨委進行了組織整頓,對城鎮社區黨建工作進行了“四落實”,在非公有制企業建設了2個黨委和3個黨支部,在旗直機關黨組織中深入開展了“爭先創優”的主題實踐活動;年內還進行了旗直黨政機構改革,經調整,旗直黨政工作部門設置30個,其中黨委工作部門7個。2003年動員和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全力以赴地進行了抗擊“非典

型肺炎”的斗爭,年內在城鎮黨組織中建立了黨員代表議事會制度,并使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有所增加。在“三級聯創”活動中,縱向建立了旗委、各黨委、各黨總支(黨支部)“三級聯動”的責任體系,橫向建立了黨建、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三位一體”的目標量化考核體系,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2004年以來,我4旗按照全國、全區人才工作會議和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精神,提出了黨管人才原則和人才強旗戰略,在著力建設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三種人才”隊伍的基礎上,重視鄉土人才隊伍建設,使全旗人才結構更趨合理,人才總量得到增加,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人才隊伍建設目標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更加相適應,人才結構與經濟結構更加協調。2005年2至2006年6月,旗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在全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總體部署,開展了三個批次先進性教育活動?;顒又?堅持高起點開局、高標準要求、高質量推進的指導原則,按照“內容不少、對象不漏、環節不減、標準不降”的總體要求,堅持把集中學習與送溫暖、辦實事相結合,把集中學習與加快發展相結合,把集中學習與推動工作想結合,把集中學習與基層黨組織爭先創優想結合,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參加了學習、受到了教育,建立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先進性教育結束后,全旗各級黨組織繼續鞏固擴大先進性教育成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四個長效機制文件精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全旗經濟、社會、文化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第四篇:改革開放30周年市農村信用社發展成果總結

改革開放30年,我市農村信用社抓住歷史機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競爭中拼搏、在困難中發展,在前進中壯大,不斷加快改革與創新,加大對地方經濟的支持力度,取得了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現已成為市內服務群體最大、服務機構最多、服務網絡最廣的股份合作制社區性銀行機構,成長為xx農村金融名副其實的的主力軍。

一、經營理念取得新升華。2006年初,聯社新班子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入手,針對我市農村信用社發展不夠、員工士氣低落的實際,鮮明提出了“發展第一”和“規范發展”的經營理念;發展策略是與商業銀行錯位發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工作措施是立足“三農”求發展、依托城區抓發展、主動營銷快發展、防化風險穩發展、優化服務促發展、安全運行保發展;經營原則是始終堅持發展速度、規模質量以及經濟社會效益三者和諧統一;企業精神集中體現在“發展、規范、競爭、服務、團隊”十個字,發展目標是經過5至10年的努力,把xx農信社建成資本充足、管理規范、運營安全、機制靈活、優質高效、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金融企業。

“發展第一”和“規范發展”理念的提出與實踐, 使全社上下對“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就越來越困難”有了清醒認識。在全社上下鑄造出一種“艱苦奮斗、雷厲風行、敢于負責、實事求是、開拓進取”的優良工作作風,成為推動xx市農村信用社發展壯大的寶貴精神財富?!逗比請蟆忿r村版以《辦法總比困難多》為題對我市聯社克服困難、銳意進取、扭虧增盈進行了詳細報道。

二、支農工作取得新成效。我市農村信用社在貫徹“以農為本,為農服務”辦社宗旨的同時,堅持“立足社區、面向三農、面向中小企業、面向市域經濟”的市場定位,大力實施“鋪天蓋地”和“頂天立地”兩大工程。一是支農力度不斷加大。將小額農貸基礎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把農戶調查建卡、評級授信工作與農戶資金需求調查、存款組織、信貸營銷、??òl行等業務經營工作有機結合,確保了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合理資金需求。二是支農領域不斷拓寬。在信貸營銷上“遵循擴大視野、伸長觸角、主動出擊、引客進門”“十六字”方針,對全市有規模、信譽效益俱佳、有發展潛力的“農”字號龍頭企業以及市域內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招商引資回歸企業實行“一次核定、分次發放、到期收回、有效再投”的信貸管理辦法,促使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同時,還把從事農產品加工、運輸、銷售的個體工商大戶納入了信貸視野,有力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三是支農功能不斷完善。圍繞“增量擴面延伸”創新服務方式,開展信用工程創建活動,實行信貸品牌對接服務,開展文明優質服務活動, 參與銀企對接聯誼活動, 建立健全工作聯系點制度、信貸員背包下鄉駐企制度,推出了倉單質押貸款、林權抵押貸款、商鋪抵押貸款、微小客戶貸款等多個金融產品,樹立起“社區銀行”、“零售銀行”良好形象。2006年,中共xx市委在內部參閱件上刊發了《信用社是如何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署名文章,我市農信社的作法獲得省、市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

近三年來,全市農村信用社累計發放貸款x億元,其中累放農業貸款x億元,累計發放救災貸款x億元。建立農戶經濟檔案x萬戶,占全市總農戶x%,共發放小額農戶貸款證x萬戶,占全市有資金需求總農戶數x%;對社區居民公開授信x萬戶,授信總額達x億多元;為全市x家“農”字號龍頭企業以及x家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招商引資回歸企業累計發放貸款x億多元,私營企業、個體戶投放貸款x億多元。截至2008年6月末,各項貸款余額x億元,比2004年底增加x億元,增長x%,年均增長率x%。其中:“三農”貸款余額x億元,絕對額比2004年底增加x億元,增長x%,年均增長率x%。我社支持的張港“和玉”牌花菜現已形成產業鏈,暢銷全國并遠銷俄日韓越等國家,年創產值過億元。已培育“億元企業”“小巨人”x個,其年銷售額過x億元,利稅達x億元。

三、綜合效益取得新突破。面對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帶來的全新機遇和挑戰,我市農村信用社響亮提出了“總量就是實力,份額就是地位”的口號,堅持依法合規、規范管理,建立和完善了以市場為導向的現代銀行管理架構,采用現代化手段,業務經營已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目前,我市聯社內設x個部門,轄x個營業部、x個基層信用社,在崗職工x名。截止2008年6月末,各項存款x億元,占本地7家金融機構市場份額的x%;各項貸款x億元,占本地x家金融機構(不含政策性銀行貸款)市場份額的x%,存貸規模超過x億元,位居全市金融機構前列;股本金余額x萬元。三年前,我市農村信用社從年經營收入不足x萬元到2007年超過x萬元;各項撥備余額從x萬元增加到x萬元。近三年實現各項收入x億元,考核利潤x萬元,消化完畢歷年虧損x萬元,消化歷史財務包袱x萬元,累計清收和化解風險資產x億元。今年1-6月我市聯社存款凈增x億元,同比增加x億元;累計發放各項貸款x億元,收回x億元,凈增x萬元;實現各項收入x萬元,賬面利潤x萬元,各項工作再創歷史新高。

四、深化改革取得新進展。2004年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步伐的總體要求,我市農村信用社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服務農業、農村和農民為宗旨,按照“明晰產權關系、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國家適當支持、地方政府負責”的改革思路,加快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改革,自愿取消原市聯社和x個基層信用社法人資格,合并為以市為單位的統一法人社,將原“xx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更名為“xx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使市聯社職能由“管理型”轉向“經營型”,將信用社辦成了由農民、農村工商戶和各類經濟組織入股,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股份合作制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2006年11月21日召開了xx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創立大會暨首屆社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監事會。2007年7月12日,全市第一家“以市為單位統一法人社”正式掛牌開業,標志著xx市農村信用社進入了一個全新發展時期。

實踐證明:改革后的我農市村信用社產權更加明晰、法人結構治理更加健全,發展規模更加雄厚,服務范圍更加廣泛,服務對象更為眾多,服務設施更加完善,服務質量更加優良。同時,我市農村信用社于2005年9月成功獲得中央銀行專項票據x萬元,現在已進入申請兌付階段。通過改革,我市農信社資本充足率從x%提高到x%,總體抗風險能力有了質的變化;不良貸款率從x%下降到x%,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實現了大幅“雙下降”,資產質量明顯改善;結束連續x年虧損,扭虧為盈,經營效益顯著好轉。央行專項票據的發行和資產規模的有效擴大標志著我市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實質性成果,也標志著經營管理水平和防范風險能力上了一個新臺階。

五、競爭能力取得新提高。我市農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啟動以來,面對競爭對手較多、資金實力較弱、歷史包袱較重、服務手段較少、網點形象較差等諸多不利因素,全社上下以隊伍建設為核心,以創新為動力,以企業文化為靈魂,不等不靠,自加壓力,艱苦奮斗,努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了改革發展的新跨越。

主要表現在:一是隊伍建設有新氣象。近年來,我市農村信用社廣泛開展了以學習各項規章制度的法紀法規教育、以強化全員規范意識和案防意識的法規和案例警示教育、開展了以提升業務素質為目的全員業務知識培訓教育、開展了人生觀、世界觀的理想信念教育,為全市信用社依法合規、穩健經營打下了堅實基礎。通過各類活動的開展,截止2008年6月末,大專文化以上人員x人,占比x%;中級職稱x人,初級職稱x人。二是科技建設有新步伐。多年以來,匯路不通一直是制約我市農信社發展壯大一個“瓶頸”。2005年,全市綜合業務系統上線運行與全省信用社實現對接。2006年12月,銀聯??ㄕ桨l行。2007年2月,在全國首批開通個人卡折通存通兌業務,同年11月,首批實現全國跨行通存通兌,我市農信社成功跨入電子銀行時代,與商業銀行處于一個起跑線上。三是文化建設有新成就。1997年省農金體改辦授予x信用社優質服務優先支農先進集體;1998年人行x省分行、中國金融工會x省工作委員會授予聯社營業部“四講一服務”活動先進單位;1999年人民銀行x分行授予x市信用社先進單位;2002年省信合辦授予x信用社“百日盤活攻堅戰”先進社;2003年xx市人民政府授予x信用社文明單位,同年x市聯社授予x信用社綜合效益先進單位。1984年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授予x信用社李x全國農村信用社系統支農先進個人;1997年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中華見義勇基金會授予黃潭信用社x全國人民群眾見義勇與犯罪分子作斗爭先進分子;1998年農業銀行總行授予x信用社x農村金融系統優秀會計員。受省級政府、部門表彰的人員有30多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躍”。在新的征途上,我市聯社將秉承“誠信務實、優質高效、扎根農村、服務社會”的經營理念,與客戶共發展、與員工共成長、與社會共進步,竭誠為市域經濟跨越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第五篇:改革開放30年

30年的記憶

摘要:又是一個灑滿金色的秋天,又是一個喜獲豐收的季節,我們迎來了中國改革開放30歲韶華!神州大地,國旗飄揚,歌聲如潮,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處洋溢著勝利的豪情。全國各族人民為祖國日益強盛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對偉大祖國無限光明的前景充滿信心與希望。30年前,東方巨龍開始了改革開放的征程?;厥兹?,點點滴滴的記憶歷歷在目。

關鍵詞: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變化;我校的變化;展望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共和國作出了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大幕拉開,古老的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到2008年,改革開放步入而立之年,30年風雨兼程,30年春華秋實,30年開拓奮進;回眸這30個年頭,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1 我國改革開放30年的變化

30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滄桑巨變,30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回首往事,我們尋著30年的發展之路,認真總結30年來創造的輝煌成績和積淀的發展經驗;展望未來,我們要在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中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30年來,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都發生了歷史性的重大變化,我們取得了令全世界矚目和驚嘆的偉大成就。這是解放思想的30年,是解決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30年,是披荊斬棘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的30年,是探索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30年。這是不平凡的30年,是光輝的30年,是偉大的30年。

我們的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普遍改善;綜合國力大幅增長;國人精神面貌深刻變化;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明顯提高增強!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國家領導人在服務大局、維護民利上解放思想、加壓奮進、不斷實現新突破,開創新局面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中國擺脫貧困,民富國強[1]。社會主義在中國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中國人民享有更多福祉,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的潮流,迎來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改革開放的30年中國經濟迅速蓬勃的。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45億元增長至2007年的246619億元;財政收入從1132億元增長到51304億元;進出口貿易總額30年間增長了100多倍, 國民經濟年均增長9.88%,遠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平均3.3%左右的增長速度[2];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儲蓄增長了700多倍。截至2007年,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貿總額位居世界第三,外匯儲備位居世界第一。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的30年!自粉碎了“四人幫”以后,中華民族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和四川汶川波及多省的特大震災,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手腕手將一個個磨難打敗! 改革開放的 30年我國教育事業穩步發展。1977年,是中國現代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年份。這一年,在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倡導下,因“文化大革命”一度中止的全國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制度得以恢復。當年,全國570萬名青年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走進考場,他們的命運由此發生深刻變化[3]。中國人沉積多年的求知熱情如火山噴發,中國社會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

從1978年到2008年,中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約1.28億,錄取人數約5386萬,其中,1999年實施高校擴招政策至2008年的錄取人數約4010萬,10年間錄取人數占改革開放30年來錄取總數的75%。 1986年頒布義務教育法起,經過10多年奮斗,中國終于在2000年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目標。2003年,“遠程教育”這項重大工程覆蓋了中西部36萬所農村中小學,豐富了1億多農村中小學生的精神世界。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的30年!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 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08年,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成為了現實!

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30年!由1984年許海峰摘得中國奧運的首枚金牌,到2000年悉尼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收獲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獎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績;由2004年中國軍團在雅典將金牌總數擴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二位,到今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行,完成了百年奧運的夢想,金牌數躍居第一,這些是中國從事體育事業的英雄的血汗史,更是改革開放的縮影[4,5]。

改革開放的30年中國融入世界、影響世界、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從1978年開始,中國開啟了與世界溝通、交往、合作的大門,我們不斷學習和吸收世界先進的文明成果,也為世界文明不斷作出貢獻;在世界影響中國的同時,中國也在影響世界。至今我國的綜合國力已大幅提升,世界上90%以上的國家已同我國建交,我國在國際事務和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是改革開放,我們國家恢復了高考,培養了一大批在創新素質和能力的優秀知識分子。是改革開放,大大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力更生能力,為神州飛船的研制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是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用更加開闊的視野看世界,主動吸收世界科學技術最新成果,推動我們的航空航天事業的新發展。是改革開放,進一步樹立了中國人民的自信,推動了載人航天工程重大決策的制定[6]。

改革開放,滄桑巨變。從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偉大的歷史轉折。

改革的實質是體制創新。市場經濟是人類的精巧發明,將市場經濟寫在社會主義的旗幟上,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

在堅持市場取向改革的同時,我們堅持把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緊密結合起來。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搞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這幾個字是不能沒有的,這并非多余,并非畫蛇添足,而恰恰相反,這是畫龍點睛。所謂‘點睛’,就是點明我們的市場經濟的性質。” 30年風云際會,30年風雨兼程。今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正在不斷完善。改革開放是二十多年來中國社會進步發展的根本動力。同樣,也是中國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果的根本動力!

偉大祖國的輝煌成就,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黨中央和國家已經明確了改革開放的地位與作用,這些都為中國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奠定了基礎[7]。改革開放曾經一度春風拂中華,我相信繼續堅持改革開放政策向縱深和廣度發展,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繼續開拓創新,中國必將從經濟大國轉變成為經濟強國,最終以嶄新風姿屹立于世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再是夢想,中國人民必將迎來明天的美好陽光。 2 我校的變化

我們的校園也在這30年中慢慢變化著,像孩子長大,樹葉發芽,一切是那么新鮮,那么充滿活力。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進入了大學,我更深刻的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大學授人知識,更重要的是塑造我們的人格。在老師的指引下,我們自己探尋人生的道路,悟出其中的真理;在于不同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強了社交能力,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了基礎;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自學這一重要的本領,有了這項本領,我們才能不斷的完善自我,才能適應變幻莫測的社會,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占先機。

徜徉于中央路,我慢慢品讀這具有近百年歷史的古校,撫著懸鈴木,望著梧桐樹,嗅著桂花香,感受著古老金陵的深沉和滄桑。不知不覺間來到了學長學姐津津樂道的《國家機密Ⅱ》取景地——主樓。古式的建筑、斑駁的痕跡宣告著它的歷史。一路向北,來到比北門氣派很多的南大門,赫然佇立在那的逸夫樓自然成了奪人眼球的主角?,F代化的設施,新式的建筑模式,無處不透著時代的朝氣。 我們青春煥發、熱血沸騰。擺脫幼稚走向了成熟,不再藏到父母寬大的羽翼下避風躲雨,而是如那高傲的海燕,渴望暴風雨,敢于戰斗。我們雖然無需面對國土的淪喪,無需承受戰火硝煙,但是我們可能要阻擋不期而來的洪水,抗擊非典,預防禽流感,我們的飛船要上天,我們的足球要獲勝,我們要研究轉基因,我們要征服沙塵暴,我們要保護環境、維護世界和平„„毋容置疑,我們這些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重擔、義不容辭、任重道遠。為了祖國的繁榮、民族的興旺,今天的我們用激情點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澆灌成功之花。勤奮學習、奮力拼搏,是我們初中生活不變的主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也許會受挫,也許會失敗,但是,“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遠航的水手告訴我們“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問,至少我們還有夢。” 3 展望

新世紀新階段,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借這次奧運會的契機,認真學習奧運精神,并把他帶到社會生活中去,把改革開放繼續下去,為了實現現代化的目標、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我們應該沉下心來,努力奮斗,為我們開辟民族復興的新藍天!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第8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下一篇:村委會主任述職報告xx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