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鄉鎮機構改革工作簡報

2023-05-14

第一篇:鄉鎮機構改革工作簡報

鄉鎮機構改革工作簡報

鄉鎮機構改革工作簡報 第 4 期

山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2010年9月20日

編者按:全省鄉鎮機構改革工作會議后,各市按照會議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進改革工作。目前,威海、萊蕪已召開全市鄉鎮機構改革工作會議作了部署。濟南、東營、濰坊、濟寧、泰安、日照、臨沂、濱州、菏澤等市召開市委常委會或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提出了鄉鎮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F將有關市的做法刊發,供各地參考借鑒。

威海市召開深化鎮街機構改革工作會議

近日,威海市召開深化鎮(街道)機構改革工作會議,學習貫徹全省鄉鎮機構改革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前階段鎮(街道)機

- 1東、浙江等地區的成功經驗,在法律框架內,適度擴大鄉鎮行政管理權限,破除影響鎮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在合理劃分縣鄉事權范圍、擴大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完善體制和運行機制入手進行探索,不斷增強重點鎮的經濟發展活力、行政協調能力和統籌城鄉發展實力。另外,鄉鎮機構改革是農村綜合改革的組成部分,改革中要統籌兼顧各項涉農改革,特別要與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統籌推進,切實做到與我市現有鄉鎮布局和鎮村規劃相結合,與重點鎮、中心鎮建設相結合,與農村新居工程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

趙熙殿強調,年底前完成鄉鎮機構改革任務,時間非常緊迫,各級一定要進一步加強配合,合力共促,確保按期完成。一要強化責任。各市區黨委、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主要領導要親自抓,把改革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統籌安排,周密部署。要認真研究擬定改革方案,落實責任,明確時限,加快實施。二要嚴肅紀律。各級各部門要嚴格執行政治紀律、機構編制紀律、組織人事紀律和財經工作紀律,上級業務部門要從大局出發,積極支持各地改革,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預下級部門機構編制事項。紀檢監察等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嚴肅查處改革中發生的違規違紀問題。三要搞好宣傳。各級宣傳部門要會同機構編制部門正確把握輿論導向,認真做好改革政策、改革成果和典型經驗的宣傳,爭取基層干部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為改革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威海市編辦)

- 3授權等形式,逐步下放與鄉鎮職責任務相適應的部分管理權限,增強鄉鎮組織協調和政策執行能力。要積極推行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制,鄉鎮設立便民服務中心,村設立便民服務點,與市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聯網,建立健全區、鄉、村三級便民服務體系。三要把握改革的重點,進一步優化鄉鎮機構設置,嚴格控制人員編制。綜合設置鄉鎮黨政工作機構和財政撥款事業機構,實行限額管理。從嚴核定人員編制,考慮到實際工作需要各區可以跨鄉鎮調劑使用行政編制,報經市委、市政府批準后也可以跨區調劑使用鄉鎮行政編制。嚴格核定領導職數。對新增的科級領導職位,采取全市內競爭上崗的辦法,選拔一批素質高、能力強的年輕干部。認真落實機構編制和人員實名制,按編制和規定程序配備的人員要納入實名制管理,并在網上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會議強調,要充分認識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把思想統一到省、市的決策部署上來,確保各項改革任務落實到位。9月底前市編辦要研究提出鄉鎮分類方案報省編辦審核備案。10月上旬各區要完成鄉鎮機構改革方案報批工作。各區方案經市委、市政府批準后,要抓緊組織實施,力爭11月底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務。(萊蕪市編辦)

臨沂市編辦突出“三個抓好”

推進鄉鎮機構改革

- 5供更好的管理服務。同時要求,縣鄉干部要加強政策宣傳,積極引導,與涉及崗位調整的人員,提前解釋,主動溝通,確保改革穩妥順利地推進。(臨沂市編辦)

菏澤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鄉鎮機構改革工作

日前,菏澤市召開市委常委會議,對鄉鎮機構改革工作進行專題研究。會議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按照統籌城鄉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進一步深化鄉鎮機構改革,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創新基層管理體制,嚴格控制機構和人員編制;著力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建立精干高效的鄉鎮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菏澤市委菏澤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鄉鎮機構改革的意見》。會議確定,近期召開大會對全市鄉鎮機構改革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會議要求,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統籌安排,確保年底前圓滿完成鄉鎮機構改革任務。(菏澤市編辦)

報:中央編辦,省編委成員; 發:各市、縣(市、區)編辦。 山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綜合處 2010年9月20日印發

- 7 -

第二篇:鄉鎮機構改革工作匯報

繼2003年行政區劃調整、2004年村級建制調整后,今年又實行了農業稅全部免收的重大舉措,在經濟不斷發展和農民取得實惠的同時,新形勢下的鄉鎮政府工作也出現諸多矛盾。推進政府自身建設和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顯得猶為迫切,在十屆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同志提出:“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這為基層政府改革和自身建設指明了方向。++鎮自2001年鄉鎮機構改革以來,不斷增強服務功能,認真改進工作方式,因地制宜,對內設機構的調整、服務體系構建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現就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鎮位于**市東部,交通便捷,資源富足,是全國“文體之鄉”,**市東部中心鎮。近年來,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招商引資,發展工業,2005年進入**市工業十強。全鎮轄15個村,1個居委會,273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幅員面積84.48平方公里,總人口5.1萬人,其中農村人口4.6余萬人。

(一)、機關干部基本情況

我鎮現定編140人,實際129人,其中參加干部實踐鍛煉23人,不占編4人,實際在崗102人。其中,財政工資111人,自收自支18人。一級班子12人,占實際人數的9.3%,二級班子28人,占實際人數的21.7%。一二級班子合計40人,占實際人數的31%。

(二)、內設機構基本情況

今年初,為提高機關辦事效率和干部的工作能力,降低行政成本,我鎮結合市委組織部開展的干部實踐鍛煉活動,政府對部門和人員進行了調整:一是對職能重復、功能相近的辦、站、所進行合并。我鎮原有17個部門,經過歸口合并,現共有8個部門,具體為:黨政辦(黨政辦、文體中心)、經發辦(經發辦、招商辦)、農辦(農辦、農技中心、林業站、水農站、獸醫站)、社事辦(社事辦、社保所)、計生辦(計生辦、計生服務站)、綜治辦、國建所(國建所、城管隊)、財政所。二是對個別部門進行人員加強,特別針對與農民群眾接觸較多,與群眾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部門,抽調了部份人員補充其中,增強為群眾服務的能力。三是開展干部實踐鍛煉活動。鼓勵機關干部離崗創業,在市場經濟浪潮中鍛煉本領,增長能力,爭當帶頭致富標兵,爭當帶隊致富能手,全鎮共有23名機關干部離崗外出參加實踐鍛煉。

二、服務體系的構建情況

面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種種矛盾,轉變政府職能,建立服務型政府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如何建立服務型鎮政府,我們的基本思路是對內(機關內部)加強管理,對外(全鎮)加大服務。

(一)、行政服務體系

1、推進效能建設,轉變干部作風。

今年,針對機關辦事效率不高,干部工作能力不強,服務意識不到位,群眾滿意度不高等問題,我鎮開展了機關效能建設活動,加強內部管理,構建良好的行政服務體系。在機關效能建設中立足“出成效、出特色、出經驗”的工作要求,倡導“三實”(即講實話、辦實事、出實效),做到“三行”(即懂行情、講行話、成行家),取得“四個明顯”(即作風和履職有明顯改進、工作效率有明顯提高、干部素質有明顯增強、群眾的滿意度有明顯上升)。

(1)、注重培訓,爭創學習型機關。加強機關內部的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技能培訓,設立“學習日”、“調研月”,采取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調研相結合、專家講座與分組討論相結合等方式,大興學習之風、調研之風。在機關中廣泛開展拜師帶徒活動,明確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善于做群眾工作的機關干部作為老師,并制定好帶徒工作目標,迅速提高機關干部基層工作經驗。

(2)、健全制度,爭創高效型機關。以提高效率、優化服務、規范管理、團結協作為目標,進一步健全《機關工作制度》,完善崗位責任制、限時辦公制、首問責任制、效能考評制、失職追究制等制度、干部誡勉制度,以制度管事管人。各部門重點規范崗位責任、上下班紀律、周前工作會、下村下企業實效評估等制度。

(3)、嚴格管理,爭創創新型機關。進一步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建立聽證、政情通報、政務公示和意見征集等四項制度,突出依法行政。堅決制止管理障礙,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確保政令暢通、制度逗硬。要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要實行公開辦理的制度,誠心接受群眾監督,積極探索適合鎮情的管理新路。

(4)、強化服務,爭創務實型機關。增強效率觀念,每名干部要做到“能辦的事盡快辦、大小事情認真辦、份外的事情協助辦、難辦的事情想法辦,一切事情依法辦”。要牢固樹立服務觀念,做到“一張凳請坐,一杯水暖人,一句話甜心”。主動深入到村社,深入企業,上門服務,化解矛盾。

(5)、重視監督,爭創廉潔型機關。建立由人大代表、老干部代表、企業業主代表、村社干部代表,社區工作者及居民代表參與的效能建設督察組,加強對效能建設的監督;建立政府月工作會議制度和“集體理財日”制度,一月匯總一次、分析一次、公布一次;建立機關工作人員績效考評機制,調整部門和個人目標考核內容,改進目標考核辦法。

2、落實政務公開,密切干群關系。

2005年3月16日,鎮城管隊更換街道行道樹種,被不明真相的百余群眾集體阻止,鎮領導經長達幾個小時的耐心解釋才得以平息。這件事暴露了政府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由于宣傳不到位、政務公開落實不到位造成的。

第三篇:鄉鎮機構改革工作總結

著力推進職能轉變 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

——綏陽縣鄉鎮機構改革綜述

一、基本情況

綏陽縣地處黔北腹地,距遵義市區35公里,自然條件優越,文化底蘊深厚,享有“中國詩鄉”、“中國辣椒之鄉”、“全國文化先進縣”的美譽。

全縣幅員面積2566平方公里,轄12鎮3個鄉,總人口53萬人??h內北部多為山地,南部以平壩山陵為主,平均海拔 米,年將雨量 m³,年平均氣溫 °,森林覆蓋率 %。肥沃的土地加上適宜的氣候和充沛的雨量,使境內山清水秀,物產豐富。是全省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畜牧養殖基地,主要經濟作物有辣椒、烤煙、油菜籽和蔬菜??h內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寬闊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晶溫泉等眾多集洞林山水為一體的自然風光。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搶抓西部大開發機遇,緊緊圍繞“綠色產品基地、旅游休閑新區、發展新型工業、躋身經濟強縣”的目標定位,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扎實苦干,經濟社會得到快速發展。2010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億元,是“十一五”期末的1.91倍,年均增長13.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完成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30.2億元和1.65億元,分別是“十五”期末的2.9倍和2.5倍,年均增長22.99%和20.47%。農民人均收入 元,是“十一五”期的 倍,年均增長 %。

二、改革背景

2006年以前,尤其是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紀初期,鄉鎮承擔了極其繁重的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任務,在沒有上級財力的強力支持下,鄉鎮運轉舉步維艱,在此情況下,鄉鎮工作的重心主要擺在:圍繞稅源抓經濟,圍繞稅費抓征收,圍繞計生抓罰款、結扎和引產。工作方法是強迫種植,強制增收,強行罰款,強行結扎。“幾強”的背后是鄉鎮人員的大量增加。老百姓不堪重負,惡性事件頻頻發生,黨群干群關系極度惡化,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受到嚴重挑戰。在此情況下,黨中央審時度勢,果斷實施農村稅費改革、“多予少取”的政策措施,免除了農業稅費。至此,農民和鄉鎮干部背負的沉重負擔得到了徹底釋放。

稅費改革后,正當全縣上下苦苦探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鄉鎮“干什么,怎么干”的關鍵時節,我縣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10個首批鄉鎮機構改革試點縣,為此,我縣緊緊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在中央精神的 ,按照省市的統一要求和部署,于2006年啟動實施了鄉鎮機構改革,在取得初步成就的基礎上,又于2010年進一步深化完善,目前,已基本建立起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鄉鎮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三、主要做法

(一)準確定位鄉鎮職能,創新運行機制,改善服務方式,建設服務型政府

科學定位職能。根據中央精神和省市要求,順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和農民的期盼,我縣把鄉鎮政府職

2 能定位在四個方面:一是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二是加強社會管理,維護農村穩定,為農民營造安居樂業的生產生活環境。三是強化公共服務,著力改善民生。四是推進基層民主,構建農村和諧。這一職能定位,充分體現民生民權至上,為農民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優質服務,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政府必須從“管理型”向“服務性”轉變,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創新政府運行機制,改善服務方式。各鎮(鄉)均設立了黨務政務綜合服務中心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服務中心,各村(居)設立了黨務政務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服務站,集中開設服務窗口,采取“一站式”,“代辦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方式。極大的方便了群眾辦事,深受群眾好評。

(二)優化機構設置,嚴格控制人員編制

黨政辦事機構綜合設置5大辦。即:黨政辦、經濟發展和社會事務辦、計生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黨建群團辦??h城所在地的洋川鎮和5萬人以上的旺草鎮增設一個辦事機構。事業機構統一設置為“一所四站四中心”,即:財政所、人口和計劃生產技術服務站、水利站、林業站、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站、農業服務中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中心、科技宣教文化服務中心、村鎮建設服務中心。以上機構設立充分體現精干高效原則和為“三農”提供最直接有效的服務這一特點。

嚴格控制人員編制。行政和事業編制實行總量控制,

3 不得突破。鄉(鎮)內事業編制在總量內根據實際情況可在內部做調整,鄉鎮領導職數不得超過9名,實行黨政交叉任職。行政事業人員全面實行競爭上崗,下大力氣分流超編人員和清退臨時人員,共清理臨時人員160人。分流行政事業人員141人,其中:辦理退休78人,自動放棄15人,調離鄉鎮47人。至目前,我縣鄉鎮事業編制882名。實有人員871人,空編11名。行政編制544名,實有行政人員449人,空編95名。實現了中央提出的“五年內鄉鎮機構編制和實有人員只減不增的目標”,較好的鞏固了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從根本防止了農民負擔反彈。

(三)理順縣鄉職責關系,創新鄉鎮站所管理體制,增強鄉鎮政府履職能力

責任如“西瓜”,權力似“芝麻”,這是對鄉鎮責權的深動描述。解決好鄉鎮責權問題十分復雜,需要不斷的探索實踐。在本次改革中,我們一方面把鄉鎮的職責明晰細化,把鄉鎮無承擔的農村公共服務劃歸縣級政府承擔。如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和基層醫療。把部分鄉鎮履行社會管理職能所必經的行政管理權限通過授權方式賦予鄉鎮,如安全生產。另一方面,重點是創新鄉鎮事業站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增強鄉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統籌協調能力。其主要做法:

一是把直接服務于農村經濟發展,農業公管性事業和農民的公共服務類型的機構明確由鄉鎮直接管理。使鄉鎮直接管理的機構由原來的4個增加到9個。具體是林業站、水利站、安監站、財政所、農業服務中心、人力資源和社

4 會保障服務中心、村鎮建設服務中心、科技宣教文化服務中心、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二是凡是上級政府部門設在鄉鎮的機構,均實行雙重領導,雙重管理的體制,并明確鄉鎮履行日常工作的管理和考核的職責權限,上級業務部門履行業務工作的指導和考核的職責權限。對單位領導的任免和干部職工調動必須經鄉鎮黨委政府簽字同意。這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以來“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的問題。

三是凡設在鄉鎮的機構,其運轉經費和人員工資由縣財政統一預算,由鄉鎮監督管理。鄉鎮各單位要使用經費,必須細化支出方案,并向鎮鄉政府寫出書面報告,經鄉(鎮)長審批后實施。

四、取得的成就

我縣本輪鄉鎮機構改革歷經5年,效果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收入穩步提高。2010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 億元和 元,同2006年相比增長 %和 %。在經濟快發發展的背后,是鄉鎮政府的大力推動和引導。一是加強規劃和示范引導,各鎮鄉根據轄區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按照一鄉一村,一村一品的思路規劃產業布局,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如北部鄉鎮的優勢烤煙,壩區鄉鎮的優勢大米、蔬菜和生豬養殖業,鄭場鎮的辣椒,小關鄉的金銀花等。二是幫助指導農民組建各種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如蒲場鎮就組建了蔬菜、生豬養殖和營

5 銷、農機服務等8個協會。這些協會把農民組織起來,提升了農民的生產技術水平,增強了農民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三是加大對農民的技能培訓,拓寬農民的就業渠道。全縣共培訓輸出農村剩余勞動力1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30億元。

(二)農村生產生后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一是農村基礎設施極大改善,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通過“一事一議”獎補政策的實施和“四在農家”活動的開展,90%以上的村民和70%以上的院落通了公路,甚至相當部分是水利路。農田水利基礎實施大為改善,保灌田達70%以上,人畜飲水全部解決,戶戶通電通自來水。

二是農村沼氣建設 口,農村危房改造 戶,縣有黔北民居風格的農家住房散落在青山綠水之間,與田園風光交相輝映,十分美麗。

(三)農村公共服務和公益事業得到較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全免費,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等到應有保障,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7%,農村困難群眾等到救助,電視廣播村村通全覆蓋。

(四)農村社會管理得到加強。各鎮鄉都建立了鎮、村、組三級調解網絡,基本實現了小糾紛不出組,大糾紛不出村,疑難糾紛不出鎮的目標。農村群體性事件和治安刑事案件大幅下降。最容易引起矛盾糾紛的計劃生育工作,通過利益導向機制,提供優質服務和依法行政等人性化的管理,使計劃生育步入良性發展軌跡。

(五)農村民主法治進程加快。鄉鎮科學執政,依法

6 執政,民主執政的意識和水平逐年提高,黨務政務公開越來越規范化、制度化,村民自治制度日趨完善。鄉鎮行政管理與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正在形成,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已經具有堅實基礎和有效的制度保障。

總之,通過實施鄉鎮機構改革,解決了我縣長期以來政府越位、錯位和缺位的問題,理清了政府的職能定位,改善了政府的運行機制和工作方式,通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農村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發展,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黨群干群關系極大改善,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更加牢固。

第四篇:鄉鎮機構改革工作情況匯報

文章標題:鄉鎮機構改革工作情況匯報

黃花鄉鄉(鎮)機構改革工作情況匯報

各位領導:

下面,我現就黃花鄉鄉(鎮)機構改革工作情況作以匯報,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機構改革工作開展以來,按照市、縣委的要求,鄉上始終以實現鄉鎮職能轉換、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執政能力為核心,按照政治性、穩定性

、連續性、探索性和顧全大局、遵守紀律、照章辦事、促進發展的總體要求,狠抓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目前,機構改革工作平穩推進,各項工作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主要做法、途徑和取得的成效

鄉鎮機構改革前,黃花鄉轄8村52個村民小組,原設鄉鎮行政、事業編制39名,實有工作人員45名,村干部24人,社干部52人。改革后,全鄉8村46個村民小組,村干部23人,社干部46人,新核定編制行政編制19人,事業編制38名,實有工作人員45名。我們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㈠整合撤并,合理調整村社。按照弱向強合、小向大合的總體要求,從當地的實際出發,在充分考慮村社數量、產業布局、自然地理環境的基礎上,緊緊圍繞發展壯大草畜、林果產業經濟帶,依靠強社拉動弱社發展的總體思路,確定了整建制撤銷馬寨子、涼水泉、油府莊、黃花塬等村部分村民小組。全鄉村民小組數由原來的52個減少到46個,減少了12。新的村民小組,更加符合黃花經濟社會及區域發展的現狀,協調性、區域性、整體性發展活力增強。

㈡科學設置內設機構,創新組織的設置方式。鄉上按照市、縣改革總體要求,經過積極探索,對鄉內設機構重新進行了設置。鄉上的行政機構統一設置為“三辦一部”,即:黨政綜合辦公室、社會發展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和人民武裝部,“三辦”主任分別由副書記或副鄉(鎮)長兼任,人民武裝部保持原有機構和職能不變。撤銷鄉鎮財政所、經濟工作委員會、農機站、農經站等13個事業單位,統一設置為“四個中心一個站”,即:農業產業化發展服務中心、資金管理中心、勞務輸轉服務中心、法律服務中心、計劃生育工作站(含計劃生育服務所)。同時,為了促進農村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的有機結合,完善典型創辦機制,深化“雙培雙帶”工程建設,我鄉研究制定了《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活動及設置方式,建立黨群共富經濟組織的意見》,在產業發展較快、具有一定典型示范作用的村,建立了“支部 協會”等黨群共富經濟組織6個,吸收會員139人,其中黨員42人,占農村黨員的12。先后培育出了楊家溝、油府莊草畜、林果協會、涼水泉林果產業協會和水么勞務輸轉協會等一批“協會增收入、群眾得實惠”的典型。此外,還組織開展了“富裕黨員群眾幫貧困黨員致富、黨員幫致富能人富人進步結對子”活動,共結成幫帶對子15個,通過幫扶,全鄉共有21名黨員脫了貧,發展能人富人黨員6人。

㈢創新載體,多渠道分流工作人員。按照縣委、縣政府審批的《崇信縣鄉鎮機構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和有關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人員進行分流。一是按照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2001]112號文件規定,對男滿57周歲,女滿52周歲的干部進行了清理;二是根據《公務員法》有關規定,對工作年限滿30年或男滿55周歲,女滿50周歲且工作年限滿20年的國家公務員,進行了清理摸底;在此基礎上,制定下發了《黃花鄉關于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村、民營企業及社會中介組織任職的實施意見》,鼓勵鄉干部到村級任職或到民營企業和社會中介組織中當負責人。并按照“五個好”的量化考核標準,即,走出一條好的致富路子;帶頭發展一個好的產業;組建好一個堅強有力的村級班子;建辦一戶好的企業;辦幾件好的公益事業。選派了8名政治素質高、辦事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身體狀況良好的優秀年輕干部到村、民營企業及社會中介組織任職,進一步拓寬分流渠道。

㈣夯實基礎,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在鄉鎮機構改革中,鄉上堅持把各項改革緊密結合、配套推進。一是理順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按照縣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推行了“鄉財縣管”,鄉上將財政性資金全部納入國庫統一帳戶體系管理,讓鄉干部挪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集中抓產業、促發展。二是繼續深化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對現有教育布局進行了認真調研調整。三是對鄉村債務進行了認真清理,摸清了底子,并積極研究探索解決的政策和辦法。通過推行農村綜合改革,即豐富了鄉鎮機構改革的內涵,更為下一步完善農村管理體制、理順鄉鎮職能,實現農村管理體制在新的形勢下高效運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㈤合理定位,切實轉變鄉鎮職能。鄉上通過開展廣泛調查研究,將政府的主要職能定位在建立公共服務型和法制型政府,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興辦各類企業、協會和中介組織,提供生產服務;引導幫助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增加收入;組織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搞好計劃生育工作;搞好農村社會管理

,排查矛盾,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等工作。從而把鄉鎮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上來,把鄉鎮干部的精力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務上來,使政府建設開始由管理型向服務型和法制型轉變。

我鄉通過開展鄉鎮機構改革試點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初步達到了改革的目標和效果。概括起來,有以下六個方面的成效:

1、

重新定位鄉鎮職能,初步實現了工作方式的轉變。通過改革,對政府職能進行了新的思考和定位,初步解決了過去存在的重管理、輕服務,重下達任務、輕農村實際需要,習慣于行政命令、不善于發揮市場作用等弊端。鄉鎮政府的職能由過去的行政型、命令強迫型、管理型的方式轉變到服務型、法制型的職能上。

⑴明確“三個定位”。首先明確了鄉政府的職能和職責定位。鄉政府的職能和職責就是要由過去的催種催收,大包大攬轉加到加強引導、提供公共服務發展社會事業上來,把公益事業、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發展環境等政府該管的事管好,把不該由政府管的事交給社會和市場去經營。其次,明確了村級組織的職能和職責定位。村級組織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根本,組織農民發展優勢產業,組織農村中的富人、能人成為中介組織成員,通過他們引導群眾走向市場,同時,興辦鄉村企業,搞好新農村建設,維護社會穩定。第三,明確了領導的職能和職責定位。調整領導方式和方法,以服務為前提,努力學習一技之長,提高領導素質,加強政策引導,搞好政策服務,抓好組織協調。

⑵盤活“三個資源”。一是盤活了干部資源。按照縣委、縣政府下發的《鄉鎮機構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意見》,制定了《黃花鄉機構改革試點工作方案》,規范了新設機構的運行機制,按人員編制方案對所有人員進行定編、定崗,定責,做到了“四有”即有地點、有崗位、有職責、有人員。按職能需要及干部所學的專業和鄉鎮積累的工作技能,在干部中開展了自報專長、競爭上崗,初步確定了人員。同時,采用量化管理的辦法推進干部管理機制改革,促進干部由被動應付型向主動服務型轉變。二是盤活了勞動力資源。重點抓了勞務摸底建檔和農村勞動力培訓及有組織的勞務輸出,成立了領導機構,健全了勞務輸出組織服務網絡,利用農閑有利時機,聘請縣農牧局、果業局、科技局、勞務辦等有關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舉辦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10期1654人(次),實現了勞務輸出由苦力型向技術型轉變、由自發無序輸轉向有市場的輸轉轉變。積極聯系可靠的勞務市場信息,實行跟蹤服務,努力維護在外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止目前,全鄉集中向我縣境內的新安、大柳開工建設和周寨、新周等企業及蘭州、銀川、新疆、西安等大城市,累計輸出勞力1537人,其中:就地輸轉816人,向外輸出721人,實現勞務收入614.8萬元以上,人均達到4000元。三是盤活了自然資源。重新整合鄉域內的自然資源,啟動鄉域內的能人創業。楊家溝村積極為群眾創業致富搭建平臺,將本村的荒山溝協調劃撥給致富能人袁春牛、李林保發展畜牧業,實現了自然資源向經營資本的轉變。

⑶著力“三個重點”。一是在服務體系建設方面。依托農業產業化服務中心組建了“草畜、林果、勞務輸轉”三大產業經營性社會協會組織,積極推行農戶合作型、技術服務承包型的發展模式,不斷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實效。二是在示范典型帶動方面。以典型培育為載體,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在鞏固發展上培育典型,不斷提高內涵,培育了高莊子村草畜產業專業村及新農村建設典型。目前,高莊子依托草畜產業專業村建設項目,投資248萬元,修建養畜暖棚35座,投放基礎母牛35頭,栽植仁用杏200畝,種草100畝培育5頭以上的養殖大戶30戶,牛飼養量達到456頭,實現畜牧業收入32.1萬元。按照新農村實施規劃,高莊子村整修各類用地78.2畝,在新村內建成“一縱三橫”主干道路1500米,拓寬村社道路3條6.8公里,硬化開通排洪渠550米,栽植側柏802株,薯塊松230株,建成塘壩1處5000立方米,村小學、新村部、衛生所完成主體工程,休閑廣場已投入使用。開工修建以拱家洼、剪子溝兩社為主體的“小康住宅 庭院經濟 增收產業 生態節能”四位一體模式的產業型家園45戶,現有35戶完成了主體工程,配套完成了“三通”。三是抓好龍頭企業建設。黃花鄉群眾觀念落后,思想保守,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先后4次組織群眾參觀學習,鼓勵突出產業優勢打造,建辦養殖園。按照“基地 協會 農戶”的模式,疏通產銷渠道,今年,在擴大榮盛養殖園養殖規模的基礎上,通過下派鄉干部任副會長,指導養殖能手閆李龍等,投資35萬元,建辦黃花塬養殖園,新建豬棚3座55間,購置飼料粉碎、攪拌設施3臺(件),配備畜疫設備,購回仔豬130口,豬存欄已達到288口,出售育肥豬和仔豬195口,實現銷售收入8.3元。全鄉的生豬飼養量達到4210口,出欄量達到1684口,實現銷售收入67.36萬元,為養豬產業鏈條延伸起到了典型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提升了“龍頭產業”的科技含量,促進了農民增收的步伐。

⑷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工作重心由指揮型向服務型轉變。干部由以往的開會命令,對實情掌握不夠充分,而造成干群之間有距離的工作模式,變成赴工作“第一線”,摸實情,理思路,出實招,自己率先一步干起來,做給群眾看,帶動了廣大農民群眾走產業化發展的路子。二是干部工作作風由被動應付型向主動服務型轉變。干部在工作中由過去的“一刀切”安排,蒙混過日子,缺乏工作積極主動性向直接參與工作,有具體服務目標轉變,減少了人浮于事,難以管理的弊端,工作作風從“務虛”到“務實”轉變,工作效能進一步提高,作風進一步優化,鄉村干部變親民、為民、利民。四是服務方式和執政方式上由原來的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轉變、由執政為民向為民執政轉變,由“行政命令”向“管理服務”轉變。

2、規范機構設置,新的職能作用發揮顯現。設置的“三辦一部”、“四個中心一個站”。“三辦一部”主要負責黨務政務、經濟發展規劃實施、社會事業發展和人民武裝等工作。“四個中心一個站”主要承擔農業產業化發展、鄉級財務、勞務輸轉、法律援助服務和計劃生育等工作任務。這種機構設置強化了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組織協調等職能,順應了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尤其鄉農業產業化服務中心,以農業產業化服務為重點,堅持“養畜溫棚化、牛品改良化、飼草基地化、總量規?;?、防疫體系化”的“五位一體化”工作思路,鞏固提高了涼水泉等五村草畜產業整村推進片帶,加強了對高家坡等7個1000畝以上飼草基地管理,引進優良種畜和凍精品種,推廣先進飼養管理技術,縮短育肥周期,提高出欄率,做活、做大、做強草畜產業,使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今年,全鄉種植優質紫花苜蓿200畝,改良草地1200畝,牛飼養量達到8512頭,存欄6880頭,出欄1632頭,凍配改良基礎母牛435頭,已產犢的163頭,新增溫棚65座,培育5頭以上的養殖大戶98戶,實現畜牧業總收入261.1萬元,人均達到346.1元。同時,補植補造、補栽仁用杏、結杏苗木2.4萬株,新開小寨子對面山等2處三荒大點1450畝。加強化果業基地建設,對三處千畝仁用杏基地進行標準化管理,組織群眾落實了除草、果帶整修、病蟲害防治等各項管理措施2次,積極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多方籌資2.3萬元,購買新品種脫毒洋芋、黃豆籽種,在經濟林帶內套種285畝和795畝,長勢良好,有望增收。

3、合理精簡人員,減輕了行政運行成本。通過機構改革,全鄉24名村干部實行村支書、主任交叉任職或支書、主任“一肩挑”,有的還兼任合作社長,使村干部職數由原來的76人減少到目前的65人,精減11人,占村干部總人數的15,每年節省開支近3.6萬元。

4、推行競爭考核機制,創造了服務產業的平臺。通過機構改革,將大部分干部按照所學專業和工作特長,安排到相應的村、企業、協會等中介組織任職,使干部把以前的包村、包片、包點的工作機制向包產業、包項目典型、包重點工作轉移,干部本人也由當過去的“萬金油”干部轉變為“專長專用”。同時,按照形勢發展的需要,不等不靠,積極探索制定機構改革后新的干部考核機制和管理辦法,實行周小結,月評比,季考核,年匯總,實行一個產業組、一支服務隊、一套管理辦法、一套考核機制,打破過去的平均主義,進行績效掛鉤,使干部人人身上有壓力,個個肩上有擔子,消除過去干部等待觀望的依賴思想,增強干部工作的緊迫感、壓力感和主觀能動性,使干部真正把工作的著力點從過去的行政命令式開始向為農民生產提供服務、帶領和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等參與式服務上轉移。涼水泉村黨員袁占梅結合實施“雙培雙帶”工程,幫助涼水泉村確定了以“支部 協會”黨群共富經濟合作為平臺,以黨員能人、富人為骨干,帶動群眾走肉豬養殖產業規?;_發路子的思路。機構改革以來,共組織銷肉豬2100多口,輸出勞務60多人(次),實現收入152多萬元。

5、進一步轉變了工作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通過鄉鎮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的轉變,干部原來的催種催收、刮宮流產(計劃生育)變成了服務于民,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下派到村任職的干部以市場主體的身份參與到產業中去,通過研究市場調整產業結構,幫助群眾出點子、找路子、想辦法,搞指導、搞培訓,幫助農民解決生產難題,引導群眾轉變觀念。通過他們發揮自身優勢,把農民組織起來,走產業化致富的路子領辦經濟實體,共同創造機會解決就業、增收問題。通過帶領群眾創業、跑市場,廣辟流通渠道,為群眾提供信息、拿定單,解決農產品的銷售難的問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選派到油府莊村的李飛龍同志積極配合村黨支部,制定優惠政策,優化發展環境,發揮能人、富人作用,大力啟動民間個人資金。引導扶持致富能人袁得貴聯合袁喜文等6戶建辦了以種兔繁殖、銷售和技術咨詢為一體聚星養殖園。該園今年3月份動工建設,完成總投資51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45萬元,流動資金6萬元,購置粉碎機、顆粒飼料機等機械設備12臺(件),運輸車6輛。修建兔棚15座75間,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目前飼養量達到3260只。同時,吸引黃寨鄉的致富能人李宏文資投資15萬元建辦了油府莊村水泥預制廠,已于5月份建成投產,建有廠房3間,硬化水平臺面156平方米,修建集雨水窖1眼,購置攪拌機、電焊機、切割機等機械設備6臺(件),機動運輸車1輛,主要以生產水泥檁條、水泥軌枕、鋼梁水泥椽、屋脊等各種規格的水泥制品為主,現已生產各類產品3600件(塊),實現銷售收入4.8萬元。涼水泉村選派干部劉偉賢同志,配合村黨支部、村委會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塬面百米經濟林帶內套種無公害脫毒138畝,整修拓寬涼后公路25公里,移動土方8立方米,通過驗收達到了四級公路標準,助推了各類運輸業的發展,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水么村選派干部賈文玉同志,依托勞務輸轉協會,向縣內礦區輸送勞務工80人,實現勞務收入32萬元,為農民增收提供了發展平臺。高莊子村選派干部張震同志,會同高莊子村兩委班子成員吃苦耐勞,積極創新,為高莊子村新農村建設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促進了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群眾高興地說:“我們貧困山區就需要像張助理這樣有知識、有頭腦、有創勁的好干部”。

6、加強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通過向村、企業或協會等中介組織選派干部,進一步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大部分村社干部、企業或中介組織負責人成為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領頭雁”,他們將自己的經驗、技術傳授給其他農戶,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二、機構改革中職能轉變存在的問題和今后工作思路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鄉鎮工作的內容、重點發生了變化,再加上鄉鎮撤并、人員分流和內設機構調整,打亂了鄉鎮多年形成的工作機制和管理體制。如何適應新的變化,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式和方法,已成為當前鄉鎮工作的一項十分現實而又緊迫的任務。從目前情況來看,在鄉鎮職能轉變中還存在方面:

一是思想觀念不適應。長期以來,鄉鎮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財政收入、計劃生育、綜合治理,并且作為考核的硬指標,實行“一票否決”?,F在,不僅沿襲2000多年的“皇糧國稅”取消了,國家還給予農民各種補貼,由“多予少取”變為“只予不取”,工作“失重”,干部心理“失衡”,一些鄉干部因此無所事事、迷茫困惑、不知所措。

二是工作方法不適應。農業稅取消之前,鄉鎮干部主要是忙著“催種催收”。隨著農業稅的取消和中央相繼下發的幾個“一號文件”,農民的經營主體意識、民主法治意識明顯增強,單純靠行政命令開展工作失去存在基礎和意義。新形勢下,如何創新工作方法,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搞好公共服務,促進農民增收,大多數鄉鎮干部心里沒底。

三是發展思路不適應。農業稅取消后,雖然有轉移支付,但轉移支付是一個定數,且重在維持鄉鎮基本運轉,根本談不上償還債務、發展鄉村經濟和社會事業。農業無稅,鄉鎮無財,這對于長期習慣就農業抓農業的鄉鎮干部來說,是最大難題。

四是管理模式不適應。長期以來,鄉鎮政府往往以行政任務的方式把農業稅費等法定事項交由村民委員會執行完成,并對屬于村民自治范圍的生產、經營等具體活動加以干涉,用行政命令的方式進行領導和管理。新的形勢下,如何在推進村民自治的基礎上,實行對村社的指導、支持和幫助,成為鄉鎮干部必須解決的迫切課題。

四是鄉鎮事業單位資金不足,無法添置服務設施,難以開展推廣項目。如獸醫站沒有一家健全的醫療設施,群眾養殖防病治病亂找獸醫,對養殖業的發展影響很大。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將繼續圍繞以轉變鄉鎮職能、建設服務型和法制型政府為著眼點,著力抓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狠抓思想觀念的轉變。政府的能力和作用是有限的,而市場和社會則有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和自我組織能力。應該說,自從國家產生以來,政府的作用從來都不是無限和萬能的。雖然政府一直在經濟、政治、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如果其角色和作用扮演發揮超過限度,則不僅自身不堪重負,反而會阻礙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要使每個干部認識到,雖然政府職能的轉變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政府權力的縮小,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其個人權力范圍的縮小或某些利益的損失,但改革就是權力和利益的再調整和再分配。對改革不能葉公好龍,要做一個真正的改革者,只要是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進步的改革都應堅決支持。

二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今后鄉鎮工作的重點,緊密結合我鄉農業和農村工作實際,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積極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方法和路子,把鄉鎮政府的職能轉移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上來,轉移到搞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

三是積極實施農村綜合改革。要結合完善鄉鎮機構改革,重點抓好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鄉鎮財政體制改革和鄉村兩級債務化解等工作,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為加快農村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是大力提高社會自我組織能力。在傳統的“強國家,弱社會”的治理模式下,一方面,政府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社會事務,另一方面,社會自身的組織能力很弱。在這樣一種局面下,如果政府突然把很多社會事務的管理職能轉移給社會,確實很有可能出現混亂現象。為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必須把政府的社會事務的管理職能的轉變與大力提高社會的自我組織能力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小政府,大社會”的治理模式。

五是加強鄉鎮干部的技能培訓。干部普遍反映,過去只圍繞收款而工作,干部整天想的是如何采取方法從農戶手中把錢要回來,而現在轉變為服務型,干部就不能適應。比如在果樹作物技術、農機使用、科技發展上基礎知識少?,F在要服務于群眾,就要加大培訓力度,鄉上要拿出經費,鼓勵和支持鄉干部自學和外出培訓,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識,搞好鄉鎮工作。

六是理順條塊關系,增強鄉鎮政府功能。教育、衛生、土地等以及直接為農業和農村經濟服務的其它機構的人、財、物,我們認為要下發給鄉鎮管理,逐步建立起適應農業產業化,小城鎮建設和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服務的新型事業機構運行體系。同時,把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管理職能應歸政府機關行使,而技術性、事務性、服務性的工作則由事業單位承擔。把過去政府機構與事業單位職能交叉不清的現象必須清除,切實實行政事分開。合理設置鄉鎮事業機構,將必要的為三農服務的農業、農技、農機、水利等部門合并為一個機構。只有理順了縣鄉關系,鄉鎮功能得到完善,才有利于鄉鎮行使領導和管理職能,實現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以確保我縣鄉鎮機構改革取得新的成果。

《鄉鎮機構改革工作情況匯報》來源于,歡迎閱讀鄉鎮機構改革工作情況匯報。

第五篇:鄉鎮機構改革工作情況匯報

文章標題:鄉鎮機構改革情況匯報

黃花鄉鄉(鎮)機構改革情況匯報

各位領導:

下面,我現就黃花鄉鄉(鎮)機構改革情況作以匯報,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機構改革開展以來,按照市、縣委的要求,鄉上始終以實現鄉鎮職能轉換、提高效率、增強執政能力為核心,按照政治性、穩定性、連續性、探索性和顧全大局、遵守紀律、照章辦事、促進發展的總體要求,狠抓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目前,機構改革平穩推進,各項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主要做法、途徑和取得的成效

鄉鎮機構改革前,黃花鄉轄8村52個村民小組,原設鄉鎮行政、事業編制39名,實有人員45名,村干部24人,社干部52人。改革后,全鄉8村46個村民小組,村干部23人,社干部46人,新核定編制行政編制19人,事業編制38名,實有人員45名。我們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的。

㈠整合撤并,合理調整村社。按照弱向強合、小向大合的總體要求,從當地的實際出發,在充分考慮村社數量、產業布局、自然地理環境的基礎上,緊緊圍繞發展壯大草畜、林果產業經濟帶,依靠強社拉動弱社發展的總體思路,確定了整建制撤銷馬寨子、涼水泉、油府莊、黃花塬等村部分村民小組。全鄉村民小組數由原來的52個減少到46個,減少了12。新的村民小組,更加符合黃花經濟社會及區域發展的現狀,協調性、區域性、整體性發展活力增強。

㈡科學設置內設機構,創新組織的設置方式。鄉上按照市、縣改革總體要求,經過積極探索,對鄉內設機構重新進行了設置。鄉上的行政機構統一設置為“三辦一部”,即:黨政綜合辦公室、社會發展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和人民武裝部,“三辦”主任分別由副書記或副鄉(鎮)長兼任,人民武裝部保持原有機構和職能不變。撤銷鄉鎮財政所、經濟委員會、農機站、農經站等13個事業單位,統一設置為“四個中心一個站”,即:農業產業化發展服務中心、資金管理中心、勞務輸轉服務中心、法律服務中心、計劃生育站(含計劃生育服務所)。同時,為了促進農村黨建與經濟的有機結合,完善典型創辦機制,深化“雙培雙帶”工程建設,我鄉研究制定了《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活動及設置方式,建立黨群共富經濟組織的意見》,在產業發展較快、具有一定典型示范作用的村,建立了“支部 協會”等黨群共富經濟組織6個,吸收會員139人,其中黨員42人,占農村黨員的12。先后培育出了楊家溝、油府莊草畜、林果協會、涼水泉林果產業協會和水么勞務輸轉協會等一批“協會增收入、群眾得實惠”的典型。此外,還組織開展了“富裕黨員群眾幫貧困黨員致富、黨員幫致富能人富人進步結對子”活動,共結成幫帶對子15個,通過幫扶,全鄉共有21名黨員脫了貧,發展能人富人黨員6人。

㈢創新載體,多渠道分流人員。按照縣委、縣政府審批的《崇信縣鄉鎮機構改革試點方案》和有關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人員進行分流。一是按照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2001]112號文件規定,對男滿57周歲,女滿52周歲的干部進行了清理;二是根據《公務員法》有關規定,對年限滿30年或男滿55周歲,女滿50周歲且年限滿20年的國家公務員,進行了清理摸底;在此基礎上,制定下發了《黃花鄉關于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村、民營企業及社會中介組織任職的實施意見》,鼓勵鄉干部到村級任職或到民營企業和社會中介組織中當負責人。并按照“五個好”的量化考核標準,即,走出一條好的致富路子;帶頭發展一個好的產業;組建好一個堅強有力的村級班子;建辦一戶好的企業;辦幾件好的公益事業。選派了8名政治素質高、辦事能力強、經驗豐富,身體狀況良好的優秀年輕干部到村、民營企業及社會中介組織任職,進一步拓寬分流渠道。

㈣夯實基礎,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在鄉鎮機構改革中,鄉上堅持把各項改革緊密結合、配套推進。一是理順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按照縣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推行了“鄉財縣管”,鄉上將財政性資金全部納入國庫統一帳戶體系管理,讓鄉干部挪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集中抓產業、促發展。二是繼續深化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對現有教育布局進行了認真調研調整。三是對鄉村債務進行了認真清理,摸清了底子,并積極研究探索解決的政策和辦法。通過推行農村綜合改革,即豐富了鄉鎮機構改革的內涵,更為下一步完善農村管理體制、理順鄉鎮職能,實現農村管理體制在新的形勢下高效運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㈤合理定位,切實轉變鄉鎮職能。鄉上通過開展廣泛調查研究,將政府的主要職能定位在建立公共服務型和法制型政府,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興辦各類企業、協會和中介組織,提供生產服務;引導幫助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增加收入;組織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搞好計劃生育;搞好農村社會管

理,排查矛盾,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等。從而把鄉鎮的重點轉移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上來,把鄉鎮干部的精力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務上來,使政府建設開始由管理型向服務型和法制型轉變。

我鄉通過開展鄉鎮機構改革試點,有力地促進了各項的開展,初步達到了改革的目標和效果。概括起來,有以下六個方面的成效:

1、重新定位鄉鎮職能,初步實現了方式的轉變。通過改革,對政府職能進行了新的思考和定位,初步解決了過去存在的重管理、輕服務,重下達任務、輕農村實際需要,習慣于行政命令、不善于發揮市場作用等弊端。鄉鎮政府的職能由過去的行政型、命令強迫型、管理型的方式轉變到服務型、法制型的職能上。

⑴明確“三個定位”。首先明確了鄉政府的職能和職責定位。鄉政府的職能和職責就是要由過去的催種催收,大包大攬轉加到加強引導、提供公共服務發展社會事業上來,把公益事業、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發展環境等政府該管的事管好,把不該由政府管的事交給社會和市場去經營。其次,明確了村級組織的職能和職責定位。村級組織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根本,組織農民發展優勢產業,組織農村中的富人、能人成為中介組織成員,通過他們引導群眾走向市場,同時,興辦鄉村企業,搞好新農村建設,維護社會穩定。第三,明確了領導的職能和職責定位。調整領導方式和方法,以服務為前提,努力學習一技之長,提高領導素質,加強政策引導,搞好政策服務,抓好組織協調。

⑵盤活“三個資源”。一是盤活了干部資源。按照縣委、縣政府下發的《鄉鎮機構改革試點實施意見》,制定了《黃花鄉機構改革試點方案》,規范了新設機構的運行機制,按人員編制方案對所有人員進行定編、定崗,定責,做到了“四有”即有地點、有崗位、有職責、有人員。按職能需要及干部所學的專業和鄉鎮積累的技能,在干部中開展了自報專長、競爭上崗,初步確定了人員。同時,采用量化管理的辦法推進干部管理機制改革,促進干部由被動應付型向主動服務型轉變。二是盤活了勞動力資源。重點抓了勞務摸底建檔和農村勞動力培訓及有組織的勞務輸出,成立了領導機構,健全了勞務輸出組織服務網絡,利用農閑有利時機,聘請縣農牧局、果業局、科技局、勞務辦等有關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舉辦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10期1654人(次),實現了勞務輸出由苦力型向技術型轉變、由自發無序輸轉向有市場的輸轉轉變。積極聯系可靠的勞務市場信息,實行跟蹤服務,努力維護在外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止目前,全鄉集中向我縣境內的新安、大柳開工建設和周寨、新周等企業及蘭州、銀川、新疆、西安等大城市,累計輸出勞力1537人,其中:就地輸轉816人,向外輸出721人,實現勞務收入614.8萬元以上,人均達到4000元。三是盤活了自然資源。重新整合鄉域內的自然資源,啟動鄉域內的能人創業。楊家溝村積極為群眾創業致富搭建平臺,將本村的荒山溝協調劃撥給致富能人袁春牛、李林保發展畜牧業,實現了自然資源向經營資本的轉變。

⑶著力“三個重點”。一是在服務體系建設方面。依托農業產業化服務中心組建了“草畜、林果、勞務輸轉”三大產業經營性社會協會組織,積極推行農戶合作型、技術服務承包型的發展模式,不斷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實效。二是在示范典型帶動方面。以典型培育為載體,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在鞏固發展上培育典型,不斷提高內涵,培育了高莊子村草畜產業專業村及新農村建設典型。目前,高莊子依托草畜產業專業村建設項目,投資248萬元,修建養畜暖棚35座,投放基礎母牛35頭,栽植仁用杏200畝,種草100畝培育5頭以上的養殖大戶30戶,牛飼養量達到456頭,實現畜牧業收入32.1萬元。按照新農村實施規劃,高莊子村整修各類用地78.2畝,在新村內建成“一縱三橫”主干道路1500米,拓寬村社道路3條6.8公里,硬化開通排洪渠550米,栽植側柏802株,薯塊松230株,建成塘壩1處5000立方米,村小學、新村部、衛生所完成主體工程,休閑廣場已投入使用。開工修建以拱家洼、剪子溝兩社為主體的“小康住宅 庭院經濟 增收產業 生態節能”四位一體模式的產業型家園45戶,現有35戶完成了主體工程,配套完成了“三通”。三是抓好龍頭企業建設。黃花鄉群眾觀念落后,思想保守,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先后4次組織群眾參觀學習,鼓勵突出產業優勢打造,建辦養殖園。按照“基地 協會 農戶”的模式,疏通產銷渠道,今年,在擴大榮盛養殖園養殖規模的基礎上,通過下派鄉干部任副會長,指導養殖能手閆李龍等,投資35萬元,建辦黃花塬養殖園,新建豬棚3座55間,購置飼料粉碎、攪拌設施3臺(件),配備畜疫設備,購回仔豬130口,豬存欄已達到288口,出售育肥豬和仔豬195口,實現銷售收入8.3元。全鄉的生豬飼養量達到4210口,出欄量達到1684口,實現銷售收入67.36萬元,為養豬產業鏈條延伸起到了典型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提升了“龍頭產業”的科技含量,促進了農民增收的步伐。

⑷實現“三個轉變”。一是重心由指揮型向服務型轉變。干部由以往的開會命令,對實情掌握不夠充分,而造成干群之間有距離的模式,變成赴“第一線”,摸實情,理思路,出實招,自己率先一步干起來,做給群眾看,帶動了廣大農民群眾走產業化發展的路子。二是干部作風由被動應付型向主動服務型轉變。干部在中由過去的“一刀切”安排,蒙混過日子,缺乏積極主動性向直接參與,有具體服務目標轉變,減少了人浮于事,難以管理的弊端,作風從“務虛”到“務實”轉變,效能進一步提高,作風進一步優化,鄉村干部變親民、為民、利民。四是服務方式和執政方式上由原來的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轉變、由執政為民向為民執政轉變,由“行政命令”向“管理服務”轉變。

2、規范機構設置,新的職能作用發揮顯現。設置的“三辦一部”、“四個中心一個站”。“三辦一部”主要負責黨務政務、經濟發展規劃實施、社會事業發展和人民武裝等。“四個中心一個站”主要承擔農業產業化發展、鄉級財務、勞務輸轉、法律援助服務和計劃生育等任務。這種機構設置強化了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組織協調等職能,順應了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尤其鄉農業產業化服務中心,以農業產業化服務為重點,堅持“養畜溫棚化、牛品改良化、飼草基地化、總量規?;?、防疫體系化”的“五位一體化”思路,鞏固提高了涼水泉等五村草畜產業整村推進片帶,加強了對高家坡等7個1000畝以上飼草基地管理,引進優良種畜和凍精品種,推廣先進飼養管理技術,縮短育肥周期,提高出欄率,做活、做大、做強草畜產業,使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今年,全鄉種植優質紫花苜蓿200畝,改良草地1200畝,牛飼養量達到8512頭,存欄6880頭,出欄1632頭,凍配改良基礎母牛435頭,已產犢的163頭,新增溫棚65座,培育5頭以上的養殖大戶98戶,實現畜牧業總收入261.1萬元,人均達到346.1元。同時,補植補造、補栽仁用杏、結杏苗木2.4萬株,新開小寨子對面山等2處三荒大點1450畝。加強化果業基地建設,對三處千畝仁用杏基地進行標準化管理,組織群眾落實了除草、果帶整修、病蟲害防治等各項管理措施2次,積極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多方籌資2.3萬元,購買新品種脫毒洋芋、黃豆籽種,在經濟林帶內套種285畝和795畝,長勢良好,有望增收。

3、合理精簡人員,減輕了行政運行成本。通過機構改革,全鄉24名村干部實行村支書、主任交叉任職或支書、主任“一肩挑”,有的還兼任合作社長,使村干部職數由原來的76人減少到目前的65人,精減11人,占村干部總人數的15,每年節省開支近3.6萬元。

4、推行競爭考核機制,創造了服務產業的平臺。通過機構改革,將大部分干部按照所學專業和特長,安排到相應的村、企業、協會等中介組織任職,使干部把以前的包村、包片、包點的機制向包產業、包項目典型、包重點轉移,干部本人也由當過去的“萬金油”干部轉變為“專長專用”。同時,按照形勢發展的需要,不等不靠,積極探索制定機構改革后新的干部考核機制和管理辦法,實行周小結,月評比,季考核,年匯總,實行一個產業組、一支服務隊、一套管理辦法、一套考核機制,打破過去的平均主義,進行績效掛鉤,使干部人人身上有壓力,個個肩上有擔子,消除過去干部等待觀望的依賴思想,增強干部的緊迫感、壓力感和主觀能動性,使干部真正把的著力點從過去的行政命令式開始向為農民生產提供服務、帶領和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等參與式服務上轉移。涼水泉村黨員袁占梅結合實施“雙培雙帶”工程,幫助涼水泉村確定了以“支部 協會”黨群共富經濟合作為平臺,以黨員能人、富人為骨干,帶動群眾走肉豬養殖產業規?;_發路子的思路。機構改革以來,共組織銷肉豬2100多口,輸出勞務60多人(次),實現收入152多萬元。

5、進一步轉變了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通過鄉鎮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的轉變,干部原來的催種催收、刮宮流產(計劃生育)變成了服務于民,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下派到村任職的干部以市場主體的身份參與到產業中去,通過研究市場調整產業結構,幫助群眾出點子、找路子、想辦法,搞指導、搞培訓,幫助農民解決生產難題,引導群眾轉變觀念。通過他們發揮自身優勢,把農民組織起來,走產業化致富的路子領辦經濟實體,共同創造機會解決就業、增收問題。通過帶領群眾創業、跑市場,廣辟流通渠道,為群眾提供信息、拿定單,解決農產品的銷售難的問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選派到油府莊村的李飛龍同志積極配合村黨支部,制定優惠政策,優化發展環境,發揮能人、富人作用,大力啟動民間個人資金。引導扶持致富能人袁得貴聯合袁喜文等6戶建辦了以種兔繁殖、銷售和技術咨詢為一體聚星養殖園。該園今年3月份動工建設,完成總投

資51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45萬元,流動資金6萬元,購置粉碎機、顆粒飼料機等機械設備12臺(件),運輸車6輛。修建兔棚15座75間,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目前飼養量達到3260只。同時,吸引黃寨鄉的致富能人李宏文資投資15萬元建辦了油府莊村水泥預制廠,已于5月份建成投產,建有廠房3間,硬化水平臺面156平方米,修建集雨水窖1眼,購置攪拌機、電焊機、切割機等機械設備6臺(件),機動運輸車1輛,主要以生產水泥檁條、水泥軌枕、鋼梁水泥椽、屋脊等各種規格的水泥制品為主,現已生產各類產品3600件(塊),實現銷售收入4.8萬元。涼水泉村選派干部劉偉賢同志,配合村黨支部、村委會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塬面百米經濟林帶內套種無公害脫毒138畝,整修拓寬涼后公路25公里,移動土方8立方米,通過驗收達到了四級公路標準,助推了各類運輸業的發展,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水么村選派干部賈文玉同志,依托勞務輸轉協會,向縣內礦區輸送勞務工80人,實現勞務收入32萬元,為農民增收提供了發展平臺。高莊子村選派干部張震同志,會同高莊子村兩委班子成員吃苦耐勞,積極創新,為高莊子村新農村建設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促進了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群眾高興地說:“我們貧困山區就需要像張助理這樣有知識、有頭腦、有創勁的好干部”。

6、加強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通過向村、企業或協會等中介組織選派干部,進一步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大部分村社干部、企業或中介組織負責人成為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領頭雁”,他們將自己的經驗、技術傳授給其他農戶,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二、機構改革中職能轉變存在的問題和今后思路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鄉鎮的內容、重點發生了變化,再加上鄉鎮撤并、人員分流和內設機構調整,打亂了鄉鎮多年形成的機制和管理體制。如何適應新的變化,及時調整思路,改進方式和方法,已成為當前鄉鎮的一項十分現實而又緊迫的任務。從目前情況來看,在鄉鎮職能轉變中還存在方面:

一是思想觀念不適應。長期以來,鄉鎮的重中之重就是財政收入、計劃生育、綜合治理,并且作為考核的硬指標,實行“一票否決”?,F在,不僅沿襲2000多年的“皇糧國稅”取消了,國家還給予農民各種補貼,由“多予少取”變為“只予不取”,“失重”,干部心理“失衡”,一些鄉干部因此無所事事、迷茫困惑、不知所措。

二是方法不適應。農業稅取消之前,鄉鎮干部主要是忙著“催種催收”。隨著農業稅的取消和中央相繼下發的幾個“一號文件”,農民的經營主體意識、民主法治意識明顯增強,單純靠行政命令開展失去存在基礎和意義。新形勢下,如何創新方法,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搞好公共服務,促進農民增收,大多數鄉鎮干部心里沒底。

三是發展思路不適應。農業稅取消后,雖然有轉移支付,但轉移支付是一個定數,且重在維持鄉鎮基本運轉,根本談不上償還債務、發展鄉村經濟和社會事業。農業無稅,鄉鎮無財,這對于長期習慣就農業抓農業的鄉鎮干部來說,是最大難題。

四是管理模式不適應。長期以來,鄉鎮政府往往以行政任務的方式把農業稅費等法定事項交由村民委員會執行完成,并對屬于村民自治范圍的生產、經營等具體活動加以干涉,用行政命令的方式進行領導和管理。新的形勢下,如何在推進村民自治的基礎上,實行對村社的指導、支持和幫助,成為鄉鎮干部必須解決的迫切課題。

四是鄉鎮事業單位資金不足,無法添置服務設施,難以開展推廣項目。如獸醫站沒有一家健全的醫療設施,群眾養殖防病治病亂找獸醫,對養殖業的發展影響很大。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將繼續圍繞以轉變鄉鎮職能、建設服務型和法制型政府為著眼點,著力抓好以下三個方面的。

一是狠抓思想觀念的轉變。政府的能力和作用是有限的,而市場和社會則有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和自我組織能力。應該說,自從國家產生以來,政府的作用從來都不是無限和萬能的。雖然政府一直在經濟、政治、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如果其角色和作用扮演發揮超過限度,則不僅自身不堪重負,反而會阻礙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要使每個干部認識到,雖然政府職能的轉變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政府權力的縮小,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其個人權力范圍的縮小或某些利益的損失,但改革就是權力和利益的再調整和再分配。對改革不能葉公好龍,要做一個真正的改革者,只要是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進步的改革都應堅決支持。

二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今后鄉鎮的重點,緊密結合我鄉農業和農村實際,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積極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方法和路子,把鄉鎮政府的職能轉移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上來,轉移到搞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

三是積極實施農村綜合改革。要結合完善鄉鎮機構改革,重點抓好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鄉鎮財政體制改革和鄉村兩級債務化解等,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為加快農村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是大力提高社會自我組織能力。在傳統的“強國家,弱社會”的治理模式下,一方面,政府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社會事務,另一方面,社會自身的組織能力很弱。在這樣一種局面下,如果政府突然把很多社會事務的管理職能轉移給社會,確實很有可能出現混亂現象。為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必須把政府的社會事務的管理職能的轉變與大力提高社會的自我組織能力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小政府,大社會”的治理模式。

五是加強鄉鎮干部的技能培訓。干部普遍反映,過去只圍繞收款而,干部整天想的是如何采取方法從農戶手中把錢要回來,而現在轉變為服務型,干部就不能適應。比如在果樹作物技術、農機使用、科技發展上基礎知識少?,F在要服務于群眾,就要加大培訓力度,鄉上要拿出經費,鼓勵和支持鄉干部自學和外出培訓,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識,搞好鄉鎮。

六是理順條塊關系,增強鄉鎮政府功能。教育、衛生、土地等以及直接為農業和農村經濟服務的其它機構的人、財、物,我們認為要下發給鄉鎮管理,逐步建立起適應農業產業化,小城鎮建設和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服務的新型事業機構運行體系。同時,把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管理職能應歸政府機關行使,而技術性、事務性、服務性的則由事業單位承擔。把過去政府機構與事業單位職能交叉不清的現象必須清除,切實實行政事分開。合理設置鄉鎮事業機構,將必要的為三農服務的農業、農技、農機、水利等部門合并為一個機構。只有理順了縣鄉關系,鄉鎮功能得到完善,才有利于鄉鎮行使領導和管理職能,實現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以確保我縣鄉鎮機構改革取得新的成果。

《鄉鎮機構改革情況匯報》來源于網,歡迎閱讀鄉鎮機構改革情況匯報。iTp

理,排查矛盾,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等。從而把鄉鎮的重點轉移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上來,把鄉鎮干部的精力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務上來,使政府建設開始由管理型向服務型和法制型轉變。

我鄉通過開展鄉鎮機構改革試點,有力地促進了各項的開展,初步達到了改革的目標和效果。概括起來,有以下六個方面的成效:

1、重新定位鄉鎮職能,初步實現了方式的轉變。通過改革,對政府職能進行了新的思考和定位,初步解決了過去存在的重管理、輕服務,重下達任務、輕農村實際需要,習慣于行政命令、不善于發揮市場作用等弊端。鄉鎮政府的職能由過去的行政型、命令強迫型、管理型的方式轉變到服務型、法制型的職能上。

⑴明確“三個定位”。首先明確了鄉政府的職能和職責定位。鄉政府的職能和職責就是要由過去的催種催收,大包大攬轉加到加強引導、提供公共服務發展社會事業上來,把公益事業、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發展環境等政府該管的事管好,把不該由政府管的事交給社會和市場去經營。其次,明確了村級組織的職能和職責定位。村級組織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根本,組織農民發展優勢產業,組織農村中的富人、能人成為中介組織成員,通過他們引導群眾走向市場,同時,興辦鄉村企業,搞好新農村建設,維護社會穩定。第三,明確了領導的職能和職責定位。調整領導方式和方法,以服務為前提,努力學習一技之長,提高領導素質,加強政策引導,搞好政策服務,抓好組織協調。

⑵盤活“三個資源”。一是盤活了干部資源。按照縣委、縣政府下發的《鄉鎮機構改革試點實施意見》,制定了《黃花鄉機構改革試點方案》,規范了新設機構的運行機制,按人員編制方案對所有人員進行定編、定崗,定責,做到了“四有”即有地點、有崗位、有職責、有人員。按職能需要及干部所學的專業和鄉鎮積累的技能,在干部中開展了自報專長、競爭上崗,初步確定了人員。同時,采用量化管理的辦法推進干部管理機制改革,促進干部由被動應付型向主動服務型轉變。二是盤活了勞動力資源。重點抓了勞務摸底建檔和農村勞動力培訓及有組織的勞務輸出,成立了領導機構,健全了勞務輸出組織服務網絡,利用農閑有利時機,聘請縣農牧局、果業局、科技局、勞務辦等有關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舉辦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10期1654人(次),實現了勞務輸出由苦力型向技術型轉變、由自發無序輸轉向有市場的輸轉轉變。積極聯系可靠的勞務市場信息,實行跟蹤服務,努力維護在外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止目前,全鄉集中向我縣境內的新安、大柳開工建設和周寨、新周等企業及蘭州、銀川、新疆、西安等大城市,累計輸出勞力1537人,其中:就地輸轉816人,向外輸出721人,實現勞務收入614.8萬元以上,人均達到4000元。三是盤活了自然資源。重新整合鄉域內的自然資源,啟動鄉域內的能人創業。楊家溝村積極為群眾創業致富搭建平臺,將本村的荒山溝協調劃撥給致富能人袁春牛、李林保發展畜牧業,實現了自然資源向經營資本的轉變。

⑶著力“三個重點”。一是在服務體系建設方面。依托農業產業化服務中心組建了“草畜、林果、勞務輸轉”三大產業經營性社會協會組織,積極推行農戶合作型、技術服務承包型的發展模式,不斷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實效。二是在示范典型帶動方面。以典型培育為載體,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在鞏固發展上培育典型,不斷提高內涵,培育了高莊子村草畜產業專業村及新農村建設典型。目前,高莊子依托草畜產業專業村建設項目,投資248萬元,修建養畜暖棚35座,投放基礎母牛35頭,栽植仁用杏200畝,種草100畝培育5頭以上的養殖大戶30戶,牛飼養量達到456頭,實現畜牧業收入32.1萬元。按照新農村實施規劃,高莊子村整修各類用地78.2畝,在新村內建成“一縱三橫”主干道路1500米,拓寬村社道路3條6.8公里,硬化開通排洪渠550米,栽植側柏802株,薯塊松230株,建成塘壩1處5000立方米,村小學、新村部、衛生所完成主體工程,休閑廣場已投入使用。開工修建以拱家洼、剪子溝兩社為主體的“小康住宅 庭院經濟 增收產業 生態節能”四位一體模式的產業型家園45戶,現有35戶完成了主體工程,配套完成了“三通”。三是抓好龍頭企業建設。黃花鄉群眾觀念落后,思想保守,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先后4次組織群眾參觀學習,鼓勵突出產業優勢打造,建辦養殖園。按照“基地 協會 農戶”的模式,疏通產銷渠道,今年,在擴大榮盛養殖園養殖規模的基礎上,通過下派鄉干部任副會長,指導養殖能手閆李龍等,投資35萬元,建辦黃花塬養殖園,新建豬棚3座55間,購置飼料粉碎、攪拌設施3臺(件),配備畜疫設備,購回仔豬130口,豬存欄已達到288口,出售育肥豬和仔豬195口,實現銷售收入8.3元。全鄉的生豬飼養量達到4210口,出欄量達到1684口,實現銷售收入67.36萬元,為養豬產業鏈條延伸起到了典型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提升了“龍頭產業”的科技含量,促進了農民增收的步伐。

⑷實現“三個轉變”。一是重心由指揮型向服務型轉變。干部由以往的開會命令,對實情掌握不夠充分,而造成干群之間有距離的模式,變成赴“第一線”,摸實情,理思路,出實招,自己率先一步干起來,做給群眾看,帶動了廣大農民群眾走產業化發展的路子。二是干部作風由被動應付型向主動服務型轉變。干部在中由過去的“一刀切”安排,蒙混過日子,缺乏積極主動性向直接參與,有具體服務目標轉變,減少了人浮于事,難以管理的弊端,作風從“務虛”到“務實”轉變,效能進一步提高,作風進一步優化,鄉村干部變親民、為民、利民。四是服務方式和執政方式上由原來的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轉變、由執政為民向為民執政轉變,由“行政命令”向“管理服務”轉變。

2、規范機構設置,新的職能作用發揮顯現。設置的“三辦一部”、“四個中心一個站”。“三辦一部”主要負責黨務政務、經濟發展規劃實施、社會事業發展和人民武裝等。“四個中心一個站”主要承擔農業產業化發展、鄉級財務、勞務輸轉、法律援助服務和計劃生育等任務。這種機構設置強化了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組織協調等職能,順應了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尤其鄉農業產業化服務中心,以農業產業化服務為重點,堅持“養畜溫棚化、牛品改良化、飼草基地化、總量規?;?、防疫體系化”的“五位一體化”思路,鞏固提高了涼水泉等五村草畜產業整村推進片帶,加強了對高家坡等7個1000畝以上飼草基地管理,引進優良種畜和凍精品種,推廣先進飼養管理技術,縮短育肥周期,提高出欄率,做活、做大、做強草畜產業,使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今年,全鄉種植優質紫花苜蓿200畝,改良草地1200畝,牛飼養量達到8512頭,存欄6880頭,出欄1632頭,凍配改良基礎母牛435頭,已產犢的163頭,新增溫棚65座,培育5頭以上的養殖大戶98戶,實現畜牧業總收入261.1萬元,人均達到346.1元。同時,補植補造、補栽仁用杏、結杏苗木2.4萬株,新開小寨子對面山等2處三荒大點1450畝。加強化果業基地建設,對三處千畝仁用杏基地進行標準化管理,組織群眾落實了除草、果帶整修、病蟲害防治等各項管理措施2次,積極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多方籌資2.3萬元,購買新品種脫毒洋芋、黃豆籽種,在經濟林帶內套種285畝和795畝,長勢良好,有望增收。

3、合理精簡人員,減輕了行政運行成本。通過機構改革,全鄉24名村干部實行

村支書、主任交叉任職或支書、主任“一肩挑”,有的還兼任合作社長,使村干部職數由原來的76人減少到目前的65人,精減11人,占村干部總人數的15,每年節省開支近3.6萬元。

4、推行競爭考核機制,創造了服務產業的平臺。通過機構改革,將大部分干部按照所學專業和特長,安排到相應的村、企業、協會等中介組織任職,使干部把以前的包村、包片、包點的機制向包產業、包項目典型、包重點轉移,干部本人也由當過去的“萬金油”干部轉變為“專長專用”。同時,按照形勢發展的需要,不等不靠,積極探索制定機構改革后新的干部考核機制和管理辦法,實行周小結,月評比,季考核,年匯總,實行一個產業組、一支服務隊、一套管理辦法、一套考核機制,打破過去的平均主義,進行績效掛鉤,使干部人人身上有壓力,個個肩上有擔子,消除過去干部等待觀望的依賴思想,增強干部的緊迫感、壓力感和主觀能動性,使干部真正把的著力點從過去的行政命令式開始向為農民生產提供服務、帶領和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等參與式服務上轉移。涼水泉村黨員袁占梅結合實施“雙培雙帶”工程,幫助涼水泉村確定了以“支部 協會”黨群共富經濟合作為平臺,以黨員能人、富人為骨干,帶動群眾走肉豬養殖產業規?;_發路子的思路。機構改革以來,共組織銷肉豬2100多口,輸出勞務60多人(次),實現收入152多萬元。

5、進一步轉變了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通過鄉鎮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的轉變,干部原來的催種催收、刮宮流產(計劃生育)變成了服務于民,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下派到村任職的干部以市場主體的身份參與到產業中去,通過研究市場調整產業結構,幫助群眾出點子、找路子、想辦法,搞指導、搞培訓,幫助農民解決生產難題,引導群眾轉變觀念。通過他們發揮自身優勢,把農民組織起來,走產業化致富的路子領辦經濟實體,共同創造機會解決就業、增收問題。通過帶領群眾創業、跑市場,廣辟流通渠道,為群眾提供信息、拿定單,解決農產品的銷售難的問題,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選派到油府莊村的李飛龍同志積極配合村黨支部,制定優惠政策,優化發展環境,發揮能人、富人作用,大力啟動民間個人資金。引導扶持致富能人袁得貴聯合袁喜文等6戶建辦了以種兔繁殖、銷售和技術咨詢為一體聚星養殖園。該園今年3月份動工建設,完成總投資51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45萬元,流動資金6萬元,購置粉碎機、顆粒飼料機等機械設備12臺(件),運輸車6輛。修建兔棚15座75間,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目前飼養量達到3260只。同時,吸引黃寨鄉的致富能人李宏文資投資15萬元建辦了油府莊村水泥預制廠,已于5月份建成投產,建有廠房3間,硬化水平臺面156平方米,修建集雨水窖1眼,購置攪拌機、電焊機、切割機等機械設備6臺(件),機動運輸車1輛,主要以生產水泥檁條、水泥軌枕、鋼梁水泥椽、屋脊等各種規格的水泥制品為主,現已生產各類產品3600件(塊),實現銷售收入4.8萬元。涼水泉村選派干部劉偉賢同志,配合村黨支部、村委會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塬面百米經濟林帶內套種無公害脫毒138畝,整修拓寬涼后公路25公里,移動土方8立方米,通過驗收達到了四級公路標準,助推了各類運輸業的發展,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水么村選派干部賈文玉同志,依托勞務輸轉協會,向縣內礦區輸送勞務工80人,實現勞務收入32萬元,為農民增收提供了發展平臺。高莊子村選派干部張震同志,會同高莊子村兩委班子成員吃苦耐勞,積極創新,為高莊子村新農村建設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促進了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群眾高興地說:“我們貧困山區就需要像張助理這樣有知識、有頭腦、有創勁的好干部”。

6、加強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通過向村、企業或協會等中介組織選派干部,進一步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大部分村社干部、企業或中介組織負責人成為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領頭雁”,他們將自己的經驗、技術傳授給其他農戶,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二、機構改革中職能轉變存在的問題和今后思路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鄉鎮的內容、重點發生了變化,再加上鄉鎮撤并、人員分流和內設機構調整,打亂了鄉鎮多年形成的機制和管理體制。如何適應新的變化,及時調整思路,改進方式和方法,已成為當前鄉鎮的一項十分現實而又緊迫的任務。從目前情況來看,在鄉鎮職能轉變中還存在方面:

一是思想觀念不適應。長期以來,鄉鎮的重中之重就是財政收入、計劃生育、綜合治理,并且作為考核的硬指標,實行“一票否決”?,F在,不僅沿襲2000多年的“皇糧國稅”取消了,國家還給予農民各種補貼,由“多予少取”變為“只予不取”,“失重”,干部心理“失衡”,一些鄉干部因此無所事事、迷茫困惑、不知所措。

二是方法不適應。農業稅取消之前,鄉鎮干部主要是忙著“催種催收”。隨著農業稅的取消和中央相繼下發的幾個“一號文件”,農民的經營主體意識、民主法治意識明顯增強,單純靠行政命令開展失去存在基礎和意義。新形勢下,如何創新方法,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搞好公共服務,促進農民增收,大多數鄉鎮干部心里沒底。

三是發展思路不適應。農業稅取消后,雖然有轉移支付,但轉移支付是一個定數,且重在維持鄉鎮基本運轉,根本談不上償還債務、發展鄉村經濟和社會事業。農業無稅,鄉鎮無財,這對于長期習慣就農業抓農業的鄉鎮干部來說,是最大難題。

四是管理模式不適應。長期以來,鄉鎮政府往往以行政任務的方式把農業稅費等法定事項交由村民委員會執行完成,并對屬于村民自治范圍的生產、經營等具體活動加以干涉,用行政命令的方式進行領導和管理。新的形勢下,如何在推進村民自治的基礎上,實行對村社的指導、支持和幫助,成為鄉鎮干部必須解決的迫切課題。

四是鄉鎮事業單位資金不足,無法添置服務設施,難以開展推廣項目。如獸醫站沒有一家健全的醫療設施,群眾養殖防病治病亂找獸醫,對養殖業的發展影響很大。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將繼續圍繞以轉變鄉鎮職能、建設服務型和法制型政府為著眼點,著力抓好以下三個方面的。

一是狠抓思想觀念的轉變。政府的能力和作用是有限的,而市場和社會則有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和自我組織能力。應該說,自從國家產生以來,政府的作用從來都不是無限和萬能的。雖然政府一直在經濟、政治、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如果其角色和作用扮演發揮超過限度,則不僅自身不堪重負,反而會阻礙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要使每個干部認識到,雖然政府職能的轉變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政府權力的縮小,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其個人權力范圍的縮小或某些利益的損失,但改革就是權力和利益的再調整和再分配。對改革不能葉公好龍,要做一個真正的改革者,只要是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進步的改革都應堅決支持。

二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今后鄉鎮的重點,緊密結合我鄉農業和農村實際,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積極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方法和路子,把鄉鎮政府的職能轉移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上來,轉移到搞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

三是積極實施農村綜合改革。要結合完善鄉鎮機構改革,重點抓好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鄉鎮財政體制改革和鄉村兩級債務化解等,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為加快農村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是大力提高社會自我組織能力。在傳統的“強國家,弱社會”的治理模式下,一方面,政府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社會事務,另一方面,社會自身的組織能力很弱。在這樣一種局面下,如果政府突然把很多社會事務的管理職能轉移給社會,確實很有可能出現混亂現象。為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必須把政府的社會事務的管理職能的轉變與大力提高社會的自我組織能力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小政府,大社會”的治理模式。

五是加強鄉鎮干部的技能培訓。干部普遍反映,過去只圍繞收款而,干部整天想的是如何采取方法從農戶手中把錢要回來,而現在轉變為服務型,干部就不能適應。比如在果樹作物技術、農機使用、科技發展上基礎知識少?,F在要服務于群眾,就要加大培訓力度,鄉上要拿出經費,鼓勵和支持鄉干部自學和外出培訓,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識,搞好鄉鎮。

六是理順條塊關系,增強鄉鎮政府功能。教育、衛生、土地等以及直接為農業和農村經濟服務的其它機構的人、財、物,我們認為要下發給鄉鎮管理,逐步建立起適應農業產業化,小城鎮建設和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服務的新型事業機構運行體系。同時,把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管理職能應歸政府機關行使,而技術性、事務性、服務性的則由事業單位承擔。把過去政府機構與事業單位職能交叉不清的現象必須清除,切實實行政事分開。合理設置鄉鎮事業機構,將必要的為三農服務的農業、農技、農機、水利等部門合并為一個機構。只有理順了縣鄉關系,鄉鎮功能得到完善,才有利于鄉鎮行使領導和管理職能,實現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以確保我縣鄉鎮機構改革取得新的成果。

《鄉鎮機構改革情況匯報》來源于網,歡迎閱讀鄉鎮機構改革情況匯報。iTp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鄉鎮干部年度個人總結下一篇:鄉鎮紀委年度工作計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