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醫學生感恩品質及感恩教育論文

2022-04-12

今天小編給大家找來了《醫學生感恩品質及感恩教育論文(精選3篇)》的相關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摘要:為深入分析高職醫學專業受資助學生感恩教育現狀,以期能夠強化學生的感恩意識,促進高職醫學專業受資助學生感恩教育的發展與進步。本文從創造感恩環境,培養感恩意識、完善制度保障,激發感恩情感、勵志樹人,鑄就感恩品質、尊重寬容,彰顯感恩情懷等幾方面入手,有助于提高高職院校感恩教育的有效性,促進高職院校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醫學生感恩品質及感恩教育論文 篇1:

醫學院校受資助學生的感恩教育探析

摘要:加強醫學院校貧困生群體的感恩教育是其健康成長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必須高度重視感恩教育,以多種教育形式融合培養高校貧困生的感恩理念,并付諸實踐。

關鍵詞:資助 醫學生 感恩

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開展過程中,我們注意到,當前的資助政策體系力求能夠全方位解決特困生的經濟困難問題,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受助學生的教育?!搬t者仁術,無德不立”、“醫者仁心”,這些在受助醫學生身上沒能得以體現。受助醫學生不懂得感恩、感動,他們的言行和我們的期望相差甚遠,感恩在他們身上明顯缺失。

1 感恩缺失的表現及原因

在醫學院校資助工作中確實出現了一些與感恩不和諧的現象。有些學生抱著“國家的錢不用白不用”偏頗心態;有些則產生了自己應該得到、并且能得到更多資助的依賴心理。此外,不誠信行為時有發生,一些大學生畢業后對國家的助學貸款拖欠不還,對學校催交學費表示不滿,部分學生不愿感恩。

缺失的原因有:社會教育的失調。眼下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恣意泛濫.能用一顆真心奉獻和無私付出的人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報答;家庭教育的偏差。父母與兒女之間的情感本來應為雙向互動的,但現在竟成為單線,僅有父母對兒女的無私奉獻,這也造成了不少孩子成了不懂感謝、不愿感激的“冷漠一代”;學校教育的偏頗?,F今就業單位選拔人才的標準是看重成績、證書,輕視品德和情感。這也致使很多學生忽視個人修養的提升。

2 感恩教育的意義

感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素質,是大學生的基本道德素養。讓學生懂得知恩報恩,不僅是一種傳統美德,使學生對父母的養育懷有感恩之心,對師長的教誨有感恩之意,對社會的救助存有感恩之情,這對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

2.1 提升醫學生的道德修養

教育受助醫學生要學會分享,學會給予,懂得尊重與欣賞,養成互愛互助行為。心存感恩的人,才能收獲更多的人生幸福和生活快樂,能擯棄沒有意義的怨天尤人。

2.2 造就大學生精神氣概

將感恩教育融入大學精神,營造校園感恩文化。大學文化是大學精神的載體,也是大學精神的反應??梢葬槍κ苤t學生的特點,把校園文化搞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讓大家在輕松的氛圍中得到教育,使感恩教育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融入校園文化,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2.3 提升醫療行業的從業風氣

目前醫患關系緊張,但我們若能從受助醫學生的教育層面鋪開,讓感恩意識駐長在心間,時時能以病人為中心,從病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把病人當做自己的家人,學會用一顆真誠的包容的感恩的心來面對,急他們所急,想他們所想,我們的醫患關系將是多么的和諧。

3 感恩教育的途徑措施

感恩,不僅是一種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個基本要素,做為醫學生真正擁有一顆感恩之心,是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的現實要求。要融感恩教育于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

3.1 創建濃厚的感恩文化基礎

弘揚傳統文化,開設中華傳統文化必修課程,能為大學生感恩教育的開展提供深厚的土壤??梢越M織學生開展讀書活動,經研讀古籍《論語》等,同時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成長經歷談談對感恩的領悟,使其有意識地去挖掘讓自己感動的事情,引導學生用感恩的心態對待生活。所以,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則是創建感恩教育的文化基礎。

3.2 樹立正確的感恩價值觀念

價值觀是一個人對事物的是非、善惡、美丑等含有判斷色彩的一種基本信念與看法。通過教育,讓大學生知道知恩圖報,只有認恩、知恩才能感恩。而感恩教育須先讓學生認識到他們所獲得的一切并非是理所當然的。

3.3 開展良好的醫德醫風教育

收集國內外、古今中外名醫的成長經歷、行醫歷程等,將其事跡分類整理,供學生學習,同時制作成宣傳材料張貼在學生公寓、教室等場所,使學生耳濡目染,感受優秀醫生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將感恩教育融入到專業教育中。同時提倡任課教師也要身體力行,對學生言傳身教,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4 樹立典型的感恩人物案例

開展“感恩人物”評選活動,將學生的事跡制成視頻組織同學進行評比。在教育過程中,其實有不少學生身上具有很優秀的品德,他們對待父母、同學、社會都能心懷感恩,樂于奉獻,具有寬廣的胸懷,誠信的品質等等。我們號召同學們發現身邊人不平凡的閃光點,用實實在在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將更具實效性和說服力。

學校作為感恩教育的主要渠道,但僅靠學校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家庭、社會各方面都應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以形成協調一致的教育網絡,發揮各自的作用。切實加強醫學生感恩教育,是強化醫學生內在動機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醫學生職業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6卷)[M].人民出版社,1971:197.

[2]喻文德.加強大學生感恩教育[J].當代青年研究,2005,(18):1l-14.

[3]蘭軍瑞.對當代大學生實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對策[J].中州學刊,2006,(13):134-136.

[4]吳莉莉,陸菁.創新高校貧困生的教育引導模式[J].文教資料,2011,(1).

作者簡介:楊靜(1975-),女,江蘇徐州人,文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徐州醫學院醫學影像學院,江蘇徐州 221004

作者:楊靜

醫學生感恩品質及感恩教育論文 篇2:

高職醫學專業受資助學生感恩教育現狀研究

摘要:為深入分析高職醫學專業受資助學生感恩教育現狀,以期能夠強化學生的感恩意識,促進高職醫學專業受資助學生感恩教育的發展與進步。本文從創造感恩環境,培養感恩意識、完善制度保障,激發感恩情感、勵志樹人,鑄就感恩品質、尊重寬容,彰顯感恩情懷等幾方面入手,有助于提高高職院校感恩教育的有效性,促進高職院校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高職醫學專業;受資助學生;感恩教育現狀

引言:隨著高職院校教育改革進程的快速推進,對高職學生的感恩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充分發揮感恩教育的重要作用,使高職院校大學生能夠樹立感恩意識,已經成為了當前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普遍關注的重點課題。本文通過對高職醫學專業受資助大學生感恩教育的現狀與高職醫學專業受資助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幾點思考,對于強化大學生的感恩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感恩教育的意義

感恩教育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知恩圖報的行為,是人們對大自然、社會以及他人所給予幫助時的一種真誠回報的情感。感恩教育既是一種情感教育,也是一種道德教育,更是一種人性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利用教育手段與教育方式,向受教育者進行以情動情、以德報德以及以人性喚起人性的知恩感恩教育,從而使受教育者能夠將感恩形成一種下意識的思維意識與行為習慣,從而成為受教育者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高職醫學專業學生的感恩教育也被社會各界所關注。加強高職醫學專業學生的感恩教育,營造校園感恩氛圍,有助于培養醫學專業學生的責任感和自治自理能力,也能夠讓醫學專業的學生懂得感恩的重要性,同時也能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合格的醫學人才。

二、高職醫學專業受資助大學生感恩教育的現狀

當前大學生大多數都是00后,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尤其是很多學生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在父母以及祖輩的溺愛下長大,因而普遍缺乏奉獻精神,還有一些學生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更是養成了自私自利的行為習慣。在這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下,一些高職醫學專業受到資助的大學生也存在著曲解現實、自私埋怨等心理,有的認為自己所受到的資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還有的更是認為自己當前所受到的資助還不夠,還應該得到更多。這些大學生顯然缺乏感恩意識,更沒有將感恩付諸于行動[1]。

三、高職醫學專業受資助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道德教育的第一場所,也是對人影響最大最長遠的地方。00后大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很多孩子的父母將給予子女更好的生活變為了自身的人生理想與奮斗動力,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往往會無底線的對孩子溺愛,進而造成很多大學生形成了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而正是這些無私的溺愛,恰恰反映出了家庭教育中思想道德觀念的偏差或缺失,總有一些父母認為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愛能夠使孩子懂得用愛來回饋愛,卻不想很多孩子卻因此而認為父母對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甚至還認為別人對自己的付出都是對方心甘情愿的,所以自己也就心安理得的接受著對方的幫助,而毫無感恩之心,這些都是當代大學生家庭觀念錯位、感恩意識缺失的表現。

(二)德育智育失衡

高職院校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所影響,在升學率與就業率的雙重壓力下,導致教學活動呈現明顯的功利化傾向,教師普遍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上,對感恩教育有所忽視。很多高職院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沒有對學生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也缺乏感恩道德實踐活動,從而導致一些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缺乏,更不具備感恩意識。此外,高職院校的扶貧資助活動還停留在表面化,沒有將扶貧與扶志進行有效串聯,只是在經濟層面上給予了學生一定的幫助,卻沒有重視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引導。因此,高職院校除了要對貧困學生進行經濟上的幫助外,還要對其進行勵志教育與感恩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的頑強意志與感恩情懷。

(三)不良風氣影響

當今社會雖然科技發達,但在商品經濟的沖擊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及利己主義思想侵蝕著部分學生,一些學生的價值觀與道德觀逐漸偏向歧途,扭曲的意識形態嚴重影響了醫學專業學生的健康成長。此外,當前的醫療衛生體制也讓人有所失望,如讓病患做一些非必要的輔助檢查、收受醫藥回扣等。這些醫療亂象嚴重影響了醫生形象,更造成了醫患矛盾的激化。這些亂象正是當前醫務工作者責任感弱化以及感恩意識缺失的表現,在這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下,很多醫學專業的學生也認為與其他專業相比,醫學專業學制較久,且學費較高,不平衡的念頭在心里滋生。因此,這些學生的學習目標也發生了轉變,從“治病救人”變成了“如何盡快收回成本”,忘記了醫生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

(四)多種文化沖擊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也逐漸增多,多種文化的碰撞對高職醫學專業的學生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很多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從我國傳統的文化道德層面來說,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從商業文化的層面而言,商人逐利、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在這種矛盾思想的作用下,一些大學生價值取向嚴重受到影響,進而使其缺失了感恩意識[2]。

四、加強高職醫學專業受資助學生感恩教育的對策

(一)創造感恩環境,培養感恩意識

學校在開展感恩教育時,應使受資助的學生充分理解“恩”的內涵,使其明白他人的無私奉獻并不是理所當然,這些都是在美好思想品德作用下,施予者無私奉獻給受予者的恩賜,也是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的凝集。因此,受資助者必須要具備感恩之心,并將這種情感內化為自身的道德行為標準,進而用實踐行動的方式來回饋社會,有助于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

(二)完善制度保障,激發感恩情感

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與健全的制度能夠為感恩教育實現最佳效果提供重要保障。因此,高職院校在進行感恩教育時,應建立健全的感恩評價機制,如應將家庭貧困學生在學習、生活以及消費等各方面的誠信狀況納入到受資助資格的審核評價機制中,并對其進行有效監督。再如高職院校在對家庭貧困學生進行經濟補助時,應要求學生履行相應的義工義務,從而實現教育與管理的合理融合。感恩教育的制度化對于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學生道德素養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提高感恩教育的有效性。

(三)勵志樹人,鑄就感恩品質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育人成才。當前,我國的助學制度普遍采用的是“授人以漁”的策略,然而“授人以漁”只能助貧卻難以達到立志樹人的作用?;诖?,可以動員家庭貧困學生以勤工儉學的方式來減輕經濟壓力,還可以使家庭貧困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現自我教育。同時,也應該加強對家庭貧困學生的勵志教育與感恩教育,使其能夠堅定利用自身所學知識、回饋社會的決心與信心,有助于鑄就學生的感恩品質。

(四)尊重寬容,彰顯感恩情懷

無論是高職院校還是社會力量在對大學生進行資助時,都應以“尊重寬容”作為行動原則。很多家庭貧困學生由于受環境影響壓力過大,容易產生自卑、孤僻以及焦慮等心理,且自尊心極其敏感脆弱。所以要注重加強對受助學生的心理關懷,要具有尊重行為或態度。因此,在感恩教育中,尊重、理解與寬容應該值得每個人學習,有助于凸顯人文關懷[3]。

結論:通過研究與分析,我們應充分發揮感恩教育的重要作用,從創造感恩環境,培養感恩意識、完善制度保障,激發感恩情感、勵志樹人,鑄就感恩品質、尊重寬容,彰顯感恩情懷等方面,不斷提高高職醫學生的感恩情懷,促進醫學生的道德素養,從而能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呂晶. 高職院校貧困學生資助認知及德育發展現狀分析[J]. 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32(010):107-108,110.

[2]朱勝祥,何佩瑤,諸葛明雙,等. 民族地區醫科院校資助育人教育資源現狀調查--以右江民族醫學院為例[J]. 現代教育論壇,2019,002(006):P.44-46.

[3]吳月蘋,陳晶. 醫學生感恩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以廣東省某醫科大學為例[J]. 中國社會醫學雜志 2020年37卷3期,255-258頁,ISTIC,2020.

作者:凌暢

醫學生感恩品質及感恩教育論文 篇3: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串聯”模式

摘要:本論文根據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嘗試提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串聯”模式。此模式的內容有:(1)在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課程應占主導地位,起到“線”的作用,把心理咨詢、學生活動等串聯了起來;(2)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上,以感恩教育作為主線,把大學生自我意識、人際交往、學習問題、戀愛與適應等問題串聯起來;(3)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形式上,以“行動導向教學法”為主線,把傳統講授法、案例教學法等串聯起來。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串聯;創新模式

當前,我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面臨著競爭的良好環境,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方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高職大學生面臨著多元文化思潮和價值觀的沖擊,他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實踐性、選擇性、開放性、差異性逐步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難度正在加大。

縱觀現今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在姚本先,陸璐的《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現狀與展望》(心理科學,2007,30(2):485—488)中指出,目前高校里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主要是以下幾種:1.開設心理學課程和心理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2.建立咨詢機構;3.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4.營造良好的校園氣氛;5.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6、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或選擇性地開展必修課。在這些途徑中,以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與輔導工作為主,輔以展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知識講座工作的模式得到了絕大多數高校的認同與使用。在絕多數高校里,把心理咨詢放在了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里的中心位置,認為心理咨詢發展程度決定著一個高校的心理健康體系的完善性,實際上,心理咨詢雖然具有針對性與解決問題的作用,卻不能起到全面而預防的功能。因此,在這種模式實施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收效甚微。每年不少大學生因為各種問題而自殺或出現精神問題。為此,我們應以高職教育理念為基礎,探索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模式,力求把心理健康工作做到更好更突出。

一直以來,為了與本科通識教育區別,高職院校的課程更多強調知識的易懂性、實用性。而實際上,不論是課程教育也好、心理咨詢也好,高職院校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跟普通高校相差無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現實教學中,除了教材標榜是高職院校專用外,教師授課的內容、方式方法等,并沒有體現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特點,沒有達到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的效果。所以,在課程的教育上,我們應該作出內容上的創新,以達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要求;在開展形式上,我們應打破傳統,發展符合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特點的教育途徑。為此,本文嘗試提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串聯”模式。

一、構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串聯”模式的初步框架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串聯”模式包括以下內容:

1、在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課程應占主導地位,起到“線”的作用。圍繞課程這個中心,建立咨詢機構,開展心理咨詢,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心理健康活動。在此模式中,課程作為“線”把心理咨詢、學生活動等串聯了起來。

2、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上,以感恩教育作為主線,把大學生自我意識、人際交往、學習問題、戀愛與適應等問題串聯起來,也就是說在整個課程內容上貫穿著“感恩教育”的觀點,使學生明白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一種責任;知恩圖報,有恩必報,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通過感恩,達到心理健康的更好效果。

在現代,感恩成為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領域。心理學家從不同的理論基礎出發,提出了感恩的認知情緒理論、情感體驗理論、道德情感理論等,闡述了對感恩心理的認識,包括感恩的實質、感恩產生所依賴的條件、感恩的作用等。因此,我們可以借鑒心理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3、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形式上,以“行動導向教學法”為主線,把傳統講授法、案例教學法等串聯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課堂,學會主動學習。

(1)角色換位法。角色換位法可以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的實際教學運用的一個創新之舉。角色換位,顧名思義,就是“師”與“生”的角色進行互換,讓學生當老師參與教學過程,查閱相關資料,備課,上課,組織課堂教學等等,而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導學生在學習中自主發現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借助身邊的各種資源如工具書、參考資料、網絡資源等,學會自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形成知識經濟社會所需要的自學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這樣的方式,能使學生在走出我們的課堂后,能獨立自主地學習與思考,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人曾用角色換位法對所授課班級進行了對照實驗。首先,隨機抽取了2個班級作為實驗班實行角色換位法,期間,課堂氣氛活躍,互動頻繁,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牢固,教學效果很好。在對照班中,我們采取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明顯差很多,盡管授課教師不斷運用各種貼合學生生活的實際例子,但學生依舊睡覺、玩手機或查看其它課外書。隨后,我們用簡易問卷對實驗班與比照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學生對課程的參與程度有明顯差異(p<0.01),實驗班學生的平均參與率達到96.34%,而比照班的學生平均參與率只有61.71%;實驗班與比照班學生在知識的理解程度上也有明顯差異(p<0.01),實驗班學生在知識的理解度上平均值水平達到93.23%,而比照班學生的知識理解度平均分值水平只有58.87%,另外,實驗班與比照班在對教師的滿意度上也有差異。這些數據均表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運用行動教學法遠遠優于傳統講授法,而其中“角色換位法”更能將學生課堂積極性與知識攝入兩者完美融匯在一起。

(2)角色扮演法。以心理劇和角色扮演的形式,把現實中遇到的問題呈現出來,要求學生自己寫劇本,可親自參加演出和扮演,也可作為旁觀者去內省問題的根源。例如,學生宿舍人際問題、戀人之間的爭吵、沉迷于網絡等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學生在表演的過程當中,會反省自己是否也存在這些問題,也會與教師商量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這樣便可以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挫折,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調查分析法。為了增加學生對心理健康的關注,提高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我們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做有關大學生心理方面的調查。

以上這些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運用充分調動了學生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知識的掌握能力,拉近了與教師的距離,達到了雙贏的局面。

4、在課程的考試模式上,以“學生的日常評價體系”為主線,把傳統的閉卷考試與開卷考試形式串聯起來。我們應以學生平日上課的表現和對知識的理解及運用為評價標準進行考核。這樣的考核方式不僅有效地考核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運用程度,還促進了學生動手能力的發展,增強了團隊合作精神。

二、構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串聯”模式的步驟

1、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結構。全面整合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下的各種方法,突出課程教育的普遍及預防性作用。

2、加強對高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根據社會需求,著力培養高職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挖掘他們的潛能;著力培養高職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意識,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能力和職業遷移能力。

3、整合課程內容,以行動導向教學法為主線,突出課程的應用性。合理安排課程內容,將素質拓展訓練與理論知識結合起來,將個別咨詢與團體輔導結合起來,將靈活的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案例結合起來。

4、靈活地分配師資。要建立一支配置合理的心理教師隊伍,對專任教師、任課教師、實訓教師、兼職教師進行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教育、潛能開發、危機干預等內容的定期培訓和專題講座。

討論:

1、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數據的支撐力度不夠,在考核課程的適用性上缺乏有效的評價標準。盡管我們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設計了簡易的問卷來調查學生對課程的評價,但問卷的信度及效度沒有得到充分論證。往后,我們將加強對學生各種數據的收集,經過科學的分析、統計來驗證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串聯”模式的有效性。

2、在本研究中,我們對課程內容的改革上研究不充分,應加強對國內外各種文獻的學習與研究,將感恩教育的內容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

(作者單位:廣東工商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華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方法與途徑.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3 20(4)

[2]姚本先,陸璐.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展望.心理科學.2007 30(2)

[3]李玉春.[六邊形]模式: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必需

[4]廖桂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構研究.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19(5)

[5]華利平.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素質培養[J].中國健康教育,1999(11):77.

[6]朱美燕.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協同模式的構建[J].教育探索,2006(8):94-96.

[7]韋林.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討[J].高教論壇,2006(8).

[8]易曉敏,李燕.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系統思考.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 17(4)

[9]曹新美,劉翔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與積極心理學取向.教師教育研究.2006 18(3)

[10]王玲.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其對策[J].前沿,1995,5:41-42

[11]馬建青,王東莉,金海燕.大學生心理衛生課程十年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1997,2:79-82.

[12]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12.

[13]楊眉等著.大學生健康人格塑造[M].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

[14]俞少華,張亞林,羅愛蘭,胡凱.大學生心理輔導模式的研究.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 17(4)

[15]陳林慶,石澳寶.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中國臨床康復.2003 7(21)

[16]肖永春,劉明波,高山川.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現狀分析.復旦教育論壇.2005 3(2)

[17]崔景貴.社會轉型期大學生心理問題分析[J].高教理論與實踐,1999,(4):56-57.

[18]梅傳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

[19]高清平,袁也豐,萬愛蘭,郭明. 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心身健康狀況的影響.江西醫學院學報.2005.45(6)

[20]黃慧,湯禮深.團體心理輔導工作坊的程序. 大眾心理學.2001(6)

作者:藍瀅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歐元作為共同貨幣沖擊國家論文下一篇:廣播電視行業資本運營研究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