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最美家庭事跡材料10篇

2023-06-28

第一篇:最美家庭事跡材料10篇

抗疫最美家庭事跡材料 3 篇

抗疫最美家庭事跡材料 1

庚子新春,辭舊迎新,本來是合家歡聚的時刻,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佳節蒙上了一層陰影,也打亂了薛俊民和姚勤偉的小家歡度春節的幸福節奏。

姚勤偉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佑安醫院重癥肝內科重癥監護室的主治醫生,她所在的醫院是北京市疫情期間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市級定點醫院之一。姚勤偉作為重癥監護室的骨干力量,從 2 月 10 日到 5 月 20 日,在抗疫一線連續奮戰 101天,沒有回過一次家,直到醫院病例清零,她所在團隊共救治危重患者 30 余名。

姚勤偉的丈夫薛俊民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數據中心的一名員工。他在做好郵儲銀行生產終端安全管控系統運維、推進本人負責的安全項目建設等各項工作的同時,盡心為抗疫一線的愛人做好后勤服務,照顧好年幼的孩子,積極參加社區防疫工作,并用充滿力量和飽含溫度的文字傳遞正能量,為醫務工作者和親朋好友加油打氣。

近日,薛俊民的家庭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抗疫最美家庭”稱號。

聞令而動,舍親情戰疫情

姚勤偉所在的佑安醫院,有著出色的傳染病防治專業能力和豐富的傳染病防治經驗,在 2003 年的非典阻擊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此次疫情期間是北京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市級定點醫院之一。春節前夕,佑安醫院迅速對新冠肺炎患者診治工作進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

“今年春節我不能走,必須留下來!”姚勤偉對丈夫說。大年二十九晚上,薛

俊民帶著忐忑不安的心,只身一人帶著孩子回到河北老家,陪父母過年。姚勤偉毅然舍棄了春節假期,留京隨時待命。

大年初一,黨中央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動員。薛俊民知道離妻子上“前線”的時間越來越近。面對疫情,他認為自己應該有更多的責任擔當,應該給予妻子更多的支持,為她打氣鼓勁。薛俊民年邁的父母都是老黨員,他們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支持兒子盡快返京。大年初二一早,在父母目送下,薛俊民駕車帶著孩子返京,陪伴在妻子身邊,安排好家里的事情,從精神上鼓勵妻子,讓她踏踏實實、放心奔赴抗疫一線。

2 月 9 日,姚勤偉的電話響起。從妻子在電話里回復“請領導放心”的那刻起,薛俊民的心里就起了波瀾。早知這一刻會來,但這一刻真正到來的時候,他的心還是揪了起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醫院就是“前線”,重癥監護室就是“戰斗堡壘”,他不斷地說服自己、平復內心,他知道,只有他的鎮定才能讓妻子更安心、全身心投入到抗疫戰斗中。

第二天,薛俊民陪妻子再次清點行囊,默默地把包背在身上,開車把妻子送到報到地點。下車后,他給妻子一個有力的擁抱,堅定地說:“放心家里,照顧好自己,等我來接你!”

疫情期間,形勢變化很快,醫院各項工作緊張有序。妻子的排班表,薛俊民倒背如流,為的是不打擾她工作和休息,又能隨時給她安慰,及時送去她需要的物品。

重任在肩,守崗位勇擔當

疫情期間,妻子在抗疫一線不能回家,薛俊民可以申請在家遠程辦公。而他所在的郵儲銀行數據中心承擔著全行生產系統的運維保障工作,他深知,生產運維工作是體系性“工程”,越是緊張困難時期,越要全力協同合作,保障生產系

統安全平穩運行,確保金融服務正常,確保信息安全。而且,時值處室內部工作調整,正趕上工作交接,萬不能出任何差錯!

薛俊民并未向單位提出居家辦公申請,把孩子安撫好,正常出勤,毫不懈怠,一絲不茍,推動行內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工作開展,出色地完成了郵儲銀行生產終端安全管控系統運維等各項工作,并利用遠程視頻會議開展技術交流,推動了信息安全工作順利開展。

一直以來,薛俊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進取,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知識,提升自身能力。2019 年,薛俊民被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軟件工程學院錄取為專業博士,主攻智能多媒體和虛擬現實方向,努力探索計算機視覺技術對網絡安全、運維安全的推動作用。疫情期間,他克服困難,抓緊時間,深入學習相關知識;借助網絡課堂、遠程會議等多種形式,與導師進行交流,明確了研究框架。

竭盡所能,穩小家為大家

家中孩子才 4 歲,雖然有岳父岳母幫忙照顧,但妻子一走,薛俊民身上照顧孩子的擔子還是更重了。

妻子不在家的這段日子,薛俊民面對的一大挑戰就是帶孩子。孩子還小,對媽媽有很大的依賴。為不擾亂愛人心思,他們約定不和孩子打電話和視頻。幼兒園不開學,薛俊民在家的時候,就想盡各種辦法陪孩子玩耍、做游戲,讓孩子暫時忘記了對媽媽的思念。但每晚睡覺前,孩子總是嘟囔著“媽媽去哪里了,我想媽媽”。他免不了一番解釋和安撫,“媽媽正在打怪獸,打完就回來了,好好睡覺,媽媽就能更專心地戰斗了。”

妻子在抗疫一線奮戰的時間里,薛俊民還培養了各種育兒技能。孩子的頭發長得很快,妻子臨行前剛給孩子理發,兩三個星期就長長了。疫情吃緊,妻子歸期未定,為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他網購了理發器,從網上學習理發的方法,還對

著鏡子拿自己的頭發練手。經過努力,終于比較有底氣拿起理發器,給孩子理了一個滿意的發型。妻子看了照片,表示很贊許。孩子喜歡吃面食,他上網查找做飯視頻,反復實踐,烙出了色香味俱佳的大餅。孩子喜歡洗澡,特別是泡在大盆中洗澡,他就耐心地試水溫調水量、挑選不刺激的洗浴用品,盡力讓他洗得舒服又開心。此外,陪教孩子認漢字、學英語,還和孩子一起學跳舞……這讓妻子毫無后顧之憂,安心工作。

岳父岳母一直幫忙照看孩子,他們的默默付出讓薛俊民和妻子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工作上。岳父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退伍老戰士,對戰場記憶深刻,他知道狹路相逢勇者勝。但嚴峻的疫情,讓他感覺抗疫一線比戰場更加詭譎。從姚勤偉奔赴抗疫一線的那刻起,薛俊民和岳父岳母總是懸著一顆心。薛俊民盡量照顧好他們的身體和心理,安撫他們不安的情緒。正所謂愛人在抗疫一線英勇奮戰、護佑生命,他在后方毫不松懈、守家有責。

此外,薛俊民還在岳父岳母照顧孩子時,積極助力所在社區開展防疫工作,協助小區把好大門、做好檢查,協助中老年居民解決“健康寶”和行蹤查詢應用程序的下載和運行問題,為社區服務,幫居民解憂。

家國情懷,心所系文所至

薛俊民還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平時就喜歡把對生活的感受記錄成文字在朋友圈分享,贏得了不少贊許。

舉國抗疫,醫務工作者逆行,深深觸動他的內心。他用有力量有溫度的文字,傳遞著正能量,寫下《漁家傲除夕》《沁園春武漢加油》等詩詞。他堅信“上下如一,軍民協力,何曾懼浪險風急”“風波去,聽中國偉力,響徹寰宇”;他謳歌馳援武漢的抗疫家庭,“他鄉故鄉兩相系,比翼齊心共戰疫”;他感嘆醫務工作者的付出,“衣一層,裳一層,汗透衣裳無暇更,恁惹人心疼”;終于等到武漢解封,

他在《沁園春凱旋》中歡呼,“喜方艙皆關,清零頻傳;大地春暖,無恙江山。楚天遼闊,英雄凱旋,不辱使命護平安。”

妻子進入抗疫一線不久,就是情人節,在這個特別的情人節,他鼓舞妻子“有國才有家,國有殤,一起闖,共擔當。國是千萬家,家是穩固的后方、溫暖的港。等你勝利返航,攜手共覽,大好春光。”

經過 100 余天的等待,終于迎來妻子平安回家,薛俊民由衷地贊美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黨記得,為人民服務幾個大字,因為你們更加閃閃發光;祖國記得,你們用無我詮釋了擔當,用負重前行點亮了希望。”

他的文字引起了大家的廣泛共鳴,有朋友留言,“致敬醫護人員,更了解了醫護人員的艱辛和付出”“鼓舞了武漢親友的斗志,堅信抗疫勝利必將到來”。借助文字的表達,大家更有共識、更加團結、更有斗志,堅信祖國必將迎來更好的明天。(經濟日報記者錢箐旎)

“把手頭每一項工作做好,就是為抗擊疫情盡一份力。

臨退休的父親主動請纓到路口夜班值守,我這個當大姐的,也想帶個好頭。”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薛雅楠立即返崗迎戰!薛雅楠是潞安集團聚創分公司候堡社區春暉苑、幸福苑小區區長,她的愛人郭東是潞安集團常村煤礦武裝保衛部護衛隊副隊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夫妻二人把八歲的兒子和患病的婆婆托付給媽媽照顧,全心奔赴抗疫“戰場”。每天到崗后在家庭群里報到,結束工作后報個平安成了疫情期間薛雅楠家的特殊家規,一個 60 后,一個 70 后,三個 80 后,有醫務工作者、交警、基層干部,電話成了一家人連接的紐帶??挂邇蓚€多月以來,一家人連齊齊整整一起視頻的機會都沒有,常常是一個在入戶排查,一個在路口執勤,視頻剛接通,就匆匆掛斷了,非常時期各自堅守崗位,既是相親相愛的家人,又是并肩抗疫的戰友。工作中薛雅楠始終沖在最前面,安排部署、門口執勤,

她一次也沒有落下過。為了讓小區居民在第一時間了解疫情并掌握疫情防控的基本做法,她帶領工作人員挨家挨戶發放居民告知書,從正月初二開始,她幾乎每天從早上八點工作到晚上十一點,轄區每一棟樓,每一條路,都留下了她的足跡。在社區管控過程中,隨著管控時間的不斷延長,很多居民已按捺不住急躁的情緒,甚至有對社區防控人員不滿、指責的現象發生。

薛雅楠一邊耐心地勸導著,一邊還要忍著內心的委屈,收拾好心情再面帶笑容地回歸崗位。遇到這些矛盾時,很多旁觀的居民都建議她報警處理,她總是笑笑說“做好工作就是將心比心,都是鄰里鄉親的,發泄出來就好了。”作為社區工作人員,太多的無暇顧及,太多的無可奈何,他們的家庭中比起普通人,少有閑暇,少有浪漫,更多的是忙碌和堅持,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社區,把更多的陪伴送給了居民。“其實覺得最虧欠的是孩子,但是這些基礎性的群眾工作必須要有人來做。希望有我在,社區居民能安心。”

雖然沒有沖上最前線,但能為疫情防控貢獻綿薄之力,薛雅楠覺得一切努力和辛苦都是值得的。隨著襄垣縣被納為低風險區后,社區工作的重心從之前的大規模、全覆蓋排查,變成了滾動式、針對性排查,要求做更細的事,更好的服務。薛雅楠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守住春暉苑、幸福苑兩個小區新冠肺炎“零確診、零疑似”的戰“疫”成果,相信摘下口罩的那一天不會太遠!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萬家團圓的春節少了些許“年味”。然而在疫情面前,“家味”更加充盈:有的家庭夫妻雙雙奔赴戰“疫”一線,有的家庭熱心公益幫助更多家庭,有的家庭放棄休假計劃,支持家人堅守崗位做貢獻……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最美家庭。

近日,在沿江工作一線的領導班子、機關干部、黨員中有一個這樣的身影,他是一名村醫,不是干部,不是黨員,他叫王善德,好像和他的名字一樣,有善

良的心,有道德的品質。

新年將至,有三戶四人從武漢務工返鄉人員。剛過大年三十,灘頭村的村醫積極配合政府做好人員登記、體溫檢測等工作。從開始防控的第一天村醫王善德不辭辛苦,沒一句怨言,穿梭在這三戶四人的家中,每天是兩小時一次,其他的時間就在村頭檢疫點值班,為來回過往的人量體溫,宣傳防控疫情的知識,開始時,他愛人報怨道:“老實呆在家中怎么那么難受,天天瞎忙乎啥?”但王善德以一個醫生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媳婦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何況咱們這么偏遠的村,我能獻出一份力就做吧。”媳婦聽了這幾句話,也就不再說什么了,慢慢理解了丈夫,也就跟著丈夫一起行動起來。家里是個小小的衛生院也是便利店,只要有鄰居,父老鄉親來家中買用品,她都會給上一支口罩,每天做到消毒,通風。王善德則每天都是穿梭在村里有需要的地方。前兩天,武漢務工返鄉人員的隔離被解除了,王善德親自去家中一趟,講一些,要放寬心的話,勤洗手,雖然被解除了隔離,為了自己,也盡量不出門,不聚會。

“我們村設立了 1 個卡口檢查點,我和其他村干部輪流進行看守、檢測。”每天清晨,王善德將村口 1 個執勤點的測體溫工作組織到位后,還要挨家挨戶到村民家中做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知識宣傳。“大家一定不要出門拜年,要做好清潔衛生,勤洗手,戴口罩,外地回鄉的人員一定要自覺自我隔離……”這幾句話,王善德已經說了上千遍了,每到一戶,愛人則通過衛生所作為平臺,都向村民發放《致村民的一封信》、《沿江鄉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倡議書》等宣傳資料,并耐心向他們做好解釋和說服工作。

在這個特殊的疫情時期,他們用赤誠打動人心,用堅守捍衛本職,村民們沒有譏諷沒有嘲笑更加沒有懷疑,更多是溫暖和祝福。“辛勤之人不易老”,這世界上仍然有人能夠孜孜不倦,將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中,仍能在

關鍵時刻,身體力行,共戰病魔、共抗疫情。

道是英雄,最可敬者,往往最平凡!

第二篇:最美家庭事跡材料

韓志蘭,一個普通人的名字,在我們金城街道居民的心中卻有著強烈的震撼作用,這種震撼不是來自“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是來自韓志蘭家庭長期以來默默無聞為了豐富金城街道居民健康快樂的業余文化生活,所作出的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

退休前,韓阿姨和她的愛人王文清都是金城造紙集團公司的干部,中國共產黨黨員。夫婦二人對待工作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對待家庭和親睦里,敬老愛幼;他們熱愛生活,熱愛音樂,簡單幸福的日子經常伴隨著樂曲聲與歌聲。他們膝下育有一子一女,在父母的影響下,長子王大勇創辦了凌海市百利藝術培訓中心,在凌海市小有名氣,金城街道的各種文藝活動也留下他熠熠生輝的足跡;孫女王可自幼學習舞蹈,現就讀于沈陽音樂學院舞蹈編導系;女兒王丹是一名學校干部,經常組織金城學校的各種藝術活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退休以后的王文清、韓志蘭夫婦倆,是金城街道志愿者隊伍的成員,也是文明社區的積極參與者。 在七年前,熱愛文藝的韓阿姨接管了金城老年活動中心健身舞的隊伍。當時的健身舞隊伍,音響設備老化,人員渙散,舞蹈陳舊,基本上跳的都是十幾年前的舞蹈。原來的組織者由于個人原因,不能再繼續組織下去了,舞蹈隊,面臨著無人接手,只能解散的境地,畢竟,誰都不敢保證做到日復一日每天都能帶隊活動啊。健身舞隊的所有隊員,都迫切的希望韓阿姨能夠接手,因為他們了解她的為人,欣賞她的能力??粗頍o所事事的街坊鄰里,韓阿姨義不容辭的成為了健身舞隊的組織者,也得到了老伴與子女的一致大力支持。

接手后,韓阿姨夫妻二人先是自籌資金,更換了音響設備,又與金城集團公司聯系,改善了照明設備,并將舞蹈隊歌名為“絢麗夕陽舞蹈隊”。每天上午都是她與其他幾位文藝骨干選曲、編舞蹈的時間;到了晚上,不厭其煩的教大家新的舞蹈,糾正動作,遇到難度較大的舞蹈,韓阿姨的兒媳、女兒主動前來指導……七年來,除了惡劣的天氣影響,可以說每天晚上,都能在廣場上看到韓阿姨輕盈的身影。她們創編了上百個舞蹈,多次參加金城街道、凌海市體育局舉辦的廣場舞比賽,取得了一等獎、二等獎的好成績。

韓阿姨一家人,不僅熱衷于全民健身的業余文化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將愛心帶出家庭,帶給周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每當遇到乞丐、流浪的殘疾人,韓阿姨總是給他們送去家里的棉衣、被子,給他們買包子、烤紅薯、面包等等食物。記得兩年前,一個智力不是很健全的年輕人,流浪到金城街道,風餐露宿。韓阿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先是每天都給年輕人買些吃的,嘗試和他溝通,想問清楚他叫什么名字,家在何處,家里還有些什么人。經過幾番交流,韓阿姨終于弄清楚他是盤錦市大洼縣王屯人,家里還有老母親.韓阿姨問他想家嗎,年輕人頓時掉下淚水,吐字不清但非常大聲的說“想!但我找不到家在哪了……”。第二天,韓阿姨和老伴給流浪的年輕人換了干凈的衣服,買了些吃的,帶他到凌海市客運站買了去大洼的車票,兜里又給揣上幾十塊錢,老兩口不放心,怕他不知道在哪下車,就親自送他上車,和乘務員細說了他的情況。車上許多熱心乘客紛紛對這老兩口的善舉表示贊賞,其中一對50歲左右的夫婦倆對韓阿姨說:“老大姐,就沖您兩口子這善良熱心勁兒,上車前是您在幫他,上車后,就放心的交給我們倆,如果下車他找不到路,我就讓我兒子開車把他送到家!”

類似的事情幾乎不勝枚舉,比如說街坊家急事外出,住宅是平房,家里無人看管,拜托老兩口給留意一下,老兩口每天得輪流去個五六次;小區單元的燈泡壞了,老兩口總是及時換上;遇到不懂事的年輕人打架動手,韓阿姨敢挺身勸阻;鄰居兩口子吵架鬧離婚,老兩口分頭苦口婆心相勸,終于讓他們重歸于好……

經常有人問二老,為什么你們老兩口這么善良?是不是信佛啊?或者是別的什么?不然怎么會有這種大愛,這么樂觀、向上呢?每當這時候,韓阿姨和老伴都會堅定的回答,我們都是共產黨員,我們別的什么都不信,我們只知道,幫助別人只是舉手之勞,看到有困難的人不幫,晚上回家睡不踏實!

就是這樣快樂的一家人,就是這樣善良的老兩口,他們把自己的快樂分享給大家,把別人的苦惱當成自己的責任,在全中國億萬家庭中,這只是一個最小的單元,但是正是這樣千千萬萬閃光的小單元,成就了幸福美好的和諧社會!

第三篇:最美家庭事跡材料

作者: 來源: 兵團網 日期: 2014-04-28 陶德萍,女,中共黨員,1964年7月26日出生,1985年7月登上三尺講臺,至今已近30個年頭,在近30年的教學生涯中,她始終堅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熱愛學生團結同事,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深受學生的喜愛,家長的信任,并贏得同事、領導的認可。 其丈夫歐強同志在兵團機關工作,兩人自1989年年結婚以來,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同甘共苦,培養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一、愛崗敬業 、相互促進,無私奉獻

陶德萍1985年7月登上三尺講臺,做一名稱職的教師,是她人生的目標,做一名優秀教師,是她一生的追求。近30年的時光中她扮演三種角色:一是孩子的親人(從大姐姐到慈母),處處關心他們,注意培養他們各種良好的習慣。二是做孩子的導師,處處引導他們如何做人、處事,引導他們追求上進,掌握學習的方法;三是做孩子的朋友,用誠心去交換童心,讓孩子愿意向老師敞開心扉,樂意與老師交流。她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在平凡和樸實中奉獻著,深受學生的喜愛,家長的信任,并贏得同事、領導的認可。在兵團農三師中學的16年教學生涯中,曾多次獲得了諸如"優秀班主任"、師級"先進教師"等多項殊榮,特別是2001年8月調入兵團二中,六年的班主任工作和近七年的年級主任工作讓她倍感忙碌和充實,她克服種種困難,踏實付出,年年堅持出滿勤,特別是2006年和2009年兩次查出身體病兆(多發性子宮肌瘤和卵巢囊腫),需要動大手術,但她怕耽誤學生中考,一直拖到暑假才去醫院做了摘除大手術,手術后醫生要求至少在家休息一個半月,可她放心不下畢業班,只在假期休息了10天就撐著虛弱的身子來到學校,家長和學生都被她深沉、無私的愛所感動,更加用心的投入,加倍的努力,孩子們都親切的稱她為"陶媽"。

年級組的工作繁雜、瑣碎,需要用心細致、周到的服務意識,需要多方人員的配合才能得以良好運作,她奉行"勤勤懇懇、默默無聞" 的老黃牛精神;"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的蜜蜂精神,"燃燒自己,照亮了別人"的蠟燭精神,率先垂范,年級組全體老師通力協作,年級組工作進展有序,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她勤奮努力,踏實工作,年年都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多次獲"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在2013年獲得兵團二中首屆"德育標兵"榮譽稱號。

常言道:"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個賢惠女人的支持"。陶德萍的丈夫工作忙,經常出差,工作時有變動,家里的一切事情無暇顧及,為了讓丈夫安心工作,她主動承擔了所有家務,家里家外操持得有條不紊,既是家中的賢內助,更是丈夫努力工作的堅強后盾。

1999年,她丈夫因工作需要到兵團機關工作,當時孩子尚小,父母年老有病,公婆忙于工作,弟妹都還沒有固定的工作,可謂困難重重,但她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夫妻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協商,做好"教師""慈母"、"孝女"、"賢妻"、"好媳"各種角色,解除了丈夫的后顧之憂,使丈夫的工作才干的以發揮,深得單位領導的認可。兩年后家人才得以團聚,生活步入常規。在這種家庭氛圍中,女兒快樂成長,順利考上北京重點大學,畢業后又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家庭成員共同相助,若說"成功人士背后一定有一個優秀的人支持",這應該是"有一個和諧的家庭"在支持。

面臨新疆當前嚴峻的反恐形勢,他們積極支持烏魯木齊市"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她丈夫積極報名下鄉,到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地處偏遠的和田農十四師47團連隊為民服務,她唯一的弟弟也下鄉去了阿克蘇溫宿縣的一個鄉鎮,家中留下了年老多病的老母親和老婆婆,可她沒有任何怨言,更加努力工作,盡心照顧老人,勤儉持家。

二、互敬互愛,和諧為家,弘揚家庭美德

比爾蓋茨說過,人生有最不能等的三件事:孝、愛和善,它們才是幸福的源泉。陶德萍深深地懂得這個道理,也是親身去做的,她積極倡導男女平等,夫妻二十多年來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敬如賓,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助,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成為人人羨慕的模范夫婦。

由于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不好,為方便照顧父母,夫妻兩將他們從團場接到自己并不寬敞的家中共同生活。1996年陶德萍年邁的父親身患癌癥,要動手術治療,他們悉心照料,四年中精心治療,雖為父親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巨額的醫療費,但父親最后還是撒手人寰,留下了一個體弱多病的老母親,從此他們更加用心的照顧老人,一邊工作一邊盡孝。2011年,陶德萍唯一的妹妹與丈夫離異,一人帶著兒子調到昌吉工作,面臨很多困難,為讓妹妹安心工作,他們又主動將外甥帶在身邊,照顧他的生活,輔導他的學習,忙得像旋轉的陀螺,他們沒有任何怨言。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外甥去年考上了北京內高班,老母親的生活狀況很好。眾人交口稱贊。

陶德萍對自己的娘家盡心盡力,對婆家也是無可挑剔。有人說:天下婆媳關系最難相處,是一個無法解決的矛盾。陶德萍的言行對此做出了最好的回答。作為長嫂,一身作則,日常生活中她對公婆尊敬有加,從結婚至今從未和公婆紅過臉,婆婆患有嚴重的風濕關節炎和腰椎間盤突出癥,她細心照顧,只要回家看公婆,總是搶著干活,做飯。為方便照顧婆婆,他們在烏市為婆婆買了房子,讓婆婆來到身邊居住。2012年她的婆婆因高血壓、心臟病在兵團醫院住院,她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婆婆,因兩位叔子和小姑子均遠在喀什,身邊只有她和丈夫兩人,所以忙得團團轉,平日下班趕到醫院看望,休息日全天伺候,最終婆婆痊愈回家。

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在工作中,堅持廉潔奉公的原則,嚴于律己,寬于待人。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關愛的文明家風。 綜上所述,陶德萍同志家庭事跡典型,各方面表現突出,特評他們家庭為"最美家庭",呈報上級組織表彰,同時也愿天下所有家庭都能成為最美家庭,只有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家才會更溫暖,只有每個家庭都幸福了,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和諧,更加美滿。

"最美家庭"推薦表 推薦單位:兵團二中

戶主姓名陶德萍家庭人口3人聯系電話18997913711 家庭住址新疆烏魯木齊市青年路日月星光月光小區5-2--901 家庭主要成員

概 況公公:陳義勇 已退休 婆婆:歐觀風 已退休 母親:蘇邑舉 家屬

丈夫:歐強,中共黨員,兵團機關干部,現下鄉在兵團農十四師47團為民服務。 女兒:歐倩文,共青團員,現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主 要 事 跡

陶德萍,女,中共黨員,1964年7月26日出生,她始終堅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勤懇盡業,默默耕耘, 其丈夫歐強同志在兵團機關工作,兩人自1989年年結婚以來,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培養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一、愛崗敬業 、相互促進,無私奉獻

陶德萍1985年7月登上三尺講臺,在平凡和樸實中奉獻著,特別是2006年和2009年兩次查出身體病兆(多發性子宮肌瘤和卵巢囊腫),需要動大手術,但她怕耽誤學生中考,手術后只休息了10天就撐著虛弱的身子來到學校,家長和學生都被她深沉、無私的愛所感動。她年年都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多次獲"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在2013年獲得兵團二中首屆"德育標兵"榮譽稱號。

她努力做好"教師""慈母"、"孝女"、"賢妻"、"好媳"各種角色,解除了丈夫的后顧之憂,使丈夫的工作才干的以發揮,深得單位領導的認可。在這種家庭氛圍中,女兒快樂成長,順利考上北京重點大學,畢業后又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家庭成員共同相助。

面臨新疆當前嚴峻的反恐形勢,他們積極支持烏魯木齊市"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她丈夫積極報名下鄉,到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地處偏遠的和田農十四師47團連隊為民服務,她唯一的弟弟也下鄉去了阿克蘇溫宿縣的一個鄉鎮。

二、互敬互愛,和諧為家,弘揚家庭美德

為方便照顧老人,將他們從團場接到自己并不寬敞的家中共同生活,在烏市為婆婆買了房子,用心的照顧老人。2011年,陶德萍唯一的妹妹與丈夫離異,一人帶著兒子調到昌吉工作,他們又主動將外甥帶在身邊,照顧他的生活和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外甥去年考上了北京內高班,老人的生活狀況很好。眾人交口稱贊。

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在工作中,堅持廉潔奉公的原則,嚴于律己,寬于待人。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關愛的文明家風。

師 (市) 推 薦 意 見 (蓋章) 年 月 日兵 團 評 審 意 見 (蓋章) 年 月 日

第四篇:最美家庭事跡材料

尋找“最美家庭”事跡材料

金德明,男,于19 年 月生, 年參加工作,現任新縣縣委群工部(信訪局)副部長、局長。該同志工作中勤奮學習,愛崗敬業,忠于職守,任勞任怨,是單位領導和同事普遍認可的好同志。妻子宋秀芝,原是新縣農行職工,現在家休病。結婚***年以來,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同甘共苦,培養了深厚的感情,其和諧美滿的家庭在全縣廣大干部群眾中廣為傳頌。

一、愛崗敬業是立身之本

一份職業,一個工作崗位,都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障。在一些人的眼里,信訪部門是一個沒有實權的“清水衙門”,說什么“信訪信訪,吵吵嚷嚷,拆拆信封,沒啥名堂”。但2005年從鄉鎮調到信訪局從事信訪工作以來,我深深地體會到:信訪工作是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的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上為黨和政府分憂,下為老百姓解難,是維護一方平安的橋梁,是和諧社會的紐帶。工作中,熱心接待來訪群眾,視來訪群眾如家人,對每位來訪群眾送上一杯白開水,說一句請座,平和來訪群眾的急燥心情,拉近來訪群眾感情距離;耐心聽取來訪群眾的訴求,不時記下來訪者反映的主要問題,及要達到的目的;貼心地解釋和疏導來訪群眾,站在公正地角度,對來訪群眾

反映的問題作耐心細致地解釋工作,告訴他們所反映的問題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誠心地幫助來訪群眾解決問題,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有道理的,督促責任單位解決到位,反映的問題無道理的要解釋到位,對群眾反映問題既無道理且有過高要求的,要疏導穩控到位。做好信訪工作,只有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任勞任怨,無私奉獻才能為民解難,為黨分憂;只有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把來訪群眾當家人,認真處理每一件信訪事項,才能樹立黨員干部可親、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二、互敬互愛是幸福之基

人們常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都是不同的。我有個三口之家,結婚二十年,倡導男女平等,夫唱婦隨,相夫教子,相敬如賓,互相支持,互相幫助,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誰知道,2007年妻子突然身患重病,作為丈夫,我獨自扛著,從無怨言,安慰妻子正確面對,困難只能是暫時的,相信科學,只要按醫院的要求,配合醫生的治療,心胸開闊,注意飲食,加強鍛煉,一定能戰勝病魔,我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督促妻子定期復檢,按時吃藥,盡家庭最大的能力改善飲食,控制病情,恢復健康,每次下班回家,都能高高興興,做家務都能輕手輕腳,嚴防動作過大,燥音過大,怕影響愛人的情緒,怕愛人心想她有病,我嫌棄她,繁重的家

務勞動從未讓她做過,白天沒有時間陪她鍛煉,總是在晚飯后陪她散步,一來緩解病痛,二來強身健體,使其盡快康復。兒子上高中,建議其在學習期間以學習為主,力爭做到品德好、身體好、學習好,若不能達到“三好”,但必須保證前二好,兒子很懂事,看到家庭的重擔落到我一人的肩上,雙休日他主動幫我洗碗,掃地,倒垃圾,自已的衣服自已洗。我的父母在農村,年近七十歲,身體都有病,我堅持隔三差五的回家看望他們,問寒問暖。我岳母八十多歲,每年適時給她曬曬被子,洗洗被套、床單,盡一個做兒子的職責,工作再苦再累,看到家人和諧開心我都心滿意足。

三、艱苦樸素是治家之策

艱苦樸素,勤儉持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富日子算著過,窮日子盼著過。在單位從節約一滴水、一張紙開始,愛護公物,拒絕浪費,主張所有的材料初稿必須雙面打印,單位空調下班前半小時關閉。在家庭,用洗米水洗菜,洗菜水沖衛生間,洗衣服都是到河里洗,因縣城小潢河河水清澈,在河里洗衣服又好洗又方便,既節水又省電。夏天飯菜有時會變味,岳母說菜和面粉拌在一塊做饃吃,將剩飯吵焦成鍋鈀子,既好吃又不傷身體,我家的剩飯剩菜幾乎沒有浪費過。多年的家庭收入,幾乎全部用在妻子治病和兒子上學上,自已從未添置新衣物,看到老人高興,妻子信任,兒子滿意,我也就十分舒心。

四、鄰里團結是和諧之源

鄰里關系是人們之間的一種重要社會關系。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處理好鄰里關系,做到互敬、互信、互助、和睦相處,不僅有利于各自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使大家過得愉快,還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從和睦相處的鄰里關系中,也讓我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

妻子患病期間,工作上有時忙不開,左鄰右舍走家串戶、代為買米買菜、突遇下雨時代為收取晾曬衣物、“一家吃肉大家嘗”等等是常有的事,其樂融融,讓我省心不少,切實讓我感動。妻子患病時,也有些好心人建議我找個陰陽先生看一看,是不是住的房屋有問題,是不是夫妻二人命中相克,還是其它什么原因等等,作為鄰居,人之常情,我好言相謝。作為黨員干部,我始終相信科學,人吃五谷雜糧,身體有病實屬正常,現在的醫療條件好,既查出病因又有藥物治療,只要配合醫生,心胸開朗,注意飲食,強身健體,病魔也能夠被打敗。受人滴水之恩,當源泉相報。在所住的家屬院,我始終做到樂于助人,當左鄰右舍遇到困難時,應盡力給予幫助;能以禮待人,注意門前衛生,尊老愛幼,配合院民大門按時落鎖,多年來所住家屬樓從未丟失東西,受到鄰居的好評。

第五篇:“最美家庭”事跡材料

家就像根,永遠是樹葉的歸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會提高溫度,但卻給予人們連火爐都不能代替的溫度;家就像是一瓶陳年佳釀,融進了許多寬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內涵。在我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家庭。

提起丘**,認識她的人都會流露出羨慕的眼神。因為他們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丘**是廣東省**縣**鎮**村人,丈夫葉**,公公婆婆健在,并育有兩兒兩女,是一個幸福的八口之家。他們夫妻倆結婚多年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助人,鄰里和睦。他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詮釋了家與愛的真諦。

一、注重孩子學習,教育有方

丘**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她認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從小就教導孩子要遵紀守法,講文明講禮貌,在學校要虛心接受老師的教育和幫助,熱愛集體,幫助有需要的同學。她經常督促孩子的學習,耐心教導,鼓勵孩子認真學習,積極進取。受夫妻倆的影響,兒子,女兒都形成了愛好學習、待人禮貌、樂于助人、尊老愛幼的良好品德。在學習方面,四個孩子都很刻苦用功,均獲得了許多學習上的榮譽?,F今,家里有三個孩子考上大學,一個在讀高中。孩子們在學業上的成功離不開父母的教育,丘**常說:“教育孩子,其實我也沒有什么訣竅,就是要身體力行,做好示范作用,與其說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認認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當父母的做到了,才有資格要求孩子。”他們尊老愛幼、肯于吃苦、勤儉持家、任勞任怨的一言一行,兒子和女兒都看在眼里。

二、孝順公公婆婆,尊老愛幼

自結婚以來,丘**就盡力做好作為一個妻子的本分,丈夫葉**由于工作的原因,一直聚少離多。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們互相支持、相互勉勵、相濡以沫。在社會、家庭生活中,也是力爭做好自己的角色,盡量完美的詮釋父母眼中的孩子,丈夫眼中的妻子,孩子眼中的母親。

和眾多的家庭一樣,丘**接過了贍養老人接的義務,過著丈夫、公婆和孩子的生活。兩位老人都已退休沒有工作,而且年紀也大,丘**就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照顧孩子。人說最難處的就是婆媳關系,尤其是丈夫無暇照顧家里的時候,但丘**卻沒有半句抱怨,每天都做好可口的飯菜,盛好飯等著兩位老人一起吃。此外,丘**還經常在節假日有空的時候陪老人聊聊天,講講村里發生的一些趣事,給老人添置衣物用品,噓寒問暖,把兩位老人當成自己的父母來孝敬。說實話,丘**一直都覺得這是她應該做得,鄰居的大爺大娘都夸她是孝順的兒媳婦,她老公也經常自豪地說:“在外邊工作,最放心的就是家里媳婦和公婆相處比我這個兒子還要親”。

三、勤儉持家,相夫教子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丘**夫婦出生貧困,從小便懂得如何節儉,也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就算現在的家庭條件比以前富足,但是在生活中,他們也盡量做到不浪費一滴水,一度電,也經常教育孩子們要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不要亂浪費。

在生活上,丘**提倡節約,精打細算,用淘米水澆花,用洗衣水拖地。她常和孩子們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些衣服再改一改,補一補還能穿。對于丘**來說,沒有不合穿的衣服,衣服大了就改小,長了就改短,破了就補好,縫縫補補又一件新衣服,除非實在不能穿了,才拿去當抹布,家里的各種腳墊也是她用舊衣服做出來的。她還有一個“小寶盒”,里面有各式各樣她收集的扣子以及服裝的邊角料,要是哪件衣服的扣子丟了就可以從里面挑一個補上。外面買東西回來的塑料袋被她留起來當垃圾袋,打包回來的餐盒可以拿來放飯桌上的那些殘羹。丘**的這些節儉的小舉動,無形中為家里省了不少開支。

在丘**身體力行的帶動下,她的兒子女兒們衣著樸實大方,從不大手大腳,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他們家三代同堂,孝敬老人,夫妻共勉,兄妹關系融洽。

四、照顧家人,不離不棄

全家正安于溫馨幸福的日子里,壞消息泰山壓頂般的襲來,婆婆查出患有腦梗塞,病情極不穩定,需要住院治療。在工作不能耽誤,家務需要料理,孩子的生活需要照顧的情況下,丘**頂住了壓力,自告奮勇承擔起照顧老人的責任,每天起早貪黑處理家務照顧老人,孩子們也很懂事,一起幫忙照顧老人。都說患難見真情,村里鄰里、親朋好友在得知老人需要服侍的情況后,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前來看望老人并幫忙照顧。在悉心照料三個多月后,婆婆身體漸漸好轉,全家人的臉上也再次展露笑容。

他們這個小家庭,在眾多親朋好友、同事鄰里的幫助下,經歷著磨難的洗禮,全家人的心貼得更近了??粗先藗冎饾u康復,孩子快樂地成長,愛人的理解與支持,丘**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在心中流淌,瞬間覺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起走過艱難困苦的從容,是一種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態,是默默無語相伴一生的美麗。幸福不是在別人的眼里,而是在我們自己的心里。丘**是這樣詮釋他們的幸福生活的。牽手相伴的那么多年來,丘**夫妻倆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一同克服了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夫妻倆從沒因生活瑣事紅過臉,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一家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最美家庭”的深刻內涵。

主要事跡

一、注重孩子學習,教育有方。丘**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她經常督促孩子的學習,耐心教導,鼓勵孩子認真學習,積極進取。受夫妻倆的影響,兒子,女兒都形成了愛好學習的良好品質,四個孩子都很刻苦用功,均獲得了許多學習上的榮譽?,F今,家里有三個孩子考上大學,一個在讀高中。

二、孝順公公婆婆,尊老愛幼。自結婚以來,丘**就盡力做好作為一個妻子的本分,盡量完美的詮釋父母眼中的孩子,丈夫眼中的妻子,孩子眼中的母親。兩位老人都已退休在家,而且年紀也大,丘**就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此外,丘**還經常在有空的時候陪老人聊聊天,講講村里發生的一些趣事,給老人添置衣物用品,噓寒問暖,把兩位老人當成自己的父母來孝敬。

三、勤儉持家,相夫教子。在生活上,丘**提倡節約,精打細算,用淘米水澆花,用洗衣水拖地。她常和孩子們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在丘**身體力行的帶動下,她的兒子女兒們衣著樸實大方,從不大手大腳,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他們家三代同堂,孝敬老人,夫妻共勉,兄妹關系融洽。

四、照顧家人,不離不棄。婆婆查出患有腦梗塞,病情極不穩定,需要住院治療。在工作不能耽誤,家務需要料理,孩子的生活需要照顧的情況下,丘**頂住了壓力,自告奮勇承擔起照顧老人的責任。在悉心照料三個多月后,婆婆身體漸漸好轉,全家人的臉上也再次展露笑容。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中國僵尸vs西方吸血鬼下一篇:鎮流動黨員管理制度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