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林業生態建設發展現狀

2023-03-06

第一篇:林業生態建設發展現狀

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 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

建設生態文明 林業勇挑大梁

黨的十八大,對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全面系統的部署,并將其作為執政綱領寫入黨章,還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

林業承擔著保護森林、濕地、荒漠三大生態系統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任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領域、生態產品生產的主要陣地和美麗中國建設的核心元素。近年來,我國加快建設現代林業,把改善生態和改善民生作為林業轉型升級的核心,作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主攻方向,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生態文明的生動實踐。

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說,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林業肩負著光榮而重大的使命,力求更大的作為。

展望未來,生態文明將引領我國現代林業建設新方向,促進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又好又快發展。

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領域

人類文明的演化、進步,總是離不開森林的呵護與支撐。林業興則生態興,生態興則文明興。發達的林業、良好的生態,已經成為國家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李文華說,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對改善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保護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環境”起著決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林業在生態建設中具有首要地位。著名林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國舫說,林業兼有生態建設保護的主體功能和綠色生產的經濟功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領域,發展林業應該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加快現代林業發展,充分發揮了林業在生態建設與保護中的主體作用。但目前我國仍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森林覆蓋率僅為20.36%,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70%,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積分別超過國土面積的1/5和1/3。由此帶來的生態環境惡劣、生態承載力不高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

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為此,國家林業局提出,今后要圍繞保護和改善森林、濕地、荒漠三大生態系統,維護生物多樣性,以及發展生態產業、生態文化,不斷完善林業規劃體系,拓展生態利用空間,優化生態建設空間布局。繼續實施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沿海防護林、濕地保護恢復、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并謀劃一批新的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在生態區位重要和脆弱地區,加快構筑十大國土生態安全屏障,構建自然生態景觀建設和保護體系。

林業是生態產品生產的主要陣地

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生態產品是維系生態安全、保障生態調節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環境的自然要素,包括優美環境、清新空氣、清潔水源、宜人氣候、安全生態和綠色產品等。生態產品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生態產品生產及生態服務能力,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經歷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相對于物質產品和文化產品生產能力的大幅提高,我國提供生態產品特別是優質生態產品的能力并沒有同步提高,在一些地區甚至有所減弱。我國的生態產品供給,承擔著最多人口和最快經濟發展的雙重巨大壓力。未來發展中,資源、環境約束越來越強,環境惡化態勢雖然有所減緩,但整體持續惡化趨勢尚未扭轉;生態產品等生態需求快速增長,供給不足將常態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環境質量、生態安全、生存健康的關注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逐步從“求溫飽”轉向“盼環保”,從“謀生計”轉向“要生態”。

建設生態文明,順應了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的迫切愿望和過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隨著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進步,綠色和生態日益成為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成為黨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把改善民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生態產品的生產作為重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和優質生態產品的日益增長的需求,提升人民群眾的福祉。

林業是生態產品生產的主要陣地。必須努力建設和保護好林地、濕地、沙地及森林植被,充分發揮它們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林產品、生態產品和生態文化產品。沈國舫院士說,建設生態文明,必須突出林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發揮森林植被的制造氧氣、調節氣候、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噪音、吸碳固碳等功能和作用,依托林業這一規模最大的綠色產業和循環經濟體,發展綠色經濟,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

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研究員王煥良說,山清水秀但貧困落后不能支撐百姓的幸福生活,富裕發達但生態破壞、生存受到威脅更會使百姓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失去幸福。生態文明不是拒絕物質生活的改善,而是在改善提高中堅守順應自然的準則。建設生態文明,既要有金山銀山,又要有綠水青山,才能保證經濟增長和幸福持久,才能讓人們在仰觀藍天白云、俯視青山綠水、行呼清新空氣的同時,擺脫貧困和落后,走向富裕和幸福。

林業是美麗中國構建的核心元素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這是對人民群眾生態訴求日益增長的積極回應,其實質就是要通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還大地以綠水青山,還天空以清新蔚藍,還百姓以綠色家園。

林業是自然資源、生態景觀、生物多樣性的集大成者,擁有大自然中最美的色調,是美麗中國的核心元素。“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共和國首任林業部長梁希的這一宿愿,一直是中國務林人的不懈追求。

中國生態道德教育促進會副會長、北京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鄂云龍教授認為,沒有森林建設和保護,就沒有生態文明。沒有綠色中國,就沒有美麗中國。如果林業和綠化搞不好,還談什么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

趙樹叢說,林業是生態建設保護的主體,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的重點,自然美生態美的核心,還是重要的綠色經濟體。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首要地位,發揮基礎作用,承擔重要使命。他表示,林業部門要緊扣中央部署,緊抓時代機遇,緊貼社會需求,切實擔當起保護自然生態系統、構建生態安全格局、建設美麗中國、促進綠色發展等重大職責和任務。加快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著力構建國土生態空間規劃體系、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建設體系、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支持體系、維護生態安全的法制體系、培育生態文化的綜合體系等生態文明建設五大體系,為建設美麗中國增色添彩。

第二篇:發展現代林業 建設生態文明

做生態文明建設實踐者和推動者

生態文明是繼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我們黨第一次明確提出的新論述,高瞻遠矚,立意深遠,是十七大報告的一個亮點。生態文明是指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又主動保護客觀世界,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所取得的物質、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總和。把生態文明納入到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之中,使得我們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越來越清晰、內涵越來越豐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又一創新,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任務,是黨執政興國理念的新發展,是生態建設的新目標。

生態文明是對既往文明的反思,是在人類具有強大改造自然的能力之后,思考如何合理運用自己能力的文明。顯著特點是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摒棄以征服自然并以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為目的的理念,倡導一種新型的生產與生態良性互動的可持續發展觀,并在經濟行為上追求經濟和生態雙重目標,“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聯系林業工作實際,生態文明建設賦予了林業光榮而艱巨的重大使命。林業是人與自然和諧的關鍵和紐帶,是生態建設的主體,承擔著生產生態產品、物質產品和生態文化產品的重大任務,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肩負著重要使命,不僅要承擔起生態建設的重任,更要做生態文化的先鋒,盡可能地創造出豐富的生態成果、物質成果和生態文化成果,努力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引導者、組織者、實踐者和推動者。

構建現代林業三大體系,為建設生態文明再立新功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林業工作總的思路是: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現代林業的要求,充分拓展和開發林業的生態、經濟和社會三大功能,通過全面實施林業生態省建設規劃,提高森林資源質量、林業產業、科技應用推廣、基層基礎建設、林業職工生活水平,積極構建森林生態、林業產業和森林文化三大體系,為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作出新貢獻。

——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動力,激活林業發展活力。根據十七大

報告“改革集體林權制度”的要求,加快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開展以“明晰產權、減輕稅費、放活經營、規范流轉”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按照“林農得實惠,生態受保護”的要求抓好試點探路實踐。加快制定出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關政策性文件,正確引導和規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流轉,切實保障林農的利益。圍繞拓展提升林業功能、發展林業生產力、提高林業綜合效益、調動全社會參與林業建設積極性、增強生態約束機制、理順林業管理體制等方面積極探索改革創新。

——以提升災害防控能力為目的,完善林業災害防御體系。根據十七大報告中“堅持安全發展,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的要求,在切實加強防御宣傳教育、健全落實責任制的基礎上,建立預警和防御體系,從根本上掌握防御林業災害的主動權。一是建立和完善林業災害的預警系統,包括森林火險預警系統、森林病蟲害預警系統、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預警系統。二是建立和完善林業災害的抗御體系,包括抗御森林火災體系、抗御外來有害生物體系。建立健全以森林防火組織機構與現代化森林防火應急指揮中心相結合的森林防火組織指揮體系和通信體系,進一步完善林火阻隔體系,提升森林火災的抗御能力;根據疫情特點采取綜合治理,結合林分改造工程及時清除疫點疫區,從根本上消滅外來有害生物對森林的危害。

——以實施林業生態工程為重點,構建綠色生態屏障。根據十七大報告中“要加強水利、林業、草原建設,加強荒漠化石漠化建設,促進生態修復”的要求,抓好重點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協調的生態體系,滿足全社會對生態產品的巨大需求。重點抓好水源涵養林及水土保持林工程、沿海防護林及紅樹林工程、綠色通道及農田林網工程、野生動植物及自然保護區工程、生態防災減災工程、城市林業及森林公園工程、森林生態監測及科技創新示范工程、商品林工程、濕地工程等九大重點工程,建成以森林植被為主體的穩定、安全的生態屏障。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切實推動城市森林建設,大力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啟動巖溶地區石漠化生物治理工程。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源,促進節能減排;加大以生物措施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增加土壤的儲碳功能。

——以加快發展林業產業為途徑,促進新農村建設。根據十七大報告中“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加快林業產業的發展,建立起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組織實施林業產業發展規劃和指導意見,做大第一產業、做強第二產業、做優第三產業,第一產業重點發展商品林、林木種苗與花卉業、推廣種植鄉土珍貴樹種,提高地生產力水平,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創造綠色財富。第二產業重點發展人造板工業、木竹家具業、木地板業、木竹制品業、漿紙業、林產化學工業,第三產業重點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進一步增強林業的經濟功能,加大木材、林副產品等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力度,提高林業綜合效益,為發展循環經濟作貢獻。努力滿足全社會對自

然、綠色、可再生、可降解的林產品的旺盛需求,促進山區經濟發展、增加林農收入、拓寬就業渠道,并為生態建設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和不竭動力。——以發展繁榮森林文化為載體,大力建設生態文明。按照十七大報告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要求,充分重視和發揮林業巨大的社會功能,承擔起促進社會和諧、構建生態文化、推動文明進步的重要職責。積極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理念。通過加強森林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發森林文化產業,努力構建主題突出、內容豐富、貼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森林文化體系。抓好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森林博物館、森林標本館、林業科技館、城市園林等森林文化設施建設,保護好旅游風景林、古樹名木和紀念林。發展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生態旅游文化、濕地文化、野生動物文化等,不斷拓展生態文化產業發展新領域。充分利用文化平臺弘揚生態文明,通過多種文化形式,普及生態和林業知識。

第三篇:發展林業產業建設生態縣

今年來,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各有關單位的通力合作下,我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發展林業產業,建設生態**縣、實現興林富民”的工作思路,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原則,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全力推進全縣造林綠化工作上臺階、上水平,夯實了林業后續產業,增加了全縣林業資源總量,圓滿完成了各項林業生產建設任務?,F總結如下:

一、20**年造林綠化工作開展情況

(一)營造林工作任務全面完成。今年我縣營造林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為本,狠抓工程造林,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綠化造林和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以春秋季營造林為突破口,加強生態建設,積極推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一年來,全縣共完成營造林任務6.8萬畝,其中天保公益林建設3.9萬畝(人工造林0.9萬畝、封山育林3.0萬畝),退耕還林配套封山育林0.9萬畝,原料林基地建設2.0萬畝。育苗250余畝;完成綠色通道建設22公里,其中公路綠化18公里,河流綠化4公里;零星植樹650萬株。全面完成了上級下**的營造林任務。

(二)天保工程順利推進。我局按照“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第一,如期完成上級下**的3.9萬畝公益林營造林任務。一是科學制定營造計劃。認真執行“踏查-復核-設計-再核實-計劃下**”的程序,克服了計劃的盲目性,避免了工程建設的重復,做到了決策的科學和準確。二是狠抓技術培訓。今年我局舉辦了為期五天的林業生態工程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森林管護人員培訓,培訓人員**550余人次,進一步提高了基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三是強化責任,創新工程管理技術。全面實行規劃設計人員、檢查驗收人員、技術指導和項目法人、施工單位負責人終生負責制,落實了責任。在工程管理中,使用了林業GIS信息管理系統,使工程作業設計更科學合理,提高了設計質量和效率。四是森林資源得到有效管護,全縣落實管護人員571人,新增管護人員300人,管護森林75.4萬畝。

(三)退耕還林工作穩步推進。20**年以來,我縣累計實施退耕地還林11.3萬畝,由于退耕還林是一項政策補助持續時間長的惠民工程,為了既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又能保證老百姓按時領到國家補助,我縣做了艱苦細致的工作。一是大力開展補植補造,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我們緊緊抓住春秋季植樹造林的有利時機,對歷年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地進行了調查,并及時進行了補植補造。全縣共完成退耕還林補植補造面積2.23萬畝,補植補造用苗325萬株,涉及58個鄉鎮,215個村。二是狠抓退耕還林檢查驗收。去冬今春,我局繼續對20**年以來的退耕還林任務11.3萬畝全面進行了檢查驗收,于5月底前將20**年的退耕還林補助兌現給了合格的退耕農戶,確保了退耕農戶的利益。三是及時兌現退耕還林政策。為了配合財政與糧食直補實行“一卡通”,我局組織對全縣實施的退耕還林進行了全面核查,分逐村、逐社、逐戶進行面積核實,為政策兌現提供準確的依據,杜絕了抵扣現象的發生,有效地保護了老百姓的利益。四是按照國務院國發〔20**〕25《關于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通知》精神和省、市會議精神,縣政府委托我局牽頭,編制了《**縣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建設規劃》以及《**縣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后續產業發展規劃》和《**縣退耕還林補植補造方案》,圓滿完成了縣政府交給的工作任務,并通過了市政府和省政府的審批。五是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通知》精神和**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市府辦函〔20**〕316號《關于開展退耕還林工程退耕地還林階段驗收工作的通知》和**市林發〔20**〕203號文件精神,我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將階段驗收成果工作交與我局完成,全縣組織10余名技術骨干,歷經半個月,逐鄉鎮、逐村、逐小班進行了全查,全面完成了退耕還林退耕地還林階段縣級自查工作,并順利通過了國家和省組織的的階段性檢查驗收。

(四)義務植樹蓬勃開展。參加全民義務植樹,是我們每個公民的法定義務。通過對全民義務植樹重要性、全民性、法定性和義務性的廣泛宣傳發動,使廣大干部群眾認識到全民義務植樹對人類生存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提高了參與義務植樹的自覺性。今年是全國開展義務植樹運動的第27個年頭,為了開展好義務植樹運動,我縣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縣政府辦公室發出了《關于切實做好20**年全民義務植樹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安排部署了今年的義務植樹工作。二是組織開展縣級義務植樹活動。今年先后開展了兩次義務植樹活動,春季義務植樹在3月7日開展,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四大班子領導及縣綠委各成員單位、南外鎮、青年學生等300余人,在雷音鋪村6社滴水灣參加了義務植樹,栽植濕地松5500余株,面積50畝,為我縣全面義務植樹起到了較好的表率作用。同時為加快城鄉綠化一體化進程,推動國土綠化上臺階。10月10日,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四大班子領導及縣綠委成員單位、河市鎮政府干部以及青年志愿者130余人在河市鎮機場南大街開展秋季義務植樹活動,共栽植米徑為8厘米的天竺桂260株,一條長600余米的綠色走廊得到了綠化。為了抓好河市鎮場鎮的綠化工作,縣政府投入綠化資金100萬元,栽植園林大樹1000余株,加強場鎮公共綠地綠化,修復完善閣溪橋至機場綠色通道建設,把河市鎮打造成全省環境綜合治理的示范場鎮。斌郎、麻柳、趙固、萬家等鄉鎮均舉行了大型的春秋季義務植樹活動,帶動作用非常明顯。三是興辦領導綠化示范點。今年縣委、縣政府領導綠化示范點在百節鎮菜家坡村2社村茶場,面積80畝,栽植樹種為香椿,帶動了鄉鎮黨委、政府領導層層興辦義務植樹或造林綠化示范點。四是不斷拓展公民義務植樹形式,組織公民參與育苗、管護、認養、宣傳國土綠化、以金代勞等多種形式履行義務植樹義務,公民履行義務的積極性極為高漲。對農村部分的義務植樹,我縣采取楊樹原料林基地造林與農民義務植樹相結合,今年我縣在百節、石橋等十個鄉鎮發展楊樹原料林基地2.0萬畝,涉及73個村、378個社,7751個農戶,僅此一項植樹**180萬株,老百姓通過栽植楊樹發展原料林,既履行了義務植樹義務,又種下了增收的希望,有力地推動了全縣義務植樹工作。截止目前為至全縣應參加義務植樹61萬人次,實際參加義務植樹**59萬人次,義務植樹建卡率**到100%,盡責率**到95%,累計義務植樹285萬余株。

(五)積極推進新農村示范建設。20**年我局積極開展以“三村建設”為載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開展城鄉環境綠化工作,成立了工作機構,落實了工作資金。通過對林農的科技服務,實物幫扶等措施,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改善了人居環境,增加了農民收入。今年,我局以福善鎮八廟村為重點,支持道路建設14公里,其中公路12公里,生產路2公里;維修堰塘12口;建沼氣池40口;建蔬菜基地100畝,養魚100畝,養羊3000只,養豬200頭。全面地完成了縣委、政府下**的新農村建設任務,改善了示范村的村容村貌,深受老百姓歡迎。

(六)狠抓種苗基礎,提高種苗質量。種苗是造林綠化工作的基礎,苗木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兩大工程的造林質量。為此,我局進一步加強了苗木的管理,規范了種苗運作,實行了定點育苗、定向培育,特別是對馬家苗圃的苗木進行了統一管理。全縣共育苗250余畝,為工程造林提供各類合格苗木890余萬株,主要有柏樹、杉木、馬尾松、香椿、元寶楓、榿木等10余個樹種,滿足了工程造林所需種苗。在種苗生產中,采取多種措施抵御冰凍霜雪災害影響,抵抗洪澇災害的破壞,加強田間水肥管理,除草、施藥、殺菌兼施,預防病蟲害發生,力求培育大苗、壯苗。在種苗管理中,嚴格“兩證一簽”制度,種子合格率**到95%、良種使用率**到30%以上,苗木合格率**到100%,一級苗率**到40%。

(七)加強營造林后續質量管理,鞏固造林成果。按照“造一片,成一片”的要求,切實加強營造林后續質量管理,鞏固造林成果。一是認真落實了管護責任,加強對退耕還林造林地的管護,將政策兌現與管護效果直接掛鉤,督促農戶管護措施落實到位。二是加強造林地缺窩補植,對造林存活率(保存率)**不到栽植密度的小班,組織補植補栽。三是狠抓幼林撫育,指導、督促農戶采取松土、除草、灌溉和病蟲害防治等措施,幼林長勢良好。四是認真抓好退耕還林成果鞏固專項規劃和城鄉綠化專項規劃。從規劃入手,力求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加強營造林后續質量管理,鞏固造林成果。五是加強了對林農的培訓。我們以搞好林業兩大工程為主題,充分利用專題集中培訓和“科技下鄉(含科技趕場、科技咨詢等)”、“科技活動周”等有利時機,進行“科技趕場”活動,向廣大林農發放技術資料0.8萬余份,培訓林農0.6萬人次。

近年來,我縣造林綠化工作任務重,工作量大,涉及鄉鎮多,在工作中還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一是退耕還林工作量大面寬,個別鄉鎮政策兌現仍然存在抵扣現象,群眾來信來訪時有發生;由于連續洪災和旱災的影響,個別地方退耕還林保存率差,補植補造不到位;過去實施的退耕還林,產業發展意識不高,國家停止補助后,退耕農戶收入減少,退耕成果鞏固難度大。二是荒山造林項目由于國家只補助種苗費,沒有管護經費,荒山造林質量差、成效差,特別是近年來自然災害不斷,保存率較低。三是公民義務植樹意識淡薄,一些地方義務植樹宣傳發動不夠深入,組織不到位,適齡公民植樹率不高。四是資金嚴重不足,工作開展困難。退耕還林的作業設計、檢查驗收、分戶建卡、合同簽定、政策兌現,義務植樹的宣傳、組織、種苗費以及新農村建設的綠化美化工作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卻沒有資金來源,工作開展舉步維艱,困難重重。

二、20**年造林綠化工作打算

20**年造林綠化工作總的指導思路是: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為指導,深入開展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以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縣”為目標,在繼續抓好重點工程造林基礎上,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突出以人為本,以通道綠化、村鎮綠化、環城綠化、城市綠化為重點,多栽樹,栽大樹,努力推進全縣造林綠化工作。

(一)穩步推進工程造林。兩大工程是“十一五”期間我縣造林綠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按照工程建設和管理的要求,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和科學嚴謹的作風,保質保量地完成工程造林任務。要進一步加強對作業設計、造林施工、檢查驗收、政策兌現、撫育管護、檔案建立等關鍵環節的管理。退耕還林工程要切實把工作重心轉移到鞏固成果上來,把鞏固現有退耕還林成果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來抓,并納入鄉鎮政府目標考核責任制,定期檢查考核。

(二)進一步加強營造林質量管理。建立健全營造林質量管理工作制度,實行全面質量管理,不斷提高營造林質量。從作業設計、種苗建設、施工作業、檢查驗收到撫育管護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實行嚴格的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加強監督檢查,嚴格獎懲兌現。進一步強化工程造林監理制度,對造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加以整改。堅持以質量為中心,強化營林措施,大力營造合理密度的混交林、復層林,使混交林在新造林面積中**到30%以上。采取有效的技術經濟措施,因地制宜搞好低產林、低效林改造試點,切實解決林分“過密、過疏、過純”的問題。

(三)加強綠色通道建設。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抓好道路、河道等宜林地段的植樹造林,使全部**到綠色通道建設標準;繼續搞好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的綠化,努力營造農村人居環境。

(四)加強統籌協調,大力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充分發揮綠化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在國土綠化中的統籌協調作用,積極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促進部門綠化協調發展。加快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進程,加強綠色通道和城市綠化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大力營造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良好社會氛圍,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綠化宣傳活動和評比表彰活動,采取植紀念樹、造紀念林、建綠化基地、認種認養,以及推行“綠色圖章”制度等形式,推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向縱深發展;積極開拓創新,不斷拓展林業生態建設空間,努力開創國土綠化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篇:加強林業生態建設拉長林業產業鏈條 促進觀光農業發展

***林業成旅游發展“助力器”

本報訊 一條條綠色通道寬闊通暢,一片片農田林網縱橫交織,一道道綠色屏障環田繞城,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

***鎮積極響應***市“創建森林城市”的口號,圍繞“生態保護、富民興林”的戰略目標,致力于加強林業生態建設、促進觀光農業發展、拉長林業產業鏈條。目前,該鎮林木覆蓋率達到34%,成為全省林業生產先進基地,被譽為“天然氧吧”。

生態是財富,綠色能生金。該鎮始終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和諧發展,按照“以林促工、以工興林、以林富民”的發展思路,以“六路、五河、二片及農田林網”為重點,大規模實施護路林、速生林、經濟林等生態綠化工程,并將造林、木材經營、林木加工打造成產業鏈條并加以延伸,逐步形成了鏇皮、木片、家具、制板五大行業為主的木材加工企業群,年可實現林業就地增值2000萬元。同時,重抓更新造林,并鼓勵農民栽植環戶林、路邊林、景觀林,為美化村民院落,發展旅游產業搭建了良好的載體。

依托現有的6萬畝林業資源,該鎮先后發展各類林果基地3000余畝,著重落實各類成活果樹補貼,不斷提高果農們的積極性。重點打造藝術節,協助公司舉辦多次文化節,實現全鎮創收600余萬元,創造了就業崗位218個,成為該鎮增收的一大亮點。

林業產業的發展壯大與生態旅游業的成功“嫁接”,實現了

一、

三產業就地融合。隨著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點擊林下空間,年可創收1100萬元,在鼓起群眾“錢袋子”的同時,也吸引了眾多外地企業來此投資興業的目光,成為該鎮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

第五篇:加快林業發展步伐力促生態示范縣建設

加快林業發展步伐力促生態示范縣建設為確保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縣任務目標的順利實施,入春以來,縣委、縣政府把林業工作作為一項基礎性產業來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部署和安排,結合我縣實際,以綠色通道、農田林網、苗木花卉、經濟林、豐產林、村鎮綠化林業六大工程建設為總抓手,進一步明確任務目標和工作責任,廣泛宣傳,強化措施,集中精力開展植樹

造林活動,林業生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止目前,綠色通道省道棗曹線25.6公里的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經濟林基地完成3800畝;速生豐產林完成用材林7400畝;紙漿林4000畝;種苗花卉基地落實面積3700畝;農田林網新建4萬畝,完善6萬畝;林權制度改革有了較大進展,已發放林權證8000余份??偨Y前段時間的活動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領導重視,行政推動力度大。春季過后,縣委、縣政府就把林業工作作為首要任務來抓,縣成立了春季林業生產指揮部,主要領導任指揮,縣各大班子分管領導任副指揮,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實行了領導干部包保責任制。各鄉鎮也相繼成立了領導班子和工作班子,制訂了林業生產規劃,把各項任務分解落實到村、到路段、地塊,責任落實到機關干部、村干部,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責任的局面。全縣上下全黨動員、全民參戰,掀起了植樹造林的新高潮。

(二)活化機制,推動了工程項目的落實。在工程項目建設上,我們堅持“政府得綠,群眾得利,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誰造林,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全面落實林權制度改革,對全縣已綠化和未綠化的林地、溝路渠、河堤和規劃造林地段落實承包,簽訂了承包合同,發放了林權證書,給群眾吃下了定心丸。興隆鄉對新鋪的4條共16公里的鄉村公路,以100米為一個單位落實承包,簽訂合同,發放林權證,調動了群眾造林的積極性,促進了全鄉林業生產的快速發展。目前,鄉村公路綠色通道建設已完成38公里。

(三)宣傳發動廣泛,輿論氛圍濃厚。入春以來,縣委、縣政府利用過路橫幅、墻體標語、出動宣傳車、印發宣傳材料和技術資料等多種形式,深入廣泛地宣傳發展林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h電視臺把林業生產作為宣傳報道的重點,采取林業新聞、專題報導、林業技術講座等形式,宣傳林業進度和林業先進典型,對全縣林業生產的快速發展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h婦聯組織全縣婦女在肖云鎮東魚河堤開展了“三八綠色工程”;團縣委、縣教委、縣林業局聯合在雞黍鎮開展了“青春、綠色、***”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提高了廣大群眾植樹造林的意識,帶動了全縣林業生產的快速發展。

(四)各項工程建設進度快,質量好。肖云鎮在豐產林建設上大力推廣了林藥間作,在速生楊下種植白芍,以短養長,提高了畝產效益。司馬鎮以高標準建設萬畝農田林網為總抓手,結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組織了30多人的專業隊,吃住在工地,嚴格按照高標準農田林網建設的標準進行挖溝鋪路,打點定線,所植苗木均選用二年生4米以上大苗,確保了造林質量。在造林過程中,縣林業部門抽調技術骨干,深入村莊、道路、河堤、地塊,對農民進行面對面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堅持做到“四統一”:即統一質量標準,統一技術要求,統一組織施工,統一檢查評比。堅持“三大一實”的造林方法,嚴把栽植技術關,較好地保證了栽植質量。

(五)強化管理,確保了造林質量。建立健全了管護隊伍,在去年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管護人員1300余人,并明確責任,落實獎懲措施。繼續實行了屬地化管理,各鄉鎮派出所負責查處本鄉鎮的毀林案件,并與農戶簽訂了管護合同,對毀林者嚴厲進行處罰。3月17日,我縣林業公安科與化雨鄉派出所聯合查破了化雨鄉耿樓村村民耿登山故意毀壞河堤樹木案,對其做出了治安拘留13日的處罰,并及時在電視上公開曝光,有力地震懾了毀壞樹木等違法犯罪行為,保護了植樹造林的成果。我縣林業生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其他先進縣市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下步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強化領導,落實措施,全力打好農田林網攻堅戰,加快苗木花卉基地、經濟林基地和豐產林基地建設步伐,努力完成各項林業生產任務,為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縣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林業局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洛陽市委副秘書長名單下一篇:旅游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