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2023-02-28

第一篇: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創新驅動發展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出臺文件,指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這份《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共分9個部分30條,包括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營造激勵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建立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強化金融創新的功能,完善成果轉化激勵政策,構建更加高效的科研體系,創新培養、用好和吸引人才機制,推動形成深度融合的開放創新局面,加強創新政策統籌協調。

《意見》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制度環境和政策法律體系,為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

《意見》要求,營造激勵創新的公平競爭環境。發揮市場競爭激勵創新的根本性作用,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強化競爭政策和產業政策對創新的引導,促進優勝劣汰,增強市場主體創新動力。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打破制約創新的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改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的準入管理,健全產業技術政策和管理制度,形成要素價格倒逼創新機制。

《意見》強調,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和各類創新資源配置的導向作用,調整創新決策和組織模式,強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進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

含義

編輯

2012年底召開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是我們黨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來作出的重大決策。

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就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自主創新,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方式,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率先發展。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兩層含義:

一是中國未來的發展要靠科技創新驅動,而不是傳統的勞動力以及資源能源驅動; 二是創新的目的是為了驅動發展,而不是為了發表高水平論文。[2]

2006年全國科技大會以及十七大都明確提出科技發展要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這個中心任務,要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問題,尤其是明確提出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高技術不再是獨立發展的產業,而要與傳統產業全面結合。十八大的“創新驅動發展”是對上述認識的精辟總結,也為科研人員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現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目標,必須充分認識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抓住重點,形成合力。

意義

編輯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我國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增強發展的長期動力具有戰略意義。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主要源于發揮了勞動力和資源環境的低成本優勢。進入發展新階段,我國在國際上的低成本優勢逐漸消失。與低成本優勢相比,技術創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點,由此建立的創新優勢持續時間長、競爭力強。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由低成本優勢向創新優勢的轉換,可以為我國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我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現實意義??萍紕撔戮哂谐藬敌?,不僅可以直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而且可以通過科技的滲透作用放大各生產要素的生產力,提高社會整體生產力水平。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有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長遠意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產業技術創新,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既可以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改變過度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的發展模式,又可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重點

編輯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項系統工程。當前,應抓住以下重點著力推進。

細化戰略目標。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國際上普遍認可的創新型國家,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一般在70%以上,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超過2%,技術對外依存度低于20%。目前,應將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進行分解和細化,建立完成目標的組織架構和任務體系,讓各部門、各層面、各單位按照明確的目標任務推進。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我國很多產業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中低端,消耗大、利潤低,受制于人。只有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一是要瞄準國際創新趨勢、特點進行自主創新,使我國的自主創新站在國際技術發展前沿;二是要將優勢資源整合聚集到戰略目標上,力求在重點領域、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進行多種模式的創新,既可以在優勢領域進行原始創新,也可以對現有技術進行集成創新,還應加強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

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首先,進一步確立企業的主體地位,讓企業成為技術需求選擇、技術項目確定的主體,成為技術創新投入和創新成果產業化的主體。其次,高校、研發機構、中介機構以及政府、金融機構等應與企業一起構建分工協作、有機結合的創新鏈,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協同創新體系。

加快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建立科技創新資源合理流動的體制機制,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建立政府作用與市場機制有機結合的體制機制,讓市場充分發揮基礎性調節作用,政府充分發揮引導、調控、支持等作用;建立科技創新的協同機制,以解決科技資源配置過度行政化、封閉低效、研發和成果轉化效率不高等問題;建立科學的創新評價機制,使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

2015年8月24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進行二審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正案草案規定,國家設立的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轉化科技成果所獲得的收入全部留歸本單位,在對完成、轉化職務科技成果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和報酬后,主要用于科學技術研究開發與成果轉化工作。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謝經榮在作關于本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時說,按照中央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的要求,草案將對科研人員獎勵和報酬的最低標準由不低于職務科技成果轉讓或者許可收入,或者作價投資形成的股份、出資比例的20%提高至50%,并明確國家設立的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規定或者與科技人員約定的獎勵、報酬的方式和數額應當符合上述標準。

我國現行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1996年起實施。本次修法旨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規范科技成果轉化活動,加速科學技術進步,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專家們認為,本次修法的亮點是科技成果轉化處置權下放和科研人員獎勵、報酬比例提高。

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深圳模式”

□ 李 來 本報記者 劉傳書

2月24日,由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投資并購的馬丁飛行噴射包公司在澳交所主板掛牌交易。馬丁飛行噴射包公司是全球第一家生產“鋼鐵俠”飛行裝備的公司,其最新版本的馬丁飛行噴射包載重量為120公斤,可以在海拔1500米高空以每小時35公里的速度前進,可連續飛行30分鐘,而最接近的競爭產品只能連續飛行30秒,載重僅幾公斤。

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是由一支海外創新團隊于2010年回國創立的高科技企業,開創性地研發了超材料技術、智能光子技術、臨近空間技術等革命性的創新技術,業務包括顛覆式空間服務、光子支付和新一代特種航空結構等新興領域。據統計,該公司專利總量超過2800件,占全世界超材料領域過去10年申請總量的86%。

如果說深圳光啟靠科技創新成為深圳的一個企業典型,那么說深圳的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則在全國形成了獨有的“深圳模式”。 2014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4.02%,提前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約5000多億元,同比增長11%;戰略性新興產業總規模接近1.9萬億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1.16萬件,增長15%,占全國總量的48.9%,連續11年穩居全國首位。深圳在福布斯中文版發布的“2014中國大陸城市創新力”排行榜中居榜首。

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

成立于2006年,用8年時間就拿下全球一半小型無人機市場,這是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創造的一個奇跡。據介紹,該公司2014年PCT專利申請170多件,目前已有40多項專利通過PCT進入中國、美國、歐洲、日本等地,其中8件核心專利首先在美國獲得授權。該公司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其組建的創新研發實驗室已經儲備了未來2—3年的最新科技。

去年, 致力于為電信運營商、企業和消費者等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和服務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銷售收入預計約為2870—2890億元,同比增長約20%,主營業務利潤預計約為339—343億元。多年來,華為公司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在全球設立了16個研究中心,研發人員約76000名,占總員工數量的45%,其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10%以上。

“設計創新和技術創新是我們轉型升級、快速發展的雙引擎。”在三諾集團,記者反復聽到這樣的話。當前,三諾已成為行業領先的多媒體音響產品提供商、以“智慧生活”為核心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產業涵蓋影音娛樂、信息科技和智慧家庭三大領域。在全球,三諾率先創造性地建立了OPM模式,即原創產品策劃設計提供商模式,為全球客戶提供策劃、設計、智造、市場的一站式、差異化整體解決方案,讓“中國制造”真正走向“中國創造”。

在深圳,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在4G技術、超材料、基因測序、3D顯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深圳的創新能力已處于世界前沿。深圳光啟擁有全球超材料領域86%以上的專利,華大基因的基因測序產出能力占全球50%以上。近兩年,深圳共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19個國家科技大獎。騰訊、比亞迪等公司4項發明獲2013中國專利金獎,占全國1/5。在2014年陳嘉庚青年科學獎5名得主中,有2人來自深圳。在福布斯中文版首次發布的2014“中美創新人物”中國10人名單中,深圳占了5席。

深圳市市長許勤二月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經過多年努力,深圳已經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他說,“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小企業有創新動力,但創新能力還需要加強,這就需要政府為他們創造更多服務平臺,創造公開競爭的環境,去鼓勵、支持和推動其創新。”

“在深圳,我們一直強化企業創新的主導地位”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相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深圳市科技型企業超過3萬家,其中銷售額超千億元的3家,超百億元的17家,超十億元的157家,超億元的1203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4742家。

深圳的“四不像”

“除了固定的中央撥款占20%,其余的經費主要靠我們主動籌取。”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樊建平采訪時對記者說。去年,該院來自企業的經費超過1個億。深圳先進院把科研、教育、產業、資本融合在一起,通過“四位一體”的模式,辦了四個孵化器,發起成立了四個投資基金。目前,該院孵化200多家企業,先進院自身占股企業達70多家。據評估,其獨特的“四位一體”模式,創新效率是傳統模式的30倍到60倍,打通了科研和產業相結合的通道。

獲得2014年深圳科技市長獎的樊建平認為,深圳先進院走的是“新型科研機構”道路。既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企業,又不是全性質的事業單位,而正是這種性質,加速了科技和市場的接軌。

實際上,類似的“新型科研機構”在深圳遠不止深圳先進院一家。按照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主任陸健的說法,這些機構屬于“四不像”:具備企業、研究機構、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等特征,但又不完全屬于其中的任何一類。

據統計,這樣的“四不像”在深圳已有115家。

“寄生”于中科院體系內的華大基因2007年南下轉戰深圳開創了一片新天地。同樣,深圳光啟也屬于“民辦公助”類。在深圳,還有比如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等這些“四不像”,在科研成果產業化領域,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

對于此種模式,有分析認為,此前的科研機構多數是事業單位,在管理是采取的都是行政模式,真正結合實際市場應用的很少。久而久之,科技創新與市場就相互脫軌。作為“四不像”的新型科研機構,一方面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同時又要自身向市場找飯吃,在現實條件下,機構和企業的合作,科技和產業的結合,就會水到渠成。

而深圳市政府對于這些新型科研機構,一直本著積極支持的態度。深圳光啟是2010年引進的海外高層次創新團隊,是深圳市“孔雀計劃”支持的團隊。深圳市政府在資金投入、實驗室體系建設、產學研聯盟建立、產業基金設立、人才配套政策等方面都給予了全方位支持。

小微創新的天堂

2013年,深圳柴火創客空間,即柴火創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建人潘昊入選福布斯雜志評選的“中國30位30歲以下的企業家”,并登上福布斯中文版封面。此消息一出,在全國“創客”圈內引起極大反響。今年1月4日,李克強總理親臨探訪柴火創客空間,給予大力鼓勵。柴火創客空間主要通過創客會員、創客活動分享會、制匯節、網絡等渠道組織廣大創客。每年舉辦超過70期不同類型的活動分享會,50場工作坊,注冊會員超過1000人,活動人流總數超過1萬人。柴火創客空間擁有20多個國內外創客的最新產品展示區,通過這一開放式創客載體,已完成孵化企業3家,在孵企業5家。

有人把深圳比喻為“創客好萊塢”,這是因為,深圳不僅擁有數以萬計的年青創客,還有利于創客生存發展的最佳環境。去年11月高交會期間,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組建的中科創客學院正式揭牌,成為我國第一個由國立科研機構成立的創客學院。良好的硬件配套條件和創新環境,使得深圳有條件成為全球創客中心。今后,每年6月份國際創客周活動將在深圳舉行。

去年12月2日,以“質量深圳,創意為先”為主題的深圳市第十屆“創意十二月”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本屆“創意十二月”總體活動數量151項,其中重點項目30項,分為九大類別,涵蓋創意設計、工藝美術、書畫藝術、動漫游戲、旅游休閑、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等。

從2005年開始舉辦“創意十二月”活動以來,經過連續十年的培育,“創意十二月”系列活動成為深圳市民追蹤文化潮流、享受創意理念及參與創意設計的文化節慶。而“創意十二月”是深圳全市范圍內的群眾活動,群眾參與是“創意十二月”持續開展的核心動力。

在深圳,全民創新已經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科技創新力量。“支持大眾創新、草根創新、小微創新和創客發展,是深圳創新驅動發展非常重要的方面。”許勤說,在政策支持上,去年以來,深圳從把更多的目光關注到青年創新、學生創新、創客活動等,并確定今年專門設立鼓勵創客、青少年創新的科技計劃,為中小微創新企業和創客搭建更多的平臺,使得深圳的創新生態更為完善。

應該說,在深圳,這個年輕移民城市的優勢正得到發揮,“敢于冒險、追求成功、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精神,使得這座城市擁有最大的創新活力。

科技創新的頂層設計

2014年5月,國務院批準深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深圳在完成示范區《發展規劃》和《空間規劃》的編制后,率先全國啟動科技體制改革,主動承接國家、省6項重點改革任務,在全國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中贏得了主動權。

在改革中,“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深圳科技創新領域得到率先體現。通過科技投入方式改革,激發出企業創新的強大活力。在全國首個深圳《科技研發資金投入方式改革方案》中,利用財政資金引導、放大和激勵作用,全面撬動銀行、保險、證券、創投等資本要素投向科技創新,使深圳成為國家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科技創新領域的先行區。其中通過銀政企合作貼息,政府以5000萬元成功撬動了近20億元銀行資金投向科技中小微企業,財政資金被放大了近40倍。

眼下,深圳已經成為創新人才高地。據統計,深圳人才資源總量約400萬人,累計“海歸”5萬人,全職院士12人,“千人計劃”人才103人,廣東省領軍人才12人,廣東省南粵百杰人才7人。2014年新引進“孔雀計劃”團隊14個,累計59個。

為加快推進“深港創新圈”建設,深圳發揮兩地政府創新合作協調機制。目前,香港在深設立各類科研機構43家,累計研發項目超過400個,注冊企業16家。同時,為擴展國際科技合作廣度和深度,深圳積極建立與“歐盟地平線2020研發計劃”、“國際基因組計劃”等國際知名計劃的國際性大科學、大技術和大工程的合作關系。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服務中心被認定為國家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累計引進了34個國家和地區的56家境外科技機構入駐,與國外104家技術轉移機構建立聯系,引進技術253項。

為推進高技術服務業的發展,深圳出臺了《關于促進高技術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措施》,設立技術服務專項資金,成立科技服務業協會,逐步形成了涵蓋研發設計、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創投孵化、知識產權等在內的科技服務體系。目前,深圳科技服務業總產出超過800億元,增速超過25%,已成為國家首批科技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和“中國創新驛站”首批試點地區,科技部批復在深圳成立的國家技術轉移南方中心已正式掛牌成立。

可以想象,在新的發展形勢下,科技創新的“深圳模式”,將給這座城市帶來無盡的動力。

市第六次黨代會報告,實現了在國際和中國城市體系中準確定位深圳的發展目標。 35年來,深圳的發展目標在定位上發生過多次轉換,現代化、國際化多次作為關鍵詞,出現在城市發展目標的頂層設計之中。建設國家自主創新城市也是我們的重要目標之一,但現階段尚未列入黨代會報告所確立的總體目標?,F代化、國際化有相應的標準,但現代化是一個比較性概念,國際化又受多重因素制約,且兩者都較為寬泛。盡管創新型城市在國際上也不少,但更切合深圳的實際和特點。將創新型城市作為深圳的發展目標接地氣、接世界、接未來。因此,從現代化、國際化和創新型三者的關系來看,創新型城市建設是現代化和國際化城市建設的抓手、突破口、落腳點。以創新型城市建設為重點,現代化、國際化建設為創新型城市建設服務,創新型城市建設反過來會促進深圳的現代化、國際化水平。 實際上,深圳的發展也進入到了新的階段。如果說,一流城市的發展會經歷要素驅動、效率驅動和創新驅動三個階段,深圳的發展已經走過了要素驅動階段,即特別依賴于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的投入的階段。深圳也正在走過效率驅動階段,即伴隨著工業化和規模經濟的依賴發展,資本密集型大企業占據優勢的階段。深圳正在進入創新驅動階段,這一階段知識密集型企業占據主導,服務部門進一步擴張,在穩健的基礎需求和效率驅動基礎之上,創業與創新要素占主導地位。所以,在這個階段確立創新型城市的目標,可以與創新驅動形成良好的互動。

創新型城市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過去,我們從創新驅動戰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層面思考的較多,主要聚焦在創新的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攻關計劃、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以及創新生態體系等實施層面的工作,但還不足以支撐創新城市建設。

創新型城市建設需要一個完整的創新循環。這個循環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具有創新本能的創新型企業;創新型的政府;新興的創意階層;人力的多樣性與各類人才的發展機會;全社會強烈的創新意識;有利于創新的公共環境,主要表現為多元、健康的社會和自然環境。 創新型城市建設需要建立創業與創新的緊密關聯,其中關鍵是保持城市的創業活動水平處于較高水平。為此需要不斷完善我們的創業基礎條件,包括為新創及發展中企業提供資金支援;制定促進創業的有關稅務、法規條例、相關申請獎勵措施的政府政策;制定支持新成立或成長中企業的政府計劃,加強針對新創公司的教育培訓;建立可引導新商業機會的研究計劃,以及有利于小型、新創或成長型公司的研究和開發系統;提高商業和專業基礎設施的享用權;提高市場開放程度與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提高有形基礎設施的享用權;鼓勵促進創業的文化和社會規范等。 5月12日至14日,人民網、人民日報內參部與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共同組織策劃的“經濟活力看廣東-創新驅動——人民網強國論壇基層調研行”先后走進佛山、深圳,探尋兩地經濟轉型升級的動力所在。

三天時間,調研組先后探訪了兩地七家企業、兩個創新孵化基地,召開了兩場座談會,還舉辦了兩場與創新創業者對話的沙龍活動。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聊,我們對經濟新常態下,“創新已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這些判斷有了更深切的認識。 今年第一季度,廣東省GDP同比增長7.3%,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0.6個百分點,GDP總量17272.24億元,穩居全國第一。其中,深圳和佛山兩市GDP增速水平超過廣東省平均水平,居全省前列。

企業研發成創新主體

與經濟增速成正比的,是對研發的投入。2015年,深圳市GDP同比增長8.9%,全社會研發投入約占GDP的4.05%。

在深圳,90%以上研發機構設在企業,90%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研發資金來源企業,90%以上的發明專利出自企業。“充分發揮市場在創新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4個90%足以說明我們很好地解決了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的問題。” 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虎說。

對此,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十分認同。他提出:“發明、發現不是創新,實現產業化生產,到達市場,才是創新。誰能把這兩者結合起來?企業。政府一定要支持、依靠、推動企業去創新。”

與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相匹配的,是金融創新。張虎副市長介紹,近年來,深圳市加快科技金融試點城市建設,推動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設立創投引導基金,出臺促進股權投資基金發展的若干規定。目前,深圳擁有4.6萬家VC和PE機構,注冊資本超過2.7萬億元,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境內外的上市企業321家,中小板、創業板上市企業連續9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火熱的資本在深圳很容易就能找到一拍即合的項目。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專職副主席辜勝阻對此點贊。他說:創新、創業、創投形成 “鐵三角”,實現了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對經濟發展的“雙輪驅動”。

創新創業人才是“根”

從深圳的創新行動中,調研組總結認為,創新創業人才是“根”,龍頭科技企業是“主干”,小微科技企業是“葉”,制度環境、政策支持等就是“陽光雨露”。良好的創業創新生態,讓深圳成為了各類創業人才和創新要素的棲息地。正如2015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打造綜合創新生態系統:“把創新環境、創業計劃、創投資金和創客活動聯合起來,形成更強大的力量。”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指出,堅持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針對今年年初深圳房價持續走高等新情況,今年3月,深圳又出臺了《關于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關于支持企業提升競爭力的若干措施》《關于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干措施》。副市長張虎說:“180條具體舉措,只要是人才,都可以從政策點中對號入座。”

深圳長朗三維科技董事長勞長石就是深圳市科創委從硅谷引進的國家“千人計劃”人才。去年,他的企業想從英國引進一位博士后,但是深圳的高房價令其顧慮重重,談判僵持。“沒想到,3月份政府出臺了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81條政策,把原來的人才資金資助從80萬元整整翻了一倍,力度非常大,他很快就跟我們簽約了。”

“十二五”以來,深圳累計引進國家“千人計劃”相關人才154人,“孔雀計劃”1539人,留學人才以及各類人才超過68萬人。

各類人才來到深圳,在這片“創新熟地”上很快耕耘出了果實。“創業者在深圳可以完成從產品研發到做出樣品再到批量生產的整個過程”,勞長石說:“我們做3D打印設備開發,需要的硬件、軟件控制、材料、激光……每一個環節都能很快地在深圳找到供應商,找到相關資源落地。”有過在硅谷工作經歷的光峰光電董事長李屹說,深圳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迅速地產業化,在硅谷集齊零部件需要一個星期,而在深圳只需一個下午,“這里比硅谷更適合我”。

創新、創業者在成長

調研組認為,深圳的移民文化有利于孕育鼓勵冒險、寬容失敗、崇尚創新的創業創新精神。深圳注重合作、尊重人才、能力至上、寬松自由、快樂創業的氛圍非常濃厚??梢哉f,深圳有全國最好的創客文化和創客精神,是國內可與美國硅谷比肩的創新型城市。 這樣的觀點也在許多有過不同地域創業經驗的企業家口中得到了印證。光峰光電董事長李屹說:“在深圳做科技研究很安靜,政府不會來打擾,政商關系„親?且„清?。”科比特創始人盧致輝一踏上深圳的土地就愛上了這里。他說:“這里的人都說普通話。這個城市年輕、平等、不排外,政府高效,人相對務實,讓我覺得親切,感覺夢想可以在這里實現,來了就沒想過離開。”

濃郁創新激情也激發著校園里的年輕人。深圳大學生物科學專業的大三學生李寶圣在課余研發出了一項基于新型納米級孔徑膜材料的洗車水循環系統。在他看來,“高校創客文化,是將知識轉化為實踐,是學以致用,學之升華。”

這些年輕創客的涌現讓調研組頗有感慨,“這意味著第四代深圳創新、創業者在成長,人才結構不斷更新換代,為深圳持續發展提供動力。一旦創新成為全民文化普及開來,全社會都感到創新是我們的出路,發展就不成問題了。”

第二篇:創新驅動發展

創新驅動發展,科技服務民生

本報訊:2012年,資陽市科技工作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創新驅動發展,科技服務民生,各項工作特色鮮明,亮點紛呈,充分發揮了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以保障體系建設為重點科技創新環境更加優化 黨政重視是科技工作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保證。2012年,資陽市科技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不但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為雙組長的科技成果轉化工程領導小組,還落實了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建立了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形成了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銀行貸款為支撐、政策優惠作扶持的全社會科技投入保障體系,并把加強科技自主創新首次納入了對各縣(市、區)政府、市級有關部門的目標考核體系。目前,“黨政重視、科技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大科技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2012年,資陽市被省政府批準為首批“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四川省試點示范創建市”。

以“項目帶動”戰略為統攬,科技項目工作成效顯著 項目是科技工作的“牛鼻子”。2012年,資陽市以“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為指導,強力推動項目的包裝、申報、實施等工作。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全市科技項目工作推進會,全年分別以工業、醫藥、農業科技項目為主題召開了3次現場會,共組織申報國、省重點項目63個,爭取到位資金近2800萬元。其中省級戰略性新興產品生物醫藥發展專項項目3個,到位資金1050余萬元,位居全省前列;全年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3個,居全省第3位;培育創新型企業46戶,居全省第7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8戶,居全省第8位;全年新增專利實施項目46項,新增產值11.38億元;新增科技轉化項目10項,到位資金900萬元。國、省項目資金撬動地方科技創新投入6.4億元,帶動產值35.29億元,創歷史新高,有力促進了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

以統籌城鄉發展為引領,農業科技含量大幅提高 科技興農是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本出路。2012年,資陽市認真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不斷加大科技支農、科技興農力度,為全市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注入了強勁動力。一是在繼續抓好雁江生豬、簡陽山羊、安岳檸檬3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的同時,新啟動了簡陽晚白桃等首批10個市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二是實施的“山羊現代產業鏈關鍵技術集成研究與產業化示范”項目取得顯著成效。簡州大耳羊已通過國家遺傳資源委員會羊專委會的現場審定。經省科技廳批準,項目牽頭單位簡陽大哥大牧業有限公司建立了省級農業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通過精心挑選的158名科技特派員分別派駐全市53個鄉(鎮)和18個農業企業及示范基地。作為資陽市喜迎十八大的獻禮片,制作了電視專題節目《幸福資陽,科技特派員在行動》7期、《迎接十八大,科技特派員在基層》5期,社會反響良好。

以開放合作為載體,國際科技合作成績斐然

資陽市高度重視科技合作交流,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類科技合作對接會,特別是在國際科技合作方面成績斐然。全年爭取國際科技合作項目3項,爭取到位資金315萬元。在2012年中歐創新集群合作暨國際技術轉移項目對接會上,資陽市有4個項目成功簽約。全省唯一一個國家科技部授牌的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縣安岳縣,與法國、意大利、美國等國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安岳檸檬產業園成功跨入了國家級基地行列,并以國際合作為平臺,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創新能力,增強了產品的市場。(袁宇)記者/張存猛

第三篇:創新驅動 融合發展

魯泰控股集團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在供給側改革引領的新一輪轉型升級下,山東各地都在奏響新舊動能轉換的“變奏曲”。如何推動轉型升級,實現新突破,處在不同行業的企業都在探索、在發展、在破題。

魯泰控股集團,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制定新舊動能轉換的“施工圖”,堅持創新驅動,加快實體產業與金融業深度融合,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先進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的機遇,樹立互聯網思維,實施輕資產運營,培育形成了“煤炭、鹽化工、電商物流、托管服務”四大板塊競相發展、相互支撐、協調并進的產業格局,實現了創新發展、轉型發展、健康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國制造2025》,集團公司在“十三五”期間,堅持科技興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2016年4月8日與濟寧利特納米有限公司簽訂石墨烯改性高分子材料項目合作協議。2016年11月5日,全國首家石墨烯高分子復合材料研發中心在山東魯泰控股集團建成啟用。

該中心聘請兩位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十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組建了研發團隊。依托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山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濟南大學、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合作,在石墨烯改性高分子材料、智能材料、氯乙烯合成非汞催化劑制備及氯乙烯生產新工藝開發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目前,研發中心所研發的新型PVC樹脂基導電復合材料,導電性能滿足電磁屏蔽EP-2級材料要求,可廣泛應用于電子、集成電路包裝和電磁波屏蔽等領域,并與海爾集團、中國鐵路通訊信號集團達成了工業化生產的合作意向;今年3月15日,PVC防靜電管材的研究與開發項目被列為2017年第一批省級技術創新項目計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項目實施后將形成自主設計、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工藝技術。

堅持互聯網思維,發展電商物流業

集團總經理李合軍認為:“我們必須樹立互聯網思維,立足企業實際,創新運用‘互聯網+’模式。”近年來,魯泰控股集團充分利用“互聯網+”“供給側改革”等宏觀利好政策,應用物聯網、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搭建“兩個平臺”,即電子商務平臺和工業品公共供應鏈物流服務平臺。

電子商務平臺——魯泰物礦網于2015年底正式上線運行,實現了用戶注冊、信息發布、店鋪展示等功能。截至2016年12月底,共入駐會員9743家,完成在線交易1879筆。2016年5月11日與海爾集團樂賺互聯網金融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通過接入樂賺互聯網金融公司“快捷通”支付平臺和“海融易”金融平臺,在實現魯泰物礦網在線交易閉環的同時,構建魯泰物礦網的“企融通”服務平臺,共同開發魯西南互聯網金融市場,開展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集團理財增值等服務,去年辦理供應鏈金融業務2180萬元。2017年,電子商務平臺力爭發展會員2萬家,在線交易額突破15億元,互聯網金融業務突破1億元。目前,魯泰物礦網已接入“快捷通”支付平臺,實現了平臺在線業務鏈條閉合,預計年在線交易量40億元以上。

工業品公共供應鏈物流服務平臺,重點整合各種物流服務資源,發展供應鏈物流服務,實現“互聯網+物流”深度融合發展。

堅持輕資產運營 開展托管服務

搶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充分發揮集團公司技術管理優勢,實施走出去戰略,在陜蒙地區開展托管服務,分流富余人員,將企業“人員多、負擔重”的劣勢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創新盈利模式,提升企業創效能力。自2013年11月以來,先后托管了神木縣百吉煤礦、魚臺雙合煤礦、府谷煤化集團億隆煤礦、陜西省府谷縣海則廟煤礦,陜北戰略重心基地已初具規模。同時,積極開拓寧夏托管市場,與寧夏通達新能源集團達成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先后托管羅花崖煤礦、小泉煤礦,爭取今年下半年并購建設月兒灣煤礦。

2013年以來,托管煤礦累計生產煤炭600余萬噸,共分流人員800余人,節約人工成本近億元,已累計實現利潤4600多萬元。對于“輕資產運營”模式,市領導指出“魯泰控股集團成功拓展外包服務,實現了由輸出煤炭產品到輸出技術、管理與服務的轉變,這是典型的商業模式創新。”

堅持改革改制積極對接資本市場

為落實《國務院國有企業混合所有改制的實施意見》和《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市國資委和信達公司達成了推進魯泰控股集團市場化債轉股和股改上市的共識。目前,集團公司委托中介機構完成了盡職調查,提出了市場化債轉股和股改上市的初步方案。

揚帆舉棹正勁時,乘勢開拓譜新篇。李合軍表示,魯泰控股集團將不斷加快改革創新的步伐,堅定改革創新的信心,擼起袖子加油干,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彰顯國有企業的責任擔當,大顯身手,大展作為。

第四篇:創新驅動發展 科技引領未來

命題點一:科教興國,發展科技 熱點聚焦

材料一:我國成功發射遙感衛星21號 2014年9月8日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衛星21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此次任務還同時搭載發射了國防科技大學研制的天拓2號衛星。這是我國時隔1個月后再度發射遙感衛星,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93次飛行。

材料二:我國將發射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 我國將于2015年前發射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開展新技術和新體制試驗驗證,適時加入衛星網絡,并于2015年前后開始提供服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計劃于2020年前后實現全球覆蓋。

材料三:“蛟龍”號攜青奧會火炬下潛 5555米2014年7月19日,蛟龍”號計劃進行第三次潛航,共3名下潛人員,“蛟龍”號攜青奧會火炬下潛5 555米。

相關鏈接:“天宮二號”我國將發射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我國對地觀測衛星分辨率精確到1米;我國自研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問世;公安部利用高分一號衛星數據和高分專項先期攻關成果。成功發射遙感衛星20、21號;“高分二號”衛星成功發射。

考點鏈接:①我國的科技成就 ②科技創新的重要性 ③科教興國戰略

材料

一、二 相關設問

1. 請談談遙感衛星21號成功發射、自研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問世等得以順利完成任務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⑴ 根本原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⑵ 主要原因: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為科技創新提供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努力推進科技創新,積極貫徹“四個尊重”方針;廣大科技工作者發揚了艱苦奮斗、開拓創新、團結合作的精神;社會主義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和平發展的國際國內環境等等。

材料三 相關設問

2. “蛟龍”號攜帶青奧會火炬下潛和遙感衛星20、21號“高分二號”衛星等的成功發射說明了什么?

⑴ 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一些科技領域已步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

⑵ 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取得重大成果。

1 ⑶ 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⑷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綜合設問

3. 舉例說明我國最近幾年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

⑴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成功下潛到7 000米,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⑵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⑶ 成功發射“嫦娥三號”探月衛星;

⑷ 自主研制超千萬億次的計算機“天河二號”等。

4. 我國取得上述成就得益于我國正在實施的哪一戰略?請談談實施該戰略的現實意義。

⑴ 科教興國戰略。

⑵ ?當前綜合國力的競爭,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人才是核心。?我國科技和教育的整體水平不高,制約著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使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為了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就必須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發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大力發展教育,培養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變為巨大的人才資源優勢。?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時代的正確選擇。

5. 我國取得巨大科技成就有何重要意義?

⑴ 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提高我國現代化水平,促進國防科技工業技術進步和能力建設,增強國防實力和綜合國力,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

⑵ 有利于推動我國科技發展,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⑶ 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振奮民族精神。

⑷ 有利于進一步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 6. 我國為什么要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

⑴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萍紕撔履芰υ絹碓匠蔀榫C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⑵ 目前,我國的科技、經濟發展,總體上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要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競爭力,就必須加快科學技術的步伐。

7. 為了取得更多的科技成果,國家應該怎么做?

⑴ 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上。

⑵ 加大科技體制改革和教育體制改革,進行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2 ⑶ 加大對科技的投入,為科技的發展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

⑷ 加大宣傳,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⑸ 采取鼓勵性措施重獎科技工作者等。 8.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能為我國的科技發展做些什么?

⑴ 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珍惜受教育的權利,積極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⑵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素質。

⑶ 要敢于創新、善于創新,將創新熱情和科學的求實態度結合起來。

⑷ 要勤于思考、勇于質疑,敢于向傳統、向權威挑戰,具有“敢為人先”的精神。

⑸ 積極參加小科技、小發明的創新活動等,為我國科技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命題點二:人才強國,自主創新 熱點聚焦

材料一:第八屆夏季達沃斯論壇 2014年9月10日~12日,第八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召開,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推動創新,創造價值”。中國總理李克強在致辭時表示,中國將依靠改革創新增強經濟發展新動力。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條件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材料二:李克強同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代表座談 2014年8月2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京聽取了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設立20周年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的匯報,并同歷年“杰青”基金獲得者代表座談交流。他說,人才特別是優秀青年人才是國家科技實力、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代表著國家創新的未來,所以要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樹立人才意識,加強培養人才的責任感、緊迫感,建立完善社會創新氛圍,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推動我國在自主創新方面加速發展。要打破束縛人才的制度羈絆,讓創新血液在全社會自由流動,讓創造活動擁有更廣闊空間。

材料三:李克強:打破束縛人才制度羈絆 2014年7月15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學者座談會。會上,6位專家學者分別從各自角度對政府宏觀經濟政策提出建議。巧合的是,幾乎每位專家的建議,都涉及“體制機制創新”。李克強總結說,體制機制創新本身就是紅利。就像知識產權屬于企業的資本一樣,政府的體制機制創新仍有巨大空間,創新得好,可以釋放出更多紅利。

考點鏈接:①人才強國 ②科教興國 ③創新

材料一 相關設問

3 9. 為什么要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建設創新型國家? ⑴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⑵ 當今時代,各國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

⑶ 科技創新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創新關系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

⑷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我們要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10. 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我國應如何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⑴ 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⑵ 大力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

⑶ 加大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⑷ 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

11. 當前我國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方面有哪些優勢?

⑴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發展。

⑵ 社會主義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⑶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為科技創新提供了物質保障。

⑷ 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是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巨大精神力量。

⑸ 經過廣大科技人員頑強拼搏,已在航天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積累了一定的創新經驗。

12. 實現科學發展,我國應如何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⑴ 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

⑵ 深化科技教育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科技教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

⑶ 高度重視人才問題,完善科技創新獎勵制度,重獎創新人才。

⑷ 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⑸ 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

⑹ 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加大對盜版的打擊力度。

材料

二、三 相關設問

13. 為什么必須打破束縛人才制度羈絆,重視科技和人才?

⑴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

4 質還不夠高。

⑵ 當今世界,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而綜合國力的較量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⑶ 當前世界,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戰略資源。

⑷ 重視科技、人才,有利于發揮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科學技術水平,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14. 中學生應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建設創新型國家?

⑴ 我們中學生應該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⑵ 要敢于創新、善于創新,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求實的態度結合起來,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豐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⑶ 要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努力探索,注重實踐,養成勤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堅持終身學習、培養創新精神。

⑷ 要拓寬思維,多角度思考問題;要敢于質疑,敢于向傳統、權威挑戰,樹立“敢為人先”的精神。

⑸ 要培養創新的興趣和好奇心,提高觀察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15. 我們中學生應該怎樣樹立祟高遠大的理想,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⑴ 敢于創新、善于創新,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求實的態度結合起來,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豐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⑵ 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努力探索,注重實踐,養成勤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堅持終身學習、培養創新精神。

⑶ 拓寬思維,多角度思考問題;敢于質疑,敢于向傳統、權威挑戰,樹立“敢為人先”的精神。

⑷ 培養創新的興趣和好奇心,提高觀察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16. 請你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設計宣傳口號或公益廣告

⑴ 走自主創新之路,創中華民族輝煌;

⑵ 增強創新能力,實現跨越發展;

⑶ 勇于開拓進取,爭取創新人才;

⑷ 創新——插上科技騰飛的翅膀。 命題點三:科技薪火,少年傳承 熱點聚焦

材料一:2014年全國科普日 2014年9月17日,2014年全國科普日主題為“創新發展,全民行動”。2014年全國科普日活動重點突出四個方面:一是圍繞創新引領未來;二是圍繞創新改變生活;三是圍繞創新在我身邊;四是圍繞創新圓我夢想。

材料二:第29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2014年8月21日~26日,第29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北京舉行。本屆大賽分為青少年和科技輔導員兩個板塊,主要包括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和輔導員科技創新成果競賽等競賽、展示活動。此外,組委會還圍繞“中國夢、科學夢、青春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交流活動。

材料一 相關設問

17. 2014年全國科普日以“創新發展,全民行動”為主題,表明了什么?

⑴ 我國大力推進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

⑵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⑶ 國家重視民族創新能力的培養。

⑷ 我國努力營造全民創新的氛圍。 18. 為什么要舉行全國科普日活動(原因)?

⑴ 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與其科學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

⑵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決定著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速度??茖W技術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因素。

⑶ 從整體上看,我國科技和教育的發展水平還比較低,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這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

19. 舉行全國科普日活動有什么重要意義?

⑴ 有利于普及科技文化知識,提高廣大公民的科學素質。

⑵ 有利于在全社會營造學科學、愛科學的氛圍,調動公民學科學的積極性。

⑶ 有利于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弘揚科學精神。

⑷ 有利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促進經濟發展。

⑸ 有利于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推動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材料

二、三 相關設問

20. 國家設立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說明了什么?

⑴ 我國重視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⑵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⑶ 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

6 21. 談談你對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認識:

⑴ 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

⑵ 是順應科技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

⑶ 是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各類具有創新素質人才的需要。

⑷ 是縮小與發達國家科技差距的重要途徑等。

22. 我國為什么要設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⑴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

⑵ 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總體還不夠高。

⑶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⑷ 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夠高。

23. 國家設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有什么現實意義?

⑴ 通過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或科技競賽活動,向全社會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形成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進行科技創新的濃厚氛圍。

⑵ 有利于鼓勵和倡導更多的青少年學生積極參與科普實踐,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質,促進優秀創新型人才不斷涌現。

⑶ 有利于提高科技輔導隊伍的科學素質和技能,推進科技教育事業的普及與發展。

⑷ 有利于在全社會行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綜合設問

24. 如何培養青少年的科技創新意識和能力?

⑴ 組織科技專題講座。

⑵ 舉辦科學技術小發明創新比賽。

⑶ 舉辦科技活動征文比賽等。 25. 傳承科技薪火,青少年應該怎么做?

⑴ 明確社會責任,樹立遠大理想。

⑵ 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現代科技充實自己,提高素質。

⑶ 培養好奇心,善于質疑,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

⑷ 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勇于探索,大膽實踐,敢為人先。

⑸ 積極參加科技小發明、小制作等創新活動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自己的貢獻。

第五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學習輔導]

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中共長涇鎮黨校 謝劼

歷史經驗表明,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與科學技術的革命性 突破密切相關。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興起,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相互結合,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交叉發展,為我們帶來了必須抓住和用好的機遇。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我們轉變全鎮經濟增長方式依靠創新驅動指明了方向。

所以,強化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強統籌協調和協同創新,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和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其擺在突出位置,說明黨對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高度重視。這一戰略是立足我國當前發展階段和實際、面向未來作出的重大決策,充分體現了黨對當代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為新時期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對凝聚社會共識、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具有重要作用。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關乎我鎮經濟發展的全局。首先,我們應該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放在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背景下來理解。從“向科學進軍”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科教興國”到“建設創新型國家”,黨領導科技事業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其次,我們應該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放在科學發展觀這一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背景下來理解。第三,我們應該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背景下來理解。我們要把改革創新精神進一步貫徹到企業發展的各個領域,發揮好科技創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我們要圍繞

1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認真研究全鎮經濟發展的相關措施,與各企業各部門一起把各項重大任務落到實處。

改革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根本動力。我們要落實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各項任務,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加強統籌協調和協同創新,提高全鎮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科技管理科學化和資源高效利用;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激發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完善政策環境,為企業的科技創新提供保障。具體來說我們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一是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 業,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部署創新鏈,突破技術瓶頸,掌握核心關鍵技術。二是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應用,加強技術集成和商業模式創新。三是運用高新技術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在重點產業領域建設技術創新平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升傳統產業創新發展能力。四是各村要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完善科技促進農業發展機制,不斷健全現代農業技術體系。五是大力發展關系民生和社會管理創新的科學技術,加快推進涉及人口健康、食品藥品安全、防災減災、安全生產、生態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的科技創新,加快建設社會管理領域的科技支撐體系,使科技創新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六是完善知識創新體系,強化基礎工作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技術研究,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搶占科技發展戰略的制高點。

二、我們要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一是著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 主體地位,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立全鎮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體制機制,促進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向企業研發機構流動,培育和壯大創新型企業。鼓勵產學研開展深度合作,真正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二是適當引進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項目。充分發揮

科研機構骨干和引領作用,提高骨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三是推動創新體系協調發展。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四是促進經濟實力和社會生產力提升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首要任務。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內生動力,圍繞產業發展需求,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產業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

三、進一步優化全鎮創新環境。一是引進和落實科技成果轉化,促 進科技和金融結合,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加強對科技創新活動和科技成果的法律保護,為科技創新提供有力保障。二是促進經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提升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根本目的。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貫徹到現代化建設整個進程中,落實到各個方面,全面加強農業、民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的科技工作,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推動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三是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全鎮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弘揚中華民族創新精神,在全鎮進一步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深厚氛圍和良好風尚,激發全鎮人民的創新活力。

四、進一步擴大科技開放合作。一是注重開展多種形式的外地和本鎮企業的科技交流與合作,加大利用周邊地區科技資源力度,加強技術引進和合作。二是注重圍繞戰略需求參與省市級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鼓勵企業發起和組織科技合作計劃,支持企業到外地聯系研發機構。三是促進科技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大幅提升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基礎與關鍵環節。應始終堅持科技優先發展,適應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需要,加強引進項目的前沿研究和科技基礎能力建設,下大力氣解決影響我鎮未來發展的重大科學和關鍵技術問題。四是注重完善政府指導下的科技合作機制,提升科技合作水平,推進科技引進,加強民間科技合作。2013.1.17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科級干部崗位調整請示下一篇:科技創新未來主題班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