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八年級歷史下冊第16課

2023-06-25

第一篇:八年級歷史下冊第16課

2013-2014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6課最新-教學設計

2013-2014八年級歷史第16課 《血肉筑長城》最新教學設計

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洪河中學

?

1、知識與能力:了解抗日戰爭時期的第一次勝利──平型關大捷、最重大的勝利──臺兒莊戰役、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百團大戰及抗戰時期中共召開的重要會議“七大”,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抗戰勝利、分析抗戰勝利原因奠定基礎。

2、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原因”,培養學生多角度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百團大戰和臺兒莊戰役,讓學生了解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國民黨軍隊中的愛國軍人在國家危難之時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認識到國民黨軍隊中的愛國軍人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英勇抗擊日軍、流血犧牲,是抗戰勝利的最重要原因。

? 重點、難點

重點: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 難點:中共七大的召開

?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全面抗戰爆發的標志是那一事件?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的概況。

【過渡】盧溝橋事變爆發后,中國進入了全面抗戰時期。在這一時期里為了抵御日本侵略者的進攻中國軍隊進行了一次次的頑強抵抗,上演了一出出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抗日戰場上的幾次重大戰役以及中共七大的召開、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

學習新課

【學生活動】根據教師出示的導讀提綱,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P79-80,并在書上標注主要知識點。(時間:3分鐘)

1、抗戰爆發后取得的第一次勝利是什么戰役?它的時間、地點、中國作戰部隊是什么?

2、取得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是哪一次戰役?它發生的時間?地點?中國作戰部隊是什么?概況如何?

[板書]第16課

血肉筑長城

一、平型關大捷

1 【教師提問】抗戰爆發后取得的第一次勝利是什么戰役?它的時間、地點、中國作戰部隊是什么?

【教師引導】課件展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形勢圖》,提醒學生仔細觀察華北日軍的進攻方向。

【教師講述】八路軍改編后,各師即遵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命令,開赴山西抗日前線,配合國民黨的作戰。1937年9月,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為了配合國民黨軍隊守衛太原的戰斗,在平型關以東地區,從側面伏擊敵人。這次戰斗殲滅日軍一千多人,擊毀汽車一百多輛,繳獲大量武器和軍用品。這是八路軍出師以來的第一個殲滅戰,也是全國抗戰以來的第一個殲滅戰。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它鼓舞了全國的抗戰士氣,提高了八路軍在全國的威望。

[板書]

二、臺兒莊戰役

【教師提問】取得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是哪一次戰役?它發生的時間?地點?中國作戰部隊是什么?指揮官是誰?說一說戰爭的概況?

【教師引導】展示《臺兒莊戰役形勢示意圖》觀察臺兒莊、徐州的地位位置,讓學生推測日軍進攻徐州的意圖。

【教師講解】徐州是隴海鐵路(蘭州到連云港)和津浦鐵路(天津到南京對岸的浦口)的交匯點。向南可以到達國民政府統治心臟地區南京、上海。臺兒莊是徐州的門戶。日軍占領南京后,部隊分為華北、華東兩大塊,為溝通南北,協同作戰,日軍統帥部決定南北兩路沿津浦線對進,夾擊徐州。

【教師引導】播放有關這場戰役的照片,讓學生通過感受中國軍人的慘烈斗爭,真正理解“血肉筑長城”的含義。

【學生活動】教師展示文字材料,請同學們說說臺兒莊戰役的意義。 李宗仁:“臺兒莊捷報傳出之后,舉國若狂。京滬淪陷后,籠罩全國的悲觀空氣,至此一掃而空,抗戰前途透露出一線曙光。全國各界、海外華僑、乃至世界各國同情我國抗戰的人士,拍致我軍的賀電如雪片飛來。„„臺兒莊區區之地,經此一戰之后,幾成民族復興的新象征。我軍得此鼓勵,無不精神百倍,各處斷壁頹垣之上,都出現一片歡樂之情,為抗戰發動以來的第一快事。”

【過渡】在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的同時,由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也在不斷開辟,有力地配合著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作戰,而且抗日戰爭進入第二個階段后,敵后戰場逐漸成為抗日的主戰場。百團大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板書]

三、百團大戰

【學生活動】根據教師出示的導讀提綱,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P80,并在書上標注主要知識點。(時間:3分鐘)

1.背景: 領導的 逐漸成為抗擊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 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

2.時間: 年 日

3.參戰部隊: 指揮者: 4.目的:粉碎敵人的 政策

5.作戰目標:破壞 ,摧毀 。

2 6.意義:

【學生回答】

【教師講解】日軍在進攻敵后抗日根據地時,他們修筑了無數的碉堡、封鎖墻和封鎖溝,還利用鐵路和公路,把根據地分割包圍起來,這就叫“囚籠”政策。

【教師引導】同學們根據上述內容討論一下百團大戰的意義。

(沉重地打擊了日軍在占領區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全國人民奪取抗戰勝利的信心;粉碎了國民黨頑固派所謂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謠言;提高了共產黨、八路軍的聲威,鍛煉了部隊。)

【過渡】到1945年春夏之交,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已成定局,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大反攻的前夜,這時,根據蔣介石以往的表現,共產黨要考慮什么?

[板書]

四、中共七大 1.背景;2.內容;3.意義

【學生活動】根據教師出示的導讀提綱,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P79-80,并在書上標注主要知識點。

導讀提綱:中共七大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召開的?其主要任務是什么?作出了什么重要的決定?中共七大的召開有什么歷史意義?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大會主題: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后中國將走什么樣的道路。 黨制定的政治路線:①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②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③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七大不僅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也為將來打敗蔣介石奠定了基礎。

[板書]

五、抗日戰爭的勝利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根據課本內容歸納日本逐漸走向失敗的過程。 【學生活動】根據P84活動探究,概括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教師小結】

1、中華民族取得了100多年來中國反抗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勝利。

2、中國人民的斗爭支援了其他國家人民的斗爭,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具有世界意義。

3、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

【小結】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只是八年抗戰中的幾次戰斗,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余億美元。我們以極大的民族犧牲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使中國的大國地位開始被世界反承認。

【練習鞏固】

第二篇: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六課作業

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六課: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作業:

1、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報》報道:河南省遂平縣衛星農業社2.9畝小麥試驗田畝產達3530斤。這篇浮夸報道的出現反映了“左”傾錯誤的泛濫,“左”傾錯誤出現的原因是()

(1)中共八大的指引 (2)對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

(3)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4)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A、(1)(2)(3)B(2)(3)(4)

B、 C(1)(2)(4)D(1)(3)(4)

2、“誰說我們笨,不如西洋人?有了總路線,英美落后塵。”從這首“大躍進”時期的口號中,我們可以獲取的歷史信息有()

(1)高指標、瞎指揮嚴重泛濫(2)“共產”風盛行

(3)全國陷入**(4)人們充滿了迫切要求改變經濟落后的愿望

A、(1)(2)(3)B、(2)(3)

C、(1)(4)D、(1)(2)(3)(4)

3、下列各項中僅憑主觀愿望,不能實事求是的是()

A、“大躍進”運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

C、“一五”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D、中共八大制定黨和人民的任務

第三篇: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十課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十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學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介紹的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到十五大這一時期,鄧小平設計描繪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藍圖的過程,以及在構想和實踐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鄧小平理論的過程。

本課分為兩目內容:第一目“改革開放的總設計是鄧小平”,介紹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到黨的十三大,鄧小平構想和完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設計規劃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第二目“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認”,介紹1992年鄧小平南方視察到黨的十五大這一時期,鄧小平理論從形成到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過程。

二、課堂設計

導入新課:以“我愛記歌詞”進行導入,然后由學生唱一唱。對歌詞“站起來”、“改革開放”分別涉及的人是誰? 大家知道“領路人”、“新時代”、“旗幟”指的是什么嗎。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請翻開書本第十課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講授新課:

1、我們實行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決策是為了學習外國的先進科學技術、管理經驗,但由此同時也會是外國的糟粕流入中國,這糟粕是指什么?學生作答。多媒體顯示資本主義自由化的實質引導學生說說它的危害,從而引出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向學生說說“四個現代化”和“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

2、我們今天的課題是建設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那么什么時候第一次提出?引出十二大,對在學習外國的教訓稍微提提。

3、那么怎么建設呢?引出十三大,對基本路線和三步走講解,并指出現階段是出于第三步的開始時期。

4、從以上所學,請用一句話評價鄧小平同志—鄧小平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為什么呢,學生歸納幾次會議的內容從中可以看出鄧小平在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上解決了什么樣的問題。

5、偉大的改革開放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前進的過程中遇了到哪些問題?黨是如何克服這些問題的,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的?學生說說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從而引出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并對怎么判斷姓“資”姓“社”的解決辦法是“三個有利于”及說說1992年講話的影響,顯示圖片及模仿偉人講話。

6、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事風格,每個集體有每個集體特色,同樣鄧小平同志在建設中國也有一套理論成為鄧小平理論,什么是鄧小平理論?他是如何成為黨的指導思想,引出十四大。

7、學生說說十四大的基本內容,十四大只是高度評價鄧小平理論,那么什么時候成為指導思想呢---十五大。

8、學生講解十五大內容,黨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取得哪些成就?

9、以表格形式總結本課及本單元的基本內容。

9、在時間的的允許范圍下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10、布置作業:學生下課后合作探究“建設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特色”體現在哪些方面?

11、以“春天的的故事”作為結尾,并同時說“中國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和堅持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祖國的發展欣欣向榮,同時也再此祝愿我們的祖國明天更美好”

三、反思

覺得講公開課,大家都會用《春天的故事》作為來頭,于是就用“我愛記歌詞”這游戲來進行新課,只是沒想到學生們說沒聽過,不知道,開頭來了個小冷場,于是自己給學生唱了一遍。

講解本課的思路是以教材順序講解,學生也好接受、理解,可以幫學生理順學習思路。以表格形式總結本課及本單元的知識點可以幫助學生加深本單元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受到了一個好的效果。

這次講課缺少視頻及圖片,學生不能從直觀上感受歷史,這是在以后教學上需要改進的。

第四篇: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16課《閉關鎖國》教學設計 華東師大版

16課《閉關鎖國》教學設計

內容分析:

第16課《閉關鎖國》是華師版歷史七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課介紹了我國明清時期,為了抵御西方殖民主義入侵,出此下策的施實了閉關鎖國政策。此政策的實施直接導致中國與世界隔離,致使近代中國落后和挨打。本內容為學生學習八年級的中國近代史做了鋪墊,因此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明白“閉關鎖國”只能導致愚昧和落后,對外開放國富民強的必由之路。

教學目標:

1.理清明清兩朝“閉關鎖國”的過程。

2.了解閉關鎖國的原因和影響及其導致的危機來臨。

3.認識“閉關鎖國”只能導致愚昧和落后,對外開放是一個國家繁榮強盛的必由之路。 教學重點:“閉關鎖國”政策。

教學難點:分析清王朝“閉關鎖國”的原因和影響。

教學方法:自學指導法、探究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

出示《絲綢之路》、《玄奘西行》、《鄭和下西洋》讓學生觀看,提出問題:三張圖片共同一個什么問題?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中國的對外關系在漢、唐和明初時非?;钴S,使中國名揚海外??烧l曾想到就在明中葉后,中國逐步的閉關鎖國,到清朝國門完全關閉。是什么原因導致明清的統治者采取如此下策,閉關鎖國給中國帶來什么影響,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一下。

二、揭示課題、呈現學習目標

1. “閉關鎖國” 指閉關自守,不與外界接觸的一種國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護主義。具體說就是不與外國往來,嚴格限制對外經濟、文化、科學等方面的交流。

2.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朗讀本課的學習目標。

三、指導自學

1.梳理出明清兩朝“閉關鎖國”的過程

(1)明朝:洪武:洪武后:嘉靖:倭患平息:

(2)清朝:清初:臺灣統一后:1757年后:

2.閉關鎖國的原因和影響

(1)原因:

用心愛心專心 1

(2)影響:

3.危機來臨:

(1)皇帝:

(2)官吏:

(3)政策:

四、學生自學、小組合作

學生根據自學提示自學課本內容,對本課進行探索和整理,并提醒遇到問題小組合作解決。

五、師生交流、歸納整理

1.明清兩朝“閉關鎖國”的過程

(1)明朝:海禁——松弛——嚴禁——開禁

(2)清朝:海禁——四海關——廣州

2.“閉關鎖國”原因和影響,歸納如下:

(1)原因

①自大心理的反映

明朝中葉以后,歐洲資本主義興起,中國與世界的距離逐漸拉大。而當時的中國君臣們對這一狀況并不了解,對“天朝”的地大物博與繁榮強盛極盡夸張之辭,并沉醉其中,對外界懵然無知,清朝統治者妄自尊大地視西方為“夷”或“藩臣”。

②防范自衛的產物

當時,在東西方進行正常貿易的同時,西方殖民者又在中國沿海劫掠和搜集情報,進行非法活動。而對當時世界形勢不了解的清朝統治者,夢想緊鎖國門,永保王朝統治。

③自然經濟為根源(根本原因)

清朝前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比較穩定,不需要外來商品也可自我供給。乾隆帝給英國國王的信中說“天朝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即是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思想上的反映,也是造成清朝統治者固步自封、閉關自守的根本原因。

(2)影響

“閉關鎖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清朝統治者嚴防海疆不受侵擾,確實是自衛的需要,但加分辨地關閉國門,卻妨礙了中國自身的發展,導致了中國與世界的日益隔離。中國從此被拋在世界進程的后面。這對中國歷史的發展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最終造成了中國落后挨打的結果。

3.危機來臨:

皇帝:好大喜功,大肆鋪張,奢侈無度

官吏:貪得無厭,賄賂公行,安享太平,刮民膏脂

政策:閉關鎖國

六、強化要點、理解記憶

對照歸納出的知識要點,及時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朗讀,強化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和本課內容的整體把握。

七、古今聯系、拓展延伸

討論交流:

1.明清兩朝“閉關鎖國”為我國當前的社會主義建設提出什么警示?

2.在對外開放與交流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八、課堂小結

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有漢唐的輝煌,也有明清的血淚。漢時,張騫出使西域,試圖打開對外交流的國門,向世界展示中國;唐時,中國自豪地向世界敞開國門,帶來的是唐朝空前繁榮和全世界的尊敬;明時,國門開始合攏,為鄭和的下西洋,使中國一度揚威海外;到了清朝,國門終于完全關閉,這并未給中國帶來安寧和穩定,卻將鴉片與戰爭帶來了苦難的中國,中國歷史就這樣步入了近代社會。當今中國的發展變化,有力的證明:對外開放是一個國家繁榮強盛的必由之路。

九、當堂練習、及時鞏固

(一)選擇題

1.“海禁”開始于()

A.洪武年間B.嘉靖年間C. 康熙年間D.乾隆年間

2.在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僅留一地與外國通商,該地是()

A.廣州B.上海C.南京D.武漢

3.近代中國落后的一個關鍵原因是()

A.經濟基礎薄弱B.對內集權專制C.對外閉關鎖國 D.頻遭列強入侵

4.清初,曾厲行海禁,規定“片板不準下海”,這種政策帶來的消極影響包括:() ①完全隔斷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系②限制了中外正當的經濟文化交流

③不利于我國人民接觸外國的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④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的含義是()

A禁止對外貿易B限制對外交往 C排斥西方商品D封閉邊界,固守疆域

(二)材料題

1793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派遣以馬嘎爾尼為首的使團來華,謁見乾隆皇帝,要求通商。雙方互贈禮物。英國贈給中國的禮物有太陽系天體運行儀、航海望遠鏡、戰艦模型等;中國回贈給英國的禮物有絲綢、宣紙、各種工藝品等。

請回答:

你從這兩份禮單的比較中能看出中英兩國的差距在哪里?

九、板書設計

(一)“閉關鎖國”的大致過程

1、明朝:海禁——松弛——嚴禁——開禁

2、清朝:海禁——四海關——廣州

(二)“閉關鎖國”原因和影響

1、原因:自大心理的反映

防范自衛的產物

自然經濟為根源(根本原因)

2、影響:“閉關鎖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了防止殖民者入侵的作用,更大程度上阻........

礙了中國自身的發展、危機四伏,導致了近代中國落后挨打。

三、危機來臨

乾?。汉么笙补?大肆鋪張,奢侈無度

官吏:貪得無厭,賄賂公行,安享太平,刮民膏脂

政策:閉關鎖國

第五篇: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6課《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教學反思

教學日記

----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6課《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

袁世東

一堂好課,應是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的課堂,應體現在師生間、生生間、課本、課件、板書的和諧共存,相輔相成上。這些課堂元素不應是給人單站孤立的感覺,而應融為一體,也因本著這一原則上我在設計上采用以問題引導課堂,以課件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共鳴。在課堂開始,我創設情境: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后發動"4·12"和"7·15"反革命政變,國民黨新軍閥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進行血腥鎮壓,成千上萬共產黨人的鮮血淌流成河,白色恐怖籠罩全國,使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遭到失敗。那么中國共產黨從中能吸取什么教訓?學生容易得出結論: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引出南昌起義,學完南昌起義后設計問題:南昌起義勝利后,黨為什么會決定將起義部隊撤出南昌,轉向廣東?學生分組討論:敵人從四面八方來包圍南昌,敵強我弱,不撤離必然導致全軍覆沒,廣東曾經是革命根據地,群眾覺悟較高,南下準備奪取廣州,重建革命根據地,然后再進行北伐。引出“八七會議”,秋收起義,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南昌起義軍占領南昌城卻又南下廣東,而秋收起義放棄了攻打大城市長沙的目標,你認為南昌、秋收起義給黨最大的教訓是什么?教師再做稍微點撥,學生會更易理解并得出:照搬蘇聯經驗,奪取中心的城市的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中國應結合國情,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這樣也為后面井岡山根據地的創建學習作了鋪墊。這一課課件用了一些資料圖片、視頻和一些文字材料,盡量創設一些符合當時的背景情境,在學生討論問題時老師也參與其中,與學生共同討論,學生積極性大增,這節課要理解毛澤東思想理論:開辟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性。課本上沒有出現,以八年級學生知識積累程度和年齡特點來看,學生自己是總結不出來的,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才能事半功倍,學生印象才能深刻。這也是我今后教學工作中應努力實現的目標。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超市員工工作總結10篇下一篇:村干部個人xx述職報告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