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14課

2023-06-25

第一篇:部編版八年級歷史14課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4課洋務運動教學設計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

第4課 洋務運動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習掌握洋務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口號、內容、對洋務運動的評價。 2過程與方法

組通過播放影視資料使學生直觀感悟歷史。通過希沃助手展示學生成果,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樹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化意識,吸取洋務運動的經驗教訓。

二、教學重點 洋務運動的內容。

三、教學難點 洋務運動的評價。

四、教學方法: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我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題,教師為主導,在啟發式教學原則下,采用講授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練習法進行教學。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復習式導入,提問學生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由此引入為什么要興起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是怎么一回事?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它在中國近代史上都產生

1 了怎樣的影響?

[講授新課]

一、洋務運動的興起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洋務運動的代表、時間、及目的等問題。 多媒體展示問題的答案

出示圖片材料: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訓練學生快速記憶,然后進入游戲環節。

二、洋務運動的活動內容 1.創辦近代軍事工業

表格展示,利用希沃的放大鏡進行趣味記憶。 展示相關軍事工業的圖片

2、創辦民用企業

展示相關企業圖片,利用希沃的聚光燈進行趣味記憶。

3、創辦新式學校

為了洋務的需要,洋務派還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澤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等。

展示京師同文館和洋務派遣的留學生圖片。

4、建立新式海陸軍

(1)19世紀60年代,組建洋槍隊,淘汰傳統兵器,采用西式兵器練兵。 (2)19世紀70年代起,籌建新式海軍,到80年代,籌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以北洋艦隊規模最大。

2 利用放大鏡在大海里尋找當年的三支海軍,加深記憶的同時再次增加趣味性。 出示相關圖片。

三、洋務運動的評價

1、洋務運動的結局

教師講述:洋務派為解決當下面臨的問題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結果如何? 多媒體展示:在甲午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也隨之破產。

2、洋務運動的作用 展示材料

材料一 “上海輪船招商局創辦后三年,外輪就損失1300萬兩(白銀)。 材料二 湖北織布局的機器全部購于英國,投產后,日產棉紗100擔,還遠銷國外。

教師總結:洋務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展示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戰敗后,李鴻章傷感地說:“我辦了一輩子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

材料二 洋務派辦的軍事工業,全是官辦性質,它們的生產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遠遠低于國外的同類企業。在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中,這類問題也同樣存在。

教師總結:洋務運動失敗最根本的材是沒有變革封建制度。所以,洋務運動沒有 3 使中國富強起來。

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第4課 洋務運動

一、洋務運動的興起

二、洋務運動的內容

三、洋務運動的評價

鞏固訓練:

1、填空題

⑴洋務運動前期的口號是_______,洋務運動后期的口號是_______。 ⑵19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務派籌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支海軍。

2、選擇題:

由洋務派創辦的民用企業是( ) A安慶內軍械所 B江南制造總局 C福州船政局 D漢陽鐵廠 情感升華

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他們學習先進成果,遇山開路、遇水架橋敢于挑戰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今天我們更要奮勇向前.實現中國夢!實現強國夢! 我要努力!我要奮斗!我要拼搏

4振興杯八年級歷史課洋務運動教學設計

硯山中學 陳明 2048年9月25日

5

第二篇: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第20課正面戰場的抗戰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

第20課 正面戰場的抗戰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的經過。

2.了解中國人民尤其是中國軍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和長沙會戰,了解國民黨軍隊中的愛國軍人在國家危難之時表現出來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認識到日本對華戰爭是一場殘酷的侵略戰爭,了解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野蠻侵略行徑,激發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樹立為人類和平、民主、進步事業而奮斗的精神。

2.國民黨軍隊英勇抗戰、流血犧牲、激發學生保家衛國的情感。 【教學難點】

正面戰場中國軍隊失敗的原因。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播放《血戰臺兒莊》視頻,這部影片真實而生動地描繪了一九三八年冬季,侵華日軍企圖打通京浦路,攻占戰略重鎮徐州。著名愛國將領李宗仁沉著冷靜地指揮愛國官兵在山西臺兒莊浴血奮戰,殲滅日寇一萬余人,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他們用血肉之軀譜寫了一首可歌可泣的愛國詩篇。

一、臺兒莊戰役

1.日軍占領南京后,為打通南北戰場,沿津浦路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徐州。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與日軍展開激戰。

1 2.1938年3月,北路日軍孤軍南下,向臺兒莊發起攻擊,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在中國軍隊內外夾擊下,日軍被迫撤退,中國軍隊乘勝追擊。

3.臺兒莊戰役共殲敵1萬余人,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

二、保衛大武漢

1.1938年6月,日軍集結40多萬兵力進攻武漢,為了保衛大武漢,中國軍隊共部署100多萬人參戰,消滅日軍9 000余人。

2.但是,整個戰場形勢對中國不利。為避免損失,中國軍隊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漢。武漢會戰歷時4個多月。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

3.武漢保衛戰后期,日本乘廣州兵力空虛之機,占領廣州。在優勢日軍的瘋狂進攻下,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節節敗退,華北、華中和華南大片領土淪入敵手。

4.廣州、武漢失陷后,日軍的兵力已嚴重不足,物力財力都感覺困難,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三、第三次長沙會戰

1.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先后發動兩次長沙會戰,企圖占領長沙,均未得逞。1941年12月,日軍調集10余萬兵力,以空軍為掩護,對長沙發動第三次進攻,中國軍隊調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殲滅大批日軍,獲得會戰勝利。

2.第三次長沙會戰時,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這次會戰的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

3.抗日戰爭后期,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1944年初, 日軍向國民黨正面戰場發動了大規模的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丟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

【探究一】臺兒莊戰役的意義。

結論:(1)臺兒莊戰役的結局,是日軍戰役進攻中的一次敗退。這對于日軍侵華戰爭以來尚屬首次。對日軍來說,這不僅是在兵力數量上的損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敗。“大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

(2)臺兒莊戰役的勝利,在政治上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鼓舞了抗日軍隊的士氣,用勝利的事實證明了“亡國論”是沒有根據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師弱旅戰勝驕狂不可一世之日寇強敵,更說明了只要眾志成城、精誠團結、拼死抵抗、艱苦奮戰,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3)臺兒莊戰役的勝利,改變了國際上對中日戰爭前途的看法??箲鸨l以來,國際上對中國抗戰的前途大多抱悲觀的看法。臺兒莊戰役的勝利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并為爭取外援增添了有利條件。

2 【探究二】如何評價國民黨在抗戰初期正面戰場的抗戰?

結論: 1937年7月,日軍進攻宛平城和盧溝橋,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全國的抗日戰爭由此開始。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初期抗戰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仍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國民黨正面戰場是抗日的主力。國民政府組織了一系列的大規模會戰。如淞滬戰役、、徐州和武漢的戰役,都給日軍以沉重的打擊,是中國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由于正面戰場的頑強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在3個月滅亡中國的戰略計劃和“速戰速決”的方針。消耗了日本的軍事、經濟實力,使其陷入長期戰爭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軍兵力分散,戰線延長,為戰略相持階段的到來,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第三,支援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敵后戰場的開辟,為敵后游擊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四,國民黨中愛國官兵的抗戰英雄事跡,振奮了民族精神,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促進了全國的團結和進步,堅定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念;

第五,“喚起了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擴大了中國抗戰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第六,掩護了西南抗戰基地的營建,為領導機構和沿江、沿海工廠、學校、科研機構的內遷爭取了時間,為中國長期抗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板書設計

3 鞏固練習

1.“對于中國來說,日本是我們最近的鄰邦。‘一衣帶水’這個詞幾乎成了我們形容日本必不可少的詞匯。然而,在地球上現有國家中,日本卻是離我們“最遠”的一個。”以下史實可以證明日本離我們‘最遠’的是( B ) ①南昌起義 ②九一八事變 ③盧溝橋事變 ④平津戰役 ⑤臺兒莊戰役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

2.李宗仁將軍曾說:“我們在內戰中攪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敗雖不足恥勝亦不足武?,F在真是天如人愿,讓我們這些人這輩子有個抗日救國的機會。”李宗仁將軍踐行“救國機會”的最突出表現是( D ) A.盧溝橋事變 B.九一八事變 C.百團大戰 D.臺兒莊戰役 3.國民黨軍隊在豫湘桂戰場大潰退的主要原因是( D ) A.國民政府執行片面抗戰政策 B.國統區在經濟上面臨崩潰 C.作戰雙方的力量對比懸殊 D.國民黨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政策 4.抗日戰爭中,國民黨對日作戰犧牲的將領共有115人,其中上將8人,中將42人,少將65人。這些數字主要說明( C ) A.正面戰場抗擊了絕大部分日軍 B.國民黨參戰是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 C.國民黨軍隊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大犧牲 D.軍人英勇殺敵與政府消極抵抗形成鮮明對照

5.

后,標志著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C ) A.淞滬會戰 B.太原會戰 C.武漢會戰 D.徐州會戰

6.廣州、武漢失陷后,抗日戰爭進入

階段。 (B ) A.防御 B.相持 C.反攻 D.進攻

知識點三 第三次長沙會戰

7.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國軍隊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消滅日軍數萬人,取得大捷。此次戰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后,盟軍與日軍交戰取得的首場勝利,引起了當時世界媒體的廣泛關注,美國總統羅斯福也稱:“盟軍的勝利,全賴華軍長沙大捷。”此次“長沙大捷”(A ) A.提高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國際影響 B.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戰略計劃 C.表明中國戰場是抗擊日寇的主戰場

4 D.扭轉了抗日戰爭的戰局

8.國民黨豫湘桂戰役大潰敗的主要原因是(C ) A.缺乏美軍援助 B.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 D.日本改變侵華方針

9.全民族抗戰初期,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組織多次會戰,其最重要的意義在于(B ) A.消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侵略計劃 C.取得了抗戰以來最大的勝利 D.掌握了抗日戰爭的主動權

10.著名戲劇家田漢在1938年中國軍隊取得某次戰役的重大勝利后,寫下了這樣的祝捷歌詞:“將士的喊聲,震動了南部山東,榴彈擲處血光紅,敵人如鼠我如龍。”這一戰役是(C ) A.賀勝橋戰役 C.臺兒莊戰役 教學反思 B.平型關大捷 D.百團大戰

第三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 第8課 經濟體制改革 同步練習

第8課

經濟體制改革

選擇題

1.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廠長經理在《福建日報》上發出:“請給我們松綁”呼吁后,《人民日報》轉載了這封呼吁信,將“松綁”風吹向全國。這里的“松綁”主要是指(  )

A.

允許企業實行公私合營

B.

推行公司制

C.

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

D.

廢除國有制

2.小云同學帶著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搜集了“政企分開”、“利改稅”、“股份制改革”等資料。根據這些信息,判斷他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是(  )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C.

民主與法制建設

D.

國有企業改革

3.新中國成立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人們要憑糧票才能購買到糧食。1990年,廣東省宣布終止糧票的流通,1993年全國終止糧票的流通。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

A.

改革開放前我國糧食供應緊張

B.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緩解了糧食緊張狀況

C.

表明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

D.

農村改革率先在廣東開始

4.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在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初以農村改革為重點的第一階段后以中國共產黨十四大為標志,改革進入了以建立新體制為主要使命的新階段。材料中的新體制指的是()

A.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

B.

資本主義計劃經濟體制

C.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5.“1992年1月19日上午9時,鄧小平乘專列馳騁2441公里后,抵達深圳,這次完全意義上的私人之行,卻讓中國改革開放國策得以延續。”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

他倡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解放了思想。

B.

他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

C.

他系統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規定了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D.

他的南方談話,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創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理論提供基礎。

6.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記載:“1949年以后的幾年中,共產黨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了中國,……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的一個大強國,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個令人畏懼的好斗的國家,而不是一個授以貪婪的目光、即將被瓜分的弱國。”這里的“改變”不包括

①采取了漸進、和平的方式實現了社會主義②實現了祖國大陸的統一,成為各民族團結友愛合作的大家庭③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④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恢復自由市場秩序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②④

7.有學者在研究經濟發展模式時發現:上個世紀20年代,蘇俄曾實行“中心城市暴動”,中國曾開創“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90年代鄧小平又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倡導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上反映出的共同問題是()

A.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要相互學習借鑒

B.

這些歷史巨人善于化腐朽為神奇

C.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制度沒有優劣之分

D.

“實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類智慧

8.“一個改革的政策如一場春風,吹綠了大江南北。一個開放的決斷如一場春雨,滋潤了華夏中原。”改革這場“春風”在中國最先從哪里開始刮起

A.農村

B.城市

C.外資企業

D.國有企業

9.請仔細觀察如圖“大包干紀念館”里18個農民按手印群雕,從中獲取的正確歷史信息是

A.四川農民率先建立生產合作社

B.安徽農民率先實行土地私有

C.四川農民率先實行政社合一

D.安徽農民率先分田包產到戶

10.1979年至1988年,徐州糧食產量年均增長6.0%,累計生產3391.15萬噸,相當于前30年糧食產量的總和。昔日貧窮落后、缺糧少吃的徐州農村變成蘇北糧倉,這一變化主要得益于

A.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B.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

C.農民土地所有權的獲得

D.南方談話的正式發表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2016部編版)教案: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張騫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對西域實行管轄、絲綢之路等基本史實,使學生初步掌握我國古代歷史上中原地區與邊疆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和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歷史過程。培養學生的理解、分析、歸納、知識遷移等能力以及組織表達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組織教學,創設歷史情境,擴大知識視野,提供豐富的歷史學習材料,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和心靈體驗。設計多種類型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與相關的地理知識相銜接,初步培養學生跨學科綜合思維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走向世界之路,也是古代中國得以與西方文明交融交匯、共同促進世界文明進程的合壁之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張騫為報效祖國不屈不撓、勇于冒險和開拓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開拓進取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如何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與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教師展示西部優美風景導入:

師:看到黃沙萬里的大漠,優美的吐魯番,神秘的天池,此時此刻,想必大家都想知道這塊神秘的土地在哪里呢?在古代,我們把它叫做什么呢?它對于當時的中國乃至世界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 【自主預習】

一、張騫出使西域

1、漢初的西域

漢朝玉門關、陽關往西,今天新疆以及和新疆相鄰的中亞各國,統稱為西域。這里有三十六國之多。這些國家大多人數很少,最多的烏孫人口是36萬。這里的居民有的經營農業,有的從事畜牧業、各國語言不同、各自獨立。西漢初年,匈奴勢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西域各國。

2、張騫出使西域

提問 (1) 匈奴是如何統治西域各國的?舉例說明。

(2) 西漢初年西漢政權與匈奴關系如何?

(3) 匈按控制西域對西漢有什么影響?

(4) 西漢與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 老師進行講解,并讓學生結合課件及書中《張騫出使西域圖》討論上述問題,了解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掌握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大大促進了漢朝和西域經濟文化的交流。(展示漢與西域的物質往來圖)

3、西域督護府的建立

公元前60年,西漢在西域設置了西域都護。這是西漢派駐西域的總監護,是進行軍事、行政管理的長官,其職責是管理西域事務,保護往來的商旅。這說明我國新疆和新疆以西的若干地方西漢時就已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轄,說明新疆已納入中國的版圖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請同學們談談你如何評價張騫? 答案提示: 第一:個人品格----具有探險精神,百折不撓的意志,強烈的責任感等。

第二:歷史影響----溝通了亞洲內陸交通要道,與西域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

二、 絲綢之路

利用多媒體課件介紹絲綢之路的路線。 提問:

(1) 為什么這條商路被稱為"絲綢之路"? (2) 絲綢之路對中國和世界有哪些影響? 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國是最早開始種桑、養蠶、生產絲織品的國家。中國的絲織品迄今仍是中國奉獻給世界人民的最重要產品之一,它流傳廣遠,涵蓋了中國人民對世界文明的種種貢獻。大量的中國絲和絲織品經由此路西傳,故此稱作"絲綢之路",簡稱"絲路"。

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維持,對中西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通過絲綢之路中國走向了世界和其他文明區域建立了聯系,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頻繁。

三、 班超經營西域

到了東漢,西域的形勢發生了變化。漢初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歸順了東漢。北匈奴貴族則經常率領騎兵南下掠奪,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國勒索繁重的賦稅,切斷了西域和東漢的交往。為了恢復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恢復對西域的管轄,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1、班超出使西域

教師形象的講述班超的故事,也可由學生補充。

2、甘英到達波斯彎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公元166年,大秦安墩王朝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同我國直接友好交往的開始,這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件大事。 【合作探究】

1、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時,漢與匈奴的關系如何?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張騫有沒有分別達成目標?通過學習你從張騫身上學到什么?

2、為什么漢朝時從長安到亞非各國的商路被成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對漢代社會的影響有哪些?

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小結提升】

一、張騫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

2、漢與西域的聯系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3、西域都護的設置

二、絲綢之路

三、班超經營西域

第五篇: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歷史期末考前重點回顧

1、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后;

具體原因包括清政府戰和不定、清軍裝備落后、未能發動人民群眾等等。

3、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4、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農民起義。

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是失敗根本原因;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是失敗主要原因

5、洋務運動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6、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只學技術不改變落后的封建制度。

7、《馬關條約》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8、戊戌變法是一次資產階級政治改革;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其失敗表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9、《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0、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動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革。

11、新文化運動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激發了人們追求救國救民真理的熱情,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的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組織基礎是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1920年8月,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早期組織)階級基礎是中國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與工人運動大發展;外部條件是共產國際的幫助。

13、中共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14、1872年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歷史最久、影響最大的中文報紙

15、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制。

16、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7、長征的勝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18、長征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艱苦奮斗、團結協作、英勇無畏的精神等

19、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20、1937年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首次勝利。

21、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規模最大的戰役。

22、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國抗戰的起點。

中國局部抗戰開始于九一八事變。

23、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

24、1947年夏,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25、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150多萬,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26、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統治中國22年的南京國民黨政權垮臺。

27、近代中國是怎樣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8、近代列強侵華戰爭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

啟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等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地稅分局xx年工作思路下一篇:90后最火的歌曲排行榜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