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外科護理學各章節題庫

2023-04-16

第一篇:外科護理學各章節題庫

外科護理學復習題(各章節)含答案

外科護理學復習題

(三)

第二章外科體液代謝失衡的護理 1成年男性體液總量E A.20% B.30% C.40% D.50% E.60%

2.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主要離子是D A.K B.Ca C.Mg D.Na E.Cl 3.關于鉀的代謝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E A.鉀是細胞內液主要陽離子 B.鉀的排出主要通過腎臟 C.鉀的來源全靠食物攝入 D.鹼中毒時鉀進入細胞,故細胞外液低鉀

E.以上均不對

4.下列哪一種情況不引起高滲性脫水E A.上消化道梗阻 B.危重病人給水不足 C.靜脈大量等滲鹽水 D.高熱大汗

E.大面積燒傷早期 5.高滲性脫水造成E A.細胞外液向細胞內液轉移 B.細胞內液向細胞外液轉移 C.細胞內外液無轉移 D.血漿向組織間液轉移 E.以上都不是

6.低鉀血癥是指血鉀最少低于(mmol/L)C A.2.5 B.3.0 C.3.5 D.4.0 E.4.5 7.嚴重低血鉀癥不出現的是C A.腹脹、惡心、嘔吐、腸鳴音消

B.神志淡漠或嗜睡 C.心率緩慢、心律失常 D.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出現軟癱 E.心電圖 T波低平,ST段降低,QT間期延長

8.低血鉀癥時,不會出現下列哪一項癥狀D

A.肌肉軟弱乏力、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B.腹脹、惡心、嘔吐 C.神志淡漠或嗜睡 D.心動過緩

E.心律不齊,血壓下降

9.某成年病人,腹部手術后,胃腸減壓5天,每日輸10% GS 2000ml,5%GNS 1000 ml,尿量每天2000 ml。病人訴乏力、嗜瞬虎腹脹惡心、心率110次/分問應補充下列何種藥物C A. 5% NaHCO3 B.10% CaCl C.10% KCl D. 5% NaCl E.ATP

10.靜脈補鉀濃度一般不超過A A.0.3% B.0.5% C.0.8% D.1% E.3%

11.低血鉀的病因中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E A.長期禁食 B.胃腸液丟失過多 C.長期使用利尿劑

D大量輸入葡萄糖、胰島素 E.急性腎功能衰竭少尿期 12.引起低血鉀癥的病因有E A.攝入不足 B.排出過多

C.體內鉀轉移 D.堿中毒 E.以上都是

13.低血鉀癥時下列癥狀不出現D A.軟弱無力 B.腹脹 C.神志淡漠 D.心動過緩 E.心律不齊

14.關于低血鉀癥的治療,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B

A.口服鉀鹽最為安全

B.嚴重缺鉀又不能口服者,以10%氯化鉀10 ml靜脈緩慢推注 C.補液之前應了解腎功能狀態,要求尿量在30 ml/小時以上 D.嚴重缺鉀時,24小時內補鉀量也不宜超過6~8克

E.必要時測定血清鉀和進行心電圖監護

15.關于低血鉀的治療,下列哪項是錯誤的E

A.術后禁食 2天以上病人應補鉀

B.尿量30ml/小時以上可方靜脈補鉀

C.靜脈補鉀濃度不超過0.3% D.靜脈補鉀速度不超過60滴/分鐘

E.嚴重低血鉀應用10%氯化鉀20ml靜注

16.高血鉀的臨床表現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D

A.肌肉無力,軟癱 B.四肢有麻木和異常感 C.可有呼吸困難

D.有心動過速和心律不齊 E.心電圖出現T波高聳,QRS 波群異常增寬

17.代謝性堿中毒原因B A.食道梗阻 B.幽門梗阻 C.小腸梗阻 D.結腸梗阻 E.直腸梗阻

18.代謝性酸中毒的原因是A A.腸梗阻 B.低血鉀 C.呼吸道梗阻 D.換氣過度 E.幽門梗阻

19.急性腸梗阻病人出現呼吸深而快,二氧化碳結合力18 mmol/L,可能是C A.代謝性堿中毒 B.呼吸性堿中毒 C.代謝性酸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E.以上都不是

20.代謝性堿中毒臨床表現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C A.呼吸深而快 B.可伴有高血鉀癥狀

C.血鈣降低而發生手腳抽搐 D.尿液早期呈酸性稱反常尿 E.化驗:血PH↑,CO2CP↓,BE負值大

21.靜脈補液的原則是E A.先鹽后糖 B.先晶后膠 C.先快后慢 D.見尿補鉀 E.以上均是

22.300 ml液體 1小時輸完,每分鐘應輸C A.50滴 B.60滴 C.75滴 D.100滴 E.120滴

23.下列哪項不是觀察輸液治療反應的項目E A.精神狀態 B.心肺體征

C.血容量是否恢復 D.脫水征是否改善 E.有無皮下出血 24.正在輸液的病人,如出現呼吸急促,咳嗽,有血性泡沫樣痰,表示D A.急性腎功衰竭多尿期 B.輸液反應

C.輸液量不足

D.左心衰竭及肺水腫 E.嚴重脫水

25.靜脈切開的護理,塑料導管留置期限為B A. 3天 B. 7天 C. 9天 D.11天 E.14天

26.靜脈切開護理,硅膠導管留置期限為C A. 3天 B. 7天 C.10天 D.14天 E.21天

27.成年男性體液的分布下列哪項正確D

A.占體重的比例大于小兒 B.占體重的比例少于成年女性 C.占體重的55% D.占體重的60% E.占體重的75% 28.無形失水指C

A.皮膚蒸發的水分 B.呼吸蒸發的水分

C.皮膚和呼吸蒸發的水分 D.尿頻時的尿量 E.腹瀉時的失水

29.抗利尿激素和固酮通過腎臟對水和鈉的調節,下列哪項是錯誤的:A

A.抗利尿激素釋放增加,水分排出增加

B.醛酮分泌增加,鈉的排出量減少

C.兩者分泌均減少,水和鈉的排出都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使細胞外液滲透壓降低

E.細胞外液參透壓增加,可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30.對嚴重脫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可采取E

A.兩條靜脈通路快速輸液 B.每分鐘10~15 ml的速度補液

C.靜脈切開輸液

D.深靜脈插管補液 E.以上都對

31.當日輸液總量可在多少小時內完成D

A. 4~6小時 B. 6~8小時 C. 8~10小時 D.10~12小時 E.12~16小時

32.輸液后觀察其治療反應有E A.精神狀態

B.有無輸液反應與皮下水腫 C.有無心肺體征

D.脫水是否改善與血容量是否恢復

E.以上都對

33.高滲性脫水是指D A.混合性失水 B.以缺鈉為主 C.以缺鉀為主 D.以失水為主 E.以上均不是

34.一般等滲性脫水者宜輸給何種液體D

A.10%葡萄糖液 B.11.2%乳酸鈉 C.右旋糖酐

D.等滲鹽水和葡萄糖液 E.高滲鹽水500 ml

35.輸入平衡鹽液的主要目的是A A.補充血容量 B.糾正酸中毒 C.糾正堿中毒

D.促進K+進入細胞內 E.以上都不是

36.關于補鉀下述哪項絕對不可E A.如能口服最為安全 B.不能口服時可靜脈滴注 C.尿少不宜補鉀

D.一日總量一般不超過 8 g E.無論濃度高低,都可直接從靜脈推注

37.靜脈補鉀濃度一般不超過E A.5% B.3% C.0.9% D.0.6% E.0.3%

38.低鉀血癥靜脈補鉀,成人滴速,以多少為宜A A.每分鐘60滴,每小時不超過 1 g B.每分鐘80滴,每小時不超過1.5 g C.每分鐘100滴,每小時不超過 2 g D.每分鐘40滴,每小時不超過0.8 g E.每分鐘20滴,每小時不超過0.5 g 39.高鉀血癥致心律失??伸o脈注射D A.等滲鹽水 B.平衡鹽液 C.10%葡萄糖液

D.10%葡萄糖酸鈣液 E. 5%碳酸氫鈉

40.代謝性酸中毒常因體內何種物質減少所致D A.體內鈉離子減少 B.體內氯離子減少 C.體內鉀離子減少 D.體內HCO-3減少 E.以上都不是

41.靜脈切開術后一旦發生靜脈炎,正確的護理是E A.局部熱敷 B.局部封閉

C.靜脈滴注抗生素溶液 D.用等滲鹽水沖洗

E.立即拔管并作相應處理

第三章外科休克病人的護理

1.休克時最先受害的重要器管發生功能障礙的是C A.心 B.肺 C.腎 D.肝 E.腦

2.休克早期血壓變化是B

A.收縮壓增高,舒張壓增高,脈壓變小

B.收縮壓正常,舒張壓增高,脈壓變小

C.收縮壓下降,舒張壓增高,脈壓變小

D.收縮壓及舒張壓均無變化 E.收縮壓及舒張壓均下降

3.病人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 100次/分,血壓13.3/11.3千帕(100/85 mmHg),應考慮B A.休克 B.休克早期 C.休克期 D.休克晚期 E.以上都不是

4.成人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失血量700 ml,病人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血壓 15.96/13.03 kPa(120/98 mmHg),脈搏100次/分,應屬于C A.未發生休克 B.虛脫 C.休克早期 D.休克期 E.休克晚期

5.以下哪一項是休克早期臨床表現C

A.表情淡漠,感覺遲鈍 B.皮膚粘膜紫紺、四肢厥冷 C.脈搏細速、脈壓變小

D.血壓下降,收縮壓小于10.64kPa,(80mmHg)

E.神志不清、無尿、皮下淤血點 6.關于休克的預防,錯誤的是C A.骨折要固定 B.預防過敏反應 C.急腹癥均用鎮痛劑 D.及時補足血容量 E.控制感染

7.關于休克的預防,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B

A.對嚴重損傷病人,急救時要注意止痛、止血、保挪虎固定骨折

B.汽車運送病人時,應采用頭高位,頭向車頭,足向車尾 C.增強病人抗病能力 D.控制原發病灶 E.預防過敏反應

8.休克病人的合理體位是D A.頭低足高位 B.平臥低頭位 C.半坐臥位

D.平臥位或上身和下肢抬高30度

E.側臥位

9.休克病人的體位正確的是E A.頭低腳高位 B.半臥位 C.側臥位 D.俯臥位

E.將上身和下肢適當抬高(約10°~30°)

10.失血性休克患者四肢厥冷,在護理中應B

A.熱水袋加溫 B.保持正常體溫

C.給血管擴張劑使皮膚血管擴張

D.用酒精擦洗,使皮膚擴張 E.電毯加溫

11.關于休克護理,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E

A.將上身抬高30° B.體表置熱水袋保暖 C.為改善細胞缺氧,應常規持續給氧

D.診斷明確,疼痛劇烈,可皮下注射嘜啶

E.加強基礎護理

12.關于休克護理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C

A.一般采用平臥位 B.保持正常體溫、不能在病人體表加溫

C.常規持續給氧,改善細胞缺氧D.診斷明確,疼痛劇烈,應及時采用鎮痛藥物

E.感染性休克有高熱、體溫驟降至常溫下是危重征兆

13.休克期病人尿少時應首先采取的措施A A.擴容

B.20%甘露醇靜滴 C.速尿

D.透析療法 E.以上都不是

14.休克病人經輸液血壓恢復正常、但中心靜脈壓高,尿量持續過少(小于17ml/小時),首先應考慮D A.血容量不足 B.心功能不全 C.周圍血管擴張 D.急性腎功能衰竭 E.休克肺

15.某失血性休克患者,經輸血2500ml后,血壓10.64/6.65 kPa(80/50 mmHg),尿量30 ml/小時,中心靜脈壓15厘米水柱,提示B A.血容量不足 B.心功能不全 C.周圍血管擴張 D.靜脈過度收縮 E.腎功能不全 16.搶救休克病人,成人至少每小時應保持尿量D A.60ml B.50ml C.40ml D.30ml E.20ml 17.休克病人擴容治療首選E A.生理鹽水

B.5%葡萄糖等滲鹽水 C.5%葡萄糖溶液 D.10%葡萄糖溶液 E.平衡鹽溶液

18.下列哪種液體有疏通微循環的作用E A.等滲鹽水 B.平衡鹽溶液 C.10%葡萄糖 D.中分子右旋糖酐 E.低分子右旋糖酐

19.休克時中心靜脈壓和血壓均低最有效的措施是A A.加快輸液 B.應用血管收縮劑 C.糾正酸中毒 D.給強心劑 E.血管擴張劑

20.彌漫性血管凝血病人最早的征兆是E

A.血壓下降 B.尿少

C.皮膚粘膜紫紺或出現花斑紋 D.嘔血和便血 E.發現抽血困難,血液異常粘稠易凝

21.休克病人輸液護理,下列哪項不妥B

A.接診時應立即做好輸液準備 B.不宜建立兩條以上靜脈通道 C.大量快速補液最好有 CVP 監測

D.要注意藥物配伍禁忌,濃度和滴速

E.每24小時總結一次液體的出入量

22.中心靜脈壓是指B A.左心房壓力

B.右心房及上下腔靜脈壓力 C.右心房的壓力 D.下腔靜脈的壓力 E.上腔靜脈的壓力

23.休克病人使用血管收縮劑的護理,哪一項有錯D A.必要時短期小量應用 B.應從低濃度,慢滴速開始 C.每10分鐘測定血壓、脈搏1次,平穩后測定時間可延長 D.必須在血容量已補足時才能應用

E.發現藥物外滲應更換輸液部位,并用酚安拉明稀釋后作局部注射

第五章麻醉病人的護理

1.麻醉前用藥,哪一種藥能預防

局麻藥的毒性反應C A.嘜啶(度冷丁) B.嗎啡 C.苯巴比妥鈉 D.阿托品 E.東莨菪堿

2.全麻麻醉前給予抗膽堿藥的作用是C A.鎮靜 B.鎮痛

C.減少呼吸道分泌物 D.對抗局麻藥毒性 E.抑制交感神經興奮

3.有呼吸功能障礙者麻醉前用藥禁用D

A.苯巴比妥鈉 B.阿托品 C.東莨菪堿 D.嗎啡 E.安定

4.甲狀腺機能亢進,高熱,心動過速等麻醉前用藥不宜使用C A.巴比妥類 B.鴉片類 C.抗膽堿藥 D.安定藥 E.丙嗪類

5.全麻術前注射阿托品的主要目的是B

A.抑制胃腸蠕動 B.減少呼吸道分泌 C.減少消化道分泌 D.對抗麻藥的付作用 E.加強鎮痛效果 6.麻醉前宜禁食D A. 4小時 B. 6小時 C. 8小時 D.12小時 E.24小時

7.麻醉前用藥為了減少呼吸道分泌物常選用C A.魯米那 B.嘜啶 C.東莨菪堿 D.冬眠靈 E.安定

8.下列哪種藥物是全麻麻醉前必不可少的藥物,也是椎管內麻醉應選用的,但局麻時卻不需要D A.嗎啡或嘜啶 B.魯米那

C.氯丙嗪或異丙嗪 D.阿托品

E.安定或氟哌啶

9.下列哪種麻醉方法,術前不必用阿托品D A.乙醚吸入麻醉 B.硫噴妥鈉靜麻醉 C.椎管內麻醉 D.臂叢神經阻滯麻醉 E.氯胺酮麻醉

10.一般非急癥手術,麻醉前需禁飲水時間為C A.12小時 B. 8小時 C. 4小時 D. 2小時 E. 1小時

11.在局麻藥中加入0.1%腎上腺素的目的是D A.防止麻醉后血壓下降 B.防止麻醉后心率減慢 C.調整植物神經功能

D.延長麻醉時間減少術中出血 E.以上都不是

12.為預防局麻藥中毒反應,哪一項是錯誤的B A.避免注入血管內 B.做皮試

C.一次用藥不超過最大劑量 D.使用最低有效濃度 E.術前給巴比妥類藥物

13.外科手術病人麻醉后的護理錯誤的是E A.全麻未清醒前應去枕平臥位,頭轉向一側

B.腰麻病人必須去枕平臥6~8小時

C.硬脊膜外麻醉后,病人應平臥4~6小時

D.小兒吸入麻醉后,也應去枕平

臥,頭轉向一側

E.所有麻醉后病人都需要特別護理

14.預防局麻藥中毒的措施,哪項是錯誤的A

A.局麻藥內都必須加腎上腺素 B.術前應用巴比妥類藥或安定 C.限量使用,不超過局麻藥一次最大用量

D.注藥前回抽,以免注入血管 E.局麻藥濃度不要過高,宜用最低有效濃度

15.硬脊膜外麻醉后不會出現并發癥是D

A.脊神經根損傷 B.硬膜外血腫 C.硬膜外腔感染 D.頭痛 E.脊髓損傷

16.腰麻后去枕平臥6小時主要是為了預防E A.呼吸道阻塞 B.尿潴留 C.血壓下降 D.惡心嘔吐 E.頭痛

17.腰麻術后病人體位宜B A.墊枕平臥6小時 B.去枕平臥6小時 C.頭低平臥6小時 D.半臥位6小時 E.可以自由臥位

18.全麻病人未蘇醒前回病房,正確的體位是D A.頭低腳高位

B.墊枕平臥位,頭轉向一側 C.半坐位 D.側臥位 E.俯臥位

19.全麻病人未蘇醒前回病房,護理的正確體位是B A.平臥位

B.去枕平臥、頭轉向一側 C.頭高斜坡臥位 D.半臥位 E.頭低腳高位

20.采用局部麻醉,其麻醉前護理不正確的是C

A.小手術可不必禁食

B.手術范圍大或術中可能改換麻醉者,常規禁食禁飲

C.不作局麻藥皮膚過敏試驗 D.術前用巴比妥類和安定類藥物

E.做好局麻的用具準備

21.硬膜外麻醉后不會出現的并發癥是D

A.脊神經根損傷 B.硬膜外血腫 C.硬膜外腔感染 D.頭痛 E.脊神經損傷

22.硬膜外麻醉術后護理何項不正確B

A.去枕平臥4~6小時 B.術后即可進飲食 C.注意肢體活動,觀察有無脊神經損傷或受壓

D.保持麻醉穿刺部位清潔干燥 E.注意有無寒戰,高熱,腦膜刺激征等硬膜外腔的感染 23.關于復合麻醉方法,下列哪一項錯誤E

A.可多種麻醉方法配合使用 B.全麻期間合并使用肌肉松弛藥

C.麻醉的誘導和維持采用不同的麻醉藥

D.多種靜脈麻醉藥的復合應用 E.以上都不是

24.下列哪種麻醉方法術前可不用阿托品E A.吸入麻醉 B.蛛網膜下腔麻醉 C.硬膜外腔麻醉 D.硫噴妥鈉靜脈麻醉

E.神經干(叢)阻滯麻醉

25.全麻術前用阿托品的主要目的是E

A.有利于術后恢復 B.減少胃腸蠕動

C.減少消化液的分泌 D.加強鎮痛效果 E.減少呼吸道分泌

26.局麻藥毒性反應發生驚厥不止時應選用E A.苯巴比妥鈉 B.異丙嗪 C.哌替啶 D.安定 E.硫噴妥鈉

27.腰麻病人術后去枕平臥的主要目的是D A.預防呼吸道阻塞 B.防止尿潴留 C.防止血壓下降 D.預防麻醉后頭痛 E.防止惡心嘔吐

28.下列哪種情況麻醉前可用嗎啡C A.呼吸道部分梗阻 B.呼吸功能不全 C.骨折病人 D.顱內壓增高 E.臨產前孕婦

29.判斷心跳驟停簡便可靠的依據是A A.突然昏迷,頸動脈搏動消失 B.無心音 C.瞳孔散大

D.面色紫紺或灰白 E.無血壓

30.心跳驟停后,重建人工循環在現場急救時最實用而有效的方法是C A.口對口人工呼吸 B.氣管插管控制呼吸

C.有效的胸外和胸內心臟按摩 D.提升血壓 E.心內注藥

31.嚴重損傷,心跳已停止,急救時首先應考慮A A.復蘇術 B.清創縫合 C.搶救休克 D.固定骨折

E.做全面的體格檢查

32.心跳驟停的急救措施主要是E

A.心前區用力敲擊 B.動脈輸血

C.心內注射"三聯針"

D.靜脈輸血液補充血容量 E.胸外心臟按摩

33.胸外心臟按摩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E

A.胸外按摩部位是胸骨正中線下半段

B.按壓次數每分鐘60~80次 C.使胸骨下陷3~4厘米,略作停頓后在原位放松

D.心臟按摩必須與人工呼吸配合

E.如為單人急救,可連續做10次心臟按壓后,口對口吹氣2次 34.心跳呼吸驟停早期有效的措施是C

A.心臟三聯針 B.開胸心臟按摩

C.口對口呼吸加胸外心臟按壓 D.電擊除顫 E.低溫療法

35.胸外心臟按摩如為單人急救可D

A.連做 7次心臟按壓后,口對口吹氣1次

B.連做 5次心臟按壓后,口對口吹氣1次

C.連做10次心臟按壓后,口對口吹氣2次

D.連做15次心臟按壓后,口對口吹氣2次

E.連做20次心臟按壓后,口對口吹氣3次

36.胸外心臟按摩如有兩人共同搶救應A

A.每作 5次心臟按壓,口對口吹氣 1 次

B.每作 8次心臟按壓,口對口吹氣 2次

C.每作10次心臟按壓,口對口吹氣 2次

D.每作15次心臟按壓,口對口吹氣 2次

E.以上都不對

37.胸外心臟按摩哪項不正確C A.病人仰臥地板或硬板床上 B.按壓胸骨正中線的下半段 C.使胸骨下半段及相鄰肋軟骨下降7~8厘米

D.按壓次數每分鐘60~80次 E.血壓維持在7.98kPa(60mmHg)以上

38.心臟按摩的有效指標是E A.大動脈搏動,收縮壓在7.98kPa(60mmHg)以上 B.散大的瞳孔開始縮小 C.紫紺減退

D.自主呼吸恢復 E.以上都是

39.心跳呼吸驟停病人的急救,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E

A.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 B.進行胸外心臟按摩 C.有條件時,可進行胸內心臟按摩

D.心內注射"心三聯針" E.立即肌肉注射呼吸興奮劑 40.心內注藥的部位是B A.胸骨左緣第二肋間隙,緊靠胸骨柄處剌入

B.經第 4肋間,胸骨左緣1.5~2厘米垂直剌入 C.經第 4肋間,胸骨右緣1.5~2厘米垂直剌入

D.胸骨左側第2~3肋間鎖骨中線處剌入

41.心跳驟停復蘇中除補足血容量外,重要的是給E A.維生素B B.維生素B、C C.細胞色素C D.輔酶A和ATP E.5%碳酸氫鈉

42.心臟復蘇時首選藥物是A A.腎上腺素 B.異丙基腎上腺素 C.利多卡因 D.阿托品 E.氯化鈣

45.在心肺復蘇中為防止腦水腫,將腦部溫度降至多少度最為合適B A.26℃ B.28℃ C.30℃ D.32℃ E.34℃

46.進行人工呼吸首先應D A.注射呼吸中樞興奮劑 B.胸外心臟按壓 C.使用異丙腎上腺素 D.保持呼吸道通暢 E.給氧

47.關于口對口人工呼吸,以下哪項錯誤E A.是復蘇的首要措施 B.常用方法是仰頭提額手法 C.術者吹入病人肺內的氣體含氧量約16%

D.可獲良好肺泡通氣 E.操作者易持久進行

48.能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臟抑制的藥物是B A.腎上腺素 B.阿托品 C.利多卡因 D.多巴胺 E.碳酸氫鈉

第六章手術前后病人的護理

1.關于手術室空氣的清潔消毒,哪項不正確B A.手術室必須建立打掃衛生,空氣消毒等制度

B.無須控制參觀人員數量 C.有急性呼吸道感染者,不應參加手術

D.進入手術室或進行無菌操作,口罩應遮住口鼻部

E.進入手術室應肅靜,不要大聲說話和咳嗽,如有噴嚏應將臉側向地面

2.甲醛熏蒸如用于房間空氣消毒,按每立方米空間計算,正確的是A

A.40%甲醛2ml,加高錳酸鉀1g B.40%甲醛4ml,加高錳酸鉀1g C.40%甲醛6ml,加高錳酸鉀3g D.40%甲醛10ml,加高錳酸鉀3g

E.40%甲醛10ml,加高錳酸鉀10g

3.某外科手術室其體積為100m3,用乳酸蒸氣消毒法作空氣消毒,應用80%乳酸正確的是B A.6ml B.12ml C.24ml D.36ml E.48ml

4.以下哪一項是手術護士與巡回護士的共同責任E

A.管理器械臺的傳遞器械 B.協助手術人員穿衣

C.手術結束后整理手術臺和清洗器械

D.術前洗手、穿無菌手術衣和戴手套

E.手術開始和結束前,清點器械、敷料、縫針和縫線 5.0.1%新潔爾滅溶液泡手,每桶最多可用C A.20人次 B.30人次 C.40人次 D.50人次 E.60人次

6.戴無菌手套時,未戴手套的手只能接觸手套的B A.外面

B.套口的翻拆部分 C.掌面 D.套口 E.側面

7.穿無菌手術衣及戴手套時,那項是錯誤的A

A.先穿無菌手術衣,后戴濕手套 B.先穿無菌手術衣,后戴干手套 C.先戴濕手套,后穿無菌手術衣 D.戴手套時勿使手套外面與皮膚接觸

E.穿戴完畢,其前胸、手臂、腰部以上為無菌區

8.手術者身上無菌區除雙上肢外包括C

A.整個軀干

B.腰部以上前胸后背 C.腰部以上的前胸 D.頸及整個軀干 E.整個軀干除背部

9.手術進入中,下列哪一項違背了無菌原則C

A.雙手下垂在腰部以上,傳遞器械在手術者前面進行 B.前臂、肘部被參觀者接觸時應套以無菌袖套

C.手術人員需調換位置時,一人應退后一步,面對面的轉身調換,以免污染

D.被蓋的無菌布單浸濕后,應立即在上面再復蓋一塊手術巾 E.在切開皮膚及縫合之前,應再用70%酒精消毒一遍

10.指出手術人員無菌準備中錯誤之處D

A.緊急搶救手術,來不及按常規洗手,用碘酊和酒精消毒雙手和前臂,應先戴手套,后穿手術衣,再戴一副手套

B.戴濕手套,應先戴好手套,后穿手術衣

C.戴干手套,應先穿好手術衣,后戴手套

D.連臺手術應先脫手套、后脫手術衣,再浸泡消毒,先穿手術衣,后戴手套

E.感染手術后接臺,必須重新刷手

11.手術者作手術區皮膚消毒和鋪巾錯誤的是A

A.手術者戴好無菌手套和穿好無菌衣后再進行消毒

B.由手術者進行手術區皮膚消毒

C.常規方法是先用磺酊消毒,再用酒精脫碘兩次

D.消毒范圍與備皮范圍相同 E.面部、會陰部皮膚不能用碘酊消毒,可用0.1%新潔爾滅溶液 12.無菌術后接臺手術時手套未破可以B A.重新洗手后,酒精浸泡5分鐘 B.酒精泡手5分鐘,再重新穿手術衣戴手套

C.直接更換手套,手術衣

D.用無菌生理鹽水洗手套后連臺手術

E.用酒精擦手套后連臺手術 13.手術進行中,下列哪項不符合無菌原則C A.手術人員雙手不可下垂超過腰以下

B.不可從手術者背后遞送器械 C.所鋪無菌單要有2層

D.術中如手套接觸到非無菌區,應立即更換

E.無菌區的布單有沾濕時,應加鋪蓋上無菌巾

14.下列手術區采用碘酊皮膚消毒,錯誤的是D A.頸部 B.胸部 C.腹部 D.會陰部 E.四肢

15.下列哪項是違反手術進行中無菌原則的D A.手術人員雙手不可下垂至腰以下

B.切開胃腸等空腔臟器前應先用紗布遮蓋,保護周圍組織 C.切開及縫合皮膚之前,應再用70%酒精消毒一遍

D.術中手套接觸到有菌區或剌破小孔,立即用酒精涂擦消毒 E.前臂、肘部被參觀者接觸后,應套以無菌袖套

16.手術護士在傳遞器械時,哪一項是錯誤的B A.傳遞任何器械,都要將柄遞給手術者

B.傳遞手術刀要將刀鋒向下 C.彎遣虎彎剪之類要把彎曲部

呈竅

D.彎針要以持針器鉗夾在中、后1/3交界處

E.縫線要用手托住,以免脫落 17.腹部手術后,腹腔深處需放置引流物常采用C A.橡皮引流條 B.橡皮引流管 C.卷煙式引流管 D.雙腔引流管 E.三腔引流管

18.腹部和乳房手術最常用的體位是A

A.平臥位 B.頸仰臥位 C.側臥位 D.俯臥位 E.折刀位

19.側臥位適用于B A.腹部、乳房手術 B.胸部手術

C.脊柱及背部手術 D.會陰部手術 E.肛門直腸手術 20.俯臥位適用于C A.腹部、乳房手術 B.胸部手術

C.脊椎及背部手術 D.肛門直腸手術 E.腎臟手術

21.折刀位適用于E A.腹部手術 B.胸部手術

C.脊椎及背部手術 D.會陰部手術 E.肛門直腸手術 22.截石位適用于A A.會陰部手術 B.肛門直腸手術 C.腹部手術 D.腎臟手術 E.以上都不是

23.會陰部手術采用的體位是D A.側臥位 B.俯臥位 C.仰臥位

D.截石位 E.以上都不是 24.滅菌,絲線的牢固性可不受影響是D

A.煮沸法

B.流動蒸氣滅菌法 C.高壓蒸氣滅菌法 D.40%甲醛溶液熏蒸 E.以上都不是

25.進入手術室的規則,下列哪項是錯誤的D

A.非手術人員不得擅自入內 B.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如必須進入手術室應戴雙口罩

C.手術人員應按預定時間提前30分鐘做好無菌準備

D.患有上肢皮膚化膿性感染病灶者,應戴雙手套才能參加手術 E.感染手術限于感染手術間進行

26.接送手術病人不應D

A.按手術通知單規定的時間迎接病人

B.查收病室帶至手術間的物品和病歷

C.送至指定手術間 D.接送小兒病人,可一車同載兩人.以節約時間

E.護送途中注意保暖

27.接送手術病人時下列哪一項錯誤E

A.按手術通知單規定時間迎接病人

B.交接病人時,要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C.送至指定手術間 D.護送途中注意保暖 E.手術結束后,由手術護士送病人回病室,做好交接工作 28.氣性壞疽切肢手術后,手術室空氣消毒應C

A.用紫外線消毒 2小時

B.用乳酸重蒸清毒后緊閉門窗30分鐘

C.40%甲醛重蒸后密封24小時 D.過氧乙酸重蒸 E.0.2%過氧乙醣除空氣噴霧消毒

29.綠膿桿菌感染手術后,手術室消毒正確的是A A.先用乳酸進行空氣消毒,后用 0.1%新潔爾滅溶液揩洗室內物品

B.先用 0.1%新潔爾滅溶液揩洗室內物品,后用乳酸進行空氣消毒

C.用紫外線燈照射 2小時 D.用過氧乙酸熏蒸消毒后,手術室封閉 4小時通風

30.手術中違反無菌原則是D A.手術臺上無菌巾浸濕后,應立即在上面再加蓋一塊干的無菌巾 B.術中若衣袖碰到參觀者,應立即加套無菌袖套 C.器械桌、托盤所鋪無菌巾單要在四層以上

D.脫落至臺面以下的器械未曾著地,應立即拾回放在臺上備用 E.皮膚切開后以紗布墊保護切口

31.手術器械桌,托盤上所鋪無菌巾單要有D A.一層以上 B.二層以上 C.三層以上 D.四層以上 E.以上都不對

32.無菌器械桌的管理,下列哪一項有錯E A.器械應按使用順序先后放置 B.不同類型分別放置 C.物品存放定位,定數 D.刀片套上刀柄備用

E.對于容易遺留體腔內的針及小紗布,應待關閉體腔時清點 33.無菌器械桌的管理,下列哪一項有錯E A.保持桌面干燥整潔,無菌 B.器械安放整齊有序 C.嚴格遵守無菌技術原則

D.手術需用針線按使用次序先穿妥

E.吸引頭每次用后需用過熱鹽水吸洗

34.巡迥護士工作下列哪一項應除外D

A.協助麻醉,安置并固定手術體位

B.幫助手術員穿手術衣 C.監督無菌技術的正確執行 D.處理切下的標本

E.手術后清潔整理手術間,消毒手術室空氣

35.預防術后肺部并發癥,應除外哪項B

A.病人戒煙 B.訓練臥床排尿

C.治愈急性呼吸道炎癥 D.注意口腔衛生

E.鼓勵慢性呼吸道炎癥患者排痰

36.關于手術區皮膚準備,不正確的是D

A.肛門手術備皮范圍,自髂前上棘至大腿上1/3,包括會陰部和臀部

B.一般肢體手術備皮范圍包括切口上下各超過20 cm的整段肢體

C.小兒手術備皮,不必剃毛,清洗即可

D.急癥手術,為爭取時間,手術一般不備皮

E.腹股溝部手術備皮范圍,從臍平線至大腿上1/3,包括外陰部 37.手術區皮膚的準備范圍,下列哪項是錯誤的D A.顱腦手術,剃去全部頭發及項部毛發

B.頸部手術、自唇下至乳頭連線,兩側到斜方肌前緣 C.上腹部手術:自乳頭至恥骨聯合平面,兩側到腋后線 D.下腹部手術:自臍平線至大腿上1/3前內側及外陰部,兩側到腋后線

E.備皮范圍包括切口上、下各超過20厘米的整段肢體

38.手術前備皮,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E

A.顱腦手術:剃去全部頭發及項部毛發,保留眉毛 B.上腹部手術:自乳頭至恥骨聯合平面、兩側到腋后線 C.下腹部手術:自劍突至大腿上1/3前內側及外陰部,兩側到腋后線

D.腎手術:自乳頭至恥骨聯合,前后均超過正中線

E.四肢手術:一般肢體手術、備皮范圍包括切口上下各超過 10 cm的整段肢體

39.手術區皮膚的準備哪項是錯誤的D

A.顱腦手術:術前2小時剃頭 B.上腹部手術備皮范圍:自乳頭到恥骨聯合平面,兩側到腋后線 C.頸部手術備皮范圍:自唇下至乳頭連線,兩側到斜方肌前緣 D.面部手術剃除眉毛 E.小兒手術備皮不剃毛,清洗即可

40.結腸手術前腸道準備,口服使用的抗菌藥物是D A.四環素 B.紅霉素 C.青霉素 D.鏈霉素 E.氯霉素

41.手術后臥位,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E

A.全麻術后未醒的病人,應去枕平臥,頭向一側

B.頸、胸、腹術后,一般取30~45°半臥位,膝關節稍屈曲 C.腰麻病人,去枕平臥 D.脊柱手術一般平臥硬板床 E.顱腦手術取平臥位

42.頸、胸、腹術后護理最常用的體位是C A.平臥位 B.側臥位 C.半臥位 D.俯臥位 E.頭高斜坡臥位 43.腹部手術后4天,切口周圍疼痛,體溫上升,為C A.腸粘連 B.膈下膿腫 C.切口感染 D.肺部感染 E.盆腔膿腫

44.早期下床活動的好處是B A.促進傷口愈合,防止心衰 B.防止肺部并發癥,促進胃腸功能恢復

C.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傷口裂開 D.防止傷口出血、感染 E.防止急性腎功能衰竭

45.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的目的,哪項錯B A.促進傷口早期愈合 B.減輕傷口疼痛 C.減少肺部并發癥 D.防止靜脈栓塞 E.減少腹脹、尿潴留

46.術后病人開始進食2~3天仍未排便,下列手術哪一項或哪幾項不宜過早灌腸C A.胃手術 B.小腸手術 C.結腸手術 D.脾臟手術 E.膽道手術

47.術后發生尿潴留常見于D A.胃大部切除術后 B.脾切除術后 C.疝修補術后 D.肛門直腸手術后

E.輸尿管切開取石術后 48.術后腹部傷口全層裂開,小腸脫出應D A.立即還納腹腔,蝶形膠布拉攏傷口

B.立即還納腹腔、加壓包扎 C.立即還納腹腔,準備縫合 D.不在病床上還納,用無菌鹽水紗布敷蓋、腹帶包扎,送手術室處理

E.以上都不對

49.擇期手術后二天,患者體溫37.8℃,最可能的原因是E A.手術切口感染 B.并發上呼吸道感染 C.并發肺部感染 D.并發尿路感染 E.外科手術熱

第七章外科感染病人的護理

1.膿性指頭炎若不及時治療,最易發生B A.膿毒癥

B.指骨缺血性壞死 C.急性化膿性腱鞘炎 D.掌中間隙感染 E.轉化為慢性炎癥

2.膿性指頭炎,若不及時治療,易發生C

A.化膿性健鞘炎 B.膿毒癥

C.未節指骨壞死 D.常中間隙感染 E.魚際間隙感染

3.小指化膿性腱鞘炎感染擴散首先引起C

A.魚際間隙感染 B.撓側滑囊炎 C.尺側滑囊炎 D.掌中間隙感染 E.前臂感染

4.中指急性化膿性腱鞘炎蔓延時易引起C

A.手背蜂窩組織炎 B.魚際間隙感染 C.掌中間隙感染 D.撓側滑液囊感染 E.尺側滑液囊感染

5.傷后破傷風抗毒素過敏試驗陽性應C

A.停注破傷風抗毒素

B.用5%葡萄糖鹽水稀釋后分次肌注

C.用等滲鹽水稀釋后分次肌注 D.改用破傷風類毒素 E.以上均不對

6.破傷風脫敏注射法,將TAT1500國際單位用等滲鹽水稀釋成10ml,應分幾次作脫敏注射C A.分2次肌肉注射 B.分3次肌肉注射 C.分4次肌肉注射 D.分5次肌肉注射 E.以上都不對

7.預防開放性損傷病人發生破傷風的最有力措施B A.立即徹底清創,注射青霉素G B.立即徹底清創,注射破傷風抗毒素(TAT)

C.立即徹底清創,注射破傷風類毒素

D.立即徹底清創,注射氨芐青霉素 E.以上都不是

8.某小學生,男,8歲,手背皮膚裂傷2小時,為預防破傷風,應注射TAT劑量為D A.成人劑量的1/4 B.成人劑量的1/3 C.成人劑量的1/2

D.與成人劑量相同,肌注1500單位

E.以上都不對

9.破傷風的癥狀表現,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A

A.肌肉強直收縮始于咀嚼肌 B.潛伏期越長,預后越差 C.一般體溫均升高 D.病人神智不清楚

E.逼尿肌痙攣常致尿失禁 10.破傷風的臨床表現,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D

A.肌肉強直收縮始于面肌 B.潛伏期越長,預后越差 C.一般體溫均升高 D.病人神志始終清楚 E.逼尿肌痙攣致尿失禁 11.破傷風的潛伏期平均為C A.兩天以內 B.3~5天 C.1~2周 D.3~4周 E.4~5周 12.預防破傷風最可靠的方法是A A.傷前注射破傷風類毒素,行自動免疫法

B.傷后注射破傷風類抗毒素,行被動免疫法

C.傷后注射人體破傷風球蛋白,行被動免疫法

D.傷后正確處理傷口,早期徹底清創

E.傷后應用抗廣譜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

13.破傷風的發病是由于D A.傷口內有破傷風桿菌 B.全身缺乏免疫力

C.破傷風桿菌在傷口內生長繁殖

D.破傷風桿菌產生外毒素 E.破傷風桿菌產生內毒素

14.小兒注射破傷風抗毒素(TAT),其用量為E A.1iu/公斤體重 B.50iu C.500iu D.1000iu E.1500iu 15.破傷風死亡原因最常見的是B A.嚴重感染 B.窒息 C.心力衰竭

D.急性腎功衰竭

E.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16.破傷風患者的治療護理中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E A.保持病室安靜,室內光線宜柔和,以免剌激打擾病人

B.應用大劑量青霉素控制感染 C.鎮靜、解痙、防止病人抽搐和減輕肌肉張力

D.應將傷口敞開,清除壞死組織,用3%雙氧水沖洗 E.破傷風抗毒素皮試陽性,則不能使用破傷風抗毒素,以免發生意外

17.破傷風死亡原因中最多見的是C A.脫水、酸中毒

B.心搏驟停 C.窒息 D.肺炎

E.急性腎功能衰竭 18.氣性壞疽手術后、手術間用甲醛熏蒸消毒,應多少小時后開放E

A. 6小時 B.12小時 C.24小時 D.36小時 E.48小時

19.關于抗生素應用,錯誤的是E A.做好藥物的貯存,配制,保證有效使用

B.及時用藥,準確執行醫囑 C.嚴重感染應從靜脈途徑給藥 D.靜脈滴注時宜采取分次,分別給藥法

E.體溫降至正常時停用抗生素 20.嚴重感染,膿毒癥病人停用抗生素時間是D

A.體溫恢復正常1~2天后即可停藥

B.體溫恢復正常3~5天后即可停藥

C.體溫恢復正常5~7天后即可停藥

D.體溫恢復正常1~2周后即可停藥

E.以上都不對

第八章損傷病人的護理

1.開放性損傷的主要特點是C A.疼痛 B.腫脹 C.傷口 D.出血 E.功能障礙

2.男性患者右腳鐵錘砸傷,局部疼痛、腫脹、皮膚青紫、皮下淤血是E A.裂傷 B.擦傷 C.擠壓傷

D.扭傷 E.挫傷

3.擦傷的特點是C A.皮下淤血、腫脹 B.皮膚水腫

C.表皮破損,點狀出血及滲血,漿液滲出

D.皮膚呈多數小裂口及漿液滲出

E.皮膚呈廣泛破損出血

4.受傷大腿腫脹、疼痛、瘀斑,軟組織內血腫,局部有壓痛多為B

A.扭傷 B.挫傷 C.擠壓傷 D.沖擊傷 E.撕脫傷

5.下列傷口清創后,哪一項不宜一期縫合C

A.受傷后在8小時內的傷口 B.受傷時間在傷后12小時以內,污染較輕

C.受傷時間超過12小時或傷口污染嚴重者

D.面部皮膚裂傷,受傷時間在傷后24小時以內

E.腹部開放性傷口,有大網膜外露,受傷時間在傷后24小時以內 6.旋轉外力使受傷皮膚與肌膜之間廣泛分離,廣泛出血,深部組織不受影響多為E A.刺傷 B.切傷 C.擦傷 D.裂傷 E.撕脫傷

7.傷口創緣不整齊,局部組織腫脹應為D A.刺傷 B.切傷 C.擦傷 D.裂傷 E.撕脫傷

8.傷口小,常合并深部組織的損傷B A.裂傷 B.刺傷 C.擦傷 D.撕脫傷 E.割傷

9.某嚴重擠壓傷患者,治療中除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外,應特別注意D A.傷口腫脹情況 B.肢端溫度 C.傷口疼痛 D.尿量、尿色 E.神志

10.經清創縫合的傷口3~5天后,患者高燒、傷處腫脹、發紅、劇痛,此時宜D A.繼續觀察

B.加大抗菌素劑量 C.局部理療

D.及時拆除縫線引流 E.傷口內注射抗菌素

11.按新九分法計算3歲小兒頭、面、頸面積為D A. 5% B. 9% C.13% D.18% E.21%

12.一個5歲的女孩,頭頸部發生淺Ⅱ度燒傷,其燒傷面積按新九分法計算應為D A.7% B.9% C.13% D.16% E.18%

13.一個20歲男性傷員,整個軀干前部包括會陰發生Ⅱ°燒傷,依據新九分法計算,其燒傷面積為C A.9% B.11% C.14% D.18% E.27%

14.病人頭頸部淺Ⅱ度及深Ⅱ度

燒傷,伴喉頭以下呼吸道燒傷,診照燒傷分類屬于C A.輕度燒傷 B.中度燒傷 C.重度燒傷 D.特重燒傷 E.以上都不對 15.某燒傷病人,Ⅱ~Ⅲ°總面積25%,其中Ⅲ度燒傷面積為19%,嚴重程度是C A.輕度燒傷 B.中度燒傷 C.重度燒傷 D.特重燒傷 E.以上都不是

16.燒傷病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C

A.低血容量休克 B.神經性休克 C.膿毒癥 D.消化道出血 E.急性腎功能衰竭 17.燒傷的急救,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D

A.消除致傷的原因

B.用清潔衣服包扎創面 C.預防休克

D.強酸燒傷,應用強堿中和之 E.保持呼吸通暢,對頭面部燒傷病人出現呼吸困難,應及時作氣管切開

18.關于化學燒傷的急救,錯誤的是C

A.強酸燒傷,立即大量清水沖洗,5%碳酸氫鈉中和

B.強鹼燒傷,立即大量清水沖洗,1%醋酸中和

C.干石灰燒傷,立即用水沖洗 D.磷燒傷忌用油質敷料和暴露在空氣中

E.磷燒傷應首先用大量清水沖洗,除凈磷顆粒后,蘇打水濕敷,包扎創面

19.燒傷膿毒癥的細菌主要來源于D

A.呼吸道

B.消化道 C.泌尿道 D.創面感染 E.輸液管道

20.淺Ⅱ度燒傷如無感染,創面愈合時間為B A.1周左右 B.2周左右 C.3周左右 D.4周左右 E.以上都不是

21.燒傷休克補液量是否充足,簡易而重要的指標是C A.脈搏 B.血壓 C.尿量

D.精神狀態 E.未稍循環

22.關于燒傷病人的護理,哪一項是錯誤的E

A.病房每日進行空氣消毒 B.室溫保持在28~30℃

C.成人每小時尿量應在30ml左右

D.進行冬眠療法時禁忌使用翻身床

E.發現傷面綠膿桿菌感染應及時包扎

23.血液毒毒蛇是C A.金環蛇 B.銀環蛇 C.竹葉青 D.眼鏡蛇 E.蝮蛇

24.蛇咬傷后,傷口劇烈疼痛,隨即腫大,并迅速向上擴散,皮下出現大片瘀斑,有血水皰;傷口內有血性滲出物,可能是E A.金環蛇咬傷 B.銀環蛇咬傷 C.眼鏡蛇咬傷 D.蝮蛇咬傷

E.竹葉青蛇咬傷

25.毒蛇蛟傷病人的治療及護理,錯誤的是A

A.臥床休息,傷肢上抬,有利于減輕腫脹和疼痛

B.內服南通蛇藥片,或其他蛇藥,亦可作外敷用

C.采用抗毒血清治療時,在注射前,必須作血清過敏試驗

D.用胰蛋白酶+普魯卡因在傷口周圍封閉注射

E.對重病人要觀察呼吸、神志、血壓、脈搏,注意有無癱瘓癥狀及全身出血現象

26.感染傷口處理哪一項是錯誤的D A.應用抗菌藥物 B.充分引流傷口 C.清除感染壞死組織 D.進行清創 E.傷口可濕敷

27.火焰燒傷病人哪項急救最好A A.就地快速打滾撲滅火焰 B.立即奔跑離開現場 C.立即用手撲打火焰 D.大聲呼喊,叫人幫助滅火 E.以上都不是

28.燒傷暴露療法的護理不正確的是B A.暴露療法適用于頭、頸、軀干、臀部及會陰部

B.暴露療法是將創面暴露在空氣中,不覆蓋敷料 C.結痂后,要每天檢查痂下有無積膿裂開

D.Ⅲ°燒傷可在焦痂表面余碘酊每日4次,可防霉菌生長 E.翻身床是目前大面積燒傷,采用暴露療法治療時不可缺少的工具

29.燒傷創面護理使用暴露療法的目的是A A.使滲液及壞死皮膚迅速形成干痂,不被細菌污染 B.便于觀察創面 C.可減輕疼痛

D.可減少體液滲出 E.便于創面涂藥 30.一般換藥操作法,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D

A.用手揭去外層敷料,將污敷料內面向上放在彎盆中 B.蓋上無菌干紗布,以膠布粘貼固定

C.右手鑷子可直接接觸傷口,左手鑷子專用以從換藥碗中夾取無菌物品,遞給右手

D.用手輕輕揭取內層敷料,如分泌物干結粘著,可用鹽水濕潤后再揭下

E.先用酒精棉球自內向外消毒傷口周圍皮膚兩次,然后以鹽水棉球輕輕拭去傷口內膿液或分泌物

31.膿液和壞死組織較多的創口處理方法是C

A.用一層凡士林紗布覆蓋吸膿 B.用等滲鹽水紗布濕敷C.攸鎖溶液濕敷

D.5%氯揮悶溶液濕敷 E.3%雙氧水沖洗

32.膿性指頭炎切開引流最好應用B

A.凡士林紗布引流條 B.橡皮片引流

C.抗菌素紗布條引流 D.橡皮管引流 E.以上都不對

34.闌尾切除術后4天換藥時,見傷口針眼處稍紅腫,正確的處理是C

A.折除縫線 B.以針頭穿刺 C.70%酒精濕敷 D.局部涂抗生素軟膏 E.5~10%鹽水濕敷

35.繃帶包扎要點中,錯誤的是A A.包扎均由近心端開始,先環形包扎兩周,將其始端固定,再向遠心端包扎

B.指(趾)端盡可能外露,以便觀察肢體未梢血液循環情況 C.每包扎一周應壓住前周的1/3~1/2,反折部位不可壓在傷口或骨隆突處

D.包到出血傷口處,宜稍加壓

力,起壓迫止血作用

E.包扎完畢時再環繞兩周以膠布粘貼固定,或撕開帶端打結 36.包扎螺旋形繃帶時錯誤的是B A.骨隆起處先墊棉花保護 B.由近心端向遠心端包扎 C.后一周壓住前一周的 1/2 D.指(趾)端最好外露 E.最后打結應在肢體的外側 37.繃帶包扎四肢時,指(趾)端暴露的目的是C A.為了整齊、美觀 B.為了節省繃帶 C.為了觀察血運情況 D.為了固定方便 E.以上都是

38.下頜、枕、額等處的包扎宜選擇C

A.腹帶 B.胸帶 C.四頭帶 D.丁字帶 E.以上都不是

39.會陰或肛門手術后如果采用多頭帶包扎應選用D A.腹帶 B.胸帶 C.四頭帶 D.丁字帶 E.以上都不是

第九章腫瘤病人的護理

1.肉瘤的主要轉移途徑是C A.直接蔓延 B.淋巴轉移 C.血行轉移

D.種植性轉移 E.以上都不是

2.腫瘤特異性免疫療法是E A.接種卡介苗

B.接種小球狀桿菌菌苗 C.注射轉移因子 D.口服左旋咪唑

E.注射腫瘤免疫核糖核酸

3.關于放射療法的護理,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C A.要了解病人以前是否接受過放射治療

B.術后病人應待傷口完全愈合,全身情況基本恢復后才開始放射治療

C.放射對骨髓有抑制作用,應每月檢查一次白血球和血小板 D.若血小板降至80000/mm3時應暫停放射治療 E.若白血球,血小板下降可少量多次輸新鮮血

4.關于放射療法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E A.術后病人應待傷口完全愈合后才可放療

B.若白細胞降至 3×109(3000/mm3)時,應暫停放療 C.血小板降至80×109/L(80000/mm3)時,也應暫停放療

D.應保持照射野皮膚清潔干燥 E.若照射野皮膚發紅,潰爛應及時熱敷,理療促進愈合

5.惡性腫瘤化學療法護理,下列哪一項不恰當E A.使用抗癌藥前應了解病人的血象,肝腎功能

B.抗癌藥配制藥時應核對無誤,注意有效期

C.給藥途徑有口服,肌肉注射和靜脈滴注

D.配制的藥液必須在短時間內應用,不可久置

E.若靜脈給藥,應從大靜脈開始,以減少藥液刺激

6.抗癌藥靜脈注射漏出血管外,處理錯誤的是D A.生理鹽水局部注射 B.普魯卡因局部封閉 C.局部冷敷 D.局部熱敷

E.硫代硫酸鈉局部封閉

7.下列哪項不符合無瘤技術E A.用電刀切開皮膚,分離組織 B.避免擠壓、直接解剖及分離腫

瘤組織

C.應從遠距腫瘤處正常組織開始解剖

D.縫合切口前用抗癌藥藥浸泡沖洗創面 E.將腫瘤,原發器管及周圍正常組織分次切下

8.癌腫TNM分期法中,M代表E A.腫瘤大小 B.原發腫瘤 C.繼發腫瘤

D.區域淋巴結轉移 E.遠處轉移

9.對于放療照射野的皮膚護理,下列哪一項錯誤D

A.保持皮膚清潔,干燥 B.避免冷刺激 C.避免熱刺激

D.常用碘酊,灑精消毒,預防感染

E.內衣要柔軟寬大,避免摩擦 10.使用抗癌藥物的護理,下列哪一項有錯B

A.配制藥液時應核對無誤,注意有效期

B.所有藥液必須一次性配足,以供多次使用

C.操作時穿長袖防護衣,戴帽子,口罩

D.多次給藥應有計劃使用靜脈,避免過早閉塞

E.如藥液外漏引起局部疼痛,腫脹,應立即停止注藥或輸液,局部冷敷

11.游離植皮術后護理,錯誤的是E

A.植皮的肢體制動,抬高 B.保持包扎敷料清潔,干燥 C.經常觀察創面 D.發現皮片已壞死,及時剪去壞死部分

E.供皮區若無感染,隔日換藥一次

12.皮膚移植術后護理哪一項是錯誤的D

A.抬高植皮肢體并制動

B.保持敷料清潔和干燥

C.保持敷料固定防止皮片移動 D.清潔新鮮創面及肉芽創面植皮后,術后三天應更換敷料 E.遠位帶蒂皮片移植術后應特別注意制動,使其早日建立新的血液循環

13.皮膚移植術后護理,下列哪一項錯誤D

A.抬高植皮肢體,減輕水腫 B.保持敷料清潔和干燥 C.保持敷料固定,防止皮片移動 D.皮片下有積膿,應用棉簽擠壓排膿

E.清潔,新鮮創面植皮后,一般術后8~10天更換敷料

第十章顱腦疾病病人的護理

1.頭皮帽狀腱膜下血腫發生感染,正確的處理是D A.早期加壓包扎

B.熱敷、促使血腫自行吸收 C.穿剌抽出積血,然后加壓包扎,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D.盡早切開引流,并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E.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頭皮帽狀腱膜下血腫不能吸收者應E

A.切開止血 B.應用止血藥物

C.穿剌抽血,注入抗生素 D.待血腫自行吸收 E.嚴密的無菌條件下,穿剌抽出積血,再加壓包扎 3.頭皮裂傷28小時,傷口內有污物最好是D

A.不作清創術 B.清創后二期縫合 C.每日換藥 D.清創后一期縫合

E.清創后縫合放置引流物 4.頭皮裂傷已50小時,傷口無明顯感染,最好的處理的E A.不作清創術 B.按感染傷口處理,每日換藥 C.清創后二期縫合 D.清創后一期縫合

E.清創后縫合并作皮下引流 5.顱底骨折有耳鼻出血或腦脊液漏,處理哪一項錯B A.絕對臥床休息,床頭抬高15~20°角

B.沖洗后將漏液的鼻孔或外耳道用消毒棉球填塞,防止顱低壓 C.注意保持耳道鼻腔清潔,盡量避免咳嗽

D.酌情應用抗生素預防顱內感染

E.腦脊液漏超過1個月,應考慮手術治療

6.小腦幕孔疝早期脈搏變化是B A.脈搏增快 B.脈搏緩慢有力 C.脈搏快而弱 D.脈搏細速

E.脈搏快速有力

7.腦挫傷患者有劇烈頭痛或躁動不安時,下列哪一種藥物不應使用D A.水合氯醛 B.安定 C.苯巴比妥鈉 D.嗎啡 E.冬眠靈

8.硬腦膜外血腫晚期瞳孔變化是A A.雙側瞳孔散大 B.傷側瞳孔縮小 C.對側瞳孔散大 D.傷側瞳孔散大 E.對側瞳孔縮小

9.某腦損傷病人,神志喪失,呼之不醒,但在眶上加壓,病人有皺眉及上肢活動等反應,其意識障礙屬于C A.嗜睡 B.昏睡 C.淺昏迷 D.深昏迷 E.以上都不是

10.顱腦損傷的護理,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A

A.重癥腦損傷如無休克,應取頭低腳高位,有利腦組織供氧 B.深昏迷者取側臥位或側俯臥位,以利于口腔分泌物排出和防止誤咽

C.血壓過低者禁用脫水療法 D.急性期應限制液體和鈉鹽入量,輸液宜慢

E.昏迷病人需及時吸除口腔及氣管分泌物,但腦脊液鼻漏者禁忌從鼻腔吸痰

11.腦傷病人進行冬眠低溫療法正確的是A

A.用藥前應測定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

B.先物理降溫,半小時后再使用冬眠藥物

C.注射冬眠藥物后,半小時以后不宜搬動病人

D.停止冬眠低溫時,應先停冬眠藥物后停物理降溫

E.冬眠期間,每4~6小時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一次,并詳細記錄

12.成人顱腦損傷,急性期昏迷禁食,每日輸液配方下列哪組合適E

A.10%葡萄糖溶液1500ml+等滲鹽水1000ml

B.5%葡萄糖溶液1500ml+林格氏液500ml

C.10%和 5%葡萄糖溶液各1000ml

D.5%葡萄糖溶液1000ml+等滲鹽水1000ml

E.10%葡萄糖溶液1000ml+林格氏液500ml

13.用甘露醇治療腦水腫應該C A.靜脈緩慢滴注 B.靜脈快速推注

C.一次劑量應在半小時內滴完 D.一次劑量應在1小時內滴完 E.一次劑量應在2小時內滴完 14.使用20%甘露醇防治腦水腫,

正確的使用是C

A.每2小時可重復使用 B.每4小時可重復使用 C.每6小時可重復使用 D.每8小時可重復使用 E.每12小時可重復使用

15.顱腦損傷病人處理便秘的方法哪項不妥E A.口服酚酞 B.口服液體石臘 C.開塞露塞肛 D.甘油低壓灌腸 E.用肥皂水灌腸

16.顱腦傷病人采用冬眠低溫療法治療,降溫標準是B

A.以維持直腸內體溫34~36℃為宜

B.以維持直腸內體溫32~34℃為宜

C.以維持腋溫34~36℃為宜 D.以維持腋溫32~34℃為宜 E.以維持直腸內體溫30~32℃為宜

17.對顱腦損傷病人,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顯效最快的是A

A.脫水療法

B.限制液體及鈉鹽入量 C.冬眠低溫療法

D.應用大量腎上腺皮質激素 E.應用能量合劑

18.腦傷病人采用人工冬眠低溫療法,測血壓、體溫、呼吸、脈搏,一般應A

A.0.5~1小時測一次 B.2~3小時測一次 C.3~4小時測一次 D.4~5小時測一次 E.5~6小時測一次

19.腦疝的急救處理何項不對A A.靜脈快速補液糾正水電解質失調

B.靜脈快速注射脫水劑 C.保持呼吸道通暢,吸盡分泌物后給氧

D.對呼吸功能障礙者,應做氣管切開

E.做好急癥開顱手術準備

20.關于防止顱內壓增高的措施中何項不妥C A.保持呼吸道通暢 B.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C.保持大便通暢,對便秘者應早晚各一次肥皂水灌腸 D.有癲癇發作者,應按時按量給予抗癲癇藥物控制 E.加強基礎護理,防止肺部病發癥

21.關于降低顱內壓的護理下列何項不對C A.抬高床頭15~30°有利于靜脈回流

B.吸入氧氣,改善腦缺氧

C.成人每日輸液量不少于3000ml D.昏迷或高熱者可采用冬眠低溫療法降低腦組秩氟謝和耗氧量 E.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600ml 22.降低顱內壓的護理措施中何項錯誤D A.抬高床頭15~30° B.給氧

C.控制輸液量

D.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400ml E.昏迷或高熱者應采用冬眠低溫療法

23.腦挫裂傷的病人,首先應做的急救是C A.檢查神志,瞳孔 B.測記R、P、BP C.保持呼吸道通暢 D.采用頭高15°側臥位 E.加壓包扎傷口止血

24.用20%的甘露醇防治腦水腫需重復使用時其間隔時間是C A.間隔 1~2小時 B.間隔 2~4小時 C.間隔 4~6小時 D.間隔 6~8小時 E.12小時以后

25.顱腦損傷后觀察病情變化的重點內容何項有錯E

A.意識 B.瞳孔 C.生命體征 D.肢體動度 E.以上均不是

26.冬眠低溫療法護理的注意事項中何項錯誤C A.需要專人守護

B.用藥前要測T、P、R、BP和瞳孔

C.先降溫再用冬眠藥物

D.降溫標準以維持直腸溫度在32~34℃為宜

E.用藥后每0.5~1小時應觀測一次生命體征,瞳孔和意識 27.顱腦損傷病人進行冬眠低溫療法何項正確C

A.先用藥后測生命體征 B.先物理降溫后用藥

C.降溫標準是直腸體溫32~34℃

D.低于32℃療效越好

E.復溫時先停藥后逐漸停物理降溫

28.顱腦損傷后1~3日內,成人每日補液量應是D A.日需量

B.日需量+已失量

C.日需量+已失量+日失量 D.(尿量+出汗量+嘔吐量)-內生水

E.(尿量+出汗量+嘔吐量)+內生水

29.一般顱腦損傷后或術后無昏迷者最適宜的體位D A.平臥位

B.頭低足高位 C.俯臥位 D.頭高位 E.側臥位

第十一章頸部疾病病人的護理

1.甲狀腺功能亢進術前準備的重要環節是E A.頸部攝片,以了解有無氣管受

壓或移位

B.詳細檢查心臟,必要時作心電圖

C.喉鏡檢查確定聲帶功能 D.測定基礎代謝率,了解甲亢程度,選擇手術時機 E.藥物準備,借以降低基礎代謝率

2.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的基礎代謝率在多少以上有診斷價值C A.-10%以上 B.+10%以上 C.+20%以上 D.+30%以上 E.+60%以上

3.硫氧嘧啶類藥物治療甲亢的作用是E

A.抑制甲狀腺球蛋白的分解 B.抑制交感神經的興奮,使心率減慢

C.抑制甲狀腺激素的釋放 D.使甲狀腺血運減少,腺體變小變硬

E.阻止甲狀腺激素的合成

4.甲亢術前藥物準備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C

A.單用β受體阻滯劑作準備 B.β受體阻滯劑與碘劑合用 C.盧戈氏液每日3次,每次15滴開始,逐日每次減少一滴,至每次3滴時止

D.甲亢明顯,先服硫氧嘧啶類藥物,待癥狀基本控制后停服,改用碘劑1~2周

E.甲亢明顯,先服他巴唑或甲亢平等,待癥狀基本控制后停服,改用碘劑2周

5.甲亢病人服碘劑準備后的最佳手術時期是C

A.開始服碘劑3天以后 B.開始服碘劑1周左右 C.開始服碘劑2~3周 D.開始服碘劑1~2周 E.開始服碘劑3~4周

7.判斷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病情程度的主要指標是B A.食欲亢進程度

B.脈率增快和脈壓增大的程度 C.突眼的程度 D.甲狀腺腫大程度 E.體重減輕程度

8.計算基礎代謝率的公式是D A.收縮壓+脈壓-111 B.舒張壓+脈壓-111 C.脈率-脈壓-111 D.脈率+脈壓-111 E.收縮壓+舒張壓-111 9.甲亢手術病人麻醉清醒后應采取的體位是D A.平臥位 B.側臥位 C.頭高斜坡位 D.半臥位 E.以上均不是

10.某男性,30歲,針麻下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手術順利結束,送回病室途中患者突訴胸悶、發紺、聲嘶,檢查敷料為血滲濕。其原因為C A.喉返神經損傷 B.喉頭水腫

C.切口內出血,血腫壓迫氣管 D.甲狀腺危象 E.以上都不是

11.甲狀腺手術后出現喉部粘膜感覺喪失,引起誤咽進食時(尤其是飲水時),食物容易進入氣管而哆嗆,聲帶松馳,音調降低是由于E A.損傷單側喉返神經 B.損傷兩側喉返神經 C.損傷喉上神經內側支 D.損傷喉上神經外側支 E.損傷喉上神經內、外側支 12.張×,男,甲亢行雙側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后第3天出現面部和手腳麻木強直感,以手指叩耳前部刺激面神經時,可誘發同側口角抽動,其原因可能是D A.雙側喉返神經損傷 B.喉頭水腫

C.甲狀腺危象

D.甲狀旁腺被誤切 E.喉上神經損傷

13.甲頭腺術后并發甲狀腺危象多發生于術后B A.8~10小時 B.12~36小時 C.36~72小時 D.4~5天 E.6~7天

14.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后1~4日出現手腳抽搐,為D A.頸交感神經損傷 B.喉上神經損傷 C.喉返神經損傷

D.甲狀旁腺損傷或誤切 E.出血

15.誤切甲狀旁腺發生抽搐,發作時應立即給予B

A.多吃肉,蛋白、乳品

B.10%葡萄糖酸鈣靜脈緩慢注射 C.口服維生素D3 D.口服乳酸鈣

E.口服二氫速變固醇

16.喉上神經內側支損傷出現C A.呼吸困難 B.聲調降低 C.飲水嗆咳 D.聲音嘶啞 E.吞咽困難

17.甲亢病人服用碘劑后脈率要穩定在B

A.<80次/分,方可手術 B.<90次/分,方可手術 C.<100次/分,方可手術 D.<110次/分,方可手術 E.以上都不對18

18.甲亢病人手術后最嚴重的并發癥是E

A.喉上神經損傷 B.喉返神經損傷 C.甲狀腺功能不足 D.手腳抽搐 E.甲狀腺危象

19.甲狀腺手術發生甲狀腺危象主要是C

A.硫氧嘧啶類藥物服用過多

B.碘劑準備時間不夠

C.甲亢癥狀術前未能很好控制 D.手術過度刺激,出血多 E.甲狀腺切除不夠

20.預防發生甲亢危象的關鍵是E A.術中徹底止血 B.術中操作輕柔 C.術后加強護理 D.術后繼續服用碘劑 E.術前充分準備,使基礎代謝率降至±10%

21.某病人,女,30歲,甲亢、針麻下行雙側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后12小時病人出現高熱,脈速(每分鐘達 120次以上),煩躁不安,其原因可能是E A.雙側喉返神經損傷 B.傷口內血腫,壓迫氣管 C.甲狀旁腺被誤切 D.肺炎 E.甲狀腺危象

22.甲狀腺腺瘤臨床特點的敘述,錯誤的是E A.多為單發

B.園形或橢園形,表面光滑 C.中等硬度,無壓痛 D.隨吞咽而上下移動 E.均不發生甲亢或惡變

第十二章乳房疾病病人的護理

1.急性乳房炎的治療,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E

A.患側乳房停止哺乳

B.早期局部冷敷以后改為熱敷 C.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D.中草藥蒲公英等外敷和內服也有一定療效

E.炎癥早期及時切開引流

2.急性乳房炎的非手術療法,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C A.患側暫停哺乳,用吸乳器吸盡乳汁

B.托起乳房,限制熱敷 C.炎癥早期,局部熱敷 D.炎癥早期,用普魯卡因加青霉素作病灶封閉

E.全身癥狀重要合理使用抗菌素

3.女性,62歲,最近發現乳房有一腫塊約1厘米直徑質硬,表面光滑,與皮膚及深部組織無粘連,初步診斷是D A.纖維腺瘤 B.乳管內乳頭狀瘤 C.乳房結核 D.乳癌

E.乳房囊性增生病

4.乳癌根治術后,在撥除皮下引流管后,繼以繃帶加壓包括傷口,并用砂袋壓迫,其目的是A A.減少皮下積液 B.加壓后可止痛

C.有利于患側肢體血運改善 D.主要為了止血 E.減少患側上肢水腫

5.某乳癌患者施行放射治療后,局部皮膚輕度腫脹,正確的處理是C A.局部理療 B.局部熱敷

C.保持局部清潔干燥 D.70%酒精濕敷 E.以上都不對

6.乳癌早期采用哪種療法治愈率最高E A.手術治療 B.放射治療 C.化學治療

D.內分泌治療 E.綜合治療

第十三章胸部疾病病人的護理

1.胸外傷后胸壁出現反常呼吸運動,產生于E A.單根肋骨一處骨折 B.單根肋骨多處骨折 C.多肋一處骨折 D.胸骨骨折

E.多根多處肋骨骨折

2.遇到開放性氣胸的病人應立即

A

A.封閉傷口 B.清創處理后包扎

C.在傷側第二肋間穿刺放氣 D.止痛 E.氧氣吸入

3.損傷性血胸,出血容易自行停止的血管是A

A.肺組織裂傷出血

B.肋間恫虎靜脈破裂出血 C.胸廓內恫虎靜脈破裂出血 D.心臟破裂出血

E.胸內大血管損傷出血

4.張力性氣胸急救的首先措施是B

A.胸膜腔閉式引流排氣減壓 B.粗針頭于傷側第二肋間鎖骨中線刺入胸膜腔

C.盡早剖胸探查,修補裂口 D.使用足量抗生素防治感染 E.以上都不是

5.胸部外科最重要的術前準備是C

A.作好病人思想工作,減輕病人畏懼心理

B.作好血、尿、糞三大常規和出凝血時間檢查

C.作好呼吸道的準備工作

D.備皮和改善全身情況的支持療法

E.作好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的檢查,了解其功能情況

6.水封瓶長玻璃管浸入水面下適宜的深度是B A.1~2厘米 B.3~4厘米 C.5~6厘米 D.7~8厘米 E.10厘米以上

7.胸膜腔閉式引流的安裝,錯誤的是C

A.長玻璃管下端浸入液面下3~4厘米

B.短玻璃管下端穿出瓶塞為度 C.短玻璃管上端與胸腔引流管相接

D.無菌水封瓶塞要塞緊

E.水封瓶內為定量的無菌等滲鹽水

8.胸部手術后呼吸道的護理不恰當的是C

A.鼓勵病人咳嗽排痰 B.痰液粘稠者,可用蒸氣吸入使痰易咳出

C.一般采用面罩法給氧

D.痰液粘稠者,可用蒸汽吸入 E.輕拍病人背部,雙手輕壓傷口,囑病人行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

9.胸部外科手術后護理應避免D A.嚴密觀察血壓、脈搏、呼吸 B.清醒后如病情平穩,應取半臥位

C.給氧氣吸入,氧流量每分鐘4~8升

D.快速大量補充液體 E.應用抗生素

10.胸膜腔閉式引流的護理,錯誤的是E

A.嚴格無菌操作,保持管道密封 B.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暢 C.如血壓平穩,應取半臥位 D.觀察記錄引流液的量和性質 E.搬動病人時水封瓶應高于胸腔出口平面

11.胸腔閉式引流的病人搬換床位時最重要的是E A.保持引流管通暢

B.引流瓶不能高于病人胸腔平面

C.避免引流管受壓折曲 D.注意管內水柱波動情況 E.夾緊引流管暫停引流

12.某一胸膜腔閉式引流患者,不慎引流管自胸壁傷口脫出,應立即C

A.呼喚醫生處理

B.將引流管重插入胸膜腔 C.手指捏緊引流口周圍的皮膚 D.至換藥室取凡士林紗布封閉引流口

E.囑病人暫停呼吸 13.胸膜腔閉式引流時下列哪項錯誤B A.保證水柱上下波動 B.病人宜取平臥位 C.保證引流管通暢 D.清潔引流瓶后,更換定量的無菌等滲鹽水

E.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并記錄24小時引流量 14.閉式胸膜腔引流護理,發現水封瓶長管內水柱無波動,讓病人作深呼吸后仍無波動,揭示E A.胸膜腔內負壓未恢復 B.胸膜腔內負壓已恢復 C.胸膜腔內負壓恢復,引流管不通暢

D.胸膜腔負壓未恢復,引流管阻塞

E.引流管阻塞

15.閉式胸膜腔引流護理,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D A.注意觀察引流液的性狀,引流量及速度、并詳細紀錄

B.每日定時更換水封瓶一次,并測定、記錄24小時引流量 C.清潔引流瓶后,更換定量的無菌等滲鹽水

D.更換水封瓶時,應預先用一把血管鉗將引流管遠端鉗閉,更換完畢檢查無誤后,再將血管鉗開放

E.全部操作過程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16.閉式胸膜腔引流,關于撥管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C A.撥管24小時內重點觀察病人呼吸情況及傷口情況

B.膿胸時膿腔容量小于10ml可撥除引流管

C.撥管時先拆去固定縫線,囑病人深呼氣后屏氣迅速撥除導管 D.立即以凡士林紗布和無菌紗布復蓋傷口

E.引流液明顯減少,肺膨脹良好,無漏氣現象,在術后24~48小時即可撥除引流管

17.肺切除術前護理,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A

A.術前訓練病人學會胸式呼吸 B.對慢性肺部化膿性疾病,應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C.痰多者可服祛痰劑,鼓勵其咳嗽及體位引流

D.慢性肺結核病人,術前應抗癆治療1周以上

E.手術前應檢查心、肺、肝、腎等器官功能

18.全肺切除術后護理,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C A.如無禁忌,在胸腔引流管撥除后即可下床活動

B.術后禁食期間應靜脈輸液,以維持液體平衡

C.24小時輸液量為2500ml,滴速以每分鐘60滴為宜

D.術后應使用足量抗生素防治感染

E.除常規測血壓、脈搏、呼吸、體溫外,應注意有無術后并發癥 19.閉式胸腔膜腔引流過程中發生意外下列護理措施何項錯誤D A.引流管連接處松脫應迅速將橡膠管對折捏緊,消毒后再連接引流管

B.引流瓶破損立即用止血鉗夾住引流管再換引流瓶

C.負壓吸引中出現胸痛難忍應減低負壓

D.引流管自胸壁脫出后應立即將該管迅速插入胸膜腔 E.引流管自胸壁脫落后,應立即用手指捏緊引流口周圍皮膚,用凡士林紗布、厚層紗布及膠布封閉引流口

20.胸膜腔閉式引流的護理,何項有錯C

A.保持管道密封 B.病情穩定取半臥位

C.引流瓶應保持的高度是在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

D.注意保持引流裝置無菌和清潔

E.觀察記錄引流物的量,性質及速度

21.全肺切除術后護理應注意事項中何者有錯D A.搬動病人應輕緩 B.觀察有無皮下氣腫,氣管向健側移位

C.發現胸膜腔壓力過高及時行胸腔穿刺減壓

D.一般不限制嗎啡用量

E.24小時輸液量不超過1500~2000ml滴速20~30滴/分為宜

第十四章急性化膿性腹膜炎與腹部損傷病人的護理

1.繼發性腹膜炎最早出現的最主要癥狀是C

A.畏寒、發燒 B.惡心、嘔吐 C.腹痛

D.體溫升高,脈搏加快 E.休克

2.急性腹膜炎最主要的癥狀是C A.發熱

B.惡心、嘔吐 C.持續性腹痛 D.腹脹 E.腹瀉

3.急性腹膜炎最重要的腹部體征是C

A.腹式呼吸受限 B.移動性濁音

C.腹肌緊張、壓痛和反跳痛 D.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 E.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4.下列哪一項是診斷急性腹膜炎的可靠體征C A.腹脹

B.肝濁音界縮小

C.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 D.腸鳴音減弱 E.移動性濁音

5.急性腹膜炎非手術療法的護理哪一項錯D A.定時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記錄液體出入量

B.觀察腹部體征的演變趨勢 C.一般取半臥位,使用大劑量抗生素控制感染

D.全流飲食并采用胃腸減壓 E.靜脈輸液、輸血,糾正水、電解質及酸鹼失衡,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6.下列哪一項不是急性腹膜炎手術適應征E A.腹腔內病變較嚴重者 B.原因不明的腹膜炎

C.彌漫性腹膜炎無局限趨勢 D.一般情況差,腹腔滲液較多,中毒癥狀明顯 E.原發性腹膜炎

7.空腔臟器破裂主要臨床表現是C A.創傷性休克 B.大量內出血 C.急性腹膜炎 D.急性腸梗阻 E.膈下游離氣體

8.對實質性臟器破裂并發休克時處理原則是E A.全力搶救休克 B.立即手術 C.先搶救休克,待休克好轉后再行手術

D.先搶救休克,如休克無好轉時再手術

E.搶救休克的同時進行手術 9.腹膜炎術后采用半臥位,其主要目的是E A.可減少切口張力

B.有利于肺部氣體交換 C.有利于血液循環 D.有利于腸蠕動恢復 E.可預防膈下感染

10.腸梗阻病人采用胃腸減壓的目的是E A.防止急性胃擴張 B.減少毒素吸收 C.觀察有無出血

D.減少胃腸內容物流入腹腔

E.減低胃腸道內壓力和膨脹程度

11.腹部損傷的急救,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E

A.合并傷出現威脅病人生命的緊急情況,應先行處理 B.對開放性損傷,應及時包扎腹壁傷口

C.預防休克,及早轉運 D.大量腸管脫出,應先送回腹腔暫行包扎

E.如有腸管,大網膜脫出,原則上應回納到腹腔,以免加重內臟臟器損害

12.停用胃腸減壓和撥管的指征是D

A.腹痛減輕 B.吸出液減少

C.口腔干燥、咽痛 D.腸蠕動恢復 E.引流管阻塞 13.胃腸減壓護理,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D

A.病人應禁食及停止口服藥物 B.如醫囑指定從胃管內注入藥物時,須將胃管夾住,暫停減壓1小時

C.肛門排氣是停止胃腸減壓的指征

D.對有上消化道出血史的病人,如發現有鮮紅血液,應減慢吸引 E.隨時檢查吸引是否有效,如有阻塞可用注射器以等滲鹽水沖洗,保持通暢

14.急性腹膜炎非手術療法,下列何者錯誤E

A.定時觀測生命體征及腹部體征的變化

B.禁食禁水和胃腸減壓

C.輸液輸血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紊亂

D.給予足量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E.給予度冷丁止痛

15.急性腹膜炎術前護理哪項有錯D

A.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B.注意腹部體征的演變 C.采集血尿標本,常規送檢 D.彌漫性腹膜炎宜給全流飲食 E.輸液輸血防治水,電解質酸堿紊亂

16.胃腸減壓的護理其中哪項有錯B

A.減壓期應禁食及停止口服藥物

B.可間歇從胃管內注入要素飲食

C.應保持減壓持續通暢有效 D.應鼓勵病人作深呼吸,協助咳嗽排痰

E.注意口腔護理嚴防口咽部感染

17.腹腔引流的護理何者有錯C A.應置于引流腔最低位置 B.引流物經腹壁處,松緊適宜并要牢靠固定

C.可用鹽水紗條保護引流物周圍皮膚

D.可用等滲鹽水沖洗引流管 E.觀察記錄引流量,性狀和顏色 18.腹部損傷病人觀察期護理何者有錯D A.禁食

B.必要時進行胃腸減壓

C.每15-30分鐘測量一次P.R.BP

D.每小時查一次腹部體征

E.每半小時至一小時測定紅細胞,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壓積 19.腹部外傷術后護理不正確的是哪項E A.禁食

B.進行胃腸減壓 C.麻醉清醒,血壓平穩后取半臥位

D.記錄每日流出液體量和性質,以及變化趨勢

E.停止胃腸減壓后可恢復普食 20.腹部外傷腹腔引流術后護理何項有錯C

A.記錄每日引流量及變化趨勢 B.引流液減少,病人感腹脹可能系引流管阻塞

C.切口敷料浸濕應報告醫生 D.保持引流管周圍皮膚清潔干燥

E.應及時檢查管腔有無阻塞,膠管有無受壓扭曲或滑脫

第十五章胃腸疾病病人的護理

1.關于腹外疝的敘述下列哪項是不正確的E A.腹壁存在薄弱環節或缺損 B.疝內容物是腹腔臟器 C.疝內容物一定向體表突出 D.疝囊是腹膜壁層的一部分 E.疝外被蓋是指疝囊外的筋膜組織和肌肉,不包括皮下組織及皮膚

2.疝內容物最常見的是E A.升結腸和盲腸 B.橫結腸與升結腸

C.乙狀結腸與降結腸 D.十二指腸及空腸 E.回腸與大網膜 3.某男,17歲,右側腹股溝斜疝,嵌頓2小時就診,檢查,右下腹包塊,有輕壓痛,腹肌無明顯肌緊張,無反跳,此時最適宜的處理是C A.選用非手術方法,佩帶疝帶 B.擇期手術治療 C.試行手法還納

D.不可還納,應緊急手術 E.經上處理都不對

4.腹股溝管的皮下環(外環)是指B A.腹橫筋膜的三角形裂孔 B.腹外斜肌的裂孔

C.在腹壁下動脈的外側

D.是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裂孔E.以上都不是 5.某男,17歲,右側腹股溝斜疝,嵌頓8小時就診,檢查,右下腹包塊,有明顯壓痛,腹肌有明顯肌緊張,反跳痛,此時最適宜的處理是D

A.選用非手術療法,佩帶疝帶 B.擇期手術治療 C.試行手法還納

D.不可還納,應緊急手術 E.以上處理都不對

6.關于腹股溝直疝,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E A.多見于老人

B.疝塊由直疝三角突出,不進入陰囊

C.疝塊呈半球形,基底較寬 D.回納疝塊后壓迫內環,疝塊仍可出現

E.疝囊頸位于腹壁下動脈的外側

7.腹外疝病理解剖描述,下列哪一項不正確E

A.疝環是指腹壁薄弱或缺損處B.疝囊是壁層腹膜經疝環向外突出形成的囊袋狀物

C.疝內容物是指進入囊內的腹腔臟器或組織

D.疝外被蓋是指疝囊外的腹壁各層組織

E.以上都不對

8.關于腹股溝直疝,下列哪一項說法是正確的E

A.多見于青壯年男性

B.多為單側,右側較左側多見 C.疝內容物可進入陰囊 D.疝塊位于腹股溝韌帶上方 E.還納后壓迫內環,不能阻止疝突出

9.腹外疝最易發生嵌頓的是B A.腹股溝直疝 B.股疝

C.腹股溝斜疝 D.臍疝 E.滑動性疝

10.腹股溝疝修補術后護理,錯誤的是D

A.腹股溝手術區可用砂袋壓迫 B.用陰囊托或丁字帶托起陰囊 C.保持大、小便通暢 D.及早下床活動

E.三個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

21

11.腹股溝斜疝術后切口部位壓沙袋的主要目的是A A.預防陰囊血腫 B.減輕切口疼痛 C.預防切口感染 D.防止切口裂開 E.減輕腹壁張力

12.腹股溝疝手術后護理,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D A.術后取仰臥位,在膝部墊一小枕,使髖關節微屈

B.用陰囊托或丁字帶托起陰囊 C.腹股溝手術區可用砂袋壓迫 D.術后即可下床活動 E.防治咳嗽便秘

13.男45歲,晚飯后,突然發生上腹部刀割樣劇痛,迅速擴散到全腹,全腹明顯腹膜刺激征,肝濁音界消失,首先考慮為C A.膽囊穿孔全腹膜炎 B.闌尾炎穿孔全腹膜炎 C.胃潰瘍穿孔全腹膜炎 D.急性胰腺炎 E.腸扭轉腹膜炎

14.某男性,24歲既因上腹部疼痛半月加劇3小時入院。既往有潰瘍病史。查:痛苦面容,滿腹壓痛、反跳痛、腸鳴音消失。腹穿抽出黃色混濁液5ml,白細胞計數2.3×109/L,中性92%,應考慮C

A.闌尾穿孔 B.肝膿腫穿孔

C.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 D.腸穿孔

E.腹腔淋巴結結核穿孔

15.某男28歲,突然上腹疼痛4小時,惡心、嘔吐、吐出蛔蟲一條。既往無潰瘍病史。全腹壓痛,反跳痛, 肌緊張,肝濁音縮小,肝上界下移,腸鳴音消失,血清淀粉酶(4167.5nmol/s)應考慮D A.膽道蛔蟲伴感染 B.闌尾穿孔,全腹膜炎 C.絞窄性腸梗阻 D.潰瘍病急性穿孔 E.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16.胃潰瘍急性穿孔非手術治療采用胃腸減壓的目的是D A.防止急性胃擴張 B.減輕腹脹

C.觀察有無胃腸道出血 D.減少胃內容物流入腹膜腔 E.以上都不是 17.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并休克的護理不應A A.取半臥位

B.禁食,禁飲,輸液 C.胃腸減壓

D.嚴密觀察血壓和脈搏 E.注射抗菌素

18.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大出血的護理錯誤的是C A.安靜臥床,必要時給予鎮靜劑 B.定時測血壓,脈搏,記錄嘔血或便血量 C.全流飲食,待出血停止后恢復半流飲食

D.應用止血敏,對羥基卡胺,安絡血等止血劑 E.輸液,輸血治療休克和糾正貧血,以血壓恢復稍低于正常值為宜

19.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非手術最重要的是A A.有效的胃腸減壓 B.正確的半臥位 C.靜脈補液

D.應用大量抗菌素 E.輸血

20.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的病人,術前準備和非手術療法護理中,下列哪項是錯誤的A A.為預防休克,病人應取平臥位 B.禁食,禁飲

C.保持有效胃腸減壓,減少腹腔再污染

D.維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 E.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21.胃十二指腸潰瘍瘢痕性幽門梗阻突出的癥狀是C A.惡心、噯氣,食欲減退

B.上腹部悶脹感 C.嘔吐 D.鹼中毒癥狀 E.上腹部疼痛

22.某78歲的十二指腸潰瘍瘢痕性幽門梗阻患者,胃酸低,體弱,宜采用C

A.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 B.胃大部切除術 C.胃、空腸吻合術 D.幽門環肌切斷術

E.高選擇迷走神經切斷術 23.胃大部份切除術(畢氏Ⅱ式),術后1周,當患者進食后上腹飽脹和嘔吐,嘔吐物有食物和膽汁,最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是C A.十二指腸殘端破裂 B.吻合口梗阻 C.遠側空腸段梗阻 D.近側空腸段梗阻 E.傾倒綜合征 24.成年男性,十二指腸潰瘍行胃大部分切除術(畢氏Ⅱ式),術后第4天,突然右上腹劇痛,局部有明顯壓痛,反跳痛,肌緊張,血象:白細胞12×109/L,中性82%, 最可能的診斷是A A.十二指腸殘端破裂 B.胃腸吻合口破裂 C.急性胰腺炎 D.急性膽囊炎穿孔 E.近側空腸段梗阻

25.十二指腸殘端破裂的主要臨床表現是C A.內出血

B.進食后上腹飽滿和嘔吐

C.右上腹突然劇烈疼痛及腹膜刺激征

D.嘔血、黑便 E.低血糖表現

26.胃大部切除術4天,當患者進食后上腹飽脹和嘔吐。嘔吐物為食物無膽汁,最可能發生的并發癥是D

A.十二指腸殘端破裂

B.吻合口近側空腸段梗阻

22

C.傾倒綜合征 D.吻合口梗阻

E.吻合口遠側空腸段梗阻

27.胃切除術后開始進食的指征,恰當的是D

A.切口疼痛消失 B.病人想進食

C.一般情況好轉,體溫正常 D.腸蠕動已恢復正常 E.無術后并發癥出現

28.胃大部切除術后并發傾倒綜合征的病因是A A.胃排空過快,食物過快進入空腸

B.進食量過多 C.低血糖

D.胰島素反饋性分泌過多 E.胃切除過多

29.胃手術后開始進流質飲食的時間是D

A.腹痛消失后 B.病人思食

C.惡心嘔吐消失后 D.肛門排氣后

E.體溫在37.5℃以下

30.胃大部切除術后24小時內常見的并發癥是C A.吻合口梗阻 B.胃腸吻合口破裂 C.胃出血

D.十二指腸殘端破裂 E.傾倒綜合征

31.確診胃癌最有效的檢查方法是D

A.連續大便隱血試驗 B.X線鋇餐檢查

C.氣鋇雙重對比造影檢查 D.纖維胃鏡檢查 E.胃液分析

32.急性闌尾炎發病最重要的原因是D

A.闌尾與盲腸相通處開口狹小 B.闌尾系膜較短,容易發生扭曲 C.闌尾粘膜下淋巴組織增生 D.闌尾腔機械性梗阻

E.闌尾動脈容易發生血運障礙 33.大多數急性闌尾炎病人腹痛開始時的部位是B A.右下腹 B.上腹或臍周 C.右上腹 D.右腰部 E.恥骨上部

34.急性闌尾炎最重要的體征是B A.體溫升高,脈博加快

B.右下腹有固定而明顯的壓痛 C.有腹肌緊張和反跳痛 D.結腸充氣試驗陽性 E.直腸指檢:直腸前壁右側有觸痛

35.關于急性闌尾炎的敘述,正確的是E A.白細胞不升高,可否定闌尾炎 B.腹痛突然減輕,說明病情好轉 C.有轉移性右下腹痛,即可診斷闌尾炎

D.急性闌尾炎均有右下腹壓痛,反跳痛,肌緊張

E.腹部壓痛不固定,可排除闌尾炎

36.診斷急性闌尾炎最重要體征是C A.結腸充氣試驗陽性 B.腰大肌試驗陽性

C.右下腹固定而明顯壓痛點 D.直腸指檢發現直腸右前方觸痛

E.閉孔肌試驗陽性

37.急性闌尾炎最常見和最早出現的癥狀是A A.腹痛 B.惡心、嘔吐

C.腹瀉、有里急后重 D.低熱

E.以上均不是

38.關于急性闌尾炎下列哪項不正確B A.多數病人有轉移性右下腹痛 B.均有固定的麥氏點壓痛 C.腰大肌試驗可為陰性 D.全身反應一般并不顯著

E.如出現塞戰,發熱及黃疸,則

有門靜脈炎的可能

39.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行闌尾切除手術后二天,患者出現寒戰,高熱,黃疸肝腫大,可能是E A.并發膽道感染 B.急性胰腺炎 C.膿毒性肝炎 D.傳染性肝炎 E.門靜脈炎

40.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如出現寒戰、發熱、黃疸,可能并發D

A.彌漫性腹膜炎 B.局恨性腹膜炎 C.細菌性肝炎 D.門靜脈炎 E.急性膽囊炎

41.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成人患者體溫通常是A A.37.5~38℃ B.38.5℃ C.39℃ D.40℃ E.以上都不是

42.下列哪一項適用于非手術療法E

A.小兒急性闌尾炎

B.成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 C.老年人急性闌尾炎 D.妊娠期急性闌尾炎

E.有局限性傾向的闌尾周圍膿腫

43.關于特殊類型闌尾炎的敘述,錯誤的是D

A.小兒急性闌尾炎易引起闌尾壞疽或穿孔

B.老年人急性闌尾炎臨床表現與病理改變常不相一致

C.妊娠期急性闌尾炎壓痛點上移

D.小兒、老年人及妊娠期急性闌尾炎均不宜手術

E.妊娠期急性闌尾炎穿孔后易致彌漫性腹膜炎

44.急性闌尾炎非手術治療的適應征是E

23

A.化膿性壞疽性闌尾炎

B.闌尾炎穿孔并發彌漫性腹膜炎

C.老年人、小兒、妊娠期急性闌尾炎

D.慢性闌尾炎急性發作 E.闌尾周圍膿腫

45.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術后6天,體溫又升高至39.5℃,并有腹痛、腹瀉,每日大便10余次,排出粘液,并有里急后重,最可能是C A.膈下膿腫 B.腸間膿腫 C.盆腔膿腫 D.切口感染 E.術后內出血

46.高位腸梗阻的特點是D A.嘔吐物常帶糞臭味 B.可見明顯腸型 C.腹脹較明顯 D.嘔吐頻繁,早期出現水電解質紊亂

E.腹痛明顯

47.單純性腸梗阻最早的臨床表現是E

A.腹脹明顯 B.有腹膜剌激征

C.可見腸型,腸蠕動波 D.持續性腹痛陣發性加劇 E.陣發性腹絞痛伴腸鳴音亢進 48.關于麻痹性腸梗阻,錯誤的是C

A.腹痛不明顯 B.溢出性嘔吐

C.腹部有不對稱局限性隆起 D.多繼發于急性腹膜炎 E.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49.機械性腸梗阻最主要的體征是C

A.腹脹

B.腹式呼吸減弱

C.腹部可見腸型及腸蠕動波 D.腹肌緊張、壓痛 E.腹部移動性濁音 50.高位小腸梗阻病人,除腹痛外主要癥狀為C A.腹脹

B.排便、排氣停止 C.嘔吐 D.血便 E.以是都不是

51.機械性腸梗阻腹痛常為C A.鈍痛 B.隱痛 C.絞痛 D.剌痛 E.脹痛

52.關于腸梗阻嘔吐敘述,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E A.高位小腸梗阻嘔吐出現早,且較頻繁

B.低位小腸梗阻嘔吐發生晚,嘔吐物"糞樣" C.結腸梗阻很少嘔吐

D.絞窄性腸梗阻嘔吐物可為血性

E.麻痹性腸梗阻呈噴射狀

53.在機械性腸梗阻非手術療法的觀察中,對于判斷腸管絞窄最重要的變化是A A.腹痛加劇,陣發性疼痛轉為持續性絞痛

B.嘔吐更頻繁 C.腹脹加重,可見腸型和腸蠕動波 D.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更明顯

E.腹部可捫及條索狀腫塊

54.下列哪些情況提示有絞窄性腸梗阻E A.腹痛加劇,呈持續性腹痛無緩解期

B.嘔吐血性液體或排出粘液血便

C.腹脹加重,出現局限性,不對稱隆起

D.出現明顯的腹膜剌激征或早期出現休克 E.以上均是

55.下面所述絞窄性腸梗阻有表現,錯誤的是E A.腹膜剌激征

B.持續性腹痛,陣發性加劇 C.嘔吐物為血性 D.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E.腹痛有緩解期 56.腸梗阻病人,胃腸減壓流出血性液體應警惕E A.胃出血 B.食管出血 C.咽部出血 D.鼻出血

E.絞窄性腸梗阻

57.腸梗阻的手術護理,錯誤的是D

A.禁食禁飲 B.胃腸減壓 C.靜脈輸液

D.術后臥床一周 E.繼續用抗生素

58.男孩2歲,陣發性啼哭,煩躁不安,不肯進食,有嘔吐并解粘液血便30ml,發病后3小時入院。體檢:體溫39℃,脈搏110次/分,白細胞10×109(1000/mm3)中性90%,應采取哪一項措施B A.胃腸減壓 B.空氣灌腸復位 C.急診手術 D.物理降溫 E.應用抗生素

59.結腸癌最多發生于C A.橫結腸 B.結腸脾曲 C.乙狀結腸 D.降結腸 E.升結腸

60.直腸癌誤診最主要的原因是D A.癌腫位置太高 B.早期癥狀不明顯

C.應用消炎藥物后有效 D.沒有進行肛門直腸指檢 E.病人就診太晚

61.大腸癌手術后人肛門的護理,錯誤的是B

A.造瘺口用鉗夾或暫時縫閉者,可在術后2~3日開放

B.起初糞便稀薄,次數較多,故

24

應取右側臥位

C.稀便對皮膚有剌激作用,應及時更換敷料,并用凡士林紗布復蓋造瘺口,周圍皮膚用氧化鋅軟膏加以保護

D.以后糞便逐漸變稠,只用清水洗凈皮膚,保持局部干凈即可 E.后期教會病人自己照顧造瘺口和人工肛門袋使用法 62.大腸癌術前腸道準備,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D

A.術前2~3天進食流質并酌情補液

B.術前應用腸道制菌劑同時給予維生素K

C.服用緩瀉劑 D.術晨清潔灌腸

E.需切除肛管直腸的病人灌腸后行坐浴。女性病人需行陰道沖洗

63.直腸癌行經腹,會陰聯合直腸切除術后,會陰部引流管拔除時間一般是C A.2~3天 B.3~4天 C.5~7天 D.8~10天 E.14天

64.大腸癌的術前準備,不妥的是E

A.術前2~3日進食流質飲食 B.術前3日口服鏈霉素片 C.術前晚、術日晨清潔灌腸 D.擬切除肛管直腸者灌腸后坐浴

E.術日晨不插尿管,排尿后手術 65.大腸癌手術后護理,錯誤的是E

A.宜半臥位 B.留置導尿管

C.保持胃腸減壓通暢 D.定時測血壓,脈搏 E.可用肥皂水灌腸,以保持大便通暢

66.結腸癌及保留肛門的直腸癌病人,術后護理下列哪一項錯誤C A.定時測血壓、脈搏、禁食、輸液、必要時輸血

B.術后第三天如無腹脹可拔除胃管,進流質飲食 C.便秘時,可用溫鹽水或肥皂水低壓灌腸

D.留置導尿管,至少留置5~7天,直至能自主排尿為止

E.拔管前可先鉗夾導管并定期開放,訓練病人的定時排尿的功能

67.有關直腸肛管疾病的簡述正確的是E A.內痔有疼痛無血便 B.外痔有血便和疼痛 C.肛裂不出現便秘 D.肛瘺有疼痛及便血

E.直腸息肉主要癥狀是糞便帶血

68.8歲小兒,一個月來大便帶鮮血,排便次數正常,首先應考慮的診斷是D A.內痔 B.外痔 C.肛門裂 D.直腸息肉 E.腸套疊

69.肛門坐浴的水溫和坐浴持續時間宜C A.20~30℃,5~6分鐘 B.30~35℃,8~10分鐘

C.40~50℃,15~20分鐘D.55~60℃,25~30分鐘 E.60~65℃,30~35分鐘

第十六章肝膽胰疾病病人的護理

1.關于肝內膽管結石,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A A.右葉肝管內結石比左葉肝管內結石更為多見

B.病人有右上腹或肝區脹痛,伴有發熱和黃疸

C.若伴有肝功能損害,易誤診為肝炎

D.長期廣泛性肝內膽管結石阻塞,可引起膽汁性肝硬化

E.肝內膽管結石向膽總管移動,并阻塞膽總管時,可出現夏柯氏三聯征

2.夏柯氏綜合征是指D

A.腹痛、黃疸、低血壓同時存在 B.腹痛、黃疸、精神癥狀同時存在

C.腹痛、黃疸同時存在

D.腹痛、寒戰、高熱、黃疸同時存在

E.寒戰、高熱、黃疸、低血壓同時存在

3.嚴重阻塞性黃疸,下列哪些術前準備是錯誤的D

A.糾正水、電解質平衡失調 B.應用抗生素控制炎癥 C.糾正酸堿平衡紊亂

D.有出血傾向的病人應口服維生素K

E.應用葡萄糖、維生素C等保肝治療

4.膽道疾病檢查首選E A.口服膽囊造影 B.靜脈膽道造影

C.經皮肝穿剌膽道造影(PTC) D.電子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CT)

E.B型超聲波

5.膽道手術后,術后T管拔管時間一般為D A.5天 B.7天 C.10天 D.14天 E.21天

6."T"形管引流注意事項,哪一項是錯誤的D

A.引流裝置應保持無菌 B.注意勿使"T"形管脫落

C.觀察瓶記錄引流液的量和性質

D.腸鳴音恢復后即拔管 E.保持引流管通暢

7.T形管通常保留的時間是E

25

A.術后3天 B.術后5天 C.術后7天 D.術后10天 E.術后14天

8.膽道手術"T"形管的護理,下列哪項錯誤E

A.防止"T"形管脫落,造成膽汁性腹膜炎

B.應保持無菌,以防逆行性感染 C.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受壓、扭曲

D.保持引流管周圍皮膚 E."T"形管只能保留2周,到期必須拔除

9.關于膽道手術后"T"形管引流,錯誤的是D A.妥善的固定

B.保持清潔,注意無菌操作 C.保持引流通暢 D.留置2周均可拔管 E.拔管后注意觀察食欲,大便色澤情況

10."T"形管護理中不正確的是D A.妥善固定

B.觀察病人全身情況 C.保持引流通暢 D.一周后即可拔管

E.拔管前可經"T"形行膽道造影

11.門靜脈高壓癥主要臨床表現哪一項是錯誤的E A.脾腫大 B.脾功能亢進 C.食道靜脈曲張 D.嘔血 E.血小板增多

12.門靜脈高壓癥腹水原因,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E

A.門靜脈系統毛細血管的濾過壓增加

B.肝功能損害,血漿白蛋白減少 C.體內醛固酮增加

D.體內抗利尿激素增加 E.以上都不是

13.門靜脈高壓病人術前護理,錯誤的是B A.給予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低脂飲食 B.常規放置胃管 C.應避免進食干硬、剌激性強或含有魚剌、骨渣的食物

D.有腹水者應控制水和鈉入量 E.嚴重貧血可輸新鮮血

14.門靜脈高壓癥的術后護理,錯誤的是D A.密切觀察有無內出血或休克發生

B.警惕腸系膜血管血栓形成 C.注意觀察處理脾切除發熱 D.分流術后早期下床活動 E.注意病人意識,防治肝性腦病 15.門靜脈高壓分流術后,護理哪一項錯誤C A.術后24小時內,定時測血壓、脈搏、呼吸

B.分流術后48小時內,病人應采取平臥位,避免過多活動 C.術后3~4天宜早期下床活動,減少腸粘連

D.術后飲食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特別應限制肉類食物 E.當血小板上升,達60萬/mm以上時,應適當使用抗凝藥物 16.細菌性肝膿腫術后,拔除膿腔引流管的指征是E A.體溫正常,白細胞計數正常 B.食欲正常,貧血糾正 C.肝區無叩擊痛,膿液引流明顯減少

D.體重增加,健康好轉 E.一般情況好,B型超聲波復查膿腔消失

17.阿米巴性肝膿腫的臨床特點,哪一項錯E A.發病緩慢,病程較長 B.持續發熱,消瘦乏力 C.肝區疼痛

D.肝腫大,有壓痛及叩擊痛 E.穿剌抽得黃白色膿液

18.急性水腫型胰腺炎治療和護理,下列哪一項錯誤E

A.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定時測BP、P、T B.半臥位

C.禁食和胃腸減壓

D.輸液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紊亂

E.緊急手術治療

19.急性胰腺炎病人術前護理錯誤的是B

A.嚴密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

B.給予易消化低脂和高糖飲食 C.補充血容量,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紊亂

D.應用抗生素和皮質激素 E.注意呼吸,尿量和意識變化 20.胰頭癌最主要的特征是B A.腹痛,上腹不適 B.進行性黃疸

C.惡心嘔吐或腹瀉 D.右上腹腫塊

E.食欲不佳,消瘦,乏力

第十七章外科急腹癥病人的護理

1.潰瘍病穿孔以非手術治療的護理何者不正確B

A.住院后24小時內應特別注意有無休克發生

B.穿孔初期不能行胃腸減壓 C.無休克者可取半臥位

D.對有休克表現的病人最好不進行立位腹部透視

E.嚴密觀察腹部變化并及時通知醫生

2.消化性潰瘍穿孔護理中下列何者有錯B

A.防治休克 B.流質飲食 C.行胃腸減壓 D.嚴密觀察病情 E.做好術前準備

3.胃大部切除術后進食的指征是E

A.切口疼痛消失 B.病人想進食

26

C.體溫正常

D.呼吸,脈搏,血壓正常 E.肛門已排氣

4.腸梗阻病人胃腸減壓吸出暗紅色液體應先考慮D A.潰瘍出血 B.胃粘膜損傷 C.應激性潰瘍 D.腸絞窄

E.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5.不宜取半臥位的腸梗阻病人是C

A.有腹膜刺激征 B.嚴重腹脹的 C.有休克的 D.有發熱的 E.有惡心嘔吐

6.腸梗阻病人取半臥位的作用哪項不正確B

A.有利于胃腸減壓吸出胃腸內潴留的液氣

B.有利于休克病人腦部血供的改善

C.有利于炎性滲液流向盆腔 D.能減輕腹痛程度 E.可改善呼吸功能

7.腹股溝疝手術后護理何者錯誤A

A.術后立即取半臥位 B.在摑窩部放一小枕墊,使關節微屈可緩解縫合處的張力

C.一般術后 6~12小時即可進食

D.腹股溝手術區可用沙袋壓迫 E.用陰囊托或丁字帶將陰囊托起

8.絞窄性腸梗阻治療原則是E A.先用非手術療法

B.非手術治療無效后改用手術治療

C.糾正脫水后手術 D.抗休克后手術

E.糾正脫水或搶救休克同時手術

9.腸梗阻病人嘔吐時護理下述哪項不必要C A.準備好接納嘔吐物的容器 B.神志不清的應取臥位將頭偏向一側

C.嘔吐后應進行蒸氣吸入

D.嘔吐時應密切觀察 P、R、BP 變化

E.詳細記錄嘔吐出現的時間,次數,性質,數量等

10.為減少胃管對鼻粘膜刺激與粘連可每日在鼻腔內滴數滴D A.等滲葡萄糖水 B.安息香酸酊 C.新潔爾滅 D.腋體石臘 E.碳酸氫鈉

11.腸梗阻術后在腸功能恢復前護理何項有錯E A.繼續禁飲禁食

B.保持有效的胃腸減壓 C.繼續輸液 D.繼續抗感染

E.繼續給阿托品解痙

12.腸梗阻術后防止切口裂開的護理下列何者正確D A.每餐可進適量牛奶 B.停止胃腸減壓

C.減少半臥位多平臥休息 D.囑病人咳嗽時雙手捧腹 E.每日更換切口敷料

13.腸梗阻病人術后為恢復腸功能防止腸粘連的護理主要是E A.保持口腔清潔 B.每日蒸氣吸入 C.咳嗽時雙手捧腹 D.注意飲食衛生

E.早期活動,直立行走

14.腸瘺多發生在手術后的時間是D A.術后1天 B.術后3天 C.術后5天 D.術后1周 E.術后2周

15.腸梗阻病人康復指導何項是錯誤的A A.少吃刺激性食物

B.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 C.不暴飲暴食 D.避免腹部受涼

E.飯后不要進行劇烈運動

16.下列胃腸減壓的護理何項不正確E

A.應經常檢查胃管是否固定好 B.應經常檢查胃管是否通暢,以免食物殘渣堵塞

C.要記錄好胃腸減壓的量和顏色

D.進行蒸氣吸入和用石臘油滴鼻

E.若從胃管注藥,每次不能超過200ml并須夾管1~2小時

17.腸梗阻病人非手術治療緩解后若進食出現消化不良或稀便,原因多是B

A.腸蠕動增加 B.腸粘膜水腫 C.腸壁血運障礙 D.腸道炎癥 E.以上均對

18.闌尾切除術及第二日為促進腸蠕動,防止腸粘連應首選D A.針刺 B.灌腸 C.腹部熱敷 D.早期活動 E.注射新斯的明

19.急性闌尾炎非手術療法中不宜用的藥物E A.魯米那 B.慶大霉素 C.阿托品 D.普魯本辛 E.口服硫酸鎂

20.闌尾炎術后護理觀察生命體征應B

A.每半小時測記一次,連測三次,平穩即停

B.每一小時測記一次,連測三次,平穩即停

C.每2小時測記一次,連測三次,平穩即停

D.每3小時測記一次,連測三

27

次,平穩即停

E.每4小時測記一次,連測三次,平穩即停

21.大腸癌術前護理不包括E A.心理護理

B.解釋人工肛門對防止癌腫復發的重要性

C.術前三日開始調節飲食 D.術前二日服瀉劑,每晚灌腸 E.手術日早晨清潔灌腸

22.肛門直腸疾病的一般護理措施何項有錯D

A.少吃刺激性食物

B.多吃含纖維素的蔬菜 C.忌飲酒

D.口服四環素抗感染 E.大便干結可服緩瀉劑

23.直腸肛管疾病術前護理何項不妥D

A.術前三日可服用腸道抗生素 B.術前一日中餐進少渣軟食 C.術前一日晚餐進流質飲食 D.便后溫熱水坐浴

E.術前晚及術晨各清潔灌腸一次

24.直腸肛管疾病術后護理何項有錯D

A.術后2~3日進半流質少渣飲食

B.術后 3日無大便可口服液體石蠟

C.肛瘺切出后應充分引流

D.肛周膿腫切開后當日應更換敷料

E.凡術后肛門狹窄應定期擴肛 25.直腸肛管疾病術后護理何項有錯E

A.發現活動性出血應通知醫生 B.術后尿潴留可肌注氨甲酰膽堿,無效時行尿導

C.肛瘺切除術后要注意防止外口過早縮小

D.術后進半流質少渣飲食

E.術后有大便失禁者應定期擴肛

26.胃腸減壓護理絕無下列哪項D A.禁食及停止口服藥物 B.保持胃管通暢及有效 C.鼓勵病人深呼吸,協助咳嗽排痰

D.間歇從胃管內注入要素飲食 E.記錄引流物的量及性質

27.腹腔引流物應置于的最佳部位是B A.引流腔最高位置 B.引流腔最低位置 C.引流腔最前位置 D.引流腔最后位置 E.引流腔中部

28.腹腔引流術護理,乳膠管或雙套管的拔管指征是E A.病情好轉,胃腸功能恢復及肛門排氣

B.體溫逐漸恢復正?;蚋姑洔p輕

C.腹痛減輕或者黃疸消失 D.引流液涂片檢查無膿球 E.引流液逐漸減少及色澤清晰 29.絞窄性腸梗阻治療原則是E A.先用非手術療法,無效時改用手術療法

B.先抗休克治療,休克糾正后再手術治療

C.非手術療法治療,同時治療原發病

D.先糾正脫水后手術治療

E.糾正脫水,休克,同時手術治療

30.腸梗阻非手術療法護理不用度冷丁是因為D A.容易成癮 B.鎮痛不全 C.有耐藥性 D.掩蓋病情 E.誘發嘔吐

31.闌尾周圍膿腫需手術治療時其原則是B A.為去除病因,均應同時切除闌尾

B.膿腫切開引流,二期再切除闌尾

C.切除闌尾,清洗膿腔

D.徹底清洗膿腔,探查腹腔 E.以上均不對

第十八章周圍血管疾病病人的護理

1.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加小腿分段結扎,術后第三天結扎線脫落,引起傷口出血,正確的處理是E A.應用止血藥物止血 B.輸血

C.讓病人臥平,抬高患肢 D.立即手術止血

E.讓病人臥平,抬高患肢,加壓包扎

2.大隱靜脈曲張作下肢深靜脈回流試驗,囑病人快速下蹲起立20次左右,曲張靜脈更加充盈,應采用E

A.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 B.曲張靜脈剝脫術

C.高位結扎+曲張靜脈剝脫術 D.5%魚肝油酸鈉注射治療 E.以上都不對

3.大隱靜脈剝脫術后護理不應A A.患肢放平

B.彈性繃帶包扎二周左右 C.早期活動患肢

D.術后第三天下床緩步走動 E.觀察有無并發癥發生

4.大隱靜脈剝脫術后彈力繃帶一般維持包扎時間E A.3天 B.1周左右 C.2周左右 D.3周左右 E.4周以上

5.大隱靜脈剝脫術后護理何項不當A

A.臥床休息,患肢放平 B.彈力繃帶包扎4~6周 C.鼓勵病人早期活動患肢 D.術后48小時可下床活動 E.應注意觀察患肢有無出血、腫脹及疼痛

6.大隱靜脈剝脫術前護理何項有

28

錯E

A.檢查出凝血時間 B.認真做好皮膚準備

C.皮膚準備范圍是患側直至腹股溝手術范圍

D.其范圍不包括同側下肢 E.以上均不對

第十九章泌尿及男生殖器疾病病人的護理

1.腎損傷的臨慶表現,下列哪一項有錯C

A.有腰部疼痛和腫塊 B.多為肉眼血尿,腎實質裂傷時血尿更明顯

C.不會引起腹痛或腹膜刺激征 D.腎挫傷一般不會發生休克 E.腎裂傷可發生失血性休克 2.診斷泌尿結石,宜先采用下列哪項檢查E

A.排泄性腎盂造影 B.膀胱鏡檢查 C.B型超聲波 D.逆行性腎盂造影 E.泌尿系X線平片

3.10歲男孩,一年來時有尿頻、尿急、排尿痛和排尿困難,尿流常突然中斷,改變體位后又能繼續排尿,應首先考慮E A.急性膀胱炎 B.泌尿系結核 C.尿道狹窄 D.前列腺炎 E.膀胱結石

4.腎結核最早出現的癥狀是A A.尿頻 B.血尿 C.膿尿

D.終未尿痛 E.發熱

5.前列腺增生癥最早出現的癥狀是C

A.排尿困難 B.尿潴留 C.尿頻 D.尿失禁 E.血尿

6.前列腺增生癥的治療,殘余尿至少要超過多少ml才應手術治療C A.20ml B.40ml C.60ml D.80ml E.100ml 7.膀胱手術后要作膀胱沖洗,每次注入膀胱內的液體量應少于B A.30ml B.50ml C.80ml D.100ml E.120ml 8.膀胱鏡檢查的護理何項不正確C A.沖洗吊瓶懸吊高度應距檢查臺面1米

B.沖洗液可選無菌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液

C.進行電灼時沖洗液必須是無菌生理鹽水

D.術后少量出血不必處理 E.術后尿流變細也不必處理

第二十章骨與關節疾病病人的護理

1.下列哪種骨折為穩定性骨折A A.青枝骨折 B.斜形骨折 C.螺旋形骨折 D.粉碎性骨折 E.橫形骨折

2.下列哪一項屬于穩定性骨折C A.斜形骨折 B.螺旋形骨折 C.線形骨折

D.粉碎性骨折 E.一骨多處骨折

3.骨折的診斷主要依靠E A.受傷史 B.畸形 C.異?;顒?/p>

D.骨擦音 E.以上都是

4.骨折的特殊體征是E A.腫脹 B.瘀斑 C.壓痛

D.功能障礙 E.異?;顒?/p>

5.下肢青枝骨折最主要的體征是C

A.局部腫脹和瘀斑 B.反?;顒?/p>

C.局部壓痛和縱軸叩擊痛 D.骨擦音和骨擦感 E.功能喪失

6.診斷骨折時正確的是E

A.無骨折特殊體征者可排除骨折

B.有骨折特殊體征者不一定骨折

C.具有三種骨折特殊 體征方可診斷骨折

D.具有二種骨折特殊體征方可診斷骨折

E.具有一種骨折特殊體征即可診斷骨折

7.前臂缺血性肌攣縮造成的特有畸形是D

A."鍋鏟"畸形 B."槍刺刀"畸形 C.垂腕畸形 D.爪形手畸形 E.猿手畸形

8.骨折急救時不應B A.若有休克應先抗休克

B.骨折端戳出傷口應立即復位 C.使用止血帶時應注明時間 D.長骨骨折固定要超過骨折兩端的關節

E.脊柱骨折應輕放于平板后平穩運送

9.骨折急救包扎傷口若使用止血帶正確的是D A.紀錄時間,每20分鐘放松1~2分鐘

B.記錄時間,每30分鐘放松2~

29

3分鐘

C.記錄時間,每45分鐘放松2~3分鐘

D.記錄時間,每60分鐘放松1~2分鐘

E.記錄時間,每120分鐘放松2~3分鐘

10.骨折后切開復位的適應證是E A.伴有大神經血管損傷的骨折 B.骨折端有較多軟組織嵌入的骨折

C.復位要求高的某些關節骨折 D.陳舊性骨折 E.以上均是

11.關于骨折和脫位,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E

A.開放性骨折就是骨折加上皮膚破損

B.伏克曼氏肌攣縮是因骨折片壓迫神經所致

C.脊柱骨折病人切忌背在背上搬運,應平臥擔架上

D.開放性骨折病人的骨折端戳出皮膚外,應立即將骨折端復位,避免再污染

E.小夾板固定一般不包括骨折段上下關節

12.橈骨遠端骨折復位后首先固定于A

A.腕關節掌屈并向尺側偏斜 B.腕關節掌屈并向橈側偏斜 C.腕關節平伸位

D.腕關節背屈并向尺側偏斜 E.腕關節背屈并向橈側偏斜 13.關節脫位是指C A.關節囊破裂

B.外傷后關節失去功能

C.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系 D.關節的結構破壞 E.關節分離

14.骨折和關節脫位的共同特殊體征是A A.畸形 B.異?;顒?C.彈性固定

D.關節部位空虛 E.骨擦音

15.下列哪一項關節脫位應爭取手法復位E A.伴有關節內骨折 B.軟組織嵌入 C.陳舊性脫位

D.手法復位失敗的病例 E.新鮮脫位

16.關于關節脫位應作手術復位的指征是E A.伴有關節內骨折 B.有軟組織嵌入 C.陳舊性脫位 D.手法復位失敗 E.以上都是

17.關節脫位特殊體征是C A.腫脹 B.壓痛 C.彈性固定 D.骨擦音 E.功能障礙

18.診斷新鮮關節脫位最有價值的體征是D A.局部壓痛 B.關節功能消失 C.關節腫脹 D.彈性固定 E.以上都不是

19.髖關節后脫位的下肢畸形是A A.髖部屈曲,內收、內旋 B.下肢延長

C.髖關節屈曲、外展、外旋 D.患側托馬(Thomas)氏征陽性E.拾物試驗陽性

20.關于髖關節后脫位哪項不正確D A.局部明顯疼痛

B.髖部呈屈曲、內收、內旋畸形 C.傷肢彈性固定 D.傷肢長度相對延長 E.臀部呈異常隆起,有時合并坐骨神經損傷

2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先發病在A A.骨的干骺端 B.骨膜及骨皮質

C.長骨的骨干 D.骨營養孔 E.骨骺

2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治療,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C A.診斷明確后,及時使用有效抗菌素

B.盡早手術引流

C.加強功能鍛煉,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炎癥早日消退 D.對癥處理

E.加強營養,補充維生素,給高蛋白飲食,必要時可輸新鮮血液 23.對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早期診斷,不能作為依據的是E A.患肢局部持續性疼痛 B.患肢干骺端明顯深壓痛 C.寒戰、高熱、脈快 D.患肢功能受限 E.發病早期X線檢查

24.截癱病人護理錯誤的是B A.每2~4小時變換體位1次 B.平時限制飲水

C.翻身時用50%酒精按摩受壓部位

D.留置導尿管

E.導尿管每周更換 1次

25.骨折早期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B

A.以骨折遠端部的關節活動為主

B.進行傷肢的肌肉舒縮活動 C.進行全身協調的功能鍛煉,并配合理療和體療 D.以肌肉舒張為主

E.以傷肢上下關節向各方運動為主,避免旋轉和持重活動 26.骨折病人在石膏繃帶包扎過程中,正確的護理是E

A.對骨胳隆突部位應加襯墊,以免石膏繃帶硬固后受壓 B.如有傷口應先更換敷料,傷口處需在石膏未干固之前開窗 C.石膏繃帶包扎后,應將肢體墊好軟枕,10~20分內保持不動 D.包扎時要暴露手指、足趾,以

30

便觀察肢體的血運感覺和活動隊密

E.以上都對

27.石膏繃帶包扎后護理正確的是A

A.鼓勵病人經?;顒颖还潭ǖ年P節和肢體

B.石膏管內有壓痛點時應立即用止痛劑

C.在石膏尚未干固前如搬動病人要用雙手抬

D.如有局限性松動應在石膏管內填塞棉花

E.安置病人時要用軟枕按肢體形態襯墊

28.石膏繃帶包扎后護理,下列哪一項是錯誤的B

A.安置病人時要用軟枕按肢體形態襯墊

B.在石膏尚未干固前,如搬動病人要用雙手平托

C.患肢抬高能減輕腫脹程度 D.如有肢體疼痛,切勿隨意使用止痛劑

E.應進行固定范圍以外的關節伸屈活動

29.石膏繃帶包扎固定的病人肢體遠端表現不屬于血運障礙引起的是E

A.肢端劇痛及麻木 B.肢端紫紺或蒼白

C.肢端腫脹或感覺減退 D.肢端被動活動時疼痛 E.肢端皮膚溫度升高

30.截癱病人留置尿管護理下列哪條有錯誤D A.囑病人多飲水

B.每 4小時開放一次尿管

C.每日用 3%硼酸水沖洗尿管 2次

D.隔日更換尿管一次 E.嚴格遵守無菌操作

31.為了預防截癱病人的褥瘡并發癥,正確的護理措施是E A.病人每2~4小時應變換體位一次,晝夜不停 B.在軀干骨胳隆起部位,要用氣圈或棉圈墊好

C.翻身時用50%酒精按摩受壓部位,再涂滑石粉,保持局部干燥

D.床單要平整,避免大、小便浸潰污染

E.以上都對 32.為預防褥瘡,截癱病人的護理不應D A.褥墊,床單要平整、干燥 B.每2~4小時翻身 1次 C.骨骼隆突部位用氣圈墊好 D.夜間不可變換體位,以免影響睡眠

E.避免大小便浸漬污染

33.皮膚牽引的正確護理應是E A.保持患肢外展位、中立位避免外旋

B.注意膠布、繃帶有無脫落滑移松動

C.保持有效牽引,被物不可壓在牽引繩上

D.定期檢查皮膚有無皮炎及潰瘍

E.以上均是

34.骨牽引病人護理何項有錯D A.事先告訴病人牽引的目的及效果

B.檢查針孔周圍皮膚有無紅腫及疼痛

C.每日用酒精擦針孔處1~2次 D.針孔處的血痂應除去以免感染

E.定期測量肢體長度、防止過度牽引

35.骨折病人石膏繃帶包扎固定何項護理有錯E A.石膏干固后才搬動病人

B.特別注意保持會陰及臀部附近的清潔衛生 C.抬高患肢

D.觀察石膏固定肢體遠端的血液循環

E.固定期間不能鼓勵病人作固定范圍外的關節伸屈活動

36.石膏繃帶包扎后正確的護理是A

A.進行固定范圍內的肌肉舒縮活動

B.局部受壓疼痛時,可向石膏管內填塞棉花

C.固定范圍內疼痛給予止痛藥物

D.未干石膏托扶時不能用手掌 E.石膏染上污垢不需處理以免折斷

37.小夾板固定正確的護理是E A.注意固定肢體遠端的血液循環

B.防止綁扎緊壓傷皮膚 C.應抬高患肢

D.固定后即可進行傷肢關節活動

E.以上均是

38.小夾板固定護理何項有錯D A.復位固定后最初幾天應警惕缺血性肌攣縮 B.抬高患肢,不要將患肢隨意下垂

C.綁扎不宜過松過緊,以綁扎帶上下可移動1cm為宜

D.固定三周后方可進行傷肢關節活動

E.可每隔三天行X線透視以了解骨折愈合情況

39.化膿性膝關節病人的護理措施何項不正確E

A.注意觀察病情變化

B.靜脈點滴抗生素速度不宜太快

C.作好皮膚牽引的護理

D.協助醫生進行關節穿刺抽液

31

第二篇:基礎護理學試題及答案(各章節)

護理學基礎題庫

第一章 緒論

一、單選題(每題1分)

1近代護理學的形成是從何時開始的 (D )

A 18世紀中葉 B 18世紀末期 C 19世紀初期 D 19世紀中葉 2 世界上第一所正式護士學校創建于 (D )

A.1854年,法國 B.1860年,美國 C.1856年,英國 D.1860年,英國 3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救護傷員使士兵的死亡率下降到 (C ) A 1% B 2% C 2.2% D 3.2% 4世界衛生組織的戰略目標是2000年 (C )

A人人享有健康 B 人人享有公費醫療 C 人人享有衛生保健 D人人享有更好的營養 5 護理學是醫學科學領域里的一門 (D )

A 從事病人生活護理的科學 B從事于醫療的輔助科學 C有關治療技術應用的科學 D 獨立學科

6 護士需要幫助人群解決與健康相關的問題,以下哪一項不確切 (C ) A 減輕痛苦 B 維持健康 C 保護人類 D 促進健康 7符合現代護理學觀點的是 (C )

A 護士是醫生的助手

B 護理目標是滿足病人生理需要

C 護理的對象是人、家庭和社區

D 護理的任務是防治疾病 8護理學的目標是 ( D)

A 滿足病人的生理需要 B 滿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C 使病人適應社會狀態 D增進人類健康

9護理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必須首先明確 ( C)

1

A 護理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B 護理學自身的特點和內在規律 C 護理學研究對象、任務、學科體系的發展方向 D 分支學科的產生和應用 10護士小張,本周負責全病區病人的生活護理 (B ) A 個案護理 B 功能制護理 C 整體護理 D 責任制護理 11下列哪項不是整體護理觀念的含義 (C )

A 護理要以人為中心護理過程 B 以護理程序為框架

C護理服務對象是指向患病的個體 D 護理過程體現出對人的生理、心理、社會諸多方面的關心

12一患者以“急性闌尾炎”腹痛入院,護士應給予滿足的需要是 ( A) A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愛與歸屬需要 D 尊重需要

13 護士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對某一護理措施效果進行觀察與研究,護士充當的角色是 (C )

A 護理者 B 管理者

C科學研究者 D 教育者

14 王某,女,30歲,乳腺癌剛入院,??奁?,焦慮。以下哪項是首選的護理措施 (D ) A 注射鎮靜劑緩解癥狀 B 通知主治醫生前來診治 C 通知家屬允許探視,避免焦慮 D讓患者傾訴其不安,然后給予適當的解釋、安慰、疏導 15 下 列哪一項不是基礎護理的內容 (C )

A 生活護理 B 生命體征測量 C 重癥臨護

D 無菌操作技術

16 護士與一糖尿病的病人及家屬共同研究和討論病人出院后的飲食安排問題,此時其最主要的角色是 (D )

A 治療者 B 管理者

C 照顧者

D 教育者 17 護士素質培養的核心是 (A )

A 職業道德

B 專業素質

C 身體素質

D 心理素質

2

18 指出護理學的主要內容不包括下列哪項 ( D)

A護理基本

B 理論基本知識 C 基本技能

D ??谱o理 19 護士的儀表素質不包括哪項內容 (D )

A 風度美 B 姿態美

C 語言美

D 服飾美 20 按護理用語的要求,哪項表達不夠確切 (D )

A 注意語言的時間性 B 注意語言的規范性 C 注意語言的情感性 D注意語言的保密性

二、名詞 1 整體護理

是以整體人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基礎,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南,實施身心整體護理。 2 護理學基礎

是對各??坪透飨到y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群進行的具有共性的生活護理和技術護理服務。它是護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術操作,又是病人及健康人群最需要的護理活動。

三、填空:

1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全球衛生保健戰略目標是( 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

)。 2 護士需要幫助人群解決與健康相關的問題是(減輕痛苦、維持健康、恢復健康、促進健康)

四、簡答題:

護理學基礎在臨床護理中的意義?

基礎護理的臨床護理工作中最常用、最帶有普遍性的基本理論和技術操作,是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也是發展??谱o理的基礎和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保證.

3

第二章 環境

一、單項選擇(每題1分) 1人類的物理環境包括 (C )

A 社會交往和風俗習慣 B 能量和信息交換 C 生活和生態環境 D 朋友和同事的交往 2水的污染主要原因是 ( A)

A 人為污染

B 自然污染 C 土壤污染 D 食物污染

3可損傷皮膚、致癌、遺傳、影響下一代的最主要污染是 (B ) A 大氣污染

B 水污染輻射

C光線污染

D 土壤污染 4一般病區適宜溫度為 (B )

A 18~20℃

B 18~22℃

C 20~24℃

D 22~24℃ 5病室最適宜的相對濕度為 (C )

A 10%~20% B 30%~40% C 50%~60% D 70%~80% 6下列哪種患者需要較高的病室空氣濕度 (C ) A 心力衰竭 B 支氣管哮喘 C 氣管切開D急性肺水腫 7符合病人休養要求的環境是 ( B)

A中暑病人、室溫保持在30℃

B 兒科病人、室內溫度宜23℃左右C 氣管切開的病人、室內相對濕度40%左右 D 產婦病室、應保溫、不可開窗 8病室通風的目的,下列何項不妥 (A )

A 可減少汗液的蒸發和熱的消散使病室空氣新鮮 B 使患者舒適愉快 C 降低空氣中微生物的濃度

D降低二氧化碳的濃度 9按國際標準,病區噪聲強度宜控制在 (B ) A 30dB B 40dB C 50dB

D 60dB

4

10破傷風病室應 (C )

A 安靜、整潔 B 適宜的濕度、溫度 C 安靜、光線暗淡 D 空氣流通、光線適中 11保持病區環境安靜,下列措施哪項欠妥 (C )

A 推平車進門時,先開門后推車

B 輪椅應定時注潤滑油 C 醫護人員講話應附耳細語

D 醫護人員穿軟底鞋 12病室濕度過低可導致 (B )

A 疲倦、食欲減退、頭暈B 呼吸道粘膜干燥、咽痛、口渴

C 影響機體散熱 D 悶熱、難受

13為了保持病室空氣新鮮每天開窗通風時間為 (C ) A 4h B 2h C 30min

D 10min 14病室群體氣氛的主要調節者是 ( C)

A 病員 B 家屬

C 護士

D 伴護人員 15醫護人員言語及行為不慎可造成 ( B )

A 醫院內感染 B 醫源性損傷 C 無菌觀念不強 D 責任心不強 16下列哪項不是病室通風的目的 (B )

A 凈化空氣 B 抑制細菌生長 C 減少細菌數量 D 增加氧含量 17信息交流中最重要的技巧是 ( D)

A 核實情況 B 沉默的運用 C 觸摸的方式

D 用心傾聽 18傾聽對方談話應 ( B)

A 全神貫注,注意聽講

B 及時評論對方所談內容 C 與對方距離約1m D 雙方位臵平持,稍向病人傾斜

19在護患交往過程中,除以下哪種病人以外,都可使用共同參與護理活動的模式 (C ) A 產婦術后 B 病人 C 新生兒 D 肢體訓練病人

5

20對護理用語的要求,哪項不妥 (C )

A語言內容嚴謹、高尚 B 語言清晰、溫和言語 C 簡潔、明快 D 書寫整齊、清晰 21不屬于護理單元設備范圍的是 ( C)

A.病床

床墊

枕心

枕套 B.棉胎

大單

被套 C.茶杯

臉盆

熱水瓶

D.床旁桌、椅 信號燈 22鋪備用床的目的主要為 (D )

A 預防并發癥 B 暫離床病人使用 C 為使被褥不被血液污染 D 準備接受新人 23鋪備用床的操作方法中哪項是錯誤的 ( B)

A 移開床旁桌距病床20cm,坐椅放在床尾,按順序放上用物 B 對齊中線鋪大單,先鋪床尾,再鋪床頭

C 棉被套上被套,鋪成被筒,兩邊與床沿平齊 D套上枕套,開口處背門放臵 24鋪床時移椅至床尾正中離床約為 ( B) A 10cm B 15cm C 20cm D 5cm 25鋪床時,不符和節力原理的一項是 (C )

A 鋪床時備齊用物,按鋪床順序放臵用物 B 鋪床時身體靠近床邊C 上身保持一定彎度 D兩腿稍分開,并稍屈膝

26麻醉護理盤內不需要準備的物品是 (D )

A 張口器

B 輸氧導管

C 牙墊導

D 尿管 27鋪麻醉床時操作錯誤是 ( B)

A 按要求將橡膠單、中單鋪于床及手術部位 B 蓋被縱向三折于門同側床邊 C枕頭橫立于床頭

D床旁椅臵于門對側床邊 28患者張某,腸梗阻術后回病區應準備 (C )

A 備用床

B 暫空床

C 麻醉床 D 木板床

6

29鋪麻醉床橡膠單和中單,其上端距床頭為 (B ) A 30~40cm B 45~50cm C 50~55cm D 60~65cm 30一位候診病人,突然血壓下降,脈搏加速,煩躁不安,護士應 (C ) A 立即送病人透視化驗 B 密切觀察病情 C 提前就診 D 及時送入病室 31門診發現傳染病人時應立即 (D )

A 開展衛生消毒隔離 B 宣傳安排提前就診 C速轉急診科處理 D分配到隔離門診就診 32住院病員的入院時間、轉科時間、出院時間的正確填法為(B ) A 藍鋼筆在體溫單40~42℃之間相應時間欄內豎寫 B 紅鋼筆在體溫單40~42℃之間相應時間欄內豎寫 C 紅鋼筆在體溫單39~40℃之間相應時間欄內豎寫 D 藍鋼筆在體溫單39~40℃之間相應時間欄內豎寫 33對門診就診的病人首先應實行 ( C)

A 心理安慰

B 健康指導 C 預檢分診查

D 閱讀病歷采集資料 34王某,外傷,右下肢骨折,大量出血,急診入院,急診科護士在醫生未到來時應立即 ( D)

A 詢問事故的原因

B 為病人注射止痛劑

C勸慰病人耐心等待醫生 D 給病人止血、測血壓、建立靜脈輸液通道 35住院處為病人辦理入院手續的依據是 ( C)

A 門診證明 B 轉院證明 C 住院證 D 醫療保險卡 36接住院處通知后,病區護士應立即根據病情需要選擇 (C ) A醫生

B 責任護士 C 床位 D護理措施 37病區護士接待新入院病人時,處理錯誤的一項是 (D )

A 熱情接待,迅速安臵床位,使病人安心 B介紹環境消除陌生感C 科學的解答問題 D

7

滿足病人的一切要求

38支氣管哮喘發作期,病人入院應安臵在 (A ) A 重危病室 B 觀察室 C 心電監護室 D 普通病室 39心搏驟停做胸外心臟按摩用 (D )

A 備用床 B 彈簧床

C 搶救床

D 木板床 40一般病人入院進行衛生處臵的主要目的是 ( D)

A 皮膚清潔 B 換上病人服裝 C 隔離處理

D 防止醫院內交叉感染 41病人出院時,護士送別用語忌用 (C )

A 注意休息 B 按時復診 C 再見,歡迎下次 D再來請按時服藥 42關于出院病人床單位處理錯誤的一項是 ( D)

A 病室開門窗通風 B 撤下污被服送洗

C病床、床旁桌椅用消毒液擦拭 D 鋪好暫空床,迎接新病人 43下列不屬一級護理的是 (A )

A 高熱患者 B 癱瘓患者 C 昏迷患者 D 病情較重,生活不能自理者 44一級護理病人要求每隔多長時間巡視一次病人 (A ) A 15~30min B 30~60min C 1~2h D 2~4h 45特別護理病人,下列哪項護理內容是錯的 (A )

A 嚴格觀察病情,設專人24小時護理

B 制訂護理計劃,實施護理 C 備齊急救藥品與器材

D 認真做好各項基礎護理 46二級護理適用下列哪種病人 (C )

A 絕對臥床的病人 B 高熱病人 C 大手術后穩定的病人 D病情嚴重而急診癥狀消失的病人

47病人出院后的護理,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 A )

8

A 取消病人一切醫囑和各項記錄

B 通知病員在住院處辦理手續 C 清點物品并處理病人床單位

D醫療文件立即送病案室保存 48出院病員的病歷首頁是 (D )

A 出院記錄 B 體溫單 C 出院指導 D 住院病歷首頁

二、名詞: 1相對濕度

在單位體積的空氣中,一定溫度的條件下,所含水蒸氣的量與其達到飽和時含量的百分比。 2噪聲

凡是不悅耳、不想聽的聲音,或足以引起人們心理上或生理上的不愉快的聲音,稱為噪音。

三、填空:

1人類的環境可分為(生理環境 、物理環境、心理社會環境)

2 環境中影響健康的因素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聲污染、吸煙、溫度過高或過低、輻射、廢料、室內空氣污染)

3一般情況下,病室內的溫度應保持在(18~22℃ )較為適宜。新生兒及老年人,室溫以保持在( 22~24℃)為佳。病室的濕度以(50~60% )為宜。

4 護士盡可能的為病人創造安靜的環境,應做到四輕,即(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關門輕)

5 常用的鋪床法有(備用床、暫空床、麻醉床)。

6病人入院的程序包括( 辦理入院手續、衛生處理、護送病人)

四、簡答

1急診病人入院時,護士應如何處理?

9

(1)接到通知后,護士應立即準備好搶救用物,并報告醫生作好搶救準備。 (2)當病人進入病室,將病人安臵在重危室或搶救室,積極配合醫生共同進行搶救,作好護理記錄。(3)昏迷病人或嬰幼兒,需暫留陪送人員,以便詢問病史。 2簡述特級護理的適用對象及護理內容?

適用對象:病人病情危重,需隨時觀察,以便進行搶救。如嚴重創傷、復雜疑難的大手術后、器官移植、大面積灼傷,以及某些內科嚴重疾患等。

護理內容:①安排專人24小時護理,嚴密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②制訂護理計劃,嚴格執行各項診療及護理措施,及時準確逐項填寫特別護理記錄。③備好急救所需藥品和用物。④做好基礎護理,嚴防并發癥,確保病人安全。 3簡述一級護理的適用對象及護理內容?

適用對象:病人病情危重,需絕對臥床休息。如各種大手術后、休克、昏迷、癱瘓、高熱、大手術、肝腎功能衰竭和早產嬰等。

護理內容:①每15~30分鐘巡視病人一次,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②制訂護理計劃,嚴格執行各項診療及護理措施,及時準確填寫特別護理記錄。③做好基礎護理,嚴防并發癥,滿足病人身心需要。 4簡述二級護理的護理內容?

①每1~2小時巡視病人一次,觀察病情。②按護理常規護理③給予必要的生活及心理協助,滿足病人身心需要。 5住院病歷的排列順序?

體溫單、醫囑單、入院記錄、病史及體格檢查、病程記錄(手術或分娩記錄單等)各種檢查和檢查報告、護理記錄、住院病案首頁、門急診病案。 6病人出院時,有關文件將如何處理?

10

①在體溫單的相應出院日的時間欄內,用紅色鋼筆豎寫出院時間②出院病歷的排列順序為:住院病歷首頁、出院或死亡記錄、入院記錄、病史及體格檢查、病程記錄、各種檢查及檢查報告單、護理記錄單、醫囑單、體溫單③注銷各種卡片,如診斷卡、床尾卡、服藥卡、治療卡、飲食卡等。

11

第三章 舒適與安全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

1、對舒適解釋下列哪一項不確切 (C )

A 一種平靜安寧的精神狀態 B 一種自我滿足的感覺C 病人的舒適可通過自我調節而得到滿足

D 一種主觀感受 2不舒適最嚴重的形式是 (B )

A 煩躁不安 B 疼痛 C 緊張、焦慮 D 不能入睡 3人際關系不協調引起不舒適的原因 ( C)

A 生理因素 B 病理因素 C 心理因素 D 外界環境因素 4下列哪項不是疼痛的特征 (C )

A 疼痛是一種不舒適的感覺

B 疼痛是一種對身心有危險的警告 C 疼痛使個體防御功能增強

D 疼痛使人的整體受到侵害 5心肌梗塞的牽涉痛可發生在 ( A)

A 左肩區 B 右肩區

C 上腹部

D 頸前部

6運動員比賽時受傷,但自己并沒感到疼痛,是受何種因素影響 (C ) A 文化修養 B 年齡差異 C 以往經驗 D 注意力影響 7下列對疼痛感受的描述錯誤的是 (B )

A人對疼痛的感受和表達與年齡因素有關 B新生兒不能感受疼痛,而且對疼痛是不敏感的

C嬰幼兒可用表情、哭聲和身體動作等表示疼痛的程度 D老年人對疼痛敏感性可能會增強

8為疼痛病人實施止痛措施時,錯誤的做法是 (D )

A藥物止痛與非藥物止痛方法應聯合使用 B當病人出現較明顯疼痛時護士才采取止痛

12

措施

C對中等程度疼痛的病人,可采用非麻醉性止痛藥物 D一般情況下,越早為病人實施止痛措施,疼痛越容易控制

9目前國際上常用的疼痛程度評分法有三種,下列哪項是不正確的 ( D) A數字評分法

B 文字描述評分 C 法視覺模擬評分法 D 語言描述

10、屬于過失引起的損傷是 (C )

A 機械性損傷 B 化學性損傷 C 醫源性損傷 D生物性損傷

11、治療所用的各種導管引起的損傷屬于 (C )

A化學性損傷 B 生物性損傷

C 機械性損傷 D 治療性損傷

12、輸液時速度過快,導致肺水腫,應屬于 ( B)

A 機械性損傷 B 壓力性損傷

C 化學性損傷 D醫源性損傷

13、直線加速器治療腫瘤過程中導致皮炎,稱之為 (C )

A 機械性損傷 B 化學性損傷

C 放射性損傷 D 溫度性損傷

14、病人取被迫臥位是為了 ( B)

A 保證安全

B 減輕痛苦

C 配合治療

D預防并發癥

15、采用被動臥位的病人是 (C )

A 心力衰竭

B 昏迷病人

C支氣管哮喘

D胸膜炎病人

16、在各種臥位中,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 A)

A 中凹臥位時,應抬高病人頭胸部約30°角,抬高下肢約20°角

B 半臥位時,應抬高床頭支架成30~50°角 C 頭低足高位,床尾應墊高15~30cm D 保留灌腸取側臥位時,病人臀部應墊高10cm

17、需去枕仰臥位的是 (B )

A作胸腔穿刺的病人 B 作脊髓穿刺后的病人 C作腹腔穿刺的病人D 作髂前棘骨穿刺的

13

病人

18腰穿抽腦脊液后,去枕仰臥頭偏一側的主要目的是 (A )

A預防腦壓 B 減低減輕腦缺氧 C 增加腦血液循環

D預防腦缺血 19休克病人應采取的體位是 (C )

A 頭低腳高位 B 頭高腳低位 C 平臥頭部抬高20°角,抬高下肢30°角 D 平臥頭部抬高30°角,抬高下肢20°角

20某孕婦妊娠30周,胎位是臀先露,可用于糾正胎位的臥位 (C ) A截石位 B 屈膝仰臥位

C 膝胸位

D 頭低足高位

21嚴重心力衰竭的病人采取坐位,兩手支撐在床邊,與其無關的作用是 (D ) A 使橫肌下降 B 有利于呼吸活動 C 減少下肢血液回流 D增加心肌收縮力

22、急性腹膜炎術后取半坐位的主要目的是 ( D)

A 利于呼吸運動

B 減輕腹部傷口縫合處的緊張力

C減輕疼痛 D利于腹腔引流,使感染局限化

23、中毒較深病人洗胃時應采取 ( A)

A 左側臥位

B 右側臥位 C 患側臥位 D 半臥位

24、阿米巴痢疾病變在回盲部,藥物灌腸時可采取 (B )

A 左側臥位,保留灌腸

B 右側臥位,保留灌腸

C右側臥位,小量不保留灌腸

D右側臥位,大量不保留灌腸

25、左心衰竭病人取端坐位的主要目的是 (C )

A 使隔肌下降,減輕對心臟壓迫

B 使胸腔擴大,肺活量增加 C減少下肢靜脈回流,減輕心臟負擔 C 使冠狀血管擴張,改善心肌營養

26、某病人因車禍脾破裂急診入院,出現胸悶,氣促出冷汗,脈細速,血壓9.1/6.7Kpa,護士應立即為其安臵 (B )

14

A平臥位 B 中凹臥位 C 側臥位 D 頭低足高位 27用約束帶約束四肢時,可采用(B )

A方結

B 雙套結

C 滑結連 D 環結 28肩部約束帶主要限制病員 (D )

A 上肢活動 B 頭頸部活動 C 肢體活動

D 坐起 29為防止躁動不安的患兒發生意外,應立即 ( C)

A 注射鎮靜劑 B 特別護理 C 采用保護具 D 通知家長 30下列需用保護具的患者是 ( D)

A 大手術后

B 不配合治療患者 C 精神病病人 D 譫妄躁動 31使用約束帶時,對病人應重點觀察 (D )

A 肢體的位臵 B 襯墊是否平整 C 約束帶是否牢固 D局部皮膚顏色有無變化 32有關保護具的應用,錯誤的一項是 ( D)

A 安臵舒適的位臵,常更換臥位將 B 枕頭橫立于床頭,以免頭部撞傷C 使用約束帶時,應放襯墊 D 扎緊約束帶,定期松放 33選擇拐杖長度,下列哪項不正確 (B )

A患者身高減去40cm

B患者下肢長度加上40cm C拐杖頂墊間相距約2~3cm D拐杖底端應該側離足跟15~20cm

二、名詞: 1舒適

是個體在其環境中保持一種平靜安寧的精神狀態,是一種自我滿足的感覺,是身心健康、沒有疼痛、沒有焦慮的輕松自在的感覺。 2被迫臥位

15

病人意識存在,也有變換臥位的能力,因疾病的原因,被迫采取的臥位,稱被迫臥位。 3保護具

是用來限制病人身體或機體某些部位的活動,以達到維護病人安全與治療效果的各種器具。 4主動臥位

病人自己采用最舒適、最隨意的臥位于床上,稱主動臥位。 5被動臥位

病人自身無能力變換臥位,躺在被安臵的臥位,稱被動臥位。

三、填空:

1舒適的四個相關聯的因素是(身體因素、社會因素、心理精神因素、環境因素)。 2使用拐杖的長度簡易的計算方法為(使用者身高減去40 )cm,使用時,使用者雙肩放松身體直立,腋窩與拐杖墊間相距約(2~3

)cm,拐杖底端應該離足跟( 15~20

)cm。

3中凹臥位抬高頭胸( 10~20度、

),抬高下肢( 20~30度

)。用于(休克)病人,抬高胸部,保持( 氣道通暢

)有利于通氣,改善缺氧癥狀。抬高下肢,有利于(靜脈回流

),增加心輸出量。

4端坐位適用于(心力衰竭、心包積液、支氣管哮喘發作者)時的病人。 5側臥位適用于(灌腸)、(肛門檢查)、及配合胃鏡檢查,預防(壓瘡)。

四、簡答

1疼痛病人應如何護理?

正確使用止痛藥物及配合其他護理措施,協助減輕疼痛。

① 止痛措施:首先應減少或消除引起疼痛的原因,解除疼痛的刺激原,再采用藥物止痛、

16

物理止痛及針灸止痛等②做好心理護理,通過了解病人的心理,教導有關疼痛的知識,減輕心理壓力、分散注意力等③幫助病人取用正確的姿勢、舒適整潔的病床單位、良好的采光和通風設備、適宜的室內溫度等都是促進舒適的必要條件。 2分散注意力減輕疼痛應采取那些方法?

分散病人對疼痛的注意力可減少其對疼痛的感受強度,可采用的方法有①參加有興趣的活動②聽音樂③有節律的按摩④深呼吸⑤治療性的想象⑥松弛法 3簡述半坐臥位的目的?

①某些面部手術后病人,可減少局部出血。②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利用重力作用,減少回心血量,從而減輕肺淤血和心臟負擔③心肺疾病所引起的呼吸困難的病人。使膈肌位臵下降,胸腔擴大,使呼吸困難改善。④腹腔、盆腔手術后或有炎癥的病人。有利于感染局限;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膿腫⑤腹部手術后的病人??蓽p輕腹部切口縫合處的張力,緩解疼痛,促進舒適,有利于傷口愈合⑥疾病恢復期體質虛弱的病人。逐漸適應體位的改變,協助站立起來。

17

第四章 活動與搬運 一.單選題(每題1分)

1.按照人類基本需要層次論排列護理計劃的優先順序其中正確的陳述是 ( D) A 水電解質平衡、感官刺激、發揮自我潛能、受到贊揚、友情 B 氧和循環、活動和鍛煉、免受傷害、良好的護患關系、有尊嚴 C 活動和鍛煉、增加活動興趣、營養、有尊嚴、友情、被他人認可 D 氧和循環、免受傷害、正常的體溫、營養、娛樂、友情、受尊重 2.一位長期臥床的病員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可誘發 (B ) A慢性支氣管炎 B 墜積性肺炎 C 自發性氣胸 D 吸入性肺炎 3.下列哪項不是長期臥床的并發癥 (C )

A 褥瘡

B 體位性低血壓 C 腹瀉

D腎結石

4.通過機體收縮特定肌肉群的能力判斷肌力,請指出1級肌力程度 ( D) A能作對抗阻力的運動,但肌力減弱 B 肢體能抬離床面,但不能對抗阻力 C 可移動位臵,但不能抬起

D可見肌肉微收縮,但無肢體運動 5.下列哪項是機體的活動功能2度的表現 (C ) A需要使用設備或器械

B 完全不能獨立活動

C 需要他人的幫助、監護和教育 D 即需有人幫助,也需要設備和器械 6.全范圍關節運動的目的,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 C)

A維持關節活動性 B 避免關節僵硬 C 避免關節四周結締組織攣縮 D 維持肌緊張 7.肌肉的等長練習的主要作用 (B ) A 可改變肌肉長度B 不伴有明顯的關節運動

C 可鍛煉肌肉收縮對抗一定的負荷 D作關節的活動鍛煉 8.肌力練習過度可導致損傷,常見信號為 (C )

18

A 肌肉過度疲勞 B 關節僵硬C 疼痛D 關節攣縮 9.下列那種疾病需限制活動 (C ) A肥胖 B 墜積性肺炎 C心肌梗塞 D 便秘

10.一人法扶助病員移向床頭時,錯誤的操作是 (B ) A視病情放平靠背架 B 取下枕頭,病人仰臥屈膝位

C病人雙手握住床頭欄桿,雙腳蹬床面

D護士一手伸入病人肩下,另一手伸入臀下

11.協助配合,使病員上移,為病員翻身的注意事項,哪項是錯誤的 ( D) A顱骨牽引,病員翻身時不可放松牽引 B 石膏固定,病員翻身后,注意傷側位臵適當

C術后病員翻身時,分泌物浸濕敷料者,先更換,再翻身 D帶多導管病員翻身后,注意體位舒適

12護 士為一昏迷病人翻身側臥,不正確的操作是 ( D)

A 將病員兩手放于腹部,兩腿屈曲

B 將病人肩部和臀部移近近側床緣 C 一手扶肩,一手扶膝,輕推病人轉向對側

D 用軟枕分別將病人背部和肢體墊好,使病人下腿彎曲,上腿稍伸直側臥 13.自己不能活動的病員,護士扶助移向床頭需要用 (B ) A 1人法 B 2人法

C 3人法

D 4人法 14.老年體弱病人需采用 (A )

A 輪椅運送 B 擔架運送 C 平車1人搬運 D 平車2人搬運 15.糖尿病患者出院 ( C)

A應用平車協助送出病室

B 應用擔架協助送出病室

C 介紹出院后有關注意事項及復診時間

D 利于輪椅護送出院

19

16.頸椎骨折患者需采用 (C )

A 擔架運送 B 平車3人搬運法 C 平車4人搬運法

D 輪椅運送 17.2人搬運病員正確方法是 ( D)

A 甲托背部,乙托臀部

B 甲托頭部,乙托臀部

C 甲托頭、背部,乙托臀、膝部 D 甲托頭、頸、肩、腰,乙托臀、膝部 18.單一搬運病員,平車頭端與床尾呈 (C ) A 銳角

B 平角

C 鈍角 D 直角 19.協助病員向平車挪動的順序是 (A )

A上身、臀部、下肢 B 上身、下肢、臀部 C 下肢、臀部、上身 D臀部、下肢、上身 20.推平車上下坡時,應注意 (C )

A 病員頭向前 B 病員頭向后 C 病員頭在高處一端 D 病員頭在低處一端 21.用輪椅接送病員時,輪椅位臵應是 (D ) A放在床尾,面向床頭

B 放在床頭,面向床尾 C 放在床旁,面向床尾 D 面向床頭,椅背與床尾平齊 22.3人搬運病人上下平車法適用于 (B )

A 病情較輕者 B 體重較重者

C 病情較危重者 D 腰椎骨折者 23.重癥小兒肺炎病人需采用 (A )

A平車單人搬運法 B 平車雙人搬運法 C 輪椅運送 D 擔架運送

24.病員張某,因一氧化碳中毒急診入院,護士用平車護送病區,途中輸氧和輸液應如何處理 (D )

A暫停輸液,繼續吸氧 B 暫停吸氧,繼續輸液 C 拔管,暫停輸液D吸氧維持輸液吸氧 25.擔架搬運病人時,利用滾動法,適用于 ( C)

A臀部損傷 B 髖關節損傷 C 腰椎損傷

D 頸部損傷

20

26.單人搬運法,下列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A ) A推平車與病床平齊

B搬運者一臂自病人腋下伸入對側肩部,一臂在同側伸入病人股下,面部偏向一側 C病員雙臂交叉在搬運者頸后

D 搬運者抱起病人,移步輕放于平車上 27.用平車運送輸液病人最重要的是 (C )

A上坡頭在前 B 下坡頭在后 C 做好穿刺部位的固定,防止針頭脫出 D不可用車撞門 28.病員坐在輪椅上時,為防止跌倒,應囑病員 (A ) A扶好扶手,盡量向后坐

B 扶好扶手,盡量向前坐 C 兩手放膝上,向前坐 D兩手放膝上,盡量向后坐 29平車上下坡時,病人頭部應在高處一端的主要目的是 ( C)

A 以免血壓下降 B 以免呼吸不暢 C 以免頭部充血不適 D 以防墜車 30 3人搬運病人上下平車時,下列哪項不正確 (C )

A推平車至病人床尾,使平車頭端和床尾成鈍角 B 護士甲站床頭托住頭、頸、肩C 護士乙站床尾扶住病人兩 D 丙丁兩護士分別于病床兩側緊握帆布兜 31.

頸椎骨折患者需采用 (D )

A擔架運送平車 B 2人搬運法平車C 3人搬運法平車 D 4人搬運法活動與搬運

二、名詞:

全范圍關節運動:是指根據每一特定關節可活動的范圍來對此關節進行屈曲和伸展的運動,是維持關節可動性的有效的鍛煉方法。

三、填空:

1長期臥床的病人,第一次起床時往往會感到虛弱、眩暈。發生眩暈的原因一個是(肌肉無力),而另一個原因是(直立性低血壓)造成的。心血管系統的另一個合并癥是(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21

2 長期臥床的病人可導致泌尿系統的合并癥是(尿液潴留、泌尿系結石、泌尿系感染)。 3二人扶助病人翻身法,護士兩人站立于床的(同一側),一人將雙手分別伸入(肩、胸)下面,托住(肩和胸背)部;另一人用同法托住(腰和臀)。兩人同時將病人抬起移近自己,然后輕推,使病人翻轉到對側。

4 甲、乙兩位護士用平車搬運病人,平車的頭端和床尾呈(鈍)角,甲護士一手托住病人(頭頸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腰部);乙護士一手托住病人的(臀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膝部)。兩人同時抬起病人輕放于平車上。 5 搬運病人的方法有(輪椅運送法、平車運送法、擔架搬運法)。

6輪椅運送病人的目的是用來運送(不能行走)的病人做(各種檢查)、治療或進行(室外活動時)

7 平車運送病人的目的是用來運送(不能起床)的病人做各種(特殊檢查)、治療或(轉運病室 )。

8 用輪椅運送病人的過程中,應隨時注意觀察病人的(面色和脈搏),有無疲勞及頭暈等不適。推輪椅下坡時(速度應減慢),病人的頭和背向后靠并(抓緊扶手),以免發生意外。

四、簡答:

1簡述病人的活動的評估包括那幾方面?

2 在搬運病人的過程中,護士應掌握的基本方法有那些?:

22

第五章 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 一.單選題(每題1分)

1. 對被特殊感染而無保留價值的物品,最徹底的無菌方法是( C) A 煮沸消毒滅菌法 B 高壓蒸氣滅菌法 C 燃燒滅菌法 D 熏蒸法 2 .乙醇消毒的作用原理是(C )

A破壞細胞膜的結構B與菌體蛋白的氨基結合使其變性 C 使菌體蛋白凝固變性 D 干擾細菌酶的活性

3. 現有95%的乙醇500ml,預配成70%的,需加入滅菌蒸餾水(C ) A 159ml B 169ml C 179ml D 189ml 4.保管無菌物品哪項是錯誤的(C )

A 無菌物與非無菌物應分別放臵 B 無菌包必須注明滅菌日期

C 已打開的無菌包未用完,可在48h內有效 D 已打開的無菌包,必須注明開包時間 5.下列無菌技術操作哪項除外屬正確(D )

A.衣帽要整齊,口罩遮住口鼻,修剪指甲,洗手 B.無菌物品僅供一病員使用 C.一無菌物品,僅供一病員使用 D.打開無菌容器,將蓋內面向下臵一于穩妥處。 6.干熱滅菌法滅菌條件是(C ) A 120~140℃,10~20min B 160℃,10~15min C 180℃,20~30min D 200℃,30~40min 7.取用無菌溶液時,正確的方法是(D ) A.打開瓶蓋后,應立即倒入無菌容器中所需液 B.可直接在瓶中蘸取

C.倒后的溶液未用可及時倒回瓶中

D.已打開過的溶液瓶,可保存24小時. 8. 哪項不是無菌盤評價的標準( )

A.無菌中放的位臵恰當,放入無菌物品上下兩層的邊緣對齊 B.無菌巾上物品放臵有

23

序,便于使用

C .操作巾無菌巾外面沒有被污染 D.無菌巾未被無菌液體打濕 13. 取無菌溶液的評價哪項除外( )

A.手未接觸瓶口及瓶蓋中間部分 B.倒溶液時,未引起水珠四濺 C.標簽向上 D.蓋回瓶塞時,手指接接觸處對準標簽 14.戴無菌手套時評價哪項錯誤(C )

A滑石粉末撒落在手套及無菌區 B 戴手套時未強行拉扯手套邊緣,沒有污染 C 脫手套時拉扯手指部分 D 操作始終在腰或操作臺面以上水平進行 15.哪項除外屬無菌包的使用評價標準(B )

A.查看了無菌包名稱及滅菌日期 B.一次將包內物品全部取出 C.系帶善處理,未吊垂在下 D.關包時系帶橫向纏繞以示區別 16.下列操作哪項正確(C )

A.浸泡無菌持物鉗的消毒液應浸過無菌鉗關節軸 B.關閉容器時,蓋子應由前向后覆蓋

C.無菌盤鋪后應在內4小時內使用

D.倒無菌溶液時,將未粘有標簽的一面握在手中

17..戴無菌手套時哪項不妥(B )

A.核對手手套包上的手套號碼及無菌日期 B.攤開手套袋,取出滑石粉在其上方擦 C.戴脫時再手套口往下翻轉脫下 D.脫時再手套口往下翻轉脫下 18.下列原則哪項除外是正確的( D)

A.無菌操作環境應清潔,寬闊 B.操作者口罩應每4-8小時更換

C.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分開 D.無菌物品時應面向有菌區,以免無菌物品被污染

24

19.一套無菌物僅供一位病人使用是(C )

A.節省物品 B.方便操作 C.防止交叉感染 D.防止差錯 20無菌盤在何種情況下不得使用( B)

A.準備好4小時之內 B.操作中無菌盤內面污染

C.無菌巾未被無菌液體打濕 D.夾取放臵無菌物品時,手臂沒有跨越無菌區 21.殺死病毒與芽胞的高效消毒劑是( D) A.70%酒精 B.95%酒精 C.0.5%碘酊 D.0.5%過氧乙酸

22.紫外線消毒空氣時,每10㎡安裝30瓦紫外線燈管及其有效距離和時間是(D ) A.<60cm,>15min B.<1.0m,>20min C.<1.5m,>25min D.<2m,>30min 23.無菌持物鉗的正確取放方法是(A )

A.鉗端向下閉合 B.鉗端向上閉合 C.鉗端向下張開 D.鉗端平行

24.一護士準備對痢疾病員住院的病室進行空氣消毒4m,寬3m,高3m,請問應怎樣準備( B)

A.2%過氧乙酸 B.食醋180~360ML C.40%甲醛45ML,高錳酸鉀45g D.40%甲醛22。5ML高錳酸鉀4。5g 25.項違背無菌容器操作規程(D )

A.打開空器蓋,內面朝上穩妥放好 B.取出物品后,要立即蓋嚴C 持無菌容器應托底部 D.浸泡消毒物呂時,蓋上標明物品名稱即可 26.如做內鏡消毒,合適的消毒溶液是( A)

A.2%堿性戊二醛 B.5%碘伏

C.0.1%苯扎溴銨

D.0.2%過氧乙酸 27.無菌持物鉗及容器一般消毒應(A)

A 1周1次 B 1天1次 C 隔日一次1 D 0天一次 28.紫外線消毒時,下列哪項除外( D)

25

A.被消毒的物品不應有任何遮擋

B.照射前室內應先做好清潔工作 C.消毒的時間從燈亮后5~7分鐘計時 D.消毒不受溫度的影 29.理想的化學消毒劑哪項除外是錯誤的( C)

A 殺菌譜窄B 有效濃度高C 作用速度快D .易受有機物、酸、堿及其他物理、化學因素的影響

30.哪項除外均屬理想的化學消毒劑( C)

A.作用時間長

B.易溶于水 C.溫度和相對濕度適宜 D.無色、無味、無臭 31.煮沸消毒時,加入1%~2%碳酸氫鈉,其沸點可提高到( C ) A 150℃ B 115℃

C 105℃

D 120 32.煮沸消毒無菌法殺滅繁殖體所需時間是(A ) A 5-10mi B.20-30mi C.30-40min D.40-50min 33.器械浸泡在70%酒精或1:1000苯扎溴銨溶液中需要多少時間方可達滅菌( A) A 30min B 15min C 60min D 90min 34無菌包布材料最好選用(D )

A.化纖布 B.有色棉布 C.脫脂的棉布 D.未脫脂棉布 35.無菌區的定義是( A)

A.經過滅菌處理而未被污染的區域 B.經過滅菌處理的區域 C.滅菌處理后被污染的區域 D.滅菌處理后可疑污染的區域 36.防止交叉感染最適當的方法是(D )

A.工作人員衣帽整潔

B.操作的環境要清潔

C.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分別放臵

D.一份無菌物品,只供一個病員使用 37.保管無菌物品哪項除外是正確的(C )

A.無菌包必須注明滅菌日期

B.一經取出的無菌物品不得再放回無菌容器

26

C.已經打開過的無菌包,48小時后必須重新滅菌D.無菌物品應在清潔干燥固定的地方

38.哪項除外是無菌技術操作的原則( C)

A.治療室要濕式清掃,每日紫外線照射一次 B.一份無菌物品,僅供一個病員使用

C.浸泡液應浸沒鉗的關節軸以上2~3cm D.操作者身體應與無菌區保持一定距離

39.煮沸消毒時,哪項除外(B )

A物品完全浸沒在水中B大小相同的盆應重疊 C有軸節的器械應打開 D玻璃類的用紗布包好

40.哪項是滅菌的定義(C )

A.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殺滅細菌的繁殖體 B.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殺滅全部致病菌

C.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殺滅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的芽胞 D.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殺滅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41.無菌盤的使用哪項除外是錯誤的( B)

A.手臂可以跨越無菌面 B.無菌巾里面應保持無菌 C.無菌巾一旦受潮應晾干再用 D.無菌盤有效期8小時 42.取無菌溶液時,先到去少量溶液的目的是(B )

A.檢查瓶口是否有裂縫 B.沖洗瓶口 C.檢查液體是否清亮D.練習操作以便從原處倒出

43.取無菌溶液時下列哪項除外是正確的(C )

27

A 用前核對瓶簽 B 檢查藥液是否沉淀 C 到溶液時瓶簽向下 D 用后立即蓋上 44.哪項屬于預防性消毒(D )

A接觸痢疾病菌員后洗手 B.為傳染病病員接觸物消毒

C.為艾滋病員的室內空氣消毒 D.為沒有明確可能受到病原體污染物消毒 45.下列哪項屬疫原性消毒的概念( A)

A.對存在或曾經存在的疾病感染原的場所進行消毒

B.對沒有明確的感染源存在情況下,對可能受到污染的場所就物品的消毒

C.凡是對病人接觸過的場所就物品的消毒 D.對可疑傳染病病原污染的場所和物品的消毒

46.2%碘酊消毒效力屬于(B )

A.高效

B.中效

C.低效

D.環氧乙烷 47.下列哪項除外屬高效消毒劑(A )

A.碘伏 B.戊二醛

C.環氧乙烷 D.甲醛 48.下列哪項是低效消毒劑( D)

A.過氧乙酸 B.酒精 C.環氧乙烷 D.新潔爾滅 49.哪項不是影響化學消毒劑的因素( B)

A.消毒藥物的有效濃度 B.消毒劑的種類 C.消毒時間

D.微生物的種類 50.使用化學消毒劑注意事項錯誤一項是(D )

A.配制時容器應先洗凈消毒,最好現用現配 B.需消毒的物品應刷凈干燥后放入 C.需全部浸入液面以下 D.消毒后物品取出后立即應用 51.在海拔600m處煮沸消毒需延長消毒時間(B ) A 2min B 4min C 6min D 8min 52.內源性感染來自(D )

28

A.醫院內的人員 B.本病室內的病員 C.與病員接觸最親密人員 D.病員身體的正常菌群

53.易感宿主是指(B )

A.凡是可感染疾病的人B.對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C.現已患感染性的人D.患病的人

54.肛管煮沸消毒時,操作錯誤的一項是(C ) A.先將肛管洗刷干凈 B.肛管腔內注水,用紗布包好 C.冷水時放入 D.水沸后開始計時 55.哪項除外需無菌技術操作( C)

A.注射藥物 B.消毒皮膚 C.選擇合適部位 D.導尿 56.取無菌物品的正確方法是( C)

A.用消毒后的手取 B.戴無菌手套拿取 C.用無菌持物鉗取 D.用換藥鑷子夾取 57對傳染病員的票證、書信、物品常用的消毒方法是(D ) A.煮沸法 B.高壓蒸氣法 C.浸泡法 D.甲醛熏 58. .日光曝曬消毒的敘述哪項錯誤(D)

A、日光由于其熱、干燥和紫外線的作用。B、物品應直接放在日光下曝曬。C、物品應每隔2h翻動一次。D、一般日光直接曝曬6h左右可達滅菌目的。 59.紫外線燈管用于空氣消毒時選取用何燈管,距離多少、時間多少(D)

A、60W、20-30cm、30-60min。B、30W、2m、20-30min。C、30W、25-60cm、30-60min。D、30W、<2m、30-60min。

60煮沸消毒時水中加1%-2%碳酸氫鈉的目的哪項除外(C)

A、將沸點提高到105oC.B、去污和防銹。C、預防玻璃類物品破裂。D、增強殺菌作用。

29

61.用紫外線消毒治療室的操作哪項除外(C)

A、關閉門窗。B、避免人群走動。C、用清水擦洗燈管表面的灰塵。D、被消毒物品不可有任何遮蓋。

62.化學消毒劑的注意事項哪項不妥(D)

A、嚴格掌握浸泡時間。B、要配成最有效的濃度。C、性質不穩定的消毒液應臨時配制。D、消毒劑必須用生理鹽水沖淡。 63.哪項不宜浸泡手的消毒液(A)

A、2%戊二醛溶液。B、70%酒精。C、0.02%雙氯苯雙胍乙烷。D、0.2%過氧乙酸溶液。

64.下列哪種物品除外可用環氧乙烷氣體消毒(B) A、紙布。B、排泄物。C、衣物。D、血壓計。 65.取用無菌溶液須檢查核對內容哪項除外(B)

A、瓶簽、藥名、濃度、有效期。B、瓶口有無松動。C、溶液有無沉淀、混濁、變色。D、瓶口有無裂縫。

66.橡膠類物品的保養方法中哪項正確(A)

A、導管避免過度扭曲。B、橡膠導管不用晾干。C、煮沸消毒時應在水沸后放入物品。D、可以與銳器放在一起。

67.浸泡器械消毒時的操作哪項除外(C)

A、器械應先洗凈擦干,B、具有揮發性消毒液應加蓋,定期測比重。C、浸泡30min。D、浸泡后的器械使用前須用無菌等滲鹽水沖洗。 68.鋪無菌盤的正確操作方法哪項除外(B)

A、鋪無菌盤的區域必須清潔干燥。B、雙手抓住無菌巾的兩角鋪好。C、手臂不可跨越無菌區。D、鋪好的無菌盤有效期為4h。

30

69.應用福爾馬林空氣消毒時,須注意點哪項不妥(C)

A、因熏蒸穿透力弱,衣物最好掛起來消毒。B、要求室溫在18oC以上。C、投藥量為20ml/m3加等量的水,加熱。D、對人需要防護。 70.哪項除外是使用無菌包的錯誤操作(C)

A、近期滅菌包先用。B、被水浸濕時,立即烤干后用。C、盛放無菌包處應清潔、干燥。D、包內用物末用完,按原折包扎好。 71.打開無菌容器蓋的方法哪項錯誤(B)

A、必須將蓋的內面朝上放妥。B、手可觸及容器的邊緣。C、手不觸及容器內面。D、手持無菌容器時,應托住容器底部。 72.無菌物品應放臵在(D)

A、方便工作處。B、通風處。C、陰晾處。D、清潔、干燥、固定處。 73.戴無菌手套時哪項不對(C)

A、戴手套前將手洗凈擦干。B、核對手套號碼和滅菌日期。C、取滑石粉包,將粉抹在手上后,立即放回原處。D、發現手套有破洞應立即更換。 74.不需執行終末消毒的是(B)

A、傷寒病員并發腸穿孔轉外科,病員及床單位。B、中毒性肺炎病員死亡,病員及床單位。C、流感病員痊愈出院,病員及床單位。 D、瘧疾病員出院用過的日常用品。 75.哪項除外是使用避污紙的目的(B)

A、保持人員的手不被污染。B、保持病室不被污染。C、保持物品不被污染。D、省略消毒手。

76.護理鼠疫病員時,工作人員戴口罩哪項不妥(D)

A、應遮住口鼻。B、必要時戴兩個。C、用后立即取下更換。D、將口罩清潔面向

31

內折疊放入口袋內。

77.艾滋病病人死亡后的尸體料理哪項不妥(C)

A、尸體用消毒液擦洗。B、用無菌棉球塞住孔道。C、用尸單包裹尸體。D、送傳染科太平間。

78.不符合隔離原則的操作是(C)

A、測脈搏時,將手表放入塑料袋內。B、嚴密隔離病人,血壓計及聽診器應專用。C、霍亂病員外出診療時應戴口罩。D、先給輕病員發藥,用避污紙取回藥杯。 79.無菌持物鉗的放臵哪項除外(D)

A、每只容器只放臵一把鉗子,B、浸泡液應浸沒鉗的2/3以上。C、無菌持物鉗及浸泡液容器應每周消毒一次。D、關閉軸節浸泡在消毒液內。 80.隔離區刷手操作哪項不妥(A)

A、脫下隔離衣后立即刷手。B、將隔離衣袖塞至肘關節以上。C、用刷子按前臂,腕關節,手背,手掌,手指,指縫刷手。D、用清水洗凈雙手后擦干。 81.為傳染病員實施護理操作(D)

A、穿好隔離衣后,可到治療室取物。B、穿好隔離衣后,可隨意活動。C、穿好隔離衣后,用避污紙接觸病員,脫衣后可不洗手。D、在穿隔離衣前用物計劃周全備齊,以省略反復穿脫隔離衣。

82.穿隔離衣時已穿好兩袖先(D)

A、扣左袖扣,再扣右袖扣,兩手持衣領,扣領扣。 B、扣左袖扣,再扣右袖扣,兩手持衣領的邊緣扣領扣。 C、兩手持衣領邊緣,扣好領扣,再扣袖扣。

D、兩手持衣領,由領子中央順著邊緣向后將領扣扣好。再扣袖扣。 83.使用隔離衣的方法哪項除外(D)

32

A、保持衣領內面清潔。B、長度超過工作服。C、不可有破洞。D、脫下后清潔面向內,掛在病室內。

84.隔離衣掛法哪項錯誤(B)

A、掛在污染區,清潔面向內。B、掛在半污染區,清潔面向內。C、掛在半污染區,污染面向向內。D、掛在污染區,污染面向外。 85.預防院內感染的護理措施哪項不妥(C)

A、選擇恰當的清潔、消毒、滅菌措施,以盡量消除感染源。B、堅持洗手和手消毒的制度,防止交叉感染。C、根據病情輕重選擇恰當的隔離方式。D、合理使用抗生素預防和控制感染。

86.哪項不是早期感染征象(C)

A、切口或引流管膿性分泌物。B、化驗檢查血中白細胞總數升高,中性粒細胞增多。C、尿量增多。D、大小便、痰、分泌物培養陽性。 87.對內源性感染的預防措施哪項不妥(C)

A、合理使用抗生素。B、仔細檢查病員潛在病灶。C、對易感染人群均采取保護性隔離。D、對感染危險指數高的病員,采取保護性隔離。

二、名詞解釋:

1.感染2感染鏈3. 外源性感染:4. 消毒:5 滅菌:6 無菌技術:7 隔離:8 血液隔離:9 避污紙:10 無菌區域:11 相對無菌區:12中效消毒13 隔離技術:14. 化學消毒法:

三、填空題:

1.感染鏈是由(感染源、傳播途徑、易感宿主組成 )組成。 2.醫院感染的類型有(外源性感染、內源性感染

)。 3.熱力消毒滅菌法包括( 干熱滅菌、濕熱消毒滅菌 )。

33

4.無菌包的有效期一般 (7天)天。

5.煮沸消毒時水溫達100oC后再煮(5-15分鐘可達到消毒目的 )分鐘可達到消毒目的。

6.紫外線燈可以連續照射(2-4 )小時,而使用期不得超過(1000) 小時。 7.無菌盤鋪后有效期不超過(4小時

)小時。

8.保護性隔離適用( 燒傷病人、早產兒、白血病、器官移植病人、免疫缺陷病人等)。

9.乙醇消毒皮膚時的有效濃度是( 70% )%。 10、碘酊的消毒效力為(高效 )。

11.終末處理是對(轉科 )( 出院

)或( 死亡

)的病人及其所住病室用藥物進行消毒。

12 常用于熏蒸法的消毒劑有(純乳酸、戊二酸、甲醛)等。 40%甲醛用于空氣消毒,每m3用( 2-10ml)加水(4-20ml)

四、問答題:

1.無菌技術操作原則是什么? 2.何為醫院內感染?其標準是什么? 3.煮沸消毒滅菌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4.化學消毒滅菌藥物的使用原則是什么? 5.敘述隔離的原則?

6、怎樣控制院內感染?

7 紫外線作空氣消毒時,有效距離及時間各為多少?為什么?

34

第六章 生命體征的觀察和護理 一單項選擇 (每題1分)

1.在人體散熱方式中,散熱量占總散熱量比例最大的是(A ) A 輻射 B對 流

C 蒸發 D傳導 2. 體溫調節中樞位于 (B )

A小腦蚓部 B 丘腦下部

C 延髓上部

D 大腦枕葉 3. 有關體溫生理性變化的錯誤描述是 (C )

A一晝夜中以清晨2~6時最低,下午2~8時最高 B 兒童體溫略高于成人 C 女性月經前期和妊娠早期體溫略降低

D 進食、運動后體溫一過性增高 4. 關于發熱的敘述,下列哪項是正確的 (C )

A 常見的發熱類型有6種 B發熱必須有致熱原的參與

C體溫上升期 D有畏寒、退熱期有出汗發熱時散熱中樞興奮,退熱時是寒顫中樞興奮 5. 引起發熱的最常見原因是 (D )

A惡性腫瘤

B 物理因素作用 C 化學因素作用

D 細菌、毒素感染 6. 發熱的指征是 ( B)

A 體溫超過正常值的0.3℃ B體溫超過正常值的0.5℃ C.體溫超過正常值的1℃

D.體溫超過正常值的0. 1℃ 7. 口腔體溫劃分低熱的范圍 (B )

A.37~37.2℃ B.37.5~37.9℃ C. 38~38.5℃ D. 38.5~39℃ 8. 感染性發熱的疾病是 (D )

A中暑

B 惡性腫瘤

C催眠藥中毒 D敗血癥 9. 關于測量不同部位的體溫,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 )

A 如病人曾進冷、熱食或吸煙,須待口腔恢復原來溫度,過30min再行口溫測量

35

B 口溫多用于嬰兒和昏迷病人 C 心臟病患者不宜測試直腸溫度 D腋溫易受環境影響,不夠準確

10. 測量體溫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B )

A口腔測溫含口表于舌下5min B 腋下測溫放表于腋窩深處10min C 將肛表插入肛門測量5min

C 進食后10分可測口腔溫度 11. 傷寒病人常見的熱型是 ( B)

A弛張熱

B 稽留熱

C 間歇熱

C不規則熱 12. 發熱過程體溫上升期的特點是 ( B )

A 散熱多于產熱

B產熱大于散熱

C 產熱和散熱趨于平衡 D 散熱增加而產熱在較高水平上趨于正常 13. 高熱病人藥物降溫后易出現 ( A)

A循環衰竭癥狀 B 呼吸衰竭癥狀

C 口腔潰瘍

C體溫不升 14. 高熱病人退熱期提示可能發生虛脫的癥狀是 (C )

A皮膚蒼白、寒戰、出汗 B頭暈、惡心、無汗C脈細速、四肢濕冷、出汗 D脈速、面部潮紅、出汗

15. 可選口腔測量體溫的病人是 ( C)

A呼吸困難者

B口鼻手術者

C大面積燒傷者

D昏迷者 16. 高熱病人宜鼓勵其多飲 ( D)

A白開水

B糖水

C淡鹽水

D糖鹽水 17. 高熱病人的觀察內容,錯誤的一項是 (A )

A觀察體溫變化 B每日4次觀察意識狀態 C觀察脈搏、呼吸、血壓 D觀察物理降溫后效果

18. 高熱病人的護理措施中,首先應做的是 (D )

36

A口腔護理

B 測量體溫

C 補充體液

D降體溫 19. 觀察熱型的重要臨床意義在于 (B )

A有利于護理 B 協助診斷和治療觀察

C有無合并癥 D判斷病情的轉歸 20. 患兒3歲,高熱、驚厥、腹瀉入院,診斷為“中毒性菌痢”,為該患兒測體溫最適宜的方法是(D )

A口表測口溫 B肛表測直腸溫 C電腦數字測體溫計D測直腸溫度電腦數字測體溫計測腋溫

21. 物理降溫半小時后測體溫繪制符號是(B )

A紅虛線 紅點 B紅虛線

紅圈

C藍虛線

紅點 D紅虛線 藍圈 22. 不屬于高熱持續期的臨床表現是( C)

A顏面潮紅 B呼吸脈搏加快

C大量出汗

D尿量減少 23. 處理非傳染病污染的體溫表,錯誤的做法是( D)

A用手腕力量甩表至35℃以下

B忌用熱水煮沸體溫表 C先用清水洗凈,再放消毒液中

C浸泡先后消毒2次,每次30min 24. 關于體溫,下列敘述哪項不正確( D )

A正常人的體溫舌下是36.2~37.2℃

B直腸體溫高于口溫0.3~0.5℃ C腋下體溫低于口溫0.3~0.5℃

D測直腸體溫時需深入5cm 25. 酒精擦浴主要的降溫作用是( B)

A輻射散熱

B蒸發散熱

C對流散熱

D傳導散熱 26. 測量脈搏的首選部位是(C )

A顳動脈

肱動脈

C橈動脈

D頸動脈 27. 計算脈搏的時間至少需要(B )

A 15s

B 30s

C 1min

D 2min

37

28. 錯誤的診脈操作是(D)

A手臂伸展放于舒適體位

B食指、中指、無名指切脈

C計數30min得數和 D有絀脈者先聽心率,再測脈率,計數1min 29.

脈搏變化,哪項不符合生理變化( A )

A成人比小兒快 B 老人比兒童慢 C女性比男性快 D睡眠時要減慢 30.

休克病員的脈搏是(B )

A緩脈

B絲脈

C絀脈

D不規則脈 31.

當心臟病員出現二聯體時,其脈搏表現( A ) A間歇

B脈奇脈

C交替脈

D絀脈 32.

下列哪種病人不會使脈搏增快 (C )

A甲亢

B心衰

C傷寒

D 缺氧 33.

脈搏短絀的特點是(C )

A心音強弱不等,但心率整齊,心率大于脈率 B心音強弱不等,心律等于脈律,心律齊

C心率大于脈率,心音強弱不等,心率不齊 D心率小于脈率,心律不齊,心音強弱不等

34奇脈的表現特征為(C )

A脈搏一強一弱交替出現

B脈搏強大有力 C吸氣時脈搏明顯減弱,甚至消失 D脈搏驟起驟落,急促有力 35當期前收縮時,脈搏可出現(B )

A頻率的改變

B節律的改變 C強弱的改D深淺度的改變 36顱內壓增高病人的生命體征變化(A ) A呼吸深慢,脈搏緩慢,體溫升高,雙側瞳孔散大

38

B呼吸淺快,脈率增快,體溫上升,雙側瞳孔不等大 C呼吸減慢,脈搏加快,體溫正常,雙側瞳孔縮小 D呼吸減慢,脈搏減慢,體溫上升,雙側瞳孔縮小

37.患者王某,女,60歲,心房纖顫入院,心率110次/分,心音強弱不等,心律不規則,脈率60次/min,護士測脈搏的方法是 ( B) A 先測心率、脈率,另一人計時

B一人聽心率發“始”“停”測量口令,另一人測脈搏,同時測量1min C一人測脈率,另一人報告醫生 D一人發口令“始”“停”,另一人測脈搏心率

38.

測量脈搏后再測量呼吸,護士的手仍然臵于病人脈搏部位是為了 (D ) A表示對病人的關心 B測脈搏估計呼吸頻率 C將脈率與呼吸頻率對照 D轉移病人的注意力

39呼吸緩慢是指每分鐘呼吸少于 (A )

A 10次

B12次

C 14次

D 16次 40. 測量呼吸的方法,錯誤的一項是 ( A)

A測量前向病人解釋取得合作

B觀察病人胸腔起伏,一起一伏為一次 C成人、兒童計數30S,得數乘以2 D呼吸異常者測1min 41. 正常成人呼吸的速率為 (B )

A14~16次/min B 16~20次/min C 20~22次/min D 20~26次/min 42. 下述的觀察記錄中,錯誤的一項是 ( B)

A體溫37℃ B心率/脈搏 60/90次/min C呼吸 20次/min D 血壓 16/10.7Kpa 43.

關于正常呼吸頻率,下列敘述哪項不正確 (D )

A成人16~20次/min B老人呼吸較慢 C臥床休息時呼吸較慢 D呼吸不受意識控制

39

44 潮式呼吸特點是 ( C)

A呼吸暫停,呼吸減弱,呼吸增強,反復出B 呼吸減弱,呼吸增強,呼吸暫停,反復出現

C呼吸淺慢,逐漸深快,再變淺變慢,呼吸暫停周而復始 D呼吸深快,呼吸暫停,呼吸淺慢三者交替出現 45 間斷呼吸特點是 (A )

A呼吸與呼吸暫?,F象交替出現

B 呼吸深長而規則

C呼吸淺表而不規則

D呼吸加快與呼吸變慢交替出現 46病情與呼吸異常不符的是 (D )

A高熱時呼吸淺而快B腦水腫時呼吸深而慢 C酸中毒時呼吸深而慢 D巴比妥中毒時呼吸淺而快

47.某病人自訴胸悶,呼吸不暢,不能平臥,觀察發現病人呼氣時間長于吸氣時間,呼吸費力,無明顯三凹癥,此種呼吸可能為是( B)

A大葉性肺炎

B 哮喘發作

C喉頭水腫

D代謝性酸中毒 48.

下列哪項不是呼吸節律改變的異常呼吸 (C )

A周期性呼吸

B異常陳一施氏呼吸 C庫氏爾呼吸 D比奧呼吸 49.

代謝性酸中毒患者異常表現為 ( C)

A吸氣呼吸困難 B呼氣呼吸困難 C呼吸深大而規則 D呼吸淺表而不規則 50.

在機體內對缺氧耐受性最差的器官是 (C ) A肺

B心

C腦

D 肝 51. 胸腔大量積液時出現淺而快呼吸的機制是 (B ) A呼吸中樞興奮性降低

B患側胸腔受壓,呼吸運動受限 C支氣管痙攣

D肺泡和支氣管粘膜淤血

40

52. 下列哪項不是呼吸困難的癥狀 ( B)

A呼吸急促

B 呼吸緩慢

C鼻翼扇動

D煩躁不安 53. 對呼吸困難病人的護理,以下哪種做法不妥 (C )

A勤巡視,多安慰,滿足其安全需要 B調節室內空氣,保持適宜的溫、濕度 C測量呼吸時,向病人解釋,以便配合 D需要時給予吸痰和氧氣吸入 54. 對痰液粘稠致呼吸困難的病人,以下哪種處理不妥 (A )

A幫助病人多翻身 B濕化吸入空氣C用力叩擊胸壁脊柱,以利排痰 D必要時用吸引器吸痰

55.

當一患者處于瀕死期時,呼吸淺表微弱,不易觀察,此時測量呼吸頻率的方法是 (D )

A仔細聽呼吸聲響并計數 B手臵患兒鼻孔前,以感覺氣流通過計數

C手按胸腹部,以胸腹壁起伏次數計數D用少許棉花臵患者鼻孔前觀察棉花浮動次數計呼吸頻率

56.

在生理情況下,血壓升高不見于 (A )

A 高溫環境下 B飽餐后

C飲酒后

D激動緊張時 57. 可使血壓偏低的因素是 (B )

A過度興奮 B高溫環境

C過度疼痛 D睡眠欠佳 58.

使用血壓脈搏儀,錯誤的方法是 (D )

A接通電源,接上充氣插頭換能器 B放于肱動脈處C手臂與心臟同一水平 D可讓病人觀看顯示數字

59. 正常人在情緒緊張時,血壓暫時表現為 ( A)

A收縮壓升高,舒張壓無變化

B收縮壓無變化,舒張壓升高 C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 D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升高

41

60. 測血壓聽到搏動聲突然變弱或消失,此時袖帶內壓力 (C ) A大于心臟收縮壓 B小于心臟收縮壓 C等于心臟舒張壓 D大于心臟舒張壓 61.

袖帶纏繞太松導致血壓值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C )

A未注入氣前血管已受壓 B血流阻力減少 C有效測量面積變窄 D需要較高的壓力阻斷血流

62. 當從聽診器中聽到第一聲搏動時,袖帶內壓力 (B )

A大于心臟收縮壓 B等于心臟收縮壓 C小于心臟收縮壓 D等于心臟舒張壓 63. 測血壓時袖帶纏得過緊可使 (A )

A收縮壓偏低 B收縮壓偏高 C舒張壓偏高

D舒張壓偏低 64.

那項除外與測量血壓值準確性無關的因素是 (C )

A 病人體位 B被測肢體動脈與心臟的位臵C測量血壓的操作者D血壓計零點與心臟的位臵

65.

用成人血壓計袖帶給幼兒測血壓時,其測量的數值 ( A) A偏低

B偏高

C脈壓差大

D脈壓差小 66.

所用血壓計袖帶過窄,測量的血壓值 (A )

A偏高

B偏低

C脈壓差小

D脈壓差大 67. 血壓計的水銀不足,則測出的血壓數值 ( A)

A偏低

B偏高

C無影響脈

D壓差小 68. 某男性病員,65歲,血壓值持續為21.3/13.3Kpa,應考慮為 (D ) A收縮壓偏高,舒張壓偏低 B臨界高血壓 C收縮壓偏低,舒張壓 D偏高高血壓 69. 一病員左側偏癱,右上肢靜脈輸液,右小腿II度燙傷,其測血壓部位應是 (D ) A左上肢 B 左下肢

C右上肢

D右下肢

70.

一女性,66歲,高血壓病史10年,入院BP25/18Kpa,經治療血壓稍下降,

42

但時有波動,患者緊張焦慮,護理中何項不妥 (C)

A測得血壓偏高時應保持鎮靜如血壓值偏高 B應與其基礎血壓對照后做解釋 C如實告知病人測量結果,使病人提高警惕 D向病人講解治療原則,給予保健指導 71.

男性40歲,主訴頭暈,測收縮壓21.1Kpa,舒張壓12.0Kpa,應考慮 ( B) A高血壓 B臨界高血壓 C收縮壓偏低,舒張壓正常 D舒張壓偏低,收縮壓正常 72.

用上肢袖帶測下肢血壓,可使 ( A)

A收縮壓偏高,舒張壓無明顯變化 B收縮壓與舒張壓均明顯偏高 C收縮壓無變化,舒張壓偏高

D收縮壓偏低,舒張壓無明顯變化 73. 測血壓時,輸氣球打氣至肱動脈音消失時,此時袖帶內壓力是 (C ) A小于心臟收縮壓 B等于心臟收縮壓 C大于心臟收縮壓 D等于心臟舒張壓 74. 在測量血壓的注意事項中,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B ) A打氣不可過猛過高 B血壓未聽清時,立即重新注氣,再仔細聽 C須密切觀察血壓者,應盡量做到四定 D聽診器的胸件不可放在袖帶下面 75.

以下哪種操作方法可導致血壓值偏低 ( D)

A袖帶纏得過松B袖帶過窄 C偏癱病人在健側肢體測D未聽清應連續重復測量) 76.

以舒張壓增高顯著特點的高血壓常見于 (D )

A二尖瓣狹窄 B甲亢 C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D急性腎炎

二、名詞

1體溫是指身體胸腔、腹腔和中樞神經的溫度。

2發熱指機體在致熱源的作用下使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

3稽留熱體溫持續在39~40℃,達數天或數月,24小時波動范圍不超過1℃,見于肺炎球菌肺炎、傷寒等。

43

4弛張熱體溫在39℃以上,24小時內溫差達1℃以上,體溫最低時仍高于正常水平。見于敗血癥、風濕熱、化膿性疾病等

5脈搏短絀在單位時間內脈率少于心率,稱為脈搏短絀。

6潮式呼吸是一種呼吸由淺慢逐漸變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轉為淺慢,再經一段呼吸暫停后,又開始重復以上的周期性變化,其形態就如潮水起伏。周期可達30秒~1分鐘。 7呼吸困難病人主觀上感覺空氣不足,客觀上表現為呼吸費力,可出現紫紺、鼻翼煽動、端坐呼吸,輔助呼吸肌參與呼吸活動,造成呼吸頻率、深度、節律的異常。 8血壓是血管內流動的血液對血管壁的側壓力,一般所說的血壓是指體循環的動脈血壓。

9收縮壓在心室收縮時,動脈血壓上升達到最高值稱收縮壓。

10間歇熱溫驟然升高至39℃以上,持續數小時或更長,然后下降至正?;蛘R韵?,經過一個間歇,又反復發作。即高熱期和無熱期交替出現,見于瘧疾等 11奇脈吸氣時脈搏明顯減弱或消失稱為奇脈。

12高血壓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收縮壓≥21.3Kpa(160mmHg)和(或)舒張壓≥12.7 Kpa(95 mmHg)為高血壓。

13間斷呼吸表現為有規律的呼吸幾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間隔一個短時間后又開始呼吸,如此反復交替。即呼吸和呼吸暫?,F象交替出現

14氧氣療法是通過給氧,提高動脈血氧分壓和動脈血氧飽和度,增加動脈血氧含量,糾正各種原因造成的缺氧狀態,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一種治療1為什么每日要觀察四大生命體征?

生命體征是機體內在活動的一種客觀反映,是衡量機體身心狀況的可靠指標。正常人比較穩定,病理情況下極其敏感。通過認真仔細地觀察生命體征,可了解機體重要臟器的功能活動情況,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為預防、診斷、治療、護理提供

44

依據。

2 高熱病人應如何護理?

①降低體溫,可選用物理或藥物降溫的方法。②加強病情觀察,定時測量體溫,高熱時每4小時測量一次,注意發熱類型、程度及經過,及時注意呼吸、血壓、脈搏的變化。有無伴隨癥狀。③補充營養和水分,補充高熱的消耗,提高機體的抵抗力。促進毒素的排泄。④注意休息,加強皮膚、口腔護理⑤作好心理護理,滿足病人心理需要,給予心理安慰。

3 試述陳—施呼吸的發生機制。

由于呼吸中樞的興奮性降低,只有當缺氧嚴重,二氧化碳積聚到一定程度,才能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恢復或加強,當積聚的二氧化碳呼出后,呼吸中樞又失去有效的興奮,呼吸又再次減弱繼而暫停,從而形成了周期性變化。 4 簡述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病人如何保持其呼吸道的通暢?

①指導病人有效的咳嗽。②用手扣擊胸背部,借助震動促使排出③采取特殊的體位,借助重力的作用將分泌物排出體外。④經過上述方法仍不能排出者,采用吸痰法。 5吸氧的適應癥?

當病人的動脈血氧分壓低于6.6Kpa時,則應給予吸氧。①肺活量減少,如哮喘、支氣管肺炎或氣胸等②心肺功能不全如心力衰竭時出現的呼吸困難。③各種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難④昏迷的病人⑤其他,某些外科手術前后、大出血休克的病人以及分娩時間過長或胎心音不良等。 6氣管切開病人如何護理?

①舒適的體位,一般可選仰臥或半臥位。經常更換體位,鼓勵病人咳嗽、咳痰,減少肺部并發癥②保持套管通暢,內套管定期消毒,一日4次。③室內保持適當的溫度(22℃)濕度(相對濕度應在80~90%),氣管套管口覆蓋1~2層無菌濕紗布,

45

必要時給予蒸汽吸入,保持下呼吸道濕潤、通暢。④氣管內吸痰⑤保持手術切口清潔、干燥,防止傷口感染⑥氣管內套管固定牢固,防止外套管脫出 7如何預防氧療的副作用?

①氧中毒:避免長時間、高濃度氧療及經常做血氣分析,動態觀察氧療的治療效果②肺不張:鼓勵病人做深呼吸,多咳嗽和經常改變臥位、姿勢,防止分泌物阻塞③呼吸道分泌物干燥:應加強濕化和霧化吸入④晶狀體纖維組織增生:控制吸氧濃度和吸氧時間⑤呼吸抑制:對Ⅱ型呼吸衰竭病人應給予低濃度、低流量給氧,維持PaO2在8Kpa即可。

46

第七章 冷熱療法的應用

一、單選題(每題1分)

1、當溫度超過45ºC會刺激下列哪種接受器而引起不舒適 (C ) A、熱接受器 B、冷接受器 C、疼覺接受器 D、熱疼痛接受器

2、熱療法的局部生理效應,不正確的是 (C )

A、血流增快 B、體溫上升 C、肌纖維收縮性增加 D、需氧量增加

3、冷療法的局部生理效應,正確的是 (D )

A、血管擴張 B、代謝增快 C、神經傳導速度加快 D、淋巴流量增加

4、下列哪一項不是冷、熱療法的效應 (B ) A生理效應 B、時間效應 C、繼發效應 D、遠處效應

5、影響對熱敏感性的因素不包括 (B ) A、年齡 B、性別 C、病情

D、意識

6、炎癥初期用冷的目的是 ( A)

A、解除疼痛 B、血管擴張 C促進愈合 D使炎癥消散

7、冷療制止炎癥擴散的機制哪項正確 (B )

A、解除神經末梢的壓迫 B、降低細菌的活力 C、降低體溫 D、使肌肉、肌腱等組織松弛

8、用熱的目的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C )

A、促進炎癥消散或局限 B、減輕深部組織充血 C、增加深部組織充血 D、制止炎癥擴散

9、炎癥早期用熱的主要目的是( A)

A 擴張局部血管 B、改善血液循環C、促進炎癥吸收和消散D、增加百細胞的吞噬功能

10、炎癥后期用熱的目的是 (D )

47

A、解降疼痛 B、消除水腫 C、促進愈合 D、使炎癥局限

11、用熱可解降疼痛的機制是 (D )

A、增加新陳代謝和白細胞吞噬功能 B、能降低痛覺神經的興奮性,改善血液循環 C、刺激神經末梢引起反射作用,使局部血管擴張 D、抑制細胞活動,使神經末梢的敏感性降低

12、某人下樓時不慎踝關節扭傷,1h后來門診就診,正確的處理方法是 (B ) A、熱水局部浸泡 B、冷敷 C、熱敷 D、先熱敷10min后再冷敷

13、下列冷療法中,錯誤的做法是 (B )

A、扁桃體摘除術后冰囊臵于頜下 B、腦水腫病員頭部降溫,體溫維持在30℃以下 C乙醇拭浴病人出現寒戰,發冷立即停止操作 D化學制冷袋冷敷嗅到氨味應立即更換

14、禁用冷療的部位不包括 ( C)

A、枕后、耳廓、陰囊 B、胸前區

C、后背

D、腹部

15、下列哪種病人禁忌局部用冷療 (C )

A、高熱 B、鼻出血 C、局部血液循環不良 D、牙疼

16、乙醇拭浴的濃度 (B )

A、25%~35% B、30%~50% C、60%~70% D、25%~30%

17、足底用冷可引起 ( C)

A、腹瀉 B、反射性心率減慢 C、反射性的冠狀動脈收縮 D、傳導阻滯

18、用冰槽防治腦水腫的低溫療法的機制是 (B )

A、降低顱內壓,防止嘔吐 B、降低腦組織代謝 C、減輕頭疼和頭昏D、增加散熱中樞的興奮性

19、使用冰槽低溫療法是將 (B )

A、后頸部與冰槽接觸墊以海綿墊 B兩耳用脫脂棉花塞住 C兩眼用紗布覆蓋 D冰槽加

48

入冰碎塊

20、乙醇拭浴的原理是 (D )

A、傳導

B、輻射 C、對流 D、蒸發

21、乙醇拭浴禁擦胸腹部是防止 (D )

A、發生寒戰 B、體溫驟降 C、腹瀉 D、反射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22、乙醇拭浴時,熱水袋放臵足底原因是 (C )

A、保曖

B、使體溫驟降 C、促進散熱 D、預防發生心率不齊

23、患者左額早期感染應給 (C )

A、熱敷

B、冷敷

C、中藥熱敷 D、冷熱交替

24、一般冷療時間可持續為 (B )

A、10~14min B、15~20min C、20~25min D、25~30min

25、全身用冷的方法是 (B )

A身體周圍放冰袋

B、調節室內溫度低于18℃ C、頭、頸、腋下及腹股溝放冰袋 D、用32~34℃溫水拭浴

26、用冷時間過長可導致 (D )

A、痛覺神經的興奮性增強 B、局部營養、細胞代謝障礙,以致組織壞死 C、末梢循環不良

D、皮膚抵抗力降低

27、高熱病人降溫而采用乙醇拭浴時,下列方法哪項是正確的 (B ) A、頭部放熱水袋,足部放冰袋 B、拭浴時以離心方向向邊緣邊擦邊按摩 C、擦至胸腹時動作輕柔 D、擦后10min測量體溫

28、全身用冷頭部臵冰袋重要的目的是 (C )

A、使病人舒適 B、加強拭浴反應 C、協助降溫,防止頭部充血 D、發生寒戰

29、下列冷療法中,錯誤的做法是(B)

49

A扁桃體摘除術后冰來臵于頜下 B、腦水腫病人頭部降溫,體溫維持在30℃以下 C、乙醇拭浴病人出現寒戰,發冷立即停止操作D、化學致冷袋冷敷嗅到氨味應立即更換

30、冷濕敷多用于 (C)

A、麻疹高熱 B、慢性炎癥 C、止血

D、風濕熱 31.干熱的穿透力不如濕熱的原因是(B )

A、空氣導熱能力比水強

B、水的導致熱能力比空氣強 C、水的導熱能力比空氣強

D、水的導熱與散熱能力均比空氣強 32.熱水袋中灌入熱水量為(B )

A、1/3-1/2 B、1/2-2/3 C、1/4-1/3 D、1/3-2/3 33.可用熱敷的病人是 (C )

A、胃出血 B、急性闌尾炎 C、術后尿潴留 D、牙痛

34、下列哪種情況禁用熱療法(C )

A、循環不良 B、感覺遲鈍 C、各種臟器內出血 D、四肢厥冷 35.昏迷病人用熱水袋,水溫不可超過50oC的原因是(C )

A、皮膚抵抗力低 B、皮膚對熱反應過敏 C、局部感覺遲鈍或麻痹 D、可使昏迷加深

36.一般濕熱敷的持續時間是(B )

A、10-15min B、15-20min C、20-25min D、25-30min 37.痔術后,行熱水坐浴下列哪些不妥(A )

A、水溫45-50oC B、時間10-20min C、浴盆及溶液均需無菌 D、浴后換藥 38.熱水袋使用完畢,下述保管方法中哪項不妥(B )

A、開口朝下,倒掛晾干 B、排盡袋內空氣,旋緊塞子 C、保存于陰涼處備用

50

第三篇:《學前心理學》各章節重點

【1】為什么說心理學史人腦對客觀現實的能動反映?

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腦對客觀現實能動的反映〖概念〗

1.心理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心理的器官。動物沒有人腦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腦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達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腦發育的基礎上發展的。

2.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各種心理現象都是人腦對現實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觀環境不同人就產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動性,心理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它不是消極被動地、像鏡子一樣地反映現實,而是在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有選擇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現實。

二、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內容

(一)個體心理的發生

各種心理活動都在學前階段開始發生。兒童出生時只有最簡單的感知活動,難以與生理活動區分;人類特有的心理活動,包括知覺、記憶、表象和想象、思維和言語、情感和意志、以及個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階段產生。因此,研究個體心理的發生是學前兒童心理學的重要內容。

(二)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1.學前兒童心理發展存在個體差異,但其過程都是從簡單、具體、被動、零亂,朝著較復雜、抽象、主動和成體系的方向發展,其發展趨勢和順序大致相同;

2.相同年齡兒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

3.兒童心理發展的過程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受遺傳、教育、環境等各種因素影響,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規律的。

這一切說明,學前兒童心理的發展受客觀規律的制約,這些規律包括:

(1)制約學前兒童心理發展過程本身的規律;

(2)制約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各種因素作用的規律。

(三)學前時期心理過程和個性的發展

【2】學前時期心理過程和個性的發展的關系是什么?

答:學前兒童心理的發展,表現為各種心理過程的發展及個性的形成和發展,每種心理過程和個性特征的發展又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具體規律。

三、學前兒童心理學與相關學科的區別和關系

1.發展心理學2.普通心理學3.學前教育學4.兒童解剖生理學5.辯證唯物主義哲學

【3】學前兒童心理學與發展心理學有何關系?

答:發展心理學又稱年齡心理學,研究對象是個體從出生到衰老整個過程中心理的發生發展,又可分為兒童心理學、老年心理學等。它更多研究個體從出生到成熟時期心理的發展,即發展心理學的對象主要是兒童心理的發展,研究兒童心理發展各階段也可以分別獨立成為一些學科,如學前兒童心理學、小學生心理學、青年心理學等。

從廣義上說,發展心理學除研究個體心理發展外,還研究人類心理種系發展,即從動物進化到人類過程中,心理的發生發展,又可分為動物心理學和民族心理學,民族心理學主要研究原始人類的心理。

學前心理學是發展心理學的一個分支,而且是內容最充實的分支。

【4】學前兒童心理學與普通心理學有何關系?答:普通心理學研究正常的、成熟了的人的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兒童的心理活動,服從人類心理活動最一般的規律。學前心理學應以普通心理學為依據,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應以普通心理學知識為基礎。學前心理學,不僅利用普通心理學的知識,反過來,其研究資料和成果,又可以豐富和促進普通心理學的研究。

第二節

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的意義

【5】論述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的意義

一、了解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知識

1.兒童心理變化的基本規律,包括各種心理現象發生的時間、出現的順序和發展的趨勢,以及隨著年齡的增長,學前兒童各種心理活動所出現的變化和各個年齡階段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征。

2.兒童心理變化的原因,了解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變化的原因,說明是什么因素影響兒童心理的變化,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學前教育理論奠定基礎。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

二、培養對學前兒童的興趣和感情

幼兒教師在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之前總為不能完成教育任務而苦惱,甚至認為幼兒故意和自己搗亂而生氣,但在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后,變為欣賞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和幼兒建立深厚的感情。

三、初步掌握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方法

幼兒教師與孩子生活在一起,有條件系統地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但有的教師因不懂研究方法而失去機會。學習研究方法后,在教育工作中,可用觀察、談話,甚至實驗的方法了解幼兒,使教育工作水平得以提高。

四、有助于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學習學前心理學可以具體了解兒童心理現象的發生條件,變化、發展原因,外界環境對心理的影響等。每個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行為,都可以找到其原因。這些知識有助于形成唯物主義觀點,反對唯心主義宿命論;了解人的認識如何從感知發展到思維及思維如何促進感知的提高;有助于理解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關于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認識與實踐的關系;有助于理解量變到質變、矛盾的對立統一的思想。

第三節

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的方法

一、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的方法

1.抓住學科特點,包括本學科的研究對象、內容和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2.明確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弄清心理學和學前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及其內涵和外延;掌握兒童心理變化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兒童心理發展變化的原因。

3.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幼兒教師有條件結合實際工作中的經驗來學習,在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過程中,要對兒童心理現象進行分析研究。

二、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基本原則

1.客觀性原則

社會生活環境和教育狀況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對學前兒童的心理進行客觀的研究,必須對他們周圍的生活條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響進行分析。對研究對象的表現要避免主觀性。

2.活動性原則

學前兒童的心理是在活動中形成,并且通過活動表現出來的。因此,研究學前兒童的心理,必須從他們的活動中進行分析。

3.發展性原則

學前兒童的心理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必須從這種發展變化中去研究它的規律,避免孤立靜止地看問題。

三、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具體方法

1.觀察法〖概念〗觀察法是研究學前兒童的基本方法。運用觀察法了解學前兒童,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學前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中的表現,包括言語、表情和行為,并根據觀察結果分析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征。

運用觀察法研究學前兒童時應注意的問題:

(1)制訂觀察計劃時,必須充分考慮到觀察者對被觀察兒童的影響。要盡量使兒童保持自然狀態。根據觀察目的和任務之不同,可以采用局外觀察或參與性觀察。(2)觀察記錄要求詳細、準確、客觀。不僅要記錄行為本身,還應記錄行為的前因后果。(3)觀察一般應多次反復進行,通常需要兩個觀察者同時分別評定。

2.實驗法

【6】論述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方法----實驗法

答:對學前兒童進行實驗,就是通過控制和改變兒童的活動條件,以發現由此引起心理現象的有規律性變化,從而揭示特定條件與心理現象之間的聯系。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常用的實驗法有兩種,即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

3.測驗法〖概念〗

測驗法是根據一定的測驗項目和量表。來了解兒童心理發展水平的方法。測驗主要用于查明兒童心理發展的個別差異,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齡心理發展的差異。

4.調查訪問法

調查訪問法,是研究者通過學前兒童的家長、教師或其他熟悉兒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兒童的心理表現。

5.問卷法

問卷法可以說是把調查問題標準化。運用問卷法研究學前兒童的心理,所問對象主要是與學前兒童有關的成人,即請赦調查者按擬定的問卷表作書面回答。

6.談話法和作品分析法

談話法是通過和幼兒交談,來研究他們的各種心理活動。談話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內容要圍繞研究者的目的展開。談話者應有充足的理論準備,非常明確的目的,以及熟練的談話技巧。作品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兒童的作品(如手工、圖畫等)去了解兒童的心理?!几拍睢?/p>

第二章

學前兒童心理學發展年齡特征概述

第一節

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征

一、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征的概念

年齡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齡階段的人所表現出來的典型特征?!几拍睢?/p>

兒童年齡特征:是兒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兒童生理發育的年齡特征、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几拍睢?/p>

1.兒童生理年齡特征:和兒童生理成熟有關的年齡特征;

2.兒童心理年齡特征:兒童在每個年齡階段中形成并表現出來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心理特征?!几拍睢?/p>

【論述】為什么要強調年齡特征?答:(1)談兒童心理發展時要強調年齡特征:一方面,兒童心理發展要以生理發展為基礎,年齡越小,生理年齡特征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制約相對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齡影響;另一方面,兒童心理發展和他的知識經驗有關,而知識經驗的積累需要時間,時間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必要條件,年齡對兒童心理發展有規律性的制約作用。年齡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而不能決定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征。

(2)兒童的心理年齡特征是在一定的社會和教育條件下形成的。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只代表這一年齡階段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趨勢和典型特點。而不是該年齡段中每個兒童都具有這些特點;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征代表該年齡兒童本質的心理特點,而不代表各具體兒童的個別差異。在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征的問題上,更應正確處理一般性與個別性、典型性與多樣性、本質特征與非本質特征的辯證關系。

二、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征的穩定性和可變性

【1】簡述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征的穩定性和可變性

答:(一)穩定性

根源于本質未變的制約因素:

1.兒童腦的發育是有穩定順序和階段的,神經聯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2.人類知識經驗的掌握是有一定順序的,兒童也必須遵循;3.兒童從掌握知識經驗到心理機能發生變化,要經過一個大致相同的不斷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二)可變性

制約兒童心理發展的社會和教育條件的不斷變化構成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征的可變性。

(三)穩定性和可變性的統一

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征既有穩定性,又有可變性,它們的關系是相對的。

三、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

【2】簡述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劃分的必要性何復雜性。

答:(一)劃分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的必要性

兒童心理的發展客觀上呈現一定的階段性。

1.理論上,有必要對客觀存在的各個發展階段有清晰的認識,并做明確標志,即兒童心理學上所謂的對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的劃分;2.實踐中,對在教育實踐中的教師及有關兒童工作者,據劃分標準,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教育教學工作和其他有關工作。

(二)劃分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的復雜性

兒童心理發展階段明顯存在,但劃分復雜。

1.兒童心理發展是漸變式的、連續性的,各階段間無明顯界限;2.兒童心理發展受生理發展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其發展階段有一定可變性,這給科學地掌握劃分階段的標準帶來困難。

(三)現行對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的劃分

嬰兒期(0~1歲),又稱乳兒期,包括新生兒期(0~1月)、嬰兒早期(1~6月)、嬰兒晚期(6~12月);

先學前期(1~3歲),又稱幼兒早期;

學前期(3~6歲),又稱幼兒期,包括幼兒初期(3~4歲)、幼兒中期(4~5歲)、幼兒晚期(5~6、7歲);

學齡期(6、7~18歲)

四、有關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的幾個概念

(一)兒童心理發展的轉折期和危機期

1.轉折期:在兒童心理發展的兩個階段之間,有時會出現心理發曩在短期內突然急劇變化的情況,稱兒童心理發展的轉折期?!几拍睢?/p>

2.〖概念〗危機期:由于兒童心理發展的轉折期常出現對成人的反抗行為,或不符合社會行為準則的各種表現,所以有人把轉折期稱為危機期。

3.轉折期與危機期的關系:兒童心理發展的轉折期,并非一定出現“危機”,轉折期和危機期有所區別,轉折期是必然出現的,但“危機“卻非必然出現,在掌握規律的前提下,正確引導兒童心理的發展,。危機“會化解;危機期一般出現在轉折期。

(二)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期

1•容易形成某種心理特征或發展某種能力的時期,稱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期。主要表現在語言發展和感知方面。

(三)兒童心理發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

1.指兒童學習某種知識,形成某種能力、行為比較容易,兒童心理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几拍睢?/p>

2.兒童心理發展敏感期的形成:

【3】影響兒童心理發展敏感期的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1)與生理發展的加速期有關;

.(2)與兒童心理發展本身的狀態有關;(3)與兒童心理的整體發展有關。

(四)兒童心理的最近發展區

1.概念:兒童能獨立表現出來的心理發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導下能表現出來的心理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几拍睢?/p>

2.特點:最近發展區的大小是兒童心理發展潛能的標志,也是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標志,在兒童心理發展每一時刻都存在,同時又時刻都在變化,因人而異。

第二節

學前兒童心理發展各年齡階段的主要特征

一、人生第一年

兒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稱嬰兒期或乳兒期,是兒童心理開始發生和心理活動開始萌芽的階段,又是兒童心理發展最為迅速和心理特征變化最大的階段。因心理變化發展迅速又分3個階段:

(一)新生兒期(0~1月)

1.心理發生的基礎:驚人的本能。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懷抱反射、抓握反射、巴賓斯基反射、驚跳反射、擊劍反射、邁步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蜷縮反射。這些都是無條件反射,是建立條件反射的基礎。

2.心理的發生:條件反射的出現。條件反射的出現,使兒童獲得了維持生命、適應新生活需要的新機制,條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動,又是心理活動,其出現是心理的發生。新生兒期就在各種生活活動中學習,發展各種心理能力。因此,從孩子出生就要注意對他的教育。

3.認識世界的開始。兒童出生后就開始認識世界,最初的認知活動突出表現在知覺發生和視聽覺的集中;視聽覺集中是注意發生的標志;注意的出現,是選擇性反映,是人們心理能動性反映客觀世界的原始表現。

4.人際交往的開端。通過情緒和表情表現出交往的需要。

(二)嬰兒早期(1~6月)

這段時間心理的發展,突出表現在視聽覺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依靠定向活動認識世界,眼手動作逐漸協調。

1.視覺、聽覺迅速發展。半歲內的嬰兒認識周圍事物主要靠視聽覺,因動作剛剛開始發展,能直接用手、身體接觸到的事物很有限。

2.手眼協調動作開始發生。手眼協調動作,指眼睛的視線和手的動作能夠配合,手的運動和眼球的運動協調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東西。

意義:嬰兒用手的動作有目的地認識世界和擺弄物體的萌芽,是兒童的手成為認識器官和勞動器官的開端。

3.主動招人。這是最初的社會性交往需要。這時期要注意親子游戲的教育性。

4.開始認生。這是兒童認知發展和社會性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變化,明顯表現了感知辨別能力和記憶能力的發展;表現兒童情緒和人際關系發展上的重大變化,出現對人的依戀態度。

(三)嬰兒晚期(6~12月)

明顯變化是動作靈活了,表現在身體活動范圍比以前擴大,雙手可模仿多種動作,逐漸出現言語萌芽,親子依戀關系更加牢固。

1.身體動作迅速發展。抬頭、翻身(在半歲前學會)、坐、爬、站、走等動作形成。

意義:可以鍛煉四肢和背部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活動,促進大腦和小腦的神經的生長和發育;主動接觸外界事物,擺脫成人的懷抱,自己活動,擴大活動范圍、開闊了眼界,滿足了好奇心,促進兒童認知、情緒和人際交往的發展。

教育:安全保障下的玩具、游戲作用不可忽視。

2.手的動作開始形成。五指分工動作和手眼協調動作同時發展,這是人類拿東西的典型。五指分工,指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動作逐漸分開,活動時采取對立方向,坐爬動作利于它的發展?!几拍睢?/p>

除五指分工之外,手的動作發展還表現在:(1)雙手配合;(2)擺弄物體;(3)重復連鎖動作。

3.言語開始萌芽。這時發出的音節較清楚,能重復、連續。這時期的嬰兒已能聽懂一些詞。

4.依戀關系發展。分離焦慮,即親人離去后長時間哭鬧,情緒不安,是依戀關系受到障礙的表現。開始出現用“前語言”方式和親人交往,孩子理解親人的一些詞,做出所期待的反應,使親人開始理解他的要求。

二、先學前期(1~3歲)

這是真正形成人類心理特點的時期。表現:學會走路、說話,出現思維;有最初獨立性。高級心理過程逐漸出現,各種心理活動發展齊全。

1.學會直立行走。1~2歲獨立行走不自如,有其生理原因:

(1)頭重腳輕;(2)骨骼肌肉嫩弱;(3)脊柱彎曲沒完全形成;(4)兩腿和身體動作不協調。

2.使用工具。1歲半左右,已能根據物體的特性來使用,這是把物體當作工具使用的開端,孩子使用工具經歷一個長期過程,可能出現反復或倒退現象。

3.言語和思維的真正發生。人類特有的言語和思維活動,是在

2歲左右真正形成的。出現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象也開始發生。

4.出現最初的獨立性,人際關系的發展進人一個新階段,是開始產生自我意識的明顯表現,是兒童心理發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頭3年心理發展成就的集中體現。

三、學前期(3~5歲)

【4】(3~5歲)兒童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這是心理活動形成系統的奠基時期,是個性形成的最初階段。

(一)學前初期(3~4歲)在幼兒園稱小班,特點突出表現在:

1.最初步生活自理。幼兒園生活和生活范圍的擴大,引起心理發展上的各種變化,認識能力、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都迅速發展。

2.認識依靠行動。認識活動是具體的,依靠動作和行動進行,思維是認識活動的核心,即“直觀行動思維”。

3.情緒作用大。心理活動情緒性極大,認識過程主要受情緒及外界事物左右,不受理智支配。

4.愛模仿。模仿性突出,模仿也是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

(二)學前中期(4~5歲)

心理發展出現較大質變,表現在認識活動的概括性和行為的有意性明顯開始發展,具體表現在:

1.更加活潑好動;2.思維具體形象;3.開始接受任務;4.開始自己組織游戲。

(三)學前晚期(5~6歲)

【5】5~6歲兒童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幼兒園大班年齡,突出特點:

1.好問好學。幼兒在這時期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好奇心比以前深刻;

2.抽象思維能力開始萌發。大班幼兒思維仍是具體形象思維,但明顯有抽象邏輯思維萌芽;

3.開始掌握認知方法。出現有意地自覺控制和調節自己心理活動的能力,認知方面有了方法。運用集中注意的方法,有意記憶的運用。

4.個性初具雛形。有較穩定的態度、興趣、情緒、心理活動,思想活動不那么外露。

第三章

學前兒童注意的發展

第一節

注意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一、注意的概念

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執行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動的一種能動的積極的狀態?!几拍睢?/p>

特點:1.指向性:指在某一時刻人的心理活動選擇了某個對象而離開了另外一些對象,能使人有選擇地反映事物,從而獲得清晰印象。2.集中性:指同一時間內各種有關心理活動聚集在其所選擇的對象上;或這些心理活動深入于該對象的程度,即心理活動在一定方向上的強度和緊張度。

【論述】二、注意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一)注意的功能

1.選擇功能,使兒童對環境中的各種刺激做出選擇性反映并接受更多信息。

2.維持功能,使兒童心理活動對所選擇的對象保持一種比較緊張、持續的狀態,從而維持兒童的游戲、學習等活動順利進行。3.調節功能,使兒童能夠發覺環境變化,調整行為,為應付外來刺激作相應準備,從而能更好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

(二)注意與心理過程

1.注意與知覺的發展。凡是注意的對象,人們對該對象的知覺就最完全、清晰、突出;注意是感知的先決條件;注意是研究幼小嬰兒感知發展的指標。

2.注意與記憶的發展。注意使感知的信息進入長時記憶系統。注意發展水平低的兒童,記憶發展水平也低。

3.注意與堅持性的發展。注意能加強行動力量和堅持性。幼兒只有在集中注意時,才能堅持某一行動。注意力差的學生,不但智力發展受到影響,甚至影響到紀律、交際,形成道德不良。

4.注意與學前兒童的學習。注意是感知覺、記憶、思維等心理活動不可缺少的,是學習的先決條件,注意的范圍、穩定性、分配、轉移等品質的發展水平決定著學習的效果。

第二節

學前兒童注意發展的趨勢

兒童注意的發展主要表現在:注意活動本身性質的變化、注意對象的變化。

【1】簡述學前兒童注意發展的趨勢

答:一、定向性注意的發生先于選擇性注意的發生

1.定向性注意的發生。原始的定向反射是與生俱來的生理反應,也是兒童最早出現的最初級的注意。最初的定向性注意,主要由外物特點引起,即無意注意的最初形式。本能的定向性注意隨年齡增長占據的地位日益縮小,但不會消失。

2.選擇性注意的發生發展。選擇性注意,指兒童傾向于對一類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樣情況下對另一類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現象。選擇性注意在新生兒時已出現,其發展表現在兩方面:(1)性質的變化,由取決于刺激物的物理特性轉向刺激物對兒童的意義;(2)對象的變化,即范圍的擴大和對象的復雜化。

【2】二、無意注意的發生發展早于有意注意的發生發展

1.無意注意,指無預定目的,不需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產生的注意。無意注意與生俱來,但也有發展過程,表現在注意的性質和對象不斷變化;穩定性增長,對象范圍擴大。

2.有意注意,指有目的、有意識支配的、主動的注意,2歲以后開媾萌芽,幼兒期開始發展。有意注意的發展,使兒童注意發生變化,心理能動性增強。

第三節

各年齡階段學前兒童注意發展的特征

【3】一、新生兒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最初形態定向性注意出現。定向反射性注意在新生兒瓣出現,嬰兒期較明顯,成人也可觀察到,這是本能的無條件反射,也是無意注意的最初形態。

2.選擇性注意的萌芽,視覺偏愛法研究表明選擇性注意在新生兒期已經萌芽。視覺搜索運動軌跡的實驗,也證明了新生兒選擇性注意的萌芽。

【4】二、1歲前兒童注意發展的特征

主要表現在注意選擇性的發展上,其基本特征是:

1.注意的選擇性帶有規律性的傾向,這些傾向主要表現在視覺方面,也稱視覺偏好。

2.注意的選擇性的變化發展過程,從注意局部輪廓到較全面的輪廓;從注意形體外周到注意形體的內部成分。

3.經驗在注意活動中開始起作用。

【5】三、1~3歲兒童注意發展的特征

1.注意的發展和“客體永久性”認識密不可分;客體永久性:即能夠找到不在眼前的物體,確信在眼前消失了的東西仍然存在。在這之前,物體在兒童眼前消失,他就不再找,似乎物體已經不存在。是兒童處于智慧的萌芽階段的標志。

2.注意的發展開始受表象的影響;3.注意的發展開始受言語的支配;4.注意的時間延長,注意的事物增加。

【6】四、3~6歲兒童注意發展的特征無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漸發展。

(一)無意注意占優勢,其發展表現為: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無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2.與興趣和需要關系密切的刺激物,逐漸成為引起無意注意的原因。

(二)有意注意初步形成,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水平低、穩定性差,依賴成人的組織和引導,有如下表現特點:

1.幼兒的有意注意受大腦發育水平的局限;2.幼兒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環境,特別是成人要求下發展的;

3.幼兒逐漸學習一些注意方法;4.幼兒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動中實現的。

【論述】第四節

注意的規律與幼兒的活動

一、注意的選擇性與幼兒的活動

注意的選擇:指對環境中的各種刺激做出選擇性的反映,使兒童在一定的時刻選擇重要的或符合需要的對象,并做出清晰的反映。

1.注意的選擇性隨年齡增長而發展:一方面依賴生理成熟;一方面與后天的學習訓練,個人的知識經驗及興趣情緒有關。

2.教育意義:

(1)幼兒教育內容的安排,要適合已有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2)幼兒在注意物體特征方面存在個性差異;(3)幼兒注意選擇性可通過教育強化改變。

二、注意的范圍與幼兒的活動

注意的范圍:又叫注意的廣度,指人在比較短的時間性片斷中所能清楚地知覺到的食物的數量。

1.注意的范圍有一定的生理制約性,還取決于注意對象的特點及本人的知識經驗。

2.教育意義:

(1)提出具體而明確的要求,同一短時間內不能要求注意太多方面;(2)呈現掛圖或直觀教具時,數目不能太多,排列應當有序;(3)采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方法教學,幫助獲得知識經驗,擴大注意范圍。

三、注意的穩定性與幼兒的活動

注意的穩定性:指注意在集中于同一對象或同一活動中所能持續的時間,它是注意的一種重要品質,使幼兒游戲、學習活動等獲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證。

1.幼兒注意的穩定性與注意對象及幼兒自身狀態有關,隨年齡增長而增強。

2.教育意義:

(1)教育教學內容難易適當,符合幼兒心理發展水平;

(2)教育教學方式要新穎多變,富于變化;

(3)幼兒園大中小班作業時間應當有別,集體活動時間適當、內容多樣。

四、注意的分配與幼兒的活動:

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時間內,注意指向于兩種或幾種不同的對象與活動,及在同一時間內,同時注意兩個以上的事物或同時從事兩種以上的活動。

1.注意分配的基本條件就是同時進行的活動中,至少有一種達到自動化的熟練程度,還與注意對象的刺激強度、個人的興趣、控制力、意志力等有關。

2.教育意義:

(1)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與自我控制能力;

(2)加強動作或活動練習,使幼兒對活動熟練,做起來不必花費太多注意力和精力;(3)使同時進行的活動,在幼兒頭腦中形成密切的聯系。

第四章

學前兒童感覺和知覺的發展

第一節

感覺和知覺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一、感覺和知覺的概念

1、感覺: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刺激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屬簡單的心理現象,主要與生理作用相聯系。包括視、聽、嗅、味、膚、動與平衡等。

2、知覺: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食物的整體的反映。它以感覺為基礎,但并非感覺成分的簡單相加,而是對感覺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它反映刺激所代表的意義,受經驗影響,因此,對同一事物的知覺會有所不同。

【簡答】二、感覺和知覺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1.感覺和知覺是人生最早出現的認知過程;2.兩歲前兒童依靠感覺和知覺認識世界;3.感覺和知覺在3~6歲兒童的心理活動中占優勢;4.幼兒的記憶、情緒和意志也受感知覺的影響。

第二節

學前兒童感知發展的主要階段

一、原始的感知發展階段

感覺與生俱有,出生后不久,知覺就在感覺基礎上發展起來。在原始的感知發展階段,對刺激物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很低。

【簡答】二、從知覺的概括向思維的概括過渡階段

出生后第一年,嬰兒認識事物依靠知覺的恒常性,1歲后隨語言和思維的發展,知覺的概括水平逐漸提高;1歲多常按照某個事物的明顯特征來辨認物體;隨語言和思維的發展知覺的概括性逐漸向思維的概括性過渡。

三、掌握知覺標準和觀察力發展階段

3歲后,兒童對物體的知覺,漸漸和有關的概念相聯系,知覺活動已發展到能夠進行觀察。

第三節

學前兒童視覺的發展兒童視覺的發展表現在兩方面:視覺敏度的發展、顏色視覺的發展。

一、視覺敏度的發展

(一)視覺敏度的概念

精確地辨別細致物體或處于具有一定距離的物體的能力,也就是發覺一定對象在體積和形狀上最小差異的能力,即通常所說的視力。

【簡答】(二)視覺敏度發展的機制

1.晶狀體的變化調節;

2.中樞神經系統對視感覺的信號加以辨認;3.視覺系統突觸組織的發展是辨別能力發展的基礎;4.控制眼動的能力;

5.經驗的參與,即視知覺。

(三)視覺敏度發展的年齡特點

1.新生兒的視覺敏度,孩子出生后即能看見眼前東西,最佳視距在20cm左右;

2.嬰幼兒的視覺敏度,6個月內是視覺發展的敏感期,4個星期的嬰兒視力為20/60,8個星期為20/100,5~6個月為20/20。

(四)視覺敏度的測定

1.視力檢查表測定:一般的E字檢查表;專為兒童設計的圖形視力表;2.用簡單觀測方法。

【簡答】(五)影響嬰幼兒視力的因素

1.受遺傳和環境影響,視覺經驗是促進視覺發展的必要因素。影媳視力減退的條件:

(1)光線照明;(2)戶外活動和身體鍛煉;(3)坐姿不良。

2.兒童弱視:指在視覺發育障礙的一種常見病,弱視者實力達不到正常水平,兩眼不能同時注意一個目標,無立體感,不能判斷自身的空間位置,分不清物體離自己的原籍高低,定位不準確,不能完成精細動作。(1)表現;(2)成因;(3)治療。

二、顏色視覺的發展

1.顏色視覺:指區別顏色細致差異的能力,亦稱辨色力。

2.嬰兒的顏色視覺:嬰兒出生后第三個月開始區分紅、綠兩種光刺激,但不穩定,第四個月比較穩定。顏色視覺與顏色的明度、色調、飽和度有關。

3.幼兒顏色視覺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區別顏色細微差別能力的繼續發展,同時對顏色的辨別和掌握顏色名稱結合起來。3歲兒童不能認清基本顏色和區分各種顏色的色調。4歲區別色調細微差別的能力發展,開始認識一些混合色。5歲注意到色調、明度和飽和度,能辨別更多混合色。顏色辨別能力的發展,主要在于掌握顏色的名稱,主要依靠生活經驗和教育。

4.色盲是顏色視覺異常,可分為全色盲、全色弱、紅綠色盲和紅綠色弱4種。

第四節

學前兒童聽覺的發展

一、聽覺發展對兒童心理發展的意義

1.聽覺是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依靠聽覺辨認周圍事物發聲特點;

2.依靠聽覺感受音樂,學唱歌曲,欣賞樂曲,從而還得到美育的熏陶;

3.兒童與成人交往,特別是學習口語,必須依靠聽覺.聽覺對智力、個性發展也有影響。

二、兒童聽覺的發生

(一)胎兒對聲音的反應

胎兒對聲音有反應。據此,孕婦應多聽寧靜悅耳的音樂.避免過多噪音刺激。

(二)新生兒聽覺的發生

新生兒對不同的聲調,聲音的純度、強度和持續時間等都有不同的反應。

(三)聽覺與視覺協調活動的發生

1.聽覺和視覺很早就發展起來;2.持續、復合的聽覺刺激有助于視覺定向;3.聽覺刺激能導致視覺的習慣化;

4.嬰兒能識別同時出現的視聽覺刺激的一致性。

(四)新生兒的聽覺偏好新生兒愛聽人的聲音、母親的聲音、柔和的聲音、高音調的聲音。

三、嬰幼兒聽覺的發展

隨年齡增長,學習語言、接觸音樂環境和接受聽覺訓練的過程中,嬰幼兒的聽覺迅速發展:兒童的聽覺閾限值逐漸降低,聽覺感受性提高。

四、學前兒童聽覺的個別差異

出生后24小時內的新生兒,聽覺反應已可分五等,反應形式、強度也不同,存在音高差別閾限。

五、學前兒童聽覺的測定

1.觀察聽覺行為;2.簡易測聽;3.用儀器做聽力測查。

【簡答】六、聽力的保護與培養

(一)避免噪音污染

1.在家庭為幼兒創設安寧環境;2.在幼兒園教育孩子避免大聲喧嘩;3.采用吸音設備;4.用養花種草等凈化環境。

(二)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樂音和音樂活動都是幼兒發展聽覺的有力手段。

(三)通過學習語言發展聽覺在幼兒園,可組織專門訓練聽力的游戲,訓練聽力辨別力等。

七、聾兒聽覺康復的訓練

1.早期驗配助聽器

2.早期聽力訓練

(1)對聲音的感知和理解:在游戲中運用音響玩具、游戲,感官功能代償,音樂訓練等;

(2)對聲音的辨別:結合圖片、實物或模型,使聾兒感知不同事物發出的聲音。

第五節

學前兒童觸覺、動覺和痛覺的發展

一、學前兒童觸覺的發展觸覺是膚覺和運動覺的聯合。

(一)兒童觸覺的發生兒童出生就有觸覺反應,許多種無條件反射都有觸覺參加。

(二)口腔的觸覺

兒童出生具有口腔觸覺,且通過它認識物體。

(三)手的觸覺

1.觸覺探索主要通過手來進行,兒童出生就有本能觸覺反應;

2.視覺和手的觸覺協調,是半歲嬰兒認知發展的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觸覺探索的開始;

3.眼手協調出現的標志是伸手能抓到東西.表明兒童知覺達到了能知覺到物體的位置、手的位置、視覺指導手的觸覺活動。

二、學前兒童動覺的發展

動覺的發展使嬰幼兒動作越來越準確.動作感受性提高,有助于手控制自己的動作.而系統訓練有利于提高動覺感受性,提供聲音和視覺刺激物等作為信號.有助于提高兒童對動覺的意識。

三、學前兒童痛覺的發展

兒童痛覺是隨年齡增長而發展的,表現在痛覺感受性的提高。

1.疼痛發生的條件:

(1)傷害或過強刺激的刺激量;(2)痛覺閾限;(3)痛的情緒。

2.疼痛包括痛的感覺和痛的情緒,孩子疼痛的閾限隨年齡增長而降低。

第六節

學前兒童空間知覺和時間知覺的發展卒問知覺包括形狀知覺、大小知覺、方位知覺和距離知覺。

一、學前兒童形狀知覺的發展

(一)嬰兒的形狀知覺

1.很小的嬰兒已能辨別不同的形狀,具有對形狀的知覺的恒常性;

2.對物體形狀的視覺偏好。

(二)幼兒的形狀知覺

1.在視覺、觸覺、動覺的協調活動中,對幾何形體知覺的效果最好;

2.對幾何圖形辨別的難度由易到難,具順序性;3.形狀知覺和掌握形狀的名稱相結合;

4.形狀知覺在先,用詞概括形狀的能力在后;5.通過游戲可提高形狀知覺水平;

6.日常生活需要形狀知覺,也為形狀知覺發展提供條件。

二、學前兒童大小知覺的發展

1.嬰兒對物體大小知覺的恒常性已經形成;

2.視觸動覺的共同活動,利于幼兒對積木大小的知覺;

3.對物體大小知覺的發展,蘊含著辯證思維發展的萌芽。

三、學前兒童方位知覺的發展

1.嬰兒已有聽覺定位能力;

2.正常兒童主要依靠視覺定位;

3.幼兒方位知覺的發展主要和詞語所代表的方位概念結合;4.幼兒方位知覺的發展早于方位詞的掌握;

5.只能辨別以自身為中心的左右方位;6.方位知覺的發展是幼兒人學準備的重要內容;

7.方位知覺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對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別。

四、學前兒童距離知覺的發展

1.防御反應表明嬰兒已有距離知覺;2.嬰兒能夠區分物體與自己的距離;3.距離知覺的發展受經驗影響;

4.已有深度知覺,且受刺激模式和刺激條件的影響;,5.深度知覺的發展受經驗影響較大。

幼兒園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中。因深度知覺的發展不足而出現安全問題.教師要特別注意加強教育。游戲和體育活動能夠促進幼兒距離知覺、深度知覺的發展。

五、學前兒童時間知覺的發展

1.嬰兒主要依靠生理上的變化產生對時間的條件反射,即由生物節奏周期(生物鐘)所提供的時間信息而出現的時間知覺。

2.隨年齡增長,會產生與具體事物和事件相聯系的時間知覺,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觸到的周圍現象的變化。

3.逐漸能通過鐘表和日歷認識時間,把鐘表和日歷上的字符形象化。

4.6歲以后,能夠開始學習對持續時間進行估計。

5.幼兒時間知覺發展的方向是思維參與時間的知覺。即把時間知覺和時間概念聯系起來。

第七節

幼兒觀察的發展

【簡答】幼兒觀察的發展,表現在觀察的目的性、持續性、細致性、概括性以及觀察方法等方面。

一、觀察的目的性加強

幼兒觀察的目的性從低到高可分為三級:低級、中級、高級。

二、觀察的持續性延長

幼兒初期,觀察持續時間很短,其持續性和目的性有關。

三、觀察的細致性增加

經過系統的培養,幼兒觀察的細致性能夠有所提高。

四、觀察的概括性提高

對圖像觀察概括化可分四個階段:個別對象、空間聯系、因果聯系、對象總體。

五、觀察方法的形成

幼兒的觀察,是依賴于外部動作向以視覺為主的內心的活動發展。

1.幼兒的觀察是從跳躍式、無序的逐漸向有序性的觀察發展。

2.幼兒掌握觀察方法,需要教師指導和培養,如指導不當,反而阻礙幼兒觀察的發展。

3.成人的指導語,往往影響幼兒觀察圖畫的水平。

【論述】第八節

感知覺規律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

一、適應現象

1.感覺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結果而產生的感受性,會因刺激持續時間的長短而降低或提高,這種現象叫適應現象。

2.幼兒園各班活動室應有通風換氣設施和制度,以保證空氣清新。

二、對比現象

1.同一分析器的各種感覺會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感覺的對比,分先后對比和同時對比兩種。

教師在制作和使用直觀教具時,掌握對比現象的規律,對提高幼兒感受性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2.不同分析器的感覺,也會因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在視覺感性方面較明顯。

在組織幼兒觀察活動時,不應有喧嘩聲,教師的聲音也不應很大。

三、知覺中對象與背景的關系

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分離出來,受以下因素影響:

1.對象與背景的差別,包括顏色、形狀、聲音和強度方面的差別,差別越大,對象越容易從背景中分離。

教師要運用背景與對象關系的規律,教師的板書、掛圖和實驗演不,應當突出重點,加強對象與背景的差別;教材的重點部分,使用粗線條、粗字體或彩色筆,使它們特別醒目;教學指示棒與直觀教具的顏色不要接近。

2.對象的活動性。在固定不變的背景上,活動的刺激物易被知覺為對象。

據此,教師應盡量多地利用活動模型、活動玩具及幻燈、錄像等,使幼兒獲得清晰的知覺。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組合。在視覺刺激中.凡距離上接近或

形態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組成知覺的對象;在聽覺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時間上的組合,即“時距”的接近也是分離知覺對象的重要條件。

據此.教師繪制掛圖時,為突出需要觀察的對象或部位,周圍最好不要附加類似的線條或圖形。注意拉開距離或加上不同色彩;凡說明事物變化或發展的掛圖.更應注意每一個演進圖的距離;教師講課聲音應抑揚頓挫。

4.教師的言語與直觀材料結合。人的知覺是在兩種信號系統的協同中實現的。由于詞的作用可以使幼兒知覺的效果大大提高,直觀材料加上教師講解,幼兒才能很好理解。

據此,教師對直觀材料的區別,必須和言語講解結合起來。

第五章

學前兒童記憶的發展

第一節

記憶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1、定義: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識記、保持和恢復的過程。2、環節包括識記、保持、恢復?;謴陀职▋煞N形式:再認、再現(回憶)

【簡答】二、記憶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1、記憶與知覺的發展記憶在知覺的基礎上進行,而知覺的發展又離不開記憶。知覺中包括著經驗的作用。知覺的恒常性和記憶有密切關系。

2、記憶與想象、思維的發展兒童的想象和思維過程都要依靠記憶。記憶把知覺和想象、思維聯結起來,使兒童能對知覺到的材料進行想象和思維。兒童最原始的想象和記憶不易區分。

3.記憶與言語的發展兒童學習語言要靠記憶,兒童在語言交際過程中離不開記憶。

4.記憶與兒童情感、意志的發展記憶的發展影響兒童情感和意志的發展。記憶使情感豐富,意志活動穩定。

第二節

學前兒童記憶發展的趨勢

一、記憶的發生

(一)記憶發生的指標從認知心理學觀點看,記憶包括信息的輸入、存儲和提取過程。

判斷個體記憶發生的時間與所用指標有關。前語言時期兒童的記憶,一般采用三個指標:1.習慣化;2.條件反射;3.重學記憶。

(二)記憶發生的時間

1.習慣化不學而能。新生兒出生不久即出現對刺激物的習慣化,這是原始的記憶因素。2.自然條件反射發生于出生后10天左右;人工條件反射出生

1~3天的新生兒即可形成。采用指標不同,判定記憶發生的時間也稍有不同,但不論用何種方法或指標進行研究,都可肯定,新生兒期已經出現了記憶。

【簡答】二、學前兒童記憶發展的趨勢

(一)記憶保持時間的延長

1.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依次出現;2.記憶的潛伏期延長,即長時記憶保持的時間延長;

3.由“幼年健忘”到出現可保持終生的記憶。幼年健忘:指3歲前的兒童的記憶一般不能永久保持的現象。

(二)記憶提取方式的發展1.兒童最初出現的記憶全部都是再認性質的記憶;

2.整個學前期,再現都落后于再認;

3.再現在兩歲左右出現,再認和再現的差距隨年齡增長而縮小;

4.再認依賴感知;再現依賴表象。

(三)記憶容量的增加1.記憶廣度。

人類短時記憶廣度為7±2個信息單位(組塊),兒童不是一開始就具有人類記憶廣度的;2.記憶范圍擴大,指記憶材料種類的增多,內容的豐富,信息加工熊力增強;3.工作記憶能力增強。工作記憶:指在短時間記憶過程中,把新輸入的信息和記憶中原有的知識經驗來聯系起來的記憶。

(四)記憶內容的變化從記憶內容看,可分為運動記憶、情緒記憶、形象記憶和語詞記憶。

1.運動記憶(2周左右)。兒童最早出現的是運動記憶;

2.情緒記憶(6個月左右),新生兒已有明顯表現;

3.形象記憶(6~12個月左右)。依靠表象進行;表象:指過去感知而當前沒有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在頭腦中出現的形象。

4.語詞記憶(1歲左右).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逐漸發展。

【簡答】

三、記憶策略的形成

震憶策略的形成和記憶有意性的發展密切聯系.包括對記憶的計燃和使用記憶的方法。常見記憶策略有:1.反復背誦或自我復述;2.使記憶材料系統化;3.問接的意義識記。

第三節

各年齡階段學前兒童記憶發展的特點

1歲前兒童記憶發展的特點

(一)新生兒記憶的特點新生兒是記憶發生的時期,主要是短時記憶。

表現為對刺激的習慣化和最初的條件反射。

(二)出生后頭半年記憶發展的特點

1.長時記憶開始發生的階段(1~3個月);2.長時記憶有很大發展(3~6個月)。

(三)生后第二個半年記憶發展的特點

1.再現的潛伏期明顯延長(6~12個月);2.開始出現工作記憶(8個月左右)。

【簡答】二、1~3歲兒童記憶發展的特點

1.再認的內容和性質發生變化,再認形式的記憶發展較早。語言真正發生后,再認的內容和性質迅速發生變化。

2.符號表象記憶產生,1歲以后,由于語言發展,兒童得以用符號進行表征,從而產生符號表象記憶。

3.短時記憶出現重要變化,由于語言產生而發生重大變化。

4.出現初步的回憶,用行動表現出初步回憶能力:

(1)替成人找東西;

(2)延遲模仿:當刺激物出現后,不是立即模仿,而是過了一段時間后,突然出現模仿行動。

【論述】三、3~6歲兒童記憶發展的特點

到了幼兒期,記憶的水平顯著提高:無意記憶、機械記憶、形象記憶繼續發展。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記憶的意識性、理解性明顯提高,表現為有意記憶、意義記憶、語詞記憶和記憶方法繼續發展。這表明記憶發生了質的變化。

(一)意識性無意記憶占優勢,有意記憶逐漸發展(基本特點)。

1.無意記憶占優勢:

(1)無意記憶的效果優于有意記憶;(2)無意識記效果隨年齡增長而提高;(3)無意記憶是積極認知活動的副產物,不是直接接受記憶任務和完成記憶任務而產生,而是在完成感知和思維任務過程中的附帶結果。

幼兒無意識記的效果依賴于:

①客觀事物的性質;⑦客觀事物與主體的關系;③認知活動的主要對象或活動所追求的事物;④活動中感官參加的數量;

⑤活動動機。

2.有意記憶逐漸發展:

(1)有意識記在成人教育下產生;(2)有意識記效果依賴于對記憶任務的意識和活動動機;

(3)有意再現的發展先于有意識記。有意再現有三種行為類型。

(二)理解性

記憶的理解和組織程度逐漸提高。

1.機械記憶用得多,意義記憶效果好。

(1)機械記憶用得多,較多運用機械記憶,可能是因為:

①大腦皮質的反應性較強,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留下痕跡;

②對事物理解能力差,對材料不理解,不會進行加工,只能死記硬背,進行機械記憶。.,

(2)幼兒意義記憶的效果優于機械記憶,原因:

①通過對材料理解而進行,理解使材料和已有知識經驗聯系,把新材料納入已有知識經驗體系;

②機械記憶只把事物作為單個孤立的小單位來記憶,意義記憶使記憶材料互相聯系,從而把孤立的小單位聯系起來,形成較大單位或系統。

2.機械記憶和意義記憶都在不斷發展。年齡小的幼兒意義記憶比機械記憶效果高得多,隨年齡增長,差距縮小,主要是因為意義記憶向機械記憶滲透,機械記憶中加入了越來越多的理解成分。

(三)記憶內容

形象記憶占優勢,語詞記憶逐漸發展。

1.幼兒形象記憶的效果優于語詞記憶(形象帶有直觀性、鮮明性);

2.幼兒形象記憶和語詞記憶都隨年齡的增長而發展;

3.幼兒形象記憶和語詞記憶的差別逐漸縮小。

(四)記憶方法

記憶的意識性和記憶方法逐漸發展。

有意記憶和意義記憶的發展,意義記憶對機械記憶的滲透及其相互接近.都反映了幼兒記憶過程的自覺意識性和記憶策略、方法的發展。幼兒能夠對記憶材料加工使之條理化、系統化;使記憶形象和語詞聯系。

【論述】第四節

記憶的保持和遺忘規律在

學前兒童活動中的應用一、記憶的保持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

1.保持指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在頭腦中儲存和鞏固的過程,是識記和恢復(再認和再現)的中間環節。

2.保持是一個動態過程。

在保持階段.知識經驗會發生“量”和“質”兩方面變化.就“量”而言.隨時間推移逐漸下降,顯著表現就是遺忘;就“質”而言.因知識經驗、加工組織經驗的方式不同,回憶的內容會變化。有的內容變得簡略了、概括了.不重要的細節消失了;有的內容變得更加完整合理;而有的卻變得更加具體、夸張、突出。

學前兒童年齡小.大腦神經發育不夠成熟。知識經驗缺乏.更容易變化,忘事。因而對學前兒童記憶保持的要求不能太高,而應實事求是,符合記憶的心理年齡特點,教孩子學習知識,要注意鞏固率或識記后的保持率。

二、根據遺忘規律科學地組織復習

(一)遺忘

即對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再認或再現,或者再認或再現時發生錯誤。有幾種情況:不完全遺忘,能再認不能再現;完全遺忘,既不能再現也不能再認;臨時性遺忘,一時不能再認或再現;永久性遺忘,永遠不能再認或再現。

(二)遺忘的規律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是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的揭示了遺忘規律: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且遺忘的過程最初進展得快,以后逐漸緩慢,簡單說,就是“先快后慢”。

(三)科學地組織復習

1.及時復習;

2.合理分配復習時間。分散復習和集中復習相結合,復習方式多樣化,多種感官綜合運用;

3.利用記憶恢復的規律。幼兒有一種特殊的記憶恢復(回漲)現象。

這就要求我們指導孩子進行科學的分散復習,分散復習不是簡單重復,而要使復習方式多樣化,做到眼耳手腦并用。正確看待“回漲“現象,利用這一規律組織孩子學習、游戲。

三、排除影響“保持”的因素,科學地安排識記材料

(一)排除影響學習材料之間的干擾

1.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前(倒)攝抑制受前后兩種學習材料的類似程度、難度、時間安排及識記的鞏固程度等條件影響。

2.復習或學習時應注意:

(1)同一時間不能要求孩子學習識記內容太多;(2)要求孩子鞏固、牢記材料或事情。不能把內容、性質相近或相似的材料安排在一起學習或復習,而應交錯安排。先學習、鞏固一種,中間安排休息或學習另一種內容、性質完全不同的材料,以減少或防止干擾。

(二)排除疲勞的干擾

遺忘的另一種原因是識記時形成的暫時神經聯系,由于另一種活動的干擾而被抑制。因此要注意用腦衛生,以排除疲勞對記憶保特的干擾。

第六章

學前兒童想象的發展

第一節

想象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一、想象的概念

(一)想象的涵義

想象是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過程;形象性和新穎性是兩大基本特征;主要處理圖形信息,是以直觀形式呈現在人們頭腦中的表征,不是詞或符號;形成的新形象,可以是未曾感知過的,還可以是現實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有的形象,但都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二)想象的種類

1.據想象是否具有目的性,可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無意想象是一種沒有目的地、不自覺地想象某種形象的過程;

(2)有意想象是根據一定目的、自覺進行的想象。

2.據內容的新穎程度和形成方式,有意想象又可分為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

(1)再造想象是據語言文字的描述或圖形、圖解、符號等非語言文字的描繪,在頭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所形成的形象一般是以前已存在的;

(2)創造想象是據自己的創見,獨立地構造新形象的過程。它具有首創性、獨立性、新穎性等特點。

【論述】二、想象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一)想象與學前兒童的認知活動

1.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想象依靠頭腦中已有的表象,學前兒童頭腦中的表象是感知過的事物在頭腦中留下的具體形象。

2.想象和記憶密不可分。

(1)想象依靠記憶,記憶的表象越多,想象就越容易越豐富;(2)想象的發展利于記憶活動的順利進行,想象越豐富,水平越

高,越利于對識記材料的理解、加工、保持、回憶。

3.想象和思維關系密切,想象一端接近于記憶,另一端接近于創造性思維的階段。

(二)想象與學前兒童的情緒活動

1.想象能引發情緒;2.情緒影響想象,能引起想象過程或改變想象方向。

(三)想象與學前兒童的游戲活動

想象是象征性游戲的首要心理成分。

(四)想象與學前兒童的學習活動

1.想象是學前兒童學習必不可少的,沒有想象就無法理解、掌握新知識。2.想象的形象常常是幼兒行動的推動力。

第二節

學前兒童想象的發生及想象發展的一般趨勢

一、想象發生的年齡

1歲半至2歲兒童出現想象的萌芽,主要通過動作和語言表現出來。把日常生活中的行動遷移到游戲中去,就有想象成分的參與,當能用語言表達自己想象活動的時候,就明確客觀地說明了想象的出現。

【簡答】二、想象萌芽的表現和特點

兒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說是記憶材料的簡單遷移,表現為下列特點:

1.記憶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復活;2.簡單的相似聯想;3.沒有情節的組合。

【簡答】三、學前兒童想象發展的一般趨勢

一般趨勢是從簡單的自由聯想向創造性想象發展。具體表現在:

1.從想象的無意性,發展到開始出現有意性;2.從想象的單純的再造性,發展到出現創造性;

3.從想象的極大夸張性,發展到合乎現實的邏輯性。

第三節

學前兒童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發展

【簡答】一、無意想象的特點

1.想象無預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在游戲中想象往往隨玩具的出現而產生。

2.想象的主題不穩定,幼兒想象的過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響,想象的方向隨外界刺激的變化而變化,想象的主題容易改變。

3.想象的內容零散,無系統,主題無預定目標,不穩定,內容零散,所想象的形象之間不存在有機聯系。

4.以想象過程為滿足,不追求達到一定目的。

5.想象受情緒和興趣影響,幼兒想象不僅容易受外界刺激左右,也容易受自己的情緒和興趣的影響。

無意想象實際是一種自由聯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i只水平低.是幼兒想象的典型形式。

二、有意想象的萌芽和發展

有意想象在幼兒期開始萌芽,幼兒晚期有比較明顯的表現:

1.活動中出現有目的、有主題的想象;2.想象主題逐漸穩定;3.為了實現主題能克服一定的困難。

定勢想象實驗說明幼兒有意想象是需要培養的。成人在組織幼兒進行各種有主題的想象活動,啟發幼兒明確主題,準備有關材料時,成人及時的語言提示對幼兒有意想象的發展起重要作用。

第四節

學前兒童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的發展

再造想象在幼兒期占主要地位,創造想象在再造想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二者是根據想象過程的獨立性和想象內容的新穎性區分的。

一、學前兒童再造想象的發展

【簡答】(一)幼兒再造想象的特點

1.幼兒的想象常常依賴于成人的語言描述;2.幼兒的想象常常根據外界情境的變化而變化;

3.實際行動是幼兒期進行想象的必要條件。

【簡答】(二)再造想象在幼兒生活中占主要地位1.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相比,是較低級水平的想象。想象內容

主要有四類:①經驗性想象;②情境性想象;③愿望性想象;④擬人化想象。2.再造想象是幼兒生活所大量需要的。

(三)幼兒再造想象為創造想象發展奠定基礎

1.再造想象的發展。使幼兒積累了大量的想象形象,出現創造想象因素;

2.再造想象可以轉換為創造想象。

二、學前兒童創造想象的發展

創造想象的發生,表現為能獨立地從新的角度對頭腦中已有表象進行加工。具體表現為:獨立性。這類想象不是在外界指導下進行,不是模仿,受暗示性少;新穎性。它改變原先知覺的形象,擺脫原有知覺的束縛。

【簡答】(一)幼兒創造想象的發展及特點

1.最初的創造想象是無意的自由聯想,可以稱為表露式創造;

2.形象和原型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見模式上略有改造;

3.發展的表現在于:情節逐漸豐富,從原型發散出來的種類和數量增加,從不同中找出非常規性相似。

(二)幼兒創造想象發展的水平

有研究認為幼兒創造性的發展有6種水平:

1.最低水平:不能接受任務;2.能在圖片上加工,畫出圖畫,但物體形象只是粗線條的,只有輪廓,無細節;

3.能畫各種物體,已有細節;4.畫出的形象包含某種想象的情節;

5.據想象情節.畫出幾個物體,它們之間有情節聯系;6.按照新的方式運用所提供的圖形。

【簡答】隨生活、知識經驗的豐富及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幼兒創造想象水平逐漸提高。具體表現在:

(1)時常提出一些不平常的問題;(2)自編新故事;(3)創造性的游戲活動;(4)創造性的繪畫活動。

三、幼兒想象的夸張性

(一)幼兒想象夸張性的表現

1.夸大事物某個部分或某種特征;2.混淆假想與真實。

【論述】(二)幼兒想象夸張的原因

1.認知水平的限制;2.情緒的影響;3.想象表現能力的局限。

第五節

各年齡階段學前兒童想象的特點

【簡答】一、2~3歲兒童想象的特點

2~3歲是想象發展的初級階段,兒童想象的最初形態的特點如下:

1.想象活動完全沒有目的,想象活動開展前不能形成想象的表象;

2.想象過程進展緩慢;3.想象與記憶的界限不明顯,想象表象只是新情境的某些特征和舊形象的某些特征的等同或相似性聯想;4.想象內容簡單貧乏;5.想象依靠感知動作,動作有利于促進幼小兒童想象的進行;

6.想象依賴成人的語言提示,成人語言提示作用在于:

(1)使有關表象活躍起來;(2)豐富想象內容。

【練習】二、3~4歲兒童想象的特點

基本上是無意的,是一種自由聯想,主要表現:

1.想象活動沒有目的,沒有前后一貫的主題;2.想象內容零碎,無意義聯系,內容貧乏,數量少而單調。原因:

(1)想象受感知形象直接影響;(2)不追求想象成果,以想象過程為滿足。

【練習】三、4~5歲兒童想象的特點

無意想象中出現了有意成分,但仍以無意想象為主,具體特點:

1.想象仍以無意性為主,想象過程常隨感知形象、外來因素和自己情緒而變化;

2.想象出現了有意成分,表現在出現了有一定目的、一定范圍的自由聯系;3.想象的目的計劃非常簡單;4.想象內容較以前豐富,但仍然零碎。

四、5~6歲兒童想象的特點

有意想象和創造想象已有明顯表現:

1.想象的有意性相當明顯;2.想象內容進一步豐富、有情節;3.想象內容新穎性程度增加;4.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觀邏輯。

第七章

學前兒童思維的發展

一、思維的概念:指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映。

(二)特點

1.概括性。思維反映的是一類事物的共性和事物之間的普通聯系。2.間接性,思維是通過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理解和認識一些沒有被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關系的過程。

【練習】二、思維的發生發展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意義思維的發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重大質變。

1.思維的發生標志著兒童的各種認識過程已經齊全;

2.思維的發生發展使其他認識過程產生質變;

3.思維的發生發展使情緒、意志和社會性行為得到發展;

4.思維的發生標志著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出現。

第二節

學前兒童思維的發生

一、兒童思維發生的時間

兒童的思維發生在感知、記憶等過程發生之后,與言語真正發生的時間相同,即2歲左右。2歲前,是思維發生的準備時期。

二、兒童思維發生的標志—出現最初的用語詞的概括兒童概括的發生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1.直觀的概括,即感知水平的概括;2.動作的概括,即表象水平的概括;3.語詞的概括,即思維水平的概括。

【練習】第三節

學前兒童思維發展的趨勢

一、思維方式的變化

從思維發展的方式看.兒童最初的思維是直觀行動的,然后出現具體形象的,最后發展起來的是抽象邏輯的思維。

1.直觀行動思維,主要以直觀的、行動的方式進行,主要特點是:

(1)思維是在直接感知中進行的。(2)思維是在實際行動中進行的。

(3)典型方式是嘗試錯誤,主觀上無預定目的和行動計劃。

2.具體形象思維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頭腦中具體形象的聯想進行,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觀行動性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3.抽象邏輯思維是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和規律性聯系的思維,是通過概括、判斷和推理進行的,是高級思維方式,嚴格說學前期只有這種方式的萌芽。

【論述】二、思維工具的變化

思維發展中,動作和語言的作用不斷發生變化:動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語言的作用則由小到大,可分三個階段:

1.思維活動主要依靠感知和動作進行,語言只是行動的總結。

2.思維主要以表象為工具,邊做邊說,語言和動作不分離。在實際生活中,兒童對自己的行動結果不斷做出分析和評價,在此基礎上,逐漸出現表象形式的行動目標和行動計劃。

3.思維依靠語言進行,語言先于動作而出現,并起著計劃動作的作用。

據上述趨勢和特點,大致可以說:4歲前的幼兒思維是非常具體的,需要依靠直觀材料和動作進行;4歲后,主要依靠在頭腦里的具體形象進行。據此,在不同場合,據幼兒知識經驗、發展水平的不同,教師可用不同的教材教法;不熟悉的教學內容要多設直觀環境,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對有具體形象的教學內容,可主要依靠言語活動。

第四節

學前兒童思維發展的階段

【論述】皮亞杰的兒童智慧發展理論,把智慧、認識、思維作為同義語,認為“階段”的概念包括三個基本點:

1.前后階段順序不變,但可加速或推遲;

2.每個階段有相對穩定的認知結構,決定該階段的主要行為模式;

3.各階段前后連續,每個階段的結構是整合的,有整體性。

皮亞杰提出兒童智慧發展分三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運算階段。7歲前處于前兩個階段。

一、感知運動階段

它是兒童智力發展的萌芽階段,只能靠感知和動作適應外界環境。

(一)反射練習階段

1.天生的無條件反射帶有練習因素的不斷重復;2.天生的反射通過練習而鞏固;3.天生的反射得到發展。

(二)最初習慣階段又稱初級循環反應階段。

1.形成條件反射即習得性動作;2.初級的習得性動作變成自動性的動作,稱為習慣性動作或初級的循環反應。

(三)有目的動作形成階段又稱二級循環階段。

1.視動協調后進入這一階段,嬰兒開始抓弄所見到的一切物體;

2.動作、興趣相互影響,出現“循環反應”。

(四)方法和目的分化與協調階段

1.動作目的和方法開始分化,動作明顯地表現出它是達到目的的方法;2.動作目的與方法之間開始協調。

(五)感知運動智慧階段又稱三級循環階段。

1.能在偶然中發現新方法,已開始探索達到目的的新手段;

2.對偶然動作結果發生興趣,開始對這種情境反復試驗,不斷變換方法,試驗方法似乎帶有系統性。

(六)智慧綜合階段

是感知運動階段的終結和向前運算階段過渡。

1.用外部動作尋找新方法;2.用頭腦內部的動作達到突然理解和頓悟。

二、前運算階段又稱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動階段,又可分為兩個小階段:

1.前概念階段(象征性階段),思維開始運用象征性符號進行,出現表征功能。

(1)思維中的事物帶有一般性、概括性;(2)認為個別成分并不是在整體中;(3)常運用“轉導推理”;(4)是自我中心思維。

2.直覺思維階段,又稱半邏輯思維,既能反映事物的一些客觀邏輯,還受直接感知形象的影響。

3.運算階段和前運算階段主要區別:

(1)運算思維依概念進行,前運算思維依表象進行;

(2)運算思維有可逆性,前運算思維具單向性;

(3)運算思維具守恒概念,前運算思維沒守恒概念;

(4)運算思維逐漸非中心化,前運算思維只是自我中心;

(5)運算思維具靈活性,前運算思維具呆滯性、固定性、刻板性。

第五節

學前兒童思維發展的一般特點

學前兒童思維是由幼兒的直觀行動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性。

一、思維直觀行動性的發展

1.思維解決的問題復雜化;2.思維解決問題的方法概括化;3.思維中語言的作用逐漸增強。

二、思維的具體形象性

1.具體形象性思維的特點是具體性、形象性,思維的內容是具體的;依靠形象來思維。

2.幼兒具體形象性思維的派生特點:

(1)經驗性;(2)擬人性;(3)表面性;

(4)片面性;(5)固定性;(6)近視性。

三、思維的抽象邏輯性開始萌芽

表現在: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思維基本過程的發展、概念的掌握、判斷和推理的形成及理解能力的發展等方面。

第六節

學前兒童思維基本過程的發展

一、學前兒童分析綜合的發展

不同認識階段,思維分析、綜合有不同特點,對感知形象的分析綜合,屬感知水平的分析綜合,隨語言的作用增加,幼兒逐漸學會用語言在頭腦中分析綜合,但還不能把握事物復雜的組成部分。

二、學前兒童比較的發展

1.逐漸學會找出事物的相應部分;2.先學會找物體的不同處,再學會找相同處,最后學會找相似處。

三、學前兒童分類的發展

分類能力是邏輯思維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分類活動表現思維概括性水平。

(一)學前兒童分類的類型

1.不能分類;2.依感知特點分類;3.依生活情景分類;4.依功用分類;5.依概念分類。

【練習】(二)學前兒童分類的年齡特點

1.4歲以下兒童基本不能分類;

2.5~6歲,由不能分類到發展初步分類能力過渡,主要依據物體感知特點和情境聯系起來分類;

3.5.5~6.5歲,從依靠外部特點向依靠內部隱蔽特點分類的轉變;

4.6歲后,逐漸擺脫具體感知和情境性的束縛,能依物體的功能和內在聯系分類。

四、學前兒童概括的發展

處于從表面的、具體的感知和經驗的概括到開始進行某些內部的、靠近本質概括的發展階段。

第七節

學前兒童掌握概念的特點

一、學前兒童掌握概念的一般特點

(一)兒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1.向成人學習社會上已形成的概念。但兒童并不是簡單地、機械地接受成人所教的概念,而是把成人傳授的知識納入自己的經驗系統之中,經過概括而形成概念。2.生活實踐。兒童掌握概念也可能在生活實踐中進行。

(二)學前兒童概念的一般特點

1.內涵不精確,只反映事物外部的表面特征,而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征。

2.外延不適當,往往失之過寬或過窄,因而概念往往不準確或內容貧乏。

二、學前兒童掌握概念的類型和特點

(一)學前兒童掌握實物概念的特點

1.以低層次概念為主;2.以具體特征為主。以下定義為例,幼兒對實物概念所下定義可分7類(不會說、同義反復、舉出實例、一般非本質特征、說出重要特征、說出功用或習性、說出初步概念),又分4種水平(完全不會說、不會下定義、據具體特征下定義、接近下定義水平)。

(二)學前兒童掌握數概念的特點

1.學前兒童數概念的萌芽(經過辨數、認數、點數三個階段);2.幼兒數概念的發展(包括掌握數的順序、實際意義、組成三個成分);

3.幼兒數概念形成經歷口頭數數一給物說數一按數取物一掌握數概念四個階段。

(三)學前兒童掌握空間概念的特點

兒童空間、時間知覺發展較早,而掌握空間、時間概念較晚。兒童掌握空間概念和時間概念與掌握相應的詞相聯系。

1.較易掌握‘上下““前后”概念,較難掌握“左右”概念。這反映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即思維的直觀、固定、情景和不靈活性。2.掌握長度、面積和體積的特點:

(1)掌握長度概念。無長度守恒概念,依實物的形象判斷長短;

(2)掌握面積概念。掌握面積等分概念,只有對實物面積進行等分的概念,但任務水平也因題目不同而不同;

(3)掌握體積概念。單個物體體積的概念守恒出現較早,體積守恒概念沒真正形成。

【練習】(四)學前兒童掌握時間概念的特點

時間概念較抽象,時間不斷在流動,有一定的延續性和順序性,幼兒較難掌握時間概念。

1.對時間順序的概念明顯受時間循環周期長短的影響;2.對一日時間的延伸的認知低于當日之內時序的認知、對過去的認知低于對未來的認知水平;3.對時序的認知帶有固定性;4.以自身生活經驗作為時間關系的參照物;

5.時間概念的形成和時間詞語的說出相互促進,但不同步;

6.對時序的認知經四個連續發展的階段:

(1)不能對有關時問的刺激物歸類;(2)在知覺水平上做出分類;(3)能把某一特定的時序與具體生活事件聯系起來,并用故事的形式正確敘述先后發生的連續事件;(4)能夠擺脫具體的直觀的生活內容,把時間關系抽象概括出來,真正形成時間的概念。

(五)學前兒童掌握科學概念的特點

1.經過專門教學才能掌握;2.依靠親身經歷來領會概念的內涵;3.豐富日常概念可為掌握科學概念打基礎。

第八節

學前兒童判斷和推理的發展

【練習】一、學前兒童判斷發展的趨勢

1.判斷形式間接化。學前兒童的判斷從以直接判斷為主,開始向間接判斷發展。幼兒期大量依靠直接判斷,間接判斷通常需要推理,反映事物之間因果、時空、條件等聯系.制約思維的基本關系是因果關系;成人和幼兒的判斷在形式上是不同的,實質上反映了思維方式的不同。

2.判斷內容深入化。從判斷內容上看,首先反映事物的表面聯系,在幼兒期開始向反映事物本質聯系發展.即從直接判斷向間接判斷發展;幼兒能把客體的關系分解,并概括出來,開始反映概括的規律,分解的深度和概括性也就逐漸提高。

3.判斷根據客觀化。幼兒從以對生活的態度為根據向以客觀邏輯為依據發展,還要經過從事物的偶然性特征為依據過渡到以孤立的、片面的、不確切的原則為依據,然后開始一些正確的或接近正確的客觀邏輯判斷。

4.判斷論據明確化。從沒意識到判斷的根據過渡到開始明確意識到自己的判斷根據,說明思維的自覺性、意識性和邏輯性開始發展。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民主氣氛,讓幼兒敢于爭辯,對思維發展有益。

二、學前兒童推理的發展

(一)最初的轉導推理

兒童最初的推理是轉導推理,即從特殊事例到另一特殊事例的推理,是依靠表象進行的,不符合客觀邏輯。因為:

1.缺乏知識經驗;2.不會分類、概括。

(二)幼兒的演繹推理

3~7歲兒童三段論式邏輯推理的發展可分為5個階段:

1.不會運用任何一般原理;2.運用了一般原理,試圖引用一些從偶然性特征上做出的概括,來論證自己的答案;

3.運用了一般原理,這種原理已經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事物本質的特性,但只是近似的、不準確的,不能概括一切可能發生的個別情況,因而不能做出正確結論;4.不運用一般原理,卻能正確自信地解決問題;

5.會運用正確反映現實的一般原理,并能做出恰當結論。

(三)幼兒的類比推理

類比推理也是一種邏輯推理,在某種程度上屬于歸納推理,它是對事物或數量之間關系的發現和應用。

【練習】(四)幼兒推理發展的一般趨勢

1.推理過程隨年齡增長而發展。

2.推理過程可劃分為四級水平(0級,不能進行推理活動;I級,只能據較熟悉的非本質特征進行簡單的推理活動;Ⅱ級,提示條件下,運用展開的方式逐步發現事物本質聯系,最后做出正確結論;Ⅲ級,獨立、迅速、簡約的方式進行正確的推理活動)。

3.兒童推理方式由展開式向簡約式轉化。展開式:指兒童的推理是一步步進行的,進行緩慢,主要通過外部語言和動作表現出來。

推理水平的提高表現在:推理內容的正確性、推理的獨立性、推理過程的概括性及方式的簡約性等方面。

第九節

學前兒童理解的發展

【練習】兒童的理解主要是直接理解,即與知覺過程融合在一起,以后逐漸出現間接理解,通過一系列較復雜的分析、綜合活動進行。兒童對事物的理解趨勢:

一、從對個別事物的理解發展到對事物關系的理解

二、從主要依靠具體形象的理解發展到開始依靠語詞的理解

三、從簡單的、表面的理解發展到比較復雜的、深刻的理解

四、從情緒性的理解發展到比較客觀的理解

五、從不理解事物的相對關系發展到逐漸能理解事物的相對關系

第八章

學前兒童語言的發展

第一節

學前兒童言語的發生和發展階段

一、言語的概念

1.言語即個人使用語言的過程,包括理解別人運用的和自己運用語言的過程。通過言語活動互相交往,交流思想。兒童言語的發展,首先表現在掌握語言的能力不斷地提高,能夠越來越完善地運用語言來和別人交往。

2.語言是社會現象,是人類特有的交流工具,是交流的雙方共同使用的。每個民族都有其共同的語言,是社會歷史的產物。

3.言語活動依靠語言作為工具進行,兒童掌握語言的水平影響言語活動水平;語言是在人們的言語交流活動中產生發展的•某種語言不再被人的言語活動所使用,就會消失,如果兒童無言語活動機會,也就不能掌握語言。

【練習】二、學前兒童言語發生發展的趨勢言語活動包括:

1.對語言的接受,即感知、理解過程;2.發出語言,即說或寫。這兩種過程,不同步。其趨勢是:

1.語音知覺發展在先,正確語音發展在后;2.理解語言發生發展在先,語言表達發生發展在后。

【簡答】三、學前兒童言語發生發展的階段

(一)前言語階段(生后第一年)

1.言語發生的準備:

(1)說出詞的準備,包括發出語音和說出最初的詞:(2)理解詞的準備,包括語音辨別和對語詞的理解。

2.前言語階段的三個小階段:

(1)簡單發音階段(o~3個月);

(2)連續音節階段(4~8個月);

(3)學話萌芽階段(9~12個月)。

(二)言語發生階段(1~3歲)

1.言語發生的標志:說出最初的詞和掌握其意義。具體標志:

(1)用最不嚴格的標準衡量,初步理解詞的意義;

(2)持續地、自發地使用一些詞,且這些詞必須是成人語言中的

詞而非自造的;(3)詞帶有概括的意義,而不是只代表某一事物;

(4)掌握0個詞左右。

2.言語發生階段的兩個小階段:

(1)理解語言迅速發展階段(1~1.5歲);(2)積極說話發展階段(1.5~2、3歲)。

(三)基本掌握口語階段(2、3歲~6、7歲)

兒童在掌握語音、詞匯、語法和口語表達能力方面都迅速發展.為入學后學習書面語言打下基礎。

第二節

學前兒童語音的發展學前兒童言語的發展,主要是掌握口語的發展,首先是掌握語音。

一、語音的形成

兒童發出語音和語音感受性的發展有不同的順序,并非容易聽

(辨別)的語音都容易發出。語音形成階段:

1.出現嗓音(0~2個月);2.出現啊咕聲(3~4個月);3•出現喃喃語聲(4~8個月),又稱連續發音階段;

4.開始發出語音(9~12個月)。

二、語音模仿的階段

1•偶發性的單個模仿(從第2個月開始)。特點是:

(1)發聲傳染;(2)相互模仿;(3)偶發性模仿。

2.開始系統地模仿(在4到5個月左右)。3.能夠模仿新的發音動作(從8~9個月開始)。4.開始系統地模仿新語音(1歲后)。

一般地說,一歲前語音發展緩慢,1~1.5歲發展較快,1歲9個月語音發展基本成熟,但發音不流利、不準確。應注意:兒童語言發展的個別差異較大。

【練習】三、語首發展的順序

1.各民族兒童語音的發展有共同的普遍規律;

2.語音發展的擴展和收縮趨勢;

3.元音和輔音發展順序,元音和輔音同時出現,成熟時間也大致相同,在1.5歲時基本成熟。

【問答】四、幼兒掌握語音的特點和難點

1.幼兒期(3~6歲)是能夠掌握本民族全部語音的年齡;

2.發音錯誤的集中點:輔音、發音方式;

3.發音難點,在于掌握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原因是:(1)生理原因。生理上不成熟,不能恰當支配發音器官,不善于掌握發音部位和方法。(2)語言環境。主要是方言。

五、語音意識的發生

(一)語音意識發生的表現

從4歲開始,能夠把語音作為自覺意識到的對象,即語音意識明顯地發展起來。

(二)語音的自我調節機制

1.言語聽覺調節,聽覺上正確分辨語音;2.言語運動覺的調節;3.言語視覺調節。

第三節

學前兒童詞匯的發展

一、詞匯數量的增加

詞匯量是兒童言語發展的標志之一,是兒童智力發展的標志之~,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詞匯量增長有其客觀規律,有一致性,也有差異,具體到每個孩子更有個別差異。差異原因:

(一)計算詞匯量所用的指標不同

1.消極詞匯和積極詞匯,兒童言語的發生是理解詞先于說出詞;

2.理解詞的指標;

3.使用詞的指標.正確理解詞是掌握詞的較準確的指標,還應包括:

(1)持續使用某個詞而不是偶然說出;(2)自發使用而不是學舌;(3)使用的是通用的詞而不是自造詞;(4)使用的詞帶有概括意義。

(二)兒童的個別的差異

兒童生活條件不同對詞匯量有巨大影響。影響兒童詞匯量的生活條件包括:

1.時代的差異;2.民族語言和方言的差異;3.具體生活和教育條件的差異。

二、詞類的擴大

詞匯量從數量方面說明兒童詞匯量的發展,詞類范圍則可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兒童詞匯的質量。不同詞類抽象概括程度不同,虛詞意義較抽象,實詞代表具體的事物。數量方面,實詞是大量的;質量方面,掌握虛詞說明幼兒智力發展水平相對較高。

(一)幼兒對各類詞的掌握

1.幼兒掌握各類詞的順序:

(1)先實詞后虛詞;(2)對實詞,名詞一動詞一形容詞掌握較早。對其他實詞如副詞、代詞、數詞等掌握較晚;(3)對虛詞,如連詞、分詞、助詞、語氣詞等掌握較晚。

2.各類詞在兒童詞匯總量中的比例:

名詞占1/2,動詞占1/5~1/4,形容詞占1/10,其他詞類所占比例都相當小。3.幼兒期各類詞增長的比例:

(1)實詞在3~4歲增長速度較快;(2)虛詞則在4~5歲增長較迅速??偟恼f來:4~5歲是詞匯豐富的活躍期,5~6歲是言語表達能力明顯提高期。

(二)詞類的運用

幼兒詞匯中各類詞使用頻率的特點:

1.詞頻率最高的是代詞;2.使用名詞的頻率較高;3.使用動詞的頻率多于名詞。

三、詞義的深化

初步掌握詞時,往往對詞義理解不確切,所謂不確切有兩個特點:籠統、非常具體。

四、不同詞類詞義的掌握

幼兒對不同詞類詞義的掌握,有其具體特點。

(一)形容詞的掌握

使用形容詞的發展過程表現以下趨勢:

1.從物體特征到事件、情景的描述;2.從形容詞的簡單形式到復雜形式。

(二)指示代詞的掌握

幼兒對指示代詞的理解是以自身為中心的.參照點和幼兒自身中心一致時,幼兒較容易正確理解;當參照點和幼兒中心需要逆向轉換時,較難正確理解。

(三)人稱代詞的掌握

2歲前的兒童分不清“你”、“我”。

(四)量詞的掌握

3~4歲幼兒僅能使用少數量詞,且使用范圍過寬,注意不到量詞和名詞的搭配;5歲開始注意到名詞、量詞的搭配,但不能正確搭配,或把動詞代替量詞,或把形容詞代替量詞;或使用錯誤。

第四節

學前兒童對語法的掌握

一、句型的發展

1.從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1)不完整句,包括單詞句和電報句;

(2)完整句又可分為簡單句和復合句、陳述句與其他多種句型、無修飾句與修飾句。

2.從簡單句到復合句3.從無修飾句到修飾句;4.從陳述句到非陳述句

二、語句結構的變化

1.從混沌一體到逐漸分化,分化過程表現在三個方面

(1)表達內容的分化;(2)詞性的分化;(3)結構層次的分化。2.句子結構從松散到逐步嚴謹

3.句子結構由壓縮、呆板到逐步擴展和靈活

三、句子含詞量的增加

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說話所用的句子有延伸的趨勢,即句子的含詞量逐漸增加。

四、語法意識的出現

幼兒對語法的意識從4歲開始明顯出現。這時,幼兒會提出有關語法結構的問題,逐漸能發現別人說話中的語法錯誤。

【論述】第五節

學前兒童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

一、對話言語的發展和獨自言語的發生

1.兒童的語言最初是對話式的,只有在和成人互相交往中才能進行;

2.幼兒期對話言語有進一步發展,幼兒不但能夠回答問題、提出問題和要求,而且為了協調行動能夠在對話中與人商議、討論對事物的評價,對別人提出指示等;

3.對話言語的發展是和兒童與成人關系的變化.以及兒童活動的發展相聯系的;

4.獨白言語是在幼兒期產生的。是隨活動的豐富和發展,獨立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講述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需要而產生,同時也是認知能力特別是思維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產物。

3~4歲幼兒能主動講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在集體面前膽怯;4~5歲能獨立地講故事和各種事情;5~6歲能系統、大膽、自然、生動、有感情地講述。

二、情境言語的發展和連貫言語的發生

1.3歲前兒童的言語主要是情境言語;

2.3~4歲幼兒的言語仍帶有情境性;

3.4~5歲幼兒說話常是斷續的,不能說明事物現象、行為、動作間的聯系,只能說出一些片斷;

4.6~7歲兒童已能連貫、完整地說話,開始從敘述外部聯系到敘述內部聯系;

5.隨年齡增大,情境言語比重下降,連貫言語比重上升。

三、講述邏輯性的發展

主要表現在講述的主題逐漸明確,層次逐漸清楚。

1.3~4歲幼兒的講述常常主題思想不明確,層次不清;2.3~4歲往往是單純對現象的羅列,主題不突出,這時期言語表達的順序性、完整性、邏輯性發展較快,4~5歲差別不大;3.5~6歲兒童在看圖講述中往往過于具體和瑣碎,妨礙了突出主要的情節。4.對幼兒來講,單純積累詞匯是不夠的,幼兒講述邏輯性的發展需專門培養。

四、掌握言語表情技巧

1.語氣的掌握,語氣表示說話時的情感和態度的區別、說話人的狀態。2.口吃的心理因素:

(1)說話時過于急躁、激動和緊張,導致這種現象可能有兩種情況:

①頭腦中已經儲存了許多語言信息,說話時回憶語言模式的速度相對較快。而說出的語言速度相對較慢,二者時間差造成言語流的脫節;②開始說話后,找不到應有的語詞去繼續表達。

(2)幼兒口吃還可能來自模仿,不自覺地形成口吃習慣。矯正口吃的最重要的原則性方法是消除緊張。

【論述】第六節

學前兒童言語功能的發展

言語有兩種功能:一是交際功能;二是概括和調節功能。

一、兒童肓語交際功能的發展

在言語發生的準備階段,兒童交往,不依靠語言,而靠表情、手勢、動作等“體態語言”。

學前兒童言語交際功能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3歲前,主要是請求、回答和提問,主要使用對話言語、情境言語和不連貫言語。

第二階段:3~6歲,除請求和問答外,還有陳述、商量、指示和命令、評價等。與此相適應的是:連貫性言語、陳述性言語逐漸發展。

二、兒童言語概括和調節功能的發展

1.言語對心理發展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其概括和調節功能的發展;2.言語的參與,使學前兒童認識過程發生了質的變化;3.言語的概括功能,還可以改變對復合刺激物感知中刺激物強度的主次地位;4.言語對心理活動和行為的調節功能,使兒童有了心理的自我調節功能。

三、內部言語的發生發展(4歲以后)

內部言語:兒童身心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產物,是外部語言的內化,是思維過程的依靠,對心理活動有調節和控制的作用,幼兒內部語言的產生也是幼兒心理發展水平的一個質變。

(一)出聲的自言自語的出現

1.出聲的自言自語,是內部言語發展的初級形態,是在外部言語基礎上產生內部言語的過渡形態,它既有外部言語說出聲音的特點,又有內部言語對自己說的特點;2.從形式上看,內部言語的特點是不發出聲音的,幼兒不能控制和調節發音系統,因此,自言自語有從外部言語到內部言語過渡的性質;3.從功能看,內部言語的特點是不作為交流的工具,是對自己的言語,因此,又稱“自我中心言語”。突出表現出內部言語的概括和調節功能,幼兒不會獨立思考問題,而是依靠外界條件,特別是交談。因此,還不能產生內部言語。自言自語是一種思維過程,有指導行動的作用。伴隨活動而進行,帶有反映活動結果和行動中轉折點的作用,以后則出現在行動的開端,具有計劃和指引行動的性質;

4.幼兒的出聲的自言自語,也包含對別人說話的性質,最多出現在有與別人說話的要求,但又缺乏言語交往的實際可能性的時候,所以它既有外部言語又有內部言語的特性。

(二)幼兒自言自語的形式

游戲言語、問題言語。

1.游戲言語

特點:比較完整、詳細,有豐富的情感和表現力。作用:游戲中,用語言補充和豐富行動。

2.問題言語

特點:較簡單零碎,常在遇到困難時出現,或表現困惑、懷疑、驚奇等,當找到解決問題辦法時,也會用這種言語表示所采取的方法。4~5歲兒童,問題言語最為豐富;6~7歲只在遇到困難時才用“問題言語”。

出聲的自言自語是幼兒口語發展的一種形態,要正確對待,進行幫助引導他發展成真正的內部言語,不要斥責、阻止或嫌孩子嘟囔。

第七節

學前兒童書面言語的發生

書面言語活動包括認字、寫字和閱讀、寫話。認字、閱讀屬于接受性言語活動,寫字、寫話屬于表達性言語活動,兒童書面言語的產生是從接受性的言語活動開始的。

一、學前兒童識字的特點

(一)兒童學識字的過程

1.泛化階段;

2.識字階段;3.再現階段。

幼兒識字主要處于前兩階段,是對字的再認。對字的再現,實際上已經進入寫字階段,默寫階段。

(二)兒童認字的泛化階段

1.字是視覺形象,幼兒對視覺形象感知的發展服從于從籠統到具體的規律;2.幼兒最初把字當作圖譜。

(三)兒童識字階段

1.兒童多次接觸某個字或某些字時,他的感知活動從籠統到分化,就可以認識一些字;

.

2.幼兒識字特點:①容易混淆,對字形的細節難以分化;②對字義認識的概括水平低。幼兒容易認識的字的特征:

(1)字大、清楚;(2)與響亮的語音同時出現;(3)有形象作為辨認的支柱;(4)字形結構簡單;(5)多次重復;(6)與情緒和興趣相聯系。

二、學前兒童的閱讀準備—前閱讀活動

(一)看書—最初的閱讀活動

1.孩子幾個月就可以進行閱讀活動。最初的閱讀活動是看書,而非閱讀,孩子并非閱讀文字,而是拿書看,是母子共讀;

2.1歲左右,孩子情緒好的時候,有時也會自己拿著書看;3.3歲左右,孩子可培養起愛看書的習慣;

4.幼兒期的閱讀,基本以圖為主;水平高一點的,能認一些字,以圖為輔。這個年齡的閱讀往往是依靠上下文來讀,不一定認識每一個字。

(二)閱讀的準備

1.掌握有關詞匯;2.掌握語法和表達能力;

3.掌握基本閱讀技能:①翻書動作;②按頁翻書;③閱讀順序;

4.培養閱讀興趣。

三、學前兒童的書寫準備—前書寫活動

1.手的小肌肉協調性的發展。通過繪畫活動,提高畫線條的力度和流暢性,通過日常生活的自我服務和勞動任務培養手的靈活性和手眼協調能力;

2.對字形的空間知覺、方位知覺的發展。幼兒對空間知覺和方位知覺的發展不足,導致不能寫出正確字形。應在行動和動作的空間和方位知覺方面、形體的空間和方位知覺的辨別能力上進行培養;

3.對筆順的掌握;4.正確的執筆姿勢。

此外,書寫與識字能力的準備有關,寫字的準備與掌握語音的能力有關。幼兒期是書面言語發生的年齡,言語發展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口頭語言。

第八節

幼兒口語的培養

兒童的言語是在社會環境中通過言語實踐逐步發展起來的,口語培養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激發幼兒言語交往的需要

幼兒本身言語交往的需要,對其言語發展非常重要,兒童創造言語交往的條件包括以下方面:

1.親子之間的交往:

(1)照料孩子過程中,及早對孩子說話;(2)養成對孩子言語的敏感性;(3)善于傾聽幼兒談話。

2.同伴之間的言語交往:

(1)讓幼兒積極與同伴交往,同伴共同活動中,會自然地用言語交往;

(2)同伴的言語溝通和互學語言,比與成人更容易。

3.師生之間的言語交往:

(1)教師要特別注意創造言語交往條件,日常生活相處中有意識地多和幼兒交談;(2)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言語活動的雙向交往。

二、講究教法

兒童學習語言的兩條途徑:一是模仿;二是強化。

1.模仿,有即時模仿和延遲模仿兩種。要在語音、語法、詞匯方面提供正確榜樣。

2.強化,有正強化和負強化兩種。強化原則多用于指導孩子學說話、練習說話和糾正不良的說話習慣。

良好的教法就是使幼兒獲得正確使用言語示范和有正確指導的練習,練習是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強化的過程,模仿和練習都不是機械重復,應幫助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學習語言。

【問答】三、鼓勵言語創造性

兒童學習、使用語言中的創造性不可低估,在言語活動中,有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模仿和創造性相結合。兒童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去創造。兒童在學習語言中的積極性、創造性表現在:對成人言語活動的反饋中,會暗示甚至影響成人特別是父母對他所用的語言,最突出的表現:往往是成人先模仿兒童的發音、用詞和表達方式,然后再是兒童模仿成人或受到強化。成人對幼兒說話的特征:

1.語音、語調特征:(1)高音調;(2)夸張的語調。

2.句法特征:(1)句子較短;(2)較少修飾形式;(3)較少復合句、從屬句,層次較少;(4)實詞較多,虛詞較少。

3.語句特征:(1)較多疑問句和祈使句;(2)言語較清晰、較流利;

(3)較多重復。

四、培養“前讀寫”興趣

幼兒期在書面語言方面處于準備期。此期在為讀寫作準備中,應以培養前讀寫興趣為重點.對讀寫要求不要過于嚴格,多鼓勵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肯定他們的學習態度和成績。

第九章

學前兒童情緒的發展

第一節

情緒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一、情緒對學前兒童心理活動的動機作用

情緒是心理活動的伴隨現象或副現象;還是人的認識和行為的喚起者和組織者,這在學前兒童身上更為突出。

情緒對學前兒童心理活動和行為動機的作用非常明顯。情緒直接指導著學前兒童的行為,愉快的情緒往往使他們愿意學習,不愉快導致各種消極行為。

同樣是學說話,在不同情緒影響下,學習效果并不相同。到了學前晚期,情緒對行為的動機作用仍然相當明顯。

強制會使孩子們產生不良情緒,而適合幼兒需要的措施,則使他們產生良好的情緒從而表現出積極的行動。

【論述】二、情緒對學前兒童認知發展的作用

情緒和認知是密切聯系的,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學前兒童心理過程中也有明顯的表現。兒童的情緒隨著認知的發展而分化和發展;情緒對兒童的認知活動及其發展起著激發、促進作用或抑制、延遲作用。

學前兒童認知過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以無意性為主,而無意性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受自身情緒所左右。

1.情緒對兒童認知和智力發展的作用:

(1)情緒狀態對嬰幼兒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響;。

(2)在外界新異刺激作用下,嬰幼兒的情緒可以在興趣和懼怕之間浮動。這種不穩定狀態,游離到興趣一端時,激發探究活動,游離到懼怕一端時,則引起逃避反應;

(3)愉快強度與操作效果之間的相關為倒“U”字形關系,即適中的愉快情緒才使智力操作達到最優,這時起核心作用的是興趣;、

(4)懼怕和痛苦的程度與操作效果之間為直線關系,即懼怕和痛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

?

(5)強烈的激情狀態或淡漠無情,都不利于兒童的智力探究活動,興趣和愉快的交替,是智力活動的最佳情緒背景,懼怕和痛苦對兒童智力發展不利。

2.對記憶有美感、情調色彩的詞識記和保持效果優于有惡感色彩的詞。

3.對語言發展,兒童最初的話語大多是表示情感和愿望的,此時言語的情感功能和指物功能不分;用情緒激動法可以促進兒童掌握某些難以掌握的詞。

三、情緒對學前兒童交往發展的作用

情緒對人類適應環境有重要作用,在人類進化史上,情緒曾起過這種作用,嬰兒最初的情緒表現,有幫他適應生存的作用。嬰兒生存靠成人,天生的情緒反應能幫助他呼喚和影響成人,使得到照顧。

兒童對環境的適應主要通過交往。兒童的情緒在出生后日益社會化。直到幼兒期,情緒仍然是適應環境的工具,即交往工具。

成人對新生兒的了解,幾乎完全依靠他的表情動作。兒童在掌握語言之前,主要以表情作為交往的工具。在幼兒期,表情仍然是~種重要的交流工具,其作用不下于語言。幼兒常常用表情代替語言回答成人的問題或用表情輔助自己的語言表述。

情緒表達的再現早于語言表達,嬰幼兒主要通過面部表情及肢體活動,即身體和四肢的動作和活動,來表達情緒。在言語發生后,則通過言語活動和表情動作一起來表達情緒。

情緒作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點是有感染性。在嬰兒期,情緒的感染作用尤為突出。對嬰幼兒的情緒感染,往往比語言的作用要大。

情緒能成為交往工具是因為情緒有信號作用,能夠向別人提供信息交流,情緒往往不是單向的表達,而大多數是有溝通對象的。

四、情緒對學前兒童個性形成的作用

兒童情緒的發展趨勢之一是日趨穩定。大約5歲以后,情緒的發展開始進入系統化階段。幼兒的情緒已經比較高度的社會化,他們對情緒的調節能力也有所提高。加之幼兒總是受著特定的環境和教育的影響,這些影響經常以系統化的刺激作用于幼兒,幼兒也逐漸形成了系統化的、穩定的情緒反應。

成人對待幼兒不同的情緒態度、成人長期潛移默化的感染和影響,使幼兒形成對事物的不同的比較穩定的情緒態度。

情緒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閾限。有些孩子經常處于某種情緒體驗的低閾中,他們在和其他兒童或成人交往時,不可避免地形成某些特有的情緒反應,情緒過程日益穩定化,逐漸變成情緒品質。情緒的品質特征,是個性的性格特征的組成部分。當情緒與認知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傾向時,就形成了基本的個性結構,一歲前,嬰兒的情緒發展影響到他早期的智力發展和個性特征的形成,甚至影響到日后以至成人后的行為。早期的情緒損傷,則可能導致怪癖的性格和異常行為。

第二節

兒童情緒的發生和分化

一、原始情緒反應

1.本能的情緒反應

兒童出生后,立即可以產生情緒表現,新生兒哭、安靜、四肢劃動等,可稱為原始的情緒反應。特點是,它與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有直接關系;身體內部或外部的刺激都可引起情緒反應,不同民族的嬰兒有共同的基本面部表情模式,說明原始情緒是人類進化的產物。

2.原始情緒的種類

行為主義創始人華生提出天生的情緒反應有三種:怕、怒、愛

(1)怕,怕兩件事:一是大聲;二是失持;

(2)怒,限制活動會激怒嬰兒;(3)愛,撫摸嬰兒皮膚,抱他,都會產生愛的情緒,特別是撫摸皮膚的敏感區域。

二、情緒的分化

嬰兒情緒的發展表現為情緒的逐漸分化。初生嬰兒的情緒是籠統不分化的,1歲后逐漸分化,兩歲左右,已出現各種基本情緒。

1.加拿大心理學家布里奇斯的情緒分化論和0~2歲兒童情緒分化模式;

2.我國心理學家林傳鼎認為新生嬰兒已有兩種完全可以辨得清的情緒反映,即愉快和不愉快。都是與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有關的表現;

3.美國心理學家伊扎德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腦的發育,情緒逐漸分化為人類的9種基本情緒。

第三節

學前兒童情緒發展的一般趨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社會化、豐富和深刻化、自我調節化。

【練習】一、情緒的社會化

1.情緒中社會性交往的成分不斷增加;

2.引起情緒反應的社會性動因不斷增加;

3.情緒表達的社會化。

二、情緒的豐富和深刻化

從情緒所指向的事物來說,其發展趨勢是越來越豐富和深刻。情緒的豐富指:情緒過程越來越分化;情緒指向的事物不斷增加。

情緒的深刻化指:它指向事物性質的變化,由指向事物表面到指向事物的內在特點。

產生憤怒的動因有:

1.生理習慣的問題;2.與權威的矛盾問題;3.與人的關系問題。

各情況依次發生在2歲以下、3~4歲和4歲以上。

【簡答】根據情緒與認知過程的關系,情緒的發展可分為若干種水平:

1.與感知覺相聯系的情緒。與生理性刺激相聯系的情緒多屬此類;

2.與記憶相聯系的情緒。兒童的許多恐懼情緒都是后天學來的;

3.與想象相聯系的情緒。同情感也和記憶與想象有關;

4.與思維相聯系的情緒。幽默感是一種與思維發展相聯系的情緒體驗,是作為高級情感的理智感的萌芽;

5.與自我意識相聯系的情緒。與意識相聯系的情感體驗,是典型的社會性情緒,是人際關系性質的情感體驗。

【問答】三、情緒的自我調節化

從情緒的進行過程看,其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受自我意識的支配。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幼兒對情緒過程的自我調節越來越強。這種發展趨勢表現在三個方面:1.情緒的沖動性逐漸減少;2.情緒的穩定性逐漸提高;3.情緒從外露到內隱。

第四節

學前兒童的基本情緒表現

一、哭

兒童出生后最明顯的情緒表現就是哭,哭代表不愉快的情緒??拮畛跏巧硇缘?,以后逐漸帶有社會性,幼兒哭已經主要表現為社會性情緒了。

新生兒啼哭的原因,主要是餓、渴、冷、痛和想睡覺等,也還有其他刺激。周期性的哭,是新生兒在表達內在的需要,也是一種放松,也可能是一種調劑的力量,刺激太多也哭,刺激過多使孩子疲勞,媽媽過分焦慮,也會使孩子愛哭。媽媽心情不好,孩子哭得較多。

嬰兒啼哭的表情和動作反映出來的情緒日益分化。隨著孩子長大,啼哭的誘因增加。

二、笑

兒童的笑,比哭發生得晚,是愉快的表現。從發生看,可分為:自發性和誘發性的笑;不出聲和出聲的笑;無差別的笑和有差別的笑等。

(一)自發性的笑和誘發性的笑

1.自發性的笑:睡眠中的笑;清醒時的笑;2.誘發性的笑,最初也發生于睡眠時間。

(二)不出聲的笑和出聲的笑

3~4個月前的嬰兒只會微笑;3~4個月才會笑出咯咯聲。

(三)無差別的笑和有差別的笑

4個月的笑是不分對象的,無差別的笑;4個月左右,嬰兒出現有差別的微笑,是最初社會性微笑發生的標志。

三、恐懼

恐懼的分化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1.本能的恐懼;2.與知覺和經驗相聯系的恐懼;3•怕生。是對陌生刺激物的恐懼反應,與依戀情緒同時產生,一般在6個月左右;4.壓力感。行為方面的壓力、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壓力、安全方面的壓力。

第五節

學前兒童高級情感的發展

一、道德感

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別人的舉止行為是否符合社會道德標準而引起的情感,形成道德情感是比較復雜的過程。

隨著自我意識和人際關系意識的發展,學前兒童的自豪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友誼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感等,也都發展起來。

二、美感

美感是人對事物審美的體驗,它是根據一定的美的評價而產生的。兒童對美的體驗也有一個社會化過程。嬰兒從小喜好鮮艷悅目的東西以及整齊清潔的環境。

三、理智感

理智感也是人所特有的情緒體驗。這是由是否滿足認識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這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高級情感。兒童理智感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環境的影響和成人的培養,適時地給幼兒提供恰當的知識,注意發展他們的智力,鼓勵和引導他們提問等教育手段,有利于促進兒童理智感的發展。

第六節

學前兒童情緒的培養

一、營造良好的情緒環境

嬰幼兒情緒發展主要依靠周圍情緒氣氛的熏陶。因此要:

1.保持和諧的情緒氣氛;

2.建立良好的親子情和師生情。

二、成人的情緒自控

對孩子的愛,是孩子情緒發展的必要營養,成人要給孩子以愉快的、穩定的情緒示范和感染。

1.家長要避免喜怒無常,不溺愛和吝惜愛;

2.教師把憂傷留在教室外,情緒飽滿地進課堂,理智對待每個幼

兒的情緒和態度。

三、采取積極的教育態度

【論述】從教育的角度,結合實際對孩子情緒的培養闡述。

1.肯定為主,多鼓勵進步;2.耐心傾聽孩子說話;3.正確運用暗示和強化。

四、幫助孩子控制情緒

1.轉移法;2.冷卻法;3.消退法。

五、教會孩子調節自己的情緒表現

1.反思法;2.自我說服法;3.想象法。

第十章

學前兒童動作和意志行動的發展

第一節

學前兒童動作的發展

【簡述】一、兒童動作的發展與意志行動的發展

1、兒童小動作發展較早,出生時眼球就會活動,眼睛會看東西;

2、兒童出生1~2年才會自如走路,其間經過抬頭、翻身、坐、爬、站等學習過程;

3、兒童動作的發展和心理的發展關系密切,主要是由神經系統的高級中樞支配,而中樞神經系統是人的心理活動所在;

4、意志行動和兒童動作的發展關系更密切,沒有基本動作的發展,不可能產生意志行動,而沒有意志的參與,即有意性調控,動作不可能發展、完善。

二、兒童動作發展的規律

兒童動作發展有自身的客觀規律。每個孩子動作發展順序遵循客觀規律,每種基本動作發展的時間大體相同;對年幼特別是2歲前兒童的動作訓練,對動作發生時間早晚的影響是有限的。兒童動作發展規律有:

1.從整體到局部的規律;兒童最初的動作是全身性的、籠統的、彌漫的,以后逐漸分化、局部化、準確化和專門化?!几?/p>

2.首尾規律;兒童動作的發展,先從上部動作開始,然后到下部動作。

3.近遠規律;兒童動作的發展先從同步和去干的動作開始,然后發展雙臂和腿部的動作,在后是手的精細動作。

4.大小規律;動作可以分為粗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兒童動作的發展,先從粗大動作開始,而后才學會比較精細的動作。

j.無有規律。嬰兒最初的動作是無意的,以后越來越多地受到心理有一的支配。

三、學前兒童動作發展的階段

兒童動作發展分四個階段,前三個階段處于學前期。

1.反射階段(o~4個月),有許多不受意識支配的本能動作,即無條件反射;

2.最初動作階段(4個月~2歲),掌握人生最初的、起碼的、基本動作的階段;

3.基礎動作階段(2~7歲),能控制自己的肌肉系統,保持穩定性,能自由運動.是兒童獲得大量運動經驗的時期;

4.專門化動作階段(7~14歲),動作處于轉變、應用和終生使用階段,這階段的動作,把前一階段孤立的、分開的動作的基本因素聯結起來,形成各種專門化動作技能。

四、學前兒童基礎動作的發展

(一)基礎動作的模式

1.基礎的移位動作,如走、跑、跳等;

2.基礎的操作性動作,如投擲、接住、踢、擊等;

3.基礎的穩定性動作,如靜態平衡、動態平衡、軸心動作等。

(二)基礎動作發展的順序

1.基礎移位動作能力的發展;2.基礎操作性動作能力的發展;3.基礎穩定性動作能力的發展。

(三)基礎動作發展的小階段

1.起始階段;2.初級階段;3.成熟階段。

第二節

意志行動的發展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一、意志和意志行動

(一)意志

指成人按照預定目的,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的心理過程。包括三個基本特征:

1.明確的目的;2.意識調節行動;3.克服困難。

(二)意志行動

意志是通過行動表現出來的。學前兒童的意志過程,由于生理發育和整個心理活動發展水平的限制,處于低級階段,往往表現為直接外露的意志行動,意識內化的水平低。

【論述】二、意志行動與學前兒童認識過程有意性的發展(作用)

意志行動與認識過程不可分:

1.意志是在認識過程的基礎上形成的,意志過程以認識過程為前提;

2.認識過程有意性也是意志過程的成分,兒童意志的發生發甓意味著認識過程的有意性的發生和加強,也就是認識過程發展水平的提高。

三、意志行動與學前兒童情緒的發展

1.在意志行動中,為達到預定目的,無論是遇到外部障礙或是克服內部障礙〖概念〗,以及目的能否實現,都會引起積極爭取或拒絕的態度,即產生情緒;

2.情緒是人的活動的一種內部動力,對意志行動作用可以是鼓舞,也可以是阻撓;

3.學前兒童高級情感的發展,特別是理智感的發展,正是意志對情感調節作用的表現。

四、意志行動的發展與學前兒童心理活動系統的形成意志是成體系的活動,其產生和進行過程,包含著復雜的成體系的心理結構,意志體系的形成取決于行動動機的組織程度,動機的體系決定人的行動的目的和方向。

動機體系是變化發展的,不同年齡、不同場合,動機的關系可以發生變化,不同動機的主次地位可以發生轉換,但意志活動總與動機體系相聯系,主要地位的動機決定著意志行動的目的和方向。

第三節

學前兒童意志的萌芽

一、學前兒童有意運動的發生及其特點

(一)有意運動在無意運動的基礎上發生

有意運動又稱隨意運動,它是意志的基本組成部分。有意運動是在無意運動(即不隨意運動)的基礎上發生的。

【練習】(二)有意運動的特點

有意運動是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主動去支配自己的肌肉運動,例如,伸手去拿杯子,用腳去踢球等等,它是意識到的運動。

有意運動是條件性的動作反應。有意運動有兩個特點:

1.有意運動是后天學會的;

2.有意運動是自覺意識到的主動的運動。

(三)手眼協調動作的發生

人所特有的手的動作和直立行走都是有意運動,是兒童在人類社會生活環境影響下,由成人教育而逐漸掌握的。

手眼協調動作的發生,是兒童有意動作發生的主要標志,也是孩子有目的地認識世界和擺弄物體的萌芽。

手眼協調動作的發展經歷以下階段:

1.動作混亂階段;2.無意撫摸階段;3.無意抓握階段;4.手眼不協調的抓握;5.手眼協調的抓握。

(四)直立行走動作的發展

孩子的直立行走動作,也是在無意動作基礎上逐漸產生的。身體動作發展的順序是抬頭、翻身、坐、爬、站、走。

二、學前兒童意志行動的萌芽

意志行動是一種特殊的有意行動,其特點不僅在于自覺意識到行動的目的和行動過程,而且在于努力克服前進中的困難。因此,兒童行動的自覺意識性的發展,要經過比較長的過程。整個學前期,兒童的意志行動也只是處于比較低級的階段。

1.最初的習慣性動作;2.最初的有意性和目的性;3.意志行動的萌芽。

第四節

幼兒意志行動動機的發展

幼兒意志行動目的和動機發展的趨勢和特點是:

一、自覺的行動目的開始形成

幼兒期是自覺行動目的開始形成的時期,其發展經過是:

1.缺乏明確目的;2.外來目的起重要作用;3.自覺的行動目的逐漸形成;

4.有了比較明確的行動目的。

從意志行動開始發展的時候,就要使幼兒把意志能力和良好意志品質結合起來,防止任性等不良意志品質產生。

【簡答】二、動機和目的的關系出現間接化

根據動機與目的關系之不同,可把動機分為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幼兒行動的動機往往是直接動機,動機與目的往往是一致的;學習和勞動活動的出現,主要是間接動機。

幼兒行動動機和目的的關系所發生的變化,是從直接動機為主向間接動機為主的方向發展。當兒童正式入學以后,學習成為他們的主要活動。在嚴肅的學習過程中,動機和目的的關系是間接的,學習是目的,是行動的預期結果。但是學生并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的動機是成為建設祖國的人才。在人的勞動實踐中,動機和目的的關系都是間接的。幼兒期是動機和目的關系開始出現間接化的時期。

第五節

學前兒童堅持性的發展

堅持性是指在較長時問內連續地自覺按照既定目的去行動。在堅持性中,可以看到行動目的和動機的發展水平及其作用,又可以看到兒童克服困難的能力和狀況。

一、幼兒的堅持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

研究證明,l歲半至2歲的兒童,已經出現堅持性的萌芽。幼兒的堅持性隨年齡增長而提高。

二、幼兒堅持性發展的關鍵年齡

3歲幼兒堅持性的發展水平很低,在某些條件下能夠開始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動,但是行動過程不完全受行動目的所制約,堅持時問極短,在實現目的的過程中,困難枯燥會使他們失去堅持完成任務的愿望和行動;許多情況根本不能接受堅持性任務。

堅持性發生明顯質變的年齡在4~5歲。堅持性發展變化最迅速的年齡,也是它受外界影響波動最大的年齡。

實驗表明:4~5歲是幼兒堅持性發展最快的年齡。也正是在這個年齡,外界條件對幼兒堅持性的影響最大。因此可以說,4~5歲星幼兒堅持性發展的關鍵年齡,應抓緊對這個年齡幼兒堅持性的培養。

第六節

影響學前兒童動作和意志行動發展的因素

兒童動作和意志行動的發展受許多因素的相互影響,在兒童生長的不同時期,各種因素對兒童動作和意志行動發展所起的作用又不完全相同。

【問答】一、遺傳因素

兒童身體發展是以遺傳素質為基礎的。遺傳素質對兒童動作發展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是兒童身體發展的基礎。動作是神經系統支配的骨骼、肌肉系統的活動,也與呼吸系統有關,因此動作的發展.與整個身體的發展有密切關系。在體格發育上,遺傳因素占相當大的比例;動作能力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遺傳決定的:體型在相當程度上與遺傳有關,而體型又影響動作和運動能力的發展;遺傳帶來的身體個別部位的特征或缺陷,對相應動作的發展也有影響。

二、成熟因素

兒童動作的發展受生理成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兒童動作發展有關鍵期和敏感期。如果抓住時機,在兒童最容易掌握某種動作的時候,促進其發展,則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籠統地說,0~6歲是兒童動作發展的關鍵期,最初始的動作和基礎性的動作都是在這個時期學會的。這與成熟因素有關。因此,應該十分重視嬰幼兒動作發展的輔導。

三、教育和練習

兒童的各種基本動作,似乎是自然成熟的。事實上,都要經過練習。成熟只是提供一種生理上的可能性。在成熟的時間范圍內,練習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嬰幼兒來說,在學習各種動作時,練習與不練習,使動作發展有很大區別,許多人的某種運動能力終生處于初級階段,未能發展到成熟階段,缺乏練習機會是原因之一。

四、激發動機

嬰幼兒自身的積極性,是促進其動作發展,特別是意志行動發展的主要力量。

1.興趣。興趣性強時,幼兒堅持性行為顯著高于興趣性弱的活動。

2.鼓勵和增加信心。成人態度對幼兒動作和意志行動的發展至關重要,孩子自發地活動、嘗試進行各種動作的需要,在嘗試的探索中獲得各種成就感。

增加自筇心,是孩子發展各種動作意志行動的有力的內部力量??隙ê凸膭羁梢栽鰪姾⒆拥淖孕?。當孩子得到點滴進步時,成功感可以使他增加自信心。當孩子在活動失敗時,更需要成人的支持,成人的親近和語言強化,包括提出要求、提示、建議、稱贊等,鼓勵他再接再厲。但是,如果大人堅持包辦代替,就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使他漸漸喪失活動的愿望,也喪失自信心。

3.幼兒自己的態度。幼兒對于行動的態度,影響到他的意志行動;幼兒對行動的理解,也有助于其水平的提高;對自我控制方法和其他意志行動方法的認識,也有助于提高意志行動的水平;同伴的比較,對幼兒的意志行動起著干擾或促進的作用。

第十一章

學前兒童個性的發展

第一節

個性形成的開始

一、個性及其基本內容

(一)個性

所謂個性就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點和品質的獨特組合。人與人之間個性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每個人待人接物的態度和言行舉止中。要了解一個人的個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現,而在言語和行為兩者中,行為表現更能反映一個人真實的個性。

【簡述】(二)個性的基本特征獨特性、整體性、穩定性及社會性。

1.個性的獨特性

個性的獨特性是指人與人之問沒有完全相同的,人的個性千差萬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法找到兩個完全一樣的人。另一方面,個性的獨特性并不排斥在人與人之間的共同性。雖然每個人的個性是不同于他人的,但對于同一個民族、同一性別、同一個年齡的人來說,個性中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共性。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人的心理都有一些比較普遍的特點。因此,個性是獨特性和共同性的統一。

2.個性的整體性

個性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結構,是由各個密切聯系的成分所構成的多層次、多水平的統一體。在這個整體中各個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依存,使每個人的行為的各方面都體現出統一的特征。從一個人行為的一個方面往往可以看到他的個性,這就是個性整體性的具體體現。

3.個性的穩定性

個性具有穩定性的特點。個人的偶然的行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個性,只有比較穩定的、在行為中經常表現出來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個人的個性。個性是相對穩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現實生活是非常復雜的,現實生活的多樣性和多變性帶來了個性的可變性。因此,個性是穩定性和可變性的統一。

4.個性的社會性

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人的個性的形成、發展中,人的個性的本質方面是由人的社會關系決定的。個性特征的形成,和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聯系。即使比較基本的個性特征的形成,也與所處的社會環境密不可分,個性具有強烈的社會性,是社會生活的產物。影響個性形成的社會因素包括: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個性具有社會性,但個性的形成離不開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給個性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社會因素使這一可能變成現實。因此,個性是社會性和生物性的統一。

【簡述】(三)個性的結構

個性的調控系統、個性心理特征。

1•個性的調控系統,包括個性的調節系統和個性的傾向性個性的調節系統以自我意識為核心。自我意識是個性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是個性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制約著個性的發展;其成熟標志兒童個性的成熟。個性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為基礎的動機系統,是推動個體行為的動力,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觀等,了解幼兒個性傾向性發展的特點,是進行有效教育的前提。

2.個性心理特征

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一個人身上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是人的多種心理特點的一種獨特結合。因此,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獨特性。個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對幼兒來說,個性發展的主要內容就是個性特征開始形成。

【問答】二、個性開始形成的標志:一般把3~6歲作為個性形成過程的開始時期,標志有四方面:

1.心理活動整體性的形成;2.心理活動穩定性的增長;3.心理活動獨特性的發展;4.心理活動積極能動性的發展。

第二節

學前兒童個性形成和發展對其心理和行為發展的意義

一、學前兒童個性形成和發展的階段和特點

1.先天氣質差異(出生至1歲前)

孩子從剛剛出生開始,就顯示出個人特點的差異。這主要是與生理聯系密切的氣質類型的差異。這種先天氣質類型的差異作為個別差異而存在,同時又影響著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方式,并在與父母的日常交往中越來越明顯地成為個人特點。

2.個性特征的萌芽(1~3歲前)

此間孩子的各種心理過程包括想象、思維等逐漸齊全,發展迅速。3歲左右,在氣質類型差異的基礎上及與父母和周圍人的相互作用中,孩子之間出現較明顯的個性特征的差異。

3.個性初步形成(3~6歲)

幼兒期,兒童心理水平逐漸向高級發展,特別是隨著兒童心理活動和行為的有意性的發展,孩子個性的完整性、穩定性、獨特性及傾向性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標志著兒童個性逐步形成。

【問】二、學前兒童個性形成和發展對其心理和行為發展的意義

學前期兒童的一些個性特點對他們后來的發展有很直接的影響,成為個性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學齡前期兒童個性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兒童日后的發展。也可以說,我們每個人身上的特點,都可以在我們小的時候找到根源。這也提醒教育者,要注意幼兒良好個性的培養,為兒童的健康成長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學前期兒童個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自我意識、需要、動機、興趣、氣質、性格及能力各方面的發展。

【論述】第三節

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

一、自我意識

個體對自己所作所為的看法和態度,包括對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對周圍的人或物的關系的意識,就是自我意識。在自我認識的過程中,個體是把認識的目光對著自己,這時的個體既是認識者,又是被認識者。自我意識有兩個基本特征,即分離感和穩定的同一感。

1.分離感,分離感即一個人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身體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

2.穩定的同一感,穩定的同一感即一個人知道自己是長期地持續存在的,不管外界環境如何變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的特點,都能認識到自己是同一個人。

二、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階段和特點

1.自我感覺的發展(1歲前)。兒童由1歲前不能把自己作為一個主體同周圍的客體區分開到知道手腳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識的最初級形式,即自我感覺階段;

2.自我認識的發展(1~2歲)。孩子會叫媽媽已經把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個月以后已開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識的萌芽(2~3歲)。自我意識的真正出現是和兒童言語的發展相聯系的,掌握代名詞“我”是自我意識萌芽的最重要標志,準確使用“我”來表達愿望時,這標志著兒童的自我意識產生;

4.自我意識各方面的發展(3歲后)。在知道自己是獨立個體的基礎上,逐漸開始了簡單的對自己的評價;進入幼兒期,孩子的自我評價逐漸發展起來,同時,自我體驗、自我控制已開始發展。

三、幼兒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控制的發展自我評價就是一個人在對自己認識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評價;

自我體驗是一個人通過自我的評價和活動產生的一種情感上的狀態,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個人對自己行為的調節、控制能力,包括獨立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等。幼兒期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要體現在自我評價、自我體驗及自我控制的發展三個方面。幼兒期自我意識各方面的發展有個基本的規律,即3~4歲期I閉,兒童自我評價發展迅速;4~5歲期間兒童的自我控制發展迅速,而自我體驗的發展相對較平穩,趨于漸變狀態。

(一)幼兒自我評價發展的趨勢和主要特點

1.從依從性的評價發展到自己獨立評價;

2.從對個別方面的評價發展到對多方面的評價;

3.從對外部行為的評價向對內心品質的評價過渡;

4.從具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評價發展到根據簡單的行為規則的理智評價。

(二)幼兒自我體驗發展的趨勢和主要特點

1.從初步的內心體驗發展到較強烈的內心體驗;

2.從受暗示性的體驗發展到獨立的體驗。

(三)幼兒自我控制發展的趨勢和主要特點

1.從主要受他人控制發展到自己控制;2.從不會自我控制發展到使用控制策略;3.兒童自我控制的發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響。

第四節

學前兒童個性傾向性的發展

一、個性傾向性及其基本特征

個性傾向性是決定人對事物的態度和行為的動力系統,對一個人的心理與行為起著促進和引導的作用。學前期兒童個性傾向性的發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動機及興趣的發展方面。個性傾向性有兩個基本特征,即積極性和選擇性。

1.積極性,個性積極性使人以不同的態度和積極性去組織自己的行動。如當一個人的需要強烈時,他的行為反應就會相應比較強;而當需要較弱時,行為反應的程度就會相對減弱;

2.選擇性,個性積極性使人有目的、有選擇地對客觀世界進行反應。如不同的需要會導致人選擇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

二、學前兒童需要和動機的發展

(一)需要和動機的概念

需要是人腦對生理和社會的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體驗為一種不滿足感,或者是有獲得某種對象和現象的必要感。需要是個性積極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兩種。

動機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動人進行活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部動力。動機可能是意識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識到的。需要和動機既有聯系又有差別。

(二)學前兒童需要的發展

學前兒童需要的發展遵循著一個規律,即年齡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導地位。幼兒期兒童的社會性需要逐漸增強。同時,需要的發展已經顯現出明顯的個性特點。

1.開始出現多層次、多維度的整體結構;

2.優勢需要有所發展。

【問】(三)學前兒童活動動機的發展

進入幼兒期以后,隨著兒童社會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發展,孩子的活動動機有了較大發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動機互不相干到形成動機之間的主從關系;

2.從直接、近景動機占優勢發展到問接、遠景動機占優勢;

3.從外部動機占優勢到內部動機占優勢。

三、學前兒童興趣的發展

(一)興趣及其特點

興趣是人積極地接近、認識和探究某種事物并與肯定情緒相聯系的心理傾向。興趣有三個特點:指向性、情緒性和動力性。

(二)學前兒童興趣發展的階段和特點

1.興趣發展的初級階段(o~1歲);

2.多種興趣開始發展階段(1~3歲);3.興趣的廣泛發展并逐漸穩定階段(3~6歲)n

第五節

學前兒童氣質的發展

一、氣質的概念

1.氣質

氣質是指一個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決定的、相對穩定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反應的大小)、平衡性(興奮或抑莉的優勢)及靈活性(轉換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傾向于內心世界)方面。

2.氣質的特點:天賦性、遺傳性、穩定性。

二、學前兒童的氣質類型

傳統的四種氣質類型(即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郁質)的劃分對學前兒童同樣可以使用。托馬斯•切斯將兒童的氣質劃分為三種類型:容易撫育型、困難撫育型、起魂遲緩型。

三、學前兒童氣質類型的穩定性和變化

1.學前兒童氣質類型具有相對穩定性。2.學前兒童氣質類型有一定變化。

(1)幼兒期氣質中的興奮性增長;(2)生活環境可以改變幼兒的氣質,即“掩蔽現象”。

【論述】四、學前兒童氣質對其心理活動和行為發展的意義

1.兒童的氣質是兒童個性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對兒童能力、性格的發展都有一定影響。

(1)對智力

氣質不能影響兒童智力發展水平,但可影響智力活動的方式;

(2)對性格

性格表現上帶有各自的氣質特點;某種氣質可以有力地促進某些性格特征的發展。

2.兒童氣質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從而影響個性發展。因此,父母和教師要避免兒童氣質中的消極因素對自己教養方式的影響。

3.不同氣質特點可以有針對性地接受培養。

第六節

學前兒童性格的形成

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表現在人對現實穩定的態度和慣常的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

1.性格的特點:對現實的態度、慣常的行為方式

穩定的態度和慣常的行為方式是統一的,人對現實的態度決定其行為方式,而慣常的行為方式又體現著人對現實的態度。

2.性格的結構

人的性格是非常復雜的,它是由各種各樣的性格特征有機結合組成的統一體。具體包括性格的態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緒特征和性格的理智特征。

二、嬰兒性格的萌芽

3歲左右,兒童出現了最初的性格方面的差異:

1.合群性;2.獨立性;3.自制力;4.活動性。

嬰兒期性格的差異還表現在:堅持性、好奇心及情緒等方面。

【問】三、幼兒性格的年齡特點

在兒童性格差異日益明顯的同時,幼兒性格的年齡特征也越來越明顯,具體表現在:

1.活潑好動;2.喜歡交往;3.好奇好問;4.模仿性強;5.好沖動。

四、學前期是兒童性格的初步形成期

學前兒童性格的初步形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兒童的性格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個別差異,這種差異表現在兒童行為的各方面,使孩子在不同場合、不同方面的行為都顯示出較強的一致性。如對幼兒日常行為的觀察就可以發現每個孩子的典型特點;

2.性格是一個多側面的結構,兒童性格的初步形成是針對那些較低級的性格因素而言,而對于人的性格有決定性影響或成為性格的主要特征的高層次的因素還遠未形成;

3.兒童性格的發展具有明顯受情境制約的特點,兒童的行為直接反映外界的環境影響。

第七節

學前兒童能力的發展

一、能力及其結構

能力是指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個性心理特征,能力通過人的活動體現出來;反過來,能力又是成功完成活動的條件。

(一)能力的特征

1.能力和活動密切聯系;2.能力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3.完成一種活動需要多種能力的結合。

(二)能力的結構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3.認識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問】二、學前兒童能力發展的特點

(一)多種能力的顯現與發展

1.操作能力最早表現,并逐步發展;2.語言能力在嬰兒期發展迅速,幼兒期是口語發展的關鍵;3.模仿能力發展迅速,是幼兒學習的基礎;4.認識能力迅速發展,是幼兒學習的前提;5.特殊能力有所表現;6.創造能力萌芽。

(二)智力結構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變化趨勢的不同觀點:

1.智力分化論;〖概念〗2.智力復合論;3.智力內容變化論。

以上理論可以說明,兒童智力結構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發展的,其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復雜化、復合化和抽象化,不同的智力因素有各自迅速發展的年齡。

(三)出現主導能力的萌芽,開始出現比較明顯的類型差異

(四)智力發展迅速。

本杰明•布魯姆兒童智力發展曲線

第十二章

學前兒童社會性的發展

第一節

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對學前兒童發展的意義

一、社會性發展的概念

社會性發展,即兒童的社會化,是指兒童從一個生物人,逐漸掌握社會的道德行為規范與社會行為技能,成長為一個社會人,逐漸步入社會的過程。它是在個體與社會群體、兒童集體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中實現的。

二、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內容

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主要內容有:親子關系、同伴關系、性別角色、親社會行為、攻擊性行為。

【論述】三、研究社會性發展的意義

1.社會性發展是兒童健全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兒童社會性發展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標;

2.幼兒期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社會性發展是兒童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

第二節

學前兒童親子關系的發展

親子關系是指父母與其親生子女、養子女或繼子女之間的關系。親子關系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親子關系是指兒童早期與父母的情感關系,即依戀;廣義的親子關系是指父母與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養態度與方式。

一、依戀的發展

依戀是嬰兒尋求并企圖保持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身體和情感聯系的一種傾向。它是兒童與父母相互作用過程中,在情感上逐漸形成的一種聯結、紐帶或持久的關系。

(一)嬰兒依戀發展的階段

1.第一階段(o~3個月),無差別社會性反應階段;

2.第二階段(3~6個月),有差別社會性反應階段;

3.第三階段(6個月~3歲),特殊情感連接階段。

(二)嬰兒依戀的類別

1.回避型;2.安全型;3.反抗型。

三種類型中,安全型依戀是較好的依戀類型。

(三)早期依戀對兒童發展的作用

1.安全的依戀有助于兒童積極的探索能力;

2.嬰兒期的依戀質量影響到兒童的同伴關系。

【問】形成孩子良好的依戀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間的母子接觸;2.盡量避免父母親與孩子的長期分離;3.父母親與孩子間保持經常的身體接觸;

4.父母親對孩子發出的信號及時做出反應。

【問】二、親子關系類型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1.民主型,在這樣的家庭中,父母與子女關系融洽,孩子的獨立性、主動性、且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的發展較好;

2.專制型,這類家庭的孩子,或是變得馴服、缺乏生氣,創造性受到壓抑,無主動性,情緒不安,甚至帶有神經質,不喜歡與同伴交往,憂慮,退縮,懷疑,或是變得自我中心和膽大妄為,在家長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

3.放任型,這種家庭培養的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懶做,生活不能自理,膽小怯懦,蠻橫胡鬧,自私自利,沒有禮貌,清高孤傲,自命不凡,害怕困難,意志薄弱,缺乏獨立性等許多不良品質。

三、影響親子關系的因素

(一)婚姻關系

1.和諧的婚姻關系和配偶支持與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方式相關;

2.父母間高度的沖突和對孩子的消極情感相關聯;

3.離異家庭,父母教育子女往往采取放任自流、不管不問的方式。

(二)家庭結構

1.核心家庭;2.三代人家庭。另外,影響親子關系的因素還有家庭規模與出生順序。

第三節

學前兒童同伴關系的發展

一、學前兒童同伴關系發生發展的階段

(一)兩歲前兒童同伴交往發展的特點

第一階段:物體中心階段。這時兒童之間雖有相互作用,但他把大部分注意都指向玩具或物體,而不是指向其他兒童。

第二階段:簡單相互作用階段。兒童對同伴的行為能做出反應,并常常試圖支配其他兒童的行為。

第三階段:互補的相互作用階段。出現廠一些更復雜的社會性互動行為,對他人行為的模仿更為常見,出現了互動的或互補的角色關系。這一階段,當積極性的社會交往發生時,常伴有微笑、出聲或其他恰當的積極性表情。

(二)幼兒游戲中同伴關系發展的特點

.

1.3歲左右,兒童游戲中間交往主要是非社會性的,以獨自游戲或平行游戲為主,彼此間沒有聯系,各玩各的;

2.4歲左右,聯系性游戲增多,并逐漸成為主要游戲形式;

3.5歲以后,合作性游戕開始發展,同伴交往的主動性和協調性逐漸發展;

4.幼兒期同伴交往主要是同性別的兒童交往,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明顯。女孩更明顯表現出交往的選擇性,其偏向更加固定,女孩游戲中交往水平高于男孩,男孩對同伴的消極反應明顯多于女孩。

二、影響學前兒童同伴關系發展的因素

1.外表

對于年幼兒童來說,外表是影響同伴交往的一個明顯因素,幼兒園的孩子更喜歡與長相穿戴漂亮、干凈整齊的孩子玩,漂亮在對』:女孩的同伴接納中比對于男孩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2.社交能力

幼兒在與同伴交往中的社會行為是影響同伴接納程度的重要原因;孩子自身對交往的主動性和交往能力是影響同伴接納性的主要因素。

三、學前期同伴關系中的問題兒童

存在交往困難的兒童分兩種:被忽視型幼兒、被排斥型幼兒。在幼兒期幫助交友困難兒童要做到:

首先,要使他們了解受歡迎兒童的性格特點及自身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學習與他人友好相處。同時,教師要引導其他幼兒發現這些幼兒的長處,及時鼓勵和表揚.提高這螳幼兒在同伴心日中的地位,通過有效的教育活動達到促進兒童交往、改善同伴關系的閂的。

第四節

學前兒童性別角色行為的發展

一、性別角色與學前兒童的性別行為

性別角色是社會對男性和女性在行為方式和態度上期望的總稱。性別角色的發展是以兒童性別概念的掌握為前提的;性別角色屬于一種社會規范對男性和女性行為的}}會期單。性別行為是男女兒童通過對同性別長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這一性別所特有的行為模式。

二、學前兒童性別角色發展的階段與特點

兒童性別角色的發展經歷四個階段.而學前兒童主要經歷前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2~3歲):知道自己的性別,初步掌握性別角色知識;

2.第二階段(3~4歲):自我中心的認識性別角色;

3.第三階段(5~7歲):刻板地認識性別角色。

三、學前兒童性別行為發展的階段與特點

(一)性別行為的產生(2歲左右)

2歲左右是兒童性別行為初步產生的時期,具體體現在:

1.兒童的活動興趣;2.選擇同伴;3.社會性發展。

(二)幼兒性別行為的發展(3~6/7歲)

進入幼兒期,兒童間的性別角色差異日益穩定、明顯,具體表現在:

1.游戲活動興趣方面的差異;2.選擇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異;3.個性和社會性方面的差異。

四、影響學前兒童性別角色行為的因素

1.生物因素。主要是性激素和大腦功能分化的影響。在承認生物因素對學前兒童性別行為的影響的同時,社會文化因素,特別是家庭因素對兒童的性別角色及相應的性別行為的形成作用更重要;

2.父母的行為對學前兒童性別角色和行為起著引導、被模仿和強化作用。

五、男女雙性化與教育

男女雙性化,指一一個人同時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他們的特征是:有自信心、事業成功、愿意為家庭和自己的信念奮斗(男性特征);溫和、文雅、愿意獻身(女性特征)。這種雙性文化理論強調•應該從兒童早期就開始進行無性別歧視的兒童教育,而不過分強調性別差異。近年來的研究也表明,高水平的智力成就是同糅合兩性品質的男女雙性化相聯系的;過分劃分兩性不同的作用會妨礙男女兒童的智力和心理發展。因此,適當淡化幼兒的性別角色和性別行為,對形成男女雙性化性格是有利的。

作為家長和教師應該意識到,至少在學齡前期.淡化兒童的性別角色的教育對兒童的智力發展和性格發展是有益的。

第五節

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親社會行為是指.一個人幫助或打算幫助他人或群體的行為及傾向。具體包括分享、合作、謙讓、援助等。

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是兒童道德發展的核心問題.親社會行為發展對兒童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親社會行為是兒童良好個性品德形成的基礎,是提高集體意識、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助人為樂等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條件。

兒童早期的親社會行為發展具有連續性。移情是親社會行為產生的基礎。

一、學前兒童移情能力的發展

移情指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是親社會行為的動力基礎、前提或動機。作用表現在:

1.移情可以使幼兒擺脫自我中心,產生利他思想,導致親社會行為;

2.移情可以引起兒童的情感共鳴,產生同情心和羞愧感。

(一)學前兒童移情能力發展的特點

1.對別人心理狀態的理解從簡單到復雜;2.從需要明顯的外部線索到能理解隱蔽線索;3.移情隹力的水平隨兒童完成任務難度而變化;

4.移情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可能在4~6歲。

(二)影響學前兒童移情能力發展的因素

1.家庭教育因素,早期家庭教育方式對兒童移情能力形成至關重要;

2.同伴交往,同伴交往中的認知沖突對孩子移情能力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展階段與特點

(一)親社會行為的萌芽(2歲左右)

在兒童的援助行為中,有些行為是模仿性的,但許多是獨創的,是成人完成工作的一幫分。

(二)各種親社會行為迅速發展,并出現明顯個別差異(3~6/7歲)

1.合作行為發展迅速;2.分享行為受物品的特點、數量、分享的對象的不同而變化;

3.出現明顯的個性差異。

三、影響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因素

(一)社會生活環境

1.親社會行為受社會文化的影響;2.親社會行為受電視媒介的影響。

宏觀社會環境的影響通過兒童具體生活環境來起作用.因為孩子是生活在具體的家庭和同伴環境中。

(二)兒童曰常的生活環境

(1)家庭的影響,家庭是兒童親社會行為形成的主要因素,表現在:一方面是榜樣的作用,父母自身的親社會行為成為孩子模仿學習的對象;另一方面父母的教養方式是關鍵因素;

(2)同伴相互作用,美國心理學家一致認為:在兒童的安慰、幫助、同情等能力形成過程中,同齡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三)移情

無論是社會生活環境,還是具體生活環境的影響,最終都要通過兒童的移情而起作用。移情是導致親社會行為最根本的內在因素。

第六節

學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發展

一、學前兒童攻擊性行為發展的特點

攻擊性行為是一種以傷害他人或他物為目的的行為,是一種不受歡迎但卻經常發生的行為。攻擊性行為最大的特點是其目的性。

(一)攻擊性行為的種類

依據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分類:言語性攻擊與生理性攻擊、工具性攻擊和敵意性攻擊、可接受的攻擊和不可接受的攻擊等。早期分類中,廣泛認可的是把它分為工具性攻擊和敵意性攻擊。新的分類是:反應型攻擊性行為或主動型攻擊性行為。反應型攻擊性行為主要表現為憤怒或發脾氣,失去控制;主動型攻擊行為表現為物品的獲得,欺侮或控制同伴。

(二)攻擊性行為的特點

1.攻擊性行為頻繁,主要表現為:為了玩具或其他物品而爭吵、打架,行為更多是破壞玩具、物品或直接爭奪;

2.幼兒更多依靠身體上的攻擊,而不是高‘語的攻擊;

3.從工具性攻擊向敵意性攻擊轉化的趨勢;

4.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

【問】二、影響學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因素

1.父母的懲罰

懲罰對攻擊型和非攻擊型的兒童能產生不同影響,對非攻擊型兒童能抑制攻擊性,但對攻擊型兒童則加重攻擊性行為。

2.榜樣

電視上的攻擊性榜樣會增加兒童以后的攻擊性行為,暴力還能影Ⅱ向兒童的態度。

3.強化

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時,聽之任之就等于對侵犯行為的強化;成功運用了攻擊性策略控制同伴,會增加和加強他以后的攻擊性。

4.挫折:人在活動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干擾,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實現、需要不能滿足時的情緒狀態。

攻擊性荇為產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對孩子來說,家長或教師的不公正是挫折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論述】第七節

學前期獨生子女社會性的發展

一、學前期獨生子女社會性發展的特點

1.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社會性無明顯差異;

2.獨生子女社會性發展中可能存在兩極分化現象。

二、學前期獨生子女社會性中的突出問題

1.任性;2.依賴性強;3.自私;4.不合群;5.膽小。

三、學前期獨生子女社會性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獨生子女社會性問題的原因

1.缺失;2.獨特;3.家長子女關系。

專家研究認為:前兩者不是造成獨生子女問題的根本原因,而家長

子女關系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同時更強調父母教養方式對獨生子女心理發展的直接影響。

(二)獨生子女社會性問題的教養方式的特點:1.溺愛;

2.過分保護。

四、影響學前期獨生子女社會性發展的教育

(一)家庭教育

影響獨生子女社會性發展的根本原因,就是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在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應特別重視:

1.鼓勵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2.給孩子創造交往的機會;

3.讓孩子懂得行為界限,了解行為規范;4.讓孩子學會移情,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二)幼兒園集體教育

幼兒園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場所,特別是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環境有利于兒童社會性的發展。因此,幼兒園應該有目的、有意識地配合家庭,做好社會性教育工作。應注意做好:

1.發展幼兒的社會認知及社會行為規范;2.促進同伴交往、培養孩子的社交技能;3.注重個別教育。

第十三章

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第一節

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方向和總趨勢

一、學前兒童心理變化的進步性方向

學前兒童心理變化的特點是它的進步性;學前兒童心理變化的大方向總是在進步,總是向著更高級的方向變化;學前兒童心理發展偶爾也出現短時停頓,或倒退的現象,但這是前進中的倒退,在醞釀新的發展。

二、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總趨勢

學前兒童心理的發展,是學前兒童在活動中心理結構不斷改造、日趨完善、日趨復雜化的過程。表現為:

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從被動到主動,從零亂到成體系。

(一)從簡單到復雜

1.從不齊全到齊全;2.從籠統到分化。

(二)從具體到抽象

(三)從被動到主動

1.從無意向有意發展;2.從主要受生理制約到自己主動調節。

(四)從零亂到成體系

第二節

學前兒童心理發展進程的基本特點

一、發展的高速度

學前時期是兒童心理高速發展的時期,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明顯特點和規律之一就是變化迅速。

二、發展的不均衡性和整體性

(一)發展的不均衡性

1.不同階段發展的不均衡,年齡越小發展的速度越快;2.不同方面發展的不均衡;3.不同兒童心理發展的不均衡。

(二)發展的整體性

從橫向方面看,同一時間片斷中,發展的各個方面并不是孤立地進行的,而是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

三、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

1.發展的連續性

兒童心理的發展也是一個不斷的矛盾運動過程,是一個不斷從量變到質變、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即前后發展之間的聯系,先前的較低級的發展是后來較高級的發展的前提。

2.發展的階段性

心理發展的量的積累引起心理在質上的變化。

第三節

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客觀因素

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兒童心理發展必須具備的客觀條件是人腦和周圍現實。人腦是兒童心理形成和發展的物質本體,周圍世界是兒童心理所反映的客觀現實,兒童心理發展決不能離開這兩個方面客觀條件的制約。

一、影晌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生理成熟。

(一)遺傳因素

對兒童心理發展的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

1.提供發展人類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質前提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機體得到高度的發展,特別是腦和神經系統高級部位的結構和機能達到高度發達的水平,獲得了不同于其他一切生物的特征。人的天然的族類特征是正常兒童出生時都具有的遺傳素質。人類共有的遺傳因素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有可能形成人類心理的前提條件,也是兒童有可能達到一定社會所要求的那種心理水平的最初步、最基本的條件。

2.奠定兒童心理發展個別差異的最初基礎

世界上除同卵雙生外,每個個體都具有獨特的遺傳模式。遺傳模式的差異性決定著心理活動所依據的物質本體的差異性,從而影響著心理機能。遺傳因素對兒童心理發展不同方面的影響是不完全相同的。遺傳在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是客觀存在的。它為心理發展提供廠最初的物質前提和可能性。在環境的影響下,最初的叮能性能夠變為最初的現實,而這個現實又將成為繼續發展的前提和可能。兒童每一步的發展現實總是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的結果。

(二)生理成熟因素

1.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約著兒童心理發展的順序;2.生理成熟為兒童心理發展提供物質前提;

3.生理成熟的個別差異,是兒童心理發展個別差異的生理基礎。

遺傳素質以及遺傳的發展程序雖然制約著兒童的生理成熟,但成熟卻并不絕對由遺傳決定。生理發展本身存在著遺傳和變異辯證統一的規律。遺傳的東西在一定條件下會變化,人類的種系特征就是世世代代遺傳和變異進化的產物。成熟過程始終受到環境的影響。

二、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社會因素

環境和教育是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社會因素。對心理發展的作用體現在:

1.社會環境使遺傳所提供的心理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現實;2.宏觀的社會環境和教育從根本上制約著兒童心理發展的水平和方向;3.微觀的社會環境是影響兒童心理個別差異的最重要條件。

家庭教育對兒童心理發展所起的作用:

(1)兒童在家庭教育影響下所形成的心理特點是以后心理發展的基礎;

(2)家庭及其成員對兒童心理的教育,比家庭以外其他人更易起作用;

(3)家庭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在時問和空間上都是全面的。

三、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的相互制約

不同的心理學家從不同角度出發,對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問題提出不同觀點,形成所謂先天與后天、成熟與學習、環境與教育之爭。

1.遺傳決定論

這種理論認為兒童心理發展是受先天不變的遺傳所決定的。認為兒童的智力和品質在生殖細胞的基因中就已被決定了,心理發展只不過是這些先天東西的自然展開,環境和教育僅起一個引發的作用,而不能改變它。

代表人物有:高爾頓及其“遺傳定律”;霍爾及其“復演說”;蓋塞爾及其“成熟勢力說”。

2.環境決定論這種理論把兒童心理的發展歸結為環境教育機械作用的結果。行為主義者是環境決定論的代表。

代表人物有:華生、斯金納。

3.二因素論

遺傳決定論和環境決定論因其明顯的片面性和絕對性而難以服人。為了比較全面地解釋兒童心理的發展問題。人們提出了各種折衷的觀點,后被統稱作“二因素論”。

代表人物有:吳偉士、施太倫。

4.相互作用論

這是目前影響較大的一種觀點。持這種觀點者不僅承認遺傳和環境在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了二者之問的相互作用:認為遺傳對心理發展作用的大小依賴于環境的變化,而環境作用的發揮,也受到遺傳限度的制約。

我們認為,不應陷入遺傳和環境作用大小的公式化爭論。遺傳、成熟、環境、教育都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必要客觀條件,它們的關系是復雜的、相互影響和制約的,應該強調的是:

1.環境影響遺傳物質因素的變化和生理成熟;

2.遺傳素質及其后的生理發展制約著環境對兒童心理的影響;

3.對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客觀因素應作具體的和綜合的分析。

總之,可以認為,脫離了社會環境因素,遺傳的生物因素就不起作用,脫離了生物因素,社會因素也無從起作用。因為沒有被反映者就沒有反映(心理),沒有反映的機制(生理基礎)也不能有反映。

第四節

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觀因素以及

主客觀因素的相互作用

一、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觀因素

1.兒童心理本身內部的因素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內部原因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觀因素,籠統地說,包含兒童的全部心理活動。具體地說,包括兒童的需要、興趣愛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識以及心理狀態等。其中。最活躍的因素是需要。

2.兒童心理的內部矛盾是推動兒童心理發展的撤本動因或動力內部矛盾可概括為兩個方面:新的需要和原有的心理水平或狀態。

二、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主客觀因素的相互作用

1.充分肯定客觀因素對兒童心理發展的作用

2.不可忽視兒童心理的主觀因素對客觀因素的反作用

(1)兒童心理對生理成熟的反作用,心理活動在一定范圍內對其生理活動及成熟發生影響;

(2)兒童心理對環境的影響,兒童心理活動影響周圍事物和成人心理。

3.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的循環

客觀因素影響兒童心理的發展,兒童心理的發展反過來又影響客觀因素的變化,這種主客觀相互作用的循環過程,始終伴隨著兒童心理的發展過程。

【論述】第五節

活動和交往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作用

學前兒童的活動,主要包括對物的活動和與人交往的活動。對物的活動也叫及物活動,是以操作擺弄物體為主的活動。與人交往的活動,主要包括與成人的交往和與同伴的交往。

一、活動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作用

1.兒童心理是在活動中產生發展并表現出來的兒童的心理是在活動中產生、發展,且是通過活動表現出來的;

人的任何有意行為或活動,都是由人的心理支配和調節的,而人的心理總是通過他的語言、行為或活動表現的;動作和活動是心理的外部表現,也是兒童發展水平的體現和客觀指標。

2.兒童心理內部矛盾是在兒童活動中產生并轉化的

兒童心理內部矛盾是兒童主體和客觀事物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在兒童積極的活動過程中,客觀事物的矛盾以及客觀事物同兒童主體的矛盾在兒童頭腦中的反映。一句話,兒童心理內部矛盾是在兒童本身的積極活動中產生的。

不僅如此,兒童心理內部矛盾雙方的轉化和統一,也同樣是在兒童的活動中實現的。

3.游戲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最好的活動形式兒童的活動,除了日常生活活動外,主要有游戲、學習和勞動三種基本形式。各種活動在兒童各年齡階段中的地位是不一樣的,幼兒期的主要活動是游戲。游戲}黝適應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符合幼兒心理發展水平,因而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最好的活動形式。

(1)游戲活動可以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2)游戲活動可以促進幼兒情感的發展,豐富深化積極情感,疏導消極情感;

(3)游戲活動可以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

二、交往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作用兒童心理是在同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發展的。

1.和成人交往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1)兒童與周圍的實際聯系是以成人為中介實現的;

(2)與成人的交往中形成人所特有的行為方式(使用工具的動作、言語活動等),掌握歷史經驗;

(3)交際工具言語的掌握對兒童心理發展具有特殊意義,使兒童心理機能發生重大質變;

(4)兒童個性是在交往中形成的。

2.同伴交往對學前兒童心理的影響

同伴交往是指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兒童之間的一種共同活動或協作關系,它對兒童的心理發展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1)同伴交往可以促進兒童認知的發展;(2)同伴交往可以增強兒童社會認知和社會技能;(3)同伴交往可以滿足兒童的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4)同伴交往可以促進良好的個性和道德品質的形成。

第四篇:《學前心理學》各章節重點(本站推薦)

【1】為什么說心理學史人腦對客觀現實的能動反映? 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腦對客觀現實能動的反映〖概念〗

1.心理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心理的器官。動物沒有人腦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腦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達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腦發育的基礎上發展的。

2.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各種心理現象都是人腦對現實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觀環境不同人就產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動性,心理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它不是消極被動地、像鏡子一樣地反映現實,而是在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有選擇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現實。

二、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內容 (一)個體心理的發生

各種心理活動都在學前階段開始發生。兒童出生時只有最簡單的感知活動,難以與生理活動區分;人類特有的心理活動,包括知覺、記憶、表象和想象、思維和言語、情感和意志、以及個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階段產生。因此,研究個體心理的發生是學前兒童心理學的重要內容。

(二)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1.學前兒童心理發展存在個體差異,但其過程都是從簡單、具體、被動、零亂,朝著較復雜、抽象、主動和成體系的方向發展,其發展趨勢和順序大致相同;

2.相同年齡兒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

3.兒童心理發展的過程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受遺傳、教育、環境等各種因素影響,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規律的。

這一切說明,學前兒童心理的發展受客觀規律的制約,這些規律包括: (1)制約學前兒童心理發展過程本身的規律; (2)制約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各種因素作用的規律。

(三)學前時期心理過程和個性的發展

【2】學前時期心理過程和個性的發展的關系是什么?

答:學前兒童心理的發展,表現為各種心理過程的發展及個性的形成和發展,每種心理過程和個性特征的發展又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具體規律。

三、學前兒童心理學與相關學科的區別和關系

1.發展心理學2.普通心理學3.學前教育學4.兒童解剖生理學5.辯證唯物主義哲學

【3】學前兒童心理學與發展心理學有何關系?

答:發展心理學又稱年齡心理學,研究對象是個體從出生到衰老整個過程中心理的發生發展,又可分為兒童心理學、老年心理學等。它更多研究個體從出生到成熟時期心理的發展,即發展心理學的對象主要是兒童心理的發展,研究兒童心理發展各階段也可以分別獨立成為一些學科,如學前兒童心理學、小學生心理學、青年心理學等。

從廣義上說,發展心理學除研究個體心理發展外,還研究人類心理種系發展,即從動物進化到人類過程中,心理的發生發展,又可分為動物心理學和民族心理學,民族心理學主要研究原始人類的心理。

學前心理學是發展心理學的一個分支,而且是內容最充實的分支?!?】學前兒童心理學與普通心理學有何關系?答:普通心理學研究正常的、成熟了的人的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兒童的心理活動,服從人類心理活動最一般的規律。學前心理學應以普通心理學為依據,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應以普通心理學知識為基礎。學前心理學,不僅利用普通心理學的知識,反過來,其研究資料和成果,又可以豐富和促進普通心理學的研究。

第二節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的意義 【5】論述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的意義

一、了解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知識

1.兒童心理變化的基本規律,包括各種心理現象發生的時間、出現的順序和發展的趨勢,以及隨著年齡的增長,學前兒童各種心理活動所出現的變化和各個年齡階段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征。

2.兒童心理變化的原因,了解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變化的原因,說明是什么因素影響兒童心理的變化,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學前教育理論奠定基礎。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

二、培養對學前兒童的興趣和感情

幼兒教師在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之前總為不能完成教育任務而苦惱,甚至認為幼兒故意和自己搗亂而生氣,但在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后,變為欣賞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和幼兒建立深厚的感情。

三、初步掌握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方法 幼兒教師與孩子生活在一起,有條件系統地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但有的教師因不懂研究方法而失去機會。學習研究方法后,在教育工作中,可用觀察、談話,甚至實驗的方法了解幼兒,使教育工作水平得以提高。

四、有助于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學習學前心理學可以具體了解兒童心理現象的發生條件,變化、發展原因,外界環境對心理的影響等。每個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行為,都可以找到其原因。這些知識有助于形成唯物主義觀點,反對唯心主義宿命論;了解人的認識如何從感知發展到思維及思維如何促進感知的提高;有助于理解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關于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認識與實踐的關系;有助于理解量變到質變、矛盾的對立統一的思想。 第三節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的方法

一、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的方法

1.抓住學科特點,包括本學科的研究對象、內容和本學科與其它學科的關系。

2.明確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弄清心理學和學前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及其內涵和外延;掌握兒童心理變化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兒童心理發展變化的原因。

3.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幼兒教師有條件結合實際工作中的經驗來學習,在學習學前兒童心理學過程中,要對兒童心理現象進行分析研究。

二、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基本原則 1.客觀性原則

社會生活環境和教育狀況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對學前兒童的心理進行客觀的研究,必須對他們周圍的生活條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響進行分析。對研究對象的表現要避免主觀性。 2.活動性原則

學前兒童的心理是在活動中形成,并且通過活動表現出來的。因此,研究學前兒童的心理,必須從他們的活動中進行分析。 3.發展性原則

學前兒童的心理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必須從這種發展變化中去研究它的規律,避免孤立靜止地看問題。

三、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具體方法 1.觀察法〖概念〗觀察法是研究學前兒童的基本方法。運用觀察法了解學前兒童,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學前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中的表現,包括言語、表情和行為,并根據觀察結果分析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征。 運用觀察法研究學前兒童時應注意的問題: (1)制訂觀察計劃時,必須充分考慮到觀察者對被觀察兒童的影響。要盡量使兒童保持自然狀態。根據觀察目的和任務之不同,可以采用局外觀察或參與性觀察。(2)觀察記錄要求詳細、準確、客觀。不僅要記錄行為本身,還應記錄行為的前因后果。(3)觀察一般應多次反復進行,通常需要兩個觀察者同時分別評定。 2.實驗法

【6】論述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方法----實驗法

答:對學前兒童進行實驗,就是通過控制和改變兒童的活動條件,以發現由此引起心理現象的有規律性變化,從而揭示特定條件與心理現象之間的聯系。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常用的實驗法有兩種,即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

3.測驗法〖概念〗 測驗法是根據一定的測驗項目和量表。來了解兒童心理發展水平的方法。測驗主要用于查明兒童心理發展的個別差異,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齡心理發展的差異。

4.調查訪問法調查訪問法,是研究者通過學前兒童的家長、教師或其它熟悉兒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兒童的心理表現。

5.問卷法問卷法可以說是把調查問題標準化。運用問卷法研究學前兒童的心理,所問對象主要是與學前兒童有關的成人,即請赦調查者按擬定的問卷表作書面回答。

6.談話法和作品分析法談話法是通過和幼兒交談,來研究他們的各種心理活動。談話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內容要圍繞研究者的目的展開。談話者應有充足的理論準備,非常明確的目的,以及熟練的談話技巧。作品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兒童的作品(如手工、圖畫等)去了解兒童的心理?!几拍睢?/p>

第二章學前兒童心理學發展年齡特征概述 第一節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征

一、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征的概念

年齡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齡階段的人所表現出來的典型特征?!几拍睢?兒童年齡特征:是兒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兒童生理發育的年齡特征、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几拍睢?/p>

1.兒童生理年齡特征:和兒童生理成熟有關的年齡特征;

2.兒童心理年齡特征:兒童在每個年齡階段中形成并表現出來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心理特征?!几拍睢?【論述】為什么要強調年齡特征?答:(1)談兒童心理發展時要強調年齡特征:一方面,兒童心理發展要以生理發展為基礎,年齡越小,生理年齡特征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制約相對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齡影響;另一方面,兒童心理發展和他的知識經驗有關,而知識經驗的積累需要時間,時間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必要條件,年齡對兒童心理發展有規律性的制約作用。年齡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而不能決定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征。 (2)兒童的心理年齡特征是在一定的社會和教育條件下形成的。兒童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只代表這一年齡階段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趨勢和典型特點。而不是該年齡段中每個兒童都具有這些特點;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征代表該年齡兒童本質的心理特點,而不代表各具體兒童的個別差異。在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征的問題上,更應正確處理一般性與個別性、典型性與多樣性、本質特征與非本質特征的辯證關系。

二、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征的穩定性和可變性

【1】簡述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征的穩定性和可變性 答:(一)穩定性

根源于本質未變的制約因素:

1.兒童腦的發育是有穩定順序和階段的,神經聯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2.人類知識經驗的掌握是有一定順序的,兒童也必須遵循;3.兒童從掌握知識經驗到心理機能發生變化,要經過一個大致相同的不斷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二)可變性

制約兒童心理發展的社會和教育條件的不斷變化構成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征的可變性。

(三)穩定性和可變性的統一

兒童心理發展年齡特征既有穩定性,又有可變性,它們的關系是相對的。

三、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

【2】簡述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劃分的必要性何復雜性。 答:(一)劃分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的必要性 兒童心理的發展客觀上呈現一定的階段性。

1.理論上,有必要對客觀存在的各個發展階段有清晰的認識,并做明確標志,即兒童心理學上所謂的對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的劃分;2.實踐中,對在教育實踐中的教師及有關兒童工作者,據劃分標準,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教育教學工作和其它有關工作。 (二)劃分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的復雜性

兒童心理發展階段明顯存在,但劃分復雜。

1.兒童心理發展是漸變式的、連續性的,各階段間無明顯界限;2.兒童心理發展受生理發展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其發展階段有一定可變性,

這給科學地掌握劃分階段的標準帶來困難。 (三)現行對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的劃分

嬰兒期(0~1歲),又稱乳兒期,包括新生兒期(0~1月)、嬰兒早期(1~6月)、嬰兒晚期(6~12月);

先學前期(1~3歲),又稱幼兒早期;

學前期(3~6歲),又稱幼兒期,包括幼兒初期(3~4歲)、幼兒中期(4~5歲)、幼兒晚期(5~

6、7歲); 學齡期(

6、7~18歲)

四、有關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的幾個概念 (一)兒童心理發展的轉折期和危機期

1.轉折期:在兒童心理發展的兩個階段之間,有時會出現心理發曩在短期內突然急劇變化的情況,稱兒童心理發展的轉折期?!几拍睢?2.〖概念〗危機期:由于兒童心理發展的轉折期常出現對成人的反抗行為,或不符合社會行為準則的各種表現,所以有人把轉折期稱為危機期。 3.轉折期與危機期的關系:兒童心理發展的轉折期,并非一定出現“危機”,轉折期和危機期有所區別,轉折期是必然出現的,但“危機“卻非必然出現,在掌握規律的前提下,正確引導兒童心理的發展,。危機“會化解;危機期一般出現在轉折期。 (二)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期

1•容易形成某種心理特征或發展某種能力的時期,稱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期。主要表現在語言發展和感知方面。(三)兒童心理發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

1.指兒童學習某種知識,形成某種能力、行為比較容易,兒童心理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几拍睢?2.兒童心理發展敏感期的形成:

【3】影響兒童心理發展敏感期的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1)與生理發展的加速期有關;.(2)與兒童心理發展本身的狀態有關;(3)與兒童心理的整體發展有關。 (四)兒童心理的最近發展區

1.概念:兒童能獨立表現出來的心理發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導下能表現出來的心理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几拍睢?/p>

2.特點:最近發展區的大小是兒童心理發展潛能的標志,也是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標志,在兒童心理發展每一時刻都存在,同時又時刻都在變化,因人而異。

第二節學前兒童心理發展各年齡階段的主要特征

一、人生第一年

兒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稱嬰兒期或乳兒期,是兒童心理開始發生和心理活動開始萌芽的階段,又是兒童心理發展最為迅速和心理特征變化最大的階段。因心理變化發展迅速又分3個階段: (一)新生兒期(0~1月)

1.心理發生的基礎:驚人的本能。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懷抱反射、抓握反射、巴賓斯基反射、驚跳反射、擊劍反射、邁步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蜷縮反射。這些都是無條件反射,是建立條件反射的基礎。 2.心理的發生:條件反射的出現。條件反射的出現,使兒童獲得了維持生命、適應新生活需要的新機制,條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動,又是心理活動,其出現是心理的發生。新生兒期就在各種生活活動中學習,發展各種心理能力。因此,從孩子出生就要注意對他的教育。

3.認識世界的開始。兒童出生后就開始認識世界,最初的認知活動突出表現在知覺發生和視聽覺的集中;視聽覺集中是注意發生的標志;注意的出現,是選擇性反映,是人們心理能動性反映客觀世界的原始表現。 4.人際交往的開端。通過情緒和表情表現出交往的需要。 (二)嬰兒早期(1~6月)

這段時間心理的發展,突出表現在視聽覺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依靠定向活動認識世界,眼手動作逐漸協調。

1.視覺、聽覺迅速發展。半歲內的嬰兒認識周圍事物主要靠視聽覺,因動作剛剛開始發展,能直接用手、身體接觸到的事物很有限。

2.手眼協調動作開始發生。手眼協調動作,指眼睛的視線和手的動作能夠配合,手的運動和眼球的運動協調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東西。 意義:嬰兒用手的動作有目的地認識世界和擺弄物體的萌芽,是兒童的手成為認識器官和勞動器官的開端。

3.主動招人。這是最初的社會性交往需要。這時期要注意親子游戲的教育性。

4.開始認生。這是兒童認知發展和社會性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變化,明顯表現了感知辨別能力和記憶能力的發展;表現兒童情緒和人際關系發展上的重大變化,出現對人的依戀態度。 (三)嬰兒晚期(6~12月)

明顯變化是動作靈活了,表現在身體活動范圍比以前擴大,雙手可模仿多種動作,逐漸出現言語萌芽,親子依戀關系更加牢固。

1.身體動作迅速發展。抬頭、翻身(在半歲前學會)、坐、爬、站、走等動作形成。

意義:可以鍛煉四肢和背部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活動,促進大腦和小腦的神經的生長和發育;主動接觸外界事物,擺脫成人的懷抱,自己活動,擴大活動范圍、開闊了眼界,滿足了好奇心,促進兒童認知、情緒和人際交往的發展。

教育:安全保障下的玩具、游戲作用不可忽視。

2.手的動作開始形成。五指分工動作和手眼協調動作同時發展,這是人類拿東西的典型。五指分工,指大拇指和其它四指的動作逐漸分開,活動時采取對立方向,坐爬動作利于它的發展?!几拍睢?/p>

除五指分工之外,手的動作發展還表現在:(1)雙手配合;(2)擺弄物體;(3)重復連鎖動作。

3.言語開始萌芽。這時發出的音節較清楚,能重復、連續。這時期的嬰兒已能聽懂一些詞。

4.依戀關系發展。分離焦慮,即親人離去后長時間哭鬧,情緒不安,是依戀關系受到障礙的表現。開始出現用“前語言”方式和親人交往,孩子理解親人的一些詞,做出所期待的反應,使親人開始理解他的要求。

二、先學前期(1~3歲)

這是真正形成人類心理特點的時期。表現:學會走路、說話,出現思維;有最初獨立性。高級心理過程逐漸出現,各種心理活動發展齊全。 1.學會直立行走。1~2歲獨立行走不自如,有其生理原因:

(1)頭重腳輕;(2)骨骼肌肉嫩弱;(3)脊柱彎曲沒完全形成;(4)兩腿和身體動作不協調。

2.使用工具。1歲半左右,已能根據物體的特性來使用,這是把物體當作工具使用的開端,孩子使用工具經歷一個長期過程,可能出現反復或倒退現象。

3.言語和思維的真正發生。人類特有的言語和思維活動,是在 2歲左右真正形成的。出現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象也開始發生。

4.出現最初的獨立性,人際關系的發展進人一個新階段,是開始產生自我意識的明顯表現,是兒童心理發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頭3年心理發展成就的集中體現。

三、學前期(3~5歲)

【4】(3~5歲)兒童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這是心理活動形成系統的奠基時期,是個性形成的最初階段。 (一)學前初期(3~4歲)在幼兒園稱小班,特點突出表現在:

1.最初步生活自理。幼兒園生活和生活范圍的擴大,引起心理發展上的各種變化,認識能力、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都迅速發展。

2.認識依靠行動。認識活動是具體的,依靠動作和行動進行,思維是認識活動的核心,即“直觀行動思維”。

3.情緒作用大。心理活動情緒性極大,認識過程主要受情緒及外界事物左右,不受理智支配。

4.愛模仿。模仿性突出,模仿也是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 (二)學前中期(4~5歲) 心理發展出現較大質變,表現在認識活動的概括性和行為的有意性明顯開始發展,具體表現在:

1.更加活潑好動;2.思維具體形象;3.開始接受任務;4.開始自己組織游戲。

(三)學前晚期(5~6歲)

【5】5~6歲兒童心理特征是什么? 答:幼兒園大班年齡,突出特點:

1.好問好學。幼兒在這時期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好奇心比以前深刻;

2.抽象思維能力開始萌發。大班幼兒思維仍是具體形象思維,但明顯有抽象邏輯思維萌芽;

3.開始掌握認知方法。出現有意地自覺控制和調節自己心理活動的能力,認知方面有了方法。運用集中注意的方法,有意記憶的運用。 4.個性初具雛形。有較穩定的態度、興趣、情緒、心理活動,思想活動不那么外露。

第三章學前兒童注意的發展

第一節注意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一、注意的概念

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執行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動的一種能動的積極的狀態?!几拍睢?/p>

特點:1.指向性:指在某一時刻人的心理活動選擇了某個對象而離開了另外一些對象,能使人有選擇地反映事物,從而獲得清晰印象。2.集中性:指同一時間內各種有關心理活動聚集在其所選擇的對象上;或這些心理活動深入于該對象的程度,即心理活動在一定方向上的強度和緊張度。

【論述】

二、注意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一)注意的功能

1.選擇功能,使兒童對環境中的各種刺激做出選擇性反映并接受更多信息。

2.維持功能,使兒童心理活動對所選擇的對象保持一種比較緊張、持續的狀態,從而維持兒童的游戲、學習等活動順利進行。3.調節功能,使兒童能夠發覺環境變化,調整行為,為應付外來刺激作相應準備,從而能更好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 (二)注意與心理過程

1.注意與知覺的發展。凡是注意的對象,人們對該對象的知覺就最完全、清晰、突出;注意是感知的先決條件;注意是研究幼小嬰兒感知發展的指標。

2.注意與記憶的發展。注意使感知的信息進入長時記憶系統。注意發展水平低的兒童,記憶發展水平也低。

3.注意與堅持性的發展。注意能加強行動力量和堅持性。幼兒只有在集中注意時,才能堅持某一行動。注意力差的學生,不但智力發展受到影響,甚至影響到紀律、交際,形成道德不良。

4.注意與學前兒童的學習。注意是感知覺、記憶、思維等心理活動不可缺少的,是學習的先決條件,注意的范圍、穩定性、分配、轉移等品質的發展水平決定著學習的效果。 第二節學前兒童注意發展的趨勢

兒童注意的發展主要表現在:注意活動本身性質的變化、注意對象的變化。

【1】簡述學前兒童注意發展的趨勢

答:

一、定向性注意的發生先于選擇性注意的發生

1.定向性注意的發生。原始的定向反射是與生俱來的生理反應,也是兒童最早出現的最初級的注意。最初的定向性注意,主要由外物特點引起,即無意注意的最初形式。本能的定向性注意隨年齡增長占據的地位日益縮小,但不會消失。

2.選擇性注意的發生發展。選擇性注意,指兒童傾向于對一類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樣情況下對另一類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現象。選擇性注意在新生兒時已出現,其發展表現在兩方面:(1)性質的變化,由取決于刺激物的物理特性轉向刺激物對兒童的意義;(2)對象的變化,即范圍的擴大和對象的復雜化。

【2】

二、無意注意的發生發展早于有意注意的發生發展 1.無意注意,指無預定目的,不需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產生的注意。無意注意與生

俱來,但也有發展過程,表現在注意的性質和對象不斷變化;穩定性增長,對象范圍擴大。

2.有意注意,指有目的、有意識支配的、主動的注意,2歲以后開媾萌芽,幼兒期開始發展。有意注意的發展,使兒童注意發生變化,心理能動性增強。

第三節各年齡階段學前兒童注意發展的特征 【3】

一、新生兒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最初形態定向性注意出現。定向反射性注意在新生兒瓣出現,嬰兒期較明顯,成人也可觀察到,這是本能的無條件反射,也是無意注意的最初形態。

2.選擇性注意的萌芽,視覺偏愛法研究表明選擇性注意在新生兒期已經萌芽。視覺搜索運動軌跡的實驗,也證明了新生兒選擇性注意的萌芽。 【4】

二、1歲前兒童注意發展的特征

主要表現在注意選擇性的發展上,其基本特征是:

1.注意的選擇性帶有規律性的傾向,這些傾向主要表現在視覺方面,也稱視覺偏好。

2.注意的選擇性的變化發展過程,從注意局部輪廓到較全面的輪廓;從注意形體外周到注意形體的內部成分。 3.經驗在注意活動中開始起作用。 【5】

三、1~3歲兒童注意發展的特征

1.注意的發展和“客體永久性”認識密不可分;客體永久性:即能夠找到不在眼前的物體,確信在眼前消失了的東西仍然存在。在這之前,物體在兒童眼前消失,他就不再找,似乎物體已經不存在。是兒童處于智慧的萌芽階段的標志。

2.注意的發展開始受表象的影響;3.注意的發展開始受言語的支配;4.注意的時間延長,注意的事物增加。

【6】

四、3~6歲兒童注意發展的特征無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漸發展。

(一)無意注意占優勢,其發展表現為: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無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2.與興趣和需要關系密切的刺激物,逐漸成為引起無意注意的原因。 (二)有意注意初步形成,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水平低、穩定性差,依賴成人的組織和引導,有如下表現特點:

1.幼兒的有意注意受大腦發育水平的局限;2.幼兒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環境,特別是成人要求下發展的;

3.幼兒逐漸學習一些注意方法;4.幼兒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動中實現的。

【論述】第四節注意的規律與幼兒的活動

一、注意的選擇性與幼兒的活動

注意的選擇:指對環境中的各種刺激做出選擇性的反映,使兒童在一定的時刻選擇重要的或符合需要的對象,并做出清晰的反映。

1.注意的選擇性隨年齡增長而發展:一方面依賴生理成熟;一方面與后天的學習訓練,個人的知識經驗及興趣情緒有關。 2.教育意義:

(1)幼兒教育內容的安排,要適合已有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2)幼兒在注意物體特征方面存在個性差異;(3)幼兒注意選擇性可通過教育強化改變。

二、注意的范圍與幼兒的活動

注意的范圍:又叫注意的廣度,指人在比較短的時間性片斷中所能清楚地知覺到的食物的數量。

1.注意的范圍有一定的生理制約性,還取決于注意對象的特點及本人的知識經驗。 2.教育意義:

(1)提出具體而明確的要求,同一短時間內不能要求注意太多方面;(2)呈現掛圖或直觀教具時,數目不能太多,排列應當有序;(3)采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方法教學,幫助獲得知識經驗,擴大注意范圍。

三、注意的穩定性與幼兒的活動

注意的穩定性:指注意在集中于同一對象或同一活動中所能持續的時間,它是注意的一種重要品質,使幼兒游戲、學習活動等獲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證。

1.幼兒注意的穩定性與注意對象及幼兒自身狀態有關,隨年齡增長而增強。

2.教育意義:

(1)教育教學內容難易適當,符合幼兒心理發展水平;(2)教育教學方式要新穎多變,富于變化;

(3)幼兒園大中小班作業時間應當有別,集體活動時間適當、內容多樣。

四、注意的分配與幼兒的活動: 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時間內,注意指向于兩種或幾種不同的對象與活動,及在同一時間內,同時注意兩個以上的事物或同時從事兩種以上的活動。

1.注意分配的基本條件就是同時進行的活動中,至少有一種達到自動化的熟練程度,還與注意對象的刺激強度、個人的興趣、控制力、意志力等有關。 2.教育意義:

(1)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與自我控制能力; (2)加強動作或活動練習,使幼兒對活動熟練,做起來不必花費太多注意力和精力;(3)使同時進行的活動,在幼兒頭腦中形成密切的聯系。 第四章學前兒童感覺和知覺的發展

第一節感覺和知覺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一、感覺和知覺的概念

1、感覺: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刺激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屬簡單的心理現象,主要與生理作用相聯系。包括視、聽、嗅、味、膚、動與平衡等。

2、知覺: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食物的整體的反映。它以感覺為基礎,但并非感覺成分的簡單相加,而是對感覺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它反映刺激所代表的意義,受經驗影響,因此,對同一事物的知覺會有

所不同。

【簡答】

二、感覺和知覺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1.感覺和知覺是人生最早出現的認知過程;2.兩歲前兒童依靠感覺和知覺認識世界;3.感覺和知覺在3~6歲兒童的心理活動中占優勢;4.幼兒的記憶、情緒和意志也受感知覺的影響。 第二節學前兒童感知發展的主要階段

一、原始的感知發展階段

感覺與生俱有,出生后不久,知覺就在感覺基礎上發展起來。在原始的感知發展階段,對刺激物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很低。 【簡答】

二、從知覺的概括向思維的概括過渡階段 1出生后第一年,嬰兒認識事物依靠知覺的恒常性,○21歲后隨語言和○

31歲多常按照某個事物的明思維的發展,知覺的概括水平逐漸提高;○

4隨語言和思維的發展知覺的概括性逐漸向思維的顯特征來辨認物體;○

概括性過渡。

三、掌握知覺標準和觀察力發展階段

3歲后,兒童對物體的知覺,漸漸和有關的概念相聯系,知覺活動已發展到能夠進行觀察。

第三節學前兒童視覺的發展兒童視覺的發展表現在兩方面:視覺敏度的發展、顏色視覺的發展。

一、視覺敏度的發展 (一)視覺敏度的概念

精確地辨別細致物體或處于具有一定距離的物體的能力,也就是發覺一定對象在體積和形狀上最小差異的能力,即通常所說的視力。 【簡答】(二)視覺敏度發展的機制

1.晶狀體的變化調節;2.中樞神經系統對視感覺的信號加以辨認;3.視覺系統突觸組織的發展是辨別能力發展的基礎;4.控制眼動的能力;5.經驗的參與,即視知覺。 (三)視覺敏度發展的年齡特點 1.新生兒的視覺敏度,孩子出生后即能看見眼前東西,最佳視距在20cm左右;

2.嬰幼兒的視覺敏度,6個月內是視覺發展的敏感期,4個星期的嬰兒視力為20/60,8個星期為20/100,5~6個月為20/20。(四)視覺敏度的測定

1.視力檢查表測定:一般的E字檢查表;專為兒童設計的圖形視力表;2.用簡單觀測方法。

【簡答】(五)影響嬰幼兒視力的因素

1.受遺傳和環境影響,視覺經驗是促進視覺發展的必要因素。影媳視力減退的條件:

(1)光線照明;(2)戶外活動和身體鍛煉;(3)坐姿不良。

2.兒童弱視:指在視覺發育障礙的一種常見病,弱視者實力達不到正常水平,兩眼不能同時注意一個目標,無立體感,不能判斷自身的空間位置,分不清物體離自己的原籍高低,定位不準確,不能完成精細動作。(1)表現;(2)成因;(3)治療。

二、顏色視覺的發展

1.顏色視覺:指區別顏色細致差異的能力,亦稱辨色力。

2.嬰兒的顏色視覺:嬰兒出生后第三個月開始區分紅、綠兩種光刺激,但不穩定,第四個月比較穩定。顏色視覺與顏色的明度、色調、飽和度有關。 3.幼兒顏色視覺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區別顏色細微差別能力的繼續發展,同時對顏色的辨別和掌握顏色名稱結合起來。3歲兒童不能認清基本顏色和區分各種顏色的色調。4歲區別色調細微差別的能力發展,開始認識一些混合色。5歲注意到色調、明度和飽和度,能辨別更多混合色。顏色辨別能力的發展,主要在于掌握顏色的名稱,主要依靠生活經驗和教育。

4.色盲是顏色視覺異常,可分為全色盲、全色弱、紅綠色盲和紅綠色弱4種。

第四節學前兒童聽覺的發展

一、聽覺發展對兒童心理發展的意義

1.聽覺是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依靠聽覺辨認周圍事物發聲特點; 2.依靠聽覺感受音樂,學唱歌曲,欣賞樂曲,從而還得到美育的熏陶; 3.兒童與成人交往,特別是學習口語,必須依靠聽覺.聽覺對智力、個性發展也有影響。

二、兒童聽覺的發生 (一)胎兒對聲音的反應

胎兒對聲音有反應。據此,孕婦應多聽寧靜悅耳的音樂.避免過多噪音刺激。

(二)新生兒聽覺的發生 新生兒對不同的聲調,聲音的純度、強度和持續時間等都有不同的反應。 (三)聽覺與視覺協調活動的發生

1.聽覺和視覺很早就發展起來;2.持續、復合的聽覺刺激有助于視覺定向;3.聽覺刺激能導致視覺的習慣化;

4.嬰兒能識別同時出現的視聽覺刺激的一致性。 (四)新生兒的聽覺偏好新生兒愛聽人的聲音、母親的聲音、柔和的聲音、高音調的聲音。

三、嬰幼兒聽覺的發展

隨年齡增長,學習語言、接觸音樂環境和接受聽覺訓練的過程中,嬰幼兒的聽覺迅速發展:兒童的聽覺閾限值逐漸降低,聽覺感受性提高。

四、學前兒童聽覺的個別差異

出生后24小時內的新生兒,聽覺反應已可分五等,反應形式、強度也不同,存在音高差別閾限。

五、學前兒童聽覺的測定

1.觀察聽覺行為;2.簡易測聽;3.用儀器做聽力測查。 【簡答】

六、聽力的保護與培養 (一)避免噪音污染

1.在家庭為幼兒創設安寧環境;2.在幼兒園教育孩子避免大聲喧嘩;3.采用吸音設備;4.用養花種草等凈化環境。

(二)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樂音和音樂活動都是幼兒發展聽覺的有力手段。

(三)通過學習語言發展聽覺在幼兒園,可組織專門訓練聽力的游戲,訓練聽力辨別力等。

七、聾兒聽覺康復的訓練 1.早期驗配助聽器 2.早期聽力訓練 (1)對聲音的感知和理解:在游戲中運用音響玩具、游戲,感官功能代償,音樂訓練等;

(2)對聲音的辨別:結合圖片、實物或模型,使聾兒感知不同事物發出的聲音。

第五節學前兒童觸覺、動覺和痛覺的發展

一、學前兒童觸覺的發展觸覺是膚覺和運動覺的聯合。 (一)兒童觸覺的發生兒童出生就有觸覺反應,許多種無條件反射都有觸覺參加。 (二)口腔的觸覺

兒童出生具有口腔觸覺,且通過它認識物體。 (三)手的觸覺

1.觸覺探索主要通過手來進行,兒童出生就有本能觸覺反應;

2.視覺和手的觸覺協調,是半歲嬰兒認知發展的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觸覺探索的開始;

3.眼手協調出現的標志是伸手能抓到東西.表明兒童知覺達到了能知覺到物體的位置、手的位置、視覺指導手的觸覺活動。

二、學前兒童動覺的發展

動覺的發展使嬰幼兒動作越來越準確.動作感受性提高,有助于手控制自己的動作.而系統訓練有利于提高動覺感受性,提供聲音和視覺刺激物等作為信號.有助于提高兒童對動覺的意識。

三、學前兒童痛覺的發展

兒童痛覺是隨年齡增長而發展的,表現在痛覺感受性的提高。 1.疼痛發生的條件:

(1)傷害或過強刺激的刺激量;(2)痛覺閾限;(3)痛的情緒。

2.疼痛包括痛的感覺和痛的情緒,孩子疼痛的閾限隨年齡增長而降低。 第六節學前兒童空間知覺和時間知覺的發展卒問知覺包括形狀知覺、大小知覺、方位知覺和距離知覺。

一、學前兒童形狀知覺的發展 (一)嬰兒的形狀知覺 1.很小的嬰兒已能辨別不同的形狀,具有對形狀的知覺的恒常性; 2.對物體形狀的視覺偏好。 (二)幼兒的形狀知覺

1.在視覺、觸覺、動覺的協調活動中,對幾何形體知覺的效果最好; 2.對幾何圖形辨別的難度由易到難,具順序性;3.形狀知覺和掌握形狀的名稱相結合;

4.形狀知覺在先,用詞概括形狀的能力在后;5.通過游戲可提高形狀知覺水平;

6.日常生活需要形狀知覺,也為形狀知覺發展提供條件。

二、學前兒童大小知覺的發展

1.嬰兒對物體大小知覺的恒常性已經形成; 2.視觸動覺的共同活動,利于幼兒對積木大小的知覺; 3.對物體大小知覺的發展,蘊含著辯證思維發展的萌芽。

三、學前兒童方位知覺的發展 1.嬰兒已有聽覺定位能力; 2.正常兒童主要依靠視覺定位;

3.幼兒方位知覺的發展主要和詞語所代表的方位概念結合;4.幼兒方位知覺的發展早于方位詞的掌握;

5.只能辨別以自身為中心的左右方位;6.方位知覺的發展是幼兒人學準備的重要內容;

7.方位知覺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對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別。

四、學前兒童距離知覺的發展

1.防御反應表明嬰兒已有距離知覺;2.嬰兒能夠區分物體與自己的距離;3.距離知覺的發展受經驗影響;

4.已有深度知覺,且受刺激模式和刺激條件的影響;,5.深度知覺的發展受經驗影響較大。幼兒園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中。因深度知覺的發展不足而出現安全問題.教師要特別注意加強教育。游戲和體育活動能夠促進幼兒距離知覺、深度知覺的發展。

五、學前兒童時間知覺的發展

1.嬰兒主要依靠生理上的變化產生對時間的條件反射,即由生物節奏周期(生物鐘)所提供的時間信息而出現的時間知覺。

2.隨年齡增長,會產生與具體事物和事件相聯系的時間知覺,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觸到的周圍現象的變化。

3.逐漸能通過鐘表和日歷認識時間,把鐘表和日歷上的字符形象化。 4.6歲以后,能夠開始學習對持續時間進行估計。

5.幼兒時間知覺發展的方向是思維參與時間的知覺。即把時間知覺和時間概念聯系起來。 第七節幼兒觀察的發展

【簡答】幼兒觀察的發展,表現在觀察的目的性、持續性、細致性、概括性以及觀察方法等方面。

一、觀察的目的性加強幼兒觀察的目的性從低到高可分為三級:低級、中級、高級。

二、觀察的持續性延長幼兒初期,觀察持續時間很短,其持續性和目的性有關。

三、觀察的細致性增加經過系統的培養,幼兒觀察的細致性能夠有所提高。

四、觀察的概括性提高對圖像觀察概括化可分四個階段:個別對象、空間聯系、因果聯系、對象總體。

五、觀察方法的形成幼兒的觀察,是依賴于外部動作向以視覺為主的內心的活動發展。

1.幼兒的觀察是從跳躍式、無序的逐漸向有序性的觀察發展。

2.幼兒掌握觀察方法,需要教師指導和培養,如指導不當,反而阻礙幼兒觀察的發展。

3.成人的指導語,往往影響幼兒觀察圖畫的水平。 【論述】第八節感知覺規律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

一、適應現象

1.感覺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結果而產生的感受性,會因刺激持續時間

的長短而降低或提高,這種現象叫適應現象。

2.幼兒園各班活動室應有通風換氣設施和制度,以保證空氣清新。

二、對比現象

1.同一分析器的各種感覺會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感覺的對比,分先后對比和同時對比兩種。

教師在制作和使用直觀教具時,掌握對比現象的規律,對提高幼兒感受性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2.不同分析器的感覺,也會因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在視覺感性方面較明顯。

在組織幼兒觀察活動時,不應有喧嘩聲,教師的聲音也不應很大。

三、知覺中對象與背景的關系

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分離出來,受以下因素影響:

1.對象與背景的差別,包括顏色、形狀、聲音和強度方面的差別,差別越大,對象越容易從背景中分離。

教師要運用背景與對象關系的規律,教師的板書、掛圖和實驗演不,應當突出重點,加強對象與背景的差別;教材的重點部分,使用粗線條、粗字體或彩色筆,使它們特別醒目;教學指示棒與直觀教具的顏色不要接近。

2.對象的活動性。在固定不變的背景上,活動的刺激物易被知覺為對象。

據此,教師應盡量多地利用活動模型、活動玩具及幻燈、錄像等,使幼兒獲得清晰的知覺。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組合。在視覺刺激中.凡距離上接近或

形態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組成知覺的對象;在聽覺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時間上的組合,即“時距”的接近也是分離知覺對象的重要條件。 據此.教師繪制掛圖時,為突出需要觀察的對象或部位,周圍最好不要附加類似的線條或圖形。注意拉開距離或加上不同色彩;凡說明事物變化或發展的掛圖.更應注意每一個演進圖的距離;教師講課聲音應抑揚頓挫。

4.教師的言語與直觀材料結合。人的知覺是在兩種信號系統的協同中實現的。由于詞的作用可以使幼兒知覺的效果大大提高,直觀材料加上教師講解,幼兒才能很好理解。

據此,教師對直觀材料的區別,必須和言語講解結合起來。 第五章學前兒童記憶的發展

第一節記憶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1、定義: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識記、保持和恢復的過程。

2、環節包括識記、保持、恢復?;謴陀职▋煞N形式:再認、再現(回憶) 【簡答】

二、記憶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1、記憶與知覺的發展記憶在知覺的基礎上進行,而知覺的發展又離不開記憶。知覺中包括著經驗的作用。知覺的恒常性和記憶有密切關系。

2、記憶與想象、思維的發展兒童的想象和思維過程都要依靠記憶。記憶把知覺和想象、思維聯結起來,使兒童能對知覺到的材料進行想象和思維。兒童最原始的想象和記憶不易區分。

3.記憶與言語的發展兒童學習語言要靠記憶,兒童在語言交際過程中離不開記憶。

4.記憶與兒童情感、意志的發展記憶的發展影響兒童情感和意志的發展。記憶使情感豐富,意志活動穩定。 第二節學前兒童記憶發展的趨勢

一、記憶的發生

(一)記憶發生的指標從認知心理學觀點看,記憶包括信息的輸入、存儲和提取過程。判斷個體記憶發生的時間與所用指標有關。前語言時期兒童的記憶,一般采用三個指標:1.習慣化;2.條件反射;3.重學記憶。

(二)記憶發生的時間

1.習慣化不學而能。新生兒出生不久即出現對刺激物的習慣化,這是原始的記憶因素。2.自然條件反射發生于出生后10天左右;人工條件反射出生 1~3天的新生兒即可形成。采用指標不同,判定記憶發生的時間也稍有不同,但不論用何種方法或指標進行研究,都可肯定,新生兒期已經出現了記憶。

【簡答】

二、學前兒童記憶發展的趨勢

(一)記憶保持時間的延長 1.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依次出現;2.記憶的潛伏期延長,即長時記憶保持的時間延長; 3.由“幼年健忘”到出現可保持終生的記憶。幼年健忘:指3歲前的兒童的記憶一般不能永久保持的現象。

(二)記憶提取方式的發展1.兒童最初出現的記憶全部都是再認性質的記憶; 2.整個學前期,再現都落后于再認; 3.再現在兩歲左右出現,再認和再現的差距隨年齡增長而縮小; 4.再認依賴感知;再現依賴表象。

(三)記憶容量的增加1.記憶廣度。人類短時記憶廣度為7±2個信息單位(組塊),兒童不是一開始就具有人類記憶廣度的;2.記憶范圍擴大,指記憶材料種類的增多,內容的豐富,信息加工熊力增強;3.工作記憶能力增強。工作記憶:指在短時間記憶過程中,把新輸入的信息和記憶中原有的知識經驗來聯系起來的記憶。

(四)記憶內容的變化從記憶內容看,可分為運動記憶、情緒記憶、形象記憶和語詞記憶。 1.運動記憶(2周左右)。兒童最早出現的是運動記憶; 2.情緒記憶(6個月左右),新生兒已有明顯表現; 3.形象記憶(6~12個月左右)。依靠表象進行;表象:指過去感知而當前沒有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在頭腦中出現的形象。 4.語詞記憶(1歲左右).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逐漸發展。 【簡答】

三、記憶策略的形成

震憶策略的形成和記憶有意性的發展密切聯系.包括對記憶的計燃和使用記憶的方法。常見記憶策略有:1.反復背誦或自我復述;2.使記憶材料系統化;3.問接的意義識記。

第三節各年齡階段學前兒童記憶發展的特點 1歲前兒童記憶發展的特點

(一)新生兒記憶的特點新生兒是記憶發生的時期,主要是短時記憶。表現為對刺激的習慣化和最初的條件反射。

(二)出生后頭半年記憶發展的特點

1.長時記憶開始發生的階段(1~3個月);2.長時記憶有很大發展(3~6個月)。‘

(三)生后第二個半年記憶發展的特點

1.再現的潛伏期明顯延長(6~12個月);2.開始出現工作記憶(8個月左右)。

【簡答】

二、1~3歲兒童記憶發展的特點

1.再認的內容和性質發生變化,再認形式的記憶發展較早。語言真正發生后,再認的內容和性質迅速發生變化。

2.符號表象記憶產生,1歲以后,由于語言發展,兒童得以用符號進行表征,從而產生符號表象記憶。

3.短時記憶出現重要變化,由于語言產生而發生重大變化。 4.出現初步的回憶,用行動表現出初步回憶能力: (1)替成人找東西;

(2)延遲模仿:當刺激物出現后,不是立即模仿,而是過了一段時間后,突然出現模仿行動。

【論述】

三、3~6歲兒童記憶發展的特點

到了幼兒期,記憶的水平顯著提高:無意記憶、機械記憶、形象記憶繼續發展。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記憶的意識性、理解性明顯提高,表現為有意記憶、意義記憶、語詞記憶和記憶方法繼續發展。這表明記憶發生了質的變化。

(一)意識性無意記憶占優勢,有意記憶逐漸發展(基本特點)。 1.無意記憶占優勢:

(1)無意記憶的效果優于有意記憶;(2)無意識記效果隨年齡增長而提高;(3)無意記憶是積極認知活動的副產物,不是直接接受記憶任務和完成記憶任務而產生,而是在完成感知和思維任務過程中的附帶結果。 幼兒無意識記的效果依賴于:

①客觀事物的性質;⑦客觀事物與主體的關系;③認知活動的主要對象或活動所追求的事物;④活動中感官參加的數量; ⑤活動動機。

2.有意記憶逐漸發展:

(1)有意識記在成人教育下產生;(2)有意識記效果依賴于對記憶任務的意識和活動動機; (3)有意再現的發展先于有意識記。有意再現有三種行為類型。 (二)理解性

記憶的理解和組織程度逐漸提高。

1.機械記憶用得多,意義記憶效果好。

(1)機械記憶用得多,較多運用機械記憶,可能是因為:

①大腦皮質的反應性較強,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留下痕跡; ②對事物理解能力差,對材料不理解,不會進行加工,只能死記硬背,進行機械記憶。.,(2)幼兒意義記憶的效果優于機械記憶,原因: ①通過對材料理解而進行,理解使材料和已有知識經驗聯系,把新材料納入已有知識經驗體系;

②機械記憶只把事物作為單個孤立的小單位來記憶,意義記憶使記憶材料互相聯系,從而把孤立的小單位聯系起來,形成較大單位或系統。 2.機械記憶和意義記憶都在不斷發展。年齡小的幼兒意義記憶比機械記憶效果高得多,隨年齡增長,差距縮小,主要是因為意義記憶向機械記憶滲透,機械記憶中加入了越來越多的理解成分。 (三)記憶內容

形象記憶占優勢,語詞記憶逐漸發展。1.幼兒形象記憶的效果優于語詞記憶(形象帶有直觀性、鮮明性);

2.幼兒形象記憶和語詞記憶都隨年齡的增長而發展; 3.幼兒形象記憶和語詞記憶的差別逐漸縮小。 (四)記憶方法

記憶的意識性和記憶方法逐漸發展。

有意記憶和意義記憶的發展,意義記憶對機械記憶的滲透及其相互接近.都反映了幼兒記憶過程的自覺意識性和記憶策略、方法的發展。幼兒能夠對記憶材料加工使之條理化、系統化;使記憶形象和語詞聯系。 【論述】第四節記憶的保持和遺忘規律在

學前兒童活動中的應用

一、記憶的保持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

1.保持指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在頭腦中儲存和鞏固的過程,是識記和恢復(再認和再現)的中間環節。 2.保持是一個動態過程。

在保持階段.知識經驗會發生“量”和“質”兩方面變化.就“量”而言.隨時間推移逐漸下降,顯著表現就是遺忘;就“質”而言.因知識經驗、加工組織經驗的方式不同,回憶的內容會變化。有的內容變得簡略了、概括了.不重要的細節消失了;有的內容變得更加完整合理;而有的卻變得更加具體、夸張、突出。 學前兒童年齡小.大腦神經發育不夠成熟。知識經驗缺乏.更容易變化,忘事。因而對學前兒童記憶保持的要求不能太高,而應實事求是,符合記憶的心理年齡特點,教孩子學習知識,要注意鞏固率或識記后的保持率。

二、根據遺忘規律科學地組織復習 (一)遺忘

即對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再認或再現,或者再認或再現時發生錯誤。有幾種情況:不完全遺忘,能再認不能再現;完全遺忘,既不能再現也不能再認;臨時性遺忘,一時不能再認或再現;永久性遺忘,永遠不能再認或再現。

(二)遺忘的規律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是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的揭示了遺忘規律: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且遺忘的過程最初進展得快,以后逐漸緩慢,簡單說,就是“先快后慢”。 (三)科學地組織復習 1.及時復習;

2.合理分配復習時間。分散復習和集中復習相結合,復習方式多樣化,多種感官綜合運用;

3.利用記憶恢復的規律。幼兒有一種特殊的記憶恢復(回漲)現象。

這就要求我們指導孩子進行科學的分散復習,分散復習不是簡單重復,而要使復習方式多樣化,做到眼耳手腦并用。正確看待“回漲“現象,利用這一規律組織孩子學習、游戲。

三、排除影響“保持”的因素,科學地安排識記材料 (一)排除影響學習材料之間的干擾 1.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前(倒)攝抑制受前后兩種學習材料的類似程度、難度、時間安排及識記的鞏固程度等條件影響。 2.復習或學習時應注意:

(1)同一時間不能要求孩子學習識記內容太多;(2)要求孩子鞏固、牢記材料或事情。不能把內容、性質相近或相似的材料安排在一起學習或復習,而應交錯安排。先學習、鞏固一種,中間安排休息或學習另一種內容、性質完全不同的材料,以減少或防止干擾。 (二)排除疲勞的干擾

遺忘的另一種原因是識記時形成的暫時神經聯系,由于另一種活動的干擾而被抑制。因此要注意用腦衛生,以排除疲勞對記憶保特的干擾。 第六章學前兒童想象的發展

第一節想象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一、想象的概念 (一)想象的涵義

想象是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過程;形象性和新穎性是兩大基本特征;主要處理圖形信息,是以直觀形式呈現在人們頭腦中的表征,不是詞或符號;形成的新形象,可以是未曾感知過的,還可以是現實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有的形象,但都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二)想象的種類

1.據想象是否具有目的性,可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無意想象是一種沒有目的地、不自覺地想象某種形象的過程; (2)有意想象是根據一定目的、自覺進行的想象。

2.據內容的新穎程度和形成方式,有意想象又可分為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

(1)再造想象是據語言文字的描述或圖形、圖解、符號等非語言文字的描繪,在頭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所形成的形象一般是以前已存在的; (2)創造想象是據自己的創見,獨立地構造新形象的過程。它具有首創性、獨立性、新穎性等特點。

【論述】

二、想象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一)想象與學前兒童的認知活動

1.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想象依靠頭腦中已有的表象,學前兒童頭腦中的表象是感知過的事物在頭腦中留下的具體形象。 2.想象和記憶密不可分。

(1)想象依靠記憶,記憶的表象越多,想象就越容易越豐富;(2)想象的發展利于記憶活動的順利進行,想象越豐富,水平越 高,越利于對識記材料的理解、加工、保持、回憶。

3.想象和思維關系密切,想象一端接近于記憶,另一端接近于創造性思維的階段。

(二)想象與學前兒童的情緒活動

1.想象能引發情緒;2.情緒影響想象,能引起想象過程或改變想象方向。

(三)想象與學前兒童的游戲活動

想象是象征性游戲的首要心理成分。 (四)想象與學前兒童的學習活動

1.想象是學前兒童學習必不可少的,沒有想象就無法理解、掌握新知識。2.想象的形象常常是幼兒行動的推動力。第二節學前兒童想象的發生及想象發展的一般趨勢

一、想象發生的年齡

1歲半至2歲兒童出現想象的萌芽,主要通過動作和語言表現出來。把日常生活中的行動遷移到游戲中去,就有想象成分的參與,當能用語言表達自己想象活動的時候,就明確客觀地說明了想象的出現。 【簡答】

二、想象萌芽的表現和特點

兒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說是記憶材料的簡單遷移,表現為下列特點: 1.記憶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復活;2.簡單的相似聯想;3.沒有情節的組合。

【簡答】

三、學前兒童想象發展的一般趨勢

一般趨勢是從簡單的自由聯想向創造性想象發展。具體表現在:

1.從想象的無意性,發展到開始出現有意性;2.從想象的單純的再造性,發展到出現創造性;

3.從想象的極大夸張性,發展到合乎現實的邏輯性。 第三節學前兒童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發展 【簡答】

一、無意想象的特點

1.想象無預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在游戲中想象往往隨玩具的出現而產生。

2.想象的主題不穩定,幼兒想象的過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響,想象的方向隨外界刺激的變化而變化,想象的主題容易改變。

3.想象的內容零散,無系統,主題無預定目標,不穩定,內容零散,所想象的形象之間不存在有機聯系。

4.以想象過程為滿足,不追求達到一定目的。

5.想象受情緒和興趣影響,幼兒想象不僅容易受外界刺激左右,也容易受自己的情緒和興趣的影響。

無意想象實際是一種自由聯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i只水平低.是幼兒想象的典型形式。

二、有意想象的萌芽和發展

有意想象在幼兒期開始萌芽,幼兒晚期有比較明顯的表現:

1.活動中出現有目的、有主題的想象;2.想象主題逐漸穩定;3.為了實現主題能克服一定的困難。

定勢想象實驗說明幼兒有意想象是需要培養的。成人在組織幼兒進行各種有主題的想象活動,啟發幼兒明確主題,準備有關材料時,成人及時的語言提示對幼兒有意想象的發展起重要作用。 第四節學前兒童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的發展

再造想象在幼兒期占主要地位,創造想象在再造想象的基礎上發展起

來。二者是根據想象過程的獨立性和想象內容的新穎性區分的。

一、學前兒童再造想象的發展

【簡答】(一)幼兒再造想象的特點 1.幼兒的想象常常依賴于成人的語言描述;2.幼兒的想象常常根據外界情境的變化而變化; 3.實際行動是幼兒期進行想象的必要條件。

【簡答】(二)再造想象在幼兒生活中占主要地位1.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相比,是較低級水平的想象。想象內容

主要有四類:①經驗性想象;②情境性想象;③愿望性想象;④擬人化想象。2.再造想象是幼兒生活所大量需要的。 (三)幼兒再造想象為創造想象發展奠定基礎

1.再造想象的發展。使幼兒積累了大量的想象形象,出現創造想象因素;

2.再造想象可以轉換為創造想象。

二、學前兒童創造想象的發展 創造想象的發生,表現為能獨立地從新的角度對頭腦中已有表象進行加工。具體表現為:獨立性。這類想象不是在外界指導下進行,不是模仿,受暗示性少;新穎性。它改變原先知覺的形象,擺脫原有知覺的束縛。 【簡答】(一)幼兒創造想象的發展及特點

1.最初的創造想象是無意的自由聯想,可以稱為表露式創造; 2.形象和原型只是略有不同,或者在常見模式上略有改造;

3.發展的表現在于:情節逐漸豐富,從原型發散出來的種類和數量增加,從不同中找出非常規性相似。 (二)幼兒創造想象發展的水平

有研究認為幼兒創造性的發展有6種水平:

1.最低水平:不能接受任務;2.能在圖片上加工,畫出圖畫,但物體形象只是粗線條的,只有輪廓,無細節;

3.能畫各種物體,已有細節;4.畫出的形象包含某種想象的情節; 5.據想象情節.畫出幾個物體,它們之間有情節聯系;6.按照新的方式運用所提供的圖形。

【簡答】隨生活、知識經驗的豐富及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幼兒創造想象水平逐漸提高。具體表現在:

(1)時常提出一些不平常的問題;(2)自編新故事;(3)創造性的游戲活動;(4)創造性的繪畫活動。

三、幼兒想象的夸張性 (一)幼兒想象夸張性的表現

1.夸大事物某個部分或某種特征;2.混淆假想與真實。 【論述】(二)幼兒想象夸張的原因

1.認知水平的限制;2.情緒的影響;3.想象表現能力的局限。 第五節各年齡階段學前兒童想象的特點 【簡答】

一、2~3歲兒童想象的特點

2~3歲是想象發展的初級階段,兒童想象的最初形態的特點如下: 1.想象活動完全沒有目的,想象活動開展前不能形成想象的表象; 2.想象過程進展緩慢;3.想象與記憶的界限不明顯,想象表象只是新情境的某些特征和舊形象的某些特征的等同或相似性聯想;4.想象內容簡單貧乏;5.想象依靠感知動作,動作有利于促進幼小兒童想象的進行; 6.想象依賴成人的語言提示,成人語言提示作用在于: (1)使有關表象活躍起來;(2)豐富想象內容。 【練習】

二、3~4歲兒童想象的特點

基本上是無意的,是一種自由聯想,主要表現:

1.想象活動沒有目的,沒有前后一貫的主題;2.想象內容零碎,無意義聯系,內容貧乏,數量少而單調。原因:

(1)想象受感知形象直接影響;(2)不追求想象成果,以想象過程為滿足。 【練習】

三、4~5歲兒童想象的特點

無意想象中出現了有意成分,但仍以無意想象為主,具體特點:

1.想象仍以無意性為主,想象過程常隨感知形象、外來因素和自己情緒而變化;

2.想象出現了有意成分,表現在出現了有一定目的、一定范圍的自由聯系;3.想象的目的計劃非常簡單;4.想象內容較以前豐富,但仍然零碎。

四、5~6歲兒童想象的特點

有意想象和創造想象已有明顯表現:

1.想象的有意性相當明顯;2.想象內容進一步豐富、有情節;3.想象內容新穎性程度增加;4.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觀邏輯。第七章學前兒童思維的發展

一、思維的概念:指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映。 (二)特點 1.概括性。思維反映的是一類事物的共性和事物之間的普通聯系。2.間接性,思維是通過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理解和認識一些沒有被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關系的過程。

【練習】

二、思維的發生發展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意義思維的發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重大質變。

1.思維的發生標志著兒童的各種認識過程已經齊全; 2.思維的發生發展使其它認識過程產生質變; 3.思維的發生發展使情緒、意志和社會性行為得到發展; 4.思維的發生標志著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出現。 第二節學前兒童思維的發生

一、兒童思維發生的時間

兒童的思維發生在感知、記憶等過程發生之后,與言語真正發生的時間相同,即2歲左右。2歲前,是思維發生的準備時期。

二、兒童思維發生的標志—出現最初的用語詞的概括兒童概括的發生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1.直觀的概括,即感知水平的概括;2.動作的概括,即表象水平的概括;3.語詞的概括,即思維水平的概括。 【練習】第三節學前兒童思維發展的趨勢

一、思維方式的變化

從思維發展的方式看.兒童最初的思維是直觀行動的,然后出現具體形象的,最后發展起來的是抽象邏輯的思維。

1.直觀行動思維,主要以直觀的、行動的方式進行,主要特點是:

(1)思維是在直接感知中進行的。(2)思維是在實際行動中進行的。 (3)典型方式是嘗試錯誤,主觀上無預定目的和行動計劃。

2.具體形象思維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頭腦中具體形象的聯想進行,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觀行動性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3.抽象邏輯思維是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和規律性聯系的思維,是通過概括、判斷和推理進行的,是高級思維方式,嚴格說學前期只有這種方式的萌芽。

【論述】

二、思維工具的變化

思維發展中,動作和語言的作用不斷發生變化:動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語言的作用則由小到大,可分三個階段:

1.思維活動主要依靠感知和動作進行,語言只是行動的總結。

2.思維主要以表象為工具,邊做邊說,語言和動作不分離。在實際生活中,兒童對自己的行動結果不斷做出分析和評價,在此基礎上,逐漸出現表象形式的行動目標和行動計劃。

3.思維依靠語言進行,語言先于動作而出現,并起著計劃動作的作用。 據上述趨勢和特點,大致可以說:4歲前的幼兒思維是非常具體的,需要依靠直觀材料和動作進行;4歲后,主要依靠在頭腦里的具體形象進行。據此,在不同場合,據幼兒知識經驗、發展水平的不同,教師可用不同的教材教法;不熟悉的教學內容要多設直觀環境,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對有具體形象的教學內容,可主要依靠言語活動。 第四節學前兒童思維發展的階段 【論述】皮亞杰的兒童智慧發展理論,把智慧、認識、思維作為同義語,認為“階段”的概念包括三個基本點: 1.前后階段順序不變,但可加速或推遲; 2.每個階段有相對穩定的認知結構,決定該階段的主要行為模式; 3.各階段前后連續,每個階段的結構是整合的,有整體性。

皮亞杰提出兒童智慧發展分三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運算階段。7歲前處于前兩個階段。

一、感知運動階段

它是兒童智力發展的萌芽階段,只能靠感知和動作適應外界環境。 (一)反射練習階段

1.天生的無條件反射帶有練習因素的不斷重復;2.天生的反射通過練習而鞏固;3.天生的反射得到發展。

(二)最初習慣階段又稱初級循環反應階段。

1.形成條件反射即習得性動作;2.初級的習得性動作變成自動性的動作,稱為習慣性動作或初級的循環反應。 (三)有目的動作形成階段又稱二級循環階段。 1.視動協調后進入這一階段,嬰兒開始抓弄所見到的一切物體; 2.動作、興趣相互影響,出現“循環反應”。 (四)方法和目的分化與協調階段

1.動作目的和方法開始分化,動作明顯地表現出它是達到目的的方法;2.動作目的與方法之間開始協調。

(五)感知運動智慧階段又稱三級循環階段。

1.能在偶然中發現新方法,已開始探索達到目的的新手段;

2.對偶然動作結果發生興趣,開始對這種情境反復試驗,不斷變換方法,試驗方法似乎帶有系統性。 (六)智慧綜合階段

是感知運動階段的終結和向前運算階段過渡。 1.用外部動作尋找新方法;2.用頭腦內部的動作達到突然理解和頓悟。

二、前運算階段又稱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動階段,又可分為兩個小階段: 1.前概念階段(象征性階段),思維開始運用象征性符號進行,出現表征功能。

(1)思維中的事物帶有一般性、概括性;(2)認為個別成分并不是在整體中;(3)常運用“轉導推理”;(4)是自我中心思維。

2.直覺思維階段,又稱半邏輯思維,既能反映事物的一些客觀邏輯,還受直接感知形象的影響。

3.運算階段和前運算階段主要區別:

(1)運算思維依概念進行,前運算思維依表象進行; (2)運算思維有可逆性,前運算思維具單向性; (3)運算思維具守恒概念,前運算思維沒守恒概念; (4)運算思維逐漸非中心化,前運算思維只是自我中心; (5)運算思維具靈活性,前運算思維具呆滯性、固定性、刻板性。第五節學前兒童思維發展的一般特點

學前兒童思維是由幼兒的直觀行動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性。

一、思維直觀行動性的發展

1.思維解決的問題復雜化;2.思維解決問題的方法概括化;3.思維中語言的作用逐漸增強。

二、思維的具體形象性

1.具體形象性思維的特點是具體性、形象性,思維的內容是具體的;依靠形象來思維。

2.幼兒具體形象性思維的派生特點:

(1)經驗性;(2)擬人性;(3)表面性;(4)片面性;(5)固定性;(6)近視性。

三、思維的抽象邏輯性開始萌芽

表現在: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思維基本過程的發展、概念的掌握、判斷和推理的形成及理解能力的發展等方面。 第六節學前兒童思維基本過程的發展

一、學前兒童分析綜合的發展

不同認識階段,思維分析、綜合有不同特點,對感知形象的分析綜合,屬感知水平的分析綜合,隨語言的作用增加,幼兒逐漸學會用語言在頭腦中分析綜合,但還不能把握事物復雜的組成部分。

二、學前兒童比較的發展

1.逐漸學會找出事物的相應部分;2.先學會找物體的不同處,再學會找相同處,最后學會找相似處。

三、學前兒童分類的發展

分類能力是邏輯思維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分類活動表現思維概括性水平。

(一)學前兒童分類的類型

1.不能分類;2.依感知特點分類;3.依生活情景分類;4.依功用分類;5.依概念分類。

【練習】(二)學前兒童分類的年齡特點 1.4歲以下兒童基本不能分類;

2.5~6歲,由不能分類到發展初步分類能力過渡,主要依據物體感知特點和情境聯系起來分類;

3.5.5~6.5歲,從依靠外部特點向依靠內部隱蔽特點分類的轉變; 4.6歲后,逐漸擺脫具體感知和情境性的束縛,能依物體的功能和內在聯系分類。

四、學前兒童概括的發展

處于從表面的、具體的感知和經驗的概括到開始進行某些內部的、靠近本質概括的發展階段。

第七節學前兒童掌握概念的特點

一、學前兒童掌握概念的一般特點 (一)兒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1.向成人學習社會上已形成的概念。但兒童并不是簡單地、機械地接受成人所教的概念,而是把成人傳授的知識納入自己的經驗系統之中,經過概括而形成概念。2.生活實踐。兒童掌握概念也可能在生活實踐中進行。

(二)學前兒童概念的一般特點

1.內涵不精確,只反映事物外部的表面特征,而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征。

2.外延不適當,往往失之過寬或過窄,因而概念往往不準確或內容貧乏。

二、學前兒童掌握概念的類型和特點 (一)學前兒童掌握實物概念的特點 1.以低層次概念為主;2.以具體特征為主。以下定義為例,幼兒對實物概念所下定義可分7類(不會說、同義反復、舉出實例、一般非本質特征、說出重要特征、說出功用或習性、說出初步概念),又分4種水平(完全不會說、不會下定義、據具體特征下定義、接近下定義水平)。 (二)學前兒童掌握數概念的特點

1.學前兒童數概念的萌芽(經過辨數、認數、點數三個階段);2.幼兒數概念的發展(包括掌握數的順序、實際意義、組成三個成分);3.幼兒數概念形成經歷口頭數數一給物說數一按數取物一掌握數概念四個階段。

(三)學前兒童掌握空間概念的特點

兒童空間、時間知覺發展較早,而掌握空間、時間概念較晚。兒童掌握空間概念和時間概念與掌握相應的詞相聯系。 1.較易掌握‘上下““前后”概念,較難掌握“左右”概念。這反映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即思維的直觀、固定、情景和不靈活性。2.掌握長度、面積和體積的特點:

(1)掌握長度概念。無長度守恒概念,依實物的形象判斷長短; (2)掌握面積概念。掌握面積等分概念,只有對實物面積進行等分的概念,但任務水平也因題目不同而不同; (3)掌握體積概念。單個物體體積的概念守恒出現較早,體積守恒概念沒真正形成。

【練習】(四)學前兒童掌握時間概念的特點

時間概念較抽象,時間不斷在流動,有一定的延續性和順序性,幼兒較難掌握時間概念。

1.對時間順序的概念明顯受時間循環周期長短的影響;2.對一日時間的延伸的認知低于當日之內時序的認知、對過去的認知低于對未來的認知水平;3.對時序的認知帶有固定性;4.以自身生活經驗作為時間關系的參照物;

5.時間概念的形成和時間詞語的說出相互促進,但不同步; 6.對時序的認知經四個連續發展的階段:

(1)不能對有關時問的刺激物歸類;(2)在知覺水平上做出分類;(3)能把某一特定的時序與具體生活事件聯系起來,并用故事的形式正確敘述先后發生的連續事件;(4)能夠擺脫具體的直觀的生活內容,把時間關系抽象概括出來,真正形成時間的概念。 (五)學前兒童掌握科學概念的特點

1.經過專門教學才能掌握;2.依靠親身經歷來領會概念的內涵;3.豐富日常概念可為掌握科學概念打基礎。 第八節學前兒童判斷和推理的發展 【練習】

一、學前兒童判斷發展的趨勢

1.判斷形式間接化。學前兒童的判斷從以直接判斷為主,開始向間接判斷發展。幼兒期大量依靠直接判斷,間接判斷通常需要推理,反映事物之間因果、時空、條件等聯系.制約思維的基本關系是因果關系;成人和幼兒的判斷在形式上是不同的,實質上反映了思維方式的不同。 2.判斷內容深入化。從判斷內容上看,首先反映事物的表面聯系,在幼兒期開始向反映事物本質聯系發展.即從直接判斷向間接判斷發展;幼兒能把客體的關系分解,并概括出來,開始反映概括的規律,分解的深度和概括性也就逐漸提高。

3.判斷根據客觀化。幼兒從以對生活的態度為根據向以客觀邏輯為依據發展,還要經過從事物的偶然性特征為依據過渡到以孤立的、片面的、不確切的原則為依據,然后開始一些正確的或接近正確的客觀邏輯判斷。

4.判斷論據明確化。從沒意識到判斷的根據過渡到開始明確意識到自己的判斷根據,說明思維的自覺性、意識性和邏輯性開始發展。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民主氣氛,讓幼兒敢于爭辯,對思維發展有益。

二、學前兒童推理的發展 (一)最初的轉導推理

兒童最初的推理是轉導推理,即從特殊事例到另一特殊事例的推理,是依靠表象進行的,不符合客觀邏輯。因為: 1.缺乏知識經驗;2.不會分類、概括。(二)幼兒的演繹推理

3~7歲兒童三段論式邏輯推理的發展可分為5個階段:

1.不會運用任何一般原理;2.運用了一般原理,試圖引用一些從偶然性特征上做出的概括,來論證自己的答案;

3.運用了一般原理,這種原理已經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事物本質的特性,但只是近似的、不準確的,不能概括一切可能發生的個別情況,因而不能做出正確結論;4.不運用一般原理,卻能正確自信地解決問題; 5.會運用正確反映現實的一般原理,并能做出恰當結論。 (三)幼兒的類比推理

類比推理也是一種邏輯推理,在某種程度上屬于歸納推理,它是對事物或數量之間關系的發現和應用。

【練習】(四)幼兒推理發展的一般趨勢 1.推理過程隨年齡增長而發展。

2.推理過程可劃分為四級水平(0級,不能進行推理活動;I級,只能據較熟悉的非本質特征進行簡單的推理活動;Ⅱ級,提示條件下,運用展開的方式逐步發現事物本質聯系,最后做出正確結論;Ⅲ級,獨立、迅速、簡約的方式進行正確的推理活動)。

3.兒童推理方式由展開式向簡約式轉化。展開式:指兒童的推理是一步步進行的,進行緩慢,主要通過外部語言和動作表現出來。

推理水平的提高表現在:推理內容的正確性、推理的獨立性、推理過程的概括性及方式的簡約性等方面。 第九節學前兒童理解的發展

【練習】兒童的理解主要是直接理解,即與知覺過程融合在一起,以后逐漸出現間接理解,通過一系列較復雜的分析、綜合活動進行。兒童對事物的理解趨勢:

一、從對個別事物的理解發展到對事物關系的理解

二、從主要依靠具體形象的理解發展到開始依靠語詞的理解

三、從簡單的、表面的理解發展到比較復雜的、深刻的理解

四、從情緒性的理解發展到比較客觀的理解

五、從不理解事物的相對關系發展到逐漸能理解事物的相對關系 第八章學前兒童語言的發展

第一節學前兒童言語的發生和發展階段

一、言語的概念

1.言語即個人使用語言的過程,包括理解別人運用的和自己運用語言的過程。通過言語活動互相交往,交流思想。兒童言語的發展,首先表現在掌握語言的能力不斷地提高,能夠越來越完善地運用語言來和別人交往。

2.語言是社會現象,是人類特有的交流工具,是交流的雙方共同使用的。每個民族都有其共同的語言,是社會歷史的產物。

3.言語活動依靠語言作為工具進行,兒童掌握語言的水平影響言語活動水平;語言是在人們的言語交流活動中產生發展的•某種語言不再被人的言語活動所使用,就會消失,如果兒童無言語活動機會,也就不能掌握語言。

【練習】

二、學前兒童言語發生發展的趨勢言語活動包括:

1.對語言的接受,即感知、理解過程;2.發出語言,即說或寫。這兩種過程,不同步。其趨勢是: 1.語音知覺發展在先,正確語音發展在后;2.理解語言發生發展在先,語言表達發生發展在后。

【簡答】

三、學前兒童言語發生發展的階段 (一)前言語階段(生后第一年) 1.言語發生的準備:

(1)說出詞的準備,包括發出語音和說出最初的詞:(2)理解詞的準備,包括語音辨別和對語詞的理解。 2.前言語階段的三個小階段:(1)簡單發音階段(o~3個月);(2)連續音節階段(4~8個月);(3)學話萌芽階段(9~12個月)。(二)言語發生階段(1~3歲)

1.言語發生的標志:說出最初的詞和掌握其意義。具體標志:

(1)用最不嚴格的標準衡量,初步理解詞的意義;(2)持續地、自發地使用一些詞,且這些詞必須是成人語言中的 詞而非自造的;(3)詞帶有概括的意義,而不是只代表某一事物;(4)掌握0個詞左右。

2.言語發生階段的兩個小階段:

(1)理解語言迅速發展階段(1~1.5歲);(2)積極說話發展階段(1.5~

2、3歲)。

(三)基本掌握口語階段(

2、3歲~

6、7歲)

兒童在掌握語音、詞匯、語法和口語表達能力方面都迅速發展.為入學后學習書面語言打下基礎。

第二節學前兒童語音的發展學前兒童言語的發展,主要是掌握口語的發展,首先是掌握語音。

一、語音的形成

兒童發出語音和語音感受性的發展有不同的順序,并非容易聽 (辨別)的語音都容易發出。語音形成階段:

1.出現嗓音(0~2個月);2.出現啊咕聲(3~4個月);3•出現喃喃語聲(4~8個月),又稱連續發音階段; 4.開始發出語音(9~12個月)。

二、語音模仿的階段

1•偶發性的單個模仿(從第2個月開始)。特點是: (1)發聲傳染;(2)相互模仿;(3)偶發性模仿。

2.開始系統地模仿(在4到5個月左右)。3.能夠模仿新的發音動作(從8~9個月開始)。4.開始系統地模仿新語音(1歲后)。

一般地說,一歲前語音發展緩慢,1~1.5歲發展較快,1歲9個月語音發展基本成熟,但發音不流利、不準確。應注意:兒童語言發展的個別差異較大。

【練習】

三、語首發展的順序 1.各民族兒童語音的發展有共同的普遍規律; 2.語音發展的擴展和收縮趨勢;

3.元音和輔音發展順序,元音和輔音同時出現,成熟時間也大致相同,在1.5歲時基本成熟。

【問答】

四、幼兒掌握語音的特點和難點

1.幼兒期(3~6歲)是能夠掌握本民族全部語音的年齡; 2.發音錯誤的集中點:輔音、發音方式; 3.發音難點,在于掌握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原因是:(1)生理原因。生理上不成熟,不能恰當支配發音器官,

不善于掌握發音部位和方法。(2)語言環境。主要是方言。

五、語音意識的發生 (一)語音意識發生的表現

從4歲開始,能夠把語音作為自覺意識到的對象,即語音意識明顯地發展起來。

(二)語音的自我調節機制

1.言語聽覺調節,聽覺上正確分辨語音;2.言語運動覺的調節;3.言語視覺調節。

第三節學前兒童詞匯的發展

一、詞匯數量的增加

詞匯量是兒童言語發展的標志之一,是兒童智力發展的標志之~,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詞匯量增長有其客觀規律,有一致性,也有差異,具體到每個孩子更有個別差異。差異原因: (一)計算詞匯量所用的指標不同

1.消極詞匯和積極詞匯,兒童言語的發生是理解詞先于說出詞; 2.理解詞的指標;3.使用詞的指標.正確理解詞是掌握詞的較準確的指標,還應包括:

(1)持續使用某個詞而不是偶然說出;(2)自發使用而不是學舌;(3)使用的是通用的詞而不是自造詞;(4)使用的詞帶有概括意義。 (二)兒童的個別的差異

兒童生活條件不同對詞匯量有巨大影響。影響兒童詞匯量的生活條件包括:

1.時代的差異;2.民族語言和方言的差異;3.具體生活和教育條件的差異。

二、詞類的擴大

詞匯量從數量方面說明兒童詞匯量的發展,詞類范圍則可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兒童詞匯的質量。不同詞類抽象概括程度不同,虛詞意義較抽象,實詞代表具體的事物。數量方面,實詞是大量的;質量方面,掌握虛詞說明幼兒智力發展水平相對較高。 (一)幼兒對各類詞的掌握 1.幼兒掌握各類詞的順序:

(1)先實詞后虛詞;(2)對實詞,名詞一動詞一形容詞掌握較早。對其它實詞如副詞、代詞、數詞等掌握較晚;(3)對虛詞,如連詞、分詞、助詞、語氣詞等掌握較晚。

2.各類詞在兒童詞匯總量中的比例:

名詞占1/2,動詞占1/5~1/4,形容詞占1/10,其它詞類所占比例都相當小。3.幼兒期各類詞增長的比例:

(1)實詞在3~4歲增長速度較快;(2)虛詞則在4~5歲增長較迅速??偟恼f來:4~5歲是詞匯豐富的活躍期,5~6歲是言語表達能力明顯提高期。

(二)詞類的運用

幼兒詞匯中各類詞使用頻率的特點:

1.詞頻率最高的是代詞;2.使用名詞的頻率較高;3.使用動詞的頻率多于名詞。

三、詞義的深化 初步掌握詞時,往往對詞義理解不確切,所謂不確切有兩個特點:籠統、非常具體。

四、不同詞類詞義的掌握

幼兒對不同詞類詞義的掌握,有其具體特點。 (一)形容詞的掌握

使用形容詞的發展過程表現以下趨勢:

1.從物體特征到事件、情景的描述;2.從形容詞的簡單形式到復雜形式。

(二)指示代詞的掌握

幼兒對指示代詞的理解是以自身為中心的.參照點和幼兒自身中心一致時,幼兒較容易正確理解;當參照點和幼兒中心需要逆向轉換時,較難正確理解。

(三)人稱代詞的掌握

2歲前的兒童分不清“你”、“我”。 (四)量詞的掌握

3~4歲幼兒僅能使用少數量詞,且使用范圍過寬,注意不到量詞和名詞的搭配;5歲開始注意到名詞、量詞的搭配,但不能正確搭配,或把動詞代替量詞,或把形容詞代替量詞;或使用錯誤。 第四節學前兒童對語法的掌握

一、句型的發展

1.從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1)不完整句,包括單詞句和電報句;(2)完整句又可分為簡單句和復合句、陳述句與其它多種句型、無修飾句與修飾句。

2.從簡單句到復合句3.從無修飾句到修飾句;4.從陳述句到非陳述句

二、語句結構的變化

1.從混沌一體到逐漸分化,分化過程表現在三個方面

(1)表達內容的分化;(2)詞性的分化;(3)結構層次的分化。2.句子結構從松散到逐步嚴謹

3.句子結構由壓縮、呆板到逐步擴展和靈活

三、句子含詞量的增加

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說話所用的句子有延伸的趨勢,即句子的含詞量逐漸增加。

四、語法意識的出現

幼兒對語法的意識從4歲開始明顯出現。這時,幼兒會提出有關語法結構的問題,逐漸能發現別人說話中的語法錯誤。 【論述】第五節學前兒童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

一、對話言語的發展和獨自言語的發生

1.兒童的語言最初是對話式的,只有在和成人互相交往中才能進行; 2.幼兒期對話言語有進一步發展,幼兒不但能夠回答問題、提出問題和要求,而且為了協調行動能夠在對話中與人商議、討論對事物的評價,對別人提出指示等;

3.對話言語的發展是和兒童與成人關系的變化.以及兒童活動的發展相聯系的;

4.獨白言語是在幼兒期產生的。是隨活動的豐富和發展,獨立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講述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需要而產生,同時也是認知能力特別是思維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產物。

3~4歲幼兒能主動講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在集體面前膽怯;4~5歲能獨立地講故事和各種事情;5~6歲能系統、大膽、自然、生動、有感情地講述。

二、情境言語的發展和連貫言語的發生 1.3歲前兒童的言語主要是情境言語; 2.3~4歲幼兒的言語仍帶有情境性;

3.4~5歲幼兒說話常是斷續的,不能說明事物現象、行為、動作間的聯系,只能說出一些片斷;

4.6~7歲兒童已能連貫、完整地說話,開始從敘述外部聯系到敘述內部聯系;

5.隨年齡增大,情境言語比重下降,連貫言語比重上升。

三、講述邏輯性的發展

主要表現在講述的主題逐漸明確,層次逐漸清楚。

1.3~4歲幼兒的講述常常主題思想不明確,層次不清;2.3~4歲往往是單純對現象的羅列,主題不突出,這時期言語表達的順序性、完整性、邏輯性發展較快,4~5歲差別不大;3.5~6歲兒童在看圖講述中往往過于具體和瑣碎,妨礙了突出主要的情節。4.對幼兒來講,單純積累詞匯是不夠的,幼兒講述邏輯性的發展需專門培養。

四、掌握言語表情技巧

1.語氣的掌握,語氣表示說話時的情感和態度的區別、說話人的狀態。2.口吃的心理因素:

(1)說話時過于急躁、激動和緊張,導致這種現象可能有兩種情況: ①頭腦中已經儲存了許多語言信息,說話時回憶語言模式的速度相對較快。而說出的語言速度相對較慢,二者時間差造成言語流的脫節;②開始說話后,找不到應有的語詞去繼續表達。 (2)幼兒口吃還可能來自模仿,不自覺地形成口吃習慣。矯正口吃的最重要的原則性方法是消除緊張。

【論述】第六節學前兒童言語功能的發展

言語有兩種功能:一是交際功能;二是概括和調節功能。

一、兒童肓語交際功能的發展

在言語發生的準備階段,兒童交往,不依靠語言,而靠表情、手勢、動作等“體態語言”。

學前兒童言語交際功能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3歲前,主要是請求、回答和提問,主要使用對話言語、情境言語和不連貫言語。

第二階段:3~6歲,除請求和問答外,還有陳述、商量、指示和命令、評價等。與此相適應的是:連貫性言語、陳述性言語逐漸發展。

二、兒童言語概括和調節功能的發展

1.言語對心理發展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其概括和調節功能的發展;2.言語的參與,使學前兒童認識過程發生了質的變化;3.言語的概括功能,還可以改變對復合刺激物感知中刺激物強度的主次地位;4.言語對心理活動和行為的調節功能,使兒童有了心理的自我調節功能。

三、內部言語的發生發展(4歲以后) 內部言語:兒童身心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產物,是外部語言的內化,是思維過程的依靠,對心理活動有調節和控制的作用,幼兒內部語言的產生也是幼兒心理發展水平的一個質變。

(一)出聲的自言自語的出現

1.出聲的自言自語,是內部言語發展的初級形態,是在外部言語基礎上產生內部言語的過渡形態,它既有外部言語說出聲音的特點,又有內部言語對自己說的特點;2.從形式上看,內部言語的特點是不發出聲音的,幼兒不能控制和調節發音系統,因此,自言自語有從外部言語到內部言語過渡的性質;3.從功能看,內部言語的特點是不作為交流的工具,是對自己的言語,因此,又稱“自我中心言語”。突出表現出內部言語的概括和調節功能,幼兒不會獨立思考問題,而是依靠外界條件,特別是交談。因此,還不能產生內部言語。自言自語是一種思維過程,有指導行動的作用。伴隨活動而進行,帶有反映活動結果和行動中轉折點的作用,以后則出現在行動的開端,具有計劃和指引行動的性質; 4.幼兒的出聲的自言自語,也包含對別人說話的性質,最多出現在有與別人說話的要求,但又缺乏言語交往的實際可能性的時候,所以它既有外部言語又有內部言語的特性。 (二)幼兒自言自語的形式 游戲言語、問題言語。

1.游戲言語 特點:比較完整、詳細,有豐富的情感和表現力。作用:游戲中,用語言補充和豐富行動。

2.問題言語 特點:較簡單零碎,常在遇到困難時出現,或表現困惑、懷疑、驚奇等,當找到解決問題辦法時,也會用這種言語表示所采取的方法。4~5歲兒童,問題言語最為豐富;6~7歲只在遇到困難時才用“問題言語”。

出聲的自言自語是幼兒口語發展的一種形態,要正確對待,進行幫助引導他發展成真正的內部言語,不要斥責、阻止或嫌孩子嘟囔。 第七節學前兒童書面言語的發生

書面言語活動包括認字、寫字和閱讀、寫話。認字、閱讀屬于接受性言語活動,寫字、寫話屬于表達性言語活動,兒童書面言語的產生是從接受性的言語活動開始的。

一、學前兒童識字的特點 (一)兒童學識字的過程

1.泛化階段;2.識字階段;3.再現階段。

幼兒識字主要處于前兩階段,是對字的再認。對字的再現,實際上已經進入寫字階段,默寫階段。 (二)兒童認字的泛化階段

1.字是視覺形象,幼兒對視覺形象感知的發展服從于從籠統到具體的規律;2.幼兒最初把字當作圖譜。 (三)兒童識字階段

1.兒童多次接觸某個字或某些字時,他的感知活動從籠統到分化,就(1)情緒狀態對嬰幼兒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響; 可以認識一些字;. 。(2)在外界新異刺激作用下,嬰幼兒的情緒可以在興趣和懼怕之間浮2.幼兒識字特點:①容易混淆,對字形的細節難以分化;②對字義認動。這種不穩定狀態,游離到興趣一端時,激發探究活動,游離到懼怕識的概括水平低。幼兒容易認識的字的特征: 一端時,則引起逃避反應;

(1)字大、清楚;(2)與響亮的語音同時出現;(3)有形象作為辨認的支柱;(3)愉快強度與操作效果之間的相關為倒“U”字形關系,即適中的愉快(4)字形結構簡單;(5)多次重復;(6)與情緒和興趣相聯系。 情緒才使智力操作達到最優,這時起核心作用的是興趣;、(4)懼怕和

二、學前兒童的閱讀準備—前閱讀活動 痛苦的程度與操作效果之間為直線關系,即懼怕和痛苦越大,操作效果(一)看書—最初的閱讀活動 越差; ?(5)強烈的激情狀態或淡漠無情,都不利于兒童的智力探究活1.孩子幾個月就可以進行閱讀活動。最初的閱讀活動是看書,而非閱動,興趣和愉快的交替,是智力活動的最佳情緒背景,懼怕和痛苦對兒讀,孩子并非閱讀文字,而是拿書看,是母子共讀; 童智力發展不利。 2.1歲左右,孩子情緒好的時候,有時也會自己拿著書看;3.3歲左2.對記憶有美感、情調色彩的詞識記和保持效果優于有惡感色彩的詞。 右,孩子可培養起愛看書的習慣; 3.對語言發展,兒童最初的話語大多是表示情感和愿望的,此時言語4.幼兒期的閱讀,基本以圖為主;水平高一點的,能認一些字,以圖的情感功能和指物功能不分;用情緒激動法可以促進兒童掌握某些難以為輔。這個年齡的閱讀往往是依靠上下文來讀,不一定認識每一個字。 掌握的詞。 (二)閱讀的準備

三、情緒對學前兒童交往發展的作用 1.掌握有關詞匯;2.掌握語法和表達能力; 情緒對人類適應環境有重要作用,在人類進化史上,情緒曾起過這種作3.掌握基本閱讀技能:①翻書動作;②按頁翻書;③閱讀順序; 4.培用,嬰兒最初的情緒表現,有幫他適應生存的作用。嬰兒生存靠成人,養閱讀興趣。 天生的情緒反應能幫助他呼喚和影響成人,使得到照顧。

三、學前兒童的書寫準備—前書寫活動兒童對環境的適應主要通過交往。兒童的情緒在出生后日益社會化。1.手的小肌肉協調性的發展。通過繪畫活動,提高畫線條的力度和流直到幼兒期,情緒仍然是適應環境的工具,即交往工具。 暢性,通過日常生活的自我服務和勞動任務培養手的靈活性和手眼協調成人對新生兒的了解,幾乎完全依靠他的表情動作。兒童在掌握語言之能力; 前,主要以表情作為交往的工具。在幼兒期,表情仍然是~種重要的交2.對字形的空間知覺、方位知覺的發展。幼兒對空間知覺和方位知覺流工具,其作用不下于語言。幼兒常常用表情代替語言回答成人的問題的發展不足,導致不能寫出正確字形。應在行動和動作的空間和方位知或用表情輔助自己的語言表述。 覺方面、形體的空間和方位知覺的辨別能力上進行培養; 情緒表達的再現早于語言表達,嬰幼兒主要通過面部表情及肢體活動,3.對筆順的掌握;4.正確的執筆姿勢。 即身體和四肢的動作和活動,來表達情緒。在言語發生后,則通過言語此外,書寫與識字能力的準備有關,寫字的準備與掌握語音的能力有關?;顒雍捅砬閯幼饕黄饋肀磉_情緒。 幼兒期是書面言語發生的年齡,言語發展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口頭語言。 情緒作為信息交流工具的特點是有感染性。在嬰兒期,情緒的感染作用第八節幼兒口語的培養 尤為突出。對嬰幼兒的情緒感染,往往比語言的作用要大。 兒童的言語是在社會環境中通過言語實踐逐步發展起來的,口語培養應情緒能成為交往工具是因為情緒有信號作用,能夠向別人提供信息交注意以下幾方面: 流,情緒往往不是單向的表達,而大多數是有溝通對象的。

一、激發幼兒言語交往的需要

四、情緒對學前兒童個性形成的作用 幼兒本身言語交往的需要,對其言語發展非常重要,兒童創造言語交往兒童情緒的發展趨勢之一是日趨穩定。大約5歲以后,情緒的發展開始的條件包括以下方面: 進入系統化階段。幼兒的情緒已經比較高度的社會化,他們對情緒的調1.親子之間的交往: 節能力也有所提高。加之幼兒總是受著特定的環境和教育的影響,這些(1)照料孩子過程中,及早對孩子說話;(2)養成對孩子言語的敏感性;(3)影響經常以系統化的刺激作用于幼兒,幼兒也逐漸形成了系統化的、穩善于傾聽幼兒談話。 定的情緒反應。 2.同伴之間的言語交往: 成人對待幼兒不同的情緒態度、成人長期潛移默化的感染和影響,使幼(1)讓幼兒積極與同伴交往,同伴共同活動中,會自然地用言語交往;兒形成對事物的不同的比較穩定的情緒態度。 (2)同伴的言語溝通和互學語言,比與成人更容易。 情緒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閾限。有些孩子經常處于某種情緒體驗的低3.師生之間的言語交往: 閾中,他們在和其它兒童或成人交往時,不可避免地形成某些特有的情(1)教師要特別注意創造言語交往條件,日常生活相處中有意識地多和幼緒反應,情緒過程日益穩定化,逐漸變成情緒品質。情緒的品質特征,兒交談;(2)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言語活動的雙向交往。 是個性的性格特征的組成部分。當情緒與認知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傾向

二、講究教法 時,就形成了基本的個性結構,一歲前,嬰兒的情緒發展影響到他早期兒童學習語言的兩條途徑:一是模仿;二是強化。 的智力發展和個性特征的形成,甚至影響到日后以至成人后的行為。早1.模仿,有即時模仿和延遲模仿兩種。要在語音、語法、詞匯方面提期的情緒損傷,則可能導致怪癖的性格和異常行為。 供正確榜樣。 第二節兒童情緒的發生和分化 2.強化,有正強化和負強化兩種。強化原則多用于指導孩子學說話、

一、原始情緒反應 練習說話和糾正不良的說話習慣。 1.本能的情緒反應 良好的教法就是使幼兒獲得正確使用言語示范和有正確指導的練習,練兒童出生后,立即可以產生情緒表現,新生兒哭、安靜、四肢劃動等,習是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強化的過程,模仿和練習都不是機械重復,可稱為原始的情緒反應。特點是,它與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有直接關應幫助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學習語言。 系;身體內部或外部的刺激都可引起情緒反應,不同民族的嬰兒有共同【問答】

三、鼓勵言語創造性 的基本面部表情模式,說明原始情緒是人類進化的產物。 兒童學習、使用語言中的創造性不可低估,在言語活動中,有他的主動2.原始情緒的種類 性和積極性,模仿和創造性相結合。兒童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去創造。兒行為主義創始人華生提出天生的情緒反應有三種:怕、怒、愛 童在學習語言中的積極性、創造性表現在:對成人言語活動的反饋中,(1)怕,怕兩件事:一是大聲;二是失持; 會暗示甚至影響成人特別是父母對他所用的語言,最突出的表現:往往(2)怒,限制活動會激怒嬰兒;(3)愛,撫摸嬰兒皮膚,抱他,都會產生是成人先模仿兒童的發音、用詞和表達方式,然后再是兒童模仿成人或愛的情緒,特別是撫摸皮膚的敏感區域。 受到強化。成人對幼兒說話的特征:

二、情緒的分化 1.語音、語調特征:(1)高音調;(2)夸張的語調。 嬰兒情緒的發展表現為情緒的逐漸分化。初生嬰兒的情緒是籠統不分化2.句法特征:(1)句子較短;(2)較少修飾形式;(3)較少復合句、從屬句,的,1歲后逐漸分化,兩歲左右,已出現各種基本情緒。 層次較少;(4)實詞較多,虛詞較少。 1.加拿大心理學家布里奇斯的情緒分化論和0~2歲兒童情緒分化模3.語句特征:(1)較多疑問句和祈使句;(2)言語較清晰、較流利; (3)式; 較多重復。 2.我國心理學家林傳鼎認為新生嬰兒已有兩種完全可以辨得清的情緒

四、培養“前讀寫”興趣 反映,即愉快和不愉快。都是與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有關的表現; 幼兒期在書面語言方面處于準備期。此期在為讀寫作準備中,應以培養3.美國心理學家伊扎德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腦的發育,情緒逐漸前讀寫興趣為重點.對讀寫要求不要過于嚴格,多鼓勵幼兒學習的積極分化為人類的9種基本情緒。 性,肯定他們的學習態度和成績。 第三節學前兒童情緒發展的一般趨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社會化、第九章學前兒童情緒的發展 豐富和深刻化、自我調節化。 第一節情緒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練習】

一、情緒的社會化

一、情緒對學前兒童心理活動的動機作用 1.情緒中社會性交往的成分不斷增加;2.引起情緒反應的社會性情緒是心理活動的伴隨現象或副現象;還是人的認識和行為的喚起者和動因不斷增加; 3.情緒表達的社會化。 組織者,這在學前兒童身上更為突出。

二、情緒的豐富和深刻化 情緒對學前兒童心理活動和行為動機的作用非常明顯。情緒直接指導著從情緒所指向的事物來說,其發展趨勢是越來越豐富和深刻。情緒的豐學前兒童的行為,愉快的情緒往往使他們愿意學習,不愉快導致各種消富指:情緒過程越來越分化;情緒指向的事物不斷增加。 極行為。 情緒的深刻化指:它指向事物性質的變化,由指向事物表面到指向事物同樣是學說話,在不同情緒影響下,學習效果并不相同。到了學前晚期,的內在特點。 情緒對行為的動機作用仍然相當明顯。 產生憤怒的動因有: 強制會使孩子們產生不良情緒,而適合幼兒需要的措施,則使他們產生1.生理習慣的問題;2.與權威的矛盾問題;3.與人的關系問題。 良好的情緒從而表現出積極的行動。 各情況依次發生在2歲以下、3~4歲和4歲以上。 【論述】

二、情緒對學前兒童認知發展的作用 【簡答】根據情緒與認知過程的關系,情緒的發展可分為若干種水平: 情緒和認知是密切聯系的,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學前兒童心理過程中1.與感知覺相聯系的情緒。與生理性刺激相聯系的情緒多屬此類; 也有明顯的表現。兒童的情緒隨著認知的發展而分化和發展;情緒對兒2.與記憶相聯系的情緒。兒童的許多恐懼情緒都是后天學來的; 童的認知活動及其發展起著激發、促進作用或抑制、延遲作用。 3.與想象相聯系的情緒。同情感也和記憶與想象有關; 學前兒童認知過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以無意性為主,而無意性的主要特4.與思維相聯系的情緒。幽默感是一種與思維發展相聯系的情緒體驗,點之一就是受自身情緒所左右。 是作為高級情感的理智感的萌芽; 1.情緒對兒童認知和智力發展的作用: 5.與自我意識相聯系的情緒。與意識相聯系的情感體驗,是典型的社

會性情緒,是人際關系性質的情感體驗。

【問答】

三、情緒的自我調節化

從情緒的進行過程看,其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受自我意識的支配。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幼兒對情緒過程的自我調節越來越強。這種發展趨勢表現在三個方面:1.情緒的沖動性逐漸減少;2.情緒的穩定性逐漸提高;3.情緒從外露到內隱。

第四節學前兒童的基本情緒表現

一、哭

兒童出生后最明顯的情緒表現就是哭,哭代表不愉快的情緒??拮畛跏巧硇缘?,以后逐漸帶有社會性,幼兒哭已經主要表現為社會性情緒了。 新生兒啼哭的原因,主要是餓、渴、冷、痛和想睡覺等,也還有其它刺激。周期性的哭,是新生兒在表達內在的需要,也是一種放松,也可能是一種調劑的力量,刺激太多也哭,刺激過多使孩子疲勞,媽媽過分焦慮,也會使孩子愛哭。媽媽心情不好,孩子哭得較多。

嬰兒啼哭的表情和動作反映出來的情緒日益分化。隨著孩子長大,啼哭的誘因增加。

二、笑

兒童的笑,比哭發生得晚,是愉快的表現。從發生看,可分為:自發性和誘發性的笑;不出聲和出聲的笑;無差別的笑和有差別的笑等。 (一)自發性的笑和誘發性的笑

1.自發性的笑:睡眠中的笑;清醒時的笑;2.誘發性的笑,最初也發生于睡眠時間。

(二)不出聲的笑和出聲的笑

3~4個月前的嬰兒只會微笑;3~4個月才會笑出咯咯聲。 (三)無差別的笑和有差別的笑

4個月的笑是不分對象的,無差別的笑;4個月左右,嬰兒出現有差別的微笑,是最初社會性微笑發生的標志。

三、恐懼

恐懼的分化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1.本能的恐懼;2.與知覺和經驗相聯系的恐懼;3•怕生。是對陌生刺激物的恐懼反應,與依戀情緒同時產生,一般在6個月左右;4.壓力感。行為方面的壓力、生活和學習方面的壓力、安全方面的壓力。 第五節學前兒童高級情感的發展

一、道德感

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別人的舉止行為是否符合社會道德標準而引起的情感,形成道德情感是比較復雜的過程。

隨著自我意識和人際關系意識的發展,學前兒童的自豪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友誼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感等,也都發展起來。

二、美感

美感是人對事物審美的體驗,它是根據一定的美的評價而產生的。兒童對美的體驗也有一個社會化過程。嬰兒從小喜好鮮艷悅目的東西以及整齊清潔的環境。

三、理智感

理智感也是人所特有的情緒體驗。這是由是否滿足認識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這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高級情感。兒童理智感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環境的影響和成人的培養,適時地給幼兒提供恰當的知識,注意發展他們的智力,鼓勵和引導他們提問等教育手段,有利于促進兒童理智感的發展。

第六節學前兒童情緒的培養

一、營造良好的情緒環境

嬰幼兒情緒發展主要依靠周圍情緒氣氛的熏陶。因此要: 1.保持和諧的情緒氣氛;

2.建立良好的親子情和師生情。

二、成人的情緒自控

對孩子的愛,是孩子情緒發展的必要營養,成人要給孩子以愉快的、穩定的情緒示范和感染。

1.家長要避免喜怒無常,不溺愛和吝惜愛;

2.教師把憂傷留在教室外,情緒飽滿地進課堂,理智對待每個幼 兒的情緒和態度。

三、采取積極的教育態度

【論述】從教育的角度,結合實際對孩子情緒的培養闡述。

1.肯定為主,多鼓勵進步;2.耐心傾聽孩子說話;3.正確運用暗示和強化。

四、幫助孩子控制情緒

1.轉移法;2.冷卻法;3.消退法。

五、教會孩子調節自己的情緒表現

1.反思法;2.自我說服法;3.想象法。第十章學前兒童動作和意志行動的發展 第一節學前兒童動作的發展

【簡述】

一、兒童動作的發展與意志行動的發展

1、兒童小動作發展較早,出生時眼球就會活動,眼睛會看東西;

2、兒童出生1~2年才會自如走路,其間經過抬頭、翻身、坐、爬、站等學習過程;

3、兒童動作的發展和心理的發展關系密切,主要是由神經系統的高級中樞支配,而中樞神經系統是人的心理活動所在;

4、意志行動和兒童動作的發展關系更密切,沒有基本動作的發展,不可能產生意志行動,而沒有意志的參與,即有意性調控,動作不可能發展、完善。

二、兒童動作發展的規律

兒童動作發展有自身的客觀規律。每個孩子動作發展順序遵循客觀規律,每種基本動作發展的時間大體相同;對年幼特別是2歲前兒童的動作訓練,對動作發生時間早晚的影響是有限的。兒童動作發展規律有: 1.從整體到局部的規律;兒童最初的動作是全身性的、籠統的、彌漫的,以后逐漸分化、局部化、準確化和專門化?!几?/p>

2.首尾規律;兒童動作的發展,先從上部動作開始,然后到下部動作。 3.近遠規律;兒童動作的發展先從同步和去干的動作開始,然后發展雙臂和腿部的動作,在后是手的精細動作。

4.大小規律;動作可以分為粗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兒童動作的發展,先從粗大動作開始,而后才學會比較精細的動作。

j.無有規律。嬰兒最初的動作是無意的,以后越來越多地受到心理有一的支配。

三、學前兒童動作發展的階段

兒童動作發展分四個階段,前三個階段處于學前期。

1.反射階段(o~4個月),有許多不受意識支配的本能動作,即無條件反射;

2.最初動作階段(4個月~2歲),掌握人生最初的、起碼的、基本動作的階段;

3.基礎動作階段(2~7歲),能控制自己的肌肉系統,保持穩定性,能自由運動.是兒童獲得大量運動經驗的時期;

4.專門化動作階段(7~14歲),動作處于轉變、應用和終生使用階段,這階段的動作,把前一階段孤立的、分開的動作的基本因素聯結起來,形成各種專門化動作技能。

四、學前兒童基礎動作的發展 (一)基礎動作的模式 1.基礎的移位動作,如走、跑、跳等;

2.基礎的操作性動作,如投擲、接住、踢、擊等; 3.基礎的穩定性動作,如靜態平衡、動態平衡、軸心動作等。 (二)基礎動作發展的順序

1.基礎移位動作能力的發展;2.基礎操作性動作能力的發展;3.基礎穩定性動作能力的發展。 (三)基礎動作發展的小階段

1.起始階段;2.初級階段;3.成熟階段。

第二節意志行動的發展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一、意志和意志行動 (一)意志

指成人按照預定目的,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的心理過程。包括三個基本特征:

1.明確的目的;2.意識調節行動;3.克服困難。 (二)意志行動

意志是通過行動表現出來的。學前兒童的意志過程,由于生理發育和整個心理活動發展水平的限制,處于低級階段,往往表現為直接外露的意志行動,意識內化的水平低。

【論述】

二、意志行動與學前兒童認識過程有意性的發展(作用) 意志行動與認識過程不可分:

1.意志是在認識過程的基礎上形成的,意志過程以認識過程為前提; 2.認識過程有意性也是意志過程的成分,兒童意志的發生發甓意味著認識過程的有意性的發生和加強,也就是認識過程發展水平的提高。

三、意志行動與學前兒童情緒的發展

1.在意志行動中,為達到預定目的,無論是遇到外部障礙或是克服內部障礙〖概念〗,以及目的能否實現,都會引起積極爭取或拒絕的態度,即產生情緒;

2.情緒是人的活動的一種內部動力,對意志行動作用可以是鼓舞,也可以是阻撓;

3.學前兒童高級情感的發展,特別是理智感的發展,正是意志對情感調節作用的表現。

四、意志行動的發展與學前兒童心理活動系統的形成意志是成體系的活動,其產生和進行過程,包含著復雜的成體系的心理結構,意志體系的形成取決于行動動機的組織程度,動機的體系決定人的行動的目的和方向。動機體系是變化發展的,不同年齡、不同場合,動機的關系可以發生變化,不同動機的主次地位可以發生轉換,但意志活動總與動機體系相聯系,主要地位的動機決定著意志行動的目的和方向。 第三節學前兒童意志的萌芽

一、學前兒童有意運動的發生及其特點 (一)有意運動在無意運動的基礎上發生

有意運動又稱隨意運動,它是意志的基本組成部分。有意運動是在無意運動(即不隨意運動)的基礎上發生的。 【練習】(二)有意運動的特點

有意運動是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主動去支配自己的肌肉運動,例如,伸手去拿杯子,用腳去踢球等等,它是意識到的運動。 有意運動是條件性的動作反應。有意運動有兩個特點: 1.有意運動是后天學會的;

2.有意運動是自覺意識到的主動的運動。 (三)手眼協調動作的發生

人所特有的手的動作和直立行走都是有意運動,是兒童在人類社會生活環境影響下,由成人教育而逐漸掌握的。

手眼協調動作的發生,是兒童有意動作發生的主要標志,也是孩子有目的地認識世界和擺弄物體的萌芽。 手眼協調動作的發展經歷以下階段:

1.動作混亂階段;2.無意撫摸階段;3.無意抓握階段;4.手眼不協調的抓握;5.手眼協調的抓握。 (四)直立行走動作的發展

孩子的直立行走動作,也是在無意動作基礎上逐漸產生的。身體動作發展的順序是抬頭、翻身、坐、爬、站、走。

二、學前兒童意志行動的萌芽 意志行動是一種特殊的有意行動,其特點不僅在于自覺意識到行動的目的和行動過程,而且在于努力克服前進中的困難。因此,兒童行動的自覺意識性的發展,要經過比較長的過程。整個學前期,兒童的意志行動也只是處于比較低級的階段。

1.最初的習慣性動作;2.最初的有意性和目的性;3.意志行動的萌芽。

第四節幼兒意志行動動機的發展

幼兒意志行動目的和動機發展的趨勢和特點是:

一、自覺的行動目的開始形成

幼兒期是自覺行動目的開始形成的時期,其發展經過是:

1.缺乏明確目的;2.外來目的起重要作用;3.自覺的行動目的逐漸

形成;

4.有了比較明確的行動目的。從意志行動開始發展的時候,就要使幼兒把意志能力和良好意志品質結合起來,防止任性等不良意志品質產生。

【簡答】

二、動機和目的的關系出現間接化

根據動機與目的關系之不同,可把動機分為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幼兒行動的動機往往是直接動機,動機與目的往往是一致的;學習和勞動活動的出現,主要是間接動機。

幼兒行動動機和目的的關系所發生的變化,是從直接動機為主向間接動機為主的方向發展。當兒童正式入學以后,學習成為他們的主要活動。在嚴肅的學習過程中,動機和目的的關系是間接的,學習是目的,是行動的預期結果。但是學生并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的動機是成為建設祖國的人才。在人的勞動實踐中,動機和目的的關系都是間接的。幼兒期是動機和目的關系開始出現間接化的時期。 第五節學前兒童堅持性的發展

堅持性是指在較長時問內連續地自覺按照既定目的去行動。在堅持性中,可以看到行動目的和動機的發展水平及其作用,又可以看到兒童克服困難的能力和狀況。

一、幼兒的堅持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

研究證明,l歲半至2歲的兒童,已經出現堅持性的萌芽。幼兒的堅持性隨年齡增長而提高。

二、幼兒堅持性發展的關鍵年齡

3歲幼兒堅持性的發展水平很低,在某些條件下能夠開始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動,但是行動過程不完全受行動目的所制約,堅持時問極短,在實現目的的過程中,困難枯燥會使他們失去堅持完成任務的愿望和行動;許多情況根本不能接受堅持性任務。 堅持性發生明顯質變的年齡在4~5歲。堅持性發展變化最迅速的年齡,也是它受外界影響波動最大的年齡。

實驗表明:4~5歲是幼兒堅持性發展最快的年齡。也正是在這個年齡,外界條件對幼兒堅持性的影響最大。因此可以說,4~5歲星幼兒堅持性發展的關鍵年齡,應抓緊對這個年齡幼兒堅持性的培養。 第六節影響學前兒童動作和意志行動發展的因素 兒童動作和意志行動的發展受許多因素的相互影響,在兒童生長的不同時期,各種因素對兒童動作和意志行動發展所起的作用又不完全相同。 【問答】

一、遺傳因素

兒童身體發展是以遺傳素質為基礎的。遺傳素質對兒童動作發展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是兒童身體發展的基礎。動作是神經系統支配的骨骼、肌肉系統的活動,也與呼吸系統有關,因此動作的發展.與整個身體的發展有密切關系。在體格發育上,遺傳因素占相當大的比例;動作能力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遺傳決定的:體型在相當程度上與遺傳有關,而體型又影響動作和運動能力的發展;遺傳帶來的身體個別部位的特征或缺陷,對相應動作的發展也有影響。

二、成熟因素

兒童動作的發展受生理成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兒童動作發展有關鍵期和敏感期。如果抓住時機,在兒童最容易掌握某種動作的時候,促進其發展,則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籠統地說,0~6歲是兒童動作發展的關鍵期,最初始的動作和基礎性的動作都是在這個時期學會的。這與成熟因素有關。因此,應該十分重視嬰幼兒動作發展的輔導。

三、教育和練習

兒童的各種基本動作,似乎是自然成熟的。事實上,都要經過練習。成熟只是提供一種生理上的可能性。在成熟的時間范圍內,練習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嬰幼兒來說,在學習各種動作時,練習與不練習,使動作發展有很大區別,許多人的某種運動能力終生處于初級階段,未能發展到成熟階段,缺乏練習機會是原因之一。

四、激發動機

嬰幼兒自身的積極性,是促進其動作發展,特別是意志行動發展的主要力量。

1.興趣。興趣性強時,幼兒堅持性行為顯著高于興趣性弱的活動。 2.鼓勵和增加信心。成人態度對幼兒動作和意志行動的發展至關重要,孩子自發地活動、嘗試進行各種動作的需要,在嘗試的探索中獲得各種成就感。

增加自筇心,是孩子發展各種動作意志行動的有力的內部力量??隙ê凸膭羁梢栽鰪姾⒆拥淖孕?。當孩子得到點滴進步時,成功感可以使他增加自信心。當孩子在活動失敗時,更需要成人的支持,成人的親近和語言強化,包括提出要求、提示、建議、稱贊等,鼓勵他再接再厲。但是,如果大人堅持包辦代替,就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使他漸漸喪失活動的愿望,也喪失自信心。

3.幼兒自己的態度。幼兒對于行動的態度,影響到他的意志行動;幼兒對行動的理解,也有助于其水平的提高;對自我控制方法和其它意志行動方法的認識,也有助于提高意志行動的水平;同伴的比較,對幼兒的意志行動起著干擾或促進的作用。 第十一章學前兒童個性的發展 第一節個性形成的開始

一、個性及其基本內容

(一)個性

所謂個性就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點和品質的獨特組合。人與人之間個性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每個人待人接物的態度和言行舉止中。要了解一個人的個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現,而在言語和行為兩者中,行為表現更能反映一個人真實的個性。

【簡述】(二)個性的基本特征獨特性、整體性、穩定性及社會性。 1.個性的獨特性

個性的獨特性是指人與人之問沒有完全相同的,人的個性千差萬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法找到兩個完全一樣的人。另一方面,個性的獨特性并不排斥在人與人之間的共同性。雖然每個人的個性是不同于他人的,但對于同一個民族、同一性別、同一個年齡的人來說,個性中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共性。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人的心理都有一些比較普遍

的特點。因此,個性是獨特性和共同性的統一。 2.個性的整體性

個性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結構,是由各個密切聯系的成分所構成的多層次、多水平的統一體。在這個整體中各個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依存,使每個人的行為的各方面都體現出統一的特征。從一個人行為的一個方面往往可以看到他的個性,這就是個性整體性的具體體現。 3.個性的穩定性

個性具有穩定性的特點。個人的偶然的行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個性,只有比較穩定的、在行為中經常表現出來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個人的個性。個性是相對穩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現實生活是非常復雜的,現實生活的多樣性和多變性帶來了個性的可變性。因此,個性是穩定性和可變性的統一。 4.個性的社會性

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人的個性的形成、發展中,人的個性的本質方面是由人的社會關系決定的。個性特征的形成,和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聯系。即使比較基本的個性特征的形成,也與所處的社會環境密不可分,個性具有強烈的社會性,是社會生活的產物。影響個性形成的社會因素包括: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個性具有社會性,但個性的形成離不開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給個性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社會因素使這一可能變成現實。因此,個性是社會性和生物性的統一。

【簡述】(三)個性的結構

個性的調控系統、個性心理特征。 1•個性的調控系統,包括個性的調節系統和個性的傾向性個性的調節系統以自我意識為核心。自我意識是個性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是個性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制約著個性的發展;其成熟標志兒童個性的成熟。個性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為基礎的動機系統,是推動個體行為的動力,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觀等,了解幼兒個性傾向性發展的特點,是進行有效教育的前提。 2.個性心理特征

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一個人身上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是人的多種心理特點的一種獨特結合。因此,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獨特性。個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對幼兒來說,個性發展的主要內容就是個性特征開始形成。

【問答】

二、個性開始形成的標志:一般把3~6歲作為個性形成過程的開始時期,標志有四方面:

1.心理活動整體性的形成;2.心理活動穩定性的增長;3.心理活動獨特性的發展;4.心理活動積極能動性的發展。

第二節學前兒童個性形成和發展對其心理和行為發展的意義

一、學前兒童個性形成和發展的階段和特點 1.先天氣質差異(出生至1歲前)孩子從剛剛出生開始,就顯示出個人特點的差異。這主要是與生理聯系密切的氣質類型的差異。這種先天氣質類型的差異作為個別差異而存在,同時又影響著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方式,并在與父母的日常交往中越來越明顯地成為個人特點。 2.個性特征的萌芽(1~3歲前)

此間孩子的各種心理過程包括想象、思維等逐漸齊全,發展迅速。3歲左右,在氣質類型差異的基礎上及與父母和周圍人的相互作用中,孩子之間出現較明顯的個性特征的差異。 3.個性初步形成(3~6歲)

幼兒期,兒童心理水平逐漸向高級發展,特別是隨著兒童心理活動和行為的有意性的發展,孩子個性的完整性、穩定性、獨特性及傾向性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標志著兒童個性逐步形成。

【問】

二、學前兒童個性形成和發展對其心理和行為發展的意義 學前期兒童的一些個性特點對他們后來的發展有很直接的影響,成為個性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學齡前期兒童個性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兒童日后的發展。也可以說,我們每個人身上的特點,都可以在我們小的時候找到根源。這也提醒教育者,要注意幼兒良好個性的培養,為兒童的健康成長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學前期兒童個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自我意識、需要、動機、興趣、氣質、性格及能力各方面的發展。 【論述】第三節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

一、自我意識

個體對自己所作所為的看法和態度,包括對自己存在以及自己對周圍的人或物的關系的意識,就是自我意識。在自我認識的過程中,個體是把認識的目光對著自己,這時的個體既是認識者,又是被認識者。自我意識有兩個基本特征,即分離感和穩定的同一感。

1.分離感,分離感即一個人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身體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

2.穩定的同一感,穩定的同一感即一個人知道自己是長期地持續存在的,不管外界環境如何變化,不管自己有了什么新的特點,都能認識到自己是同一個人。

二、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階段和特點

1.自我感覺的發展(1歲前)。兒童由1歲前不能把自己作為一個主體同周圍的客體區分開到知道手腳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識的最初級形式,即自我感覺階段;

2.自我認識的發展(1~2歲)。孩子會叫媽媽已經把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個月以后已開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識的萌芽(2~3歲)。自我意識的真正出現是和兒童言語的發展相聯系的,掌握代名詞“我”是自我意識萌芽的最重要標志,準確使用“我”來表達愿望時,這標志著兒童的自我意識產生;

4.自我意識各方面的發展(3歲后)。在知道自己是獨立個體的基礎上,逐漸開始了簡單的對自己的評價;進入幼兒期,孩子的自我評價逐漸發展起來,同時,自我體驗、自我控制已開始發展。

三、幼兒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控制的發展自我評價就是一個人在對自己認識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評價;自我體驗是一個人通過自我的評價和活動產生的一種情感上的狀態,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個人對自己行為的調節、控制能力,包括獨立性、堅持

性和自制力等。幼兒期自我意識的發展主要體現在自我評價、自我體驗及自我控制的發展三個方面。幼兒期自我意識各方面的發展有個基本的規律,即3~4歲期I閉,兒童自我評價發展迅速;4~5歲期間兒童的自我控制發展迅速,而自我體驗的發展相對較平穩,趨于漸變狀態。 (一)幼兒自我評價發展的趨勢和主要特點

1.從依從性的評價發展到自己獨立評價;2.從對個別方面的評價發展到對多方面的評價;

3.從對外部行為的評價向對內心品質的評價過渡; 4.從具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評價發展到根據簡單的行為規則的理智評價。 (二)幼兒自我體驗發展的趨勢和主要特點 1.從初步的內心體驗發展到較強烈的內心體驗; 2.從受暗示性的體驗發展到獨立的體驗。 (三)幼兒自我控制發展的趨勢和主要特點

1.從主要受他人控制發展到自己控制;2.從不會自我控制發展到使用控制策略;3.兒童自我控制的發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響。 第四節學前兒童個性傾向性的發展

一、個性傾向性及其基本特征

個性傾向性是決定人對事物的態度和行為的動力系統,對一個人的心理與行為起著促進和引導的作用。學前期兒童個性傾向性的發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動機及興趣的發展方面。個性傾向性有兩個基本特征,即積極性和選擇性。

1.積極性,個性積極性使人以不同的態度和積極性去組織自己的行動。如當一個人的需要強烈時,他的行為反應就會相應比較強;而當需要較弱時,行為反應的程度就會相對減弱;

2.選擇性,個性積極性使人有目的、有選擇地對客觀世界進行反應。如不同的需要會導致人選擇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

二、學前兒童需要和動機的發展 (一)需要和動機的概念

需要是人腦對生理和社會的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體驗為一種不滿足感,或者是有獲得某種對象和現象的必要感。需要是個性積極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兩種。

動機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動人進行活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部動力。動機可能是意識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識到的。需要和動機既有聯系又有差別。

(二)學前兒童需要的發展

學前兒童需要的發展遵循著一個規律,即年齡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導地位。幼兒期兒童的社會性需要逐漸增強。同時,需要的發展已經顯現出明顯的個性特點。

1.開始出現多層次、多維度的整體結構; 2.優勢需要有所發展。

【問】(三)學前兒童活動動機的發展

進入幼兒期以后,隨著兒童社會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發展,孩子的活動動機有了較大發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動機互不相干到形成動機之間的主從關系; 2.從直接、近景動機占優勢發展到問接、遠景動機占優勢; 3.從外部動機占優勢到內部動機占優勢。

三、學前兒童興趣的發展(一)興趣及其特點

興趣是人積極地接近、認識和探究某種事物并與肯定情緒相聯系的心理傾向。興趣有三個特點:指向性、情緒性和動力性。 (二)學前兒童興趣發展的階段和特點

1.興趣發展的初級階段(o~1歲);2.多種興趣開始發展階段(1~3歲);3.興趣的廣泛發展并逐漸穩定階段(3~6歲)n 第五節學前兒童氣質的發展

一、氣質的概念 1.氣質

氣質是指一個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決定的、相對穩定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反應的大小)、平衡性(興奮或抑莉的優勢)及靈活性(轉換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傾向于內心世界)方面。

2.氣質的特點:天賦性、遺傳性、穩定性。

二、學前兒童的氣質類型

傳統的四種氣質類型(即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郁質)的劃分對學前兒童同樣可以使用。托馬斯•切斯將兒童的氣質劃分為三種類型:容易撫育型、困難撫育型、起魂遲緩型。

三、學前兒童氣質類型的穩定性和變化

1.學前兒童氣質類型具有相對穩定性。2.學前兒童氣質類型有一定變化。

(1)幼兒期氣質中的興奮性增長;(2)生活環境可以改變幼兒的氣質,即“掩蔽現象”。

【論述】

四、學前兒童氣質對其心理活動和行為發展的意義 1.兒童的氣質是兒童個性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對兒童能力、性格的發展都有一定影響。 (1)對智力

氣質不能影響兒童智力發展水平,但可影響智力活動的方式; (2)對性格

性格表現上帶有各自的氣質特點;某種氣質可以有力地促進某些性格特征的發展。

2.兒童氣質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從而影響個性發展。因此,父母和教師要避免兒童氣質中的消極因素對自己教養方式的影響。 3.不同氣質特點可以有針對性地接受培養。 第六節學前兒童性格的形成

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表現在人對現實穩定的態度和慣常的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

1.性格的特點:對現實的態度、慣常的行為方式 穩定的態度和慣常的行為方式是統一的,人對現實的態度決定其行為方式,而慣常的行為方式又體現著人對現實的態度。

2.性格的結構

人的性格是非常復雜的,它是由各種各樣的性格特征有機結合組成的統一體。具體包括性格的態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緒特征和性格的理智特征。

二、嬰兒性格的萌芽

3歲左右,兒童出現了最初的性格方面的差異: 1.合群性;2.獨立性;3.自制力;4.活動性。

嬰兒期性格的差異還表現在:堅持性、好奇心及情緒等方面。 【問】

三、幼兒性格的年齡特點

在兒童性格差異日益明顯的同時,幼兒性格的年齡特征也越來越明顯,具體表現在:

1.活潑好動;2.喜歡交往;3.好奇好問;4.模仿性強;5.好沖動。

四、學前期是兒童性格的初步形成期

學前兒童性格的初步形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兒童的性格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個別差異,這種差異表現在兒童行為的各方面,使孩子在不同場合、不同方面的行為都顯示出較強的一致性。如對幼兒日常行為的觀察就可以發現每個孩子的典型特點;

2.性格是一個多側面的結構,兒童性格的初步形成是針對那些較低級的性格因素而言,而對于人的性格有決定性影響或成為性格的主要特征的高層次的因素還遠未形成;

3.兒童性格的發展具有明顯受情境制約的特點,兒童的行為直接反映外界的環境影響。

第七節學前兒童能力的發展

一、能力及其結構

能力是指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個性心理特征,能力通過人的活動體現出來;反過來,能力又是成功完成活動的條件。 (一)能力的特征

1.能力和活動密切聯系;2.能力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3.完成一種活動需要多種能力的結合。 (二)能力的結構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3.認識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問】

二、學前兒童能力發展的特點

(一)多種能力的顯現與發展 1.操作能力最早表現,并逐步發展;2.語言能力在嬰兒期發展迅速,幼兒期是口語發展的關鍵;3.模仿能力發展迅速,是幼兒學習的基礎;4.認識能力迅速發展,是幼兒學習的前提;5.特殊能力有所表現;6.創造能力萌芽。

(二)智力結構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變化趨勢的不同觀點: 1.智力分化論;〖概念〗2.智力復合論;3.智力內容變化論。

以上理論可以說明,兒童智力結構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發展的,其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復雜化、復合化和抽象化,不同的智力因素有各自迅速發展的年齡。

(三)出現主導能力的萌芽,開始出現比較明顯的類型差異 (四)智力發展迅速。本杰明•布魯姆兒童智力發展曲線 第十二章學前兒童社會性的發展

第一節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對學前兒童發展的意義

一、社會性發展的概念

社會性發展,即兒童的社會化,是指兒童從一個生物人,逐漸掌握社會的道德行為規范與社會行為技能,成長為一個社會人,逐漸步入社會的過程。它是在個體與社會群體、兒童集體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中實現的。

二、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內容

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主要內容有:親子關系、同伴關系、性別角色、親社會行為、攻擊性行為。

【論述】

三、研究社會性發展的意義

1.社會性發展是兒童健全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兒童社會性發展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標;

2.幼兒期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社會性發展是兒童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

第二節學前兒童親子關系的發展

親子關系是指父母與其親生子女、養子女或繼子女之間的關系。親子關系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親子關系是指兒童早期與父母的情感關系,即依戀;廣義的親子關系是指父母與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養態度與方式。

一、依戀的發展

依戀是嬰兒尋求并企圖保持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身體和情感聯系的一種傾向。它是兒童與父母相互作用過程中,在情感上逐漸形成的一種聯結、紐帶或持久的關系。 (一)嬰兒依戀發展的階段

1.第一階段(o~3個月),無差別社會性反應階段; 2.第二階段(3~6個月),有差別社會性反應階段; 3.第三階段(6個月~3歲),特殊情感連接階段。

(二)嬰兒依戀的類別

1.回避型;2.安全型;3.反抗型。

三種類型中,安全型依戀是較好的依戀類型。 (三)早期依戀對兒童發展的作用

1.安全的依戀有助于兒童積極的探索能力;2.嬰兒期的依戀質量影響到兒童的同伴關系。

【問】形成孩子良好的依戀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間的母子接觸;2.盡量避免父母親與孩子的長期分離;3.父母親與孩子間保持經常的身體接觸; 4.父母親對孩子發出的信號及時做出反應。 【問】

二、親子關系類型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1.民主型,在這樣的家庭中,父母與子女關系融洽,孩子的獨立性、主動性、且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的發展較好;

2.專制型,這類家庭的孩子,或是變得馴服、缺乏生氣,創造性受到壓抑,無主動性,情緒不安,甚至帶有神經質,不喜歡與同伴交往,憂

慮,退縮,懷疑,或是變得自我中心和膽大妄為,在家長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

3.放任型,這種家庭培養的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懶做,生活不能自理,膽小怯懦,蠻橫胡鬧,自私自利,沒有禮貌,清高孤傲,自命不凡,害怕困難,意志薄弱,缺乏獨立性等許多不良品質。

三、影響親子關系的因素 (一)婚姻關系

1.和諧的婚姻關系和配偶支持與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方式相關; 2.父母間高度的沖突和對孩子的消極情感相關聯; 3.離異家庭,父母教育子女往往采取放任自流、不管不問的方式。 (二)家庭結構

1.核心家庭;2.三代人家庭。另外,影響親子關系的因素還有家庭規模與出生順序。

第三節學前兒童同伴關系的發展

一、學前兒童同伴關系發生發展的階段 (一)兩歲前兒童同伴交往發展的特點

第一階段:物體中心階段。這時兒童之間雖有相互作用,但他把大部分注意都指向玩具或物體,而不是指向其它兒童。

第二階段:簡單相互作用階段。兒童對同伴的行為能做出反應,并常常試圖支配其它兒童的行為。 第三階段:互補的相互作用階段。出現廠一些更復雜的社會性互動行為,對他人行為的模仿更為常見,出現了互動的或互補的角色關系。這一階段,當積極性的社會交往發生時,常伴有微笑、出聲或其它恰當的積極性表情。

(二)幼兒游戲中同伴關系發展的特點

.1.3歲左右,兒童游戲中間交往主要是非社會性的,以獨自游戲或平行游戲為主,彼此間沒有聯系,各玩各的;

2.4歲左右,聯系性游戲增多,并逐漸成為主要游戲形式;

3.5歲以后,合作性游戕開始發展,同伴交往的主動性和協調性逐漸發展;

4.幼兒期同伴交往主要是同性別的兒童交往,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明顯。女孩更明顯表現出交往的選擇性,其偏向更加固定,女孩游戲中交往水平高于男孩,男孩對同伴的消極反應明顯多于女孩。

二、影響學前兒童同伴關系發展的因素 1.外表

對于年幼兒童來說,外表是影響同伴交往的一個明顯因素,幼兒園的孩子更喜歡與長相穿戴漂亮、干凈整齊的孩子玩,漂亮在對』:女孩的同伴接納中比對于男孩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2.社交能力

幼兒在與同伴交往中的社會行為是影響同伴接納程度的重要原因;孩子自身對交往的主動性和交往能力是影響同伴接納性的主要因素。

三、學前期同伴關系中的問題兒童

存在交往困難的兒童分兩種:被忽視型幼兒、被排斥型幼兒。在幼兒期幫助交友困難兒童要做到:

首先,要使他們了解受歡迎兒童的性格特點及自身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學習與他人友好相處。同時,教師要引導其它幼兒發現這些幼兒的長處,及時鼓勵和表揚.提高這螳幼兒在同伴心日中的地位,通過有效的教育活動達到促進兒童交往、改善同伴關系的閂的。 第四節學前兒童性別角色行為的發展

一、性別角色與學前兒童的性別行為

性別角色是社會對男性和女性在行為方式和態度上期望的總稱。性別角色的發展是以兒童性別概念的掌握為前提的;性別角色屬于一種社會規范對男性和女性行為的}}會期單。性別行為是男女兒童通過對同性別長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這一性別所特有的行為模式。

二、學前兒童性別角色發展的階段與特點

兒童性別角色的發展經歷四個階段.而學前兒童主要經歷前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2~3歲):知道自己的性別,初步掌握性別角色知識; 2.第二階段(3~4歲):自我中心的認識性別角色; 3.第三階段(5~7歲):刻板地認識性別角色。

三、學前兒童性別行為發展的階段與特點 (一)性別行為的產生(2歲左右)

2歲左右是兒童性別行為初步產生的時期,具體體現在: 1.兒童的活動興趣;2.選擇同伴;3.社會性發展。 (二)幼兒性別行為的發展(3~6/7歲)

進入幼兒期,兒童間的性別角色差異日益穩定、明顯,具體表現在: 1.游戲活動興趣方面的差異;2.選擇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異;3.個性和社會性方面的差異。

四、影響學前兒童性別角色行為的因素

1.生物因素。主要是性激素和大腦功能分化的影響。在承認生物因素對學前兒童性別行為的影響的同時,社會文化因素,特別是家庭因素對兒童的性別角色及相應的性別行為的形成作用更重要;

2.父母的行為對學前兒童性別角色和行為起著引導、被模仿和強化作用。

五、男女雙性化與教育

男女雙性化,指一一個人同時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他們的特征是:有自信心、事業成功、愿意為家庭和自己的信念奮斗(男性特征);溫和、文雅、愿意獻身(女性特征)。這種雙性文化理論強調•應該從兒童早期就開始進行無性別歧視的兒童教育,而不過分強調性別差異。近年來的研究也表明,高水平的智力成就是同糅合兩性品質的男女雙性化相聯系的;過分劃分兩性不同的作用會妨礙男女兒童的智力和心理發展。因此,適當淡化幼兒的性別角色和性別行為,對形成男女雙性化性格是有利的。

作為家長和教師應該意識到,至少在學齡前期.淡化兒童的性別角色的教育對兒童的智力發展和性格發展是有益的。 第五節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親社會行為是指.一個人幫助或打算幫助他人或群體的行為及傾向。具體包括分享、合作、謙讓、援助等。

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是兒童道德發展的核心問題.親社會行為發展對兒童子的同情心。

智力和品質在生殖細胞的基因中就已被決定了,心理發展只不過是這些

發展具有重要影響。親社會行為是兒童良好個性品德形成的基礎,是提(二)幼兒園集體教育

先天東西的自然展開,環境和教育僅起一個引發的作用,而不能改變它。 高集體意識、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助人為樂等良好道德品質的重幼兒園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場所,特別是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環境有利于代表人物有:高爾頓及其“遺傳定律”;霍爾及其“復演說”;蓋塞爾及要條件。

兒童社會性的發展。因此,幼兒園應該有目的、有意識地配合家庭,做其“成熟勢力說”。

兒童早期的親社會行為發展具有連續性。移情是親社會行為產生的基好社會性教育工作。應注意做好:

2.環境決定論這種理論把兒童心理的發展歸結為環境教育機械作用的礎。

一、學前兒童移情能力的發展

1.發展幼兒的社會認知及社會行為規范;2.促進同伴交往、培養孩子結果。行為主義者是環境決定論的代表。 移情指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是親社會行為的動力基礎、前提或動機。的社交技能;3.注重個別教育。

代表人物有:華生、斯金納。 作用表現在:

第十三章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3.二因素論

1.移情可以使幼兒擺脫自我中心,產生利他思想,導致親社會行為; 第一節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方向和總趨勢 遺傳決定論和環境決定論因其明顯的片面性和絕對性而難以服人。為了2.移情可以引起兒童的情感共鳴,產生同情心和羞愧感。

一、學前兒童心理變化的進步性方向 比較全面地解釋兒童心理的發展問題。人們提出了各種折衷的觀點,后(一)學前兒童移情能力發展的特點

學前兒童心理變化的特點是它的進步性;學前兒童心理變化的大方向總被統稱作“二因素論”。

1.對別人心理狀態的理解從簡單到復雜;2.從需要明顯的外部線索到是在進步,總是向著更高級的方向變化;學前兒童心理發展偶爾也出現代表人物有:吳偉士、施太倫。 能理解隱蔽線索;3.移情隹力的水平隨兒童完成任務難度而變化; 4.移短時停頓,或倒退的現象,但這是前進中的倒退,在醞釀新的發展。 4.相互作用論

情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可能在4~6歲。

二、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總趨勢

這是目前影響較大的一種觀點。持這種觀點者不僅承認遺傳和環境在兒(二)影響學前兒童移情能力發展的因素

學前兒童心理的發展,是學前兒童在活動中心理結構不斷改造、日趨完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了二者之問的相互作用:認為遺傳對心1.家庭教育因素,早期家庭教育方式對兒童移情能力形成至關重要; 善、日趨復雜化的過程。表現為:

理發展作用的大小依賴于環境的變化,而環境作用的發揮,也受到遺傳2.同伴交往,同伴交往中的認知沖突對孩子移情能力的發展具有積極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從被動到主動,從零亂到成體系。 限度的制約。

的促進作用。

(一)從簡單到復雜

我們認為,不應陷入遺傳和環境作用大小的公式化爭論。遺傳、成熟、

二、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展階段與特點 1.從不齊全到齊全;2.從籠統到分化。 環境、教育都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必要客觀條件,它們的關系是復雜的、(一)親社會行為的萌芽(2歲左右)

(二)從具體到抽象 相互影響和制約的,應該強調的是:

在兒童的援助行為中,有些行為是模仿性的,但許多是獨創的,是成人(三)從被動到主動

1.環境影響遺傳物質因素的變化和生理成熟;

完成工作的一幫分。

1.從無意向有意發展;2.從主要受生理制約到自己主動調節。 2.遺傳素質及其后的生理發展制約著環境對兒童心理的影響; (二)各種親社會行為迅速發展,并出現明顯個別差異(3~6/7歲)

(四)從零亂到成體系

3.對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客觀因素應作具體的和綜合的分析。

1.合作行為發展迅速;2.分享行為受物品的特點、數量、分享的對象第二節學前兒童心理發展進程的基本特點 總之,可以認為,脫離了社會環境因素,遺傳的生物因素就不起作用,的不同而變化; 3.出現明顯的個性差異。

一、發展的高速度

脫離了生物因素,社會因素也無從起作用。因為沒有被反映者就沒有反

三、影響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因素 學前時期是兒童心理高速發展的時期,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明顯特映(心理),沒有反映的機制(生理基礎)也不能有反映。 (一)社會生活環境

點和規律之一就是變化迅速。 第四節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觀因素以及 1.親社會行為受社會文化的影響;2.親社會行為受電視媒介的影響。

二、發展的不均衡性和整體性 主客觀因素的相互作用

宏觀社會環境的影響通過兒童具體生活環境來起作用.因為孩子是生活(一)發展的不均衡性

一、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觀因素

在具體的家庭和同伴環境中。 1.不同階段發展的不均衡,年齡越小發展的速度越快;2.不同方面發1.兒童心理本身內部的因素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內部原因影響兒童心理(二)兒童曰常的生活環境

展的不均衡;3.不同兒童心理發展的不均衡。 發展的主觀因素,籠統地說,包含兒童的全部心理活動。具體地說,包(1)家庭的影響,家庭是兒童親社會行為形成的主要因素,表現在:一方(二)發展的整體性 括兒童的需要、興趣愛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識以及心理狀態等。其面是榜樣的作用,父母自身的親社會行為成為孩子模仿學習的對象;另從橫向方面看,同一時間片斷中,發展的各個方面并不是孤立地進行的,中。最活躍的因素是需要。

一方面父母的教養方式是關鍵因素;

而是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 2.兒童心理的內部矛盾是推動兒童心理發展的撤本動因或動力內部矛(2)同伴相互作用,美國心理學家一致認為:在兒童的安慰、幫助、同情

三、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 盾可概括為兩個方面:新的需要和原有的心理水平或狀態。 等能力形成過程中,同齡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發展的連續性

二、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主客觀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移情

兒童心理的發展也是一個不斷的矛盾運動過程,是一個不斷從量變到質1.充分肯定客觀因素對兒童心理發展的作用

無論是社會生活環境,還是具體生活環境的影響,最終都要通過兒童的變、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即前后發展之間的聯系,先前的較低級2.不可忽視兒童心理的主觀因素對客觀因素的反作用 移情而起作用。移情是導致親社會行為最根本的內在因素。 的發展是后來較高級的發展的前提。 (1)兒童心理對生理成熟的反作用,心理活動在一定范圍內對其生理活動第六節學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發展 2.發展的階段性

及成熟發生影響;

一、學前兒童攻擊性行為發展的特點

心理發展的量的積累引起心理在質上的變化。 (2)兒童心理對環境的影響,兒童心理活動影響周圍事物和成人心理。 攻擊性行為是一種以傷害他人或他物為目的的行為,是一種不受歡迎但第三節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客觀因素 3.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的循環 卻經常發生的行為。攻擊性行為最大的特點是其目的性。 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兒童心理發展必須具備的客觀條件是人客觀因素影響兒童心理的發展,兒童心理的發展反過來又影響客觀因素(一)攻擊性行為的種類

腦和周圍現實。人腦是兒童心理形成和發展的物質本體,周圍世界是兒的變化,這種主客觀相互作用的循環過程,始終伴隨著兒童心理的發展依據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分類:言語性攻擊與生理性攻擊、工具性攻童心理所反映的客觀現實,兒童心理發展決不能離開這兩個方面客觀條過程。

擊和敵意性攻擊、可接受的攻擊和不可接受的攻擊等。早期分類中,廣件的制約。

【論述】第五節活動和交往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作用

泛認可的是把它分為工具性攻擊和敵意性攻擊。新的分類是:反應型攻

一、影晌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生物因素 學前兒童的活動,主要包括對物的活動和與人交往的活動。對物的活動擊性行為或主動型攻擊性行為。反應型攻擊性行為主要表現為憤怒或發生物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生理成熟。 也叫及物活動,是以操作擺弄物體為主的活動。與人交往的活動,主要脾氣,失去控制;主動型攻擊行為表現為物品的獲得,欺侮或控制同伴。 (一)遺傳因素

包括與成人的交往和與同伴的交往。 (二)攻擊性行為的特點

對兒童心理發展的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活動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作用

1.攻擊性行為頻繁,主要表現為:為了玩具或其它物品而爭吵、打架,1.提供發展人類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質前提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機1.兒童心理是在活動中產生發展并表現出來的兒童的心理是在活動中行為更多是破壞玩具、物品或直接爭奪;

體得到高度的發展,特別是腦和神經系統高級部位的結構和機能達到高產生、發展,且是通過活動表現出來的;

2.幼兒更多依靠身體上的攻擊,而不是高‘語的攻擊; 3.從工具性度發達的水平,獲得了不同于其它一切生物的特征。人的天然的族類特人的任何有意行為或活動,都是由人的心理支配和調節的,而人的心理攻擊向敵意性攻擊轉化的趨勢; 4.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存在明顯的性別征是正常兒童出生時都具有的遺傳素質。人類共有的遺傳因素是兒童在總是通過他的語言、行為或活動表現的;動作和活動是心理的外部表現,差異。

成長過程中有可能形成人類心理的前提條件,也是兒童有可能達到一定也是兒童發展水平的體現和客觀指標。

【問】

二、影響學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因素

社會所要求的那種心理水平的最初步、最基本的條件。 2.兒童心理內部矛盾是在兒童活動中產生并轉化的

1.父母的懲罰懲罰對攻擊型和非攻擊型的兒童能產生不同影響,2.奠定兒童心理發展個別差異的最初基礎

兒童心理內部矛盾是兒童主體和客觀事物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在兒童積對非攻擊型兒童能抑制攻擊性,但對攻擊型兒童則加重攻擊性行為。 世界上除同卵雙生外,每個個體都具有獨特的遺傳模式。遺傳模式的差極的活動過程中,客觀事物的矛盾以及客觀事物同兒童主體的矛盾在兒2.榜樣

異性決定著心理活動所依據的物質本體的差異性,從而影響著心理機童頭腦中的反映。一句話,兒童心理內部矛盾是在兒童本身的積極活動電視上的攻擊性榜樣會增加兒童以后的攻擊性行為,暴力還能影Ⅱ向兒能。遺傳因素對兒童心理發展不同方面的影響是不完全相同的。遺傳在中產生的。

童的態度。 兒童心理發展中的作用是客觀存在的。它為心理發展提供廠最初的物質不僅如此,兒童心理內部矛盾雙方的轉化和統一,也同樣是在兒童的活3.強化

前提和可能性。在環境的影響下,最初的叮能性能夠變為最初的現實,動中實現的。

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時,聽之任之就等于對侵犯行為的強化;成功運用而這個現實又將成為繼續發展的前提和可能。兒童每一步的發展現實總3.游戲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最好的活動形式兒童的活動,除了日常了攻擊性策略控制同伴,會增加和加強他以后的攻擊性。

是先天和后天相互作用的結果。 生活活動外,主要有游戲、學習和勞動三種基本形式。各種活動在兒童4.挫折:人在活動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干擾,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實現、(二)生理成熟因素

各年齡階段中的地位是不一樣的,幼兒期的主要活動是游戲。游戲}黝需要不能滿足時的情緒狀態。

1.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約著兒童心理發展的順序;2.生理成熟為兒童心適應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符合幼兒心理發展水平,因而是促進幼兒心攻擊性荇為產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對孩子來說,家長或教師的不理發展提供物質前提;

理發展的最好的活動形式。

公正是挫折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生理成熟的個別差異,是兒童心理發展個別差異的生理基礎。 (1)游戲活動可以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論述】第七節學前期獨生子女社會性的發展 遺傳素質以及遺傳的發展程序雖然制約著兒童的生理成熟,但成熟卻并(2)游戲活動可以促進幼兒情感的發展,豐富深化積極情感,疏導消極情

一、學前期獨生子女社會性發展的特點

不絕對由遺傳決定。生理發展本身存在著遺傳和變異辯證統一的規律。感;

1.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社會性無明顯差異; 2.獨生子女社會性遺傳的東西在一定條件下會變化,人類的種系特征就是世世代代遺傳和(3)游戲活動可以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 發展中可能存在兩極分化現象。

變異進化的產物。成熟過程始終受到環境的影響。

二、交往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作用兒童心理是在同成人和同伴的交往

二、學前期獨生子女社會性中的突出問題

二、影響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社會因素

中發展的。 1.和成人交往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1.任性;2.依賴性強;3.自私;4.不合群;5.膽小。 環境和教育是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社會因素。對心理發展的作用體現(1)兒童與周圍的實際聯系是以成人為中介實現的;

三、學前期獨生子女社會性問題產生的原因 在:

(2)與成人的交往中形成人所特有的行為方式(使用工具的動作、言語活(一)獨生子女社會性問題的原因

1.社會環境使遺傳所提供的心理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現實;2.宏觀的社動等),掌握歷史經驗;

1.缺失;2.獨特;3.家長子女關系。

會環境和教育從根本上制約著兒童心理發展的水平和方向;3.微觀的(3)交際工具言語的掌握對兒童心理發展具有特殊意義,使兒童心理機能專家研究認為:前兩者不是造成獨生子女問題的根本原因,而家長子社會環境是影響兒童心理個別差異的最重要條件。 發生重大質變;

女關系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同時更強調父母教養方式對獨生子女心理發家庭教育對兒童心理發展所起的作用:

(4)兒童個性是在交往中形成的。 展的直接影響。

(1)兒童在家庭教育影響下所形成的心理特點是以后心理發展的基礎; 2.同伴交往對學前兒童心理的影響

(二)獨生子女社會性問題的教養方式的特點:1.溺愛;2.過分保護。 (2)家庭及其成員對兒童心理的教育,比家庭以外其它人更易起作用; 同伴交往是指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兒童之間的一種共同活動或協作關系,

四、影響學前期獨生子女社會性發展的教育 (3)家庭對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在時問和空間上都是全面的。 它對兒童的心理發展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

三、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的相互制約 (1)同伴交往可以促進兒童認知的發展;(2)同伴交往可以增強兒童社會影響獨生子女社會性發展的根本原因,就是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在不同的心理學家從不同角度出發,對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問題提出認知和社會技能;(3)同伴交往可以滿足兒童的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應特別重視:

不同觀點,形成所謂先天與后天、成熟與學習、環境與教育之爭。 的需要:(4)同伴交往可以促進良好的個性和道德品質的形成。

1.鼓勵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2.給孩子創造交往的機會;

1.遺傳決定論

3.讓孩子懂得行為界限,了解行為規范;4.讓孩子學會移情,培養孩

這種理論認為兒童心理發展是受先天不變的遺傳所決定的。認為兒童的

第五篇:生理學各章節練習題及答案

第一章

細胞的基本功能

A、型題

1、細胞膜脂質雙分子層中,鑲嵌蛋白的形式:

A、僅在內表面

B、僅在外表面

C、僅在兩層之間

D、僅在外表面與內面

E、靠近膜的內側面,外側面,貫穿整個脂質雙層三種形式均有

2、細胞膜脂質雙分子層中,脂質分子的親水端:

A、均朝向細胞膜的內表面B、均朝向細胞的外表面

C、外層的朝向細胞膜的外表面,內層的朝向雙子層中央

D、都在細胞膜的內外表面E、面對面地朝向雙分子層的中央

3、人體O2、CO2進出細胞膜是通過:

A、單純擴散

B、易化擴散

C、主動轉運

D、入胞作用

E、出胞作用

4、葡萄糖進入紅細胞膜是屬于:

A、主動轉運

B、單純擴散

C、易化擴散

D、入胞作用

E、吞飲

5、安靜時細胞膜內K+向膜外移動是由于:

A、單純擴散

B單純擴散、

C、易化擴散

D、出胞人用

E、細胞外物入胞作用

6、以下關于細胞膜離子通道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靜息狀態下,Na+,K+通道都處于關閉狀態

B、

細胞受刺激剛開始去極化時,就有Na+通

道大量開放

C、

在動作電位去極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現較慢

D、Na+通道關閉,出現動作電位的復極相

E、Na+

,K+通道被稱為學依從通道

7.在一般生理情況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鈉泵運轉可使:

A.2個Na+移出膜外

B、2個K+移人膜內

C、2個Na+移出膜外,同時有2個K+移人膜內

n

D、3個Na+移出膜外,同時有2個K+移人膜內

E、2個Na+移出膜外,同時有3個K+移人膜內

8.細胞膜內外正常的Na+和K+濃度差的形成和維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靜時對K+通透性大

B.膜在興奮時對Na+通透性增加

C

Na+,K+易化擴散的結果

D.膜上Na+—K+泵的作用

E.膜上ATP的作用

9.神經細胞在接受一次閾上刺激而出現興奮的同時和以后的一個短的時間內,興奮性周期性變化是:

A.相對不應期—絕對不應期—超常期—低常期

B.絕對不應期—相對不應期—超常期

c、絕對不應期—低常期—相對不應期—超常期

D.絕對不應期—相對不應期—超低常期

E.絕對不應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對不應期

10.以下關于鈉泵生理作用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逆濃度差將進入細胞內的Na+移出膜外

B.順濃度差使細胞膜外的K+轉入膜內

C、阻止水分進入細胞

D.建立離子勢能儲備已是神經、肌肉等組織具有興性的基礎

11.以下關于動作電位的描述,正確的是:

A.動作電位是細胞受刺激時出現的快速而不可逆的電位變化

B.膜電位由內正外負變為內負外正

C、一般表現為鋒電位

D.刺激強度越大,動作電位幅度也越高

E.受刺激后,細胞膜電位的變化也可稱為復極化

12.靜息電位的實測值同K+平衡電位的理論值相比:

A、前者大

B、前者小

C、兩者相等

D、前者約大10%

E、前者約大20%

13.細胞膜在靜息情況下,對下列哪種離子通透性最大:

A.

K+

B.Na+

C.

Cl

D.Ca2+

E.Mg2+

14.人工地增加離體神經纖維浸浴液中K+濃度,靜息電位的絕對值將:

A.先減小后增大

B.先增大后減小

C.減小

D.增大

E.不變

15.靜息電位的大小接近于:

A、鈉的平衡電位

B、鉀的平衡電位

C、鈉平衡電位與鉀平衡電位之和

D.鈉平衡電位與鉀平衡電位之差

E.鋒電位與超射之差

16.在神經細胞動作電位的去極相,通透性最大的離子是:

A.K十

B.Na+

C.

Cl

D.Caz+

E.Mg2+

17.人工地增加細胞浸浴液中Na+的濃度,則單根神經纖維動作電位的幅度將:

A、先減小后增大

B.不變

C減小

D.增大

E.先增大后減小

18.下列關于神經細胞動作電位形成原理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內的Na+濃度高于膜外

B.細胞受刺激興奮時,Na+通道開放造成Na+外流

C、大量Na+外流使膜外為正電位,膜內為負電位

D.達到Na+的平衡電位時,Na+外流停止

E.Na+通道失活,K+通道進一步開放,動作電位自然出現下降支

19.閾電位是指:

A.造成膜對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臨界膜電位

B.造成膜對K+通透性突然減小的臨界膜電位

C.超極化到剛能引起動作電位時的膜電位

D.造成膜對Na+透性突然增大的臨界膜電位

E.造成膜對Na+通透性突然減小的臨界膜電位

20.單根神經纖維受到刺激而興奮,當它的興奮性處于低常期時,相當于其動作電位的:

A.閾電位

B.去極相

C超射時期

D、負后電位

E.正后電位

21.神經纖維中相鄰兩個峰電位的時間間隔至少應大于其:

A.相對不應期

B.絕對不應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絕對不應期加相對不應期

22.單根神經纖維受刺激而興奮,當它的興奮性處于相對不應期和超常期時,相當于動作電位的:

A、閾電位

B.去極相

C.超射時期

D.負后電位

E.正后電位

23.判斷組織興奮性高低常用的簡便指標是:

A.閾電位

B.時值

C.閾強度

D.刺激強度的變化率巳刺激的頻率

24.刺激閾指的是:

A.用最小刺激強度,剛剛引起組織的最短作用時間

B.保持一定的刺激強不變,能引起組織興奮的最適作用時間

C.

保持一定的刺激時間不變,引起組織發生興奮的最小刺激強度

D.刺激時間不限,能引起組織興奮的最適刺激強度

E.刺激時間不限,能引起組織最大興奮的最小刺激強度

25.下列有關同一細胞興奮傳導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動作電位可沿細胞膜傳導到整個細胞

B.傳導方式是通過產生局部電流刺激未興奮部位,使之也出現動作電位

C.在有髓纖維是跳躍傳導

D.有髓纖維傳導動作電位的速度比無髓纖維快

E.動作電位的幅度隨傳導距離增加而減小。

26.興奮通過神經—肌肉接頭時,乙酰膽堿與受體結合使終板膜;

A.對Na+,K+通透性增加,發生超極化

B.對Na+,K+通透性增加,發生去極化

C、僅對K+通透性增加,發生超極化

D.僅對Ca2+通透性增加,發生去極化

E.對乙酰膽堿通透性增加,發生超極化

27.神經—肌肉接頭傳遞的阻斷劑是:

A、丸阿托品

B.膽堿酯酶

C、美洲箭毒

D.六烴季銨

E.四乙基銨

28.神經—肌肉接頭處的化學遞質是:

A、腎上腺素

B、去甲腎上腺素

C.7—氨基丁酸

D、乙酰膽堿

E、5—羥色胺

29.當神經沖動到達運動神經末梢時,主要引起接頭前膜的:

A.Na+通道關閉

B.Ca2+通道開放

C

K+通道開放

D.

CL-通道開放

E、水通道開放

30.骨骼肌細胞中橫管的功能是:

A.Ca2+的貯存庫

B.Ca2+進出肌纖維的通道

C、營養物質進出肌細胞的通道

D.將興奮傳向肌細胞深部

E.使Ca2+和肌鈣蛋白結合

31.骨骼肌興奮—收縮耦聯過程的必要步驟是:

A、電興奮通過縱管傳向肌細胞深部

B.縱管膜產生動作電位

C.縱管終末池對Ca2+的通透性升高

D.縱管終末池中的Ca2+逆濃度差進入肌漿

E.Ca2+與肌鈣蛋白亞單位T結合

32.骨骼肌收縮時釋放到肌漿中的Ca2+被何處的鈣泵轉運:

A.橫管

B.肌膜

C.線粒體膜

D.肌質網膜

E、粗面內質網

[B型題]

題干:33—36

A.極化

B.去極化

C復極化

D.超極化

E、反極化

33.細胞受刺激而興奮時,膜內電位負荷減小稱作:B

34.膜內電位負值增大稱為:D

35.安靜時細胞膜兩側存在著正常數值的電位差稱為:A

36.動作電位產生過程中,K+外流增大出現:C

題干:37—40

A.K+內流

B.C1-內流

C

Na+內流

D.

K+外流

E.Ca2+內流

37.神經細胞動作電位上升支是由于:C

38.骨骼肌細胞動作電位下降支是由于:

D

39.靜息電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D

40.動作電位到達運動神經末梢時引起:E

題干:41—45

A.鋒電位

B.閾電位

C、負后電位

D.局部電位

E.正后電位

41.神經細胞動作電位的主要組成是:

A

42.神經細胞動作電位的復極相,K+外流至膜外,又暫時阻礙K+進一步外流,結果形成:C

43.可興奮細胞受刺激后,首先可出現:D

44.刺激引起興奮的基本條件是使跨膜電位達到:B

45.生電性鈉泵可使膜暫時發生超極化,出現:E

題干:46—47

A.河豚毒

B.四乙基銨

C、阿托品

D.箭毒

E.異搏定

46.選擇性地阻斷Na+通道的物質是:A

47.選擇性阻斷K+通道的物質是:B

題干:48—52

A.一次單收縮

B.一連串單收縮

C不完全強直收縮

D.完全強直收縮

E.無收縮反應

48.當連續刺激的時距大于收縮期而小于單收縮時程時出現:C

49.當連續刺激的時距短于收縮期時,肌肉出現:D

50.當連續刺激的時距大于單收縮的時程時,肌肉出現:B

51.肌肉.受到一次閾下刺激時,出現:E

52.當肌肉受到一次閾上刺激時出現:A

[X型題]

53.與細胞膜流動性有關的因素是細胞中:

A.脂質的熔點B.膽固醇的含量C.

脂質含脂肪酸的飽和度

D.蛋白質的含量

E.糖類的含量

54.關于突觸后抑制正確的敘述有:

A.可分為回返性抑制和傳人側支性抑制兩種

B.是由突觸前末梢釋放抑制性遞質引起的

C.突觸后膜產生IPSP

D.突觸后膜產生EPSP

E.一個興奮性神經元不能直接引起突觸后神經元抑制

55.電解質離子通過細胞膜的擴散量取決于:

A.膜對該離子的通透性

B.膜兩側離子的濃度梯度

C、該離子的化學性質

D.該離子所受的電場力

E.該離子的半徑大小

56.以“載體”為中介的易化擴散的特點是:

A.競爭性抑制

B.不依賴細胞膜上的蛋白質

C.

飽和現象

D.有結構特異性

E.依賴細胞內糖類

57.細胞膜對物質主動轉運的特點是:

A.

多逆濃度差進行

B.順電位差進行

C.不消耗能

D.以“載體”為中介

E.消耗能量

58.細胞內液與細胞外液相比,細胞內液含有:

A.

較多的Na+

B.較多的C1-

C.較多的Ca2+

D.較多的K+

E.較少的C1-

59.細胞外液與細胞內液相比,細胞外液含有:

A.較多的Na+

B.較多的CI-

C.較多的Ca2+

D.較多的K+

E.

較少的Na+

60.單根神經纖維動作電位幅度:

A.

不隨刺激強度變化而改變

B.不隨細胞外Na+含量的變化而改變

C.

不隨傳導距離而改變

D.不隨細胞的種類而改變

E.不隨細胞內Na+含量的改變而改變

61.在神經-肌肉接頭的興奮傳遞中,下列哪些因素影響軸突末梢囊泡的釋放:

A.細胞外液中Ca2+

B.細胞外液中Mg2+

C.軸突末梢動作電位的幅度

D.接頭后膜的電位變化

E.接頭后膜受體的密度

62.終板電位的特點是:

A.無“全或無”現象

B.無不應期

C.呈電緊張性擴布

D.可以總和

E.可發生不衰減性傳導

63.興奮在神經—肌肉接頭傳遞的特點是:

A.單向傳遞

B.化學傳遞

C.

時間延擱

D.不易受環境因素影響

E.“1對1”的關系

64.在運動終板處;

A.產生的終板電位即是肌膜的動作電位

B.

終板膜本身不產生動作電位

C.

終板電位與局部電位無共同之處

D.終板膜上的離子通道是化學依從性通道

E.終板膜上的離子通道為電壓門控通道

65.橫橋的特性是:

A.可與肌纖蛋白結合,拖動細肌絲向M線方向滑行

B.可與肌鈣蛋白結合,使原肌凝蛋白分子構型發生改變

C.具有ATP酶活性

D.具有腺苷酸環化酶活性

E.具有GTP酶性

66.固定前負荷,改變后負荷對肌肉收縮的影響是:

A.后負荷加大時,可使肌肉收縮的張力增大,縮短速度變慢

B.后負荷加大到一定程度,可使肌肉出現等長收縮

C.

后負荷減小到零時,肌肉收縮的縮短速度達到最大值

D.只要有后負荷,總是縮短出現在前,張力產生在后

E.肌肉收縮時,總是張力產生在前,縮短產生在后

67.前負荷對肌肉收縮的影響表現為:

A.前負荷加大時,肌肉最大張力隨之加大

B.加大到超過最適前負荷時,肌肉最大張力隨之減小

C.

最適前負荷可使肌肉產生最佳收縮效果

D.最適前負荷使肌肉處于最適初長度

E.只要有前負荷,總是縮短出現在前,張力產生在后

參考答案

A型題

1.E

2.D

3.A

4.C

5.B

6.C

7.D

8.D

9.D

10.B

11.C

12.B

13.A

14.C

15.B

16.B

17.D

18.E

19.D

20.E

21.B

22.D

23.C

24.C

25.E

26.B

27.C

28.D

29.B

30.D

31.C

32.D

B型題

33.B

34.D

35.A

36.C

37.C

38.D

39.D

40.E

41.A

42.C

43.D

44.B

45.E

46.A

47.B

48.C

49.D

50.B

51.E

52.A

X型題

53.ABC

54.ABCE

55.ABC

56.ACD

57.AE

58.DE

59.ABC

60.AC

61.

ABC

62.ABCD

63.ABCE

64.BD

65.AC

66.ABCE

67.ABCD

第二章

神經系統

[

A型題]

1.突觸前抑制的特點是:

A.

突觸后膜的興奮性降低

B.突觸前膜超極化

C.

突觸前軸突末梢釋放抑制性遞質

D.潛伏期長,持續時間長

E.通過軸突-樹突型突觸的活動來實現

2.當興奮性遞質與突觸后膜結合后,引起突觸后膜:

A.

鈉、鉀離子通透性增加,出現去極化

B.鈉、鈣離子通透性增加,出現超極化

C.

鉀、氯離子通透性增加,出現超極化

D.鉀、鈣離子通透性增加,出現去極化

E.

鈉、氯離子通透性增加,出現去極化

3.GABA與突觸后膜的受體結合后,其結果是:

A.

直接引起一個動作電位

B.先引起EPSP,經總和達到閾電位,產生一個動作電位

C.先引起IPSP,經總和達到閾電位,產生一個動作電位

D.引起IPSP,突觸后神經元出現抑制。

E.引起一個較大的EPSP

4.突觸前抑制產生的機制是:

A.

突觸前神經元釋放抑制性遞質增多

B.中間神經元釋放抑制性遞質增多

C.

突觸前神經元釋放的興奮性遞質減少

D.突觸后膜超極化,突觸后神經元的興奮性降低

E.突觸間隙加寬

5.神經遞質的釋放過程是:

A.人泡作用

B.出泡作用

C.易化擴散

D.主動運輸

E.單純擴散

6.下列關于興奮性突觸傳遞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Ca2+由膜外進入突觸前膜內

B.突觸前軸突末梢去極化

C.突觸后膜對Na+、K+,尤其是對K+的通透性升高

D.突觸小泡釋放遞質,并與突觸后膜受體結合

E.

突觸后膜電位去極化達閾電位時,引起突觸后神經元產生動作電位

7.關于突觸傳遞的下述特征中,哪一項是錯誤的:

A.單向傳遞

B.中樞延擱

C.興奮節律不變

D.

總和

E.易疲勞

8.去甲腎上腺素的神經元細胞體主要集中于腦內哪一部位:

A.脊髓前角

B.中縫核

C.紋狀體

D.低位腦干

E.黑質和紅核

9.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軸突側支與閏紹細胞形成的突觸所釋放的遞質是:

A.5—羥色胺

B.甘氨酸

C.Y-氨基丁酸

D.乙酰膽堿

E.去甲腎上腺素

10.脊髓的Renshaw細胞,其末梢釋放的遞質是:

A.乙酰膽堿

B.去甲腎上腺素

C.GABA

D.甘氨酸

E.

?;撬?/p>

11.交互抑制的生理作用是:

A.

保證反射活動的協調性

B.及時中斷反射活動

C.

使反射活動局限化

D.使興奮與不興奮的界限更加明顯

E.有利于反射活動的交互進行

12.Renshaw細胞對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的抑制屬于:

A.交互抑制

B.傳人側支性抑制

C.突觸前抑制

D.回返性抑制

E.對側肌抑制

13.下列哪種神經元的連接方式是產生反饋性調節作用的結構基礎:

A.單線式聯系

B.聚合式聯系

C.環狀聯系

D.輻散式聯系

E.鏈鎖狀聯系

14.在動物實驗中,當脊休克過去之后,在原來切斷面以下再作第2次切斷,其結果是:

A.脊休克再出現

B,不再出現脊休克

C.動物立即死亡

D.

脊休克加重

E.

出現血壓降低

15.膝跳反射是屬于:

A.

單突觸位相性牽張反射

B.單突觸緊張性牽張反射

C.多突觸位相性牽張反射

D.多突觸緊張性牽張反射

E.

單突觸的牽張反射

16.7—運動神經元的生理功能是:

A.引起梭外肌收縮

B.直接興奮a—神經元

C.

引起梭內肌舒張

D.直接抑制a-神經元

E.調節肌梭的敏感性

17.肌梭與梭外肌的關系及其生理功能是:

A.

并聯關系,感受長度變化

B.并聯關系,感受張力變化

C.

串聯關系,感受長度變化

D.串聯關系,感受張力變化

E.

并聯關系,感受壓力變化

18.腱器官與梭外肌的關系及其生理功能是:

A.

并聯關系,感受長度變化

B.并聯關系,感受張力變化

C.

串聯關系,感受長度變化

D.串聯關系,感受張力變化

E.并聯關系,感受壓力變化

19,在對側伸肌反射中,反射時的長短主要取決于:

A.

感受器興奮及沖動在傳人的傳導時間

B.興奮經過中樞突觸的傳遞時間

C.沖動在傳出神經上的傳導時間

D.沖動在神經肌肉接頭處的傳導時間

E.感受器興奮所需的時間

20.肌梭的傳入神經纖維是:

A.

a纖維

B.r纖維

C.I類纖維

D.Ⅱ類纖維

E.I和Ⅱ類纖維

21.下列關于脊休克的敘述,錯誤的是:

A.與高位中樞離斷的脊髓暫時喪失反射活動的能力

B.是由于離斷的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樞的調節

C.脊髓反射逐漸恢復

D.反射恢復后發汗反射減弱

E.反射恢復后屈肌反射往往增強

22.在中腦上下丘之間切斷動物腦干,可出現:

A.脊休克

B.肢體痙攣性麻痹

C.

去大腦僵直

D.去皮質僵直

E.

腱反射增強,肌張力降低

23.抑制肌緊張的中樞部位有:

A.小腦前葉兩側部

B.前庭核和紋狀體

C.小腦前葉蚓部和前庭核

D.紋狀體、小腦前葉蚓部和網狀結構抑制區

E.網狀結構抑制區

24.大腦皮質運動區的4區,其生理功能是:

A.主要與雙側遠端肢體的精細運動有關

B.主要與對側遠端肢體的精細運動有關

C.主要與雙側近端關節的運動有關

D.主要與對側近端關節的運動有關

E.主要與同側遠端肢體的精細運動有關

25.錐體系的生理功能是:

A.抑制肌緊張

B.設計、制定運動指令的程序

C、加強肌緊張

D.增強傳人沖動的傳遞巳保證肌群間的運動協調

26.執行隨意運動“指令”的部位在大腦皮質的:

A.頂葉

B.顳葉

C.中央前回

D.中央后回

E.枕葉

27.支配軀干和近端肢體運動的大腦皮質代表區位于:

A.中央后回3—1—2區

B.中央前回6區

C、中央前回4區

D.第二運動區巳運動輔助區

28.震顫麻痹患者的病變主要部位是:

A.尾核

B.蒼白球

C.底丘腦

D.

黑質

E.

紅核

29.震顫麻痹的主要癥狀有:

A.全身肌緊張降低

B.腱反射減弱

C.面部表情呆板

D.運動多

E.意向性震顫

30.小腦絨球小結葉的生理功能是:

A.加強肌緊張

B.維持身體平衡

C.抑制肌緊張

D.協調隨意運動

E.管理遠端肢體的精細運動

31.交感節后神經末梢釋放的去甲腎上腺素失活主要是;

A.單胺氧化酶破壞

B.彌散人血

C.神經末梢再攝取

D.CONT破壞

E;肝內破壞

32.兒茶酚胺與Q受體結合后,可產生抑制作用的部位是:

A.子宮

B.擴瞳肌

C.支氣管

D.小腸

E.括約肌

33.自主神經系統神經末梢的化學遞質主要是去甲腎上腺素和:

A.GABA

B.ATP

C.多巴胺

D.乙酰膽堿

E.5—HT

34.Nl受體的阻斷劑是:

A.阿托品

B.六烴季銨

C、十烴季銨

D.育亨賓

E.

普萘洛爾(心得安)

35.注射腎上腺素后,血壓: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E.不變

36.支氣管平滑肌的受體是:

D.o:受體

B、受體

C.p1受體

E.N受體

37.可被箭毒阻斷的受體是:

A.M受體

B.N:受體

C.o:受體

D.

o:受體

E.p受體

38.腎上腺素能纖維包括:

A.

大部分交感神經節前纖維

B.大部分交感神經節后纖維

C.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

D.副交感神經節后纖維

E.交感神經節前與節后纖維

39.交感神經節后纖維的遞質是:

A、去甲腎上腺素

B.乙酰膽堿

C.乙酰膽堿或去甲腎上腺素

D.5—羥色胺

E.多巴胺

40.o受體的阻斷劑是:

A、酚妥拉明

B.六烴季銨

C.十烴季銨

D.

普萘洛爾(心得安)

E、阿托品

41、自主神經節的興奮性遞質是:

A、去甲腎上腺素

B.腎上腺素

C

ATP

D.乙酰膽堿

E.GABA

42.骨骼肌終板膜上的受體是:

A.M受體

B.N1受體

C.N2受體

D.o受體

E.p受體

43.使瞳孔縮小,心率減慢,胃腸收縮加強的遞質是:

A.去甲腎上腺素

B.ATP

C.5—HT

D.乙酰膽堿

E、P物質

44.飽中樞在:

A.弓狀核

B.視上核

C.下丘腦外側區

D.下丘腦腹內側核

E.下丘腦前部

45.淺感覺傳導路徑傳導:

A、痛、溫覺和壓覺

B.痛、溫覺和深壓覺

C.痛、溫覺和輕觸覺

D.本體覺和輕觸覺

E.痛、溫覺和本體覺

46.視覺代表區位于:

A.中央后回

B.中央前回

C.顳葉皮質

D.枕葉皮質

E.島葉皮質

47.右側大腦皮質中央后回損,引起軀體感覺障礙的部位是:

A.左側頭面部

B.右側頭面部

C、雙側頭面部

D.左半身

E.右半身

48.左側枕葉皮質接受哪側視網膜的傳入纖維投射:

A.左眼鼻側視網膜

B.左眼顳側視網膜

C.右眼顳側視網膜

D、右眼鼻側視網膜

E.左眼顳側和右眼鼻側視網膜

49.傳導快痛的外周神經纖維主要是:

,

A.Ao纖維

B.Ap纖維

C.AS纖維

D.C類纖維

E.B類纖維

50.膽囊病變時的疼痛可能牽涉到:

A.左肩部

B.右肩部

C、心前區

D.左上臂

E.臍區

51.左側大腦皮質布洛卡三角區受損的病人,會發生:

A.失寫癥

B、失讀癥

C、失用癥

D.運動失語癥

E、感覺失語癥

52.與海馬環路關系密切的是:

A.攝食行為的調節

B.體溫調節

C.水平衡調節

D.學習和記憶

E.精巧運動的建立

53.腦震蕩可能導致:

A、近期記憶障礙

B.遠期記憶增強

C、近期和遠期記憶障礙

D.順行性遺忘癥

E.逆行性遺忘癥

54.與慢波睡眠有關的遞質是:

A.乙酰膽堿

B.去甲腎上腺素

C、

5—羥色胺

D.多巴胺

E、谷氨酸

55.條件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其暫時聯系發生在:

A、大腦皮質

B.皮質下中樞

C、大腦皮質和皮質下中樞

D.丘腦

E.下丘腦

56.第二信號系統是:

A.人類獨有的

B.高等動物獨有的

C、低等動物獨有的

D.人和高等動物共有的

E.高等和低等動物共有的

57.人處于清醒閡眼時出現的腦電圖波的頻率在8—13次/秒,稱為:

A.o波

B.p波

C

9波

D.8波

E.丁波58.成年人從醒覺狀態開始首先進入:

A.快波睡眠

B.異相睡眠

C.異相睡眠和慢波睡眠

D.慢波睡眠

E.快波睡眠和異相睡眠

59.慢波睡眠可出現:

A.腦電呈同步化慢波

D.腦電呈去同步化快波

C眼球快速運動

D.軀體抽動

E.血壓升高

[X型題]

60.當突觸前末梢釋放的遞質與突觸后膜結合后:

A.興奮性遞質引起突觸后膜產生EPSP

B.興奮性遞質直接引起突觸后神經元產生一個動作電位

C.抑制性遞質引起突觸后膜產生IPSP

D.抑制性遞質直接引起突觸后神經元產生一個動作電位

E.興奮性遞質提高突觸后膜對Na+和K+的通透性

61.下列關于突觸后抑制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可分為傳人側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兩種

B.是由抑制性中間神經元釋放抑制性遞質引起的

C.突觸后膜產生IPSP

D.突觸后膜產生EPSP

E.一個興奮性神經元不能直接引起突觸后神經元抑制

62.下列的化學物質中,屬于興奮性遞質的是:

A.去甲腎上腺素

B.GABA

C.谷氨酸

D.甘氨酸

E.乙酰膽堿

63.下列物質中,哪些屬于中樞抑制性遞質:

A.谷氨酸、門冬氨酸

B.甘氨酸

C.乙酰膽堿

D、去甲腎上腺素

E.7—氨基丁酸

64.中樞神經遞質可分為以下哪幾類:

A、乙酰膽堿

B.單胺類

C.氨基酸類

D.固醇類

E.肽類

65.中樞神經元的連接方式有:

A.單線式聯系

B.輻散式聯系

C.聚合式聯系

D、環狀聯系

E.鏈鎖狀聯系

66.當動物或人的脊髓橫斷處于脊休克期間,將出現下列癥狀:

A.尿、便失禁

B.骨骼肌緊張性降低或消失

C.發汗反應增強

D.血壓下降

E.外周血管擴張

67.當丁—運動神經元興奮時:

A、使梭內肌纖維收縮

B.使梭外肌纖維收縮

C.肌梭的傳人沖動增加

D.直接興奮a—運動神經元

E.間接興奮o—運動神經元

68.下列關于牽張反射的敘述,正確的是:

A、牽張反射是維持姿勢的基本反射

B.有神經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牽拉時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牽拉的同一肌肉收縮

C.脊髓的牽張反射主要表現在伸肌

D.牽張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

E.在脊髓與高位中樞離斷后,牽張反射永遠消失

69.在中樞神經系統中,抑制肌緊張的部位有:

A.網狀結構抑制區

B.小腦前葉蚓部

C、尾核

D.小腦前葉兩側部

E.大腦皮質運動區

70.易化肌緊張的中樞部位包括:

A.網狀結構易化區

B.小腦前葉兩側部

C、小腦前葉蚓部

D、紋狀體

E、前庭核

71.去大腦僵直時:

A.伸肌緊張性亢進

B.血壓降低

C、伸肌肌梭傳人沖動減少

D.四肌伸直,脊柱挺硬

E.腦干網狀結構易化區活動占明顯優勢

72.基底神經節的功能是:

A.與隨意運動的穩定有關

B.感覺的高級中樞

C.與肌緊張的控制有關

D.與本體感覺傳人信息的處理有關

E.與內臟活動有關

73.下列有關錐體外系的敘述,正確的有:

A.可分為皮質起源的錐體外系和旁錐體系

B.它的皮質起源廣泛

C.錐體外系和錐體系在皮質的起源是互相重疊的

D.錐體外系對機體的影響是單側性的

E.錐體外系的功能主要是調節肌緊張和協調肌群運動

74.舞蹈癥的產生是由于:

A.膽堿能神經元功能低下

B.GABA能神經元功能低下

C.上述兩種神經元減少了對A神經元的抑制

D.黑質DA能神經元功能增強

E.Ach遞質系統功能亢進

75.自主神經系統神經末梢的化學遞質是:

A.去甲腎上腺素

B.乙酰膽堿

C.ATP

D.血管活性腸肽

E.多巴胺

76.去甲腎上腺素由神經未梢釋放后,失活方式是:

A.末梢重攝取

B.被末梢單胺氧化酶氧化失活

C.被COMT破壞失活

D、彌散人血,在肝臟被破壞失活

E.被膽堿酯酶水解

77.應用阿托品可出現:

A.瞳孔擴大

B.心跳加快

C、唾液減少

D、汗液減少

E.消化管的擴約肌收縮

78.膽堿能纖維包括:

A.交感神經節前纖維

B,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

C.大部分交感神經節后纖維

D.大部分副交感神經節后纖維

E.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經節后纖維

79.能使骨骼肌松弛的阻斷劑是:

A.普萘洛爾(心得安)

B.箭毒

C、酚妥拉明

D.十烴季銨

E.肉桂硫胺

80.兒茶酚胺與p受體結合后產生的效應是:

A.心率加快

B.支氣管平滑肌舒張

C、血管舒張

D.小腸平滑肌舒張

E.子宮平滑肌舒張

81.交感神經興奮可使:

A.腹腔內臟血管收縮

B.支氣管平滑肌收縮

C.胃腸運動減弱

D.膀胱逼尿肌舒張

E.瞳孔縮小

82.下列關于大腦皮質運動區功能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交叉支配,但頭面部肌肉及喉部肌肉的支配為雙側性的

B.具有精細的功能定位,呈倒置安排(頭面部內部正立)

C皮質代表區的大小與運動精細復雜程度有關

D、刺激主要引起少數肌肉收縮

E.運動區的基本功能單位呈柱狀結構

83.自主神經的功能特點是:

A.交感—腎上腺系統常作為整體被動員參與應急

B.自主神經中樞具有緊張性作用

C人體內臟器官大部分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雙重支配

D.全部交感神經節后纖維釋放去甲腎上腺素

E.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往往是拮抗的

84.下列關于丘腦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有:

A、感覺傳導的換元接替站

B.丘腦向大腦皮質的投射分為兩大系統

C.具有某些粗糙的感覺分析功能

D.與痛覺無關

E.接替大腦皮質的運動沖動,下傳到脊髓

85.體表感覺在丘腦后腹核內的投射規律是:

A.下肢感覺在后腹核最外側

B.上肢感覺在中間

C頭面部感覺在后腹核內側

D.具有嚴格的定位組構

E,軀干感覺在后腹核內側

86.丘腦聯絡核包括:

A.丘腦枕

B.腹后內側核

C.丘腦前核

D.束旁核

E.中央中核

87.下列關于非特異投射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有:

A.彌散投射到大腦皮質的廣泛區域

B.有點對點的聯系

C、維持大腦皮質的興奮狀態

D.引起特定感覺

E.切斷非特異投射系統的動物仍保持清醒

88.心肌缺血時的疼痛可能牽涉到:

A.心前區

B.右肩胛

C、左肩胛

D.左臂尺側

E.左上腹部

89.下列關于特異投射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有:

A、每種感覺有專一傳導途徑

B.有點對點的聯系

C.引起特定感覺

D.維持大腦皮質的興奮狀態

E.激發大腦皮質發出傳出神經沖動

90.中央后回的感覺投射規律是:

A、軀體感覺傳人沖動向皮質投射是交叉的

B.頭面部感覺的投射是雙側性的

C、投射區具有精細的定位

D.上肢代表區在中間部

E.下肢代表區在底部

91.內臟痛的特點有:

A.對機械牽拉、缺血、痙攣和炎癥敏感

B.痛產生的速度快

C.對痛的定位不精確

D.對痛刺激的分辨力差

E.有牽涉痛

92.下列關于大腦半球一側優勢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有:

A.優勢半球是在后天生活實踐中形成的

B.大腦皮質功能一側優勢現象僅見于人

C、一般人右側大腦皮質顳上回后部受損,可引起感覺失語癥

D.一般人右側半球在非語詞性認識功能上占優勢

E.一側優勢是指人類的腦的高級功能向一側半球集中的現象

93.與情緒反應關系密切的腦區有:

A.海馬

B.杏仁核

C、下丘腦

D.隔區

E.丘腦前核

94.下列關于腦電波的敘述,正確的有:

A.清醒、安靜、閉目時出現a波

B.困倦時出現9波

C.睡眠時出現8波

D.接受刺激時。波消失而出現p波

E.新皮質處于緊張活動狀態時出現p波

95.下列關于睡眠的敘述,正確的有:

A.可分異相睡眠和慢波睡眠

B.異相睡眠又稱快波睡眠,腦電波呈現快波

C、慢波睡眠又稱同步睡眠,腦電波呈現同步化慢波

D.快波睡眠時無快速眼球運動巳慢波睡眠時多在做夢

96.與覺醒狀態維持有關的遞質是:

A.乙酰膽堿

B.去甲腎上腺素

C

、5—羥色胺

D.多巴胺

E.谷氨酸

97.異相睡眠可出現:

A.肌緊張顯著降低

B.喚醒閾提高

C腦電圖呈同步化

D.做夢多

E.眼球快速運動

[A型題]

1.D

2.A

3.D

4.C

5.B

6.C

7、C

8.D

9.D

10.D

11.A

12.D

13.C

14.B

15.A

16.E

17.A

18.D

19.B

20.E

21.D

22.C

23.D

24.B

25.C

26.C

27.B

28.D

29.C

30.B

31.C

32.D

33.D

34.B

35.C

36.C

37.B

38.B

39.C

40.A

41.D

42.C

43.D

44.D

45.C

46.D

47.D

48.E

49.C

50.B

51.D

52.D

53.E

54.C

55.A

56.A

57.A

58.D

59,

A

[X型題]

60.ACE

61.ABCE

62.ACE

63.BE

64.ABCE

65.ABCDE

66.BDE

67.ACE

68.ABCD

69.ABCE

70.ABE

71.ADE

72.ACD

73.ABCE

74.ABCD

75.ABCD76.ABCD

77.ABCDE

78.ABDE

79.BD

80.ABCDE

81.ACD

82.ABCDE

83.ABCE

84.ABCE

85.ABCD

86.AC

87.AC

88.AD

89.ABCE

90.ABCD

91.ACDE

92.ABDE

93.BC

94.ABCDE

95.ABC

96.ABD

97.ABDE

第三章

感覺器官

[A型題]

1.下列關于特殊感官特性的描述,哪項是錯誤的:

A.對適宜刺激敏感

B.多具有輔助結構

C.均不易適應

D.均有換能作用

E.均有信息編碼功能

2.當刺激感受器時,刺激雖在持續,但傳入沖動頻率已開始下降的現象,稱為:

A.疲勞

B.抑制

C.適應

D、傳導阻滯

E.衰減傳導

3.下列關于感受器適應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刺激未變但傳人沖動減少或

消失

B.適應是所有感受器的功能特點之一

C.有快適應和慢適應感受器

D.感受器適應與感覺適應無關

E.感受器適應不同于感受器疲勞

4.下列對感受器電位的描述,哪項是錯誤的:

A.以電緊張方式擴布

B.為感覺神經末梢或感受細胞上的局部電位

C、為“全或無”式

D.可以總和

E.也稱發生器電位

5.對感受器的刺激強度與傳入神經發放沖動的頻率之間的關系是:

A.呈正比

B.呈反比

C.呈正變

D.呈反變

E.無關系

6.眼的下列諸結構中,折光系數最大的是:

A.角膜

B.房水

C.晶狀體

D.玻璃體

E.脈絡膜

7.眼折光系統的折光能力—屈光度是:

A、主焦距以米為單位,取其平方根

B.主焦距以分米為單位,取其倒數

C.主焦距以厘米為單位,取其平方根

D.主焦距以毫米為單位,取其倒數

E.主焦距以米為單位,取其倒數

8.近視眼與正視眼相比,前者的:

A.近點變遠,遠點變近

B.近點和遠點都變遠

C.近點變近,遠點變遠

D.近點和遠點都變近

E、近點變遠,遠點不變

9.眼的折光系統中,折光能力最大的界面是:

A、空氣—角膜前表面界面

B.角膜后表面—房水界面

C.房水—晶狀體前表面界面

D.晶狀體后表面—玻璃體界面

E.玻璃體—視網膜界面

10.使近處物體發出的輻散光線能聚焦成像在視網膜上的功能,稱為:

A.瞳孔對光反射

B.視軸會聚反射

C、眼的調節

D.角膜反射

E.眨眼反射

11.眼經充分調節能看清眼前物體的最近之點,稱為:

A.主點

B.節點

C.焦點

D.近點

E.遠點

12.當睫狀肌收縮時可使:

A.角膜曲度增大

B.角膜曲度減小

C、瞳孔縮小

D、晶狀體曲度增大

E.晶狀體曲度減小

13.在水面下視物時,由于光線經水進入角膜故產生水下:

A.散光

B.近視

C.遠視

D.正視

E、斜視

14.散光眼產生的原因多半是由于:

A.眼球前后徑大

B.眼球前后徑過短

C.晶狀表面不呈正球面

D.晶狀體曲率半徑過小

E.睫狀肌疲勞或萎縮

15.視黃醛由下列哪種物質轉而來:

A、維生素D

B.維生素E

C.維生素A

D.維生素B

E.維生素K

16.眼處于靜息狀態時能夠形成清晰視覺的眼前物質最遠之點為:

A.近點

B.遠點

C.焦點

D.主點

E.節點

17.眼的近點的遠近主要決定于:

A.瞳孔的直徑

B.晶狀體的彈性

C.房水的折光指數

D、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徑

E.玻璃體的折光指數

18.下列關于近視眼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眼球前后徑過長

B.近點較正常眼更遠

C.眼的折光力過強

D.平行光線聚焦于視網膜前

E.可用凹透鏡糾正

19.瞳孔對光反射中樞位于:

A.枕葉皮質

B.丘腦外膝體

C中腦

D.腦橋

E.延髓

20.視近物時使之聚焦成像在視網膜上的主要調節活動是:

A.角膜曲率半徑變大

B.晶狀體前表面曲率半徑變小

C、晶狀體后表面曲率半徑增大

D.眼球前后徑增大

E.房水折光指數增高

21.當睫狀肌收縮懸韌帶放松6:可使:

A.晶狀體曲度增大

B.晶狀體曲度減小

C.角膜曲度增大

D.角膜曲度減小

E.瞳孔縮小

22.夜盲癥發生的原因是:

A.視紫紅質過多

B.視紫紅質缺乏

C.視黃醛過多

D.視蛋白合成障礙

E.視紫藍質合成過多

23.瞳孔近反射和瞳孔對光反期中樞的共同部位是:

A.延髓

B.腦橋

C.中腦

D.下丘腦

E.大腦皮質

24.視網膜中央凹的視敏度最高,原因是:

A.視桿細胞多而集中,單線聯系

B.視桿細胞多而集中,聚合聯系

C.視錐細胞多而直徑最小,單線聯系

D、視錐細胞多面直徑最小,聚合聯系

E.視錐細胞多而直徑最大,單線聯系

25.感光色素集中在感光細胞的哪上部位:

A.外段

B.內段

C.

連結部

D.終足

E.突觸小泡

26.視錐與視桿細胞的本質不同在于:

A.外段

B.內段

C.胞體

D.連接部

E.終足

27,臨床上較為多見的色盲是:

A.紅色盲

B.綠色盲

C.

黃色盲

D.紅綠色盲

E.黃藍色盲

28.顏色視野范圍最小的是:

A.紅色

B.

黃色

C.

綠色

D.

藍色

E.白色

29.顏色視野范圍最大的是:

A.黃色

B.

紅色

C.

綠色

D.

白色

E.藍色

30.

鼓膜和聽骨鏈的連結部位是:

A.

鐙骨底板

B.砧竹長腳

C.錘骨小頭

D.錘骨柄

E、砧骨短腳

31.聽骨鏈傳導聲波的作用是使振動:

A.幅度減小,壓強增大

B.幅度增大,壓強增大

C.幅度減小,壓強減小

D.幅度增大,壓強減小

E.幅度不變,壓強增大

32.飛機上升和下降時,服務員向乘客遞送糖果,使乘客作吞咽動作,其生理意義在于:

A.調節基底膜兩側的壓力平衡

B.調節前庭膜兩側的壓力平衡

C.調節圓窗膜內外壓力平衡

D.調節鼓室與大氣之間的壓力平衡

E.調節中耳與內耳之間的壓力平衡

33.聲音傳向內耳的主要途徑是:

A.外耳—鼓膜一聽骨鏈一圓窗一內耳

B.顱骨一耳蝸內淋巴

C.

外耳一鼓膜一聽骨鏈一卵圓窗一內耳

D.外耳一鼓膜一鼓室空氣一圓窗一內耳

E.外耳一鼓膜一聽骨鏈一卵圓窗一圓窗—內耳

34.柯蒂氏器位于下列哪一結構上:

A.前庭膜

B、蓋膜

C.

基底膜

D.耳石膜

E、窗膜

35.橢圖囊與球囊的囊斑的適宜刺激是:

A、正角加速度運動

B、

加速度運動

C、角勻速運動

D、頭部和軀干各方向直線正負

加速度運動

E.各方向的直運動

36.當受試者頭部前傾30。并圍繞身體垂直軸向左旋轉開始時,眼震顫的方向是:

A.慢動相向左,快動相向右

B.慢動相向左,快動相向左

C、慢動相向右,快動相向左

D.慢動相向右,快動相向右

E.以上都不是

37.下列關于正常視野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顳側視野較大

B.鼻側視野較小

C.

紅色視野最小

D.白色視野最大

E.黃色視野大于綠色視野

38.使平行光線聚焦于視網膜前方的眼,稱為:

A.遠視眼

B.散光眼

C近視眼

D.正視眼

E.老花眼

[B型題]

題干:39—41

A.近視眼

B.遠視眼

C.散光眼

D.老花眼

E.

正視眼

39.視近物時需要眼進行調節活動的,稱為:E

40.視近物時無需進行調節活動或只需進行較小程度的調節就能看清的,稱為:A

41.視遠物和近物都需要眼進行調節活動的,稱為:B

題干:42—44

A.凹透鏡

B.凸透鏡

C.圓柱鏡

D、棱鏡

E.平面透鏡

42.遠視眼應配戴:B

43.近視眼應配戴:A

44.散光眼應配戴:C

題干:45—48

A.眼球前后徑過短

B.眼球前后徑過長

C、體彈性降低

D.眼的折光能力過強

E.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

45.遠視眼多數是由于:A

46.近視跟多數是由于:B

47.散光眼是由于:E

48.老花眼是由于:C

題干:49—51

A.蝸管

B.咽鼓管

C、前庭階

D、鼓階

E.半規管

49.連接中耳和咽部的管道是:B

50.含有內淋巴的耳蝸管道是:A

51.合有外淋巴并與卵圓窗相通的管道是:C

題干:52—54

A.舌尖部

B.舌兩側

C.舌兩側前部

D.舌兩側后部

E.舌根部

52.對酸味較敏感的部位是:B

53.對甜味較敏感的部位是:A

54.對苦味較敏感的部位是:E

題干:55—56

A.辛辣味、腐腥味、花卉味、樟腦味

B.酸、甜、苦、咸

C.

香、甜、苦、咸

D.樟腦味、麝香味、花卉味、薄荷味、乙醚味、辛辣味和腐腥味

E.咸、苦、甜

55.組合成各種味覺的基本味覺是:B

56.組合成多種不同氣味的基本嗅覺是:D

[X型題]

57.感受器電位的特征為:

A.

以電緊張方式擴布

B.

多為極化電位

C.

非“全或無”式

D.有總和現象

E.也有超極化電位

58.感受器的生理特性:

A.每種感受器均有一種最敏感的刺激

B.能把刺激能量轉變為神經沖動

C.有快慢不同的適應現象

D.

討刺激信息有處理加工作用

E.

對不適宜的刺激也有反應

59.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是:

A.每種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適宜刺激

B.

能把刺激能量轉化為傳人神經的沖動

C.有適應現象

D.對環境變化的信息進行編碼的功能

E.鮮有適應現象

60.不同種類感覺的引起,主要決定于:

A.被刺激的感受器

B.刺激的性質

C.傳人沖動最終到達大腦皮質的部位

D.

刺激頻率

E.刺激強度

61.眼的近點距;離主要決定于:

A.瞳孔的大小

B.眼球的前后徑

C.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徑

D.晶狀體彈性

E.眼的調節能力

62.視紫紅質:

A.在光照時迅速分解

B.

分解與再合成為可逆反應

C.是一種結合蛋白質

D.是視錐細胞的感光色素

E.是視桿細胞的感光色素

63.乘電梯突然上升時,人發生屈腿反應,它的感受器是在:

A.肌肉關節中的本體感受器

B.球囊

C.垂直半規管

D.橢圓囊

E.

水平半規管

64.引起嗅覺的刺激物的特性是:

A.

水溶性

B.脂溶性

C.

易揮發

D.

分子量小

E.

分子量小

65.關于皮膚感覺的敘述,正確的是:

A.皮膚感覺主要有觸覺、冷覺、熱覺和痛覺4種

B、壓覺和觸覺在性質上類似,統稱觸一壓覺

C、觸覺的感受裝置包括游離神經末梢和有特殊結構的感受器

D、冷覺和熱覺起源于同一種溫度感受器

參考答案

[A型題1

1.C

2.C

3.D

4.C

5.C

6.C

7.E

8.D

9.A

10.C

11D

12.D

13.C

14.C

15.C

16.B

l7、B

18.B

19.C

20.B

21.A

22.B

23.C

24.C

25.A

26.A

27.D

28.C

29.D

30.D

31.A

32.D

33.C

34.C

35.D

36.C

37.C

38.C

[B型題]

39.E

40.A

41.B

42.B

43.A

44.C

45.A

46.B

47.E

48.C

49.B

50.A

51.C

52.B

53.A

54.E

55.B

56.D

[X型題]

57.ABCDE

58.ABCD

59.ABCD

60.ABC

61.BDE

62、ABCE

63.BD

64.ABC65.ABC

第四章

血液生理試題

[A型題]

1.機體內環境指的是;

A.血清

B.血漿.

C.細胞內液

D.細胞外液

E.體液

2.紅細胞比容是指

A

.紅細胞與血漿容積之比

B.紅細胞與血管容積之比

C.

紅細胞與白細胞容積之比

D.

紅細胞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E.紅細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積百分比

3.血清是指:

A.血液去掉纖維蛋白

B.血液加抗凝劑后離心沉淀后的上清物

C.血漿去掉纖維蛋白原及其他某些凝血因子

D.

全血去掉血細胞

E.

血漿去掉蛋白質

4.血漿膠體滲透壓主要來自:

A.

纖維蛋白原

B.a1-球蛋白

C.a2-球蛋白

D.r-球蛋白

E.血漿白蛋白

5.關于血漿滲透壓的下述論點,正確的是:

A.血漿滲透壓在標準狀態下為313m0sm/kgH20,相當于0.15m0I/L

NaCI

溶液或

0.3m0I/L葡萄糖溶液的滲透壓數

B.血漿滲透壓主要來源于膠物質

C

血漿膠體滲透壓主要由血漿中球蛋白形成

D.血漿晶體滲透壓下降,可發生組織水腫

E.

紅細胞在低滲溶液中發生皺縮

6.調節紅細胞生成的主要體液因素是:

A.雄激素

B.雌激素

C.紅細胞提取物

D.促紅細胞生成素和爆式促進因子

E.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7.紅細胞的懸浮穩定性降低(沉降加快)主要是由于:

A.紅細胞比容增大

B.紅細胞比容減小

C.血漿白蛋白含量增多

D.血漿球蛋白含量減少

E.血漿球蛋白和纖維蛋白原增多

8.實現體液免疫的血細胞主要是:

A.中性粒細胞

B.T淋巴細胞

C.B淋巴細胞

D.嗜酸性粒細胞

E.單核細胞

9.下列血小板功能中哪一點是錯誤的:

A.參與凝血過程

B.具有止血作用

C、具有吞噬作用

D.保持血管內皮的完整或修復作用

E、血小板減少寸,出血后不易止血

10.50kg體重的正常人的體液量與血液量分別是:

A、40L與4L

B.30L與4L

C.20L與4L

D.

30L與2.5L

E.

20L與2.5L

11.新生兒溶血性貧血可能發生在:

A.Rh陽性母親所生Rh陽性嬰兒

B.

Rh陽性母親所生Rh陰性嬰兒

C

Rh陰性母親所生Rh陽性嬰兒

D.Rh陰性母親所生Rh陰性嬰兒

E.

B和C都可能

12.通常所說的血型是指:

A.紅細胞上的受體類型

B.紅細胞表面特異凝集素的類型

C.紅細胞表面特異凝集原的類型

D.血漿中特異凝集素的類型

E。血漿中特異凝集原的類型

13.輸血時主要應考慮獻血者的:

A.

紅細胞不被受血者紅細胞所凝集

B.紅細胞不被受血者血漿所凝集

C.

紅細胞不發生疊連

D.血漿不使受血者的血漿發生凝固

E.血漿不使受血者的紅細胞發生凝集

14.某人的血細胞與B型的血漿凝集,而其血漿與B型的血細胞不凝集,此人血型為:

A.A型

B.

B型

C.O型

D.AB型

E.

D型

15.一般血型抗原都是紅細胞膜上的:

A.糖原

B.蛋白質

C.

磷脂

D.脂蛋白

E.糖蛋白

[B型題]

題干:16~17

A.血漿與組織液的晶體滲透壓

B.血漿的膠體滲透壓

C.

二者均有

D.二者均無

16.對維持血管內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B

17.對維持細胞內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A

題干:18~19

A.T淋巴細胞

B.B淋巴細胞

C.

巨噬細胞

D.

單核細胞

E.嗜堿性粒細胞

18.執行細胞免疫功能的白細胞主要是:A

19.執行體液免疫功能的白細胞主要是:B

題干:20~21

A.有A凝集原

B.有B凝集原

C.

二者均有

D.二者均無

20.O型血人紅細胞膜上:D

21.AB型血人紅細胞膜上:C

題干:22~23

A.滅活凝血因子

B.增強抗凝蛋白與凝血酶親和力

C.

二者均有

D.二者均無

22.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是:B

23.抗凝血酶III的抗凝主要作用是:A

[X型題]

24.臨床上常用的等滲溶液是:

A.0.9%NaCl溶液

B.1.9%尿素溶液

C.5%葡萄糖溶液

D.0.3mol/L葡萄糖溶液

E.0.15m01/L

NaCl溶液

25.血液對機體的重要性在于:

A.

運輸足血液的基本功能

B.維持緩沖體內PH值

C.參與體液調節

D.有重要的防御和保護功能

E.對維持內環境相對恒定有重要意義

26.引起血沉加快的原因是:

A.血漿球蛋白增多

B.

血漿白蛋白增多

C.血漿磷脂增多

D.

血漿纖維蛋白原增多

E.

血漿纖維蛋白纖維增多

27.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含量:

A.嬰兒期高于兒童期

B.妊娠婦女高于未孕婦女

C.

兒童期低于青春期

D.高原居住者少于居住海平面者

E.成年男性高于成年女性

28.下列關于血型和輸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已知某人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可判斷該人必然是A型

B.不論同型輸血或異型輸血,在輸血前均應作交叉配血實驗

C.

Rh陽性血型者,其血清中含有抗Rh凝集素

D.O型血紅細胞無A、B凝集原,在任何情況下均可輸血給他人

E.

成分輸血能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

29.Rh血型的臨床意義在于:

A.Rh陽性受血者第2次接受Rh陰性的血液

B.

Rh陽性女子再孕育Rh陽性的胎兒

C.

Rh陰性受血者第2次接受Rh陽性的血液

D.Rh陰性女子再次孕育Rh陽性的胎兒

E.Rh陰性女子首次孕育Rh陽性的胎兒

30.內源性凝血過程一般始于:

A.組織細胞釋放因子Ⅲ

B.

血小板聚集

C.按觸激活因子Ⅻ

D.

Da2+的參與下

E.因子VIII復合物的產生

參考答案

[A型題]

1.D

2、E

3、C

4、E

5、A

6、D

7、E

8、C

9、C

10、B

11、C

12、C

13、B

14、D

15、E

[B型題]

16、B

17、A

18、A

19.B

20.D

21.C

22.B

23.A

[X型題]

24.ACDE

25.ABCDE

26.AD

27.ACE

28.BE

29.CD

30.CA

[填空題]

31.血漿

紅細胞

40%一50%(男),350/0~45%(女)

32.白蛋白

球蛋白

33.運輸氧和二氧化碳

緩沖機體產生的酸堿物質

34.骨髓

促紅細胞生成素

爆式促進因子

35.(4~10)Χ10⒐

4Χ10⒐

10

Χ10⒐

36.50%∽70%

0%∽7%

0%∽l%

20%∽40%

2%∽8%

37.巨核細胞

脾臟

38.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

保持血管內皮的完整性

39.7%∽8%

70∽80

40.紅細胞

血漿

41.H

A

B

B

A、B

42.寡糖鏈

H

A

B

43.

A

O

44.抗凝血酶Ⅲ

肝素

45.纖溶酶原激活

纖維蛋白降解

第五章

血液循環試題

[A型題]

1.心室肌細胞的O相去極化是由于:

A.Cl-內流而產生

B.Ca+內流而產生

C

Na+內流而產生

D.

K+內流而產生

E.K+外流而產生

2.竇房結細胞動作電位0期去極化是由于:

A.C1—內流而產生

B.Ca2+內流而產生

C

.Na+內流而產生

D.

K+內流而產生

E.K+外流而產生

3.自律細胞是指:

A.心房肌

B.心室肌

C.竇房結P細胞和浦肯野細胞

D.房室交界的結區細胞

E.A和B

4.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各個時期跨膜電位的變化有:①去極過程;②平臺期;③復極;④1期復極;⑤靜息期。其順序應為:

A.

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②

C.①④⑤②③

D.①⑤②③④

E.①④②③⑤

5.浦肯野細胞和心室肌細胞的動作電位的主要區別是:

A.O期除去速度不同

B.1期形成的機制不同

C.平臺期持續時間相差特別懸殊

D.3期復極速度不同

E.4期自動去極化

6.區分心肌快、慢反應自律細胞的主要根據:

A.動作電位0期去極化的速度和幅度

B.4期緩慢去極速度

C.平臺期持續時間

D.靜息電位水平

E.閾電位水平

7.在刺激時間固定條件下,若增大刺激強度,心肌的反應是:

A.

動作電位振幅增大

B.完全強直收縮

C.全或無反應

D.增強收縮力量

E.不完全強直收縮

8.下面關于心肌Ca2+通道的描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A.

激活和失活的速度都很慢

B.專一性較差,Na+和Ca2+都可通過

C.

通透性很高

D.在去極化到一40mV時被激活

E.能被Mn2+阻斷

9.心肌細胞一次興奮過程中,產生有效不應期的原因是:

A.Na+通道已基本上復活,處于可被激活的正常備用狀態

B.Na+通道開放能力已達到最大限度

C.Na+通道完全失活或剛剛開始復活

D.

Na+通道開放能力已恢復正常

E.Na+通道開放已逐漸復活,但其開放能力尚未恢復正常

10.當血鉀濃度逐步升高時,心肌的興奮性:

A.逐步升高

B.逐步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E.

基本不變

11.心肌不發生強直收縮的主要原因是:

A.

竇房結的自動節律性較低

B.房室結傳導延擱

C.

心肌的不應期較長

D.心肌的傳導速度較慢

E.心肌的興奮性較低

12.室性期前收縮之后出現代償間歇的原因是:

A.竇房結的節律性興奮延遲發放

B.

竇房結的節律性興奮少發放一次

C.竇房結的節律性興奮傳出速度大大減慢

D.

竇房結的一次節律性興奮落在室性期前收縮的有效不應期中

E.

竇房結的節律性興奮落在生性期前收縮的相對不應期中

13.心動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血液依賴地心引力而回流

B.骨骼肌的擠壓作用加速靜脈同流

C.

心房收縮的擠壓作用

D.心室舒張的拙吸作川

E.

胸內負壓促進靜脈回流

14.心動周期中,在下列哪個時期左心室容積最大:

A.等容舒張期末

B.快速充盈期末

C.

快速射血期末

D.

心房收縮期末

E.

減慢充盈期末

15.房室瓣開放見于:

A.等容收縮期末

B.心室收縮期初

C.

等容舒張期初

D.等容收縮期初

E.等容舒張期末

16.心指數等于:

A.每搏輸出量X體表面積(m2)

B.每搏輸出量/體表面積(m2)

C.

心輸出量X體表面積(m2)

D.

心率X體表面積/心輸出量(m2)

E.心率X每搏輸出量/體表面積(m2)

17.第一心音的產生主要是由于:

A.半月瓣關閉

B.半月瓣開放

C.房室瓣開放

D.房室瓣關閉

E.心室射血人大動脈,引起動脈管壁振動

18.異長自身調節是指心臟的每搏輸出量取決于:

A.

平均動脈壓

B.

心率儲備

C.

心力儲備

D.心室舒張末期容積

E.心室收縮末期容積

19.心動周期內,在下列哪個時期左心室壓力最高:

A.心房收縮末期

B.等容收縮期末

C.

心室收縮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快速射血期

20.從心房收縮期開始后的心室活動周期有:①快速射血期:②減慢射血期;③等容舒張期;④快速充盈期;⑤減慢充盈期;⑥等容收縮期,各時期的順序是:

A.②③④⑤⑥①

B.③④⑤⑥①②

C.

④⑤⑥①②③

D.⑤⑥①②③④

E.⑥①②③④⑤

21.第二心音產生的原因是由于:

A.心室射血引起大血管擴張及產生的渦流發出的振動

B.心肌收縮,由于二尖辦和三尖辦關閉和左右側房—室血流突然中斷所引起

C.心舒張期,室內壓迅速下降引起左室壁的振動

D.心舒張期,動脈管壁彈性回縮引起的振動

E.主要與主動脈辦和肺動脈辦的關閉有關

22.在去甲腎上腺素作用下,心功能曲線升支向哪一方向移位: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E.左方

23.心室肌的后負荷是指:

A.心房壓力

B.快速射血期心室內壓

C.

減慢射血期心室內壓

D.等容收縮期初心室內壓

E.大動脈血壓

24.哪一項不是評價心臟泵功能的指標:

A.每分輸出量和每搏輸出量

B.靜息狀態下的心房作功量

C.

心指數

D.射血分數

E.心臟作功量

25.心力儲備包括:

A.收縮期儲備

B.

心率儲備

C.

舒張期儲備

D.

余血儲備

E.

靜脈血儲備

26.下列哪些情況可使每搏輸出量增多:

A.心肌后負荷增加

B.

乙酰膽堿分泌增加

C.

頸動脈竇內壓力增加

D.心舒末期容積增加

E.去甲腎上腺素分泌減少

27.心肌的等長自身調節,通過改變下列哪個因素未調節心臟的泵血功能:

A.心肌初長度

B.StarIing機制

C.

橫橋聯結的數目

D.心肌收縮能力

E.心室舒張末期容積

28.心室充盈的8%一30%是。哪期進入心室的:

A.心室舒張期

B.等容舒張期

C.

心房收縮期

D.心室快速充盈期

E.心房舒張期

29.快速充盈期:

A.房內壓>室內壓<動脈壓

B.房內壓<室內壓<動脈壓

C.房內壓>室內壓>動脈壓

D.房內壓<室內壓>動脈壓

E.房內壓>動脈壓<室內壓

30.快速射血期:

A.房內壓>室內壓<動脈壓

B.房內壓<室內壓<動脈壓

C.房內壓>室內壓>動脈壓

D.

房內壓<室內壓>動脈壓

E.

房內壓>動脈壓<室內壓

31.等容舒張期:

A.房內壓>室內壓<動脈壓

B.房內壓<室內壓<動脈壓

C.房內壓>室內壓>動脈壓

D.

房內壓<室內壓>動脈壓

E.

房內壓>動脈壓<室內壓

32.

等容收縮期:

A.房內壓>室內壓<動脈壓

B.

房內壓<室內壓<動脈壓

C.房內壓>室內壓>動脈壓

D.房內壓<室內壓>動脈壓

E.

房內壓>動脈壓<室內壓

33.第二心音產生于:

A.心房收縮期

B.心室等容收縮期

C.快速射血期

D.心室舒張期

E.減慢射血期

34.第一心音發生在:

A.心房收縮期

B.心室收縮期

C.等容舒張期

D.快速充盈期

E.

減慢充盈期

35.主動脈辮關閉見于:

A.快速射血期開始時

B.快速充盈期開始時

C.

等容收縮期開始時

D.

等容舒張期開始時

E.減慢充盈期開始時

36.引起舒張壓升高的主要因素是:

A.前負荷增加

B.

后負荷增加

C.心泵功能加強

D.

全身血管緊張性增加

E.

靜脈收縮

37.射血分數等于:

A.心室舒張末期容積(mI)

——————————×

搏出量(mI)

100%

B.

心室收縮末期容積(m1)

——————————×

搏出量(mI)

100%

C.

搏出量(mI)

——————————×

心室收縮末期容積(mI)

100%

D.

搏出量(mI)

——————————×

心室舒張末期容積(mI)

100%

E.

搏出量(mI)

——————————×

心房收縮末期容積(mI)

100%

38.脈搏波的降中波低平主要反映了:

A.心肌收縮力減弱

B.射血遇到阻力增大

C.主動脈辦閉鎖不全

D.主動脈辦狹窄

E.房室辦閉鎖不全

39.以下心電圖的各段時間中,最長的是哪一段:

A.P-R段

B.P-R間段

C.

S-T段

D.QRS波群時間

E.Q-T間段

40.下列關于正常心電圖的描述哪項是錯誤的:

A.P波代表兩心房去極

B.QRS波代表兩心室去極

C

.QRS三個波可見于心電圖各個導聯中

D.P-R間期超過0.30s說明房室傳導阻滯

E.S-T段表明心室各部分之間沒有電位差存在

41.心電圈P-R間期代表興奮經下列哪項傳導的時間:

A.心房,房室結和房室束

B.心房,房室結

C.

房室結,房室束

D.

房室結,房室束和心室肌

E.心房

42.容量血管指的是:

A.大動脈

B.微動脈

C.肺動脈

D.微靜脈

E.靜脈

43.在人體處于安靜狀態時,下列哪個器官的動脈血和靜脈血含氧量差值最大:

A.腦

B.心臟

C.腎臟

D.皮膚

E.

骨骼肌

44.血管對血流的阻力:

A.當血管半徑加倍時,降至原先阻力的1/2

B.當血管半徑加倍時,降至原先阻力的1/8

C.取決于血管壁的厚度

D.在血液黏滯度升高時增大

E.和血管的長度無關

45.關于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線速度,下列哪一項敘述是錯誤的:

A.毛細血管的管徑小,阻力大,故血流速度慢

B.血流速度在大靜脈比在微靜脈快

C.血流速度在血管中軸部分比靠近血管壁的部分快

D.在心室舒張期升主動脈血流速度接近于零

E.在各類血管中主動脈內的血流速度最快

46.影響正常人舒張壓的主要因素是:

A.心輸出量

B.

大動脈的彈性

C.血液黏滯性

D.

阻力血管的口徑

E.循環血量

47.肱動脈的脈搏和血壓:

A.脈搏波傳播速度和血液速度相同

B.脈壓隨年齡的增大而減少

C.遠端被結扎后,其近端的壓力升高20%

D.當手臂高舉過頭時血壓降低

E.脈搏是由血壓改變而產生的

48.下肢肌肉運動時,節律性地壓迫下肢靜脈:

A.可驅使靜脈內的血液向心臟和毛細血管兩個方向流動

B.是人在立位時,下肢靜脈回流的惟一動力

C.

可減少小動脈和靜脈之間的壓力差

D.可增加下肢組織液的生成

E.可促使下肢靜脈血回流心臟

49.關于靜脈,下列敘述中哪一項是錯誤的:

A.接受交感縮血管纖維支配

B.管壁平滑肌在靜脈被擴張時發生收縮

C.容納了全身血量的一半以上

D.回心血量不受體位變化的影響

E.回心血量取決于外周靜脈壓和中心靜脈壓之差

50.下列關于中心靜脈壓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是指胸腔大靜脈和右心房的壓

B.其正常值變動范圍為4~12mmHg

C.可反映心臟的射血功能

D.可作為臨床控制輸液速度和量的參考指標

E.外周靜脈廣泛收縮時,中心靜脈壓升高

51.在主動脈處記錄脈搏圖時,降中峽是在下列哪個瞬間形成的;

A.

等容收縮期開始時

B.等容舒張期開始時

C.快速射血期開始時

D.快速充盈期開始時

E.心房收縮時

52.心臟收縮力增強時,靜脈回心血量增加,這是因為:

A.動脈血壓升高

B.血流速度加快

C.心輸出量增加

D.舒張期室內壓低

E.舒張期靜脈壓低

53.下列關于大動脈管壁硬化所致的改變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動脈收縮壓升高

B,動脈舒張壓降低

C.

大動脈彈性減小

D.

脈搏波傳播速度加快

E.動脈脈壓減小

54.肌肉運動時,該肌肉的血流量增加,這主要是由于:

A.交感縮血管纖維緊張性活動減弱

B.毛細血管主動舒張

C.

相鄰不活動的肌肉血管收縮

D.動脈血壓升高

E.肌肉收縮時,局部代謝產物增多

55.主動脈在維持與形成舒張壓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

A.口徑大

B.

管壁厚

C.

管壁有良好彈性,可擴張

D.血流速度快,壓力大

E.主動脈可控制外周阻力

56.關于中心靜脈壓,下列敘述中哪項是錯的:

A.是指胸內大靜脈和右心房的

血壓

B??梢苑从承呐K射血功能

C外周靜脈廣泛擴張時,中心靜脈壓升高

D.深呼氣時中心靜脈壓升高

E.深吸氣時中心靜脈壓降低

57.以下哪一項使靜脈回心血量減少:

A.深吸氣

B.深呼氣

C.骨髂肌的舒縮運動

D.阻力;血管收縮

E.人體從立位轉變為臥位

58.構成循環血流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毛細血管前括約肌收縮

B.小動脈,微動脈口徑

C.

小靜脈,微靜脈口徑

D.血液黏滯性

E.大動脈彈性

59.關于外周阻力與舒張壓的論述,以下哪點是錯的:

A.外周阻力愈大,舒張壓愈高

B.血液黏滯性愈大,血流阻力愈大

C.

血管口徑愈小,外周阻力愈大

D.

毛細血管口徑最小,它對舒張壓影響最大

E.小動脈、微動脈是構成外周阻

力的最主要部位

60.若血壓為200/120mmHg

(26.5/16kPa)可能由于:

A.大動脈壁硬化

B.大、中、小動脈均有不同程度硬化,小動脈,微動脈收縮

C.

輸血補液太多

D.心肌收縮加強

E.精神緊張

61.容量血管擴張會導致:

A.血流阻力減少,加速血液回心

B.提高了毛細血管靜脈端壓力,

使組織液生成增加

C.

外周阻力下降,使血壓降低

D.

促進毛細血管的物質交換

E.靜脈壓力顯著減小

62.外周阻力和心率不變而每搏輸出量增加時,血壓的變化主要是:

A.收縮壓升高的幅度大于舒張壓的升高幅度

B.舒張壓升高

C.

收縮壓舒張壓等同升高

D.

收縮壓舒張壓等同降低

E.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

63.中心靜脈壓的正常值是:

A.4—12mmHg

B.

4—12cmHg

C.6—16mmHg

D.6—16cmHg

E.4—12kPa

64.關于微動脈,下列哪一項敘述是錯誤的:

A.在調節主動脈血壓中起主要作用

B.在調節器官血流量中起主要作用

C.其管壁厚度和管腔直徑的比值比中動脈的大

D.收縮時組織液的生成量減少

E.其管壁平滑肌的張力,主要受局部代謝產物調節

65.血流是否通過迂回通路取決于:

A.微動脈的舒縮活動

B.真毛細血管的舒縮活動

C毛細血管前括約肌的舒縮活動

D.微靜脈的舒縮活動

E.直接通路開放

66.右心衰竭時,組織液生成增加而導致水腫主要原因是;

A.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

B.毛細血管內壓力增加

C.組織液靜水壓降低

D.

組織液膠體滲透壓升高

E.靜脈壓力低

67.在正常情況下,支配全身血管,調節血管口徑和動脈血壓的主要傳出神經是:

A.交感縮血管纖維

B.交感縮舒血管纖維

C.

副交感舒血管纖維

D.交感縮血管纖維和交感舒血管纖維

E.交感縮血管纖維和副交感舒血管纖維;

68.迷走神經副交感纖維對心血管系統的主要作用是使:

A.心率減慢,傳導加速

B.心率減慢,傳導減慢

C.

血管舒張,外周阻力降低

D.心室肌收縮力減弱,搏出量減少

E.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

69.在家兔實驗中,阻斷一側頸總動脈的血流,可引起血壓升高,其機制是:

A.阻斷頸總動脈,外周阻力增大

B.腦組織缺血,缺氧,二氧化碳增多,使縮血管中樞興奮

C因缺氧,二氧化碳增多刺激了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

D.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牽張刺激減少

E.

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牽張刺激增多

70.動脈血壓升高時,沿竇神經

和主動脈神經傳入沖動增加,將引起:

—————————————————

心迷走中樞

心交感中樞

縮血管中樞

—————————————————

A.

+

+

B.

+

C.

D.

一.

+

+

E.

+

+

—————————————————

注:“+“表示興奮,“一“表示抑制

71.接受心臟移植后1年的病

人,肌肉運動時心輸出量增加,主要是

由于:

A.

交感神經興奮

B.心迷走神經抑制

C靜脈回流量增加致每搏輸出量增加

D.心率加快

E.心肌傳導速度加快

72.在下述哪一種情況下,心交感神經活動會減弱:

A.動脈血壓降低時

B.肌肉運動時

C.

血容量減少時

D.情緒興奮時

E.由直立變為平臥時

73.副交感神經對體循環的主要作用是影響:

A.心肌收縮力

B.外周血管阻力

C.

血管順應性

D.心率

E.以上都不是

74.在不同血管段,交感縮血管纖維分布最密集的是:

A.大動脈

B.微動脈

C.毛細血管前括約肌

D.

微靜脈

E.大靜脈

75.阻斷頸總動脈可使,

A.股動脈血壓升高

B.心率減慢

C.竇神經傳人沖動增多

D.血管運動中樞活動減弱

E.肱動脈血壓降低

76.平時維持交感縮血管纖維緊張性活動的基本中樞位于:

A.大腦

B.下丘腦

C.中腦和腦橋

D.延髓

E.脊髓中間外側柱

77.正常情況下頸動脈竇內壓在下列哪個范圍內變動時,壓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最高:

A。30—50mmHg

B.70—90mmHg

C

90—110mmHg

D.130—150mmHg

E.170一190mmHg

78.在正常情況下,維持動脈血壓相對恒定主要依靠:

A。頸動脈竇,主動脈弓壓力感受性反射

B.頸動脈體,主動脈體化學感受

性反射

C容量感受性反射

D.心肺壓力感受器反射

E.血管緊張素的作用

79.在各類血管中,1腎上腺素能受體主要分布在:

A。皮膚血管

B。腎臟血管

C.胃腸道血管

D.

肌肉血管

E.腦血管

80.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活動加強時:

A.醛固酮釋放減少

B.靜脈回心血量減少

C.腎臟排鈉量減少

D.

體循環平均充盈壓減低

E.交感神經末梢釋放遞質減少

81:下列物質中升壓作用最強的是:

A.腎上腺素

B.腎素

C.

血管緊張素工

D.

血管緊張素Ⅱ;

E.緩激肽

82.下列哪種情況下,可發生冠狀動脈舒張:

A.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受刺激

B.動脈血pH增高時;

C.動脈血二氧化碳張力降低時

D.動脈血氧氣張力降低時

E.心肺感受器受刺激時

83.心肌缺氧引起冠狀動脈舒張,主要是通過下列哪一種因素引起的:

A.

氫離子

B.組胺

C.

腺苷

D.前列腺素

E.乳酸

84.肺循環和體循環的:

A.收縮壓相同

B.脈壓相同

C.外周阻力相同

D.

大動脈可擴張性相同

E.每搏輸出量相同

85.肺循環的血流阻力:

A.為體循環血流阻力的l/3

B.在肺泡內氧分壓降低時減小

C.對肺的血流量起決定作用

D.在肌肉運動時增加

E.不受交感神經影響

86.下列諸因素中,哪一種對腦血流量沒有明顯影響:

A.

血液黏滯度

B.動脈血二氧化碳張力

C.腦脊髓液壓力

D.腦組織液的pH值

E.頸動脈竇內壓;

87.血腦屏障的形態學基礎是:

A.

脈絡;叢和神經膠質細胞血管周足

B.毛細血管壁和神經膠質細胞血管周足

C.室管膜和神經膠質細胞血管周足

D.軟腦膜和神經膠質細胞血管周足

E.硬腦膜和神經膠質細胞血管周足

[B型題]

題干:88—89

A.膜電位穩定,動作電位時程短

B.膜電位穩定,動作電位時程長并有平臺

C.

膜電位不穩定,能有節律地自動去極化

D.

膜電位不穩定,可出現慢的節律性波動

E.膜電位穩定,能自動地去極化提示)指出下述細胞的電位特點

88.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快速復極化末期:B

89.浦肯野細胞動作電位快速復極化末期:C

題干:90—92

A.竇房結

B.心房肌

C.房室交界

D.

浦肯野纖維

E.心室肌

90.自律性最高的是:A

91..自律性最低的是:D

92.竇性心律時興奮起源的部位是:C

題干:93—95

A.房室結

B.心房肌

C.

竇房結

D.心室肌

E:-浦肯野纖維

93.結性心律時興奮起源的部位是:A

94.室性心律時興奮起源的部位是:E

95.正常心臟興奮起源的部位是:

C

題于:96—97

A.等容收縮期

B.等容舒張期

C.

快速充盈期

D.

減慢充盈期

E.快速射血期

96.左心室容積下降速度最快是在:E

97.左心室內壓最低是在:C

題干:98—09

A.P-R間期延長

B.Q-T間段延長

C.兩者均有

D.兩者均無

98.心率減慢時的心電圖特征是:C

99.心室內傳導阻滯的心電圖特征是:D

題于:100—101

A.代表兩心室去極化過程

B.代表兩心房去極化過程

C.代表兩心室復極化過程

D.代表兩心房復極化過程

E。代表心房,心室的去極化過程

100.人心電圖的T波:C

101.人心電圖的QRS波:A

[X型題]

102.竇房結動作電位的特征是:

A。0期去極化速度快、幅度高

B.4期最大舒張電位不穩定

C.

無明顯的平臺期

D.靜息電位的絕對值較小

E.4期自動去極化速度快

103??焱ǖ朗侵福?/p>

A。心室肌細胞鈣離子通道

B.心室肌細胞鈉離子通道

C.竇房結鈣離子通道

D.

浦肯野細胞鈉離子通道

E.房室結鈣離子通道

104.和骨骼肌相比,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的特征是:

A.動作電位時程長

B.存在明顯的平臺期

C.

參與活動的離子種類多

D.

有效不應期長

E.4期自動去極化

105.引起心肌細胞靜息電位絕對值增大的因素是:

A.細胞膜鉀電導增加

B.

細胞膜鈉電導減少

C.乙酰膽堿

D.

鈉—鉀泵活動增強

E.細胞外液K+濃度升高

106.快反應細胞動作電位的:

A.

去極速度快

B.動作電位幅度大

C.

傳導速度快

D.復極速度快

E.0期去極化由Na+快速內流引起

107.心肌細胞膜上的鈉—鉀泵:

A.將Na+泵出細胞,將K+泵人細胞

B.泵出和泵人的Na+、K+量不等

C.需要能量供應

D.

只在4期內運轉;

E.Ca2+的主動運輸由Na+—K+.

泵間接提供能量

108.竇房結細胞生物電活動的特征是:

A.4期能自動去極

B.4期去極由Na+背景電流引起

C.

0期去極速度較慢

D,有明顯的超射

E。o期去極化幅度受細胞外Ca2+濃度影響

109.在心室肌細胞一次興奮過程中,其興奮性的變化可分為下列各期:

A.相對不應期

B.超常期

C。低常期

D.

絕對不應期

E.有效不應期

110.心室肌的生理特征是:

A.有傳導性,有收縮性

B.有收縮性,有自律性;

C.有自律性,有興奮性

D.

有興奮性,有傳導性

E.有興奮性,無自律性

111.慢反應動作電位的特點是:

A。0期去極速度慢

B.0期去極時程長

C.無明顯的復極化1、2期

D.無明顯的超射

E.

0期去極化幅度小

112.出現心臟異位起搏活動的原因有:

A.潛在起搏點自律性異常增高

B.竇房結自律性顯著降低

C.竇房結自律性活動傳出阻滯

D.

潛在起搏點自律性降低

E.非自律細胞轉變為自律細胞

113.細胞外高鉀將導致:

A.心肌收縮力減弱

B.心肌動作電位時程和有效不應期縮短

C心室肌傳導速度減慢

D.竇房結自律性升高

E.心肌細胞靜息電位減小(去極化)

114.當K+升高時,心肌的生物電活動將發生下列哪種變化:

A.浦肯野細胞。期去極速率減慢

B.竇房結細胞。期去極速率加快

C.心室肌細胞靜息電位減小

D.房室結細胞最大復極電位超極化

E.心室肌細胞傳導速度減慢

115.細胞外高鈣時:

A.心肌收縮力增強

B.心室肌動作電位平臺上移

C.

竇房結細胞。期去極速率加快

D.浦肯野細胞興奮性升高

E.心肌動作電位時程和有效不應期縮短

116.

決定和影響心肌傳導性的因素有:

A.閥電位水平

B.靜息電位水平

C動作電位0期去極速度和幅度

D.細胞直徑的大小

E..鄰近部位細胞膜的興奮性

117,心肌自律細胞自律性的高低取決于:

A.最大復極電位水平

B.閾電位水平

C.4期膜電位去極速率

D.0期去極速率

E.4期膜內凈外向電流增長速度

118.在決定和影響心肌興奮性的因素中:

A,閾電位下移,而靜息電位不變,則興奮性降低

B.闕電位不變而靜息電位超極化,則興奮性升高

C.靜息電位和閾電位的差距愈大,則興奮性愈高

D.

靜息電位和閾電位的差距變小,則引起興奮所需要的刺激閾值將減小

E.Na+通道是否處于備用狀態決定了心肌是否具有興奮性

119.心肌細胞的興奮性處于超常期時:

A.動作電位0期去極速度低于正常

B.動作電位幅度小于正常

C.興奮傳導速度低于正常

D.興奮性高于正常

E.Na+通道已完全復位

120.在下列心動周期的哪個時相中,心室肌對外來刺激不發生反應:

A.心房收縮期

B.心房舒張后期

C.

心室舒張期

D.

心室收縮期

E.心房舒張早期

121.將心肌細胞分為快反應細胞和慢反應細胞,主要是根據:

A。心肌自律性的高低

B.動作電位。期去極速度的快慢

C.

動作電位3期復極速度的快慢

D.傳導速度的快慢

E.動作電位。期去極化幅度的大小

122.心室肌動作電位平臺期的長短決定了

A.有效不應期的長短

B.相對不應期的長短

C.

動作電位時程的長短

D.

超常期的長短

E.心肌不會發生完全強直收縮

123.心臟泵血功能的指標是:

A.搏功

B.心指數

C.

射血分數

D.

后負荷

E.

.前負荷

124.正常心動周期中:

A.心房收縮期處在心室舒張期內

B.心房舒張期處在心室舒張期內

C心室收縮期處在心房舒張期內

D.

心室舒張期處在心房收縮期內

125.心肌的收縮強度取決于:

A.心肌出收縮能力

B.后負荷

C.

前負荷

D.參加收縮的心肌纖維數目

E.心肌動作電位大小

126.下列哪些情況可使心輸出量減少:

A.刺激迷走神經外周端

B.心肌后負荷增加

C.

.擴張頸動脈竇

D.

夾閉—-側頸總動脈

E.刺激心交感神經

127.在心肌收縮能力和前負荷不變的條件下,增加心肌的后負荷,可使:

A.每搏輸出量減少

B.等容舒縮期延長

C.射血速度減慢

D.心室充盈期延長

E.等容舒張期延長

128,等容收縮期的特點是:

A.心室容積不發生改變

B.心室內壓上升速度最快

C.房室辦和半月辦都關閉

D.心室內壓低于主動脈壓

E.心室內壓低于心房內壓

129,每一心動周期中;心室收縮期包括:

A.等容收縮相

B.快速射血相

C.減慢射血相

D.心房收縮期

E.等容舒張相

130.從心臟本身來討論控制心輸出量的因素有:

A.異長自身調節

B.等長自身調節

C.后負荷

D.心率

E.乙酰膽堿的作用

131.以下哪些因素能通過異長自身調節機制使搏出量發生改變:

A.心室舒張充盈期持續時間

B.心肌收縮能力

C.靜脈回流速度

D.心肌的收縮是“全或無”的

E.心舒末期充盈量

132.影響心輸出量的因素有:

A.后負荷

B.心肌收縮力

C.

前負荷

D.心率

E.心舒末期容積

133.有關血流阻力與血壓的下列內容,正確的是:

A.血壓:動脈>小動脈>毛細血管>靜脈

B.

血流速度:動脈>小動脈>毛細血管>靜脈

C.

血管總口徑:動脈<小動脈<毛細血管>靜脈

D.Q0C△P×R

134.使中心靜脈壓升高的因素是:

A.左心室射血功能減弱

B.輸血、輸液過多

C.右心室射血功能減弱

D.骨骼肌擠壓作用減少

E.全身靜脈收縮,

135.有關動脈脈搏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由動脈管內壓力與容積的變化造成

B.開始于主動脈、隨血流傳播

C動力來自心臟的搏動

D.傳播速度與血流速度相等

E.傳播速度與動脈壁的可擴張性呈反比

136.長期臥床或體弱多病者,由平臥突然直立引起的體位性低血壓,其主要原因:

A.小動脈擴張,外周阻力降低

B.靜脈管壁緊張性較低,可容納較多血液

C.心肌收縮力減弱

D.肌肉擠壓作用減弱

E.

貧血

137.中心靜脈壓高低可反映:

A.靜脈回心血量多少

B.血量的多少

C.

心臟射血能力

D.動脈血壓的高低

E.輸血、輸液量

138.大動脈彈性貯器作用是:

A.使血液連續流動

B.維持一定的舒張壓

C.

緩沖動脈血壓的波動

D.

維持正常血壓

E.

容納循環血量的大部分

139.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有:

A.心輸出量

B.大動脈彈性

C.外周阻力

D.體循環平均充盈壓

E.心率

140.影響靜脈回流的主要因素包括:

A.心肌收縮力

B.骨骼肌的擠壓作用

C.胸腔負壓

D.

心率

E.體位改變

141.能引起動脈脈搏波上升支斜率變大的因素有:

A.

每搏輸出量增加

B.

大動脈管壁可擴張性降低

C.

外周阻力降低

D.

主動脈辦狹窄

E.主動脈辦關閉不全

142.引起血管舒張的神經機制有:

A.交感縮血管神經抑制

B.

副交感舒血管神經興奮

C.交感舒血管神經興奮

D.

軸突反射

E.血管活性腸肽神經元興奮

143.刺激心速走神經可導致:

A.心率減慢

B.心房肌收縮力量減弱

C.房室傳導速度減慢

D.

心房肌不應期延長

E.心房肌不應期縮短

144.頸動脈竇壓力感受器:

A.在體位改變時可受到刺激

B.在壓迫頸總動脈時活動減少

C.興奮時可引起反射性血管舒張

D.興奮時可引起心率加快

E.興奮時可引起心輸出量減少

145.頸動脈體的生理特點是:

A.發出的神經沖動可影響心血管中樞的活動

B.其感受器在血液氫離子濃度升高時興奮

C.

其感受器主要是對動脈血氧分壓而不是氧含量的變化敏感

D.按每克組織計,其血流量與腦組織的相同

E.其感受器在血液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時興奮;

146.促使冠脈血流量增加的因素是:

A,主動脈血壓升高

B.心肌代謝加強

C.心率減慢

D.

交感神經興奮對冠脈的直接作用

E.體循環外周阻力增大

參考答案

[A型題]

1.C

2.B

3.C

4.E

5.E

6.A

7.C

8.C

9.C

10.D

11.C

12.D

13.D

14.D

15.E

16.E

17.D

18.D

19.E

20.E

21,.E

22.A

23.E

24.B

25.A

26.D

27.D

28.C

29.A

30.D

31.B

32.B

33.D

34.B

35.D

36.D

37.D

38.C

39.E

40.C

41.A

42.E

43.B

44.D

45.A

46.D

47.D

48.E

49.D

50.B

51.B

52.D

53.E

54.E

55.C

56.C

57.B

58.B

59.D

60.B

61.B

62.A

63.B

64.A

65.C

66.B

67.A

68.B

69.D

70.C

71.C

72.E

73.D

74.B

75.A

76.D

77.C

78.A

79.D

80.C

81.D

82.D

83.C

84.E

85.A

86.E

87.B

[B型題]

88.B

89.C

90.A

91.D

92.C

93.A

94.E

95.C

96.E

97.C

98.C

99.D

100.C

101.A

[X型題]

102.BCDE

103.BD

104.ABCD

105.BC

106.ACDE

107.ABCDE

108.ACE

109.ABE

110.ADE

111.ABCDE

112.ABC

113.ABDE

114.ACE

115.ABCE

116.ABCDE

117.ABC

118.DE

119.BCD

120.DE

121.BCE

122.ACE

123.ABC

124.AC

125.ABC

126.ABC

127.ABC

128。ABCD

129.ABC

130.ABC

131.ACE

132。ABCDE

133.AC

134.ABC

135.ABCD

136.BD

137.

ABCDE

138.ABCD

139.ABCDE

140.ABCE

141.ABCE

142.ABCDE

143.ABCE

144.ABCE

145.ABCE

146.ABCE

第六章

呼吸

[A型題]

1.

當動物的外周化學感受器完全切除后:

A.

動脈血氧分壓降低70℅,不能使呼吸發生明顯變化.

B.

動脈血CO2分壓升高10℅不能使呼吸發生明顯變化

C.

肌肉運動時呼吸不會加強

D.

該動物對低氧環境的適應能力顯著降低

E.

動脈血H+升高對呼吸的刺激作用增強

2.

支管哮喘時:

A.小氣道管徑增加,阻力亦增加

B.小氣道管徑減小,阻力亦減小

C.

支氣管平滑肌緊張性增加,吸氣困難

D.

支氣管平滑肌緊張性減小,呼氣困難

E.呼氣比吸氣更困難

3.肺通氣的動力來自:

A.肺的舒縮運動

B.肺的彈性回縮

C.呼吸肌的舒縮

D.胸內負壓的周期性變化

E.肺內壓與胸內壓之差

4.生理條件下,胸膜腔內壓的特點是:

A.

胸膜腔內壓低于大氣壓,即呈負壓

B.胸膜腔負壓隨呼吸運動周期性變化

C.胸膜腔負壓來自肺的彈性回縮力

D.乎和吸氣末胸膜腔負壓為——0.67一——1.33kPa

E.用力呼氣時,胸膜腔內壓仍為負壓

5.肺泡表面活性物質:

A.能增加肺泡表面張力

B。使肺順應性增加

C.

由肺泡工型細胞所分泌

D.

主要成分是二硬脂酰卵磷脂

E.覆蓋在肺泡內層液泡與肺泡上皮之間

6.肺的順應性變大可由于:

A.肺泡表面張力增加,彈性阻力變小所致

B.肺泡表面張力增加,彈性阻力增大所致

C肺泡表面張力減小,彈性阻力增大所致

D.

肺泡表面張力減小,彈性阻力變小所致

7.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時:

A.肺泡表面張力增加,肺泡擴大

B.肺泡表面張力降低,肺泡擴大

C肺泡表面張力降低,肺泡縮小

D.肺泡表面張力增加,肺泡縮小

E.肺泡表面張力和肺泡均無變化

8.維持胸內負壓的必要條件是:

A.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

B.胸膜腔密閉

C.呼氣肌收縮

D.

吸氣肌收縮

E.肺內壓低于大氣壓

9。形成胸膜腔內壓的因素是:

A.大氣壓一非彈性阻力

B.大氣壓+跨肺壓

C.

肺內壓+跨胸壁壓

D.肺內壓一肺回縮力

E.大氣壓十肺回縮力

10.關于用力呼吸的描述,錯誤的是:

A.

吸氣時有輔助吸氣肌參加活動

B.呼氣和吸氣都是主動的

C.呼氣時有胸鎖乳突肌參加收縮

D.

用力呼吸使潮氣量加大

E.用力呼吸時,肺內壓變動程度增大

11.關于平靜呼吸的描述,錯誤的是:

A.吸氣時肋間外肌收縮

B.吸氣時膈肌收縮

C.

呼氣時呼氣肌收縮

D.

呼氣時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

E.呼氣時胸骨和肋骨回復原位

12.在下列哪一時相中,肺內壓等于大氣壓:

A.吸氣初和呼氣初

B.吸氣末和呼氣初

C.

呼氣初和呼氣末

D.呼氣末和吸氣初

E.呼氣末和吸氣末

13.細胞與細胞外液之間的氣體交換屬于:

A.外呼吸

B.肺通氣

C.肺換氣

D.

氣體在血液中運輸

E.內呼吸

14.肺泡氣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稱為:

A.肺換氣

B.肺通氣

C.

內呼吸

D.

血液氣體運輸

E.組織換氣

15.關于肺通氣阻力的描述,錯誤的是:

A.肺通氣阻力來自彈性和非彈性阻力

B.彈性阻力來自肺組織和胸壁

C.

非彈性阻力主要來自呼吸道氣流的摩擦

D.

同樣壓力下,彈性阻力大則表示順應性亦大

E.肺的順應性過分減小或過分增大,對呼吸均不利

16.使呼吸道管徑變小的因素是:

A.腎上腺素盧受體阻斷劑

B.腎上腺素。受體阻斷劑

C交感神經興奮

D.

胸內壓下降

E.

吸氣過程?

17.胸廓田縮的彈性阻力見于:

A.開放性氣胸時

B.胸廓的自然位置時

C.平靜呼氣末

D.深呼氣末

E.深吸氣末

18.每分肺通氣量和每分肺泡通氣量之差為:

A.潮氣量X呼吸頻率

B.功能余氣量X呼吸頻率

C.余氣量X呼吸頻率

D.無效腔容量X呼吸頻率

E.肺活量X呼吸頻率

19.呼吸道阻力增加時:

A.肺活量和時間肺活量都不變

B.肺活量和時間肺活量都必然增加

C.肺活量和時間肺活量都必然減少

D.肺活量必然減少,時間肺活量可能正常

E.肺活量可能正常,時間肺活量必然減少

20.如呼吸頻率為16次/min,潮氣量為450m1,則:

A.肺通氣量為5

000ml/rain

B.肺通氣量為9

000ml/rain

C.肺泡通氣量為4

800ral/min

D.

肺泡通氣量為2

000ml/min

E.

肺通氣量為7

000ml/min

21.呼吸頻率從12次/min增加到24次/min,潮氣量從500ml減少到250ml,則:

A.肺通氣量增加

B.肺泡通氣量增加

C.肺泡通氣量不變

D.肺通氣量減少

E.肺泡通氣量減少

22.評價肺通氣功能,較好的指標是:

A.潮氣量

B.肺活量

C.

補吸氣量

D.

補吸氣量加補呼氣量

E.時間肺活量

23.正常人無效腔容量約占潮氣量的:

A.?0%

B.50%

C.

30%

D.10%

E.5%

24.對肺泡氣分壓變化起緩沖作用的肺容量是:

A.補吸氣量

B.補呼氣量

C.深吸氣量

D.余氣量

E.

功能余氣量

25.肺總容量等于:

A,潮氣量+肺活量

B.潮氣量+功能余氣量

C.功能余氣量+肺活量

D.殘氣量+補吸氣量

E.殘氣量+肺活量

26.能引起肺的順應性增加的是:

A.呼吸道阻力增加

B.呼吸道阻力減小

C.

肺彈性阻力增加

D.肺彈性阻力減小

E.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

27.肺泡氣與大氣之間的氣體交換稱為:

A.內呼吸

B.肺通氣

C.肺換氣

D.

氣體在血液中運輸

E.組織換氣

28.胸廓容量大于其自然位置時:

A.胸廓彈性不變,肺彈性回縮力消失

B.胸廓彈性作用消失,肺彈性回縮力消失

C胸廓彈性作用消失,肺彈性回縮力向內

D.胸廓彈性回縮,肺彈性回縮力向內

E.

胸郭無變形,不表現彈性回縮力,肺彈性回縮力向內

29.氣體擴散速率與下列因素的關系是:

A.分壓差小則擴散快

B.與各氣體分子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C與擴散面積成反比

D.與溫度成反比

E.與擴散距離成反比

30.體內二氧化碳分壓最高的是:

A.靜脈血液

B.毛細血管血液

C.

動脈血液

D.

組織液

E.細胞內液

31.二氧化碳分壓由高到低的順序一般是:

A.呼出氣,肺泡氣,組織細胞,靜脈血

B.靜脈血,呼出氣,肺泡氣,組織細胞

C.

肺泡氣,靜脈血,組織細胞,呼出氣

D.組織細胞,靜脈血,肺泡氣,呼出氣

E.呼出氣,組織細胞,靜脈血,肺泡氣

32.無效腔容量增加一倍時,肺通氣/血流比值將:

A.加倍

B.減半

C.

增大,但不到加倍

D.減小,但不到減半

E.不變

33.關于通氣/血流比值妁描述,錯誤的是:

A.安靜時正常值是0.84,即V/Q=0.84

B.通氣/血流比值減少,反映生理無效腔減小

C通氣/血流比值增大,反映生理無效腔增大

D.

肺尖部的通氣/血流比值增大

E.肺動脈栓塞時,比值增大

34.設某人的肺通氣量為

7

500ml/min,呼吸頻率為20次/min,無效腔容量為125ml,每分心輸出量為5L,他的通氣/血流比值是:

A.0.7

B.

0.8

C.

0.9

D.1.0

E.

1.1

35.肺泡與周圍毛細血管的氣體交換的動力是:

A.肺泡膜的通透性

B.肺泡膜的總面積

C肺泡膜的厚度

D.氣體的分壓差

E.溫度

36.代謝性堿中毒時;

A.

血液pH值升高,OQ張力升高

B.

血液pH值升高,OC)》張力降低

C.

血液pH值降低,COz張力降低

D.

血液pH值降低,Oq張力升高

E.

血液pH值正常,OQ張力降低

37.下列哪種情況使血液氧離曲線右移:

A.COz張力增高

B.C02張力降低

C

pH值升高

D.溫度降低

E.N:張力增高

38.下列哪種疾病不能通過吸入純氧來改善缺氧狀態:

A.腫瘤引起的支氣管阻塞

B.肺炎

C.左心衰竭肺水腫

D.

先天性室間隔缺損

E.

在高海拔地區運動

39.血液氧含量是指:

A.血紅蛋白能結合氧的最大量

B.血紅蛋白實際結合的氧量

C.

氧擴散的總量

D.血漿中溶解的氧量

E.血漿和紅細胞中溶解的氧量

40.血液的氧離曲線左移:

A.不利于氧從血液進入組織

B.發生貧血時

C.

發生在血液pH降低時

D.發生在溫度升高時

E.發生在紅細胞中2,3—DPG含量增加時

41.血氧飽和度是指:

A.血紅蛋白能結合氧的最大量

B.血紅蛋白實際結合的氧量

C.血液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

D.

氧擴散的總量

E.血漿中溶解的氧量

42.二氧化碳解離曲線的特點是:

A.

血液CO:含量與PCO:幾乎成線性關系,有飽和點

B.血液CO:含量與PCO:幾乎成線性關系,無飽和點

C血液CO:含量與PCO:成S形關系,有飽和點

D.血液CO:含量與PC02成S形關系,無飽和點

E.血液的CO:含量與與PCO:無關

43.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常采用低流量持續給氧的方法,以防吸入大量純氧導致呼吸暫停。呼吸暫停的原因是:

A.

缺氧對中樞化學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消失

B.缺氧對外周化學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消失

C.

CO-對中樞化學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消失

D.

CO》對外周化學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消失

E.H+對外周化學感受器的刺激作用消失

[B型題]

題干:44—45

A.肺泡壁工型細胞分泌的一種活性物質

B.

肺泡壁Ⅱ型細胞分泌的一種活性物質

C降低肺泡內壁的表面張力防止肺萎縮

D.

降低肺泡內壁的表面張力防止肺擴張

E.增強肺泡內壁的表面張力防止肺擴張

44.肺池表面活性物質是指:

45.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作用是:

題于:46—48

A.外呼吸

B.肺通氣

C.

肺換氣

D.同血液氣體運輸

E,;內呼吸

46.肺通氣與肺換氣合稱為:

47.細胞與細胞外液之間的氣體交換屬于:

48.肺泡氣與大氣之間的氣體交換稱為:

題干:49—50

A.胸內壓下降,跨壁壓變大,呼吸道管徑擴大

B.胸內壓上升,跨壁壓變小,呼吸道管徑變小

C.胸內壓上升,跨壁壓變小,呼

吸道管徑擴大

D.

胸內壓下降,跨壁壓變小,呼吸道管徑擴大

E.胸內壓下降,跨壁壓變小,呼吸道管徑變小

49.吸氣時:

50.呼氣時:

題干:51—53

A.胸廓彈性作用消失,肺彈性回縮力消失

B.

胸廓彈性不變,肺彈性回縮力消失

C.胸廓彈性作用消失,肺彈性回縮力向內

D。胸廓彈性回縮,肺彈性回縮力向內

E.

胸廓無變形,不表現彈性回縮力,肺彈性回縮力向內

51.胸廓處于自然位置時:

52.胸廓容量大于其自然位置時:

53.開放性氣胸時:

題千:54—57

A.容積變化/壓力變化

B.肺容積變化/跨肺壓的變化

C.胸腔容積的變化/跨壁壓的變化

D.順應性/肺總量

E.肺順應性/胸廓順應性

54.順應性是指:

55.肺順應性是指:

56.胸廓的順應性是指:

57.比順應性是指:

題干:58—59

A.潮氣量

B.肺活量

C.

時間肺活量

D.通氣/血流比值

E.肺擴散容量

58.測定肺換氣效率的較好指標是:

59.測定肺通氣功能的較好指標是:

題千:60—61

A.氧氣濃度高,HbO2大量形成,氧離曲線左移

B.氧氣濃度高,Hb02大量形成,氧離曲線右移

C.氧氣濃度低,HbO-大量形成,氧離曲線右移

D.氧氣濃度低,Hb大量形成,氧離曲線左移

E.

氧氣濃度低,Hb大量形成,氧離曲線右移

60.在肺鄙:

61.在組織:

題千:62—63

A.含量與分壓幾乎成線性關系,有飽和點

B.含量與分壓幾乎成線性關系,沒有飽和點

C.含量與分壓成S關系,有飽和點

D,含量與分壓成S型關系,沒有飽和點

E.

含量與分壓無關

62.二氧化碳解離曲線的特點是:

63.氧氣解離曲線的特點是:

題千:64—66

A.血紅蛋白能結合氧的最大量

B.血紅蛋白實際結合的氧量

C.

血液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

D.

同氧擴散的總量

E.血漿中溶解的氧量

64.血液氧含量是指:

65.血液氧容量是指:

66.血液氧飽和度是指:

題干:67—70

A.5.3

B.4.63

C

3.3

D.

2.3

E.0.63

67.肺尖部V/Q的比值約為:

68.肺底部V/Q的比值約為:

69.代謝性堿中毒時:

70.糖尿病酸中毒時V/Q以此值為:

[X型題]

71.內呼吸包括:

A.肺泡與肺毛細血管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

B.組織細胞與毛細血管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

C.

細胞器之間的氣體交換

D.線粒體膜內外的氣體交換

E.細胞內的生物氧化過程

72.外呼吸包括:

A.

外環境與血液在肺部實現的氣體交換

B.組織細胞與周圍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

C.外界氣體與呼吸道內氣體之間的交換

D.

呼吸道與肺泡之間的氣體交換

E.組織液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

73.影響肺泡彈性田縮力的因素有:

A.肺泡隔內彈性纖維的多少

B.肺泡內層液泡表面張力的大小.

C.

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多少

D.肺泡直徑的大小

E.呼吸道通暢與否

74.胸膜腔負壓的生理作用是:

A.有利于靜脈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B.增加呼吸道阻力

C.使肺葉保持擴張狀態

D.減少呼吸時胸膜腔容積的變化

E.維持胸廓的形狀

75.哪些肌肉屬于呼氣?。?/p>

A.胸鎖乳突肌

B.腹肌

C.

斜角肌

D.肋間內肌

E.肋間外肌

76.膈肌在呼吸運動過程中的作用特點是:

A.

膈肌舒縮對通氣量影響較大

B.平靜吸氣時膈下降1—2cm

C.

用力吸氣時下降7一lOcm

D.嬰兒以腹式呼吸為主,因其肋骨斜度大

E.膈肌的舒縮是腹式呼吸形成的主要原因

77.肺的彈性回縮力見于:

A.吸氣初

B.呼氣初

C.呼氣末

D.吸氣末

E.開放式氣胸

78.肺的順應性在哪種情況下減小:

A.肺充血

B.肺表面活性物質減少

C.肺纖維化

D.

肺氣腫

E.肺水腫

79.關于肺容量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健康成人男性肺總容量約為5L

B.肺總容量包括肺活量和余氣量

C.肺活量包括潮氣量、補吸氣量和補呼氣量

D.余氣量等于功能余氣量減去補呼氣量

E.時間肺活量等于肺活量除以時間

80.肺通氣的非彈性阻力:

A.包括呼吸道阻力、慣性阻力和黏滯阻力

B。包括呼吸道阻力、慣性阻力和胸壁阻力

C.

道阻力主要發生在直徑2mm細支氣管以上部位

D.平靜呼吸過程中占總阻力的50%

E.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時增大

81.平靜呼吸過程中,呼氣時肺泡的回縮力來自:

A.胸內負壓

B.肺泡內層液泡的表面張力

C.肺泡表面活性物質

D.

肺的彈力纖維

E.胸廓的彈性闡縮力

82.肺泡表西活性物質:

A.是由肺泡壁工型細胞分泌的

B.是由肺泡壁Ⅱ型細胞分泌的

C.可降低肺泡內壁的表面張力,防止肺萎縮

D.可降低肺泡內壁的表面張力,防止肺擴張

E.可增強肺泡內壁的表面張力,防止肺擴張

83.使呼吸道管徑變小的因素有:

A.

呼氣

B.胸內壓升高

C.

迷走神經興奮

D.

呼吸道周圍壓力下降

E.腎上腺素p受體阻斷劑.

84.氣體擴散速率與:

A.溫度呈正比

B.擴散距離呈反比

C.

氣體在水中溶解度呈正比

D.氣體分子量呈反比

E.與擴散面積呈正比

85.關于通氣/血流比值(V/Q)的描述應當是:

A.臨床常以V/Q為0.85作為換氣效率的正常值

B.V/Q增大意味生理無效腔增大

C.

V/Q減少發生功能性動—靜脈短路

D.

V/Q是測定肺通氣功能的重要指標

E,直立位時,肺尖與肺底相同

86.氧離曲線的形態特點是:

A.是個“S”形曲線,反應了Hb出氧容量隨O2分壓高低雨改變

B.曲線上段反應Q;分壓8.00—13.3kPa,動脈血PO。下降對02飽和度影響不大

C.曲線下段O。分壓l。33—5.33kPa,特點與曲線上段相似

D.曲線中段反應O2分壓在5.33—8.00kPa,坡度較陡,P02變化對O:飽和度影響較大。

87.2,3—二磷酸甘油酸:

A.

存在于血漿中

B.可降低血紅蛋白與氧的結合能力

C.在低氧環境中其含量減少

D.

增多時可使血液氧離曲線右移

E.紅細胞無氧酵解的產物

88.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結合的特點:

A.CO與Hb的親和力大于氧

B.CO與Hb的親和力小于氧

C.二者結合后,不易分離

D.二者結合后,妨礙氧的解離

E.二者結合后,妨礙氧的結合

89,關于血液氣體運輸的敘述,正確的是:

A.O:和C02的化學結合量均大于物理溶解量

B.N:只有物理溶解一種運輸方式

C.氨基甲酸血紅蛋白是C02化學結合運輸形式之一

D.氧分壓降低則氧飽和度降低

E.O2、CO:與血紅蛋白結合需酶的催化

90.一氧化碳中毒時主要影響動脈血的:

A.02含量

B.02飽和度

C.攜O:能力

D.O2分壓

E.COz分壓

91.呼吸肌本體感受性反射:

A.其感受器是呼吸肌的肌梭

B.在平靜呼吸時不出現

C.呼吸道阻力增大時此反射出現有利于克服阻力

D.

僅存在于吸氣肌

E.僅存在于呼氣肌

92.關于肺牽張感受器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其感受器位于氣管到細支氣管的平滑肌中

B.

對平靜呼吸的頻率和深度的調節起重要作用

C.

肺充血、肺水腫等情況下,此反射減弱

D.切斷雙側迷走神經的動物,可破壞此反射過程

E。興奮后,終止吸氣過程

93.H+對呼吸的影響是:

A.血液中H+升高,呼吸加強

B.H+升高有可能導致血液C02下降

C

H+的作用途徑與C02相似

D.H+和CO2容易通過血—腦屏障

E.血中的H+主要通過中樞化學感受器起作用

94.C02對呼吸的調節作用,正確的是:

A.C02是調節呼吸運動最重要的體液因素

B.C02通過外周及中樞化學感受器實現其作用

C.血液中C02張力下降時呼吸運動減弱

D.吸人氣中C02增加到40%以上,呼吸運動明顯增強

E.與缺C02相比,感受器適應慢

95.缺氧對呼吸的影響是:

A.

主要是通過外周化學感受器刺激呼吸

B.對呼吸中樞的直接作用表現為抑制效應

C對生活在海平面的正常人的呼吸調節不起重要作用

D.當動脈血氧張力降低到80mmHg(10.64kPa)以下時,才使呼吸加強

E.感受器對缺氧刺激適應較快

96.在低壓環境中

A.大氣中P02按比例下降

B.肺泡氣P02更低

C.當肺泡P02低于5.33kPa,可導致動脈血氧飽和度低于75%

D.動脈血氧飽和度低于75%則接近正常狀態下混合靜脈血的氧飽和度

E.感受器對缺氧適應快

97,呼吸的化學感受性反饋調節,可維持動脈血O:和CO,張力的恒定,這是因為:

A.當動脈血O2和CO2張力偏離正常時,可引起呼吸的代償反應

B.動脈血O2和COz張力是負反饋控制系統中的受控部分

C.

肺泡氣CO:分壓升高時,使動脈血C02張力升高,并刺激呼吸

D.

肺泡氣;02分壓降低時,動脈血O2張力亦下降,并抑制呼吸

E.呼吸肌能感受缺O2或C02升高,繼而增強呼吸

98.缺氧對呼吸的影響:

A.主要是通過外周化學感受器刺激呼吸

B.對呼吸中樞的直接作用表現為抑制效應

C.

對正常人的呼吸調節不起重要作用

D.

當動脈血PO2降低到10.7kPa以下時,才使呼吸加強

E.作用持久

99.C02對呼吸的調節是通過:

A.直接刺激呼吸中樞

B,刺激外周化學感受器

C.加強肺牽張反射

D.刺激中樞化學感受器

E.加強呼吸肌本體感受性反射

100.外周化學感受器的有效刺激是:

A.二氧化碳分壓升高

B.氧分壓下降

C.氫離子濃度升高

D.

氮氣分壓升高

E.血氧含量下降

101.呼吸道的作用有:

A.

濕潤溫暖吸人的氣體

B.

凈化吸人氣體

C.調節氣道阻力

D.調節肺泡通氣量

E.調節通氣/血流比值

[A型題]

1.D

2.E

3.C

4.E

5B

6.D

7.D

8.B

9.D

10.C

11.C

12.E

13.E

14.A

15.D

16.A

17.E

18.D

19.E

20.C

21.E

22.E

23.C

24.E

25.E

26.D

27.B

28.D

29.E

30.E31.D

32.D

33.B

34.D

35.D

36.A.

37.A

38.D

39.B

40.A

41.C

42.B

43.B

[B型題]

44.B

45.C

46.A

47.B

48.C

49.A

50.B

51.E

52.D

53.A

54.A

55.B

56.C

57.D

58.D

59.C

60.A

61.E

62.B

63.C

64.B

65.A

66.C

67.C

68.E

69.E

70.C

[X型題]

71.BE

72.ACD

73.ABCD

74.ACE

75.BD

76.

ABCE

77.ABCD

78.ABCE

79.ABCD

80.AC

81.BDE

82.BC

83.ABCDE

84.ABCE

85.ABC

86.BD

87.BDE

88.ACDE

89.ABCD

90.ABC

91.AC

92.ADE

93.ABC

94.ABC

95.ABCD

96.ABCD

97.ABC

98.ABCDE

99.BD

100.ABC

101.ABC

第七章

消化和吸收

[A型題]

1.消化道平滑肌的自動節律性是:

A.

肌源性的

B.神經源性的

C.肌源性和神經源性的

D.

非神經源性和肌源性的

E.尚不清楚

2.對消化道最不敏感的刺激是:

A.

化學刺激

B.溫度刺激

C.

牽拉刺激

D.溫度和牽拉刺激

E.電刺激

3.切斷胃腸神經支配后,消化道平滑肌的慢波:

A.立即消失

B.顯著升高

C.立即減弱

D.

先減弱后消失

E.依然存在

4.消化道平滑肌的慢波與平滑肌收縮的關系是:

A.慢波可直接引起平滑肌收縮

B.慢波可直接引起平滑肌發生動作電位,再引起肌肉收縮

C.

只要平滑肌受到刺激,慢波便可引起肌肉收縮

D.只要平滑肌受到刺激,慢波基礎上出現動作電位時,才能引起肌肉收縮

E.平滑肌收縮的強度與慢波的大小相一致

5.胃腸平滑肌基本電節律的產生可能由于

A.N擴跨膜擴散

B.

Ca2+跨膜擴散

C.生電性鈉泵的活動

D.

K+跨膜擴散

E.Cl—跨膜擴散

6.胃腸平滑肌動作電位產生的主要離子基礎是:

A.K+內流

B.Cl—外流

C.N滬內流

D.N/與K+內流

E.Ca2+內流

7.消化腺細胞分泌消化液是由什么離子激發的:

A.Na+

B.K、

C.Ca2+

D.Cl-

E.K+和N/

8.副交感神經興奮可使下列哪種肌肉收縮增強:

A.胃腸平滑肌

B.膽道口括約肌

C.

回盲括約肌

D.肛門內括約肌

E.肛門外括約肌

9.胃腸壁的內在神經叢對胃腸活動具有:

A.興奮調節作用

B.抑制調節作用

C.局部調節作用

D,感覺調節作用

E.無任何影響

10.壁內神經叢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纖維分別是:

A.交感節前纖維,副交感節后纖維

B.交感節前纖維,副交感節前和節后纖維

C.交感節后纖維,副交感節前和節后纖維

D.交感節后纖維,副交感節前纖維

E.交感節前和節后纖維,副交感節前纖維

11.肌間神經叢中含有豐富的:

A.交感節前神經元

B.交感節后神經元

C.副交感節前神經元

D.副交感節后神經元

E.交感和副交感節后神經元

12.切斷支配小腸的迷走神經,可以導致小腸:

A.緊張性和蠕動不受影響

B.緊張性和蠕動減弱

C.緊張性和蠕動消失

D.

緊張性減弱,蠕動消失

E.緊張性消失,蠕動減弱

13.吞咽反射由口腔到咽的動作是一種:

A.不隨意運動

B.隨意運動,麻醉后不消失

C.

不隨意運動,麻醉后消失

D.不隨意運動,麻醉后消失

E.隨意運動,麻醉后梢失

14.噙團進入胃內,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A.立即中止

B.持續幾分鐘

C.持續1—2h

D.繼續發揮作用,直至胃酸浸入食團至pH為6,0才中止

E.繼續發揮作用,直至胃酸浸入,食團至pH為4,5才中止

15.下列物質中,可引起唾液腺血管舒張的是:

A.阿托晶;

B.乙酰膽堿

C.

腎上腺素

D.去甲腎上腺素

E.血管活性腸肽

16.刺激支配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經可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的特點是:

A.

量少,固體成分少

B.量多,固體成分少

C.

量少,固體成分多

D.量多,固體成分多

E.量不變

17.胃的容受性舒張是通過下列哪一途徑實現的:

A.交感神經

B.迷走神經

C.壁內神經叢

D.

抑胃肽

E.促胃液素

18.腸胃反射可以:

A.促進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

B.抑制胃的排空,促進胃酸分泌

C.促進胃的排空,促進胃酸分泌

D.抑制胃的排空,抑制胃酸分泌

E.只影響胃酸分泌,不影響胃排空

19.下列哪個不是胃黏液的特性或作用:

A.胃黏液的主要成分為糖蛋白,占黏液有機成分的60%一70%

B.胃黏液覆蓋在胃黏膜表面,具有潤滑和保護作用

C胃黏液為中性或偏堿性,可中和及稀釋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

D.

胃黏液可單獨構成胃黏膜碳酸氫鹽屏障。

E.膽堿和前列腺素能刺激黏液和HCO3-的分泌

20.胃蠕動受平滑肌的:

A.慢波控制,胃的慢波起源于胃大彎上部的間質細胞

B.慢波控制,胃的慢波起源于胃大彎上部的環肌層

C.

快波控制,胃的快波起源于胃大彎上部的縱肌層

D.

快波控制,胃的快波起源于大彎上部的環肌層

E.慢波控制,胃的慢波起源于胃小彎的縱肌層

21.分泌內因子的是:

A.主細胞

B.壁細胞

C.

黏液細胞

D.胃上皮細胞

E.G細胞

22.分泌胃泌素的是:

A。主細胞

B.S細胞

C.壁細胞

D.G細胞

E.I細胞

23.胃蛋白酶原轉變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

A.Cl—

B.Na十

C.

K十

D.

HCl—

E.內因子

24.下列因素中不能刺激胃酸分泌的是:

A.促胰液素

B。乙醇

C.咖啡

D.

糖皮質激素

E.低血糖

25.不能引起促胃液素分泌的是:

A.刺激迷走神經

B.擴張刺激幽;門部黏膜

C.

肉湯灌注幽門部黏膜

D.

鹽酸灌注幽門部黏膜

E.食物刺激小腸上段黏膜

26.與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層共同構成屏障,以阻擋胃腔內H+與胃壁接觸的是:

A.Na十

B.HCO3-

C.

Cl-

D.K+

E.

Caz+

17.下列三類食物胃排空的速度由快至慢的順序為:

A.蛋白質、脂肪、糖類

B.

糖類、蛋白質、脂肪

C.

脂肪、蛋白質、糖類

D.糖類、脂肪、蛋白質

E.蛋白質、糖類、脂肪

28.成人每日分泌的膽汁:

A.60—70m1

B.600—700m1

C.800一l

000m1

D.1

000—1

200ml

E.200—300ml

29.迷走神經興奮和縮膽囊素引起的胰液分泌特點是:

A.H20和HCO~'含量少,酶含量多

B.HzO和HCO~含量多,酶含量少

C.H20和HCO;-以及酶均多

D.

H20和HCO;-以及酶均少

E.兩者的分泌特點不同

30.關于促胰液素的作用錯誤的是:

A,刺激胰腺含酶高的分泌

B.

刺激胰腺分H2O和HCO3-

C.

刺激膽汁分泌

D.抑制胃酸分泌

E.抑制小腸運動

31.膽汁中有利膽作用的成分是:

A.膽固醇

B.膽色素

C.

磷脂酰膽堿

D.脂肪酸

E.膽鹽

12.引起促胰液素釋放的主要刺激物是:

A.鹽酸、脂酸鈉、蛋白質分解產物

B.鹽酸、脂酸鈉、葡萄糖

C.鹽酸、高滲鹽水、葡萄糖

D.氨基酸、高滲鹽水、葡萄糖

E.氨基酸、高滲鹽水、脂肪酸

33.

激活糜蛋白酶原的物質是:

A.鹽酸

B.胰蛋白酶

C.組織液

D.腸致活酶

E.糜蛋白酶

34.對胰液分泌的描述,哪項是錯誤的:

A.食物是興奮胰腺的自然因素

B.在非消化期,胰液基本上不分泌

C.

胰腺分泌受神經與體液調節的雙重控制,以神經調節為主

D.迷走神經興奮,促進胰液分泌

E.促胰液素與膽囊收縮素是主要的體液因素

35.引起膽囊收素最重要妁體液因素是:

A.促胃液素

B.促胰液素

C.

促胰酶素

D.

膽鹽

E.鹽酸

36.給狗十二指腸腔內注入0.5%鹽酸50ml,可引起:

A.胰液和膽汁分泌均減少

B.胰液和膽汁分泌均增加

C.胰液和膽汁分泌都不變

D.胰液分泌不變,膽汁分泌增加

E.胰液分泌增加,膽汁分泌減少

37.給狗靜脈注射稀釋膽汁

10m1,可引起:

A.

胰液和膽汁分泌均減少

B.胰液和膽汁分泌均增加

C.

胰液和膽汁分泌均不變

D.

胰液分泌不變,膽汁分泌增加

E.胰液分泌增加,膽汁分泌不變

38.在小腸液中存在而在胰液中不存在的酶是:

A.淀粉酶

B.蔗糖酶

C.羧基肽酶

D.

脫氧核糖核酸酶

E.腸致活酶

39.食物進入消化道后,在下列哪一部分停留時間最長:

A.

B.空腸

C.

回腸

D.

結腸

E.直腸

40.十二指腸—結腸反射可:

A.抑制胃液分泌

B.抑制十二指腸運動

C.增強十二指腸運動

D.抑制結腸運動

E.增強結腸運動

41.不能在人類消化道內消化的糖類有:

A.寡糖

B.果膠

C.糊精

D.

纖維素

E.糖原

42.大腸集團蠕動的主要作用是:

A.促進結腸內水分的吸收

B.對結腸內容物起混合作用

C.

對結腸內容物起搓揉作用

D.促進腸壁排泄重金屬;

E.將結腸內容物向肛端方向推進

43.大腸內的細菌可利用簡單物質合成下列維生素:

A.維生素D

B.維生素A

C.維生素E

D.維生素K和維生素B族

E.葉酸

44.氨基酸和水在小腸的吸收機制分別是:

A.滲透,主動轉運

B.單純擴散,單純擴散

C.

主動轉運,滲透

D.主動轉運,易化擴散

E.主動轉運,人胞作用

45.主動吸收膽鹽和維生素B真:的部位是:

A.結腸上段

B.十二指腸

C.空腸

D.結腸下段

E.回腸

46.膽鹽在回腸的吸收機制是:

A.滲透

B.主動轉運

C.人胞作用

D.

單純擴散

E.易化擴散

47.鐵被吸收最快的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腸

C.空腸

D.

回腸

E.結腸

48.小腸黏膜對葡萄糖的吸收直接依賴于:

A.血漿中胰島素的濃度

B.腸腔中K+的濃度

C.

血漿中胰高血糖素的濃度

D.

腸腔中Na+的濃度

E.腸壁與腸道中葡萄糖的濃度

49.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產物大部分被吸收的部位是:

A.十二指腸

B.空腸和回腸

C.

十二指腸和空腸

D.空腸

E.回腸

[B型題]

題干:50—5Ⅱ

A.鹽酸,脂肪酸

B.蛋白質消化產物,脂肪酸

C.葡萄糖,脂肪酸

D.鹽酸,高滲鹽水

E.氨基酸,高滲鹽水

50.引起促胰液素釋放的主要刺激物是:

51,引起縮膽囊素釋放的主要刺激物是:

題千:52—53

A.乙酰膽堿,P物質和血管活性腸肽

B.腎上腺素

C.去甲腎上腺素

D.

血管活性腸肽

E.阿托晶

52.可引起唾液大量分泌的是:

53.可引起唾液腺血管舒張的是:

題干:54—55

A.主細胞

B.壁細胞

C.

黏液細胞

D.上皮細胞

E.G細胞

54.分泌內因子的是:

55.分泌促胃液素的是:

題干:56—59

A.滲透

B.主動轉運

C.人胞作用

D.單純擴散

E.易化擴散

56.水分在小腸的吸收機制是:

57.氨基酸和葡萄糖在小腸的吸收機制是:

58.水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機制是:

59.膽鹽在回腸的吸收機制是:

題干:60—61

A.

葡萄糖

B.果糖

C.半乳糖

D.甘露糖

E.木糖

60.小腸吸收最快的單糖是:

61.小腸吸收最慢的單糖是:

[X型題]

62.消化道平滑肌的靜息電位:

A.不是恒定地維持在一定水平上

B。是恒定地維持在一定水平

C.

能夠自動地周期性去極化

D.不能夠自動地周期性去極化

E.波動于一60一一50mY

63.與消化道平滑肌靜息膜電位形成有關的是:

A.K+

B.Na+

C.C1—

D.Ca2+

E.生電性鈉泵

64.與胃腸壁內在神經叢發生突觸聯系的外來神經纖維是:

A.迷走傳出纖維

B.交感傳出纖維

C.

運動傳出纖維

D.

迷走傳人纖維

E.交感傳人纖維

65.促胃液素分布于消化道的:

A.胃竇

B.空腸

C.

十二指腸

D.

E.回腸

66.可由消化道內分泌細胞分泌的有:

A.生長素

B.生長抑素

C.胰高血糖素

D.胰多肽

E.P物質

67.促胰液素主要分布于消化道的:

A.胃竇

B.空腸

C.

D.十二指腸

E.大腸

68.唾液:中含有的酶是:

A.淀粉酶

B.凝乳酶

C.

溶菌酶

D.

寡糖酶

E.蛋白水解酶

69.唾液的生理作用有:

A.濕潤與溶解食物,使食物易于吞咽,井引起味覺

B.清除口腔中的殘余食物

C.沖淡、中和、消除進入口腔的有害物質

D.初步分解蛋白質

E.含唾液淀粉酶,可使淀粉分解為麥芽糖

70.對唾液淀粉酶有激活作用的有:

A.H+

B.K+

C.

C1-

D.HCO

E.硫氰酸鹽

71.下列胃排空速度哪些正確:

A.

流體食物較固體食物快

B.糖類的排空較蛋白質快

C.蛋白質的排空快于脂肪

D.混合性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為10一12h

E.等滲液體比非等滲液體快

72.胃運動的形式主要為:

A.緊張性收縮

B.容受性舒張

C.

蠕動

D.

分節運動

E.擺動

73.影響胃運動的激素有:

A.

促胃液素

B.胃動素

C.促胰液素

D.

抑胃肽

E.膽囊收縮素

74.胃運動的功能是:

A.

使食團與胃液充分混合

B.促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

C.

將食團研磨成食糜

D.

連續不斷地將食糜排入小腸

E.容受和貯存食物

75.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為:

A.

胃竇內酸度增加

B.胃蛋白酶增加

C.十二指腸內的pH降到2.5以下

D.十二指腸內低滲溶液

E.脂肪進入十二指腸

76.胃酸的生理作用有:

A.

激活胃蛋白酶原

B.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性而易于分解

C.

殺死隨食物進入胃內的細菌

D.

促進維生素B12的吸收

E.鹽酸進入小腸后,促進胰液、膽汁等的分泌

77.關于胃液分泌的描述,哪些是對的:

A.壁細胞分泌鹽酸

B.主細胞分泌胃蛋白酶

C.黏液細胞分泌糖蛋白

D.幽門腺分泌黏液

E.內因子由壁細胞分泌

78.促胃液素對胃的作用有:

A.刺激壁細胞分泌大量鹽酸

B.促進胃腺黏液細胞分泌大量黏液

C.對主細胞分泌胃蛋白酶原有輕度刺激作用

D.促進胃的運動

E.促進胃黏膜生長

79.膽汁中與脂肪消化有關的成分是:

A.

膽鹽

B.膽固醇

C.

膽色素

D.

磷脂酰膽堿

E.脂肪酸

80.膽汁的生理作用有:

A.膽鹽、膽固醇、磷脂酰膽堿都可乳化脂肪

B.膽鹽可與脂肪酸結合,促進脂肪酸的吸收

C.

膽汁可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D.膽汁的消化酶可促進脂肪的消化

E.膽汁在十二指腸可中和一部分胃酸

81.刺激胃酸分泌的因素為:

A.促胃液素

B.

乙酰膽堿

C.組胺

D.去甲腎上腺素

E.促胰液素

82.胃液的頭期分泌是通過哪些途徑實現的:

A.

交感神經

B。迷走神經

C.交感神經和迷走神經

D.促胃液素

E.迷走—迷走長反射

83.進食動作可引起:

A.唾液分泌

B.胃液、胰液和膽汁分泌

C.

胃容受性舒張

D.胃腸運動增強

E.結腸運動增強

84.小腸分節運動的作用在于:

A.使食糜與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學性消化

B.促進胰液和膽汁的分泌

C.使食糜與腸壁黏膜緊密接觸,有利于吸收

D.

擠壓腸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E.使食糜較快地向下推進

85.刺激小腸運動的化學物質有:

A.促胃液素

B.P物質

C.

5-羥色胺

D.胰高血糖素

E.腦啡肽

86.脂肪進入小腸可以引起:

A.腸胃反射,導致胃排空減慢

B.胃液分泌增加

C.十二指腸——結腸反射,結腸蠕動增強

D.胰液和膽汁的分泌增加

E.小腸上部的黏膜分泌膽囊收縮素

87.膽汁分泌和排出的體液調節是:

A.膽鹽

B.膽囊收縮素

C.促胰液素

D.促胃液素

E.胃動素

88.促胰液素:

A.是由小腸上部S細胞產生的

B.在迷走神經興奮時,分泌量增加

C.在HCl的刺激下,分泌量明顯增加

D.

主要是胰酶分泌增加

E.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導管上皮細胞

89.引起膽囊收縮素釋放的主要刺激物是:

A.鹽酸

B.蛋白質分解產物

C.

糖類

D.

脂酸鈉

E.

脂肪

90.能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的物質是:

A.鹽酸

B.腸致活酶

C.胰蛋白酶

D.組織液

E.糜蛋白酶

91.膽囊的功能是:

A.減少膽汁中膽鹽的含量

B.分泌堿性磷酸酶

C.使膽汁酸化

D.

濃縮膽汁

E.分泌膽固醇

92.膽囊收縮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A.抑制HC07分泌

B.引起膽囊收縮

C.引起胰島素釋放

D.促進胰酶分泌

E.

引起Oddi括約肌松弛

9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膽囊對促胰酶素起反應

B.富含脂肪的食物刺激膽囊收縮

C.膽囊收縮時,膽道口括約肌舒張

D.阿托品抑制膽囊收縮

E.膽囊能分泌H+,故膽囊膽汁為酸性

94.大腸的主要運動形式有:

A.結腸袋

B.分節推進運動

C.

集團運動

D.蠕動

E.擺動

95.大腸在消化吸收中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貯存食物殘渣

B.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C.形成糞便

D.繁殖細菌

E.合成維生素

96.水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機制是:

A.滲透

B.主動轉運

C.

人胞作用

D.

單純擴散

E.易化擴散

97.小腸吸收最快的單糖是:

A.

葡萄糖

B.半乳糖

C.

果糖

D.甘露糖

E.木糖

98.下列那些物質的吸收需鈉泵參加:

A.葡萄糖

B.氨基酸

C.水

D.脂溶性維生素

E.鈣

參考答案

[A型題]

1.A

2.E

3.E

4.D

5.C

6.E

7.C

8.A

9.C

10.C

11.D

12.B

13.E

14.E

15.E

16.B

17.B

18.D

19.D

20:A

21.B

22.D

23.D

24。A

25.D

6.B

27,B

28.C

29;A

30.A

31.E

32.A

33。B

34.C

35.C

36.B

37.D

38.E

39.D

40.E

41.D

42.E

43.D

44.C

45.E

46.B

47.B

48.D

49.

C

[B型題]

50.A

51.B

52。A

53.D

54.B

55.E

56.A

57.B

58.D

59。B

60.A

61.D

[X型題]

62.ACE

63,ABCDE

64.AB;

65.ACB

66.BCDE

67.BD

68.AC

69.ABCE

70.CE

71.ABCE

72.ABC

73.ABCDE

74。ACE

75.ACE

76,ABCE

77.ACDE

78。ACDE

79.ABD

80,ABCE

81.ABC

82。BD

83.ABCD

84。ACD

85.ABCE

86,ADE

87.ABCD

88。ACE

89.ABDE

90.ABCD

91.CD

92。BDE

93.ABCD

94.BCD

95.ABCDE

96。BE

97.AB98.

AB

第八章

尿液的生成和排出試題

[A型題]

1.關于皮質腎單位的敘述,下列哪頊是錯誤的:

A.主在分布于外皮質和中皮質

B.

腎血流量的5℅~6℅進入皮質腎單位

C.人球小動脈的口徑比出球小動脈的粗

D.髓襻甚短,只達外髓層

E.出球小動脈分出的毛細血管幾乎全部分布于皮質部分的腎小管周圍

2.近髓腎單位的主要功能是:

A.

釋放腎素

B.分泌醛固酮

C.釋放抗利尿激素;

D.

排泄Na+和C1-

E.濃縮和稀釋尿液

3.機體的排泄途徑不包括:

A.

由呼吸器官排出

B.由大腸排出的食物殘渣

C.由皮膚排出

D.

由大腸排出的膽色素;

E.

由腎臟排出

4.

不屬于生理排泄物的是:

A.CO2和水

B.

消化道排出的食物殘渣

C.汗液

D.

食物殘渣中的膽色素,無機鹽

E.尿液

5,神經對腎血管的調節以哪項為主:

A.交感神經的縮血管功能

B.交感神經的舒血管功能

C.

副交感神經的舒血管功能

D.

神經遞質的釋放

E.

副交感神經的縮血管功能

6.近球小體的功能是:

A.

控制磷酸鹽的排泄;

B.分泌一種蛋;臼水解酶

C.釋放血管緊張素原;

D.調節腎小球毛細血管通透性

E.對動脈血壓升高發生反應

7.近髓腎單位;的特點中,錯誤的是:

A.分布于內皮質層

B.占腎單位總數的10%一15%

C.

出入球動脈口徑相近

D.

出球動脈分支為網狀小血管

和U形直小血管

E.髓襻短

8.腎臟的泌尿功能不包括:

A.

排出大部分代謝終產物及進人體內的異物

B.調節細胞外液量及血漿的滲透壓

C.保留體液中的重要電解質

D.排出過剩的電解質

E.產生與尿生成調節有關的腎素

9.腎素是由哪些細胞分泌的:

A.近球細胞

B.致密斑

C.

間質細胞

D.

皮質細胞

E.近曲小管上皮細胞

10.腎血流量的自身調節是指:

A.動脈血壓在10.7—24.0kPa,腎血流量保持恒定

B.動脈血壓在5,0—30.0kPa,腎血流量保持恒定

C.

腎血流量不隨動脈壓改變而變動

D。腎髓質血流量不隨動脈壓的改變而變動

E。腎皮質血流量不隨血壓的改變而變動

11.腎血流量較大,成人腎血流總量為:

A.900~1

000m1/min

B.1

000~1

100mi/min

C.1

100~1

200i/rain

D.1

200~1

300m1/min

E.1

300~l

400mi/min

12.動脈血壓變動于10.7~

24.0kPa內時,腎血流量保持相對恒定的機制是:

A.神經調節

B.

體液調節

C.

自身調節

D.

神經和體液調節

E.神經、體液和自身調節

13.用于測量腎血漿流量的物質是:

A.尿素

B.肌酐

C.

葡萄糖

D.碘銳特

E.菊粉

14.某患者的尿中肌酸酐濃度為

196rug/nd,血漿肌酐濃度為1;4mg/ml,尿量為lml/min,其肌酐清除率為:

A.75ml/min

B.

98ml/min

C.125ml/min

D.

140mi/min

E.196ml/rain

15.用下列哪種物質能準確地測出腎小球濾過率:

A.肌酐

B.菊粉

C.

果糖

D.

對氨基尿酸

E.酚紅

16.原尿的成分與血漿相比不同的是:

A.

水的含量

B.

Na+的含量

C.葡萄糖的含量

D.

蛋白質的含量

E.素韻含量

17.腎濾過分數是指:

A.腎小球濾過壓和腎血漿流量的比值

B.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血漿流量的比值

C.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血漿流量的乘積

D.

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血流量的比值

E.腎小球濾過和腎血漿清除率的比值

18.正常成年人,腎小球濾過率約為:

A.75ml/rain

B.100m1/min

C.125ml/min

D.150m1/min

E.175m1/min

19.腎小球有效濾過壓等于:

A.

腎小球毛細血管壓一(血漿膠滲壓+囊內壓)

B.腎小球毛細血管壓+(血漿膠滲壓一囊內壓)

C.腎小球毛細血管壓一(血漿膠滲壓一囊內壓)

D.血漿膠滲壓+(腎小球毛細血管壓+囊內壓)

E.血漿膠滲壓一(腎小球毛細血管壓一囊內壓)

20.血液流經腎小球時,促使血漿濾出的動力是:

A.全身動脈壓

B.腎動脈壓

C.人球動脈壓

D.

出球小動脈壓

E.腎小球毛細血管壓

21.促使腎小球濾過率增加的因素是:

A.囊內壓升高

B.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

C.動脈血壓從10.7kPa增大到24.0kpa

D.髓質高滲梯度下降

E.人球小動脈收縮

22.各段腎小管對Na+重吸收量最大的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遠曲小管

C.

髓襻升段

D.髓檬降段

E.集合管

23.在腎臟病理情況下,出現蛋白尿的原因是:

A.血漿蛋白含量增多

B.腎小球濾過率增多

C.濾過膜上的唾液蛋白減少

D.

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升高

E.腎小球對蛋白質的重吸收減少

24.生成原尿的有效濾過壓等于:

A.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一血漿膠體滲透壓+囊內壓

B.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一(血漿膠體滲透壓+囊內壓)

C.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血漿膠體滲透壓一囊內壓

D.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一(血漿膠體滲透壓一囊內壓)

E.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血漿膠體滲透壓+囊內壓

25.下列哪種情況下腎小球濾過卑將增加,

A.高血壓、收縮壓達170mmHg時

B.交感神經興奮,人球小動脈收縮時

C.大量攝人含NaCI多的食物

D.

嚴重營養不良

E.糖尿病血糖濃度為180rug/100mi時

26.下列哪種情況下腎小球濾過率不會減少:

A.

動脈血壓降至10.6hPa以下

B.腎小球血漿流量減少

C.腎小球濾過面積減少

D.

腎小囊內壓力升高

E.

血漿蛋白濃度明顯降低

27.正常情況下不能通過濾過膜的物質是:

A.Na+、K+

B.氨基酸

C.血漿白蛋白

D.甘露醇

E.葡萄糖

28.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僅限于:

A.近曲小管

B.髓襻升支

C.

髓襻降支

D.遠曲小管

E.

集合管

29.腎糖閾的數值為;

A.1

800—2

000mg/L

B.1

600—1

800mg/l

C.1

400—1

600rug/L

D.

1

200一1400mg/L

E.800—1

200rug/L

30.關于HCO3-的重吸收,哪項描述是錯誤的:

A.腎小球濾過的HCO3-,80%一85%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B.HCO3的重吸收與H+的分泌相關

C.HCO;-的重吸收與Na+的重吸收相關

D.

腎小管對HCO3-的重吸收是恒量重吸收

E.

HCO3-的重吸收是被動重吸收

31.近曲小管重吸收的特點是:

A.低滲性重吸收

B.

等滲性重吸收

C.高滲性重吸收

D.

Na+的重吸收是被動的

E.重吸收80%的葡萄糖;

32.關于水的重吸收,下列哪些論述是錯誤的:

A。水的重吸收是被動的

B。近曲小管重吸收水的數量最多

C.

激素可調節遠曲小管對水的重吸收

D.激素可調節近曲小管對水的重吸收

E。激素可調節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

3L葡萄糖重吸收與哪項密切相關;

A.K+的重吸收

B.Na+的重吸收

C.

C1-的重吸收

D.

HCO3-的重吸收

E.

水的重吸收

34.葡萄糖轉運極限量的數值為:

A.男性300rug/min,女性為375mg/rain

B.男性350rug/rain,女性為325mg/rain

C.男性325mg/rain,女性為350rug/rain

.

D.

男性;375mg/rain,女性為300mg/rain

E.男,女相同

35.關于H+的分泌,下列哪些描述是錯誤的:

A.全部腎小管都能分泌H+

B.近曲小管分泌H+的數量最少

C.H+的分泌是被動的

D.H+的分泌同時伴有Na+的重吸收

E.

H+分泌有利于HCO3-重吸收

36.在腎小管中不被重吸收或分泌的物質是:

A.葡萄糖

B.酚紅

C.

菊粉

D.對氨馬尿酸

E.肌酐

37.下列有關腎濾過或重吸收的數值,哪項是正確的:

A.腎小球濾過率為250ml/min

B.濾過分數為25%

C.

自身調節的血壓范;圍為60—80mmHg

D.

濾過膜允許通過的物質分子量小于70

000

E.腎糖闡60—80mg/100m1

38.不能重吸收Na+的是:

A.近曲小管

B.集合管

C.

遠曲小管

D.

髓襻升支細段

E.髓襻降支細段

39.關于近球小管對Na+重吸收妁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濾過量的65%一70%被重吸收

B,眉于主動轉運

C.位于瞥腔膜上的N擴泵具有重要作用

D.

細胞間隙中,部分Na+會回漏到小管腔內

E.重吸收量與體內Na+含量無關

40.糖尿病人尿量增多的原因是:

A.腎小球濾過率增加

B.滲透性利尿

C.水利尿

D.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E.醛固酮分泌減少

41.氨基酸重吸收的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遠曲小管

C.髓襻升支

D。髓襻降支

E.集合管

42.原尿中哪種物質可被腎小管全部重吸收

A.Na+

B.H20

C.

H+

D.

葡萄糖

E.尿酸

43.關于水的重吸收的敘述錯誤的是:

A.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總吸收率約為99%

B.重吸收減少1%,尿量將增加l%

C.近球小管對水的吸收與體內是否缺水無關

D.

水的重吸收都是被動的

E.遠曲小管及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受抗利尿激素的)gD控

44.腎臟排H+主要機制是:

A.H+與C1—結合形成HCl

B,通過磷酸酐酶的作用,H+與重碳酸鹽結合

C.

H+與腎小管液中的.NH。結合,形成NH十

D.

H+與醋酸鹽結合

E.H+以硫酸的形式被分泌出來

45.關于K+的分泌,下列哪一項敘述是錯誤的:

A.分泌的部位主要在遠曲小管和集合管

B.分泌的形式是Na+-K+交換

C.

Na+-K+交換和Na+—H+交換是互相競爭的

D.酸中毒時往往出現低血鉀

E.高鉀飲食時尿中可排出大量K+

46.終尿中的K+主要由以下哪一項來進行分泌:

A.腎小球

B.近曲小管

C.髓襻降支

D.髓襻升支

E.遠曲小管和集合管

47.正常人撮取K+多,由腎臟排出也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A.

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K+增多

B.

近曲小管重吸收K+減少

C.

髓襻重吸收K+減少

D.醛固酮分泌減少

E.腎小球濾過率增加

48.臨床上用來檢查腎小管排泄功能的物質是:

A.肌酐

B.

碘銳特

C.

青霉素

D.

酚紅

E.對氨基馬尿酸

49.腎臟各郜組織液的滲透壓最高的是:

A.腎皮質部

B.

腎外髓部

C.腎內髓部

D.腎乳頭部

E.腎髓質部

50.腎外髓部的高滲梯度主要由于:

A.髓襻降支粗段主動重吸收NaCl

B.髓襻降支粗段被動重吸收NaCI

C.

髓襻升支粗段主動重吸收NaCI

D.

髓襻升支粗段被動重吸收NaCl

E.髓襻升支細段主動重吸收NaCl

51.直小血管的作用是:

A.消除腎髓質的高滲狀態

B.相當于逆流倍增過程

C.維持腎小管的血液供應

D.帶走腎髓質中的溶液

E.維持腎髓質的高滲環境

52.關于尿液的濃縮與稀釋,下列敘述中哪項是錯誤的:

A.

形成髓質高滲梯度的主要環節是髓襻升支粗段對Na+、Cl—的主動轉運和尿素循環

B.滲透梯度的維持有賴于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換作用

C.小管液從皮質集合管向乳頭方向流動時,由于管外滲透壓升高,水分被重吸收而縮

D.

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可以調節,從而可控制尿的濃縮與稀釋

E.當集合管通透性增加時,尿液稀釋,透性降低時,尿液濃縮

53.構成腎髓質高滲梯度的溶質是:

A.磷酸鹽和NaCl

B.

KCl和尿素

C.

尿素和碳酸氫鹽

D.NaCI和KCl

E.NaCl和尿素

54.腎小管各段中哪段對Na+的重吸收是擴散方式:

A.近曲小管

B.髓襻升支細段

C.髓襻升支粗段

D.髓襻降支細段

E.髓襻降支粗段

55.下列哪部分腎單位對尿素的通透性最大:

A.

髓襻降支

B.髓襻升支

C.遠曲小管;

D.外髓集合管

E.內髓集合管

56.小管液從近端小管流向髓襻頂點,管腔液N/濃度:

A.增加

B,降低

C.不變

D.取決于ADH

E.取決于醛固酮的多少

57.毀損視上核,尿量和尿濃縮將出現哪種變化:

A.

尿量增加,尿高度稀釋

B.尿量增加,尿濃縮

C.

尿量減少,尿高度稀釋

D.尿量減少,尿濃縮

E.尿量減少,等滲尿

58.下列哪種情況下不能引起尿濃縮能力降低:

A.

腎髓質纖維化

B.

營養不良病人蛋白質攝取減少

C.

同直小血管血流加速

D.

服用速尿等利尿藥

E.高蛋白飲食

59.下列哪種情況下尿量不見增加:

A.尿崩癥

B.糖尿病

C.交感神經興奮

D.

腎動脈血壓升高

E.輸入甘露醇

60.劇烈運動時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

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增高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

腎小動脈收縮,腎血流量減少

D.醛固酮分泌增多

E.腎小球濾過膜面積減少

61.大量出汗時尿量減少,主要是由于:

A.

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

B.血漿晶體滲透壓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

C.交感神經興奮,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

D.

血容量減少,導致腎小球濾過減少

E.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導致腎小球濾過減少

62.大量飲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C.

腎小球濾過率增加

D.

囊內壓降低

E.醛固酮分泌減少

63.下述哪種情況下尿量改變與

ADH無關:

A.大量飲水

B.血糖濃度升高

C.循環血量增加

D.

嚴重嘔吐腹瀉

E.大量出汗

64.抗利尿素的作用機制是:

A,增加近曲小管對水的通透性

B.提高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

C.促進腎小管對Na+的重吸收

D.

減少尿量

E.增加集合管對尿素的通透性

65.引起抗利尿素分泌增多的因素不包括:

A.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

B.機體失水過多

C.循環血量減少

D.循環血量增加

E.血壓降低時

66.醛固酮作用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可促進:

A.Na+的重吸收和H+的分泌

B.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

C

K+的重吸收和H+的分泌

D.

Na+的重吸收和NH。的分泌

E.K+的重吸收和NH。的分泌

67.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A.

保鉀排鈉

B.保鈉排鉀

C.

保鉀保鈉

D.排氫保鈉

E.排氫保鉀

68.醛固酮分泌的部位是:

A.

腎上腺皮質的束狀帶

B.腎上腺皮質的網狀帶

C.

腎上腺皮質的球狀帶

D.

腎上腺的嗜鉻細胞

E.腎上腺體質

69。下列哪種情況下醛固酮的分泌不增加:

A.致密斑興奮

B.近球細胞分泌腎素增加

C.血管緊張素增加

D.

血Na+濃度升高

E.血容量減少

70.不影響腎素分泌的因素是:

A.動脈血壓降低

B.循環血量減少

C.腎內小動脈的壓力下降

D.腎血流量減少

E.到達致密斑的N擴量增加

71.調控醛固酮的合成與分泌,下列哪個因子最不重要

A.腎素

B.血管緊張素Ⅱ

C.

血[Na+]

D.

血[K+]

E.ACTH;

72.下列結構中,哪種細胞可感受腎小管液中Na+的變化:

A.近球細胞

B.間質細胞

C.近曲小管上皮細胞

D.致密斑

E.遠曲小管上皮細胞

73.用狗或家兔做。影響尿生成因素”實驗的下列結果中,錯誤的是:

A.靜脈注射1:10

000去甲腎上腺素0.5ml,尿量增加

B.放血直至血壓下降,尿量減少

C.與放血量相等的生理鹽水經靜脈注入體內,尿量增加

D.靜脈注射垂體后葉素2U,尿量減少

E.用家兔做實驗,靜脈注射20%葡萄糖5mi,尿量顯著增多

74.營養不良的老年人尿量增多的可能原;因

A.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B.腎小球濾過量增多

C.尿素生成減少

D.腎髓質直小血管血流加速

E.醛固酮分泌減少

75.“尿生成影響因素”實驗中,給家兔靜脈注射20%葡萄糖溶液

10ml,尿量將增多其原因是:

A.腎小管溶液中溶質濃度增高

B.腎小球濾過率增加

C.ADH分泌減少

D.醛固酮分泌增高

E.腎小球有效濾過壓增高

76.陰部神經興奮時:

A.尿道內括約肌收縮

B.尿道內括約肌松弛

C.尿道外括約肌收縮

D.尿道外括約肌松弛

E.逼尿肌收縮

77.盆神經受損時,排尿功能障礙的表現是:

A.尿失禁

B.尿頻

C.尿潴留

D.多尿

E.少尿

78.排尿反射的初級中樞位于:

A.大腦皮質

B.下丘腦

C.骶髓

D.延髓

E.中腦

79.當膀胱有炎癥或膀胱受到機械性刺激時產生的排尿異常稱作:

A.尿頻

B.遺尿

C.尿潴留

D.尿失禁

E.多尿

[X型題]

80.皮質腎單位的結構特點有:

A.

腎小球體積較大

B.含腎素顆粒較多

C人球小動脈的口徑比出球小動脈的口徑小

D.髓襻很短

E.出球小動脈的血管可形成直小血管

81.腎臟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質是:

A.促紅細胞生成素

B.醛固酮

C.腎素

D.兒茶酚胺

E.肌酐

82.構成腎小體的結構為:

A.

腎小管

B.腎小囊

C.出、人球小動脈

D.腎小球

E.集合管

83.球旁器包括:

A.球旁細胞

B.腎小球外系膜間質細胞

C.

致密斑細胞

D.人球動脈平滑肌細胞

E.出球動脈平滑肌細胞

84.腎臟血流量的特點是:

A.血液供應豐富

B.經過兩次毛細血管分支

C.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較高

D.髓質血流量多而皮質少

E.皮質血流量多而髓質血流量少

85.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

A.

比出球小動脈低

B.當人球小動脈收縮時降低

C.當動脈血壓從正常值降10%時,也隨之下降10%

D.比機體內其他大多數毛細血管血壓高

E.比人球小動脈高

86.關于腎單位的敘述正確的是:

A.腎單位是腎臟的基本功能單位

B.腎單位由腎小體、腎小管和集合管組成

C.腎單位可分為皮質腎單位和近髓腎單位兩種

D.

皮質腎單位數目多于近髓腎單位

E.分泌腎素的功能主要是皮質腎單位

87.引起腎血流量減少的體液因素有:

A.腎上腺素

B.去甲腎上腺素

C血管緊張素

D.升壓素

E.前列腺素

88.腎小球濾過膜的特點是:

A.分子量超過80

000的物質不能透過

B.分子量超過50

000的物質不能通過

C.

帶正電荷的物質容易通過

D.帶負電荷的物質容易通過

E.基膜是機械屏障的主要部分

89.腎小球濾過膜的結構包括:

A.毛細血管內皮細胞

B.基膜層

C.腎小囊臟層

D.

腎小囊壁層;

E.腎小嚷腔

90.葡萄糖在何段腎小管不能被重吸收:

A.集合管

B.髓襻段

C.

遠曲小管

D.近曲小管

E.髓襻細段

91.影響腎小球濾過率的因素有:

A.濾過膜的通透性

B.濾過膜的面積

C.

有效濾過壓

D.腎血流量

E.血漿晶體滲透壓

92.對于濾過膜的敘述正確的是:

A.毛細血管內皮細胞上有許多窗孔,可允許血漿蛋白濾過

B.基膜層的網孔可允許水和部分溶質濾過

C.腎小囊內皮細胞足突之間存在裂孔

D.濾過膜中起主要濾過屏障的是毛細血管內皮質

E.濾過膜各層均含有許多帶負電荷的物質

93.近曲小管重吸收的特點是:

A.吸收的水和溶質數量最大

B.將小管液中的Na+大部分吸收

C.是吸收葡萄糖的惟一部位

D.

無泌H+的功能

E.重吸收大部分HCO3-

94.關于C1—的重吸收正確的是:

A.在近球小管CI-的重吸收是被動的

B.在髓襻升支粗段,Na+、Cl—、K+由同一載體協同轉運

C.

Na+、C1-、K+的轉運比例為Na+:2C1-:K+

D.

髓襻升支粗段對Cl—的重吸收屬于繼發性主動重吸收

E.在近球小管Cl—的重吸收優先于HCO~的重吸收

95.關于NH3的分泌的敘述,正確的是:

A.各段腎小管均可分泌NH3

B.NH,主要由谷氨酰胺氨產生

C.H+分泌增加可促進NH,的分泌

D.

NH,的分泌有利于NaHC03重吸收

E.分泌的NH。以原形從尿中排出體外

96.尿素重吸收的特點是:

A.進行主動重吸收

B.重吸收量與終尿量相關

C.僅在集合管被重吸收

D.

是形成腎髓質高滲梯度的原因之一

E.

在外髓部也可被重吸收

97.腎臟靠逆流倍增機制來濃縮尿的能力取決于:

A.髓襻的長度

B.腎髓質部血流速度

C.髓襻中小管液的流速

D.

近曲小管對水的通透性

E.髓襻管徑的大小

98.直小血管的特點是:

A.流速慢,有維持髓質高滲梯度的作用

B.構成逆流系統,NaCl和尿素在其升、降支之間交換

C.

升支可將腎間質的水分帶走

D.在走行上與髓襻平行

E.由皮質腎單位的出球小動脈形成

99.尿液的濃縮與稀釋機制取決于:

A.腎小球濾過率

B.腎髓質滲透梯度

C.血漿膠體滲透壓

D.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E.醛固酮的分泌

100.構成腎髓質高滲梯度的溶質是:

A.NaC!

B.KCl

C.尿素

D.碳酸氫鹽

E.MgCl2

101.下列因素哪些可使尿的濃縮功能下降:

A.腎髓質血流量增多

B.髓襻重吸收NaCI;能力下降

C.集合管功能損害

D.

營養不良

E.慢性腎盂腎炎

10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

A.提高遠曲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

B.大劑量可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C.

增強集合管對尿素的通透性

D.

減少腎髓質的血流量

E.提高遠曲小管對Na+的重吸收

103.引起抗利尿素分泌的原因是:

A.

血漿膠體滲透壓升高

B.循環血量減少

C.

血壓升高

D.疼痛刺激時

E.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

104.醛固酮:

A.

使腎小管吸收鉀增多

B.是由腎上腺皮質球狀帶分泌的

C.使血容量減少

D.

使腎小管重吸收鈉增多

E.受腎素調節

105.醛固酮:

A.當循環血量減少時分泌增多

B.能提高動脈血壓

C.分泌導致尿量減少

D.

是多肽類

E.是類固醇類

106.有關集合管的描述,哪些是錯誤的:

A.ADH可使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增加

B.醛固酮可增加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

C.髓質部集合管對尿素的通透性很高

D.集合管重吸收Na+致形成腎髓質高滲梯度

E.內髓部集合管對尿素的通透性形成腎髓質高滲梯度

107.引起腎素分泌的因素是:

A.血壓下降

B.腎交感神經興奮

C.腎小管液中Na+量減少

D.血管緊張素Ⅱ

E.腎上腺素

108.腹下神經興奮時:

A.膀胱逼尿肌松弛

B.膀胱逼尿肌收縮

C.

尿道內括約肌收縮

D.尿道內括肌松弛

E.尿道外括約肌收縮

109.盆神經興奮時:

A.

尿道外括約肌收縮

B.膀胱逼尿肌收縮

C.尿道內括約收縮

D.尿道內括約肌松弛

E.尿道外括約肌松弛

110.關于排尿反射的敘述,正確的是:

A.感受器位于膀胱壁上的牽張感受器

B.初級中樞位于骶段脊髓

C.

排尿反射中存在負反饋

D.排尿反射受意識控制

E.脊髓高位截癱的病人,排尿反射仍可進行

參考答案

[A型題]

1.B

2.E

3.B

4.B

5.A

6.B

7.E

8.E

9.A

10.A

11.D

12.D

13.D

14.D

15.B

16.D

17.B

18.C

19.A

20.E

21.B

22.A

23.C

24.B

25.D

26.E

27.C

28.A

29.B

30.D

31.B

32.D

33.B

34.D

35.B

36.C

37,D

38.E

39.C

40.B

41.A

42.D

43.B

44.C

45.D

46.E

4

7.A

48.D

49.D

50.C

51.E

52.E

53.E

54.B

55.E

56.A

57.A

58.E

59.C

60.C

61.A

62.B

63.B

64.B

65.D

66.B

67.B

68,C

69.D

70.C

71.E

72。D

73.A

74.C

75。A

76.C

77.C

78.C

79.A

[X型題]

80.BD

81.AC

82,BD

83.ABC

84.ABCE

85.BD

86.ACDE

87.ABCD

88.ACE

89.ABC

90.ABCE

91.ABCD

92.ABCE

93.ABCE

94.ABCD

95.BCD

96.BD

97.ABC

98.ABCD

99.BD

100.A

101.ABCDE

102.ABCD

103.BDE

104.BDE

105.ABCE

106.CD107.ABCE

108.AC

109.BD

110.ABDE

第九章

能量代謝和體溫

[A型題]

1.下列哪種物質既是重要的儲能物質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質:

A.二磷酸腺苷

B.三磷酸腺苷

C.

脂肪酸

D.

磷酸肌酸

E.葡萄糖

2.一般情況下,糖提供機體所需能量的:

A.40%一50%

B.50%一60%

C.60%一?0%

D.

70%以上

E.80%以上

3.長期處于病理饑餓狀態下的病人,呼吸商趨向于:

A.0.70

B.

0.80

C.

0.82

D.0.85

E.

1.00

4.正常人能量代謝率在下列哪種情況下是最低的:

A.完全靜息時

B.

熟睡時

C.

外界溫度為20℃時

D.室溫為18—25℃時

E.進食12小時后

5.臨床用簡便方法測定能量代謝,必須取得的數據是:

A.食物的熱價

B.食物的氧熱價

C.

非蛋白呼吸商

D.一定時間內的耗氧量

E.一定時間內的CO:產生量

6.糖的氧熱價是:

A.4.0kcal/l(16.8kJ/L)

B.4.3kcal/L(18.0kJ/L)

C

4.7kcal/L(19.1kJ/L)

D.5.0kcal/L(21.0kJ/L)

E.5.6kcal/L(23.5kJ/L)

7.下列哪種食物的特殊動力效應最強:

A.脂肪

B.糖

C.蛋白質

D.

維生素

E.無機鹽

8.對能量代謝影響最為顯著的是:

A.寒冷

B.高溫

C.

肌肉運動

D.精神活動

E.進食

9.機體進行各種功能活動,最終不轉化為熱能的是:

A.血液流動

B.胃液分泌

C.神經傳導

D.激素分泌

E.骨骼肌對外做功

10.基礎代謝率的實測值與正常平均值比較,正常變動范圍是:

A.土5%

B.士5%一土10%

C.土10%一土15%

D.土20%

E.土20%一土30%

11.患下列哪種疾病時,基礎代謝率升高最為明顯:

A.糖尿病

B.紅細胞增多癥

C.白血病

D.

艾迪生病

E.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12.基礎體溫在月經周期中發生變動,可能和下列哪種激素有關:

A.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B.胰島素

C.孕激素

D.

雌激素

E.甲狀腺激素

13.正常人的腋窩溫、口腔溫和直腸溫按由高到低排列的秩序為:

A.口腔、直腸、腋窩

B.口腔、腋窩、直腸

C.

腋窩、口腔、直腸

D.直腸、口腔、腋窩

E.直腸、腋窩、口腔

14.體內溫度最高的器官是:

A.肝

B.腎

C.肺

D.腦

E.小腸

15.人在寒冷環境中主要依靠下列哪種方法來增加熱量:

A.溫度刺激性肌緊張

B.寒戰性產熱

C.非寒戰性產熱

D.

肝臟代謝亢進

E.全部內臟代謝增強

16.當外界溫度等于或高于機體皮膚溫度時,機體的散熱形式是:

A.

輻射散熱

B.傳導散熱

C.

對流散熱

D.

蒸發散熱

E.輻射和對流散熱

[B型題]

題千:17~19

A.

0.71

B.

0.80

C.

0.82

D.

0.95

E.

1.00

17.糖的呼吸商為:

18.蛋白質的呼吸商為:

19.一般混合食物的呼吸商為:

題干:20—21

A.

B.脂肪

C.蛋白質

D.ATP

E.

磷酸肌酸

20.我國人口膳食中主要的供能物質是:

21.體內絕大多數生理活動所需的能量都直接來源于:

題干:22~23

A.35~36℃

B.36.6~37.6℃

C。36.2~37.2℃

D.36.9~37.9℃

E.37.1~37.4℃

22.正常成人口腔溫度的范圍是:

23.正常成人直腸溫度的范圍是:

題千:24—26

A.

視前區—下丘腦前部

B.下丘腦后部

C.大腦皮質運動區

n中腦

E.腦干網狀結構

24.中樞性溫度感受神經元數量最多的部位是:

25.精神性發汗中樞可能位于:

26,寒戰中樞位于:

[X型題]

27.用間接測熱法測定能量代謝率,必須直接測出:

A.

總耗氧量

B.尿氮量

C.

總CO:產量

D.

體內氧化的蛋白質量

E.體內消耗的葡萄糖量

28.能量代謝是指能量的:

A.釋放

B.轉移

C.利用

D.產生

E.

儲存

29.下列關于呼吸商的描述正確的是:

A.機體攝人氧的量與呼出的二氧化碳的比值

B

.計算呼吸商時,氧和二氧化碳量的單位用mol或L均可

C.脂肪的呼吸商為0.71

D.

蛋白質的呼吸商為0.80

E.糖的呼吸商為1.00

30.下列因素中影響基礎代謝率的是:

A.年齡

B.性別

C.

體溫

D.腎上腺皮質功能狀態

E.體重

31.測定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必須控制的條件是:

A.清晨進餐之前

B.室溫在18—25℃范圍內

C.

靜臥半小時以上

D.

清醒狀態

E.盡量避免精神緊張

32.下列因素中哪些能影響皮膚溫度,

A.發汗

B.環境溫度

C.

皮膚血流量

D.精神緊張

E.體溫調節中樞的興奮性

33.汗液與血漿的區別是:

A。NaCl濃度低于血漿

B.

葡萄糖含量為零

C.

乳酸含量高于血漿

D.

尿素氮高于血漿

E.蛋白質含量高于血漿

34.輻射散熱與下列哪幾種因素直接有關:

A。風速

B.皮膚與環境的溫差

C.

皮下脂肪

D.

體表面積

E.濕度

35.下丘腦溫度低于37℃時:

A.

熱敏神經元放電頻率增加

B.

出現寒戰前肌緊張以至寒戰

C.

冷敏神經元放電頻率減少

D.汗腺分泌停止

E.熱敏神經元放電頻率減少

36.當血液溫度升高到體溫調定點水平以上時,機體將出現:

A.皮膚血管擴張

B.皮膚血流量增加

C.

汗腺分泌增多

D.

肺通氣量增加

E.皮膚血管收縮

37.中樞溫度感受神經元存在于;

A.脊髓

B.腦干網狀結構

C.

下丘腦

D.大腦皮質

E.小腦

38.生理性體溫調節包括:

A.發汗

B.增減皮膚血流量

C.肌肉寒戰

D.

嚴寒時蜷曲身體

E.寒冷時加衣

39.當機體處于寒冷環境時,維持體熱平衡的途徑有:

A.寒戰

B.提高代謝率

C.

皮膚血管擴張

D.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

E.發汗

參考答案

[A型題]

.

1.B

2.D

3.B

4.B

5.D

6.D

7.C

8.C

9.E10.C

11.E

12.C

13.D

14.A

15.B

16.D

[B型題]

17.E

18.B

19.C

20.A

21.D

22.B

23.D

24.A

25.C

26.B

[X型題]

27.ABC

28.ABCE

29.BCDE

30.ABCD

31.ABCDE

32.ABCDE

33.ABC

34.BD

35.BDE

36.ABC

37.ABC

38.ABC

39.ABD

第十章

內分泌

[A型題]

1.下列激素中哪種不是由腎臟產生的:

A.腎素

B.1,25—二羥膽鈣化醇

C.

雌性激素

D.

促紅細胞生長素

E.前列腺素

2.甾體類激素是:

A.胰島素

B.甲狀腺素

C.

生長素

D.腎上腺皮質激素

E.胃腸激素

3.下列哪種激素屬非含氮激素:

A.腎素

B.胰島素

C.

生長激素

D.

黃體生成素

E.氫化可的松

4.下列哪種物質屬于第一信使:

A.Ca2+

B.cAMP

C.cGMP

D.5'AMP

E.腎上腺素

5.下列哪種物質屬于第二信使:

A.ATP

B.ADP

C.cAMP

D.5'AMP

E.AMP

6.關于內分泌系統最佳的描述是:

A.區別于外分泌腺的系統

B.無導管,分泌物直接進入血液的腺體

C.分泌物通過體液傳遞信息的系統

D.

包括內分泌腺與分散存在于機體各處的內分泌細胞的一個大系統

E.全身的內分泌細胞群及其分泌的激素的總稱

7.cAMP作為第二信使,它的作用是先激活:

A.腺苷酸環化酶

B.磷酸二酯酶

C.蛋白激酶

D.

DNA酶

E.磷酸化酶

8.肽類激素合成的部位一般是在:

A.細胞核膜

B.核糖體

C.細胞膜

D.高爾基體的顆粒

E.溶酶體

9.調節機體各種功能的兩大信息傳遞系統是:

A.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

B.第一信號系統與第二信使

C.cAMP與cGMP

D.中樞神經系統與外周神經系統

E.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

10.影響神經系統發育的最重要的激素是:

A.糖皮質激素

B.生長素

C.

鹽皮質激素

D.

腎上腺素

E.甲狀腺激素

11.旁分泌指的是:

A.細胞在緊密連接處的直接接觸

B.通過細胞外細絲的傳遞

C.

在突觸連接局部釋放化學物質

D.

化學物質釋放,并通過細胞外液擴散至靶細胞

E.

化學物質釋放人血,作用于遠距離靶組織中的特異受體

12.下列哪種激素屬類固醇激素:

A.

促甲狀腺素

B.

甲狀旁腺激素

C.

卵泡刺激素

D.

氫化可的松

E.生長素介質

13.血中甲狀腺激素濃度升高,對垂體促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負反饋作用要幾小時后才出現,這是因為:

A.甲狀腺激素進人垂體細胞十分緩慢

B.甲狀腺激素須從結合型轉變為游離型

C.T3必須先轉變為T4

D.需要通過合成抑制性蛋白的階段

E.T4必須先轉為T3

14.促進女性青春期乳腺發育的主要激素是:

A.生長素

B.催乳素

C.雌激素

D.

孕激素

E.甲狀腺素

15.下面哪種激素與乳腺的發育,分泌和排出乳汁無關:

A.雌激素

B.孕激素

C.催乳素

D.催產素

E.前列腺素

16.血液中生物活性最強的甲狀腺激素是:

A.一碘甲腺原氨酸

B.二碘甲腺原氨酸

C.三碘甲腺原氨酸

D.四碘甲腺原氯酸

E.逆一三碘甲腺原氨酸

17.甲狀腺分泌的激素主要是:

A.一碘甲腺原氨酸

B.二碘甲腺原氨酸

C.

三碘甲腺原氨酸

D.四碘甲腺原氨酸

E.逆一三碘甲腺原氨酸

18。甲狀腺激素能夠降低:

A.糖酵解

B.糖原異生

C.

胰島素分泌

D.血漿游離脂肪酸濃度

E.血漿膽固醇水乎

19.硫氧嘧啶類藥物可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是由于:

A.抑制T3、T4的釋放

B.抑制碘的攝取.

C.抑制過氧化物酶系的活性,使T3、T4合成減少

D.使T3,T4的破壞增多

E.阻止T3,T4進入細胞

20.地方性甲狀腺腫的主要發病原因是:

A.由于促甲狀腺素分泌過少

B.甲狀腺合成的甲狀腺激素過多

C.食物中缺少鈣和蛋白質

D.

食物中缺少酪氨酸

E.食物中缺少碘

21.甲狀腺功能亢進不會出現:

A.基礎代謝率增加

B.怕熱

C.體重增加

D.心輸出量增加

E.都不會出現

22.血漿中降鈣素的主要來源是:

A.消化道黏膜細胞

B.胎盤

C.甲狀腺C細胞

D.胰島D細胞

E.甲狀旁腺細胞

23.下列哪種維生素的激活形式可作為一種能顯著影響鈣的吸收與代謝的激素:

A.維生素A

B.維生素B復合體

C.

維生素C

D.

維生素D

E.維生素E

24.下列哪種激素調節血鈣濃度最快:

A.

甲狀旁腺激素

B.甲狀腺激素

C.甲狀腺降鈣素

D.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E.胰島素

25.切除腎上腺引起動物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

A.去甲腎上腺素

B.腎上腺素

C.醛固酮

D.

糖皮質激素

E.醛固酮和糖皮質激素

26.下列情況使實驗動物ACTH分泌增加:

A.

血中糖皮質激素濃度升高

B.血中CRH濃度降低

C.腎上腺切除

D.

光照

E.血中酮固醇濃度減少

27.下列哪種激素與水、鈉代謝無關:

A.氫化可的松

B.醛固酮

C.雌激素

D.胰高血糖素

E.抗利尿激素

28.糖皮質激素對中性粒細胞

(N),淋巴細胞(L)和嗜酸性粒細胞

(E)數量的影響是:

A.N增加,L增加,E增加

B.N增加,L減少,E減少

C.N增加,L增加,E減少;

D.N減少,L增加,E增加

E.N減少,L減少,E減少

29.糖皮質激素對代謝的作用是:

A.促進葡萄糖的利用,促進蛋白質合成

B.促進葡萄糖的利用,促進蛋白質分解

C.抑制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蛋白質分解

D.抑制葡萄糖的利用,促進蛋白質分解

E.抑制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蛋白質分解

30.糖皮質激素的作用是:

A.抑制蛋白質分解

B.使血糖濃度降低

C.使腎臟排水能力降低

D.

使血漿蛋白含量減少

E.使淋巴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數量減少

31.腎上腺皮質和髓質之間的關系是:

A.

糖皮質激素促進腎上腺素的合成

B.糖皮質激素促進腎上腺的釋放

C.

腎上腺素促進糖皮質激素的合成

D.

腎上腺素抑制糖皮質激素的釋放

E.腎上腺素抑制糖皮質激素的合成

32,糖皮質激素能影響兒茶酚胺在腎上腺髓質內的代謝,其機制在于:

A.促進去甲腎上腺素變為腎上腺素

B.抑制去甲腎上腺素變為腎上腺素

C.

抑制去甲腎上腺素與腎上腺素的合成

D.

促進腎上腺素轉變為酪胺

E.在皮質醇過多的情況下,反饋性抑制腎上腺素的釋放

33.關于ACTH分泌的調節,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受下丘腦促皮質激素釋放因子的調節

B.受腎上腺分泌糖激素的負反饋調節

C.受醛固酮的反饋調節

D.

清醒期間,ACTH的分泌增多

E.

睡眠期間,ACTH的分泌減少

34.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艾迪生病)常伴有:

A.血漿Na+濃度升高

B.血漿K+濃度降低

C.

血容量減少

D.

血容量增加

E.血漿Na+濃度升高和K+濃度降低

35.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腎近曲小管保鈉排鉀

B.增加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保鈉排鉀

C.增加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保鉀排鈉

D.

增加腎近曲小管保鉀排鈉

E.

增加腎髓質保鈉排鉀

36.給狗以藥理劑量的醛固酮,血壓,體重與血漿鉀水平將發生哪種反應?

血壓

體重血漿鉀

A.

升高

減輕

升高

B.升高

增加

降低

C.

升高

減輕

降低

D.

降低

增加

降低

E.降低

減輕

升高

37.下列因素中哪一項不影響醛酮的分泌:

A。血Na+濃度降低

B.血K+濃度升高

C.血Na+濃度升高

D.

血K+濃度降低

E.血Cl—濃度升高

38.所謂激素的“允許作用”是指:

A。使靶細胞的生理活動能夠啟動

B.使靶細胞內遺傳物質能誘導新的蛋白合成,

C.

使別的激素內遺傳物質能誘導新的蛋白合成

D.

使別的激素能夠在靶細胞上產生作用

E.

促進別的激素的合成

39.下列哪種激素是蛋白質合成與貯存所不可缺少的:

A.

胰高血糖素

B.

胰多肽

C.

胰島素

D.

生長抑素

E.

氫化可的松

40.下列關于人的凡類胰島細胞所分泌的激素的敘述,哪項是正確的:

A.A細胞分泌胰多肽

B.B細胞分泌胰島素

C

D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n

PP細胞分泌生長抑素

E.

D細胞也分泌胰多肽

41.下列關于胰島激素的相互作用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胰島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B.胰高血糖素抑制胰島素的分泌

C.胰高血糖素促進胰島素的分泌;

D.胰高血糖素促進生長抑素的分泌;

E.生長抑素抑制胰島素的分泌

42.

關于胰島素的下列描述,哪項是錯誤的:

A.促進葡萄糖轉變成脂肪酸

B.促進糖的貯存和利用,使血糖降低

C.

促進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和利用

D.是維持正常代謝和生長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激素之一

E.缺乏時血糖升高,尿中有糖,稱為糖尿病

43.關于胰島素分泌的調節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血糖濃度是重要的因素,血糖降低時分泌增加

B.進食時腸道抑胃肽分泌,促進胰島素分泌

C.

胰高血糖素直接或間接地促進胰島素分泌

D.

迷走神經興奮時分泌增加,交感神經興奮時分泌減少

E.胰生長抑素在胰島局部發揮作用,抑制胰島素分泌

44.調節胰島素分泌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血中游離脂肪酸

B.血糖濃度

C.自主性神經

D.

胃腸道激素

E.

腎上腺素

45.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是:

A.促進糖原分解,抑制糖異生

B.促進脂肪分解,使酮體生成增多

C.促進膽汁和胃液分泌

D.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降鈣素分泌

E.提高心肌興奮性

46.關于胰高血糖素作用的描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促進糖原分解和糖異生,使血糖升高

B.促進脂肪分解

C.對心肌有正性變力作用

D.

促進生長素,胰島素,降鈣素和胰生長抑素分泌

E.

抑制胃液和膽汁分泌

47.黑色細胞刺激素是從下列哪一種腺體分泌的:

A.腎上腺皮質

B.腺垂體

C.松果體

D.下丘腦

E.甲狀腺

48.“神經激素”就是:

A.作用于神經細胞的激素

B.具有酶功能的神經遞質

C.神經細胞分泌的激素

D.

具有神經功能的激素

E.神經調節分泌的激素

49.機體保鈉的主要漱素是:

A??估蚣に?/p>

B.生長素

C.

氫化可的松

D.

雌激素

E.醛固酮

50.下列激素或因子中,可由中樞神經以外的組織產生的是:

A.

催乳素釋放因子

B.催乳素釋放抑制因子

C.生長素釋放抑制激素

D.生長素釋放因子

E.促黑激素釋放抑因子

51.下述激素中哪一種不是腺垂體分泌的;

A.

生長素

B.

催產素

C.黃體生成素

D.

促卵泡刺激激素

E.催乳素

52.切斷授乳動物下丘腦與垂體的聯系后,催乳素的分泌將:

A.

停止

B.減少

C.

增加

第十一章

D.先增加后減少

E.先減少后增加

53.生長素介質的作用是:

A.

抑制生長素分泌;

B.刺激生長素分

C.抑制軟骨生長

D.

促進軟骨生長

E.促進肝細胞分化;

54.催產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A.刺激輸卵管收縮,促進卵子運行

B.刺激催乳素分泌,促進乳汁分泌

C.

刺激乳腺肌上皮細胞收縮,使乳汁排出

D.促進非孕子宮收縮

E.分娩時使子宮劇烈收縮,娩出胎兒

55,完全由下丘腦控制分泌的激素是:

A.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B.促甲狀腺激素

C.

促性腺激素

D.

促黑素細胞激素

E。催乳素釋放因子

56.下列哪項不屬于生長素的作用:

A.加速脂肪分解;

B.加速蛋白質合成

C.促進腦的發育

D.

促進軟骨的生長發育

E.增加鈣、磷的攝取與利用

57,成年人生長激素過多將導致:

A.毒性腺瘤

B.單純性甲狀腺腫

C.黏液水腫

D.肢端肥大癥

E.

巨人癥

58.分娩前沒有乳汁分泌,是因為:

A.

血中催乳素濃度過低

B.乳腺細胞上催乳素受體發育不足

C.缺乏催產素的刺激

D.血中雌激素69濃度過商

E.血中雌激素濃度過低

59.升壓素主要產生在:

A.神經垂體

B.致密斑

C.

近球細胞

D.正中隆起

E.視上核

60.下列激素中哪種不是含氮激素:

A.

生長激素

B.生長抑素

C.

促卵泡刺激激素

D.

雄激素

E.催乳素

61。加壓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A.使血管收縮,維持血壓

B.減低腎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

C.增加腎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

D.

促進腎對鈉的重吸收

E.促進腎的排鉀保鈉的作用

62.室旁核主要分泌下列哪種激素:

A.

抗利尿激素

B.催產素

C.

生長激素

D.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E.

卵泡刺激素

63.神經垂體激素是:

A.催乳素與生長素

B.

催產素與催乳素

C.

加壓素與催產素

D.抗利尿激素與醛固酮

E.催乳素與加壓素

64.一個神經元興奮性最高的部位是:

A.軸突末梢

B.神經細胞體

C.

軸突始段

D.

突觸后膜

E.郎飛結

[B型題]

題干:65—69

A,以激素調節為主

B.以神經調節為主

C.以代謝物反饋調節為主

D.

受靶腺激素與下丘腦調節肽雙重調控

E.以自身調節為主

65.胰島素分泌:

66.催產素分泌:

67.雌激素分泌:

68.促甲狀腺素分泌:

69.糖皮質激素分泌:

題干:70—72

A.雌激素的作用

B.雌激素與生長素的作用

C.雌激素,孕激素與催產素的作用

D.孕激素與生長素的作用

E.催產素與催乳素的作用

70.青春期乳腺發育主要是由于:

71.妊娠期乳腺發育主要是由于:

72.分娩后乳腺泌乳主要是由于:

題干:73—75

A.Tl

B.T2

C.T3

D.rT3

E.T4

?3.主要以游離形式存在的激素是:

74.甲狀腺素中數量最多的是:

75.甲狀腺激素中生物活性最強的是:

題干:76—99

A.糖皮質激素分泌過多

B.幼年時甲狀腺功能不足

C.食物中缺碘

D.食物中缺蛋白質

E.幼年時生長素分泌不足

76.呆小癥的病因是由于:

77.地方性甲狀腺腫的病因是由于:

78.向心性肥胖的病因是由于:

79.侏儒癥的病因是由于:

題干:80—82

A.胰高血糖素

B.促胰液素

C.

生長素

D.

胰島素

E.生長抑素

80.胰島A細胞產生:

81.胰島B細胞產生:

82.胰島D細胞產生:

題干:83—85

A.生長激素

B.生長抑素

C.

生長素介質

第十二章

D.1,25—(OH)3—D3

E.降鈣素

83.肝臟產生:

84.

主要由下丘腦產生,其他部位也可產生:

85.腺垂體產生

[X型題]

86.下列哪些器官或組織具有內分泌功能:

A.下丘腦

B,腎臟

C.

胃腸道

D.心臟

E.肝臟

87.類固醇激素的作用機制是:

A.啟動DNA轉錄

B.促進mRNA形成

.

C.誘導新蛋白質生成

D.也可直接作用于細胞膜

E.也可抑制DNA的轉錄

88.激素傳遞的方式是:

A.經血液運送

B.經組織液中擴散

C.

經神經軸漿運送到特定部位釋放

D.

經腺體導管分泌

E.直接作用于自身

89.影響代謝的激素有:

A.1,25—(OH)3—D3

B.甲狀旁腺激素

C.降鈣素.

D.腎上腺素

E.甲狀腺激素

90.甲狀旁腺激素的作用是:

A.動員骨鈣人血

B.抑制腎小管對磷酸鹽的重吸收,降低血磷

C.促進腎小管對Ca2+的重吸收,使尿鈣減少

D.

抑制1,25—(OH)2—D3的生成

E.激活l,25—(OH)2—D3的生成

91.降鈣素的作用是:

A.使血鈣降低

B.抑制破骨細胞的活動

C.

使尿鈣排泄增多

D.增強成骨過程

E.使血磷升高

92.維生素D3對鈣代謝的作用是:

A.動員骨鈣人血

B.促進骨鹽沉積

C.促進小腸吸收鈣

D.

抑制小腸吸收磷

E,增強甲狀旁腺激素對骨的作用

93.糖皮質激素的作用有:

A.提高機體對有害刺激的耐受性

B.促進蛋白質分解

C.

使嗜酸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數目減少

D.具有抗胰島素作用,可使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

E.維持正常血壓

94.下列哪些情況可使鹽皮質激素分泌增多;

A.腎素-血管緊張素活動增強

B.應激時ACTH的分泌增多

C.血鉀增高

D.

血鈉增高

E.血鉀減少

95.醛固酮對水、鹽代謝的影響是:

A.

使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中Na+排出減少

B.

使汗液中Na+排出量不變

C.

使唾液中Na+排出量減少

D.使胃液中Na+出量增多

E.促進遠曲小管和集合管排出K十

96.引起血糖升高的激素有:

A.糖皮質激素

B.腎上腺素

C.

胰高血糖素

D.鹽皮質激素

E.胰島素

97.糖皮質激素與胰島素的作用相比較:

A.對血糖的影響兩者相反

B.

對糖異生的影響兩者相同

C.對組織利用血糖的作用兩者相反

D.

對蛋白質的分解作用兩者相同

E.對脂肪的影響兩者相同

98.與調節水、鈉代謝有關的激素是:

A.雌激素

B.醛固酮

C.氫化可的松

D.

抗利尿激素

E.胰高血糖素

99.腎上腺皮質分泌的激素有:

A.醛固酮

B.脫氫異雄酮

C.

皮質醇

D.雌二醇

E.腎上腺素

100.胰島素的作用是:

A.促進組織細胞對糖的利用

B.減少脂肪合成,促進脂肪分解

C.促進氨基酸進入細胞的主動轉運過程

D.

促進肝糖原分解

E.促進蛋白質分解

101.

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的機制是:

A.抑制胰島素分泌

B.促進糖原分解

C.

抑制組織利用糖

D.促進糖異生

E.促進脂肪分解

102.下列哪一種腺體不舍生長抑素:

A.下丘腦

B.神經垂體

C.

胃竇

D.胰島

E.腎上腺皮質

103.下丘腦調節垂體分泌促甲狀腺素的因子有

A.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B.

催乳素釋放抑制因子

C。生長抑素

D.促性腺素釋放激素

E.生長素釋放激素

104.將動物垂體移植至體內其他部位將導致:

A.

ACTH分泌減少

B.FSH和LH分泌減少

C.促甲狀腺素分泌減少

D.

催乳素分泌減少

E.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減少

105.下丘腦釋放的激素有:

A.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

B.促腎上腺皮質素釋放抑制激素

C.生長素釋放抑制激素

D.

促性腺素釋放因子

E.促性腺激素釋放抑制因子

106,下列激素中哪些由下丘腦產生:

A.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

B.加壓素

C.

生長抑素

D.催產素

E·催乳素

107.催產素的生理功能:

A.促進乳腺排乳

B.在孕激素作用的基礎上,能加強子宮的收縮

C.妊娠子宮對它較敏感,可引起子宮收縮

D.降低血壓

E.使乳腺導管肌上皮細胞收縮,促進乳汁排出

108.調節下丘腦促垂體細胞活動的單胺物質主要有:

A.多巴胺

B.去甲腎上腺素

C.5—羥色胺

D.組胺

E.腎上腺素

109.下列哪些激素可引起負反饋:

A.催乳素

B.抑制素

C.生長素

D.皮質醇

E.甲狀腺激素

110.生長素:

A.幼年時缺乏將患侏儒癥

B.幼年時過多將患巨人癥

C.成年后過多將患肢端肥大癥

D.幼年時缺乏將患克汀病

E.過多產生“垂體性糖尿病”

111.關于抗利尿激素(ADH)的正確描述是:

A.ADH經垂體—門脈由下丘腦運至神經垂體;

102.

B.ADH增加腎臟遠曲小管及集合管對水的通透性

C.

血漿滲透壓下降是刺激ADH分泌的主要因素

D.

血容量減少也可使ADH分泌增多

E.ADH由下丘腦分泌

112.下列哪些激素沒有靶腺:

A.黑色細胞刺激素

B.

催乳素

C.生長素

D,促性腺激素

E.促甲狀腺激素

113.腺垂體激素的釋放受下丘腦促進和抑制雙重控制的有:

A.催乳素

B.促甲狀腺素

C.

生長素

D.ACTH

E.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參考答案

[A型題]

1.C

2..D

3.E

4.E

5.C

6.D

7.C

8.B

9.E

10.E

11.D

12.D

13.D

14.C

15.E

16.C

17.

D

18.E

19.C

20.E

21.C

22.C

23.D

24.C

25.E

26.C

27.D

28.B

29.D30.E

31.A

32.A

33.C

34.C

35.B

36.B

37.E

38.D

39.C

40.B

41.B

42.C

43.A

44.B

45.B

46.E

47.B

48.C

49.E

50.C

51.B

52.C

53.D

54.C

55.D

56.C

57.D

58.D

59.E

60.D

61.C

62.B

63.C

64.C

[B型題]

65.C

66.B

67.A

68.D

69.A

70.A

71.C

72.E

73.C

74.E

75.C

76.B

77.C

78.A

79.E

80.A

81.D

82.E

83,C

84.B

85.A

[X型題]

86.ABCD

87.ABCDE

88.ABC

89.ABCDE

90.ABCE

91.ABCD

92.ABCE

93.ABCDE

94.ABC

95.ACE

96.ABC

97.AC

98.ABCD

99.ABCD

100.AC

101.BD

102.BE

103.AC

104.ABCE

105.

ACD

106.AC

107.ACE

108.ABC

109.BDE

110.ABCE

111.BDE

112.ABC

第十一章

[A型題]

1.關于雄激素作用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刺激雄性附性器官發育并維持成熟狀態

B.刺激男性副性征出現

C.促進肌肉與骨骼生長,使男子身高在青春期沖刺式生長

D.

分泌過盛可使男子身高超出常人

E.維持正常的性欲

2.雄激素結合蛋白的生成部位是:

A.生精細胞

B.支持細胞

C.

間質細胞

D.睪丸毛細血管內皮細胞

E.基底細胞

3.睪酮的本質是:

A.類固醇激素

B.固醇類激素

C.肽類激素

D.蛋白質類激素

E.胺類激素

4.關于睪丸功能調節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

FSH對生精過程有刺激作用

B.LH刺激間質細胞分泌睪酮

C.FSH對生精有始動作用

D.

睪酮與雄激素結合球蛋白結合,促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

E.睪酮對腺垂體FSH的分泌起負反饋作用

5。去睪丸后血中FSH的濃度增加是由于:

A.睪酮對腺垂體分泌FSH有負反饋作用

B.甲基睪酮對FSH分泌有負反饋作用

C.孕烯醇酮對FSH分泌有負反饋作用

D.

抑制素對FSH分泌有負反饋作用

E.雄激素結合球蛋白的負反饋作用

6.關于雌激素生理作用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使輸卵管平滑肌活動增強

B.促進陰道上皮細胞增生,角化,并合成大量糖原

C.促進腎小管對鈉,水的重吸收

D.

子宮內膜增生變厚,腺體分泌

E.刺激乳腺導管和結締組織增生,產生乳暈

7.關于孕激素作用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刺激子宮內膜呈增生期變化

B.使子宮肌活動減弱

C.降低母體免疫排斥反應

D.

刺激乳腺腺泡的發育

E.促進能量代謝,有產熱的作用

8.正常排卵婦女的黃體:

A.分泌孕酮

B.分泌雌激素

C.分泌黃體生成素

D.

分泌孕酮與雌激素

E.分泌孕酮,雌激素與黃體生成素

9.關于月經出血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黃體期后期,FSH和LH分泌減少

B.黃體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進人低潮

C.前列腺素PGFh釋放,子宮內膜血管痙攣

D.溶酶體釋出蛋白水解酶,使組織溶解,內膜剝脫,形成出血

E.出血期中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正反饋,FSH和LH又開始加強分泌

10.月經的發生是由于:

A.雌激素急劇減少

B.孕激素急劇減少

C.雌激素與孕激素都急劇減少

D.前列腺素PGF2。減少

E.催產素急劇減少

11.結扎輸卵管的婦女:

A.不排卵,有月;經

B.不排卵,五月經

C.仍排卵,有月經

D.

副性征存在,附性器官萎縮

E.副性征消失,附性器官正常

12.排卵前血液中黃體生成素出現高峰的原因是:

A.

血中孕激素對腺垂體的正反饋作用

B.血中高水平雌激素對腺垂體的正反饋作用

C.

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共同作用

D.卵泡刺激素的作用

E.少量黃體生長成素本身的短反饋作用

13.血中哪一項激素出現高峰可作為排卵的標志:

A.催乳素

B.卵泡刺激素

C.

黃體生成素

D.催乳素釋放因子

E,催乳素釋放抑制因子

14.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

A.在妊娠8一10周內維持妊娠

B.在妊娠8一10周后繼續維持妊娠

C.

增加淋巴細胞的活動達到“安胎”效應

D.抑制黃體分泌孕酮

E.降低母體利用糖,將葡萄糖轉給胎兒

15.妊娠時維持黃體功能的主要激素是:

A.雌激素

B.孕酮

C.

卵泡刺激素

D.黃體生成素

E.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16.關于妊娠的維持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一旦受精,黃體繼續發育,分泌孕酮與雌激素

B.2周以后,胎盤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代替垂體的促性腺激素

C.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靶器官是子宮,刺激子宮不斷發育,維持妊娠

D.8—10周后,胎盤又分泌孕酮與雌激素

E.雌激素使子宮肌增大,孕酮則使子宮靜息,起安胎作用

17.妊娠期內不排卵是由于下列哪種因素的作用:

A.雌激素

B.孕激素

C.

雌激素與孕激素

D.催乳素

E.促性腺素釋放激素

18.卵泡期FSH的作用是:

A.刺激內膜細胞生長

B.刺激粒膜細胞產生芳香化酶烯二酮

C.

在內膜細胞使膽固醇變成雄烯二酮

D.

在粒膜細胞使雄烯二酮變成雌激素

E.促進黃體生成

19.關于胎盤產生的激素的描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與人絨毛膜生長素(HCS)都是糖蛋白激素

B.HCG的生理功能與黃體生成素相似

C.HCS有促生長作用,促進胎兒攝取營養

D.

雌三醇的主要前身物質來自母體的膽固醇

E.孕激素的生理作用是維持子宮內膜,抑制T細胞,防止母體排斥胎兒

[X型題]

20.睪酮的生理作用:

A.刺激內外生殖器官的發育與

成熟

B.維持正常性欲

C.刺激男性特征的出現

D.促進蛋白質合成

E.促進蛋白質分解

21.睪丸支持細胞的功能.是:

A.構成血睪屏障

B.為精細胞供給營養

C.

將精子排入曲細精管管腔

D.產生雄激素

E.產生抑制素

22.關于垂體—曲細精管軸調節的正確描述是:

A.生精過程受皋酮與FSH;的雙重控制

B.FSH使睪酮經芳香化酶的作用變為雌二醇

C.FSH與睪酮均刺激雄激素結合蛋白的形成

D.睪丸產生抑制素對FSH起負反饋作用

E.FSH刺激支持細胞分泌抑制素

23.體內哪些部位可以產生雌激素:

A.胎盤

B.腎上腺皮質網狀帶

C.

卵巢

D.睪丸

E.腎上腺皮質球狀帶

24.卵巢分泌雌激素的主要部位是:

A.

粒膜細胞

B.內膜細胞

C.黃體細胞

D.卵細胞

E.基底膜

25.孕激素的作用是:

A.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礎上,促進子宮內膜進一步增生

B.使子宮平滑肌活動減弱

C.

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礎上,使乳腺發育

D.

使消化道平滑肌松弛,易發生便秘

E.產熱

參考答案

[A型題]

1.D

2.B

3.A

4.E

5.D

6.D

7.A

8.D

9.E

10.C

11.C

12.B

13.C

14.A

15.E

16.C

17.C

18.B

19.D

[x型題]

20.ABCD

21.ABCE

22.ABCDE

23.ABCD

24.AC

25.ABCDE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網絡對青少年心理影響下一篇:網絡電教中心崗位職責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