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外科臨床護理論文范文

2023-03-20

外科臨床護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 評價胸外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172例胸外科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并與既往未開展護理風險管理的92例進行比較,比較兩組的護理風險管理效果。結果 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觀察組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糾紛、護理滿意率分別為0.6%、0.6%及98.8%,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針對胸外科護理風險因素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可顯著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 胸外科; 風險因素; 護理風險管理

護理風險管理是指對護理過程中危險因素識別、評估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可降低護理風險。胸外科中多以食管、賁門腫瘤,胸部外傷及肺癌多見,胸外科手術往往創傷大,術后易并發嚴重合并癥,因此,護理風險度高,開展護理風險管理尤為重要[1]。本組調查中,筆者總結了在本院行胸外科手術治療的172例患者采取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8月~2010年9月本院行胸外科手術患者172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102例,女70例,平均年齡69.9歲(37.2~72.8歲)。肺部疾病55例,食管癌41例,賁門惡性腫瘤35例,胸部外傷41例。收集既往在本科胸外科行手術治療的92例臨床病例護理資料作為對照組,均行一般護理管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風險識別與評價

1.2.1 疾病引起的風險因素 胸外科患者如食管、賁門腫瘤等患者,術前均伴程度不等的并發癥如上消化道大出血、呼吸困難等;加之術后創傷,對病情觀察不及時、不到位,導致可能加重并發癥風險。

1.2.2 識別給藥和的儀器使用中風險因素 護理風險管理意識淡薄,監護儀器使用過程中,患者由于皮膚受損、翻身等使得電極片粘貼脫落、導聯線打折等,均對患者病情觀察產生不利影響。

1.2.3 識別環境和患者交接的風險因素 交接班制度不嚴,導致胸外科手術后的評估不充分,而未及時采取對應措施,導致出現壓瘡、肺水腫、失血性休克等嚴重后果。

1.2.4 識別醫護人員素質水平和工作流程上的危險因素 護理操作時護理人員未能充分解釋,導致患者反感,進而缺乏對醫護人員信任。相關管理制度沒能嚴格遵守,導致搶救配合能力差,延誤救治時機。

1.3 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對策

1.3.1 健全護理風險管理機制 設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發現危險因素應及時向護士長、護理部門匯報。制定護理風險的應急程序,對臨床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及緊急情況模擬演練,規范交接班基本程序。

1.3.2 重視風險評估和基礎護理 入院時全面評估、識別存在的潛在風險,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嚴密監測患者病情,固定引流管道,并定時查看引流管是否通暢及引流液性狀,加強基礎護理,保證各種搶救儀器能夠正常運行[2]。

1.3.3 加強護士的責任心,減少護理差錯發生率 接患者時、進入手術間前、麻醉前及手術前均嚴格核對姓名、性別、年齡、床號、手術名稱與部位、術前用藥、藥物過敏試驗結果及配血報告等。如術中需要給藥,需與醫囑、藥物過敏試驗結果等詳細核對后用藥。如需輸血,取血時與血庫認真核對無誤后簽名,回到手術間后再和麻醉醫師共同核對無誤簽名后方可輸入,并將輸血記錄貼于病歷中?;颊呤中g體位安放要遵循“科學、合理、舒適”的原則,為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對于年老體弱及手術時間長的患者,約束帶松緊應適度,并于受壓部位墊軟墊,避免血液循環障礙。

1.3.4 強化風險意識及制度意識 結合案例分析,引導護理人員逐漸建立起學法、懂法及用法的意識,避免因自我保護意識不強而導致護患糾紛,提高制度依從性及自律性,強化責任心,進而使護理安全隱患下降,既使患者健康權得到尊重,又使自己得到保護。

1.3.5 規范再教育制度,加強業務技能訓練 胸外科手術中所用器械及設備如胸腔鏡、呼吸機、人工心肺機等更新換代快,使用復雜,為掌握新器械功能、維護及護理等知識,可請技術人員進行培訓。為解決手術護理工作中的新問題,可每年選派業務骨干到兄弟醫院學習,并將知識傳授給其他護理人員。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針對胸外科存在的護理風險因素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糾紛、護理滿意率分別為0.6%、0.6%及98.8%,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胸外科手術具有創傷大、恢復時間長、術后活動受到限制、體力消耗及疼痛等特點,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高,甚至導致患者死亡[3]。針對胸外科患者的特點及手術需要,在加強護理風險識別與評價的基礎上,本院胸外科實行護理風險管理。通過建立健全護理風險管理機制,重視風險評估和基礎護理,加強護士的責任心,強化風險意識及制度意識,規范再教育制度,加強業務技能訓練等風險管理措施,增強了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及綜合素質,使得護理風險管理制度化規范化,有效提高了護理質量。自實行護理風險管理以來,本院胸外科護理過程中,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糾紛發生率、護理滿意率分別為0.6%、0.6%及98.8%,均顯著優于之前未開展護理風險管理對照組(P<0.05)。提示良好的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地規避護理過程中潛在的風險,防范和降低護理糾紛發生率,為患者提供安全優質服務。

參 考 文 獻

[1] 武淑平,劉君,趙玉香.38例老年人人工氣道意外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護理學雜志,2002,17(11):823.

[2] 陳勤. 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4):663-664.

[3] Suemitsu R,Yamaguchi M,Takeo S,et al.Favorable surgical results for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over 80 years old:a multicenter survey.Ann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8,14(3):154-160.

(收稿日期:2011-07-11)

(本文編輯:郎威)

外科臨床護理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文章將對胃腸腫瘤疾病的外科治療和重建工作作為研究內容,討論胃腸腫瘤患者適合的治療手段,以便于臨床推廣應用,更好的提高胃腸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方法:雖然目前臨床醫學領域中治療胃腸腫瘤的方法開始廣泛應用MDT手段,但是外科手術治療胃腸腫瘤仍是主要手段之一。在進行胃癌外科手術后,應對患者實施重建手術,Billroth Ⅰ式以及Billroth Ⅱ式可作為胃癌外科手術后主要的重建術式。但近年來出現的Roux-en-Y 再建術式具有良好的重建效果。對于直腸癌的治療,應用外科手術作為主要手段已經成為??苹厔?,直腸癌運用保肛手術治療的手術率可達到70.0%-90.0%左右,已成為主要的治療直腸癌的醫療手段。對直腸癌切除術后患者的重建工作,一直是臨床醫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結論:。醫務人員在進行手術治療前,應充分考慮患者發生腫瘤的不同部位,確定正確的手術范圍,并綜合考慮患者發生腫瘤的形態、大小、部位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全身實際情況、患者年齡等因素,確定恰當的手術方式。

【關鍵詞】胃腸;腫瘤;外科治療;重建

胃腸腫瘤是我國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中大多數情況下為胃癌[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腫瘤的發病率以及發現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趨向于年輕化發展。外科手術是治療胃腸腫瘤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也是臨床上治療胃腸腫瘤的主要手段。但對胃腸腫瘤患者進行外科手術易發生切口感染等一系列并發癥,且并發癥的發生率一般在5.0%-20.0%之間,約占醫院內部感染的四分之一。胃腸腫瘤患者由于外科手術發生切口感染后,會導致患者切口愈合時間延遲,并引起患者切口開裂,甚至引起患者發生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礙以及死亡,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2]。因此,研究對胃腸腫瘤患者的新型有效治療方法迫在眉睫。目前對胃腸腫瘤的治療模式以多學科診斷和治療評估,并且由胃腸腫瘤外科醫生為主,病理科、醫學影像科、內窺鏡科、介入科、化療科、放療科以及營養科等醫務人員組成的胃腸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協作組,此模式簡稱MDT[3]。根據各個學科對患者在術前進行的檢查以及評估結果,按照醫學指南,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制定出具有前沿性、合理性以及較為公認的治療計劃。文章將對胃腸腫瘤疾病的外科治療和重建工作作為研究內容,討論胃腸腫瘤患者適合的治療手段,以便于臨床推廣應用,更好的提高胃腸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現結果如下。

1. MDT的主要內容

MDT,即多學科綜合治療協作組,是各個學科共同協作,綜合治療胃腸腫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對胃腸腫瘤的治療模式以多學科診斷和治療評估,并且由胃腸腫瘤外科醫生為主,病理科、醫學影像科、內窺鏡科、介入科、化療科、放療科以及營養科等共同配合治療工作,根據各個學科對患者在術前進行的檢查以及評估結果,按照醫學指南,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制定出具有前沿性、合理性以及較為公認的治療計劃[4]。

MDT的優點在于:1. 能夠縮短胃腸腫瘤患者由診斷到治療的時間;2. 根據各個學科的會診和討論,可以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較為合適的治療方案;3. 不同的??漆t務人員可以在同一時間看到患者的全部資料,實現資源共享;4.消除單科診療可能會出現的片面性,規范胃腸腫瘤的診斷與治療標準,統一流程以及臨床途徑,并建立合理有效的對于胃腸腫瘤疾病的診療機制,從而全面提高胃腸腫瘤疾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水平。

2. 外科手術治療以及重建胃腫瘤

雖然目前臨床醫學領域中治療胃腸腫瘤的方法開始廣泛應用MDT手段,但是外科手術治療胃腸腫瘤仍是主要手段之一。臨床證實,胃癌D2手術可作為胃癌的標準化根治手術,廣泛應用于臨床胃癌治療工作。利用規范化的胃癌D2手術對胃癌患者進行治療,可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且降低患者由于胃癌相關的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與生存質量[5]。若患者的腹主動脈周圍出現明顯的淋巴結轉移,則應對患者實施治療性腹主動脈周圍淋巴結清掃工作,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在進行胃癌外科手術后,應對患者實施重建手術。研究表明,目前臨床醫學中應用Billroth Ⅰ式以及Billroth Ⅱ式可作為胃癌外科手術后主要的重建術式。但近年來出現的Roux-en-Y 再建術式具有良好的重建效果。Roux-en-Y與Billroth Ⅰ比較可知其優點為:1. 不會發生吻合口漏現象,較為安全可靠;2. 若患者發生局部十二指腸以及淋巴結復發時,不會引起患者出現通過障礙;3. 患者腸液反流至殘胃部分較少,幾乎不發生食管炎或者殘胃炎疾??;4. 患者發生殘胃癌時,易進行手術治療等。Roux-en-Y與Billroth Ⅰ比較可知其缺點為:1. 增加了患者的吻合口,且延長了患者的手術時間;2. 無法對患者通過內窺鏡觀察十二指腸情況,因此患者若發生膽總管結石或者乳頭部位腫瘤時無法進行相應的處理;3. 進行重建后食物不通過十二指腸,因此患者可能出現鈣離子吸收低下的情況;4. 患者進行外科胃切除術后,遠端殘胃與食管殘端吻合術后發生吻合口狹窄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的概率較高。

3. 外科手術治療以及重建腸腫瘤

直腸癌是我國人群中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人類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目前對于直腸癌的治療,應用外科手術作為主要手段已經成為??苹厔?,直腸癌運用保肛手術治療的手術率可達到70.0%-90.0%左右,已成為主要的治療直腸癌的醫療手段。對直腸癌患者進行外科保肛手術治療,具有可行性、根治性以及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醫生和患者的肯定?;颊咴谶M行保肛手術治療直腸癌之前,應先對其進行直腸腔內B超、MRI以及直腸盆腔內CT醫學影像檢驗等措施,確定患者病灶的具體情況,并經過MDT研究,確定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6]。若患者體內腫瘤出現侵犯直腸壁以及發生明顯的淋巴結轉移情況,應在患者進行手術前對其進行輔助放療以及化療措施,此舉可提高直腸癌患者進行保肛手術治療后的根治率,并且達到降低術后局部病情復發的發生率。在對直腸癌患者進行保肛手術治療時,應重視直腸癌根治術的質量控制問題,保證對患者進行充分的上切緣、下切緣以及直腸系膜的完整切除。在進行直腸癌根治術的同時,應在確保對患者進行根治的前提下,保留患者的性神經、肛門內外括約肌以及排尿功能。對直腸癌切除術后患者的重建工作,一直是臨床醫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4. 討論

對于胃腸腫瘤患者而言,由于醫學領域的不斷進步,學科交叉現象正逐漸進入治療措施之中。因此對患者進行各學科綜合治療,是提高胃腸腫瘤患者的的治療效果,并且改善胃腸腫瘤患者預后的關鍵措施。對于大多數胃腸腫瘤患者,在對病情進行診斷的同時也是病情的進展期,因此對這類病人進行綜合治療尤為重要。利用外科手術對胃腸腫瘤疾病進行治療,一直是臨床醫學中較為有效以及常用的治療手段[7]。醫務人員在進行手術治療前,應充分考慮患者發生腫瘤的不同部位,確定正確的手術范圍,并綜合考慮患者發生腫瘤的形態、大小、部位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全身實際情況、患者年齡等因素,確定恰當的手術方式,才能夠更加安全有效的對胃腸腫瘤患者進行治療,并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從而提高胃腸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湯月良. 胃腸腫瘤外科手術的治療效果診治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0(14): 26-27.

[2]肖娟,李敏,張晨,等. 胃腸腫瘤63例圍手術期快速外科康復護理體會[J]. 陜西醫學雜志. 2012(1): 123-124.

[3]胡蜀丹. 胃腸腫瘤切除術后胃腸道瘺的營養支持探析[J]. 中國醫藥科學. 2011(10): 83-88.

[4]劉芳. 胃腸腫瘤外科關于人性化護理的應用探討[J]. 中國醫藥指南. 2011(29): 356-357.

[5]張玉玲. 胃腸腫瘤病人留置胃管的固定方法改良與護理[J]. 內蒙古中醫藥. 2011(24): 178.

[6]譚崇杰. 胃腸腫瘤采用康艾注射液并聯合化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 2011(35).

[7]游志堅,王在國,黃石川,等. 腹腔鏡治療良性胃腸腫瘤問題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 2009(27): 67-68.

外科臨床護理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目的:通過對比小骨窗開顱術與大骨瓣開顱術治療腦出血的療效,探討小骨窗開顱術的優缺點。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腦出血患者6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研究組給予小骨窗開顱術血腫清除治療,對照組給予大骨瓣開顱術血腫清除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GCS評分,術后隨訪3個月,統計比較兩組GOS分級情況。結果:患者入院時進行GCS評分,其中研究組平均5.12±2.31分,對照組平均4.97±1.92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GCS評分平均13.15±5.10分,對照組平均9.96±4.21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分別與其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隨訪3個月后,研究組GOS評分良好14例(46.7%),與對照組8例(26.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中度致殘例數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重度致殘的例數、植物生存的例數、死亡的例數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P<0.05)。結論:小骨窗開顱術治療腦出血,具有創傷小、預后較好等優點。

關鍵詞 腦出血 大骨瓣開顱術 小骨窗開顱術

腦出血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嚴重的一種,常起病急驟,病情兇險,病情發展迅速,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常見致死性疾病之一【sup】[1]【/sup】。目前在神經外科臨床醫學中,手術治療腦出血具有徹底清除血腫、解除占位效應、迅速降低腦壓等優點。但傳統的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有創面較大、恢復時間長等缺點。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腦出血患者30例,采用小骨窗開顱手術進行血腫清除治療,并與同期行大骨瓣開顱手術治療的30例患者進行療效比較,結果發現,小窗口開顱術具有創傷小、遠期效果好等優點,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腦出血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38~61歲,平均50.7±8.5歲。其中合并高血壓46例,合并糖尿病23例,發病到入院時間30分鐘~2小時。血腫部位:丘腦28例,基底節32例。入院時淺昏迷4例,昏迷3例,余神志清。入院均經CT或MRI證實診斷。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治療方法:①入院常規治療:入院后兩組均根據病情,治療原發病,控制血壓、降低血糖、脫水降顱壓、清除自由基、糾正酸中毒、預防消化道潰瘍、吸氧等支持對癥治療,并為手術做準備。②研究組:采用小骨窗開顱術進行血腫清除。術前根據CT或MRI檢查結果,確定血腫具體位置。手術采用全麻,縱向切開頭皮各層,切口長度約5cm。切開頭皮后,應用小乳突撐開器暴露顱骨,然后用電鉆鉆開顱骨后,使用硬腦膜針穿刺進入血腫,并抽吸血腫內的血液,使血腫體積縮小,降低顱內壓,然后再切開大腦皮層2cm,在顯微鏡下低負壓抽吸血腫內殘留的血液及滲出液。③對照組:采用大骨瓣開顱術進行血腫清除治療。手術采用全麻麻醉。術前根據CT或MRI檢查結果確定血腫位置,然后確定切口位置,一般選擇顱骨距離血腫直線最近的位置作為切口。在切口位置做一長約15cm的弧形切口,掀開皮瓣后,暴露顱骨,顱骨鉆鉆孔后,游離骨瓣,然后剪開硬腦膜,進行血腫清除。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治療前后GCS評分的變化。隨訪3個月,觀察兩組遠期療效。遠期療效的比較,采用GOS分級。GOS分級分為5個級別,分別是良好、中度殘疾、重度殘疾、植物生存、死亡。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比較。計量資料采用(X±S)的方式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X【sup】2【/sup】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結 果

兩組手術前后GCS評分:入院時進行GCS評分,其中研究組平均5.12±2.31分,對照組平均4.97±1.92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GCS評分平均13.15±5.10分,對照組平均9.96±4.21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分別與其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兩組預后比較:隨訪3個月后,研究組GOS評分良好14例(46.7%),與對照組8例(26.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中度致殘例數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重度致殘的例數、植物生存的例數、死亡的例數均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P<0.05)。見表3。

討 論

腦出血是神經外科的常見病,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出血,中老年人是腦出血發生的主要人群,以40~70歲年齡高發。腦出血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硬化有關,而血管的病變多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的老化、吸煙等密切相關【sup】[2~4]【/sup】。隨著生活節奏、飲食的改變,腦出血的發病率逐漸在增高,年齡也趨于年輕化。腦出血常常突然發病,病情發展迅速,可引起消化道應激性潰瘍等嚴重并發癥,長期臥床也可導致肺部感染、褥瘡等并發癥。腦出血如果治療不及時嚴重者可危及生命,輕者也常常會因為病情的發展而導致肢體活動障礙、語言障礙等后遺癥。

腦出血后形成的局部血腫可對周圍組織產生壓迫作用,隨著病情的發展,受壓迫的腦組織水腫、軟化、壞死【sup】[5,6]【/sup】。隨著神經外科的發展,目前腦出血多采用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具有迅速清除血腫、降低顱壓、減輕壓迫、減少腦組織損傷的作用。傳統血腫清除多采用大骨瓣開顱術,創口大,術中再損傷的幾率也相應增加。而小骨窗開顱術具有創口小、對周圍組織損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點。因為其創口小,手術準備時間相對較短,術中開顱耗時也較短,可以盡快對血腫進行穿刺抽吸,迅速降低顱壓,盡量減少周圍神經的損傷。小骨窗開顱術突出了手術的安全性和時效性【sup】[7,8]【/sup】。

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兩組治療前后GCS評分均有改善,但研究組改善更明顯。術后隨訪3個月,研究組的GOS分級良好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重度致殘率、植物生存率及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小骨窗開顱術治療腦出血,具有創傷小、療效好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聶曉飛,馬寶申.基底節高血壓腦出血小骨窗經側裂-島葉入路顯微手術治療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6(4):103-105.

2 董宇峰,吳春榮,于海東,等.小骨窗顯微手術及常規手術治療腦出血56例體會.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8,13(1O):623-624.3 梁鋒,卞懷祥.小骨窗開顱治療高血壓腦出血25例分析[J].中國杜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4):95.

4 黃遠航,唐建建,樊庚,等.小骨窗開顱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區出血的臨床研究[J].四川醫學,2010,31(10):1522-1524.

5 許鵬,王艷菊.不同部位高血壓性腦出血不同術式的探討[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4,4(5):429-431

6 劉春成.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腦出血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學創新,2011,8(6):51-52.

7 鄭德勝.小骨窗開顱治療高血壓腦出血64例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6(6):93-94.

8 熊成英.小骨窗經外側裂入路早期顯微手術聯合高壓氧治療基底節區高血壓性腦出血[J].中國現代醫藥應用,2011,5(3):54-56.

表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注: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手術前后GCS評分比較

表3 兩組GOS分級比較[例(%)]

外科臨床護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總結外科護理服務中護理質量的影響因素以及控制措施。方法:在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期間基于外科診治患者進行研究。研究期間隨機入選100例外科患者?;诓煌o理服務模式劃分為兩組。常規組應用傳統的護理服務模式。實驗組采取基于常見護理問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統計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價以及護理期間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實驗組對于護理服務的評價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的護理問題事件發生率顯著少于常規組(P<0.05)。結論:外科護理服務期間護理質量的影響因素比較多,臨床中需要基于各種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護理質量,降低護理風險,值得普及。

【關鍵詞】外科護理;護理質量;影響因素;控制措施

伴隨著社會的持續性發展以及醫療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再加上人的健康意識以及自我保護意識不斷提高,間接提高了臨床中醫護服務的質量要求[1-2]。外科屬于臨床中診治人數非常多的科室,涉及到的疾病種類也相當豐富,其中也不乏存在許多難治性疾病[3]。因為外科疾病類型較多再加上病因復雜、病情危重,所以在臨床醫護工作中存在較高的診療風險,屬于護理工作高風險科室[4-5]。近些年有許多統計數據中也發現,外科護理工作發生護理問題與矛盾問題的概率相對于其他科室而言明顯較高。對此,為了規避護理問題,本文探討基于外科護理工作中常見的問題以及控制措施及其應用價值?,F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在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期間基于外科診治患者進行研究。研究期間隨機入選100例外科患者?;诓煌o理服務模式劃分為兩組。實驗組50例,男女患者28/22例,年齡(53.15±3.51)歲;常規組50例,男女患者28/22例,年齡(53.15±3.51)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外科住院治療患者;年齡18~70歲;對研究認可且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精神障礙;腫瘤疾??;凝血障礙;惡心腫瘤。

1.2 方法

常規組應用傳統的護理服務模式,主要是為患者提供病情觀測、體位調整等護理。

實驗組采取基于常見護理問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1.2.1 護理質量影響因素

(1)隊伍年輕化。隨著近些年臨床醫學的持續性發展,外科臨床工作壓力以及工作量不斷增加,對于護理人員的數量以及依賴性也在隨之提升。近些年外科的一線補充護理人員大多數都是剛畢業的護士,這些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存在許多的缺陷與不足,尤其是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能力相對較差,在護理工作過于繁忙時手忙腳亂可能會出現差錯性護理行為,在特殊護理事件方面的應對能力較弱。護理隊伍的年輕化發展必然會衍生許多的隱患問題。

(2)責任心較弱。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外科任務繁多,其中涉及到對患者病情的觀察、意識狀態的改變、管道護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等。在護理工作中如果責任心不強,便會導致病情觀察不細致、病情記錄不詳細,異常狀態無法及時發現,導致癥狀無法被及時控制,從而形成護患矛盾糾紛風險。

(3)技術不熟練。臨床中外科護理期間護理人員的技術不熟練、臨床經驗不足會直接導致患者安全遭受影響,外科工作本身的專業性相對較強,技術要求也比較高,特別是在護理人員的技術水平方面問題比較突出,臨床中技術不熟練時會直接導致患者安全遭受影響。

(4)缺乏溝通。在臨床護理期間部分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能力相對較差,對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一些簡單問題懶得回答或者是以生硬的方式回答,此時便會導致反感情緒的形成。對于患者而言,在臨床中接受一些檢查或治療,例如接受纖支鏡、胃鏡檢查時,患者可能會出現焦慮、抑郁等多種情緒,此時如果不及時做好溝通交流,會導致患者對醫護工作形成嚴重的抵觸、反感情緒,此時護理糾紛的發生率便會顯著提高。

1.2.2 控制措施

(1)強化細節教育。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護理,患者心理護理主要是借助看電視、看報、下棋等多種途徑實現注意力轉移,而家屬的心理護理主要是讓家屬了解患者真實情況,并保持治療積極性,降低排斥心態,規避不必要的矛盾。在臨床護理期間需要提高對護理人員的針對性管理。對于外科護理工作而言,需要做好責任心的培訓,強化護理人員責任心,實現對護理差錯事件的防范以及安全護理的落實。在護理期間護理人員以及管理人員可以借助頭腦風暴的方式了解臨床護理中的各種風險問題,并及時從管理的角度上做好對護理人員的培訓教育,促使護理人員可以及時意識到臨床護理中的各種風險,并在護理工作中保持細致態度與意識。因為外科本身屬于高風險科室,所以在護理中需要保持“警鐘長鳴”的護理意識,從細節層面上強化對護理風險的控制,護理人員需要仔細閱讀并記住規范護理方式,從思想、意識等層面上規避護理風險問題的發生。

(2)強化技術培訓。在外科護理期間,需要有意識地培訓護理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借助專業教育措施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并按照實際情況對護理人員提供??浦R的教育、急救技術的培訓以及急救儀器設備的規范操作方式。在培訓之后及時進行考核,確保所有護理人員均具備較強的護理專業性能力,有意識地鍛煉并提升護理隊伍的綜合護理水平,規避護理風險問題的發生。

(3)強化護理溝通能力。在外科護理期間護理溝通能力的要求相對較高,屬于消除與杜絕護理糾紛風險的有效途徑。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主動與患者保持密切溝通,如果患者對于臨床醫護工作的認知不正確或者是積極性較差,此時可以有意識的培養患者的康復需求,促使患者可以及時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想法,改善護患關系,患者可以與護理人員構建朋友關系,消除糾紛風險問題。另外,在護理期間需要注重對患者的宣教,及時讓患者了解臨床科室情況,并提高患者對于臨床護理服務的認知以及依從性,從而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規避風險問題的發生。

(4)強化細節監控。在外科護理期間,首先需要注重細節性的護理管理,需要做好護理工作的重點護理,尤其是對于高齡、多并發癥患者,需要在護理開始之前先制定詳細的護理措施以及應急預案,從而保障患者的預后水平。其次,需要做好重點時間的護理,尤其是在節假日、夜班、雙休班、交接班等關鍵時刻,因為存在人員少、工作忙、護理響應時間長等特征,要及時做好人員援助,盡可能保障護理工作的持續穩定實施。再次,需要注重關鍵人員的護理工作,尤其是新上崗護士和進修實習護士,需要盡可能讓其規避多干擾、高強度的護理工作或以高資歷護士陪同進行,從而規避護理風險問題的發生。另外,還需要注重應急狀態的管理,對于急救物品需要采取專人專職的管理措施,提高護理綜合水平。

1.3 觀察指標

統計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評價以及護理期間的不良事件發生率。

滿意度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2.0軟件完成處理,計算資料用(x±s)表示,以t值進行檢驗,計量資料以率(%)表示,并用Fisher χ2檢驗,當P<0.05則代表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對于護理服務的評價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 護理不良事件對比

實驗組的護理問題事件發生率顯著少于常規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外科護理工作存在著較高的風險,因為患者的疾病存在發病快、病情重等特征,導致臨床中患者在接受醫護工作中經常出現各種風險問題[6]。護理中稍有不慎便會導致非常嚴重的護理矛盾糾紛問題。對此,在護理工作中需要及時發現各種比較容易發生的護理質量影響因素。在外科護理服務期間,積極對患者實施對癥治療之余,還應注重臨床護理工作,盡可能地為廣大患者提供全面、有效、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借助有效的護理服務優化患者的臨床體驗,提高臨床醫護工作效益[7-8]。對護理模式進行改進并結合患者在臨床的各種實際需求,以及身心不同方面表現出的具體情況等,從心理干預方面出發,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教育以及細致的心理疏導等,進而使臨床護理工作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廣大患者[9]。針對護理問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從患者的角度上提高護理服務本身的人性化、個性化特征,從而提高臨床服務綜合效益。

本次研究結果充分證明外科護理期間質量影響因素較多,在護理中需要基于護理工作特征以及風險因素,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與改進策略,優化與改善護理方案,為患者的身心多方面提供護理幫助,從而提高外科護理綜合質量水平。

綜上所述,外科護理服務期間護理質量的影響因素比較多,臨床中需要基于各種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護理質量,降低護理風險,值得普及。

參考文獻

[1] 陳巖,翟方.顯微外科護士素質培養與護理質量控制管理分析——評《顯微外科基本理論與操作》[J].電子顯微學報,2019,31(3):344-345.

[2] 戴藝,金麗芬,Wipada K.基于JD-R模式的護士工作投入影響因素分析與對策[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9):1107-1111.

[3] 譚俊華,白曉霞.手術室護士工作投入程度與護理質量的相關性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8,15(1):154-156.

[4] 丁瀅,宋艷,夏春香,等.醫療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在普外科術后管道護理床旁交接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8,25(2):21-23.

[5] 劉麗,林征,戎明梅,等.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護理的女性生殖系統疾病患者出院準備度的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20,12(3):36-40.

[6] 溫小曉.護理質量控制在介入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及不良事件發生率影響觀察[J].中國急救醫學,2018,38(z1):364.

[7] 丁相瑜,楊光,劉暢,等.手術室外科護理管理信息平臺在提高腦膠質瘤手術患者管理質量中的觀察[J].中國醫學裝備,2020,188(4):134-138.

[8] 袁美娟,黃麗萍,翟路路,等.護理管理中負性領導行為對護士職業使命感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21):2727-2730.

[9] 劉彩芳,燕朋波,韓光.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后尿道口漏液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13):965-969.

外科臨床護理論文范文第5篇

030001山西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摘 要 目的:應用整形外科縫合技術,使外傷患者面部功能與形態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方法:對46例各類面部外傷患者采用整形外科清創縫合或皮瓣、植皮修復術,實施美容整形修復治療。結果:所有患者傷口均Ⅰ期愈合,無器官移位,療效滿意。結論:對面部外傷應用整形外科縫合技術進行綜合修復,使傷后外觀得到理想恢復,患者滿意率高。

關鍵詞 面部外傷 整形外科 縫合技術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093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容的要求越來越高。面部外傷后的患者不僅僅要求達到傷口的愈合,還要求達到更好的美容效果。如果處理不當就會遺留較明顯的瘢痕或器官移位,給患者帶來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2009年5月~2010年5月對46例面部外傷患者的傷口應用整形外科縫合技術處理后,患者傷口均達到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46例患者中,男30例,女16例,年齡4~50歲,平均19.4歲,本組患者均無顱腦損傷,只是單純面部外傷。受傷部位額部11例,眼周8例,鼻部5例,口周9例,下頜6例,面頰7例,其中2例伴有皮膚缺損較大需要植皮才能修復。

術前準備:仔細檢查傷情及生命體征,判斷是否合并其他嚴重外傷如胸腹部內臟損傷、顱骨損傷等。如有出血多伴休克癥狀者給予補液、止血等對癥治療,必要時給予輸血,待病情平穩后施行手術。對疼痛劇烈、精神緊張者適當給予止痛、鎮靜。單純面部外傷者多用局部麻醉,對合并有其他外傷者也需急診手術者可采用全身麻醉。

傷口處理:用生理鹽水與雙氧水清洗傷口,碘伏消毒,鋪無菌單。局麻或全麻妥后,行整形外科清創縫合。對創緣整齊,張力不大的傷口,可用7-0單絲尼龍線直接縫合;對創緣不整齊,傷口邊緣皮膚挫傷嚴重的,應將創緣皮膚修剪掉,再予以縫合,對過深的傷口分層縫合,避免遺留死腔,皮下組織用5-0可吸收線間斷縫合,皮膚可用7-0單絲尼龍線間斷縫合,縫合后的傷口可涂紅霉素軟膏或百多邦,加壓包扎。對有皮膚缺損縫合有張力時,采用“Z”成形術、V-Y成形術修復創面或行鄰近皮瓣轉移術、滑行皮瓣推進等方法進行修復【sup】[1]【/sup】。對缺損面積較大不能用局部皮瓣修復時,可行游離皮片移植,打包包扎。

術后處置:術后加以抗菌素的應用,可有效防止術后感染。常規使用3~5天,次日換藥,一般傷口縫線于術后4~5天拆線,有張力傷口縫線可適當延長拆線時間,皮瓣傷口縫線6~7天拆線,植皮傷口縫線10~12天拆線【sup】[2]【/sup】。拆線1周后可外用美皮護預防瘢痕增生,并防止日曬。3~6個月內傷口皮膚避免過度擦洗,以免牽拉傷口,引起傷口變大及瘢痕增生。

結 果

本組46例患者,經整形外科技術修復,均Ⅰ期愈合,愈合痕跡細小平整,面部容貌恢復好,經植皮修復者,皮片成活良好,皮膚顏色與正常膚色稍有差異,基本接近正常膚色,患者滿意。

討 論

面部組織解剖結構較復雜,位置較突出,容易遭受外傷,一旦受傷,患者就希望盡可能的恢復原來的容貌,這樣就給整形專業提出了很高的美容要求。以往側重于止血與預防感染,用粗針粗線縫合,這樣患者的傷口雖然也能愈合,但經常留有蜈蚣狀瘢痕,影響美觀,致使不少患者到整形外科要求2次手術切除瘢痕,這樣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因此呼吁在處理面部外傷中能很好的應用整形外科原則以減少創傷對容貌的影響和傷后畸形。

及時判斷傷情,明確面部是否有骨折,X線及CT檢查也可作為常用檢查手段。面部血管豐富,檢查是否有大血管的損傷,避免因出血引起休克等。在不影響搶救生命的情況下,力求在24小時內按整形美容外科原則急診修復面部創傷,可明顯減輕傷后瘢痕。在面部外傷中除了擦傷、切割傷、撕脫傷、挫裂傷等以外,還有動物咬傷。與其他損傷不同,動物咬傷后為預防狂犬病,原則上不做Ⅰ期縫合,一般待2周后做Ⅱ期縫合【sup】[3]【/sup】。

徹底清創,面部外傷異物的存留在臨床上很多見,異物尤以玻璃多見,因此在清創縫合前仔細詢問病史,對傷口觸診,了解有無異物存留。有時異物較小難以觸摸到,可行X線檢查,必要時行傷口探查。面部擦傷傷口經常污穢,一定要用生理鹽水跟雙氧水沖洗傷口,預防外傷性粉塵染色,防止預后留有刺花,增加二次修復。同時整個手術過程必須遵循無菌原則與無創原則,無菌原則在整形外科中更為重要,創口感染可直接影響預后效果;無創原則主要體現于手術器械的精細、無張力縫合、術中徹底止血、防止死腔等。操作中避免過度牽拉或不必要的夾持組織,要做到穩、準、輕、快。這樣能很好的減少預后瘢痕增生。

整形外科醫師要提高自己的美學修養,掌握美學知識,及美容整形的理論和技術基礎。面部各器官的優美組合,構成了顏面的結構美、形態美和布局美,一旦遭受外傷,就破壞顏面布局的和諧一致,因此須遵循以鼻梁中線為軸的容貌美的對稱性,根據傷口部位、范圍、程度、形態、周圍組織的情況等,以對稱美的原則,結合靈活性、綜合性進行判斷評價、設計塑造。影響面部協調一致的外傷往往較重,常涉及口腔、眼、耳鼻喉科等專業知識,要統一認識,相互協作,以求達到更加完美的目的。在國外,對處理面部軟組織損傷常常聯合整形外科、口腔頜面外科、耳鼻喉科等多個科室協作進行治療,可獲得良好的術后美容效果【sup】[4]【/sup】。

總之,在處理面部外傷中充分利用整形外科縫合技術可收到很好的美容效果,患者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謝玉娥,袁好軍,李秀蘭,等.面部軟組織損傷的急診美容修復[J].中國全科醫學,2003,6(2):153-154.

2 韋元強,楊建強,莫海龍,等.微創美容技術修復急診面部皮膚軟組織外傷的臨床觀察[J].微創醫學,2006,1(5):363-364.

3 謝曉明,程新德,趙天蘭,等.整形美容外科技術在急診面部外傷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06,15(10):1124-1125.

4 Le BT,Holmegren EP,Holmes JD,et al.Referralpatterns for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trauma in teaching hospitals in the United States[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3,61(5):557.

上一篇:個案護理畢業論文下一篇:內科個案護理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