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患者身份識別制度流程

2023-02-11

它是實施某些管理行為的基礎,是社會再生產過程順利進行的保證。合理的管理體系可以簡化管理過程,提高管理效率。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患者身份識別制度流程》的相關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第一篇:患者身份識別制度流程

患者身份和關鍵流程患者身份識別制度

患者身份識別制度和程序

一、醫務人員在操作(包括各種穿刺、抽血、給藥時)必須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至少同時使用兩種患者識別的方法,不得僅以床號作為識別的依據。

二、入院后由科室護士給患者戴上安全識別卡(手腕帶),填寫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科室、床號、住院號;診療操作過程中醫師、護士須核對以上項目。

三、手術患者:麻醉前手術室護士、麻醉醫師分別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科室、床號、住院號;手術前手術醫師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科室、床號、住院號、手術部位包括左/右側,確認即將采用的術式。

四、新生兒:新生兒出生后由科室護士給新生兒戴上安全識別卡,填寫母親姓名、出生日期、性別、床號、體重;新生兒患者入院后由科室護士給新生兒患者戴上安全識別卡,填寫母親姓名、性別、床號;診療操作過程中,醫師、護士須核對以上項目。

關鍵流程患者識別措施

一、所有急診收治的病人必須佩戴安全識別卡(手腕帶),填寫患者姓名、性別、年齡。急診轉科病人(轉至病房、手術室、ICU),由急診科醫師、護士陪同將病人送至該科室,同時與(病房、手術室、ICU)醫師、護士共同識別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確認無誤后轉至科室根據床位安排情況,重新填全識別卡所有信息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科室、床號、住院號。

二、手術室與病房或ICU的交接,手術后病人回病房后與病區護士共同交接病人的安全識別卡(姓名、性別、年齡、科室、床號、住院號)。以確認病人的準確性。確認無誤后轉至科室根據床位安排情況,重新填全識別卡所有信息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科室、床號、住院號。

三、ICU與普通病房間的病人識別:兩個科室之間的病人轉科必須認真核實患者的安全識別卡(姓名、性別、年齡、科室、床號、住院號)。確認無誤后轉至科室根據床位安排情況,重新填全識別卡所有信息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科室、床號、住院號。

四、產房與病房間的病人識別:進入待產室的孕婦,助產士必須認真核對孕婦安全識別卡(姓名、性別、年齡、科室、床號、住院號),生產后的產婦回病房時助產士必須與病房護士認真進行身份識別核對。

第二篇:患者身份識別核對流程

1. 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準確識別患者身份。護士在標本采集,給藥或輸血等各類診療活動前,必須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應至少同時使用2種患者身份識別方法。

2. 能有效溝通的患者,實行雙向核對法,既除核對床頭卡以外還要求患者自行說出本人姓名,確認無誤后方可執行。

3. 對無法有效溝通的患者,如手術、昏迷、神志不清、無自主能力的重癥患者、新生兒及不同語種或語言交流障礙、無名、兒童、鎮靜期間的患者必須按規定使用“腕帶”標識作為患者身份識別標識;在進行各項診療操作前除了核對床頭卡以外,必須核對腕帶, 識別患者的身份。

4. 在實施任何介入或有創診療活動前, 實施者應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作為最后確定的手段,以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

5. 對新生兒、意識不清、語言溝通障礙等原因無法向醫務人員陳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員陳述患者姓名。

6. 在重癥監護病房、手術室、急診搶救室、新生兒科使用“腕帶”作為患者身份識別標識。

7. 填入腕帶的識別信息必須經兩名醫務人員核對后方可使用,若損壞需更新時,需要經兩人重新核對。

8. 腕帶填寫的信息字跡清晰規范,準確無誤。項目包括:病區、床號、 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等信息

9. "腕帶"原則上佩帶在病人"左手".患者識別制度,患者使用腕帶松緊 適度,皮膚完整無破損

10. 完善并落實護理各關鍵流程(急診、病房、手術室、ICU、產房、 新生兒)的患者識別措施,交接程序與登記制度。

11. 在檢驗、放射、CT、MRI、超聲、放射治療、高壓氧等直接與患者當面接觸的科室都應進行識別患者

12. 定期檢查腕帶使用情況,護理質量控制小組每月督導并有記錄。

第三篇:患者身份識別制度

1 目的

全院所有參與患者服務的人員,在為患者提供服務時均應采用本制度規定的2種身份識別方式核對患者身份,保證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杜絕因身份識別而導致的異常事件。 2 范圍

全院所有參與患者服務的人員,包括但不限于醫療、護理、醫技、藥劑及財務、后勤、餐飲等為患者提供醫療、護理及其他服務的人員。 3 定義

3.1 患者服務:指任何涉及患者干預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治療(如給藥、各種穿刺等)、有創操作(手術、腔鏡等)、任何診斷性操作(各種激發試驗等)、輔助檢查、問診等。

3.2 腕帶:一種方便醫務人員核對患者身份的含有多種信息的識別帶,住院患者腕帶上有便于移動設備識別的二維碼,記錄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齡、、住院日期、各種醫療信息等)。 3.3 操作物:指操作時患者的藥物及治療單、血制品、飲食單、輸血申請單、輸血記錄單、檢驗申請單、檢查申請單、手術通知單等。所有操作物上均有兩種身份識別信息。

3.4 住院號:患者在本院辦理住院手續時,系統自動生成的編號,為本次住院特有,又稱病案號。 4 內容

4.1 所有工作人員在采集患者身份信息時都要嚴格核對患者的有效證件,確保信息準確無誤。 4.2 身份識別信息及方式:同時使用兩種方式識別患者身份,但不包括患者房間號和醫院特定位置。 4.2.1 門診患者使用“姓名”和“出生年月日”兩種身份識別信息,出生年月日各采用yymmdd編碼(如2001年1月1日編碼為20010101);

4.2.2 住院患者使用“姓名”和“住院號”兩種身份識別信息,病室號和床號不能作為患者的身份識別信息。

4.3 患者身份識別時機:在進行診斷性操作、提供治療和其他操作前識別患者身份。 4.3.1 為患者問診、給藥、輸血或使用血制品及采集血液和其他標本前。 4.3.2 為患者實施各種輔助檢查前,發放患者檢查報告前。

4.3.3 臨床進行的所有治療和操作前、侵入性操作前、手術前均要對患者進行身份識別。 4.3.4 患者轉科交接時。

4.3.5 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接送陪檢患者前,膳食科工作人員發放膳食前。

4.3.6 無陪護新生兒出入院身份識別按《無陪護新生兒出入院身份識別流程》執行。

4.3.7 NICU接受患兒母親母乳前。 4.4 身份識別方法:

4.4.1 有移動系統支持:讓患者或家屬自報姓名,同時應用PDA掃描患者腕帶和相應操作物,核對姓名、或姓名、出生日期,進行患者識別。 4.4.2 無移動系統支持或當移動系統出現故障時:

4.4.2.1 門急診患者:讓患者或家屬自報姓名和出生日期,采用刷卡的方式核對診療卡上的患者信息;不能刷卡時,核對門診病歷或治療單上打印的患者姓名及出生日期。

4.4.2.2 住院患者:

4.4.2.2.1 當患者意識清楚、語言表達清晰時:患者或家屬自報姓名,核對腕帶與操作物上

的姓名和。

4.4.2.2.2 患者意識不清或語言表達障礙時,存在兩種情況:

4.4.2.2.2.1 有家屬陪伴時,由患者家屬報患者姓名,核對腕帶與操作物上的姓名及。 4.4.2.2.2.2 無家屬陪伴時,由操作的醫護人員自行核對腕帶與操作物上的姓名和。 4.4.2.2.3 新生兒:母嬰同室新生兒(普通病房的新生兒)身份識別方法同普通住院患者。母嬰分離情況下(包括NICU、PICU、CICU)新生兒出入院應嚴格核對新生兒父母信息,避免抱錯。參照《無陪護新生兒出入院身份識別流程》。

4.4.3 特殊患者身份識別標識方法:確保特殊情形下正確識別患者。

4.4.3.1 身份不明的患者:由接診的醫護人員臨時命名,使用“接診年月日+無名氏+當日逐人順序編號(如20170910無名氏0

1、20170910無名氏02;20171108無名氏0

1、20171108無名氏02))”和ID號(住院患者住院號;門診患者門診號)。

4.4.3.2 急診入手術室或急診入ICU患者,因急需搶救不能當時辦理住院手續時,讓患者或家屬自報姓名和出生年月日,由接診護士用備用腕帶書寫臨時腕帶(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與患者或家屬核對后固定于患者手腕,用于走綠色通道時的身份識別。事后,督促家屬及時補辦住院手續,打印正式腕帶以更換臨時腕帶。

4.4.3.3 人工輔助生殖患者身份識別

4.4.3.3.1 使用指紋識別系統:開啟指紋識別系統,驗證患者夫妻雙方指紋,驗證成功后,驗證患者夫妻雙方結婚證原件,護士對照患者信息書寫腕帶(夫妻雙方姓名、病歷號),與患者核對無誤后給女方佩戴腕帶。

4.4.3.3.2 指紋識別系統故障時,醫護獨立雙核對患者夫妻雙方身份證原件,雙方結婚證原件,

核實身份無誤后,護士對照患者信息書寫腕帶(夫妻雙方姓名、病歷號),與患者核對無誤后給女方佩戴腕帶。

4.4.3.4 新生兒:

4.4.3.4.1 姓名:有出生證明且已取名的新生兒,用自己姓名。尚未辦理出生證明的新生兒用其“母親姓名之子或女”命名。例如,母親姓名為“李思”,新生兒則命名為“李思之子或女”。多胎者用數字排序區別,編碼規則舉例如下:“李思之長子或女”、“李思之次子或女”、“李思之三子或女”,以此類推。

4.4.3.4.2 :產科的新生兒出生后立即建立,此與母親相關聯,產科以外的新生兒按普通住院患者管理。

4.4.3.5 外國人:其名字按照護照上的英文姓名作為患者姓名。 4.5 腕帶管理:

4.5.1 腕帶信息:普通住院患者的腕帶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住院日期、二維碼等。產科新生兒腕帶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別、住院號。急診留觀、急診搶救、門診手術患者的腕帶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等。 4.5.2 腕帶佩戴對象及時機:

4.5.2.1 急診搶救患者:由預檢分診護士與患者或患者家屬核對無誤后予以佩戴在手腕上。 4.5.2.2 急診留觀患者:由留觀室護士與患者或患者家屬核對無誤后予以佩戴在手腕上。 4.5.2.3 門診手術患者:由門診手術室護士與患者或患者委托人核對無誤后,予以佩戴在手腕上。 4.5.2.4 住院患者:由責任護士與患者或患者家屬核對無誤后予以佩戴在手腕上。

4.5.2.5 產科新生兒:新生兒娩出后由助產士與新生兒母親共同確認新生兒的性別后,打印新

生兒腕帶,經雙人核對后,立即為新生兒佩戴在右側腳踝上。剖宮產新生兒娩出后,由助產士填寫并打印腕帶,經助產士和巡回護士雙人共同核對無誤后即刻為新生兒佩戴。

4.5.3 腕帶管理要求:

4.5.3.1 打?。鹤≡夯颊咿k理住院時由住院處工作人員正確核對患者身份信息后打印腕帶并交予患者,告知防止丟失。急救、急診留觀、門診手術患者和網絡癱瘓時:由護士用黑色記號筆(細端)填寫患者腕帶信息,如患者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住院號,字跡端正,嚴禁涂改。

4.5.3.2 佩戴:由護士與患者/家屬或醫護人員核對患者信息無誤后佩戴在手腕或腳踝上,松緊適宜(以容一指為宜),水腫患者觀察腕帶松緊度,發現不適及時更換。特殊情況患者(如嚴重燒傷、過敏患者):把腕帶系在與患者體腔相連的管道上,無管道者固定于患

者上臂衣袖上。母嬰同室的新生兒執行單腕帶,無陪護新生兒執行雙腕帶管理。

4.5.3.3 腕帶遺失或污損時:由發現護士立即手工填寫臨時腕帶與家屬或醫護人員核對無誤后佩戴,后憑入院押金單到住院處重新打印腕帶。

4.5.3.4 腕帶信息錯誤時:如果護理人員在佩戴之前發現腕帶信息錯誤,需要聯系住院處說明錯誤信息,同時讓家屬攜帶有效身份證件返回住院處修訂信息,重新打印腕帶。

4.5.3.5 出院、轉院、死亡:由責任護士為患者摘去腕帶并毀型處理,確?;颊咝畔⒉恍孤?。 4.5.4 患者及家屬教育:

4.5.4.1 告知患者及家屬腕帶佩戴的必要性,不得隨意移除。

4.5.4.2 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醫務人員詢問姓名時,務必清楚應答患者全名。 4.6 監管及改進:

4.6.1 科室監管:各科室負責人要把員工對患者進行有效身份識別作為長期監管的質量項目,使用《患者身份識別規范執行率查檢表》,每月進行常規檢查和個別抽查,并納入科室人員的績效考核。

4.6.2 職能部門監管:醫務部、護理部、質控部等相關部門對各科室有效身份識別制度的落實,使用《患者身份識別規范執行率查檢表》進行常規監管,每季度對落實情況進行數據的收集,并做好數據統計分析,持續改進工作人員正確識別患者身份的效果,保障患者安全。 4.6.3 培訓及改進:護理部根據監管結果對所有員工進行培訓和案例教育,發現不符合要求的行為要及時糾正,必要時給予強化培訓或處罰。

5 相關文件

5.1 《美國醫療機構評審國際聯合委員會醫院評審標準(第六版)》 5.2 《三級婦幼保健院評審標準及實施細則(2016年版)》 6 表單及附件:

6.1 [無陪護新生兒出入院身份識別流程] 6.2 [住院患者身份識別流程] 6.3 [患者身份識別規范執行率查檢表]

第四篇:患者身份識別制度

一、醫務人員在采血、給藥、輸液、輸血、手術及實施各種介入和有創診療前必須至少同時使用兩種以上識別患者的方法。常用標識有:姓名、出生日期、住院號、身份證號、診斷等,不得以床號作為識別標識。

二、

二、建立“腕帶”識別標示卡。目前對手術、昏迷、神志不清、產科新生兒、入住重癥病房及重危病人實施。急診科病人戴綠色腕帶,手術病人戴粉色腕帶,臨床科室的昏迷病人、危重病人、產科新生兒戴紅色腕帶。腕帶佩戴部位皮膚完整,無擦傷、手部血運良好。

三、

三、絕對臥床患者,應有標識在床頭;隔離病人床頭有黃色標志。

四、

四、建立關鍵流程識別措施。急診與病房、與手術室、與ICU之間,手術室(麻醉)與病房、與ICU之間,產房與病房之間病人的轉運有專人負責,并有具體交接記錄文書。住院重?;颊叩结t技科室檢查,由床位醫生陪同,急診科重?;颊叩结t技科室檢查,由急診科護士陪同。

五、

五、在實施手術、介入或其它有創高危診療的操作前,主要操作者及巡回護士應主動與患者(或家屬)溝通,再次確認患者姓名、性別、出生日期、住院號、身份證號、家庭電話等作為識別和確認患者的手段,并將此過程在醫療文件中有所體現。

六、

六、手術前患者的病歷、影像資料、術中特殊用藥、器材等,病區護士與麻醉師(或手術室護士)之間應有交接與驗收,雙方簽字,不允許由患者(或家屬)自帶相關資料到手術室。

七、

七、手術與各種有創高危操作在患者進入手術場所前,對涉及到“左右”、“水平面”、“手指或腳趾”的手術,手術或操作醫師應在手術或操作部位作恰當的標示,例如在手術部位附近用藍色標志筆標上“Yes”(Y),并主動邀請患者(或家屬)參與認定,在術前小結(病程錄)中有記錄。

八、各種有創診療、手術當患者在手術臺上準備接受手術前,要“暫停”確認。手術醫師、麻醉師及巡回護士應對患者的身份(兩種標識)、手術部位、手術方式、關鍵性檢查結果及各種簽字手續履行等情況進行再一次核查,確認無誤后各自應在相關醫療文件上簽字,否則不得實施手術。

第五篇:患者身份識別制度

1、住院患者必須佩帶身份識別腕帶,如有損壞或遺失需補戴,確保腕帶 佩戴完好

2、在為患者進行各種操作、治療、護理、檢查及轉運前,嚴格執行查 對制度,至少同時使用姓名、年齡2項核對患者身份,禁止僅以房間 號或床號作為識別的依據

3、在核對患者姓名時,請患者自己說出姓名;昏迷、語言障礙等無法 溝通的患者請家屬說出患者的姓名,確保核對無誤

4、在各關鍵流程中,均有對患者身份識別的具體措 施和記錄(本規定自2011年7月1日起執行) 附1住院患者身份識別腕帶管理規定

1、為提高醫務人員對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營造一個安全的醫療環境,患者

在住院期間需佩戴身份識別腕帶,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部

2、填寫腕帶信息必須經兩名醫務人員核對后方可使用,若損壞需更新時, 需要經兩人重新核對

3、身份識別腕帶信息包括患者科別、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

4、醫務人員應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帶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保證腕帶的完好

5、確保一人一碗帶唯一對應,是保障正確識別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條件

6、患者出院時,病房護士為患者安全剪斷腕帶,按生活垃圾處理 對床頭卡的使用制度

床頭卡是準確識別病人的有效信息,填寫床頭卡上的內容要字跡清晰、準確。 對護理工作者床頭卡的填寫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病情診斷、入院日期、護理級別及給予的飲食情況,一目了然,更直接、準確的了解病人。 對患者床頭卡的填寫內容破那個包括科主任、科護士長、主管醫生及主管護士,告知患者有需要時能夠更快的找到執行者。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下一篇:化妝品廠衛生管理制度

熱門文章

患者安全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