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庫存管理范文

2023-09-06

庫存管理范文第1篇

庫存是作為今后按預定的目的使用而處于閑置或非生產狀態的物料, 它們是企業內部存在的一種可看見、可稱量和可計算的有形資產和流動資產, 是企業為了保證生產不間斷地、有節奏地進行而在某段時間內所儲備的物資, 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 由于庫存要占用大量資金, 保有庫存當然也存在一定風險。庫存儲備量過大, 會占用企業大量的流動資金、倉庫面積, 增加保管費用;而且物資長期存放, 還會降低物資的使用價值, 造成資產減值甚至報廢, 降低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識別、防范、控制或化解庫存管理風險, 加強庫存管理, 是物資管理以至整個生產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1 庫存管理中存在的風險

那么在庫存管理中存在哪些風險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

(1) 缺貨風險。如果我們對企業生產建設所需物資的需求信息了解得不清楚, 對物資的需求、消耗規律掌握得不準確, 或者采購的時機把握得不恰當等原因, 就不能及時供應生產建設所需物資, 造成缺貨風險, 使企業蒙受停工待料的損失。

(2) 積壓風險。如果我們對物資的需求、消耗規律掌握得不準確, 無計劃、超計劃采購, 造成供大于求的現象;或者需求計劃提報隨意性很大、審核把關不嚴格等, 隨意提報、計劃變更或計劃取消現象時有發生, 最終導致大量積壓庫存;或者設計不嚴肅、不標準, 導致備品配件通用性差, 增加了庫存規模和積壓風險。據有關數據統計, 現有庫存積壓物資中, 有70%是因計劃不準、設計變更造成。

積壓物資如果不能及時盤活, 就會占用有限的儲備資金, 減慢企業的資金流動速度、庫存周轉、庫存結構, 增加企業庫存規模, 甚至造成積壓物資的減值、報廢, 導致企業資產的浪費。

(3) 質量風險。如果我們在物資入庫時質量把關不嚴, 將不合格產品放入庫房, 或者保管、保養不善, 致使庫存物資銹蝕、霉爛、變質、失效等, 影響物資的質量狀況和正常使用, 就不能保證物資的安全供應, 造成質量風險。

2庫存管理風險的防控措施

2.1 加強對物資需求計劃的監管

需求的準確與否是進行科學理性采購的基礎, 強化需求計劃的監管, 既是規范物資采購的需要, 又是從根本上消除積壓物資的需要。因此我們要不斷提高需求計劃的準確性、及時性和標準化程度, 防止供大于求、需求錯誤、需求不理性科學現象發生。

(1) 強化需求規律分析。物資供應部門要加強與設計、生產、用戶等單位的溝通協調, 貼近現場, 提前介入需求形成過程, 對接物資需求計劃, 做到施工方案、施工進度、施工需求等因素心中有數, 從而準確把握生產進度、物資需求、采購供應等情況, 合理確定出重要物資的采購計劃。還可以運用數據統計工具, 分析歷史消耗數據, 掌握物資需求規律, 提高對物資需求的預測和把握能力, 增強計劃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嚴肅性, 減少計劃變更、設計變更, 防止產生新的積壓。

(2) 全面落實庫存資金占用責任主體調整工作。要把庫存資金占用的責任分解落實到需求計劃提報單位以及生產、技術等需求計劃審核管理部門, 建立起權責匹配、責任清晰的庫存管理機制, 進一步提高需求計劃的準確率和及時性, 從源頭上控制庫存規模的增長和積壓物資的產生, 減少資金占用。

(3) 推進物資需求標準化。努力發揮物資采購專家隊伍作用, 引導用戶需求形成, 物資供應部門、工程、技術、機動、設計等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 對用途相近、功能差別不大的物資品種建議其進行整合, 統一物資的技術規范和采購要求, 減少個性化需求和非標產品, 提高備品配件的通用性。

(4) 大力推進積壓物資的改代利用。物資供應部門要主動與生產、機動、設計部門和使用單位結合, 強化庫存物資平衡力度, 爭取在施工設計及產品設計時采取因材設計、改制代用、降級使用等方式, 最大限度盤活存量資產。另外要研究制訂改代利用的激勵政策, 充分調動物資使用單位和需求管理部門的積極性。

(5) 加強需求計劃核銷。計劃人員要及時核銷需求計劃, 對庫存物資必須做到“3個明確”:明確使用方向;明確庫存數量;明確使用時間。根據掌握的物資需求、到貨、入庫情況和物資庫存情況, 及時督促需求單位領用, 防止產生物資積壓。

(6) 強化需求計劃考核。將需求計劃考核納入企業經濟責任制考核范圍, 建立對需求計劃提報和審核的硬約束, 全面落實庫存資金占用責任主體調整工作, 加大對需求計劃準確率、及時率和標準化情況的考核力度, 進一步提高需求計劃的準確率和及時性。

2.2 合理儲備各類物資, 防范缺貨風險。

物資供應部門要研究制定各類物資尤其是重要物資的儲備定額, 為科學編制采購計劃、確定物資采購數量、訂貨批量和進貨時間提供依據。同時, 結合供應市場變化趨勢, 合理儲備一定數量的庫存物資。例如:對影響生產的重要物資、關鍵設備要充足儲備;對生產中的次要物資、可替代物資, 要減少儲備量。對資源短缺、供應緊張的物資要提高儲備量;對供應充裕的物資要降低儲備量。對常用、通用物資可適當提高儲備量;對非標準物資要慎重儲備。

2.3 強化各環節的質量控制, 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庫房

(1) 要調整物資供應工作價值取向。物資供應必須牢固樹立質量意識, 把安全供應放在企業物資供應的第一位。從需求產生到物資采購和使用的全過程, 都要把好物資質量關。

(2) 對供應商管理必須到位。牢牢抓住供應商管理不放松, 堅持供應商準入時的現場考察、簽約前的風險評估、合同執行中的過程控制和供應商動態量化考核、不良表現供應商處理通報的“四位一體”聯動機制, 將第一道關口由把不合格產品拒之門外前移到把不合格供應商拒之門外, 筑起防范物資質量風險的堅固城墻。

(3) 要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完善物資質量檢驗標準。不斷制定、修訂、完善物資采購供應質量管理辦法、規定, 明確從需求計劃提報、采購計劃編制、供應商選擇、買賣合同簽訂與履行、物資接運與裝卸、物資入庫檢驗與驗收、物資保管保養、物資出庫發放、質量跟蹤與反饋、物資質量問題處理等關鍵環節的質量管理內容、職責和標準, 確保每一環節的質量控制效果。

(4) 實施駐廠監造, 嚴格物資檢驗。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確定重要物資目錄, 對目錄中的物資, 采購時提前制訂質量控制計劃, 派專人進行巡視、巡檢和駐廠監造, 確保制造質量。

對到貨物資嚴格按產品質量標準和驗收相關規定實施入庫前的質量檢驗, 必檢物資要100%送檢, 做到入庫物資三證齊全、質量合格。堅決把有質量問題的物資拒絕在庫房大門之外, 不能因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造成積壓。

(5) 控制供應商外委業務。加強對供應商原材料和外購件、外協件的采購監管, 在合同中明確外購、外協的物資范圍和供貨渠道, 將配套制造廠的供貨質量和售后服務納入對主要供應商的考核。

2.4 強化儲備管理, 保障庫存物資的質量

對庫存物資要按照倉儲管理辦法存放、保管、保養, 堆碼時應注意物資進庫的先后次序, 堅持“先進先發”的原則;對有儲存期限的物資 (按物資技術保管規程規定的儲存期限) 料卡上應標明儲存期限, 臨近儲存期的物資應提前一個月向業務主管部門反映, 從速處理;對超儲進貨、“一年以上物資”重新進貨要拒收。不能因保管原因造成庫存物資過期失效、損壞、變質、霉爛、銹蝕和過期, 影響物資的發出和使用。

2.5 要把積壓物資責任追究制度落實到位

要對積壓物資尤其要對新增積壓物資開展效能監察, 對因計劃提報不準、不及時或無計劃采購形成積壓的, 要查清原因, 追究責任。建立起積壓物資成因分析、責任追究和公開通報機制, 并列入業務公開范圍重點推進, 進一步增強需求提報單位和審核管理部門的責任感和工作主動性。

3 結語

建立庫存共享機制。在堅持“歸口管理、集中采購、統一儲備、統一結算”的物資管理體制的前提下, 建立起庫存共享機制, 打破單位界限, 減少重復儲備和資產浪費。對通用、常用物資實施企業集中儲備, 成立專業配送中心, 加強配送工具和隊伍, 擴大配送范圍, 加快配送速度, 以最快的速度滿足用戶需求。

摘要:庫存要占用大量資金, 保有庫存當然也存在一定風險。庫存儲備量過大, 會占用企業大量的流動資金、倉庫面積, 增加保管費用;而且物資長期存放, 還會降低物資的使用價值, 造成資產減值甚至報廢, 降低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識別、防范、控制或化解庫存管理風險, 加強庫存管理, 是物資管理以至整個生產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庫存管理范文第2篇

關鍵詞:盈余管理;手段;文獻總結

盈余管理對于企業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項目,這直接關系到企業經營效率通過管理的手段能否更全面地反映企業業績。盈余管理手段更是盈余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盈余管理手段在現代經營管理中為更多的管理者接受并且運用。

一、文獻概述

盈余管理國內外研究,2000年王學軍和肖華發表的《盈余管理研究回顧及其對會計準則建設的啟示》一文支持了哈利和詹姆斯(1999)的觀點,他們認為盈余管理發生在管理當局運用職業判斷編制財務報告和通過構建經濟交易以變更財務報告時,旨在誤導那些以公司的經濟業績為基礎的利益相關者的決策或者影響那些以會計報告數字為基礎的契約的后果。

在盈余管理手段研究方面,葉建芳和周蘭等(2009)指出公司實現盈余管理的會計手段主要是利用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進行的。這類盈余管理手段通常只影響不涉及現金流量的應計項目(應計項目是權責發生制的結果,并不影響現金流量),又稱為應計項目管理。

盈余管理手段主要有:債轉股、股票交易、減少酌量性費用開支、資產處置和關聯方交易。

債轉股研究中,劉燕(2007)、朱熙(2010)聲稱債務重組會計準則并沒有對債權人利益有效保護,反而成為了企業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將未來應付利息計入重組后債務的賬面價值,虛增了債權人在債務重組中實際獲得的利益卻沒有反映其中的損失。

楊旭東、莫小鵬(2006)通過實證研究,新配股政策出臺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將配股作為應用最廣泛的新手段。因為配股可以為企業增加新的現金流入,卻不用現金流出。申慧慧、黃張凱、吳聯生(2009)對股權分置改革在盈余管理中影響研究發現,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存在顯著差異。這個研究成果成為股票交易手段的代表。

減少酌量性費用開支首推周鐵、羅燕雯(2006)發現應計項目的操作在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中相關性有偏差。

王建新(2007)研究資產處置手段是發現,現行準則實施以后,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來操縱利潤越來越難。

鄭國堅(2009)、陳冬華(2009)都對關聯方交易這一傳統的盈余管理手段做了研究,基于角度不同,但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鄭國堅(2009)關聯方交易是對會計盈余質量是有害的,陳冬華(2009)確認為關聯交易對未來應與實證研究和理論分析是有益處的。

二、對于文獻的總結與思考

對上面的國內外的經典著作關于盈余管理手段的闡述,可以了解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和盈余管理手段的主要內容。我國盈余管理研究從一般研究方法上來看主要是實證的研究方法,規范性的研究比較上,從對盈余管理信息挖掘上來講相對于國外的盈余管理研究來講理論觀點創新上是比較少的。多是以國外已有的一些盈余管理的觀點稍有向前一點的發展,而這樣的發展一般來說是以以往的一些經典結論在新的環境下是否成立,或者成立有能發生怎樣的重要作用為行文的一般性思路,而收集的數據主要是依靠中國資本市場為其數據來源的。這樣的研究實際上是用國外的理論為內核,套用中國資本市場為外衣。正是基于這樣的研究,實證研究就要考慮到一些在以中國資本市場為研究數據的特殊問題。中國的資本市場相比西方國家起步比較晚,但是發展卻很迅速,但是資本市場的規范性卻沒有像美國這樣的老牌資本市場的成熟性。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制度的不斷變革使得研究的前后一致性可比性受到極大的挑戰,如2006年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2006》,這些就會給盈余管理的手段就帶來了變化。

盈余管理文獻的總結中可以看出,中國資本市場的盈余管理還不是很成熟,這個問題值得思考。在對已有的盈余管理的文獻整理中發現,數據來源的年份的樣本數是比較少的,通常只有幾年的數據,而國外的研究甚至用到了幾十年的數據進行論證和驗證。2006年對于中國資本市場的實證研究是一個斷點,所以學者們通常是用的2006年以前或者2006年以后的數據分別作為樣本,或者將兩本份的數據分為兩組,分別進行研究。2008年內控指引的推出,對于盈余管理手段的革新起到了推動作用,對管理者盈余管理的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盈余管理手段在基于制度等因素的變化下也會產生變革,原有的盈余管理的手段在法律制度的基礎上不能施行了,原有的盈余管理手段雖然可以施行但是在技術方法上有了新的改變,新的盈余管理手段的產生等。

參考文獻:

1、陳冬華.論盈余管理實證研究應去道德化[J].會計研究,2009(3).

2、張丹,陳纖.金發科技股權激勵計劃實施前后的盈余管理分析[J].財務與會計,2010(2).

3、鄭國堅.基于效率觀和掏空觀的關聯交易與盈余質量關系研究[J].會計研究,2009(10).

4、葉建芳,周蘭,李丹蒙,郭琳.管理層動機、會計政策選擇與盈余管理[J].會計研究,2009(3).

5、申慧慧,黃張凱,吳聯生.股權分置改革的盈余質量效應[J].會計研究,2009(2).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

庫存管理范文第3篇

班級是教師和學生開展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班主任是一個班集體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小學班主任更是一個復合性角色,當孩子們需要關心愛護時,班主任應該是一位慈母,給予他們細心的體貼和溫暖;當孩子們有了缺點,班主任又該是一位嚴師,嚴肅地指出他的不足,并幫助他限期改正。我認為班主任工作是一項既艱巨而又辛苦的工作。說其艱巨,是指學生的成長,發展以至能否成為合格人才,班主任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說其辛苦,是指每天除了對學生的學習負責以外,還要關心他們的身體、紀律、衛生、安全以及心理健康等情況。為使一個班形成積極向上的集體,學生能成為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我十分注重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調動班干部的職能作用和模范帶頭作用。

創設有利于自主管理的氛圍,培養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使學校的規章制度,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班風。及時教育和培養有責任心、能力強、可以信任的,并且有一定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學生干部,對他們進行不同的分工。

二、培養“特殊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阻礙其進步的心理因素。

1、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讓每個學生都抬頭來走路。”這就是要使每個人都看到自身的力量、價值、對未來都有希望,充滿信心。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學生進步的動力,特殊生往往缺乏這種心理。如:犯過錯誤或經常受到批評的學生都有一種態心理,認為別人瞧不起自己,即使自己盡力做了好事,別人也不會說自己好,因而存在“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像這種學生我班上就有好幾個,那么,在學習上我就放低要求,只要他能盡力去完成就行了,對行為方面就要認真觀察,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一點苗頭,就給予表揚,倍加愛撫和扶植,這樣他們得到了老師的尊重、信任和支持,從而迸出改過自新、奮發向上的決心和力量。

2、發動學生,統一教育思想。各方面教育影響要協調一致,并連續持久地堅持,就構成了教育特殊生的良好環境、促進他們轉化的重要條件。具體方法:①教育全體同學關心幫助他們。例如:教學中建立“一加一”學習小組,把一個差生搭配給一個各方面較進步的中等生或優生,讓他(她)幫助督促、檢查、輔導學習。②班主任經常與科任老師聯系,交換意見共同商量對策和方法;③與家庭、校外教育機構取得聯系,互相配合,讓他們處處有人管教,關心和幫助。這樣充分發動一切可發動的因素,就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尊重雙差生,注重雙差生的行為轉化工作。

雙差生就是學習差、品德也差的學生,他們往往上課不專心,不遵守紀律和小學生規則,與同學不合作,不聽老師父母的話,這些學生最難教育,最容易引起學校、家長的關注,但是,我認為差生也是可以進步的,只不過比其他學生進步慢一些罷了,他們的行為需要長期教育才能矯正。作為一位班主任,我們要足夠尊重每一位學生,對他們既要嚴格要求,又要以慈母般的愛去關心他們,愛護他們,正確對待他們的弱點,過失和錯誤,切忌冷淡,厭惡和嘲笑,要對問題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仔細分析,然后采用相應的方法進行教育。除此之外,我們還請好生,班干部“手拉手”幫助教育,力求發現雙差生的閃光點報告老師,表揚鼓勵他們。作為一位班主任,平時更要貼近這些學生;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找他們談心,努力了解每個雙差生的內心世界,用愛的情感去感化滋潤學生的心田,逐漸消除他們不良的心理狀況,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再差的學生也有長處,班主任要注意觀察、了解,及時地撲捉他們的閃光點,進行鼓勵、表揚,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價值,抹掉心中自卑的陰影。并且,在各種集體活動中要讓他們利用自己的長處為班集體做出貢獻,從而,使他們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增強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在家中的表現、交朋結友的情況等等,對于班級管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許多學生在學校里,迫于各種規章制度的約束,很少暴露自己的缺點,但是在家里,卻毫不掩飾。班主任如果能夠掌握學生的這些情況,工作中對癥下藥,效果是非常好的。首先,要讓家長走出思想誤區:老師找家長就是想“治”學生,使他們明白:老師的出發點和家長是相同的,都是希望學生克服缺點、健康成長,這樣,家長才能與班主任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其次,對任何家長都不能有偏見。學生有先進與落后、積極與消極之分,有的班主任因此會對家長產生偏見,這是很不對的。學生錯,并不意味著家長錯;學生落后,并不說明家長落后,因此班主任見到這些家長時一定要態度端正,心平氣和,讓家長理解老師的苦衷,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再次,在與家長的交往中,要避免沾染當今社會上的不良習氣,而影響班級管理中的公正、公平和公開原則,否則,會使家長這個班級工作的“助推器”變成“絆腳石”。對那些特殊生我經常進行家訪,及時與家長聯系,指點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與途徑。經過幾年多感化教育,行為薄弱生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轉變,在他們的心里基本形成集體榮譽感。

四、教師努力做到言行一致,成為每一位學生的表率。

教師的言行對低年級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至關重要,它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老師自己必須先做到。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作,班主任對創設良好的班集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學校里,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開展的教育活動最多,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在學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范。(班級管理 )我作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實踐中,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帶頭做到;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人格,從不挖苦諷刺他們;教育他們熱愛勞動,我每天早上和學生一塊打掃環境衛生和教室清潔衛生;教育學生搞好團結,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師搞好團結;和學生交知心朋友;在學習上,要求學生書寫認真工整,我在板書時首先做到書寫規范認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一份耕耘,一分收獲,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本班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良好的班風和學習風氣逐步養成,她們都能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凝聚著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學生的整體素質也在不斷提高。

庫存管理范文第4篇

姓名:鄭洋洋

學號:5400211320

班級:工商管理112

摘要

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以人為主導,利用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通信設備以及其他辦公設備,進行信息的收集、傳輸、加工、儲存、更新、拓展和維護的系統。管理信息系統作為一種信息管理的新手段,在強調信息和管理的現代企業中受到普遍的重視,在現代社會中也越來越得到普及?,F代企業的競爭也開始逐漸實現信息管理和戰略管理的融合,管理信息系統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日益明顯和重要,管理信息系統當然成為企業參與競爭的制高點之一。

關鍵詞:管理信息系統、現代企業管理

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經歷了從事務處理到管理控制再到輔助決策的演進,其產生和發展是管理現代化的集中體現,也是信息技術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應用的集中體現。管理信息系統能夠在現代化管理環境下得到重視的關鍵在于其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和價值體現。

1,實現了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

隨著生產現代化和管理信息化的發展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資源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與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并稱為企業的三大資源,企業對于信息資源的利用直接關系到企業效益的提升和在市場競爭中的成敗。

與傳統企業重視生產和制造不同,管理信息系統的出現和應用,把現代企業的管理目光轉移到信息上來,改變了企業對信息資源管理混亂、不重視的情況,實現了管理信息化的思想轉變。管理信息系統應用之后,企業在信息的收集和數據的處理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個標準化的流程,使得企業的對信息資源的把握和應用有了相對完善的手段,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有了明顯的提升,為企業帶來了新的效益空間,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

2,有助于管理和和決策的科學化

傳統管理環境下的決策主要由領導者和決策者根據經驗和直覺做出,呈現出經驗主義的明顯特征,決策原則中的預測性原則和科學性原則很難在管理和決策的過程中得到貫徹和實現,管理和決策的信度與效度都大打折扣。隨著現代企業管理環境和管理目標的變化,對管理決策科學性與預測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管理信息系統的出現和應用有助于實現現代管理環境下企業管理決策的要求。

管理信息系統是一門交叉性和綜合性的學科,涉及統計學、運籌學、管理學、仿真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多個學科的內容。也正是因為這些學科的交叉和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得以在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通過運用統計學等具體量化的方法實現企業在信息化環境下的對管理決策的預測性和科學性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手段。也就實現了管理信息系統輔助決策的重要功能。

3,輔助進行管理控制

在管理信息系統的輔助決策功能被發現之前,管理控制就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即便是現在,管理信息系統在輔助管理人員進行管理控制上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管理控制是指管理者在通過對計劃執行中的逆向信息流的分析的基礎上對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分析,以對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控制和調整。通過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管理控制的職能得到了強化,在管理信息系統的條件下,信息的有效傳遞使計劃執行中的逆向信息流能夠更加準確迅速到達管理者手中,管理控制的時間得以控制,能夠更加及時地實行計劃執行的實時控制,有利于提高計劃執行的效率。同時,管理信息系統對于數據的自動處理也使得管理者將更多的時間從中抽出進行更有價值的增值管理活動。

4,推動組織結構扁平化改造

扁平化組織是大多數現代企業管理者追求的目標。在傳統企業組織的管理架構中,多以“金字塔”型結構為主,有著較多的管理層級,信息流在傳遞過程中節點過多,傳遞緩慢,信息失真的情況普遍,管理者接收到的信息與企業組織的真實情況有所出入,所作決策必然產生偏差。久而久之,容易造成組織運行效率低下,管理體制和組織結構僵化,失去活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將被削弱、蠶食。

管理信息系統的出現,將改變這一現實情況。管理信息系統將取代一些不必要的人工崗位,減少組織管理層級,實現組織結構的扁平化改造。在扁平化組織的條件下,信息溝通流暢,信息的傳遞速度和真實性得到了極大的保證,管理者所做的決策更加切合企業組織的實際情況,有利于推動企業運行效率的提升。同時,扁平化組織下保持著非結構化的靈活的組織架構和權力體制,保有合理的管理跨度,組織邊界逐步擴展且越來越模糊,最終將推動企業組織向無邊界組織發展。

5,推動企業業務流程再造

管理信息系統條件下,企業的管理不再局限于企業內部,外部資源的管理得以加強,改變了傳統條件下企業各自為政的狀態,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得到了加強。最明顯的表現在供應鏈上和電子商務的發展。

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的條件下,出現了一系列的供應鏈流程再造活動,諸如供應商管理庫存等新的形式開始出現,供應鏈上下游各企業間開始共同努力降低供應鏈上的成本,實現了企業內外部效益的共同增長。

無獨有偶,電子商務在信息技術和管理信息系統的共同推動下呈現著蓬勃發展的勢頭,各方企業也開始通過線上方式進行業務的拓展和業務流程再造,為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建立了一座新的臺階。

6,新的企業管理制度和新的企業文化的形成

管理信息系統條件下,企業的組織架構調整必然要求企業組織調整企業管理制度以與新的企業管理架構相適應。更重要的是,在新的企業組織管理制度下,需要在組織內部形成新的企業文化氛圍。企業文化本身作為一個精神領域的概念,其產生和發展受到物質條件的制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應用以后,企業的整個運作方式得以改變,企業文化必然隨之有了新的發展?,F代化企業組織的管理應當貫徹現代管理思想。管理信息系統條件下的企業組織要求員工改變傳統管理條件下的專業化分工的思想,培養系統性的思維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管理信息系統來為企業組織的目標服務。

7,降低企業的人力和信息成本

前邊談到,管理信息系統的引入,企業組織架構呈現扁平化的趨勢,管理層級的減少必然帶來人員的精簡,加之管理信息系統本身能夠替代不少人工工作,這就使得企業能夠合理地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企業效率。同時,由于管理信息系統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其對信息的采集和處理能力是又快又準,企業對信息的把握能力增強,相應地就是信息成本的降低。

結語

管理信息系統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這一以信息為核心系統性的工程能夠有效地提升企業組織的運作效率,在企業組織核心競爭力的塑造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上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大有可為。

庫存管理范文第5篇

專業銷售愛問共享資料積分帳號 價格公道合理 聯系QQ1747-886

32http://whx0910.taobao.com

第十章 配送中心績效管理

1、配送中心績效評價內容有那些?

答:

(1)配送中心財務方面:包括配送成本、配送業務量、配送業務營業收入、配送利潤水平及利潤趨勢的評價等。

(2)配送中心技術方面:包括配送中心業務流程的評價、配送中心設施設備的配置及運行的評價等。

(3)配送中心資源方面:包括能源利用率、原材料利用率、回收率及資源對環境的影響情況等。

2、物流績效倍增系統(PAC)的核心是什么?運作程序? 答:

績效、分析與檢查、管理。

(1)收集日常物流配送工作各項數據資料,確定各項作業耗費的生產工時

(2)分析各物流工作崗位的績效損失原因

(3)根據科學方法來確定每個物流配送工作崗位的標準工時

(4)測算物流績效的損失狀況

(5)消除物流績效損失

3、配送中心作業績效評價指標怎樣選擇 ?

(1)設施空間利用率

(2)人員作業效率

(3)設備利用率

(4)物品、訂單效率

(5)作業規劃管理能力

(6)時間效益率

(7)成本率

上一篇:有線通信論文下一篇:采購管理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