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道德修養范文

2023-10-09

道德修養范文第1篇

摘要: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推崇以禮待人,極重視名節和德行?!蹲髠鳌分杏涊d:“德,國家之基也?!笨鬃拥木铀枷胧侨寮依硐氲赖碌墓鍖?,內容極為豐富。對于當前領導干部道德修養存在的問題,研究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孔子君子思想正當時,可謂吸收其優秀思想精華,強化領導干部道德思想價值取向。

關鍵詞:孔子;君子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產主義道德

一、孔子君子思想的內涵

孔子的“君子”一詞主要包括兩種含義:一是指品德崇高的人;二是指社會地位崇高的人。同時,君子還是理想品德的典范,理想品德的最高境界稱之為“圣人”,具有上乘品德的人稱之為“君子”。在《論語》中,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盵1]31指出“仁”“智”“勇”是君子人格構成的三要素。

(一)仁??鬃泳铀枷霕嫵梢刂械淖詈诵牡囊鼐褪恰叭省?。人的精神原動力都離不開“仁”。子曰:“仁者,人也?!币蔀榈赖乱饬x上理想的人除了具備了一般人的外形之外,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后天道德修養。在《論語》中,孔子對“仁”多次闡釋,其中“愛人”是關鍵?!胺t問仁。子曰:‘愛人’”??鬃用鞔_把“仁”解釋成“愛人”,要求人要承擔相應的道德責任?!凹核挥?,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1]109??梢?,道德責任便是“仁”的精髓之所在。要達到“愛人”的這種境界,首先在社會交往中要把他人利益、社會利益放在首位,展現出坦蕩豁達的君子風度,做到“君子無所爭”,達到“人不知而不慍”。要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讓自己言行合禮,從而把仁的精神體現出來。其次是要“敬人”。仲弓問仁,答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睂τ谌绾螌崿F“仁”,孔子認為要以“敬人”為準則。

(二)知?!爸蓖ā爸恰?,在文字極為精儉的《論語》中,它總共出現了六十二次,基本每一章都有涉及到“知”,其重要程度可見一斑?!爸边@一概念,在《論語》中的涵義主要有兩種:第一,意為知道、理解、認識,這也是最基本的定位,如“溫故而知新”,“告諸往而知來者”,“聞一以知十”。[1]23第二,意為聰明、有智慧、識利害、明事理,更深層次討論就是明是非、辨善惡。如“知者不惑”??鬃泳铀枷胫械摹爸庇^點,主要是討論后者,認識理解自然科學的“知”,并不是它強調的重點。[2]子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薄爸卟皇?,亦不失言?!本哂写笾腔鄣娜四軌蛏羁陶J識到,“仁”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從而讓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公德,做到“不失人,不失言?!?/p>

(三)勇?!坝隆笔潜磉_了當時社會需求的一種道德觀念,它是構成孔子君子思想崇高德性的三大要素之一。那么,什么是“勇”呢?子曰:“勇者不懼”。也就是說真正勇敢的人有堅強的意志品格,在改造社會和自然的過程中面對各種困難時,都無畏無懼?!叭收弑赜杏??!笔钦f“勇”不是凡夫俗子的血氣之勇,也不是見利忘義的匹夫之勇,它是以仁愛為基礎,仁愛者必有勇,仁是勇的力量源泉?!爸臼咳嗜?,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比收卟粫澤滤?,而是為了實現正義而見義勇為,甚至舍生忘死?!叭省笔恰坝隆钡钠瘘c和歸宿。[3]

二、當前我國領導干部道德修養存在的問題

(一)不修政治品德。政治品德是統帥干部實踐活動的靈魂之所在,是培養領導干部道德修養的關鍵。近些年,我們極少數的領導干部淡漠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對科學理論不學習不研究;有的動搖了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是非不辨,立場搖擺;有的脫離了黨的群眾路線隊伍,只想著如何為自己謀私利;有的對黨的方針政策和中央的重大決定采取陽奉陰違的態度,表面上支持暗地里卻不執行;有的面臨一時的挫折矛盾悲觀失望,意志低沉,甚至迷戀風水、相信鬼神,企圖在封建迷信中找到精神寄托,等等。這些都是不修政治品德的表現。如河北高邑縣領導曾在風水大師的指點下,高價買回一架報廢戰斗機堵路,寓意仕途光明,被網友稱為“最牛丁字路口”。

(二)不講職業道德。在其位,謀其職。敢于對自己工作負責的精神是領導干部道德培養的基本要求和核心內容。有些領導干部在工作中自由散漫,平庸無為,對民眾的訴求無動于衷,對上級的決策執行緩慢;有些在工作中遇到問題膽小謹慎,明哲保身,出了事故費盡心思捂蓋子,卸責任;還有的貪得無厭,欲壑難填,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謀取私利,大搞錢權交易。領導干部不管是平庸散漫不干事,還是以權謀私干壞事,都是不講職業道德的體現。如河南封丘原縣委書記李某,在任期間受賄1500多次,受賄人民幣高達1300萬,被群眾戲稱為打破了吉尼斯紀錄的受賄次數最多的貪官。

(三)不顧社會公德。社會公德是規范人民群眾行為最起碼的道德要求,領導干部要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首先就要遵守社會公德。但是我們有的領導干部位尊則驕,對群眾趾高氣揚,動輒爆出口給臉色;有的花公家的錢不心疼,大吃大喝,鋪張浪費;有的熱衷于互相開格調低下的所謂玩笑,互相發送不堪入目的黃色短信;有的特權思想大于法律法規,以權壓人,公開和執法者發生沖突等等,這都是對社會公德的藐視。

(四)不思家庭美德。家庭美德屬于家庭道德范疇,是維系家庭和諧融洽的關鍵。領導干部道德修養水平不僅體現在工作中和社會生活中,也體現在家庭生活中。一些領導干部認為,父母吃得飽穿得暖就行,不在乎父母的心理健康,長期忙于工作不回家看望父母;有的不關心子女的健康成長,對孩子吸毒等一些為非作歹的行為聽之任之,對孩子借用自己權力聚斂錢財的行為也不聞不問,甚至默許支持;有的不講鄰里團結,不謙讓文明,影響社會安定;有的對家庭不負責,對配偶不忠貞,甚至公然帶著“二奶”、“三奶”出入公共場所,互相攀比炫耀。據相關統計,95%“落馬”的貪官都有“情婦”。

三、借鑒孔子君子思想,強化領導干部道德思想價值取向

(一)孔子的君子思想是領導干部道德修養的基礎。如今提倡的孔子的君子思想,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升華。做人要君子,作為領導干部更加要具有君子風范。

1.為仁由己:培養領導干部的主觀自覺性?!叭省笔蔷铀枷氲暮诵?,是做人的本質??v觀中國歷屆朝代,為官者的個人修養和從政道德密不可分。仁的實施就是為官者達成自我凈化,實現克己復禮,從而天下歸順。所以加強當代官員的道德培養,首先要強調其發揮主觀自覺性。要真正認識到“仁”的施行,是做人之本,更是為官從政之本。當領導干部面對各種誘惑考驗時,只有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順利前行;只有自覺加強道德修養的領導干部才能夠抵制住誘惑,保持身正、身凈。如果放松了自己的道德修養,就會墮入到腐敗的深淵。所以領導干部必須從源頭預防腐敗,加強自身免疫力,加強對自己的道德修養和道德要求的培養。

2.知者利仁:培育領導干部的行為準則?!爸笔菫椤叭省狈盏?,是實現仁德的工具。我們有的領導干部在實踐工作中,有時往往急功近利,過于注重智力的大小、知識的多少,只看到短期的眼前利益,而沒有考慮到長遠的宏大利益,其實這是缺乏智慧的表現。[4]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比娜鉃榘傩辗崭冻?,那么就是“智”了。所以我們的領導干部要實現“知”,就是要給全體人民群眾提更加便利和優質的社會公共服務。一方面我們的領導干部必須要加強自身業務知識的學習,努力提高專業水平;另一方面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在實際工作中體現出來。

3.勇者不懼:培育領導干部的責任品質。領導干部代表政府的形象來分配社會公共資源,無論權力大小,職務高低,行使公共權力首先要從公德、公利出發。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辈⒉皇钦f領導干部一定要清貧,而是應帶頭廉潔修身,堅守好自己的崗位,避免走上人生的邪路?!叭省笔恰坝隆钡某霭l點和歸宿,領導干部要做到心懷仁愛之心,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工作,這樣才會敢于承擔公共責任,追求社會和諧穩定。

(二)領導干部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領導干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過程中,工作效果好不好,判斷標準就在于有沒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蘊含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讓孔子的君子文化直接嫁接并且開出新花,激發君子文化思想活力,而且包含了六十年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經驗,還吸收了世界文明成果,從而在全社會形成廣泛思想共識,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適應。

對領導干部來說,有沒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看有沒有在黨和人民的事業中發揮先進和模范的作用,在面對各種考驗時有沒有堅定立場、不受誘惑,在立身處世上追求高尚、摒棄腐朽。在全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領導干部中培育和弘揚先進的道德觀,需要強化自身道德修養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解決實際問題。

(三)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要把共產主義道德作為最高追求。我們的領導干部,思想追求應當要比一般人更高尚、更先進,這首先就表現為具有共產主義道德。共產主義道德從實現共產主義事業的社會道德理想出發,堅持社會整體利益,在保障社會整體利益的前提下,實現個人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結合;二者發生矛盾時,自覺無條件地使個人利益服從社會整體利益。共產主義道德要求領導干部要公而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現在我們的社會物質生活資料雖然還沒有達到“按需”分配的水平,也不可能在全社會都形成共產主義思想道德情操,但是道德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超前性,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可以產生有益于社會生活的、更加有序和先進的道德觀念。中國古代就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理念,成為許多仁人志士遵守的道德規范。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愛民如子的周恩來、無私奉獻的焦裕祿、一輩子做好事的雷鋒等等,一大批楷模人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主義道德價值,努力提高了全社會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

領導干部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用最高層次的共產主義道德規范約束自己?!靶貞压伯a主義偉大理想”,是領導干部應具備的最重要的道德素養。領導干部要始終牢記權力來自于人民群眾,行使權力的目的是為人民謀福利。只有把畢生追求融入到為黨和人民事業的不懈奮斗中,才能在復雜的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為人民掌好權、執好政、辦好事。

參考文獻:

[1]論語[M].諸子集成影印本.上海:上海書店,1986.

[2]丁小艷.試論儒家道德修養理論及其當代價值[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11-15.

[3]王琪,孫學強.孔子修身觀的現代啟示[J].山東社會科學,2000(6):83-86.

[4]張金桃.儒家修身觀及其現代意義[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5):324-328.

責任編輯:秦小珊

道德修養范文第2篇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市場經濟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修養及途徑

校: 姓 名:

準考證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訓地點:

論文評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評 閱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

市場經濟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修養及途徑

關鍵詞:市場經濟;高校教師;教書育人;職業道德修養;師德;建設 摘 要: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伴隨著國家的進步與發展,我國進入了一個知識經濟迅猛發展、信息社會知識爆炸的時代。面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如果沒有一個科學的發展理念統攬全局的話,就會制約我們的進步、阻礙我們的發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要條件,也是我國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前提,更是我國經濟振興與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思想觀念多元化、經濟利益全球化的當今社會,社會環境氛圍濃厚,人際交往關系復雜。如果沒有一個先進的主導意識思想統帥全局的話,必將造成人們思想的混亂,行為的失范,生活的脫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增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如何加強教師這個特殊職業的職業道德修養,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根據高等教育階段的教學目的與要求,對高校教師應具備的專業技能與素質要求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高校教師在職業道德基礎上的道德修養的提高,對培養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需求型人才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如何提高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對于解決當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眾多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作為一個行業有其適應自身行業要求的行為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教師職業道德一般包括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心理成分。具體而言包括教育觀念、教育情感、教育理念、教學態度、教學技能、教育職業的良心、教學作風等多方面的內容。而道德修養屬于社會道德調控范疇,與道德教育、道德評價、道德賞罰一起實現社會道德的調控的功能與作用。高校教師強調道德修養正是服務社會、強化社會調控功能的體現。具體而言,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指符合與適應社會發展規律的做事方式和做事能力。高等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高校教師道德感與責任心是與其高深的學術修養密切相關的。具體表現在:(1)教學效果反映教師敬業的程度;(2)不斷完善的專業技能反映社會發展的需求;(3)師生關系的融洽程度反映教師的責任心的強度。這些都是作為高校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職業道德與修養,同時也對教師工作起著動力和方向的作用。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必須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繼續堅持好、落實好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的方針,大力倡導尊師重教,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大力提高全民素質,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人才和人力資源保證。胡錦濤總書記曾這樣說過。

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途徑,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工程。作為人才資源的儲備庫—大學高校,承載著為國家、社會培養和輸送大量人才的重任。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尤其是在社會轉型和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改革在向縱深推進、社會在加速轉型,利益主體多元化,價值觀也在多元化。社會對人的道德意識水平和道德行為規范

有著更高、更嚴格的期望與要求。在當代教育發展中,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決定著我國教師隊伍質量建設的成敗,也決定著我國整個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的成敗。特別是在 08 年全球金融“海嘯”洗禮之后,如何分清經濟形勢、保持清醒頭腦,如何完善自我價值觀、做好本職工作,如何甘于寂寞、潛心鉆研,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如何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奉獻畢生精力、服務于社會等,這些都是我們當前乃至以后值得考慮的重要問題。

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教師職業的影響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給我國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進步,為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對提高教師素質、大力實施高教改革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同時,由于市場經濟本身特有的特點,也會帶來一些消極作用,對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提出了一些新問題、新情況,帶來了積極的、消極的或正面的、負面的雙重效應。

首先,市場經濟的直接目的是為了取得價值的特點。商品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而商品的本質在于它本身的價值,價值是物質用金錢等量衡量的基礎,也是為金錢創造價值的核心。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一些抱有利己主義人生價值觀的人,通過不道德的競爭行為,從中謀取錢財、使物的價值上升、人的價值下降,造成商品拜物、拜金主義思潮的蔓延,這必將會扭曲人生價值存在的根本,造成教師人生價值觀的影響;其次,市場經濟中的等價交換原則,有利于提高社會經濟效益,有利于培養人們效率和效益觀念。但有人卻把等價交換原則不適當地運用到人際關系和自身利益當中,助長了權錢交易的腐敗風氣。一切向‘錢’看的思想日趨嚴重,庸潰、腐化、褻瀆影響了教師這個神圣的職業;再次,市場商品生產者或商品經營者,過于追求自身的特殊利益,想方設法地謀利賺錢。由于金錢誘惑對個人利益的驅動膨脹,強烈激勵著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推動經濟指標與資金變量的進步,進一步刺激消費、達到升值。但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甚多。“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越多越好”的思想愈發占據上風,干擾著教師的正當利益關系,使教師的價值觀渾濁。這些市場經濟的利益驅動,可以誘使一些人為滿足個人私欲“重利輕義”、“見利忘義”,嚴重扭曲個人道德修養,使教師不安心教學,給教師和學生帶來消極的影響;最后,是市場經濟競爭特點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影響。在競爭中求生存,在競爭中謀發展,是市場經濟的普遍規律。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為了在競爭中實現商品的價值,即把商品銷售出去,不得不想方設法改善生產條件、擴大銷售規模、完善經營狀況,并在競爭中增強個人的獨立自主意識。其優點是,在這種市場經濟競爭中,廣大教師的自主、自強、自立意識和創新精神有了一定的增強,使學校教學工作充滿了生機。缺點是,有的教師過分強調個人本質,紀律松懈,自由散漫,在學生中造成不良影響。

上述幾點影響,是我國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也是作為教師本身需要接觸的問題。如何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下,保持和發揚教師本身的職業道德修養,需要我們共同考慮。

二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教書育人的根本

俗話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說:教師是道的傳播和解惑者,“道”是師的靈魂,“業”是載道的工具。在當代思想建設中,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決定著這個人一切,道德修養是以存在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為前提的。比如說:如果一個人生在孤島上,孑然一身,是無所謂道德的,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抽象意義上講,就是社會。自從有了人類社會以后,人們為了征服自然,與自然進行斗爭,人與人之間便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其中,也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道德修養是衡量一個人自身素質的基本條件,道德修養的過程是一個從內心向心外延伸的思想境界過程,心理道德是決定著外在的因素。因此,道德修養更要注重自己內心的主觀道德實踐。在實踐中去體會,直至產生“頓悟”,從而達到質的飛躍。所以說,崇高的道德信念是判定一個人道德水準和道德修養的集中體現。而作為高校教師,不僅僅是要做學生的楷模,也要做無愧于‘師德典范’的光榮稱號。

高校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中專業知識最為高深的一個群體,具有人類文明的傳承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名譽與責任。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教師是關鍵。 現代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是做人之本、為師之道。當今社會,教師作為傳播知識和造就人才的導航者,已經極其深度地影響著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教師的任務是用自己的榜樣來教導學生。古代教育家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就已經說明了身為人師的典范性。通過分析這句話可以看出,教師就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如果一名教師‘德不能正其身,才不能稱其職,言不能鳴其志,筆不能成其文’,無論如何也成為不了一名優秀的教師。綜觀古今,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社會心理往往對教師有著很高的期待和要求,千百年流傳下來的關于教師教書育人的典故數不勝數,像荀季和、有義方、教八子、俱名揚,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等古代經典典故幾乎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此外,人們還通常把教師比喻為燃燒的蠟燭,燃盡自己、照亮別人,這是人民教師的無尚光榮。但從教師的職業道德的角度來看,除教書育人之外,還應包括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愛,我們不應該脫離教師的職業和從事這一職業者生活的幸福去片面地理解職業道德。教師應當在教書育人中,完成崇高使命,從中來升華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同時,教師也應當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自覺意識,做積極履行職業道德的忠實踐行者。所以,作為高校教師應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立教,愛崗敬業,為人師表,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業務素質,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從而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真正讓學生得到滿意和認可。所以,職業道德修養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根本,更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三 師德建設在學校中的作用

修身重德,事業之基。作為當代知識和人才建設的‘搖籃’—大學高校,承載著為國家、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水平人才的重任,是先進文化的源泉和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而高校教師不僅僅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更是道德建設的教育者,對培養學生教育成才起著促進作用。所以說,能否把學生真正培養成造福社會、

造福人民的有用之才,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一名高校的教師來說,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范。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有更高的素質,而一個人的職業道德是最基本的職業素養。在教學傳授過程中,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教師在傳播知識和信息的同時,以自己的言行舉止、禮儀禮貌,對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學生的言行舉止發生作用??梢钥闯?,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師職業道德就像是一部活的教科書,具有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影響是耳渲目染、潛移默化、和受益終生的。 師德建設是高校教師工作的生命線,是塑造教師精神境界的重要工作,它的任務,是將一定社會一定階級的道德,變成人們本原個體的思想行為。新的時期教師的思想觀念趨于多元化,價值觀念的趨向也呈多樣化,因此師德建設對學校未來發展的影響也越發明顯。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師德與社會道德的關系也逐漸密切起來,師德的載體是人,社會道德準則只有內化為個體的道德品質才能實現道德建設的根本目的。作為高校教師,其師德的標準就要求更高。因為教師所培養的對象不僅是社會中普通的人,而且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和其他職業道德相比,教師道德的標準就更高、更嚴、更全面。所以,教師師德的在高校中的作用不容忽視。教師作為一種倍受社會敬重職業,屬于較高層次的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它的針對對象往往是高校大學生,是大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其影響深遠的程度不容忽視。當前社會,社會的正常運轉必須借助于各種職業活動的進行,社會道德對社會生活的調控也必須依靠職業道德功效的發揮。中國的現代高等教育制度自1904 年確立創建“壬寅.癸卯”學制以來,本著“厚德載物、博學廣積、勵志敦行”的辦學態度樹立起一大批高等學府,同時也帶動了高校教師的發展,廣大教師多年來,忠誠黨的事業,堅持教學改革,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教學嚴謹,求實創新,敬業奉獻,形成了良好的師德傳統,為學校的改革與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同時也必須看到,受當前一些社會的不良影響,教師職業道德也存在著突出的問題,這必將會影響高等學校未來的發展。因此,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工作是一項刻不容緩的迫切任務。

在新的歷史階段,隨著當前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不斷完善,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已經成為現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關鍵,這不僅需要教師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更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和高尚的職業道德修養,并在與時俱進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來更好地服務社會、造福人民的教學事業??偠灾?,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教師的自身水平是當前發展我國高校教學水平建設的關鍵。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要堅持社會主義教育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思想,自覺加強自身修養,模范遵守職業道德規范,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風范去影響和培養學生。努力成為熱愛工作、終身學習、銳意創新的楷模。努力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奉獻畢生精力、服務于社會的優秀教師。

四、提高職業道德修養的途徑與方法當前,高校教師尤其是教育隊伍年輕化的趨勢下,在教育理念、教學技能以及教學作風等方面存在眾多問題。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是當前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高校組

織機構可以通過相關的制度和環境約束機制來達到教師自身的內部激勵效果。具體做法是:

(一)實行崗位競爭制

實行崗位競爭制,關鍵在于遵循社會發展和學校發展的客觀實際,本著服務社會的目的,設置崗位競爭制的規則。通過實行崗位競爭達到激勵教師自覺提高自身修養以適應教學的要求,從而達到提高職業道德修養的目的。競崗的標準可以參照學術與道德評價相結合的機制,實行優勝者上崗,多勞多得;不合格者留崗待用。實行崗位競爭制,需要學校給教師創造提高自各項能力的機會,比如:崗前培訓、相關的知識技能培訓等。將學校發展的需要與教師發展的需要統一起來,才能將外在的約束變為內在的激勵。[3]

(二)建立道德評價與道德激勵機制

道德評價就是對教師的教書育人工作效果的評價,是否達到合格教師的要求。道德評價機制的內容包括:(1)評價主體應盡量覆蓋到與教學相關的人員,如領導、其他教師、學生以及參評教師自己。(2)評價內容主要是教師的“教書育人”工作,具體說是教師的文化視野和價值取向兩方面。(3)評價的標準是教育效果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兩者的結合明確了教師作為一個“文化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4]道德激勵機制是對工作業績突出的教師給予表彰鼓勵的激勵措施??梢园凑盏赖略u價的結果樹立鼓勵先進的導向,帶動更多的人爭取先進的;也可以通過學校的辦學理念來顯示高校組織的特色與優勢,激發教師積極向上的工作熱情。

(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

道德修養強調道德論與認識論的高度融合,突出的是主體內心的理性自覺。然而這種自覺是在長期的職業生活中總結并內化為習慣性的行為。通常的做法是:(1)通過學思結合的方法明人倫事理;這里所說的人倫事理指的是新時期的師生關系,即為師之理、為師之道,突出師德的重要性。(2)通過反思、剖析的方法提高自我修養;摒棄師生關系中的教師權威位置的觀念,在處理師生關系時多進行換位思考,在相互尊重中贏得學生的尊重。(3)理論與實踐的方法提高道德修養;高校教師通過教育使自己成為文化人同時又通過教育使他人成為文化人,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指明了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向。[5]總之,提高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既需要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以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環境,同時還需要外在環境為提高教師素養提供相應的機會與動力,兩者的結合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魏英敏.《新倫理學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第346—348頁. [2]李春秋.《新編倫理學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252頁. [3]盧敏,溫福蘭.《論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價值取向》[J].《職業時

空》,2007(11)。

道德修養范文第3篇

人不僅靠肢體站立, 更要靠道德站立;人需要長壽, 更需要健康。長壽必須健康才有生活質量。有人說:小康不小康, 關鍵在健康。一人不健康, 全家不安康。道德修養指人們在道德品質方面的自我鍛煉和自我改造。通俗的講, 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就是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為習慣表現出來的行為準則, 是這個人道德觀, 人生觀, 價值觀的體現。道德修養的實質是思想斗爭, 是揚棄的過程。

健康長壽與道德修養有什么關系呢?據世界衛生組織界定, 人類的健康和長壽, 遺傳因素占15%, 依靠自己建立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為習慣占60%。人體80%的疾病是不需要藥物治療的, 是通過自身免疫能力而治愈的, 死亡則是由于自身免疫能力衰竭所造成的。這充分說明了要想健康長壽, 其中很大部分要靠自己良好的道德修養。俗話說:心能致病、亦能治病。健康的身體是道德修養的物質基礎, 良好的道德修養是健康長壽的精神動力、思想源泉和心理基礎, 因此, 道德修養是健康長壽的基石。

2 道德修養是健康長壽的基石

道德修養對健康長壽具體作用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 道德修養有利于提高人的社會適應性。中醫認為德高者五臟淳厚, 氣血勻和, 陰陽平衡, 所以能健康長壽?,F代醫學證實, 社會心理因素的刺激, 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 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影響全身。研究表明, 人在做好事后, 唾液中免疫蛋白含量會大大增加, 這是一種抵御傳染病抗體。經常做好事的人, 心腦血管疾病和傳染性疾病發病率低。重視道德修養的人, 通常心地純潔、光明磊落, 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和較好的社會適應性, 這就有助于體內分泌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和酶類, 并能把機體各組織器官的功能調節到最佳狀態。相反, 沒有道德修養的人, 社會適應性差。一旦做出有悖于社會道德準則的行為, 如偷盜、賭博、吸毒、淫亂、貪污受賄等, 被社會和人們所不齒, 必然會影響到正常生理代謝, 降低機體免疫力, 甚至導致患病、早衰和短命。古今中外百歲老人長壽秘訣大多離不開性格開朗、精神愉快這一條。由于他們注重道德修養, 心胸開闊坦然, 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 才能經常保持樂觀舒暢的心情, 使愁悶驅散, 精神松弛, 精力充沛, 身體健康。

其次, 道德修養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現代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 又是維護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道德的基礎是對整體人類的幸福的追求, 其基本問題是犧牲和利益的關系問題。犧牲是道德體系中的最高范疇, 善的核心是以能否自我犧牲做試金石。“善者康仁者壽”, 善良仁厚的人思想高尚, 樂于助人, 寬宏大量, 不論長短, 不計得失, 常為別人著想, 不事巧取豪奪, 勇于犧牲, 心態平和。一方面在受到人們認同贊譽的同時, 又使自身的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分泌增加, 血液循環及神經調節良好, 增強了免疫力;另一方面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在犧牲自己利益的同時, 卻化解了人際關系之間的煩惱壓力, 增加了別人的信任認可, 既促進了社會的安寧和諧, 也有利于自己的健康長壽。相反, 與人為惡的道德敗壞者, 思想齷齪, 把一生的奮斗目標放在損人害人之上, 心胸狹隘, 嫉賢妒能, 自然疑神疑鬼, 坐臥不寧。由于他們人際關系惡劣, 整天擔驚受怕, 神經高度緊張, 終日在算計與被算計之中, 氣機逆亂, 陰陽失衡, 故而多病而短壽。

再次, 道德修養有利于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一個人能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 就能增強免疫系統功能, 抵抗各種疾病的發生。專家研究表明, 人身體免疫系統的活力受到人的精神調解, 即精神能控制某些生物功能。俗話說:鞭打只傷身體, 自省則治心靈。“心理平衡”是健康長壽的關鍵。良心是自我道德審判的心理機制。良心, 是指人在履行對他人和社會的道德義務時, 對所負的道德責任的內心道德感知和行為的自我評價能力, 是人對其道德責任的自覺意識。良心作為道德責任感, 作為人所發自內心的巨大精神動力, 在人進行行為動機的檢查、行為過程的監督和行為后果的評價審判中, 都起著巨大作用。在行為前, 良心是決策機關, 對行為的各種方案進行審判起著選擇和指令的作用;在行為中, 良心是道德導向, 對各種干擾行為進行的不合道德的因素進行審判, 起著抑制、調整和控制的作用;在行為后, 良心是內在法庭, 起著評價和結案的作用。醫學研究證明, 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 他的良心平安, 心理平衡情緒穩定。這時人體分泌出激素、酶類和乙酰膽堿等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調節到最佳狀態。相反, 一個人做了不道德的事以后, 良心就會不安, 甚至時過境遷很久以后, 良心還會痛苦。有悖于社會道德準則的人, 諸如貪污盜竊、行賄受賄、搶劫殺人等惡劣行為常常導致緊張、恐懼、內疚等心理失衡, 精神負擔重, 惶惶不可終日, 引起神經中樞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失調, 干擾其各種器官組織的正常生理代謝過程, 使機體長期處于極度緊張惡劣應激狀態之中, 促使血液膽固醇升高, 增加心腦血管系統受破壞的可能性, 削弱免疫系統的防御能力, 最終在惡劣心境重壓和各種心身疾病的折磨下早衰或喪生。

3 道德修養必須和科學養生結合

道德修養必須和科學養生結合, 才能創造健康長壽的奇跡。

首先, 要加強道德修養。一個人不論職位高低, 環境如何, 若想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 穩定的情緒, 必須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 提高自身修養, 這是健康長壽的必備條件。還有善良的品性, 淡泊的心境是健康的保證, 誠實與寬容是我們必須記住的信條。誠實, 才能良心平安;寬容, 才有良好人際關系。做到心胸開闊, 開朗樂觀, 身體機能必然和諧, 健康長壽也就順理成章。

其次, 要學習養生知識。懂得更多的保健知識, 才有具備追求健康的物質條件。千萬不要死于無知, 只有堅持學習, 有較強的自我保健意識, 才能適應現代生活的挑戰。還有勤于用腦的人, 大腦血管經常處于舒張狀態, 以輸送充足的氧和營養物質, 從而延緩中樞神經老化, 帶動血液循環, 使全身各系統功能保持協調統一, 防止老年癡呆, 生命之樹才能長青。

再次, 要遵循養生之道。做到飲食有節, 起居有常, 勞作有序。注意養生保健, 除了補充營養和進行適當體育鍛煉之外, 還要修身養性, 做到心理平衡, 剛柔相濟, 松馳有度, 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時自強不息, 剛健進取, 精神有所寄托;無所為時從容自然, 恬淡虛無, 知足常樂, 看破名利人生, 淡定做人。只有保持內心的寧靜平和, 心身、形神的協調和諧, 才能健康長壽。

總之, 健康是提高生命質量的基礎, 健康是無價之寶, 是成就事業和生活幸福的前提和基礎。長壽必須健康, 才能給家庭帶來富裕、安樂和幸福。只有社會群體的健康, 才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民族興旺的保證。加強道德修養則是健康長壽的基石。

摘要:道德修養是健康長壽的基石。但是德高卻不一定健康長壽, 道德修養必須和科學養生結合。因此, 要加強道德修養, 要學習養生知識, 要遵循養生之道。

道德修養范文第4篇

◆摘  要:《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作為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促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制定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對高校教師道德修養的建設有著重要的引領與啟示作用。高校教師應當恪守職業道德,將立德樹人貫穿教育全程;弘揚家庭美德,用良好家風涵養道德品行;遵守社會公德,以榜樣力量引領道德風尚,全面提升思想道德修養。

◆關鍵詞:高校教師;道德修養;《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后文簡稱《新時代綱要》)旨在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平,促進現代化強國的構建而編制,是中央于2019年印發實行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在內容上,《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主要規定了新時代公民道德素養培育的總要求、關鍵任務等七個部分,對于提升我國的總體道德建設水平,促進小康社會的全面構建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此前,早在2001年,中央即發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后文簡稱《綱要》),第一次系統地指出了我國公民應當恪守的基本道德要求,明確了我國道德建設的總體設計與思路?!毒V要》對我國的道德建設提供過重要指導。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對道德的要求也產生了新的變化?!缎聲r代綱要》秉持了原綱要的核心內容,又從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出發,增添了切合時代脈搏的新鮮內容。對新時代的高校教師而言,新時代綱要也在道德修養層面形成了重要的引領與啟示作用。

一、以立德樹人為教育風向標

職業道德是全體社會成員在職業領域內共同秉持的行為準則。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包括教書育人等六個層面的內容。其中,教書育人一項要求高校教師能夠做到以育人為本職,潛心做到立德樹人等?!缎聲r代綱要》尤其強調升華道德教育,要求“把立德樹人貫穿學校教育的全過程”。立德樹人是我國優秀的文化基因,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蹲髠鳌は骞哪辍酚涊d:“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边@里的“立德”指的就是建立崇高的道德修養?!豆茏印嘈蕖酚涊d:“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边@是先秦法家著名的“樹人思想”,強調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國家的長久大計。不難看出,“立德”與“樹人”是中華民族經典的教育傳統。當前,立德樹人也是國家大力倡導的重要教育戰略。十八大報告第一次明確指出要將立德樹人作為事關教育全局的關鍵環節來抓。十八大以來,中央不斷地就落實立德樹人這一關鍵環節發布重要指示批示。因此,在《新時代綱要》的引領之下,從當前國家的主導性教育戰略出發,高校教師更應當恪守教師職業的基本道德規范,將立德與樹人切實貫穿至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具體而言,高校教師一方面要“立德”。也即傳承并弘揚經典美德,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加強對學生道德修養方面的教育與培養;把德育的內容和要求潛移默化到日常教學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使傳授知識的過程成為道德教化的過程。另一方面,高校教師還要“樹人”。以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為中心、以培育健康的價值取向為目標,不斷提升高校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為國家培養出德行優異、堪當大任的新時代建設者和生力軍。以立德為經,以樹人為緯,立德與樹人縱橫交錯、共同發展。

二、用高尚家風涵養品德素質

家庭是中國社會倫理的最小單位,是個人的最初起點。家庭美德起到調節家庭成員之間的人際交往、化解矛盾糾紛的重要作用,是每個家庭成員都應恪守的言行規范。個體應當積極錘煉家庭美德,重點關注家教家風,用高尚家風涵養道德素質?!缎聲r代綱要》強調:要“用良好的家風化育道德品行”,可見對家風的重視程度。用高尚的家風涵養品德素質、優化道德行為也是新時代的高校教師道德修養的題中應有之義。

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高校教師應當深入領會家庭美德的重要價值與意義。中國的家國思想向來濃厚,重視家族、家庭與親情關系。在重要的節假日,力求一家人齊齊整整、團團圓圓;在日常的生活中,對老人的尊敬和對幼童的愛護等,無不體現出中國人的家國思想傳統。國由千千萬萬個小家組成,家是最小的一個“國”。民族傳承的復興夢的最終實踐,離不開一個一個“家庭”單位的貢獻。不論時代如何風云變幻,不論生活如何日新月異,都不能夠遺忘和忽視中華民族傳統的優良家庭美德。務必要大力弘揚家庭美德,使無數個普通的中國家庭能夠成為使國家富起來、強起來的有力支持。其次,高校教師還應當努力營造高尚的家風。家風,是指一個家族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優良品格和風尚。高尚的家風,會潛移默化地提升家庭成員的道德修養和思想境界,其內化作用是潤物細無聲的;不正的家風,也會錯誤的引導家庭成員的修養和品德,甚至是導致一些違法犯罪行為的產生。良好的家風,不僅能夠涵養高校教師優良的道德品行,也將對整個社會的風尚有重要影響。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實現風清氣正,社會風尚也會隨之變得更加雅正起來。再次,高校教師亦應嚴于律己,以實際行動恪守婚姻法的要求?;橐鲫P系、家庭倫理一方面要靠道德來引導,另一方面也離不開法律的約束。恪守婚姻法的要求,就要在日常家庭生活的點滴實踐當中切實做到平等地對待男性和女性;對待丈夫或妻子要有尊重、有誠信、有擔當,風雨同舟,攜手并進;對待家庭成員要做到尊重長輩、關心幼輩、互相扶持、互相幫助等。用法律的權威來規范、調整個人的道德品行,也是《新時代綱要》對高校教師道德修養的突出引領與啟示。

三、以榜樣力量引領道德風尚

社會是錘煉和檢驗個體道德修養的重要場所。社會公德是在社會的公共領域中由社會成員約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道德要求?!缎聲r代綱要》中強調:要推動實行社會公德,形成了對當前高校教師的思想追求與道德修養的具體要求。首先,文明禮貌。高校教師在公共領域和社會交往過程中應當做到敬愛老人、關心幼童,協助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充分地尊重、幫助社會的弱勢群體,尤其是老、弱、病、殘人員。在個人禮儀方面,應當做到衣著大方,不穿著奇裝異服,不穿著不符合教師職業角色的服裝;用語文雅,禮儀得體,不說臟話、惡話、廢話,語言表達能夠做到符合場合的要求。其次,助人為樂。天有不測之風云,每個人在社會當中都可等遇到一些意外的、突發的、緊急的事件,這就要求高校教師應當做到急他人之所急,路見不平時能夠伸出援手,協助他人順利度過困境,并且不求回報。再次,愛護公物。愛惜和維護公共設備、公共財產是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做到的,高校教師更是如此。公路上的花草、護欄、路燈、裝飾物、垃圾桶等都是社會成員所共享的財富,高校教師理應愛護、維護,決不能出現損壞、濫用、浪費的情況。又次,保護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全民共有、共享的社會福祉,是造福千秋的偉大事業。在保護環境方面,高校教師應當做到不在公共場隨地吐痰、抽煙,不亂扔垃圾雜物,不破壞公共環境等。同時,還可以定期參加一些諸如垃圾清掃、疏通河道等美化環境的義務勞動,為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貢獻力量。最后,遵紀守法。高校教師應嚴格遵守并維護法律法規的權威,處理好法律所賦予的權利與義務之間的關系,并能夠熟練地運用法律的原理同各類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遵守社會公德,還要求高校教師能夠以榜樣的力量引領社會的道德風尚?!缎聲r代綱要》強調:“崇高的事業需要榜樣的引領”,高校教師在道德修養層面應當以時代楷模、道德模范為學習榜樣,如黃大年、廖俊波、張富清、杜富國、鐘南山等,深入理解他們的道德品質和精神內核,并不斷向他們靠近,形成見賢思齊、爭當先進的生動局面。

高校教師的道德修養的錘煉,面向每一位高校教師,是一項長期的、宏大的事業。不論處于哪一研究領域、哪類工作崗位,每一位高校教師都應是道德建設的實實在在的踐行者。道德建設應當緊貼時代的脈搏,不斷革新換代,《新時代綱要》在這一方面起到了科學的引領與啟示作用。在《新時代綱要》的指引下,高校教師應當不斷升華自身的道德修養,努力做到以立德樹人為教育的基本風向標,用高尚的家風涵養優良的品德素質,以榜樣的力量引領時代的道德風尚。唯有如此,方能培養出堪當民族復興使命的合格接班人,為實現偉大復興的夢想凝心鑄魂!

參考文獻

[1]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1:1087-1088.

[2]房玄齡注.管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1.

[3]李濤主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讀本[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4]趙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與修養探析[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6.

[5]趙光輝.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與高等教育法規[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6]龍寶新.教師專業發展與職業道德修養[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7]中共中央、國務院.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EB/OL].(2019-10).http://m.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666526.

道德修養范文第5篇

【論文摘要】道德個體的心性覺解、人格提升是道德修養所要推崇的某種境界,而達此境界的道德修養方法、途徑及其過程在本質上則既受制于人們生活所依的微觀生存處境,更受制于人類發展所處的宏觀社會形態。放寬到這樣一個認知框架下來談道德修養,目的在于將作為人類道德實踐活動之傳統方式的道德修養置于一個恰當的社會語境進行討論,以給予其道德社會學的重新關注,而不是褊狹地將其嵌套在某種既定話語下進行傳統式的個體道德解讀。由此看來,道德修養與中國社會轉型是一個尚不為學界關注但卻兼具理論和實踐雙重意義的倫理學問題。任何企圖脫離社會生活歷史進程的道德修養,無異于自我放逐和自我邊緣化。伴隨人類生活公共化與異質化的演進,原本植根于同質性社會形態的中國傳統道德修養體系已欠活力,順應現代社會異質化與公共化的轉型之勢,從封閉走向開放,以構建一種合乎當代中國公民社會生活方式語境中的道德修養理論,乃是筆者想要言說的重要理論旨趣。

【論文關鍵詞】道德修養 社會力量

道德個體的心性覺解、人格提升是道德修養所要推崇的某種境界,而達此境界的道德修養方法、途徑及其過程在本質上則既受制于人們生活所依的微觀生存處境,更受制于人類發展所處的宏觀社會形態。放寬到這樣一個認知框架下來談道德修養,目的在于將作為人類道德實踐活動之傳統方式的道德修養置于一個恰當的社會語境進行討論,以給予其道德社會學的重新關注,而不是褊狹地將其嵌套在某種既定話語下進行傳統式的個體道德解讀。由此看來,道德修養與中國社會轉型是一個尚不為學界關注但卻兼具理論和實踐雙重意義的倫理學問題。任何企圖脫離社會生活歷史進程的道德修養,無異于自我放逐和自我邊緣化。伴隨人類生活公共化與異質化的演進,原本植根于同質性社會形態的中國傳統道德修養體系已欠活力,順應現代社會異質化與公共化的轉型之勢,從封閉走向開放,以構建一種合乎當代中國公民社會生活方式語境中的道德修養理論,乃是筆者想要言說的重要理論旨趣。

一、中國傳統社會形態中的道德修養

從社會的性質和形態看,人類社會的發展形態主要可分為兩類:同質性社會與異質性社會。同質性社會通常表現為社會民眾歸屬于共同的政治共同體,并擁有大致相同的政治認同、理想信仰和價值追求;異質性社會中的民眾雖然在信仰、價值和認同等方面存在差異,但依然能夠謀求其基本的價值共識和文化理解?!凹覈币惑w的制度安排和封建的自然經濟構筑了中國傳統的同質性社會形態,即:維系整個國家機器運轉的宗法血緣關系,不僅加固著君權與族權的聯盟,而且也構筑著君主意志轉變為社會意志的基本通道,從而使多地域、多民族的中國華夏大地形成了基本雷同的社會結構、倫理綱常及其可溝通的行為方式。這種同質性社會形態成就了以“成德、成性”為境界的中國傳統道德修養觀念:既有西周的“敬德配天”、“修德配命”之說;先秦儒家的“存心養性”、“反身自省”的“內在功夫”;宋明理學家的“居敬窮理”和“省察克治”的“向內求索”;還有老子的“滌除玄覽”、“致虛極、守靜篤”、釋家的“覺悟”、“漸悟”、“頓悟”;等等。無論是儒家主張的內省自身、格物致知以成圣賢,道家堅守的致虛極、守靜篤以返璞歸真,抑或是釋家力行的凈心覺悟以求“修煉成佛”,都在向世人澄明這樣一種鏡像:中國社會的傳統道德修養雖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其“推己及人”的社會價值旨向,但終因其片面推崇“誦讀經書”、“頌經參禪”、“坐而論道”、“三省其身”,以實現道德個體心性覺解的道德修養方法及其修養過程,就已然將作為人類道德實踐活動方式的道德修養僅僅視為一種可以遠離轟轟烈烈的社會實踐,以內省、自責、內修、悟道為主要方式的私人生活領域的心性求索。這種與中國傳統社會形態的同質化結構相適應的傳統道德修養具有強烈的依附性、內向性和精英性的文化特質。

依附性是浸透著中國傳統道德修養方法、途徑、境界及其全過程的基本文化特質。在“家國一體”和封建自然經濟的中國文化傳統氛圍中,道德修養一般總是以位高權重者為引領、以長者匡正晚輩為秩序,從而為維持既有社會秩序鍛造出一代又一代謙卑溫順的依附性“臣民人格”。其次,以“成德、成性”為境界的中國傳統道德修養的諸多之道,均以內向度的人性回溯為精神歸宿。無論是主張抵達內心善的儒學,還是覺解或頓悟某種虛極境界的老莊學派,都始于人自身向善的欲望、執于“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論語·衛靈公》)的“內自省”的修身功夫,止于盡心知性,回復人之本性的境界。以儒家、老莊為代表的這種“為己”的心性修養之學,是一種向內用力,而非向外求利的道德追求。最后,以“成德、成性”為境界的中國傳統道德修養,作為對人及其生命存在意義的終極目的性價值理解的推崇,有助于構筑并促進人生精神世界的完善和至善,盡管因其人生哲學基礎具有強烈的精英主義傾向和權威主義依賴,對多數平民百姓來說它還只是一種具有某種虛幻鏡像的奢侈品。

二、中國傳統道德修養遭遇轉型社會的挑戰

時至今日,社會轉型的發展語境已經成為我們討論一切中國現象,包括道德修養現象無法擺脫的時代背景。按照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關于人類文明進步的理論,我們可以將社會轉型理解為是一種需要接受“靈魂的分裂”的挑戰及對挑戰的回應過程。中國傳統道德修養遭遇社會轉型的挑戰已成當代中國社會生活中的經驗事實。以社會存在方式及其變遷的歷史眼光鳥瞰社會轉型過程中的中國傳統道德修養遭遇“靈魂的分裂”情景中所直接承負的諸多挑戰,至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佐證。

首先,依附性的“臣民人格”遭遇個性張揚的挑戰。在與傳統倫理文化和人格范型相適應的中國傳統道德修養中,民眾個性在整個社會格局或者說漫長的封建社會演變中是個隱形而不彰顯的存在體。產生并服務于封建自然經濟為基礎的同質性社會結構的中國傳統道德修養文化,無論是其原生形態,還是秦漢以后的流變形態,本質上只是一種奉行人身依附關系的、塑造模具式系列道德人格的宗法等級道德修養,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與傳統社會雖有本質差異,但在道德修養方法和途徑策略上已然還是以一種國家倫理的“獨特權威”繼續強化著經過改良過的種種新型依附關系。由改革開放,市場經濟所推動的中國現代化所帶來的,以個性張揚和人的解放為特征的異質性轉型社會,打破了同質性社會諸要素及其相互關系之間的可通約性格局,呈現出多元、多樣、多變的不可通約性的文化特征。換句話說,傳統的依附性道德修養范型或系統對現代人的約束力日漸式微或近乎塌陷。異質性社會由于削弱甚至消解了外在于具體道德主體的唯一性、權威性規定,使道德主體得以贏得獨立性人格以及自由價值的認知與判斷空間,從而打開了傳統道德修養被禁錮的封閉之門。 其次,內向性的“盡心知性”遭遇公共領域的挑戰。作為傳統道德修養根基的儒家倫理之目的在于追求個體之德的圓滿,所謂“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荀子·勸學》)的“慎獨”境界。與傳統社會私人領域獨大的狀況不同,現代社會的政治民主、經濟自由與文化多元不僅造成了德沃金所說的“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明顯界分,而且促成了公共領域的不斷擴張。廣闊的“公共空間”使現代人在自由與個性得以充分彰顯的同時,發生著與私人領域之外的人、物、事之間更為密切的公共關系。然而如何與陌生環境共生、與不同人群共存、與時間流動共進?傳統的以純粹追求自我人格的心性覺解,或者片面局囿于對熟人領域的道義承諾為宗旨的“盡心知性”內向性道德修養體系已力所不及。人們生活世界所顯示出的公共取向和公共意義,極大地拓展了人們對道德修養的認識論視域:在公共生活日益擴張的今天,我們不僅需要獨具的個性、卓越的私人美德,而且更加迫切地需要基于現代公共生活要求,符合個體社會身份與公共角色的職業化、專業化的公共美德。諸如:基于政治參與所需要的正義感,基于人際交往所需要的平等、誠信、寬容、明禮守法,基于公民身份所應當具備的愛國主義、法制意識等等。顯然,這種認識論的轉向再一次撼動了囿于狹小私人領域的“盡心知性”的內向性道德修養的根基,從傳統相對封閉的私人領域走向開放廣闊的公共領域已成當代中國社會道德修養的選擇路徑。

最后,“成圣成賢”的精英道德遭遇公民道德的挑戰。既推崇“天人合一”道德人格形上境界,又訴諸日常生活禮儀綱常,具有相對成熟和完備規范架設的,發端于傳統同質性社會的中國道德修養體系,對于完善和拓展少數社會精英分子個體精神家園無疑有其一定的道德修養價值。但是,這種以“成圣成賢”為個體境界的精英道德修養,既放逐或遠離了僅以謀求有尊嚴地活著的廣大民眾道德主體的普適性資格,更遭遇經濟成分多元、社會職業多樣、地位差距拉大、價值取向多元的當代中國轉型社會中所成長起來的公民道德的挑戰。公民道德對“成圣成賢”精英道德的挑戰既表現為對傳統道德修養體系的懷疑、動搖,更積聚著一種建構合乎當代中國公民社會生活方式道德修養體系的深刻的社會力量。

三、當代中國公民社會語境中的道德修養 中國社會是否已經進入了公民社會,這是一個需要采用制度性和組織性若干指標評價的實證的社會學話語,然而處于轉型中的當代中國社會正在走向公民社會,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愿望或猜想,而是一個確定無疑的社會發展的經驗事實。30年改革開放在社會領域引發的根本變革,就在于其成就了中國社會由單位社會向公民社會的深刻轉型。盡管公民社會在全球范圍的實現程度和發展水平錯落不齊,但它作為國家、市場、社會公眾等不同力量處于一種平衡狀態的異質化、公共化結構的社會形態,總是一個需要以民主、商談、參與為其文化特質的社會?!耙粋€公民社會就意味著這里存在著一部滲透著自由、民主和人權理念的憲法,眾多充滿著活力的民間團體,提供制約與糾錯功能的健全的公共領域以及擁有公正、責任、寬容、善于對話、善于妥協、積極參與之精神與素質的普通公民?!惫裆鐣纳鲜鑫幕刭|不僅存在于政治領域、經濟領域,而且也滲透于道德領域,進而催生社會道德的文化轉型。這種文化轉型在道德修養領域將發生什么樣的歷史性變遷?它的獨特之處在哪里?公正地說,對這個相當獨特的道德文化,不僅從文明的層次上反思還很少,就是對其內部的相當精密微妙之處的解析也極為鮮見。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當代中國道德修養及其轉型,對倫理學的發展來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對道德修養及其轉型的特點、運作邏輯及其轉型的研究應當成為當代中國倫理學發展的新的靈感來源和動力源泉。在這里,我們無意詬病傳統的“心性求索式”的道德修養體系,相反,我們依然認為,“心性求索”是道德修養的重要形態,因為,道德修養作為個體化的道德實踐活動,產生于個人自我確證、自我肯定和自我發展的需要。但是,以什么樣的方式、途徑及其過程進行個體精神世界的道德修養則是社會的、歷史的;當“心性求索”作為一種主體道德修養形態的合理性、合法性所依存的微觀生存環境和宏觀社會形態不再依舊,就需要對其進行適時的修正、完善,從而使道德修養體系得以形成與發展了的社會形態和人們的具體生存環境相適應的新型道德修養形態。筆者以為,“生活濡化式”的道德修養體系是與以“民主、商談、參與”為文化特質的公民社會相適應的當代道德修養體系的可能選擇。目的倫理學認為,道德修養不只是遵循規范,而是一種可能的生活方式。規范是為了生存,修養則為了生活,道德修養當以人為目的,指向人的幸福的生活方式。

所謂生活濡化式的道德修養,指的是一種奠基于生活的、以生活意義為價值訴求并主要通過日常生活交往中的經驗教化、習俗規范、制度創新來影響人的道德認同、陶冶人的道德情感、磨礪人的道德意志,進而達致某種道德境界的道德修養形態。主張以生活濡化作為當代中國公民社會語境中的道德修養形態的學理依據有二:一是生活的道德性;一是道德修養的“生活”性。生活的道德性,是指生活不僅為了活著,而且更需要有意義、有尊嚴地活著。人的生活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發現意義、生成意義、實現意義的過程。意義問題就是生活的道德性問題。人不僅擁有感性生活,而且擁有意義生活。這種意義生活既產生于感性生活又為感性生活提供價值目的和意義參照,從而真正實現人有德性的幸福生活。生活的內在法則是生成的、開放的、超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活不僅是實然的,更是應然的;不僅是慣常的、不證自明的,更是可供選擇的,創新的與超越的。生活濡化式道德修養的生命力就在于其秉承了生活的這種超越性與創新性,為每個個體的道德修養不斷注入新的價值與不竭動力。道德既構成生活意義的解釋系統,使人對生活意義有更合理、更深刻的理解;又構成生活意義的目的系統,使人的生活得到更為合理、更為完善的展開與提升。道德修養的“生活”性,是指道德修養作為一種道德實踐的活動方式總是表現為人們的生活方式或者表現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道德修養賦予人的生活方式以意義,道德修養的價值植根于“美好生活”或“人生幸?!?。換句話說,一種道德修養,如果忘掉了人的生活、遺棄了人的生活,它就不再是人的道德修養;而人總是以自己的尺度來衡量、估價和選擇適合于人自身生活的道德修養方法和途徑。道德修養作為人的生活方式,具有為我性、求善性和內在超越性。據上所析,較之于“心性求索式”的道德修養形態,生活濡化式的道德修養,在本質上是一種更合乎當代中國公民社會語境中公民道德成長特性及其發展規律的生成性道德修養模式,其最終目的是將公民歷經生活檢驗的合理的價值與信念納入道德修養體系,以加快完成人的精神世界和行為能力,即:知與行的同構過程,從而實現某種理想的道德修養境界。換句話說,在生活濡化的道德修養視域中,道德修養主體不再只是一個靜觀的凝視者而必須是一個行動的實踐者。誠如胡塞爾所言:“當我們面對面談話,互相握手致意,有愛和恨,在思考和活動中,在辯論中互相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經常處在那種人格主義的態度中?!币陨铄癁槁窂降拈_放式的道德修養昭示著這樣一個事實:生活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宏大的道德修養場域。

以生活濡化為向度建構的道德修養體系的哲學基礎是道德自由。所謂道德自由是指人們獨立自主地進行道德選擇和道德判斷的能力。沒有一種初始的道德自由,人類的任何道德修養都將成為不可能。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寧愿贊同“自由建構一切”的哲學理念。以道德自由為哲學基礎的生活濡化式的道德修養的實踐價值集中表現為:道德修養主體不再迫于外在的某種權威規定,而是根據人之為人的生活的道德需要自主選擇道德原則、踐履道德行為以實現人的道德權利,維護人的道德尊嚴,模塑體現豐富人性內涵的獨立的道德人格。

較之于同質性社會形態中的“心性求索式”的道德修養體系而言,充分彰顯“民主、商談、參與”的公民社會特質的生活濡化式的道德修養體系呈現出自主性、公共性、公民性三大文化特質。自主性特質,源于以“民主、商談、參與”為文化特征的公民社會,使每個公民獲得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更寬的社會交往空間和更理性的道德權利選擇。按照科學的理性去踐履自我道德修養的方法、實現自我修養的道德境界,是公民社會道德修養自主性的核心內容。公共性作為生活濡化式道德修養的文化特征,源自孕育于市場經濟的現代社會公共領域的不斷擴張。修煉公民個體的公共精神構成道德修養從“內圣修己”的“私域”向“外王安人”的“公域”與“私域”整合轉型的核心價值。生活濡化式道德修養的公共性既蘊含著個體對他人的存在以及與他人關系的恰當理解,更表現在于人們通過對公共利益的普遍追求,參與公共事務,致力于改善公共生活、建構公共秩序,從而構建一種合乎當代中國公民社會生活方式語境的道德修養體系。公民作為公民所應具有的基本道德修養能力、責任及其習性的可能性則構成生活濡化式道德修養公民性文化特質的主要意蘊。

上一篇:職業道德規范下一篇: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