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論文范文

2023-06-01

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針對民辦三本院校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從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實踐環節及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入手,提出了本專業建設的對策及方案。

關鍵詞:服裝設計 工程建設 對策

改革開發以來,我國的民辦高等教育迅速發展起來,在高等教育行業日益競爭激烈、生源日益減少的今天,與公辦的一本、二本院校相比,缺乏優勢資源的民辦三本院校,由規模發展轉變為內涵建設是發展的必然之路。在內涵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民辦三本院校必須挖掘自身的優勢資源,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專業,進行重點建設。在各類人才需求信息中,服裝行業服裝專業人才嚴重缺乏已經成為我國服裝人才市場的主要問題。本文從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實踐環節及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入手,研究民辦三本院校服裝與設計專業建設問題及對策。

一、三本院校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培養目標不明確,專業定位不清晰,同質化現象嚴重

目前,很多三本院校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培養目標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能從事服裝設計、服裝結構工藝、服裝生產經營與管理工作,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服裝專門人才”,顯而易見,這種目標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培養人才的層次模糊不清,“專門人才”是個模糊的概念,讓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很難設置適應的課程體系和制定適應的課程標準;二是培養的人才類型模糊不清,是理論型的、應用型,還是復合型,是通才還是專才,目標不明確;三是專業設計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所有院校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與企業需求存在嚴重的脫節,造成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迫使許多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不得不放棄服裝行業,而從事與自己所學專業毫無相關的工作,工作壓力大,工作不適應等現象普遍存在,并且影響了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生源。

(二)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培養的學生能力很弱

三本院校在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存在的問題比較嚴重,一是三本院校是近幾年才建立的新類型高等院校,沒有辦學的實踐經驗,大多數三本院校一味模仿公辦的一本、二本院校,使得專業內涵模糊,課程內容龐雜,許多院校沒有考慮自身的條件和區域經濟的特點。對服裝專業課程的取舍不當,使得整個課程體系雜亂無序,沒有形成以服裝行業或區域經濟為依托的特色課程體系;二是課程設置上呈現大而全的特點,并且在課程內容上沒有整合,使得許多課程在內容上出現了大量的重復,這樣既浪費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三是服裝專業的技能課、專業實踐課開設不足,學校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導致學生走出校門,走入企業無從下手,覺得大學四年的時間好像學的知識一點用處都沒有,導致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很差。

(三)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學生動手能力弱,不能適應企業的需求

服裝行業生產流程長,生產工藝復雜,并且服裝企業面對的市場千變萬化,加之服裝產品種類繁多,這就要求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學生知識面寬,具有服裝款式設計、結構與工藝設計、服裝市場營銷等專業能力,并且能夠從事現代服裝生產、服裝設計、服裝經營等工作。這些能力的培養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應該有豐富的實踐教學作為基礎。目前,許多院校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在課時分配方面,理論教學課時量大,而實踐教學環節的課時太少;同時又缺乏穩定的教學實習基地,不能有組織、有目標的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的機會;而且,學校對分散實習的學生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學生的實習經常出現“放羊”式的現象,使得一部分學生根本就沒有去服裝企業實習,根本達不到實踐教學的目的和要求,達不到實習的效果。

(四)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較低,綜合能力較差

民辦院校的所有專業普遍缺乏一支既能開展理論研究,又具有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的教師隊伍,特別是服裝專業的教師,由于服裝專業在高等教育領域起步較晚,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能人才比較缺乏,民辦院校中的服裝專業教師隊伍,一部分是“半道出家”具有實踐經驗的老師傅,這部分師資實踐經驗豐富,卻沒有系統的理論知識;一部分是近幾年走出校門的研究生,對服裝行業缺乏了解,從學校走出,又走進學校,只擅長“紙上談兵”,也沒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只能照本宣科,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重視和發掘,極大的影響了教學效果,培養的學生也只能是存在缺陷的人才。

二、對民辦三本院校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建設的對策及建議

(一)明確專業定位和培養方向

三本院校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應根據行業需求和地方經濟的特點,參照二本院校的經驗(但不能全部照搬)來確定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發展方向,走出一條有特色的專業建設之路。目前,我國服裝產業發展迅速,大部分服裝企業都在從加工型走向經營型,使得服裝企業一直存在既能做服裝設計,又能懂服裝結構工藝,還能做營銷策劃的綜合型技術人才緊缺的問題,因此民辦三本院校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應在現有的基礎上,努力拓寬專業口徑,在培養服裝行業應用型人才方面下功夫,多努力。另外,各院校的的服裝設與工程專業定位要有特色,要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院校在科研、社會資源、行業影響力及地方經濟的特點等方面的優勢,在教學上突出特定的行業背景及市場領域,強化服裝專業基礎理論在服裝行業的應用訓練。如同樣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有的可以突出服裝設計,有的可以突出服裝結構與服裝工藝設計,有的也可以突出服裝市場營銷與管理,這樣培養的人才有利于滿足服裝行業的需求及服裝行業的發展。

(二)優化課程體系,改變教學方式

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我國經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人才必須具有專業基礎理論扎實,專業基本技能熟練,專業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且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因此,本專業的專業理論學習以“必需”和“夠用”為原則,采用寬基礎,活模塊、分方向靈活多樣的辦學方式,用“必修”和“選修”的課程內容,適應服裝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按照上述體系,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課程教學體系分為:素質課模塊、專業理論課模塊、專業實踐模塊、專業方向課模塊四大部分。素質課模塊圍繞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寫作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創新能力、研究能力、計算能力、身體素質等設置課程;專業理論課模塊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實踐模塊包含服裝專業各種課程的實訓、實習、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

要適應現代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必需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探索和嘗試各種與教學層次相適應的啟發式、討論式、倒位式、項目設計、案例分析等教學方式,以便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和判斷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思維的能動性,同時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并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技能,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堅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

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應重視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梢詮囊韵聨讉€方面中著手:第一,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學校除了加強校內實驗設施、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以外,可以采用產、學、研聯合辦學的教學模式建立一個機構健全、設備先進的服務于服裝教學、服務于社會的校辦服裝企業,使之成為學生實習的重要途徑。第二,建立實踐教學評估體系和配套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包括編寫實踐教學教材、教學大綱、教案;建立檢測職業能力的考試系統;并對實踐教學老師的教學情況、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嚴格的考核。第三,針對綜合能力的培養改進培養方案,增加實踐課程的比重,并開出高質量的服裝專業實踐課。第四,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服裝設計、服裝制作及服裝營銷的實踐,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社會或服裝行業舉辦的各種大賽,對表現優秀者、積極參加者進行獎勵。

(四)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教師隊伍建設關鍵在于要建立一支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并擁有服裝實踐經驗和技能的“雙師型”隊伍。民辦三本院校一方面應為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配置優秀的師資,并公開選拔學科帶頭人;另一方面,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養,鼓勵教師去服裝企業參加企業的服裝設計、服裝紙樣制作、服裝工藝及服裝市場營銷策劃,讓教師真正做到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并把實踐中的體會傳授給學生,豐富教學內容,強化知識的實用性。此外,還可以聘請企業的服裝設計師、打板師、工藝師、營銷管理人員做兼職教師,讓他們在與學校老師共同教學中促進民辦院校的教師向“雙師型”轉化,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促進三本院校的內涵建設,促進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使其規范化。

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論文范文第2篇

關 鍵 詞:工業設計 畢業設計 畢業論文 設計報告

一、前言

工業設計專業本科畢業生的“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是其大學四年全部教育過程中需完成的最后一門系統性專業課程。“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完成的質量,不僅反映了學生對大學期間所學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掌握程度,更是檢驗學生綜合能力、獨立工作能力、設計實踐能力、創新設計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和手段。同時也是學生個人才、智、藝等綜合素質的集中展示[1]。

二、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具體要求是:擬訂一項課題 (或一個具體的設計項目),要求學生運用四年所學專業知識和設計語言(如計算機技能、圖形、符號、繪畫、制圖、造型、色彩、材質、文字等),結合一定數量的信息、情報、資料、文獻等,通過導師的指導和個人的系統性再創造,提出一個滿足用戶需求的、創新的解決方案,并完成能反映自己構思的模型或首板。其目的在于使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和信息資料能夠全面的融會貫通,并且熟練應用和掌握再創造的基本方法和模式;熟悉工業設計專業在進入市場經濟的社會中應該如何應對和適應社會、市場需求;啟動創造性思維的閘門。完整、準確、高效率地產生能夠解決問題的設計方案[1]。因此,畢業設計是一門系統性極強的綜合課程。

畢業設計的作品不同于科學技術展的作品和商業展會的商品。它具有特殊的評判標準和作用??茖W技術展覽的展品主要目的是展示一項新技術或新發明以及應用前景,以供科學技術交流和向廠家轉讓,可以不涉及具體產品。商業展會的展品是性能、技術、工藝、應用材料和成本控制等都較為成熟的產品,在展示產品的同時伴隨著廣告宣傳和其他促銷手段,是以盈利為目的。無論是科技產品還是商業產品,其評判標準都是以“物”為主要對象。

畢業設計的作品的主要功能是以“物”為媒介,展示畢業生四年學習和研究的成果,它承擔著“以物論人”的作用。通過畢業設計的作品來評判作者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綜合應用的技能和創新能力等,是否達到取得學士學位的標準。所以,它只要應用已有的技術、工藝和材料,對已有(或將來會產生)的產品或解決問題的方式經過重新整合,并通過創新設計賦予新的價值,這樣即可認為合格。作品的技術完善度、功能的成熟度和商業指標等并不作為主要的考核因素。

三、畢業論文

四年制本科生的畢業論文又稱學士學位論文。畢業論文是應屆畢業生運用其在校學習期間所掌握的知識,針對自己所感興趣的研究課題,獨立完成的一篇總結性的學術論文。這里有幾個要素:1、應屆畢業生;2、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3、與所學專業和所申請的學位密切相關;4、總結性的。學校的學術委員會根據畢業論文來檢查應屆畢業生在學制所規定的學時內所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技能處在什么水平。據此,確定是否達到該畢業生所申請學歷和學位的等級水平。

畢業論文與一般的學術論文有所不同。

1、寫作目的不同。學術論文的目的主要是提出和解決學術上的某些論點。就此而言,畢業論文也具有同樣的作用,但它同時還擔負著表明作者本人在專業領域內是否已具備符合學位標準的學術水平的作用。

2、評審的角度不同。學術論文是評文。而畢業論文主要是評人,是通過以評文來評人。因此,畢業論文比一般學術論文多了一項內容:要求作者將其所從事的學科,特別是其所研究的課題的歷史發展狀況如數家珍一般地寫出來(即在畢業論文中要有論文綜述的章節)。以此表明自己是這一領域內的一個“行家里手”,同時說明自己的研究工作是承先啟后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所以兩者的差別很明顯。

3、論文的形式和構成不同。學術論文可以與人合作撰寫。主要發表在雜志或學術會議上。一般是根據會議或學術期刊的要求確定題目,闡明作者的學術觀點,然后對所提論點進行論證,最終得出相應的結論。畢業論文有比較嚴格的字數和格式要求,內容相對豐富,尤其是其中的觀點、論據邏輯層次也比一般學術論文復雜。這種論文需要導師審核,還需要專家答辯。代表的是作者個人的學位水平和學術素養。所以只能個人撰寫,不能與他人合作。

4、閱讀對象不同。學術論文的閱讀對象是有一定造詣的專業人士。撰寫過程中只需將自己所要論述的問題闡述清楚即可,一般經過會務組專家或期刊責任編輯審核后即可發表。它代表了作者的學術水平和研究深度。而畢業論文的閱讀對象主要是導師和學校的學位評定委員會的教授,是寫自己對所學專業或自己的研究方向的了解的程度,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自己在該研究方向的創新貢獻。

四、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的現狀

自我國開始設立工業設計專業本科教育以來,其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的考核形式一直未變。隨著大學招生規模擴大、學時縮短、選修課比重加大,學生學習本專業課程的時間越來越少。各高校為了準時上報就業率的數據,畢業班的課程結束時間一再提前,有些高校已經提前至當年的5月中旬。為此,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開始時間已經移到大四上學期的后半段,更有甚者,有些學校在大四上學期開始就進入畢業設計、畢業論文階段。但即便如此,由于畢業生在大四下學期面臨實習、找工作等原因,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畢業論文時仍倍感時間上的壓力,對設計的課題和論文研究的方向無法深入研究,故完成的質量也大受影響。

1、畢業設計的現狀

近年來,各校藝術設計學科本科學生的畢業作品展的目的與手段本末倒置。一方面,展出的設計作品的制作水平和展覽效果猶如“嘉年華”,一年比一年“熱鬧”,制作費用逐年提高,用于畢業設計展作品制作費用超過五位數的已不是個別現象;而另一方面,學生本人制作的畢業設計模型(或首板)和經得起推敲的作品卻逐年減少。

制作模型“首板”的過程是二次設計的過程,此階段要仔細揣摩推敲,是做一個好設計不可或缺的過程。但絕大多數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將市場調研、客戶訪談等研究成果作為依據,在確定畢業設計的草繪方案后,直接在計算機上用Rhino (犀牛)等三維設計軟件建三維虛擬模型。該模型有兩個用處:其一,加入材質和燈光后渲染成效果圖,應用于畢業設計展板、設計說明等;其二,交給模型廠利用快速成型設備制作模型,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基本上對畢業設計不做深入研究。此外,受三維設計軟件的功能和本人掌握熟練程度的制約,無法對產品的形態進行仔細推敲,造成用精湛的模型制作工藝制造出粗糙的、沒有內涵的設計作品[2]。

畢業設計的展覽,只反映畢業設計的結果而未反映畢業設計的學習過程,僅展示了“怎樣”,而忽略了為什么是“這樣”。假如畢業設計的作品僅僅是做一個漂亮的模型(可能就連模型都是模型公司制作的),這種對畢業設計的考核模式與本科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相距較遠。

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所涉及理論和實踐的知識十分豐富:包括前期研究分析確定設計方向的過程;設計推進過程中,在每個節點做決策時的取舍依據;后期對整個畢業設計過程的反思和總結等。這些內容不是區區兩平方米大小的一塊畢業設計展板所能展示的。

2、畢業論文的現狀

擴招帶來的現狀是學生的平均素質降低。尤其是藝術設計(包括工業設計)專業,學生文化課功底普遍不夠扎實,以致于“先天”缺乏做研究寫論文的能力,再加上“后天”缺乏足夠的研究手段和時間,無法做深入研究。導致畢業論文的格式不規范、沒有嚴謹論文框架、邏輯混亂、沒有創新點、抄襲現象嚴重等。

從國內某藝術設計學科比較知名的高校對畢業生畢業論文的字數要求“設計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一般不少于3000字···”可以看出,對于工業設計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來說,對其畢業論文的考核也只是流于形式。

五、畢業設計和設計報告相結合的考核方式

針對目前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在具體實施中所反映出的問題,建議將設計報告代替畢業論文,同時將畢業設計和設計報告相結合的考核模式。具體方案如下:

1、根據對藝術設計類專業本科生的培養目標:高素質創新應用型人才。其培養應主要注重于兩方面:其一是學術、技術、職業三者結合;其二是學習提高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與職業技能[3]。因此,對畢業設計的考核權重,應要高于對畢業論文的權重。

2、對畢業設計不要一味追求其觀賞性,而應將考核重點轉移到著眼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上來。應允許畢業設計作品的形式不太完善和簡陋。要求學生加強設計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強調作品深層次的創新性而不是簡單而花哨的創意。同時在要求作品的創新性基礎之上,再考核其完善度和觀賞性。并且依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在畢業設計作品制作環節,應提倡學生立足自己動手制作模型或首板,以提高自己的基本技能和動手能力。

3、在畢業論文的考核環節,可用畢業設計的設計報告或設計總結代替畢業設計論文。在設計報告中應包含下列內容:畢業設計課題的甄選依據和過程;分析其現實意義;通過市場調研客戶訪談的數據分析;確定畢業設計要解決的問題(即設計點),弄清楚哪些問題是自己能夠掌控,哪些不能掌控,做到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在闡述構思設計結構功能方案時,所選用的功能原理和實現原理的結構方式及其依據;做造型方案時,對形式選擇根據;在推進設計流程的每個節點,做出取舍時的依據;選用的材料的依據;制作模型或首板時應用的工藝等。

在設計報告的最后,一定要有總結,其內容應包括:本科四年所學的知識的應用狀況;反思整個畢業設計的過程,針對設計目標,是否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和發展前景等??偨Y環節十分必要,能促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設計創新能力更快地提高。最后,在畢業設計的展場進行論文答辯,在答辯導師組的構成中,可邀請設計公司或生產廠家的資深設計人員參加。

將畢業設計和設計報告相結合的考核方式,能夠將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實質內容合二為一,不僅反映出畢業設計是“怎樣”,而且還反映出為什么是“這樣”。不僅展示了結果,還展示了整個過程。不僅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得畢業設計更加豐滿、更有內涵。同時,畢業論文的內容也不會顯得空泛,提高了學生說明文的寫作能力??傊?,將畢業設計和設計報告相結合的這種考核方式更能滿足對應用型創新設計人才的培養要求。

參考文獻

[1] 洪漢池,易際明. 地方性應用型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教學探索與實踐——以廈門理工學院車輛工程專業為例[J ]. 科技信息,2010(29)

[2] 陳江. 實體模型制作在工業設計教育中的必要性[J ].美術學報, 2011, 畢業創作???66-71.

[3] 劉英,許延飛,黃冉.QFD在機械類高素質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124-128.

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對于民族地區的中職學校民族服裝與服飾專業教學,就應根植于豐厚的地方民族服飾文化。構建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的課程體系,滲透民族文化改革課程內容,采用校企合作任務式教學模式,建立貼合民族特色工作室。實踐證明,一系列教學改革舉措對把握本地區民族服裝服飾專業人才的培養以及對廣西少數民族服飾技藝的保護和傳承具有行之有效的作用。

【關鍵詞】民族文化 民族服裝與服飾 中職 教學 改革

廣西作為一個擁有壯、瑤、苗、侗等少數民族眾多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具有特色鮮明的民風民俗和藝術審美情趣,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飾、精美絕倫的民族技藝成為寶貴的非物質民族文化遺產。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年輕人進入了開放時尚的生活環境中,逐漸受到現代文化教育的灌輸與熏陶,審美觀念以及價值觀都發生了顛覆,對民族傳統文化、民族傳統工藝的價值所在也產生了錯誤的認知,缺少對本族服飾、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導致傳統的服飾制作技藝傳承工作的青黃不接,紡織、印染、制衣、刺繡等服飾技藝的傳承將面臨失傳的危險。民族織繡的民間藝人越來越少,最傳統的民族織繡及服飾在大量流失,從而對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制作技藝的傳承造成極大的沖擊。

2011年,我校開設民族服裝與服飾專業,為了更多更好地獲取行業、企業對中職民族服裝與服飾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我校服裝專業教師對廣西本地區內的民族服裝服飾行業、企業、工作室進行大量的調研,了解廣西民族服裝服飾行業、企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對人才需求的信息。通過調研,我們準確定位出我校民族服裝服飾專業人才培養方向,2012年~2014年的三年間,我們對課程體系構建、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上作了一系列的應用嘗試,這對把握本地區民族服裝服飾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向,確保本專業培養的技能人才符合廣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行業企業用人需求,對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服飾民間技藝的保護和傳承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構建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的課程體系

在人才需求調研的基礎上,聽取各行專家的意見,本著以“服務地方”為指導思想,構建與區域經濟文化發展相適應的民族服飾課程體系,將廣西主要的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盡可能地在體系中鋪開。

根據民族服裝服飾行業對專業人才的崗位要求和工作任務,第一年強調夯實專業基礎,設置5門專業核心課程:《民族服飾文化》、《民族服飾圖案》、《手工飾品制作》、《服裝材料應用》、《民族飾品生產實訓》;第二年遵循“模塊化”原則,突出就業發展方向,設置5門專業方向課程:《民族服裝設計》、《民族服裝制版》、《禮服立體裁剪》、《民族服裝工藝》、《畢業設計》;第三年以“傳承傳統技藝,融入現代技術”為思路,突出本地民族服裝技藝,設置專業4門拓展課程:《電腦機繡工藝》、《手工扎染與蠟染》、《壯錦織造技藝》、《東南亞語種》。

二、 創設民族文化的教學情景,滲透地方民族文化內容

1.《民族服飾圖案》—培養學生的設計借鑒能力和應用能力

中職學生對少數民族服飾圖案的借鑒及靈活運用的能力增長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民族服飾圖案》教學中,適當加重對民族服飾圖案變形的改造設計及其在服裝中的借鑒與應用設計訓練。例如:傳統的壯族服飾圖案紋樣十分豐富,包含了花草、鳳凰、青蛙、雞、鳥、蛇等。這些圖案不僅起到裝飾作用,還賦予了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生育崇拜等意義,只有對圖案紋樣的精神和藝術風格進行提煉吸收后才能恰到好處將其運用在現代時裝中,展現本民族服飾的神韻。教師可安排學生對收集來的壯族服飾圖案進行總結,讓學生在借鑒原有民族圖案的基礎上,通過變形、提煉等手法作單獨紋樣、適合紋樣、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圖案的再造設計,并將設計后的圖案應用在自己的服裝設計作品中。

2.《壯錦織造技藝》—傳統服飾民間技藝的傳承

2011年8月,學校開設廣西壯族織錦培訓班,至今招收了48名學員。2013年3月,學校又從賓陽縣民族織錦廠聘請由政府部門認定的壯錦“工藝美術大師”到校任教。把壯錦等民族繡織技藝與職業教育結合起來,探索課改教改融合民族技藝的創新之路??楀\高手們傾囊相授。壯族織錦民間藝人陳小安擅長挑花技藝,她用竹藤固定花紋,使織錦的速度和工藝水平大大提高。她把這個經過改良的技藝,無保留地教給學生。由于學生具備了一些理論、實踐基礎,上手很快,有名學生學了3個月,就在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民族技藝比賽中拿到了一等獎。

3.《民族服裝設計》—剖析少數民族文化內涵

民族服裝設計應是在實用的基礎上帶有藝術的創新,設計作品最好是好看又能穿,存在著一定的難度。相當一部分中職學生作畢業設計時,如果想表現民族風格,通常會到市場上買上十幾米的五顏六色的機織花邊,化學絨線、塑料飾花、亮眼的仿鉆飾片等等,把作品裝飾得花里胡哨,以為就是民族服飾設計。所以教師先要帶學生參觀民俗博物館,較淺顯、寬泛地向學生講解廣西壯、苗、侗、瑤等民族服飾樣式、風格級現狀,剖析少數民族文化內涵,包括歷史、族群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等等,讓民族文化慢慢地融進到學生的思想里。

三、校企合作任務式教學,挖掘本土少數民族文化精華

廣西壯錦曾與蜀錦、云錦、宋錦并稱“中國四大名錦”,雖是四大名錦之一,用棉絲織成的壯錦圖案不夠細膩,在常人的眼里,壯錦只能用作壁掛,一些絢麗的壯錦圖案、精美的苗繡和瑤繡產品,一直隱在深山村寨里,不為世人所知。在追求個性化的今天,民族手工制作工藝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裝飾和實用的性能、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較大的市場前景。我校通過與廣西金壯錦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進行校企合作,開發民族文化產品設計出具有廣西特色的民族禮儀文化產品,把壯錦、苗繡、瑤繡元素運用到民族繡品、民族首飾、家居工藝產品中,設計并制作出了一批既有民族味又有時尚風格的靠墊、抱枕、臺布、紙巾盒、包袋、汽車裝飾品等家居用品等,如:壯錦抱枕、苗繡、瑤繡后視鏡裝飾套。

進入畢業設計階段,教師與學生之間“按需、互動、深層”溝通,收集大量的廣西各少數民族的素材,如:一些絢麗的壯錦圖案花邊織帶、壯族繡球、壯族五色布、精美的苗繡、瑤繡產品,挖掘廣西各少數民族壯、苗、瑤、侗等民族的文化精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教師給每個小組定一個主題,引導學生對各民族文化精髓的理解,結合現代元素和題材進行主題創作。我校每年定期舉辦“服飾文化節”和“師生技能作品靜態展示”等大型活動,把學生的畢業作品和平時的作業都拿出來展示,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到校對作品進行評價;優秀的作品拿到校外參加比賽或展演,讓社會各界人士對作品進行檢評價。

四、建立民族服飾產學研工作室,貼合地方民族特色

2013年,我校服裝系建成民族服飾產學研工作室—民族繡織坊,對它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定位在:廣西各民族服飾文化及技藝展示廳、民族織繡染技藝培訓基地,民族服飾教育成果推廣平臺和民族服飾產學研及推廣平臺。為了能更好地開展校企合作項目,讓學生校內完成生產實訓,工作室將教學對接生產,研發對接生產,開發民族服裝服飾新產品,包括壯錦服飾工藝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民族服裝服飾的定制及生產。

五、民族服裝與服飾教學初見成效

(一)學生設計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1.2013年6月,我校閉水珍獲得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民族技藝比賽一等獎;壯錦壁掛《萬壽》獲學生技能獲得作品展洽會優秀學生技能作品(項目)二等獎;壯錦壁掛《蟒龍》獲學生技能作品展洽會優秀學生技能作品(項目)三等獎;楊秋靜、楊蘭秋獲得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民族技藝比賽二等獎,作品《民族進化論》獲學生技能作品展洽會優秀學生技能作品(項目)二等獎;

2.2013年9月,我校徐露露同學參加2013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學生技能作品展,由陳小安老師指導、徐露露展演的《壯錦織造技藝展演》被東盟職業教育聯展暨論壇組委會選為優秀作品。

民族12級學生楊秋靜、楊蘭秋獲獎作品《民族進化論》

(二)為地方社會服務成果

1.2013年,我校與金壯錦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簽訂探索民族傳 統文化與現代審美融合創新的校企合作協議,雙方致力于把以壯錦為代表的廣西民族織繡技藝與紡織服裝職業教育相融合,促進我區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培育和發展。

2.2013年,我校與與賓陽縣民族織錦廠、金壯錦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廣西紡織服裝設計研究所等企業的產品開發合作,以“繡織坊”為名注冊商標,主要研發民族服飾及特色家紡產品。

實踐證明,民族地區中職學校民族服裝與服飾專業一系列教學改革與創新舉措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雖然取得了初步的階段性成果,但還存在著許多需要進一步探索的問題,如何開發更多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的中職民族織繡染特色課程,如何將這些課程以及民族織繡染技藝向廣西少數民族地區的中小學實施推廣,產生輻射示范作用,從小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保護和傳承的意識,也只有這樣,對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服飾民間技藝的保護和傳承才能得以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1]陳麗琴.壯族傳統服飾文化的保護性開發策略[J].《學術論壇》,2007(8):20-22

[2]陳麗琴.壯族服飾與社會規范[J].《民間文化論壇》,2007(2):14-15

作者簡介:

汪薇(1971-),女,浙江余杭人,大學本科,高級講師,服裝高級技師,廣西紡織工業學校服裝專業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服裝設計與服裝職業教育。

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高職園藝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立的相關問題,提出園藝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需要遵循人才培養方案的原則,文章從課程設置特色化,課程內容職業化,課程建設模塊化,課程實施項目化以及課程整合科學化五個方面來論述,并列舉了相關課程設置的改革案例。

關鍵詞:園藝技術 課程體系 實踐技能 課程改革

高職園藝技術專業培養具備現代園藝基本知識,掌握園藝植物生產管理、良種繁育、植物應用和設計等崗位能力,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崗位的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可在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園藝產品經營、生產管理、花卉苗木生產、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產品貯藏加工等工作,或在園藝生產資料經銷、園林植物配置與造景、園林綠化施工、花藝設計與制作等領域自主創業。

結合高等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向、形勢發展與本專業特色,筆者分別從課程設置特色化,課程內容職業化,課程建設模塊化,課程實施項目化以及課程整合科學化這5個方面來探討高職園藝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和改革。

1 立足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特色化

該校園藝技術專業的設置以服務地方經濟為目標,以培養浙江省湖州市及周邊城市花卉企業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并以此為導向來設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結合植物生產管理的特點,按照就業崗位群開設課程,突出課程設置特色化[1-2]。通過設定 “植物種苗繁育崗、植物生產崗、植物養護管理崗、花藝設計崗”四大就業崗位群,而建立起 “園林植物栽培管理技術、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園藝植物組織培養、花藝設計”4大核心課程。

課程改革可充分利用學院師資資源和專業群優勢,突破傳統園藝以單一種植管理為核心的技能,而是在傳統種植的基礎上,在大二下學期開設分方向的兩大模塊化課程,第一模塊以培養園藝技術創新創業型人才而設置的課程模塊(如盆景制作、園藝產品營銷、生態農莊規劃、園藝產品采后保鮮技術);第二模塊以培養園林植物應用設計能力而設置的課程(如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園林制圖和設計初步、植物造景、園林工程)。模塊化教學模式可有效利用資源,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發學生潛能,拓展就業面。

再如設立《園林植物配置和造景》,將課程從基礎種植提升到綠化美化角度,注重生態效益,加強課程的實用性,與企業的高素質人才要求和環境要求相結合?!秷@林植物配置和造景》與本校所在分院的環境藝術專業,室內設計專業,建筑專業等存在著緊密的內在相關性,課程開發可促進所屬分院專業間的交流和協同發展。

2 緊跟行業需求,課程內容職業化

園藝技術專業實踐性很強,與行業發展聯系緊密,課程的設置不能脫離行業和企業崗位性的需求。在設計課程內容時,要加強職業能力和崗位技能的訓練,積極探求校企合作模式或校研合作方式,實現產學研相結合,引進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等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共同開發課程。

例如,成立園藝技術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并舉行專業建設研討會。一方面,邀請行業內專家、企業管理層以及教育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教學大綱的修繕,課程標準的制定以及實驗指導書的修改等。聘請行業企業內的能工巧匠擔任實踐課的兼職教師,將實踐經驗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另一方面,課程內容職業化需將課程內容與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聯系起來,通過相關課程培訓,幫助學生掌握“園林綠化工”、“花卉園藝師”、“插花員”等職業技術資格證書所需的技能,從專業課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綜合素質,通過技能證書考試,獲取就業崗位能力。

3 以技術能力培養為主體,課程建設模塊化

課程建設要突出模塊化的教學特色,以培養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技能、綜合能力及拓展能力這四大能力分別來建立四大模塊:職業基礎課模塊(專業基礎課模塊)、職業技能課模塊(專業技術課模塊)、綜合實訓課程模塊、綜合素質拓展模塊。

構建以技術能力培養為主體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通過合理配置,建立以模塊為框架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根據專業培養目標,把構成整體教學活動的課程分解為四大模塊。模塊化的課程教學體系框架如表1所示。

表1 模塊化課程教學體系框架

4 注重實踐教學,課程實施項目化

項目化的教學能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實際項目中,教學做一體化,以崗位工作能力為核心,以生產流程為主線編排內容,將知識點項目化。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學生參與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使學生在真實的實踐情境中獲得職業能力。課程實施項目化的教學模式,有利于開展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實訓項目,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實踐技能。

比如《園藝產品營銷》這門課,單純講授理論知識很難讓學生領悟園藝產品營銷相關知識及技能。課程改革結合該校園藝專業學生在大學生創業園創辦的花店,學生以自主創業的形式接受不同程度的生產性承包和經營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完成項目生產和管理。又如,結合《插花與花藝設計》課程的教學建立插花工作室,任課老師扮演經營者角色,學生以插花員的身份為工作室打工。直接參與承接會議、賓館、婚慶、開業典禮等的花藝造型和陳設。

另外,課程實施需充分利用學校園藝技術專業教學實踐基地。通過此平臺,開展園林植物栽培實訓、綠色食品無公害生產技術、花卉生產技術等課程的項目化教學,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項目研究、技術應用和創新實踐,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技能及綜合素質。

5 歸并課程內容,課程整合科學化

一些高職院校園藝專業課程體系太過注重系統性和完整性,缺乏自身的專業特色,安排的課程門類太多,導致單門課程學時數很短,實驗實訓課時受到排擠,學生學不到核心技能,綜合素質得不到提高[3]。因次,課程內容的整合和歸并勢在必行,筆者認為在課程的整合上有多種融合模式可供探討。

5.1 職業基礎課之間的融合模式

多數園藝專業的職業基礎課都存在“學科型基礎課各為體系;專業服務針對性不強;理論過深而應用性不夠”等問題。為此,可將學科型專業基礎課適當融合,為專業大類提供基礎理論服務。例如,將植物學、植物生理學這兩門課合并為植物與植物生理;將土壤肥料、農業化學、農業氣象等課程歸并融合為植物生長與環境。

5.2 職業基礎課與職業技術課的融合模式

在園藝技術專業中,部分職業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與職業技術課(專業課)指向性很清晰,且課程內容重復交叉得很多。將此類課程進行合理歸并,刪繁就簡,既能避免課程學時的浪費,又能增強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聯系,解決針對性問題。比如可將職業基礎課中的遺傳學、苗圃學與職業技術課中的園藝植物育種技術等課程整合為園藝植物種苗繁育技術。

5.3 職業技術課程間的融合模式

調研職業崗位能力,按照生產過程及工藝流程的需求,將內在關系緊密的專業課程融合或部分融合,形成新課。比如植物栽培管理、花卉生產技術、苗木生產技術、園林綠化管理等課程進行整合,建成園林植物栽培管理及植物生產技術兩門課程。又比如將園藝產品貯藏加工、植物采后技術、園藝產品營銷學、園藝企業經營管理這4門課程中相似的內容進行歸并,建立園藝產品采后技術、園藝產品營銷管理這兩門課程。

5.4 公共基礎類課程的職業化

園藝技術專業就業面應該是多方面的,傳統農學專業在就業上會面臨一些困境,為拓展就業面而開設的拓展素質的課程,需要在公共基礎類課程的內容上有所鋪墊。

將與專業關系密切,且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起基礎作用的公共基礎類課程職業化,也是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方面[4]。比如很多高職農業院校的園藝專業都設置了《插花與花藝設計》這門課程,此課程需要具備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美學欣賞能力以及一定的繪畫能力,在公共基礎類課程中,加入中國傳統文化、應用美學、應用寫作等課程建設,對插花與花藝設計這門課程的開展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5.5 行動體系課程的構建

行動體系課程的構建,是基于實踐情境,以工作過程邏輯為中心的實踐類課程體系。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中心作用,教師在行動課程體系中扮演組織者和協調者的角色,引導學生通過職業活動來掌握專業知識,獲得實踐經驗和技能。

行動體系課程的建立,一方面要依托相關的職業技能大賽,比如園林植物修剪比賽、藝術插花比賽、組織培養比賽、花園設計競賽等校級、省級及國家級的比賽,通過職業技能比賽,讓學生交流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開闊眼界;另一方面,注重實踐活動體系化,堅持課程與實驗、課程實習、生產性實訓、畢業頂崗實習相結合,實現實踐教學目標任務的具體化,即將各個實踐教學環節,如實驗、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創新制作、社會實踐等融入到專業實踐教學內容中去。另外,教師需要設定開放實驗課題,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科研活動,適當機會可合并課程學時,帶領學生參觀花卉博覽會或花卉苗木節等行業內交流活動,了解行業內最新發展動態和前沿技術。

參考文獻:

[1]戴士泓.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胡燕燕.淺談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1).

[3]河南農業職業學院.園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設置狀況分析與改革建議[J].職教研究:河南農業教育版,2008(08):06-

08.

[4]趙秀娟等.園藝技術專業課程建設探討[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1(4):32-33+36.

基金來源: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教改項目“服務湖州地區園藝技術專業高技

能人才培養模式探索”(2013JY05)。

作者簡介:

周麗霞(1985-),女,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園林植物栽培與應

用。

服裝設計專業畢業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文章分析了職業學校電腦藝術專業人才培養內涵,探討了電腦藝術專業人才職業導向的培養目標,并根據電腦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出按照“兩個素質培養+任務驅動”模式設計電腦藝術才培養方案。

[關鍵詞]電腦藝術 人才培養 V職業學校

一、引言

電腦藝術設計是指以電腦科技為基礎,設計藝術與電腦技術相結合的一種嶄新的藝術創作手段。它以培養掌握計算機軟件應用技術和藝術設計理論、專業基本知識、專業應用技能相結合的高級復合型應用人才為目的新興專業。如今電腦技術已成為藝術設計人員的重要工具,它不僅帶來了新的造型語言和表達方式,同時也推動了藝術設計方法的變革。

電腦藝術設計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創作手段,以設計能力為本,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實行理論和實訓一體化教學,以培養從事電腦藝術設計的實用人才為培養目標。根據新時期電腦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高等職業學校電腦藝術專業以技能培養為目標,需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專業型、復合型人才為根本目標,培養的專業技術人才不僅具有藝術美感和創作鑒賞能力,而且可以利用電腦技術和基本藝術設計基礎,能夠獨立從事電腦平面設計、網頁設計、環藝設計以及相關行業的藝術設計的以應用性為主的技術型人才。

但是,目前在職業學校電腦藝術專業人才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系統性偏差,這一問題的集中表現就是電腦藝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效果與市場需求間尚存在著較大的距離,畢業生總是反饋學校所學的知識到企業用不上,用人單位也反映很難招收到入職就能頂崗工作的人才(徐榮蘭,2012)。如何適應市場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和培養目標探索電腦專業人才培養是新時期高等職業學校電腦藝術專業人才培養需要重點解決的關鍵問題。

二、電腦藝術人才職業導向培養目標

按照專業技能的根本要求,既需要掌握電腦技術知識和電腦技術操作技能,同時還需要具備基本的藝術創作的基本理論和相關知識,能夠通過電腦技術操作實現藝術創作。電腦藝術設計專業是以設計藝術與電腦技術相結合的一門全新專業,要求學生具備較為扎實的美術功底和較高的藝術素養,熟練掌握電腦藝術制作技術,而且需要具有專業設計創意能力。按照職業技能培養的目標,需要具備以下兩個重要條件。

第一,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專業型電腦藝術創作人才是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電腦藝術人才目標的基本內涵。首先,需要以企業需求和學生就業為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導向。職業教育是以培養人才的技能為首要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這一教育模式與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區別,更為重要的是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為基石。其一是謀求人才職業個性之發展,其次為謀求生存之基礎,三是為社會創造財富和豐富社會文化生活,四是創造社會生產力。以此為基礎,職業院校電腦藝術專業培養學生,必然以從事電腦藝術相關領域工作為重要謀生方向。

第二,電腦技術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電腦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即是“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案咚刭|、高技能”培養目標的更高層次要求就是基于職業技能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再以職業為導向、以項目培養為目標的電腦職業技能培訓的全過程就是要實現這一根本目標。

三、電腦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電腦藝術專業范圍很大,大致分為廣告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動漫制作、服裝設計等,這些都屬于電腦藝術設計范疇及其專業范圍。根據電腦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筆者認為電腦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

第一個層次是基本的美術知識和藝術架構方面的藝術素質的培養。這一層次的素質是培養和提煉學生藝術審美和藝術設計能力的根本。具體的課程設計包括素描、色彩、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圖形設計、字體與標志設計、包裝設計、藝術概論、設計概論、攝影、透視、展示設計等。其中,專業素描設計是電腦藝術設計專業需要開設的最基礎的課程。

第二層次是基于現代電腦技術的熟練掌握,這是技術素質的培養。需要系統掌握的知識包括corel DRAW、Dream weaver、CAD、3DS MAX、photo shop、FLASH、專業設計、計算機應用基礎、影視制作、網頁設計等專業知識。通過這些電腦技術的熟練掌握,可以將之運用到藝術創造中。

第三個層次則就是電腦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實踐操作層次。第一素質是基礎,第二個素質相當于畫家手中的筆與墨。第三個素質則是筆墨與藝術氣質相結合將藝術?;癁楝F實生產力。這一過程為了與市場對接,根據教學目標和任務,可以采取項目教學法與任務教學法,通過任務驅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協作能力(孫振萍,2011)。通過完成項目的方式培養學生練運用計算機進行藝術設計與創作,能在負責人的指導下完成藝術設計部門、廣告公司部門、數字藝術設計、室內外展覽展示設計、網頁設計、廣告藝術設計等相關部門電腦藝術設計與完善工作,提升藝術創新能力,較好掌握電腦藝術工作技能。

通過這三個層次的培養,培養的專業性人才僅僅是受訓后會操作幾個軟件的電腦美工,更加注重的學生的設計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他們必須具備扎實的美術功底和深厚的藝術素養,使學生將電腦藝術制作和新穎的設計創意完美結合,通過實踐的提升,培養學生真正成為電腦藝術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徐榮蘭:電腦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計算機教育,2012(7)。

[2]孫振萍:電腦藝術設計專業綜合設計課的教學改革實踐與體會,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1(2)。

上一篇:客戶關系管理系統論文下一篇: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